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汽車被撞著火 電池隱憂加劇 股價一度大跌9%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332013年10月03日 11:58 原文【特斯拉汽車著火 股價一度大跌9%】更新特斯拉發言人消息
當地時間10月2日,本年度至今股價高漲約445%的特斯拉(Tesla)收跌6.24%,報每股180.95美元。

這次股價大跌源於媒體報導特斯拉的S型汽車在167號華盛頓州州道上發生事故著火。消息傳出半小時內,特斯拉股價跌幅一度高達近9%。點擊查看特斯拉汽車著火視頻。

特斯拉公司事後聲明稱:
昨天,一輛S型汽車在路中央與一大型金屬物體相撞,該汽車遭到嚴重破壞。
該車的警報系統發出了問題信號,指導司機安全開到路邊。此次事故無人受傷。
因撞擊中破壞嚴重,該車前端起火。
火勢得到控制歸功於該車型和電池組的設計與建造工作。
所有指標顯示,大火始終未燒及該車車廂內部。消防部門當場將火撲滅。
特斯拉發言人 Liz Jarvis-Shean表示,
10月1日特斯拉S型汽車起火源於大型金屬物體直接撞擊該車電池組的一個電池模塊,起火僅限於前車的小部分區域,無人受傷。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遞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今年一季度財報談到了使用鋰電池存在的擔憂:
我們的汽車採用鋰離子電池,目前已發生著火或冒煙及噴火事故,這些事故讓人更加擔憂這類電池用於汽車,未來(如發生)事故可能導致擔憂加重。
2日當天稍早,證券公司Robert W. Baird分析師Ben Kallo基於估值將特斯拉股價評級由「跑贏大盤」降至「中性」。
特斯拉通過穩健的行動、技術驗證和打造品牌明顯跑贏大盤。
我們依然看漲特斯拉的長期前景,股票上漲體現著企業的技術領導地位和多種可能控制執行風險的里程碑事件。
我們會更有建設性地對待電池技術退步或長足進步相關的行動。
大跌之後,未來機遇在哪裡? 路過十八次
http://xueqiu.com/3004708315/25834983但凡遇到下跌,便是審視標的的一個時間期。這個階段,對於心中預期滿滿的標的,如果下行到自己心儀的價位,毫不客氣的配置資金拿籌是我經常幹的事情。如果倉位匹配需要調整,也只會在自己選中的標的間合理的再分配。下跌,對於長線資金而言,永遠比上漲要來得從容。
這個週末,我們閒話一下,梳理一下近期上漲下跌過程中,到底股市是個什麼樣的形態。
所謂大的機遇,便是一定歷史階段下時事造物的結果。沒有人在選股的第一天就知道,這個股很快就會暴漲,只是心中默默按照自己的模型做出合理的配置,不要嗔怪自己沒有騎上最牛的那個股,因為,有時候能力圈限定了,很多機會,可能可遇不可求。
關鍵是,偶得性的暴漲機會,並不是股市的常態,如果你只是玩一年半載,可能會糾結於短期的行情,但如果你注定了這餘生都會泡在這個市場,那麼,合理的看待每年的收益,制定嚴格的交易計劃,樹立良好的交易心態,便是需要我們時刻謹記的要點。
之所以很多資金把未來幾年的方向鎖定在TMT和醫藥,無非都是順應了時代趨勢,所謂的時事造英雄,順勢成功的概率可能更高一些。
醫藥醫療我們前期都探討了很多,是人類發展趨勢所決定的,無論一個國家的政治形態如何,老齡化趨勢的來臨,疾病的發病趨勢和規模,都不會因為意識形態的改變而發生逆轉,這就是不可逆的趨勢,所以,長線醫藥的機會,便是一種歷史階段的機會,而且可以延續很長的時間,很多標的,以年為單位,跑贏大盤、GDP或者說通脹都應該不是什麼問題。關鍵是,很多人容易被其它所謂的熱點和概念所吸引,而忘記了,一些好公司,本身就需要時間來呈現光輝。更何況,現在的藥企很多仿藥類的都處於競爭的紅海,而創新型的公司又處於發展的初期,所以有時候業績又會不達預期,但說白了,上市企業的競爭力,應該比未上市的更有機會利用資本的優勢扳回一些局面。
而在這種歷史大潮中,他們本身隨潮而動,只要管理層不是太豬頭,都不會差去哪,而遇到好的管理團隊,好的產品梯隊,則公司則會帶來更多的收穫。
所以,選擇標的的時候,儘量看一些市值未達百億的公司,看他們的產品,看他們的研發,看他們的團隊,這樣的成長,既有行業成長,更有企業成長帶來市值增長的獲利機會。
這是第一個我認為屬於機遇的所在,今天只是再一次重複這種觀點。
