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蹉跎歲月



中環人形容,上午十一點起望直播一刻,沒有臨別依依,只想時間過得更快。

施政報告,級數有如美國總統國情諮文、國務院總理工作報告,惟對本港而言,已淪為一個百分百non-event,而且不且不限於今年。

振英首長表明:「今天,我競選政綱的承諾基本上已經全部落實」,的而且確,觀乎報告內文,涉獵之廣,嘆為觀止;
由土地、生果金、進一步開放天空、修輯碼頭、強積金對沖、增建數條扶手電梯、反恐、衛生及殯葬服務,以至推動單車運動,何止巨細無遺,東南西北樣樣齊。

到底,振英首長五年前承諾,但今日是否全數履行,並無違約?

學者以引消強積金對沖為例,五年前擬似百分百取消,時至今日已降格為逐步取消,並為對沖「劃線」,而且不具追溯力;
更甚在於,上述有關,只屬建議。

同樣,由揚言「我會落實」,降格為「我建議」,包括了全民退休、醫保等等,情況猶如奧巴馬對待特朗普一樣,留下承諮與難題,讓下任「任君拆解」。

何謂迎難以上?
中環人形容,區長迎難而上強項在於發掘問題,但核心範疇將問題去解決,在在談不上稱職。

有經濟師睇完CY最後一分施政報告,簡單總結雖為「務實」、不過係「盡失時機」。

推動再工業化、以稅務優惠支持創科、改變土地利用思維、強積金對沖,完全係過去幾年困撓香港既問題,要遲至自己最後一分施政報告先提出,係咪就係因為自己唔需要考慮連任既問題,終於先認真對待?

以創科為例,IT界早表明、政府窮得只剩下識使錢,特首自己都識講、香港創科應用明顯落後內地,原因原來就係政府過去覺得提供稅務優惠係不適當,直至見到其他地區做左、先至覺得「可以做」,請問呢種係咩思維?

經濟學上有「界外效應」,如果市場因因種種原因、包括初始投入資本昂貴,或者人材欠缺,由政府介入創造有利條件,點解唔可以做? 睇睇新加坡、南韓甚至台灣,同樣係四小龍出身,而家比香港何止一日千里? 今日先識得將學校STEM 加馬至20萬? 新加坡早已加至50萬!!

振英首長雖緊跟阿爺路線,但從來學不上當中奧妙及精要,尤其是新形勢下,從來有欠創新思維及方式去拆彈。

波司長上個崗位任內,土地供應多四成,自誇之餘,卻完全忽略地供應越多,樓價越升,最後防線近乎崩潰。

區長假若急市民所急,老早可以將下季預留土地,由私變公,全數或近八成用作公屋、居屋興建,屆時,小市民有屋住,財團巨賈繼續奇貨可居,豈不是雙贏?

今日香港之所以裹足不前,到底係社會自己不長進? 還是內部高度撕裂、糾纏在鬥爭? 那個才是真正「蹉跎歲月、坐失良機」原因?

回應最初提出,說自己競選承諾已經全部落實,是否接納相信觀眾自是心中有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25

感嘆 | 時光緘默 歲月如茶!成都老茶客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06/1152313.html

“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曾喚起無數國人的共鳴。

我們感慨時間飛逝,嘆惜歲月蹉跎,那不僅是眷戀舊時光,更是對未來的期許。

時間很輕,不經意間就飄然而逝;時間很沈,彎了父母的背,也增加肩上的重量。

2017年國慶期間,央視新聞推出場景式海采《時間去哪兒了》,今天帶您走進成都的茶社,聽一聽那里的人,對於時間有怎樣的感受。

時光緘默 歲月如茶

成都人愛喝茶,這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事。而正如茶要慢慢品一樣,成都也把生活裝進了茶碗,細品著時間沖出的百般滋味。

老式竹椅木桌、青花瓷蓋碗茶、川西風格建築,成都人民公園里,鶴鳴茶社已經安靜地走過了94年。

每天上午九點茶社開張時,這容納得下上千人一起喝茶的茶社就熱鬧了起來。

李昭 47歲 成都人 國際貿易管理

記者:您好,你經常來這茶館嗎?

我們每天基本上下午就是找個地方喝喝茶聊聊天,做生意就在茶鋪談,只有在成都才有這個氛圍。這個環境,這個市井生活,不是高高在上的。

楊洋 38歲 成都人 會計

我們很小的時候,幾歲就在這兒玩,也接近40年了。我覺得這個環境很有小時候的味道,很舒服。

90後遊戲設計師:把生活壓力留給我們 時間留給父母

張建寧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今年23歲,現在做著遊戲開發的工作。由於要頻繁地加班,難得有時間陪家人到茶館來放松一下自己。

張建寧 23歲 成都人 3D遊戲設計師

記者:您覺得您的時間夠用嗎?

