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0/xOMDAwMDE5MzExOQ.html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最近李嘉诚接连不断的大手笔,似乎说明82岁的高龄丝毫不妨碍其扩张商业版图的雄心,继57.75亿英镑 收购英国电网资产后,这位华人首富又对铁路资产发生了兴趣。17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说,长江基建集团(01038.HK)正参与竞购英国唯一的高速铁路 线1号高铁(High Speed 1)30年的使用权。
连接伦敦和英法海底隧道的1号高铁全长109公里,运营时速为300公 里,2007年11月投入商业运营后,大大缩短了伦敦到欧洲大陆的时间,比如,伦敦的居民到巴黎的旅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15分钟,到布鲁塞尔只要1小时 51分钟。这个耗资58亿英镑的项目曾经是英国人的骄傲,被誉为现代工程领域的杰出成就。这也难怪,在中国,四处修路造桥是常事,而在英伦三岛,自从 1899年后就再也没有修建过这等大手笔的铁路干线。
然而,由于财政困难,2009年1号高铁的国有母公司伦敦大陆铁路公司(London & Continental Railways Ltd.)将使用权移交给政府,而英国政府为削减财政赤字,在今年6月宣布出售该线路以回收部分资金。不过,出售的标的物仅仅是线路30年的使用权,中标 人可以引入新的服务运营商,基于商业核算,对运营商使用轨道和车站收取费用,通俗地讲,回收模式就是“买路钱”。英国交通部将继续保留线路附属的土地和基 础设施的所有权,并由铁路管理处(Office of Rail Regulation)就线路运营进行监管。
且不论李嘉诚的这宗竞标能否成功,他的举动倒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即大洋彼岸的沃伦·巴菲特,今年2月,他完成了伯灵顿北圣达菲铁路(下文简称BNSF)的全资收购。BNSF在美国28个州、加拿大的2个省拥有约32000英里的铁路运输网络。
不 同于1号高铁的这项竞购,BNSF身兼运营服务商,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消费品、工业品、农产品和煤炭四大品类的运输收入,收入增长取决于运量的增长以及运 费,后者相当程度为燃料价格所左右;运营费用主要是燃料成本以及38000名雇员的薪酬支出,前者通过燃料附加费对冲价格上涨风险,后者又有部分是与绩效 和利润分享挂钩。每年约有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除设备外),15亿美元左右的折旧。总体来说,BNSF不失为一项收益稳健的投资,这又与1号高铁是类似 的。
那么,收购的初步成果究竟如何?8月7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NYSE:BRK)公布的半年报显示,BNSF 在2010年上半年收入为79.91亿美元,净利润为11.99亿美元,这两项数据在2009年分别为68.78亿美元和8.09亿美元,同比均有不少的 成长。BNSF 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贡献了61.67亿美元的营收和8.85亿美元的净利润(BNSF自2月中旬才完成全资收购,并入公司财报)。
只 要不存在经济的二次探底,巴菲特将再一次准确地把握买入的好时点。2005年到2008年,BNSF的收入一直在持续增长,营收规模从129.87亿美元 增加至180.18亿美元,利润也相应水涨船高。然而,金融危机爆发,BNSF运量逐年下降,2007年运量为1031.82万个车皮 (Cars/Units),2008年为999.4万,2009年进一步萎缩至841.8万。不过,从今年上半年开始,BNSF工业品、农产品以及消费品 的运量,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事态似乎正朝着股神预想的方向发展。
关于李嘉诚接连出手基础设施建设的解读,也是说他对于全球经济复苏怀 有信心,在经济前景晦暗不明的当下,东西方两位投资大家同时出手铁路资产,投资若成功,也许将再次证明其预判经济大势的能力。然而,资金密集度型的投资, 如铁路资产,不仅仅要求有眼光、有远见,同样需要一掷百亿资金计的实力、相守数十年的定力。
简单从现金流回报的角度来看,铁路资产的投资, 属于典型的初始投资大、回报“细水长流”的项目,适合现金储备充足、资产负债率低、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公司。巴菲特从2006年到2009年1月,以66 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BNSF22.5%的股权,剩余77.5%的股权收购则花了265亿美元,外加承担100亿美元的债务,BNSF成了他个人最大的单笔 投资。而李嘉诚的竞标交易额则预计高达15亿-20亿英镑。
另外,买卖是不是划算,最终收益能够达到多少,相当程度要取决于线路未来的流 量,这其中就存有很大变数。就1号高铁而言,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变量将包括未来的经济形势,监管当局的管制措施,甚至可能要预测未来英国介入欧盟的广度和深 度。而对于中国内地很多巴菲特、李嘉诚的拥趸而言,他们即便有眼光,资金雄厚,有多少愿意去做这种长期的谋划呢?
更何况,在中国,可能目前还不缺挣快钱的机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0/xNMDAwMDE5MzExNw.html
欧洲债务危机乌云尚未散尽,李嘉诚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了抄底。
据路透社8月18日报道,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长江基建(1038.HK),有意竞购英国唯一的高速铁路线经营权,该交易金额预计将高达15亿到20亿英镑。
19日,长江基建投资部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投资举措,但在竞购结果出来前,拒绝对此项目做出评价。但这位人士肯定地表示,长江基建此时资金充裕,并看好未来全球经济走向,会适当做出扩张性投资。
香 港凯基金融亚洲公司董事暨投资银行部主管梁健昌认为,李嘉诚向来坚持“现金为王”的谨慎投资策略,在每一轮金融危机前后的收放节奏拿捏都非常准确,每一轮 业务扩张都给长和系带来新的业务看点,从零售、电信到能源。此次,李嘉诚主攻英国公共事业领域,显然是看好该领域垄断性经营的稳定收益。
而半个月前,李嘉诚刚完成对英国电网高达57.75亿英镑(近700亿港元)的资产收购。在8月5日的业绩会上,长和系副主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曾表示,长江基建还有四五个投资项目正在积极研究中。
千亿投资计划
此次长江基建欲收购英国的1号高速铁路线,目前归属于英国伦敦大陆铁路公司。该高铁线路总投资57亿英镑,于2007年建成,全长108公里,连接伦敦和英法海底隧道,是英国目前唯一的高速铁路。
2009年,伦敦大陆铁路公司因财政困难,将该高铁线使用权移交给政府。但1号高铁2010年财年的预计收入仅为2.63亿英镑,短期内无法回收投资成本,今年6月,英国政府已宣布出售该线路30年的经营权,希望收回20亿英镑。
8 月18日,1号高速铁路的30年经营权招标首轮投标已经结束。参与竞标的除了长江基建,还有另外三个竞购团:以高盛、欧洲隧道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旗下投行 Infracapital等5个以上公司组成的财团;由摩根士丹利、私募投资基金3i资本和阿布扎比投资局组成的财团;另外,还有两只加拿大退休基金组成 的竞购团。
参与竞购的长江基建,由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0013.HK)持有85%股份。今年上半年,长和系旗下长江实业(0001.HK)与和记黄埔双双取得理想业绩,分别获得119亿港元和64.5亿港元的盈利,分别增长4%和增长12%。