其次便是TMT,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是科技、媒體和通信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的第一個字頭,整合在一起,實際是未來(互聯網)科技、媒體和通信,包括信息技術這樣一個融合趨勢所產生的大的背景,這就是TMT產業。
現在政策談得很多的信息消費,也大體是在這個領域內的融合。其實,做投資,要理解為什麼政府這個時候提出來在改革轉型過程中,要把信息消費放到這麼重要的位置,而且在新的四化中,單獨列席了信息化這項目。
如果從我們自己生活中去發現規律的話,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經常說,我們現在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現在的信息科技,早就不是之前單純的一個網站,一個郵箱那麼簡單,它幾乎從方方面面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小到一個手機,大到一個城市的管理系統,無不體現這科技信息下的各種交融,所以早幾年提出的包括如物聯網等形態,其實都是科技信息多樣化體現的一個樣本而已。
信息科技的發展,硬件本身跨越式的發展,通信技術能力的進一步飛躍都為未來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不要說和千年之前的文明去比對,如果時間縮短在我們現在和10年前的變化,那估計也已經讓人嘩然。
10年前,我想大街小巷都還在熱賣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各種彩屏手機,10年後如果你的手機不是大屏智能機你都不好意思拿出手;10年前,我們認為一個貪食蛇就是一個很好的遊戲,現在手機上運行大型3D遊戲已經毫無壓力;10年前,可能很多人還是習慣於報紙雜誌等傳統紙媒,10年後的今天,你手捧一個IPAD幾乎可以閱便所有時事資訊;10年前,淘寶還是個雛,10年後的現在的阿里已經成為世界的互聯網貿易巨頭;10年前,城市間的網絡通訊更多還是那種一間間的電話小屋,10年後,你任何一台手機用微信都可以隨意聯絡到你想聯繫的人。
10年,彈指一揮間,但是社會變化已經讓我們的效率提高了太多,之前可能需要1個小時的貿易流程,現在1分鐘就搞掂了。這就是信息化所帶來的最表象的東西,深層次是什麼?便是最後GDP形態的變化。
那這個進程會結束麼?顯然不會,更不會因為K線的變動,而改變整個信息化的歷史大潮,3G也好,4G也罷,這些東西總要來臨。現在政府熱衷於的智慧城市建設,便是把信息化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高點的一個歷史契機。歷史上沒有那一屆政府像現在一樣,把信息建設貫徹到城市建設之中,所以這一層的資本盛宴,還會繼續開演,是開始,不是結束。這個機會現在很多人摸不透,也看不到,但很多企業顯然都是受益了。
因為不管是三網的融合,亦或是市政信息進程,O2O也好,互聯網金融也罷,都只是智慧城市這個大家裡的一個分支,智慧城市應該比之前單純依靠地產拉動GDP更加有魅力,而且,這也應該是未來三五年中容易爆發出真正巨牛的存在,這一過程中,過往就已經有大華和海康所來佐證,但機會應該遠遠不止如此,智慧城市項目下的各個產業機會,於基礎建設的,於企業和民眾的平台服務的,尋股的方式不用太複雜,看看身邊發生的變化,那些東西你已經可以體驗了,便循著這條路找去,一定有機會。因為,不僅僅是政府在引導資金在做這些事情,更多大型企業,如中國平安,也都把自己本身業務的進一步加強網絡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建設,推動傳統業務的電子化、網絡化作為自己戰略的重點,而民眾對於信息便利和生活便利的體驗,也都希望信息化方面得到更多的發展。我們前期說,這是政府,企業,民眾各種利益高度一致的產業機會,這就是我認可的機遇。機遇來源於行業的發展,以及利用這個行業再度迸發的傳統行業。
未來機遇,未來已來!就股市形態而言,一定是在這些機遇裡,預期先行,股價表現的一個過程。
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 我們為什麼不敢買?
http://www.yicai.com/news/2013/11/3133706.html在證券市場呆了十多年,有個問題一直沒有想明白,為什麼股市大跌之後,我們的大腦明明知道股票非常便宜,但是我們就是遲遲不能出手買入呢?
