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北上留學 法興董事李錦:一年花數十萬也值得! 高材生母親陳太:女兒不愁沒出路!
1 :
GS(14)@2010-09-19 14:32:132010-9-11 iM
香港金融界有不少內地海歸精英,早前和一位海歸ibanker飯局,談到他們在港生活難題之一,原來是子女教育。「英文不難學,我們一代中學才開始學英文,很快就學好,但中文就難得多。」
為了讓寶貝兒子學好中文和普通話,這賓架千挑萬選下,沒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或傳統名校,反而入讀北角一所全以普通話和英語教乎學的幼稚園,該校的音樂及體育亦以普通話授課,聽聞入學面試時,連父母的英語和普通話水平都要考核。
我們驚覺,認識中國原來已不單是「大人」的事,還是培育下一代的重要環節。
香港考試局數據顯示,由2003年至今,前往內地升讀大學的港人學生,每年也在持續遞增。原來除大學以外,內地的小學及中學,同樣兼具市場。
法興環球股票產品董事李錦,去年便將兩名年僅9歲及11歲的幼子,送到上海讀小學及初中預備班,年花40萬港元。又有曾經在美國浸過「鹹水」的媽媽,力薦會考成績優異的女子北上升學,專修俄文。
個案一
送愛兒上海留學4部曲
中國被視為環球經濟發展的未來主要動力,練好國語及了解國情,幾乎沒有一位家長會反對。近年不少人北上發展,有人就索性送子女到內地讀書。根據香港考試局數字,按年北上升讀大學的港人,10年以來已跳升近8倍,自2003年後,該數字更是不斷在升(見前頁表一)。
港人將子女送到內地讀書,各有原因,但要了解神州升學之旅的箇中思維,不妨先向過來人取經。法興環球股票產品董事李錦,需經常往內地工作,有見兒子學習普通話多年,加上希望他們多了解中國文化,故早在2008年已跟太太商量,送子北上讀書的可行性,更開始周圍向朋友打聽哪個城市較合適。
「北京是文化之都,普通話又準,又近商業區。」李錦原先與太太選定送兒子到北京上學,但後來朋友卻說︰「北京冬天天氣乾燥,一個人站在馬路等車,即使穿着了兩、三條褲子也會腳震震,一星期更用完整枝護膚膏。」對兒子事事緊張的李錦與太太商量過後,最終由當初選定北京,改為送子到上海去。
去年8月李錦將兩名年幼兒子,送到上海讀書,由籌備到與太太及兒子分隔中港兩地,李錦自言心情也是戰戰兢兢。早在兩年前展開籌備時,李錦便與太太約法三章 ︰「太太須陪伴兒子北上居住一年,好讓小朋友得以悉心照顧。」而為了孩子北上升學,他和太太也花了兩年,辦好準備出門的4件事。
1 前期心理輔導
李錦是個「廿四孝」爸爸,他替兒子升學鋪路,甚重視兒子的想法及溝通,早在2008年,已開始向兒子灌輸家長送兒北上升學的想法,一方面細察兒子會否抗拒,其次就是向兒子解釋此舉的種種好處。
李錦表示,最初大仔聽到要北上讀書,反彈也不少,即時說︰「不是嗎?送我們去寄宿讀書?」他笑言︰「送他們到上海,其實主要是給他們一個體驗,我當然要說得振振有詞,才能說服孩子。」
李錦便向兒子推介︰「現在不少人看好中國前景,國家正在崛起,普通話很重要。」大仔也明白國際經濟所趨,對父親所言甚為受落,加上夫婦倆經常以輕鬆談話的形式,跟兒子講及內地話題,於是兒子過了一段時間,也慢慢接受。
李錦認為,給孩子心理準備這環節很重要︰「最重要不要令兒子視出外讀書等同流放,要建立及維持彼此間的信任,感情維繫好,小朋友才聽教。」為此,李太也決定抽一年時間,前往上海陪讀。
當丈夫的也相當細心,過去一年,在港的女傭便不時會申請前往上海,以協助太太照顧兒子,每次並會在上海逗留一至兩個月,單是工人機票年內往返費用也相當驚人(見後頁表二),當然這畢費用不是必要,可說豐儉由人吧。
2 選校可揀民辦
