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SpaceX預計將於下月初向美國聯邦部門提交初步調查報告,對今年9月火箭爆炸事故的原因做出解釋。SpaceX此前已宣布計劃於2016年底重啟火箭發射。
調查人員認為,超低溫燃料與包裹在氦容器外部的碳複合材料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導致其中一個加壓瓶破裂。據了解細節的知情人士透露,調查人員還仔細檢查了設計和質量控制問題,但似乎已經達成共識認為,有問題的操作因素是引發爆炸的主要原因。
SpaceX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稱,正在敲定調查的最終結果及隨附的報告,並表示,該公司爭取12月重啟發射火箭活動。
這一時間表與SpaceX去年的情況類似。當時,另一枚“獵鷹9號”火箭在升空的兩分鐘後,由於不同原因而發生爆炸。初步報告於2015年11月被提交給美國聯邦官員,而發射於12月份恢複。
SpaceX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此前表示,這是SpaceX過去14年歷史上“最困難、最複雜的一次事故”。
周五(1月13日), 三大股指走勢一致,基本呈現上午小V反彈,午後加速回落的走勢。早盤,次新股殺跌嚴重,市場人氣低迷,之後有色、石油、大金融板塊輪番護盤,股指曾探底回升後翻紅。午後,權重紛紛收窄漲幅,股指震蕩回落,而受到IPO加速的影響,創業板指弱勢七連跌,盤中更是跌破1900點,受到創業板指拖累,滬指也曾一度迫近3100點。總的來看,兩市超2400只個股下跌,虧錢效應急劇增加。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12.76點,下跌6.53點,跌幅0.21%,成交額1,744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008.3點,下跌122.93點,跌幅1.21%,成交額2,093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99.94點,下跌30.2點,跌幅1.56%,成交額573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逾6億元;深股通凈流入金7億元。另外,周五央行公開市場進行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央行公開市場還有14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回籠資金達700億元,結束連續第四日進行資金凈投放的態勢。
板塊方面:
次新股板塊領跌,板塊整體跌幅超3%,精測電子(300567),廣信材料(300537),德宏股份(603701),數字認證(300579),賽托生物(300583)跌停,湘油泵(603319),天順股份(002800),永吉股份(603058)等個股大跌逾9%。
受創業板拖累,國產軟件板塊集體大跌。浙大網新(600797)跌停,久遠銀海(002777)跌逾8%,用友網絡(600588)跌逾6%,四方精創(300468)跌逾6%。
此外,銀行板塊護盤。龍頭招商銀行(600036),中信銀行(601998),南京銀行(601009),建設銀行(601939)漲逾3%,華夏銀行(600015),寧波銀行(002142),光大銀行(601818)漲逾1%。
股權轉讓、年報高送轉概念表現低迷。
消息面上:
1、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官網最新披露,日前國投集團2017年度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投集團董事長王會生指出,要創新發展,推動公司業務發展取得新突破,同時要深化改革,把活力和動力激發出來。另外,全面推進改革試點,對國投電力(600886)、國投高新等11家子公司分類授權,並選擇國投電力進行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
2、農業部定於2017年1月15日-16日召開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會議將研究謀劃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路和舉措,部署2017年農業機械化工作。
機構觀點:
對於創業板的七連跌,大摩投資指出,從基本面來看,近期明顯加速的IPO節奏讓市場陷入恐慌,創業板連續創出新低,新股上市後開板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沒有新進資金入場,A股供給的增加勢必會引發價格的下降。短期預計大盤仍將維持弱勢,操作上建議投資者短線減少操作頻率,多看少動,控制倉位等待中線布局機會。
