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烏克蘭危機與油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392

過去幾天烏克蘭危機激化的時候,國際油價出現了明顯的上漲。烏克蘭並非重要的產油國,為什麽石油市場會給烏克蘭問題帶來的風險定價呢?美銀美林解讀了烏克蘭在石油運輸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關於油價,我們認為存在短期溫和的上漲壓力... 關於石油,烏克蘭每天消費約30萬桶石油,其中22萬桶來自俄羅斯,8萬桶由烏克蘭國內產出。然而,不像天然氣,烏克蘭並沒有大量的頁巖油資源,因此其並不構成對俄羅斯主導地位的潛在競爭威脅。 此外,俄羅斯的石油經過烏克蘭的運送量是相對較小的,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Transneft)最新的數據估計,一般會有30萬桶/天的流量通過Druzhba輸油管道。然而,俄羅斯的確有大量的石油通過黑海運輸,這使得俄羅斯海軍位於Sevastopol的基地(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西南岸的港口城市),甚至包括整個克里米亞半島成為了控制Avoz(俄羅斯黑海沿岸城市)和黑海商業油氣運輸的重要據點。 (左一深藍色代表俄羅斯通過太平洋科濟米諾港出口的石油量,中間淺藍色分別代表通過黑海Tuapse和Novorossiysk港出口的石油量,右一紅色代表通過波羅的海Primorsk港出口的石油量) 暫時來說,這些輸油通道還是安全和分散的。因此,雖然當前油價跟隨著其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但我們認為除非沖突擴大化,油價上漲的風險從現在起是相對溫和的。 ...除非西方國家介入,但這是不大可能發生的。 此外,我們認為俄羅斯是極不可能中斷對全世界的石油出口,因為這將破壞俄羅斯自己作為可靠且不結盟的全球最大能源供應國的聲譽。同時,針對俄羅斯石油的制裁措施也是不大可能出現的,因為我們認為,歐洲經濟真的不能承受六年里第三次走入衰退。在2008年俄羅斯與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爆發沖突的時候,也並未出現任何實質性的制裁措施,所以現在也不大可能出現。 如果烏克蘭的沖突轉變成全面戰爭,而且俄羅斯通過黑海運輸的100萬桶/天的石油短暫中斷,那麽油價可能會短暫上漲10美元甚至以上。 (以2008年7月3日油價最高點146美元/桶為基準,各國當前的油價水平) 鑒於新興市場貨幣一直在貶值,布倫特油價漲破125美元/桶將很可能會導致一些較弱的經濟體出現衰退的風險。接著,我們認為油價可能會較快地跌回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92

