📖 ZKIZ Archives


現代牧業污染觸目驚心 七成牛奶供應蒙牛使用 董事長鄧九強稱「公眾對企業要求太高」

http://news.time-weekly.com/story/2012-01-05/121677.html

本報記者 張欣培 發自安徽馬鞍山

「最近壓力蠻大的,我真的不想做了。我已經起草好了辭職報告,我想徹底退下來。」蒙牛黃曲黴毒素事件將低調的現代牧業集團拉進公眾視野之後,2011年12月31日,現代牧業董事長鄧九強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如此感嘆。

現代牧業之所以成為事件的另一個焦點,是因為現代牧業洪雅牧場是發生此次「致癌門」事件的蒙牛乳業(眉山)的主要供應商。資料顯示,洪雅牧場日產鮮奶200噸,全部供給蒙牛眉山公司。

在鄧九強眼中,「萬頭牧場」的現代牧業不可能存在問題,他說:「現代牧業要演繹中國養殖業的大國崛起,在各方面超越美國人。」然而,豪言壯語的背後卻是備受爭議,頻頻被指污染環境。

面對外界質疑,鄧九強無奈地表示:「我要退休,不做企業了。(做企業)又要考慮食品安全、防疫、環境影響,把自己搞這麼累為什麼?做了,一半對一半錯,不做不就沒問題了。」

然而,無論鄧九強多麼委屈與不滿,只要他一天沒有退休,現代牧業的環境問題以及與蒙牛扯不清的關係,都是鄧九強繞不過去的坎兒。

繞不開的環境污染

安徽省馬鞍山丹陽鎮鎮中心東北方向約5公里處,是現代牧業的總部所在地馬鞍山牧場。記者在牧場內看到標語:「保護環境是建設牧場的基本原則。」採訪過程中,鄧九強也強調,食品安全、奶牛防疫、保護環境,是公司重點中的重點。但事實上,現代牧業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備受詬病。

孫志傑家住牧場幾百米之外的山河村。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多賺些錢,到其他地方買個房子。「我家小孩現在兩歲,這裡的污染太嚴重了,夏天的時候到處都是蒼蠅蟲子,孩子一被叮咬經常生病。」孫志傑告訴記者。

時代週報記者剛到牧場周圍,便聞到熏人的臭氣。當地村民介紹,夏季時,周圍到處瀰漫熏天的臭味。蒼蠅蚊蟲到處飛,牛叫聲更是此起彼伏。

隨處排放的牛糞更是隨處可見。現代牧業總裁辦公室的王惠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奶牛的牛糞會用固液分離機進行分離,固態晾曬後,作為奶牛的臥床。而作為有機肥料的沼液則通過液體車傾倒在周圍的田地,進行還田。

對於現代牧業來說,這是一件惠民的好事,但當地的村民並不這樣認為。到處排放的牛糞不僅嚴重污染了水源和環境,更使村民有田不能種。

時代週報記者在牧場周圍看到,溝渠、河道里充滿了發綠的牛糞。孫志傑介紹,水源基本上都被污染了。「下雨時,牛糞順著水往下流,流到水庫。現在家裡 的飲水都是在外面買的純淨水。自來水不敢吃,只是用來洗衣服拖地。」亂倒的牛糞沼液,使有些農田長滿了雜草,最終莊稼都不能種了。

在牧場的一角,一處約兩米深的坑中躺著三頭死牛,坑外也存放著三頭死牛。當地村民介紹,這些牛都已經死了好幾天了,正等著集中掩埋。按照國家標準, 死牛必須用石灰進行深埋,有條件的地方逐步建設特定處理場所。對此,鄧九強也向時代週報記者坦承:「我不否認都做到了深埋。我也不好說我們的員工百分之百 做到位,但是我們有這個要求,起碼我想把它做好。」

面對記者提出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種種質疑,鄧九強對時代週報記者說:「味道是村民的味道大還是牧場的味道大,是他們的蒼蠅多還是我們的蒼蠅多?牧場有多大味道,你可以去肥東牧場看一看,夏天是不是蒼蠅亂飛?」

「美國駐上海、廣州領事館的領事和參贊都來過好幾次,誇讚我們說,像現代牧業這樣水平的牧場在美國都找不到。你可以去黑龍江的雙城,或者河北的唐山,看看傳統的養牛到底是什麼樣的。」鄧九強說。

他認為,在環境問題上,不可能做到無懈可擊。但是,在過去傳統養牛模式的基礎上,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環境保護,現代牧業都作出了非常大的改善,不亞於國外牧場。

「如果很多村民都這麼說,我們就搬家。我們的牧場環境是有監測的。」鄧九強如此說。但現代牧業在全國各處的牧場環境污染問題,屢屢被媒體曝光。政府多年的搬遷計劃也一直未實現。

中國適合「萬頭牧場」嗎?

三聚氰胺之後,各奶業巨頭紛紛加入萬頭牧場的建設行列,悄然之間,「萬頭牧場」的陣容愈發強大。現代牧業成為了其中典型代表。

截至目前,現代牧業已建成運營的萬頭牧場16個,在建牧場4個,擬建牧場10個。2015年前,現代牧業將完成30個萬頭規模牧場的規模與經營,奶牛存欄超過26萬頭,日產高品質牛奶3000噸以上,成為中國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和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

與現代牧業發展相伴隨的,是背後飽受爭議的擴張速度與規模。「中國有幾萬個牧場,現代牧業才建30個,不快,非常慢。要說我們快,不如光電發展快。」鄧九強認為,奶源集約化應該更快一些。

事實上,大多數專家並不反對規模化生產。分散的奶農、小規模牧場的飼養方式,導致交叉感染比較多。而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對安全問題更可控,或較好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也是從三聚氰胺事件中吸取的經驗與教訓。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才能解決好中國乳業的問題。

但規模到底應該多大,卻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萬頭牧場究竟是不是牧業發展的合適之道,還是一場作秀?

鄧九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在美國參觀了很多萬頭牧場,說美國沒有萬頭牧場的人都是不瞭解情況的。但西部乳業秘書長魏榮祿認為,中國不適合搞萬頭牧場,太超前,在污染、防疫、疾病等方面很難做到有效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牧場,並看不到想像中的綠油油的草地,也看不到奶牛悠閒地甩著尾巴在草原上自由行走。現代牧業總裁辦公室的王惠告訴記者,奶牛每天從棚舍到擠奶廳、待擠的過程就是活動時間,其他時間只能待在牛舍裡。

一位乳業專家批評,養牛不是流水線,奶牛是獨立的個體,它需要活動的空間。中國的牧場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牧場,準確地概括是養殖場。

其實,業內專家對萬頭牧場的反對聲也不絕於耳。在2011年的第二屆中國奶業大會上,一位發改委官員就表示:「規模化養殖,值得支持,但是需要適度,萬頭牧場是作秀。」

國家對養殖業的發展有一定的補貼政策。鄧九強也介紹,國家對規模化、養殖設施化進行補貼,對奶農用地進行優先審批等。中央政策是一頭好的奶牛補貼1500元等。2011年,現代牧業共從國家獲得補償四五千萬。

因此,雷永軍認為,不排除一些牧場把「萬頭規模」作為宣傳口號,其實就是幌子,目的是為了獲得政府的支持。即使經營虧本了,政府每年也會補償幾千萬。建立牧場,不僅僅是為了養牛,更是被其背後的土地私有化、租賃化的利益所誘惑。

「政府希望發展企業,企業也希望獲得政府支持。雙方投其所好,只要能生產好,也是件好事。但最擔心的是一些企業不好好生產,甚至產生一系列問題。」雷永軍不無擔憂地說道。

事實上,萬頭牧場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已經凸顯出來。

牛根生的影子

提到現代牧業,很難不讓人想到蒙牛。現代牧業的發展軌跡與蒙牛相伴相隨,但兩者卻漸行漸遠。

2005年9月,領先牧業(現代牧業前身)在馬鞍山註冊成立。股權結構為鄧源(鄧九強女兒)25%、高麗娜15%、蒙牛(馬鞍山)10%,其餘50%的股權分散在11位個人股東中。目前,至少有十位個人股東曾任職於蒙牛。

現代牧業背後更有牛根生的影子。2008年鄧九強接手現代牧業後,接連引入KKR、鼎暉投資及Brightmoon的四輪股權融資。其中Brightmoon屬於恆鑫信託公司。恆鑫信託成立於2010年7月30日,是一家慈善信託公司,該公司的財產授予人為牛根生。

鄧九強介紹,現代牧業當初成立的目的並不是一定要為蒙牛提供奶源,是要解決中國的奶源安全問題。「現代牧業和蒙牛隻是上下游,兩家是非常獨立的企業。」

但至少,現代牧業成立之初,是打著蒙牛的招牌,利用蒙牛的知名度為自己開路。當時代週報記者在丹陽鎮詢問現代牧業時,當地村民第一反應是「蒙牛牧業」。後村民介紹,當初現代牧業落成之時,公司牌子上寫的是「蒙牛現代牧業」,在2009年左右才將名字改為了「現代牧業」。

鄧九強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在乳業中,只要和蒙牛有關的,都會在名稱前掛上蒙牛兩字,但實際上與蒙牛沒有任何產權關係,只是上下游的關係。後來因為要上市,再加上已經不是蒙牛的專用牧場,七成供蒙牛,三成供給其他乳企,所以把蒙牛兩字去掉。

一直以來,外界對現代牧業的評價是「神秘」、「低調」。直到上市之時,外界從招股書中才對這家企業略知一二。從招股書中可知,現代牧業與蒙牛有著相似的創始團隊。因此外界認為,現代牧業極有可能會複製另外一個蒙牛。事實證明,現代牧業的發展模式與思路與蒙牛極為相似。

不過,鄧九強極力否認。「從奶的理念上,完全不一樣。蒙牛是加工業,我們是農業養殖業。但是,倒可以給我們啟迪。中國創造出了一個世界性的公司。牛根生太偉大了。那麼現代牧業是不是也可以做成世界性的企業?」