而今年上半年以来,李嘉诚已先后多次出手收购英国公用事业资产。从此前的投资来看,李嘉诚下注发电、电网和高速铁路业务,显然是看好公共事业领域经营风险较低、收入稳定的优点,依然延续李氏稳健型的投资理念。
若此次长江基建竞购英国1号高铁成功,在近三个月时间内,李嘉诚的对外投资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
此外,李嘉诚还以76.1亿元高价拿下香港九龙的两块地王,并斥资逾9亿港元增持和记黄埔,斥资逾3000万港元增持长江实业。
李嘉诚抄底
长江基建董事总经理甘庆霖指出,欧洲市场近期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而出现波动,长江基建将仍然会继续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只要项目能产生稳定回报,公司仍然会考虑收购。
梁健昌分析称,在2008年初金融危机爆发前,李嘉诚便已开始收缩投资和回收资金,目前,其手头现金非常充裕,选择此时出手扩张,应该是看到了全球经济已经探底企稳。
2008年初,李嘉诚曾多次预言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并开始在中国大陆陆续套现投资性股票,甩卖楼房,回收资金约200亿元。
2008年10月开始,李嘉诚叫停所有长和系正在考察洽谈的投资项目,冻结所有未落实的投资开支,并检讨和清理全部当时现有的投资项目,此策一直延续到2009年下半年。
花旗银行当年的报告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嘉诚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持有的221亿美元(约1724亿港元)资金中,有多达69%、即接近1190亿港元是现金,其余部分,也主要投资于最稳健的政府债券上。
2008年至2009年的保守策略,让李嘉诚积累了足够的本钱。目前,长江实业净负债比仅为7%;长江基建的负债比则处于20%-30%水平;而和记黄埔今年收益可达400亿美元,未来5年需偿还银行欠款额约为1300亿港元,和黄的手头现金尚有1060亿港元。
拥有雄厚的现金实力,李嘉诚将如何布局?从长和系近期的动作来看,地产、公共事业和能源,依然是其关注的重点。
而除了已在冲锋陷阵的长江基建,李嘉诚旗下的港灯(0006.HK)亦已整装待发。该公司董事总经理曹棨森近期公开透露,港灯也会在英国、内地等寻找项目。
|
||||||
上週一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周年,這個官方的慶祝典禮,卻出現矚目的歷史一刻。會場內,國家主席胡錦濤,竟親自步近上市公司長實主席李嘉誠,主動握手會面,雙方寒暄長達十分鐘。相對一眾大孖沙只能在台下拍手和應,特首曾蔭權亦只能靠邊站,誠哥這鋪要算又一「代表作」。 據知,原來胡李會面,關鍵在於李嘉誠在此前捐了一筆達六十億元的巨款給國家,胡錦濤「感激」得親自表揚。一直以來,在胡錦濤與上任江澤民間的政治角力中, 李嘉誠是後者「核心」人馬,故這次李嘉誠以巨額握手費將胡錦濤也「搞掂」,標誌着政治手腕一向了得的李嘉誠,由中國改革開放舵手的鄧小平,到執政強硬的江 澤民,以至現時對商界無甚好感的胡錦濤,三朝都溝通得到!政商兩瓣皆掂,李嘉誠勢在內地路路暢通,然而這卻種下了一人獨大的遺禍。 這個「世紀握手」,出現於上週一的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周年慶典。早於慶典舉行前,李嘉誠已由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親自邀請入座,及至胡錦濤由國務院副總理王 岐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等陪同下進場時,即一個箭步找李嘉誠握手,冷不防還熱情地說:「我說不管時間長短,我總是要見一見李先生,跟李先生聊一聊。」 捐獻促成胡李會談 胡錦濤這時容貌仍顯得僵硬,但受寵若驚的李嘉誠已笑得見牙唔見眼。兩人特意談到李的家鄉汕頭,胡又希望李嘉誠繼續發揮影響力,為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及國家改 革開放作出「更多」貢獻,凸顯李嘉誠責任重大。會面尾聲,胡錦濤更祝福李嘉誠「身體健康、闔家幸福」。整個會面長近十分鐘,連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也罕 有地評述內容。 胡李會面,震驚中外,事關由共產黨主政的中國,國家元首竟然高格調地會見一個香港富豪,連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也要靠邊站,背後源自一筆來自李嘉誠的六十億元捐款。 而其實早在上月初的長和系業績會上,李嘉誠已透露了一點玄機。當日有記者問及李嘉誠有關香港社會仇富心態時,他回應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 道。」順勢自爆他的李嘉誠慈善基金會,過去三年已捐出逾五十二億元,但在未來十年,勢將加碼動用超逾一百億!多於過去三十年的總和。 而據一名知情人士說,李嘉誠捐出的該筆六十億元巨額,是捐予內地最大的慈善機構「中華慈善總會」,「呢個係一個契機,胡錦濤覺得李嘉誠做了一個貢獻祖國的 好榜樣,所以高調見佢以之感謝,並同時希望其他香港及內地富豪能夠效法。」一名政界人士說。根據中華慈善總會網頁資料,其隸屬於國家民政部,九四年由前統 戰部長閻明復及前民政部長崔乃夫等創辦,會中的領導都是國家前副部長級要員。該會主力救災、扶貧、助學助醫等慈善工作。籌辦十多年以來亦只募捐了百億元, 李嘉誠這次一捐便六十億,自然震動了黨政高層。 「首長系」高層游走拉線 而為這次捐款鋪橋搭路的,是加怡集團的董事總經理梁順生。今年六十七歲的梁順生,持有紐約州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擁有三十多年金融、投資及企業管理 經驗。他並是首長國際、首長四方等「首長系」公司的非執董。「首長系」由長和擔大旗,有極濃厚的政治色彩。九十年代初,獲國家元老鄧小平欽點,由鄧的戰友 周冠五及兒子周北方(有四大太子之稱)打骰的北京首都鋼鐵廠,來港借殼上市,欲與鄧及其他太子黨打好關係的李嘉誠遂幫忙穿針引線,並主動提出合作。他們借 殼聯合集團李明治的東榮鋼鐵,並改名首長。首代表首鋼,長代表長實,而首長則有「leader」之意。 及後九十年代中江澤民上台,一舉將這些北京太子黨拉下馬,自此首長系變得沉寂。但當時參與收購,在加怡集團打工的梁順生,則一直與李嘉誠關係密切,後來更取代李氏身邊的紅人余立發出任加怡董事總經理,近年主力打理李嘉誠的慈善事務。 二百億再注基金 除了這次六十億的握手費捐獻,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09年上半年全國慈善捐贈情況分析報告》顯示,○九年上半年海外華人共捐四十億,單是李嘉誠已佔了一 半共二十億元人民幣,捐贈額名列第一。據悉,他短期內會再注入二百億元資金,予他名下的李嘉誠慈善基金會,該會大部分慈善工作俱在內地。李嘉誠慈善基金會 在八○年成立,第一個項目便是興建汕頭大學,單是這項目總共捐款二十八億元,李嘉誠並承諾未來八年再捐二十億元。基金會現有資產達二百多億,李嘉誠亦經常 注資及四出投資,錢愈滾愈大。李氏亦在早前的業績會中,透露慈善基金會將於今個月公布新業務。 姑勿論如何,這次胡錦濤只與李嘉誠單獨會面,讓商家如患了紅眼症,引來議論紛紛,無限揣測。其中左派元老級人馬、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率先發難,發表文章 抨擊胡錦濤過度重視香港首富。他更指論對深圳投資有遠見的商人,首推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因他提出興建深廣高速公路;若論對內地的捐錢,最多的應是邵逸 夫,而出力出技術的則有港區人大代表梁秉中和林順潮。不過,亦有人力撐「胡李會」。 前政協常委雲大棉指,現時能「上得大枱」的富豪,捨李嘉誠其誰。「七、八十年代係船王包玉剛,後期係愛國商人霍英東,到霍死後,最掂只係李嘉誠。