選校方面,由於內地中小學在每年8、9月開課,李錦在2009年初已辦好仔仔入學的事。他建議有計劃北上升學的學生,家長可提早計劃,致電不同學校,先了解學校的收生標準,因為內地中、小學一般在第一至第二季接受收生,雖然毋須像大學參與公開的入學試,但校方也會對申請入學的境外生安排入學試,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
「每間學校獨立收生,各校的收生準則不盡相同。」李錦建議家長,可逐步而來,如先選定地區及心儀的學校,之後針對校方要求作申請,但選擇在內地讀書,他認為最好放棄當地的國際學校,而選當地的平民民辦學校,因這樣才可給子女真正體驗內地生活的情況。
不過李錦提醒,選校時最好向民辦學校埋手,因內地不少官辦學校也婉拒收取境外生,考試程序也較多;相反民辦學校,大多歡迎香港學生,又能給予學生交流及互動機會。談到有何心水學校,李錦則指,因網上缺乏資訊,他主要向當地朋友打聽,哪家學校校風好及較具口碑,才着力研究。結果他最終選了一所在徐匯區內,教育和校風都數一數二的小學。
別以為內地讀者一定較便宜,翻查資料,內地民辦的小學及中學,均可按照其營運成本而調升學費,故民辦學校的學費沒有一定標準,據悉針對上海本地生,每個學期,由數百至數千元不等,一年共兩個學期,惟境外生又是另一個計法。
由於港人是境外生的關係,李錦兩個兒子納入境外生之列,李錦透露,是上海本地生的8倍至9倍,內地中小學民辦學校一般每年學費6,000元人民幣,換言之,單是兩個兒子的學費,已近10萬元人民幣,數目絕對不少。
3 解決居住問題
太太陪伴兒子一同在上海讀書,李錦在上海住屋上也多了一筆開支。李錦沒有安排孩子寄宿,他在上海名都城,以1.5萬元人民幣的月租,租用了一個1,000 多平方呎的三房單位,租期一年。該屋苑在上海是著名豪宅,大部分住客是外國人,居住環境理想,最重要是鄰近機場。「單位業主是廣州人,感覺親切,因單位鄰近虹橋機場,方便採望太太及兒子。雖然單位租金也相對高,但不可節省。」
不少港人會考慮為北上讀書的子女安排寄宿,據了解,民辦的宿舍費每學期由數百元至數千元人民幣不等,按一年兩個學期計,寄宿開支平每年約花過千元人民幣。有時因工作關係,或掛子心切,李錦平均每月最少飛往上海一次,甚至更多,交通開支比兒子學費還要多,但他認為可與留學兒子多見幾面,相當值得。
4 醫療支援搜查
談到兩兒只得10歲便北上升學,李錦一副慈父面孔表露無遺,細心的他直言最擔心是內地醫療配套。在妻兒出發前,李錦非常緊張地四出查詢該區的醫療建設,例如哪裏有較好的醫療及專科,他先後找了4至5間醫院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多番叮囑上海的朋友多多照應。
在送子北上前兩個月,李錦更帶他們看中醫,趁在港時預先調理好身體;又帶備不少藥物到上海「看門口」,處處以兒子健康先行,他解釋,因兒子較易扁桃腺發炎,故在醫療方面要準備十足。
記者一計,兩兒此趟升學之旅成本不菲,共花了30多萬元人民幣!李錦說,每個人價值觀不同,也有朋友笑說,其一年所花,足以作為一層細價樓的首期。但他卻認為,此行對兒子及家人得着甚多,對孩子的身體和心智發展都大有好處,「一年花數十萬,也是值得!」
正因重視家庭,李錦雖認為孩子可再花多一年時間在內地讀書,但始終與太太兒子分隔兩地,為怕關係變得疏離,故最終決定只留他們在上海一年。現在兩名兒子已回港,並轉讀本地國際學校,大兒子已上中學,小兒子仍唸小學。他笑說,即使是為兒在港挑選國際學校,也特別着重該校的中國文化。
----------------------------------
北上學習6大得着
不少港人進駐內地讀書,除為了認識中國國情外,也有人希望藉此建立內地人際網絡。李錦常聽人說︰「發達喇,北上讀書可藉此認識高幹子弟。」但他認為不要單單以此為目標。事實上,兩個兒子北上之旅,也帶來不少得着︰
1. 學會簡體字