基辛格:怎樣化解烏克蘭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566

美俄首輪談判昨天未能就烏克蘭問題達成一致,烏克蘭局勢將如何發展還是未知數。上世紀70年代協助打開中美建交大門的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認為,烏克蘭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這個國家加入西方還是東方陣營。如果烏克蘭要生存發展,就絕不能依賴任何一方對抗另一方,而應該充當雙方的橋梁。 已90高壽的基辛格回顧,一生中經歷過四次始於極高熱情和公眾支持的戰爭,其中三次都以單方面撤出告終。所以他認為,政策面臨的考驗不是怎樣開始,而是如何結束。 基辛格對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忠告:     · 俄羅斯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再次向烏克蘭境內擴張註定讓俄政府再次面臨來自歐美的對抗壓力。     · 西方世界必須了解,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永遠不是外國。俄羅斯的歷史發端於“基輔羅斯”(Kievan-Rus),俄羅斯的宗教就從那里起源。烏克蘭幾百年里都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即便此後烏克蘭成為獨立的個體,也一直與俄羅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連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這類與當權政府政見不同的人士都堅稱,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其實就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另外,歐盟必須承認,在商談烏克蘭與歐洲的關系時,烏克蘭拖沓的官僚主義和盲從對國內政治的影響可能讓一場談判變為危機。外交政策是確立優先順序的藝術。 基辛格認為,烏克蘭人是決定性因素。 從歷史上看,烏克蘭西部1939年並入蘇聯;烏克蘭東部克里米亞60%的居民是俄羅斯人,1954年才加入烏克蘭。 從宗教信仰來看,烏克蘭西部大多數居民為天主教徒,東部大部分居民信奉俄羅斯東正教。 烏克蘭任何一派勢力企圖壓倒另一方的行為都會最終引爆內戰或是導致國家分裂。 如果將烏克蘭視為東西方沖突的一部分,俄羅斯與西方形成國際合作的希望就會變成泡影。 另一方面,基辛格認為,無論是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還是與他對立的前總理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烏克蘭的領導人都沒能學會妥協的藝術,更談不上什麽歷史觀。所以,他們都不願分享最高權力。 美國對烏克蘭的明智對策應該是尋求讓烏克蘭兩大勢力彼此合作,力求和解,不要讓某一方獨大。 可俄羅斯與西方世界並沒有按上述原則行事,反而讓形勢惡化。 基辛格總結,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領導人應該審視結果,不要競相擺姿態,以下成果將符合各方的價值與安全利益: 1、烏克蘭應有權自由選擇自身經濟與政治關系,包括同歐洲的這類關系。 2、烏克蘭不應加入北約組織。 3、烏克蘭應自由組建任何適合表達人民意願的政府。這樣一來,明智的烏克蘭領導人對內會選擇多方和解的政策,對外應力求持有芬蘭那樣的立場。 芬蘭無疑保持了自身獨立,不但在大多數領域同西方合作,而且謹慎地避免在制度方面表現出對俄羅斯的敵意。 4、現有的法規並不適用於俄羅斯合並克里米亞,但應該能夠讓克里米亞與烏克蘭的關系不那麽使人擔憂。 最終,俄羅斯會承認烏克蘭對克里米亞的主權,烏克蘭應該重申,克里米亞擁有自主權,可以在國際觀察員的監督下自主選舉。 此外,這一確認自主權的過程應包括徹底明確黑海艦隊的地位。 基辛格指出,以上是原則,並非解藥。解決問題的考驗並非完全滿意,而是平衡各方不滿。 基辛格預計,如果不能采用基於這些原則的方法,形勢就會加快演變為沖突。沖突將很快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94

美國會批準為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222

2014年3月5日8點55分 原文【美國考慮類伊朗式制裁俄羅斯、援助烏克蘭10億美元】3月7日8點10分 更新 美國國會批準10億美元貸款擔保 當地時間本周二,美國國會助理及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透露,如俄羅斯政府向烏克蘭東部派兵,美國政府考慮將對俄施加類似伊朗的制裁,拿俄羅斯金融機構開刀。同日,白宮宣布,美國政府將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3月6日,美國眾議院以385票對23票的大比數支持結果通過對烏10億美元貸款擔保。 《金融時報》獲悉,銀行制裁屬美國政府商討的諸多對策之一,這些措施旨在從外交和經濟兩方面孤立俄羅斯。 依仗在國際金融系統中的核心地位,美國將銀行業制裁作為施壓利器。過去兩年,美國對伊朗的金融制裁給伊經濟造成了巨大壓力。 不僅如此,俄羅斯的銀行一旦成為美國制裁的目標,全球其他地區的銀行也可能隨之終止與俄羅斯的業務,唯恐被切斷與美國金融系統的聯系。 3月4日,中新網援引外媒消息報道,與美國國務卿克里一同訪問烏克蘭的美國官員透露,美國很有可能在“本星期晚些時候”做出制裁俄羅斯的舉動,且制裁是全方位的。 3月2日本周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警告,美國將聯合盟友對俄羅斯采取禁發簽證、凍結資產和經貿制裁等措施,甚至威脅要將俄羅斯逐出八國集團。 次日,有美國政府官員匿名透露,如俄羅斯依然進軍克里米亞,美國將拒絕對一些俄羅斯軍方指揮系統及一些國營金融機構的官員發放簽證,並凍結其資產。 新華社報道,3月4日本周二,美國白宮宣布,在與國際社會構建針對烏克蘭一攬子援助計劃的同時,美國政府將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貸款擔保。 該貸款擔保意在幫助烏克蘭抵禦能源補貼削減的影響,但尚待美國會批準。此外,美國還將向烏克蘭提供技術支持,幫助烏克蘭國家銀行和財政部應對當前最為緊迫的挑戰。 白宮聲明稱,烏克蘭經濟缺乏競爭力,財政薄弱。在烏克蘭政府推進改革的同時,美國將與雙邊和多邊合作夥伴一道確保烏克蘭擁有足夠的財力來恢複財政穩定並重拾經濟增長。 中新網報稱,俄羅斯總統普京4日說,對俄羅斯的制裁將讓西方事與願違,那些發動制裁的國家將傷害自己。 據華爾街見聞援引俄新社報道,普京顧問Glazyev同日稱,如果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俄將放棄使用美元;如實施制裁,俄將創建自己的支付體系;俄銀行業和企業將不償還美國貸款。 俄羅斯非官方媒體Interfax報稱,俄外長拉夫羅夫當天還說,俄將不得不對美國可能制裁做出回應,“而且不一定是對等的”,暗示可能比美方的力度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99