就不太夠用吧,今天我母親也在說怎麽一轉眼你就長這麽大了,然後感覺都沒有小時候可愛,小時候那種歡樂的時光沒有了。

一轉眼,男孩長大了,年輕的母親也變老了。

張建寧 23歲 成都人 3D遊戲設計師

母親做飯的時候,從廚房門口看是一個側臉,就會看到她白發逐漸多起來了,希望他們以後的時間可以更加愉悅,活得可以越來越慢一點,把壓力給我們年輕人,把時間留給老一輩的人。

父母越來越老 有一種迫在眉睫的感覺

吳峰 39歲 陜西人 在成都創業

我已經有一點迫在眉睫的感覺,父母越來越老,所以我希望能盡快讓工作走上正軌,能花更多的時間去陪父母,我覺得這樣才不枉為人子。

辜慶 27歲 成都人 在廣州工作 回成都拍婚紗照

就像有一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遠離父母,有一種不能及時盡孝的辛酸吧。

時間就是生命 我們不負所托

工作太忙,時間太少,其實每個人都在和時間賽跑,有些人希望跑贏時間,讓自己能有更多的時間留給生活;而有些人則是為了不負所托。

在貴州做消防員的周越,正在成都休探親假。馬上要歸隊了,周越特意陪爸爸來喝茶。面對火災,消防員的一分一秒,可能就是受困人員的一生一世。

周越 四川人 在貴州做消防員

有一次搶險救援,我們用時間太多了,那個人死了,前一分鐘我們隊長還叫他堅持住,但是我們把那些門全部拆完之後,把他拖出來的時候,他已經沒氣了,那個時候是非常遺憾。

時間就是生命,這次的經歷讓周越切身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而和他一樣,有很多人也都在用分秒丈量著時間的長度。

宋琳 61歲 北京人 退休外科醫生

做手術的時候集中精力,什麽都不想。有時候三四個小時,一口水不喝,忘了喝水。手術做完下來,就挺累了,但是想著手術成功了,心里挺高興,挺安慰。時間就是生命,我們不需要他記著,他活下來了,生命就一次。

帶著奶奶去旅行 留下更多美好回憶

田秋野是哈爾濱人,31歲,在醫院做行政。五年前,因為爺爺對奶奶的一個未實現的諾言,他的生活里多了一個必選項——帶奶奶旅遊。

田秋野:

那年我剛工作,奶奶說你爺爺答應帶我去五大連池,然後這一輩子也沒帶我去過。當時我聽完之後就挺觸動的,我說我爺爺那時候走得早,沒享到啥福。我奶奶現在自己一個人了,從小拉扯著我帶大的,我說得帶著她享享福,當時就開啟了旅遊。

五年來,田秋野帶著奶奶每年一次國外遊、一次國內遊,別人的朋友圈都是曬女朋友、秀恩愛,而田秋野的朋友圈曬的都是奶奶的日常生活。

田秋野:

一說帶她出來玩,奶奶在家又做頭,然後又讓我大姑,讓姑姑的孩子領她去買衣服,可高興了,提前一個禮拜就準備。



用他的話說,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他都已經30多歲了,奶奶的年齡也越來越大,希望旅遊能為奶奶多創造一些美好的回憶。

田秋野:

時間雖然過得很快,但是我想把它變慢。奶奶老了,像現在也是有種老小孩的感覺,有的時候也不聽話。

記者:但是你會包容,就像她小時候包容你一樣?

對,那肯定現在我包容她不如她那時候包容我多,那肯定差得太遠了。

來源:央視新聞(cctvnewscen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32

官義岱 給力 拆拿 領導嘅艱苦歲月

1 : GS(14)@2013-05-20 13:42:54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11308&search=1

舊年年底中共十八大產生咗中共新一屆中央領導,其中31.7%嘅中央委員、28%嘅中央政治局委員都做過「知識青年」,喺1960年代響應過毛澤東「上山下鄉」,7位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都係「上山下鄉」嘅「知青」出身。無論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定係剛出爐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官方報導都著重提到佢哋喺農村「插隊」嘅基層歷練。點解呢啲「基層歷練」咁重要呢?因為呢啲經歷,反映佢哋係「有擔當」嘅人,冇逃避到捱苦嘅日子咁解喎。內地官場文化其實有種諗法,認為捱過苦嘅人可靠啲。講近啲,習近平上場後提倡要慳儉節約,又或者李克強話「公費吃喝」要減少,唔多唔少係受到「上山下鄉」嘅經驗影響。其實做得中央領導層,仲有一個不成文嘅條件,就係喺「文化大革命」時期唔可以做「造反派」,當年毛澤東為咗奪權,號召「造反派」搞到天下大亂,連國家主席劉少奇,副總理鄧小平都畀「造反派」鬥到七彩。已經落台嘅薄熙來,當年就係「造反派」,所以佢就算唔畀人拉,都未必上到位。