內地中文要求高,經常有默書及練習,寫作用簡體字,據悉讀默200多字,錯4個字要重考,要求很高。李錦兩子在這一年間學會了不少簡體字。
2. 普通話大進
李錦兒子本身已有普通話底子,一年來與內地同學相處,令他們普通話更流利,李錦說大仔現在也是採用國語拼音的中文打字輸入法,速度很快。
3. 身體更健康
內地規定小學中學一定要早操,冬天跑步,熱天做伸展手腳運動。李錦發現兒子身體轉好了,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4. 意志被磨練
被送往內地讀書,對小孩子來說是個大挑戰,既要克服困難,又要適應新環境,這可培養他們在讀書以外,面對挑戰時的堅持、忍耐力及適應力。
5. 學懂了珍惜
香港孩子多被寵壞,到了上海才發現不是每樣東西都隨手可得,李錦憶述有一天兒子在電話說︰「我好掛念在港的那家粥麵店。」他指,經歷過在外上學,兒子學會更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6. 父子更密切
整個過程叫李錦最擔心的,是與太太及兒子的關係會變得疏離,但事後發覺,情況剛好相反,這一年他與家人關係更密切。「以前在港打電話不足3分鐘就收綫,在上海起碼傾上半句鐘,一對兒子輪流傾。」兒子肯對自己表達心迹,是父親的最大得着。
----------------------------------
北上升學Q&A
Q︰華人、港澳居民子女辦理到上海就讀,須提供哪些身份證明資料?
A︰一、就讀人本人及父母一方的有效身份文件;二、往上海就讀子女在上海的暫住證(外國人居留證);三、與到上海就讀子女的親屬關係公證或證明;四、申請就讀地的戶籍證明及房產證明。
Q︰報考內地高校的港澳地區考生須具備哪些條件?
A︰一、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相等於中學六年級);二、25歲以下;三、品行端正,沒犯罪紀錄;四、未婚;五、沒有精神病及傳染性疾病,身體健康。
Q︰僑生升學有哪些優勢?
A︰凡歸僑青年、歸僑子女、華僑在內地的子女,一般而言,報考普通高等院校,在原始分基礎上加5分,而報考成人高校大學、本科,在原始分基礎上加30分,大學畢業報考成人高校本科,在原始分基礎上加20分。
----------------------------------
個案二
會考高材生 北上學俄文
香港就業市場競爭愈見激烈,家長無不為子女在培育及選學方面而操心。
踏進陳筠蓉的家,沒有嚴厲的管教聲,只有一片歡樂笑聲,早前從上海返港放暑假的她,與媽媽一起跟記者在美孚新邨的家暢談北上升學之路。原來陳媽媽中六時已曾在美國留學,而她比羅傑斯還早,在2004年時已鼓勵當時就讀中二的女兒北上讀大學。
任職私人補習的陳媽媽,認為未來國際經濟大局出現變化勢不可擋︰「論經濟增長潛力厚,以前一代看美國,這一代重心則移至中國,北望神州,出路較為光明,而且身為中國人,這一代了解國情是必須的,北上讀書先裝備好自己,有助女兒未來投身社會工作。」
今年才19歲的陳筠蓉,兩年前會考取得22分後,沒有理所當然升讀中六。當時陳媽媽帶同成績單,跟女兒到香島專科學院,報讀為期一年的港澳台大學聯招考試準備班,決心要考入內地大學,主攻俄語系。
國家重點攻俄語學校
陳筠蓉現就讀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是國家級重點主攻俄語的學校,目前全國只得3間大學教授俄語,另外兩間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及黑龍江大學。當初陳媽媽知道女兒喜歡讀俄語,加上發現她有學外語天份,於是她開始北望神州,投石問路。
陳媽媽說︰「在港學俄語是冷門科目,沒有一所大學提供有關主修學系,我得悉內地不少著名大學,有女兒所愛的學科,加上認為內地是個不錯的讀書地方,若考入名校,可與內地大學的尖子互相交流,有助提升個人水平,於是好好為女兒鋪路。」
