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知識:談網絡炒作的五種方式和病毒式傳播的效用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068.html

【導讀】當前,網絡炒作現象日益突出,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網絡炒作的日趨氾濫與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浮躁的社會心態息息相關。下面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下常用的幾種炒作方式。

一、爆炸性型7

微博微信是媒體平台起家,每天微博微信上都傳播著各種各樣故事。故事的效果就看故事本身是否具有顛覆性和故事發生在誰身上。社會暴力事件,全民狂歡……人人都是新聞家,人人都有窺探社會的慾望。每一個爆炸性新聞都會對人的道德觀,人性底線進行挑戰。很多時候,人們關心事件背後,關注更多的是對時事的悲涼或感動。

二、出其不意型

微博微信是娛樂性質比較強的平台,很多顛覆常識性的內容更容易得到關注。出其不意的內容更容易得到網友的奔走相告。舉個例子,有曾經爆料,男性衣服前襟的紐扣一般在右側,女性衣服前襟的鈕子一般在左側。此收到很多人的轉發和評論,像這樣出其不意的內容就很容易得到網友的關注。

三、信息整合型

網上會退出很多生活常識的總結和大全,比如知識性的「四書五經」、「三山五嶽」具體指哪些?生活常識「十種抗衰老的食物」「哪些食物不能同食」等等,很多人遇見這樣的微博微信,都會進行轉發。不管用不用得上,備上總是好的。這樣的默默成了你的百科,最後一句,轉給你身邊需要的人,於是鼠標一點,就這樣擴散開了。

四、約戰型

街頭吵架總有一群人圍觀,微博微信上吵架更是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有人需要被圍觀,有人喜歡看熱鬧。雙方很多情況下各取所需。比如618電商大戰拉開序幕,不少網友熱切關注。希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也好,噱頭也好,真性情也罷,網友們絕不會錯過看熱鬧的機會。

五、心靈雞湯型

現在社會不管人的心房設置多麼高深,人本能的感性情緒都會在一刻坍塌。勵志故事、親情故事、愛情故事,不管多麼陳舊,多麼老套,總會撞擊一部分人的心房,感觸、感慨、感動的故事人們不會吝嗇傳播。

六、自嘲型

不知何時,「矮矬窮」「屌絲」成了熱門話題。其實很多自稱「矮矬窮」的網友,也不一定真的就是矮矬窮,而是一種娛樂至死的心態反應。甚至那些「高富帥」也被切糕黨娛樂了一把,很多時候呼喊的「屌絲逆襲」實際上是人們生活在大城市一個心靈的宣洩窗口。

什麼是病毒式傳播

是一種常用的網絡傳播營銷方法,常用語進行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其訊息傳遞策略是通過公眾將信息廉價複製,告訴給其他受眾,從而迅速擴大自己的影響。信息像病毒一樣才煥波和擴散,利用快速複製的方式傳向數以千計、數以百萬計的受眾。通過別人為你宣傳,實現擴散傳播的作用。病毒式營銷已成為微博微信營銷最為獨特的手段,被越來越多的群體成功利用。初始階段主要是通過各大關聯賬號,互相轉發,擴大受眾面,形成一個傳播集群。

病毒式傳播的效用

病毒式在於找到炒作的引爆點,如何找到能夠吸引大量的爭論,關注,轉發的內容是關鍵,而傳播技巧的核心在於如何挑起網民的情緒,無論是感人、亦或者是憤怒,讓傳播內容深入受眾心中,潛移默化製造自己的影響力。病毒式傳播是網上傳播最快,受眾最廣的。而一旦影響力形成,你將是網上最有話語權的人之一,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其他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16

菜英文勇闖紐約 前進澳洲角逐最棒工作 謝昕璇:遇到不開心的事 就用更開心的方式蓋過去


2013-06-24 TWM
 
 

 

最會行銷的澳洲旅遊局今年再度出招,向全球開出六個最棒工作的名額,台灣女孩謝昕璇從全球33萬參賽者中脫穎而出,進到「野生動物照護員」最後決選的三人名單之中。這位來自高雄的小女生,沒有華麗的人生履歷、也沒有富爸爸背後撐腰,唯一武器就是她那全世界最具感染力的笑容,來看她如何一路無懼地大膽追夢!

撰文‧顏雅娟

「夢想,用想的永遠不會達到,先做了再說!」膚色健美、說話永遠掛著笑容的謝昕璇,此刻與「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僅有一步之遙。從躋身一一五人複賽,再進到三人決賽名單至今,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讓她從沒沒無聞的平凡女孩,變身台灣家喻戶曉的人氣王。

二十四歲的謝昕璇,人生對她來說,就像一大塊空白的畫布等待她恣意揮灑。在鏡頭前,這位來自高雄的女孩總是不吝展現極具感染力的笑容;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燦爛笑容的背後,謝昕璇其實有一段動人的成長故事。

很另類 從小就當遊牧民族、藝術家踏著陽光與泥土長大的謝昕璇,有個崇尚自由、熱愛創作的藝術家父親,以及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下來的樂天派母親。講起童年印象,謝昕璇側著頭回憶說:「小時候就是到處搬家,不斷在各個親戚家之間遷移,就像遊牧民族。」因為小時候家庭經濟拮据,謝昕璇從來沒有擁有過自己的房間,從高雄搬到台南,再到台中,幾乎全台灣都住過一圈。儘管家境不富裕,謝昕璇卻沒有因此失去笑容,反而意外給了她最不設限的發揮空間。

談起父親,謝昕璇毫不猶豫地說:「他就是個浪漫的藝術家!」從小,謝昕璇就跟著父親上山下海,深入大自然撿漂流木、石頭、圓磚頭等創作素材,還沒學會寫字,謝昕璇已經開始拿起剪刀、鐵鎚,跟在父親身旁學習創作藝術品,家裡鐵門貼滿報紙,就是父女倆隨興塗鴉的小天地。

大學就讀工藝設計系的謝昕璇,或許血液裡也遺傳了父親的藝術天分與崇尚自由的性格。謝昕璇說,她從小就是父親的專屬理髮師,就算父親被她剪成一頭亂髮,還是很驕傲地頂著新髮型到處炫耀。

從小就很愛趴趴走的謝昕璇,喜愛一切新鮮的事物。某個夏天,謝昕璇跟著父親一起到山上養鮭魚,一整個暑假都泡在山林中,養成了她十足野孩子的性格。這樣不受限的成長歷程,讓謝昕璇注定不是那種只會念書的乖乖牌。有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兒,謝昕璇的母親不禁感嘆:「已經有個很失控的老公,沒想到女兒更失控!」不服輸 學衝浪甩掉失戀苦澀心情如果說陽光笑容是謝昕璇最大的外顯武器,那好勝、不服輸、凡事靠自己,則是謝昕璇隱性的成功基因。

「每次遇到不開心的事,我就用更開心的方式蓋過去!」講起小時候旁人對謝昕璇的印象,就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她在四樓笑,路人在一樓就聽得到,但其實,小小謝昕璇也有她不為人知的一面。

因為家庭經濟拮据,養成了謝昕璇凡事靠自己的行事風格。國小畢業旅行時,看著同學花大錢買了一整客套餐,謝昕璇只能拽拽空虛的錢包,倔強地說:「我不餓,我不想吃!」小時候雖然窮,但或許是想證明自己過得很好,從小謝昕璇與哥哥考試都維持在前三名,想起國小五年級,某次月考不小心掉到第六名,謝昕璇嚇到不敢回家,蹲在路邊哭了好久,還躲到阿姨家不敢面對爸媽。