關於後市,盛世創富指出,大盤日K線劍指下方,挑戰120均線支撐。顯然半年線支撐能否有效面臨強大考驗。同樣要註意,市場調整還在風口,距離支撐還有空間,那麽個股行情短線就難言樂觀。調整還有延續,但空間有限,保持以上方60均線為上軌壓力,同時以120均線為下軌支撐的這樣一個上升通道之中運行為主的走勢格局。既然預計是這樣的狀態,市場如果在半年線出現止跌企穩信號,顯然短線就存在技術性反抽機會,逢低可以進行左側布局,當然倉位必須要控制好,防範風險永遠是第一位的。
巨豐投顧認為,新股過快發行使得市場相對承壓,次新股連續走低以及創業板的弱勢體現出新股發行的不利影響,對於新股發行,應該說無論是過快還是暫停,都不是正常的,應充分考慮投資者的承受情況。對於大盤,藍籌股較為活躍下護盤動作頻現,而股指回調中縮量延續,表明下行空間較為有限,這里挖坑階段性底部概率較大,切勿盲目割肉,建議持股等待反彈。而一旦下周出現繼續下探,則是較好的低吸良機。
周二(1月24日),兩市未能延續前兩日的小反彈開始分化,權重股出手護盤,滬指全天橫盤震蕩;中小創則被拋棄,題材股全線熄火,創業板更是收在日內低點,跌幅逾1%。今日的行情主要集中於主板權重股,“兩桶油”+大金融(銀行、保險)攜手護盤,供給側改革板塊(水泥、鋼鐵、煤炭)送來助攻,中字頭尾盤也一度發力。但相較而言,中小創弱勢盡顯,盤面上呈現大盤微漲的“和諧”氛圍,背後卻是小票跌跌不休。兩市成交再度縮量,節前清淡的市場氛圍一覽無余。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42.55點,上漲5.78點,漲幅0.18%,成交額1,345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941.55點,下跌34.64點,跌幅0.35%,成交額1,715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61.22點,下跌26.1點,跌幅1.38%,成交額461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7.36億元;深股通凈流入6.94億元。另外,周二央行開展了2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包括100億元的14天期和100億元的28天期,還有1100億元逆回購資金到期,故今日實現凈投放資金達到900億元。
熱點板塊:
“兩桶油”帶領石油板塊站上領漲兩市,中國石油更是創13個月新高。
期貨黑色系大漲,鋼鐵板塊期股聯動早盤大漲。太鋼不銹(000825),三鋼閩光(002110)漲停,永興特鋼(002756)漲逾4%,華菱鋼鐵(000932)漲逾3%,河鋼股份(000709),柳鋼股份(601003)漲逾2%。
油氣改革板塊早盤逆勢反彈護盤。石油濟柴(000617)漲停,中國石油(601857),中國石化(600028)漲逾2%,上海石化(600688)漲逾1%。
供給側改革板塊緊隨其後,涉及水泥、鋼鐵、煤炭等;大金融板塊護盤有力漲幅居前;但環保工程、軟件信息、醫療等板塊走勢落後。
莊股自成一派,“妖王”同力水泥五連板,豐林集團三連板,閩東電力、利君股份、三鋼閩光、柘中股份、南京港紛紛漲停。
次新股、股權轉讓、高送轉等題材股較為低迷。
消息面上:
1、保監會相關部門近期密集約談了包括9家整改萬能險險企在內的15家險企負責人,要求其在“開門紅”期間要統一戰線,降低負債端成本。在壽險產品監管趨嚴背景下,財險產品開始走俏,不過這一火爆局面很快被監管叫停,2017年1月10日,保監會發文要求相關財險公司停售所有投資型財險產品。
2、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資監管工作會議即將召開。據分析,目前新疆國資混改率已達60%左右,走在全國前列。下一步改革的重點將是集團層面。新疆國資委將選擇部分集團企業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和自治區資源資本化運作平臺試點企業。
機構觀點:
巨豐投顧認為,技術上,股指節前保持縮量整理局面,一段時期難以打破,而一旦縮量橫盤時間過多,還有回撤的大概率。因此,目前兩市存量資金博弈下難有大的改觀,或許養老金入市將是一個突破口。短期看,明日走勢較為重要,如果節前需要資金的投資者,明日將會是最後的出貨日子,否則需要資金就需等待年後。所以,在縮量的基礎上明日指數是否能抵住可能的資金撤離需求,將是節前操作的重要參考。一旦成交不足開始下行,那麽需要階段性加倉以備年後。而如果繼續縮量整理,則建議適當減倉觀望。具體操作上,短期連續上行後或有分歧,繼續布局政策傾斜的國企改革、一帶一路以及PPP概念的同時,對於高送轉預期以及業績良好標的,可重點關註。