起初,陳媽媽向女兒的中學老師請教門路,可惜大多本港老師對內地升學缺乏經驗,本港也甚少內地升學的資訊渠道,就連教育局也未能提供港人內地升讀大學的具體情況,故她初期也花了不少時間作資料蒐集,才得知坊間個別專上院校有代辦升讀內地大學的考試準備班,隨後更鎖定範圍,最後為女兒報讀香島專科學校。
陳媽媽相當支持女兒讀俄文,更鼓勵進軍上海市場︰「金磚四國經濟增長力強,學俄語也算一項專業,不愁出路。」加上中國未來前景看俏,早一步北上了解國情,建立具基礎的人際網絡,也對女兒日後投身社會助益不少。「正謂出外靠朋友,而同學之情較根深柢固,相信女兒日後工作需要幫忙,在內地讀書時所認識的朋友一定幫得上忙。」
內地機會多出路更廣
問陳筠蓉內地大學的校院生活,她隨即展露笑容。原來內地大學一年級生要參與軍訓,她覺得新鮮有趣,在過程中認識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來自西藏、內蒙、新疆及烏茲別克等同學,讓她更了解不少城市和風俗,加上常以普通話溝通,現在她說起普通話來,流利得像內地人。
陳筠蓉指,中國地大物博,競爭不比香港小,考上大學的同學也付出過不少努力,校園的學習氣氛比香港更濃厚,更認真,有同學們在早上5時起床溫習功課,令她也加倍用功。
陳筠蓉的學校是上海四大名校之一,每年不少與俄羅斯有生意往來的大型企業,也會來學校舉行招聘會。對於前景出路,她說得頭頭是道︰「讀語言發展多,即使不做繙譯、不在俄語區找機會,甚至不選擇投身投行,也可考慮當海關、國防部、航空公司、教書,甚至參與石油行業,機會很多。」
而有些實習機會更是只在內地才有,在香港找不到,她續說︰「明年全球俄語大會,也是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的,內地讀書給予我不少實習的機會,這些是香港沒有的。」
至於選科方面,陳筠蓉認為內地學生的數理基礎較強,港人難與他們競爭,故港人選科宜避開數學及理科等,她也曾見過不少港人因難以追上內地的數學水平,感到挫敗。
----------------------------------
北上點揀科?
1. 語言
語言能力高的畢業生,較易找到心儀筍工,到內地升學若專攻語言等較實用的科目,既可建立內地人際網絡及認識國情,也可學以致用。
2. 會計
現時不少大型跨國企業、全球最大會計公司也放眼內地市場,在內地修讀會計,可謂一石二鳥。但要注意,內地專業試考試程度較高,必須有心理準備。
3. 中醫
隨着中醫地位愈來愈高,加上內地中醫數量不多,讀中醫出路也不錯,只是藥名及脈象較花時間學習。
4. 法律
近年本港不少商家也北望神州,到內地開分公司,對熟悉內地法律的專業人才需求日增,現時本港也有不少律師行喜愛聘請在讀內地法律的畢業生。
資料來源︰ 綜合曾在內地升學人士意見
----------------------------------
行動篇
北上讀大學渠道
港人投考內地大學目前有數個途徑,主要是透過報考港澳台聯招考試,或直接向在港獨立招生的內地大學,爭取入學機會。
A報考港澳台聯招
渠道1自修報考港澳台聯招
港澳台聯招由廣東省招生辦公室舉辦,該辦公室在港沒有辦事處,本港報名程序由香港考評局負責,由於內地大學實行4年制,只要報考港人達中六資格,便可自行報考,考試費用為550港元。
渠道2 報讀操卷班先取中六資格
本港不少院校如香島專科學校、福建中學及香港布廠商會教育中心等,均有開辦為期一年的港澳台聯招考試課程,若考生達中五學歷,也可透過該途徑在內地升上大學,因這一年的主攻考試課程,內地大學也視有關課程為中六學歷,讀完此課程,便合資格應考。
渠道3 直接報讀內地中學再考大學
條條大路通羅馬,港人亦可透過在內地升讀中學,在內地報考大學聯招,以公開試的成績投考內地大學。這樣好處,可更早適應及了解內地生活及國情,有助未來在內地發展。