官義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899

是我小時候:千語BB禁男歲月

1 : GS(14)@2013-06-08 15:17:5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0608/18288915

                現年19歲的吳千語是家中掌上明珠,天生一副美人胚子,父母當然份外緊張,她說:「細個媽咪嚴啲,爸爸就開放啲,不過比起同年嘅同學,佢哋可以自己搭車、搭地鐵,我就差唔多14歲父母先放心,對我都好保護。」自小在香港受教育的千語,因有親戚在澳洲居住,所以間中會赴澳洲探望親友及報讀暑期課程。

頑皮傷腿留疤

                像個鄰家女孩的千語,小時候也像男孩般頑皮活潑,試過一次游水導致大腿留下又深又長的疤痕,她說:「嗰次喺海度玩,點知撞到塊礁石,大髀就好似割開咗咁,連骨都見到,嗰時我得8、9歲,自己都好驚。」經此一役,千語的父母對她管得更嚴,之後兩年都要她聽取醫生意見不准游水,慎防海水有細菌。

                千語出道不久即被林峯私有化,問其父母有否不准她太早拍拖?她說:「而家嘅小朋友好早熟,可能12、13歲就拍拖,我嗰時就16、17歲先多啲接觸男仔,因為我係獨生女,爹哋、媽咪驚我俾人呃,希望我帶個男朋友仔返去見佢哋,畀佢哋認識咗會放心啲,我知道而家好多家長都係咁。」

                                                                                               
          
                                                                                                                                                   此外,千語與林峯拍拖後,負面新聞不絕又被指拜金,昨日千語在商台接受訪問,表示認識她的人會知道她不是貪慕虛榮,生活方式沒有因拍拖而改變,自己惟有用時間和工作去證明。
千語坦言都驚新聞影響工作,自己睇得多亦覺得煩厭。問她最欣賞男友做甚麼?千語說:「由細到大都鍾意男友有心思,例如親手做啲小禮物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01

歲月留影──麗的武俠劇點滴話當年 創.作.人杜若飛

1 : GS(14)@2013-10-12 17:44:32

http://kwahto2006.blogspot.hk/2013/05/blog-post.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86

屢戰死神 激勵人心 長女憶述 曼德拉最後光輝歲月

1 : GS(14)@2013-12-10 00:04:3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209/18542971

                                【告別民權鬥士】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逝世好幾天,家人按下傷痛,向傳媒憶述他的最後光輝歲月。長女強調他即使臨終在病榻掙扎,亦像生前那樣激勵人心,憑堅強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從鬼門關走出來,令醫生也驚嘆他是個「醫學奇蹟」。相信是曼德拉生前最後拍攝的照片亦曝光,可見他跟曾孫一起,充滿慈祥長者的滿足。

                享年95歲的曼德拉,近一年多次因肺部感染出入醫院,6月留醫一留三個月,之後送回家繼續治療,其間曾傳他已成植物人,靠儀器維生,又有家人指他已不能言語,但他挺至上週四才離世。

「他是個醫學奇蹟」

                曼德拉長女馬卡齊韋(Makaziwe)前天(週六)忍淚接受傳媒專訪說:「家父病了一整年,其間有時祥和,有時痛苦,看見他這樣的偉人這樣子,令我們很痛苦。」但她強調,曼德拉以自由鬥士的意志,一次又一次擊退死神,「這年間有很多次我們都以為要完了,醫生也這樣說……但他令醫生跌眼鏡……他們說從未見過像他的病人,他是個醫學奇蹟」。她指父親的久病,令她明白「謙卑、耐性、包容和愛」。
但無法避免的一刻,終在上週四來臨。馬卡齊韋透露,曼德拉臨終時,第三任妻子格拉(Graca)和女兒和孫兒在旁陪伴,「當日早上我感到他的生命在溜走,感到要失去至愛。我很悲傷,看著家父在眼前死去。我們知道他會在週四晚過身,醫生也知道,他們幫我們度過這一關。他慢慢衰竭,過身時我就在那裡」。他彌留時,親人三三兩兩地分批進入房間向他話別。
孫子恩達巴(Ndaba)也向傳媒展示相信是曼德拉生前的最後照片。照片內曼德拉坐在約翰內斯堡大宅最愛的扶手椅,握著3歲曾孫萊瓦尼卡(Lewanika)的手,雙手雖因久病而腫脹,但面露滿足笑容,相對於總統祖馬(Jacob Zuma)4月拉電視台上門探訪做騷時的不悅樣子,心情明顯快樂得多。