我進入證券市場後,經歷了兩輪大牛市到大熊市。所有人都知道,在股市要賺大錢,一定要低買高賣,也就是說,要在大熊市裡大量買入,在大牛市大量賣出。可是事實上正好相反,投資者往往是高買低賣,在大牛市大量買入,在大熊市裡大量賣出。業餘投資者如此,專業投資者也是如此。
這種現象只有一個解釋,大跌之後非常恐懼,不敢買入,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要成為戰勝市場的投資大師,你必須首先戰勝自己。
第一,事實:大跌更便宜卻沒人買。
大跌之後股票變得便宜多了,業餘和專業投資者都不敢大量買入,甚至賣出減倉。巴菲特早在1979年就發現了這個現象:
「1972年道瓊斯指數每股收益為67.11美元,按照其時每股賬面價值計算淨資產收益率為11%,當年道瓊斯指數年底收盤於1020點,養老金經理人紛紛爭搶著快速買入股票。……養老金這兩年爭先恐後大量買入股票投資,導致養老金總資產中股票投資佔的比例從61%上升到74%,這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這和道瓊斯指數創出歷史新高幾乎完全同步。投資經理人在買入股票時支付的價格越高,他們對股票的感覺越好。」
「1978年,由於道瓊斯指數大多數時候都處於賬面價值之下,所以股票的估值水平遠遠要比以前合理得多。然而,1978年養老金投資於股票的淨資金比例僅佔9%,創下了歷史新低。」
茲威格在《Your Money & Your Brain》書中發現同樣的現象再次重演:
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大跌23%,超過了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大崩盤的歷史上單日最大跌幅。這次突如其來的大幅暴跌,事後也找不到理由可以解釋,讓投資者內心長期充滿極度恐懼感。
1988年,美國投資者賣出的股票基金份額超過買入的基金份額150億美元,直到1991年,投資者股票基金的淨買入額才回覆到大崩盤之前的水平。
即使是那些所謂的專業投資者也同樣驚慌失措:直到1990年年底,股票基金經理幾乎每個月都至少把總資產的10%以最安全的現金形式來持有,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席位的價值直到1994年才恢復到大崩盤之前的水平。1987年秋天的黑色星期一絕對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這一次暴跌竟讓數以百萬的投資者在此後3年都行為錯亂。
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的基金投資者。2007年股市大漲,股票基金份額一年從2200億份暴漲到10418億份,1萬多億資金高位套牢。2008年上證指數一年暴跌2/3以上,但基金份額基本不變,考慮到當年股票基金發行新增452億份,基民們不但沒有趁機大量低位買入,還賣出了500億份。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的基金經理。2010年8月2日《第一財經日報》發表文章《基金反向指標是怎樣煉成的》稱,根據財匯資訊統計數據,2007年基金倉位一直維持在77%以上。2007年10月上證指數創出歷史最高達到6124點,基金倉位三季度和四季度都達到80%以上,創出歷史高位。2008年股市開始一路下跌,10月28日最低跌至1664點,基金倉位也逐步下降,四個季度分別是75.33%、71.78%、68.50%和68.81%,跌近歷史最低水平。
第二,解釋:大跌後恐懼賣出是本能反應。
如果說,業餘投資者,不專業,沒有經驗,在大跌後驚惶失措,明知便宜也不敢大量買入,很正常。那麼專業投資者為什麼也是這樣呢?