現代牧業的雄心也正一步步顯現。其實許久之前,便有業內人士猜測,現代牧業不可能甘心只做蒙牛的奶源供應商,早晚它會有自己的品牌,與蒙牛形成競爭。

目前,現代牧業已推出自主品牌,包括保鮮奶、純牛奶、酸牛奶,共有兩個工廠進行生產,不過並未作任何廣告宣傳。鄧解釋,現代牧業的產品是要依靠品牌宣傳,堅決反對做廣告,要讓老百姓自己去體會。

至於成品奶規模是否會擴大,進而成為下一個蒙牛?鄧九強反問記者,「你說老百姓是否願意喝高品質的牛奶呢?如果老百姓願意,我們就能做到,這是一個趨勢,市場優勝劣汰進行選擇。」

低調的現代牧業有著更大的野心。但它需要記住的,現代牧業七成的牛奶供應給蒙牛,並且雙方當時簽訂協議,原料奶不能銷售給兩名競爭對手。儘管鄧九強自信地認為,蒙牛不會傻到連現代牧業這麼好的奶源都不要,但其對蒙牛的高度依賴性潛藏著巨大風險。雙方的一場博弈將不可避免。


「哪個企業沒出過問題」

本報記者 張欣培 發自安徽馬鞍山

「致癌門」權威結果出來之前,一切奶源都成為外界懷疑的對象。「『致癌門』事件出在奶源上,對奶源進行質疑我認為很正常。但是,每個牧場都沒有設立 獨立的奶源檢測系統,包括中國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牧場自身不做牛奶檢測,均由採購方進行抽檢,這是全世界通行的規則。」鄧九強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

奶源檢測設備昂貴,小牧場不具備檢測條件。因此接收方對其進行檢測,並根據相關標準給牛奶進行定價與定級。只有當供應商對抽檢結果產生質疑時,才會引入獨立第三方進行再次檢測。

鄧九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2011年10月國家公佈了牛奶標準,現代牧業也正在嘗試建立自己獨立的牛奶全項指標檢測體系,投資接近2000萬,這樣的設備在全世界的奶戶中基本沒有。

在時代週報記者的採訪過程中,鄧九強不禁感嘆在中國做企業難。「我不能說黃曲黴素不是問題,也不能說不是嚴重問題。但是它沒有出廠,也沒有造成嚴重 後果。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任何好的企業是不是都沒有出過問題?」鄧九強舉例說明,「可口可樂與麥當勞在美國都發生過問題,但並沒有很多人罵它。」

他認為,在美國企業家很受尊重,但是在中國,企業家卻最不受尊重。「只要一犯錯誤,一概全盤否定。一代人否定一代人,可能這就是中國的文化。」

「我們養牛很辛苦,出問題很多人來指責。我對自己非常失望,做了那麼多努力,一片質疑,一片反對。蒼蠅亂飛,污染水源,現代牧業不盈利,讓那些能做企業的人去做吧。」言語中,鄧九強難掩其中不滿。

令他疑惑的是,外國人高度讚揚的現代牧業為什麼得不到中國人自己的認可。「最近壓力蠻大的,我真的不想做了。我已經起草好了辭職報告,我想徹底退下 來。這個社會做好事都難,我為什麼要去做。壞事我不會去做,好事我也不想做了。讓市場淡忘鄧九強,好事壞事都與我無關。」鄧九強如此告訴記者。

面對是否認為外界缺乏對企業的寬容,鄧九強說:「社會沒問題,媒體也沒問題,只是公眾對企業的要求太高,我這樣的素質不具備企業家的條件。我要退下來,回家靜靜地拉二胡。社會不需要你,公眾也不需要你。」

「我要退休了,不做企業了。我錢夠花,為什麼要做企業,又要考慮食品安全、防疫、環境影響,把自己搞這麼累,為什麼?在中國我不想做企業了。做好事我又不能增加樂趣,因為我本來就想做好事。做了一半對一半錯,不做不就沒問題了。

採訪過程中,鄧九強不停地感慨,在中國做企業太難了,沒意思。「作為企業家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把企業做得更好。但是同時,也應該看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使你做到最好。」

他說,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在銀行,一個在稅務局,希望她們安安穩穩地當公務員一直到老,絕不介入企業。「做企業不是人做的事情,需要超人,不是我能幹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48

現代教育(1082)購買的物業是誰的? (第2次更新)

(1)
2012年7月31日,現代教育(1082)向群盛發展有限公司購買兩個物業,分別位於旺角信和中心10樓1001至1003室及號旺角中心一期13樓1303室,作價合共3,680萬。據稱,這兩項物業是用於健康檢查及保健相關服務。其中前者並無用作租賃用途,但後者在購入後仍由賣方售後租回。

現代教育稱,該兩項物業是用於多元化其投資組合及增加本集團的收入來源的良機,並具有長線升值潛力。在未來而言,或會把有關物業用作教育業務之經營用途。

但根據資料,這項物業賣家群盛發展有限公司是由中國保綠投資(397,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開達利環保、星虹控股、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在2007年購入48.87%股權。其後,估計經增持減持由關係人士注資,中國保綠投資及康健國際仍透過持有控股公司的股權控制群盛發展絕大部分股權。網站亦有包括這個2個服務中心所在。

(2)
如果深刻些來說,這兩間公司也有一些關係。

在當年減持後,群盛發展主要股東是前股東之一康健國際(3886,轉版前8138)的旗下公司,這兩間公司的關係淵源很多,除以上交易外,亦包括以下各項:

1.  2005年12月,康健國際認購該公司6,000萬的可換股票據,用作發展醫學檢查業務。
2.  2007年12月,康健國際和該公司各出資7,500萬,合計1.5億,成立珍成集團有限公司,以認購確思醫藥(8250,前普施基因生物科技,現中國天然投資)的可換股票據,兌換後成為確思醫藥的大股東。
3.  2008年6月,該公司提出以10股換7股方式全面收購確思醫藥,其後取得超過80%股權,之後在1次減持配售2次減持3次減持4次減持,把全部確思醫藥全數減持,套現合計約2.6億,以不用成本的股票換到這麼多的現金,確實高手。
4.  2009年5月,和康健國際及一位獨立關連第三方何政慧成立百利源有限公司,購入沙田資訊工業中心,作價1.21億,該公司佔20%股權。其後把權益予康健國際,作價2,636.8萬。



相片來源: 明報

5. 2009年8月,該公司向康健國際購入觀塘一批物業,作價3,850萬。

6. 2011年12月,該公司向易寶(8086)購入沙田都會廣場19樓及20樓部分樓面的及車位,此前康健國際也曾購入該公司的可換股債券。這兒還有一篇還沒寫完的東西,可以參考一下,稍後會補上剩下的。

另外,該公司和鉑陽太陽能也有大量的關係,鉑陽、康健和這間公司的關係,可參考這文章

至於康健國際也有投資卓悅(653)的股權,分別以兩次送股前的9元(送股後75仙)購入900萬股(送股後1.08億股)及15元(述股後1.25元)購入190萬股(送股後2,280萬股),合計動用資金1.095億,購入經送股後的1.308億股,平均價83.71仙。以現價1.12元,及經調整所得股息16.62仙計算,獲利約53.64%。

在卓悅的董事中,在Webb先生系統的資料中,勞恆晃擔任Z-Obee的董事,從首都創投(2324)的2011年的年報,我們會看到他們在2011年底持有的Z-Obee的0.18%股權。前者擔任的董事、及後者買的部分股票很有劉央的影子

首都創投的大股東的大名鼎鼎的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後易名中聯控股、互聯控股),至於正如之前所稱,均屬於華匯陣營。至於現代教育的一位非執董陳美寶女士,擔任中國置業投資(736,前銳鴻國際、上億國北方興業)及科地農業(8153,前智庫科技、中國3C投資)的董事,這兩間公司均是華匯系的,所以他們都很有關的。

(3)
岔開一筆,何政慧真是扮演公司該公司多項交易的賣家。何政慧估計為一大律師。她估計在2007年6月以未拆股、未合股、未供股前17仙(不計供股調整為85仙,計及供股調整為59仙),出資約315萬,購入確思醫藥第一批配售股份的其中18,530,770股,約佔配售股份7,483.6萬股的約33%。

在2007年底,股份快速炒上,並1拆10股,何小姐股票增至185,307,700股。其後,中國保綠投資以換股方式購入確思醫藥,何小姐接受了中國保綠投資的2008年6月的要約,以7股確思醫藥換10股方式,換成264,724,385股中國保綠投資,但其後未見他減持,就因為進一步發行換股股份,使股權降至約1.96%

何小姐在2008年5月參與上述的地產投資以外,亦把手她上大連排宏達工業大廈5樓的幾個單位售予中國保綠投資,作價3,050萬。筆者有理由相信,何小姐和這家公司的高層絕不是獨立第三方這樣簡單。

何小姐的辦公室地址也是正峰集團(2389,前旺城國際)的前辦公地址及最後不能上市的昌盛中國(前使用編號1683,現由思嘉集團採用)的所在。

(4)

他們買的兩物業,其中一個仍由他們租回,那為甚麼要一併賣出去呢? 是否預示物業見頂,那現代教育應該知道這一點,面對大約3%的租金回報,實不太算是理想,你以這些資金購買一隻REIT,也許回報及升值能力更勝購入物業,為甚麼要購入這低效的物業呢? 既然這家公司集資的資金都是購入回報較低的東西,為何不直接分派予股東?

