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發布第二季財報,公司凈虧損2.34億美元,合每股37美分,調整後每股虧損44美分,每股虧損額較市場預期低48美分;公司全季營收248億美元,同比增長1.1%。
波音預計全財年的營收將在930億-950億美元之間,每股收益6.40-6.60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6.10-6.30美元。此前,每股收益預期為8.45-8.65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8.15-8.35美元。
波音第一季度獲利12.2億美元下滑近9%,受一筆KC-46空中加油機相關的稅後費用拖累, 波音上年同期獲利為13.4億美元。
高鐵年底上市,先打出四%現金股利利多,看似翻身,但受平穩機制、停止票價補助影響,這暴賺榮景僅是一時。 一檔股票,去年每股稅後盈餘達七元,股價卻只有十五元,怎麼看都是一筆好投資。 但這檔股票叫「台灣高鐵」,一家在今年年初還被認定要破產的公司。可是,它去年財報像被施了魔法,累積虧損消失,營收和獲利暴衝,一夕間從「貧窮男」變身「貴公子」。 日前高鐵已經通過證交所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預計今年年底前將由興櫃轉上市;八月十五日,高鐵將第一次發放現金股利〇.六五元,以興櫃股價十五元計算,股息殖利率超過四%,遠比定存高,簡直是一檔「高利率概念股」。 不過,在你投資前,你必須先知道高鐵如今「貴公子」的形象,是如何變出來的。 獲利暴增,虧損消失! 靠減資、補貼、延長特許三招 第一,減資再增資。去年九月通過高鐵財務改善方案,其中一大重點,就是先減資再增資,以打消長年以來的累積虧損,讓股本從一千多億元,大幅瘦身,只剩下約五百六十一億元。 但因年底減資,去年股本得以加權平均計算,約二百九十億元,而本期稅後淨利是二百零九億元,高鐵去年每股的確賺進超過七元。 但這是特殊情況,若改用目前股本算,其實去年每股才賺三元多,雖然這數字看起來不錯,卻不再是沖天炮。 不過,減資和高EPS對高鐵股價是一大「利多」。高鐵在破產邊緣打轉時,興櫃股價不到四元,是名副其實「雞蛋水餃股」;但高鐵去年底股價像吃了大補丸,一口氣最高飆升至十六元,漲幅超過三倍。 第二,政府送補貼金大禮。高鐵減資六成,再增資三百億元,原來的股東股權被稀釋,情況慘兮兮,泛公股卻成為大股東,持股高逾六成。政府坐莊,它把過去積欠高鐵的敬老愛心票補貼金共一百二十億元,一次還給高鐵,高鐵去年營業收入因此暴增。 可是,熟知高鐵的權威人士提醒,「補貼金」是一次性的,且政府未來也不會補貼高鐵,因此對高鐵是「短鄉長空」。 第三,特許期再延長三十五年。專業人土指出,高鐵過去虧損最大原因,不是高鐵營運不善,而是特許期太短,導致折舊費用過高,而特許期延長後,高鐵負擔相對減輕。 因此,即使去年又新增苗栗、雲林和彰化三個無法回收成本的「賠錢站」,但折舊年限變長,「高鐵不至於被這三站拖垮。」 照這樣看來,儘管高鐵去年高獲利不是尋常狀況,但至少已揮別背負龐大折舊虧損的慘狀,且在把站區開發還給政府後,高鐵變成一家主要靠賣車票、收現金的「運輸業者」,背後又有政府撐腰,似乎是筆穩當的好投資,但其實,高鐵還隱藏著你不知道的風險。 有賺錢不見得吃得到! 分紅有門檻、分層比率原則 首先,高鐵被財改方案下了「緊箍咒」,每年超過一定金額獲利,要依比例繳到另外一個帳戶,稱為「平穩機制」。該帳戶像個「小金庫」,供高鐵做其他使用,獲利三十五億元以下就配息給高鐵股東,直到逾四十億元,才就超出部分依比例配息。高鐵營運到期、公司清算後,該帳戶裡的錢將歸政府所有。簡單設算,每年能分配給股東的獲利門檻是三十五億元,就算全當股利分給股東,每一股只能分到約〇.六元現金股利。假設你是長期投資人,買進成本是十五元,想只靠股利回收,讓持有成本降為「零」,得花二十五年。 如果你沒有打算和高鐵股票長相廝守,高鐵股價超過二十元,現金股利殖利率降會降到三%以下,再扣除交易稅等負擔,就比定存高不了太多,而且台股不少都是高殖利率股,高鐵對資金的吸引力就會下降,股價也難有大表現。 敬老票補貼須自己扛 當有意外支出恐衝擊獲利 其次,因為高鐵的營收中,約有超過一〇%是敬老愛心票,在高齡化社會下,占比必定越來越高,但這部分票價已經沒有補助,高鐵得自己想辦法打平這筆錢。高鐵要把錢補回來,最重要的方武就是靠漲票價。 交通部曾做過試算,如果高鐵滿足連續調漲六次票價,每次調漲三%等條件,平均投資報酬率可達四.九%。但這份試算版本,連主事者都說「僅供參考」,因為要漲票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高鐵怎 面對越來越多的「優待票」,將種下隱憂。 還有,你必須注意高鐵有沒有「意料之外」的龐大資本支出。高鐵內部高層指出,高鐵的一般支出是人事費用、車輛維修費用和電費等,但下一波真正的投資高峰要等到二十六年後,用於購買新列車,這將是一筆幾十億元的投資,對高鐵獲利或有衝擊。 「但至於會不會有人中途就想買新車,或者突然決定將高鐵延伸到墾丁,那就沒人料得到了。」他表示。 今年年底高鐵上市,必定將在資本市場造成一股認購旋風,因為高鐵提供了南來北往的交通服務,它就在你我生活周遭。 但高鐵畢竟「上有鍋蓋(財改方案的平穩機制)、下有鐵板(穩定的運輸需求)」,可以想見熱潮過後,高鐵將是一檔穩定收息股,要看到突然暴衝成長,恐怕不太容易。 文.馬自明 | ||||
