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聞社援引知情人消息稱,馬雲正加快推進他的好萊塢生意,帶領一支阿里巴巴高管團隊與好萊塢電影工作室們會面,商談購買在線內容。
該知情人還表示,馬雲將在未來幾天與幾家著名電影制作公司見面,這些公司包括獅門影業娛樂公司(Lions Gate Entertainment Corp)、迪斯尼、維亞康姆旗下派拉蒙影業(Viacom'Paramount Pictures)、時代華納旗下的華納兄弟影業(Time Warner Inc. (TWX)’s Warner Bros.)、索尼、以及美國有線電視營運巨頭Comcast Corp.。
阿里巴巴將尋求一些商業合作以獲得美國電影和電視發行權,或者入股電影制作公司。
阿里巴巴在四處尋求能夠通過機頂盒賣給中國消費者的娛樂項目。如同複星國際和大連萬達一樣,阿里巴巴在擴展同好萊塢關系的同時,也將面臨中國大陸的盜版和內容審查問題。
一家位於北京的互聯網咨詢公司IResearch分析師Alex Wang對彭博社表示:
娛樂業和電影業是阿里巴巴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電影產業是一門真正賺錢的生意,未來將成為阿里巴巴成長的重要動力。
阿里巴巴9月正式在紐交所IPO,並在上市首日籌集到25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美國Variety雜誌援引業內知情人事報道,昨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已與索尼影視娛樂公司高層會面討論了共同投資電影的可能。
電影將會同時推出中文和英文版,但將面向全球觀眾。討論主要圍繞兩部中文電影上的合作,阿里巴巴將負責中國的分銷,索尼則負責全球其他地區的銷售。雙方尚未簽署實質協議。索尼參加此次會議的高層包括索尼影視娛樂公司主席兼CEO Michael Lynton,聯席主席Amy Pascal,及旗下索尼電影集團主席Doug Belgrad,全球商業關系和運營總監Andrew Gumpert,和負責索尼在中國產品和發展策略的Dede Nickerson。
報道中也提到馬雲及其阿里巴巴影視的合夥人已經和好萊塢其他幾個影視制作公司高層舉行了會談,包括20世紀福克斯和師門影業。會談內容包括潛在的內容交易和合作關系。
最近有報道指出阿里巴巴正在考慮購買獅門影業37%的股權。今年三月,該公司以8.05億美元購買了香港影視制作公司文化中國60%的股份,並已改名阿里巴巴影視。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馬雲正加快推進他的好萊塢生意,帶領一支阿里巴巴高管團隊與好萊塢電影工作室們會面,商談購買在線內容。
馬雲近期正與幾家著名電影制作公司見面,這些公司包括獅門影業娛樂公司(Lions Gate Entertainment Corp)、迪斯尼、維亞康姆旗下派拉蒙影業(Viacom'Paramount Pictures)、時代華納旗下的華納兄弟影業(Time Warner Inc. (TWX)’s Warner Bros.)、索尼、以及美國有線電視營運巨頭Comcast Corp.。
馬雲在加州Laguna Beach舉行的WSJDLive會議上表示,他拜訪好萊塢是為了了解電影公司,因為中國的電影行業需要好的文化產品。
馬雲說道:“我來這里是為了學習,我希望來這里尋找合作夥伴,我們擔心那些有錢但淺薄的人,電影是改變中國年輕人舉止的最佳途徑。”馬雲指出,隨著中國中產階層壯大至2億人,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報道稱,在15家阿里巴巴IPO承銷商中,14家都給以阿里巴巴看好評級,只有高盛給了中性評級。在其IPO募集的250億美元中有30億美元將承諾投向娛樂領域。
(實習編輯 戴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近日馬雲會晤了多家好萊塢影業公司高管,凸顯阿里巴巴擴充娛樂內容、布局好萊塢的意圖。分析人士預計,要實現進軍好萊塢的夢想,馬雲可能會認為下一步要將中國視頻網站的領軍人物優酷土豆收入麾下。
阿里巴巴目前持有優酷土豆約17%的股份,市值39億美元。昨日兩家公司在京舉辦聯合戰略發布會,宣布展開全面合作,共同推進中國營銷領域的數字化進程。分析人士預計,如果全盤收購優酷土豆,阿里巴巴便能讓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國消費者觀看美國的正版影片及電視節目。
獨立研究機構CM Research認為,面對騰訊這類競爭對手開拓數字業務,阿里巴巴需要優酷土豆5億用戶捍衛自身中國最大電商的地位。IResearch預計,到2017年,中國的在線視頻市場規模可能翻倍,增至人民幣400億元(約合65億美元)。