最後照片 開心弄孫

                                      恩達巴指照片是在5月一個星期六拍攝,當時他帶家人向爺爺問好,曼德拉在看國家地理頻道,一見萊瓦尼卡就叫他過來抱抱,整個人即時容光煥發起來,恩達巴感覺這可能是為兩人拍合照的最後機會,就開動鏡頭。
恩達巴亦陪伴家族發言人宣讀聲明,指家人為曼德拉離世深感悲傷,形容家人就像失去一棵「遮蔭大樹」,世界也失去「一個偉人,一個大地之子」。曼德拉兩個在世遺孀、3個在世女兒、17個孫子女和12個曾孫子女,不時爆爭利內訌,但在聲明中聲言「我們會謹守他生前願以死捍衞的價值」。
外界雖對曼德拉推崇備至,但他始終不是完人,曾支持暴力抗爭,子女曾公開埋怨他長期不見人,榮休大主教杜圖(Desmond Tutu)也批評他當總統時留用多名「無能部長」。不過他也自知有缺點,曾對好友說不想外界把他塑造成聖人。也許是這份謙卑,令他更偉大。
英國《星期日鏡報》/《星期日郵報》/美聯社
2 : GS(14)@2013-12-10 00:04: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209/18542973
南非把昨日(週日)定為全國祈禱反思日,總統祖馬(Jacob Zuma)呼籲民眾悼念曼德拉的同時,要謹記曼德拉爭取自由權利的精神。
祖馬昨日在約翰內斯堡一間基督教循道會教堂,與曼德拉家人一同出席崇拜,他頌讚曼德拉致力於和平,「他代表自由,他為被欺壓的一群戰鬥,他希望所有人都不受束縛」。
南非信奉不同宗教的民眾,都各自到不同的教會、清真寺或猶太教堂悼念曼德拉,祖馬亦希望人民要謹記曼德拉的一生,「我們悼念的同時,都要以歌聲和舞蹈歌頌曼德拉傑出、富革命性的一生,並要謹記他爭取自由權利的精神,帶領我們到新世紀」。
曼德拉的官方追思會將在明天舉行,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和妻子米歇爾(Michelle)、三名前總統喬治布殊(George W. Bush)、克林頓(Bill Clinton)和卡特(Jimmy Carter),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以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都會出席。
當局預計追思會場地「足球城體育館」的9.5萬個座位會座無虛席;靈柩由週三至週五供公眾瞻仰;下週日就在曼德拉家鄉庫努村舉行國葬,預計屆時有8,000人出席,逾2,500名傳媒報導。
在南非前日舉行的國際七人欖球賽、板球賽等,所有球員在賽前都默哀一分鐘。當局指餘下賽事會如期進行,但會設悼念儀式直至國葬舉行完畢。
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美聯社
3 : GS(14)@2013-12-10 00:04:5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209/18542976


曼德拉逝世,恍如令世界失去一盞道德明燈。觀察家指他可能是最後一個真正帶來改變的世界性自由象徵人物,假如真的會有下一個曼德拉,可能是在中國出現。
美國人權組織「自由軒」執行副主席卡倫加里特說,曼德拉活在一個特別的歷史時空,令他的非凡個人品格可發揮作用,現在「難想到有人同時是標誌性異見人士,也是真正建立新制度的人」。
緬甸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被軍政府斷斷續續軟禁15年,終等到獨裁結束的曙光,但尚未完成民主大業。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主張和平及種善緣,雖亦甚受推崇,但恐怕有生之年都看不見自由西藏,而且不像曼德拉有跨宗教普世支持力。近年聲名鵲起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亦未成功爭取女性平等教育權。
下一位曼德拉或在中國出現

美國馬爾伯勒學院哲學教授埃德格拉斯認為,曼德拉最重要的成就是當總統時大權在握,仍推行和解,但如曼德拉生於互聯網年代,他的弱點和過失可能一早被放大,早就被拉下馬。他認為下一位曼德拉可能是爭取中國民主人士,但「我們會知道他的一切和他犯過的一切過錯」。
在南非成長的美國西沃恩南方大學歷史教授萊文認為,曼德拉活於冷戰年代正邪黑白分明的世界,現在世界複雜得多,「你少了機會可以說你站在正道,因為何謂正道不再那麼明顯了」。
美聯社
4 : GS(14)@2013-12-10 00:05:0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209/18542981


