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Uber在華撞上監管墻 外來和尚的經還好念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6/148601.html

i黑馬:近期火熱的商務租車市場突遇監管寒流,先是多地政府對美國在線叫車應用Uber進行了處罰。12月25日,上海市交通委也宣布查扣多臺滴滴專車,並給予罰款。在線叫車應用Uber突然遭遇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邊是獲得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的戰略投資,估值節節攀升至400億美元,成為最受矚目的科技創業公司;一邊則是在多國被監管挑戰,擴展受阻。

\從舊金山起家的Uber目前覆蓋了50國的250個城市,其在美國本土Uber的合規性卻受到質疑。在進入一年多的中國市場,Uber也正在受到來各地政府部門的挑戰,和汽車租賃公司合作的模式也令其被扣上“黑車”的帽子,由於尚未出臺有關商務租車的法律法規,能否被洗白還未可知。

此外,在中國不同城市的差異化定位讓其缺少統一的運營策略,而和國內本土的同類應用易到用車、滴滴專車相比,Uber的車輛數量也未形成氣候。

資本比拼:BAT齊聚商務租車

12月17日,Uber宣布接受百度的戰略投資,雙方達成全球範圍內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將在技術創新、開拓國際化市場、拓展中國O2O服務方面展開合作。至此,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依托Uber、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齊聚商務租車領域,競爭愈發激烈。

不過,百度的加入並不一定能讓Uber加快本土化進程。這從之前百度與易到用車的合作中就可以看出。易到用車曾聯合百度一起推出商務租車服務“百度專車”,以百度地圖作為平臺,易到用車則作為車輛租賃合作方。

一位易到用車的內部人士表示,為了讓易到用車和百度地圖完成對接,易到用車的工程師和本地化團隊幾乎是駐紮在百度,雙方光對接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

業內人士表示,這對技術服務系統依舊在國外的Uber而言,則是難上加難。

Uber在華撞上監管墻

作為外來巨頭,Uber的問題更加複雜。

盡管Uber亞洲運營總監Allen Penn曾經表示Uber看起來擴張飛速,在進駐每一個城市時都經過周密的規劃,他們也在試圖用這種方法避免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然而事實卻不那麽盡如人意。

尤其是最近幾個月,接二連三的問題在Uber的全球運營中暴露出來。先是法國內政部決定從明年1月1日起禁用Uber私家車拼車服務Uber Pop,因為這個平臺允許沒有運營資質的司機在註冊Uber司機賬戶後,為其他乘客提供收費較低的拼車服務;在印度,由於Uber司機涉嫌性侵,Uber司機背景的審查流程遭到質疑和指責;在波蘭,Uber的合法性也頻頻被質疑。

12月24日,韓國檢察官日前指控Uber違反了韓國國內的交通運輸法。

臺灣地區的交通部門本周一表示,Uber只持有提供信息服務的許可證,而沒有提供交通運輸服務的許可證,將在臺灣對其禁用;在重慶,Uber則面臨更加尷尬的一幕,有市民舉報其發布“帶車求職”、“帶車招聘”等招聘信息,並組織前來應聘的私家車主現場配需,鼓勵私家車主從事黑車經營活動,導致交通執法大隊對培訓點進行突擊檢查,並在現場的資料中發現有內容誘導私家車主如何應對執法人員檢查和逃避法律責任。

模式之傷:尚存合法化空間

無論是Uber,還是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新推出的專車服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監管風險。此外,先期投入的一號專車、易到用車也被列入監管的名單中。

今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下發通知,嚴禁私家車用於汽車租賃企業經營,並且禁止汽車租賃公司配備代駕司機。而這兩點都能在Uber身上看到端倪,被政府部門盯上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近期的密集行動,在上個月,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的執法人員分別查到兩輛涉嫌非法運營的滴滴專車,並開出了首張“專車罰單”,據此,江蘇省交通廳也正在研究汽車租賃的相關法律法規問題;無獨有偶,一號專車也在上個月被開具一張非法運營的萬元罰單,理由是該車輛無租賃備案、無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無論是北京交通委下發的“禁令”,還是南京和江蘇開具的罰單 ,都只能歸為行政處罰層面,而不是法律。因此,商務租車的合法化空間尚存。

對此,滴滴打車副總裁朱平豆對騰訊科技表示,商務租車和出租車實際上處於不一樣的領域,目前還沒有專門的商務租車法規來約束,而是采用了約束出租車的法律規章去約束租車系統,這種情況有待於法律的進一步完善。

他還表示,滴滴專車在發展過程中,會秉承“以人為本,鼓勵創新,趨利避害,規範管理”的十六字方針來去規範專車的發展,“作為公司會積極配合政府。”

