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3:17 PIMCO格罗斯: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萨默斯的退选强化了周三美联储前瞻指引。 22:50 葡萄牙副总理表示,一旦葡萄牙退出现行援助计划,将整考虑申请额外的欧元区支持来缓解其回归金融市场的压力。 22:45 前美联储官员Donald Kohn: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危险的风险。 22:30 美联社:美国防部官员称有几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射杀。 22:25 华盛顿邮报消息:警方称1名狙击手已经受伤倒地,警方在追捕另两人。 22:20 美联社: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华盛顿Navy Yard狙击手已经被控制,但未被拘押。 22:12 高盛2015年二季度巴塞尔 I一级普通资本比率为12.6%。 22:02 NBC最新报道,至少10人在Navy Yard狙击手事件中被枪击。 21:56 联合国武器检查组:有清楚且确凿的证据显示叙利亚境内曾使用过沙林毒气。 21:49 华盛顿狙击手事件过后,华盛顿机场暂停所有航班。 21:47 NBC消息:华盛顿Navy Yard事件目前有7名受害者,包括5个平民及2名警察。 21:44 花旗集团2015年二季度的一级普通资本比率测试结果为13.2%;花旗集团预计在面临严重压力的情况下,将损失212亿美元。 21:42 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延长流动性互换时间至2014年9月30日。 21:33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8.33点,涨幅0.51%,报15454.3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一开盘上涨7.48点,涨幅0.4... 21:15 美国8月工业产出月率+0.4%,预估+0.5%,前值持平;美国8月制造业产出月率+0.7%,预估+0.5%,前值修正为-0.4%,初值-0.... 21:13 美国海军确认,一名活跃的狙击手出现在华盛顿navy yard,至少1人受伤。 即時刷新» 美銀實習生猝死事件發酵,高盛蘇黎世辦公室涉嫌強迫員工加班被調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93

高盛蘇黎世分部接受蘇黎世勞工部門(AWA)的檢查,瑞士日報Tages-Anzeiger稱AWA 接到瑞士銀行聯合工會的舉報:高盛不遵守勞動法案,要求員工加班、不予支付加班費。AWA透露此次尋訪目的為了調查高盛內部是否涉嫌強制員工加班。

瑞士勞動法規定,僱員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5小時,允許一些行業延長到50小時。

AWA主要職責就是監督勞動法在各行各業的實際落實情況,他們也負責處理一些來自工會或僱員的舉報信息。

瑞士勞工部的此番行動很可能受了美銀實習生猝死倫敦慘案的影響。華爾街見聞此前有報導:2 1歲的美銀實習生Moritz Erhardt連續三天通宵加班後,猝死身亡。該事件引發渲染大波,部分媒體譴責金融行業「食人」加班制。

高盛在全球的辦公室均存在加班現象,程度各一,而FT稱高盛每星期都會統計員工的加班工時,然後做電子備份。

目前,AWA表示目前尚未公佈調查結果,舉報者銀行聯盟不願意透露更多細節,高盛拒絕回應此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34

40億美元!摩根大通願花血本解決所有抵押債相關起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906

2013年,摩根大通的名字與罰金走在一起,巨額的罰金。

最新消息顯示,摩根大通願意支付超過40億美元的罰款,破財消災。

所謂「災」,是指美國多個政府部門紛紛指控摩根大通,認為其在早前銷售抵押債證券上有非法操作行為。這些部門有紐約州檢察院、加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檢察院、美國司法部、美國住房金融管理局……不一而足。

根據以往案例,像摩根大通這樣「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往往會花錢了事,與政府部門和解。不過,這次價碼是不是高了一點——40億美元?

等一等,40億美元可能還不夠。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司法部和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局正在多面協商,看能否用提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罰款數字。在摩根大通辦公室,有政府部門提出:200億美元罰款,全盤和解所有相關訴訟。

當然,摩根大通的談判人員驚呆了,他們原以為政府的胃口要小得多。

因為200億美元的數字,已經相當於摩根大通表現良好時,一年淨利潤的總和,更為重要的是,超過了摩根大通的呆賬準備金194億美元。這已經讓和解談判脫離了原有軌道。下面通過一幅圖瞭解下摩根大通呆賬準備金情況:

FT報導,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局Helen Kanovsky否認了上述200億的傳聞,稱上述報導完全不是事實。

知情人士告訴FT,就被指控在抵押貸款證券市場違規操作問題上,摩根大通正與美國政府部門協商,準備支付40多億美元罰金尋求與政府部門和解。

知情人士還表示,除了協商支付多少罰金之外,摩根大通還想就認罪範圍上,討回一些好處。因為,如果摩根大通承認其在抵押貸款證券問題上承擔責任,那麼可能會引發鋪天蓋地的來自私人當事人的訴訟。

此外,認罪與否,勢必還會影響到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對摩根大通的訴訟。聯邦住房金融局已經起訴了10幾家銀行,其中,摩根大通被要求支付超過60億美元的罰金。

截至目前,美國所有政府部門對摩根大通有關抵押債證券非法行為的指控中,摩根大通被要求支付罰金的總額超過100億美元。

上週,因為倫敦鯨事件,摩根大通剛剛向美國政府支付了9.2億美元的罰金。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9月19日,摩根大通與監管機構就「倫敦鯨」事件達成和解,同意支付9.2億美元的罰金,並承認了銀行的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摩根大通9.2億美元的罰金分別賠償給了SEC(2億美元)、美國貨幣監理署(3億美元)、美聯儲(2億美元)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2.2億美元)。

監管機構的關注點在於,摩根大通的風險管理和財務報告系統出現了問題,並認為它沒有把風險管理系統的不足向其董事會和監管機構報告。

該銀行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承認了摩根大通的行為違背了美國的證券法。他在一份聲明中稱:

我們已經承擔了責任,並從開始就意識到了我們的錯誤。我們從中學到了教訓,並努力彌補錯誤。我們將繼續努力,希望不但我們的股東和客戶認為我們是各方面都最好的銀行,也希望我們的監管者有同樣的看法。既然損失已經發生,我們就得做出許多改變。這些改變將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壯和明智,也會使我們成為一家更好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1

美國政府若關門,所有可能的後果是什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561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距離美國政府被迫關門時間僅剩10幾個小時。人們對於政府關門後果的預期,有些是相當的簡單,認為會帶來不少好的消息。但事實上,美國政府關門所帶來的後果不僅不少而且還很嚴重。

ZH撰文評論稱,

首先,政府關門將可能增加預算赤字。對於政府的關門和重啟的花費是巨大的。回顧一下,美國政府1995年至1996年的那次關門直接增加了14億美元的財政赤字(以今天的美元來換算約合25億美元)。此外,對經濟增長帶來的震盪影響將削弱政府的財政稅收最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政府關閉並不影響奧巴馬醫療改革的實施。因為這個改革是一個類似於醫療保險的權利。但是政府關門卻可以推遲美國公佈經濟數據。1996年那次,12月份的非農報告因為政府關門而延遲了兩週才推出。同樣,美聯儲和郵政局因為不依賴國會撥款,將不會受到關門影響。

簡言之,美國政府會關門,但財富效應將繼續。當然,美國政府的關門到底帶來多少後果,這是不得而知的。也就是說,只有在事件真正發生以後,實證觀測將是對政府關門造成的影響的最佳衡量指標。

對於目前能看到的影響,獲得認同度最高的是「市場壓力導致拋售,從而迫使兩黨達成協議。」

如果美國政府正的需要關門,那麼希望關門的時間很短暫——輿論嘩然和市場壓力將有望迫使兩黨盡快達成協議——因為短暫的數天關門將不會對經濟產生真正的影響,並且市場拋售也僅是一小部分而已。而且許多聯邦政府機構實際在政府關門後還繼續運行。

但一個顯著的現象是,多達百萬的聯邦僱員將被迫無薪休假。美國第四季度GDP增長也將會受到影響:如果美國政府關門數天的話,對經濟增長的淨影響為零。但若政府關門兩週,第四季度GDP增長將下降0.5個百分點。若關門時間為期一個月,美國第四季度GDP增長將下降2個百分點。當然,這些數值都是目前粗略的估計含有較大的標準誤差

美國政府關門帶來的不確定的影響比較重要的就是對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的影響。修訂後的GDP數據顯示,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增長乏力,因為財政懸崖談判影響導致。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度的不確定性。而這一次兩黨關於違反債務上限後對於美國政府關門的曠日持久的爭論,加重了消費者和企業對不確定性的擔憂。同時,不確定性也提高了美聯儲明年之前不會削減QE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58

【書摘】夢想答卷:我一個人問所有人!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5/56576.html

i黑馬導讀】最近,封筆六年,踏上創業之路的作家易術重新執筆出版了新書《沒有夢想,何必遠方》。在書後的夢想答卷中,他採訪了包括蔡康永、姬十三、蔣方舟在內的眾多名人。

我問蔡康永(主持人)

問:如何勸阻好朋友追求不切實際的夢想?

