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評 Facebook 放棄Credit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212.html
昨天和好友分析Facebook放棄Credit的邏輯

有三個

1.便捷性
Apple的iTunes的支付模式已經深入人心,便捷快速人性化,用戶體驗足夠好。
所以Facebook沿用一個好的模式好的習慣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2.必要性
如果credit只在Facebook內部使用,那麼建立自己的credit系統和不建立差別很小。本質上只涉及到留存金問題。所以直接使用信用卡關聯幾乎沒差別

3.營利性

自建Credit做支付能賺幾個錢?還不如精力話在提供更好的服務上。我們相信VISA一年才30多個億,apple一年300個億net Facebook小點6個億。
所以Apple不如多賣掉iPhone不會介入支付。Facebook也不如多做點好的服務。畢竟加入支付行業是大家一損俱損。誰也佔不到便宜。

邏輯就是三個
這是事後的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1

光伏海外債的秘密:海外機構放棄賽維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28/2MNDE3XzQ2MjE2Mw.html

中概光伏企業的海外債券目前呈現少至4成多至6成的跌幅。

記者獲悉,多家海外對沖基金、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對中概光伏企業發行的海外債券產生興趣,扎堆調研企業。

香港一家海外對沖基金董事經理6月25日透露,他們曾經對賽維進行了深入調研,認為其債券有投資價值,但最後,他們還是放棄了賽維而選擇了尚德。

尚德和賽維都有一定規模的海外債券發行,並都將在2013年到期。而海外機構在選擇投資對象時,除了考慮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外,該企業所在地政府的財力和態度也成為重要指標。

賽維基本面

賽 維2010年12月10日將本金總值3億美元、票面利率4.75%、2013年到期的可轉換高級票據轉換為本金總值3億美元、票面利率4.75%、 2013年到期的可轉換高級票據和現金對價(60至85美元)兩部分,即「交換對價」由「新債券」和「現金對價」兩部分組成。而這價值100美元的債券目 前的市場價格已經跌至36.534美元。

另外,賽維2011年2月28日在海外發行的12億元的3年期合成型人民幣債券(人民幣計價、美元結算),6月上旬市場價格也已經跌至280元人民幣,折合收益率也高達21%。

如此高的收益率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多位海外投資機構、對沖基金和個人投資者都對購買賽維海外債券表示興趣。「只要賽維不破產,那麼其海外債券的收益就很可觀。」一位香港投資機構董事總經理6月向記者表示。

「從財務上,賽維已經破產了。」但上述投資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賽維在6月26日晚間發佈的2012年第一季度季報顯示,賽維目前現金與現金等值物為1.357億美元,短期已抵押銀行存款為6.033億美元,短期債務負擔沉重。

賽維第一季度淨銷售額2.001億美元,歸屬於公司股東淨虧損額達1.852億美元。但賽維2011年年報顯示,公司負債總額共計60億美元,負債率達87.7%。

「目前賽維的營收,連償還利息都不夠,要還清所有債務很難。」上述投資界人士分析說。

賽維公關部廖淑豔告訴記者,M2產能已經佔到賽維電池片總產能70%-80%。一位光伏業內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代表光伏發展方向的高效電池方面,賽維的M2系列產品性能也並不領先。

「目前政府對賽維的支持是我們考察的關鍵。」上述投資界人士表示。

而對於業內最關心的「新余市專門處理賽維債務的委員會」,新余市高新開發區光電產業園副主任彭炎向本報記者回應稱:「政府一直都有專門針對賽維事務的做協調的領導小組。目前的情況開看,供應商還是比較穩定的。」彭炎主動提到了上游供應商對賽維造成的影響。

彭炎進一步透露說,該領導小組的職能事實上很大,不僅對於債務,對賽維在項目省報和廠房建設等都直接幫扶。他告訴記者,新余市對於賽維這樣的重點企業,市領導都直接入駐,他本人就從2005年開始駐點賽維,對其非常瞭解。

「我昨天剛去看了賽維的倉庫,目前高效電池片的銷量非常好,庫存為零。」對於賽維,彭炎瞭如指掌。他還透露,不僅市領導直接掛帥,包括村委會和派出所,都有專門的人員對企業幫助。」

而談到具體的措施,彭炎一連用了幾個「有信心」來強調,「現在光伏行業這樣的情況,如果不是政府的支持,不僅僅是賽維,所有光伏行業的大企業都會關門。」彭炎還談到今年5月江西省對賽維的20億元撥款一事,「能拿出20億元來幫助一個企業,在內陸城市裡面幾乎是沒有的。」

而 一位接近賽維的業內人士透露,國開行對賽維20億美元的貸款,實則是為賽維周轉其在商業銀行的貸款所用。賽維有多筆與商業銀行為期一年的貸款,約定在每年 年初償還,償還後商業銀行再給出一筆新的貸款。今年年初,賽維無法支付去年的貸款,故國開行拿出20億元讓賽維償還商業銀行貸款,待其新的貸款發放後再還 給國開行。目前這20億元應該已經償還。

