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動”的匯率,幾家歡樂幾家愁
“匯率短期內的貶值,也能穩定我們做大出口的激情。”面對今年以來“跳動”的匯率,黃鈴對未來充滿了謹慎樂觀。
黃鈴是深圳一家跨境電商企業的高管,主營業務是出口貿易。8月27日,她對第一財經記者稱,6月份以來的兩個月,人民幣貶值對其所在公司的銷售、利潤的“刺激”已經有所體現,公司的訂單、實際銷售額都開始增加。
然而,幾家歡樂幾家愁。2018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雙向波動,出口企業激情“燃燒”,一些進口企業或進行了外幣融資的企業,感受到的卻是“寒意”。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部分企業出現了高達數億元的匯兌損失,給利潤帶來不小壓力。
匯率波動還傳導到了金融領域。負有外債的部分企業,隨著美元匯率的攀升,在利潤受到影響的同時,需要使用更多的人民幣才能償還同等的外幣債務,償債成本擡升,財務成本隨之增加。
面對美元升值的壓力,不少企業開始制定鎖匯方案。數據顯示,2018年1月~7月,銀行代客累計遠期合約數同比增長了120%,但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情況下,對沖操作難度加大,難以規避遠期風險,加上購匯價格進一步提升,企業心態仿徨。
進出口企業的冰火兩重天
“單純從匯率角度看,匯率差就是公司的新增利潤空間,即便銷售沒有增加,人民幣小幅下跌,也能促進公司利潤增加,”黃鈴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人民幣匯率一定幅度的下跌,對於出口企業來說是有好處的,如果銷售額也能增加,利潤增長會更為可觀。
2018年5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人民幣匯率隨之貶值。從5月中旬開始,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從原來的1:6.3256,下跌至8月15日的1:6.9348,期間累計跌幅接近10%。此後,陸續回升,截至8月28日,美元對人民幣升至1:6.8144左右。
黃鈴公司的情況並非個例。人民幣匯率一定幅度的波動給出口企業利潤帶來的改善,已經在部分上市公司中報中得到體現。因為匯兌損益增加,部分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顯著改觀。
可立克(002782.SZ)半年報披露,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34%,但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卻同比增長了83.49%、104.74%,遠超預期。在此前的一季報中,該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增長-10%~40%。
對此,可立克在半年報中解釋稱,利潤增長超出預期的原因之一就是報告期內美元匯率變動較大,致使匯兌損失大幅度減少,財務費用降低。2018年上半年,可立克出口金額為3.29億元,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為61.65%。
孚日股份(002083.SZ)的情況也與之類似。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17%,凈利潤同比下降-20.75%。但在此前的業績快報中,該公司曾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將下降20%~30%。最終的現實情況略好於預計的形勢。
孚日股份凈利潤同比下降也與匯兌損失有關。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出口占比為58.29%,銷售額為2.34億美元。與2017年上半年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同期匯率比較差額約為-0.52元/美元,僅此一項該公司就損失上億元。該公司人士稱,匯兌損失對利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2018年前4個月,此後匯率下跌,情況已經有所好轉。
不過,並非所有企業都如此幸運。在最近這一波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中,部分企業出現了較大的匯兌損失。
例如,持有外幣較多的萬科,就出現了較大損失。萬科A(000002.SZ)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特別是第二季度,人民幣對美元、港幣貶值,導致萬科出現了8.78億元的匯兌損失,而在去年同期,萬科通過匯兌獲益1.29億元。
歐菲科技(002456.SZ)上半年的匯兌損失也超過3億元。半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歐菲科技財務費用為5.54億元,同比增加343.07%,主要是匯率波動影響及借款利息增加所致。上半年,該公司僅匯兌損益就達到3.25億元,而上年同期只有825萬元。
“對出口企業來說,出口產品價格相對下降,產品市場競爭力就會有所提升,盈利也肯定會提高。”華南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對進口企業而言,人民幣貶值則會使其采購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力也將有所下降,盈利能力減弱,進而影響其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及工藝技術,完成自身生產效率、產品升級的決策。
“結合走訪客戶和與合作客戶交流的情況,本輪人民幣大幅波動對進口企業來說影響較大。”華東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在進口企業方面,隨著匯率持續攀升,導致塑料、原油、貴金屬、農產品等行業的進口成本增加。
償債壓力上升
無疑,人民幣匯率波動會使以進口為主或產品原材料需要進口,並持有外幣負債的企業承受更大的壓力和風險。
“對經營進口業務、此前又融入了大量美元的企業來說,如果人民幣貶值,不但會帶來日常經營中的匯兌損失,還會導致債務成本上升,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幣償還同等的美元債務。”寰盈國際戰略發展總監趙璞稱,這將導致企業經營、負債等多重成本擡升。