這家公司在上市前3年約已分派了2.27億元的股息,其中僅約1,690萬為非現金股息外,均為現金股息,但集資僅1.3億,遠少於派息總額,有點懷疑其上市所有現金是不是用作讓公司大股東自肥。

在上市前派發高額股息,大股東現金充足下,在2012年6月7日,大股東把手上的股權放入福財證券有限公司,估計是方便財務周轉之用。而根據CCASS紀錄,福財證券在康健國際中國保綠投資的持倉均頗為主要,均為第二名,另外最新委任的董事郭純恬,在上面提及的期間也擔任過中國天然投資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所以以上的物業這交易是不是有一些巧合呢,相信大家可以再想一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83

農行支行副行長藏匿山林8年 上演現代版白毛女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5/zMNTg5XzUxNDgzMA.html

曾經轟動全國的海南金融大案——中國農業銀行臨高支行原副行長陳建學涉嫌貪污、挪用巨額公款2000餘萬元一案,近日在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依法派員出庭支持公訴。

2003 年12月,農行海南省分行對臨高縣支行加來分理處進行例行檢查時,發現巨額現金短款,臨高縣支行原副行長陳建學聞風潛逃。經海南省人民檢察院調查,此案不 僅是2003年海南案值最大的經濟案,而且案情最複雜,涉案單位幾乎是「全員作案」。檢方共立案查處涉嫌貪污、挪用公款案34件34人,另有包括9名銀行 行長、副行長在內的63人被陳建學「拖」進了農行海南省分行的行政處分名單。

陳建學隱姓埋名潛逃8年,其間,公安部曾將其列為B級通緝犯,懸賞10萬元全國通緝。其實,這8年他並未逃遠,就在臨高老家附近山林裡挖山洞藏身,喝溪水、吃野菜,上演了現代版「白毛女」般的生活。

8年潛逃期間,陳建學的妻子入獄、孩子吸毒、父親癱瘓在床。飽受精神壓力的他熬不過良心譴責,終於鼓起勇氣,於2011年11月8日,來到海南省人民檢察院投案自首。

《法制日報》記者採訪多個部門,瞭解到陳建學一案的詳情以及他在潛逃期間複雜的心路歷程。

全員作案

涉案近百人被追責

1969 年9月22日,陳建學出生於海南省臨高縣加來鎮寶龍村,其父是農業銀行加來營業所會計。1990年,陳建學退伍後,開始做生意創業,在進入銀行工作前已是 擁有數百萬元資產的大老闆。他在國營加來農場大門斜對面,投資百萬元修建了5層樓高的嘉利源賓館,是當時臨高縣加來鎮最大的賓館。

1995年,他進入農行系統工作,2003年升任農行臨高縣支行副行長。一些與陳建學共事過的農行人士透露,陳建學連字都認不全,文化水平很低,念講話稿都結結巴巴的,講起金融產品,更是半天也講不清楚。但能受到領導的賞識,說明他做事有魄力,有一定能力。

2003年12月17日,是陳建學人生的分水嶺。

2003 年12月15日,中國農業銀行海南省分行內控綜合評價小組在臨高縣支行加來營業所檢查時發現,2002年12月至2003年8月期間,該所發放的小額質押 貸款400.5萬元沒有存單做質押,並在查庫中發現短款4.8萬元,懷疑涉及相關人員職務犯罪。後經中國農業銀行海南省分行調查組核查認定,該所辦理的小 額存單質押貸款絕大部分為虛假貸款,臨高縣支行原副行長陳建學有重大作案嫌疑。12月17日,陳建學感覺不妙聞風潛逃。

案發後,海南省人民檢察院成立「12·17」專案組進駐臨高縣查處該案。

經 查,犯罪嫌疑人陳建學在任中國農業銀行臨高縣支行加來分理處主任期間,操縱營業所相關人員採取直接盜支企事業單位存款、虛增存款、發放虛假貸款和虛假掛 失、提前支取儲戶存款等手段貪污挪用公款。該案件形成的風險資金總額達3000餘萬元,陳建學個人涉案總額達2300餘萬元。

海南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檢察官周廷星說,該案作案手段達20多種,且作案無規律、無章法,幾乎每天都作案,隨意性很大。

挖洞藏匿

逃亡8年飽受煎熬

「從有關渠道打探到自己犯的案是全省最大的,越發害怕了。當時我精神崩潰了,乾脆逃跑吧,避一避風聲再說。」陳建學向《法制日報》記者回憶起他不堪回首的潛逃經歷。

其 實,陳建學並未走遠,一直藏匿在臨高縣加來鎮老家附近村莊的山林裡。那是他從小玩到大的地方,地形地貌都很熟悉。案發不久,大批民警開始地毯式搜山。「我 跳到山裡一條較大的小溪,鑽進溪邊的洞穴,用大樹葉蓋住臉。有的警察端著槍,有的拿著警棍,慢慢走過來,警犬在呼哧呼哧地跑,我都看得清清楚楚,嚇死 了。」說起這些,陳建學仍心有餘悸。

整整兩天,他不敢離開洞穴。實在餓得不行,就趁天黑用手捧些溪水喝。

幾天後風聲稍 弱,陳建學開始日夜不眠不休地挖地道。感到村裡有風吹草動,就躲進去藏起來。「不敢露面,聽天由命吧。」他說,「一共挖了3個,每個不大,但可以容納下 我。選的地方很隱秘,每次躲進去,上面蓋上樹枝、樹葉,從外根本看不出是地道。時間最長的一次,連續在那裡睡了兩個多月。」

天氣炎熱時,山區蛇蟲多。陳建學很多次遇到毒蛇,但因為怕暴露行蹤,他不敢放手驅趕,只能硬著頭皮保持姿勢一動不動,讓毒蛇靜靜地從身邊爬過。嚇得他一身冷汗。

晚 上是陳建學最難熬的時候。當鄰近村落的村民進入夢鄉時,失眠總纏繞著他。蝸居山林間,他時刻提心吊膽,怕突然搜山的民警,怕不期而至的村民。一有風吹草 動,汽車聲響或狗叫,總驚得他坐臥不寧。其間,陳建學也曾想潛逃到外面打工,但想到出外無親無靠,害怕途中被抓,最後還是決定「按兵不動」了。

在陳建學看來,8年間露宿山洞「白毛女」般的生活無法用言語表達。他哽嚥著說:「下雨的時候,渾身被淋濕,尤其是冬天冷得發抖。夜晚,一個人在漆黑的洞穴裡任由蚊蟲叮咬。餓了就偷偷鑽出來,到山上挖紅薯、吃野菜,渴了就喝溪水。」

「身體痛苦可以忍受,最飽受煎熬的是我對家裡人的掛念。」陳建學最放心不下的是年邁的父母、妻子和孩子。每到春節,聽著遠處的鞭炮聲,他就越發地想家。一個人晚上躺在寂靜的山洞裡,望著星空,聽著蛙聲和鳥叫,就會倍感傷心,不知不覺就淚流滿面。

「逃亡8年我像老鼠一樣活著,過著生不如死、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陳建學說,在潛逃時他幾乎都剃光頭,潛逃前的一頭黑髮現在已變得花白。

2011年11月8日,逃亡近8年之久的犯罪嫌疑人陳建學到海南省人民檢察院投案自首。

貪婪毀家

希望重過平淡生活

事實上,陳建學的家人為他8年的潛逃付出了更為慘痛的代價。

「在8年的逃亡當中,我的家庭發生了巨大變故,這也促使我選擇投案自首,重新做人。」陳建學說,俗話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但他和妻子感情很深,即使案發後,他們仍然互相牽掛。

潛逃初始,陳建學曾秘密潛回鄰居空屋住了4個多月,與老婆相聚。後來被人舉報,他再次潛逃,陳建學的妻子因犯窩藏和包庇罪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直到陳建學投案自首前,與妻子已有7年未見面。

家庭遭受劇烈動盪,陳建學兩個兒子的生活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在妻子入獄後,大兒子染上了毒癮;而小兒子也不願意讀書而輟學,2010年也染上了毒癮,在網吧上網時,左手被人砍了數刀,住院治療花了七八萬元,案件至今沒有偵破。

陳建學的朋友透露,大兒子自暴自棄跟陳的出事有很大關係。常有小孩子嘲笑其兒子:「你爸是個大貪官,大逃犯。」兒子受不了種種嘲笑,走上了邪路。「我恨我爸爸。」大兒子曾對旁人說。

陳建學72歲的父親原是農行加來營業所的會計,一生老實廉潔,深得鄰居街坊敬重。自從他出事後感覺沒臉見人,父親整天待在家裡發呆,如今成了疾病纏身的痴呆老人。

陳建學的岳父視他為親生兒子,但岳父2010年過世下葬的那天,陳建學聽著震天的哀樂、鞭炮聲,只能遠遠地藏在山林裡,流了整整一天的淚,未能給老岳父送終。

潛逃期間,陳建學和妻兒近在咫尺卻不敢現身見面。投案前夕,陳建學和家人擁抱在一起,號啕大哭了足足半個小時後跪倒在妻子面前表示懺悔。他向妻子承諾,等服刑期滿,回到出生的村子,夫妻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平淡的日子。

向來膽大

無視銀行政策法規

「陳建學出事,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一名知情人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陳建學做事向來大膽,不按常規辦事,喜歡顯擺辦事「呼風喚雨」的能力,銀行的政策法規對他而言形同虛設。在他擔任農行加來營業所主任期間,給當地居民貸款蓋房從不要任何抵押。

在法庭上,陳建學也坦承,虛榮、好強、講義氣的壞毛病害了他。他說,1995年入行以後,沒有經過任何培訓,也不懂會計、財務、金融等業務。他對檢察機關指控的主要貪污和挪用公款事實無異議,全部供認不諱。

在最後的陳述中,陳建學為自己犯罪原因總結了三個方面:一是不懂法律,認為沒有不可以做的事,只有行不通的方法;二是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感情用事,重哥們兒義氣;三是追求享樂,錢多了,還想再多。對不起黨和組織的培養,希望法庭給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 鏈接

河北省高陽農村信用社原副主任宋亞安利用職務之便,夥同他人騙取貸款1.57億元。2007年案發後,宋攜款潛逃,並隨身攜帶名為王新榮的兩張假身份證。高陽信用聯社系統基層信用社8名原主任被刑拘,16名信貸員被取保候審。

■ 說「法」

金融行業內部監督體系亟待完善

在我國的金融系統中,由於缺乏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其監督機制是上級監督下級。在這種機制下,監督很難奏效。沒有相對獨立的監督機構與監督人員,必然導致相關規章制度形同虛設,權利不但不受約束反而衍生為犯罪的工具,腐敗的根源也正在於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26

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嗎

http://passport.infzm.com/passport/?refer=http%3A%2F%2Fwww.infzm.com%2Fenews%2Finfzm

日本、韓國、以色列、中國台灣等並沒有選擇西方特別是美國的那種「土地大集中、資本大投入、裝備高科技、企業式管理」的模式,而是把著力點放在大力發展先進的生物科技和小型機械上,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鼓勵農民開展家庭經營式的精耕細作。

近年來,長城內外、塞北江南,農村土地流轉活動持續升溫。截至2010年底,全國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85億畝,佔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14.7%。形勢之好,成就之大,讓各級農業部門非常自豪。

農村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的「異軍突起」,使得近似「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農業生產,在窘境中突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狀態。因為國家耗費了巨大人 力、物力、財力所形成的一系列惠農強農政策,並沒有真正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持久「動力」,導致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議不得不嚴肅 警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局面沒有得到順利的形成。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 要加快。」

農業現代化的主流思路

針對當前「三農」工作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人們不禁要問: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央不可謂不重視,地方不可謂不努力,為什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這個「老大難」問題卻長期得不到有效突破呢?