車源大戰:Uber難敵本土對手

除了面臨“黑車”能否被洗白的問題,車源少也是困擾Uber中國本地化的原因之一。

從競爭對手方面看,易到用車應該算是Uber在國內遇到的最大敵手,我們不妨對比一下這兩家公司的車源數量。相關數據顯示,易到用車平臺上的司機數量已經超過5萬人,僅僅在北京的車輛就已過萬;而Uber只有幾百輛,差距懸殊。據不完全統計,Uber另一個競爭對手滴滴專車在北京也有上千輛專車。

這些數字表明,盡管Uber清晰地定位於中國的高端市場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希望通過這種差異性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但覆蓋量依然無法在短期內與它的競爭對手們抗衡。比如在北京,Uber只能覆蓋國貿、三里屯等熱點地區,在四環以外,用戶則很難叫到Uber的服務。

另一方面是本地化的問題,Uber在中國不同城市的團隊都會根據當地特點展開特對應的服務,這樣的好處是服務更有針對性,但硬幣的另一面卻是Uber在全國的運營策略沒法完全統一。要知道,無論是易到用車、滴滴專車還是一號專車,它們在每個城市的業務拓展上都是采取統一政策、分區管理的模式。

結語

接下來,Uber這家年輕的創業公司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擴張車源和加大市場推廣。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其能夠作為商務租車的代表之一,孵化出針對商務租車的法律法規,使這種運營模式合法化,引領這個市場朝著更為理性的方向發展。


特斯拉四季度在華銷量大跌 股價盤後重挫近6%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93

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周二在底特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公司在中國的銷量四季度大幅下降。這一言論令特斯拉股價在盤後立刻下跌6%至192美元。據道瓊斯報道,馬斯克認為銷量下滑或因消費者錯誤理解充電網絡。

20150113_TSLA

馬斯克稱,中國潛在消費者不認為中國的充電網絡充分建成,以確保汽車能行駛長距離。他表示,公司需要應對這種錯誤認識。

事實上,中國的充電網絡正在不斷擴張,但目前的確沒有特斯拉在美國和歐洲的網絡那麽普遍。

但馬斯克提到,特斯拉計劃在2025年賣出“數百萬輛”汽車,而公司的目標是成為大規模的汽車制造商,而不是細分領域的奢侈品廠商。

在問答環節,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毛利潤率”約為20%。

對於外部分析師而言,評估特斯拉的銷售情況仍然很難,因為該公司並不像其它主要汽車制造商那樣對外公布月度銷售數據。因此,市場不得不等待特斯拉將於2月中旬發布的四季度季報來了解美國和全球市場銷售情況。

特斯拉股價周二上漲1%,該公司股票在過去12個月上漲了46%,而標普500指數漲幅為1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思普稱微軟在華涉“商業詆毀事件” 要求公開道歉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9740.html

思普稱微軟在華涉“商業詆毀事件” 要求公開道歉

一財網 立早 2015-02-28 15:30:00

此前在雲南省召開的一次有300多人參加的政府培訓會上,微軟公司有關人士公開宣稱中國國產軟件開發商思普集團存在底層代碼抄襲行為。

中國國產操作系統廠商正試圖通過訴訟手段,向行業老大微軟發起攻擊,以打破壟斷。

2月26日下午,在京召開的思普集團媒體見面會上,該集團董事長張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就微軟商業詆毀一事,將依據已掌握的證據起訴微軟公司,要求其創始人比爾·蓋茨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此前在雲南省召開的一次有300多人參加的政府培訓會上,微軟公司有關人士公開宣稱中國國產軟件開發商思普集團存在底層代碼抄襲行為。

“我當時就在現場,聽到了這個人對我們的詆毀感到非常氣憤。微軟公司的這一指責是不負責任、沒有事實依據的,侵犯了思普公司的合法權益。”張龍對記者說,“目前律師取證已經完成,很快將進入訴訟程序。”

見面會上,中國基礎軟件創新聯盟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對記者表示,“與許多跨國公司一樣,微軟公司在中國也存在壟斷甚至打壓國產企業的行為,如微軟公司的一些技術指標不夠開放、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在操作系統中搭售應用軟件等。對於這些問題,中國企業多有反映,相關部門也已展開了調查。”

倪光南說,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對高通公司的壟斷行為開出“天價罰單”,就創造了反壟斷很好的先列。“我們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對包括微軟在內的跨國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建立起公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截至記者發稿,微軟公司尚未就這一商業詆毀事件公開表態。記者也未聯系到微軟有關方面人士。

在中國操作系統市場上,Windows (微軟視窗)和安卓系統等目前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

“中國的市場規模非常龐大,但好的市場並不一定能出現好的產業,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導和支持。”倪光南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軟件產業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基礎軟件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僅僅是知識產權保護,也是產品的應用推廣。