大一暑假,謝昕璇嘗到第一次失戀的苦澀滋味,為了洗刷低潮心情,謝昕璇立志學衝浪。「那時候,我一心想要變成一個很厲害的女生,讓他知道我很酷!」在宜蘭烏石港的一次衝浪之旅,不僅衝掉了她悲傷的心情,更意外認識來自海峽另一端的日本、香港朋友,還與老闆一家一起吃熱炒、逛夜市,三天兩夜的旅行,陌生人滿滿的愛完全療癒了謝昕璇的低潮。

「旅行竟然可以遇到這些美好的事,而且是沒有計畫過的。」從此之後,謝昕璇愛上了這種旅行中不期而遇的驚喜。接下來,謝昕璇把野心放到半個地球之外的紐約。

靠自己 念書還一天兼三份工存旅費長到二十幾歲沒出過國的謝昕璇,為了紐約之旅,大二一整年幾乎成了女超人,念書之餘,一天兼三份工,白天到學校農產品中心賣咖啡,傍晚下班後再到餐廳打工,同時兼差學校行政工作,強迫自己每天只能花新台幣六十元,一大包豆漿喝上三天。

好勝心極強的謝昕璇,當時不僅拚命攢錢,還賭氣似地修滿二十五個學分,每天只能睡四到五小時,搞到後來身體機能失調、臉上長滿痘痘。但一心想到外頭看世界的她,還是堅持:「不管,我就是要去!」不僅沒錢,當時謝昕璇英文程度更是差到極點。或許很難相信,當時謝昕璇大學入學英文分班直接被分到最後一級,一整個學期除了教英文字母外,就停留在「What's your phone number(你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初階會話。

一開始,謝昕璇的爸媽都不相信女兒會自己跑去美國打工,直到家裡陸續收到英文信,他們才意識到「啊,是真的!」二○○八年暑假,個性倔強的謝昕璇,頂著一口「菜英文」,把辛苦攢下來的十萬元撒光,勇敢飛向未知的新大陸。個性獨立的她,沒有人送機,一個人扛著兩大卡皮箱加上一只大型後背包,搭車從雲林北上。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初生之犢不畏虎。在台灣憋了二十多年的謝昕璇,按捺不住第一次出國的興奮心情,出發前一天就像等待畢業旅行的小學生一樣睡不著覺。紐約對她來說,一切都是新鮮與未知,那時候光是打包行李就費了謝昕璇好大一番工夫,不僅帶了枕頭、一大疊書,就連一整箱鐵罐裝的八寶粥都背到美國去。

講起初到紐約的那一天,謝昕璇笑說:「當時因為英文太爛,行前說明會講兩小時、我睡兩小時,一心只想去玩!」沒在怕 菜英文也敢爭取站點餐櫃枱當時,謝昕璇的英文程度大多只停留在「yes、 no」的階段,連在紐約街頭買份熱狗都難。被分配到麥當勞打工的她,度過了一陣子在廚房煎肉的日子後,心想:「都飛了半個地球來到這裡了,就算使出渾身解數,也得想辦法爭取與客人聊天的機會!」麥當勞經理拗不過這個來自台灣小女孩的死纏爛打,答應讓謝昕璇擔任得來速窗口的給食物員,這個轉變,讓謝昕璇每天得以向客人說上一句「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Have a nice day!)」就因為這樣一個小進步,謝昕璇每天都期待著上班!

或許,很多人在受過一次這樣有苦說不出的出國經驗,就不願再嘗試。但不服輸的謝昕璇,卻在打工旅遊之後開始發憤學英文,回到台灣,繼續與國外友人保持聯繫,讓自己在台灣也仍能沉浸在美國夢中。

直到大四暑假,習慣冒險的謝昕璇又一次踏上打工旅遊之路。這一次,雇主看謝昕璇已經有過打工經驗,直接指派她當店裡的收銀員。她回憶說,有一次客人過來跟她說:「我可以要支叉子嗎?」就因為謝昕璇聽不懂叉子這個單字,先向客人確認所有餐點,又叫客人拿出收據,直到雇主看不下去,才笑笑地拿出一支叉子拯救謝昕璇。

雖然英文極差、經濟條件克難,仍阻擋不了謝昕璇一顆想大力擁抱世界的心。因為兩次的打工旅遊經驗,謝昕璇有勇氣再去嘗試攀岩、跳傘、高空彈跳等各種極限運動,全速往「當一個很酷的女生!」目標前進。

也難怪謝昕璇的母親會感慨地說:「她和其他女生很不同,有錢不會拿去買名牌,都是花在高空彈跳這些刺激的事上頭!」還記得國小作文總有一題:「我的志願」,對謝昕璇來說,教師、醫師、律師從來就不是她的選項,從小她就立志以後工作要能東奔西跑、風吹日曬,每天都遇到不同的人事物!

抱持著「一切做了再說!」的想法,謝昕璇這次參加全世界最棒的工作選拔,事先沒經過縝密規畫,直到送件的前一天,謝昕璇才熬夜做出三十秒短片;在確定成為最後一一五人複選名單後,為了在網路上率先搶得十萬個「讚」,謝昕璇的親朋好友全部動起來,就連媽媽、阿姨都加入拉票行列。

最短時間內,謝昕璇成立粉絲團,找來林義傑、Janet等名人背書,一下子,謝昕璇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謝昕璇說:「當你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的時候,會發現,全世界的人都在幫你!」與其留在安逸窩,倒不如有機會就出去試試看。

訪談最後,問起謝昕璇什麼是最棒的工作?她現出那一貫的迷人笑容說:「好玩的,每天可以遇到意料不到的驚喜!」儘管謝昕璇距離最棒的工作還有最後一步路未確定,但這次的競賽過程中,絕對是謝昕璇回憶中精采且一生難忘的旅程。

謝昕璇

出生:1989年

現職:富邦人壽行銷專員

經歷:華碩設計中心設計實習生學歷:雲林科技大學工藝設計系

家庭:未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9

網絡時代的新生活方式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3/07/04/%E7%B6%B2%E7%B5%A1%E6%99%82%E4%BB%A3%E7%9A%84%E6%96%B0%E7%94%9F%E6%B4%BB%E6%96%B9%E5%BC%8F/

朝早開手機,睇下whatsapp 有乜訊息,昨晚有冇email?  跟住擦牙洗面

搞完,開新聞 app 看看 headlines. 下載經濟日報上車睇。一落樓,套上耳機聽電台廣播,偶然也聽聽新下載的音樂檔。

內地朋友叫我裝Wechat。咦,又幾過癮,訂了幾個公眾賬號。今日開始,可以用Wechat 的招行公眾號做簡單的網上銀行。 明天或許用他來購買騰訊的QQ智能公仔。啊,當然少不得訂幾個自媒體看看。國內的IT自媒體,資料快、多、準。香港也有不少優惠。Pacific Coffee 就送過贈飲券。

但係老友。國內的神人竟然想出用三角定位的方法,透過Wechat 準確找出朋友的位置! 記緊幫小朋友裝Wechat 呀,走失左都可以找回!

