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5%、20%、25%和30%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2/15202530.html

周圍的朋友時不時會向我推薦一些投資機會,一般不會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因為他們知道不用向我推薦任何股票,推薦的都是除股票之外的投資機會。例如今天就有朋友向我推薦做外匯的高頻交易,他說如果投資一年期,回報700%,如果投資五年期,則最高年化收益率是1300%。當然了,我當場就表示毫無興趣,並強烈建議對方也不要參與。

按照我的習慣,任何號稱可保本的投資項目,如果年化收益率達到15%,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拿出我的“放大鏡”來仔細端詳,如果(哪怕)有一點點不肯定,我也不會投入一分錢。如果年化收益率達到20%,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拿出我的“光學顯微鏡”來仔細觀察,只要稍有不明白之處,立刻放棄。如果年化收益率達到25%,我想我會出動我的“電子顯微鏡”,即使經過仔細觀察之後依然信心滿滿,我也只會投入很小一部分錢,例如佔投資組合的5%。如果年化收益率達到或者超過30%,我就直接無視。這些針對收益率的投資紀律是我通過大量研究和觀察之後得出的結果,超過15%的無風險(或低風險)年化收益率基本上無法持久,只有少數例外。我不想為了那少數例外而去冒為數眾多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98

聖誕禮物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21.html

今年這個聖誕禮物比較特別,它是一個方法,一個讓你有效打擊你的仇家/敵人的方法。步驟如下:

第一步,引誘/鼓勵你的仇家/敵人做投資,例如股票投資,如果他們已經在做了,那第一步可以省略。

第二步,引誘/鼓勵他們做出預測,並以預測為基礎下註。

第三步,每當他們的預測準確時,一定要把對方大贊一番,說你是如何仰慕崇拜對方。每當他們的預測失誤時,一定要表示“這只是意外,不用太介意”,並鼓勵對方再接再厲,繼續進行預測,你也可以經常給對方提供財經信息或者小道消息,讓對方有更多資源來發揮其預測能力。

這個方法易學易用,永遠有效,不犯法,被打擊的對象也無法察覺,你完全不用擔心遭報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99

糾結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9.html

最近分別有三個人來向我表示他們正處於某種糾結之中。

第一個人:我手上的股票最近幾個月上漲了許多,想賣出獲利,可又怕賣出之後股價繼續上漲,很糾結。

我:不必糾結,對於那些不管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得到確切答案的問題,不值得花費一分一秒在它們身上。

第二個人:我投資了一些歐洲基金,由於最近俄羅斯和歐美之間的矛盾問題,已經跌了不少,正糾結要不要先賣掉。

我:任何國家之間隨時都可能產生任何矛盾,摩擦,甚至起衝突。如果你需要為這個擔心,那你在一開始就不應該做這個投資。

第三個人:我有兩個保險計劃可選,計劃A是。。。,計劃B是。。。,幫我算一算哪個保險計劃更劃算。

我(計算完畢):如果你在75歲之前死亡,那計劃A比較劃算,如果你超過75歲才死亡,那計劃B比較劃算。

第三個人:真糾結,不知選哪個好呢?

我:。。。。。。(心想:連生死都置之度外了,還放不下糾結呀?)

以上都是真人真事,希望大家在每次糾結之前,先考慮值不值得去糾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00

比亞迪的粗略估值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82.html

幾年前我用自己的估值方法給比亞迪粗略地估了一下值,估值的大前提是未來電動車成為主流。比亞迪旗下有幾塊產業,除了電動汽車還有手機組裝和太陽能等,手機組裝這塊已經沒有太多發展空間,規模也不大,太陽能這塊還在初期階段,未來比較難估算,所以我幹脆就忽略這兩塊的價值,直接算電動汽車。以悲觀的方式算出來的結果是每股50元,樂觀的方式算出來的結果是每股150元,我就取了個中間值,100元。