針對外媒宣揚中國政府采購市場歧視外資企業一事,中國基礎軟件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國家信息中心博士後呂漢陽表示,在中國政府采購實踐中,不但外國貨沒有受到歧視,而且由於我國有些部門和地方盲目追求洋貨,在政府采購中排斥國貨。同時,由於我國官方尚未出臺明確的國貨標準,即使想歧視外國貨,事實上也無法操作,沒有標準可用。

呂漢陽對記者說,不僅中國政府采購並未歧視外國貨,反而我國企業在國外政府采購市場上屢屢受到歧視。由於我國不是政府采購協定(GPA)協議的成員,美國政府采購市場對我不開放,中國企業在美國政府采購市場上無法參與公平競爭。

“聯想、華為在美國受阻就是例子。可見,我國企業在中國和美國政府采購市場上均未受到公平待遇。”呂漢陽說。

倪光南對記者表示,在信息技術領域,推進國產化很有必要。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網絡空間的安全問題,具體到推進國產化上,就是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產品。

倪光南認為,目前國家對於軟件產業的支持,不能停留在資金層面,更需要在政府采購中多采購國產基礎軟件,讓用戶把產品真正的用起來。

2月28日,思普集團媒體見面會現場。攝影/章軻

編輯:張靜

裁員風波之後:特斯拉完成在華調整 銷量不作短期目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0888.html

裁員風波之後:特斯拉完成在華調整 銷量不作短期目標

一財網 孫祺 2015-03-26 18:49:00

在經歷了一輪中國區域大規模裁員風波後,特斯拉到底發生了什麽改變?此次裁員,是否意味著之前特斯拉在中國區域戰略性的失誤?

在經歷了一輪中國區域大規模裁員風波後,特斯拉到底發生了什麽改變?此次裁員,是否意味著之前特斯拉在中國區域戰略性的失誤?在此之後,特斯拉在中國區域又將有什麽樣的目標?一財網編輯近日獨家采訪了特斯拉中國零售業務總經理趙奎銘先生。

一財網:您認為特斯拉對於中國市場的需求是否存在預估過足的現場?

趙總:特斯拉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公司,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人類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是為了這個目標才來中國的,我們期望在中國創造更好的電動車消費者環境,所以銷量並不是特斯拉對於中國市場的唯一考量。

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所以我們在進入中國前,就預估到前期的投入會非常的大,我們才進入中國一年,但在這一年,基礎設施的建設、車輛被消費者的認可,這都是有目共堵的。特斯拉依然十分看好中國市場。

一財網記者:您怎麽看待近期發生的特斯拉在華大規模裁員事件?

趙總:對於特斯拉來說,這是一次結構性調整。特斯拉還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公司,特斯拉還屬於“創業型公司”,在每一個公司成長的階段,都會碰到結構調整的情況。不過這一輪結構性調整已經結束,目前,特斯拉在華依然在尋找更適合我們的人才。

一財網記者:在進入中國僅僅一年時間就進行結構性調整,是否意味著特斯拉對於中國市場的預判存在著失誤?

趙總:到目前為止,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失誤。我們在中國市場將一直推進品牌知名度、基本設施建設,當然,進一步增大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特斯拉才進入中國一年,從行業來看,特斯拉這一年的發展與汽車行業其它企業相比,進步是飛速的。所以為什麽要做這次結構性調整,是為了更好地向未來發展。

一財網記者:在此輪結構調整後,特斯拉在中國有沒有新的發展目標?

趙總:我們最大的目標就是推進電動車發展的速度,希望未來能看到馬路上的車都是電動車,而並不是滿大街的特斯拉,所以這就是我們與其他傳統汽車企業的區別。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特斯拉是一個具有夢想的公司。

一財網記者:作為一個誕生在矽谷的汽車公司,您認為特斯拉有什麽與眾不同?

趙總:特斯拉一直希望自己有很多不同的亮點,特斯拉在企業發展中,不怕失敗,而怕不創新。比如,特斯拉的車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升級,並且,不像傳統的車輛只升級簡單的軟件,特斯拉的每次升級還包括對於固件的升級,車主們會在升級後發現,自己車輛的鑰匙,甚至車輛調教有了新的功能。

同樣,遠程支持也幫助車主行駛車輛在外時,遠程解決簡單的故障,馬斯特一直堅信,最好的產品不應該會返回維修。

編輯:孫祺

寶馬在華召回5.3萬輛進口X3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757

4月8日,據國家質檢總局官網消息,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向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將自2015年4月13日起,召回部分進口X3車輛約共5.3萬輛。

其中涉及的車型包括 xDrive 20i, X3 xDrive 28i, X3 xDrive35i汽車,生產日期為2011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初步統計在中國大陸地區共53,317輛。