返到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 睇報價,login 落盤。掃News,吹水。對了,公司用的是Symantec, Antivir, AVG 等外國掃毒軟件。 我一度傾倒於強大的360:掃毒快,也殺得多。不過呢?原來360自己是一個 Trojan Program,偷取用戶資料

聽說百度的工程師自己做了個 isolated server 測試,360 的瀏覽器會將你的瀏覽歷程送回他內部快取。 一般網站只是拿你的cookies,這個可以disable的。 但整個網頁瀏覽紀錄拿去,就無法disable 了,只能uninstall 了事。

你Check 下部手機,到底有多少個 App 拿到過份的權利呢? Android app 下載時會告訴用家,這個App 會用甚麼 Access right. 會不會拿你的contact list 需要知道你的 Location 嗎? 死火,你覺得每次都看太煩,於是大部份都是裝了就算,好像買東西時的 Terms and conditions, 從來不看。

資料,就是這樣 Leak 出去的。

現在也流行一種叫 password vault 的服務,幫你記下 login / password 的資訊,多數有做加密。他們可信嗎?也許你永不知道。我到現在,還是用貓紙來記 password, 好處是不用記,壞處是…一唔見張貓紙就大鑊鳥…

收市了,咦,家裏正好有東西壞左,去店買還是淘寶呢? 淘寶價平選擇多,三二下 click 就ok 了,大件貨還可以用集運來運費。反正是集運,順手買幾本書吧?   ok,一於一路食Tea 一路用手機買。

於是商務三聯少左生意,地鐵也少左生意。

———————————-

其實我想講,mobile internet 年代,已經番唔到轉頭。但係當中的 Security Risk, 卻是幾何級上升。 在方便之餘,真係要建立一套新既生活方式,儘量保障自己的個人私隱。 

儘量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988

如何用O2O的方式,幫助餐館突破距離消費者的「最後一公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28.html

從家到餐館中間隔著一萬個懶惰。

今天,人們在出門吃飯之前早已習慣了先用大眾點評查餐館,甚至還能順便獲得一些折扣;與此相對的是,叫外賣的體驗卻似乎十年如一日,沒什麼顯著變化。其實,在這些年裡,這種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孟超是外賣網站「外賣庫」的創始人,2009年他還在做其他項目,進度很緊張,整個團隊每天的吃飯問題基本都靠外賣解決,他們發現手上沒什麼留下來的外賣單,於是只能叫麥當勞、肯德基這種快餐,但吃一段時間就膩了,想找點別的。那時候他在學校已經接觸過一些外賣訂餐網站,於是上網看能不能找到。找了一圈後,最後只在一家網站上找到兩家外賣店,並且叫了後發現還不好吃。

3年過去,外賣這件事再也不是當初的樣子了。打開外賣庫,點擊「附近外賣」,周邊的大小外賣店按照距離順序一溜排下來,隨便找一家點進去,就能看到這家店的菜單和起送價格。選好餐品後,可以直接撥打電話訂餐。

而在其他應用中,連打電話這步都可以省去。「餓了麼」是一家上海的創業公司,他們已經支持部分餐館的在線下單。打開網頁或手機應用,選擇一家餐館,花幾秒鐘勾幾個菜,點擊提交,那頭的餐館就能看見,開始製作並將食物送到你的手上。

在「吃喝的最後一公里」這條路上,還有人提供更一站式的服務,比如「點我吧」。這是一家起源於杭州的第三方外送公司,他們也有自己的網站和應用,你只要花幾秒鐘在上面下單,剩下的都由他們完成:先通過一套系統通知餐館訂單情況,再由外送員上餐館取餐,並送到消費者手中。餐館自己送餐往往無法保證服務質量,相比起來,點我吧的服務更標準化。

除此之外,這個領域還出現了其他新模式。比如偏傳統產業玩法的友寶,他們通過鋪設互聯網自動售貨機,解決白領的吃飯問題。還有去年才成立的連咖啡,他們只送咖啡,卻又不僅是一家咖啡外送公司。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在《禮記》裡寫「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喝是人最基本、最頻繁的需求,一堆人瞄準這個需求,都向著吃喝的最後一公里發起衝擊。儘管現在一切都還剛剛開始,但已經看到了值得關注的方向……

輕公司的平台夢

「到最後大家都是殊途同歸,只是做的順序不一樣。」孟超說,他在後面又很嚴肅地加了一句,「但是順序很重要。」外賣庫只提供外賣信息,它已經有35萬用戶,收錄2萬家餐館信息。

他所指的「殊途同歸」,用點我吧上海公司總經理蔣磊的話說,就是「做平台」。點我吧除了送外賣外,也涉足超市和跑腿業務,最終想成為「本地化生活服務平台」。目前,它在上海已經跟700多家門店合作,每天訂單量2000左右。維持這個業務的是140多名員工,其中70%都是配送人員,而外賣庫一共只有5個人。

這是一家輕公司。在外賣行業,當其他公司都在紛紛開拓線下的時候,它選擇先從線上做起。

其實最開始,孟超也嘗試過做線下。最初他一個人跑遍北京1000多家外賣店,一點一點把信息搬到互聯網上。之後,他也嘗試跟一些外賣店談合作。

每家外賣店都要發傳單,不僅需要印刷成本,還得僱人去做這件事,按照孟超的計算,一年下來需要9000元左右。「如果放在我的網站上,一天收10元,一年才3000元,而且很省事兒。」孟超抱著這樣的想法去跟外賣店老闆談,卻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外賣店老闆的群體跟一般群體不一樣,比如跟Costa這種連鎖店談,他們本身會對廣告這件事感興趣,而外賣店老闆則對廣告沒有概念。」 孟超說。不僅如此,外賣店老闆還會問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如「你那網站上還有別的店,大家去了別的店怎麼辦?」而為了一單幾千塊錢的生意,不僅得專門安排一個人去跟進,而且幾乎不可能見一兩次面就達成合作。「我們沒時間做這件事」,孟超很快就放棄這條路。

即便如此,把餐館菜單搬上網也不是一件輕鬆事,外賣庫曾有10多名市場人員,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去一個個餐館拿外賣單,但後來孟超把他們都辭退了。

「這要感謝移動互聯網」,2012年下半年,外賣庫推出移動端,目前已經有30萬下載量。其中有一個欄目叫「外賣星探」,用戶在餐館用餐時,順手拍下餐館的菜單並上傳,經審核通過就可獲得2元獎勵。

「UGC」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讓人想起大眾點評早期的模式,都是將用戶的價值用UGC的方式釋放,並以滾雪球的方式不斷壯大。目前孟超已經基本放棄網頁端,精力都投在移動端上。

一直以來,外賣行業都沒有一個大平台,這跟該行業的特殊性有很大關係。由於外賣生意的時間跟餐廳生意的高峰期重合,當餐館很忙的時候,平台控制不了餐館到底能不能按時出餐。而整個中國餐廳的信息化程度很弱,基礎設備非常不完善,平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建設,卻受限於餐館從業人員水平,仍然舉步維艱。更重要的是,這個行業的利潤很低,所投入的成本與收入不匹配。

外賣庫選擇了一個互聯網公司更熟悉也更擅長的玩法,以極低的成本獲取線下餐館信息,滿足用戶能叫外賣的需求,從而黏住一群用戶,再去跟餐館談就會更有底氣,也更有針對性。

「我知道哪家餐館被電話打的最多,那我就去找這些生意最好的餐館談,我不需要在那99%生意不好的餐館身上浪費時間。」孟超的這個思路有利於在外賣行業利潤率很低的情況下節約成本,而這是很多外賣網站能否活下來的關鍵。

但目前這樣只做平台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無法保證用戶體驗的穩定性,網站的口碑完全依賴於小飯店的服務,如送貨質量、時間、禮貌等,而這幾乎是不可控的。另外,線上信息很輕鬆地就能被某些平台抓取,如何保持用戶黏性和忠誠度至關重要,而這又取決於給用戶提供的服務。

無論如何,在商戶還普遍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這種純線上的平台思路確實滿足了用戶需求,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不花一分錢推薦的情況下,外賣庫的手機端已經有30萬下載量。儘管還不夠完善,但這種做法至少能讓自己活得更久,等到出現轉機的那一天。

幫助餐館互聯網化

不是所有人都在等,比如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這位85年的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始創業送外賣,如今在上海閔行區起點創業營的辦公室裡,他管理著200多人的隊伍,他要做的不只是送外賣了。

「其實我們是餐館界的淘寶網」,張旭豪在母校畢業典禮的演講中如是說。

從用戶一端看,「餓了麼」也只是一家外賣信息平台,但背後,卻是在餐館一端的深耕細作。餓了麼開發了一套餐館管理後台系統,市場人員將這個系統安裝到合作餐館。通過這個系統,不僅可以直接外賣下單,還可以滿足餐廳的日常管理需求。