廣州萬隆認為,這兩日的紅包行情的驅動歸根結底還在於超跌反彈。經歷了連續下跌後,市場惜售和捂籌心理占據上風,繼而在政策面和消息面暖風的刺激下,行情迎來了短線修複。但抄底資金快出的節奏也就決定節前反彈難有持續性。特別是今日兩桶油等權重逆勢拉升使得滬指雖然維持強勢收出三連陽,但這也同樣加劇了近期抄底資金從中小創獲利出逃,無量紅三兵也就成為了只賺指數不賺錢(甚至虧錢)的美麗陷阱。操作上,隨著超跌反彈行情畫上句號,個股兩極分化的結構性行情再度回歸,而其中弱勢股不僅會被打回原形,甚至暗含巨大殺跌風險,所以對於業績地雷、短期連續漲幅過大、大股東天量減持這三弱勢股投資者需第一時間逢高調倉換股,將倉位配置到前期被指數拖累但年報業績亮眼的錯殺品種上。
“3·17”北京樓市新政落地後,二手房市場首當其沖,依靠成交生存的中介機構必然會受到較大影響。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解決在途單潛在違約風險成為二手房中介的第一件事。同時,新政後北京二手房市場明顯走弱,預計成交量下行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業內認為,市場下行,將導致一定規模的二手房中介人員離職、門店關閉等現象出現。最嚴調控下,“修煉內功”和“業務多元化”是二手房中介機構生存下去兩個不錯的選擇。
日子不好過了
“雖然北京樓市調控政策出臺相對突然,但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只不過這一來,我們的日子就沒那麽好過了。”朝陽區青年路區域某中介門店經紀人小張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新政出臺後,店面比之前冷清了許多。
小張稱,3月上半月,店面內幾乎看不到經紀人的身影,大家基本都在外面忙著帶客戶看房以及辦理交易流程;不過,新政出臺後的這幾日,經紀人更多的時間是待在店里,打電話解讀政策、約客戶看房,每天的帶看次數明顯減少了。
鏈家官網數據顯示,新政實施後的首個周末(3月18日-3月19日)帶看量為37339和35133人次,而此前的一個周末(3月11日-3月12日)分別為56256和49870人次,比較來看新政後首個周末帶看人次瞬間下降近2萬人次,換算比例的話,環比分別下降近40%和30%。3月20日(周一)帶看量為6699人次,此前一周的周一帶看量為13386人次,環比跌幅近50%。
此外,新政出臺後,“新增客源”的數量也大大減少,3月前幾個周末的日新增客源數都在11000-12000人水平,新政後的第一個周末新增客源量只有9000人上下。新增房源也從此前周末的日增1800-1900套下降到了1500多套。
業內人士認為,近幾日北京二手房市場表現開始走弱,這也證明調控政策效果較為明顯,此前市場較快升溫的情況有望得到抑制。同時,新政剛剛開始實施,收緊的調控政策仍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對於二手房中介而言,“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據了解,2013年4月北京曾經出臺過“認房認貸”政策,結束了北京連續13個月市場上行的態勢,成交量開始逐漸萎縮,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2014年底。業內認為,參考過去的經驗和上海、深圳的經驗,北京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後,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將會出現明顯減少,並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解決在途單風險
北京樓市新政出臺後,業內普遍認為對二手房市場影響最大,購房人購買第二套二手房時基本是零杠桿。值得註意的是,首套標準的嚴格化(即“認房又認貸”),對在途交易影響較大。其中,影響最大的則是已成交但未網簽的群體,預計全市此類交易量在1萬單左右,要註意後期的違約風險。
某房產中介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北京二手房市場上70%以上為換房群體,“認房認貸”嚴格了首套標準,換房群體“先賣後買”也被界定為二套,首付為60%(普宅)或者80%(非普),首付門檻的大幅增加可能帶來滿足首付的群體占比減少。對於已成交但未網簽的交易而言,首付的大幅增加,導致交易出現違約的概率大大增加。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了多個區域的二手房門店發現,基本每個店面都存在上述情況的在途單。針對這種情況,門店經紀人稱,目前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補首付額較少的客戶,一般會選擇湊齊多出的首付完成交易;二是買方、賣方以及中介機構三方“和平解約”。