京華山一證券香港有限公司的研究負責人Castor Pang認為:
“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是一項戰略,它可以為阿里旗下所有的視頻內容找到大本營。”這筆交易將“增加阿里身為全方位互聯網霸主的吸引力。”
CM Research的倫敦分析師Cyrus Mewawalla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花時間上網看視頻,對阿里巴巴來說,將這些用戶帶入自己的生態系統就顯得更為重要。他預計,阿里巴巴是優酷土豆最大的股東,也最有可能收購該公司。
道瓊斯由知情者處獲悉,馬雲利用本周的好萊塢之旅會見了多家好萊塢巨頭的高管,他們分別來自索尼旗下的索尼影視娛樂、環球影業、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和獅門娛樂公司。本周一晚,馬雲在《華爾街日報》的WSJ.D Live全球科技大會上表示,他預計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頭號電影市場,希望尋求電影業的合作。
次日會見索尼高管時,馬雲提議雙方可合資拍片,願意在中國拍攝更多的文化大片。知情者還透露,馬雲可能和其他影業巨頭探討旗下視頻點播平臺播放影片的合作。獅門娛樂今年7月已宣布與阿里巴巴達成協議,將通過阿里巴巴的機頂盒訂閱服務向中國市場提供該司影片。
與阿里巴巴類似,優酷土豆與美國影業的合作也要從頭開始。本月27日,就在馬雲表示尋找好萊塢合作夥伴的前一天,優酷土豆CEO古永鏗在香港接受采訪時稱,該司計劃與美國娛樂業公司合作,生產播放在旗下網站的視頻內容。
上月紐約上市的阿里巴巴上市首日市值即超過Facebook,成為僅次於谷歌、蘋果和微軟的美股第四大科技公司。本周二,阿里巴巴股價盤中突破每股100美元,連漲七日後收盤價較IPO發行價上漲47%,市值超越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不同于常見的硅穀創業故事,Whisper來自親近市井的洛杉磯,這家全球移動匿名社區鼻祖的創始人之理想是讓“世界不再那麼難受”◎ 財新記者 南皓 文nanhao.blog.caixin.com 窗外飄著淡淡的霧,天氣不理想。但在深圳瑞吉酒店96 層的“回”型酒廊,整個市區仍然盡收眼底。一張深藍色絨面法式沙發里,邁克· 海沃德(Michael Heyward)慵懶地坐著,蘋果筆記本歪放一旁,時差的影響似乎還在。 這位全球移動匿名社區的鼻祖,Whisper 的聯合創始人一臉輕鬆,腳穿白色匡威帆布鞋,露出半截黃藍斑點襪,這次中國行似乎與“進軍中國市場”的商業計劃無關。一番簡單寒暄和自我介紹之後,海沃德冷不丁地沖財新記者狡黠一笑,說: “We are not always Whispering(我們並不總在耳語。 ) ”同許多內向的孩子一樣,今年27 歲的海沃德從不喜歡學校。學業和人際關係,他處理得都不算好。他並不認為 自己不合群。他還承認自己曾有過嚴重的 ADD(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 ,這也導致其課業總不那麼盡如人意。或許是美國技術創業男身上的魔咒,高中畢業時,他和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Tumblr創始人David Karp一樣輟學了。 海沃德很早就開始工作,他的第一位僱主,就是他的父親。 海沃德的父親有“星期六早間卡通教父”之稱。他是漢納巴伯拉動畫公司的一名作家,創造了 “史酷比狗”這樣的經典卡通角色,還參與創作了中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童們所熟知的G型神探(Inspector Gadget) ,同時也是動畫片 《神偷卡門》的執行製作人。 海沃德休學時,他父親正經營著DIC 娛樂——一家從華特迪士尼公司買來的公司。海沃德在 DIC 的第一個項目是把 F1賽事帶給了美國電視觀衆。拿到美國國內 F1賽事的獨家轉播權是個艱難的過程,但海沃德表示這段經歷很有用,因為他覺得在美國建立社交網絡,要比經營體育許可權容易得多。 在 DIC,海沃德遇到一位兒時在洛杉磯比佛利山莊的鄰居,比他年長17歲 的 Brad Brooks。Brad 原在投資銀行工作,2000年加入了老海沃德的公司,幫助其從迪士尼收購了DIC。 2006年 DIC 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Brad 離開,2010年在互聯網熱潮中開始自己創業。Brad創立的公司叫做TigerText,是一款設定時間焚毀已讀短信的通信軟件,比以“閱後即焚”而聞名的通信應用 Snapchat還早了一年多。 