經過反覆檢討,人們終於發現核心「病灶」很可能出在「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上。家庭承包責任制雖然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人均僅為一畝多地,無 論怎樣精耕細作,整體經濟效益都是微乎其微。甚至有人持一種近似絕望的論調:就算允許農民將自己的承包地用來種罌粟熬鴉片,也斷然不可能發財致富!

因此,絕大多數領導幹部和專家學者都認為:如果能夠遵循「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溫柔」路徑,讓零散在農民手中的土地 「靜悄悄」地向種養大戶和「龍頭」企業集中並形成規模經營的話,生產資料細碎化、基礎設施建設與科學技術推廣難、投入成本高、產出效益低、農民增收慢等長 期困擾「三農」的許多矛盾就會迎刃而解,農業現代化的美好願景就會指日可待。

正因為這種價值取向的不斷「發酵」,農村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開始高調登台,而且經常性地在主流媒體中被譽為「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然而,當問及什麼是「農業現代化」時,不少幹部則朦朦朧朧甚至暈暈乎乎,並不能真正把握其基本的內涵特徵,表現出人云亦云的隨意性與生搬硬套的非理性。

根據我的調查,多半的黨政幹部主要是通過這樣幾句非常時髦的口號來理解農業現代化的,即「用現代工業經營理念謀劃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 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還有一種說法:農業現代化就是「主體多元化,核心科學化,特徵商品化,方 向集約化,目標產業化」。為了讓大家聽懂,還有人將其翻譯成更通俗的解釋:「農業現代化就是土地大集中、資本大投入、裝備高科技、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 齊全、多樣性經營、企業式管理、產品質量好、市場競爭強、經濟效益優、生態環境美」。

按照上述方方面面的形象描繪,「農業現代化」當然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好東西」!在這樣一個充滿了科學力量與理性思維,無論是生產力還是生產關係都極其完美至善的社會環境裡,困惑了我們多少代人的中國「三農」問題必然一掃而光,從此銷聲匿跡,不再禍國殃民。

農業現代化:「西洋景」還是「中國畫」

但是,恕我直言,包括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在內,我國廣大農村中不僅個體小農戶無法達到這種農業現代化的內涵標準而只能「望洋興嘆」,就連很多自認為實力不俗且已羽翼豐滿的「龍頭」企業,也是不敢高攀而自嘆弗如的。

可以說,這個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它所引申出來的客觀標準,對中國來講,且不說目前條件不具備,就算在往後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也都將是不可 能成功登頂的「珠穆朗瑪峰」。為什麼?因為它是地地道道的西方「舶來品」,是從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照搬照抄來的一張美麗的「西洋景」,而不是按實事求是的原 則,由我們針對自己的具體國情所精心描繪出來的一幅「中國畫」。

眾所周知,農業的發展對耕地、土壤、淡水、勞動力、氣候等自然資源條件有著極強的依賴性。國家的區位地理與資源稟賦不同,優勢和缺點則各異,農業現代化便應具有彰顯本國特色的概念與內涵,並必然呈現出差別性、多樣化的發展模式。

真正能推行「土地大集中、資本大投入、裝備高科技、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齊全、多樣性經營、企業式管理」這種模式的地方,在當今的世界上也屬鳳毛麟角,僅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極少數幾個國家才「玩得起」。

把美國稱為「農業強國」是無可置疑的。中國人看美國農業最「過癮」和最「震撼」的東西,便是美國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高科技支撐,但很少瞭解美國也為農業現代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例如在投入上,美國對農業領域的投資歷來比工業領域的投資大,每生產1美元農產品,約投入8美元,在聯邦政府預算中僅次於國防開支,佔第二位。在消 耗上,美國每年生產3000億公斤糧食,要消耗6000萬~7000萬噸石油、800萬噸鋼鐵,同時消耗大量的磷、鉀等肥料。在污染上,美國農業嚴重依賴 化肥和農藥,化肥和農藥的過量施用導致土壤惡化和環境污染。美國有31個州存在化肥污染地下水的問題,衣阿華州大泉盆地從1958年至1983年的25年 間,地下水中的硝酸鹽濃度增加了3倍。美國現在每年使用的殺蟲劑和除草劑為4.5億至5億磅,其對土壤和水資源造成的污染已經無法清除。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的農業現代化是一種資本、技術和能源密集型產業,靠的是用高投入來換取高產出。這種農業模式很難避免經濟和生態的雙重困境:資本 替代土地的結果,是大量的能源消耗、巨額投入和沉重的財政負擔,並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災難:資本替代勞動力的結果是,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導致了勞動力失 業和兩極分化。有學者斷言:當發達國家在強大的價格支持下進行世界農產品傾銷的同時,發展中國家的小農便必然紛紛破產。發展中國家如果不從根本上顛倒世界 的既定秩序,要想複製美國的農業現代化模式便是痴心妄想。這種模式你既學不到,也不敢學。

其實,日本、韓國、以色列、中國台灣等地區,現代農業也相當發達,甚至可與美國農業「叫板」。這些國家與地區與中國大陸一樣,普遍存在人多地少的尖 銳矛盾,屬於耕地資源嚴重短缺的類型。他們在培育現代農業的過程中,並沒有選擇西方特別是美國的那種「土地大集中、資本大投入、裝備高科技、企業式管理」 的模式,而是把著力點放在大力發展先進的生物科技和小型機械上,並緊密圍繞農業生產在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和農村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需求,建立起一整 套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鼓勵農民開展家庭經營式的精耕細作,從而大幅提高土地產出率,以保障農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始終處在相對平衡的水平上。

我2010年在台灣南投縣信義鄉調查其農業時,該鄉農會理事長告訴我,政府不支持農村土地向大戶和企業集中,即使有足夠的理由,也不能超過30畝。

不知是什麼原因,東亞地區的這一現代農業模式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我們總是喜歡把目光「釘」在美國模式上。

其實,我們的鄰居——菲律賓就曾經做了一回紮紮實實的「冤大頭」而成了「反面典型」。當年,菲國的許多「海歸派」認定,菲律賓的農業和農村要實現現 代化,必須學習美國經驗,依靠資本的力量來改造落後的小農生產。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勵農民土地流轉,積極支持資本下鄉搞規模經營,放手讓跨國公 司和本國資本家控制菲律賓農村和農業生產。在這種形勢下,大量農民成了農業工人。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菲律賓經歷了30年左右的高速發展階段,被 「譽」為有效解決了「三農」問題的「亞洲典範」。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資本日益替代勞動,農業工人被陸續「炒魷魚」。大量失地和失業農民湧入各類城市,而城市又無法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失 業問題迅速轉化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菲律賓的人才滿世界流浪,女人作為「菲傭」更是成為國家名片。只要一到香港,就可以發現鋪天蓋地的都是菲律賓「保姆」。 菲律賓經濟社會至今仍然是不知何日為止的衰敗態勢,就是「三農」問題引爆的炸彈。

大規模生產與農民就業問題

菲律賓學習美國農業模式得到慘痛教訓,就算中國有朝一日GDP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大哥大」,政府財政富得流油,有錢實現「資本大投入」了, 也不見得就可以推行美國的現代農業模式。因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耕地面積為18.27億畝,人均僅有1.39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40%。美國現有可耕地約1.52億公頃(1公頃=15畝),牧場5.6億公頃,加在一起,佔世界耕地總面積的13.18%,人均耕地0.66公頃,是世 界人均耕地(0.23公頃)的近3倍。美國不僅地多,而且人少,全國總人口只有3億。其中,農業人口更是微乎其微,大概為600萬人。「吃飯」對中國來講 是「天大的事」,在美國則為「小菜一碟」。為防止化肥、農藥等工業產品對土壤的污染,有些州還頒佈專門法令,讓大量的土地每年有計劃地進行「休耕」以涵養 地力。

美國由於地多人少,農業在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可以大量採用機械化作業,中國農村土地則很難集中。我在湖北省監利縣「駐村」時,發現網市鎮三官村 11組農民聞傳海當年按人口分了27畝地,散在9處,共19塊,最大的2畝,最小的3分。由於耕地不能連片,品種改良、技術推廣、防蟲治病、機械操作、農 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等各項工作步履維艱,規模生產與規模經營根本就無法形成「氣候」。

且不論中國農鄉山村複雜的地形地貌,很難全面推廣美式機械化、規模化、市場化的大農業搞法;就算客觀條件允許中國推行美式農業現代化,用企業化大生 產淘汰家庭式小生產,廣大農村山鄉的數以億計農村勞動力怎麼辦?怎樣妥善解決他們的失業問題?目前,我國農業剩餘勞動力高達1.7億,每年還將新增勞動力 六百多萬,進一步機械化勢必會導致更多農民失業。