A股某上市公司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由於產品需要進口原材料,這家公司僅匯兌損失就超過1.1億元,而上年同期約為8800萬元。在此情況下,該公司上半年的財務費用同比大幅增加了37.52% 。
同時,這家公司還有一定數量的外幣負債,且以美元為主。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該公司美元負債共計為15.7億美元,其中包括長期借款約1億美元、短期借款9.7億美元,另有應付票據4.9億美元。而在同期,其美元貨幣資金、應收票據約為5.5億美元。
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該公司的人士處得知,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外債還本、付息成本上升,對其影響不大,已形成的匯兌損失主要是采購原材料造成的。而匯率波動影響之所以不大,主要是因為該公司外債規模、占比都比較小。
“如果外幣負債較多,匯率對企業的影響也不能小視,”華南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些企業融入美元等外幣,需要按期付息、償還本金,而人民幣貶值後,將會導致外幣負債的還本、付息成本上升,從而影響企業利潤。
受到匯率波動影響的,不僅僅是以人民幣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進口企業。一些業務主要在中國境內,但進行了較大規模外幣融資的企業同樣受到沖擊。業內人士稱,外幣融資規模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受到的影響會更大,從而面臨一定財務壓力。
2017年以來,內地房企通過發行美元債券等方式,大量進行外幣融資。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資企業在境外發行債券規模達1178億美元,同比飆升123%,而房企境外融資合計就達到388.6億美元,同比增加176%。2018年上半年,房企海外債券發行規模就已超過320億美元。
以財務向來穩健的萬科為例,財報數據顯示,2013年3月以來,萬科共發行了18只債券,其中10只在境外發行,除了2013年3月發行的一只5年期的美元債已在2018年3月到期外,目前尚在存續期的美元債共有6只,金額合計38.41億美元。此外,萬科還有存續的港元債3只,金額合計36.5億港元。
在2018年的半年報中,萬科就表示,假定港幣與美元繼續維持聯系匯率,預計如果人民幣對美元/港幣在2017年12月31日的基準上貶值1%,則該公司的凈利潤將減少約2.0027億元人民幣;若在2017年12月31日的基準上對英鎊貶值1%,則其凈利潤將減少約617萬元人民幣。
“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對於在境外大量融資的企業來說,償債時需要支付的成本也大幅上漲,這會加劇企業資金緊張。”某股份制銀行離岸業務部門人士稱,在此情況下,就會產生財務壓力,進而削弱企業償債能力。
對於持有大量現金,外幣融資成本也低,而且銷售強勁的萬科來說,匯率波動雖對利潤長生影響,但卻無礙於償債能力,但卻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做到這一點。
“企業償還外債時,需要使用更多的人民幣,才能償還同等的外幣債務,等於形成了人民幣資金占用,減少了企業的實際可用資金。”他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的經營、資金狀況沒有改善,企業的資金必然會變得緊張。
而這還不是全部的風險。上述股份制銀行離岸業務部門人士認為,對於外債較多的企業來說,如果償債時又遇上政策變化,對外匯流動形成影響,還可能出現債務違約,影響其信用評級,進而導致負債、融資成本上升,造成更大的財務、償債壓力。目前,企業貿易或外幣融資行為已經變得更為謹慎。
不過,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則稱:“不能說完全沒有這個風險,但由於可以預先對沖,風險也不會很大。” 他認為,具體的風險情況要看不同企業的杠桿和現金流狀況,總體來看,個別杠桿較高的房企,以及一些進口型的中小企業,可能會出現風險。
企業套期保值對沖風險
面對美元升值壓力,不少企業開始制定鎖匯方案,力爭降低匯兌損失。
雙匯發展(000895.SZ)8月22日的公告稱,經董事會批準,將在相關權限內,開展投資理財及外匯衍生品交易業務,其中外匯衍生品投資範圍包括外匯遠期、期貨、期權、掉、互換等業務,金額為任意時點累計折合不超過等值3億美元。
就在此前,萬科A也公告稱,為規避外匯市場風險,防範匯率波動的不良影響,控制財務費用波動,並降低海外平臺未來償債風險,其海外平臺擬開展遠期結匯、購匯、貨幣掉期、外匯期權等衍生品的套期保值。
“涉及進出口業務,或外債較多的企業,都會套保來規避風險,尤其是有外幣貸款的企業,套保能提前鎖定、對沖風險。”上述上述股份制銀行離岸業務部門人士說,外幣借款較多的企業要在固定期限中償還固定金額的債務,風險基本可以預見,套保更易於操作。
實際上,通過套期保值來對沖匯率波動風險是企業避險的普遍做法。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1月~7月,銀行代客累計遠期合約簽約22181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同期增長120%。同期,銀行代客累計遠期結匯簽約9777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售匯簽約12404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合約大於遠期結匯合約,說明當前進口類的企業避險需求大於出口類企業。
“從近期市場情況來看,進口企業受匯率波動的影響更大,最直觀的表現是購匯價格顯著上升。”上述華東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從實際避險需求來看,人民幣匯率下跌導致進口企業的避險需求更大。
不過,並非所有涉及進出口的企業都進行了對沖。華東某出口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該公司目前並未進行套保操作,原因是對沖難度較大,從匯率預測來看,只能進行兩三個月、半年期限的對沖。而長期的匯率走勢,中小企業很難預測,也難以完全規避風險。
不僅是中小企業,大型企業同樣如此。上述上市公司人士也稱,一季度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波動下行,人民幣升值產生積極影響,二季度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震蕩上行,美元負債產生匯兌損失,三季度人民幣匯率走勢不明,該公司目前沒有進行對沖操作,由於新項目投產後需要從海外采購原材料,短期美元借款規模會進一步擴大,下一步將根據宏觀經濟、遠期匯率情況,與銀行簽訂遠期購匯合約,用於減少美元負債匯率波動的風險。