如果餐廳想更改菜單,只要在後台上做簡單操作就可,以往卻需要重新印發傳單。在這套系統裡,還能看到每日的交易情況和統計,餐館能查看一段時間內的營業數據,如哪個菜最受歡迎,便可以相應地對菜單做出優化。

「用了我們的餐廳後台管理系統,以前接外賣還得有人接電話,現在只要半個人就能處理。」張旭豪堅信一家好的餐廳,6分靠管理,3分靠口味,1分靠運氣,所以他要提高餐館的管理水平,讓餐館用數字來決策。

理想狀態確實如此,現實卻有另一套邏輯。

拿沙縣小吃這種店來說,老闆壓根沒電腦,也沒覺得需要電腦。張旭豪也承認,很多餐館第一台上網的電腦是餓了麼帶老闆去買的,買完還得安裝,出問題了,老闆還會找餓了麼維修。即便有電腦了,也未必有網絡。所以至今在餓了麼所覆蓋的所有商家中,裝了這套系統的只佔30%。這意味著,還有70%的用戶必須通過電話來訂單。

餓了麼專門有一個客服人員辦公室,一到訂餐高峰期,此起彼伏的電話聲讓這些客服沒有片刻的休息。從這個方面看,餐館全面互聯網化還太過遙遠,尤其是外賣行業中的一些低端餐館。在此之前,大家做的其實是教育市場,包括剛剛入場的淘寶。

6月17日,淘寶低調上線淘寶點點,首先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個城市試點,用戶能自助點餐並通過二維碼下單。據報導,這款產品就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事業部負責人張建鋒口中的 「足以改變行業現狀的、革命性的本地生活類產品」。

淘寶點點直接與入駐餐廳的系統打通,消費者下單後,餐廳的點餐後台系統將直接同步。跟國內其他點餐軟件的到店人工下單不同的是,淘寶點點支持直接掃瞄餐廳二維碼下單。

在點菜網站「嘩啦啦」CEO王濟民看來,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大公司所擁有的龐大用戶基數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對於推動餐飲O2O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對於在餐飲領域深耕多年的一批企業來說,他們深知推動餐飲O2O發展的教育市場的成本和困難是巨大的,單靠個別企業或某一個大佬是很難推動行業進步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公司的進入對小的創業公司而言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儘管餓了麼已經耕耘多年,並終於開拓到8個城市,但跟淘寶這種量級的平台比起來,在渠道能力上很難有競爭力。一家餐館改採用的系統之間是有排他性的,使用一種系統來管理就很少去用另一種,那麼,商家為什麼要選餓了麼而不是淘寶?

更何況還有大眾點評。儘管目前大眾點評沒有涉足外賣業務,但在會員卡業務中,大眾點評也為餐館裝入了一套管理系統,接下來,大眾點評也將開始訂位業務,很難說以後這套系統是否會與其他業務整合。

另外,在做用戶的同時將餐館接入互聯網,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用張旭豪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是整個互聯網裡最苦的一段」,這也是他不可能再涉足物流的原因。即便如此,對一家創業公司而言,它的風險依然很大。作為市場的教育者,意味著你必須先投入,但卻不能保證能活到產生收益的那一天。

在將餐館接入互聯網的道路上,從團購到優惠券,再到現在的外賣,各方力量都在角力,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餓了麼面臨很多挑戰。

移動互聯網武裝外送員

如果說餓了麼模式在外賣行業是競爭最激烈的一種,第三方物流也不相上下,它需要有過硬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生存。

在所有物流種類中,餐飲對物流的要求最為苛刻。快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這並非物流一方就可掌控,還得依賴於餐館的製作時間。一旦一家餐館慢了,會直接影響下一單的遞送;其次得乾淨,中式餐飲很多湯湯水水,怎麼才能不濺灑出來?另外還有物流團隊的調配問題,怎樣一套系統才能既快又有效率?

點我吧的外送員都叫「騎士」,每名「騎士」都配備一台智能手持機,裡面裝有「點我吧」自己開發的訂單系統軟件。這些「騎士」分散在全城各地,一旦「點我吧」的訂餐系統收到訂單,會根據訂單的距離結合「騎士」的GPS定位來分配。並且,「點我吧」還會有一個專門的計算公式,來測算一個訂單的送達需要多長時間。在訂單送達過程中,用戶還可以查看和跟蹤訂單狀態。

這樣做的不止點我吧一家,兩位來自搜狐、朗訊的技術男也在北京進行著類似的探索。他們的「生活半徑」不只是送外賣的,而是以45分鐘內送達的速度覆蓋本地生活服務的外送。

據報導,清華畢業的CTO王超為快遞人員設計了一個定製的Android app,每位快遞人員可以在app中查看最適合他派送的訂單,並且還能看到商家和訂餐用戶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並在訂單完成時同步訂單狀態。

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東風,他們結合一套專門的系統,試圖用技術實現更快更有效率。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光靠物流一方的信息化還不夠,還需要餐館的深度配合。

點我吧會給合作餐館安裝一個訂餐終端,一旦點我吧收到訂單,餐館終端會自動將訂餐信息打印出來。點我吧上海區總經理蔣磊透露,之後也會幫助餐廳建立Wi-Fi環境,實現網絡訂餐。此外,點我吧還跟餐館簽訂合作協議,保證餐館能按時出餐。

生活半徑則給商家提供GPRS訂單打印機、Android Pad 或網頁端管理系統,用戶直接從網上下單到達商家,節省以往電話下單再告知商家的中轉時間。他們也和商家簽訂協議,確認商家優先處理「生活半徑」的訂單,半小時內必須完成,超過時間則以五折出售,商家自擔損失。

不論是點我吧還是生活半徑,他們的服務範圍都很有限。點我吧早在2009年就開始從杭州做起,2012年後才謹慎進入南京,直到今年才打入上海市場。並且,它只服務於中高端餐飲企業。

而目前生活半徑的服務範圍為北京擁有大量住宅樓的回龍觀、五道口、天通苑等幾大商圈,為平時愛宅在家裡的家庭住戶提供外送。而這些住戶聚集的商圈最大半徑都控制在2.5公里以內,有利於通過算法解決快遞人員的調配問題。

除了外賣業務外,他們也都無一例外的開展了其他業務,如超市業務和點我吧的跑腿業務。跟普通的同城快遞比起來,「點我吧」的跑腿業務是以分鐘來計算的,並且可以根據距離進行測算,最快在40分鐘左右。而生活半徑還可能涉足獻花遞送業務。由於外賣送餐的時間比較集中,一般都是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時段,只要與此不衝突,有很多想像空間。用生活半徑CEO徐偉昊的話說是,「如果縱向上在一個商圈可以打深打透,那麼在橫向上品類的拓展將不是難事。」

以往我們談論物流,無一不是大物流的概念,動輒投入數十億的規模,但如今,專注於細分市場的精益物流也是一種稀缺的能力。在本地生活服務越來越本地、蜂窩狀往下深入的時候,正需要這樣的物流來落實。相信隨著本地生活服務的進一步深入,他們會有更多機會。

離用戶越近能做的越多

他們知道你的姓名、電話、職業、家庭住址、公司地址,知道你買了什麼,你喜歡吃什麼,用什麼牌子的化妝品……他們是快遞員,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現在有另外一種快遞員,他們會在送上東西的時候說一句「張小姐,今天你的衣服真好看」,或者給你送上一個親手折的摺紙,他會經常送給你一些小禮物,比如咖啡杯、紙杯蛋糕,你們會互相關注微博並加彼此的微信,你會將你們的合影發到微博上……

這就是連咖啡的外送小哥,他們已經成了用戶生活的一部分。

連咖啡是一家專門的咖啡外送公司,目前遞送星巴克和Costa的咖啡,很快將與太平洋咖啡合作。用戶通過微博私信或微信公眾平台下單,連咖啡小哥去咖啡館購買咖啡,再送到用戶手中,每單收取2元外送費。

