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年期滿 外商投資備案由自貿區複制推廣全國

在上海自貿區暫時調整“外資三法”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三年期滿之時,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和變更,在全國範圍內由審批改為備案。

10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簡化外資企業等審批管理,營造擴大開放的更好環境。

會議認為,複制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通過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是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外資企業法等法律的決定,會議確定,今後舉辦外商投資企業,凡不涉及2015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禁止類、限制類和鼓勵類中有股權、高管要求的規定等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企業設立及變更一律由審批改為備案。

采取這一改革措施,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審批將減少95%以上。

商務部8日晚間也發布《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時辦法》)。與此前的逐案審批相比,根據《暫行辦法》,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將簡化為三步:通過備案系統在線填報和提交備案申請材料;二是備案機構對填報信息形式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進行核對,並對申報事項是否屬於備案範圍進行甄別;備案人自行選擇是否領取備案回執。

這三步,也將整個備案過程大幅縮短,對申報事項屬於備案範圍的,備案機構應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備案。

而且,備案不作為辦理工商、外匯登記等手續的前置條件。

也就是說,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可以在營業執照簽發前,或營業執照簽發後30日內,通過綜合管理系統,在線填報和提交《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備案申報表》及相關文件,辦理設立備案手續。

此次全國範圍內的外資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基於中國在四個自貿試驗區里面的成功實踐。

2013年10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正式施行。彼時,當時只有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貿區,獲準在三年內暫時調整“外資三法”規定的有關行政審批。

時至今日,三年期滿。

當時決定中也表示,對實踐證明可行的,應當修改完善有關法律;對實踐證明不宜調整的,恢複施行有關法律規定。

而今年9月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等四部法律的決定》,將不涉及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

這也說明,自貿區在外商投資管理體制上的實踐,已被證明可行。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曾表示,近3年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實施,大幅提高了自貿試驗區投資便利化和規範化水平。今年1~6月,4個自貿試驗區99%以上的外商投資企業是通過備案方式設立的,與“逐案審批制”相比較,紙質材料減少90%,辦理時限由20個工作日縮減至3個工作日內,受到廣泛認可。

此外,4個自貿區還推出了事前誠信承諾、事中評估分類、事後聯動獎懲等做法,三年來未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機構評估認為,自貿試驗區內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受惠面廣、成效顯著、風險可控,已具備在全國複制推廣的條件”。孫繼文表示。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自貿區里施行備案制,所依托的,是負面清單,但到目前為止,全國版的負面清單並未出臺。

而此次,經國務院批準,全國範圍內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範圍,依據的是《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

也就是說,就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範圍內的投資,對於涉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限制類和禁止類以及鼓勵類中有股權要求、高管要求的領域,不論金額大小或投資方式(新設、並購)均將繼續實行審批管理。其余的,則實行備案制。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也是四個自貿區施行的負面清單的制定依據之一。自1995年首次頒布以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根據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需要,每隔一段時間適時進行修改,2015年該目錄第六次修訂,也是歷次修訂中開放幅度最大的一次。

從條目上看,限制類條目大幅減少,從2011年版的79條減少到2015版的38條;放寬外資股比限制,“合資、合作”條目從2011年版的43條減少到2015版的15條,“中方控股”條目從2011年版的44條減少到35條。

國務院常務會議稱,有關部門要提升效能,有針對性地加強投資促進和服務,同時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鼓勵誠信守法。

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審批改備案後,事中事後監管尤為重要。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辦法》明確規定,商務主管部門與公安、國有資產、海關、稅務、工商、證券、外匯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密切協同配合,加強信息共享。

同時,商務主管部門應當隨機抽取確定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對外商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進行監督檢查。抽查結果予以公示。

除進行公示外,《辦法》還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比如外商投資企業或其投資者未能按期履行備案義務,或在進行備案時存在重大遺漏的,商務主管部門應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情節嚴重的,處3萬元以下罰款。

而接下來,外商投資的準入管理,還將進一步得到加強和優化。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下一步還要根據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繼續優化準入特別管理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69

前10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2580家 同比增7.4%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17日表示,2016年1-10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580家,同比增長7.4%;新設立投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資企業近600家,增資超1億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約370家。

商務部17日召開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孫繼文對1-10月吸收外資情況進行解讀。