“企業各種心態交雜,觀望情緒較重。”上述華東股份行人士則稱,進口企業更加擔心人民幣匯率下跌,但近期售匯風險準備金政策出臺後,企業購匯價格進一步提升,企業遠期購匯操作有所減少;而出口企業,一方面樂於接受目前較高的即期結匯價格,但也十分擔心新訂單匯率價格過高,擔心後續匯率波動會帶來一定風險。
而對發行了美元債的的企業來說,則還面臨其他問題。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稱,美元債等外債期限較長,一般都是三年以上,即便有對沖需要,也沒有合適的對沖品種。此外,正是由於期限較長,如果操作方向失誤,反而會產生更大風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正道集團(1188,前歡樂天地、圓通科技、圓通控股、遠東金源)討論區 (關係:1114)
1 :
GS(14)@2010-07-21 23:05:50新聞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724
2 :
GS(14)@2010-07-21 23:06:39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721454_C.pdf
3 :
GS(14)@2010-07-23 23:19:05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723690_C.pdf
4 :
GS(14)@2010-08-04 00:37:05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008031310_C.pdf
5 :
GS(14)@2010-08-11 00:41:46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810133_C.pdf
6 :
自動波人(1313)@2010-08-13 01:29:31已轉移至新聞區
greatsoup
7 :
自動波人(1313)@2010-08-13 01:42:05已轉移至新聞區
greatsoup
8 :
GS(14)@2010-08-28 19:42:13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824716_C.pdf
9 :
自動波人(1313)@2010-08-29 00:17:441188與江准單刁在國內都有不少傳聞
仰生是華晨前高層,他對汽車業念念不忘,而江准亦有其他伙伴可合作,但偏偏想與仰生一起
但雙方面都比較缺水的
10 :
GS(14)@2010-08-29 20:51:11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825682_C.pdf
11 :
自動波人(1313)@2010-08-30 10:22:27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830030_C.pdf
12 :
fung3010(2389)@2010-08-31 21:48:37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831/LTN20100831725_C.pdf
13 :
GS(14)@2010-10-13 22:59:59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013608_C.pdf
董事會謹此宣佈,由於託管協議項下之安排須獲中國監管機構批准,故東潤投資與天津正道已互相同意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三日訂立一份終止協議以終止託管協議。託管協議訂約方於訂立終止協議後概不得對另一方提出任何索償。
14 :
GS(14)@2010-12-11 14:55:12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210550_C.pdf
董事會謹此宣佈,本公司於近期與TNO(歐洲之領先獨立研究公司之一)就TNO所擁有或控制之有關若干知識產權之全球獨家許可權訂立許可選擇權協議,並於本公佈概述如下。
15 :
GS(14)@2010-12-14 23:19:56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214006_C.pdf
自願公佈
16 :
GS(14)@2011-03-30 23:09:21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103301272_C.pdf
蝕到暈,但有錢能頂多陣
17 :
GS(14)@2011-09-03 14:11:36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30900_C.pdf
多蝕幾月又cap過
18 :
GS(14)@2012-01-28 00:12:06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127328_C.pdf
該等認購人及將予認購之
認購股份數目
: (1) 榮願發展有限公司(「榮願」)認購360,000,000股認購股份。
榮願為一間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投資控股公司,並由陳延濤全資實益擁有。
(2) Wel l Manage Resources Limited(「WellManage」)認購360,000,000股認購股份。
Well Manage為一間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投資控股公司,並由賈寶強全資實益擁有。
(3) 帝峰控股投資有限公司(「帝峰」)認購360,000,000股認購股份。
帝峰為一間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投資控股公司,並由徐煒群全資實益擁有。
(4) 樂宏亮認購300,000,000股認購股份。
(5) 歐陽瑞認購80,000,000股認購股份。
認購股份
於本公佈日期,本公司之已發行股份總數為7,312,159,756股。認購股份相當於(i)本公司現有已發行股本之約19.97%及(ii)本公司於緊隨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後之經擴大已發行股本8,772,159,756股股份之約16.64%。認購股份(每股面值為0.10港元)之總面值為146,000,000港元。