答:我不會勸阻,太實際就不叫夢想了。

問:最想成為金庸筆下的哪個武俠人物?

答:黃藥師,因為他好像比我活得任性很多。

我問衣錦夜行的燕公子(編劇)

問:作為一名女高管,你最討厭及最喜歡怎樣的女職員?

答:我討厭比我好看、想和老闆有一腿、喜歡打小報告、佈置事情做不好還找藉口、想當藝人的女職員;喜歡聽話的、老實的、大胸長腿有腦、能喝酒、不遲到、不直接轉發郵件的女職員。

嗯,不過後者應該不存在,所以我不喜歡所有女職員。

我問丁丁張(光線傳媒資訊事業部總裁)

問:職場生涯裡,最讓你無法想像但卻是必須接納的真相,可否列舉三個。

答:真相1、你是被老闆暫時使用的;2、你的屬下和你並沒那麼好,因為你是老闆你才顯得比較對;3、你並不是你目前工作的最佳人選,但用人單位也沒找到更好的。

問:請回答燕公子那個問題的男版。

答:我討厭的男職員一直比較固定:不努力。喜歡的也比較固定:努力,長得好看。

我問姬十三(果殼網CEO、科學松鼠會創始人)

問:你比較喜歡科學家的頭銜,還是CEO?

答:其實我從來沒真正當過科學家。從前做科研的時候,是博士生,準確講應該叫「科研工作者」,談不上「家」。圓滑點說,我覺得科學家和CEO都差不多,工作都是為瞭解決一個或一些問題。大牌的科學家,也需要制定目標,管理團隊。所以我目前更喜歡CEO的身份,因為目前在做的事是我覺得很有意義的。

問:科學與企業,哪一個更讓人頭痛?

答:科學與企業,我覺得企業更頭疼點。在大多數情況下,科學研究的是一個恆定不變的物體或規律,可企業絕不是如此。

我問馮喆(倫敦奧運會男子雙槓冠軍)

問:可否列舉一個你童年時最幼稚的夢想。

答:童年的我能記得的夢想,就是在當時看來最幼稚的事情,就是說我要當體操世界冠軍!

問:最近一次流眼淚是因為什麼?

答:最近一次的流淚在倫敦奧運會!覺得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問:在你最好的青春年華裡,你認為自己最勇敢的一個決定是什麼?

答:最勇敢的決定就是我考上成都市的重點中學,但是我在家庭會議上決定繼續我的體操生涯!

我問蔣方舟(作家、《新週刊》雜誌副主編)

問:請用三個詞形容你心中的北京。

答:我心中的北京——碩大、浮華、髒。

問:另外,如果有天你決定永遠生活在北京,最重要的原因會是什麼?

答:一直希望30歲左右能離開北京。如果永遠生活在北京,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還不到30歲就不幸夭折了吧。

我問素黑(香港作家)

問:你最敬仰哪種人格?

答:我最敬仰的是很重視人格的人格,並且會堅守和維護,相信這是人活著的核心價值。我們好像已習慣了活在不講求人格的文化裡,這問題在今天為何值得問,值得回答,才是重點。

問:你所理解的winner和loser分別是什麼樣的?

答:是winner還是loser,在乎一個人是否能問心無愧,做個言行一致的自由人,而非四分五裂的偽善變面人。前者是winner,後者是loser。你即使擁有表面的一切,也可以是個輸掉自己的失敗者,人前人後是個分裂的病人和戲子,喬裝變面博取別人的認同,困在劇本和戲服裡,無法做個自由人。

我問陳蓉(奧美互動中國總裁)

問:職場新人面臨第一份工作的選擇,創業型公司、外資企業、體制內單位,你會如何給他建議?

答:這個問題很難一概而論,主要是看求職者本人想要什麼。不過我不建議一開始就去創業型公司,雖然激情四溢,可是奔跑中難免慌亂,基本功不紮實。而體制內公司,說實話,我個人覺得如果一個職場新人的起點是在這裡,就有點讓人擔憂了,既沒有良好的基本功,也沒有激情澎湃的創業體驗,穩穩當當地在體制內學會察言觀色,難免有點太早了。人生還沒激動過呢,就進入中年了,好像有點不划算。

我問楊千嬅(香港金像影后)

問:你曾說過,你什麼都沒有,單憑心口一個勇字。你所理解的勇氣是什麼?

答:我曾有過迷失的時候,但是林夕對我說,你是個女人就放開自己,不用想太多,接受自己的年齡、生活和心理的成長。所以,我的理解是,勇氣就是一種接受。有勇不一定有用,但是如果沒有勇,又如何主宰自己的人生呢?

我問洪濤(湖南衛視資深製作人)

問:如何勇敢面對無法實現的夢想?

答:讓時間來證明,用成長的過程自己給自己上課,終有一天你會明白,現實會讓自己腳踏實地。夢想一定是自己喜歡、期盼的事,我們總會用各種行動去接近夢想,當一條路走不通自然會換條路去走,走著走著也許就會換了方向。人生,歸根結底就是追求成就感的旅程,當你總是被現實打擊,自然會珍惜、享受獲得的每一份成就感,也許就找到了新的方向。從小我就喜歡音樂,20歲以前的夢想是當歌手,雖然沒有大的舞台,但學會了怎麼聽歌、欣賞歌,當後來有機會主持電台音樂節目時就有了比別人更強的先天優勢,正是樹立了電台音樂節目的權威,才會有電視台做音樂節目想到你,才會有後來操盤《超級女聲》《跨年演唱會》《我是歌手》的機會。夢想抓不住時,捨不得放手,就先把她當作業餘愛好,生活的壓力自然會告訴你該怎麼做。當然有了機會,就千萬不要放過自己,始終把自己當成一隻笨鳥,拿出極盡用心、了無遺憾的態度去做,今天我依舊用這個心態在做每一個項目。

問:如何接受自己很平凡這個事實?

答:我一直把自己當成很平凡的人。有時也會膨脹,覺得自己多了不起,可這時候往往不開心,太把自己當回事,就會覺得別人沒把你當回事。你越謙卑,越由衷,別人把你看得越高。見了太多的大人物、大明星,發現他們也不過是有著七情六慾、喜怒哀樂的人,只是他們被更多的人認識,僅此而已。誰不想富貴?心中無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貴。享受平凡比自命不凡快樂得多。

我問楊暉(唯眾傳媒總裁,創辦《波士堂》《開講啦》等多檔電視節目)

問: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減壓方式?

答:貌似沒有特別的減壓方式。不知道吃東西算不算,我經常特想吃蔬菜沙拉,吃了就覺得世界很美好。

問:若重壓之下,無力承擔時,如何說服自己繼續下去?