俄威脅不給錢就“斷氣”,烏克蘭債券收益率飆升至47%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845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稱,3月7日是烏克蘭支付2月天然氣費用的截止日期,但目前仍未收到付款,烏克蘭不遵守合同約定,逾期款達18.9億美元,增加了俄羅斯切斷其天然氣供應的風險。烏克蘭6月到期債券收益率飈升至47%。烏克蘭代理首相Yatsenyuk稱烏克蘭急需財政援助。 根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表示,今天是烏克蘭國家天然氣公司(Naftogaz)支付2月天然氣的截止日期。 Naftogaz天然氣逾期款高達18.9億美元。 Naftogaz不遵守合同約定。 烏克蘭方面的表現增加了重蹈2009年初的風險,那時俄羅斯切斷了烏克蘭天然氣供應。 美國財經博客Zerohedge稱,雖然美國國會批準給烏克蘭10億美元貸款擔保,但這不應被直接用於給俄羅斯還債。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報道,俄羅斯GAZPROM公司CEO Alexei Miller表示: 俄羅斯方面一直遵守合同義務。3月7日是烏克蘭支付2月天然氣費用的截止日期。我們尚未收到這筆款項。即便考慮到一季度給烏克蘭天然氣的折扣,烏克蘭Naftogaz公司天然氣逾期款仍高達18.9億美元。 烏克蘭已停止支付天然氣費用。烏克蘭方面的做法違反了合同規定和國際貿易慣例。我們無法免費提供天然氣。烏克蘭應還清欠款,否則將面臨2009年初的局面。我們將就當前狀況通知俄羅斯政府。 烏克蘭代理首相Arseniy Yatsenyuk表示: 烏克蘭急需財政援助。 烏克蘭希望盡快結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談。 金融市場反應迅速,烏克蘭今年6月到期的債券收益率飆升至47%。 受俄羅斯可能切斷烏克蘭天然氣供應影響,德國股市(綠線)大跌2%,普京講話後的漲幅已全部回吐。 回顧2009年的情景: 1. 俄羅斯要求給烏克蘭供應的天然氣價格從每1000立方米250美元上漲到400美元。烏克蘭斷然拒絕。 2. 2009年1月1日起,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抽出的天然氣只夠滿足烏克蘭以外國家的需求。 3. 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中,大部分經烏克蘭境內傳輸。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在傳輸途中吸掉了供給其它國家的天然氣,因此徹底切斷了天然氣供應。 4. 當時,歐洲大陸氣溫為零下,歐洲東南部有幾個國家幾乎完全依靠烏克蘭傳輸過來的天然氣,一些國家關閉了學校和公共大樓。保加利亞的主要工廠都停工了,斯洛伐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由於2006年以來,歐洲西北部幾個國家建立了天然氣廠,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 5. 結果是,天然氣價格暴漲,歐盟稱這是完全無法令人接受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11

俄羅斯軍隊占領烏克蘭Sevastopol附近軍事基地,俄軍現已撤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856