...
所得款項淨額用途
假設該等認購協議項下擬進行之該等認購事項已成功完成:
(i) 來自該等認購事項之所得款項總額為146,000,000港元;
(ii) 來自該等認購事項之所得款項淨額(扣除相關專業費用及開支後)估計約為145,706,000港元;及
(iii) 每股認購股份之淨價約為0.0998港元。
本公司擬動用該等認購事項集資之所得款項淨額作以下用途:
(i) 約75%預期主要用作本集團發展環保汽車及相關業務之一般營運資金(其包括支持及加強本集團於汽車相關技術之研究及開發能力之資本開支);及
(ii) 約25%以尋求可配合本集團之現有業務或符合其長期策略之合適收購及╱或投資機遇(於本佈日期仍有待物色)。倘所得款項淨額並未用作收購及╱或投資用途,其將用作為本集團之一般營運資金提供資金。
19 :
greatsoup38(830)@2012-04-06 17:37:57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203307431_C.pdf
蝕1.5億,空殼
前景
全球經濟環境變化不定,預期復甦步伐緩慢。經濟下滑對本集團之業務發展帶來很大
影響。經顧及本集團股東之最佳利益,本集團會審慎反思業務策略、採用行事計劃或
實施時間表。本集團將暫緩發展其於美國之汽車業務。環境保護仍是發展趨勢,而混
合型及電動型汽車等環保汽車仍備受關注。增長視乎行業類型及政府為鼓勵消費者
購買汽車而提供之獎勵。由於美國政府及中國政府有關混合動力及電動汽車之政策
整體而言屬正面及有利,故本集團對其環保汽車業務之業務潛力保持樂觀。
就目前市場上之鋰電池 (包括本集團所製造者),需有大幅的改良,方適合作為混合動
力汽車或純電動車之有效動力源。就以上原因,本公司將推遲進行美國阿拉巴馬的汽
車生產計劃,待本公司設計或開發出新一代的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車後,方行繼
續。本公司管理層一直在積極尋找安全,具成本效益,具有高功率密度以及適合本公
司的混合動力汽車及純電動車的新型電池。我們將於物色到合適電池的前提下,方會
重新起動阿拉巴馬項目。物色合適電池之過程令人滿意,原因為我們已找到兩家潛在
製造商,其生產的動力電池產品能符合本集團混合動力及電動汽車之特點。與此同
時,本集團將繼續努力於研究及開發電子傳動系統專長方面合作。
於本公司將繼續發展其混合動力及電動汽車之同時,董事會亦會從商業方面意識到
擴闊其業務目標以建立新業務或收購可帶來經常性收入及具盈利能力之業務並將為
本公司於全球汽車行業內成為先驅及市場主導者之長期業務目標提供協同效應或補
充。
就天然資源業務而言,本集團將持續檢討此業務部門之發展策略並評估業務潛力。
20 :
Clark0713(1453)@2012-06-25 22:46:47公佈 汽車電池業務的發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625593_C.pdf
"董事會謹此向本公司股東提供有關發展本集團汽車電池業務之資料:
1. 誠如該通函所披露,佳貝思專門開發及製造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動力電池組(由多
個單體電池、管理保護器、維護器和充電器組成)。其產品之主要市場及客戶包
括位於中國及歐洲國家及美國之汽車生產商、汽車有關零件生產商及經銷商。
2. 於追求日益增長之運輸能源需要之解決方案時,於收購事項之較早數年內,插電
式混合動力及純電力汽車已逐漸於汽車行業內佔重要地位。本集團(於實行收
購事項時)預期鋰離子動力電池及相關產品之需求乃極具前景,並將隨着插電式
混合動力及純電力汽車之出現及與其需求同步增加。
3. 誠如本公司於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報告(「二零一一年中
期報告」)及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年報(「二零一一年年報」)
所披露,環保汽車市場之前景於二零一一年上半年開始轉差,部份原因為全球經
濟放緩,而情況已因在中國發生之汽車意外事故攀升及美國主要電池製造商收
回有問題之電動汽車電池而惡化,此已(i)引起對安全問題的關注並動搖消費者
及潛在消費者之信心及(ii)普遍上對鋰離子電池及相關產品之質量以及大量製造
鋰離子電池技術之可行性存疑。
4. 現行市況已導致本集團之汽車電池業務(透過佳貝思經營)表現欠佳。由於董事
會認為本集團此項業務之增長將於直至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之電池結構與技術
可取得重大及被證實之突破前繼續受限制,故本集團已放慢業務擴展之步伐,
並將於適當時候重新研究及調整此項業務之業務策略。
5. 根據收購協議之條款,賣方就佳貝思於截至二零一零年、二零一一年及二零一二
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三個財政年度之經審核除稅前溢利向本公司作出之溢利保
證為:
(i) 佳貝思於二零一零年之實際表現已達致不少於人民幣5,000,000元之溢利保
證;
(ii) 誠如二零一一年年報所披露,佳貝思於截至二零一一年止年度錄得虧損,
且未能達致不少於人民幣25,000,000元之溢利保證;及
(iii) 由於上述理由及經計及佳貝思最近五個月之業務表現後,董事會對佳貝思
於二零一二年可達致不少於人民幣30,000,000元之溢利保證並不樂觀。
6. 誠如該通函所披露,作為達成賣方所作出之溢利保證之抵押,本公司已保留本公
司於收購事項完成時向賣方配發及發行之合共200,000,000股普通股股份(「保留
股份」)。
鑑於(i)溢利保證之任何短缺金額將以實際金額予以補償,惟上限為來自出售保
留股份之100%所得款項淨額;及(ii)本公司之股價正在下跌,故董事會於目前並
不認為行使本公司酌情權出售保留股份以彌補任何短缺金額乃符合本公司之最
佳利益,惟本公司會保留因賣方未達致所提供之溢利保證之一切權利。
7. 由於佳貝思之業務表現更多受到並非本集團或賣方所完全控制之外界因素(並
非內部因素)影響,故董事會認為,與賣方(其中若干賣方為佳貝思之核心管理
層)緊密合作以圓滿解決該事宜,並尋求改善佳貝思表現之方法將更具意義。"
21 :
GS(14)@2012-06-25 22:48:39吹水無抹嘴
22 :
Clark0713(1453)@2012-06-25 22:50:1421樓提及
吹水無抹嘴
Just post ja, I know they "吹水"!
23 :
GS(14)@2012-06-25 22:51:0122樓提及
21樓提及
吹水無抹嘴
Just post ja, I know they "吹水"!
不過見到呢個公司都是報以微笑
24 :
Clark0713(1453)@2012-06-25 23:53:1523樓提及
22樓提及
21樓提及
吹水無抹嘴
Just post ja, I know they "吹水"!