看了一些投資心理學的書籍才明白,業餘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都是人,面對大牛市股市大漲,本能反應會貪婪地買入,但面對大熊市股市大跌,本能反應會恐懼地賣出。
我們大腦深處,和耳朵頂部平齊的地方,大腦顳葉內側左右對稱分佈的兩個形似杏仁的神經元聚集組織,叫做杏仁體。研究普遍認為,大腦杏仁體是恐懼記憶建立的神經中樞,激起我們憤怒、焦躁、驚恐等情緒反應。杏仁體反應速度快到只有12毫秒,比你眨眼速度還快25倍。看到恐懼的現象,杏仁體會馬上反應。僅僅是想到會出現恐懼的現象,杏仁體也會馬上反應。
股市暴跌,如同大地震,如同大雪崩,所有人都會本能地感到恐懼。害怕更大的地震,更多的雪崩,也是連鎖反應,這會讓我們像本能地躲避到安全的地方一樣,賣出危險的股票,持有最安全的現金,是這種情形下讓人感覺最安全的情緒反應。
第三,反思:戰勝市場首先要戰勝自己。
生活中我們總是跟著感覺走,但投資中有時要反著感覺走。大師之所以能夠戰勝市場,首先是能夠戰勝自己,聽從於理性,而不是盲從於本能和直覺。
著名基金經理Brian Posner在富達基金公司和萊格梅森基金公司工作過,茲威格曾經問過他是如何感覺到一隻股票能賺大錢的呢?他回答說:「如果一隻股票讓我感覺到我很想拋掉它,我就可以非常確定這只股票會是一筆非常好的投資。」
同樣,戴維斯基金公司的克里斯托弗·戴維斯也是學會了在自己感覺「嚇得要死」的時候去投資,他解釋說:「感覺到的風險程度越高會把股價打壓得更低,反而降低了真正的投資風險。我們喜歡悲觀主義產生的低股價。」
巴菲特一再重複他的投資成功秘訣只有一句話: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巴菲特說過,股票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賣得好,而是買得好。只要你買得足夠便宜,基本什麼時候賣都可以,都賺錢,只有賺多賺少的區別。但是你買的價格過高,賣的時機不好,很可能就是賺錢與虧錢的區別了。毫無疑問,最好的買入時機,就是暴跌之後。巴菲特說:「我總是在一片恐懼中開始尋找。如果我發現一些看起來很有吸引力的投資目標,我就會開始貪婪地買入。」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股市暴跌時買入,看到、想到,甚至計劃好,都不行,必須真正做到才行。而堅持長期一直做到才行,因為並不是大眾每次都是錯的,戰勝市場很不容易。戰勝市場,就是戰勝大眾,前提是戰勝自己,超越本能反應,這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這也是為什麼長期持續戰勝市場的投資大師極少的原因。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投資建議。)
黑客如何在四月份侵入美聯社的Twitter 帳號,並導致道指大跌150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833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今年4月份,敘利亞電子軍(SEA)成功盜取了美聯社的Twitter賬號發佈白宮爆炸虛假消息,導致道瓊斯指數3分鐘之內大跌超過150點。
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當時事情的經過。
美國東部時間13點07分:黑客使用美聯社賬號發佈消息稱,白宮受到兩次爆炸襲擊,總統奧巴馬受傷。

該消息發佈三分鐘內道指大跌超過150點,油價大跌隨後恢復,投資者湧入美債避險,10年期美債收益率走低。市場混亂大約持續了5分鐘。彭博稱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市值2分鐘內蒸發了1360億美元。

Mandiant公司CEO,Kevin Mandia在美國國家軍事協會上爆料稱SEA僅在不到十分鐘就盜取了AP的Twitter賬號。
關於SEA成功竊取賬號的具體操作方法,Kevin Mandia繼續透露,
SEA首先向美聯社大約十個記者發送了一份釣魚郵件。這份郵件偽裝成聯合國發出的重大新聞。為了以假亂真,這些黑客們費了不少功夫,他們甚至使用了聯合國官員的姓名。郵件的鏈接表面上是轉到華盛頓郵報,實際上轉到了美聯社記者的Outlook郵件平台。當記者們點開這個鏈接,轉到了他們的郵件登陸界面,記者們誤以為需要重新登陸,然後輸入了ID賬號和密碼。實際上他們把賬號和密碼發給了SEA。
此外,彪悍的敘利亞電子軍還聲稱對路透、CBS、BBC以及國際足聯遭黑客攻擊事件承擔責任。

央行一月兩發禁令 比特幣遭放逐大跌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801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12月16日下午,央行召集第三方支付公司開會,明確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得為比特幣交易網站提供託管、交易等業務。」
報導稱,央行約談10餘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相關負責人,明確要求其不得給比特幣、萊特幣(LTC)等的交易網站提供支付與清算業務。
一家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參會人士透露,會議由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主持,每家公司都派出了1~2名相關人士參會。