北京商報記者就在途單潛在違約風險應如何解決的問題采訪了鏈家等中介機構,對方回應稱:“將嚴格執行北京市相關部門出臺的調控政策,主動與客戶溝通、解讀政策的含義,穩定市場預期。同時,要高度關註市場違約風險,盡可能保護消費者權利。”
事實上,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中發現,不僅是上述已成交未網簽的交易受到影響,很多有意向近期簽約的客戶也因首付比例的調整,導致購房計劃不得不擱淺。
東四環區域某中介門店經紀人小趙稱,目前他不僅有一單在途單要解約,近期有意向簽約的客戶中也有兩個終止購房計劃。其中一個是剛需客戶,因為有過貸款記錄,“認房又認貸”政策實施後,在北京買房變成二套,首付比例提升至60%,因首付不夠取消買房計劃;另外一個客戶是換房,本來他的房屋已經出售但還未網簽,現在正在溝通解約,導致他的買房計劃也要延緩。
離職關店或再現
北京樓市調控政策升級的同時,對於市場主體(房企及中介公司)的監管仍持續收緊。3月20日,北京市住建委執法部門隨即對部分房地產開發在售項目及房地產經紀機構門店進行了隨機執法檢查,通報北京我愛我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安寧莊東路分公司存在未如實記錄經紀業務等問題。北京市住建委執法部門已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在進一步調查取證後將予以行政處罰。
樓市政策趨緊導致成交量下滑、監管持續收緊,在最嚴調控之下,北京市二手房中介機構將面臨“寒冬”。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預計今年二手房中介行業將出現一定規模的經紀人離職、門店關閉等現象。
2016年,樓市的回暖,給予二手房中介公司信心。一方面,新興互聯網中介開始設立線下門店;另一方面,傳統二手房中介機構也忙於開店擴張,鞏固並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2016年中介門店數量進一步增加。但是,2017年北京二手房市場將極大可能出現下行,屆時,一些難以盈利的二手房中介門店可能會出現關停的現象。
不僅僅是店面,從業人員也是。二手房中介行業本就是人員流失率較高的行業,一旦樓市遇冷,底薪較少的經紀人將拿不到可觀的銷售提成,那時二手房經紀人員的流失率會進一步提升。
業務多元化
最嚴調控之下,二手房中介該如何度過呢?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修煉內功”和“業務多元化”是市場遇冷時中介公司要做好的事情。
所謂“修煉內功”,是指經紀業務專業化水平的提升。鏈家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一線經紀人而言,“修煉內功”即提升行業知識的專業度、維護並拓展房客源端的關系、提升服務水平和意識。
行業人士稱,房地產市場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單純依靠二手房買賣交易的中介機構難免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但是,如果二手房中介機構能夠做到“業務多元化”,不單單以二手房買賣業務為主,那麽該類公司的市場抗壓能力也將得到有效提升。
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中介公司業務多元化包括發展品牌租賃、海外房產以及拓展上下遊相關業務等。
以品牌租賃為例,2016年,政府提出“購租並舉”政策,支持租賃市場機構化發展。目前,各路資本殺入長租公寓市場,這對於擁有房客源基礎的中介機構而言是一次較大的機遇。目前,中介機構做長租公寓規模較大的是鏈家的自如友家。未來,租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不失為中介機構多元化發展的一種有益嘗試。
如今的直播市場可謂春風不得意,寡頭時代或將到來
2017年伊始,直播市場就好不熱鬧。先是2017年1月前後國家相關部門嚴查了“無證”及違規直播平臺,高達9萬個直播間被關閉,超過3萬個主播賬號被封禁……。接著2月份,隨著光圈直播倒閉,倒閉和虧損等負面字眼也纏繞在直播市場中。而政策與亂象之外,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被熱炒了數年的直播市場將在2017年迎來洗牌。那麽是背靠微博的一下科技(一直播母公司)、歡聚時代(YY直播母公司)和陌陌等“大佬”主宰市場,還是說將有後起之秀後發制人?
