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習近平要求推進一帶一路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加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58

20141106sichouzhilu

據新華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強調設立絲路基金。

發起並同一些國家合作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要為“一帶一路”有關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經濟合作。設立絲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國資金實力直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華爾街見聞曾援引財新的報道稱,絲路基金的發起人來源於外匯儲備、財政部和進出口銀行等相關機構。外匯儲備的占比在65%以上。初期規模可能在100億美元以上,以後逐漸增資到500億美元,並且上不封頂,可以視投資效果和投資需求再增資。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將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

“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涵蓋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 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這些國家普遍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期,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廣闊。“一帶一路”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包括次區域合作的大湄公河合作,還有經濟走廊、經濟開發區、互聯互通、人文交流、跨國運輸線、金融合作等。

“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在於,將是中國外交、經濟發展轉型的中長期最為重要的發展戰略。

“一帶一路”又被部分市場人士比作“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海通證券在專題報告中指出,美國的馬歇爾計劃通過大量輸出過剩產能,不僅讓歐洲四年內恢複至二戰前水平,而且將美國經濟從谷底帶入了十多年的繁榮;日本也通過輸出夕陽、過剩產業的產能,成功實現產業升級。效法美日經驗,中國“馬歇爾計劃”也將走出一條去產能的發展道路。

以下為新華社原文: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1月4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人文基礎,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要集中力量辦好這件大事,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近睦遠交,使沿線國家對我們更認同、更親近、更支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一帶一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的匯報,領導小組成員進行了討論。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應對危機、加快調整,許多沿線國家同我國有著共同利益。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我國同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帶一路”倡議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獲得了廣泛認同。

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有利於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正在實行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重大轉變,已經出現了市場、資源能源、投資“三頭”對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只有堅持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強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誠心誠意對待沿線國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同沿線國家開展合作,讓沿線國家得益於我國發展。要實行包容發展,堅持各國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要做好“一帶一路”總體布局,盡早確定今後幾年的時間表、路線圖,要有早期收獲計劃和領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抓落實,由易到難、由近及遠,以點帶線、由線到面,紮實開展經貿合作,紮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幹起來。

習近平指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抓住關鍵的標誌性工程,力爭盡早開花結果。要幫助有關沿線國家開展本國和區域間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規劃,共同推進前期預研,提出一批能夠照顧雙邊、多邊利益的項目清單。要高度重視和建設一批有利於沿線國家民生改善的項目。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促進我國同沿線國家教育、旅遊、學術、藝術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習近平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各類企業參與,同時發揮好政府作用。要重視國別間和區域間經貿合作機制和平臺建設工作,設計符合當地國情的投資和貿易模式,通過機制化安排推進工作。要加大對外援助力度,發揮好開發性、政策性金融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參與。要統籌好部門和地區關系,各部門和各地區要加強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習近平指出,要以創新思維辦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發起並同一些國家合作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要為“一帶一路”有關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經濟合作。設立絲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國資金實力直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要註意按國際慣例辦事,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確定開展好第一批業務。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將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出席,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列席會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42

湖南有色推進私有化 有色巨頭告別香港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33

u=3083609935,2199372413&fm=23&gp=0

有色金屬巨無霸湖南有色即將從香港退市,進行私有化。作為湖南省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湖南有色在2006年時曾創下了港交所701倍IPO的認購紀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名知情人士處證實,目前,湖南有色私有化的進程正在推進,而此前的10月29日,湖南有色也停牌發布公告,稱“以待發布可能進行的私有化安排的公告。”

這家以產量計算,穩坐中國最大有色金屬綜合生產商頭把交椅的行業霸主,其旗下資產未來將如何進行梳理也備受外界關註。

2009年12月28日,中國五礦與湖南有色簽署戰略重組協議,根據協議內容,中國五礦將通過旗下的五礦有色金屬控股公司以55.59億元的作價向湖南有色增資擴股,獲得後者49%的股權。

同時,湖南省國資委也將持有的湖南有色2%的股權無償劃轉至五礦有色控股,由此,五礦有色控股也一舉獲得了湖南有色51%的控股權。

但中國五礦完成對湖南有色的收購後,對其資產的整合及業務管理的對接始終未能實現協同效應。不過,隨著湖南有色的一紙停牌公告,中國五礦對這家公司的資產梳理也拉開了序幕,並重新給業內對中國五礦將如何整合湖南有色下屬資產提供了想象空間。

湖南有色一名高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湖南有色)從香港退市已經籌備了好幾年了,這些年湖南有色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不是很好,上市公司融資平臺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加上五礦收購後重新對戰略有了新的定位,退市是遲早的事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49

國務院常務會議:加快推進價格改革 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61

中國政府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進一步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負添力;確定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措施,培育壯大新業態新產業。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提出改革能源、交通、環保等價格形成機制,疏導價格矛盾,穩步放開與居民生活沒有直接關系的絕大部分專業服務價格。要抓緊制定價格改革方案。