這些「小哥」一般都是大專或本科學歷,夏天穿統一的白色T恤和牛仔褲,T恤上會別上「連咖啡」的徽章,他們每人都有一個專門的外送背包,所有這些都是統一配置,看上去乾淨漂亮。

「把咖啡送到只做了30%的工作,剩下的是怎麼跟用戶有效的溝通,讓用戶瞭解連咖啡。」創始人王濤對小哥的要求是,要能對用戶的問題自如的對答,做咖啡領域的專家。

有的用戶點美式咖啡,既不加糖也不加奶,所謂「清咖」。碰到這種用戶,「連咖啡」的小哥會建議用戶在裡面加一點牛奶,因為不僅能增加口感的柔滑,還能保護胃黏膜不受刺激。王濤解釋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通過專業的咖啡知識跟用戶建立聯繫,讓他們感覺我們是專業的咖啡服務公司。」

在對王濤的採訪中,他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服務」,想通過這種服務「讓用戶信任我們」。

因為這種服務,連咖啡能深度介入用戶的生活。比如男朋友會給女朋友訂早餐,告訴連咖啡女朋友的辦公桌在哪裡,要求早上送上一杯咖啡和一個三明治。

王濤要做的並不是送咖啡,而是跟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切事,咖啡只是一個媒介。今年的3月14日被稱為「白色情人節」,「連咖啡」採購30份日本的白色戀人餅乾,與咖啡一起組成套餐售賣,一份100多元,並不便宜,但用戶很喜歡,很快就賣完。

這並非咖啡行業特例,類似做法的還有一個校園快遞團隊。

不管是北大、清華,還是其他的二、三線高校,校門口都有一道共同的「風景」:「地攤快遞」。一輛輛的小金盃車後蓋打開,快遞公司的人站在前面發快遞,周圍圍了一圈取件的高校學生……學生是網購的一大群體,但由於要上課,並沒有固定的取件時間,再加上學校不允許快遞進校園,便催生了這一奇葩現象。

三位剛畢業的大學生正是發現了這個商機,在校園外租賃一個門面,幫「四通一達」等完成快遞投遞業務,每個包裹向快遞公司收1元費用,同時向要上門投遞的學生收1元費用。

一段時間後,他們註冊了微信公眾號,其中一位技術能力強的合夥人通過微信開放接口,建立了一個快件信息平台,同學可以通過微信隨時查件,到件了也會得到微信通知。他們在每個快遞上都貼上二維碼,並告訴每一個來取件或送件的學生關注他們的微信號。

之後,他們利用微信賣學生需要的商品,比如鮮花,並且幫你送到女生手裡。平時還會賣飲料、水果、小吃等。據說現在還代理駕校報名,GRE、托福、雅思培訓推廣等業務。

「離消費者越近,機會便越多。」,說這話的是友寶媒體部的李舒。不只是快遞員可以接近你,自動售貨機也可以。只是你平時用的自動售貨機只能買飲料和零食,友寶還提供快餐盒飯。

位於北京東三環的銀泰中心地下一層裡,有一家友寶自助便利店。一到中午,成排的盒飯便被擺放在了快餐區的貨櫃中,有永和大王、和合谷等快餐,透明、鋥亮的櫃體顯得乾淨整潔。

上班族們提前在友寶的手機端上訂餐,一到飯點,只要來到這些快餐貨櫃前、輸入取貨碼,餐格的門就會自動彈開。整個過程幾秒鐘就能完成,所以儘管取餐的人不少,卻幾乎沒有排隊的情況。

「我們解決的是白領吃飯問題,但其實是個人服務的終端」,李舒介紹。

它能24小時聯網監控系統,讓供應商實時監測銷售數據;同時,還採用分眾和維洛城模式,不僅作為廣告展示屏幕,還提供優惠券服務;另外,在O2O互動營銷領域也很有作為。比如你在線上註冊為銀泰網會員,送你一杯可樂,以往這種營銷因為缺失了線上到線下一環而很難實施,友寶剛好填補了這個空白。接下來友寶會拓寬業務範圍,如能直接通過友寶購買電影票、進行公共服務繳費、音樂下載等。

之前,我們談本地生活服務,更多以一個城市或城區為單位,比如團購。現在這群人讓本地生活服務的單位變成某個小區、某棟寫字樓、某座醫院、某所學校……如果說以前的本地生活服務是分子型,現在則正處於原子化的過程中。它更加碎片化,極度離散化,成蜂巢結構無限往下深入,是真正的本地。

這群人試圖打通從線上到線下的最後一公里,讓整個消費決策不再斷層。不僅如此,他們還試圖補上O2O「失落的半圓」——線下到線上的反推,真正加速信息在用戶與商戶之間的雙向流動,而不再是之前單純的「挾用戶以令商戶」。

他們都抓住最後一公里,因為這離人最近。在流量價值已經越來越小、用戶時間越來越碎片化的今天,大家搶佔的其實是用戶時間和跟用戶接觸的機會。誰能不斷地接觸到用戶,誰就能從中挖掘價值。就像智能手機中的應用一樣,一款應用的裝機量並非決定性因素,而是用戶打開並願意停留在上面的時間。

但目前來看,這個行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國餐飲業水平參差不齊,信息化和文化水平都偏低,這導致餐飲是最難被互聯網撬動的行業之一。所以儘管不斷有人在嘗試,如今各家仍處於原子狀的游離狀態,每一家都各自為戰,都只解決了極小一部分人的需求。不知這些小趨勢何時、通過什麼方式才能轉化成更大的商業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79

受眾對媒體的使用習慣,決定廣告傳播方式 博實

http://xueqiu.com/2107541144/24479345
@李妍 聊到$新浪(SINA)$ 插播的廣告讓用戶體驗非常不好,於是覺得可以寫一篇因用戶對不同媒體的使用習慣不同,我們所使用的廣告傳播方式也應該去適應用戶習慣,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用戶傳播效果。

     1.搜索引擎
     我最熟悉的$百度(BIDU)$ 競價廣告,其核心是在用戶尋找信息的時候推送用戶最需要的內容。百度之所以做到這樣規模,主要還是搜索引擎是用戶獲取海量信息的媒介。在搜索引擎上,用戶習慣通過關鍵詞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或通過模糊查詢逐步確定自己最終想要的具體需求。整個過程,都是用戶主動通過關鍵詞發起,百度通過複雜的計算模型儘可能去滿足用戶需求,即使是百度的廣告,也是會考慮用戶更需要什麼樣的內容,才會進行推送。所以說,百度的展現、點擊到最終展現的轉化率比較高。
    但是,由於用戶來百度之前都有明確或者相對明確的念頭,這個念頭通過關鍵詞體現,用戶更喜歡自己主動的去發起需求,百度準確的被動響應內容。所以用戶更難受到百度上展示廣告的影響,因為客戶來百度是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是想被非相關內容影響的。所以,百度上的廣告不是不能做圖文展示內容,而是這些內容必須得和客戶的需求儘可能精準的匹配,才能符合客戶使用百度的習慣。

  2.電視&網絡視頻
    人們一直收看電視的習慣都是被動接受,尤其是在20年前我們只有很少的頻道的時候,電視是很多人獲取信息、休閒娛樂的最重要的媒體。我們甚至抱著一顆渴求的心態想從電視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電視媒體一般都是官方發佈消息的最重要的媒體,同時電視媒體上基本搭載著最優秀的製作團隊,並且傳播著新聞、時事等重要的、權威的、通用的內容。所以,電視媒體一般也是影響力最大、覆蓋面最廣、權威性、潮流引導力最強的媒體。這樣對受眾的覆蓋量、影響力也會很強。所以品牌廣告通過電視媒體可以實現廣覆蓋和強影響。可以強力促進用戶知曉或深入理解一個品牌的,從而植入念頭,促進終端購買和轉化。所以,其實電視媒體可以作為引爆搜索引擎檢索、終端銷售和微博熱議的引爆點。
     網絡視頻$優酷土豆(YOKU)$ 相對電視媒體來說,短期內還是一種補充。雖然網絡視頻具備電視媒體被動接受內容的特徵,廣告容易對受眾構成影響和印象。但相對電視媒介自主製作內容以及習慣的、被動的、輕鬆的家庭觀看習慣來說,網絡視頻觀看的狀態更加複雜,並且熱播的網絡視頻大多還是電視人製作的內容,所以網絡視頻的影響力相對電視還是偏弱的。