最新消息:每日電訊記者Roland Oliphant發布推文稱,一切都結束了。俄羅斯卡車上的士兵在“會談”後撤退。烏克蘭官方稱,大約30~40名士兵介入此事。 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武裝人員駕卡車駛入克里米亞附近導彈防禦基地,並控制了基地,沒有開火和人員傷亡。起初,時代雜誌記者Simon Shuster援引克里米亞電視臺稱,俄方猛攻軍事基地,用卡車撞擊大門,路透社戰地記者稱未看到門被壓過的痕跡。 據路透社戰地記者報道: 武裝人員駕駛一輛卡車駛入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導彈防禦基地,並控制了基地,沒有開火發生。人們認為武裝人員是俄軍。 起初,有報道稱卡車壓過了基地大門,Sevastopol附近的軍事基地遭到猛攻。路透社戰地記者沒有看到大門被壓過的痕跡。 烏克蘭軍方官員Vladislav Seleznyov通過電話稱,武裝人員掌控了基地,沒有開火,也沒有人員傷亡。 另一位烏克蘭官員稱,目前他正周旋於烏克蘭軍隊與占領基地的俄羅斯軍隊之間,試圖調解。 時代雜誌記者Simon Shuster援引克里米亞電視臺,發布推文稱,俄羅斯軍隊正在猛攻烏克蘭Sevastopol附近的軍事基地,用卡車撞擊大門,該基地是防空指揮中心。俄羅斯方面共20支軍隊朝克里米亞基地指揮所前進,烏克蘭方面有100支軍隊守衛。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時代雜誌記者Simon Shuster發布推文稱,俄羅斯軍隊正在猛攻烏克蘭Sevastopol附近的軍事基地,該基地是防空指揮中心。 消息出來後,美股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12

一幅圖瞭解俄軍對烏克蘭的「包圍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842

按美國國務卿克里北京時間昨晚所說,以美國的估計,俄羅斯目前在烏克蘭部署的兵力還沒有吞併烏克蘭的能力。

克里一方面警告,對克里米亞公投,美國和歐盟在準備嚴厲的應對措施,具體措施取決於俄羅斯的反應,一方面又說,美國估計俄羅斯在克里米亞部署了2萬軍人,低於美國與俄羅斯協商的2.5萬人上限。

克里稱,俄羅斯並未在關鍵性位置部署佔領整個烏克蘭,目前俄羅斯沒有足夠的資源接管烏克蘭。

究竟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部署了多少兵力?基輔一家軍事及政治研究組織Center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Research的創始人、前烏克蘭軍官Dmitry Tymchuk用一幅圖展示了俄羅斯在烏克蘭全國邊境的所有兵力部署。

從中可以看到,俄羅斯軍事武裝力量達到8萬人,軍事裝備合計有坦克270輛,裝甲戰鬥車1980輛,多管火箭系統18部,火炮系統380部,軍用飛機140架,武裝直升機90架,軍用船艦25艘。

在烏克蘭北面,俄羅斯可能出動合計8000人的兩支部隊,配備170輛坦克、裝甲戰鬥車520輛、軍用飛機40架、武裝直升機20架。

在烏克蘭東面,俄羅斯可能出動4300人的部隊,其中包括三支特種戰術部隊。

在烏克蘭南面,俄羅斯可能出動7600人的兩支部隊,軍事裝備包括裝甲戰鬥車320輛、火炮系統80部、軍用飛機40架、武裝直升機20架。

另外,俄軍在克里米亞已有1.9萬官兵,軍事裝備有裝甲戰鬥車300輛、火炮系統40部、武裝直升機20架、軍用船艦19艘。

不管俄羅斯有沒有可能真正調動上述部隊,至少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因其對烏克蘭及克里米亞局勢的立場獲得「高分」:全俄民調中心All-Russia Public Opinion Research(VTsIOM)調查顯示,普京的支持率現在達到71.6%,自去年2月月中以來,支持率漲了9.7個百分點,而且很可能保持這樣的高位,甚至更高。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採訪的專家Nikolai Mironov認為:

總統的支持率穩步上升是因為兩屆索契奧運會,一屆冬奧會一屆殘奧會。但主要源於總統對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的政治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04