會議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通過以下措施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400多億元:

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未經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一律取消;

對收費標準超成本的要切實降低;對確需保留的補償非普遍性公共服務成本的收費,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同時,減免涉及小微企業、養老、醫療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等的收費和基金。

自2015年1月1日起,一是取消或暫停征收依法合規設立、但屬於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務或體現一般性管理職能的收費,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註冊登記費等12項收費。

二是對小微企業免征組織機構代碼證書費等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明年1月1日至2017年底,對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小微企業,自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征教育費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等5項政府性基金。

三是對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在職職工總數不超過20人的小微企業,自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四是對養老和醫療服務機構建設減免土地複墾費、房屋所有權登記費等7項收費。繼續對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和複轉軍人自主擇業創業,免收管理、登記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

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提高收費政策的透明度,對保留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實時對外公開,清單外的收費一律取消。

在取消、減免有關收費和基金後,相關部門、單位依法履職和事業發展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統籌安排。中央財政要加強監督,確保各級財政經費到位,防止以經費不足為由再出現亂收費。

此次會議還確定,要積極支持雲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催生基於雲計算的在線研發設計、教育醫療、智能制造等新業態。在疾病防治、災害預防、社會保障、電子政務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範。加強信息安全評估和防護。支持雲計算關鍵技術研發和重大項目建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21

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對醫藥企業影響幾何? 藍白蒼穹

來源: http://xueqiu.com/3023332639/33310070

據悉2014年11月25日,國家發改委向8個行業協會下發了關於征求對《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在此之前發改委藥品價改方案已經多方意見征求,征求對象包括地方物價系統、衛計委及人社部等相關政府部門。

本次意見稿是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近期加快推進價格改革工作方案)制定本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一、改革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取消藥品政府定價,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采購,讓藥品實際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價或出廠價格。

1、醫保基金支付藥品,由醫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引導市場價格合理形成。

2、專利藥品(包括醫保目錄外專利藥品)、獨家生產的中成藥等市場競爭不充分的藥品,建立多方參與價格談判形成機制。

3、目錄外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和避孕藥具,通過招標采購或談判形成市場交易價格。

4、一類精、麻藥品,仍暫時實行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

5、低價藥品,按現行政策執行,仍繼續執行日均費用上限標準控制。

二、取消政府定價後的監管措施

從四個方面加強監管,引導藥品市場合理價格機制形成

1、完善藥品采購機制

此處呼應衛計委主導的公立醫院采購實施意見(略)

2、強化醫保控費作用

醫保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以合理市場交易價格為基礎,綜合考慮醫保基金及患者承受能力來制訂報銷藥品支付標準,做好醫保、招標政策銜接配合。建立節約采購成本歸醫院機制,促進醫院主動壓低采購價格。同步推進醫保支付價格改革,實行總額控制基礎上的按病種、按人頭付費的複合型付費方式。

3、強化醫療行為監管

加強對醫院診療行為監管,抑制不合理使用藥械及過度檢查等,強化醫藥費控制。(略)

4、強化價格行為監管

價格主管部門要制訂藥品價格行為規則,健全藥品價格監測體系。重點做好競爭不充分藥品(即專利藥品(包括醫保目錄外專利藥品)、獨家生產的中成藥)出廠(口岸)價、實際購銷價格的監測和信息發布工作。價格變動頻繁或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的,必要時開展成本價格專項調查。對價格違法和壟斷行為,嚴肅查處。

三、政策影響評估分析

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後,由於有招標采購機制約束,醫院銷售藥品價格不會上漲。但不排除改革初期,零售藥店銷售部分藥品價格會有所上漲。總體來看,由於有醫保支付標準引導,以及招標采購機制和醫保控費機制綜合制約(價格放開後未來主要價格管理應由衛計委和醫保部門負責),加之對市場交易價格監測監管強化(物價部門主要職責是加強市場監管)。絕大部分藥品市場交易價格不會上漲。長遠看醫保支付標準對市場交易價格有較強引導作用。特別是建立節約采購成本收益歸醫院機制,醫院有動力壓低藥價,加之醫保支付標準實時動態調整,經過幾輪(壓價)調整後,醫保支付標準就可以反映市場真實情況。使藥品市場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上。

發改委征求意見稿更深一層意思其實就是放開價格主要原因在於由政府主導降價行為動力不夠。繼續由政府主導降價將產生更多低價藥,甚至短缺藥品。只有采取推進醫保支付標準來推動醫院主動壓低采購價格即市場主導藥品價格降低。才是未來藥品降價主流。由於有招標采購和醫保控費機制約束。放開價格後藥品價格不會上漲。通過醫院主導壓價,招標限價和醫保調整,再壓價,招標和醫保再調整,幾輪調整後,藥品價格就更接近市場真實價格了。在目前進行的醫保支付價格改革,比較引人關註的就是福建三明和重慶,兩地支付模式都采取節約采購成本收益歸己,超出部分由患者或醫院承擔激勵機制。三明模式以最低價確定支付基準價格,比較激進,但卻適合三明這種經濟欠發達地區實際。重慶選擇均價支付,並劃分支付檔次,溫和卻不失穩妥,表明重慶醫保基金比較充裕。上述兩種模式都只是對醫保支付標準有益探索。在放開藥價大背景下,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省市參與醫保支付標準試點改革。這一切都應歸功於發改委醫藥價格放開的明智選擇。