不過見到呢個公司都是報以微笑
睇下佢個夢得唔得。
25 :
GS(14)@2012-06-26 00:23:16無次得
26 :
GS(14)@2012-08-31 22:25:10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831874_C.pdf
虧損減少17%,至7,500萬,輕債,又快要抽水
前景
全球經濟環境於最近數月更趨動盪,且有關未來之多項預期變為不明朗。大多
數發達經濟體均面對結構性挑戰、失業率高企、政府債台高築、高通脹,而該等
因素一直對各地區各行各業之增長構成不利影響。為應對所面臨之艱苦挑戰,
本集團一直審視及反思其現有發展策略,並可能作出本公司認為合適或適宜之
有關調整,以於動盪期維持競爭力。就其動力電池業務而言,本集團將繼續致力
改善及加強生產其動力電池及相關產品之質量監控及產品安全措施,旨在符合
國際標準。此策略將不但有助強化客戶對本集團產品之信心及其競爭力,亦有助
建立品牌忠誠度,以於長線取得最高盈利。於不久將來,本集團仍將主要著重開
發新產品及科技創新。
經顧及股東之最佳利益,並鑑於近期全球經濟波動及美國經濟仍未恢復正常,本
集團將審慎調節行事計劃或時間表,並放慢本集團於美國之汽車業務之發展,
致使本集團可更佳抵抗金融及經濟風暴,並可將任何可能危機轉化為機會。董事
會將密切注視全球經濟及汽車業經營環境,尤其是於美國及中國。
就天然資源業務而言,本集團正審視該業務分部之發展策略、評估其他策略方
針,包括其投資及資源分配之有效性,旨在制定合適計劃,以於長線促進該業務
分部之增長,並為本集團帶來回報。
27 :
greatsoup38(830)@2012-11-27 00:45:37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1125032_C.pdf
仰融同班老友認6,300萬美元新股,每股10仙
28 :
greatsoup38(830)@2012-12-02 10:40:28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1125032_C.pdf
1188
大股東及一班人認購6,300萬美元新股,認購價10仙。
所得款項淨額用途
假設該等認購事項成功完成,該等認購事項之所得款項總額為63,000,000美元(相等於約491,400,000港元)。該等認購事項之所得款項淨額(經扣除專業費用及其他相關開支後)估計約為490,400,000港元;及每股認購股份之淨發行價約為0.099港元(假設美元兌港元之匯率為1美元兌7.8港元)。
本公司擬動用該等認購事項籌集之所得款項淨額作以下用途:
(i) 約70%用於尋求可配合本集團之現有業務或符合其長期策略之合適收購及╱或投資機遇;及
(ii) 餘下所得款項淨額,及倘上文(i)所述之所得款項淨額並未用作收購及╱或投資用途,其將用作為本集團之一般營運資金提供資金。
29 :
greatsoup38(830)@2012-12-02 10:54:07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1127010_C.pdf
1188
有關新能源項目之資料
項目公司建議於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開展及開發之新能源項目涉及興建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之生產設施。該新能源項目生產設施將從事生產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包括電池材料、超級電池、電控系統及電解液。而該新能源項目之總投資額將為人民幣10,000,000,000元(相當於12,444,000,000港元)。預期倘成功推行新能源項目,其可為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帶來多重經濟及社會收益,及為中國及全球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之健康及快速發展奠下基礎。
..
進行該交易之理由及裨益
合作協議擬進行之建議合作及本公司參與新能源項目(如實行)將令本公司可(其中包括):
(i) 進一步擴展本集團之汽車業務;
(ii) 運用最新之新能源技術生產汽車關鍵零部件,並著重環境管理及創新,以生產客戶爭相使用之以客為本、廉價之新能源汽車;及
(iii) 憑藉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之優惠政策之利益及當地政府機關之支持下,進一步滲入中國汽車業。
30 :
qt(2571)@2013-03-30 00:09:03全年業績
31 :
iniesta(1400)@2013-05-17 12:53:46執行董事辭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30516042_C.pdf
32 :
greatsoup38(830)@2013-05-17 15:27:28仲是睇來正常
33 :
greatsoup38(830)@2013-09-02 01:02:121188
虧損降50%,至3,800萬,1.5億現金
34 :
iniesta(1400)@2014-01-30 17:21:33哈哈, 吹水項目被撤資
呢系得人驚
35 :
greatsoup38(830)@2014-04-19 01:58:57批20億股
36 :
GS(14)@2014-10-03 01:57:44虧損增50%,至6,200萬,1億現金
37 :
tks(1905)@2014-10-11 10:02:20正道集團 - 有關佳貝思股權出售之 非常重大出售及關連交易 及 恢復買賣
38 :
iniesta(1400)@2014-10-11 20:48:26呢間野, 真係o徒狗氣
搞邊辮衰邊辮
39 :
Clark0713(1453)@2014-10-11 21:17:31仲話中國汽車之父,唉⋯
40 :
iniesta(1400)@2014-10-11 21:32:58Clark0713在39樓提及
仲話中國汽車之父,唉⋯
老千之父就有份
佢細佬果隻, 都唔知復唔復到牌
41 :
greatsoup38(830)@2014-10-12 00:24:40iniesta在40樓提及
Clark0713在39樓提及
仲話中國汽車之父,唉⋯
老千之父就有份
佢細佬果隻, 都唔知復唔復到牌
兩隻都死晒
42 :
Clark0713(1453)@2014-10-12 13:25:53令人失望⋯⋯
43 :
GS(14)@2014-10-12 15:27:49賣產求存
44 :
iniesta(1400)@2014-11-19 01:37:14又吹水
悶
45 :
GS(14)@2014-12-03 01:15:4816仙認購約18億股
46 :
greatsoup38(830)@2014-12-14 18:31:11配售4.57億股@0.1元
47 :
kennyice(39871)@2014-12-19 15:35:54咁大拆讓, 過到證監?
