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科反攻!向證監會舉報寶能資管計劃違法違規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一份《關於提請查處鉅盛華及其控制的相關資管計劃違法違規行為的報告》,向中國證監會、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深交所、證監會深圳監管局提交。

以下為報告全文: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提請查處鉅盛華及其控制的相關資管計劃違法違規行為的報告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深圳證券交易所: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

2015年下半年以來,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鉅盛華”)、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人壽”)、鉅盛華作為劣後委托人的九個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九個資管計劃”)於二級市場持續增持萬科A股,目前合計持股占萬科總股本之25.40%,占萬科A股之28.83%。

鉅盛華及其所謂一致行動人單方面宣稱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後,在缺乏必要調查了解和依據的情況下,強硬聲明反對萬科發行股份引入深圳地鐵預案,貿然提出罷免萬科全部董事、非職工代表監事,否決萬科2015年度董事會報告、監事會報告和年度報告,對萬科的正常經營、業務發展造成非常不利影響。客戶開始觀望甚至退房,合作夥伴提出解約,獵頭公司開始挖角,國際評級機構擬調低信用評級,投行紛紛下調目標股價,萬科A股股價自7月4日複牌以來累計下跌26%。此外,鉅盛華通過自有證券賬戶持有的萬科A股已基本全部質押;截至7月16日,九個高杠桿的資管計劃已有六個出現浮虧,一個接近平倉線,資管計劃平均持股成本18.89元,如按7%的利率加計融資成本,持倉成本約為19.83元(詳見附件)。中小股東、媒體、社會公眾對於鉅盛華的高杠桿資金鏈能否持續,是否會引發萬科A股股價斷崖式下跌,是否會再現2015年股災期間二級市場系統性踩踏風險,表示了極大顧慮。

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的規定,為了維護全體股東,特別是維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確保萬科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維護資本市場健康、平穩成長,萬科對鉅盛華及其控制的九個資管計劃進行了初步調查。現將發現的涉嫌違法違規行為報告如下,懇請監管部門啟動核查,對核實的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查處。

一、九個資產管理計劃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定

(一)九個資管計劃未按照一致行動人格式要求完整披露信息

根據鉅盛華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九個資產管理計劃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萬科A股股票。但是九個資產管理計劃並未如同前海人壽一樣,並列為鉅盛華的一致行動人,也沒有如同前海人壽一樣,按照信息披露義務人的格式要求完整披露有關信息,而是被為鉅盛華作為買入萬科A股的融資工具和賬戶通道,披露為“信息披露義務人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違反信息披露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證監會83號令)、《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證監會93號令),資產管理人應當代表資產管理計劃實施法律行為。九個資管計劃買入萬科A的過程中,資產管理人未能依法履行相關責任披露與鉅盛華是否構成所謂一致行動人關系,也未按《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15號——權益變動報告書》格式指引,代表資產管理計劃披露相關信息,包括:信息披露義務人基本情況介紹;各信息披露義務人之間在股權、資產、業務、人員等方面的關系,說明其采取一致行動的目的、達成一致行動協議或意向的時間、一致行動協議或意向的內容(特別是一致行動人行使股份表決權的程序和方式);對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現任董事、高管、員工聘用計劃,分紅政策等方面的後續計劃;是否對境內、境外其它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是否擁有境內、外兩個以上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是否與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持續關聯交易;是否與上市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同業競爭;是否擬於未來12個月繼續增持;前6個月是否在二級市場買賣上市公司股票;是否存在收購辦法第六條規定的情形;是否已提供收購管理辦法第五十條要求的文件;是否已充分披露資金來源;是否聲明放棄行使相關股份的表決權等。

(二)九個資管計劃合同及補充協議未作為備查文件存放上市公司

根據《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15號——權益變動報告書》,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將備查文件的原件或有法律效力的複印件報送證券交易所及上市公司,備查文件包括權益變動報告書所提及的有關合同、協議以及其他相關文件。截至目前,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尚未將《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提及的九個資產管理計劃的資產管理合同、補充協議及其他相關文件作為備查文件提交萬科備查,違反了信息披露義務。九個資管計劃與鉅盛華的關系全部依據鉅盛華的單方面披露,無從核實。