今年年初,新余市依託賽維成立了新餘光伏交易市場,市場中大部分企業都為賽維生產配套設施,彭炎表示該市場上半年交易額的統計數字是30億元,全年預計將達到80億元。

上述香港投資機構人士表示,當地政府對賽維的期望很高是情理之中。「賽維很大一部分的銀行貸款都是以江西財政為擔保,一旦賽維破產,所有股權投資

歸零後,債權人就將進駐賽維,而江西財政也將被調查是否可以支付賽維債務。顯然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另 外,上述投資機構人士還認為,目前依靠地方財政擔保換取貸款的現象在很多行業出現,至今沒有一家出過問題,一旦這個口子打開,會導致商業銀行對於政府財政 擔保失去信心,收緊相關貸款,導致大批企業走向破產,這是政府無法承擔的。中概光伏企業曾經是代表「新中國製造」的名片,為了維護「中國製造」形象,政府 也一定會出手相救。

截至目前,就記者瞭解到的信息,多家海外機構在經過調研後都已經放棄了對賽維海外債券的購買計劃。而其理由都是「風險太大」。

「一旦破產,按照破產清算程序,其海外債券處理順序排在國內債務之後。」上述投資者對記者表示。

尚德期待下半年逆轉

「最後我們考慮購買尚德的海外債券。」上述香港投資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光伏海外債的秘密:海外機構放棄賽維

尚德在2008年3月發行5.75億美元可轉債也將在2013年第一季度到期,而該債券6月26日的價格也只有66美元。「我認為之所以該債券價格下跌,是因為尚德要償還這筆債券也有一定風險。」上述投資機構人士表示。

尚德2012年一季報顯示,尚德的總資產為43.79億美元,總負債為35.75億美元,資產負債率82%。第一季度尚德銷售收入4.1億美元。

而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尚德目前的全部負債為130億人民幣。其中短期債務15億美金,長期債務1.3億美金,6億美金可轉債。可轉債中除了上述一筆5.75億美金的2013年到期債務以外,還有一筆5000萬美金的可轉債在2016年到期。可轉債全部在海外發行。

弘 亞世代分析師張虹告訴記者,7月份起,日本將實施新的光伏政策,日本政府將為光伏發電提供每千瓦時42日元的補貼,該補貼量是德國的2倍,中國的3倍。日 本市場今年的總裝機量也有望翻番 。而尚德是目前在日本市場份額最大的國內企業,其在日本的總銷量排在京瓷、三洋和夏普三家日本本土企業之後名列第四。故下半年尚德在日本業績有望有所突 破。

而上述光伏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第一季度尚德的開工率在50%左右,在今年末日本市場恢復後,可望恢復到100%。而在美國,1-5月份的中國海關官方數據顯示,總出口量上天合光能排名第一,阿特斯和尚德分列二、三位。

「但真正讓我有信心的是無錫市政府的財力。」上述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尚德的債務總額只有無錫GDP的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2

放棄統一中國!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1ie.html
今天決定放棄支持統一中國,不是不看好統一中國的前景,而是現在太多人看好了。但統一中國的不確定性太高了,誰是主人?26倍預測PE不值。當然,來自台灣的統一,如果可以正名"台灣統一中國",在高度確定性下,我還是願意持有的。現在集體抗日,統一中國還是先放一邊。

雖然越來越多人開始喜歡金山(3888),但是我還是願意加入其中。它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帶給中國人苦難的舊金山了。現在它開始得到中國官員和企業主的大力支持,成為了中國人對抗米國勢力的希望。君不見官員和富豪都前仆後繼地把家人安排到金山去麼?股價高漲下,象徵性買入10000股算了,我骨子裡犯賤,從來不喜歡搶食。

另外重新買入惠理集團189000股。上次賣出惠理是一個錯誤,雖然這個錯誤反而幫我賺了一點小錢。朋友說得對,我離市場太近了,容易過度關注無關痛癢的 枝節。惠理買什麼賣什麼,如何操作,有沒有粉飾廚窗關我屁事?!我應該關心的只是它的企業特性有沒有改變。它已經成功幫客戶進行了洗腦教育,在基金表現不 佳時,它的客戶顯示出強大的黏性。在行業不景時不虧損,行業景氣時賺暴利。我只需要關心管理資產淨值有沒有顯示出客戶叛逃的跡像已經很足夠。

朋友說我持股不夠堅定。是的,我確實太過搖晃,因為我極度怕死,有什麼風吹草動,我比誰都跑得快。還好我是低估下堅定的死多頭,性格又勇於認錯,彌補了部分不足。

今天本來想買入中國動向,以為CFO離職股價起碼會跌15-20%,但是市場先生卻總是難以預測的。算了,緣分未到,轉為買入匹克10萬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00

TechCrunch支招Facebook:可放棄廣告通過數據賺錢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02/233273.html

導語:科技博客TechCrunch從事社交產品報導的科技記者喬西·康斯丁(JoshConstine)週日發表文章稱,通過移 動廣告網絡和Gifts等電子商務產品,Facebook完全可以通過數據不是流量來提高營收。這意味著,也許有一天Facebook上的廣告數量會趨於 零。