深交所9月5日公告,截止8月31日,深市1787家上市公司全部披露了2016年半年度報告,加權平均每股收益 0.1636 元。上周,深交所還對 19 起證券異常交易行為進行調查。
上周,深交所共對 19 起證券異常交易行為進行調查,涉及證券 14 只、證券賬戶 17 個、證券公司 12 家。共對 26 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項進行核查,涉及證券 26只。共調閱證券賬戶資料 160 份,電話警示 15 次,出具異常交易警示函 2 份、限制交易警示函 1 份、合規交易承諾函 4 份,並向證監會上報 3 起涉嫌違法違規案件線索。
其中,就公司獨立董事於半年度報告公告前三十日內違規買入公司股票,向東方電子(000682)的獨立董事曲之萍發出監管函予以警示。就公司變更募集資金用途未履行股東大會程序,向姚記撲克(002605)發出監管函予以警示。就減持股票違反承諾,向南興裝備(002757)時任副董事長陳俊嶺發出監管函予以警示。
中通快遞將於當地時間10月27日在紐交所交易,股票名稱ZTO。據路透社報道,ZTO售價為每股19.50美元,高於16.50美元至18.50美元的指導區間。
約四分之三業務來自阿里巴巴集團的中通快遞公司目前已經籌集了14億美元,並且有望成為今年美國最大的一筆首次公開募股。
據了解,中通快遞在中國市場占據約14%的份額。上半年,該公司創造了6.39億美元的收入和1.15億美元的凈利潤,營業利潤率為25%,遠高於FedEx的9.5%和UPS的13.3%。
11月28日消息,據路透報道,美圖公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首次公開募股(IPO)定價區間設定為每股8.50至9.60港元,IPO預計將於12月8日起定價,最多將融資約7.35億美元。同時據彭博報道稱,也有消息人士稱美圖此次IPO最多融資為7.1億美元。
美圖今年8月向香港證券交易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12月初在香港上市。如果上市成功並募集7.1億美元資金,美圖就將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近十年來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IPO。
消息人士還透露,美圖正在同投資者進行談判,擬將估值確定為50億美元,具體估值將在12月2日同投行與投資者多方協商後確定。
美圖雖然主要以照片相關的手機應用程序而聞名,但其95%的收入來自智能手機的銷售。美圖在8月的初步招股說明書中表示,計劃使用部分IPO基金擴大其智能手機業務,生產新設備,進行潛在收購,以及進行營銷和研究。
美圖的早期投資者兼非執行董事李開複表示,應該會有很多方法將用戶體驗變現。他還提到,美圖從照片編輯發展到視頻編輯,從一個工具發展到一個社交網絡,取得了極大的進步,當這兩項業務更加成熟的時候,就是加大變現力度的時候。
雲南白藥3月22日晚間發布要約收購報告,宣布至3月24日期以64.98元/股,要約收購除白藥控股所持股份以外的全部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股數608,965,833股,占雲南白藥已發行股份的58.48%。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395.7億元,所需資金將來源於收購人自有資金或對外籌措的資金。
本次要約收購期限為:2017年3月24日至2017年4月24日,預受的要約不可撤回。
公告稱,本次要約收購系因白藥控股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華都通過增資方式取得白藥控股50%的股權,導致白藥控股層面股東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而觸發。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雲南白藥上市地位為目的,若本次要約收購期屆滿時社會公眾股東持有的雲南白藥股份比例低於雲南白藥股本總額的10%,雲南白藥將面臨股權分布不具備上市條件的風險。