B 直接向獨立招生大學報名
除大學聯招試外,國家教育部也批准個別大學直接來港收生,當中包括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及中山大學。其中中山大學在港單獨招生考試的報名程序,現時交予香島專科學校負責,每年6月初考試,毋須事先修讀課程。
而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兩校的聯招考試,均在每年4月接受報名,5月中考試,6月中放榜。在珠海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則是首間內地與本港高校合辦的高等院校,同時可在本港獨立招生。
詳請可參考︰
www.chinaeducenter.com/exams.php
----------------------------------
留港篇 古籍補習班 港家長熱捧
為了讓子女學好普通話兼認識中國,有家長不惜花數十萬元讓子女到內地留學,但若未能負擔高昂的留學費,又想子女浸淫於中國文化及普通話環境,有家長就選擇為子女報讀普通話古籍讀經班,甚至一星期返足5日。
《弟子規》、《孝經》、《三字經》……一班3至13歲的小朋友,就是靠每天諗誦這些數以千字的古文,訓練中文書寫及普通話說話能力。
年僅5歲的李林穎,參加讀經班一年半,已能背誦過萬古字。李太認為從前家長、學校都視英文為最重要,但有目共睹中國的地位日漸提升,普通話已成為主流語言,家長都傾向讓子女學習普通話。曾有家長朋友向李太表示,後悔把子女送到國際學校,忽略訓練他們的中文能力。李太亦希望全面培養林穎的中國女性氣質,除讀經班外,還讓她學習古箏,認為古箏更勝鋼琴,能夠陶冶性情。
暑假期間,林穎每天都會花上3個小時參加讀經班。位於紅磡的「謙謙堂」創辦人徐微指小朋友在13歲以前,記憶力最好,背誦古文能讓他們加深對中文的了解及打好普通話根基。
讀古經學費月8千元
步入謙謙堂,可看見掛在牆上的孔子像,學生進入學堂前,自動自覺對孔子像行禮,以表對萬世師表的尊敬。學堂空間不大,設備也不多,一眾小朋友在老師指導下,幾張簡單桌椅,幾頁古籍影印紙,已令孩子們願意乖乖坐下來,朗讀經典。
學堂於2008年尾開業,不足兩年的時間,已有50多位小朋友報讀。據悉,有家長為了方便兒子到紅磡上讀經班,特地替他轉校到該區幼稚園,這股讀經學普通話的風氣正在不斷散播。
課程一小時最低收費140元,一個月20堂便要2,800元,徐微表示,很多小朋友都不會只上一小時課,暑假時通常會逗留約3小時。數數手指,若小朋友天天都在這裏花上3小時,一天學費共420元,一個月20堂,就盛惠8,400元。但為了訓練子女的普通話能力,家長仍然非常豪爽,亦同時成就這盤讀經大生意。該機構目前正擴張課程範圍,開辦國畫書法班,甚至皇帝內經養生課親子班。
----------------------------------
名人子女 學好中文
常伴在特首曾蔭權身邊的新聞統籌專員何安達,英文向來出眾,當年曾著書解說末代港督彭定康那口優美又具寓意的牛津英語。何安達有兩名兒子,二人英文好自然不過,但沒料到兒子今天只愛以英語溝通,講中文卻十萬個不願,急得何太Sharen要為兒子的中文及中國文化救亡:「將來的世界,怎能不懂得中文?」
走進何家大宅,一列長長的書櫃首先進入眼簾,當中九成是英文書,都是何安達的愛書;走進兩名兒子的房間,也有幾個小書櫃,內裏全是英文故事書,包括小男孩最愛的《Bob the Builder》及《Thomas and friends》系列。
看看父子們的親密對話,是全英語對答,孩子的日常溝通,無論與傭工姐姐或父母,也全英語。以為兩夫婦刻意培養兒子英語環境,卻換來母親的懊惱訴苦。
憂心孩子抗拒中文