佢喺身 份、國際視野上早已經拋離其他富豪,晉身為一個國際投資者。」他指○二年李嘉誠曾被推舉出任政協副主席,雲大棉即教路他拒任,「一個政協副主席職位,只是 繼總書記、人大委員長、總理等之後的五等芝麻官,要跨級見國家元首,根本無可能。但若然無官職在身,不是任命於中央,則另當別論。」結果李嘉誠接受雲大棉 建議,翌日宣布推辭出任政協副主席一職,今日的胡李會才有指望。 外交強極買通三朝 事實上,李嘉誠政治手腕一流。「佢八十年代已單獨會見鄧小平,地位超越其他香港富豪如李兆基、鄭裕彤等。李兆基縱在股票上大有斬獲,但捐錢捐得孤寒,來來 去去每次都是三兩億;鄭裕彤則私生活較隨便,李嘉誠在公在私,層面已高佢哋幾班!」一名政協常委說。九十年代鄧小平二公子鄧質方來港銷售「四方西郊花園」 住宅,吳光正、徐展堂等富豪紛紛認購「釋出善意」,但李嘉誠卻是與他成立公司合作,層次更高。九三年,鄧質方的上海四方公司,就與和黃合資在上海徐滙區建 住宅,並由和黃佔六成,上海四方佔四成。 到九三年李嘉誠一手扶持周北方在香港成立首鋼為首的上市公司,包括首長國際、首長四方、首長科技及首長寶佳;李嘉誠的長實及鄧質方的四方公司皆成為首長系的股東,同一時間,李嘉誠投資的北京東方廣場動工,如今成為北京王府井的地標。 到江澤民上場,李嘉誠與屬上海幫的江派關係更熟絡,江澤民到港主持九七回歸慶典時,就下榻李嘉誠旗下的紅磡海逸酒店,此後成為江澤民到港御用酒店,李嘉誠與兒子李澤鉅、李澤楷親自到酒店與老江吃早餐,儼如一家人。但這關係同時亦為人詬病。 ○○年,當時特首董建華在未經公開招標下,把現時數碼港臨海優質地皮免地價批予李澤楷的盈科拓展,令盈科獲得興建四百三十萬呎的住宅發展權(即後來的貝沙 灣)。這項借科技為名、地產為實的批地行動,明益李家,令八大發展商新地、恒基、新世界等震怒,想過前往北京告「御狀」。但李快人一步,搶先到北京與江澤 民握手。相片一出,眾地產商亦無話可說。九六年李澤鉅被綁架,誠哥藉着與江澤民的私交,將兒子李澤鉅被張子強綁架的事告訴他,九八年老江一聲令下,派出國 安部人馬出手,在江門將「著草」的張子強生擒,並在廣州判處死刑。 龜速工程升值三十億 而到胡錦濤○二年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卻未有如他前任般重視李嘉誠。胡錦濤近年來港都是下榻灣仔君悅酒店,亦未見與李嘉誠單獨會面,雙方八年關係成僵 局。於今年上半年,李家與國家的關係更開始緊張。先是上海、北京,被點名批評有囤地情況,繼而今年六月,其紅顏知己周凱旋,被內地《財經》雜誌報導她捲入 內地貪污案,又指她曾付五十萬美元「顧問費」予內地商務部高官。就此案,上月周凱旋已入稟高等法院控告誹謗。而有關囤地,表面上被嚴厲抨擊,但本刊到上 海、北京兩地察看,發現實則未被收回,國家仍對李留有餘地。 記者到過上海及北京的有關地皮視察,發現購入多年的地皮仍在「養草」,即使趕及符合囤地定義的三年界線前動工,亦以「龜速」進行,其中上海普陀區的項目單單地基打了一整年,其間地價已翻超過一番。 該地皮位處的普陀區,集甲級寫字樓、星級酒店及高級公寓於一身,是上海四個重點發展的市中心區之一,李嘉誠在北京擁有亞洲最大建築群東方廣場,這正正是東 方廣場的「上海版」。李嘉誠○六年以二十二億元人民幣買入後一直閒置,至去年四月才宣布動工,目前仍在打地基,預計二○一八年落成,工程期長達九年。根據 去年底鄰近商業用地的推售價格估算,該地皮約值五十五億元,換言之,單地價目前已勁賺逾三十億元。 樓盤旁建地鐵站 另一個李嘉誠旗下位於上海嘉定區的住宅地盤,屬全國百大住宅小區之一,地皮○八年購入,由於尚未到三年期限,目前繼續「綠草如茵」。該地原本地理位置一 般,但已經與當地市政府達成協議,在兩個地鐵站中間預留地方「加站」,成功為樓盤「創造地理優勢」。而在北京,剛於上月被國土資源部點名批評閒置土地的逸 翠園地盤,目前仍有一大片地在興建中。該地○四年購入時,曾簽訂合同定於○五年初動工,○六年十月三十一日落成,結果項目在年報中刊登的竣工時間一直推後 多次,連逸翠園內部銷售部門亦不清楚竣工日期。 至於其次子李澤楷旗下的盈大,今年三月被指將北京東三環盈科中心大樓旁邊的地皮,閒置近三年後轉手予「上海姑爺」羅康瑞的瑞安建業獲利兩億多元,被列入囤 地黑名單,罰款兼禁止在京城買地。該幅地由瑞安接手後,去年八月已即時動工興建高級住宅,工程現進行得如火如荼,預計明年落成。 李嘉誠被「放生」,全因江澤民的影響力仍在。胡錦濤早年上台後,背後仍處處受制於上任江澤民。江澤民○二年從國家主席退下後,仍留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遲遲未肯把軍權交出,時間長達兩年,「佢想再續任軍委會主席的,之前更連升二十八個中將希望獲得支持,但黨內大部分老軍委反對,他唯有離職。」一名知情人 士說。九九年江澤民建國五十周年大慶,下令不許退休老軍頭穿軍裝,在天安門城樓會見黨政軍要員時,見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仍穿上軍服就上前問到: 「不是說不准穿軍裝嗎,你怎麼搞的?」屬老軍頭的劉華清回敬他一句:「你一天仗沒打過都可以穿軍裝,我怎麼就不能穿!」鄧小平臨終時把胡錦濤「託孤」予劉 華清,希望軍方支持胡錦濤,後來江澤民藉着遠華走私案,來「整」劉華清的女兒及媳婦來報復;因劉家力撐胡錦濤,雙方關係親密,今年春節,胡錦濤仍親自到劉 華清家中探望老人家。 胡應湘投資廣東三十年 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在報章撰文,指對深圳投資有遠見的商人,首推胡應湘,早在八○年胡應湘曾聯同多位富豪,包括李嘉誠、郭得勝、鄭裕彤、馮景禧、李兆基等在中國興建中國大酒店;深圳聯檢大樓也是胡應湘倡議發展的。 九十年代初期胡應湘的合和實業大力發展廣東省的基建事業,包括廣深珠高速公路、環城公路、虎門大橋及沙角火力發電廠之後,才陸續獲香港富豪垂青,爭相加入 一齊玩,李嘉誠的長實曾入股合和一成股份,李澤鉅也加入合和董事局。只是○二年胡應湘倡議興建港深澳大橋,並且獲城中富豪支持,此舉威脅到李嘉誠的和黃港 口業務,馬仔霍建寧狂轟胡應湘,李嘉誠與胡應湘不和關係表露無遺。 胡江背後發功 但江澤民影響力猶在,近年在重大集會場合,如汶川地震追悼、北京奧運、及建國六十周年紀念等,都有胡錦濤與江澤民同時出現的場面,且江澤民是站在胡錦濤與 總理溫家寶之間,顯示「實力」。在○七年十七大會議,江澤民及劉華清一眾元老也有份同場出席,此舉乃是希望「以和為貴,不要再鬥」,可見胡錦濤對江澤民也 有所忍讓。 還有一年半胡錦濤就要退任,現時正是胡江之間挑選下屆領導班子布局的關鍵時刻,尤其今年十月便是五中全會,若江澤民挑選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能當軍委副主 席,局面便明朗化,而胡則想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任總理,但親江系主管金融的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現時呼聲力壓未有重大政績的李克強,如胡錦濤未能安插到 他在未來新班子位置,胡退位後的利益難以保得住。現時江、胡兩派正在角力及討價還價。「胡錦濤並要求與江澤民一樣,退任國家主席後留任軍委主席兩年,當大 家扯平才體面下台。」一名知情人士說。所以今次胡錦濤肯與李嘉誠「握手」,外間推斷也是江澤民背後發功。 爭相入政界 要在中國大陸做生意路路暢通,非撈到政治本錢不可;不少富豪第二代積極為將來鋪路,○八年本來坐定粒六,做新一屆政協常委的恒地副主席李家傑,名落孫山, 雖然恒基捐過數以億計款項返大陸,但有政協常委透露,並非捐錢就得,必須身體力行做出對國家有利的事。李家傑於是積極搞「百仁基金會」,圖統領本港富豪第 二代,但成員中未見有級數的第二代,如李嘉誠的兩名兒子未有加入。而新世界執行董事鄭志剛則透過全國青聯這階梯,儲政治本錢,全國青聯一直被視為全國政協 的搖籃,鄭志剛今年成為全國青聯副主席,除捐出數百萬外,據聞還透過總理溫家寶幫忙說項。 |
|
||||||