孫繼文稱,2016年1-10月,全國吸收外資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全國吸收外資規模繼續保持增長。2016年1-10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580家,同比增長7.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6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折1039.1億美元,同比增長0.2%)(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

二是外資加速向產業鏈高端環節轉移。2016年1-10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71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1%。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79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0.2%。其中,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內容及相關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實際使用外資領漲,同比分別增長232.1%、31.1%、44.6%和62.1%。

高技術制造業中,醫藥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幅居前,同比分別增長92.3%和87.5%。

制造業吸收外資較多的主要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上述五個行業占制造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總量的51.2%。

三是新設立及增資的大型企業數量增多。2016年1-10月,新設立投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資企業近600家,增資超1億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約370家。

這些企業多集中在新興產業及高科技行業,既包含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電池、飛機零部件、集成電路和芯片等先進制造業,也包含電子商務、雲計算、生物燃料研發、物聯網技術研發及應用等高端服務業。這一趨勢與中國產業升級轉型方向一致,將為中國經濟轉型釋放巨大的動力。

四是美歐對華投資持續增長。今年1-10月,美歐對華投資增長迅猛。美國、歐盟28國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79.8%和41.5%。歐盟28國中,英、德、盧森堡和瑞典對華投資同比大幅增長119.9%、86%、154.2%和52.6%。

五是西部地區吸收外資高速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東部地區保持穩定增長1-10月,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9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8%。其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278%、201.8%、155.4%和116.4%。;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82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長江經濟帶區域實際使用外資31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

六是並購方式占比穩步增加。2016年1-10月,以並購方式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073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8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3%,分別占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4.8%和1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24

商務部:中國仍將是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

12月29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應了國內外媒體高度關切的熱點敏感問題。對於外媒報道一些外商投資企業感覺其在華境遇和投資機遇不如從前的問題,沈丹陽表示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將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中國仍將是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

有記者問到,不斷有國外媒體報道,一些外商投資企業感覺其在華境遇和投資機遇不如從前了。還有一些外商投資企業反映在華投資經營比原來更困難,盈利狀況有所下滑。請問商務部對此有何評論?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回應稱,近年來,我國吸收外資的環境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要素成本上升,市場競爭激烈,部分外資企業相對優勢逐漸縮小,一些比較依賴低成本和優惠政策的外資企業確實遇到了經營困難,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可能因為上述原因,少數外資企業發出了這樣那樣的抱怨和評論。國外一些媒體也有一些類似的報道。這些說法和報道多數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反映中國投資環境和投資機遇的真實情況。

真實情況是,2010年以來,中國每年實際使用外資都超過1100億美元,居世界前列。今年1-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318億元人民幣,增長了3.9%,連續24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事實上,中國政府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各界的廣泛認同和積極評價。聯合國貿發會議《2016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之一;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6》報告顯示,超過2/3的歐盟在華投資企業實現盈利;中國美國商會2016年調查顯示,超過60%的會員企業將中國列為全球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68%的企業有擴大在華投資的計劃。

從各國公布的許多數據和實例來看,也並不支持所謂中國投資環境惡化和機遇喪失的觀點。今年以來,美國、歐盟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5.4%和43.9%。美歐對華投資中,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大項目較多,投資者不乏一些知名跨國公司,大眾、寶馬、奧迪、戴姆勒、西門子、碧辟、液化空氣、宜家等公司大幅增加對華投資。這些實例都顯示了跨國公司植根中國、深耕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另外,據國家統計局12月27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萬億元,增長10.8%,其增幅高於其他類型企業,總體來看,外資企業在華盈利狀況還是不錯的。

沈丹陽特別強調,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將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將保持在6.5%以上,仍將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今年1-11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71%,是新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預計到202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10萬億美元。此外,未來5年中國的進口總額將不少於8萬億美元。當前中國的消費需求,包括高品質的產品消費、高品質的服務消費,以及農村的消費升級,都孕育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內需潛力。同時,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調整產業結構、增加研發投入、提高要素生產率、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將為外資企業帶來更多更廣的投資機會。

沈丹陽表示,明年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減少對外商投資的限制措施,保持外資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更加重視外資企業的關切,依法維護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營造更加公平、更為透明、更可預期的投資環境,相信中國仍將是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926

外商獨資私募登記備案破冰 富達利泰投資進軍A股

新年伊始,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備案正式破冰。

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公告顯示,富達利泰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富達利泰”)前期提交了登記申請材料,經核查,基金業協會認為富達利泰符合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條件。