內外交困,直播市場春風不得意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共有大大小小300多家直播平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美女”和“色情”等荷爾蒙刺激元素是眾多直播平臺“吸睛”的主要手段。龐大的直播流也平臺內容監管帶來挑戰。2016年至今,直播平臺上的涉黃、涉暴甚至涉毒的直播內容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從2016年下半年至今,《關於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和《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多個針對直播市場的規定相繼實施。
至此,問題已經搬上臺面——那些曾打“色情”擦邊球的直播平臺,色情經濟被大幅縮減,收入單一,依靠打賞的他們如今又該何以為繼?
另一方面,直播市場的大多數參與者都處在賠本賺吆喝的沼澤地中。最近的事件是今年2月中旬,光圈直播這家早在2015年9月就已拿到125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估值高達5億元人民幣的直播平臺,突然倒閉,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光圈直播的倒下並不是個例。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300多家直播平臺中,1/10的平臺已經死亡,如微播、網聚直播、貓耳直播、咖喱直播、愛鬧直播、趣直播和美瓜直播等數十家直播平臺銷聲匿跡。同樣,國外市場也是類似,2016年10月,“直播鼻祖”Meerkat死亡,令人唏噓不已。它曾有百萬用戶,走紅時估值高達4000萬美元,但在2016年被推特收購後,夾在Periscope和Facebook Live之間依舊無法茍延。
在這樣一種內外交困的現狀之下,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直播行業如果不能在商業變現方面有所突破,很有可能在百播爭鳴後留下一地雞毛。
虧損與倒閉之外,寡頭化初現端倪
沒錯,種種跡象表明,2017年很有可能成為直播市場的洗牌期。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全國共有31家直播公司完成共36起融資,涉及總金額108.32億元人民幣。然而2016年直播行業整體營收只比融資總額高出1/3,這樣的數據放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畸形的發展狀態。因此可以斷定2017年,那些資金薄弱或變現跟不上的中小直播平臺將被掃地出門,而一些跑在市場前列的直播公司將更具話語權。
縱觀當前市場,問哪些直播公司有“寡頭像”呢?從一下科技(一直播母公司)、歡聚時代(YY直播母公司)和陌陌三家公司身上可窺一二。
一下科技,旗下三個移動視頻平臺——秒拍、小咖秀和一直播。根據今年2月下旬,微博發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微博月活躍用戶全年凈增長7700萬人,至3.13億人,移動端占比90%。同時,微博的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2016年第四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運營利潤率達到35%。微博的二次崛起離不開一下科技的移動視頻業務支撐。
而同時,微博也是一下科技最大的投資方,二者無論從資金或是業務方面,關系都相當密切。自2013年,微博一共參加一下科技4輪投資,累計投資1.9億美元。值得註意的是,財報中還顯示,微博在視頻和直播上的布局已經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12月,微博視頻的日均播放量相比上一年同期大幅增長了713%,廣告和營銷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47%,至1.295億美元。言外之意,為微博提供短視頻和直播服務的一下科技的商業價值增長也必定可觀。這也是為什麽說一下科技有“寡頭像”的原因——背靠微博,產出的內容又反哺微博,發展勢頭正猛。
當然,如此大的直播市場,註定不會是一個人的狂歡。2016年直播收入最高的是YY的母公司歡聚時代,其2016年第三季度凈營收為20.898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4.000億元人民幣,而它的直播服務營收17.904億元人民幣,在整體營收中占比達85.67%。此外,歡聚時代CEO陳洲還表示,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第三季度這一年中,直播共為歡聚時代帶來約80億元人民幣收入。由此可見,歡聚時代不僅在直播市場賺錢了,發展勢頭也同樣兇猛。
同樣,作為僅次於微信和QQ的移動社交平臺,陌陌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直播業務產生營收1.086億美元,占陌陌整體收入(1.57億美元)的69.17%。可見,陌陌接下來必定會將直播視為公司核心業務。
除了這些,諸如映客和花椒直播等平臺也有“寡頭像”,他們的月活躍用戶數都比較多,其中映客在2016年9月的數據統計中,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驚人的1.13億人。
步履蹣跚,直播市場問題出在哪里?