曼德拉逝世,令南非舉國愁眉不展,惟獨白人聚居地奧拉尼(Orania)沒有為曼德拉流下眼淚,表現冷漠,但也得承認他是個偉人,比其他人更慈悲、更有風采。
南非在1990年廢除種族隔離政策後,南非白人建立奧拉尼鎮,自我孤立,使用自己的貨幣,不惜任何代價保留白人的文化和語言。當地首長博肖夫(Carel Boshoff)跟鎮內1,000居民都對曼德拉之死不帶任何傷感,但承認「曼德拉是個偉人」。一名婦人對曼德拉離世表現冷漠,只說「我不太認識他」,就快步離開。青年人被問及時,亦只是沉默聳肩,沒有大反應。
博肖夫否認奧拉尼鎮是搞種族主義,只是不想別人騷擾他們的生活,「我們在合乎憲法範圍內規律地生活,不需要其他人的准許」,並重申「這都是曼德拉尊重的」。最後一任白人總統、廢除種族隔離的德克勒克(F.W. De Klerk)亦指,南非白人「對曼德拉懷有暖意,會哀悼他」。
路透社
5 : GS(14)@2013-12-10 00:05: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209/18542983
59名國家元首、多名皇室成員以及各國名人將會出席明天(週二)的追思會向曼德拉致敬,但捷克總理內恰斯(Jiri Rusnok)卻嫌路途遙遠,又已約好午膳晚宴,不想出席,不敬言論遭到狂轟後要道歉。
內恰斯上週五在國會跟鄰座的國防部長皮采克說悄悄話,不料遭國會的米高峰錄下對話,他說︰「我希望總統澤曼會去,想到要出席(曼德拉喪禮)令我顫抖。我午餐晚餐都已有約,所以很怕要出席。」可是澤曼膝傷未癒,「你說他如何能爬上飛機階梯?」內恰斯又嫌南非路遠,形容為「該死的距離」。這番不敬言語在電視及互聯網瘋傳,令曾為曼德拉逝世表示「深切悲傷」的內恰斯尷尬不已,前天公開道歉,承認「不該這樣說」。
英女皇決定不出席,由首相卡梅倫代表出席明天的追思會,皇儲查理斯則代表她出席曼德拉的葬禮。由於太多人下週日會湧到庫努村出席曼德拉葬禮,當局決定徵用一個機場供各國元首飛機降落,並呼籲當地民眾打開大門,招待八方來客。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法新社
6 : GS(14)@2013-12-10 00:05: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209/18542985
曼德拉的生平事蹟被大量撰寫成書、改編成電影,可說是世上最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但仍然有不少滄海遺珠,以下是幾宗曼德拉鮮為人知的有趣軼事︰

1)曼德拉本名是Rolihlahla,意思是「拉下樹枝」或「麻煩精」。現在使用的名字Nelson是上小學第一天老師為他改的。
2)美國黑人導演Spike Lee1992年講述黑人民權領袖Malcolm X自傳式電影《黑潮》中,曼德拉在片尾曾粉墨登場飾演一名教師(圖),但因不肯念出「不惜一切手段」的對白,片段最終被刪節。
3)除了街道以曼德拉命名,去年有科學家更把一種史前啄木鳥以他命名;英國利茲大學也把一種核子粒子命名為「曼德拉粒子」。
4)在種族隔離年代,曼德拉不斷變換身份躲避當局線眼,傳媒戲稱他是喬裝高手,有高超的逃脫技巧令警察無法抓住他。
5)雖然他主張和平抗爭,但他最愛拳擊,「我不愛拳擊的暴力,我對拳擊的科學較感興趣︰如何移動身體保護自己,如何擬定攻擊和躲避之策,打鬥中如何安排步法進退」。
6)愛吃動物內臟,尤其是胃臟。
7)在囚期間,曼德拉愛念英國詩人威廉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名作《不可屈服》(Invictus),「我是命運的主人,我是靈魂的統帥」鼓勵自己永不放棄。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66

有情歲月:喝采少女變慈母

1 : GS(14)@2015-01-19 01:02:15





《喝采》


年屆五十歲的翁靜晶,一生充滿傳奇,感情生活亦多姿多采。



陳百強

二人緣起一九八二年的電影《喝采》,被塑造成金童玉女,有指陳百強是翁的初戀,但二人否認曾拍拖。




張國榮

翁靜晶與張國榮合作電影《喝采》後成好友,之後再合作《楊過與小龍女》(圖),張經常到訪翁家而傳緋聞。




劉家良

十四歲時認識較她年長二十九歲的劉家良師傅,其後二人於邵氏化妝間重遇燃愛火,一九八四年結婚,育有兩女,劉師傅於前年病逝。




林競業

有傳翁靜晶與律師好友林競業於二零零一年過從甚密,後林競業在翁的寓所,爬出窗外避免與女方丈夫劉家良碰面尷尬,卻意外飛墮平台身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7/190052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22