本次交易已取得雲南省人民政府的批準;同時,本次交易亦獲得新華都股東大會、白藥控股總裁辦公會以及商務部對本次交易涉及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申報的批準。
雲南白藥今日收盤報88.86元,漲5.79%,創歷史新高。
對於南京證券(601990.SH)來說,經營業績不算理想,每股發行價格貼近每股凈資產,而市盈率卻“超標”。從經營業務上來看,南京證券面臨著市場份額下滑,經營業績遜於同行業的局面,2017年凈資產收益率只有4.42%。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南京證券面臨困境的背後,是近年來中小券商面臨經營困境的一個縮影。當前監管規範不斷加強,CDR回歸等各種創新業務的推進,都使得大券商在經營上蠶食中小券商市場份額,而在融資估值上也能以高於凈資產價格進行,而與此同時,中小券商卻只能以向當低的價格發行。
貼近每股凈資產發行
南京證券的招股書,已經披露了2018年一季度的財務數據,其實南京證券3.79元每股的發行價格,實際已經低於2018年3月底的每股凈資產。但是,對應的發行後與發行前的市盈率分別為25.61倍和23.05倍,高於行業最近一個月的平均靜態市盈率,也高於近期多家IPO公司的市盈率。
2017年12月31日,南京證券每股凈資產為3.786元。2018年3月底,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為94.79億元,按照發行前24.74億股計算,每股凈資產為3.83元。
南京證券曾是新三板掛牌公司,2015年10月28日,南京證券正式掛牌新三板,成為當時新三板市場的第五家券商。南京證券也由此成為近兩年來,新三板首家轉板成功的券商,本次發行股數約2.75億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10.42億元,募集資金凈額為9.37億元。
南京證券是一家區域性特征明顯的券商,業務開展主要集中在江蘇地區和寧夏地區。截至去年年底,公司擁有86家證券營業部,其中42家位於江蘇省內,占營業部總數的48.84%,公司在寧夏地區開設的營業部也有15家。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5-2017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15億元和13.8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4.13億元、4.94億元和4.11億元,2016年受證券市場整體下滑影響,公司營業收入滑坡,2017年經營業績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稱,2017年證券行業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6.1%,同比下滑 1.4 個百分點,華泰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排名前列,分部達到10.62%、10.13%和8.33%。
2015年到2017年,南京證券凈資產收益率為24.24%、5.36%、4.42%,這樣的水平的確算不上理想。由此可見在藍籌股牛市的2017年,市場成交其實並不理想的行業背景下,南京證券2017年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明顯低於行業水平。
南京證券在招股書中表示,凈資本規模不足已直接影響了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創新業務布局和盈利水平提升,在較大程度上制約了公司的發展。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運營資金,以擴大業務規模,優化業務結構,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依賴經紀業務市場份額下滑
中小券商對經紀業務的依賴,目前暫時依然難以擺脫,南京證券也是如此。
南京證券表示,經紀業務是公司的傳統優勢業務,2015年、2016年和2017 年,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分部營業收入分別為19.1億元、7.77億元、5.68億元,占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3.67%、51.81%、41.06%。