雖然寡頭化時代即將來臨,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直播市場還存在諸多問題。即使是上述的具有“寡頭像”的一下科技等直播公司,也不能高興得太早,就更別提那些行走在虧損與倒閉邊緣的中小直播平臺了。
據業內相關媒體測算,目前大部分直播平臺不算主播和員工的人力成本,光是帶寬費用成本就在3000萬元人民幣以上。以虎牙為例,2016年第三季度該平臺營收約1.97億元人民幣,成本卻接近2.7億元人民幣,虧損超過7200萬元人民幣。以此類推,中小型直播平臺雖然成本費用相對降低,但營收也同步降低,虧損照舊。所以變現問題不解決,而融資又跟不上,那麽故事的結局可以參考光圈直播。
其次,資本遇冷。資本市場進入寒冬是整個互聯網領域遇到的困境,任誰也不能一時半會改變這個大環境。而在這個大環境下,資本變得越發謹慎起來,可預測2017年直播市場的補貼燒錢是不大可能發生了,投資數量和金額也將會斷崖式下跌。那變現能力差的直播平臺又該怎麽辦?
最後,直播平臺內容同質化。隨著直播產業的不斷演進和分化,業內人士將直播內容分為三大主流模式——遊戲、秀場和泛生活。但這為數不多的三種模式,往往會很快就使用戶產生審美疲勞,拉不出差異化的體驗,繼而嚴重影響直播平臺的發展。
欲執牛耳者,該從哪些方面發力?
直播市場的前景毋庸置疑,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國內直播用戶達到3.25億人,占國內網民的45.8%。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必然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業內預計,直播市場到2020年總產值將超過一千億元人民幣。這麽大一塊蛋糕,人人皆想食之,可用何種方式,才會顯得吃相優雅,且能吃到更多蛋糕呢?或許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流量變現方面
如何將龐大的流量進行商業價值的深度挖掘,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是直播平臺的核心訴求。
其一,硬廣和軟廣是最直接粗暴的方式。硬廣很好理解,就是在直播平臺上的顯然位置植入廣告,2016年,映客一則內容營銷套餐開出2000萬天價引起軒然大波,開屏廣告刊例更是達到微博的26倍。直播平臺將重心轉移到商業變現方面是直播下半場的主要策略,但硬廣刊例價對於品牌方來講最重要還是尋求性價比,硬廣售賣不應該是平臺發力的主要方向。
軟廣拼的是創意,通過直播間品牌定制裝飾墻、直播打賞禮物等場景化的構建方式,能夠弱化廣告感,增加品牌情感。例如,在2016年奧運期間,一直播則聯手脈動定制“脈動金幣”禮物,在全站實現品牌強力曝光,借勢奧運熱點,多個熱門直播間出現脈動金幣,用戶每刷一份禮物,就是一份廣告,直播間有多少觀看,廣告就達到多少曝光,對於品牌而言,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其二,整合營銷。實際上,無論是硬廣還是軟廣,都停留在傳統廣告售賣層面上,沒有體現出直播平臺獨有的優勢。而整合營銷,在目前看來,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直播平臺的主要營收方式。利用直播打造營銷盛會的方式,能精準的將產品和廣告信息傳遞給用戶,達到平臺、品牌、用戶三方共贏。或許不少人對直播廣告普遍的認知是,直播廣告是做不起來的。因為直播是註意力經濟,人們關註的自然是主播,沒有人想去看廣告。真的這樣嗎?非也,去年8月,柳巖通過淘寶直播10分鐘,賣出了2萬件核桃、4500件檸檬片和2000多件面膜等。同樣,在一直播上,喜劇明星沈騰和馬麗登上一直播玩了次場景營銷,3萬份金龍魚產品在15分鐘內售罄,更有一直播一小時賣出美的空調一天的銷售額、一場直播售出15萬份威露士洗手液等例子,不勝枚舉。