相信長實主席李嘉誠,在過去日子中沒有一年像今年咁「爆」:一年內增添兩名「孖胎」男孫、捱足十年的和黃3G今年有轉機、上月又與國家主席胡錦濤作歷史性握手。近日柴灣地皮「流拍」,二手萎縮,又要由他「指點迷津」。 上週四長實開售馬鞍山新盤天宇海,以貼近甚至部分低於二手價,呎價最低四千二百元開盤,一反其他發展商近年較二手價高開七、八成的策略。結果天宇海四日賣 出過千伙,一Q清袋。樓盤成功在淡市中「試底」,打破僵局,二手樓交投隨即轉旺。長實賣樓,每每對後市都有一定啟示。 上週四,十‧一黃金周前夕,誠哥一聲令下,號稱沙田最後一個海景豪宅的天宇海搶閘出籠。當天下午六時正式開始揀樓程序,但於四時多,售樓現場尖沙咀港景峰 商場地下全層已逼滿人群,大打蛇餅。長實一早接獲約三千二百張入票,以首推一百零八伙計,「超額」約二十八倍。入票者當中近三千人到場,連同「人釘人」的 三千名「搵食」地產代理,結果一共六千人齊齊逼爆現場,有如打仗般混亂。 由於進度緩慢,大家只好齊齊等;入夜後售樓處旁的酒樓廳房被租用作飲宴之用,使近正門的扶手電梯都封埋,大批已在前面排好隊形的經紀和睇樓客,被多番點來點去,情況再添混亂。 樓盤小資料 天宇海 地址:馬鞍山保泰街18號 發展商:長實 座數:6座分層單位(30層) 及14座洋房(3層) 伙數:1,143伙 平均呎價:6,426元 管理費:分層每呎約2.31元;洋房每呎約2.27元 交通:步行5分鐘直達恒安馬鐵站,另設巴士直達尖沙咀、紅磡、荃灣等 落成日期:2012年1月 拚死都要買番間 這時二樓近洗手間的位置,冷氣突然熄掉,又焗又熱,令人透不過氣來;穿着西裝的經紀們大汗疊細汗,整個逼滿人的二樓商場,臭汗淋漓臭味熏天;夾在當中的準 買家被前後人潮夾攻,進退兩難,其間更聽到有人高呼:「搞錯!收唔到電話訊號嘅!」亦有經紀拿出白花油狂索,免得窒息昏去。 焗在擠滿人的臭氣長廊當中,開始有經紀按捺不住,有的向人群大叫後退,可是後方的電梯仍然不斷湧上人潮,後無退路。走廊內只見人頭湧湧,場面混亂,被夾在 最前方的美聯大軍率先大嚷撤退:「美聯嘅!唔買住喇!走啦!」可是,即使聲嘶力竭亦不見得奏效,大家要買樓,「死都唔肯走」! 越過商場內的重重障礙,經過首輪預先抽籤,然後再「爭崩頭」上樓作第二輪抽籤,買家始被分得一個揀單位的機會,最後到手的單位實在得來不易。有買家表示全 程苦候了七小時,而辛苦搶得一個低層單位的雷太當場不吐不快:「哎呀!買唔到最平嗰個單位啊!」可是轉頭又如獲至寶說:「好彩都俾我哋買到最平嗰個……嘅 樓上,都好抵!」她有信心樓市暫不會跌,更選擇現兜兜一筆過付款。 長實金管局對着幹 這次長實賣天宇海,是政府今年八月推出三招十四式後首個推售的新盤。政府為打擊樓價,招數包括收緊一千二百萬元以上豪宅的按揭成數至六成。但「你有張良 計,我有過牆梯」,長實透過旗下中介按揭策劃公司尚乘財富,向天宇海買家提供額外一成二按,變相增加按揭成數至七成。長實解釋是因應有供款能力,卻未有足 夠首期的買家,協助他們置業。 事實上,視「出招」如無物的長實,賣樓手法一向出位,亦一直是金管局緊盯的目標,雙方互有攻守。 ○六年長實夥拍渣打銀行,向新盤葵涌雍雅軒買家提供「超級○按揭」計劃,以首三年息率只為同業拆息(HIBOR)加0%作招徠,比其他發展商推出的 HIBOR加○點五至一釐更進取,金管局即時公開呼籲置業人士須留意拆息按揭的風險,並希望銀行可採用金管局制定的綜合利率,但長實對此「呼籲」未有理 會。 ○八年三月,長實賣將軍澳新盤首都,要求尚乘財富游說買家由建築期付款轉為即時供款,讓長實盡快套現。為吸引買家即供,長實還提供三十六個月延期還本優 惠,方便投資者走貨。然而金管局這時突然宣布銀行不可向物業買家提供首兩、三年「供息不供本」優惠,以防銀行承受過大風險,長實唯有急急叫停,惹來買家不 滿。 VIP唔使排 然而另一邊廂,也有人輕輕鬆鬆就爭到首批單位,楊先生笑騎騎說:「買嘅過程好暢順好滿意!」原來打算半自住半投資的他,以三千多萬買入一幢洋房以及一對相連單位,能豁免排隊;那站於他旁作貼身保護的年輕經紀亦笑得異常燦爛,六位數字佣金袋袋平安。 而活躍於Ball場的周啟邦夫人,亦有購入四個單位及一間洋房,作價四千多萬元。她對購入物業顯得很悠然:「唔係好貴啫,呢度價錢好,空氣好,又有鐵路,好唔錯呀!」 她說當日「揀慢啲都無」,「一個鐘內就賣晒十四間,一間洋房千幾萬咋喎!我諗慢咗呀,唔係可以買多間!」周啟邦夫人一向有投資房地產,主要是天璽、名鑄等 豪宅,「天璽一個九百呎單位,賣走都賺四、五百萬,好多內地人要貨。話你知,而家係好好嘅投資時間,貴價樓、豪宅,買咗一定賺!」 結果天宇海經過通宵賣樓,連日加推,首天開售通宵賣出近九百伙,週六再推一百三十多伙於一小時內掃清,週日加推最後的一百一十多伙也在四十五分鐘內沽清。 至於一列建於西沙路大型迴旋處旁,無半點海景之餘,景觀更對正馬鐵路軌的洋房,平均呎價八千多元,每間介乎一千三百萬至一千六百多萬元,價錢夠平亦全數掃 清。發展商宣稱買家以用家為主,但現場所見很多人一連掃幾間,當中不乏投資者,而買家中逾八成選擇即供。 盡顯吸水大法 在天宇海開售前,剛剛遇着柴灣劣地皮無發展商承價而流拍,再加上擔心月中施政報告再出招壓樓價,二手成交漸見萎縮,柴灣區甚至零成交,與早前一、二手暢旺 的景況大相逕庭。天宇海的推售,正好替前景不明的樓市「試底」。天宇海分層單位平均呎價為六千四百多元,個別單位現金或即供呎價更低見四千一百多元,比起 同區其他二手選擇,如平均呎價達六千元的觀瀾雅軒和五千二百多元的嵐岸,定價顯得相當吸引。長實先推海景優質戶,再減價推山景平貨,亦營造愈賣愈平之勢, 令氣氛更熾熱。 長實於短短四天火速套現七十六億,撇除四十六億元建築成本,勁賺三十億元。連同天宇海,長實今年已套現二百八十億,距離年初訂下的三百億元全年銷售目標實 不遠矣。現時尚有「秘密武器」大圍名城二期及天水圍洪水橋項目可望於年底前推出。天宇海大盤一出,可憐其他發展商要通通靠邊站。年初已賣元朗Yoho Midtown,無賣樓壓力的新鴻基地產,只以上水獨立式洋房天巒迎戰,並主攻內地客。近日南豐以「妙想天開」價、每呎平均萬七元推售灣仔新盤 Queen's Cube,七十二伙只有三十二個認購登記,慘遭滑鐵盧。一下子市場消化了過千個購買力,其他發展商短期內都無運行。 試底成功二手醒晒 其實天宇海推盤推得相當急,今年九月十日樓盤取得售樓紙後,第二天長實已開放示範單位予地產代理,經一輪軟銷便推出發售。其時二手出現膠着狀態,直至天宇 海開賣後,二手睇樓量及成交量即時醒番晒。根據美聯物業資料,全港三十五個屋苑於過去一週成交,較前週急升兩成。其中如將軍澳蔚藍灣畔,整個九月只有六宗 成交,但今個月頭三日已有三宗;青衣盈翠半島上月只得五宗,但這幾天已促成三宗,在在證明這次長實試底成功。 過去李嘉誠對測市相當有一手。○八年三月推售首都時,以「唱高開低」,提供十成按揭,及在現場營造搶貨氣氛,成功將二千個單位於兩日內一Q清袋。據知當時 長實主席李嘉誠認為美國次按危機未過,香港樓市不容樂觀,故務求趁市旺盡量散貨。而恰恰該年三月正好是樓市見頂之時,其後次按惡化令市況回吐兩成,證明誠 哥好眼光。 政府政策亂龍 今次長實急急賣樓,除了要趕及在年尾前達到售樓目標,亦相信與下週施政報告出籠,平添不明朗因素,故要趕在報告前賣樓有關。由於樓市熾熱,坊間不斷出現復 建居屋、提供置業貸款等聲音。小型發展商裕泰興執行董事羅守耀指,相信政府不會有實質樓市降溫的措施,但卻有可能提出「先租後買」及置業貸款等計劃,但發 展商堅決反對,「呢啲政策,只係慫恿未ready的人去買樓供樓,情況同美國一樣,透過房利美、房貸美等機構向人民貸款買樓,但上咗車嘅人根本無實力,只 要個市有少少downturn,就會索性斷供,結果政府愛你變成害你,亦隊冧樓市。」 他又抨擊政府一向「亂咁來」,提出這些有損樓市的措施並非無可能。正如上週三,政府主動推出拍賣的柴灣地皮「流拍」,便是胡亂推地皮拍賣的結果,反映政府 未能準確了解樓市及發展商需要。百利保集團董事范統便表示,公司曾想過去投柴灣地,但親自去過地皮視察後就改變決定,他說:「無論點起都只有墳場景,入去 塊地嘅必經路上啲商鋪,全都係做石碑的。加上份地契寫明要鞏固塊地後面個斜坡,計埋建築成本最少五、六千蚊一呎。附近最多係公屋,私樓都只係賣緊三千蚊 呎,嗰度估計只係得區內換樓客,內地人唔會買,少咗個客源。兼且得嗰十五萬呎地,對公司土地儲備無影響,買嚟做咩呢?」他表示,假如政府希望增加推地予發 展商,以增加樓宇供應,就應該推一些有質素的地盤:「而唔係嗰啲豬頭骨。」 美匯低水樓價企硬 事實在柴灣「流拍」後翌日,九龍城延文禮士道地皮即被勾出,反映發展商對豪宅仍然渴求,樓市不會就此玩完。樓市大方向仍會企硬,在宏觀經濟上,自今年六月 起,反映美元相對其他貨幣價值的美匯指數一直下挫,港元亦隨美元匯率走軟,歐羅、澳元等熱門外幣就升值百分之十以上,瑞郎更升超過百分之十八。近日,市場 再擔憂美國會大印鈔票,熱錢搶住湧往亞洲匯市,亞幣匯率不斷上揚,單在九月份,韓元勁升百分之五,泰銖升百分之四,菲律賓披索及新加坡紙升百分之三。 位處亞洲經濟火車頭的香港,港元價值卻被聯繫匯率綁住,不能升值,加上香港八月的通脹率達百分之三,而活期存款利率卻不足百分之零點二,遠遠追不上通脹, 「儲起唔用」的血汗錢每分每秒都在貶值,購買資產就成了唯一保值出路。