我當年在農村當農民之時,家家戶戶都養豬。養豬成為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路徑,牆頭上到處貼的標語也說「要致富,多養豬」。現在的絕大多數農民家庭已 經不養豬了,因為政府以強大的財力支持社會資本興辦規模化的養豬企業,每個萬頭養豬場,均可獲得100萬元的財政補助。在規模化大生產的沉重打擊下,本來 就孤獨無助的弱勢農民便只有接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一殘酷現實了。

北京大學潘維教授是我的老朋友,他多年前就曾講過:讓「資本下鄉」集中土地,並號稱這是代表農民的願望和農業的方向;但這只是菲律賓道路,是印度道路,是拉美道路,是資本至上的「主義」。

千萬不要忘記,在中國,家庭承包經營的小生產方式目前仍然還是最重要的就業領域。據農業部統計,以植棉為主業的農村勞動力大約為5292萬人,以種 糧為主業的農村勞動力大約為14726萬人。算大數,佔到全國農村勞動力的一多半。這樣龐大的農民隊伍,主要通過在碎片化的一塊塊承包責任土地上的精耕細 作,來獲取很高的單位產出率,從而維繫全家人基本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

可以說,我國的農業,不僅耕地產出效率比美國要高得多,而且政治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都是美國人望塵莫及的。所以,中國的小農生產方式雖然給 人一種原始、落後、碎片化、低效率的感覺,但實際上非常有效地解決了巨大的就業壓力,支持了工業化、城市化建設進程,保障了13億人口的農產品供給,維護 了國家的安全與社會的穩定。

但是,很多人對這一獨具中國特色的農業形勢視而不見,熱衷於推銷以美國經驗為主要內涵的「農業現代化」模式,導致有的職能部門被「迷魂湯」灌頂,照 葫蘆畫瓢甚至是削足適履地規定出我國農業現代化「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因此,也才有了這樣一個邏輯結論:農村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將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的必由之路與唯一選擇。

在這個邏輯結論的廣泛影響下,一場以土地流轉為過程的運動式的規模經營行動在全國範圍內被強力推進,而國家規定的農民自願、有償和依法的主體性三原則和「適度規模經營」要求則輕而易舉地被遮蔽起來了。

我不知道當前正在一些地方試點的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是不是為日後規模經營的發展「鳴鑼開道」?倘若果真如此,這「玩笑」就可能開大了。

規模經濟一定提高效率嗎

從理論上講,當土地經營面積達到一定規模後,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有可能會迅速提升,因為規模經營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但實踐反覆證明, 一般情況下的規模經營並不見得就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因為農業與工業是兩個內在規律完全不同的產業領域,工業品的加工生產在工廠裡無分日夜晴 雨,也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按一定標準便可以程式化反覆操作。農業領域十分特殊,生產過程中的地域性、季節性非常強,極容易遭受地形、地貌、環境、氣候、乾 旱、水澇等自然條件的嚴重制約,很難形成大規模、高標準、統一化的生產態勢,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因地因時制宜地去精細化耕作和節點式管理。這就是農業生產 的客觀規律,違背了這一點,縱使形成了規模經營的局面,往往也是粗放經營、廣種薄收,不一定就比農民家庭式小生產的效益更好。

中農辦主任陳錫文同志也認為:「不是家庭選擇了農業,而是農業選擇了家庭,世界各國概莫能外。」他覺得,「只講土地流轉,不講穩定承包關係和以家庭 經營為基礎是不對的。必須考慮怎樣才能使農民離開土地後生活水平不下降,長遠生計有保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能迫使農民離開土地。必須立足人多地少的國情 來搞現代化。不能搞大資本下鄉,兼併農戶的土地經營權。」同時,陳錫文表示,穩定農戶的經營主體地位不是維持傳統的小農經濟,而是要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 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民的合作經濟組織,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經濟的事情辦好。他進一步說,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 度意味著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不顧中國具體國情,忽視農業領域的本質特徵,特別是輕率地把數以億計的農村人口的身家性命置之於城鄉社會「二元」結構下尚屬很不完善的城鎮化,想當 然地用現代工業經營理念謀劃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這是用虛無縹 渺的夢幻概念來構築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道路,說輕點是「食洋不化」的愚蠢,說重點是「禍國殃民」的罪行。

作者為湖北省社科院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77

匯富金融(0188)在現代教育(1082)投資中有虧錢嗎?

表面看來是,但答案顯然不是。

2012年9月21日,匯富金融旗下倍智有限公司(Primo Result Limited) 在62仙賣出在上市前作為投資者購入的21,305,585股,但是這一批股票當年是在1.22元購入,在62仙拋出,都虧了49%,大約虧了1,278萬。剩下在2012年後增持的75萬股,假設他們在這幾個月平均價約80仙增持,這批股份約虧損32仙,現時即虧損24萬,即是合計共輸了1,302萬,但實際上是不是這樣簡單呢? 其實又不是,那又為何呢? 讓我們細說。

招股書的「歷史及公司架構」中,其實有一段提及這批股份有利潤擔保的細節,由大股東吳錦倫私人擔保,不計入公司業務,補償金額,載之如下:

「(i) 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2010年6月30日止年度的經審核綜合純利不得少於43,350,000港元,否則彼等須向倍智支付相當於差額 x 8.0 x 7.5%的金額;

(ii) 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2011年6月30日止年度的經審核綜合純利不得少於20,000,000港元,否則彼等須向倍智支付相當於差額 x 17.20 x 7.5%的金額;及

(iii) 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2012年6月30日止年度的經審核綜合純利不得少於45,000,000港元,否則彼等須向倍智支付相當於差額 x 8.0 x 7.5%的金額。」

從以上文字中,各年的擔保盈利金額分別為4,335萬、4,300萬及4,500萬,且該等金額在上市後是仍然有效的,根據招股書,因為2010年盈利因一次性事件短少了330萬,所以補付了200萬予匯富。

由於他們在2011年1月入股,根據招股書,在2011年4月分派的4,000萬股息應該有份,以當時持股7.5%計算,分派有300萬,在6月又因重組分派140萬,可以見到上市前已取回740萬了。

根據2011年業績,公司的盈利剛好多於2,000萬,有2,069萬,所以不用補差額。2011年中期,公司分派2.5仙股息,以他們持股21,305,585股計算,分派有52.6萬。

但在2012年全年業績,盈利只有3,115.7萬,所以短缺的1,384.3萬要由大股東私人補約830.58萬的差額,由於擔保期已經結束,未來收益又無保障,所以當然沽出為敬。

總計以上各項,補償及派息合共1,623.8萬,加上招股書提及匯富協助他們兩次失敗的收購的顧問費,加上上次配售1.16億股一半,即是5,800萬股,的2.5%佣金大約188.5萬,相信以上各項超過了1,812.3萬,所以整體上他們賺了500萬才對呢。

至於大股東,由於補貼了這大約830萬,加上可能認購不足,取得的資金或多或少以很多人名稱購入了不少股票,花去不少錢,加以大股東高昂的消費模式及大量投入資金進房地產,手頭現金不多,負債亦高,所以這就埋下他抵押股份的伏線,並愈陷愈深,導致近來一連串古怪的交易發生。至於前三日認購聯夢活力世界(8100,前活力世界)的2,000萬可換股債券交易,稍後我們會配合其他解釋下,會有特別的發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38

現代農夫水耕菜響朵

2012-11-29  NM  
 

 

陳名揚(Benson,三十九歲)原是影印機推銷員,過厭月月跑數的生活,一○年半途出家,利用從澳洲農場學來的水耕技術,在元朗錦田水尾村開設Rainbow Hydroponic Farms(意指彩虹水耕農場)。在金融掛帥的社會做農夫,看似很傻,但原來生意暢旺,每月收成都不夠賣。除了供貨予西餐廳,Benson今年中更先後於荃灣及大埔的街市開設門市。他一個人打理三萬呎的農場,同時包辦推廣銷售運輸會計,一天工作十三小時。做現代農夫,心思﹑氣力,缺一不可。何為水耕菜?

水耕法英文為Hydroponics,即無土種植,特色是乾淨、零泥味、少蟲害,而且不會受泥土質素及雨水多少影響,產量更穩定。用以種植的水,添加了各種蔬菜所需的營養,如礦物質及氧氣,而且會不斷循環過濾,保持清潔。不過,水耕菜同樣需要吸收陽光。理論上,所有蔬菜都可以水耕,但需要水分較多的葉類蔬菜或瓜類較適合,根部蔬菜,如薯仔、紅蘿蔔等,喜乾燥環境,不適合水耕。營養及味道方面,則無大分別。

上週五早上七點,在錦上路西鐵站外坐Benson的小貨車前往水尾村農場,剛抵步,便下起大雨。急步走進農場內的白色鐵皮屋,雷聲震動,雨點「噼嚦啪啦」打在屋頂,Benson皺着眉道:「咁大雨,摘唔到菜。」之後便穿上圍裙,換上水鞋,開水喉清洗洗菜機。雨勢漸小,他即戴上草帽,到田裡摘菜,來回數轉已半身濕透。其間父親和大嫂回來幫忙洗菜。十一點半,Benson把包裝好的菜搬上車,往不同地區派菜。中途於大埔茶餐廳吃飯,他才放鬆笑說:「平時都係食麵包,今日你哋來,無理由要你捱麵包。」送完菜回到農場,Benson又忙於搭建新的種菜棚架,直至傍晚六點多,又再出發送貨往餐廳。一天下來,記者累得發睏,Benson笑着點頭﹕「我都係呀,一陣買杯咖啡提神。」