48 :
greatsoup38(830)@2014-12-21 01:38:24唔關證監事
49 :
greatsoup38(830)@2015-02-08 20:09:53搞電動車
50 :
greatsoup38(830)@2015-03-01 14:11:24老作
51 :
Winston(53949)@2015-03-05 06:23:13又有新搞作,今次業務發展
應用生產單層石墨烯之技術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50227613_C.pdf
52 :
greatsoup38(830)@2015-03-06 00:20:13一直唔信
53 :
GS(14)@2015-04-02 15:02:59虧損增140%,至4.1億,2.7億現金
54 :
GS(14)@2015-04-23 02:38:4437仙配14.79億股
55 :
GS(14)@2015-05-25 23:46:29blow water
56 :
GS(14)@2015-06-03 01:18:29電動巴
57 :
GS(14)@2015-06-07 10:56:31電動車
58 :
greatsoup38(830)@2015-06-22 23:49:432015-06-05 HJ
正道拓電動車遇阻 投機味濃
正道集團(01188)公布一項合作協議,令其股價暴升58%,至73仙,市值由70億元突升至110億元,正道去年底的資產值僅5.77億元,市值相當於P?B19倍。
夥泰企開發電動巴
有關協議是與泰國Jiali訂立於泰國合作開發、製造及銷售電動巴士及汽車產品策略業務的安排,內容包括以正道的技術及管理專長,改良及提升Jiali於泰國的生產設施,正道將與其主要業務夥伴合作使Jiali按其規格共同開發兩台12米右軚電動巴士樣車,其後將於泰國銷售,Jiali將向正道訂購汽車零部件產品,有關合作協議為期10年,但協議內容空泛。
正道致力於電動汽車多年,2010年已收購佳貝思電動車電池股權,獲保證3年盈利,但未達標,去年已售佳貝思股權75%。今年3月與美國Xact達成供應協議,Xact將供應快速充電鈦酸鋰電池至2020年為止。至此,電動車的電池已有來源。
年初,正道與中國丹東黃海汽車協議,共同開發兩台12米電動公交車樣車,正道付予丹東研發汽車費500萬元人民幣。如開發成功,首台樣車將由丹東承製,第二台由正道指定代工承製。
正道早於2013年已在連雲港成立項目公司,興建零部件生產設施,包括電池材料等,總投資額6.31億元,其中資本額2.1億元,正道佔77.78%,經營期20年,已完成面積5300平方米,包括辦公室、實驗室、檢測中心,預期於2015年中開始試產或投產。
據報去年已從中國獨立交易商取得一筆電動公交車的大訂單,用於指定市政及交通部門,已開始分階段交付,根據計劃,今年開始生產電動公交車2000輛,2016年5000輛及2017年為10000輛。
從相關資料看,正道的生產設施,只限於連雲港的零部件,計劃年中試產或投產,而計劃年內生產公交電動車2000輛,估計電池是向外購買,車輛由丹東生產,但又披露與丹東合作開發。另外,接獲一筆大訂單用於市政及交通,所謂大訂單,數量未有提及,更無詳情。如估計無誤,正道仍未可以生產電動車,至少等到零部件部門投產,以及丹東汽車研發成功,如現時可以交貨,只能向外購買轉售,去年底的非流動資產只是1.29億元,估計難以應付正常生產。
正道發展電動車是宏願,長遠目標成為領先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但從收購電池業開始即遇挫折,相信影響發展大計。另一方面,缺乏資源亦是主要因素,退而思其次,找尋合作夥伴、供應商,甚至與汽車廠合作,看來已非生產商。
內容空泛 概念支撐
礙於資源問題,發展有心無力,加上團隊的薪酬及研發費用龐大,已連續虧損多年,最近3年已虧損約7億元,但多次配售集資則達7.6億元,去年底存款及現金約3億元,今年集資1.2億元,估計目前現金存款4.2億元。且不論正道未來的資本支出,最低限度可以應付短期經營開支。
正道的優點,是可以於適當時候籌集資金,相信是其發展環保汽車的理念吸引,而管理層也有一定號召力,只可惜至今仍未有成果,正道的賴以生存是由集資支持。踏入大時代,正道股價由去年底的21.6仙升至公布泰國合作協議消息前的46仙,升幅已逾倍,消息後再升至75仙,即今年升幅達2.4倍,其表現可說是A股化。至於泰國的合作協議,似有吸引而無實際內容,還要看以後的發展。
就事論事,正道的基本條件只是一般,但未來變化難料,而投機味十分濃烈,概念強,有其投機性。
#戴兆 #港股分析 #公司透視 - 正道拓電動車遇阻 投機味濃
59 :
GS(14)@2015-07-13 17:11:50rubbish
60 :
greatsoup38(830)@2015-09-01 22:48:10虧損增70%,至7,500萬,16.7億現金
61 :
GS(14)@2015-12-26 01:51:54笑笑合作
62 :
greatsoup38(830)@2016-01-03 12:24:532015-12-31 HJ
正道賣前景 只適宜投機
正道集團(01188)於2013年起發展環保汽車,主要是電池及電動車,已多次集資及訂立框架協議,至今仍在發展中。一個新行業,由零開始,千頭萬緒,必經一段時期才能顯現成果,但達成多項協議、框架協議或意向書,亦有業務更新公告,但看來第一輛電動車仍未出廠。
開發燃料電池新技術
正道12月24日公布,與南方科技大學訂立框架協議,以成立深圳南科燃料電池公司,繼而成立電池工程中心,以發展公共交通工具所需的燃料電池電堆技術與應用及生產,南方科技大學擁有「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應用經驗,合作的最終目標,是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燃料電池技術生產先驅,但無透露現有技術的特點。根據框架協議,初步協定的註冊資本為1.2億元(人民幣.下同),南方科技大學將佔66.67%,以非現金形式出資,只注入知識產權、物業使用權及其他非現金代價。正道將以現金認購全資公司股份4000萬元佔33.33%。