「周司長在會議開始時就明確指出,此次會議並非是召集各家公司討論關於比特幣的相關業務是否能開展,而是傳達央行高層的態度,即首先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得給比特幣、萊特幣等交易網站提供支付和清算服務;其次,對於已經發生業務的支付機構應解除合作,存量款最遲在春節前完成提現,不得發生新的支付業務;第三,嚴格執行12月5日央行發佈的《通知》。」上述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表示。
據會議紀要,此次會議除規定不允許境內第三方支付機構從事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外,央行也會在會後研究針對在境內接入比特幣相關業務的境外支付機構的相關規定。
有比特幣業內人士認為,從央行會議的內容來看,央行對於比特幣可能造成的風險防範力度較大,但他也同時表示出不解,因為此舉或許會令原本在線上公開透明的比特幣交易平台轉移至地下,監管難度更會隨之上升。
央行一月兩發放逐令 比特幣中國行情狂跌
此前據南方週末網報導,12月3日,央行曾聯合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工信部下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通知表示,比特幣不是貨幣,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且存在風險,需加強監管,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通知還要求比特幣網站切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可疑交易報告等法定反洗錢義務,切實防範與比特幣相關的洗錢風險。
在半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央行連出「兩招」防範比特幣風險,而此次會議所傳達的精神更是被不少比特幣業內人士解讀為「釜底抽薪」。
而此前,百度、果殼電子等機構也已宣佈停止比特幣支付。百度在其網站上發表聲明,稱百度網站加速樂平台決定從週五開始停止接受比特幣支付,原因是最近以來比特幣價值大幅變動使其無法保護用戶利益。12月5日,果殼電子官微發佈公告,稱遵循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的精神,果殼電子即日起停止比特幣支付功能。
由於多國對比特幣態度尚不明朗而面臨的政策風險,蘋果此前也對比特幣表明拒絕態度。據《東方早報》早前報導,蘋果通知移動支付運營商Gliph,要求其刪除應用程序中有關比特幣交易的功能,這是最新一起蘋果處理與比特幣相關的應用程序的案例。
而早在2012年11月,另一家比特幣在線支付運營商Coinbase就已經被迫下架,Blockchain的應用也在2012年下架,此外下架的還包括BitPak和Bitcoin Express等幾款比特幣應用程序。
就在蘋果選擇下架比特幣應用的同時,韓國也表示拒絕接受比特幣成為法定貨幣。
而韓國企劃財政部、韓國銀行、金融服務委員會和金融監管服務局也於10日宣佈,並不認可比特幣等電子貨幣,因為缺乏「內在價值」,無法衡量。
如今中國央行一月兩發放逐令,中國政府對待比特幣的態度已非常明朗。
據證券時報網報導,在這次會議後,較多比特幣交易網站已經決定離開中國。受此影響,比特幣再受重創,本週兩日內已累計下跌超30%。
中國比特幣行情網站BTCChina(比特幣中國)數據顯示,比特幣在該平台12月16日開盤報價5300元,隨後一路走低,最低觸及3480元,收報4091元。週二跌勢持續,截至發稿時已跌至3922元。今年12月1日,比特幣中國平台上,比特幣的價格一度達到7300多元。
地產股大跌,市場先生想告訴我們什麼? 侯安揚
http://xueqiu.com/5091499543/27118245(插播一個跟內容無關的廣告:我們A股的基金要發售了,海外基金也在預約。我們自認為還是個靠譜的私募機構,業績也很好。如果您不擅於在市場中掙錢,或者是想更多時間去休閒娛樂,歡迎來找我們。我們不會跟您許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為了您的錢著想,最好要對我們有個詳細的瞭解。聯繫方式0755-23152703,ssrs
@frontseaasset.com)
該文於2014年1月14日在訂閱號「touziganhuo」發送。
我(市場先生)最近特別不喜歡地產股,因為過去這個行業賺錢太容易了,誰都想來分一杯羹,不管是原來在這個行業耕耘的老大萬科,還是後來看著房子掙錢拚命進來的小地產商。這實在讓我為難,要是他們還這麼賺錢,而其他人卻在溫飽水平上苦苦掙扎,那我沒法再平衡這個市場的秩序。
我現在要把地產股往1倍淨資產附近打,這個是有我的想法和考慮的。這事情我並不是現在才一時興起去這樣幹的,我從2010年起就已經開始警醒這種業務模式的可持續性了。這種模式其實很簡單,在我看來是一個整合資源者:地產商從政府手裡買土地,讓建築公司墊款蓋樓,等樓層蓋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預售,買房子的人通常情況下自己出一部分,然後再從銀行貸一部分付款給地產商,於是地產商就可以用這消費者的錢去還銀行貸款和上游的錢,接著進入下一輪的開發滾動。
讓我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數學道理。假如地產商自己用一塊錢從銀行那兒貸兩塊錢,總計3塊錢。假如這3塊錢平均一年能掙20%,扣除掉6%給銀行的成本,那最後累計能掙3*20%-2*6%=0.48元。對於地產商原來的1塊錢來說,相當於1年掙48%,複利哦!大家可別像給我狂宰的每年翻倍但是還啃著粗饅頭的散戶一樣看不起這回報率,這可是當今中國地產商發家致富的最大秘訣:槓桿。很多人都知道萬科很厲害對不,我們看看它從2000年起的每年利潤。
查看原图 看著比較牛吧!但是我告訴大家,這個利潤的增長率也就是年化38%,時間長了自然就成了這神蹟!