攻下元朗西餐廳

農場供應的主要是沙律菜,如羅馬生菜、狗牙、牛油、橡葉等。「沙律菜比較易種,收成期只要大約一至個半月。香港有好多西餐廳,再加上大陸入口嘅菜成日出問題,所以有得做。」Benson自信道。農場在一○年四月成立,去年初開始供菜予食肆。「拎住包菜去拍門,俾餐廳廚師﹑老闆試食。好多餐廳用開嘅飛機沙律菜,成一百四十蚊一公斤,我哋Made in HK先一百二十蚊一公斤,所以都唔使點sell,已經有訂單。」Benson招積道。現在元朗區九成西餐廳都向他拿貨,其他送貨地區包括深井、大埔、荃灣。「喺元朗做起後,喺尖沙咀及銅鑼灣有分店嘅人氣西餐廳Apple Green都來拿貨,佢哋拿得多,所以我會送埋過去。」Benson說。隨着出產開始穩定,Benson決定開門市,「其實仲有好多餐廳都想問我攞菜,但唔夠貨俾佢哋,就算有,都想開多啲門市啦!」今年六月,Benson先於荃灣街市街的街市開檔,八月再於大埔綜合大樓開檔,售賣已包裝好的混合沙律菜。「賣俾餐廳,每五百克賣五十元,門市每包二百克,賣三十元,平過超市嘅飛機貨,但毛利已比批發高好多。」Benson指,現在平均每日約可賣四十公斤菜,門市及批發各佔營業額的一半。

街市大把中產客

揀街市,首看消費力。「荃灣多新屋苑,好多中產。要知道一個地區有無錢,上Openrice睇吓,愈多西餐廳嘅地方愈有錢。大埔同樣多私人屋苑,好像康樂園、比華利山別墅。」兩間店鋪都只營業四小時,大埔分店由早上八時半至中午十二時半,荃灣則由下午二時半至六時半,營業時間都是特別制定,「大埔街市有貴價海鮮檔,啲有錢人鍾意朝早來買靚海鮮,所以朝早最多客。荃灣街市街無海鮮檔,開下午純粹方便我送貨。」只做半天,主要是限於人手,及「不夠賣」。「其實做四個鐘已夠賺有凸,一個檔口租金三千二,即每日租金約一百蚊度,加埋人工一百三十二蚊,運輸五十六蚊,都唔使三百蚊。」推銷員出身的Benson對數字瑯瑯上口,更坦言沙律菜的生產成本甚低,「一包菜,種子一蚊,水電一蚊,人工一蚊,損耗一蚊,加埋都係四蚊,咁每日賣十二包已經夠維本,我依家每日賣三、四十包,實賺o架﹗」他驕傲道。開檔初時曾「拍烏蠅」,為吸客,Benson在檔口加設一個簡單的水耕棚,示範水耕栽種。「啲客成日都問咩係水耕,其實水耕菜嘅賣點係無土種植,乾淨、零泥味、少蟲害,要啲客相信,有咩好得過親自示範?」Benson解釋。街市內沒有陽光,他便自製了紫外光燈,掛在水耕棚上,讓蔬菜進行光合作用,看落更健康新鮮。自此,多了街坊圍觀,生意亦開始有起色。「客人好奇,會買包試吓,好多食完都會返轉頭。」Benson笑說。

經驗不足創意搭夠

產品有市場,但Benson開設農場時,卻因經驗不足而吃盡苦頭。「外露嘅水管要厚身、防曬,最初訂造嘅太薄身,要重新再買。另外,初初起農場以為要剷晒啲草,但水耕菜半空而種,根本唔使除草,咁又嘥咗十萬。」Benson一輪嘴道。成本最貴是試種子。「外國種子商不信任中國人,覺得佢哋一旦拿咗種子,就會拿去研發翻版,好快全國都會有,意大利生菜就係例子。」Benson最後得到在澳洲做水耕農場的朋友擔任保薦人,才買到好種子,現在荷蘭沙律菜界一哥Salanova亦是他的種子供應商之一。「水耕用嘅營養液都係從外國買返來嘅,因應香港天氣,再自行調校,前後試咗一百多款種子,先找到十一隻最好嘅。每次試種子,要等成兩個月先種出來,香港天氣濕熱,不利種子發芽,有颱風暴雨,又損失一大筆。」Benson指,沙律菜推出一年,公司才收支平衡。為節省成本,用來固定水耕菜的棉花墊亦是找內地廠家訂造的,「外國訂造一盒十五塊要成千蚊,內地訂造約為一百蚊。」他開心地表示。苦盡甘來,但Benson沒有被衝昏頭腦。採訪期間,領匯職員打來,邀請他到大埔大元街市開鋪。收了線後,他冷笑道:「嗰度同大埔間鋪有點近,會分薄生意,而且領匯通常都係等你做旺啲人流再加租。」

One Man Band開農場

外表黑黑實實﹑不修邊幅的Benson,曾是西裝骨骨的營業員。他畢業於中文大學系統工程系,後加入Ricoh,負責推銷影印機,離職前已是高級客戶經理。「試過月入六位數,一晚消遣使幾千蚊,半年去幾次旅行,但每個月嘅數都係由零開始,試過一個月只賺一萬。」Benson憶述。直至○八年往澳洲度蜜月時,他順道去布里斯本探望在當地開設水耕農場的朋友,生產出的沙律菜供應酒店及餐廳,佔當地市場九成生意。香港西餐廳眾多,他靈機一動,有了創業念頭,便於工餘時,搜集水耕菜的資料。一○年辭工後,夥拍姐姐及好友,投資二百萬,買水管循環系統和洗菜機等,在元朗錦田開水耕農場。農場佔地三萬呎,年租金三萬元,以Rainbow為名,因為農場下完雨後,可以看見彩虹。雖然生意開始上軌道,Benson仍一腳踢,每月僅支薪一萬元,跟太太及歲半的兒子住在公屋。他笑言:「做咗農夫後,學識謙卑,因為要睇天做人。我有妻有兒,但求一家人生活安穩,收入夠生活就得,做人就係咁簡單。」

開業資料(04/2010)

設備:$1,200,000前期準備:$500,000裝修:$250,000雜項:$50,000總投資:$2,000,000

營業資料(10/2010)

營業額:$140,000薪金:$45,000*雜項:$32,000租金:$12,000**盈利:$51,000*一個全職,五兼職(包老闆人工)**兩門市及銷售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82

【瘋狂大牧場·上篇】成敗現代牧業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30/100467108_all.html#page2
2012年10月,現代牧業創始人、執行董事鄧九強出現在一檔電視節目中,他站在一手締造的萬頭奶牛養殖場中,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在全世界都看不到這樣幹淨的牧場。特別怪的味道沒有,臭的味道也沒有……」

  牧場所在的長王村村民的說法與鄧九強完全相反。

  2012年9月,前往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白龍鎮長王村的巴士上,空氣中愈來愈濃的牛糞味提醒著車上的乘客——長王村快到了。這裡是現代牧業肥東牧場的所在地。肥東牧場始建於2009年,分為一期和二期,項目總投資6.5億元,總佔地2383畝,設計存欄量為2萬頭奶牛。截至2012年9月,肥東牧場的奶牛存欄數達到1.79萬頭。

  2009年,受益於土地及宅基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長王村的村民集體搬進了連排別墅。「130平方米的房子全款只要8萬元,房屋拆遷和補助就有6.5萬元,我們只需補差價1.5萬元。」一位長王村村民告訴財新記者,剛搬來時大夥都挺高興,但幸福日子只過了不到一年。

  在村民原有舊宅基地整理出來的2000多畝土地上,由現代牧業出資6.5億元興建了當時全國最大的奶牛養殖場。牧場與村民集中居住區最近距離只有五六百米。長王村村民從此與1.8萬頭奶牛為鄰。

  「夏天最難過。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的蒼蠅,轟都轟不走啊!一下雨,自來水管裡出來的水都是黃色的……」一位村民將財新記者領到了自家宅院後面的一片農田。

  離這戶村民住宅不到100米遠的地方,記者看到了如梯田一般連片的沼液堆積池,每個半個足球場大小,大部分沼液還遠未完成沉積,排污用的塑料管道飄浮其上。幾百米外,正是肥東牧場內那一排排藍頂白牆整潔漂亮的牛舍。

  一位村民告訴財新記者,附近十里八鄉歷史上都沒人養過奶牛,更別說規模化養殖,「從天而降」的牧場,給整個村子帶來無休止的污染。

   「來參觀的都從北門進牧場,作業車輛特別是往外拉牛糞的全走南門。」村民告訴財新記者,他自己曾在牧場工作過,每天糞便近千噸,只能處理一部分,有些「老闆」專門負責從牧場拉走沼液,每噸牧場付100元左右。這些老闆會承包周邊農民的閒置土地用於傾倒,每畝地一年的費用為500元。

  村民告訴財新記者,在肥東,至少有三個叫得上名的沼液傾倒地,而牧場離最近的當地水源地還不到兩公里,不知道喝的水是不是安全。

  「安徽是供應上海地區食品的最主要基地。在安徽布點,7萬頭奶牛,日產量1000噸,滿足上海市40%-50%的銷量。」面對電視媒體,鄧九強這樣講述現代牧業的「謀篇」思路。

  在現代牧業到來之前,整個安徽的奶牛存欄總共也只有5.2萬頭。2007年7月,也就是在現代牧業落戶安徽不到一年的時間,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出台了一個《關於加快發展奶牛業的意見》,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奶牛養殖的優惠政策,其中包括:「對從省外購進或遷入,符合標準的奶牛,凡集中飼養30頭以上的,省級給予每頭1000元補貼。對從國外引進的高產奶牛,省級給予每頭1500元補貼。同時,省級財政還將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貸款貼息,給予養殖戶系列優惠貸款政策。」

  一位安徽奶業協會的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現代牧業的第一牧場之所以選址在馬鞍山,正是得益於馬鞍山當地政府在土地和貸款兩方面提供的優厚招商政策。這個牧場僅向蒙牛在當地的生產基地輸送奶源。

  繼馬鞍山和肥東兩地先後圈地1000畝和2300畝,建立起設計規模分別為1萬頭和2萬頭的兩個巨型牧場之後,2011年7月,蚌埠市政府又與現代牧業簽訂協議,由後者投資24億元,在五河縣建設包括一個存欄規模為4萬頭的3500畝示範牧場,以及一個10萬畝的飼料種植基地。