彼時海沃德開始琢磨自己創業的可能性。2011年,他給 Brad 打電話,說自己有些點子,想加入 TigerText。兩人在一起經常頭腦風暴,久而久之漸生疑問:現在的社交媒體都怎麼了? “我們發覺身邊朋友們的真實生活,好像並不像他們在社交平台上展示的那樣,在人們所想與所說之間有一片巨大的空間,不知道是什麼。 ”說著,海沃德轉頭望了一眼霧蒙蒙的窗外。 他提筆畫了一張草圖,圖上羅列了人們在生活中會面對的各種人際關係:“對不同關係的人,談話內容是不一樣的,只有極小部分是你完全信任的人,你可以毫無保留地說任何事;在公開場 合表達自己是非常有壓力的,但對一個你不認識或不認識你的人,你也許能對他們說一些只能跟最信任的人說的話。 ”海沃德和 Brad 開始關注一個名為PostSecret 的網絡社區,人們在那裡發佈一些秘密,同時還有聊天輪盤系統,讓陌生人彼此對話。他們覺得這是有趣的想法,海沃德和 Brad 已有了 “移動為王”的概念,因為那時的美國,智能手機普及已成趨勢。隨後便是各種點子的噴湧和碰撞,最終他倆確定要做一個完全匿名的社區,讓用戶寫下想說的話,系統會根據關鍵詞理解語義,並配一張背景圖。經過數月在TextTiger 的孵化,Whisper于2012年5月誕生了。 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應用上線也靜悄悄的,猶如一陣耳語。海沃德回憶:“上線第一天只有20次下載,大部分還是我媽媽在朋友那兒宣傳的功勞。 ”達到第100個下載是在上線幾個月後。 轉機出現在2012年下半年,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校園媒體寫了一篇關於海沃德公司的文章,Whisper 在校園里傳開了。海沃德告訴財新記者, “我們最初的用戶都是公立大學的學生,賓州、俄亥俄、特拉華……一點都沒有‘常春藤範’ ,很平民。這跟Pinterest很像,他們一開始就是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家庭主婦間流行起來的。 ”接近市井——海沃德認為這非常重要。不同于大多數美國技術創業團隊,海沃德建立公司的地方並不是舊金山附近的硅穀,而是在距離洛杉磯市40分鐘車程的 Santa Monica,一個叫做“硅灘” (Silicon Beach)的美麗海濱小鎮。 海沃德說,洛杉磯是個更有煙火氣的城市,比硅穀更貼近人們的生活: “硅穀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在硅穀成功的產品不一定適合其他地方。 ”現在“硅灘”逐漸成為全美第二大創業區,這裡發展起來的項目,包括了Snapchat以及視頻網站Hulu。 好萊塢長大的經歷對海沃德貢獻的不只是創業地,他常對員工們說: “我在好萊塢長大,在那裡,人們花億萬美元拍電影,教人怎麼哭,怎麼笑,所以我們做的APP,關注的也是情感。 ”Whisper 中國區負責人王宇成告訴財新記者,雖然在Whisper上完全匿名,但不代表用戶什麼都能說。 “你不能去評價某個具體的人,更不能使用粗暴的語言,系統不允許你發佈。 ”他說, “我們希望人們在這裡吐露心聲,講自己的故事,找到跟自己有同樣經歷和感受的人,而不是發佈惡意攻擊或色情廣告。 ”在Whisper 上,有人會寫下身邊的趣事,也經常能看到一些懺悔。曾經有人在上面留下遺言,這時他們會看到系統根據語義自動匹配過來的其他有類似念頭的人發佈的信息,往往用戶相互傾訴後就打消了輕生的念頭。Whisper 系統也會在檢索到類似語義時,給發佈的消息打上水印,內容是一段文字和一個電話: “我們聽到了你的聲音,你可以撥打下面這個號碼。 ”這號碼接通的是提供免費心理咨詢服務的公益性組織。 今年9月18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城外,一名想要輕生的男子 Jose Silva 在公路上超速行駛,警察攔截後,他拒絕下車,與警方對峙。當時,警方以為 Jose 持有武器,視其為危險分子,出動特警把 Jose 的轎車團團圍住。這時,Jose開始用Whisper直播:“有50個警察圍著我。 ”“我今天要死了。 ”“我還能把事情弄得更糟嗎?” “他們覺得我想死……” Whisper 的工作人員發現後,迅速嘗試與 Jose 溝通,並與警方合作,確認Jose未持有武器,事情最後和平解決。 海沃德本人全年無休地沉浸在Whisper 中聆聽,感受他人的感受,他形容自己“像與全世界談著一場戀愛” 。 今年25歲的鄭辰雨是Whisper 中國區的運營官。她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進了銀行,在去年的一次紅杉資本大會上結識海沃德。海沃德當場邀請她加入Whisper,希望她到中國開展業務,建立中國版Whisper ——“耳語” 。 “他是一個很有同理心的人,非常擅于洞穿人情。 ”鄭辰雨這樣評價海沃德, “他能看到你眼睛里的火,感受你內心的想法。 ”鄭辰雨告訴財新記者,或許是出身好萊塢和動畫公司的緣故,海沃德很喜歡講故事。有次一起吃飯,海沃德僅憑察言觀色,給大家講起鄰桌每個陌生人的 “故事” 。他平時與員工溝通時,也常引用好萊塢劇本。對移動社區,海沃德長期秉承的信條來自于電影 《蜘蛛俠》 : “Great power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 作為近來最火的移動應用之一,Whisper 于去年3月、11月和今年上半年完成三筆融資,今年5月的 C 輪3600 萬美元融資,除原有投資方光速和紅杉外,夏斯塔創投(Shasta) 、興盛資本(Thrive Bentures)以及騰訊都有參投。 現在是海沃德第二次來中國。海沃 德 說,Whisper 進 中 國 緣 于 他 在Whisper 上看到了一些用中文發佈的信息,而後他開始研究中國。他認為,中國龐大的獨生子女群體比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對於傾訴內心世界有更強的需求; 中國也已成為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 對於在中國的商業模式,海沃德並未過多探討,只是給出了幾個Whisper 在美國運營的例子,比如一種帶 “好萊塢元素”的銷售模式: 當電影 《蝙蝠俠》即將上映時,Whisper 會向制片商出售幾個關鍵詞,如果有用戶發佈 “我想去看 《蝙蝠俠》 ” ,這條文字信息的配圖就有一定幾率會是張 “蝙蝠俠”的海報。 海沃德認為,一個用戶數量過億的社交平台怎樣都能賺錢。 “我們只是希望這個世界不再那麼難受。 ”他說。 |
文 | 卡西 本刊記者
好萊塢不差錢 BAT也難任性
3月18日,電廣傳媒正式對外宣布與獅們影業達成15億美金的戰略合作,合作有效期為3年,合作影片涉及50部影片投資和發行,總投資金額為15億美元。此次合作被稱作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海外交易。
有意思的是,此前垂涎獅門的“大金主”阿里、萬達和複興國際相繼拋出橄欖枝均未能如願,由此看來,有錢的土豪們面對好萊塢也很難任性起來。一向“高冷”的好萊塢釋放的信號一直是不太好親近,據說,此次電廣傳媒能最終拿下一紙合約前後花費了一年多時間,談判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
電廣傳媒影業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榮陽向i黑馬坦言,與獅門的談判十分艱難,開聊的前30分鐘甚至能明顯感覺到對方對合作的意願並不強烈。“一開始,他們對我們在談判中提到的決策不是很認同,加上談判人員也不夠專業,彼此溝通出現了障礙。”
從商業上看,這是全球最大的一筆合作交易,牽扯到全球的收入來源、雙方各個地區的稅收和財務結構等繁雜細節,為了體現出誠意和專業性,電廣傳媒請了美國頂尖的娛樂行業收購、並購律師,香港的財務和稅務顧問等國內外專業的律師,共計有十幾人。
顯然,好萊塢電影公司在選擇合作夥伴時看中的不只是錢,否則它一早就從更早拋出橄欖枝的阿里和萬達中選擇一個了。那麽,究竟在獅門眼里,他們不能一起玩耍的原因是什麽?i黑馬通過采訪梳理了以下三項牽手好萊塢的正確姿勢,供參考。
首先,是資源的高匹配度。據了解,獅門影業很早就想找一家中國的電影公司合作,其競爭對手——好萊塢六大都已經提前數年在中國成立了海外辦事處或子公司。
美國獅門影業成立於1997年,相比好萊塢六大影視公司還屬於年輕企業,成立僅17年,但它多年來的好業績加強了其與六大競爭的野心。公開資料顯示,其在2013年時的影片全球總票房曾超越20 世紀福斯公司,躍居好萊塢公司的第五名。另據藝恩咨詢的研究報告,獅門最新出品的24部影片中,盈利高達22部,過去三年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6.63%,且毛利率保持在48%左右。近年來,他們開始不斷加快步伐進軍海外第一票房大倉的中國市場。對於獅門而言,找一家資金和資源雄厚的媒體集團或許是明智之選,此前在《驚天魔道團1》時就因合作而留有好感的電廣傳媒成了合理目標之一。
實力如何?電廣傳媒過去參與投資和發行的,包括《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京城81號》、《閨蜜》等多部影片在票房和利潤回報上均表現不錯。此外,電廣傳媒一直以電視內容為主業,遊戲、廣告、旅遊等領域的業務資源均不俗,其旗下還擁有30家IPO公司,資產實力強大。這些都奠定了很好地發行、廣告基礎,足以支撐其在票房回收方面有不錯的保底實力。