@江_sword @順藤摸葫蘆 @廣州阿東投資 @彼岸蘭香 @海人 @寧靜的冬日M @呂樂人 @芒格專註醫藥 @梅放毅然 @晟涵投資基金 @羊城第一牛 @黑球大帝瀚漠投資 @葛劍秋的空間   @我愛276 @二線牛牛 @雪鶴 @打火 @淺唱如風

$恒瑞醫藥(SH600276)$ $雙鷺藥業(SZ002038)$ $舒泰神(SZ300204)$ $長春高新(SZ000661)$ $安科生物(SZ300009)$ $複星醫藥(SH600196)$ $海正藥業(SH600267)$ $複旦張江(01349)$ $康美藥業(SH6005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63

深改小組第七次會議:推進農村土地改革 堅持三條底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61

1416216689647

新華社官微消息稱,習近平今日主持深改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

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之一,土地改革關乎中國9億農民的利益,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

證券時報網報道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於12月8日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12月20日召開。此前市場預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討論土地改革等相關方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涉及電力、林業和鹽業改革,以及國企混改等議題。

中金研報報告指出,我國市場化改革歷經三十多年,多數產品和生產要素都實現了市場化,而土地要素市場化相對滯後。土地在農業、工商業、住宅間的配臵主要通過地方政府而非由市場完成,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損失,同時扭曲了財富分配,不利於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以及社會和政治穩定。

土地制度改革範圍包括農民擁有使用權的土地45億畝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0.5億畝。農民擁有使用權的土地包括宅基地和農民承包經營的農地。中金估計農村宅基地1.5億畝,按目前統計,農民承包耕地13億畝,承包其他類型農地25.7億畝。但原來登記的耕地承包面積存在低估,實際面積可能達到18億畝。

中金還指出:

土地產權將一分為三:所有權屬於集體,承包權屬於農民,經營權由產權主體自主。土地確權主要是確定農村土地的使用權,包括農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類似於城市住宅使用權用房產證的形式確認下來。土地確權工程量大,但由於確權有利於保障農民利益,預計進展順利,五年內完成。

中金認為,土地市場化改革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調整政府征地行為,控制金融風險。土地規模經營效率大幅提升,促進勞動力轉移,真正實現農民變市民。上一輪部分城鎮職工福利分房分享了資產升值收益,目前價值13萬億元。而農民擁有使用權的45億畝土地價值更大,估計有50萬億元,人均近6萬元。

土改的法制建設上,大智慧通訊社11月中旬曾報道稱,新版《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將於12月浮出水面,有望在12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進行審議,法律的修訂將實質性加速這一輪土地改革進程。

參與上述兩部法律修改討論的專家稱,兩部法律修訂工作進展順利,新版本有望於下月遞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而修法的總方向是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三權分立”。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要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但按照現在《土地管理法》,宅基地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都是不可以抵押的,因而要對這些法律條款按照改革需求進行修訂。

深改小組七次會議今日還審議了《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會議指出,在全國縣以下機關實施這項改革,要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堅持好的做法,改進存在的不足,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此外,會議還審議並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試點方案》和《設立跨行政區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試點方案》,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實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09

發改委2015年任務敲定:推進民資參與基建、公用事業建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53

20141212215054884908687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12月12日,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對今明兩年的發改委工作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此次會議對推進改革開放、產業結構升級、區域發展戰略協調、低碳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等方面,都進行了部署。

進一步放權

在推進改革開放方面,徐紹史強調,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使改革新紅利更多轉化為發展新動力。

要繼續減少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但更重要的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建立縱橫協管機制,發揮好信息網絡在監管中的作用;加快項目核準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加快推進價格改革。落實國務院通過的改革方案,再放開一批價格,下放一批定價權限,盡快修訂政府定價目錄;進一步推進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擴大對外投資合作,圍繞產業和裝備走出去,繼續推動一批境外鐵路建設項目,深化油氣、核電合作,拓展裝備制造、新興產業、生態環保合作。穩妥推進上海等自貿試驗區建設。實行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拓寬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範圍,改革國外貸款和外債管理方式。

啟動全面創新改革試點

在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方面,徐紹史指出,發改委將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以增強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出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以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等領域為重點,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積極發展信息經濟。支持雲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積極培育高技術服務業。