答:這時,除了相信自己,死磕之外,無他。簡言之,就一阿Q。

我問韓火火(時尚達人)

問:在職場生涯中,你遇到過最不公平的對待是什麼?

答:我在職場待過4年,屬於不變通的倔人,不聞窗外事,悶頭干自己的活兒,所以也沒覺得公平不公平。我很少抱怨,有朋友說過一句話挺對的,別總是強調公平,真要公平,你可能還不如現在呢。

我問黃子佼(主持人)

問:被傷害的時候你會怎樣自我修復?

答:首先會想想自己依然健在,一切還有未來,再者相信老天會有安排,然後找喜歡的事做,比如吃點美食、抱抱愛犬,以正面能量補充自己的損傷。

問:幸福,成功,拯救世界,哪個對你最重要,請排序,並詳述理由。

答:拯救世界>成功>幸福。世界不在何來成功?而成功者肯定幸福,幸福者未必成功。

問:如何面對詆毀?

答:他們的狹隘眼光,其實是因為不瞭解。自己知道自己已盡力與努力,比他人眼裡的自己更重要。何必看?何必在意?轉過身,海闊天空!只要對得起自己,也確定對得起世界,那就不需面對他們。往前走吧!就讓他們的眼界停留在他們自己的世界吧。

我問吳夢知(資深電視媒體人)

問:怎樣的青春才算豐盈飽滿?

答:當你不知道那叫青春,就像真正好看的姑娘,是不知道自己好看的。你渾然不知它的存在,一股子蠻勁,甚至有些糙地把它用得很狠,像……蹭一塊鞋墊。飽滿的青春,可能黑暗、可能光明、可能頹廢、可能亢奮、可能憤怒、可能溫存;但它始終毫無防備,一覽無餘;經得住美好,也經得住摧毀。它皮粗肉厚,生命力旺盛。在某種程度上,它更像一種品質。假裝不了,也無法深究。而過了就過了,很快地。

問:請列舉10件必須在30歲之前完成的事情。

答:我想你需要——

1、養成閱讀的習慣;

2、按自己喜歡的任何方式盡情打扮;

3、試試說髒話的感覺;

4、遇過一個愛到頭破血流、恨得歇斯底里的Mr.Wrong;

5、人生中第一筆收入,給父母買禮物;

6、找到可以交往一輩子的朋友;

7、瞭解自己最大的缺陷,並始終去堅持完善它;

8、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的安全感系統;

9、有一個明確的夢想,去做它;

10、學會游泳、開車和做飯。

我問宋靜茹(旅美作家)

問:一句話形容你的青春。一些怎樣的細節讓你發現它在慢慢逝去?

答:我想我的青春更像是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關於它的逝去,是逐漸去接近那個事實——什麼是不可能,什麼不是不可能。

我問黃佟佟(專欄作家)

問:當你慢慢長大,有哪些人生的真相讓你很難過?

答:最難過的是,愛情原來離瓊瑤很遠,真實的自己和心目中的自己很遠,世界離公平很遠,而那些最悲傷最厭惡的事情原來就發生在身邊,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出現,看著它們發生,而所謂的成熟就是你得微笑關注,並平常嚥下,他們說這叫接受無常。

我問趙麗華(詩人)

問:如果你可以去到任何一部電影裡面生活,並且和其中的一個角色互換7天,你會選擇誰?

答:我會選擇哈利·波特,因為一直對神奇詭異的魔法世界感到好奇。只是7天太短暫,如果可以,想一直留在那個魔法學校,儘管有伏地魔的危險,也不會害怕。

我問蕭薔(演員)

問:如果沒有做藝人而選擇了一份尋常人的工作,那麼請描述一下現在的你。

答:我想,若是沒有拍那個絲襪廣告,我應該去美國繼續唸書、生活,美國房子很大,會有機會栽種不同品種的水果和花,還有半室內的天窗恆溫泳池,後院山坡上會有跑馬場,不過,然後我會在路上被好萊塢星探發現,成為留美華裔女星。呃……我是不是回答錯了。

我問蔣怡(名模)

問:如果你被獨自流放到荒島,只允許帶走3件物品,你會選哪幾樣?

答:第一件是吊床,這樣可以保證睡眠,又不會睡得太沉;第二件是一把大刀,用來取得食物;第三件是醬油,可以用來吃生魚片,不至於讓食物難以下嚥。這三件物品可以讓我勉強生存,並且不會因為安逸而放棄求救。

我問何員外(編劇)

問:不能用任何社會屬性,如姓名、職業、年齡、籍貫等,你如何向一個陌生的朋友介紹自己?

答:嗨,我是個靠譜、有原則、充滿好奇心、我行我素、不吃香菜的技術宅!他們說我腹黑,但腹黑的人往往不會承認自己腹黑。

後面那句你也可以悄悄用,這樣我以後就有理由報復你了。

我問李晟(演員,新《還珠格格》出演小燕子)

問:請列舉3個你憧憬很久,但注定無法實現的夢想。

答:憧憬怎麼吃都長不胖;有特異功能;20歲出頭就生個女兒,然後跟她像姐妹朋友閨蜜一樣一起成長。

問:你願意用多大的代價來交換這些夢想的實現?

答:至於用多大代價來交換,應該是不想交換吧,現在的一切都很珍惜,平安平淡是福,理想之所以美好也許就是因為它的遙不可及吧。

我問蘇芩(作家、情感專家)

問:如何讓自己熱愛平凡又瑣碎的生活?

答:業餘生活只遵循一條原則:「自我」。只屬於自己的時間非常少,專屬於我的生活裡,聽從自己的興趣來安排。生活之所以讓人煩,是總在考慮著別人的心情過日子。遵從自我感受,偶爾任性一把,是不錯的情緒調劑。

我問何超儀(搖滾歌手、電影演員)

問:假如你擁有3次預見未來的超能力,你會想預知哪3件事?

答:我希望預見自己未來的事業,看看會否成功,若不成功,我可以早點轉行;我希望預知未來有沒有人出賣我,那我可以及早提防,因以往中伏太多;我也希望預知地球的自然災難,到時我一定用盡方法告訴大家,讓大家避過一劫,那就功德無量。

問:你必須捨棄全部的物質財富,但可以換來一個夢想的實現,你希望是什麼?

答:希望換來擁有無盡的物質財富,哈哈!

我問金勤(台灣演員,電視劇《孽子》中飾演小玉)

問:如果可以乘坐時光機遇見10年前的自己,你會對他說什麼?

答:對10年前的自己說:現在的你,好強,老是以為加速就可以超越一切,但是10年後,你會有另外一個體悟——要與眾不同,不一定是走在別人前面,也許慢下來讓別人超前,也可以顯出你的獨特。你還可以細看風景,悠然自得。甚至,還會發現一條條特殊小徑,轉個彎進去,看到沒人發現的世界。然後,你能明白,世界是如此大又豐富,而你的渺小,是那麼剛剛好,一點也不需要自卑。

問:若是10年後的自己呢?

答:10年後的我,如果還是一個人,那我們自己老少配吧,不理時光機了。

我問張陽(集富亞洲董事)

問:請描述一種你認為可以通過面試的職場新人形象。

答:好學,勤勉,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同時能聽取別人的意見,有清晰的短期發展目標,有意識地規劃長期發展。

問:請列舉三句職場中的員工禁語。

答:主要針對剛工作1至3年,主要在執行崗位的員工——

1、這不可能,我做不到——成功無坦途,應該把每件工作當作必須完成的任務;

2、人家那麼有實力,我們比不過人家很正常——既然在同一個賽道上競爭,起跑線就是一致的。可能有人開始實力強大,那麼該考慮的不是認輸,而是如何變得更強大,在下一場比賽中爭取勝利;

3、我不願意做這麼瑣碎的小事——職場無小事。

問:如何面對員工的謊言?