其實對於整合營銷而言,拼的是平臺資源。回看一直播與歐麗薇蘭的活動,邀請了沙溢胡可、陸毅鮑蕾兩對夫妻在一直播上直播還原“鋒味菜”,線上通過明星、一直播、微博三方宣傳,線下通過分鐘廣告覆蓋辦公樓與公寓,整合線上線下成一個閉環,明星直播現場代言式導購,再導流到銷售平臺,搭建起“直播+明星+電商+分眾+微博”的矩陣,兩場直播總計收獲了6000萬粉絲互動。而對於一直播而言,還有一個殺手鐧,其與同公司秒拍、小咖秀兩款產品形成的聯動效應,直播中觀看量、評論量高的地方通過後臺自動捕捉剪輯到秒拍、小咖秀上進行二次傳播,品牌傳播效果裂變式增加。
2、UGC(用戶原創內容)方面
直播平臺內容同質化現象眾所周知,所以有什麽方法能打造出平臺特有的內容呢?在直播市場,除了遊戲、秀場和泛生活之外,實際上直播平臺還有財經、母嬰、創投、旅遊等海量垂直內容縫隙可供挖掘。
實際上,目前直播市場上,諸如陌陌、映客和一直播等平臺已經在這些細分領域有所行動。比如,陌陌利用自家的社交平臺在直播市場玩得風生水起,映客邀請到高圓圓、劉濤、汪涵以及天天兄弟團等明星加盟直播,也帶來了客觀的用戶流量。在一直播2017年發布的首份內容榜單中,通過對平臺內容進行多維度梳理,在其運動、星座、娛樂、教育等40余個垂直內容類別中發現,運動、娛樂等領域用戶粘性更強。
直播平臺內容方向上的布局,看似與商業化並無直接關系,然而,這確是平臺長久存在之根本。只有靠優質的內容留住並擴大用戶群,而後的商業邏輯才有立足之地。就一直播而言,擁有董路、陸琪等優秀內容供給方,1月內容榜單中前十名的場均觀看量更是達到100萬以上。故此,一下科技創始人兼CEO韓坤曾表示:一直播在上線當月收入就已過億,目前一下科技的營收一半來自於直播的收入。
3、商業模式方面
前面兩點是策略問題,而商業模式就上升到戰略層面。今年年初,一下科技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地舉辦商業推介會,將商業化提升至公司的戰略層面,可謂是商業化最積極的一家移動視頻公司。一下科技高級副總裁劉新征在會上表示——將三款產品融合起來,為品牌提供定制營銷方案,成為移動視頻行業的營銷商。將公司秒拍、小咖秀、一直播三個產品進行交錯式、捆綁式銷售,整合全平臺資源,三把利劍全部指向商業變現無疑是個聰明的打法。
最近的例子是,過年期間“秒拍星拜年”活動與大寶品牌的合作中,邀請郎平、林更新等明星使用大寶品牌定制模板錄制“星拜年”視頻,並引發網友自發模仿和轉發,達到很好的品牌互動曝光效果。最終,大寶活動總曝光5.3億次,總播放量超過4000萬,視頻參與數超過5000支。緊接著,在2月中旬,秒拍啟動了短視頻6S貼片廣告,成為移動視頻領域啟動前貼片廣告的第一家平臺,首次試投放的活動廣告,投放了簽約秒拍的50個頭部達人賬號,僅2天時間,視頻播放量達1.3億次,成績斐然。
做為直播平臺,一直播與秒拍、小咖秀既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結的配合每一場廣告營銷,依據品牌調性與目標效果等需求較差選擇,並最終定制完整營銷方案,是一直播進行的商業變現差異化打法,也是目前直播行業中較成系統的商業模式。
最後,肯定還有一些盈利方向等著直播公司們去探索、布局以及角逐。至於2017年,一下科技、歡聚時代、陌陌、映客、花椒直播以及BAT等巨頭,誰能率先在直播市場取得寡頭的席位,咱們還是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傳統金融機構通常以央行征信記錄為標準,采用簡單線性邏輯回歸,建立信用判別評分來判斷貸款者是“好人”還是“壞人”。然而,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央行征信在數據時效性、全面性和層次性上已逐漸顯現出其不足之處。