Facebook必須要顯示更多的廣告才能獲取更多營收,對嗎?不對,或至少沒有必要這樣做。如果能夠拓展移動廣告網絡和Gifts電子商務產品,Facebook就可以依靠數據而不是流量來提高營收。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痴人說夢。一個月前,人們還認為Facebook盈利前景不容樂觀,原因是其用戶群正從PC轉向移動設備。對於PC用戶而 言,Facebook每個頁面可以顯示7條廣告,並從遊戲付款中獲取30%收入。許多業內人士認為,要想通過移動設備獲取營收,提供更多廣告是唯一的解決 方案。

但Facebook行動迅速,首先在Zynga.com上測試移動廣告網絡,幾週前又允許廣告主利用自己的數據在非Facebook移動廣告網絡和應用(Facebook移動廣告網絡)上提供精準廣告。

本週四,Facebook又推出移動社交電子商務服務Gifts,允許用戶在網站內就能購買商品並送給好友。Facebook從每筆交易中獲取特定比例營收,從而增加了一個新的營收源。

通過這些產品,Facebook已經證明了可以通過第二種途徑來獲取營收。

原始途徑:通過用戶花費在網站和應用上的大量時間來獲取營收。第二種途徑:利用所掌握的大量用戶數據來獲取營收。

許多網絡廣告都會對用戶造成干擾,而Facebook的廣告網絡則允許廣告主利用目標用戶的性別、年齡、地址、工作經歷、興趣愛好、好友和應用活動等信息提供用戶需要的廣告。這意味著無需提供更多的廣告即可獲取更高營收。

Gifts分析用戶購買禮物所贈送的好友的信息,如果有用戶準備向與這位好友興趣和愛好相投的用戶贈送禮品,Facebook就可以向他們做出推薦。Facebook瞭解的越多,就會做出更好的推薦。

這並不是說,Facebook上的廣告很快就會消失,但這可能是一個方向。顯示更少的廣告,或至少不顯示這麼多的廣告,對於Facebook大有裨益。例如,用戶體驗會更佳,會有更多的用戶瀏覽和共享。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Facebook利用他們的數據來提高廣告效果並不是什麼大事,甚至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總會有少部分人提出異議,而Facebook也經歷過這樣的問題,這是必須要面對的。但至今為止,這方面還沒有造成太大問題。

因此,對於如今的Facebook而言,在用戶體驗和廣告數量進行平衡並不是一場「零和遊戲」。事實上,如果Facebook能夠正確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大量數據,總有一天Facebook上的廣告數量會趨於零。(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82

夏普獲46億美元銀行貸款 富士康或放棄投資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01/233268.html

北京時間10月1日晚間消息,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在夏普獲得兩家日本銀行3600億日元(約合46.4億美元)的貸款後,富士康很可能放棄購買夏普股份的計劃。

夏普上週五宣佈,已與公司主要債權人瑞穗實業銀行(Mizuho Corporate Bank)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達成協議,兩家銀行將向夏普提供3600億日元的貸款。

對此,有業內人士稱,富士康很可能退出此前宣佈的購買夏普股份的計劃。富士康今年3月宣佈,將以670億日元(約合8.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夏普9.9%的股份,相當於每股550日元。但隨後夏普股價一路下跌,因此富士康8月3日表示,將與夏普重新討論投資價格問題。

8月底,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親赴日本,與夏普商討相關事宜,但雙方並未達成一致。

郭台銘隨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鴻海與夏普的合作不僅僅是一筆簡單的資本投資,鴻海希望能夠獲得夏普更大的管理權。

夏普週五對此表示道,儘管此次獲得了銀行貸款,但夏普與富士康的談判可能仍將繼續,直至明年3月的最終期限。而兩家公司均表示,即使此次無法達成投資協議,兩家公司將來也會繼續合作。

美國投資銀行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阿爾伯特·摩爾(Albert Moel)稱:「兩家公司一直保持談判狀態,直至出現一個退出窗口。而此次銀行貸款就為雙方提供了這樣一個出口,如今兩家公司對這筆投資交易都不是很迫切了。」

摩爾還稱:「我認為,郭台銘此前是真心想達成這筆交易,但沒有想到夏普股價會如此大幅縮水。」上週五,夏普股價一度報於194日元。年初至今,公司股價已下挫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85

安盛放棄台灣 凸顯金管會怕事心態


2012-11-26  TWM  
 

 

原本計畫在今年底再次遞件申請設立保險子公司的法商安盛集團,幾度與金管會溝通後,自認主管機關「不會批准」,十一月十九日宣布收掉台灣辦事處,放棄進軍台灣市場。

對此,長期觀察台灣保險產業的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邱正弘評論,過去半年多,外商壽險業者在台灣「想走的走不掉、想賣的不能賣、想來的進不來」,對外商來說,台灣恐已成為全球最畸形的市場之一。

今年四月,市場開始傳出宏利人壽擬售予元大金控,但礙於法規限制,雙方遲無進展,至十一月破局;其次,七月第一金人壽大股東英商英傑華集團宣布撤出台灣,但金管會要求「找到買主才能走」,該案至今仍懸而未決。