話說夫婦最初為免兒子在傭人及父母之間產生語言混亂,一家人決定以全英對答,沒料到兒子很快便對中文抗拒。大兒子還好一點,在英普雙語幼稚園學習,間中會說點普通話;幼子在全英幼稚園學習,要他說廣東話或普通話,如要他的命根,死口不說。今時唔同往日,昔日滿口英語視為優越,今天不懂中文的孩子,叫父母憂心。
「不懂中國文化及中文,就如失去了香港人的優勢。我們沒打算離開這裏,香港將來必定要面向中國,無論兒子日後是否從商,也需要與內地聯繫,在內地建立人脈關係。」大學時修讀中文及繙譯的Sharen,看着一對只有幾歲大的小豆丁,已為他們前途擔心起來。
至於會否讓他們北上讀書,Sharen則說︰「長大後看看他們意願吧!」大仔心文與幼子心言只相差一歲,當二人還是襁褓時,何安達已跟太太到深圳書城,掃了一大堆簡體字書回家,包括近年在中層家庭甚受歡迎的教仔天書《弟子規》(見iknowledge)。現在兒子尚未看得懂簡體字,但也希望他們能多讀多唸,讓古人教訓打入腦海中,深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即使今天不明白當中內容,但長大後自自然然可派用場。」
﹏﹏﹏﹏﹏﹏﹏﹏﹏﹏﹏﹏﹏﹏﹏﹏﹏﹏
i knowledge
《弟子規》傳統啟蒙教材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成弟子規。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那甚麼是《弟子規》呢?「弟子」一是指子弟,二是指學生,「規」是指規範及道理,弟子規就是啟蒙及教育子弟的生活規範,內容觸及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特別强調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古人相信,學習《弟子規》,孩子會有禮貌、懂事、明理、善惡分明,能成為一個令家長放心安心的孩子。現代孩子被指驕生慣養,所以近年在本港中產家長圈子中,便興起以弟子規來教導今天有「公主病」與「王子病」的寶貝。《弟子規》是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纂而成,易於朗誦,孩子即使不明所以,也能朗朗上口。
私扣客戶費用 證監譴責 法興食夾棍賠8600萬
1 :
GS(14)@2012-07-18 23:43:2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8/16524267
【本報訊】法興被揭發食客戶「夾棍」!證監會昨發新聞稿譴責法國興業銀行,指法興在03年4月至06年1月期間進行的3000多宗交易中,客戶獲取金額與實際價格不同,有關差額被法興以費用形式扣起。法興同意將有關費用連同利息付還受影響客戶,涉及金額超過1100萬美元(約8600萬港元)。
記者:黃尹華、陳健文
相關人士透露,本港類似個案中,以今次法興涉及金額最多。法興接受本報查詢時,否認上述交易存在「老鼠倉」行為,並強調是在不承認責任的基礎上,向客戶作出償還。至於是否有員工涉及違規以及會否受到處罰,法興表示,其作業系統自2006年1月起已經改善,確保符合本港法規。
專家料涉「老鼠倉」
證監會指,法興香港分行的財富管理活動出現內部監控缺失,未有披露在二手市場進行場外債券、期權及結構性票據(場外產品)交易所涉及的若干費用及收費。有關費用並無定額,在某些情況下費用甚至過高。
法興並無向客戶披露有關費用,亦沒有在之後向每名客戶發出的相關成交單據中,披露有關費用為佣金。法興證券衍生工具部董事李錦表示,有問題交易並不涉及窩輪及牛熊證部門。
就客戶在場外產品交易所支付或獲取的價格,與實際價格有所不同,而單據更沒有披露。有市場人士認為,上述問題交易平均每單被「食價」接近3萬元,金額之大,絕非只是被多收費用,而很可能是法興內部人士以疑似「老鼠倉」手法,令客戶高買低沽,蒙受損失。