不過除了電影以外,他們在其他領域也有擴張的需求。“除了錢,他們更看重跟電廣在資源上的多重匹配,我們的合作是出於資源驅動。”榮陽向i黑馬表示,中國有太多公司想“傍”上好萊塢,但成功的比較少。原因是,同時具備夯實的資本實力和團隊實力的企業稀少。”
第二,是合作方式。藝恩咨詢的分析師劉翠萍告訴i黑馬,目前和好萊塢的合作中比較順利的是打包影片的合作,還有一部分是入股、並購等形式,後者在投資類型進展比較緩慢,目前還沒有成功的。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新聞集團和博納影業的合作,2012年,博納獲得新聞集團的戰略入股,兩年內彼此都沒有獲得明顯進展,2014年7月,博納聯手複星集團回購新聞集團所持博納19.3%的股權。
一直以來,好萊塢六大背後的資本都實力雄厚,而且他們的註資通常不涉及對於好萊塢電影各生產環節的幹涉。而國內的影視公司不論從公司層面,還是政府角度,一些入股、並購等形式的合作都附帶一些額外訴求,而這些訴求通常是好萊塢公司不太能接受或妥協的,彼此要達成合作的默契點相對並不容易。
因而,好萊塢在選擇國內去合作對象時,反而不是優先阿里、萬達這類巨頭型公司。劉翠萍分析稱,對於影片投資來說,阿里在影視方面做的並不算很成功,盡管入股了優酷、愛奇藝,但不具備經營權。雖然萬達26億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MAC屬於渠道,不代表好萊塢影片。所以,對於獨立於影視制片工作的獅門影業來說,最終選擇電廣傳媒是比較保險的。
第三,是合作理念。“我們對獅門的研究下了很深的功夫,包括他們多年來的財報,投入產出比分析,未來片單都進行了研究。另外,我們很欣賞獅門在風控方面的控制力,我們的原則和判斷是一致的:相較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動輒四五千人的團隊,獅門的團隊控制在一千人左右;獅們影業以中小投資為主,單片成本在3000萬左右,投資成本遠低於其他六大;預售能力超強,他們只有確保預算在一定的百分比內能獲得投資回報時才會做投資決策;此外,在發行上有一些創新,且有效地控制了宣發成本。”
據悉,此次與獅門影業的合作是中國電影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合作項目,雙方合作周期為3年,且主要用於影視項目合作,細致到每部影片投資上限為3000萬,每年合作的項目總投資不超1.25億美金。此外,彼此還將開展網絡視頻、主題公園等衍生產品的開發。對於合作期內獅門影業投拍制作、發行的影片,根據影片的凈制作投資額,獅門影業和公司按照75%、25%的比例出資。
國內民營影視公司“好萊塢之路”艱難 參與程度低
盡管阿里、萬達在獅們影業的“爭奪賽”中失利,但單看這件事對於行業的刺激影響來看, 劉翠萍認為,此次合作對於其他影視公司,包括BAT都會有正向刺激作用。過去,國產電影很早就提出要獨立走出國內,進軍國際市場,但發行渠道和影片定位、明星演員均滿足不了國際視野的需求,通過合作的形式既能取得一部分好萊塢的資金,對於海外影片在國內的發行也有利,從整個市場全球化的層面來看,這是國內又向國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國內想和好萊塢合作的中國電影公司一向很多,但成功的卻很少。榮陽認為,很難獲得成功的原因有幾點:一是過大誇張自己的實力,包括資本實力;二是在談判細節中,對方發現在資金和資源的利用上不夠真誠和務實;三是從資本層面看,有一些基金的確很有錢,但好萊塢公司不想要“傻錢”,他們也看中團隊能力;四是站在國內影視公司的角度,從以往的好萊塢合作案例來看,即便是國內影視公司與美方影視公司達成了合作,我們通常在影片上的參與程度非常低,主導權很弱,導致相互間的合作體驗不佳。
進口片不再受配額限制 合拍片依然路漫漫
根據此次電廣和獅們公開的首批合作片單,包括《埃及眾神》《驚天魔盜團2》《最後的女巫獵人》和《西卡里奧》等8部。針對“雙方合拍影片的收益率將達30%以上”的分析數據雖然未經考證,但中美合拍片的高收益使得成了每年各大電影節的熱議詞也是不爭的事實。其實早在2012年,於冬就曾對媒體公開表示:“未來十年,中美電影的合拍是世界電影的主導力量。”
有一個問題是,過去好萊塢向中國出口電影一直受到中國方面的政策限制,如中國電影管理部門的相關制度對中美合拍片制作過程中與中國相關的內容、演員和拍攝地點都有明確規定,且最終海外影視公司一般只能獲得17%的收益,因而美國電影公司會選擇通過投資合拍片則可以不受進口配額的約束(但過去不少打著“合拍片”旗號的影片最終都被“攔截”以進口片份額引進來。)那麽,隨著2015年“進口配額”相關的政策開始放寬,好萊塢影片將進一步擴充進中國影市。尤其來自韓國、日本、法國等國的電影公司都紛紛展開了與中國電影公司的合作洽談,這是否意味著中外合拍片將迎來潮長的好時機?