走不掉的英傑華、賣不掉的宏利、進不來的安盛,凸顯台灣保險市場的畸形現象;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張士傑表示,主管機關的態度不明確,將成為外商壽險對台灣市場卻步的主因。

一位壽險業者則指出,從過去半年外商在台灣市場的遭遇來看,只能說,金管會彷彿認為「沒事就是好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許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72

張蘭放棄中國國籍謎底 為上市鋪路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15/5MNDA2XzU4NTQ5MA.html

俏江南董事長張蘭再次捲入漩渦。

這次是因為國籍問題。12月初,俏江南集團總裁安勇對外透露,俏江南赴港IPO已通過聆訊。之後張蘭迅速提交退出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委員的申請。

俏江南集團由張蘭創始於2000年,總部位於北京,旗下包括俏江南品牌餐廳、蘭(LAN Club)和SUBU三大高端品牌。

張蘭近日接受訪問時這樣自嘲:「不是為了在中國香港上市,誰願意放著中國公民不當,當島民呢?」張蘭口中的這個島國是一個總人口3萬、叫聖基茨的地方。

張蘭自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俏江南香港IPO鋪路。

這只是中國企業家選擇境外上市的一個縮影。最近在香港上市的旭輝控股、騰訊等都做了類似的安排。

據艾迪企業上市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主席許夏雄介紹,在採用「紅籌模式」情況下,在香港上市的渠道和方法很多,張蘭做出放棄國籍的做法,有一定背景原因。

2009年,《關於境外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下稱「10號文」)第11條規定,「境內公司、企業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設立或控制的公司名義併購與其有關聯關係的境內的公司,應報商務部審批。」

張蘭之舉,意在繞道10號文。許夏雄介紹,除了變換國籍,協議控制形式(VIE)和通過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或收購方式上市也是可行的。

變換控制人國籍即變更公司構架

由於證監會此前對餐飲類企業的上市審核一直處於暫緩狀態,俏江南在今年1月31日無奈終止A股IPO審核程序。

此後,俏江南開始了赴港上市進程。但在2012年5月16日,證監會正式出台了《關於餐飲等生活服務類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試行)》(下稱《指引》),這被解讀為證監會為餐飲等生活服務類企業IPO放行的信號。

但已為在香港上市做了一半工作的俏江南,沒有再選擇回到A股上市,而是繼續進行其香港上市進程。

問題隨之而來。

為什麼同樣希望在香港上市的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沒有放棄中國國籍,張蘭卻要放棄中國國籍?

「早前,在安排俏江南在A股上市時,俏江南是以內資股東控股形式持有。」許夏雄告訴記者,俏江南今年1月終止IPO審核程序時,相信原內資控股股東轉換國籍是為之後的境外上市計劃做準備。

由於內地企業在境外上市需要將資產由境外企業持有,而十號文(《境外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後修訂版《關於境外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 )第11條規定, 境內公司、企業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設立或控制的公司名義併購與其有關聯關係的境內的公司應報商務部審批。當事人不得以外商投資企業境內投資或其他方式繞過前述要求。

若張蘭國籍轉為外籍,則在一定程度上繞過了10號文,用自己在境外成立的離岸公司收購境內實體,並完成上市重組。

「有人提出,原本張蘭可以讓其兒子汪小菲加入外籍,並讓其收購境內俏江南實體,或通過代持的方式,將資產轉移出去,再買回資產。」許夏雄說,

但根據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香港上市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成員需要上市前至少3年內維持不變,而在上市前一個財政年度內,擁有權和控制權維持不變。

若在2月份張蘭將控制權轉給汪小菲,事情會變得複雜,除其他現實考慮外, 在如何符合《上市規則》中所規定的「在上市前一個財政年度內,擁有權和控制權維持不變」方面,將變得困難。至少在上市時間表的排定時,會被迫推遲。

除了俏江南,近期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地產公司旭輝控股(0884.HK)同樣採用了變換控制人國籍的辦法。

在該公司招股書中寫道:「本集團個人控股股東林中先生、林偉先生及林峰先生不被視作併購規定所定義的中國境內自然人或居民,原因在於在本公司收購相關境內企業前,林中先生為加拿大永久居民,而林偉和林峰為岡比亞共和國永久居民。」因此,該公司的重組不受十號文限制。

此後,上述控制人通過在香港、開曼群島和英屬處女群島三地分別成立離岸公司的形式,由開曼群島企業控制英屬處女群島企業,再由後者控制香港企業,並由香港企業到內地收購旭輝地產實體,這樣的方式,構成了傳統上內地私人企業上市的「紅籌模式」。

但許夏雄認為,若張蘭以較高調的形式宣佈自己為了公司上市而移民,會給其上市團隊及上市進程帶來一定壓力。

「利用已有外商投資企業收購和變換控制人國籍身份等方式,容易有規避10號文中的『當事人不得以外商投資企業境內投資或其他方式繞過前述要求」的嫌疑』。「許夏雄說,當在香港申請上市時,企業在境內的上市律師需要出具意見,即由於控制人已轉換國籍,上市申請人是不受10號文限制的。

為何不學騰訊VIE模式?