電池是電動車必備,亦左右電動車成效。正道於年初公布,已開始應用生產單層石墨烯的成熟技術,並於5月於美國專利及商標署申請專利註冊「納米多孔石墨烯的製造方式及應用」,使用該技術開發的微型超級電容器,較一般電池之充電速度快1000倍,可於幾秒鐘內為流動電話甚至汽車充電。相關的生產設施已於2014年完成,已可試產及初期生產。
關於電池,正道於3月已與美國特拉華州的Xalt Energy訂立供應協議,由Xalt供應快速充電鈦酸鋁電池予正道。正道2015年開始生產電動巴士2000輛,2016年增至5000輛,2017年增至1萬輛,如達致承諾最低訂單量,正道將獲獨家供應權。該電池可儲存大量再生能源以供長時間全功率運行,使電動巴士能於運行區間在巴士總站快速充電。
2015年初,正道已與丹東汽車訂立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兩台12米全承載輕量化純電動公交車樣車,預期直至2015年底,雙方將於開發過程中進行階段性評審。於7月,正道獲聘為泰國Jiali開發電動巴士樣車,後者同意向正道訂購5000套半組裝件,以用於組裝及生產電動巴士於泰國及東盟出售,項目由雙方合作,計劃2015年交付組件500套,2016年1500套及2017年3000套。隨後,與丹東汽車等訂立合作意向,計劃收購常州汽車作為生產及銷售電動巴士平台,如實現,正道將佔50%,仍待正式協議,但7月以後再無相關消息。
電動巴暫聞樓梯響
從上述安排看,正道於自行生產組件後,對電池供應及組裝車輛已作出安排,但部分仍待協議。至於銷售,2014年年報表示從交通解決方案的獨立交易商成功取得一條電動公交車的大訂單。電動巴士已訂的用於指定市政及交通部門,開始分階段交付,但數量不明。
8月底發表的中期報告,透露計劃於2015年底開始生產電動巴士,未來數年將逐步提升產量。按正道的計劃,如第一輛電動巴士出廠交付是件大事,定必有所公布;現正是2015年底而未有消息,相信仍未投產,上段所述開始交車應有修正必要;而與Xalt訂立供應電池協議時指2015年產量可達1000輛電動巴士,同樣需要修正。
正道眾多安排中,實際完成的,只是多次集資以及6月底成立上海正道融資租賃公司,已出資1000萬美元,已在營運中。股價自6月出現高價0.75元(港元.下同)後,曾跌至0.155元。近月在0.3元至0.45元上落,現時市值約74億元,只是憧憬未來成果。年內大量配售51億股,作價由0.175元至0.37元不等,市場大量流通額,大股東佔股僅13.55%;7月及8月曾於場外增持5800萬股,已有助於走勢。因發展進度不詳,只能視作投機對象。
#戴兆 #港股分析 #公司透視 - 正道賣前景 只適宜投機
63 :
GS(14)@2016-01-18 23:04:24電動公交車
64 :
greatsoup38(830)@2016-07-02 01:44:15入股美國電動車公司
65 :
greatsoup38(830)@2016-07-02 01:44:15入股美國電動車公司
66 :
GS(14)@2016-09-07 01:04:10虧損增9成,至1.45億,9.9億現金
67 :
greatsoup38(830)@2016-11-21 19:19:27業務資料更新
有關與哈爾濱一間新能源科技公司
就推動正道項目
於黑龍江省之應用及使用
進行戰略性合作之框架協議
68 :
GS(14)@2016-12-29 11:14:07終止有關投資UQM之
非常重大收購事項
69 :
greatsoup38(830)@2017-02-26 18:30:30吹水
70 :
GS(14)@2017-03-20 02:14:17寧波合資公司
71 :
dummy(3077)@2017-04-03 14:58:02出唔到業績要停牌
72 :
GS(14)@2017-04-04 08:31:19正常
73 :
GS(14)@2017-04-09 14:18:53delay
74 :
GS(14)@2017-05-26 15:48:22正道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董事會(「董事會」)
欣然宣佈,於二零一七年五月二十四日(交易時段後),本公司透過其全資附屬公司
香港汽車有限公司(「香港汽車」)與Pininfarina S.p.A.(「Pininfarina 」)訂立下列主要
合約(統稱「該等合約」),據此,訂約各方同意在設計及靜態展示轎車構造方面相互
合作:
• 涉及進行由Pininfarina向香港汽車所指明關於展示車構造之工作之合約,淨合約
價為1,650,000歐元(相等於約14,400,000港元);及
• 涉及進行由Pininfarina向香港汽車所指明關於開發全新汽車設計(styling
development for brand new vehicles)之工作之合約,淨合約價為3,800,000歐元(相
等於約33,100,000港元)。
該等合約下之主要工作範圍
該等合約下之工作主要涉及三款展示車(即一款豪華旅行車(GT)、一款運動型多功能
車(SUV)及一款轎車)以及設計一款展示用車架。
Pininfarina將制訂概念車構造之技術基礎,並進行為支援實際建造概念車構造所需之
活動。Pininfarina已承諾以最高級的專業方式完成該等合約下之工作,並提供所有必
要之協調及監控,確保順利執行該等合約下之工作。
該等合約下之工作將於Pininfarina位於意大利杜林省坎比亞諾之場地內開發。
知識產權之使用及所有權