我再把這每年的利潤增長給大家看:
查看原图 大家看得見了嗎,地產股最牛的時候,不但利潤在往上走,連利潤增長率還在往上走。這個就是地產的大牛市,中國進入城市化階段,非常厲害!財富冒泡到處都是!
為什麼會這樣呢?假如你是地產開發商,在房價往上走的時期,本來你考慮了建築成本、拿地成本,給自己定一個合理的利潤,比如要掙20%。但是,房價在往上走的時候,你拿地的時間是前年,等你賣房子的時候,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可以買5000塊的房子,經過這兩年上漲,居然能賣7000塊了!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多出來的2000塊,那可是實實在在多出來的利潤啊!!你最主要的土地成本已經是固定的了,而你賣房子的利潤卻升高了,反應在財務上,就是毛利率和淨利率不斷地升高!
查看原图 這是一段多麼美好的時光!但是,我很遺憾的告訴你們,假如這個過程逆轉,那就是一場悲劇。假如房價不但不漲了,還持續下跌,那地產商整個過程就是跟我上述所說的相反了:拿的土地是原來的成本,等賣房子的時候房價還下跌了,原來打算賣5000塊的房子,只能賣4000塊了!你拿地和賣房子,基本上間隔時間要有一個完整的地產開發週期,萬一在這段時間房價下降,那就是這個結局。這樣,未來反映的財務報表上的,就是毛利率不斷下降、淨利率不斷下降。
這樣的生意,還有更多風險。因為買房子的人是在房子上漲的時候拚命過來的,如果房子價格下降了,大家追漲殺跌的心理會期望未來的房價能更便宜買到,這樣會帶來交易量的下降。對地產公司而言,假如這個事情真發生了,那會出現雙殺局面:價格跌下來、成交量跌下來。
這就是我對地產商目前模式的考慮,所以就不再給它高估值。不但不給它高估值,還可能讓它們集體性的跌破淨資產。別以為我在胡扯,在香港我早就這麼幹啦!這代表著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對總體地產商而言,開地產公司划不來。
有個叫格雷厄姆的老頭說了句話評述我經常幹的事:市場短期看起來像個投票機,長期看起來是個稱重機。我覺得這再適合不過了,假如你認為我這行為是不理性的,而你才是真理的一方,那你可是要掙大錢的。但是不管你認為自己的是對的還是錯的,至少要尊重一下我的看法,看我到底在說什麼話。
最後,我悄悄地告訴你我一個秘密:如果我不看好這個模式,那不管是好公司和壞公司,我都會一股腦的不加區別這樣對待哦。知道我說這話的意思吧,哼哼哼!