在“代理買賣證券業務”的市場金額描述當中,南京證券的股票交易額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0.644%下滑到2017年的0.593%,基金交易份額甚至從0.188%下滑到0.100%。
南京證券表示,除少數大型券商外,我國證券公司普遍資本規模偏小,仍以中小券商為主。證券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較低的資本規模,不僅會降低證券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同時也會限制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證券公司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同質化競爭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國內證券公司正在通過開展資產管理、融資融券等業務實現利潤來源的多元化和經營模式的差異化,逐步優化傳統業務占主導地位的經營及盈利模式。但總體而言,收入結構的優化仍需要一個過程,證券公司業務和經營對傳統業務的依賴性仍然較大。”南京證券稱。
其實這也是中小券商份額不斷被蠶食的真實反映,大型券商的份額卻在不斷上升,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間也被不斷被大型券商壓縮。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表示,當前中國證券行業商業模式同質化嚴重,多數券商的定位和特色仍在摸索中。2015年以來證券行業進入整頓規範周期,證券行業風控指引新規、覆蓋全業務鏈的監管政策等陸續出臺,嚴監管下行業洗牌加速。2017年六大券商(中信、國君、海通、招商、廣發、華泰)營業收入集中度為49%,較2015年提升11個百分點;而凈利潤集中度為47%,較2015年提升12個百分點。
平安證券分析師陳雯認為,借鑒日本、韓國等國家證券行業對外開放的經驗,整體來看外資券商的進入對行業的整體影響十分有限,同時在財富管理、創新業務等外資券商具有優勢的領域可能出現新的機會與發展趨勢。預計未來上市券商業績仍將持續分化,龍頭券商的市占率有繼續提升的空間,積極看好大型綜合性龍頭券商在市占率及競爭力提升的基礎上,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
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魏偉表示,2018年在去杠杄、防風險的背景下,金融監管的廣度和深度將迚一步加強,監管的細則將會陸續出臺。在流動性收緊的環境下,倘若更嚴格監管出臺,節奏超出市場預期,中小金融企業經營壓力也會加劇,流動性會遭受較大負面影響。
大券商增發價遠高於每股凈資產
2月初上市的華西證券(002926.SH)發行價為9.46元,這要遠高於該公司3月底的每股凈資產6.82元。
大券商“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很可能體現在融資估值上。大券商強者恒強,無論在業務競爭上如此,在融資估值上似乎都是如此。南京證券的被迫低價發行,或許只是中小券商困局的縮影。
此前海通證券公告稱,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6.18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00億元,其中不超過100億元投入資本中介業務、40億元投入FICC(固定收益證券、貨幣及商品期貨)業務、40億元增資境內外子公司;按照募集規模和發行股數的上限計算,定增價為12.36元,一季度末海通證券每股凈資產為10.35元。
另外,廣發證券、華泰證券、興業證券等多家券商公布的融資計劃里面,對應股價都遠高於每股凈資產價格。
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定增融資的做法,更多按照是市場多日的平均價格發行,一般可以打九折左右,金額可以不募集滿。如果某些估值較低的券商融資項目要順利進行,很可能需要期待市場好轉才可能實現,不過預計大券商會等到市場回暖再實施增發。
過去次新股券商的表現都不盡人意,2月初上市的華西證券相對高位已經暴跌近四成;而第一創業(002797.SZ)相對高位甚至跌去了75%。上述基金經理認為,南京證券上市後如果漲停開板後的估值較高,投資者還是要小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