    3.報紙&雜誌&新聞門戶
    報紙整體的銷量和廣告收入都在逐漸萎縮,主要是人們獲取新聞的方式逐步在向互聯網遷移。但是人們通過報紙或者新聞門戶$新浪(SINA)$ 獲取信息的時候,也和電視有類似的特徵,人們希望獲取信息。所以在讀報紙或上門戶的時候,用戶被影響的可能性還是更大的。
     但我們閱讀新聞的過程中,其實對內容還是會有所篩選的,大部分人不會全部讀取,而且閱讀新聞都是希望快速篩選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所以他的篩選性和個性化又比電視更強一些。所以,軟性植入文章的效果要比硬廣在報紙和門戶上更好,尤其是如果能夠經常調整板式,讓用戶不能清楚辨別廣告和新聞的區別,這樣可以增強廣告的效果。
    新聞報刊和門戶由於覆蓋範圍媒介形式,跟電視比起來引爆熱點的能力較弱,公信力和影響力較除電視外其他媒體更強,軟性植入和品牌展示廣告均能產品一定的品牌傳播效果。

  4.SNS
    沒有論壇、沒有微博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依然有SNS。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存在SNS,華山論劍不也是一種SNS的形式麼。在$Facebook(FB)$$Twitter(TWITTER)$  包括手機短信這種媒體形式,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人們更希望看到的是自己關注的人發表了什麼。所以,大號轉發或者朋友口碑傳播的效果遠遠強於硬廣。雖然用戶在瀏覽自己關注的人的信息的時候還是比較專注的,但是用戶更多想看的是有趣的和自己相關的內容,所以大號轉發和互動式的品牌植入是更有效果的。就像微信上的瘋狂猜圖遊戲植入廣告就較為成功。
    所以,SNS上的品牌營銷,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朋友間傳播起來,內容要足夠有趣且能夠引發互動。這樣才能拉動傳播力和品牌影響力。比如微博杜蕾斯官方微博和微信瘋狂猜圖遊戲就能夠引起互動。而在微博裡插入展示類廣告、信息流中強插無趣的不相干內容以及強推淘寶產品並不會獲得很好的效果。

   5.廣播&戶外
    這倆本不是一類,只是因為最後了就合在一起說吧。
    廣播總體看傳播內容和電視、報紙有重合的地方,只是使用人群更多是在車上的人群以及老人、學生。所以,在廣播上針對這幾類人群進行營銷的精準度還是比較高的,並且廣播的公信力較好。所以平安大地車險、交通銀行理財和好視力眼貼才這麼喜歡這個平台。
     而戶外廣告,包括公交、地鐵的平面廣告。因為影響力較差,雖然有較漂亮的、大幅的展現形式,但只有足夠多的量才能形成強品牌影響。大多情況下,少量的戶外廣告只能成為品牌的一部分助力,並不能作為最重要的引爆點的營銷渠道。就像新浪微博和天道留學都會買距離自己辦公區很近的路牌廣告。戶外廣告,也就是在人不經意間或者不小心看到一眼形成印象,或者是在客戶要去某地的路上,正好幫助企業加深對品牌的認知度。
     所以,路牌廣告最重要的就是做的好看一些,儘可能吸引眼球,充分提升經過人群的關注度就好啦。

    總之一句,你是什麼樣的媒體,用戶有什麼樣的使用習慣,廣告主就用用戶習慣的廣告形式,才是效果最好的。否則,那麼大的流量,用了不恰當的廣告形式。最終,廣告效果也好不到哪去,用戶叫苦、客戶不買賬。我說的是$新浪(SINA)$ 微博,不要成為淘寶導流的機器,因為微信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著微博。

    大晚上的,也該休息了。如果有什麼問題遺漏之後再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19

50年生活方式不變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721/18342083

在中銀大廈內,碰到財資界老總P,佢平時最喜歡打高爾夫球,問佢入咗會未?入邊間會,大家明白啦,當然係最近成為新聞主角嘅香港高爾夫球會。財資P話:「入會冇幾耐咋,輪候咗20年先至做咗5日(Five Day Member)會員,入會費35萬元,再等一輪可以轉為全費會員(Full Member),再交15萬元,總共就係50萬元,唔算貴咯,但依家啲反對派嘈生晒話要逼政府收回粉嶺球場,咁我又要睇定啲嘞,唔急於交15萬做全費會員噃,如果要total loss嘅話,蝕35萬夠啦。不過要講多一句,特區政府要遵守《基本法》嘅大原則嘅唧,五十年生活方式不變吖嘛,馬照跑舞照跳,波當然照打,冇理由要一間百年歷史球會收檔㗎,簡直係貽笑國際嘅bloody joke!」
行到渣打銀行外,碰到CFO(財務總監),又問佢係唔係會員,佢話入會十幾年啦,得閒先至會到粉嶺打波,因公司事忙,驚住在球場碰到公司主席就唔好意思啦。對於收回球場有何看法呢?佢連忙耍手擰頭:「我要保持低調,個人當然反對,但點敢公開講,想俾記者咬死呀?」記者不是野狼,唔會咬死人啩,點知財務P反應快,「當今豺狼當道,唔出聲為妙!」
財經界人士就是如此怕死,高球會主席張建東最近不在公眾場合出現,有傳聞話係去咗美國做手術,唔知幾時先至返嚟處理呢件事呢?次日在飯局碰到退休董事長M,問佢應唔應該拆球場起公屋,佢話:「唔反對噃,我做總經理時已申請入會,直至做到董事長退休,足足等咗二十二年都入唔到會,拆球場於我無損!」咁啱財務R坐在附近聽到,佢和應話:「我又係等咗超過二十年都入唔到會,拆咗佢啦!」
哦,入唔到會嘅有一肚氣,可以理解。球會嘅公司會籍可以買賣,炒到千幾萬,他日有乜依郁,肯定損失慘重。入會二十幾年嘅會計師L打電話嚟話:「香港係資本主義社會,商界精英肯俾錢嘅話,自然有若干平常人享受不到的權益,如果要完全消減差異,以公平為藉口拆掉球場,唔係搞馬克思主義係乜?背後嘅涵義就係將全香港變為公屋區域,唔准有豪宅,焚化爐建於山頂,堆填區設於西九龍海皮,所有私家會所變成人民公社,咁至算係真正公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47

我什麼說配股是一種相對文明的圈錢方式 (招行也不是火星來的) 流星壹派

http://xueqiu.com/3391435809/24555681
 一般認為,定向增發不直接從二級市場「抽血」,有助於減輕再融資帶來的壓力。可實際上,隨著限售股的解禁,定向增發最終還是要公眾投資者一起來買單。而且,定向增發的門檻過低,其實施較少受到二級市場走弱的拖累。即便公司每股淨資產與市場價格出現小幅倒掛,定向增發也並非不可能完成。由此,低門檻與易操作使得更多定向增發出現帶給二級市場總的壓力實際超過配股方式

  假如招商銀行採用定向增發方式,再融資計劃的實施或許不會拖得這麼久過去的一年多中,有的銀行股股價比招商銀行更逼近每股淨資產,但通過定向增發成功實施了總額超過500億元的A+H再融資計劃