(三)九個資管計劃披露的合同條款存在重大遺漏

與市場常見的“優先-劣後”結構的資產管理合同相比,鉅盛華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對九個資產管理計劃相關合同重要條款的披露並未包括以下重要條款:

1.資產管理人、優先級委托人、劣後級委托人、托管人在資管合同項下的權利、義務;

2.資產管理計劃的預警、補倉、平倉機制的運作程序及後果;

3.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政策、投資限制或禁止條款;

4.資產管理計劃的收益分配約定(包括收益分配原則、優先級份額持有人的基準收益、收益分配的周期及時限等);

5.資產管理計劃的份額轉讓條款;

6.違約條款。

綜上,鉅盛華單方面披露存在的重大遺漏誤導了投資者和社會公眾,使得投資者無法判斷九個資管計劃買入萬科A股的目的,無法判斷九個資管計劃是否可以配合鉅盛華舉牌萬科,無法判斷其是否與鉅盛華構成所謂一致行動人關系。

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上市公司的收購及相關股份權益變動活動中的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履行報告、公告以及其他相關義務的,中國證監會責令改正,采取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責令暫停或者停止收購等監管措施。在改正前,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不得對其持有或者實際支配的股份行使表決權。信息披露義務人在報告、公告等文件中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中國證監會責令改正,采取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責令暫停或者停止收購等監管措施。在改正前,收購人對其持有或者實際支配的股份不得行使表決權。

萬科請求監管部門對鉅盛華和九個資管計劃之資產管理人上述行為進行核查,對查實問題責令改正。在改正之前,不得行使表決權。

二、九個資管計劃違反資產管理業務相關法律法規

根據鉅盛華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九個資產管理計劃中一個為證券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人的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東興信鑫7號),其余八個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人的“一對多”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從目前鉅盛華披露的信息看,九個資管計劃存在違法違規問題,應當予以清理,不具備上市公司收購主體資格。

對此,懇請監管機構關註以下問題:

(一)九個資管合同屬於違規的“通道”業務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證監辦發[2014]26號)、《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落實資產管理業務“八條底線”禁止行為細則(2015年3月版)》規定,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得通過“一對多”專戶開展通道業務。《中國證券業協會關於進一步規範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中證協發[2014]33號)規定,證券公司應當切實履行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管理人的職責,不得通過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開展通道業務。據鉅盛華披露信息和萬科了解的情況,九個資管計劃的合同約定萬科A股為唯一投資標的,約定投票表決權歸鉅盛華,約定任何投資建議均應由鉅盛華下達,管理人不得擅自就《資產管理合同》項下委托資產進行任何投資操作。管理人買入萬科A的數量和時點完全聽從鉅盛華的指令,甚至有的管理人將交易系統直接外接給鉅盛華(可通過下單IP、交易系統記錄查證)。在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鉅盛華將九個資管計劃定義為“信息披露義務人(鉅盛華)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等於公開承認了九個資管計劃的通道業務性質。

(二)鉅盛華涉嫌非法利用九個資管計劃的賬戶從事證券交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八十條,“禁止法人非法利用他人賬戶從事證券交易;禁止法人出借自己或者他人的證券賬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九個資管計劃的交易標的鎖定萬科A股,投資建議由鉅盛華下達,投票權也委托鉅盛華行使,甚至部分資產管理人還將交易系統外接給鉅盛華直接供其下單。鉅盛華也在《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承認,九個資管計劃是“信息披露義務人(鉅盛華)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上述情況充分說明,鉅盛華利用九個資管計劃的賬戶買入萬科A股已經涉嫌違反《證券法》第八十條有關強制性規定,屬於無效合同。

萬科請求監管部門核查:鉅盛華利用九個資管計劃賬戶買入A股的詳細過程,包括下單IP,交易記錄;對發現的違法行為按照《證券法》第二百零八條查處。“違反本規定,法人以他人名義設立賬戶或者利用他人賬戶買賣證券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九個資管計劃如核實違反《證券法》,請監管部門認定為無效合同。