另外一種常用的繞開十號文的方法是VIE。

「這種形式適用於屬於《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規定的外資禁入或限入行業或業務。」許夏雄說,這些行業包括新聞、互聯網、金融、甚至房地產等。若非外資禁入或限入行業,一般香港交易所不會批准以這種形式在香港上市。

以騰訊的上市架構為例,該公司招股書顯示,騰訊上市時整個架構在內地有4家附屬公司,其中兩家是經營實體公司,騰訊計算器系統有限公司及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另外兩家則是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騰訊科技」)和時代朝陽科技(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時代朝陽」)。

騰訊上市公司本身並非直接控制其實體企業。相反,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分別通過兩個英屬處女群島企業控制了騰訊科技和時代朝陽。而騰訊科技和時代朝陽則分別與世紀凱旋和騰訊計算機簽訂架構合約。訂立架構合約後,上市公司通過騰訊科技和時代朝陽,可確認和收取騰訊計算器及世紀凱旋的業務和營運的經濟利益。

架構合約包括知識產權轉讓合約,即以騰訊科技和時代朝陽向騰訊計算機和世紀凱旋提供若干技術及資訊服務為名,將後兩者的知識產權轉讓給境外上市主體。

另外還有質押合約,即騰訊主要創辦人向境外上市公司出售他們各自擁有的騰訊計算機和世紀凱旋註冊資本的持續有限權益。

實際操作中,協議不限於上述兩種。所有協議簽訂後,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及上市公司部分能夠收取騰訊計算機和世紀凱旋所有收益,在內地法律允許時可收購上述兩家公司所有股份及資產等。

通過VIE形式,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在未收購騰訊境內實體的情況下在香港上市。

許夏雄認為,雖然在支付寶事件及新東方事件之後,存在有許多對VIE模式的不確定性看法,但現實情況是,對於《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規定的外資禁入或限入的行業,特別是對於那些還未盈利的企業,除非境內A股能開通融資渠道,否則以該種形式到境外資本市場上市仍然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能夠幫助內地企業在一定前提下避開10號文,進行紅籌架構上市的方法不限於此。目前,方式還包括利用已有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或收購,讓自己身邊親密的外籍人士持有股份和先賣後買等形式。但每種形式背後可能都隱藏著潛在的法律等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81

「現在的局面幾乎無解, 感覺倪開祿已經放棄了……」 「超日」陷泥沼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901

坐擁90億市值財富的「陽光」富豪為何步履維艱,被傳「跑路」?A股市值最高、現金流最好的太陽能公司為何會滑下深淵?

從500萬元起家到坐擁90億市值財富,倪開祿用了8年時間,而毀掉這一切,只用了2年。

2012年12月27日,一則消息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盪——超日太陽能(002506.SZ)董事長倪開祿攜款20億潛逃、留下上千名員工和數十億債務無人打理。

作為曾經A股市值最高、現金流最好的太陽能公司,上海超日太陽能(以下簡稱「超日」)突然爆發的財務黑洞讓本已脆弱不堪的新能源產業蒙上陰影。

兩年前的2010年11月18日,超日太陽能登陸深交所,首發價格36元,募集資金23.76億元。上市後,倪開祿和倪娜父女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股權達43.89%,以首發價格計,倪氏父女所持超日股份市值達90.72億元。

然而,截至2011年6月末,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為2.1億元。其上市時募集的二十多億資金不僅幾近消耗殆盡,還需面對高達二十多億元的應收賬款、近10億難以兌付的企業債,以及價值近10億元的存貨。

突如其來的「傳言」將公司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暴露無遺,更糟糕的是,公司缺乏改善之道。「現在的局面幾乎無解,感覺他已經放棄了……」倪開祿的一位生意夥伴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兩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太陽能「潛力股」

「跑路門」事件發生之前,超日太陽能的故事算得上成功。

在位於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的超日太陽能總部,56歲的董事長倪開祿辦公室裡那套精緻的木質雕花古典家具讓客人印象深刻。在2003年從事太陽能產業之前,倪開祿曾從事家具生意。在後來對他成功事蹟的報導中,他說希望做些「有科技含量的新產品」,由此投資500萬元進入太陽能光伏製造業。在那之前,他還做過童車。

倪開祿希望,這家註冊資本8.4億元,擁有1500名員工,以及上海、洛陽、九江三大生產基地的高科技太陽能公司能躋身世界一線太陽能企業的行列。2010年,由於超日的上市時機與全球太陽能市場的空前火爆不謀而合,上市後的一段時間內,超日看上去的確很有潛力。

當在美國上市的太陽能行業龍頭尚德電力市值不足10億元時,超日太陽的市值超過40億元,加上2012年3月發行的10億元5年期「11超日債」,超日太陽在上市的兩年內融資總額達到33.76億元,這讓倪開祿在2012年初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亦頗為自得地表示,其財務狀況比在美上市的其他太陽能企業「好得多」。