組織制定環渤海、泛珠等區域合作規劃

在區域發展戰略協調上,徐紹史強調,要培育壯大“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支撐帶,整合建立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進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促進沿線地區互聯互通、協調發展。

徐紹史強調,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落實推進“三個1億人”城鎮化實施方案,抓好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編制城市群規劃。

出臺水汙染、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在推進低碳綠色發展方面,徐紹史要求,要加大工作力度,盡快出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徐紹史指出,將嚴控能源消費總量和消耗強度。堅持節能減排預警調控、按月公布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對任務完成滯後地區進行商談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對霧霾嚴重地區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高耗能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或等量替代;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貫徹落實“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放權交易制度,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開展低碳發展試點示範。

起草“十三五”規劃《綱要》

在“十三五”規劃編制方面,徐紹史強調,要在全面評估“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的基礎上,研究形成“十三五”規劃《綱要》框架草案,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重大問題研究。深入謀劃“十三五”時期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努力把規劃做實。

二是科學設置目標指標。結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驅動、資源環境、民生改善等方面,合理設置目標指標體系。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學確定目標。

三是加強規劃銜接協調。下位規劃要主動與上位規劃銜接,同位規劃要與相關領域、地區規劃銜接,使各類規劃成為相互聯系、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

四是強化規劃工作創新。加強上下聯動、部門互動,堅持開門編規劃,使規劃編制成為匯集智慧、凝聚共識的過程。

發改委官網原文請見鏈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58

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63

央視網消息,12月22-23日,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4年工作,研究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現代化,部署2015年重點工作。

會議代表列席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聆聽了李克強總理重要講話和汪洋副總理總結講話,討論交流了學習感受,大家感到深受鼓舞、深受教育,也深感責任重大,進一步增強了做好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信心和決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會上講話時指出,中央的決策部署和中央領導同誌的重要講話,站位高、用意深、指向明,全國農業系統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抓好落實,全面完成中央提出的工作任務,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

會議指出, 2014年,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奮發有為,紮實工作,農業農村經濟在高起點上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糧食生產實現創紀錄的“十一連增”,農民增收實現“十一連快”,農業各業穩定發展,農村改革紮實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好,為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會議重點研究了轉方式、調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問題。會議指出,當前,農業部門適應新常態、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大力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科技為引領,以法治為保障,全力推進農業發展“轉方式、調結構”。轉方式,重點是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真正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調結構,重點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資源稟賦特點,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生產優先序和區域布局,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優化種養結構、產品結構、區域結構。要更加註重提高糧食產能,挖掘糧食生產新潛力;更加註重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更加註重技術創新和經營方式創新,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更加註重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適應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更加註重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要註意把握節奏和方法,堅持尊重農民、尊重市場、尊重實際、優先保糧的基本原則,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政策的針對性、實效性。

會議指出,明年要在抓好經常性工作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工作主線,高點強攻迎挑戰,搶抓機遇開新局,深化農村改革,推進科技創新,加強法治保障,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千方百計使糧食產量穩定在11000億斤以上、農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持續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業資源利用率,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突出抓好抓實如下重點工作: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夯實農業經營體制創新基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護農民財產權益;深化農業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農業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進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探索農村改革路徑、引領農業現代化;抓好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科學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牛羊肉生產,構建糧飼兼顧、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幫助農民減損增收;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加快農業信息化步伐;推進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現代種業發展,提升種業創新能力;推動農墾改革發展,增添農墾發展活力;強化農機作業薄弱環節與後續服務,推進農業機械化持續發展;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融合發展,打造高素質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努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打好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攻堅戰;完善生豬屠宰監管體制,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持續開展“絕戶網”清理整治行動,加強漁業資源與環境保護;加強農業“走出去”指導支持,拓展我國農業發展空間。

韓長賦要求,農業系統幹部必須創新思路、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創新制度,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要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思路。要破除思維定勢,突破工作慣性,樹立大格局、開闊大思路、拓寬大視野,從全局角度看農業,面向未來看農業,跳出農業看農業,推進“三農”工作思路創新、政策創設與方法創造。二要突出重點,狠抓工作落實。以釘釘子的精神,看準的事,就要攢勁用力,鍥而不舍,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扣著一環抓,確保抓出成效。三要求真務實,加強調查研究。農業系統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基層,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四要廉政勤政,不懈改進作風。繼續深入開展“為農民服務”活動,堅持不懈糾正“四風”、馳而不息正風肅紀,深入推進政風行風建設,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落實,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主持會議。副部長張桃林宣讀了農業部對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揚決定。20個單位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農業部領導同誌及機關司局和直屬單位主要負責同誌,中央部委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各省(區、市)、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主要負責同誌等參加了會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726

銀泰商業(1833)積極推進OTO業務,降低流通環節層級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64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6 10:57 編輯