答:首先,基礎還是相信員工,不能輕易做有罪推定,無端懷疑一個人的誠信。如果確實存在懷疑的話——

第一次不會當面指出,但事後會要求員工兌現和可能的謊言相關的承諾。比如員工說父母生病請假,但可能為假,會要求人事部門給員工父母問候或禮品順便核實情況;

第二次會指出其表述不合邏輯性或與部分事實無法印證,要求給出合理的解釋或者真相。如果確實無法自圓其說,需要明確提出下次不可再犯;

第三次則應該對員工崗位和職責進行調整。對公司造成影響的,應當勸退。

謊言可被看為是對信息的操縱。與工作相關的謊言會極大影響管理層對事實的判斷,可犯錯,但不可縱容。

我問寇乃馨(台灣知名女主播)

問:如果再過一次青春,給你3次機會糾正當初的遺憾,你會選擇哪3件事?

答:哈哈,首先,我覺得這個題目是否成立是需要討論的,因為我覺得我的青春還沒有過完啊,開心幸福的女人永遠都擁有青春嘛。不過,在更年輕的歲月,確實會有一些小小的遺憾。

第一件事,我對大學生涯的印象是非常淺的,因為我剛進入大學,就開始主持節目,忙著進入娛樂圈,也忙著談戀愛,所以我的大學時代並沒有好好唸書,也沒有參加很多社團,如果可以再回到大學時,我希望能盡情享受大學生的生活。

第二件事,在我大學時,我同時交了4個男朋友,同時哦,不過那時都是純純的愛而已。我要跟A男友去吃飯,要跟B男友去看電影,跟C男友去放風箏,還要跟D男友在電話裡吵架,業務非常繁忙,情人節還要研究到底跟誰過。多年後的現在,當我已經逐漸學會愛與珍惜之後,會覺得對當年的每個男友都非常抱歉。我現在覺得,要用力而且誠懇地愛上一個,要無怨無悔地付出,其實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所以我會很想要誠心地謝謝他們對我的好,因為沒有他們的付出,也沒有如今比較懂得愛的我。

第三件事,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這輩子是絕對不會胖的,記得大學畢業時還不到84斤,怎麼吃都不會胖,睡前吃一桶冰激凌,第二天也沒有任何反應。如果當時就知道多年後的我,新陳代謝也會變慢,也是會胖的,一定要卯起來狠狠地多吃,讓自己吃到怕、吃到吐,現在就不會這麼掙紮在美食與體重之間了。

我問朱咪咪(喜劇演員)

問:鏡頭前你總在笑,那你如何處理悲傷?

答:悲傷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處理它。悲傷是需要時間來度過的,哭完,痛完,傷完,就可以繼續笑了。

問:哪個角色是你想嘗試但永遠也不會有機會的?

答:最想演的是玉嬌龍,應該沒有導演敢找我演吧?@李安

我問棉棉(作家)

問:漂泊對於你意味著什麼?

答:我覺得在心靈的覺醒之路被啟動之前,我們都是漂泊的。漂泊之感來自覺悟,也將回到覺悟。願所有的生命都不再漂泊,並繼續旅行。

問:受傷後你從哪裡獲得治癒的能量?

答:受傷後,我有一些固定的方法交替使用——

1、給固定的最好的朋友打電話,一般不會超過3個;

2、跟固定的最好的朋友不停地嘮叨和分析,這個過程比較可怕,因為其實猜(分析)比愛、不愛、死更冷,可以分析,但得清楚所有的分析都將是一種偏見;

3、看佛教書,這個方法比較有用;

4、請寺廟為我祈禱,並不斷髮願想獲得更多智慧和慈悲的力量;

5、淘寶網上看各種手提包;

6、吃火鍋。

我問春樹(作家、詩人)

問:如果你可以讓3位已經故去的人復活,你會選擇誰,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答:

1、薩特。「你可以幫我的小說寫個前言嗎?」

2、普魯斯特。「請幫我推薦一個優雅法式下午茶的菜單。」

3、我父親。「我愛您。我能照顧好自己,放心吧。」

我問反褲衩陣地(《費加羅》編輯總監)

問:你最想知道哪個事件的真相?

答:如果可以,我想知道人死後究竟會去哪裡。或者說,變成一種什麼樣的形式存在。

問:願意用多大的代價來交換?

答:我願意用下一次愛情的機會來交換這個真相。我承認我比較吝嗇,這個真相如果始終不被揭曉,我也會繼續好好地活下去,直到自己親身去經歷這個真相。而且,如果人死後真的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那麼現在少愛一次也沒關係,留到那時候繼續去愛。

我問梁振華(青年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副主任)

問:關於80後的爭議從來都不曾減少,你如何看待這個群體?

答: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無可替代的獨特性,當然包括每一代人。80後是夾縫中的一代,很多年以後來打量這個群體,他們的疼痛和無奈,他們曾經的叛逆和迷茫,都是那個年代的生活境遇所賦予的精神氣質和情感表達。過去的大半個世紀,在中國,真正的個性從這一代人身上開始覺醒,如此富有生活的質感,蠢蠢欲動,生生而不息。我們今天嘆息80後一代人褪去了鋒芒,變得圓滑與世故時,任何一代人共同經歷的宿命出現在了我們眼前——從高亢到瘖啞,從抗拒到忍受,從棱角尖銳到語調含混、面容模糊不清。

問:據說今年是最艱難的畢業季,近700萬名應屆畢業生,有六成以上至今仍未找到工作,可否給予一些警醒或鼓勵?

答:今天這個時代,有才華、能夠忍耐、敢於夢想的人,獲得成功的機率要大許多——至少相對過去而言。競爭的含義,就在這裡。一份好的工作,意味著社會對個體競爭力的一種認同,但並不是唯一的、一成不變的認同。與其坐而怨,不如起而行。改變現狀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安分、敢想敢為、敢於否定昨天和今天的自己。好的生活不會來找你,永遠是我們帶著願望啟程,看過一道道風景,一步步逼近自己所夢想的完美生活。所有從校園剛剛畢業的學子,人生最重要一堂課的上課鈴聲才剛剛響起。因為疏忽,因為路上塞堵,也許你遲到了幾分鐘,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能成為這堂課的優績生。

我問楊景(旅行家、原《夜色溫柔》主持人)

問:你出於什麼原因選擇漂泊?

答:我很害怕漂泊這個詞,太沉重蒼涼,我只是辭職旅行了幾年而已,不算漂泊。因為每個人都想看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的文化和人性有多豐富,僅此而已。

我問孫健君(派格太合環球傳媒總裁、電影《富春山居圖》導演)

問:創業最難捱的時期,是什麼給您勇氣繼續堅持下去?

答:真心熱愛自己做的事。

問:您理想中的青春是什麼樣子?

答:身心健康,激情澎湃,一切皆有可能。

問:您是否滿意自己的青春?

答:對生理的青春不滿意,不後悔。對精神的青春,正當年,很享受。

我問唐師曾(知名戰地記者,曾出版《我從戰場歸來》等作品)

問:由於常年在戰亂國家輾轉奔波,您受到過輻射,還罹患重度抑鬱症,是什麼力量協助您走出這段人生低谷?

答:我在301、協和、北京軍區總院、北京醫院……做過骨穿,在昆明云大醫院住院治療抑鬱症……都有效果,但由於傷害過深,屬不治之症。知止而後勇,由於明白底線而奮勇一搏。

問:您最驕傲的青春回憶是什麼?

答:79年在北大知道有羅伯特·卡帕,崇拜、傳播並傚法之。中文版最早的《卡帕》、《世界的眼睛》……都是我寫的序。有幸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加入卡帕的傳承,影響比我更年輕的人放眼世界,死了也值了。

問:您如何克服在異國他鄉漂泊時的孤獨感?

答:自己開車、拍照、採訪、記錄……自言自語,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來不及孤獨。

我問安娜(無國界醫生、一個4歲孩子的母親)

問:您遇到印象最深刻的救援事件是什麼?