協會登記備案系統顯示,富達利泰於2017年1月3日正式完成登記,成為首家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即首家可在中國境內募資、投資A股市場的外商獨資私募機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富達利泰於2015年9月14日在上海自貿區註冊成立,唯一的股東為富達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00萬元人民幣。

富達(Fidelity)是全球知名資產管理機構,成立於1969年,於1981年設立香港辦公室,專註於投資及研究中國和東南亞市場。公司於2005年前後在上海、北京立辦公室。

公司登記備案信息顯示,富達利泰的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為何偉,曾任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高級經理。另一位高管為李霖均,負責公司合規風控和信息填報。兩人均以通過考試的形式取得了基金從業資格,公司的登記備案法律意見書也已辦結。

在富達利泰之前,共有10家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在基金業協會備案,包括貝萊德(BlackRock)、美國橡樹資本(Oak Tree)、城堡投資(Citadel)等知名海外機構。據記者了解,這10家私募均為2012年上海市金融辦試點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後,進入中國內地的國際知名對沖基金和資管機構。

與富達利泰不同的是,這10家外商獨資私募只能在中國境內募資、投資於海外二級市場。2016年9月,摩根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摩根資管”)在上海自貿區註冊成立,是首家獲批的可投資境內二級市場的外商獨資資管機構。

作為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成果之一,中國證監會於2016年6月30日表示,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申請登記成為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開展包括二級市場證券交易在內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

證監會明確,外資機構在境內開展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需在境內設立機構,在境內非公開募集資金,投資境內資本市場,為境內合格投資者提供資產管理服務,不涉及跨境資本流動。

同日,基金業協會發布《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十)》,明確了針對外資機構的註冊登記要求。

配套政策陸續跟進清障,但因具體政策不明朗和實際操作存在難點,6月30日之後,外商獨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雖然已獲得證監會的允許可以進入中國市場,一直未有機構在基金業協會成功備案。協會登記備案系統顯示,摩根資管至今仍未成功備案,而富達利泰此番卻成功“搶得頭柱”。

“我們會在上海建立一個投資業務團隊,並通過這個團隊將富達國際的投研能力帶到中國。在六個月的時間內,我們會給中國投資者提供境內投資方案。”富達國際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少傑向記者表示。

(本報記者張苑柯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17

發改委:外商投資20億美元以上項目報國務院備案

17日據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關於做好貫徹落實《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有關外資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吸引外資工作,營造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和質量。

其中,《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總投資3億美元及以上限制類項目,由發改委核準,其中總投資20億美元及以上項目報國務院備案。

以下為通知全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做好貫徹落實《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有關外資工作的通知

發改外資規[2017]1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的通知》(國發〔2016〕72號)要求,進一步做好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實行核準制的外商投資項目的範圍為:

(一)《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總投資(含增資)3億美元及以上限制類項目,由我委核準,其中總投資(含增資)20億美元及以上項目報國務院備案。

(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總投資(含增資)3億美元以下限制類項目,由省級政府核準。

(三)前兩項規定之外的屬於《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第一至十項所列的外商投資項目,按照《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6年本)》第一至十項的規定核準。

二、核準範圍之外且不屬於《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禁止類的外商投資項目,由地方發展改革部門備案。

三、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精神,進一步加強吸引外資工作,在外商投資管理中做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工作,簡化核準和備案程序,營造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和質量。

四、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抓緊規範和完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簡稱在線平臺),加強應用和管理,全面依托在線平臺辦理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備案手續,將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備案的相關政策及辦事指南等通過在線平臺公開,及時為企業提供相關咨詢服務。同時,按照地方平臺與中央平臺的對接要求,及時、準確交換外商投資數據。

 

國家發展改革委

2017年1月14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03

中國央行:外商投資企業可以正常辦理利潤匯出

中國央行2月28日發布微博表示,我國已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真實合規的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股息、紅利等對外支付和轉移,憑真實有效的交易單證直接到商業銀行辦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40

銀監會:外商獨資銀行等可以依法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

據銀監會網站17日消息,外商獨資銀行等可以依法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開展國債承銷應5日內報告。外商獨資銀行等開展國債承銷等業務不需獲得行政許可。

以下為全文:

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外資銀行開展部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

銀監辦發〔2017〕12號

各銀監局,外資銀行:

為進一步明確監管政策,現就外資銀行開展下列業務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依法開展國債承銷業務,不需獲得銀監會的行政許可,但應在開展業務後5日內向監管部門報告。依法應獲得其他部門許可的,依照其規定辦理。

二、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依法開展托管業務,不需獲得銀監會的行政許可,應在開展業務後5日內向監管部門報告,但銀監會行政許可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應獲得其他部門許可的,依照其規定辦理。

三、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依法開展財務顧問等咨詢服務業務,不需獲得銀監會的行政許可,但應在開展業務後5日內向監管部門報告。依法應獲得其他部門許可的,依照其規定辦理。

四、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可以依法合規與母行集團開展境內外業務協作,發揮全球服務優勢,為客戶在境外發債、上市、並購、融資等活動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應明確自身在母行集團內提供業務協作服務的職責、利潤分配機制,並於每年一季度末將上一年度與母行集團業務協作開展情況向監管部門報告。

五、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以依法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

六、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開展上述業務活動應加強制度建設、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提高並表管理能力,提升綜合金融服務水平。

2017年3月10日

(此件發至銀監分局和外資銀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68

習近平:上半年將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重要主旨演講。

習近平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未來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會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下進行。

習近平說,擴大開放方面,中國將采取以下重大舉措。

第一,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今年,我們將推出幾項有標誌意義的舉措。在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確保落地,同時要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在制造業方面,目前已基本開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車、船舶、飛機等少數行業,現在這些行業已經具備開放基礎,下一步要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

第二,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過去,中國吸引外資主要靠優惠政策,現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資環境。我們將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增強透明度,強化產權保護,堅持依法辦事,鼓勵競爭、反對壟斷。今年3月,我們組建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還有一些其他新的機構,對現有政府機構作出大幅度調整,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今年上半年,我們將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第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對此,外資企業有要求,中國企業更有要求。今年,我們將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我們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同時,我們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

第四,主動擴大進口。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今年,我們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產品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產品進口,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采購協定》進程。我們希望發達國家對正常合理的高技術產品貿易停止人為設限,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今年11月,我們將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個大平臺,今後要年年辦下去。這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而是我們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歡迎各國朋友來華參加。

習近平說,我想強調的是,我剛才宣布的這些對外開放重大舉措,我們將盡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國企業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我相信,經過努力,中國金融業競爭力將明顯提升,資本市場將持續健康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將加快推進,中國市場環境將大大改善,知識產權將得到有力保護,中國對外開放一定會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24

外資險企加碼中國布局:合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兩線開工

一面是中國巨大、尚待開墾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是勢不可擋的金融開放進程,去年以來,外資基金、資管、保險等金融機構明顯加快了對中國市場的布局。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開幕式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金融業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確保落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眼下,幾家外資金融集團不僅在中國設有合資公司以開拓中國市場,同時也陸續在去年設立了外商投資企業(WFOE)。值得註意的是,在習近平博鰲演講中,特別提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合資險企疊加外商投資企業對外資金融集團意味著什麽?他們又將如何開拓中國市場?

近期,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宏利金融集團(Manulife,下稱“宏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瑞宏(Roy Gori)。作為加拿大最大的金融集團,該集團旗下的宏利人壽保險和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於1996年合資組建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中宏保險,在中國還設有一家合資基金公司和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宏利投資。

高瑞宏對記者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保險、財富管理還處於初級階段,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潛力,“一是絕對增速,二是低滲透率,目前僅不足5%的消費者有保險產品,這就是機遇。”

數據顯示,中國的保險市場在過去30年里取得了引人矚目的增長,保險保費收入由1980年的4.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66萬億元。盡管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前六大保險市場,但中國的保險市場仍被認為是不發達的,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在全球排位均在40位以後。

隨著中國2001年簽訂WTO協定,中國設立了對外資保險公司放開中國市場的官方時間表。由於保險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需要較長一段積累時期才能實現盈虧平衡點,一般壽險公司平均需要6至10年才能實現盈利,財險公司也需要3至5年。這就需要保險機構的股東有長期投資的理念和財務實力。外資險企受政策限制和股東經營理念的差異,在華規模擴張的速度慢於中資險企。

不過,外資險企也在不斷謀變。高瑞宏告訴記者,任何行業的發展都要趕上消費者行為方式的變革步伐,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將更加賦能健康保險業。在理賠、產品服務等各個環節植入數字化戰略,將助於提升客戶體驗,助推健康養老保險供給側改革。