《歲月神偷》舊樓 變社企房

1 : GS(14)@2015-01-19 11:57: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9/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為回應年輕人及基層市民租屋難問題,恒地(0012)主席李兆基日前宣布捐出元朗馬田壆一幅農地,興建青年宿舍並擬以私宅市值租金五成出租。事實上,洋溢1960年代老香港氛圍、曾被市建局納入重建的上環永利街,因電影《歲月神偷》令社會保育意識高漲而逃過被拆命運。市建局為免樓房空置浪費社會資源,將部分單位租予社企作出租住宅,其中6伙由社企「要有光」營運,以市值私宅租金約一半租予基層單親家庭。


因社會保育舊區呼聲高,市建局2010年決定將永利街相關地盤,從「士丹頓街發展計劃草圖」中剔除,並在去年10月,將永利街3至12號其中10個單位公開招標供社企租用,其中「要有光」獲得6伙作為「光房」,以助有住屋困難的基層單親家庭,單位分佈於兩幢四層高唐樓,實用約200至300方呎。

300呎月租約7000元 廚廁共用

要有光以低市值租金約五成,將各「光房」分租兩個家庭;比較同區唐樓,面積相若的月租約1.4萬元,估計各「光房」平均月租約7000元、呎租約23元。若以7000元作月租預算,中上環租盤選擇不多,即使有亦多為百多呎兼保養欠佳的唐樓單位;舉例說,跟永利街幾巷之隔的東街唐樓, 一個約120方呎低層開放式戶,月租索價7500元。要有光創辦人余偉業稱,與市建局簽訂兩年租約,已租出4伙,涉8個家庭共16人。他指私宅租金「貴得離譜」,「光房」是市場機制外,讓基層租戶有更多選擇,亦可善用社會資源。

記者曾到其中一個「光房」採訪,客飯廳呈舊式物業常見的呂字形格局,但設有窗戶,感覺潔淨企理;單位內設廚房,廁所卻在廚房內,不符合現代住宅的衛生需求外,廚廁由兩家庭共用。由於是唐樓沒有升降機,住戶需行樓梯上落。搬進永利街「光房」約兩個月的單親媽媽阿英(化名)指出,曾與朋友合租旺角約120方呎房,因浴室太細,兒子曾在洗澡時被水喉漏滴熱水所傷,該單位她要負擔的月租為4900元,後來朋友退租,阿英負擔不起,由社工安排搬進「光房」。

市建局﹕希望社企可自負盈虧

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監馬昭智說,局方多年前已將收購物業短租予社企,永利街地盤是首個供社企使用的住宅項目,各單位租金數千元,希望協助社企及希望他們可自負盈虧。

明報記者 方可兒、劉詠怡
2 : GS(14)@2015-01-19 11:59: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9/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市建局上環士丹頓街、永利街重建項目,公布收購至今逾10年,但過程一波三折,計有發展商搶先賣樓抗重建,其後又因保育終拍板保留永利街唐樓群。2010年,由羅啟銳及張銳婷拍攝、任達華和吳君如主演的港產片《歲月神偷》在本港和海外大獲好評,由於該電影主要在永利街取景,觸發社會保留永利街熱潮,同年市建局決定保留重建範圍內的永利街唐樓群。


部分唐樓作職業訓練難民宿舍

資料顯示,士丹頓街及永利街重建項目,屬前土地發展公司(土發)重建項目,2003年市建局公布重建項目,涉重建範圍佔地面積約3.8萬方呎,當中包括恒地(0012)在區內持有的舊樓。恒地一度反對旗下地盤納入重建範圍,並提司法覆核,於2005年被判敗訴,由於項目屬舊契物業,恒基於2006年將物業命名為尚賢居,並以5年長樓花期推出,最終上訴庭於2007年判恒地勝訴,把尚賢居剔出重建範圍。

其後,市建局為餘下的A地盤部分、B及C地盤提出多項方案,擬建規模愈縮愈細,地積比也由8倍減至3.9倍。據悉,市建局目前永利街B及C地盤已收購約五成,由於項目暫未有大進展,局方現將部分闢作出租式住宅外,B及C地盤部分商用樓面亦提供予青協作餐廳以作職業訓練用,上層住宅則提供予聯合國作為難民臨時住宿。
3 : GS(14)@2015-01-19 11:59:4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19/news/ea_eaa3.htm