在國內資本市場更高的估值和更好的融資環境之下,超日一直維持著頗為靚麗的財報。即便在太陽能行情慘淡的2012年,當11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太陽能光伏企業均給出一份慘痛的三季報時,A股上市的超日太陽三季報卻堪稱耀眼。不過,外界對其財報一直有質疑。

此外,通過收購和新建方式,超日還建立起了從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到電站建設全產業鏈,將業務方向瞄準光伏電站市場。在上海並不算發達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領域,超日的地位舉足輕重。

多元投資,融資透支

在手中資金充裕,公司如日中天之際,倪開祿卻開始了其在太陽能行業之外的投資。

2011年2月17日,超日太陽公告,倪開祿之女倪娜將180萬股限售流通股抵押給國元信託,由此開啟了倪開祿父女通過信託公司進行股權質押融資之路。這些資金為其個人投資提供了支持。

倪開祿選擇了LED。公開資料難以獲得其LED投資的具體數額,據一位參與了其LED項目私募的分析師透露,由於有上市公司董事長個人投資做背書,當時該LED項目曾被不少投資人看好。

彼時,中國LED市場空前火爆,LED關鍵材料2英吋藍寶石襯底市場價格歷史性地從9美元/片沖高至38美元,甚至一度接近40美元。這種瘋狂的漲價現象,讓各路資本不惜重金砸向LED藍寶石襯底材料領域。

不僅是倪開祿,從太陽能行業裡獲得了大量資本的企業家投資LED的不在少數。

2011年,全球最大的硅片製造商保利協鑫就投資3億美元,在江蘇阜寧和徐州設立LED藍寶石襯底材料生產基地。同時,硅片製造商江蘇環太集團亦宣稱一期投資10.6億元在揚中市創立江蘇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從事LED藍寶石襯底材料製造。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當時考察過LED投資的太陽能企業還包括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等大企業。

然而,進入2011年,受LED終端應用市場需求增速減緩的影響,2英吋藍寶石襯底的市場報價已從2010年底最高的38美元/片暴跌至2012年三季度的10美元/片,降幅超過70%,眾多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在保利協鑫內部,投資LED的話題已不再有人敢提起。「倪開祿從一投資開始,市場就開始變糟。」民生證券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超日太陽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天華陽光董事長蘇維利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了這些投資「並不太順利」。除LED外,倪開祿的個人投資還包括一個水處理項目和煉油項目。

根據超日太陽發佈的公告,兩年內,倪開祿父女進行了17次股東股權質押,6次解除股權質押,2次解除股權質押並同時宣佈再質押。

就在倪氏父女將自身股權抵押殆盡後,2012年12月20日,超日太陽和11超日債公告停牌,理由為「擬披露重大事項」。停牌一週後,坊間傳出倪開祿已經「跑路」的消息。

「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和股權質押融資,甚至非法集資,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已經完全被透支了。」王海生說,如今找到其他資金注入的可能性較小。

「我們的股票被嚴重低估了,預計在2012年4月情況會好轉。」2012年初,倪開祿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曾對2012年表示樂觀。

豪賭電站

為了保持上市公司財報的靚麗,超日太陽開始擴大海外光伏電站建設的規模,此舉進一步讓本已脆弱的現金流更加緊張。

受制於全球太陽能行業的不景氣,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太陽能企業開始出現大面積虧損。而根據現行證券制度,連續兩年淨虧損將被冠以「ST」,這讓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壓力更大。

「行業價格跌得很厲害,我們就考慮做電站,只有做電站才能盈利。做電站資金需求巨大。這樣必須得到銀行更多的資金支持,但行業不好銀行對資金只收不放,造成我們資金壓力比預期的更大。」倪開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而如果不建設電站,超日又面臨電池組件銷售不出去的困境。兩難之下,超日選擇了大規模建設電站,即尋求境外合作方共建光伏電站,並要求合作方採購相當於該電站規模所需的組件,待電站項目取得貸款或股權轉讓後再收回組件銷售回款。此舉的風險在於,資金壓力巨大的電站建設行為,一旦中途遇到問題,公司資金鏈將面臨極大危險。

「我當初給他的建議是用20%-30%的資金做電站就可以了,但他沒有聽我的,把一半以上的資金都投在了電站上。」超日在海外建設電站的合作夥伴天華陽光董事長蘇維利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問題接連而至。歐債危機影響下,超日在希臘的項目遭遇當地政策變化,「希臘40兆瓦的項目都準備啟動建設了,國開行還有10億歐元的授信,希臘突然宣佈退出歐元區,國開行停下來,我們的安排全亂套了。」倪開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在海外合作建電站的創新模式,也帶來會計準則的難題,難以確認的銷售收入讓會計師事務所對超日的財務報表持「保留意見」,同時,快速攀升的應收賬款又讓超日的資金狀況進一步惡化。2012年一季度,公司應收賬款已攀升至26.34億元。

2013年1月4日,超日太陽公告稱,董事長倪開祿「前期在境外催收應收賬款並洽談境外資產處置等相關事項,近日已回到國內」。一天後,倪開祿被要求參加由上海證監局召集的多部門會議。南方週末記者多次聯繫倪開祿本人,其一直未接手機。

回到國內的倪開祿澄清了其「跑路」謠言,但擺在他面前的財務黑洞,顯然難以短期填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721

「現在的局面幾乎無解, 感覺倪開祿已經放棄了……」 「超日」陷泥沼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901

坐擁90億市值財富的「陽光」富豪為何步履維艱,被傳「跑路」?A股市值最高、現金流最好的太陽能公司為何會滑下深淵?