肇始蒙牛系

缺少經驗,自己摸索,強行上馬

  鄧九強不止一次驕傲地告訴員工,現代牧業不但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萬頭牧場,也引領了中國大牧場建設的風潮。

  現代牧業一位前中層管理人員參與建設了馬鞍山萬頭大牧場。他當時已管理牧場多年,但對於萬頭牧場仍然發憷。他告訴財新記者,當時國內超過3000頭牛的牧場非常少。「任何一個管理3000頭牛的人當年在業內絕對牛氣。」

  鄧九強不是中國第一個開發萬頭牧場的人。在牛根生還在擔任中國最大的乳品加工企業蒙牛公司董事長時,為了擺脫四處收奶的困擾,2004年,他力邀新加坡澳亞集團來中國建設大型牧場。

  澳亞集團董事總裁艾德加·科林(Edger Collins)告訴財新記者,澳亞最初並未考慮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非常缺乏相關技術和人才,貿然進入風險很大。」但牛根生給澳亞描繪了一個廣闊的市場。2004年,蒙牛澳亞示範牧場在呼和浩特上馬,投資2億元,佔地8000多畝,號稱中國第一個萬頭規模牧場。在蒙牛澳亞牧場早期的對外宣傳中,使用了很多「首次」和「最大」這樣的詞語,蒙牛聲稱牧場糞便應用於沼氣發電、循環利用,飼料引入12國優質牧草,擠奶引入多種自動化設備。奧運會期間,澳亞牧場還接待了很多中外記者參觀。

  澳亞最終沒能實現萬頭目標。當年參與澳亞牧場建設的牧場設計和管理的中博農公司專家告訴財新記者,澳亞牧場一期3000頭奶牛牧場建成後,發現設計存在問題,牧場也未能很好解決牧草供應問題,成本居高不下。

  澳亞集團和蒙牛在管理中也出現意見分歧,澳亞希望介入牧場的實際管理運營,並進入上下游鏈條。蒙牛隻希望澳亞來建牧場。

   「我們覺得做牧場是長期投資,但蒙牛希望很快見回報。」科林說。理念不和,澳亞集團退出,將牧場全部賣給了蒙牛,後來這個牧場又被蒙牛轉至現代牧業旗下,成為現代牧業和林牧場。

  與此同時,蒙牛當時的二把手、聯合創始人鄧九強開始了新的牧場計劃。2005年,領先牧業在內蒙古成立,鄧九強和蒙牛另一名元老高麗娜要在馬鞍山建萬頭牧場的消息隨之傳開。

  鄧九強後來也承認,萬頭牧場計劃一開始無人響應。光明、三元等已有自建牧場的乳品企業並不看好大型牧場。四方力歐投資部經理趙鳴曉說:「2004年以前,中國只有一個牧場設計公司。」

  沒有牧場經驗的鄧九強拉來了幾位蒙牛元老,並四處尋找牧場管理人才。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馬鞍山牧場2006年建成上馬。前述現代牧業中層管理人員透露,馬鞍山作為中國第一個萬頭牧場,管理上都是自己摸索。

  他透露,馬鞍山的選址主要是看中地方政府給的地,並沒有做嚴格的調查。「背山面水的牧場拍照好看,不適合養牛。」牧場由於風口位置問題,東南季風進入後很容易降雨。牧場地處高地,雨水沖刷,糞便處理要求更高。

  2006年,牧場建成不久,雨水從高地衝刷而下,漫過牧場糞便池。雨水夾雜糞便漫過下游農田、農舍,流入當地水源地丹陽新河,造成飲水威脅。據媒體報導,馬鞍山牧場最後用100萬元處理了後續賠償和新設供水管道的費用。

  此外,周圍配套的飼料地也不足。雖然牧場後來建新的沼液氧化塘以防止沼液外洩,周邊的飼料種植也在加大,但基本的土地限制則無法解決。馬鞍山牧場的奶牛數量從巔峰時的過萬頭下降到了6000頭。

  同在安徽的肥東牧場和蚌埠牧場也面臨類似限制。另外,牧場佔地巨大,需要拆遷租賃土地,企業常常與當地居民爆發衝突,馬鞍山、湖北通山的萬頭牧場都曾出過問題。

KKR投資翻倍

「奶源問題還是第一位的,相對而言環境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雖然現代牧業從一開始就問題不斷,後來的多個牧場也曾爆出環境問題和質量監控問題,卻得到了資本市場的支持,很快融資上市,盈利健康,並未讓投資者失望。

  現代牧業成立於2008年7月3日,是由2個企業法人和27名自然人股東組成,註冊資本為2.02億元。截止到2008年10月,現代牧業的前身——領先牧業自然人股東中,持股最多的股東為李新明,共出資2893萬元,持股14.31%。此外,鄧九強之女鄧源出資2105萬元,持股10.41%;而領先牧業總經理高麗娜則出資1425.23萬元,持股7.05%。

  2008年8月29日,領先牧業將其197個自然人股東、兩名法人股東——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96%,出資為800萬元)和蒙牛乳業(馬鞍山)有限公司(出資400萬元,佔股1.98%)名下的全部資產,轉讓給了現代牧業。

  完成此次轉讓幾天後,KKR公司、老牛慈善基金下屬公司——老牛創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老牛投資),以及蒙牛乳業集團共同參與了對現代牧業的增資重組。

  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投資集團(Kohlberg Kravis Roberts Co.L.P.,下稱KKR)先後對現代牧業進行了兩輪投資——在2008年下半年完成的第一期注資,大約1億美元左右;隨後2009年上半年又實施了大約為5000萬美元的追加投資。

  一位KKR內部人士曾向財新記者透露,從開始考察、談判到完成注資,KKR在現代牧業這個項目上「用了將近兩年時間」。

  根據現代牧業的上市招股書,KKR最終持有現代牧業24.01%股份。

  私募基金直接在食品的上游——農牧業上做投資在當時還很少見。前述KKR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KKR之所以選擇投資乳業的上游現代牧業,首先基於「近十年的瞭解」,對其管理團隊很看好,其次看中奶牛養殖業日後循序漸進、較為穩定的現金流回報。

  KKR認為大規模養殖能在固定成本、人員、飼料採購等方面體現出規模效益。1.5億美元投資現代牧業是KKR在中國的第二個投資,也是最大投資,之前只投過河南的天瑞水泥。

  對於現代牧業可能帶來的環境和土地問題,一位參與投資現代牧業的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並不十分擔心:「環境肯定不如國外做得好,也有改善餘地,中國沒有哪個企業做到世界最好,要一分為二地看,哪個不是在發展中解決?奶源問題還是第一位的,相對而言環境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上市之前,現代牧業已經完成了四輪融資,在全國擁有11座牧場、奶牛實際存欄數達7.2萬頭。

  2010年11月26日,現代牧業在香港上市(01117.HK)。2012年10月31日,現代牧業公佈的財報數據顯示,已投入運營的牧場總數達到20個,另有在建牧場2個,奶牛總存欄數約17萬頭,其中成年乳牛7.26萬頭,日總產量約1400噸,現代牧業的牧場覆蓋全國六大區域。

  以市值計,KKR的投資如今已翻番,價值22.7億港元以上(約3億美元)。

通吃上下游

「如果牧場建設真的只是圖紙這麼簡單,不考慮南北氣候、土壤等等差異,也就不會只有三四家企業可以做了」

  前述現代牧業中層管理人員認為,現代牧業之所以能做起來,是因為做得早,在政府資源方面有優勢,拿地容易。鄧九強的建設模式也非常獨特,即大到牧草,小到牧場裡使用的各類器械全都自己做。然而,多位業內人士卻指出,即使能夠不考慮大型牧場最受人詬病的環境問題,現代牧業通殺上游壓成本,下游背靠蒙牛,需求穩定的模式仍然很難被其他牧場複製。

  九強機械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介紹,曾經為現代牧業集團的安徽馬鞍山、張家口沽源、張家口察北、哈爾濱尚志、山東汶上、四川眉山及內蒙古伊利等大型現代化牧場配置牧場基礎設施、全混合日糧設備、糞便處理設備、場地運輸設備等。

  而上述現代牧業中層管理人員則透露,鄧九強正是九強機械的實際控制人,現代牧業的管理層幾乎包攬牧場相關產業。目前,很多國外經營牧場器械的公司根本不敢賣產品給現代牧業。「鄧總拿什麼學什麼,很多東西很快就自己做了,沒人能賺他的錢。」

  四方力歐投資部經理趙鳴曉告訴財新記者,四方力歐在幫助現代牧業設計最初幾個萬頭牧場後丟掉了這個客戶。

  「牧場設計費已經降到了十年前的十分之一,一個超大型牧場的設計費也不過百萬元。但企業老闆還不想付,覺得可以拿著現成圖紙自己做。」對於自建牧場的風險,他笑稱:「如果牧場建設真的只是圖紙這麼簡單,不考慮南北氣候、土壤等等差異,也就不會只有三四家企業可以做了。」

  除了包攬周邊,現代牧業往更上遊走。2012年1月,現代牧業宣佈以1350萬元的價格入股了秋實草業,持有該公司共18%股權。鄧九強的女兒鄧源,持有秋實股份約63.3%,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與此同時,現代牧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高麗娜之子亓小航,亦持有秋實13.3%的股權。2012年6月,現代牧業與秋實簽訂了高達5000萬元的飼草銷售協議。

  今年9月鄧九強辭去董事長職務,新上任董事長華裕能來自KKR,他曾向媒體表示,鄧九強需要處理其他的生意。而業內人士普遍猜測這其他生意正是牧草和飼料。

  另一邊,現代牧業還開始試探下游乳品生產。華裕能出任董事長不久就通過媒體表態稱:「未來可將七成牛奶供應給蒙牛,剩下三成將用於發展自主品牌。」華裕能說,目前現代牧業的自主品牌牛奶在國內一線城市每日銷量已達到30噸,市場反應較佳。