烏克蘭危機遠比市場想象的嚴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730

烏克蘭的緊張局勢似乎沒有給市場帶來太大的沖擊。美國金融博客Zero Hedge認為,一定程度上來說,市場對烏克蘭的漠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首先,烏克蘭的主權債務相對來說很低,僅僅占GDP的40%,而其中的外債只占總債務的一半,所以市場認為烏克蘭只存在流動性風險,償付風險幾乎沒有;其次,烏克蘭一直是一個“活躍”的國家,由於該國特殊的地緣政治地位,國內形勢歷來不太安穩,投資者已經習慣了時不時出現的緊張局勢。 市場認為,美國和歐洲不會丟下烏克蘭不管,有了美國和歐洲的支持,烏克蘭實現成功的社會改革和經濟轉型的可能性非常大,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美國國會已經批準提供10億美元的貸款給烏克蘭。另一方面,烏克蘭已經在與IMF商議貸款事宜,估計不久IMF的貸款就能夠到位,有了這些貸款,烏克蘭度過眼前的艱難時期不成問題。 即便如此,烏克蘭的局勢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首先,社會改革蘊藏著巨大的風險,有些國家成功了,更多的國家則失敗了,敘利亞就是一個例子,也許有了美歐的幫助,烏克蘭社會改革的成功幾率會高一些,但該國複雜的國內外政治形勢使得共識的取得非常困難,而改革最需要的則是共識。 如果說社會改革需要一個過程,還相對比較遙遠,那麽烏克蘭面臨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烏克蘭在今年6月份有大量的到期政府債券需要償付。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烏克蘭國家天然氣公司欠俄羅斯的逾期債務已經高達18.9億美元,其6月到期債券收益率飆升至47%。 下圖顯示,烏克蘭的國債利率出現倒掛,短期債券利率遠遠高於長期債券利率,這說明市場對烏克蘭的短期償債能力非常擔憂。 IMF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從歷史數據來看,新興市場國家遭遇危機之後,平均恢複水平能夠達到60%,一般來說這些國家的複蘇有兩個路徑,一是迅速、主動的進行國內改革,國內重建和之後溫和的複蘇,另一種方法則顯得劇烈的多,單方面拒絕支付歷史主權債務。 IMF有一個辦法提高其債權的安全性,那就是要求烏克蘭國內的私人企業介入到貸款過程中來,為烏克蘭的政府債務提供擔保。但這也許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烏克蘭的國內債務就如一堆多米諾紙牌,一旦出現違約,之後的局面就會失控。 我們認為,烏克蘭的債券價格目前還有些高,這表明市場還是過於樂觀,雖然最近烏克蘭央行行長剛剛換人給市場帶來了一些信心,但烏克蘭央行只有出臺一些實際的政策才能讓市場得到好處。 當前烏克蘭面臨的最大問題依然是即將到期的各種債務,而烏克蘭貨幣貶值的壓力則讓這些以美元計價的債務顯得更加沈重。  各國銀行在烏克蘭國內的風險敞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09

烏克蘭危機交易策略:做多烏克蘭、做空俄羅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676

雖然俄羅斯在烏克蘭局勢中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權,歐美支持下的烏克蘭現政府處於被動地位,但市場似乎有不同的看法。做多烏克蘭、做空俄羅斯成了投資者們的主流選擇。2月危機升級以來,烏克蘭股市驟升30%,俄羅斯則跌去20%多。

下圖為俄羅斯和烏克蘭股市5年來的走勢圖。圖中可以看出,兩國股市自2011年步入熊市開始就一直一蹶不振。直到今年烏克蘭衝突升級,烏克蘭股市開始驟升,而俄羅斯股市則急轉直下。

今年至今,烏克蘭股市基準指數已經上漲了約30%(美元匯率調整後為20%),而俄羅斯則跌去20%,二者相差了50%多。下圖很清晰地展示了今年以來兩國股市收益率的走勢。正是從2月下旬局勢惡化開始,投資者對兩國股市的態度開始變得非常明顯,兩國股市的走勢分道揚鑣。

烏克蘭危機發展至今,局勢已漸趨明朗,克里米亞倒向俄羅斯,烏克蘭的其他地區則由親歐美政府掌控。Bespoke投資公司評論稱,這意味著烏克蘭大部分地區朝歐盟的大門又近了一步,對烏克蘭股市形成利好。投資者相信,今後在歐盟的援助下,烏克蘭的經濟或將有較大的起色。而相比之下,俄羅斯股市的糟糕表現則體現了投資者整體缺乏信心,這對普京造成了不小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24