銀泰商業(1833)積極推進OTO業務,降低流通環節層級
作者:張薇
投資要點
業績概況:2014年錄得營業收入達52.51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的45.10億增長16.41%,2014年同店銷售按年同比下跌3.3%,經營利潤達17.58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3.62%;凈利潤達11.64億元,同比下降32.10%,凈利潤為11.63億元,較去年下跌29.7%。凈利潤率達22.16%,相比2013年有所下滑,凈資產收益率為9.88%,每股收益0.5元。

中國百貨行業還將繼續受壓於渠道分流的負面影響:以國際經驗看,當人均收入超過3000美元時,百貨行業會迎來快速發展,過去15年中國百貨行業的發展印證了這一規律,而當人均收入超過7000美元時,購物中心的業態將超過傳統百貨的增速,目前一二線城市正在經歷這一過程,傳統百貨被新興商圈的購物中心的分流效應明顯,預計分流還將持續18-24個月的時間。從公司的自身定位看,2014年的9家新店中,8家的購物中心的業態,預計未來將更多的側重購物中心發展,適應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全力成為以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希望能夠使消費者能夠有更好的購物體驗,因此2014年將主力門店武林和百大一起做了整修,同時爭取在今年實現將武林店的所有SKU實現數字化並逐漸推行到其余門店,將過去傳統的二房東角色轉變為和供應商及品牌商利益一致的經營者的角色,實現共贏。同時,積極實踐OTO的推進,推出類似閨蜜微信圈的移動APP和微信公眾號,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當85後和90後逐漸成為消費主力時,公司現在推行的泛渠道模式會具有先發優勢。

提升市場占有率,降低流通環節層級:中國前4大百貨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是7%,同樣以聯營模式經營的日本百貨前4名是市場占有率超過30%,這和百貨行業過去10年的地區分割粗放的跑馬圈地的發展方式有關,今後可以預計到行業集中度會提升,類似參股鄂武商的投資行為還會有發生的可能。同時,流通領域,中間環節要被打破,過去三四級代理模式很難維持,公司會和供應商及品牌商直接打通關系,對消費者的需求及時反應。同時,公司意識到過去二房東的盈利模式已經徹底走到了盡頭,要鼓勵供應商和公司的利益一致。

提升ROE目前57%的百貨和購物中心是自有資產,以後會考慮通過REITS的方式將資產變輕,提升ROE。

估值:目前股價是2015年7.8倍PE。

會議記錄:

1.今年新店的虧損會不會更大,因為去年開的店很多是在下半年開的,會影響今年全年的業績,公司對這塊業務能否有一個指引?
今年預計武漢銀泰城和溫州樂清店能夠盈利,全部新店今年預計虧損還是3億。

2.公司調整了會計政策,將物業價值重估的增量也計入了利潤,但是這塊利潤公司調整了會計政策,將物業價值重估的增量也計入了利潤,但是這塊利潤是沒有現金流入的,那麽公司的派息政策還是維持在40%嗎?
我們上市時就承諾過不低於30%的派息率,當時承諾時也沒有區別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得利潤,我們還是會維持不低於30%的派息比率。

3.蘇寧蘇寧去年做了創新,將它自有的門店做了SREITS再租回,市場的反映很好,公司的自有物業比它們多很多,公司有考慮這麽做嗎?
公司正在做,目前是57%的自有資產,我們是做出來了再和投資者說。

4. 2014年有來自住宅項目的收入,以後還會有和百貨無關的這些收入嗎?
公司在取得生產資料時,有的是租賃,有的是購買,有的是整體開發,會產生一些和主營業務不是很相關的業務,但是住宅這塊我們沒有新增項目了,這些也不是我們的重點。

5.公司公司CEO陳總目前也兼任集團的一些職位,陳總以後的工作重心在哪些方面?
主要精力還是在百貨業務。

6.公司對線上業務和銀泰網的定位是怎樣的,如何和阿里展開合作?
我們將60多個品牌,將近1萬個SKU放到了網上,現在下單後,發貨和配送是全自動的過程,不需要手工錄入,以後會多店聯動。

7.公司在哪些方面可以多下功夫?
公司在哪些方面可以多下功夫?第一,在業務層面:1)現有門店的精細化管理,比如武林加百大店的改進,這個做的很出色,在傳統門店改進上,還要多下功夫。2)對於新開的購物中心,要盡快減少虧損,因為物業規模比較大,要多下點功夫。3)業務創新方面,去年和阿里的合作很緊密,是戰略上的合作,我們的團隊和阿里的交流是比較好的。
第二,在資產層面,做REITS,制定更優化的方案。
第三,在管控層面,內部管控做的更紮實。

8.百貨業態的發展方向是什麽?
首先,中間環節要被打破,過去三四級代理模式很難維持,要和供應商及品牌商直接打通關系,對消費者的需求及時反應。其次,二房東的盈利模式已經徹底走到了盡頭,要鼓勵供應商和我們的利益一致。同時,要盡快將商品數字化,現在還沒有做這個事情的公司,當85後成為消費主力後,5年後會發現他們自己很被動。