證監會表示,此案源於金管局就其現場審查所發現的問題及一宗投訴的相關事宜所作出的調查。金管局其後將案件轉介證監會跟進。另外,3000多宗交易中只接到一宗投訴,反映法興似乎專向大戶落手,受害客戶每單交易金額可能涉及百萬元以上,才令有心人可以佣金為藉口,私自收取而不為大戶發現。
指內部監控不足
證監會指,關注到法興財富管理活動內部監控措施及系統,未有確保客戶在二手市場進行場外產品交易時獲得公平對待,亦未能確保利益衝突的情況得到妥善處理。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施衞民( Mark Steward)表示,「在沒有明確協議及披露下,根本不應收取或徵收該等費用。」
法興須在30天內委任獨立機構,以評估應支付予合資格客戶的款額,其後向合資格客戶發出載列償付安排的要約函件。償付金額將為實際交易價格與客戶支付或獲取的價格之間的差額(即法興扣起的金額)加以利息的總和。
2 :
GS(14)@2012-07-18 23:43:39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8/16524268
法興今次「食客戶夾棍」,被證監會發現兼重罰,向受影響客戶賠償有關費用連利息共超過1100萬美元(約8580萬港元),是投資銀行歷來同類事件中,涉款最多的懲罰,足見事件的嚴重性。這亦是繼雷曼事件後,多家銀行合共向雷曼苦主賠償達10億元金額,單一金融機構向客戶賠償金額最多的案件。
兆豐為洪良罰4200萬
證監會近期接連向違規金融機構予以重罰,尤其是涉及投資者利益的事件。今年4月底,該會向上市僅三個月即被揭發造假的洪良國際(946)保薦人兆豐資本(亞洲),作出「釘牌」及罰款4200萬元處分,創本港有史以來保薦人支付罰款最高紀錄。
業界人士認為,近月接連有多隻半新股及民企出事,令市場出現監管不力的聲音,證監會短時間內連番以破紀錄罰款嚴懲違規金融機構,向市場傳遞打擊違規事件不手軟的意思。
3 :
Ar Yan(11362)@2012-07-19 00:11:27其實即係點食法?
係過左期派錢個度食?定係買賣時食差價?
過左期,派錢個度,唔係要收手續費架嘛?
其實,唔係好明有咩問題?
4 :
太平天下(1234)@2012-07-19 00:44:393樓提及
其實即係點食法?
係過左期派錢個度食?定係買賣時食差價?
過左期,派錢個度,唔係要收手續費架嘛?
其實,唔係好明有咩問題?
香港d監管真係笑死人,無牙老虎....同美國,甚至內地都差遠...點解唔清楚講比市民發生咩事? 點解法興果邊無人要resign? 會唔會如洪良單野無人要坐監, 罰錢就ok?
5 :
Ar Yan(11362)@2012-07-19 01:03:014樓提及
3樓提及
其實即係點食法?
係過左期派錢個度食?定係買賣時食差價?
過左期,派錢個度,唔係要收手續費架嘛?
其實,唔係好明有咩問題?
香港d監管真係笑死人,無牙老虎....同美國,甚至內地都差遠...點解唔清楚講比市民發生咩事? 點解法興果邊無人要resign? 會唔會如洪良單野無人要坐監, 罰錢就ok?
可否解釋下,佢地做左的咩?
正常未到期架買賣,都係計差價~~
佢係指買賣價架差價?定係開價問題?定係結算問題?
6 :
味皇(1196)@2012-07-19 01:27:27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其實即係點食法?
係過左期派錢個度食?定係買賣時食差價?
過左期,派錢個度,唔係要收手續費架嘛?
其實,唔係好明有咩問題?
香港d監管真係笑死人,無牙老虎....同美國,甚至內地都差遠...點解唔清楚講比市民發生咩事? 點解法興果邊無人要resign? 會唔會如洪良單野無人要坐監, 罰錢就ok?