烏克蘭風暴 投資風向即時解讀

2014-03-10  TCW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略要地克里米亞半島,引發國際政治與金融危機,但從各種面向推估,如果沒有新的變數、盧布也能持穩,其引發的金融動盪可能不似外界想像嚴重,反倒是之後的地緣政治紛爭,是比較難解的問題。

對於全球金融市場而言,烏克蘭危機的主要衝擊在農產品及能源供應方面。

衝擊農產品、能源價格大漲,供需關係緊繃

首先是小麥及玉米。

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分析師盧克.馬修斯(Luke Mathews)三月三日的報告指出,目前烏克蘭是全球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和第三大玉米出口國,若加計俄羅斯在內,兩國小麥出口,佔全球貿易額比率,已從十年前的三%,升高到目前的一七%。

投資者擔心,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可能影響黑海沿岸港口的出口,使得國際小麥和玉米價格均大幅上漲。果然,台北時間三月三日晚上,俄、烏兩軍一觸即發的新聞一傳出,玉米價格創下五個月新高;同時,盧布三月三日盤中也大幅貶值二.五%。不少人也憂慮,盧布若續跌,農民可能不願賤價賣糧,讓供需狀況更緊張,重演二○○二年阿根廷貨幣貶值時,當地農民不願出售大豆,造成全球市場緊張。

不過,不少專家認為,供需緊繃只是短暫現象,持續不久。

以依賴烏克蘭頗深的中國為例,今年一月份烏克蘭對中國的玉米出口達到十九萬噸的新高,為中國五大進口國之一,但中國光大證券農業分析師劉小波認為,俄烏衝突,不會造成全面性供應危機,因為以目前全球穀物供給狀況來看,除了烏克蘭,中國還有南美、美國等選擇,很容易找到替代進口國,不必太過擔心。

另一影響層面是天然氣供應。

目前,俄羅斯供應約二成五歐洲所需的天然氣,其中半數透過烏克蘭的輸氣管運送。過去當莫斯科與基輔當局陷入紛爭的時候,曾切斷天然氣輸送,導致歐洲企業與家庭能源價格攀高。

這項疑慮也讓北海布侖特原油四月期貨盤中,一度大漲了三%到每桶一百一十二.三九美元;西德州中級原油四月期貨盤中,也漲二.三%到一百零四.九七美元,而天然氣期貨則從二月底大跌二成五的走勢,歐洲報價三月三日就翻漲了近一○%。

但如果俄羅斯任由衝突持續,受傷最大的其實是俄羅斯自己。

美銀美林經濟學家范拉迪爾.奧薩卡其(Vladimir Osakovskiy)認為,俄烏戰爭給俄羅斯帶來的直接成本,可能至少佔俄羅斯經濟總產值的三%,損失之中包括將近半數俄羅斯向歐洲出口的天然氣,金額約三百億美元。

不只天然氣,俄羅斯還有其他頭痛的難題要應付。

恐爆債信危機資本外逃,影響逾千億美元

美銀美林策略師奧卡申(Arko Sen)評估,一旦爆發戰爭,下一步俄羅斯要面對的就是債信危機,包括俄羅斯的歐元計價債券、俄羅斯CDS和OFZ聯邦政府債券,都可能面臨外資瘋狂賣出變現,總體影響可能超過千億美元,相當於俄羅斯五分之一外匯存底。另外,俄羅斯銀行業對烏克蘭的曝險部位,也高達三百億美元,一旦烏克蘭被戰爭摧毀,痛的仍是俄羅斯。

事實上,間接成本早已開始重擊俄羅斯。俄股三月三日一開盤就大跌一成,累積今年以來俄羅斯RTS指數已重挫逾兩成,凸顯外資瘋狂賣壓。而俄羅斯央行為了留住外資,逕自在三月三日,將基準放款利率(一週附買回利率)大幅調升一百五十個基點,成為十七個月以來首次調整,由先前五.五%升至七%,避免盧布續貶、遏阻資本外逃。

但用升息來抑制資本外逃,等於是飲鴆止渴。因為資本外逃是怕國家動盪,資本安全性和流動性出現大問號,此時熱錢根本不會在意利率高低,能贖回的才是錢,否則都是一堆紙,畢竟一九九八年俄羅斯惡意讓外債倒閉,讓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一下子被迫清算的金融教訓,對全球外資來說歷歷在目,誰都難擔保俄羅斯政府不會重蹈覆轍。

烏克蘭,會不會變成下一個希臘?