中美合拍片的現實阻礙在於,一方面中美雙方均為最大限度的爭奪影片的主導權, 華誼兄弟是Studio 8的投資人,王中磊此前就曾對媒體無奈地表示:“在一些影片的合作過程中,具體的電影、編劇、導演和制片人都來自好萊塢,我們要遵守好萊塢的遊戲規則。”另一方面中國法律又規定要想成為一部合拍片,中國的合作方必須擁有合拍片真正的所有權。對此,電廣傳媒相關領導則表示,與獅門影業合作後,如果雙方聯合制作合拍片,一定是由電廣傳媒發起,再引入獅們的投資的形式。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看起來很美的“中外合拍片”過去十年來一直表現很尷尬,真正取得成功的作品屈指可數。一些合作影片常常陷入投資回報低,口碑不佳的尷尬境地。
2008年,羅伯-明可夫導演,李連傑成龍主演的《功夫之王》獲得了1.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和5200萬美元的本土票房。該片由獅門影業發行;2010年,索尼影業出品,由哈羅德-茲瓦特導演的《功夫夢》獲得了1.8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和1.76億美元的本土票房。 福克斯國際先後參與了《全城熱戀》《全球熱戀》和《刀劍笑》三部影片效果也差強人意。
根據藝恩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三年內,中美合拍片一共也就6部,平均票房均在一百多萬,唯一一部拉開票房差距的也不足3000萬。
數據來源:藝恩enbase
盡管打入好萊塢市場道路阻且長,中外合拍片也始終沒有迎來市場的“春天”。但近幾年,國內大的民營影視公司從未停止“好萊塢之路”的開拓進程。先前華誼、萬達紛紛在海外註冊公司,此後,萬達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AMC,華誼於近期宣布牽手美國STX娛樂公司,並計劃合作18部影片。博納也將於近期與好萊塢公司有合作消息發布。
電廣傳媒影業與獅門影業達成戰略合作無疑給中國電影“國際化”打了一劑強心針,藝恩咨詢劉翠萍也向i黑馬表示,今年類似整體打包項目合作的形式可能會越來越多,國內Top前10的影視公司也都有與好萊塢合作的計劃,更多市場潛力和商機還有待挖掘。榮陽就表示:“與獅門影業除了在電影本身有合作外,在遊戲開發、電視、成功的電影模式引進、項目植入、主題公園等方面都還有更多商機可探尋。”
| ||||||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從洛杉磯西邊、聚集高級住宅區的比佛利山莊的史丹.李辦公室,來到好萊塢星光大道。在這裡,功夫明星李小龍、奧斯卡導演李安等明星,都曾留下自己的手印。 距離奧斯卡獎頒獎地點杜比戲院,不到一百公尺的街道上,過去滿是瑪麗蓮.夢露、貓王人偶。現在這個「觀光景點」,到處看見的則是鋼鐵人、蜘蛛人等漫畫英雄。 《復仇者聯盟2》(簡稱《復仇者2》)的電影預告看板充斥街頭,這裡更從四月二十日起,舉辦一連二十九小時的十一部漫威英雄電影馬拉松活動。我們看到死忠影迷們拿著枕頭、英雄道具大排長龍,為的就是趕在美國時間五月一日的《復仇者2》上映前,再「複習一次」這些英雄角色的故事。 現在,好萊塢已從大明星爭奇鬥豔之地,成了漫畫超級英雄電影的戰場,這股風潮,更席捲整個好萊塢產業! 就連《哈佛商業評論》也熱中於漫威英雄電影現象,連續兩年專文探討,成為管理學的教案,討論漫威如何從一家小出版社,成功翻身為全球最會賺錢的好萊塢片商策略。 成立於一九三九年的漫威漫畫,至今歷經四次購併,在一九九四年,一度還宣布破產。一九九六年,購併者伯爾馬特(Isaac Perlmutter)將漫威和玩具製作公司Toy Biz整併為一家公司,保留原名漫威。 漫威進而從出版業務切入玩具銷售,但仍無法大幅提升營收,於是開始動用英雄版權賣給電影公司計畫,企圖藉由電影上映帶動周邊商品營收。十年間,十四部授權英雄電影,九成以上光在美國回收獲利就超過一億美元,其中有四部獲利還超過三億美元。 漫威儼然成為好萊塢的巨型印鈔機。攤開漫威營收成績單,二○○九年娛樂產業巨擘迪士尼以四十二億四千萬美元購併漫威,三年前,漫威推出《復仇者聯盟》以十五億美元票房席捲全球,奪得當年度全球冠軍,僅次愛情片《鐵達尼號》和3D電影《阿凡達》。 近三年,漫威出品總營收共約四十八億六千萬美元,占迪士尼電影部門收入約四四%,勝過旗下子公司皮克斯和迪士尼其他電影收入,不僅是迪士尼的小金雞,還是最會賺錢的好萊塢片商。 它的優勢:八千個英雄角色漫畫兩週出一本,拍電影不愁沒梗 好萊塢共有四大片商握有漫畫英雄版權,其中的英雄角色,四分之三出自漫威教父史丹.李之筆,原因是什麼? 「錢(Money)!」