可否解釋下,佢地做左的咩?
正常未到期架買賣,都係計差價~~
佢係指買賣價架差價?定係開價問題?定係結算問題?
其中一個形式係月供股票同基金,佢隨意價錢買賣,但比你的價錢卻是全日高位同低位而非實際成交價錢,中間食左差價,由於交易証明不在自己手中,所以咬佢唔入
7 :
GS(14)@2012-07-19 22:24:55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ervlet?docno=12PR78
法國興業銀行被證監會譴責並須向客戶償還1,100萬美元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譴責法國興業銀行,指其香港分行的財富管理活動出現內部監控缺失,未有披露在二手市場進行場外債券、期權及結構性票據(場外產品)交易所涉及的若干費用及收費(註1)。
另外,法國興業銀行在不承認責任的基礎上,同意將有關費用連同利息全數付還予受影響客戶,涉及總金額超過1,100萬美元(註2)。
證監會關注到,在2003年4月至2006年1月期間進行的3,000多宗交易中,法國興業銀行財富管理活動的相關客戶就場外產品交易所支付或獲取的價格,似乎與該公司為他們進行交易的實際價格有所不同,而相關差額或差價以費用形式被法國興業銀行扣起。
有關費用並無定額,在某些情況下費用甚至過高。法國興業銀行看來並無向客戶披露有關費用,亦沒有在之後向每名客戶發出的相關成交單據中,披露有關費用為佣金。
證監會亦關注到,法國興業銀行的財富管理活動內部監控措施及系統,未有確保客戶在二手市場進行場外產品交易時獲得公平對待,而其政策、程序及指引不足以確保相關差價在各情況下均予以披露且屬適當,亦未能確保利益衝突的情況得到妥善處理。
根據有關的解決方案,法國興業銀行亦同意:
委聘獨立機構,以評估應支付予合資格客戶的款額(註3及4);及
委聘獨立機構就法國興業銀行的香港財富管理部現時向場外交易客戶收費的做法,檢討其監控措施、系統及程序以確保符合所有法律及監管規定。
法國興業銀行向證監會表示,其作業方式已在2006年2月予以修改,故現已不再存在上述問題。
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施衛民先生(Mr Mark Steward)表示:"在沒有明確協議及披露下,根本不應收取或徵收該等費用。法國興業銀行現時向其客戶付還該等費用乃正確做法。"
他續說:"受規管公司必須訂有妥善的政策及程序,確保以公平、誠實及專業的態度對待其客戶。有關費用及收費均須獲客戶同意並向他們披露。"
本案件源於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就其現場審查所發現的問題及一宗投訴的相關事宜所作出的調查。金管局其後將案件轉介證監會跟進。對於金管局的調查工作及協助,證監會謹此致謝。
完
備註:
1. 法國興業銀行是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註冊進行第1類(證券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及第6類(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受規管活動的機構。
2. 這解決方案是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01條作出。
3. 在獨立機構完成評估後,合資格客戶將會收到法國興業銀行發出的要約函件,當中載列償付安排的詳情。法國興業銀行須在30天內委任獨立機構。
4. 償付金額將為實際交易價格與客戶支付或獲取的價格之間的差額(即法國興業銀行扣起的金額)加以利息的總和。計算利息時,採用法國興業銀行在相關交易日期所屬月份至2012年7月期間就相關場外產品計值貨幣的12個月定期存款的牌價利率的平均值。利息將由客戶就相關場外產品進行交易的日期起累計至2012年7月17日。
8 :
GS(14)@2012-07-19 22:25:434樓提及
3樓提及
其實即係點食法?
係過左期派錢個度食?定係買賣時食差價?
過左期,派錢個度,唔係要收手續費架嘛?
其實,唔係好明有咩問題?
香港d監管真係笑死人,無牙老虎....同美國,甚至內地都差遠...點解唔清楚講比市民發生咩事? 點解法興果邊無人要resign? 會唔會如洪良單野無人要坐監, 罰錢就ok?
其實不如貼埋個法庭紀錄或者入稟撞好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