召回的原因是部分車輛電動燃油泵的供電線束與燃油輸送單元上的壓力調節閥可能有干涉,在車輛使用過程中,會導致線束損壞,特定情況下,可能產生內部短路。缺陷發生時,將導致發動機功率下降、抖動,不排除車輛熄火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寶馬(中國)汽車承諾,將為召回範圍內車輛進行檢查,為存在問題的車輛免費維修或更換燃油輸送單元,以消除安全隱患。

通過搜索質檢總局官網發現,早在2013年底,寶馬(中國)已宣佈因車輛儀表板存在製造缺陷,可能存在安全氣囊會在儀表板內部展開導致部件飛出的安全隱患,決定召回X3 xDrive20i、X3 xDrive28i共7輛。

去年,寶馬(中國)的X3和其他車型也宣佈召回。2014年4月,寶馬(中國)、華晨寶馬決定,自2014年6月18日起,召回以下部分裝配有N52K、N52T、N55發動機的汽車,共計約23萬輛。其中包括寶馬(中國)自2009年6月10日至2012年7月30日生產的部分1系、3系、5系、6系、7系、X1、X3、X5、X6、Z4進口汽車,共計13.9萬輛。

寶馬(中國)對檔次召回的原因解釋稱,本次召回範圍內的部分車輛由於發動機可變氣門正時機構(VANOS)外殼上的固定螺栓設計原因,發動機運轉過程中,固定螺栓有可能鬆脫甚至斷裂,導致發動機可變氣門正時機構(VANOS)的密封性受到影響而發生異常或失效,在特定情況下,發動機可能因此無法啟動或產生機械損壞,存在安全隱患。

南方週末網此前報導,近年來豪華品牌在華的汽車召回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奧迪2014年在中國大陸地區召回的27萬輛乘用車,高於2013年的1.1萬輛,寶馬2014年在華召回39.2萬輛,也明顯高於2013年的24.7萬輛。

與此相反的是,豪車品牌在華銷售數據的火熱刷新。

據蓋世汽車網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市場銷量最高的前10位豪華車品牌包括奧迪、寶馬、奔馳、捷豹路虎、雷克薩斯、沃爾沃、凱迪拉克、保時捷、英菲尼迪和DS。這十大豪華車品牌去年在華總銷量達到178.2萬輛,較2013年的144.0萬輛同比增長23.8%,其中銷量最高的是奧迪,賣出了57.89萬輛。



7-11在華本地化不成功 去年虧損超千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4-11/908848.html

7-11虧損過千萬  盈利難題待解

黃榮

家樂福“Carrefour Easy”、步步高“匯米巴”、京客隆“joy&joy京捷”,瞄上便利店的零售企業如今正洶湧襲來,看似樂觀的“小而美”便利店業態已經成為零售行業的救命稻草。

不過,據王府井百貨日前公布的2014年度報告顯示,王府井目前持有全球便利店巨頭7-ELEVEN(以下簡稱7-11)25%股份,且此部分持股2014年度給王府井帶來259.1萬元虧損。若以此計算,7-11去年在華虧損達1036.4萬元。

資深零售專家丁利國表示,國內便利店行業基本沒有盈利的企業,尤其對於7-11這類外資企業而言,高管工資成本高,費用不菲之下虧損再正常不過。盡管零售巨頭們對便利店野心勃勃,但如今盈利難題擺在了便利店行業的面前。

本土化並不成功

便利店是時下零售行業中最被看好的業態。《2014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便利店業態增長比率為18.2%,增幅在零售行業中居於榜首。

雖不斷有企業試水,但作為全球便利店之王的7-11進入中國市場11年仍無法解決盈利難題,此前只在短時間內有微利。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7-11還爆發過大規模關店潮。

對7-11頗為熟悉的丁利國告訴記者,7-11在中國不同地區授權給不同的企業,分屬於三個不同的授權投資方。其中,以廣東為主的華南區屬於中國香港牛奶集團,而上海為主的華東區屬於中國臺灣統一集團,華北區則由日本總公司投資。“由於授權經營,7-11的門店基本都在南方地區,在北方市場遠遠慢於其他零售企業。目前便利店還是靠規模取勝,7-11在份額上遠遠不夠自身的發展,在規模不夠大的情況下很難盈利。”

“雖然7-11是全球市場上便利店行業的老大,但在中國市場所占份額不高,由於租金、人工成本越來越貴。尤其作為外資企業的7-11相比國內的企業高管人員工資成本居高不下。”丁利國表示。

在丁利國看來,7-11、羅森的經營管理水平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盡管7-11竭力讓商品差異化,在餐飲方面也有一定的實力,但後來全家便利店很快就模仿了其快餐的。