從500萬元起家到坐擁90億市值財富,倪開祿用了8年時間,而毀掉這一切,只用了2年。

2012年12月27日,一則消息引發資本市場劇烈震盪——超日太陽能(002506.SZ)董事長倪開祿攜款20億潛逃、留下上千名員工和數十億債務無人打理。

作為曾經A股市值最高、現金流最好的太陽能公司,上海超日太陽能(以下簡稱「超日」)突然爆發的財務黑洞讓本已脆弱不堪的新能源產業蒙上陰影。

兩年前的2010年11月18日,超日太陽能登陸深交所,首發價格36元,募集資金23.76億元。上市後,倪開祿和倪娜父女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股權達43.89%,以首發價格計,倪氏父女所持超日股份市值達90.72億元。

然而,截至2011年6月末,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為2.1億元。其上市時募集的二十多億資金不僅幾近消耗殆盡,還需面對高達二十多億元的應收賬款、近10億難以兌付的企業債,以及價值近10億元的存貨。

突如其來的「傳言」將公司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暴露無遺,更糟糕的是,公司缺乏改善之道。「現在的局面幾乎無解,感覺他已經放棄了……」倪開祿的一位生意夥伴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兩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太陽能「潛力股」

「跑路門」事件發生之前,超日太陽能的故事算得上成功。

在位於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的超日太陽能總部,56歲的董事長倪開祿辦公室裡那套精緻的木質雕花古典家具讓客人印象深刻。在2003年從事太陽能產業之前,倪開祿曾從事家具生意。在後來對他成功事蹟的報導中,他說希望做些「有科技含量的新產品」,由此投資500萬元進入太陽能光伏製造業。在那之前,他還做過童車。

倪開祿希望,這家註冊資本8.4億元,擁有1500名員工,以及上海、洛陽、九江三大生產基地的高科技太陽能公司能躋身世界一線太陽能企業的行列。2010年,由於超日的上市時機與全球太陽能市場的空前火爆不謀而合,上市後的一段時間內,超日看上去的確很有潛力。

當在美國上市的太陽能行業龍頭尚德電力市值不足10億元時,超日太陽的市值超過40億元,加上2012年3月發行的10億元5年期「11超日債」,超日太陽在上市的兩年內融資總額達到33.76億元,這讓倪開祿在2012年初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亦頗為自得地表示,其財務狀況比在美上市的其他太陽能企業「好得多」。

在國內資本市場更高的估值和更好的融資環境之下,超日一直維持著頗為靚麗的財報。即便在太陽能行情慘淡的2012年,當11家在美國上市的中概太陽能光伏企業均給出一份慘痛的三季報時,A股上市的超日太陽三季報卻堪稱耀眼。不過,外界對其財報一直有質疑。

此外,通過收購和新建方式,超日還建立起了從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到電站建設全產業鏈,將業務方向瞄準光伏電站市場。在上海並不算發達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領域,超日的地位舉足輕重。

多元投資,融資透支

在手中資金充裕,公司如日中天之際,倪開祿卻開始了其在太陽能行業之外的投資。

2011年2月17日,超日太陽公告,倪開祿之女倪娜將180萬股限售流通股抵押給國元信託,由此開啟了倪開祿父女通過信託公司進行股權質押融資之路。這些資金為其個人投資提供了支持。

倪開祿選擇了LED。公開資料難以獲得其LED投資的具體數額,據一位參與了其LED項目私募的分析師透露,由於有上市公司董事長個人投資做背書,當時該LED項目曾被不少投資人看好。

彼時,中國LED市場空前火爆,LED關鍵材料2英吋藍寶石襯底市場價格歷史性地從9美元/片沖高至38美元,甚至一度接近40美元。這種瘋狂的漲價現象,讓各路資本不惜重金砸向LED藍寶石襯底材料領域。

不僅是倪開祿,從太陽能行業裡獲得了大量資本的企業家投資LED的不在少數。

2011年,全球最大的硅片製造商保利協鑫就投資3億美元,在江蘇阜寧和徐州設立LED藍寶石襯底材料生產基地。同時,硅片製造商江蘇環太集團亦宣稱一期投資10.6億元在揚中市創立江蘇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從事LED藍寶石襯底材料製造。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當時考察過LED投資的太陽能企業還包括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等大企業。

然而,進入2011年,受LED終端應用市場需求增速減緩的影響,2英吋藍寶石襯底的市場報價已從2010年底最高的38美元/片暴跌至2012年三季度的10美元/片,降幅超過70%,眾多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在保利協鑫內部,投資LED的話題已不再有人敢提起。「倪開祿從一投資開始,市場就開始變糟。」民生證券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海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超日太陽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天華陽光董事長蘇維利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了這些投資「並不太順利」。除LED外,倪開祿的個人投資還包括一個水處理項目和煉油項目。