9.阿里投資我們的目的是什麽?
他們肯定還是認可我們是個好公司,同時,我們有1500萬個有品質保證的SKU資源,這個也是他們看重的地方。

10.公司是否考慮做管理輸出,這樣可以避免自己開店帶來的重資產,以及租賃門店時帶來的培育期的虧損?
目前不會考慮做管理輸出,如果是自己的門店,我們可以要求40-50天的回款,如果是管理店,在財務上我們很難把控這類的風險。

11.公司為什麽要做電商?
讓服務變重,資產變輕。90後不會有線下線上的概念,對於他們而言,網購和房間里必須有燈是一樣的,是必須有的事情。2014年之前還沒有開始做這個事情的公司,在85後,90後成為消費主力時,就會面臨很大的風險。

12.公司預計購物中心對於傳統百貨的沖擊還會持續多久?
百貨行業受沖擊主要體現在過去很多沒有做過零售的人,都紛紛建物業進入這個領域,我們每天都聽見有關店的,但更多是關店的,已經在建的項目不可能不開業,我們預計這種影響會持續一年半。

13.公司考慮回購股份嗎?
4塊多的時候大股東考慮增持,但是當時靠近業績期就沒有做,現在5塊多,還是便宜,還是低估,我們內部開玩笑說,如果把銀泰自有的物業按原始成本一個一個的出售,都比現在的市值高。

來源:興證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63

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 上兵伐谋zgz

http://xueqiu.com/6078380931/44246520
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5〕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初见成效。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为抓住有利时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了新要求。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促进优势产能对外合作,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提升
  (二)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新阶段,加快铁路、电力等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实施“一带一路”、中非“三网一化”合作等重大战略
  (三)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当前,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热潮,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积极开展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投资合作,有利于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总体要求
  (四)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着眼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把握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向,将我国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与国外需求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创新对外合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力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五)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国际惯例和商业原则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企业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发展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要选择制造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际市场有需求的领域为重点,近期以亚洲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为主要方向,根据不同国家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贸易、承包工程、投资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
  坚持注重实效、互利共赢。推动我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践行正确义利观,充分考虑所在国国情和实际需求,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互利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积极稳妥、防控风险。根据国家经济外交整体战略,进一步强化我国比较优势,在充分掌握和论证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基础上,积极谋划、合理布局,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而上、恶性竞争,切实防控风险,提高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效用和水平。
  (六)主要目标。力争到2020年,与重点国家产能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更加有效,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对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七)总体任务。将与我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
  (八)立足国内优势,推动钢铁、有色行业对外产能合作。结合国内钢铁行业结构调整,以成套设备出口、投资、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重点国家建设炼铁、炼钢、钢材等钢铁生产基地,带动钢铁装备对外输出。结合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延伸下游产业链,开展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带动成套设备出口。
  (九)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开展建材行业优势产能国际合作。根据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挥国内行业骨干企业、工程建设企业的作用,在有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以投资方式为主,结合设计、工程建设、设备供应等多种方式,建设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新型房屋等生产线,提高所在国工业生产能力,增加当地市场供应。
  (十)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以推动和实施周边铁路互联互通、非洲铁路重点区域网络建设及高速铁路项目为重点,发挥我在铁路设计、施工、装备供应、运营维护及融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一揽子合作。积极开发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国际合作。在有条件的重点国家建立装配、维修基地和研发中心。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整合,提升骨干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
  (十一)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大电力“走出去”力度,积极开拓有关国家火电和水电市场,鼓励以多种方式参与重大电力项目合作,扩大国产火电、水电装备和技术出口规模。积极与有关国家开展核电领域交流与磋商,推进重点项目合作,带动核电成套装备和技术出口。积极参与有关国家风电、太阳能光伏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带动风电、光伏发电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开展境外电网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带动输变电设备出口。
  (十二)加强境外资源开发,推动化工重点领域境外投资。充分发挥国内技术和产能优势,在市场需求大、资源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加强资源开发和产业投资,建设石化、化肥、农药、轮胎、煤化工等生产线。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重点,开展化工下游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建设绿色生产基地,带动国内成套设备出口。
  (十三)发挥竞争优势,提高轻工纺织行业国际合作水平。发挥轻纺行业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在有条件的国家,依托当地农产品、畜牧业资源建立加工厂,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靠近目标市场的国家投资建设棉纺、化纤、家电、食品加工等轻纺行业项目,带动相关行业装备出口。在境外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形成上下游配套、集群式发展的轻纺产品加工基地。把握好合作节奏和尺度,推动国际合作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良性互动。
  (十四)通过境外设厂等方式,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推动国产大型客车、载重汽车、小型客车、轻型客车出口。在市场潜力大、产业配套强的国家设立汽车生产厂和组装厂,建立当地分销网络和维修维护中心,带动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提升品牌影响力。鼓励汽车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汽车技术和工程研发中心,同国外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开展合作,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
  (十五)推动创新升级,提高信息通信行业国际竞争力。发挥大型通信和网络设备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巩固传统优势市场,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用户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当地运营商、集团用户的合作,强化设计研发、技术支持、运营维护、信息安全的体系建设,提高在全球通信和网络设备市场的竞争力。鼓励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采取兼并收购、投资建设、设施运营等方式“走出去”,在海外建设运营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与通信和网络制造企业合作。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全球智力资源,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
  (十六)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工程机械等制造企业完善全球业务网络。加大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石油装备、机床工具等制造企业的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开展融资租赁等业务,结合境外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扩大出口。鼓励企业在有条件的国家投资建厂,完善运营维护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支持企业同具有品牌、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国外企业合作,鼓励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提高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水平。
  (十七)加强对外合作,推动航空航天装备对外输出。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航空市场,在亚洲、非洲条件较好的国家探索设立合资航空运营企业,建设后勤保障基地,逐步形成区域航空运输网,打造若干个辐射周边国家的区域航空中心,加快与有关国家开展航空合作,带动国产飞机出口。积极开拓发达国家航空市场,推动通用飞机出口。支持优势航空企业投资国际先进制造和研发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提高国产飞机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发展中国家航天合作,积极推进对外发射服务。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卫星设计、零部件制造、有效载荷研制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国外特色优势企业。
  (十八)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开拓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市场。发挥船舶产能优势,在巩固中低端船舶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厂、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及销售服务基地,提高船舶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提升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海洋工程船舶、液化天然气船等产品国际竞争力。
  四、提高企业“走出去”能力和水平
  (十九)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各类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我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作出积极贡献。
  (二十)拓展对外合作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工程承包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我资金、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合作,有条件的项目鼓励采用BOT、PPP等方式,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开展装备制造合作。与具备条件的国家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国际产能合作要根据所在国的实际和特点,灵活采取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技术援助等多种方式,与所在国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
  (二十一)创新商业运作模式。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营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法律政策配套的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良好区域投资环境,引导国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通过互联网借船出海,借助互联网企业境外市场、营销网络平台,开辟新的商业渠道。通过以大带小合作出海,鼓励大企业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二十二)提高境外经营能力和水平。认真做好所在国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的分析和评估,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建立效益风险评估机制,注重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完善内部投资决策程序,落实各方面配套条件,精心组织实施。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妥善防范和化解项目执行中的各类风险。鼓励扎根当地、致力于长期发展,在企业用工、采购等方面努力提高本地化水平,加强当地员工培训,积极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二十三)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企业要认真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文化、宗教和习俗,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坚持诚信经营,抵制商业贿赂。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承担社会责任,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作贡献,实现与所在国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立企业境外经营活动考核机制,推动信用制度建设。加强企业间的协调与合作,遵守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坚决防止无序和恶性竞争。
  五、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
  