成本高企 盈利點太少

物美便利店總經理董崗告訴記者,租金和人力成本是限制便利店發展的阻礙。7-11一家店的投資成本大概在70多萬元左右。物美一家店為20萬元,等於7-11開一家,物美可以開3家。相比7-11一家便利店100平方米以上,物美的便利店有50和100平方米兩類,100平以上的便利店物美不會涉及。

在丁利國看來,相比商超的經營不易,便利店在未來有一定的希望,只是便利店不具備一定的數量只能虧損。“家樂福、麥德龍開便利店也僅僅只是嘗試而言,不會有太大的意義。”據步步高董事長王填介紹稱,2015年步步高將達到1萬家便利店,2020年前則爭取達到10萬家。

“盡管便利店是實現O2O閉環對抗電商沖擊的有力手段,但便利店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試水的行業。”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對便利店行業的瘋狂發展表示擔憂,便利店商品的價格相對於超市會高一些,以居家就近的方式存在,由於對大眾的消費水平要求高,目前便利店在國內某些城市並不具備大規模發展的條件。

雖說便利店賣的不僅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服務,但順豐嘿客的發展思路則徹底顛覆了業界的看法。記者從順豐方面獲悉,目前順豐嘿客便利店已經有2000多家,但對於盈利模式,順豐集團公關部負責人也明確表示並不清晰。“沒有太多的盈利點,各地的盈利模式參差不齊,一直在調整。”

在郭增利看來,諸如順豐嘿客不以售賣商品為主,以收發快遞和虛擬商品為輔,可謂是本末倒置。

“當然,將來日子好過的便利店企業一定是和電商結合的,很簡單,因為盈利模式多了一種。”丁利國說,對企業來說應該增加更多的贏利點,相比之下,7-11就是因為盈利點太少。目前7-11、羅森並沒有跟電商企業合作,主要還是因為雙方談不攏導致。純粹做便利店的企業由於其靈活性不高要促成與電商合作比較難。

丁利國稱,對於7-11而言,要實現盈利必須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只不過這對其決策層的機制要求非常高,必須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否則跟不上形勢。


美國電動車經銷商在華尋找股權合作夥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3056.html

美國電動車經銷商在華尋找股權合作夥伴

一財網 孫銘訓 2015-05-03 13:39:00

較於特斯拉的直銷模式,底特律電動車更傾向於尋找代理商的模式,Albert Lam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今年底特律車展之後的幾個月時間內,就一直在世界各地努力地尋找經銷商,“尤其是在歐洲和亞洲,緊隨其後的將是美國”。

此次上海車展期間,部分國外電動車生產企業來華參展的目的並不全是為了賣車,也包括公司或股權。

底特律電動車亞太區總裁Oliver Fong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稱,鑒於中國市場及中國企業的巨大購買力,除了賣車和招募經銷商,該公司歡迎中國企業與其進行股權合作。

公司運轉很健康

底特律電動車創立於1907年,是美國上一輪電動車大爆發年代的產物,它也是當年電動車銷量最高的一個品牌,但終歸敵不過燃油車的發展。Albert  Lam告訴記者,恢複這個品牌的目的是希望“慢慢地用我們的能力,吸引社會對電動車的激情”。

Albert  Lam是一位不會說但能聽懂中國話的華裔,2008年辭掉英國蓮花汽車的工程師之後,就開始自己的電動車創業之路,並最早在2013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發布了旗下首款概念車——SP:01。

“SP:01現在已經成熟,正式能夠按訂單進行生產,按照計劃今年10月份降交付首個訂單。“Albert  Lam告訴本報記者,在過去的兩年時間內,其啟動了底特律電動汽車公司品牌,在荷蘭Houten建立了歐洲總部,並在英國利明頓溫泉鎮修建了全新的生產工廠,並對SP:01的外觀設計進行了改造。

Albert  Lam說,過去幾年時間內,該公司進行了多輪融資工作,“這個月底我們又將結束一輪重要的融資,來推動我們的持續增長。但目前,該公司已然是一個獨立運營的個體,當然這幾年有不少投資公司,但他們都對這個行業,對該公司的技術,對整個業務的方向都很有信心,所以我們有足夠的資金完成發展計劃。“我堅信公司的前途一片光明,因為我們的汽車不僅僅只是交通工具。他們將通過使用V2G技術以及SAMI(智能手機應用管理程序)系統,提供能源整體解決方案”。

做好細分市場

相較於特斯拉的直銷模式,底特律電動車更傾向於尋找代理商的模式,Albert  Lam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今年底特律車展之後的幾個月時間內,就一直在世界各地努力地尋找經銷商,“尤其是在歐洲和亞洲,緊隨其後的將是美國”,並亮相了韓國的濟州島和首爾車展,目前已基本確定了幾大代理商,其中大中華區的總經銷商是香港的爵衛汽車(亞洲)有限公司,該公司也是最早將法拉利、瑪莎拉蒂、保時捷引進中國的團隊。此次參與上海車展的另一個目的是尋找中國的二級代理商。