出租「光房」 講心又講金


2015年1月19日





【明報專訊】曾於跨國企業任職高層的余偉業,於2010年成立社企「要有光」,笑言公司「講心又講金」,今年應可收支平衡。要留意的是,「要有光」猶如「二房東」,出租物業前會先跟業主商議租金(一般低於市價),再以略高價錢分租予單親家庭,其中差額為公司利潤。余續稱,「要有光」籌備約兩年於2012年推出首間光房,旗下「光房」現有近30間,涉約60個租戶家庭共約150人。


「要有光」部署承租更多團體或政府物業,其中一個為深井前九龍紗廠眷屬宿舍大樓;該廈高5層涉45伙,每伙面積約300方呎,早前已獲城規會批准活化成「光房」,預計半年後可完成翻新,出租對象料不再只限單親戶。

至於今次市建局推出永利街的10伙招標單位,除「要有光」奪6伙外,另4伙由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奪得。所有單位租約均兩年,市建局負擔管理費,社企負責差餉等費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55

韓星悼歲月號沉船一周年

1 : GS(14)@2015-04-17 09:11:19

去年的4月16日,韓國歲月號沉船災難帶走近300人的生命,令人非常惋惜。為了悼念歲月號沉船一周年,眾韓國藝人包括申敏兒、崔始源、EXO成員燦烈等昨日都在網上公開黃絲帶圖片,韓流天王Rain昨日現身澳門出席第19屆華語榜中榜時亦戴上黃絲帶飾物現身,低調進行悼念。


■金宇彬為遇難學生粉絲寫下親筆信,內容感人。


另外,《繼承者們》男星金宇彬更為一名生前曾是他粉絲的遇難學生寫下親筆信,表示「現在你生活的地方比這裏更加美麗吧?很久以後,到我們相見的那天,一定要拍下很多照片,創造美好的回憶。」撰文:金美兒攝影:陳俊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17/19114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67

【旅遊籽】木桶醬油傳承五代 歲月的味道

1 : GS(14)@2015-04-28 02:12:27

第五代傳人山本康夫從小就十分喜歡自己成長的小豆島,除了大學時候被迫離開之外,一直都在島上生活,他認為將醬油傳承下去是自己與生俱來的責任。



【旅遊籽:賞物尋源】有一些味道,不是新鮮就好。有一些味道,一定要借助時間來醞釀,比如,醬油。天然釀造的醬油,一般只需要一年就能完成。只是,在日本香川縣小豆島的山麓間,有一間醬油廠堅持讓醬油反覆發酵,每年用相同的材料加入原本的醬油之中,希望以歲月來製造更深層次的味道。所以,這用上兩倍材料、花掉四個年頭才釀製而成的醬油,打開瓶蓋一刻,就是一種深邃的香氣,溫柔而醇厚,層次豐富。這用時間換回來的味道,傳承着第五代醬油家對傳統的堅持和信念。



(左起)群馬縣的高橋、德島的原田、山本康夫、小豆島的坂下和來自愛知縣的新井,已決定每年都齊集山六,為傳承木桶製作方法而努力。


創業於一八六八年,一百五十多年過去了,位於小豆島寒霞溪的山六醬油,仍堅持只用杉木桶釀造醬油。要知道,全日本仍堅持用百分百杉木桶釀造醬油的品牌,不足1%。能夠抵禦機械化的時代,以全人手製造,更堅持每一步驟都遵從先輩的規矩,全因為第五代傳人山本康夫先生相信,「醬油不單純是醬油,它還代表了將祖先留下來的珍貴飲食文化遺產,要世世代代傳遞給未來的子孫。」時間,對於山六醬油來說,就是醬油味道分出勝負的關鍵。「從前醬油是高級調味料,現在卻便宜得連醬油的質量都不顧。」山本先生嘆息着。因此他願意花時間慢慢釀造高質量的醬油,寧願只做給對醬油有要求的知音人。人家用一年時間發酵的醬油,他最少花四年以上。「我的高祖父已堅持,我怎可以破壞傳統。」山本先生說,他們的醬油存放在木桶中發酵時,稠杰的狀態稱為もろみ(由大豆、小麥、水及鹽做成),而兩年後的盛夏,山本先生就會在氣溫高達攝氏四十度以上的環境,將居於百年木桶裏的もろみ攪勻,然後將這些醬油放在特製的醬油布上,慢慢過濾,這個安靜的過程也最少花上兩星期;之後,過濾過的醬油又再回流到木桶中,同時要重新加入相同的材料,再發酵,再待上兩年時間慢慢醞釀,再攪勻。足足四年,或更甚,醬油才能入樽、見光。只能依靠時間來調味的醬油,每一滴都是心機,這味道,怎能不好。