(二十四)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非“三网一化”合作等,制定国际产能合作规划,明确重点方向,指导企业有重点、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对外工作。
  (二十五)完善对外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多双边高层合作机制的作用,与重点国家建立产能合作机制,加强政府间交流协调以及与相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合作,搭建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平台,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完善与有关国家在投资保护、金融、税收、海关、人员往来等方面合作机制,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和综合保障。
  (二十六)改革对外合作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境外投资审批,除敏感类投资外,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全部实行告知性备案,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完善对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从注重事前管理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完善对外承包工程管理,为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创造便利条件。
  (二十七)做好外交服务工作。外交部门和驻外使领馆要进一步做好驻在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工作,加强对我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及时提供国别情况、有关国家合作意向和合作项目等有效信息,做好风险防范和领事保护工作。
  (二十八)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息共享制度,指导相关机构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全面整合政府、商协会、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信息资源,及时发布国家“走出去”有关政策,以及全面准确的国外投资环境、产业发展和政策、市场需求、项目合作等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支持和服务。
  (二十九)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产能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指导和鼓励本地区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十)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加快与有关国家商签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实现重点国家全覆盖。
  (三十一)发挥优惠贷款作用。根据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需要,支持企业参与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工程承包和大型投资项目。
  (三十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原则,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PPP项目贷款业务,提升我国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和产能“走出去”的综合竞争力。鼓励国内金融机构提高对境外资产或权益的处置能力,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监管协调,降低和消除准入壁垒,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加快境外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布局,提高融资服务能力。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协调,共同开展境外重大项目合作。
  (三十三)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积极作用。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境内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在境外使用,取消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便利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合作和投资。鼓励在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大宗商品贸易及境外经贸合作区等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走出去”的货币错配风险。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用,有序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
  (三十四)扩大融资资金来源。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境内外市场募集资金,用于“走出去”项目。实行境外发债备案制,募集低成本外汇资金,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资金需求。
  (三十五)增加股权投资来源。发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用,设立业务覆盖全球的股权投资公司(即中投海外直接投资公司)。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投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等作用,以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鼓励境内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走出去”,充分发挥其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等的作用。
  (三十六)加强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建立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大型成套设备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对风险可控的项目实现应保尽保。发挥好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扩大保险覆盖面,以有效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带动优势产能“走出去”。
  七、强化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
  (三十七)加快中国标准国际化推广。提高中国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认证认可国际互认进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制定,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尽早完成高铁、电力、工程机械、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技术标准外文版翻译,加大中国标准国际化推广力度,推动相关产品认证认可结果互认和采信。
  (三十八)强化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发挥积极作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法律、会计、税务、投资、咨询、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和认证等服务。建立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完善中介服务执业规则与管理制度,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强化中介服务机构的责任。
  (三十九)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坚持企业自我培养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培养一批复合型跨国经营管理人才。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先导,加快重点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国际化交流平台,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人才支撑。
  (四十)做好政策阐释工作。积极发挥国内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作用,及时准确通报信息。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交流合作,做好与所在国当地媒体、智库、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工作,阐释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积极推介我国装备产品、技术、标准和优势产业。
  (四十一)加强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支持“走出去”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定期发布重大国别风险评估报告,及时警示和通报有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大风险,提出应对预案和防范措施,妥善应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大风险。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法律等手段,切实维护我国企业境外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完善境外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和处置各类安全问题,切实保障公民和企业的境外安全。
                                 国务院
                             2015年5月13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62

