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仲有冇人慶祝香港回歸?97記者回憶錄
1 :
GS(14)@2017-07-02 14:52:28除政治事件,還有高登吹水台成立都榜上有名,那的確影響了年輕世代加入討論時政之始。
回歸二十周年,這廿年發生了好多事,社會變就一定的,但「香港人」本身似乎都變了好幾翻。由一群「傘下的人」花半年編寫的《有冇人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有冇人」三隻字縮到細過尾指指甲,總覺得意有所指。執着它站在銅鑼灣街頭影相,路人以為:「哦!賀回歸嘅書呀!」係嘅,啱一半啦。自稱本書庶務主任的古偉牧解畫:「縮到『有冇人』三集字咁細,唔係想騙兩邊都買的,我們最初想只是,想要多擺大型書局去賣呢,但不成功。」他苦笑道。
書,其實由12位記者挑選20年來每年一件影響香港發展、今時今日香港人怎看1997年7月1日的大事件,每件事再找相關人物作訪問,講他們的看法與觀點。書裏面無分派別,你會見到任志剛講1998年政府入市干預;陳方安生講2000年官員問責制,古偉牧:「我們在鬧梁振英如何如何時,係咪該回想點解佢哋可有權揀到吳克儉這麼不濟的人呢?」2001年高登吹水台誕生,又有朱凱迪講2007保衛天星及皇后碼頭運動。更重要的有:「2015年我們一致認同,是屬於陳文敏的(港大副校長任命風波),為保障香港學術自主,他拿自己來挑戰,所以我們覺得那一年,必然是屬於他的。」仲搵了曾俊華作推薦,擺封面:「因為我們堅持繼續用『傘下的人』作筆者名字,我們都想試試曾俊華競選時常說的團結是如何,看他是否做到,最少在言行上,結果他又真的肯給我們一句推薦的語句。」他覺得這一刻,香港人未必有心情去看這本書,因為大家對香港的討論都好簡化了,一句「我唔鍾意回歸。」、「我鍾意祖國。」就互貼標籤鬧個不亦樂乎。其實,此書是回顧廿年來香港歷史,重新整理整個變化的來龍去脈:「我們大家好易看漏了過去發生的事的重要性。」另一本《回歸20年1997,我們都是記者》,則由前信報執行總編輯,現在眾新聞創會成員之一的陳伯添主編。召喚回20年前在前線見證97回歸的新聞記者,親述當年發生的許多第一手資料及親身經歷。陳伯添說,雖然現在資訊發達,然而二十年前這個歷史時代的許多資料,今日竟然很難找回了,必得趁大家還記得,作個記錄:「那年代是沒有Wiser(傳媒專用新聞資料庫)的,你去Google,其實好大量都不是第一手資料;去圖書館,甚至你想找的剪報都找不到的,因為都將之變成菲林,好麻煩好麻煩才拿到取來看。還有一個原因,關於九七的書其實好多的,不過都是一面倒同一個角度的,你明我說甚麼啦!既然我們還有一班當年在前線親自做九七回歸新聞的同業,他們仍在,就趁這個二十年的機會,大家寫些東西記述當年發生的事。」透過記者的眼睛,比較當年今日,不是重點,重要是記錄歷史,「現在22歲以下的人或20歲的人,你問他1997是甚麼,他只會望着你,這沒法子的,歷史就是這樣,我們就希望寫一些事出來,讓他們有機會看,否則連看都沒有辦看了。」
書名叫《有冇人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卻原來一街都係書名,好醒。
《回歸20年1997,我們都是記者》
記者:陳慧敏攝影: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2/20075743
【專題籽】19歲醫科生執筆 為102歲伯伯寫回憶錄
1 :
GS(14)@2018-03-19 04:37:41102歲崔祥口述的歷史,旁邊的19歲醫科生朗澄未至於聞所未聞,但就僅止於此。
【專題籽:胚芽故事】三年零八個月、60年代制水、食老鼠仔醫肚……102歲的崔祥口述親身經歷,在他旁邊的19歲醫科生朗澄,雖然未至於聞所未聞,但僅止於此。如果說三年一個gap,那麼二人足足有27個gap了,罅頓成鴻溝。二人本來互不相識,上年卻因為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朗澄決定為「這麼近那麼遠」的崔伯伯寫回憶錄。
朗澄指,起初是好奇心驅使她去報名的,「我是一個喜歡聆聽的人,大家分享故事是很難得的事,加上生活繁忙,就變得奢侈。」性格使然,亦是她80歲祖母帶來的領悟;不過與老人家相處,Dead air從來不是最大問題,「主要怕聽力與記性不好。我們的訪問為期四個星期,我有些怕他隔了一個星期,便忘記我上個星期探過他。」崔祥的故事是典型老一代香港人的寫照。十多歲由從大陸走難到香港,為兩餐甚麼都做。百年人生,朗澄用數小時,最終壓縮成二十多頁,量化了數字,活化了感受。崔伯伯說:「日治時期,周圍都好亂,怎會周圍去拍拖……吸引?都沒有所謂,那個時間……如果不好就不會做老婆啦,結婚都75年了。」講到底,回憶錄只是個引子。事隔半年多,二人又再見面,更多了些體會。「沒有所謂,開心不開心,年紀那麼大才有人訪問,當然開心些。」朗澄說:「愛身邊的人,未必一定要幫他們寫一本好好的書,與他們分享,甚至是分擔,我自己會覺得值得做。」
上年年中,朗澄參加了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為崔伯伯寫回憶錄。
當年崔祥親手做一些不銹鋼煲給兒女。
崔祥一直工作至81歲才退休享福,現在已四代同堂。
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
https://www.jcafc.hk/ch/
記者:湯珮然攝影:周芝瑩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3/20329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