“我們計劃在中國上海、北京、廣東和四川(成都)設立經銷點,每個城市都將有專門的銷售處和售後服務中心”。Albert  Lam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現在中國超級跑車的銷量非常大,大部分車企都是靠中國市場賺錢。”

對於這款售價在14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SP:01,Albert  Lam並沒有像特斯拉CEO馬斯克一樣提出一個巨大的銷售目標,“我們這個車在電動車中,是定位在高檔的超級跑車,現在市場上面還沒有能夠達到量產的”,但中國有這樣一個熱衷於賽車的群體,他們需要一款電動跑車來體現他們的個性和與眾不同,並且這款跑車海不損失駕駛樂趣。

Albert  Lam表示,底特律電動車與特斯拉有本質的不同,他將一直生產高科技跑車。“即使我們最終生產和銷售SUV或四門轎車,他們也都將有跑車的遺傳基因”。“我們的車身全部采用碳纖維”,最重要的是它還將保持汽車的操控性,“賽道甩尾、拐彎,這種是要高性能的車才能體現出來。你可以發現,市面上沒有一輛電車是有手排擋、數字排檔的,沒有,都是單速的。我們這個車首選的是手動排擋。”

據悉,這個創業團隊已經從歐洲和亞洲收獲了50多個訂單。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豐田在華召回30萬輛汽車 高田氣囊安全隱患“潛伏“逾十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098.html

豐田在華召回30萬輛汽車 高田氣囊安全隱患“潛伏“逾十年

一財網 李溯婉 2015-05-14 21:40:00

這次擴大召回,一方面是從安全的角度更換新的氣囊產品,另一方面是對這些批次的汽車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高田氣囊產品回收進行詳細調查。至於更換的新氣囊產品是否是由高田提供,豐田中國新聞發言人牛煜稱不便透露。

高田問題氣囊給日系車企帶來的惡夢尚未結束。

繼豐田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周三表示分別在全球召回500萬輛和156萬輛汽車之後,豐田中國也立刻采取行動,5月14日發布消息稱,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5年6月12日起,召回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生產的威馳、花冠汽車,共計302705輛。

豐田中國新聞發言人牛煜5月14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擴大召回,一方面是從安全的角度更換新的氣囊產品,另一方面是對這些批次的汽車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高田氣囊產品回收進行詳細調查。至於更換的新氣囊產品是否是由高田提供,牛煜稱不便透露。

本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由於供應商原因,部分車輛副駕駛空氣囊展開時,氣體發生器容器可能發生損壞,導致碎片飛出,可能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這一召回理由已多次出現在豐田以及其他車企的召回公告中。自2008年至今,豐田、本田、日產、寶馬等十多家汽車制造商因使用高田安全隱患氣囊的已召回約2500萬輛汽車。因大規模召回,高田在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凈虧損269億日元,而該公司在2013財年實現了111億日元利潤。高田執行理事野村洋一郎表示,2014財年計入了與召回相關的費用約556億日元。

據媒體報道,此前,高田方面曾表示,氣囊推進劑的化合成分在暴露於潮濕環境或遭遇不當處理時,可能導致汽車發生器發生爆炸,並在車內引發金屬碎片的飛濺,但之後高田有高管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配方中含有的硝酸銨或者之前的推進劑成分存在缺陷,高田對召回車輛更換的新氣囊中,已對化學成分進行更改,這是為了提高氣囊質量。

高田氣囊穿越過多家汽車制造商安全監控體系,十多年來將安全隱患埋進逾2000萬輛車中,

即使是連質量監管號稱全球最為嚴苛的豐田汽車也不能幸免。為何會出現這一局面?牛煜以豐田調查結果尚未出爐為由拒絕對此評論。而汽車專家張誌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這或與企業零部件采購管理監控體系存在漏洞有關,或與零部件供應商的技術革新有關。汽車制造商對零部件質量檢測過程中,有些問題未必能監測到,而是隨著之後車主反複使用才暴露出問題,例如有些零部件產品設計存在缺陷,但一時未必能監測出來。

去年底,豐田汽車提議車企聯合車企對高田氣囊進行調查,已獲得本田、克萊斯勒等八大車企的支持。今年2月,美國政府宣布,由於日本高田公司未能全面配合美國監管部門對其生產的安全氣囊問題調查工作,對該公司處以每日1.4萬美元罰金。目前,美國、日本以及中國等多個市場都依然在調查高田氣囊問題的根源,但暫時未有定論。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愛馬仕首次在華5折促銷 明年或將考慮降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358.html