多位專家聯名建言中央推進居村農民“就近城鎮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7894.html

多位專家聯名建言中央推進居村農民“就近城鎮化”

一財網 章軻 2015-05-14 12:01:00

報告建議繼續以建設星羅棋布的小型經濟文化中心為重點,加快推動更多的經濟強村就地城鎮化,穩妥實施“全域城鎮化”戰略,推動就近城鎮化盡快研究制定鼓勵和扶持農民就近城鎮化的配套政策。

發展中國論壇(CDF)秘書長龐波5月14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由多位專家聯名提交的《推進居村農民“就近城鎮化”》報告已提交政府有關部門。

該報告建議繼續以建設星羅棋布的小型經濟文化中心為重點,加快推動更多的經濟強村就地城鎮化,穩妥實施“全域城鎮化”戰略,推動就近城鎮化盡快研究制定鼓勵和扶持農民就近城鎮化的配套政策。

本報記者拿到了報告文本顯示,參與該報告執筆、討論的專家包括中央黨校原校委委員、經濟學家王瑞璞,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曉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原部長、研究員徐小青,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立等。

龐波對記者表示,“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這是當前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戰略中最重要、最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新課題。

李克強總理在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後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即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去年3月至8月,發展中國論壇發起組成聯合調研組,到山東省德州市陵縣、平原縣,廣東省廣州市蘿崗區、增城市等地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範圍涉及我國東中西部地區10個省市,12個縣(市、區),29個鄉(鎮),56個村(社區、產業園區、合作社)和10個著名經濟強村。

上述報告認為,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興起的“就近城鎮化”,表現為農民轉移到本區域多級(地、縣、鎮)城鎮體系中就業、落戶定居,它在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階段“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基礎上,嵌入了新形式、新特征和時代意義。

發展中國論壇副主席、“居村農民就近城鎮化”聯合調研組組長王景新認為,提出“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主要有三個目的:多渠道化解2.6億多“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困難,減緩沿海大城市承受的巨大人口壓力之重;優化城市結構,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推進城鄉一體化,促進居村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上述報告建議,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把多級城鎮體系和美麗鄉村(社區)建設納入全域城鎮化的框架中,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重點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明確農民土地財產權益,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股份制改革,公正、清晰地確認農民應享有的集體資源、資金、資產(“三資”)股份。

“以區域內居民生活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推進城鄉資源配置的均衡化。”報告還建議,國家出臺政策,鼓勵和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向縣域傾斜:重點推動優質教育(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高等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公共就業服務資源等向地、縣級區域流動,強力推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和能力向農村地區延伸;以地、縣級區域為單元,盡快實現城鄉基本教育、醫療衛生、養老保障的全覆蓋和均等化。

針對目前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報告建議“允許有一定土地經營規模的集中居住農民,在耕作區建設臨時性的生產用房”,“鼓勵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像德州平原縣那樣)托管農民承包土地”,“鼓勵有條件的工商企業與集中居住農民共同建設現代農業園區”。

調研還發現,目前,各地通過各種經費(土地整理、危舊房改造、扶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增值收益等)捆綁使用,取得了較好成效,但與農民就近城鎮化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報告建議,設立農民就近、就地城鎮化專項基金,主要用於支持中心村(社區)、鎮(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入駐農村的企業實行傾向性稅收優惠或減免政策;適度放寬地方融資平臺建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農民就近城鎮化建設。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