答:位於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是我的第一個救援任務,我在項目上過生日,整30歲。

同一天,我見到一個同樣是30歲的病人,懷孕6次,生產5次,2個孩子倖存。到達醫院時,產前出血,胎盤早剝,胎死宮內,失血性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血色素3.8克,血壓60/40mmHg,脈搏測不到。四肢厥冷,血液無法凝結,血管細到找不到。

開放靜脈,輸血,輸液,病人的情況仍然沒有改善,而且是每分鐘都在變得更加糟糕。耳邊只聽得到病人的呻吟聲,監測機器的滴滴嗡鳴聲,待產室裡卻是一片沉默。因為我們都知道,結局即將是什麼。

病人的家屬齊刷刷地坐在病房外面等待,安靜而沉默,我幾乎不願去想,病人的孩子們,是多大年紀,病人的丈夫,該有多傷心。

最終,我什麼也聽不到了,沒有呼吸,沒有心跳,沒有呻吟,只有血,還在持續不斷地流淌。她的丈夫傷心地哭泣,失去年輕的妻子,留下年幼的孩子,對於一個男人而言,是莫大的打擊,因為在這個國家裡,失去母親,幾乎就意味著,沒有人能照顧孩子,而這些失去母親的孩子,極有可能活不到成年。

當班護士的眼睛裡,有盈盈的淚花閃爍。

而同時,你卻知道,同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另一些國度裡,30歲的姑娘,有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正處在生命中最美好燦爛的時光,能轟轟烈烈地談一場戀愛,能有幸福的家庭和健康的孩子,能有份報酬豐厚的工作。

而在這裡,30歲的姑娘,已經是2個孩子的母親,沒有錢,吃不飽,即將死去。

有的時候,事實很殘忍,讓人不忍面對。這裡是塞拉利昂,在這裡,5個小孩子裡,就有一個活不到5歲;這裡是塞拉利昂,每週,我都要面對一個幾乎跟我一樣年紀,甚至比我還要年輕的母親死亡。最年輕的,只有17歲。

17歲,我正在上高二,忙著對付考試,抽空偷偷摸摸談戀愛。

17歲,她第一次做媽媽,懷孕30周,因為子癇發作導致的腦疝而死去。

無數次,我靠在病房一個陰暗的小角落裡,將沮喪、悲傷、痛苦、無助等等,深深體驗,最終仍然要收拾心情,繼續工作。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沒有無國界醫生,這裡會有更多的母親和孩子,在本該是花一樣盛放的年紀裡,離開人世。

我問師永剛(香港鳳凰週刊主編)

問:如何面對他人的嫉妒?

答:嫉妒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讚美。我希望越多越好,這種嫉妒與我無關,它屬於那個人對我的一種特殊肯定,但對我卻是一種路標,我需要他們,也需要從這種嫉妒中找到正確的道路。而不是與之對抗,成為它的敵人。

問:如何理解對手的存在?

答:青春時的自己有無數對手,這些對手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現在自己仍然會把工作與生活中出現的人作為對手,那是我的失敗,真正的對手只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也是自己,我現在需要的是,如何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方式,坦然看到自己與自己的和諧。只有戰勝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相信了自己,那些競爭對手才會在你的生命中消失。

我問巫昂(詩人、作家)

問:如何處理嚴重的友情背叛?

答:被背叛,沒有別的辦法,除了不原諒,只好說,我是個愛憎分明的人。

問:如何正確認識青春的失敗?

答:失敗本身說明了你力不能逮,你是個有限的你,或者,你本來的期待超過了你的需要,如此而已,沒別的。

我問小倩(麗江歌手)

問:什麼契機讓你去麗江做一名職業歌手?

答:大學畢業後到廣州、深圳找工作,現實無情地告訴我,人生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實現夢想,而是得先養活自己。在那段日子裡,我為生活忙著、拼著。幾年下來,我在廣州擁有了穩定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而離我的音樂夢想似乎越來越遠了……

機會的來臨是在一次不經意間的旅遊,2008年我和朋友第一次來到了麗江。在麗江我驚喜地發現我可以放肆地唱歌,我可以把唱歌作為職業,可以天天給來自全世界的人們唱歌。我沒有買返回的機票,毅然放棄了在廣州幾年打拚的成就,直接就留在了麗江,從零開始在酒吧做駐唱歌手,直到今天。

我問伊簡梅(橙天娛樂集團CEO)

問:您所理解的才華是什麼?

答:才華就是執著和美好。

問:智慧過人但桀驁不馴的性情中人和能力平庸但溫馴聽話的好好先生,如果非要選擇一個留在您的團隊,您會選擇哪一個?

答:只能選一個就選桀驁不馴但有才華的,但我認為其實兩個都有機會留,因為企業需要不同人才,溫馴也是才華之一。

我問周石星(詩人、湖南電視台副總編輯)

問: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學生初涉社會,面對和他想像中不太一樣的世界,您最想告誡他什麼?

答:利害得失一隻眼睜一隻眼閉;是非對錯一隻耳進一隻耳出。所謂聰明,就是耳聰目明的意思,但「聰明總被聰明誤」,真是亙古不易的真理。機關算盡,可以得計於一時,但絕不會得逞於一世。貪小便宜的必失大利益。初涉職場和社會,多吃苦,多吃虧,有後勁,有後福。

問:您熱愛詩歌,又如何用詩人的心境面對職場?

答: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保持一份對詩意的尊重和敬畏,就不會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不僅職場如此。

我問白靈(好萊塢華裔女星、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

問:如何讓漂泊的生活更豐富美滿?

答: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對生活充滿了感激,所以漂泊豐富和美滿便自然地連在了一起。我喜歡漂泊,因為我喜歡看世界,因為我熱愛我的生活,因為我更喜歡突然出現的驚喜,所以當世界流動的時候我也在舞蹈,所以當我呼吸的時候自然也正在心跳,這便是我的豐富,這便是我瀟瀟灑灑的美滿,把自己交給自然,交給美好的每一天,每一秒。

問:一個偉大的夢想追尋者需要擁有哪些素質?

答:最需要的是對自己的誠實,知道自己是誰,擁有什麼,什麼是自己獨特的才華。還需要的是有著一個浪漫的孩子般的童心,敢於夢想;更需要永不放棄的追求,哪怕摔得遍體鱗傷,他仍然勇敢地站起來,繼續著別人認為不可能成功的路。

問:可否描述一個讓你心動的男性形象。

答:讓我心動的男性是一位成功的勇士,是一位懂得女人的浪漫戀人,是一位真正的紳士,是一位心底善良幽默、敢作敢為、心裡透明坦誠的朋友。

我問張書豪(台灣男演員,電影《轉山》主演)

問:你覺得一個有魅力的男人應具備哪些素質?

答:有著屬於自己的中心思想與意念,對於遇到的所有人和事物都有應對的主見與思想,不隨波逐流,不隨意地任其擺佈。與人相處懂得應對進退,面對事情有條理、有方法、有原則、有依據,對於物慾有評斷需要與否與必要性,不愚昧地追逐奢華。清楚地知道理性與感性如何拿捏與釋放,具備用心過好當下每一天的專注力。

問:你現階段最大的夢想是什麼,為實現它付出過最大的代價是什麼?