當時的股價大約在10元左右,我手上拿到的各大行分析師的股價都是個位數,最低那個是1元,最高的也不超過6元。他們的估值和我的估值有天壤之別,那個時候哪怕我只是相信他們一成,我也不敢買入,可是我相信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別人,所以開始買入股票。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得出四個結論:
1. 大行分析師手中既沒有估值模型,也不掌握估值方法
2. 大行分析師的腦子裡裝的不是空氣就是漿糊,允許少數例外
3. 如果以上兩點都不是,那麼他們就是毫無品德之人
4. 他們手頭上錢多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大多數投資者認為他們很聰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01

不從結果論對錯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1.html

我們認購基金時,總會先看看該基金過去的表現如何,如果表現良好,我們就給它加分,安心地認購,如果表現不好,就扣分,拒絕認購。我們不太可能去深入了解表現好與不好的背後原因為何。在投資時,如果僅從暫時結果(或者說過往的表現)論對錯,是非常危險的。

我1元買的股票,後來跌落到0.5元,如果時間倒回至當時,如果以當時的結果來看,我就是錯的。接下來,股票上升至11元,我賣掉了,後來股價調整至6元,從這個結果看來,我是對了。可是,事情還沒有結束,後來股價又從6元上升至13元,從這個結果來看,我又是錯的。事實上,當你做一個投資決定時,你不是對的就是錯的,不可能又對又錯。因此,僅從過程中的任一暫時性結果分對錯是不合邏輯的。

大多投資者對投資理念不屑一顧,只對投資結果感興趣。如果結果好,就說那個理念是正確的,如果結果不好,就說那個理念是錯誤的。我想問,如果只能從結果來判斷理念是否正確,那是不是表示無法從字面上理解及判斷該理念?如果無法從字面上理解該理念,那麼它即使是正確的又如何?無法理解的東西又怎麼拿來使用?(如果你覺得依樣畫葫蘆也能湊效,那就想想為什麼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

我認為,正確的投資邏輯、思路、理念有更大機率獲利,錯誤的投資邏輯、思路、理念有更大機率虧損,如此而已,雙方都不是百分之百獲利或虧損的。

認識這一點有什麼好處?我見過很多人一開始的投資邏輯是正確的,後來由於股價的舞高弄低,漸漸懷疑自己的投資邏輯,最後自己推翻自己,往錯誤的方向奔跑。如果他們能明白投資邏輯與投資結果的關係,情況將有很大改善。認識這一點能讓人保持應有的冷靜、理智和自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03

業績退步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4.html

今早還在被窩裡就被電話吵醒,是一位老鄰居打來的,一接通就聽到對方興奮地說:“恭喜呀。”

我問:恭喜什麼?

老鄰居:你股票大漲呀(A股組合),難道你不知道?

我:我知道呀,可是你怎麼知道?

老鄰居:你忘啦,是大半年前你讓我買的。

我:哦。。。(這才想起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老鄰居:怎麼,股票漲了還不高興嗎?

我:不是,只是因為買的時候已經有所預期,所以也沒有太大感覺(事實上是因為我今年跑
贏指數的幅度比去年下降了,怕跟對方解釋不清,所以隨口找個藉口應對)

老鄰居:打電話是為了謝謝你的建議。

我:不客氣,只是你自己運氣好而已(這不是客氣話,因為我從來不會預測股價何時上漲,更不會預測牛市何時到來)。

老鄰居:那你什麼時候賣出可不可以跟我說一聲?

我:好吧,不過估計還要過一段時間,到時會告訴你的。

無論何時,上漲只是因為運氣好,下跌是因為自己技術上的不足或者錯漏。
今年收益率確實比去年高一大截,可是不可否認業績退步了,就如之前所言,與指數之間的差距縮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04

我的電腦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26.html

今天一位同行問我:為什麼我們都是對著電腦,而成績竟差別這麼大?