     事實上,招行剛拋出再融資方案時,就有部分股東建議不如改為向巴菲特定向增發H股。招行高層對此曾回應,「配股是同股同權,兩地都要配股。如果通過定向增發,H股股東不會同意的。」而在市場人士分析看來,招行之前一次再融資也是採用配股形式,原因同樣因為大股東不願攤薄股權。

  如果招行選擇配股方式有這樣的初衷,對中小股東是好事,反映出大股東對公司長遠發展的信心。

    在再融資「猛於虎」的A股市場上,有必要促使大股東對再融資更加理性與負責,增強對「再撈一把」行為的遏制。

  在無法改變中國這個以圈錢為己任的大環境前, 應該倡導由大股東參與的配股成為再融資的主要方式,多方面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其一,受到現金分紅政策的牽制,提高股東回報。
其二,減輕再融資帶給熊市弱市的「抽血」壓力,並在配股價格的確定上有利於中小股東。其三,讓上市公司承擔配股失敗的風險,避免再融資「獅子大開口」。控股股東不履行認配股份的承諾,或者代銷期限屆滿,原股東認購股票的數量未達到擬配售數量70%的,即宣佈配股失敗。其四,配股受到規模限制,不得超過股本總額的30%。


  對招商銀行來說,A股配股申請獲得證監會核准,不等於其實施配股已經沒有了需要邁過的坎。其中,時間窗口的選擇仍是最大考驗。很顯然,操作難度遠大於定向增發的配股,更能體現出市場自主博弈,其結果相對比較理性。

  為何主板在IPO暫停後仍無起色?其實,問題不僅僅在於宏觀經濟欠佳及資金面不寬裕,還與今年以來的再融資規模猛增有很大關係。過度發展的再融資,不利於股市融資功能與投資功能的平衡,加劇了A股市場的疲弱。面對銀行股潛在的再融資需求,以及其他公司可能提出的巨額再融資計劃,建議監管層引導上市公司把配股作為再融資的主要方式,從而給過於「火熱」的再融資降溫,減輕再融資帶給二級市場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890

地方債審計進入實地對賬階段,聚焦融資租賃、BT等新舉債方式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849

自審計署7月宣佈全面啟動政府性債務審計以來,其進展受到高度關注,目前政府債務審計已進入實地對賬對物階段。中國對地方債的審計新增了一項審計內容:通過新的舉債主體和舉債方式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債務。

其中提到的新舉債方式包括融資租賃、集資、回購(BT)、墊資施工、延期付款或拖欠等,這些方式也是中國地方債新的隱性風險點。經濟參考報引述專家表示,上述地方政府新的融資方式隱蔽性強、不易監管、且籌資成本高,或將成為地方債新風險點,因此這幾大舉債方式成為此次審計的「暴風眼」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此次審計除了納入新的舉債方式之外,也增加了審計客體,被審計的單位和部門包括:國務院各部門及其所屬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單位;地方各級政府、經費補助事業單位、公用事業單位、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等單位;必要時可向涉及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其他相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

經濟參考報引述參加此次審計的人員透露:

「從本週開始,基層審計工作進入現場審核階段,到實地去對賬、對物,逐筆核實。這意味著,至此,各個舉債的單位部門均完成債務摸底表的填寫,結束了債務上報階段。」該人士稱,全國其他地區的審計進展情況大體一致。 

「為摸底債務,此次審計署共製定11種表格,涵蓋了債務金額、舉債原因、舉債時間等詳細債務資料。此次需要填入摸底表的舉債方式較2011年有所增加。」

此前,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2011年至2012年,被抽查的地方政府通過信託貸款、融資租賃、售後回租和發行理財產品等方式融資1090.10億元,通過BT和墊資施工方式形成政府性債務1060.18億元,違規集資30.59億元,合計2180.87億元,佔這些地區兩年新舉借債務總額的15.82%。 

這些新舉債方式的籌資成本普遍高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如BT融資年利率最高達20%、集資年利率最高達17.5。以江蘇省皋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2008年至今,已向公眾四次集資,承諾利息最高達14%。。

對比36個地區2010年底和2012年底的債務餘額可以看出,銀行貸款佔比下降5.6%,地方債券增長62.32%,其他單位和個人增長125.26%。據專家介紹,「其他單位和個人」增幅如此之高,主要就是因為這些新的融資方式迅速擴張。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全表示:

「融資租賃、墊資施工等融資方式以前就有,這兩年被頻繁使用。以前政府性債務定義較窄,這些舉債方式沒有納入統計口徑,但近年來,其債務餘額增長較快、風險也較大,納入審計範圍意義重大。」

「此次政府性債務審計是全口徑的審計,無論是審計客體還是審計方法都更全面徹底。今後政府統計也將遵循「大收大支」原則,即納入全部收支體系來進行考核和統計。」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表示:

「國家對平台債務的管理趨於嚴格,這是此次審計納入包括融資租賃、集資、回購(BT)等新舉債方式產生的背景。」

「對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已經借了大量平台債務,並且這些債務進入償債高峰;另一方面,受到中央對於平台發債的嚴格管制,地方政府再繼續利用平台融資已經越來越困難了。」

「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債務從去年以來進入償債高峰,未來兩到三年的增長速度會有所放緩。然而,地方政府需要繼續融資,部分地方政府還依賴新債務來償還現有債務,因此增長速度變快的很可能就是包括融資租賃、集資、回購(BT)、墊資施工、延期付款或拖欠等在內的新的舉債方式。」

中債資信分析師則指出:

「2013年4月,銀監會發佈了《關於加強2013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的指導意見》,要求堅持總量控制原則,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繼續實施嚴格的信貸政策,不得新增融資平台貸款。隨著國家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加強和銀行對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台公司信貸投放的從緊,變相舉債融資的現象變得更為突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29

如何正確的利用網媒:遊戲發佈的正確方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878.html

第一步:爭取大量的遊戲評測

即便一開始你只能找到自己好友來幫你做遊戲評測,也要很認真對待,因為這是你在發行安卓遊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任務。

第二步:確保你的遊戲安裝包小到可以在3G網絡中流暢下載

別期望你的用戶們會只在Wifi的網絡條件下玩遊戲,否則的話,你只不過是在給自己增加可接觸用戶的限制。

第三步:不要害怕收集硬件ID信息

這是唯一一種可以確保你知道你的用戶們在做些什麼,以及誰下載了你的遊戲應用的方法。並且,它還可以幫助你優化網絡條件下遊戲運作最有效的唯一方法。

第四步:找到合適的媒體網絡合作夥伴

要確認當你得到新的用戶的時候,你挑選了合適的媒體網絡合作夥伴。這位合作夥伴必須能夠提供足夠大的網絡規模,同時在不斷發展的移動市場領域中有足夠資歷。如果你的合作夥伴是諸如Jumptap、Millenial、AdMob等等大型的媒體公司,你就應該知道,它們在快速應對轉變方面很有經驗,並且它們一般不太會有休息停頓的時間而因此讓你的遊戲處於停頓狀態,又或者是因此限制了它的曝光率。

第五步:購買真正的用戶

當你使用按照安裝數量收費的媒體網絡的時候,請確保向你的媒體公司提出在得到物質刺激鼓勵之後,用戶進行實際操作的百分比要求(包括有應用內消費、打開使用你的應用等等)。也就是說,你通過以安裝個數收費的媒體網絡購買用戶的時候,每0.5美元可以獲得5000名的用戶。但是很有可能你要花費三倍的0.5美元,才能得到5000名真正的用戶,因為有一些用戶很有可能是因為想要獲得其他遊戲的物質獎勵,才被迫下載你的應用。因此,當他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進入下一個步驟的時候,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用戶會選擇刪除你的遊戲應用,而不會在遊戲中採取任何行動,甚至都不會打開運行你的遊戲。因此,事先做好研究,這樣才能從你的用戶購買支出當中獲得最佳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39