凡使用Pininfarina品牌及商標,均須經Pininfarina事先書面批准,並將另行磋商協定。
Pininfarina同意,於香港汽車向Pininfarina付清該等合約下之每筆合約價後,授予香港
汽車:
(i) Pininfarina就該等合約下之工作開發或因有關工作而製作之設計、式樣、型號、
尺寸、樣品、規格及其他技術數據之所有權;及
(ii) Pininfarina本身任何自主設計、商業秘密、專利權及類似項目(「該等項目」)之
自由、非獨家全球使用權(倘該等項目由Pininfarina在簽立該等合約前擁有及由
Pininfarina應用至該等合約下之工作)。各方協定,香港汽車獲准只就該等合約
下之工作或有關工作之任何衍生產品使用該等項目,且不會複製、出售或特許授
出該等項目或其任何部分。
75 :
GS(14)@2017-07-02 15:06:06搞不到
76 :
GS(14)@2017-09-02 08:03:26虧損增4%,至3.93億,負資產重債
77 :
GS(14)@2017-09-14 17:21:53虧損增20%,至1.75億,6.2億現金
78 :
GS(14)@2017-10-01 14:45:02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70929962_C.pdf
1188 笑
79 :
GS(14)@2017-11-17 18:48:47no resume trading
80 :
GS(14)@2018-07-17 07:52:22本集團與佳貝思業務往來之淵源
於佳貝思為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之期間,佳貝思乃於本集團當時之鋰離子電池業務
分部下經營,而當時之餘下集團則一直與佳貝思合作開發鋰離子電池。自出售佳貝思
之75%股權以來,業務營運一直與餘下集團分開。除於佳貝思保留一個董事會席位以
代表本集團於佳貝思之少數權益外,餘下集團純粹以少數股東身份分佔佳貝思之溢
利或虧損,概無重大參與佳貝思之日常業務運作或其他方面。除上文所披露者外,本
公司並無與佳貝思進行任何現有或過去之交易。
由於(i)如上文「有關佳貝思之資料」一節所論述,鋰離子電池技術業務一直受到重重
挑戰;及(ii)餘下集團擁有其本身之專家團隊,專責開發與本集團所設計╱開發之新
能源汽車更加相容之先進電池材料(見下文進一步論述),故董事會認為,佳貝思出
售事項將不會對本公司之業務營運或表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開發本集團之先進電池材料
本集團一直追求落實其提供更前瞻性之節能減排運輸方案之使命,並致力研發(其中
包括)先進電池材料,其專家團隊經驗豐富,在汽車能源管理、系統控制、能量轉換及
能源儲存技術等方面具備廣泛專門知識。
本集團現時集中開發先進電池材料,其中包括供本集團環保車及相關業務使用之鈦
酸鋰電池。由於(i)佳貝思製造之鋰離子電池未能與本集團設計或近期開發之電動車
完全相容;及(ii)鈦酸鋰電池更適合裝配至本集團之電動車,故董事會認為,就本集團
之長遠可持續業務發展而言,佳貝思經營之鋰離子電池業務之整體發展或不再與本
集團業務互補,或未能有效與本集團業務整合。
董事會認為,本集團資源之最理想用途為配合本集團之整體及長遠目標,探求及發
展具有更佳前景或更高增長潛力之其他汽車及╱或汽車電池及零部件相關業務或事
業,冀能符合本公司及其股東之最佳長遠利益。
有鑑於此,董事認為,佳貝思出售事項乃一項合理商業決定,並為切合本集團長遠發
展之合適舉措。根據佳貝思股權轉讓協議擬進行之佳貝思出售事項之條款及條件乃
公平合理,一經落實亦符合本公司及股東之整體利益。
佳貝思出售事項之財務影響
佳貝思目前於本集團之綜合財務報表以本公司聯營公司處理及入賬。因此,佳貝思於
截至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並無為本集團貢獻任何收入。
受限於及待佳貝思出售事項完成,本公司將不再擁有任何佳貝思權益。
於佳貝思股權轉讓協議完成後,估計本公司將於截至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年度確認佳貝思出售事項之未經審核收益約人民幣54,039,000元(相等於約64,889,000
港元)(乃參照總代價人民幣88,614,062.38元(相等於約106,408,000港元計算),當中
已扣除(i)佳貝思出售事項下之股權成本約人民幣26,721,000元(相等於約32,087,000港
元);及(ii)估計交易成本及就佳貝思出售事項收益應付之中國企業所得稅約人民幣
7,854,000元(相等於約9,432,000港元)。
本公司將錄得之佳貝思出售事項所得實際收益(或虧損)有待審核,將於佳貝思出售
事項完成後評定。
佳貝思出售事項所得款項之擬定用途
佳貝思出售事項之所得款項淨額(已扣除交易成本)估計約為人民幣87,365,000元(相
等於約104,908,000港元),擬用作發展及擴充本公司之高科技電動車業務,包括但不
限於:
(i) 約30,000,000港元用於宣傳本集團之新能源汽車,例如參加大型國際車展;
(ii) 約15,000,000港元於取得地方政府為興建潔淨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之財政支援後,
用作於中國建立附屬公司或辦事處分處之法律及專業費用以及相關開支;及
(iii) 餘下所得款項淨額約59,908,000港元用作本公司高科技電動車業務之研究及開
發以及相關成本。
預期上述佳貝思出售事項之所得款項淨額將於完成後十二個月內全數動用。
81 :
GS(14)@2018-09-03 10:55:32虧,4,000萬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