隨着美國等國繼續擴大量化寬鬆政策規模,美元會繼續貶值,港元與美元掛鈎無法升值, 樓股等資產唯有上升。前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亦同意各國大印鈔票會衝擊新興市場,他在今年二月的演講就提到:「新興市場經常面對的,就是龐大的資金流向。 這一個挑戰也隨着各國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而加劇。無論一個地區的貨幣政策目標是控制通脹或維持匯率穩定,波動及龐大的資金流向是非常難應付的。」 資產泡沫未會爆 龐大資金流入香港,加上香港銀行的利率長期被迫跟隨美國銀行維持低位,令人爭相要樓唔要錢。香港的低息環境、低匯率,亦引來國際投資者來港覓食,國外熱 錢、中國投資移民、香港人要樓唔要錢,三大因素把樓價持續挾高,過去一年樓價飆升近兩成。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亦擔心:「我們有需要防範過分信貸有可能引 發資產價格泡沫,以致影響銀行及金融穩定的風險。」資產泡沫雖然已經形成,但短期內仍未見會大幅下跌,低息及低港匯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大福證券研究部主 管麥德光說:「歐美復甦唔會在半年內出現,要繼續觀望,最快亦要下年第一季先會有機會加息。」 地產股有力追 蘇格蘭皇家銀行亞太區研究部主管吳嘉俊指,過往地產股都較樓價行得快,往往地產股見頂見底後,一個月左右才到樓價跟隨見頂見底。但自從金融海嘯後,兩者開 始「脫鈎」,恒生地產指數在二萬四千點至三萬點上上落落,但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指數卻不斷向上,「咁係因為資金亂咁炒。以往會先升藍籌地產股,再二、 三線咁炒落去。但今年七月卻先炒二線地產股,九月炒細價嘅,呢排就狂升藍籌地產股,已經無pattern可言。所以地產股好波動,唔似樓價係咁升!」而樓 價除了因資金無出路狂炒,亦因息口極低而未見調整。 大福證券研究部主管麥德光則認為,一線地產股仍然有力追落後:「睇番地產股嘅收益率有百分之二左右,比銀行利率高,而且計埋deferred tax(遞延稅項)嘅影響,以新鴻基地產為例,PB(市賬率)大概一點五三,以往可以升至一點五。而家樓價不停升,地產股價未完全反映呢樣嘢,仲有兩成左 右嘅上升空間。其中,我最睇好有discount(股價比每股淨值低)嘅會德豐,目標價三十五蚊。」 |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88725.html
众所周知,中华牙膏并非联合利华的“亲生儿子”。联合利华虽然拥有中华牙膏的经营权,但却没有商标的拥有权。中华牙膏是*ST白猫旗下最值钱的资 产。目前,联合利华精心打造中华牙膏16年,近几年单是广告费每年就投入约亿元。一旦*ST白猫重组,日化资产就可能剥离出去,而中华牙膏就有可能易主。 在业内人士看来最为惊险的是,联合利华这次遭遇了强劲对手,即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
一业内人士透露,“和记黄埔购买中华牙膏的意愿估计还是比较强烈的,他们的目标是做大日化。目前已经拥有屈臣氏等强大的销售渠道,旗下的上海和黄白 猫股份有限公司还收购了白猫品牌并扭亏为盈,如果能成功收购中华牙膏,无疑可以大大提升它们在日化的地位。而联合利华与和记黄埔各有优势,一旦争夺起来, 双方也许难免一场血拼。”
果真如此吗?当事人联合利华与和记黄埔均对时代周报记者否认“打架”。联合利华副总裁曾锡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一副淡定的样子,并不担心和记 黄埔会争夺中华牙膏,理由则是和记黄埔逼联合利华退出市场没有好处,李嘉诚不会做损人不利己的事。随后,和记黄埔旗下的上海和黄白猫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 黄白猫)市场总监虞中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无意争取中华牙膏。
也许,这段沸沸扬扬的“绯闻”只是大家的一场臆想,也该告一段落了。
“中华”出嫁16年
如果没有联合利华,中华牙膏也许难以保持今日的辉煌。“中华牙膏”于1954年投产,是中国牙膏工业的创始品牌、曾经一直稳居中国牙膏市场第一位。 与永久自行车、上海手表同列三大上海老品牌。但如今,其他两个老品牌已经大不如从前,唯有中华牙膏坚持至今。目前仍能与佳洁士、高露洁一起位居牙膏行业前 三位。这背后离不开联合利华的支持。
中华牙膏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联合利华 “雪藏”了不少民族品牌,例如美加净等,但却自2001年起开始投巨资建设中华牙膏品牌,把“中华”打造成唯一的牙膏品牌,让原有的牙膏品牌“洁诺”退 出,将“皓清”转为“中华”的子品牌。每年在广告、营销等方面的投入为一个多亿,每年创收十几亿元。
虽然如此,但中华牙膏并非联合利华所拥有。历史追溯回1994年1月,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成立。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资金入股,取得了合 资公司的控股权;上海牙膏厂以土地厂房和设备作价1200万美元入股,占有40%的股份。之后双方在品牌上达成了许可经营合同,联合利华取得了“中华牙 膏”品牌的经营权,条件是需向上海牙膏厂缴纳一定的品牌使用费。
此外,联合利华每年还得支付不断水涨船高的“中华商标”使用费。年报披露,1999年,双方的一个“修改协议”把接下来5年的商标使用费规定为 1500万元,从2001年4月起又调整为1348万元。此后几年,联合利华按产品净销售值2.5%的比例支付使用费。2009年是2829万 元,2008年为2607万元。
正因如此,中华牙膏每次面临易主的动荡时,联合利华也不得不跟着饱受煎熬。虽然联合利华手握一份永久租赁“中华”商标的协议,只要中华牙膏每年的销 量不低于1994年的数据,不管“中华”商标是谁的,联合利华都有权继续使用,不担心商标被收回。但是中华牙膏毕竟并非联合利华所拥有。有业内人士认为, 中华牙膏易主,也不排除新东家通过加收租赁费等手段逼宫联合利华的可能。而且市场上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联合利华需要保持年复合增长率10%以上才能继续 租赁中华牙膏。
10月23日,已经暂停上市近半年的*ST白猫公告称,公司于2010年10月22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傅建中致公司的公函,该公函提示公司实际控 制人傅建中正在筹备公司与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并已达成初步意向,相关方案确定后,将尽快提交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
这一公告虽然简短,却让人不得不为联合利华捏把汗。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海浩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是否接手*ST白猫原日化业务,现在还不能说,毕竟还有很多审批环节,入主*ST白猫八字没有一撇。”
但业内普遍认为,浙报传媒若能入主*ST白猫,接手原有日化业务的可能性不大。而*ST白猫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中华牙膏的品牌,品牌估值1.3亿元。傅建中曾表示,若重组成功,会将牙膏品牌转让给*ST白猫另一大股东上海白猫集团。
有业内人士透露:“白猫若重组再启,旗下最值钱的资产‘中华’牙膏品牌就会再度掀起争夺战。联合利华虽然很有实力,但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也绝不逊色。”
对此,日化专家李贵君表示:“不排除两者争夺的可能,虽然失去租赁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品牌的所有权的确有可能转移到和记黄埔。”
李嘉诚盯上中华牙膏?