愛馬仕首次在華5折促銷 明年或將考慮降價

一財網 霜月 2015-05-22 15:05:00

繼3月香奈兒突然出售在內地的各大專櫃店調整貨品價格後,據報道稱法國頂級奢侈品品牌愛馬仕已經租下香港金鐘港麗酒店,將於今日以最低5折的價格促銷服裝產品,並會一直持續到本月24日。

繼3月香奈兒突然出售在內地的各大專櫃店降價後,據報道稱法國頂級奢侈品品牌愛馬仕已經租下香港金鐘港麗酒店,將於今日以最低5折的價格促銷服裝產品,並會一直持續到本月24日。

包袋未促銷 服裝庫存壓力或成降價最大原因

愛馬仕作為世界頂級奢侈品品牌,其產品一直以來以硬奢為特色,品牌部分包袋在資本市場上甚至可等同於汽車房屋等固定資產進行抵押貸款。

據了解,愛馬仕以摩納哥王妃格蕾斯·凱莉婚前的姓氏命名的“Kelly包”從7500美元至25000美元不等(折合人民幣約4萬~15萬左右)。

Kelly包

而其經典的Arceau 暫停時間腕表售價在2萬~10萬不等。

Arceau 暫停時間腕表

當然,Birkin鉑金手包也是經典款,這里看看愛馬仕全球最貴的一款Birkin鉑金手包,據悉此款手包精雕細琢的手袋采用白金制成,搭配總重達208克拉的2182顆鉆石,售價為19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40萬)。

Hermes Ginza Tanaka's Birkin Bag(Birkin鉑金包)

而此前數十年,奢侈品的主要營銷手段是提價保值甚至宣稱升值。在去年4月,眾多奢侈品還掀起了一輪漲價潮,最高漲幅15%左右,以彌補銷量下滑帶來的利潤損失和提升品牌形象。

但保值效應的意義也越來越小,如今市場開放,國民消費水平在提高,眾多一線品牌的大眾化也使得群眾在購買奢侈品的時候選擇空間越來越大,加之香奈兒降價之後眾多國際大牌也紛紛參與其中,如果繼續保持高價就會顯得“自恃清高”,與市場格格不入。

再看愛馬仕3月公布的2014年財報顯示,全年收入約281.3億元,同比增長9.7%;營業利潤合107億元,同比增幅為6.7%;凈利潤約合71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旗下腕表業務受中國市場重創,銷售額暴跌10.6%。

按品類看,皮具、服裝服飾和絲織品是銷售占比最大的三塊業務。其中,服裝服飾銷售額占比為23%,絲織品占到12%。2014年愛馬仕服裝配飾銷售額增長15%,香水和腕表分別下跌8%和17%。

愛馬仕香水廣告

盡管愛馬仕整體業績表現穩定,但其仍然面對服裝飾品類的庫存壓力。若不及時清理庫存,將對公司的運營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

2016年或將調價

奢侈品界掛起降價風,據悉,在2015巴塞爾鐘表展上,百達翡麗宣布在中國內地市場降價18%。巴展第一天,泰格豪雅率先在香港降價,平均降幅近20%。

由於近期歐元疲軟帶來了一系列的消費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愛馬仕的業績,對此調價似乎已經是一個必然的事情了。據悉,愛馬仕首席集團執行官AxelDumas在此前公布2014財年業績時曾表示,品牌並非沒有降價可能,公司會在2016年考慮該問題。

而業內人士認為,愛馬仕長期在中國的價格比歐洲約高出40%左右,也存在降價或促銷的空間。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價格是不少奢侈品保持高端定位的一個衡量標準,在調價過程中如何拿捏分寸,如何令品牌不至於走下神壇,不會因調價失去擁躉,也是奢侈品們要擔憂的問題。

不過小編覺得,就算降價也買不起,不如點這里看看自己做個愛馬仕包包吧》》》

 

(一財網綜合北京商報、金羊網、百度百科報道)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日系車企惡補“產品課”在華逆襲 蠶食德系份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8777.html

日系車企惡補“產品課”在華逆襲 蠶食德系份額

一財網 李溯婉 發自廣州 2015-06-05 11:29:00

大眾在SUV、MPV等熱點細分市場投入不力,而恰好日系車以及自主品牌經過近幾年的產品調整,恰好抓住這一輪的商機,提前進行產品布局顯得非常重要。

日系車企憑著近幾年在中國市場惡補“產品課”之後,目前銷量普遍反彈回暖,而此前順風順水的大眾等德系車企,卻因未抓住SUV這一波熱潮而面臨相對嚴峻的挑戰。受中國車市增速放緩影響,大眾汽車集團的汽車銷量甚至出現5年來的首次下滑。在業界看來,消費者口味不斷改變,容不得車企半點忽略。