全美電影學院排名第一的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製作影視學程系主任特曼(Lawrence Turman)接受本刊專訪指出,「迪士尼、索尼和福斯都在搶史丹.李筆下的英雄角色,環球就只能靠一部《 玩命關頭》(抗衡)…… 。」 全美歷史最久、市占率第一的藝人經紀公司WME執行董事巴頓(Phillip Button)指出,英雄片不是票房保證,不是每個英雄片都會成功,但只要成功,收益超出一般電影的一倍以上。「只是漫威帶來更巨大的成功,」他以漫威旗下的《X戰警》為例,投資報酬率即超過一一○%。 從一個曾破產的公司,現在成為連《哈佛商業評論》都好奇的好萊塢最會賺錢片商,漫威的成功方程式,究竟是什麼? 漫威秘密一:規畫至二○二八年的拍片藍圖。它曾是美國上市公司,有創意卻不懂得控制預算和活化既有資產,股價一度還跌到僅剩二美元,當時的執行長伯爾馬特希望利用賣出英雄版權來促進營收。 儘管票房亮眼,但因為採取授權模式,電影控制權在其他片商手上,常面臨電影上映時股價上漲,沒電影上映股價就下跌的局面。一旦壓錯寶,企業生存危機更是飄搖不定。如,二○○五年的《幻影殺手》(Elektra)就虧了四千四百萬美元。 漫威清楚知道,要改變這個命運,得要靠掌控自己的拍片計畫,才是長遠之道。因此在二○○五年,決定拿出「美國隊長」這個角色跟美林融資逾五億美元資金,成立自己的電影部門。 這是一個豪賭。過去授權只要穩穩的收現金進帳即可,但自己製作拍電影,卻得承擔虧損風險。據摩根大通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漫畫英雄電影平均成本約二億美元,若加上全球發行和行銷預算,如果賣不到五億美元,就落入賠錢命運。 這個模式,沒人知道是否成功,內部雜音不斷,部分部門高層紛紛離去。直到二○○八年,首部漫威自己出品,而非以過去授權給其他影業製作的《鋼鐵人》,寫下超過五億美元全球票房,其投資報酬率逾一倍的亮眼成績,才確定了漫威在商業操作上的商業模式,同時將拍片戰線一次拉長至二○二八年。 這也是漫威做得到,其他好萊塢片商做不到的獨特優勢。由漫畫出版商轉型衍生的漫威影業,已經累積了近八千個英雄角色,而且本業的漫畫一個月或兩週就出一本,一個角色下來的進展,就足夠電影拍兩到四集。因此,相較於其他好萊塢片商頂多一年推一部片,漫威僅需花一半的時間,就能推新電影,還能規畫出具有未來性的二○二八年未來拍片藍圖。 二○二八年未來藍圖的好處,讓續集電影成了「連續劇模式」,一來可以確保每年上映二至三部的電影數量,滿足華爾街的財務預測需求;二來又能延續觀眾看電影的熱情,所以才有「漫威電影馬拉松」活動,在好萊塢大道的真實上演,這是一個既討好華爾街、又能凝聚電影粉絲的絕佳方式。 它的強項:組織精簡前後製都外包、要演員簽賣身契 漫威秘密二:組織精簡,六人決策小組決定未來十三年近六十億美元製片計畫。 我們在好萊塢,所有與漫威有合作關係的受訪對象,都向我們表達不敢具名「談漫威」。他們透露:「因為漫威下了封口令」,這種作風,就如同他們選擇演員一般強勢。 漫威大量使用低成本演員,並且簽下幾乎可說是賣身契的長約,以演出美國隊長角色的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為例,就是簽下六部合約,且限制其在同類型電影演出。 一位與漫威合作過的好萊塢電影界高層透露,漫威能成為好萊塢最賺錢製作公司的秘密,就是人力精簡。以漫威最大對手、握有超人版權的華納為例,《超人再起》一片全美票房只有兩億元,「劇情安排很奇怪,實在糟透了。」此電影界人士指出,因為華納組織龐大,拍什麼片都習慣用自己人,根本無法用上業界最好人才,票房結果當然就不如預期。 漫威正好相反,從小漫畫商出發,沒有組織包袱,僅有六人決策小組,總部僅留創意主腦,所有製作環節都委外。因此可以找市場上最好,以及最便宜的人才。 強大的吸金本事,讓漫威從前製拍攝到後製製作的委外過程,都跟比稿大賽一樣強勢,能夠以低成本找來非一線導演。以去年創下全球七億七千萬美元票房,投報率超過三五○%的《星際異攻隊》為例,漫威找來的導演詹姆斯.剛(James Gunn),至今只拍過幾部小成本電影;執導《美國隊長2》的導演羅素兄弟,過去拍的多是評價不佳的浪漫愛情與犯罪喜劇,但漫威可藉此壓低製作成本。 他們是市場新兵,反而善用這個小組織的優點,擊敗其他五大片商的龐大組織,讓獲利極大化。 它的顛覆:捧C咖不捧A咖戴上面具都一樣,英雄辭演也不怕 漫威秘密三:用C咖不用A咖,用電影培養出英雄新粉絲。 在商業策略布建上,漫威減低大製作成本帶來的賭局風險;另方面,靠著「C咖聯軍」控管成本,打破好萊塢大片由明星操控成本的局勢。 二○○八年推出的《鋼鐵人》,漫威大膽使用因毒品勒戒事件影響形象,在當時演藝事業僅限於小螢幕影集演出的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出任男主角。