答:成為一個人人稱讚的專業演員。

當初父親同意我走這條路時唯一的條件就是要順利地畢業,還記得當時有機會試李安導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是因為遇到大學期末考,忍痛放棄了這好機會。

然而之後遇到了《轉山》,拍《轉山》時休學了半年,我曾問自己是否值得這麼做?但我發現《轉山》的過程帶給我的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演出機會以及讓內地朋友認識我,它更是讓我更深入認識自己的軟弱與缺陷,人生中有多少機會可以深刻地認識自己,所以與父親討論過後,他也支持我休學,面對自己。當然半年學業花了一年半修完,同年的同學也都畢業了,沒好朋友的陪伴是真的孤單寂寞,就連要當兵時朋友都已經退役的感覺更是無奈,但是,書可以再讀再念,瞭解自己或許就這麼一次,我不後悔反而覺得很值得。

問:請講述一段影響你的夢想重要的記憶。

答:我18歲生日前一個禮拜遭遇的致命車禍,是我活到現在最大最大的打擊,只是沒幾個人知道那次有多嚴重,車禍人飛出去昏迷落地後痛醒,發現頭旁邊一公尺是一台聯結車的輪胎,醫院人員說在我事發的地點半夜出車禍幾乎都是過世,幾乎沒人活下來。療傷期間,同學們用盡心用盡力地陪我渡過,全班來家裡探望的畫面依然想到就鼻酸,過程中我開始思考我的未來,開始思考為什麼會奇蹟似的活下來……於是我的人生開始改變。

當時的我剛拍完第一部戲《危險心靈》,在BLOG與大家互動發現原來演戲可以帶給觀眾一些內心激盪,也可說是一些能量。所以,如果我拍的戲都是有正面影響力的,然後越多人看是否可以感染更多人?我這樣問我自己。

很多人都說高中讀第五志願的我大學考得很不理想,其實我知道,但也可說那是我甘願選擇的,因為在大家都忙著衝刺大考的最後那年,很多雜事很花時間,而我卻在班上扮演了生活班長,我主動花時間幫忙跑各種腿,倒垃圾,表演餘興節目搞笑,當大家心裡苦水的水桶,讓那些真的資質好的同學能省更多時間全力衝刺,這不是要說我犧牲我偉大,事實是他們的扶持救了我的內心,我只不過是花時間罷了。

高中畢業那年,全班送我四個字作為禮物——莫忘初衷。告訴我不管未來的路上順利與否,是否出名,都不可以忘記最初我選擇這條路的理由,以後相約見面,希望還是看到現在這單純執著的張書豪,我哭得稀里嘩啦,不能自已。

事過7年,一路走來,我的目標只有一個,我期許自己成為很有影響力的演員,能帶給社會正面影響力的演員,現實的東西我真的覺得順其自然就好,有或沒有交給上帝,因為我知道那天他讓我奇蹟似的活下來,還如此健康,絕不是要我自私地困在現實裡專研書本考高文憑鑽牛角尖地賺錢,而是要我體驗生命去回饋社會。當自己遇到一件可能一切歸零的事件之後,現實真的沒那麼煎熬。

身邊常常有人開玩笑地說,你演的戲怎麼都不紅都不賣座,或是你怎麼不多上一些通告或是炒新聞?對於我而言,選擇一個工作不是只看大咖多不多,錢好不好賺,會不會紅,而是劇本喜不喜歡,有沒有感動自己的地方,有沒有所謂正面的影響力。等到有天機會來了,會出名就是會出名,這不是我在現在就該在意的東西。紅與不紅,錢多錢少真的不是評斷一個人價值的標準,而是你從他身上感受到了些什麼,看到了些什麼,是現實還是真摯。

人要有原則,要有信念,一但失去了,也就失去了成為人的基本。而莫忘初衷,依然刻在我心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817

Bill Fleckenstein:所有比特幣投機者都會虧得一無所有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010

傳奇對沖基金經理Bill Fleckenstein向King World News表達了對比特幣的不屑和嘲諷:

 沒錯,這將是個巨大的連鎖反應。每個投資者都會失去所有的錢。這(比特幣)完全是個笑話。一些蹩腳的貨幣好歹還有一個能夠收稅的政府做後台,以及軍隊之類的東西作為保障。

比特幣什麼都不是。它只是互聯網泡沫3.0版,不是嗎?人們瘋狂地迷戀手機、電子商務等一切通訊方式。如今他們發明了一種稱之為貨幣的東西。人們正在對它進行投機,這和投機其他東西沒什麼區別。它根本就不是貨幣,完全就是個笑話。

Fleckenstein是Fleckenstein資本的總裁,於1982年創立了該公司。他曾成功預測了2000年互聯網危機,是美聯儲QE的激烈反對者。前不久聯儲主席伯南克還對比特幣送上了美好的謹慎祝福,認為比特幣「可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24

混合所有制怎麼混?

2013-12-23  NCW  
 

 

□ 王蘭 文

假如有人告訴你,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石油兩家市值均逾萬億元的上市公司已不是國有企業,你是否會驚奇?按最近流行的說法,這兩巨頭均屬混合所有制企業, 也就是股東包括國有、集體、個人等成分。

“ 混”的核心是國有和非國有混合,就該角度看,這兩家確實是“混合”得很充分:2013 年三季度末,中國工商銀行股東戶數89萬,中國石油股東戶數100萬。但這只是表象,從它們的行為模式、資本市場表現特徵、外界評價分析看,沒人不當它們是國有企業。

如果我們穿透所有的中間

層和殼載體,中國企業的終極出資者可簡單分成兩類:A 是中國各級政府(財政/ 國資委等),國有;B 是各個自然人,民營。農村集體所有制稍複雜,鑒於其在廣義農業外的投資行為很少,暫略去。新興的各類合伙企業等,可按照其自身約定,通過界定實際控制人歸為A 或B。而境外投資者,終極基本是個人,即使有准政府機構,也姑且可歸為B。下面僅討論AB 混合的可能模式。

A、B 內部也有可能混合,但這類混合沒有改變所有制性質,也暫且不議。僅討論如下組合:(a1+b1+a2+b2+……an+bn), 合併同類簡化為(a+b), 企業形式f(a+b)。

抽象而言f(a+b) 有三種情形:Ⅰ,a>b ;Ⅱ,a

以分佈狀況最多的情形Ⅰ

為例,a>b 條件下的f(a+b)其治理結構、參數表徵基本等同于f(a):國有控股的領導 人均是國資或組織部門任命;這些企業的主要領導人和公務員之間有著換位通道;對黨政機關的紀檢監察要求完全適用于國有控股企業(“ 八條規定、六條禁令”等);法律環境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82條貪汙罪、第385條受賄罪適用于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國有控股人員,而不是針對非國有的第271條職務侵佔罪、第163條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第184條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其處罰完全不同;政策上,國家給予國有企業的優惠扶持,包括上市審批和貸款獲得,也自然給予了國有控股企業。如說不同,可能在信息披露和高管激勵上國有控股略有改進,但這和治理結構關係不大,純國有企業想做也能做到。

但在此情形下非國有成分

b 為何還會存在?且不論被動投資的, 主動投資的b 一般只想獲取收益,根本沒想參與治理結構,和買債券或優先股的心態差不多。比如一私募投資人在中國石油上市時就當了股東,其當股東年限比幾任法定代表人還長,但他從沒想過憑自己那幾十萬股去參與中國石油治理結構,而且他運氣不好,股東當的還不如買債券。

反之亦然, 在情形Ⅱ 的a情形Ⅲ 現實中不多見,

常有變異狀況可概括為f

(a+b1+b2),其中國有股份可能是單一大股東,但民營股份之和與國有成分大致相當,這種安排下如果排除b1和b2侵吞a 的可能,其目的一般是想跨所有制進行政策套利。通常,這種模式中的國有和民營股東常存在摩擦內耗, 治本之策應是清除套利空間,讓市場理性決定其所有制該怎麼混。

混合所有制的現實取向

應當是:首先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 保值增值;通過合理的資本運營, 用盡量

少的股本控制更多的資產

等。假設初始國有資本為a,51% 控股,經過第一次混合,控制了a/0.51 ;混合第二次, 控制了a/(0.51×0.51),

第三次混合後就控制a/

(0.51×0.51×0.51) , 也即達到原有資本的7.54倍,加上IPO 時溢價、超出面值部分計入資本公積所有股本共享,控制倍數則更為放大,杠杆效應極其顯著。

這正是近年來國資擴大勢

力範圍的利器,是一種隱形的“國進民退”。

反之亦然,如大開方便之門,民營資本也可通過類似杠杆效應吸納國有資本, 這種“ 民進國退”也需要慎重對待。

從A、B 角度出發,混合過程中的各自控制要求是矛盾的,雙贏未必是大概率事件。當然這並不否認中國需要推進股市發展,一個清晰產權有保障的社會,包括股市在內的發達的資本市場,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進器。但期望中國股市消弭A、B 的產權及相應治理機制的差異,既不尊重私有產權 又不尊重國有產權,無邊界糊塗地混下去,最大的贏家或是那些長袖善舞、身份特別的自然人,只有他們才能最大限度地進行法律或政策套利。

作者為投資業者

專 欄七

混合所有制怎麼混?