過去兩年來,中國的保險監管不斷趨嚴,高瑞宏也認為監管趨嚴有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為外資險企提供了更為平等的競爭環境。

此前,保險業連續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集中舉牌、激進投資等亂象頻發,少數保險公司甚至通過虛假出資和虛假增資,追求快速擴張。2017年以來,監管層不斷加強對保險公司股東監管等公司治理規範,嚴監管重錘接連落地;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監管層又落地一紙重磅文件——《中國保監會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治理銷售亂象打擊非法經營專項行動的通知》,直指人身險銷售亂象。

對於外資險企而言,多元資產配置能力跨越了周期的考驗。近期,首批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宏利投資將在中國發掘商業地產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機會,提供給中國境內外機構客戶,“包括公開市場和另類資產解決方案,”高瑞宏稱,未來也會考慮私募股權投資業務。

除此,外資金融機構看重的還有中國方興未艾的養老金市場,宏利投資預計至2030年中國養老金市場規模有望達6萬億美元。截至去年9月底,宏利投資管理資產總額達到1萬億加元,旗下宏利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資產規模達3830億美元。

截至目前,數十家外資金融機構已經在上海設立了外商投資企業,並先後發行了多支股債產品,包括先鋒(Vanguard)、富達(Fidelity)、安盛投資管理公司(Axa Investment Managers)、瑞信(Credit Suisse)、香港惠理基金(Value Partners)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34

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

證監會正式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外資辦法》)。

按照有關立法程序的要求,自2018年3月9日開始,證監會在官網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就《外資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共收到來自11家單位(國內外金融機構5家、行業組織3家、政府機構2家、律師事務所1家)、5名個人的52條反饋意見。總體看來,各方均建議盡快出臺《外資辦法》,讓對外開放政策落地,引入境外機構先進經驗,引入專業能力,引入良性競爭,提升服務水平,推動證券行業穩步健康發展。同時,有關各方也提出了一些具體修改建議,證監會認真梳理研究,采納了合理可行的意見和建議,相應修改完善《外資辦法》。

《外資辦法》修訂內容主要涉及五個方面:

一是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的境內股東條件與其他證券公司的股東條件一致;體現外資由參轉控,將名稱由《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改為《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

二是逐步放開合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允許新設合資證券公司根據自身情況,依法有序申請證券業務,初始業務範圍需與控股股東或者第一大股東的證券業務經驗相匹配。

三是統一外資持有上市和非上市兩類證券公司股權的比例。將全部境外投資者持有上市內資證券公司股份的比例調整為“應當符合國家關於證券業對外開放的安排”。

四是完善境外股東條件。境外股東須為金融機構,且具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和經營業績,近3年業務規模、收入、利潤居於國際前列,近3年長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

五是明確境內股東的實際控制人身份變更導致內資證券公司性質變更相關政策。

《外資辦法》出臺後,我會相應更新證券公司設立審批等行政許可服務指南,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依照《外資辦法》和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報送合資證券公司的設立等申請。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1、問:《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出臺後,何時可以向證監會提交申請。當前是否有公司提出相關訴求?

答:證監會已正式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並相應更新證券公司設立審批等行政許可服務指南。即日起,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本《辦法》和服務指南的要求,向證監會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者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在本《辦法》征求意見過程中,歐洲及亞洲等地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已向我會了解、征詢有關公司設立和股權變更情況,並多次表示正在積極準備相關材料,擬提交相關申請。證監會待收到他們的正式申請文件後,將據本《辦法》積極推進審核工作。

2、問:本次對外開放,允許外資持有基金公司股權比例達到51%。請問對基金業對外開放安排何時落地?

答:《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規定,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或者擁有權益的比例,累計(包括直接持有和間接持有)不得超過我國證券業對外開放所做的承諾。基金管理公司對境外投資者進一步開放,允許外資持股比例達到51%,不涉及對現有規則的修改。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已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或新設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請材料。

3、問:我們了解到,部分內資機構也有進入證券行業的意願,請問是否有相關安排?

答:目前,符合條件的內資主體可依法受讓證券公司股權,亦可參股合資證券公司設立。近期,證監會正就《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公開征求意見,進一步完善股東資格條件、股權管理相關要求等。規定出臺後,證監會將進一步統籌相關整體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