分享是一道簡單的公式,只要你解開了,便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安倍經濟學”交易基本公式與日股大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159
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在華爾街,你要從交易安倍經濟學中獲利,首先要知曉下面這個基本公式:
NKY ≈ SPX x JPY
在彭博終端機的編碼里,這個公式的意思是,日經225指數的回報大致與日元計價的標普500指數回報相同。
從下面James Mackintosh的圖表(圖中標普500指數以日元計價)可以看出:
自安倍在2012年末上臺以來,日本兩大股指與日元計價的標普指數走勢幾乎一致。
這一公式在周一被打破,日經225指數跌至14008點,創下11月以來新低。Topix指數更慘,跌幅達到4.8%,創下9月以來新低。
然而此前一日美股僅下跌了2%,而日元略有走強。
對此有很多解釋:投資者擔憂4月份的銷售稅上調;投資者擔憂新興市場亂局;他們還擔心美國參議院民主黨可能暫停TPP貿易協議的進程。
對於交易員,似乎在他們擔憂市場時就會買入日元,無論日本央行怎麽印鈔。
Mackintosh認為這些理由都沒錯,但其中任何一個都不足以解釋日股大跌。於是,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市場搶著了結日元交易頭寸。
華爾街見聞的讀者對此都很清楚,去年最熱門的年度交易就是:做多日經指數期貨、同時做空日元。
據CFTC數據,到今年初,日元期貨的凈空頭頭寸達到2007年峰值以來的最高。
下面來自Mackintosh的圖表顯示出日經指數期貨的多頭頭寸(藍色)與日元的空頭頭寸(紅色)的趨勢:
而此前描述的局勢導致日元走強。這促使交易員們回補此前的日元空倉,這進一步推高日元,從而帶來更多的空頭回補。而股指方面則恰好相反。
Mackintosh認為:
市場對於安倍經濟學的看法似乎都是關於日元貶值,而非基本面,這點從以上公式也可以看出。日股的表現與貨幣調正後的美股相當,這顯示市場並未對安倍的三支箭有多大信心。
當然,反過來說,日元走強導致股市下跌也並非市場在對安倍經濟學用腳投票。
美股大跌前的一些「技術特徵」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608 雖然不少人認為股市的技術分析缺乏理論依據,但出自「傳奇」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格林斯潘看跌期權(股市從高點下跌20%將降息救市)」也是基於類似「技術指標」的政策。不妨看一下花旗總結的,過去在格佬「底線思維」下美國股市高點下跌的「技術特徵」:
以歷史基準看,現在標普500指數已經漲得過高了
在2104年1月5日的高點,標普指數比55周移動平均線高12%,而55周均線也比200周均線高20%
在2007年的高點,標普指數比55周均線高8.5%,而55周均線也比200周均線高14.5%
在2000年的高點,標普指數比55周均線高14%,而55周均線也比200周均線高29.5%
(黑線代表標普指數,藍線代表55周均線,紅線代表200周均線)

所以基於這點看,現在標普指數比2007年更高,略低於2000年的水平。在這些例子裡,一旦跌破55周均線這個支持位,應該會預期會進一步調整至200周均線。
然而,在以上兩個例子中,標普最終都大幅跌破200周均線,因為美國另一種資產帶來的連帶影響(在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大跌80%+,2007年房地產市場的多米諾效應引發了金融危機)。
現在的另一市場動態是1998-2000年與2011年至今之間的類似性。
雖然現在我們肯定不會預期出現2000年那樣的大幅調整,但平行對比明顯證明了過去幾年標普指數已經上漲了多高,特別是把90年代末的低失業和高GDP增速與最近經濟才萎靡復甦對比。
暫時仍未出現預示著指數短期會進一步下跌的任何重大破位;然而,這肯定即將會發生。
12個月均線一直是個重要的收盤支持位,因為只有以下幾次罕見的破位:

1998年8月:標普收盤價43個月來首次跌破12個月均線,接著出現了從高點最多22%的修正
2000年10月:標普收盤價24個月來首次跌破12個月均線,接著出現了從高點最多50%的修正.在2003年收復12個月均線以後,標普指數一直在均線之上,直到
2007年12月:標普收盤價跌破12個月均線,接著進一步出現了最多50%的修正
2010年6月:標普收盤價跌破12個月均線,接著進出現了從高點最多17%的修正
2011年8月:標普收盤價跌破12個月均線,接著進出現了從高點最多22%的修正