盡管中國整體車市處於低迷狀態,但多家日系車企業卻交出不錯的成績單。近日,本田發布銷量數據稱,5月在華銷售8萬輛國產車,同比勁增32.3%,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繽智和XR-V兩款小型SUV表現突出。2015年1~5月份,本田在華國產車累計終端銷量為38.75萬輛,同比大漲31.3%,其中廣汽本田2015年前5個月累計銷量為24.26萬輛,同比增幅高達49.2%,東風本田前5個月累計銷量為14.49萬輛,同比增長9.3%。

本田內部人士6月4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從2015年4月起,本田在統計方式改為最新終端銷量數據,假如按此前的批發銷量數據,增長幅度可能更高。抓住了中國車市消費年輕化這一趨勢變化,本田經過這兩三年加快新產品的投入, 產品構成也發生明顯變化,從當年中高級車雅閣一枝獨大的局面逐步變成多款車型齊頭並進,以SUV產品而言,2014年在中國市場新推出的繽智和XR-V兩款小型SUV,近段已經占據本田在華近四分之一銷量份額,對本田在華銷量持續勁增發揮了關鍵作用。

不僅是本田,馬自達、豐田以及日產等5月均實現在華銷量同比增長,這與日系車企在SUV以及A級車產品發力密切相關。其中,馬自達憑著A級車昂克賽拉以及SUV車型CX-5,5月在華銷量同比大幅攀升42.1%達1.97萬輛,1~5月在華國產車銷量達到9.86萬輛,同比增長17.9%。有賴於卡羅拉和雷淩兩款A級新車熱銷,加上2015年上市的SUV車型新漢蘭達發力,豐田2015年5月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零售銷量為9.19萬輛,同比增長13.3%。1~5月份,豐田在中國市場新車累計零售銷量為41.22萬輛,同比增長16.1%。日產5月份在中國市場零售銷量為10.25萬輛,同比小幅增長0.1%。由於SUV奇駿等主力車型拉動,日產2015年1~5月在華零售銷量為49.43萬輛,同比增長6.8%。

當日系車在華銷量普漲時,德系中的主力大眾公司在華卻承受較大的銷量壓力。2015年1~4月,2015年前4個月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交付銷量為119.22萬輛,同比微增0.2%,而4月份單月在華銷量為29.38萬輛,與去年同期30.87萬輛相比,下跌4.8%。受中國這一最大市場銷量下滑的影響,大眾汽車集團2015年4月在全球交付銷量為85.32萬輛,同比下跌1.3%。這是自2010年12月以來,大眾汽車集團月銷量的首次下滑。目前,大眾尚未公布其2015年5月在華的總銷量。近日,作為大眾在華合資企業之一的一汽-大眾發布的最新銷售數據顯示,該企業5月銷售整車13.73萬輛,同比下滑了14.5%,盡管辟謠外界傳大眾5月在華單月銷量將出現“斷崖式”下滑的論調,但兩位數的下滑依然折射出形勢不容樂觀。中國車市增速放緩、大眾汽車品牌信任度下降以及大眾旗下產品線單一等被認為是大眾在華銷量下跌的重要原因。

6月4日,汽車專家張誌勇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大眾在華出現銷售下滑有諸多原因,但最關鍵一點是,大眾在SUV、MPV等熱點細分市場投入不力,而恰好日系車以及自主品牌經過近幾年的產品調整,恰好抓住這一輪的商機,提前進行產品布局顯得非常重要。

“此前,由於日系車在華導入新技術和新車型速度比較緩慢,加上召回、日本地震以及釣魚島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與此同時,德系車在中高級轎車領域越戰越勇,在華市場占有率在2012年超過了日系車。而日系車隨後反省,近兩三年在產品研發投入等方面加緊補課,根據中國消費者變化新趨勢調整產品結構,普遍加快在小型車以及SUV等細分市場的戰略布局,加上目前中日關系緩和等因素,扭轉在華低迷的處境,而大眾未及時趕上中國SUV這一波熱潮反而陷入疲軟的狀態,目前在華僅有上海大眾途觀一款SUV,一汽-大眾至今未投產SUV。”張誌勇分析說。

據中國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4月,中國乘用車市場中只有SUV和MPV兩大類細分領域仍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在此前占據消費主力的轎車市場出現了下滑。4月,國內轎車銷售93.20萬輛,同比下降9.63%,與此同時, SUV 銷量46.16萬輛,同比增長48.49%,MPV銷售16.70萬輛,同比增長22.15%。

張誌勇認為,目前中國車市發展不容樂觀,尤其是在車市銷售淡季的7~8月,汽車銷售將進一步放緩甚至下滑,未來中國汽車市場有可能從微增長轉變成危機增長,銷量或出現下滑,車企之間競爭加劇,即使連最熱銷的SUV車型都將面臨價格戰。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