根據超日太陽發佈的公告,兩年內,倪開祿父女進行了17次股東股權質押,6次解除股權質押,2次解除股權質押並同時宣佈再質押。

就在倪氏父女將自身股權抵押殆盡後,2012年12月20日,超日太陽和11超日債公告停牌,理由為「擬披露重大事項」。停牌一週後,坊間傳出倪開祿已經「跑路」的消息。

「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和股權質押融資,甚至非法集資,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已經完全被透支了。」王海生說,如今找到其他資金注入的可能性較小。

「我們的股票被嚴重低估了,預計在2012年4月情況會好轉。」2012年初,倪開祿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曾對2012年表示樂觀。

豪賭電站

為了保持上市公司財報的靚麗,超日太陽開始擴大海外光伏電站建設的規模,此舉進一步讓本已脆弱的現金流更加緊張。

受制於全球太陽能行業的不景氣,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太陽能企業開始出現大面積虧損。而根據現行證券制度,連續兩年淨虧損將被冠以「ST」,這讓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壓力更大。

「行業價格跌得很厲害,我們就考慮做電站,只有做電站才能盈利。做電站資金需求巨大。這樣必須得到銀行更多的資金支持,但行業不好銀行對資金只收不放,造成我們資金壓力比預期的更大。」倪開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而如果不建設電站,超日又面臨電池組件銷售不出去的困境。兩難之下,超日選擇了大規模建設電站,即尋求境外合作方共建光伏電站,並要求合作方採購相當於該電站規模所需的組件,待電站項目取得貸款或股權轉讓後再收回組件銷售回款。此舉的風險在於,資金壓力巨大的電站建設行為,一旦中途遇到問題,公司資金鏈將面臨極大危險。

「我當初給他的建議是用20%-30%的資金做電站就可以了,但他沒有聽我的,把一半以上的資金都投在了電站上。」超日在海外建設電站的合作夥伴天華陽光董事長蘇維利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問題接連而至。歐債危機影響下,超日在希臘的項目遭遇當地政策變化,「希臘40兆瓦的項目都準備啟動建設了,國開行還有10億歐元的授信,希臘突然宣佈退出歐元區,國開行停下來,我們的安排全亂套了。」倪開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在海外合作建電站的創新模式,也帶來會計準則的難題,難以確認的銷售收入讓會計師事務所對超日的財務報表持「保留意見」,同時,快速攀升的應收賬款又讓超日的資金狀況進一步惡化。2012年一季度,公司應收賬款已攀升至26.34億元。

2013年1月4日,超日太陽公告稱,董事長倪開祿「前期在境外催收應收賬款並洽談境外資產處置等相關事項,近日已回到國內」。一天後,倪開祿被要求參加由上海證監局召集的多部門會議。南方週末記者多次聯繫倪開祿本人,其一直未接手機。

回到國內的倪開祿澄清了其「跑路」謠言,但擺在他面前的財務黑洞,顯然難以短期填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33

頁岩繁榮不會使美國放棄中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266

OPEC顯然感受到了北美非常規油氣生產的壓力,一方面警告稱美國石油產量增長預期存在風險,另一方面沙特帶頭減產拉低OPEC產量,推高布油價格。

面臨如火如荼的國內頁岩氣革命,美國會放棄中東,改變其既定的中東軍事策略嗎?

這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問題,而且對石油市場有著重大影響。60年來,石油市場已經習慣了石油重要產地處於美國控制之下的格局。

表面上來看,美國方面確實有不少新的動向。美國原油進口已經下降至每天770萬桶,達15年來最低。與此同時,五角大樓在海灣地區和霍爾木茲海峽的航母戰鬥群從兩個減少到一個。

但表像往往具有迷惑性。

美國國務院國際能源事務協調人Carlos Pasqual最近表示:「我們面對的是全球化大宗商品,當局部地區存在不穩定或不安全因素時,全球的價格都會升高」。言外之意就是要控制住所謂「不穩定」和「不安全」的因素。

此外,美國每天從海灣地區進口的原油並沒有減少。美國能源信息部上個月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每天從海灣進口210萬桶石油,約佔進口石油總量的25%,這些石油主要來自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巴林和伊拉克。

縱向來看,雖然從中東的石油進口較2000年的峰值有所下降,但依然比1990年代海灣戰爭前後高出不少。海灣石油進口占進口總量的比重也保持在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

FT,在本月初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殼牌石油公司董事長Jorma Ollila評論說:「要美國放棄在中東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分開來看,美國近幾月從沙特進口石油數量為每天140萬至160萬桶,為過去25年的平均水平,僅低於1991年和2003年兩次伊拉克戰爭時期。那是為了彌補伊拉克的缺口,美國才增加了從沙特的石油進口。

事實上,頁岩革命真正影響到的,是美國最少軍事和政治接入的西非地區。頁岩油的大量出產直接減少了美國從西非國家的石油進口,尼日利亞和安哥拉就減少了一半的出貨量。主要原因是以上兩國所產的原油與頁岩油一樣,都是高品質、低含硫量原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2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