中國神秘基金:期銅大跌的幕後推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923 本週國內外期貨市場銅價大跌,倫銅一週跌近10%,滬銅週五逼近四年半最低點。基金業人士及交易商和分析師透露,中國私募基金大量拋售期銅合約是這輪銅價重挫的幕後推手。
上述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去年12月起,許多行蹤神秘的中國基金就在累積空倉。當時這些基金就在擔憂中國經濟放緩導致銅需求下滑、庫存飆升,以及國內信貸市場動盪可能瓦解以銅為融資工具的交易。
本月4日,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日)公告稱該司發行的「11超日債」無法足額付息。超日債打破「剛兌」第一單粉碎了中國債務有國家托底的預期,融資銅的風險大幅增加。它成為這場「完美風暴」的導火索。本月7日上週五,部分上述基金及其他投機商突然大量拋售倫銅及滬銅期貨合約。
拋售規模表明,中國基金在全球商品市場上正贏得更大話語權,考慮到中國允許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意向以及試水自由貿易區,這種影響力將可能增強。
基金研究公司Z-BenAdvisors數據顯示,中國擁有700家左右的私募基金,管理約3,000億元人民幣(約488.2億美元)。部分基金既投資大宗商品期貨又投資股市。
其中很多基金行蹤神秘,由富人提供支持,而且沒有開通在線網站。
路透採訪的一位上述基金業人士稱,上半年持有了LME和上海市場期銅的空頭頭寸,不過一旦需求改善,或者銅價接近全球礦業巨擘的生產成本,將考慮改變目前操作。
兩名礦業消息人士還透露,中國銅礦業者也擴大在上海就價格跌勢進行對沖,增持空頭倉位。
此外,上週末公佈的貿易數據疲弱,這也加劇了市場對商品行業的憂慮。超日債違約引發的蝴蝶效應在上週五重創倫銅和全球礦業股後,滬銅也遭遇了黑色星期一,開盤滬銅直接跌停,重挫5%至46670元/噸,至逾四年低點。
目前數據顯示,看空情緒推動了買盤。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價從3月7日起大跌11%至四年半低點,未平倉合約或新開倉合約劇增了30%。
但也有業內人士預計,政府監管可能不會衝擊市場。
巴克萊駐新加坡分析師Sijin Cheng就認為,信貸市場緊縮或價格下滑,不太可能造成融資交易爆發普遍問題。因為開出的融資信用證是90-180天左右,這意味著不會受到短期價格波動影響。
至於期銅後市如何,以下Comex期銅價格走勢應該可以提供參考。

如圖所示,銅價已經略低於長期支撐位。看多的人士可能會說這只是短期拋售,看空者可以說,去年12月回漲和今年1月下跌都沒能形成上行突破,技術上說,這通常就會變成看跌的信號,所以在那以後一直是下行趨勢。
《巴倫週刊》評論指出,期貨交易網站Trade-Futures.com的每日情緒指數調查顯示,看漲的交易者有34%。而通常這一比例低於20%才預示著開始反彈的條件已經成熟。
換句話說,交易者還沒有對銅價極度悲觀,市場還沒見底,今後還要下跌。
對於近期超日債觸發銅市大跌,銀河期貨走訪瞭解到,近期債務問題確實給企業和融資銅敲了警鐘,銀行已經收緊融資方面的信用證開證。
另外,由於人民幣貶值使融資成本和不定性加大,融資行為也開始謹慎,多處於觀望之中。
銀河期貨認為,融資銅暫時受到抑制是銅價下跌的一個導火索,但根本上講,銅的供應在十年後終於釋放,而全球銅消費增長的主要國家——以中國為主的發展中國家進入調整,銅的基本面在改變才是真正的原因。

美股大跌 全球媒體怎麽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851
周四美國股市大跌,美股跌幅創六周多來最大,想知道全球媒體怎麽解讀的嗎?嘻嘻,看看金融博客the reformed broker的匯總吧!別太認真,如果你真想知道美股到底發生了什麽,請移步這里。
華爾街日報:你去看看烏克蘭與克里米亞的情況就知道了
雅虎財經:都是俄羅斯的錯
福克斯商業頻道:NO~應該是奧巴馬醫改的錯
CNBC:NONONO~昨天的拋售是個幻覺,實際上那只是回調
福布斯:其實是美帝稅費太高
赫芬頓郵報:樓上你錯了,美帝稅費明明是太低
彭博電視:我不管原因是什麽,反正CNBC說的都是錯的
QZ:中國影子銀行
FTAV:中國衍生品
今日美國:我們覺得應該先做個民調
DealBook:因為沒有並購
Zero Hedge:你還不如問:美股為什麽能漲這麽久呢?
MSNBC:嗯,我不太認同“股市”這個表述
Business Insider:美股暴跌的十個原因(一張圖告訴你,還是你想在一個頁面上瀏覽咧?)
FT:請花些時間先註冊吧
MarketWatch:1929(大!蕭!條!)
The Reformed Broker:當然是賣家多於買家啦~so easy!
路透:高頻交易咯
巴倫周刊:估值過於激進唄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