□ 王蘭 文

既不尊重私有產權又不尊重國有產權,無邊界地混和,最大的贏家或是那些長袖

善舞、身份特別的自然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108

食藥監總局:嬰幼兒乳粉所有生產環節要可追溯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022

國家食藥監總局於12月25日召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新聞發佈會。細則要求對嬰幼兒乳粉生產建立電子信息記錄系統,企業要確保產品所有環節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

《細則》中對質量安全追溯機制的建立引發關注。

中新網報導,在發佈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司司長馬純良表示,恆天然事件後,為防範上游企業的系統性風險,所有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企業必須要實施對原料供應商審核制度以及原料檢驗、使用記錄製度。

馬純良介紹說,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中除有生鮮乳或者乳粉之外還要使用一定的乳清粉或者濃縮乳清蛋白粉。由於我們國家現在沒有奶酪工廠,也就沒有乳清粉和濃縮乳清蛋白粉的生產。這部分原料我國現在全部依賴進口。今年的8月初,新西蘭恆天然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了肉毒桿菌,經過複檢認為是一起烏龍事件。

馬純良表示,現在細則要求所有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企業必須要進行對原料供應商的審核制度,以及對原料的檢驗,和原料使用記錄製度,這些也是保證嬰幼兒配方乳粉原料質量的措施,保證企業所使用的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的質量安全。

證券時報網消息,國家乳製品質量檢驗中心主任姜毓君介紹,細則共分為適用範圍、生產許可條件審查、生產許可產品檢驗和其他要求四大部分,重點提高了企業質量安全管理、生產設備設施、原輔料把關、生產過程控制、檢驗檢測能力、人員素質條件、環境條件控制和自主研發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細則還要求,所有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企業必須要實施對原料供應商審核制度以及原料檢驗、使用記錄製度。

據介紹,細則提出了與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相適應的質量安全管理模式,增加驗證、清場等規範程序,並將嬰幼兒配方乳粉分為嬰兒配方乳粉(0—6月齡,1段)、較大嬰兒配方乳粉(6—12月齡、2段)和幼兒配方乳粉(12—36月齡,3段)。

同時,為嚴格生產工藝的要求,細則規定了濕法工藝、干法工藝和乾濕法復合工藝三種生產工藝的基本流程和審查要求。新版細則規定,不再受理新建企業以基粉為原料,採用乾濕法復合工藝異地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許可申請。

此外,新版細則第9點強調實現質量安全追溯,建立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細則要求,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的關鍵工序或關鍵點形成的信息建立電子信息記錄系統。消費者應能夠從企業網站查詢到標籤、外包裝、質量標準、出廠檢驗報告等信息。企業要確保對產品從原料採購到最終產品及產品銷售所有環節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

對於原輔料把關方面,新版細則要求主要原料為生牛乳的企業,其生牛乳應全部來自企業自建自控的奶源基地,並逐步做到生牛乳來自企業全資或控股建設的養殖場;主要原料為全脂、脫脂乳粉的企業,應對其原料質量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建立原料供應商審核制度,定期進行審核評估。

新版細則還對生產過程管理要求、生產條件要求、人員管理要求、產品配方管理、研發和檢測能力要求進行了嚴格和細化。

工信部要求嬰幼兒乳粉參照藥品管理

今年以來,國家著手整治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監管。今年5月31日,嬰幼兒奶粉問題便已經上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要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鼓勵支持嬰幼兒奶粉企業兼併重組。

6月4日,工信部官方網站發佈《提高乳粉質量水平,提振社會消費信心》公告,表示將組織開展為期三個月(6月1日至8月31日)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質量安全專項檢查,淘汰一批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質量安全保障條件不達標的企業。

6月18日,工信部又召集127家奶粉企業開會,發佈了「雙提」行動方案,要求對嬰幼兒乳粉參照藥品管理,並鼓勵乳粉企業兼併重組。

6月2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工信部等九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將參照藥品管理辦法嚴格管理嬰幼兒奶粉,試行藥店專櫃銷售。

據《意見》,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監管全面升級,參照藥品管理辦法嚴格管理,生產過程嚴格執行五個不准:不准委託加工,不准貼牌生產,不准分裝生產,不准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准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

10月26日,「奶粉進藥店」正式在北京啟動,市民可通過設立在金象、永安堂等5家試點藥房的ATM機,「自助」購買嬰幼兒奶粉。

而此次細則的出台,則有望在制度層面上進一步嚴格嬰幼兒乳粉生產監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70

VC最可怕的宿命:所有基金如魔咒般考慮著退出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5/58257.html

或許因為VC的工作職責就是「花錢」—每天考慮如何把錢投出去,長久以來,很多人都有個錯覺,覺得VC很有錢。其實VC花的全是投資人的錢。在成立基金的時候,投資人和基金的實際管理人就會清楚約定基金將在多少年後「到期」,屆時要退還所有出資額。外界以為這個時間是8至10年。實際上,中國現在已經成立的VC,絕大多數隻有5至8年的時間。

這就是VC最可怕的宿命。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基金的生命就開始了倒計時。企業可以每年勉強盈利熬很多年,可以虧損3年然後慢慢開始盈利。VC沒有這麼多時間。VC一般參與企業的A輪和B輪融資,融資後企業的理想狀態是在3年左右的時間裡上市。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減法就會發現,某個5年期的VC基金必須在最初3年完成投資,如果在第四年還看不到回報,生死就已經提前決定,不會有奇蹟發生。

還有一個更簡單卻更殘酷的減法。清科統計,從2006年到2013年上半年的7.5年間,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共投資14,244起,退出2,409筆,共有11,835起投資尚未退出。那麼,這11,835起未退出項目背後的VC,注定要消失。而退出的2,409筆投資背後的基金,只有少數獲益率高的基金可以繼續融資,成立第二期、第三期基金。其他稍有業績的基金在到期後,大家坐地分錢,從此也就相忘於江湖了。

2007年的某期《新週刊》,明黃色封面,醒目地印著麻將牌「發」,這個字概括了2006年和2007年VC在中國近乎瘋狂的發展以及當時人們對未來的期待。那時,VC在中國的投資額是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那時,被追捧的電視選秀節目是關於創業者和VC而不是歌星。那時,熱血沸騰的年輕人會拿著A4紙打印的商業計劃書直接敲響我們基金辦公室的大門。那時,全球的股市都歡迎中國概念的股票。國際金融大鱷、本土企業家、各級政府……不同背景的熱錢都湧入了中國的VC、PE。一個還不錯的融資公司的CEO,見幾十個投資人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回想起來,都難以相信這不過五六年光景。

五六年的時間,全球經歷了一場金融風暴。日本股市永遠拒絕了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寥寥無幾,而且居然要為保住發行價而掙扎。香港股市只歡迎股本8億至10億美元的中國企業。中國自己的股市在幾百家排隊上市的企業面前,乾脆關閉了上市通道。