特製的醬油布是過濾醬油重要的一環。

透過一條管子將醬油抽取再壓縮、過濾,單是這過程也得花上兩星期。

一滴一滴安安靜靜的,卻是用上四年的時間作調味。



木桶蘊藏生命力

「如果醬油發酵過程中出現任何差池,別說幾年,是百幾年傳承下來的心血也就白費了。」山本先生說,要讓醬油好好地活在歲月的流逝中,一個能讓醬油安身立命的杉木桶很重要。所以,山六醬油那一百五十年的醬油工場之中,藏着六十個直徑兩米三、高兩米的杉木桶。逾百歲的木桶,除了鋪上了一層又一層的霉菌,見證歲月的流逝以外,依然,完好無缺。其實,在釀造醬油已逾四百年歷史的小豆島,島上的醬油幾乎都走向機械化,大部份均改以鋼桶釀製。只有山六醬油放棄不了杉木桶。「我沒有錢換鋼桶而已。」山本先生笑說。事實是,就算有錢,他也打死不會換掉祖先留下來的杉木桶寶貝。因為,日本飲食文化中的五種基本調味料「醬油」、「味噌」、「酢」、「味醂」和「酒」,直至江戶時代為止,一直都只用木桶來釀造。因為這些調味料都是靠微生物來發酵,而製造這些美味發酵調味料的微生物,在冷冷冰冰的鋼桶裏是幾乎不存在,只有木桶才能提供合適的環境讓寶貝似的微生物慢慢呼吸、繼續生存。所以,木桶從來是最好的釀造容器。而杉木桶,也是醬油美味的秘密。可是,在日本,木桶買少見少,還會製造釀造用木桶的職人,只餘下大阪堺市的藤井製桶所一間而已。但藤井製桶所裏三位已有五十年製木桶經驗的師傅亦事先張揚,二○二○年就會放棄製造木桶這工作。山本先生說現在使用的木桶都是戰前製造,在預見的五十年後,木桶好可能全部不能再用,因為太老了,老得想用也用不了。換言之,日本最真實的調味料味道也許隨之消失。山本先生不願意接受他兒子、甚至孫兒在他死後,不知道醬油真正的味道應該是怎樣的,所以,他決定自己學做木桶。





二次大戰後做的新桶只得十二個。

每個木桶用上百年以上的吉野杉製造,深達兩米,直徑達兩米三,走入去再爬上來也十分吃力。





竹是祖父留下來的,每條長十六米,如紮辮子似的做成圈狀。

竹圈是最快失傳的技藝,山本先生說竹圈比鋼圈好用得多,可跟隨木桶冷縮熱脹,又不會破壞木質,能用上百年。

山本康夫這麼堅持要將最傳統的醬油守下去,為的就是他的寶貝兒子,山六醬油的第六代傳人。



學習製桶技藝 讓味道傳承

「二○一二年,我和小豆島兩位男性朋友一起到藤井製桶所拜師學藝,希望學懂做木桶的所有步驟。」山本先生為了成為入室弟子,還預先向藤井訂製了三個新木桶,然後跟師傅說就用他訂製的三個來學習製作過程、工序和技術。在藤井製桶所的指導下,他們終於一起完成了首個自己訂製的木桶。兩年前,為了將做木桶的技藝傳承下去,他決定在小豆島製造新桶,由削木、組合,到以祖父留下來的小豆島的竹樹,編織箍住木桶的竹圈,都一手一腳來做,而且,他不只公開過程,甚至歡迎所有有興趣的人一起參與和學習,現在,他能保育的木桶已有六十一個,但是,對世世代代的子孫來說,六十一個實在太少,所以,他已立定決心,在堅持傳統的方式來釀造醬油之外,每年還會做三至四個杉木桶,將日本醬油的本味,一直留存下來。





以有名的鶴醬醬油,配合綴以伊丹黑豆的小豆島牛奶雪糕,出奇地合拍,醬油令牛奶雪糕添上焦糖似的味道,十分好吃。約$20。

(左)500毫升約$65、(右)145毫升約$30花了四年釀造的鶴醬,由大豆、小麥和鹽釀製,入口醇香,配刺身和豆腐等最好。

花兩年釀造的菊醬,味道較淡,用作烹調日本傳統菜式如薯仔豬肉較合適。



山六醬油  日本香川縣小豆郡小豆島町安田甲1607  
http://yama-roku.net前往小豆島方法:於香川縣高松市高松港乘船前往小豆島土庄港,約60分鐘。記者:李 莉攝影:潘志恆編輯:黃仲兒美術:房 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427/191242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