相較於今日一集四千萬美元身價,當時他在大銀幕演出價碼不過五十萬美元,相差七十九倍。 漫威敢用他,而且一簽就是六年,不只因為便宜,他們不怕影響形象,因為漫威深知,他們要行銷的是英雄形象,要賣的是周邊產品,而不是明星本身。對比湯姆.克魯斯拍攝的《不可能任務》系列電影,明星是標準招牌,光片酬可能就占了製作預算的七成,電影製作公司要聽明星的,但漫威反過來,要明星聽他們的。 「每個icon(角色)都是品牌,誰來演都可以,」《哈佛商業評論》作者拉弗爾(Nicholas Lovell)點出其中關鍵。就算明星辭演,漫威影業也不怕,因為戴上面具,人人都能是鋼鐵人。 電影成為熱賣商品,繼而讓漫威在漫畫市場又再度翻紅。去年全美漫畫銷售量,前十三名,漫威就占了十二名,幾乎囊括了九成以上銷售率;但反推五年前,與競爭對手DC相比,則是各占一半。 可以說,漫威透過全球化的電影銷售,重新帶動了美國的紙本銷售業績,更帶動了周邊商品授權業務。摩根大通研究報告即指出:「歸功漫威優良表現,上一個季度,迪士尼消費性商品營收大漲二二.五%,」從電玩、服飾、到食品,漫威漫畫英雄身影,已經不局限於原創紙本,藉改編成電影,各種商機潛移默化在我們的生活食衣住行。 也難怪一位漫威主管能夠有信心的對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系教授艾爾伯斯說:「我們提供人物與角色知識,努力找到對的夥伴,然後核准有質感的產品,但不需要提供任何資本。我們只負責收支票。這是一座金礦,錢每天都會自己跑進來。」 因為漫威深知他們要賣的是「英雄」不是「好萊塢明星」,這顛覆了過去好萊塢行銷電影的模式,因此你會聽到觀眾說:要看「鋼鐵人」、「美國隊長」,而不是小勞勃.道尼、克里斯.依凡,在漫威的想法裡,沒有不可取代的演員,只有不可取代的英雄。 它的隱憂:角色太複雜英雄大總匯,深度備受考驗 只是,當續集角色越來越多,情節越來越複雜,強調電影之間彼此的關聯性,越容易讓原本應該情節緊湊的動作電影,劇情越加零碎。在台灣剛上映的《復仇者聯盟2》,票房雖創新高,但越來越多的英雄角色融入電影裡,就已有影評傳出:「太多角色、個性塑造深度挖掘支離破碎……」等評論。 只是漫威已畫出未來數十部電影的最大挑戰,還是在「英雄拯救世界」的老梗,究竟還能玩多久?觀眾會不會失去興趣?這也將是漫威以二○二八年電影藍圖,顛覆好萊塢拍電影方式之後,他們必須要跨越的自我挑戰! 【延伸閱讀】5部英雄片,貢獻迪士尼電影營收44% 2012?2014年迪士尼電影票房總營收占比■ 漫威電影 占比:44% 5部片:復仇者聯盟、鋼鐵人3、雷神索爾2、美國隊長2、星際異攻隊 ■ 迪士尼其餘電影 占比:56% 22部片:冰雪奇緣、怪獸大學、大英雄天團、黑魔女、勇敢傳說等 資料來源:Box Office Mojo 整理:趙維孝 【延伸閱讀】蜘蛛人陣營PK超人陣營,贏在2關鍵 關鍵1:電影數量多,平均票房也贏對手●漫威英雄電影(漫威平均票房7.16億美元) 2008年》無敵浩克、鋼鐵人 2010年》鋼鐵人2 2011年》美國隊長、雷神索爾 2012年》復仇者聯盟 2013年》雷神索爾2、鋼鐵人3 2014年》星際異攻隊、美國隊長2 ●DC英雄電影(DC平均票房5.28億美元) 2008年》黑暗騎士 2009年》守護者 2010年》疤面鬼煞手 2011年》綠光戰警 2012年》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2013年》超人:鋼鐵英雄 關鍵2:出片有計畫,英雄軋戲到13年後2015年》蟻人2016年》死侍、美國隊長3:內戰2017年》星際異攻隊2、蜘蛛人、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2018年》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上)、驚奇隊長、黑豹2019年》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下)、異人族、黑寡婦、新浩克續集2020年》鋼鐵人4、蟻人22021年》美國隊長4、尼克瑞福2022年》火箭浣熊、復仇者聯盟42023年》星際異攻隊3、新復仇者聯盟2024年》新夜魔俠、美國隊長52025年》奇異博士2、復仇者聯盟52026年》驚奇女超人2027年》新夜魔俠2、美國隊長:重生2028年》復仇者聯盟6 註:漫威電影計畫表中,排在2019年《異人族》之前的電影,為漫威公布之時程;之後的片單為影評人推測。資料來源:Box Office Mojo、IMDB、漫威公司 整理:趙維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