和记黄埔盯上中华牙膏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在日化行业,和记黄埔是个“老手”。李贵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早在1988年,和记黄埔即与宝洁公司合资 成立在华公司,占股约30%,数年之后宝洁在华已完成爆发式增长,和记黄埔逐步退出,高额套现了18亿美元,而最初投资不过几千万。
2006年,和记黄埔再次“插手”日化,与白猫集团以80%和20%的比例合资成立了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开始两年,和黄白猫的业务均为亏损。 2008年4月,和记黄埔和白猫集团决定向和黄白猫增资10亿元。和记黄埔出资8亿元人民币,白猫集团将“白猫”品牌作价2亿元,转入和黄白猫。打造“白 猫”、“佳美”等品牌的各类清洁制品及相关洗化用品,以将“白猫”打造成与汰渍等洋品牌相抗衡的中高档产品,重塑白猫品牌。
在各方努力下,2009年和黄白猫首次扭亏为盈,目前营业额保守估计已经超过10个亿。 而白猫集团将白猫品牌出售给和黄白猫,这本身已经为和黄白猫进一步收购白猫集团持有的白猫股份的股权留下空间。
随着和黄白猫逐步走上正轨,和记黄埔曾一度扬言要走大日化之路。董事总经理、董事长杜志强曾向媒体表示,不排除与白猫股份大股东新洲集团合作,寻求做大和黄日化。目前,和记黄埔旗下还有屈臣氏等强大的销售渠道。
因此,业内一度传言,和记黄埔也可能出手收购中华牙膏,以逐渐搭建起一个日化“帝国”。如果和记黄埔能够成功收购中华牙膏,实力将会跃升一级,变成国内日化的重量级企业。
“如果和记黄埔真要出手,对联合利华而言绝对是个不好应付的劲敌。”日化专家李贵君表示,和记黄埔之前把白猫收于旗下,已经跟上海市政府达成共识, 而且,和记黄埔为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凭借李嘉诚与中国高层密切的政府关系,和记黄埔实力不容小觑。但联合利华也很有实力,虽是外资,但对上海市政 府的税收也有较大的贡献,跟上海市政府的关系不错。因此势均力敌。
但和记黄埔也有不少弱势。李贵君分析,目前,和记黄埔在日化行业并没有太多实操经验。虽然把白猫收购过来,但是现在经营并不算成功。毕竟投资与经营 有很大差别,和记黄埔投资很成功,但直接管理的难度对它而言很大。因此,和记黄埔在日化方面不太具备优势,未必会在日化领域长期发展。
此外,虽然白猫扭亏为盈,但是并不代表和记黄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李贵君分析,目前,白猫的产品铺设力度不够、消费者的认知度还不够,白猫不具 备持续盈利的能力。此外,白猫扭亏为盈,跟去年到今年的宏观经济的恢复有关。当然,也不排斥和记黄埔在收购白猫之后在会计上进行操作,使得表面盈利。
双方否认争夺战
业内对和记黄埔收购中华牙膏的猜疑,并没有影响联合利华副总裁曾锡文的信心。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本不担心和记黄埔会收购中华牙膏。 他认为,首先,他们和中华品牌签的是长期租赁合同,不会因为公司重组而产生影响,中国政府对企业还是有信用的。其次,中华牙膏的品牌效应已在,联合利华在 日化行业的经营实力不是浪得虚名,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考验的,联合利华在中国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在全球也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而和记黄埔本来不是 做日化出身的,不是说想做就能做得很好的。
对于和记黄埔将要打造大日化,曾锡文表示否认:“李嘉诚事实上目前只是在做小日化,而非大日化。打造大日化只是市场传言。本来和黄白猫收购白猫品牌,就是要专门做洗衣粉的,但现在经营还不算太成功。”
对于和记黄埔可能借机逼联合利华退出市场,曾锡文并不担心,他认为:“逼我们退出市场没有任何好处,我们每年可以交那么多使用费,商人一般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李嘉诚这么有经营思想的人,他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对于是否会收购中华牙膏,曾锡文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他表示,不回答假设性的问题。何况联合利华根本不须担心,因为签的是永久租赁合同。那些市场传言包括年复合率要达到10%才能续约之类,都是假的。
时代周报记者随后专访和黄白猫市场总监虞中勤,他表示:和记黄埔并没有打算收购中华牙膏,他们就算要走大日化之路也未必会涉及牙膏行业。此外,目前 市场上卖来卖去的品牌太多了,我们要收购对我们而言有价值的品牌。何况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白猫这个品牌。现在经营还不算太成功,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经营其他 品牌呢?