截至去年底,烏克蘭外債達一千四百億美元,佔經濟總值近八成。其中短期外債約六百五十億美元,黃金外匯儲備僅一百五十億美元,對比希臘債務當時,情況要好上許多。

但政治層面上卻複雜許多,尤其是外界批評俄羅斯出兵師出無名,但二○○○年普丁首任總統任內製定的《境外同胞國家政策法》,以所謂「為保護俄羅斯僑民安全而出兵」的說法,雖然不被西方國家接受,但一直都是俄國拿來替其擴張領土行為合理化的藉口,二○○八年喬治亞就與俄國因此爆發短暫戰爭。

烏克蘭新政府一直想要加入歐盟,呼應德國總理梅克爾推動的歐盟東擴,加上德、俄、烏間的歷史宿怨難解,但要如何收拾,恐得仰賴歐巴馬所屬七大工業國首領出面斡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53

歐洲糧倉動盪 僅屬地區性衝突 烏克蘭危機 巴菲特為何喊買股?

2014-03-10  TWM
 
 

 

情勢緊張的烏克蘭,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受驚重挫;但股神巴菲特卻在此時建議投資人買股,他的淡定其來有自。

撰文 楊政諭

冷戰結束以來,美俄最嚴重的對立場面,出現在這次的烏克蘭危機;軍事衝突一觸即發,造成俄國資本迅速外逃。三月三日俄羅斯央行突如其來緊急升息一.五個百分點至七%,並且狂砸至少一百億美元阻貶俄國盧布,仍擋不住盧布兌美元大貶二%至歷史新低;俄股單日崩跌超過一○%,德、法等歐股也都烏雲罩頂重挫超過二.五%。

烏克蘭是全球第五大小麥與第三大玉米的出口國,也是世界第五大鋼鐵出口國,並擁有俄羅斯通往歐洲的關鍵天然氣管線。這樣一個原物料大國政局不穩,全球商品價格當然跟著暴漲,三月三日,金價大漲二%突破一千五百美元,農作物如小麥漲四.五%、玉米漲三%。

但就在危機蔓延之際,向以「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為名言的股神巴菲特,卻稱「烏克蘭的消息不會讓我停止買股」,定調這場危機僅屬「地區性衝突」;為什麼他敢如此篤定?

首先,俄羅斯不至於甘冒受到歐美經濟制裁的風險。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資料顯示,俄羅斯貿易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率高達五一.五%,最大的貿易夥伴就是歐盟,出口歐盟佔俄國總出口的四五%,其中有七成是原物料如天然氣。俄國從歐盟進口貨物則佔三四%,顯示俄羅斯是高度仰賴國際貿易的國家,若遭歐盟經濟抵制,本身經濟必將重傷。

果然,俄國總統普丁三月四日已命令參與當地軍事演習的俄國部隊返回基地,並且召開記者會,表示目前沒有出兵烏克蘭的必要,消息一出,歐股大漲黃金和原油期貨立即回跌,美股期貨驟升,普丁降低緊張態勢的舉措,釋放出正面訊息,快速反映在股、匯巿和商品價格上。

此外,關於烏克蘭倒債,引發新興市場新危機的推論,實現的可能性也並不算高。施羅德投信分析,俄國目前仍極力拉攏烏克蘭,願提供廉價天然氣和貸款;另一方面,國際貨幣基金(IMF)和G7也都表態願意金援烏克蘭,烏克蘭不致走向倒債結局。

只不過,事件發展至今,明確的解決方案尚不明朗,能否如巴菲特的樂觀預期,終究得看普丁和歐美領袖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