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拒Uber續牌 禍不單行 軟銀入股或泡湯
1 :
GS(14)@2017-09-25 04:15:25【明報專訊】全球最大召車平台優步(Uber)屢傳旗下司機涉嫌性侵乘客後,在倫敦的經營遭受重創。倫敦運輸局(TfL)昨表示,優步「不適合持有私人租賃營運商牌照」,拒絕優步為市內經營權申請續牌。禍不單行的是,優步致力與日本軟銀敲定注資協議之際,面臨優步主要股東Benchmark Capital的反對。《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警告,相關交易談判有可能完全破裂,令軟銀入股計劃告吹。
TfL稱,發牌規管旨在確保乘客安全,私人經營者必須符合嚴格規定,令TfL確信經營者適合持有牌照。TfL質疑優步的做法,表現出對一些潛在的公共安全問題缺乏企業責任,其對嚴重刑事罪行的舉報及獲取醫生證明的方式都有待商榷,且優步未能充分解釋在倫敦使用Greyball軟件阻止執法人員追蹤的問題。
Uber﹕4萬倫敦司機感震驚
優步在倫敦的牌照將於本月底到期,它可在21天內上訴,並在上訴期間繼續經營。
優步表示,TfL的決定限制了消費者選擇權,令倫敦350萬優步用戶及逾4萬名優步司機感震驚。優步強調,經TfL發牌的優步司機,跟的士司機一樣通過嚴格背景審查。先進的技術增強定位追蹤,保障乘客安全,公司一直遵循TfL關於舉報嚴重事件規定,且沒有在倫敦用Greyball逃避執法。
市長﹕不能犧牲乘客安全
倫敦市長Sadiq Khan贊成不向優步續牌,稱支持倫敦科技創新,但所有公司必須遵守倫敦高度標準, 特別是乘客安全方面,不能犧牲乘客安全。他早前曾表示,不放心讓兩名10多歲的女兒使用優步。倫敦警方早前指責優步沒有舉報至少6宗性侵。在過去12個月,倫敦警方記錄了48宗涉及優步司機的性侵指控。優步的安全問題及其對司機的待遇,亦觸發跨黨派國會議員小組聯署,呼籲TfL停向優步續牌。
鑑於優步醜聞纏身,部分優步股東急於撤回投資。軟銀及其投資基金Vision Fund早前提議,按優步近700億美元估值折讓30%的價格,向優步現有股東收購17%至22%股份。不過知情人士稱,Benchmark已表示,不可能向軟銀出售所持有的13%優步股份的任何部分。
主要股東不願出售持股
根據優步股東的資料,Benchmark於6年前向優步投資2700萬美元,如今這筆投資帳面價值達84億美元。即使向軟銀折讓三成出售,也是多數風投公司夢寐以求的回報,更可避免優步日後上市股價可能下挫的風險。近期多家科技公司上市後股價一蹶不振。
消息亦稱 ,6月被Benchmark逼宮而辭任行政總裁的優步創辦人Travis Kalanick,也不太可能出售其大約10%的股權。這意味軟銀將無法購入這兩大股東合共約四分之一的優步股份。軟銀牽頭的投資潛在規模達100億美元,取決於有足夠股東出售股份。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49&issue=20170923
股價大幅炒高 新城發展私有化泡湯
1 :
GS(14)@2017-10-22 14:51:42【明報專訊】新城發展(1030)私有化方案遭近七成獨立股東大比數否決,公司明起復牌。新城控股股東王振華於今年7月公布私有化公司,私有化價格每股3.3元,惟經歷內房熱炒數月後,停牌前股價已飈至3.85元,較私有化價格溢價近17%。不少昨出席法院會議及股東大會的小股東直言作價偏低,已投反對票。
新城發展的私有化計劃以協議安排方式進行,要獲得通過,公司須先在法院會議上取得不少於75%親身或委派代表出席的獨立股東批准,以及少於10%獨立股東的反對票。然而,昨晚公司公布法院會議上,約69.57%的東投下反對票,私有化計劃觸礁。緊隨法院會議亦變相取消,要「無限期地延期」。
集團在今年7月18日披露私有化計劃,理由除了要實施一系列長期發展策略,亦因自2012年上市以來股價表現一直不令人滿意,有市場人士就認為由於王振華重視聲譽,認為股價低迷對公司口碑造成不利影響等。
小股東:私有化出價每股5.5元才合理
新城在2012年11月以每股1.45元上市,雖然私有化出價已較之溢價近1.28倍,但近月港股及內房板塊急升下,新城股價曾高見4.51元,近日回落至3.85元,仍較私有化出價溢價近17%。
昨在法院會議現場,有持股數百萬的易姓股東表示與一群朋友均投反對票,但亦留意到有人投贊成票。他透露反對全因目前股價已較私有化出價高,「正常人都不會接受」,又認為至少要每股5.5到6.5元才算合理。
問到可會憂慮計劃失敗後股價下挫,他表示之前股價因私有化受到抑制,失敗後反該上升。新城正處於高速發展,「把有價值的東西稍為高一點就拉倒挺可惜的」,覺得「王老闆(王振華)是很認真、很忠厚的人」,認為今次私有化只是王氏的一次嘗試,失敗後未必會重提。他亦向大股東表達意願,「希望對方集中精力把實業做好,不要太關注資本市場的運作,做好了實業股價才會有好表現」。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96&issue=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