我:因為我們用電腦做的事完全不一樣。當你用電腦查閱各種經濟數據、各種評論預測、做各種技術分析時,我卻在用電腦玩遊戲。

同行:玩什麼遊戲?

我:Diablo

同行:好玩麼?

我:是我玩過的最好玩的遊戲之一,而且遊戲中蘊藏著重要的投資思想。

同行:什麼思想?

我:你自己去體驗吧,萬一體驗不出也不要來問我,我是不會告訴你的。

同行:你知道雪球網嗎?

我:知道。

同行:上面有很多信息,你覺得如何?

我:嗯,確實很有意思。那裡有許多熱心的善者仁翁,他們熱衷於發現寶藏,然後第一時間畫一張詳細的藏寶圖告知其他人快快去挖寶。

同行:。。。。。。(沈默)

我:我們來做個交易吧,對你我都有好處的。

同行:你說說看。

我:以後我買股票時通知你,你等股價再跌20%才買,賣出股票時也通知你,你等股價再上漲20%才賣,然後你把多出來的收益的25%給我。

同行:聽起來挺公平,但是為什麼你自己不等再跌20%才買,等再漲20%才賣?

我:因為我的手無法脫離大腦自己運作。(我心想:只有習慣於不經大腦就動手的人能做到)

同行:哦,明白了!但是為什麼是20%?

我:沒什麼,只是按過去的經驗來看,股價跌穿我買入價的20%和升穿賣出價的20%的例子不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05

養成對照清單的習慣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13.html

當我們要辦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時往往會事先擬定一張清單,然後對照清單來逐步完成這件事。例如,購物清單,飛機師起飛前的檢查清單,做料理時用到的菜譜等等。我們要購買一部手機之前也要弄張清單,例如必須具備哪些功能,屏幕要多大,價錢要在哪個範圍之內等等,可是到了做投資時,很多人卻沒有一張清單。做投資決定要比買手機複雜得多,出錯的概率大得多,出錯的代價也要大得多,如果買手機都要清單,為什麼做投資不用?

每個投資者都應該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投資清單,並且養成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仔細對照該清單的習慣,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減少犯錯以及方便事後總結提高。

擬定投資清單的核心就是思考如何減少犯錯。初次擬定的投資清單可能錯漏百出,但無妨,通過思考、學習、實踐和總結之後這個清單就變得越來越完善。一張好的投資清單是投資者的心血結晶,也是投資者最寶貴的財富。它能夠幫助投資者最大限度地減少投資風險,當然我們不奢望完美,再好的投資清單也不能保證永遠不犯錯。

我有自己的一張投資清單,這張清單現在看起來和當初已經大不相同,因為已經被我修改了N次。為了檢驗這張清單的避險能力,我特意到港交所找來那些千股的名單,用清單逐一過濾,發現無一漏網。或許這還不能說明這個清單能夠百分百避開所有千股(因為不能避開的千股可能暫時還沒出現),但可以肯定它已經擁有令人欣慰的基礎避險能力。

除了驗證千股,我也用它來驗證那些經歷股價暴跌(非因出千而暴跌)的股票,效果也同樣令人欣慰,它避開了超過九成的暴跌。在我看來,一張能夠避開大多數風險的投資清單,加上良好的投資心態,再加上一點運氣,就形成長期執行穩健投資的基礎。

有了這個基礎之後,你會發現那些諸如美聯署加息減息、中國GDP多少、地方政府有多少壞賬、貿易順差逆差、貨幣升值貶值、石油升值貶值、惡性通脹還是惡性通縮、某大神跳出來喊牛市熊市將至、預測未來哪個行業興盛那個行業衰敗、穆迪調高調低某某信用評級、渾水跳出來做空哪個公司、某地核電廠爆炸、某國出現龍捲風海嘯地震、真普選假普選、扈港通是否開通。。。等等等等。。。這一切,都通通當耳邊風。世上再沒有什麼比一張屬於自己的投資清單更可靠的制勝法寶,即便是準確無誤的內幕消息在它面前也不值一提。內幕消息充其量能讓你賺幾次錢,而且還賺得提心吊膽,而投資清單卻能讓你長期賺錢,而且賺得輕鬆安心。