對幾種常見估值方式的一些隨想 rubato

http://xueqiu.com/9599205441/26449982
為了減少年度總結的工作量,現在提前寫一些想法。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對人、社會、行業和企業的理解,和對安全邊際的把握,才是投資之「道」,而今天談的估值方法,只是「術」層面的東西。水平有限,對「術」也只能談點感想,與大家交流。

一. 價格/未來現金流折現

毫無疑問,這個是投資的「終極問題」,而「終極問題」的問題在於,無法直接計算求解。為什麼呢,因為嚴格來說未來的事情是誰也不知道的,未來的現金流「怎麼流」,天知道,對一個未知的東西折現,怎麼算?芒格先生說得好,沃倫是用現金流折現估值的,但是我從沒有看到他算過現金流折現。意思應該是說,現金流折現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一種具體方法。常常看到有人,尤其是一些研究報告,煞有其事的以某折現率、某年限等算出一個未來現金流折現,有時還取不同情況算出一個列表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好。雖然這是別人的自由或工作方式,我無法篤定地說是錯的,但是這樣做至少可能會有很強的心理暗示:我用的是最權威的未來現金流折現方法+我算出了一個很確切的值+我還考慮了不同情況下的折現值–>我算出來的值是可靠的可以直接與公司價格比較進而得出低估/高估的結論。

個人覺得如果要用現金流折現,就應該用芒格先生所暗示的心算,如果無法用心算出現金流進而得出高估或低估的結論,那就是還處於模糊地帶,應該繼續跟蹤公司價格與價值的變化,而不能為了得出結論而去作太多假設得出一個精確但往往錯誤的結論。

二.市盈率(PE)

市盈率是廣大股民最喜聞樂見的估值方式,但是很不容易用好。首先是這個E, earning, 盈利,怎麼理解?是去年的盈利,還是過去3年5年的平均盈利,還是今年的預期盈利,抑或是未來3年5年的預期平均盈利?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明白PE是價格/未來現金流折現這個「終極問題」的一個啟發式替代問題(也即是說從計算PE得到的答案並不一定是價格/未來現金流折現問題本身的答案)。所以,至少我們應該計算的是未來的PE,對應替代未來現金流,但是,因為未來的E也未知,那麼就只能用已知的E來替代或估計,最終,我們計算的PE是一個替代問題的替代問題。從這一角度而言,PE對於解決終極問題的幫助似乎非常有限。

順著這一思路來看第二個問題:PE怎樣算高,怎樣算低?因為PE 是更簡單,更粗略的近似解,所以只能在PE明顯過小或過大時才能佐證終極問題,才會有意義,其它值並不能支持決策。第三個問題,無論決定採用哪個E來計算PE,這個E常常是失真的:實際稅率變化,政府補助,折舊率(尤其是高固定資產比率的公司),存貨減值/跌價準備(如最近股價低迷的服裝行業),大的費用性投資(如醫藥公司擴大銷售規模),槓桿率,利率變化,偶發事件(如自然災害等),行業政策變化。。。所以並不是從利潤表中找到上市公司股東應佔利潤就能算PE了,應該仔細分析這個已知E是怎麼來的,即這個公司的業務過程是怎樣的,客戶為什麼要買這個東西,東西具體怎麼賣出去,錢怎麼收,有哪些成本,哪些費用,行業競爭態勢,上下游關係。。。說到底,還是得依靠對行業與公司的理解,來還原一個更為客觀的,能夠作為參考的已知E,而這個還原的過程,也會讓人對未來E的變化的趨勢會有更深的認識。最後,再以足夠的安全邊際為這個已知/未來E給出一個大致的目標價格P。

三.  市淨率(PB)

表面看來,市淨率與清算價值聯繫更直接,而與未來現金流折現的聯繫要遠一些。大家買公司股票不是為了清算,那麼市淨率是否無法用於估值?非也,因為資產淨值相較當期利潤而言往往失真度要小一些,所以如果使用得當,市淨率也可以成為較好的估值方法。具體而言,市淨率PB與淨資產收益率ROE相結合(PB/ROE = PE),可以較好的為公司的估值:具有這樣盈利能力(ROE)的資產,值多少錢(PB)?個人而言我覺得這是一種比較可靠的思維方式,可是問題又來了:1. 怎麼判斷和看待資產淨值的失真?2. 怎麼知道某具體ROE的資產應該值多少錢?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還是那句話,得回到對行業與企業的理解。1. 如何看待資產淨值的失真?比如賬面價值1億的生產線,也許清算價格其實只值1千萬,有的「輕資產」公司如互聯網企業,賬面資產只是一些辦公桌與服務器,抑或有的公司剛剛上市,賬上一大堆現金,ROE低得很。。。這就需要對行業與企業進行深入分析,認清公司的盈利能力來自於哪些資產(無論是在賬面上還是沒有在賬面上),而這些資產是否在現有價格中有充分的體現。個人而言我對於挖掘所謂的「隱蔽資產」不是很感興趣,因為如果這些隱蔽資產是產生現金流的(如著名品牌),那麼它的價值已經體現在ROE裡了,即公司往往有著高ROE,或者ROE處於/未來會有健康的增長趨勢;而對於不直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比如公司某廠房處於繁華地帶旁,如果變賣會有一大筆收入),這樣的公司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我們沒有能力去把這些資產變現,單純持有等待的機會成本可能太高,除非有明顯的信號表明催化劑會在近期出現。在PB/ROE估值法中不得不提到的概念是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這個概念對於認識ROE的質量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是槓桿率較高的企業。總之,淨資產可能失真,但是不用太執著於資產數值本身,而應該更多著眼於資產的盈利能力,包括過去的盈利能力和未來盈利能力的可能變化。2. 怎麼知道某具體ROE的資產應該值多少錢?如果對於過去與未來盈利能力的認識很充分且接近準確,那麼應該值多少錢的問題就較為容易:你覺得大概該值多少錢?比如大約3 PB~4PB?到這種程度就差不多了,再精確下去沒有太大意義。

四. 股息率

股息率是一個看起來非常可靠簡單的估值方法。股息率可以有兩種理解:1.股息值/盈利值;2. 股息值/市值。

前者是一個很有用的指標,可以與該公司所處行業特點、公司的發展階段及公司的股權結構等相對應考察(此處暫不展開討論),如果有背離的話往往可以發現一些潛在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除了處於高速連續複合增長期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的企業外,絕大部分正常的企業都應該合理的派發股息,股息過少或不派發股息的公司,其現金流或大股東的誠信往往是有問題的,這樣的企業可能不值得投資。

後者將股票看作債券性的投資,但是除了在熊市之外,高股息值/市值(如大於5%)的股票常常是陷阱,因為很高的股息率是一個明顯低估的信號,市場讓其保持該股息率往往有背後原因的,常見的是行業/公司即將出現調整或較長低谷期時,或行業/公司即將走入衰退期時,這時以已知年份的股息率來看是會比較誘人的,但只有弄清楚調整/衰退的程度,以及是否能夠恢復等情況,才能知道未來真正可能的股息率,而不被眼前虛高的股息率所迷惑。

五. 結語

還有不少的估值方法,比如市銷率等等,就不一一談了,原因主要是我更不瞭解,就不亂說了。但是其中的道理是一致的:估值方法只是「術」,投資之「道」在於對人、社會、行業和企業的理解,和對安全邊際的把握。但是「道」還是得依靠「術」來實現,所以認清各種「術」的本質與侷限,瞭解如何運用這些「術」是很有意義的,而且要綜合運用各種「術」從多個角度衡量,追求模糊的準確而不是精確的錯誤。

時間與精力有限,只能大致寫一些感想,如果大家覺得有意思,我也有時間的話,可以嘗試寫一些具體的例子與大家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