VC基金建立的頭3年為投入期,2006年至2008年資本市場火熱,導致項目估值過高。2011年至2013年,恰逢VC基金進入回報期,買時候價格虛高,賣時候市場冷凍。不知該怪VC們生不逢時,還是今天的蕭條就是為當年的瘋狂買單。

幾年前,所有VC人眼裡只有「投資」,現在,所有基金日日夜夜如魔咒般考慮著「退出」。有的基金不收管理費了,靠以前投資的項目說服投資人延遲收回投資,勉強繼續撐著。有的基金上竄下跳,在第一期基金結束前抓緊融到第二期資金,可沒有好的業績,新融資談何容易。PE比VC更慘。合夥人們還在用賣白粉的態度挖空心思賺錢,可PE的投資人們已經私下把持有的基金股份按白菜的價格拋售。這兩年,美國的VC日子也不好過了。KPCB持續業績低迷,合夥人大換血。KPCB是什麼江湖地位?可以說它開創了VC這個行業,而這個行業創造了美國的硅谷。連它也眼看著熬不過這個冬天。

前幾天,我在北京機場看到一排醒目的海報,是某著名VC慶祝成立20週年。高調不是VC該有的風格,這也並不是一家我欣賞的VC,可我仍然在海報前駐足並默默致敬—活20年,這太讓人敬佩了。在商業世界裡,活下去才是最不容易的成功。

2014,祝福所有在殘酷現實中苦苦堅守打拚的VC和創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10

揭秘深改領導小組陣容:涵蓋幾乎所有重要領域負責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865

此次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陣容空前強大,除習近平、李克強等正副組長外,成員還囊括了國務院、人大、政協、軍委、政法系統等部門的副國級領導人。六個小組中,法制、黨建、紀檢小組更是將矛頭直指政治體制改革。 1月22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審議通過了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6個專項小組名單。 除習近平任組長,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任副組長外,從央視的畫面來看,會議主桌就坐人還囊括了國務院、人大、政協、軍委、政法系統等部門的副國級領導人。此外,各重要部委“一把手”和重要機構負責人參會。 例如,長期從事經濟方面工作的參會領導有: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政治局委員、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全國政協副主席、央行行長周小川等;長期從事政法工作的參會領導有: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郭聲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等;長期從事文化事業的領導有,曾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現任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劉延東,曾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的王晨等。 值得註意的是,各部委主要負責人也參加了當天的會議,包括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科技部黨組書記王誌剛、工信部部長苗圩、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衛計委主任李斌。 據第一財經日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遲福林指出,六個專項小組大致可以再分為兩組。一組是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三個專項小組,一組是民主法制領域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專項小組。 前一組沿襲了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思路,囊括了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大部分實際問題。後一組的三個小組都涉及政治體制改革,說明了高層意在通過健全完善黨的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對全面改革提供堅實的法制化保障。此外,三個小組又有極強的針對性,例如一些小組的設置直指反腐和違法違紀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74

出席香港金融論壇暢談百度未來 李彥宏:網路將顛覆中國所有產業

2014-01-27  TWM
 
 

 

整理‧蔡曜蓮

編按: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中國富豪的排名在一月十八日出現了變動:前六大富豪中,科技業三大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創辦人就囊括了四名;另兩位來自傳產業者,分別是娃哈哈創辦人宗慶后,與地產業者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建林。有趣的是,在這項排名公布的前幾天,一月十三日的香港,才上演了一場地產大亨與網路新貴的精采對談;在這場由香港政府與香港經貿發展局共同主辦的論壇中,名列香港十大富豪的恆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擔任提問者,與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暢談網路產業在中國的現在與未來。

以具說服力的客觀數字出發,李彥宏認定網路產業在中國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強調「網路將顛覆每一個在中國的傳統產業」。

關於網路產業、關於百度、關於個人的未來,李彥宏在這場論壇有了簡單明白的交代。以下是李彥宏在本次論壇發言的內容整理:過去幾年,中國電子商務呈現大幅度成長,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成長」;從細節看,中國電子商務占整體零售業的比率和美國一樣,大約都是一○%,但是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現在仍以每年七○%到八○%的速度成長,美國則是只有十幾個百分比的成長率。

網路將帶來財富重分配

以這樣的發展,再過三、五年,或者八年、十年,中國電子商務占零售的比率會大幅超過美國。目前,中國還只有「零售」一個行業受到網路影響,未來,所有的傳統及主流行業,包括金融、基金,甚至教育醫療,都會受到衝擊。

中國和美國的市場結構不同,造就中國網路產業獨特的發展機會。中國的市場經濟大約走了三十年,各個企業真正經歷市場化運作的時間並不長,頂多幾十年;許多產業還沒來得及發展好,網路就來了。

反觀美國,網路業者陸續做出了許多創新,開發了新的市場,但他們基本上是獨立於傳統產業、獨自發展的狀態。以汽車業來說,中國在美國上市的汽車網站有兩家︵易車網與汽車之家︶,汽車之家市值約三十億美元,但美國始終沒有更多類似的公司出現,為什麼?因為美國的汽車產業已經發展出成熟的營運模式,即使有了網路,也難以動搖根深柢固的經濟模式。

但在中國,網路在傳統產業發展成熟之前就出現了,業者必須面臨網路帶來的嚴峻衝擊,網路業者要做、傳統業者不做,那麼,商機就立刻被網路業者占住,網路會顛覆每一個在中國的傳統產業。這個結構,會帶來財富重新分配的效果,而這是網路給中國的特有機會。

這個機會不只是給網路業者,也是給所有在中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如果他們願意擁抱網路,用網路思惟經營自己的行業,那麼就會抓到很大的機會。

自主創新 就不怕競爭

以前科技業說C To C,copy to china︵複製到中國︶。但隨著中國網路越見規模,中國獨有的東西會越來越多,比如百度的貼吧,阿里巴巴的淘寶與支付寶,或騰訊的微信……。以往因為中國的網路產業市場還小,無法承擔很多人才,現在不一樣了,中國可以在人才上和美國競爭,中國的創新自然就會更多。

至於百度的創新,是以「自行開發」為主,以「收購」作為補充。百度也願意收購,去年收購移動通訊商九一無線,十九億美元,是中國網路產業最大的收購;但百度絕大多數的服務都是自己開發的。

你問「謝霆鋒的兒子是誰」和「謝霆鋒是誰的兒子」,我們真的能給出不一樣的答案;你問「現在故宮人多不多」,我們可以回答;還有圖像識別技術,拍一張照片,我就可以把網路上所有陳啟宗的照片都找出來。這些功能的技術含量都很高,都是百度的自主創新。

有創新就不怕競爭,在自由競爭市場裡,我們歡迎外國企業進入中國,我們也會踏入國際。目前在泰國、埃及、巴西、印尼,都有百度的分公司。有些國家的市場占有率不低,能達到二○%至三○%的水平。

對於馬雲、馬化騰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在科技業裡,其實我們已經過時了。三十歲以前才是創新高峰,所以現在要找年輕人來幹事。

我在公司裡管理的風格是:如果下屬和我意見不同,聽他的;我們這一代有的是經驗,和下屬討論的時候,我們走過什麼路、幹過什麼事、取得什麼經驗,告訴他,請他做參考。但最終由下屬決定,如果他的決定錯了,才照我的意見再做一遍。網路是年輕人的行業,讓他們去做決策,施展創意,而不必由我們主導一切。

你說我還能做多久?我因為是興趣所以願意努力。我可以不做,但是我喜歡做。我工作的目的不是掙錢,我在北大讀書就是學訊息檢索,剛好迎上網路盛行的風潮,我知道可以靠著所學創業賺錢,但說到底,我是因為真的喜歡才願意早起晚睡。我不是真的喜歡做生意,我喜歡的是讓人們獲取信息的技術。

這麼多年來我沒換過行,因為我就喜歡做這件事。

李彥宏

出生:1968年

現職: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經歷:搜尋引擎公司infoseek工程師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計算機科學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