“消費金融持牌機構除了直聯央行征信外,更多的數據獲得是與第三方合作,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獲得其它維度的數據,然後進行數據解析。但是消費金融跟傳統金融機構用簡單線性邏輯回歸,建立信用判別評分不一樣,消費金融的數據大多數是用非線性的,這就導致了大數據交叉判斷之後,“好人”可能就成為了“壞人。”馬上消費金融高級數據決策總監李屆悅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雖然根據51信用卡近期發布的《2016年國內信用卡活躍用戶消費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活躍信用卡在人均持卡量、活卡率和人均授信額度方面,較2015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目前大部分人口仍然沒有被信用卡所覆蓋,當然也就不會有征信記錄。而這些人,已經成為了各大消費金融公司的主要服務對象。
一位消費金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於沒有央行征信記錄的貸款人群,他們可能只有在互聯網上留下瀏覽、購物、社交等多維度的數據。這些數據其實都是可以用來判斷信用好壞的,並且有些數據,通過計算機對成千上萬個維度的風險變量進行分析後,以前大家覺得沒用的數據,現在反而有價值了。
類似“交易時間”這一類從前被忽略的數據維度,現在也可以被用來判斷信用情況。例如,一名客戶的網購的交易行為如果經常發生在半夜淩晨三四點,那這個客戶可能沒有固定的工作,或者沒有比較好的生活習慣,這樣的情況,信用評分就會差一些;相反,如果某客戶的交易時間十分規律,說明自律性較強,那他的信用評分則會相對較好。
而類似“擁有房產豪車價值”一類從前被重用的數據維度,如今可能用處不大。例如,如果一個能貸款買別墅的人,突然來消費金融平臺申請幾百或幾千元的貸款,那平臺會認為他存在身份被盜或者本人因重大變故而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等風險,從而無法審批小額消費金融貸款給他。
“在傳統金融眼里,通常會認為收入越高的人信用越好,但在消費金融這里,我們會把他的收入和年齡結合進行判斷,如果交叉之後的非線性數據顯示出年齡小但收入很高,則可能出現數據造假的風險,即便是因為炒股或買彩票而發了一筆橫財,那他的持續穩定性也有待商榷。”李屆悅稱。
此外,伴隨巨大的消費增量和消費結構的調整,消費金融實現了迅猛的發展,一些專營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的黑中介也打起消費金融的主意。在近期爆發的醫美詐騙中,就是黑中介聯合醫療機構,大量從農村抓取“白戶”村民,大肆從平臺騙貸套現,造成整個行業十多億的虧損。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黑中介往往會在網上和一些借貸平臺留有手機號碼和個人信息,讓申請貸款的人聯系他們。因此平臺會通過互聯網上抓取一些黑中介信息,並會根據電話號碼、地址、姓名、性別等維度的數據形成一個數據收集網絡。如果其中有號碼跟已確認的黑中介經常有通信往來,那這些號碼就會被認定有欺詐嫌疑或者黑中介嫌疑,平臺會自動屏蔽這些號碼的申請。
消費金融騙貸與反騙貸之間的博弈,魔高、還是道高?這回得看大數據了。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