  按照國家的現有規定,牧場和乳品加工企業必須保持一定的地理區隔或距離。然而,現代牧業的乳品加工車間就設在牧場,離擠奶廳不到40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455

現代讀書分貧富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1215/18101890
肥仔K俾母校英文老師捉咗返學校,做英文朗誦比賽臨時教練,負責催谷四位中一、中二學生,老師對佢有提拔之恩,師命不敢不從,如是者為學生「補習」咗兩個月,每星期一至兩次,到比賽之期嘞,肥仔K心思思,放心不下,雖然時間不合,都係走咗去睇比賽,為學生打氣。呢啲地區校際賽,肥仔K間學校本來有把握攞到獎牌嘅,點知有兩位著名英中學生由九龍入嚟比賽(據講以學校名義就唔得,以個人報名就可以跨區),肥仔K為之窒咗一窒,再睇吓人地九龍名校學生有父母到場壓陣,自己啲學生就話父母要返工,唔得閒,叫佢地自己搞掂,就知道人家有必勝決心啦。果然,冠軍由喇沙一位學生贏得冠軍,有86分,肥仔K啲學生得84、83分,不入三甲,未免失望,但回心一諗,地區中學學生嘅factor endowment(天賦因素,經濟學術語)有所不如,輸得心服口服。早前亦有家長投訴「一年一學藝」,搞到中下層學生家長疲於奔命,荷包乾塘,就係呢個道理,參加課外活動,校外比賽,無錯係有助學生發展,不致於讀死書,但真係要學得好,學得精,贏到冠軍,要有資源在後面支援嘅呢!
肥仔K話:「睇呢位冠軍學生之表現,平時一定係有良師指點,催谷到足,唔似我啲學生每星期頂多兩晚放學後聽我呢位校友,業餘、非專業性、無償授課個幾小時。」
說得有道理吖,依家講現代教育方式,學藝喎,電子教科書喎,平板電腦喎,網上交功課喎,聽起上嚟好先進,諗落無不在在需財,要「學藝」老師啦,名校唔當彈鋼琴、拉小提琴係一門學藝㗎,只當係讀書、睇報紙咁簡單一回事,人人都識嘅普通科,買iPad啦、寬頻上網啦,下載收費Apps啦,試問一般家長點頂,與呢啲使費比較,每年用三千蚊買紙印教科書,原來好鬼便宜,而且可以申請書簿津貼㖭。教育局大力宣傳電子教科書,鼓勵不背書,注重學藝,其實係無意間擴闊貧富懸殊,對清貧子弟讀書不利。以前揸本書,拎支筆就可以苦讀上大學,依家要有一流電子裝備:iPad、電腦、iPhone、無限上網……先至醒目、夠用。唔怪得電子科技發源地矽谷嘅科技專家要送子女入最古老傳統學校──不准用電腦,只准用鉛筆嘅學校啦,返璞歸真至能夠啟動學生腦袋運算及思維呀!
(更正:昨日本欄指彼得奧圖已逝世,實誤,他仍然在生。謹此致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86

越年輕越捧場 現代讓豐田緊張了

2013-02-11  TCW
 
 

 

國內各家汽車品牌大廠,最不願意接受的噩夢終於來了,那就是,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這回「真的」來了。

其實,現代汽車早就在台灣汽車市場扎根了。二○○二年,三陽工業宣布與日系本田(Honda)結束合作關係,轉成為現代汽車在台的合作夥伴,並由關係企業南陽實業的直營通路銷售,二○○五年,現代品牌在台銷量一度突破二萬三千輛,已經接近五%市占率的主流車廠門檻。

市況衰退,它繼續熱賣去年銷量成長一○‧七%

但有別於以往,這次現代汽車「真的」來了,其基於以下三大指標:一、銷售量大幅成長。去年國內汽車市場總銷量達三十六萬五千輛,整體呈現負三.三%的衰退,但現代銷量卻逆勢成長一○‧七%,是唯一呈兩位數成長的國產車品牌。二、市占率連年成長。現代品牌也是國產車當中,過去三年蟬聯市占率成長第一的品牌。三、最具指標的是,去年四月上市,以「流體雕塑」為設計概念的中型國產房車Elantra,銷售表現超越本田Civic、馬自達的Mazda 3等極具指標的日系競爭對手,更令市場為之驚豔。

「說實在的,我們一開始連想都不敢想,Elantra會賣贏Civic,」負責在第一線點燃行銷戰火的南陽實業行銷企畫部門副理詹醒昇說。

現代和本田、馬自達捉對廝殺,爭的是擠進市場前五大的排名賽,而中型房車級距正是主流中的主流、一決勝負高下的戰區。

根據交通部數據所的新車掛牌登錄資料,去年第二季以來,現代Elantra銷量維持在每個月六百至八百輛之間的水準,保持穩定領先對手Civic和Mazda 3的態勢,只有在去年十二月,本田祭出每部車近五萬元的強力促銷籌碼,Elantra才以不到五十輛之差,單月小輸給Civic;不過在農曆年前的元月份,隨即又扳回一城。

對此,《汽車購買指南》總編輯林大維認為,雖然以現階段的銷量,Elantra尚難和豐田(Toyota)Altis、日產(Nissan)Tiida等一線大廠的競爭產品平起平坐,但韓國車能在公認競爭最激烈、被認定為紅海的國產中型房車市場搶灘成功,「代表韓系汽車品牌在年輕人心目中,已不再是弱勢品牌!」

韓風大起,它搭上潮流找ABC代言,年輕人青睞

林大維分析,回顧現代品牌過去十年在台的市場表現,銷量多是靠切入利基市場的跨界休旅產品,或低價小車撐場面,主流房車市場的表現只能用全軍覆沒來形容,上一代的Elantra,每個月能賣出一百多輛,已堪稱高水準,更甭提導入試水溫的Sonata等百萬進口房車,「簡直是一敗塗地,」韓國車在國內車市向來無法跨過的,是房車買家的保守心態,而其購車行為又偏好主打信賴形象的日系品牌。

南陽行銷團隊的內部車主分析資料,也印證以上看法。

以買Elantra的車主為例,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的年輕買家占比高達七五%,首購比率亦高達六五%;就連訴求家庭買家的ix35運動休旅車,購買族群也是以三十歲到四十歲的買家為主,相較日系品牌的競爭產品,年齡層普遍都低約五歲。

「越年輕越捧場,顯示這群八○後為主的購車新鮮人,對韓國車不再有刻板的品牌印象,」南陽行銷主管表示,這群年輕人屬於網路原生世代,接觸三星、LG等3C資訊產品的經驗豐富,資訊來源也越來越和國際同步,「基於此,我們也才敲定這部車找偶像劇明星吳建豪代言。」

這位主管坦言,從品牌行銷角度,現代汽車不適合走台客路線,找韓國藝人代言風險也大,「畢竟國人普遍還是對韓國存在仇視的複雜心情,」而前F4成員之一的吳建豪,有ABC(美裔華人)背景,頗能呼應現代做為國際化品牌的形象。

除了行銷目標鎖定年輕族群,現代汽車的產品硬實力亦不遑多讓,雖然去年底被《華爾街日報》官網踢爆,現代集團過度吹噓旗下包括Elantra等多款產品的節能表現,然而全新世代的Elantra上市第一年,即入榜全球前十大暢銷車款,創下了年銷一百零一萬輛的紀錄,僅輸給豐田Collora(即台灣Altis車款)一萬輛,產品力絕對不容小覷。

乘勝追擊,全力開拓年輕購車族群,是韓國車下一步計畫。南陽方面表示,今年三陽工業承諾現代車廠的銷售達成目標是兩萬輛,訂下二五%的超高水準成長目標。

面對韓國車來勢洶洶,卡進主流級距持續熱銷,國內各大車廠早已繃緊神經應戰,就連年銷售規模是現代品牌五倍以上的和泰豐田,亦成立專案小組,緊盯現代新車的導入計畫,並擬定反制計畫,避免其乘勢坐大,後患無窮。

一位美系國產車廠的行銷主管即表示,韓國車已是全球車壇公認,分食日本豐田、日產等平價車品牌市占率的最佳人選。而在台灣,由於市場已趨於飽和,其殺傷力更大,不只日本國產車廠,所有把銷售重心擺在百萬車價以內的品牌,都得全面提防韓國車從年輕購車族群出發的發酵效應。

展望二○一三小龍年,日系車廠是否會趁日圓急貶良機,出重手壓制韓國車銳不可當的氣勢?還是,鎖定年輕購車族群的行銷策略奏效,讓現代品牌市占率再下一城?其結果,都將成為韓國車在台勢力轉向的分水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86

現代美容:江湖險惡,打不贏就撤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mtuh.html

在河邊走,濕腳難免。

 

現代美容(00919)突發盈警,有投資者洗倉。還沒反應過來,已經暴跌。對於這種暴跌,我的第一反應是:撤。江湖險惡,走了再說。她有實質性的經營困境,也有大股東近年情緒很不穩定。跌得太快,掛單賣了近一半,剩下部分--在心理層面已經直接計提,清零。市場已經對這公司完全失去信心,耐心,還有相當於現價市值的現金,賣殼最好了。畢竟是投機的品種,一直是佔投資組合最少的股票。即使像巨濤這樣翻幾番的,也對投資組合沒太大貢獻。投機,有贏有輸,認栽!其實這股票我成本價並不高,損失的是時間和資金成本。

 

今年賣了巨濤,又計提了現代美容,投機品種剩下南粵(03399)了,60多億的營業額,副業中一條收費立交利潤就超億,還有62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油站,廣告牌。一年利潤才幾千萬,都給豬虧空了。---這個投機品種投入有點大,比瑞房還多。瑞房也很懸,市場不會給他高估值,資本市場的名聲太壞了,雖然她的房子都排著隊搶著去買。我再忍忍,用之前賣出的正股參與瑞房的供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