|
||||||
家變「頓失所依」的郭炳湘已經投靠李嘉誠!本刊發現,兩個月前長實以一間香港註冊公司名義,動用四十一億元投下何文田亞皆老街地皮,郭炳湘原來同日已登記為這家公司董事,意味郭炳湘幫手獻計發展地皮,據悉投資額各佔一半。 早前新地才落實郭氏家族基金重組,郭炳湘被廢太子位兼千億家產無得分,隨即反擊,並以個人名義與新地的對手長實合作,明目張膽「打對台」,決定來一個你不仁、我不義。 今年八月十七日,政府推出何文田亞皆老街及紅磡灣紅鸞道兩幅住宅地拍賣,長實與新地均有代表出席。長實副主席李澤鉅及執行董事吳佳慶還親自到場,志在必 得。先推售的何文田亞皆老街前民安隊訓練中心地皮,吸引了華懋、嘉里財團,及長實等最少四家發展商競投。長實最初還施展自行抬價伎倆,到第七口價拍賣官突 然表示已達底價,令氣氛轉熱,後來在各發展商輪流承價下,長實力壓對手以四十一億元投得地皮,樓面呎價一萬零三百多元,僅次於今年六月新地以樓面呎價一萬 二千多元投下的何文田佛光街地皮,成為九龍區呎價第二高地王。 其後的紅磡地皮,新地亦有舉牌,但仍由長實以三十五億元投得。事後長實副主席李澤鉅表示,下屬為兩地皮提交的設計藍圖非常吸引,而其中亞皆老街地皮,因前臨翠綠草地公園景,地皮建成後有九成住宅將享有此絕佳景色。 同日成為董事 在投地前,與長實「叮噹馬頭」的新鴻基地產,曾透露對何文田亞皆老街地皮有興趣,但最終仍由長實奪得所好。本刊翻閱土地註冊處及公司註冊處記錄,竟有驚人 發現!該幅亞皆老街二百零四號地皮,長實以一間名為Bradford Investments Limited的公司購入。這家公司○七年在香港註冊,今年七月登記的董事包括長實副主席李澤鉅、執行董事吳佳慶、趙國雄、葉德銓及鍾慎強,股東為海外註 冊公司。然而在今年八月十七日,即長實以此公司投得地皮的同一日,新地前主席、現仍為新地非執行董事的郭炳湘竟加入成為董事,顯示早已打算與長實合作投 地,令人十分意外! 「呢幅亞皆老街地皮,表面上係由長實出面競投,但實則Walter(郭炳湘)亦有份。Walter背後還有其他投資者夾份,股權與長實各佔約一半。」一名 知情人士說。該財團,據知正是郭炳湘在今年八月開始籌組的十億美元房產基金,其他投資者包括世茂集團主席許榮茂、恒基地產副主席李家傑、台灣遠雄集團董事 長趙藤雄等。郭炳湘曾透露會投資中台兩地,但並未提及會沾手香港地產。據測量師估計,由於亞皆老街地皮的大部分單位,可享天光道運動場的開揚草地景,估計 日後每呎可賣萬四至萬五元,扣除建築成本,郭炳湘一方將可分得七億元落袋。 合作一舉三得 郭炳湘現時仍為新地非執行董事,○九年度董事袍金只為十三萬元,即每個月一萬多元,比不少香港打工仔都低,他自然要出外「搵食」。而他亦透露母親郭老太支 持他發展個人事業,但估不到是郭炳湘竟投向一向合作不多,且屬同行如敵國的長實「懷抱」。一名知情人士說:「新地事前完全不知情!今次係由郭炳湘做主動向 李嘉誠敲門。郭炳湘曾經係新地主席,自然唔會去一啲細嘅地產商,而能夠同新地同等級數嘅,就只有長實。而對長實來說,超人(李嘉誠)知Victor(李澤 鉅)一向保守騰雞,郭炳湘對發展地產嘅野心同眼光正好相輔相成。」 事實上,新鴻基地產近年部分叫好叫座的項目,都是郭炳湘在任新地主席十七年間拍板興建的,當中如中環的國際金融中心(IFC)及九龍站的環球貿易廣場 (ICC)等,在地產界評價甚高。而郭炳湘現為全國政協常委,過去又經常往返內地處理業務,在內地的人脈關係非常強勁,自然有助該幅何文田地皮的銷售及部 署,「最重要係Walter熟悉新地運作及發展策略,可以出謀獻計,李嘉誠一向知人善任,旗下公司董事都係猛人,今次肯同Walter合作,又點會計錯 數?」知情人士說。 過往新地與長實這兩個全港最大地產商,都是各自發展,一同發展的項目數十年來就只有九七年開售的青衣灝景灣、○二年的宇晴軒及○三年的屯門慧景軒等,但都 規模細小。「郭氏三兄弟嘅父親郭得勝有遺訓,叮囑兒子唔好同外人合作,免有唔愉快嘅爭拗同被奸人所害,連公司都無埋!」一名熟悉新地郭氏家族的人說。郭炳 湘與李嘉誠較多的接觸,在於九八年開展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項目。九八年前特首董建華,要將西九龍填海區發展為集世界級文化設施於一身的大型項目,當時長實 與新地合作組成活力星國際公司競投。 難作個人發展 「呢個骨子裡根本就係地產項目,呢嚿肥豬肉是但俾新地或長實投到,另一方都會詐型,結果兩間發展商傾掂數合作。當時Walter直接同Victor傾,李嘉誠亦有參與。雙方傾掂合作,勝算最高。」一名地產界人士說。 當時雙方協議合資四百億元,興建七百多萬呎住宅,三百多萬呎文娛用樓面及七十萬呎酒店。住宅由廣東道開始由高至低伸延至文娛區,合共提供五千個單位;最高 的一座住宅將有八十層!落成後將成為全球最高住宅,盡覽天幕及維港美景。其後計劃因輿論壓力放棄原有框架,推倒重來,今年開始再重新研究設計方案。 現時郭炳湘轉投李嘉誠懷抱,完全是新地家變故事的「復仇篇」。郭炳湘一直與兩名弟弟炳聯及炳江傾談「分家」事宜,據知郭炳湘取得一定金額,然而又不足以大 展拳腳作獨立發展。早前郭炳湘公開表示,弟弟郭炳聯對他有意見及不喜歡他,已令三兄弟決裂的關係白熱化。今次郭炳湘私底下直接幫長實與新地競爭,相信兩名 弟弟「㷫過辣雞」,活脫脫是一個你不仁、我不義的復仇故事!本刊致電郭炳湘以及郭氏家族一方的發言人,兩個陣營都未有回覆,反而不斷打聽對方如何回應,似 乎在採取「敵不動,我不動」的策略。 地皮小資料 位置:九龍城分區警署及浸信會中間 原址:亞皆老街前民安隊訓練中心 地盤面積:78,857平方呎 可建樓面面積:394,285平方呎 高度限制:80米(約16至20層) 勾地價(呎價):$28.57億(@7246元) 成交價(呎價):$41億(@10399元) 李嘉誠幫你變成害你 李嘉誠過往都愛幫助落難富豪;○一年,市值只有三億元的添發慶豐集團現財困,原大股東陳發柱因父親與李嘉誠有數十年交情,結果後者出手相助,購入慶豐金長 期可換股債券,最後陳氏仍無力償還十多億元負債,李嘉誠變相成為慶豐集團的最大股東。當年李嘉誠還以一億四千萬元低價o趙起對方位於葵芳的地皮,近年發展 為雍雅軒,賣樓估計一舉賺了二十億元! 另一例子,是○八年陷入財困的甘泉航空,長實曾向甘泉主席李卓民提供七千八百萬元私人貸款,但條件甚辣,首期年息高達20釐!其後李卓民沒有如期還款被長 實申請破產,李嘉誠則有意以象徵式一港元收購,後來作罷。似乎李嘉誠幫過的富豪下場都頗為慘淡,反而無寶不落的李嘉誠則賺個盆滿鉢滿。 |
||||||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7/2135257.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做实业起家的李嘉诚近年将业务向互联网领域扩张,其于去年投资了加拿大电子书网Kobo。从增长速度来看,Kobo将来或有力挑战美国电子书巨头亚马逊的地位。
据香港媒体报道,Kobo业务发展部副行政总裁ToddHumphrey透露,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00001,HK)在2009年12月Kobo的 集资活动中投下首笔资金。但对于投资的具体金额,Todd只透露,当时长实与其他3名投资者,包括加拿大IndigoBooks&Music、美 国Borders集团和REDGroupRetail,共同参股2600万美元,大约2亿港元。Todd还表示,长实虽然不是最大股东,但也是主要股东之 一。
李嘉诚投资的这家网站在12月15日正好成立一周年,有分析指出,从其增长速度来看,将来或有力挑战亚马逊的地位。Kobo在其网站标 榜:“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浏览和购买电子书”。该网站现在拥有藏书达220万部,并拥有130万注册户,售出电子书超过100万部。据了解,其提供的 电子书,可以在流动装置如iPad、Android、iPhone及黑莓手机上阅读。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电子书市场近年高速增长,以美国电 子书销售额为例,2007年只有3200万美元,2008年已增至5400万美元,去年达到1.6亿美元,但在今年前三季就高达3亿美元,销量以几何级飙 升。分析人士预计,到2015年,单是美国的电子书市场便可达到32亿美元。
实际上,李嘉诚近年逐渐在互联网领域布局业务,包括早期投资网络电话商Skype,持有约5%的股份,以及近年投资音乐网站Dou-bletwist及Spotify等。
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投资了最热门的社交网站——Facebook。据了解,李嘉诚在2007年投资该网,前后共投资约9.3亿元港币,持股1.46%;现在Facebook市值超过500亿美元,也就是说,李嘉诚手中股权目前市值约56亿元港币。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5/xNMDAwMDIxODIxNA.html