寫了這麼多自己的投資清單的好處,並非為了炫耀,只是為了鼓勵讀者擬定屬於自己的投資清單並養成投資前對照清單的好習慣。此外,投資者應該對自己好不容易擬定完善的投資清單進行徹底保密,因為任何有效的投資方法一旦公開,其效用就逐漸減弱,直至完全消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06

對投資收益率的誤解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12.html

有人拿一張某基金的介紹單張來問我該不該投資該基金。他說該基金最近三年的投資收益率大約是16%每年。我細閱了單張的內容,發現該基金主要投資於生物科技類的美國公司,成立至今18年,累積總收益170%。於是有了以下對話:

我:一個運作18年的基金總收益170%,年化收益率應該是多少?

他:(通過計算)才3%?

我:是的。

他:但是最近三年回報率有16%。

我:這說明這個基金的業績起伏很大,而長期總體業績不佳。那個推薦基金給你的銷售人員 
如果不是無知就是居心不良,只提表現好的年份,其它年份不提。

他:那每年投資收益率要多少才能接受?8%?12%?

我:我覺得零收益率也可以接受,前提是市場平均收益率是負數。如果市場的長期收益率是25%,那麼即使是24%的收益率我也不能接受。

通常銷售投資品的人會告訴銷售對象該投資品最近幾年的表現是如何地好,他們會說出一個年化收益率的數字,銷售對象通常會樂觀地估計接下來的時間該投資品也有相近的表現,退一萬步來看,即使該投資品能夠保證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也有相同的表現,它也不能夠估計這個回報率是否戰勝市場,除非它同時也能預測市場的未來收益率是多少。然而,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而對於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年化收益率有多少,而是年化收益率跑贏市場多少。

我經常看到、聽到有人“謙虛”地表示每年有10%、15%、20%。。。的收益率就滿足了。似乎他們已經對未來市場的平均收益率瞭如指掌。這種認識除了讓人在不知不覺間承擔了額外風險之外,也沒什麼壞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07

股價的隨機波動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6.html

今天一位朋友致電與我聊天,一開腔就唉聲嘆氣,原來他太太的上司前段時間告知他們某隻股票的內幕消息,讓他們買入,他們半信半疑就沒有買,不久後該股票上漲了20%,他們為此後悔不已。

事實上,股價有10%~40%的隨機波動範圍,公司市值越大其股價波動幅度越低,根據我個人觀察,市值超過500億的大型公司的隨機波動範圍在10%~20%之間,而中小型公司的股價隨機波動範圍可擴大至40%甚至更多一些。所謂的隨機不是指毫無原因,而是指與公司基本面無關。導致股價隨機波動的原因通常是外部原因,是無數種外部原因交織而成的結果。這些外部原因大多不可被預測。

儘管事實如此,我們還是經常看到許多投資者熱衷於預測並分享關於股價短期波動的預測,同時我們也看到另外一些投資者因為某人的預測準確/不準確而表現出崇拜/鄙視他人的情況。有些投資者“準確預測”了股價的波動,在短時間內賺了20%、30%,他們為此興奮不已,這種司空見慣的情形在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除非他們因為賺了這一筆就足以獲得財富自由,或者,他們有永遠保持這種盈利模式的方法。遺憾的是,這兩者都是不可能的。

做投資就如晚上睡覺之前刷牙一樣,只是一個再平淡不過的習慣。如果用對牙刷,用對牙膏,並且刷牙的動作和力度都正確,那麼你可以預期你的牙齒將會在更長的時間裡保持健康。是的,牙齒健康很重要,但很難想像有人會為此而興奮不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