在成功收购法国电力集团(EDF)所持有的英国电网100%权益之后,李嘉诚准备再出手竞购英国电网资产。
1月23日,《星期日泰晤士报》称,华人首富李嘉诚控股的长和系有意竞购EON旗下的英国电网资产,收购价格可能不低于35亿英镑(约368亿人民币),并已聘请德意志银行作为顾问。
长和系旗下进行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公司长江基建(1038.HK)公关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还没有(关于此次事件的)信息可分布”。
EON是一家德国能源企业,亦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之一,2009年年收入为82亿欧元(约732亿人民币)。
早在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泰吾士报》称EON正准备出售其拥有的英国电力网,大约是35亿英镑(约368亿人民币),并且与阿布扎比投资局、加拿大退休基金和麦格理银行组成的财团开始接触。
EON欲出售的电网资产,主要覆盖米特兰和东米特兰两个区,覆盖范围东至林肯郡、西至威尔斯边境、南至布里斯托、北至山顶区,客户人数900万户。
而在此前一天,德国《明镜周刊》称,EON希望通过出售旗下资产来阻止收益的下滑。
据长和系官网介绍,李嘉诚及其家族控制的长和系为一系列上市公司组成的多元化产业集团。
除了大陆熟知的地产业务,长和系还有庞大的港口、能源和基建等业务,其中能源业务颇具规模,香港电灯是香港岛唯一的电力供应商,并开始在大陆投资电厂。
近来,长和系大力投资于海外基础设施,在2009年长江基建的年报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称,“现时持有现金逾港币一百亿元,具备优厚条件以物色大型收购项目,强化集团的优质投资组合。目前,集团正在研究多个涉及不同业务范畴的国际性收购机会。”
2010年8月,长和系创下香港公司对英投资新纪录,长和系长江基建、香港电灯以及李嘉诚基金会构成的财团,斥资57.75亿英镑(约607亿人民币)收购法国电力集团(EDF)持有的英国电网100%权益,从而获得英国第一大电网的所有权。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阿布扎比投资局、加拿大退休基金和麦格理银行组成的财团也是EDF所拥有的英国第一大电网资产竞购者。
从长和实业的行动来看,李嘉诚对英国市场似乎存在偏爱。
2004 年长江基建以0.5亿英镑(约5亿人民币),收购自来水供应商Cambridge Water(剑桥水务)全部股权。2005年,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联合以8.4亿英镑(约88亿人民币)收购天然气网络Northern Gas Networks(北方天然气网) 59.9%的权益,并于2009年进一步增持至88.4%。2010年,长江基建收购电力供应商Seabank Power 50%的权益,作价约2.117亿英镑(约22亿人民币)。
在经过一系列的收购之后,长和系已成为英国公用事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长和系已控制着英国约25%的电网配送市场、约1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5%的供水市场。
在长江实业的2010年年中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称选择在英国大举投资,并非对英国情有独钟,最为关键的是所投项目的回报率和稳健性,无论哪个项目,只要是在政局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国家,都有可能投资。
英国电力市场号称世界最自由的电力市场,但其自由竞争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竞价上网,而负责电力运输的电网部分,仍依靠固定的电力运输费,其投资收益比较稳定。
2010年年底,香港电灯董事总经理曹棨森称,随着对EDF的英国电网交易完成,预计未来一至两年港灯海外业务占香港电灯盈利的比率,将由现时的三分之一增至超过一半。
|
||||||
網股股壇「金手指」陳國強,正式染指傳媒業,日前宣佈透過旗下兩間公司,以一億五千萬購入成立已有六十一年歷史的《成報》。 《成報》易手,已然成為城中熱門話題。市場談論的不單是這份老報,最終逃不過易手的命運,而且更忖測陳國強這位幕後玩家,今次肯站出台前,是由於背後另有強大支持者——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 而事實上,陳國強旗下上市公司,與長和系關係千絲萬縷,並且成為集團的「御用」承建商。而陳國強的上位秘技,以及如何搭上香港首富,過程原來頗傳奇。
「馬仔」上位四大秘技 1 口密:陪伴富豪出出入入,從不洩漏行蹤。 2 低調:賺大錢無意氣風發,更預埋老友一份。 3 肯捱義氣:連番鯨吞問題公司,毫無怨言。 4 夠叻:見好就收;並要識得收「⺕」。 不裁員是何文法肯賣盤的條件之一。 張國華是陳國強心腹,將出掌《成報》行政總裁。 《成報》老闆何文法,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對七字有偏愛。他養的愛駒,皆以七字命名,如七勝、七巧、七怡、七寶及現役馬七雄。他的車牌是「34 」,加起來是七,已經用了數十年。無獨有偶,今次《成報》買家陳國強,其「賓利」坐駕車牌是「61 」,加起來又是七字。 六月份開始,陳國強的「賓利」頻頻在《成報》北角總部樓下出現;而行將於十二月實施強積金計劃,《成報》卻遲遲未揀定管理公司,已令員工暗忖,放盤已兩年的《成報》,今次可能賣盤成事。 結果於上週五揭盅。陳國強透過旗下的中策(佔六成半)與東方魅力,以一億五千萬元向何文法購入《成報》全部股權。 《成報》要賣盤,是由於這張原是全港第二大的報紙,近年銷量每下愈況至日銷六、七萬;已八十七歲的何文法,早三年更發現自己患上腸腫瘤。多年來一直對《成報》事事親力親為的他,在意興闌珊下求售。 股壇玩家進軍報業 霍建寧(右)是陳國強泊上李嘉誠碼頭的導航燈。 在何文法兒子何國維穿針引線下,陳國強成功奪得《成報》歸,原來價錢屬次要,主要是他應承做兩件事:其一是不會裁員,其次是會搞翻生份報紙。 現時約有四百多位員工,銷量排行第六位的《成報》,自十二月一日開始,便會由陳國強麾下三大愛將之一的張國華(Ken Cheung ),出任《成報》行政總裁,而新老細現已四處招兵買馬,新一輪報業風雲正醞釀之中。 曾掀起本港炒網炒殼熱潮的股壇幕後玩家陳國強,今次買起《成報》,市場人士忖測他有意進身為新傳媒大亨。 原來,他剛向黃鴻年購入的中策,旗下早已擁有月刊《廣角鏡》及《明報》的權益;他去年借殼上市的東方魅力及東魅網,亦是以娛樂資訊為主,上週五東方魅力更公佈與新加坡報業合股,製作電視節目。再加上入股《Cyber 日報》的權益,陳國強目前控有七個與印刷、視像、網上相關的媒體,影響力不小。 「報紙、雜誌、網站,都瓣瓣齊。可能佢做完科技殼王,嘗到甜頭後,今回想做傳媒大亨啦!」一位證券商說。 與超人關係密切 與眾多明星合資東方魅力,再引入「網霸」AOL 合作令陳國強(後左三)人氣急升。 長和旗下的大型建築項目,大部分出自保華德祥手筆,如紅磡海名軒。 陳國強一位老友複述他日前的豪情壯語,表示買《成報》買得平,「佢話,表面上作價係一億五,但《成報》啲印刷機器好值錢,扣番啲資產,實際收購價只係五千幾萬,好抵買……你諗吓擁有《明報》的明報集團,市值都成七億幾。 但我哋梗唔同意,話今時今日搞報紙擺明蝕錢,好難爭到廣告喎……點知佢回應話:問題唔大,事關有誠哥啲長和系廣告關照,點都有啲收入嘅。」 所以,市場一直有人猜測,陳國強出面收購《成報》,幕後可能有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支持。對於這項猜測,李嘉誠本週一作出回應:「响呢一刻為止,《成報》同我哋係完全無關係……我絕對唔會同你話,我將來無興趣,聽日我都唔知。」 其實,陳國強透過德祥企業控制的上市旗艦,至少有三間公司與長和系關係千絲萬縷。 現時德祥企業旗下有三大公司,分別是做建築的保華德祥,做磁碟生意的錦興,以及東方魅力。而長和系目前直接持有德祥、保華及錦興三間公司少數股權;而東魅旗下東魅網,則由李超人次子李澤楷的電盈控有兩成權益。 除了持有股份外,李嘉誠親信亦進身有關公司董事局,出任非執行董事,負責監察。如保華德祥,便有「長江一、二號人物」麥理思和葉德銓、和黃大班霍建寧坐鎮,後兩人更兼任錦興。至於李家「國師」袁天凡,則兼任錦興主席及東魅網非執行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