(三)九個資管計劃涉嫌非法從事股票融資業務

根據《證券法》、《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和《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只有經批準的證券公司可以從事“向客戶出借資金買入股票”的證券融資業務。去年股市異常波動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大量機構未經許可,從事“向客戶出借資金買入股票”的場外股票融資業務。

2015年9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繼續做好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通知》中明確,信托產品中如果存在“優先級委托人享受固定收益,劣後級委托人以投資顧問等形式直接執行投資指令”的情況,應該作為場外配資予以清理。2015年11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規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涉嫌配資的私募資管產品相關工作的通知》,將場外配資的清理範圍從信托產品賬戶擴展到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私募自營產品,並再次強調“優先級委托人享受固定收益、劣後級委托人以投資顧問等形式直接執行投資指令參與股票投資的私募資管產品”涉嫌場外配資。

2015年11月12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關於審理場外股票融資合同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該指引規定,“場外股票融資合同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四〉、(五)項規定的情形,應當認定為無效合同”。在起草說明中,深圳市中院認為,根據《證券法》規定,只有證券公司經批準可以開展融資業務,其他各種形式均為無效合同。

根據鉅盛華披露的信息,九個資管計劃的優先級委托人享受固定收益,按季度支付;劣後級委托人鉅盛華下達投資建議,管理人不得擅自就《資產管理合同》項下委托資產進行任何投資操作。這已經涉嫌從事非法股票融資業務。

萬科墾請監管部門對上述情況予以核查,對核查發現的場外配資業務,按照《關於規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涉嫌配資的私募資管產品相關工作的通知》予以清理。

綜上,萬科認為九個資管計劃本身存在違法資產管理業務的法律法規問題,不符合《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所規定的收購人的條件。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九個資管計劃的合同如果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則合同無效。因此,萬科懇請監管部門對上述資管計劃的合法合規性進行核查。在核查結果出臺前,不具備行使表決權的資格。

三、九個資管計劃將表決權讓渡與鉅盛華缺乏合法依據

根據鉅盛華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在資管計劃存續期內,如萬科召開股東大會,資產管理人應按照劣後級委托人鉅盛華對表決事項的意見行使表決權;如鉅盛華需要資管計劃行使提案權、提名權、股東大會召集權等其他股東權利事項,資產管理人應按鉅盛華出具的指令所列內容行使相關權利。

經調查了解,我們認為九個資管計劃的管理人聽命於劣後級委托人行使表決權,缺乏合法依據。

(一)九個資管計劃不符合上市公司收購人的條件

九個資管計劃與鉅盛華構成所謂一致行動人關系並將表決權讓渡給鉅盛華的前提,是九個資管計劃為符合《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收購人。九個資管計劃根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和《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辦法》分別設立,既不是法人,也不是自然人,不符合《公司法》關於股東的條件,無法在工商登記機關辦理登記。因此,九個資管計劃不符合《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中關於“收購人”的條件。同時,根據《證券法》,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提供的信息表明,九個資管計劃為萬科股票的證券持有人。根據《公司法》、《證券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資管計劃所持股票可以進行買賣,但是不具備成為收購人的條件,不能參與“舉牌”,並構建一致行動人關系。鉅盛華也認為,九個資管計劃由其“管理”。如前所述,這就涉及通道業務等問題,九個資管計劃本身存在違法問題,更不符合上市公司收購人的條件。而且九個資管計劃認定為鉅盛華一致行動人後,萬科股票將鎖定12個月,即使達到資管計劃合同約定的預警線和平倉線,萬科股票也不能賣出,使得原先資管合同的約定無法執行。這個情況說明,根據資管合同的約定,九個資管計劃不得參與並購舉牌。

(二)九個資管計劃的相關各方均無充分依據行使表決權

根據《基金法》、《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和《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辦法》等辦法規定,資產管理人應當代表資管計劃實施相關法律事務,但是代表資管計劃行使表決權事關資產委托人的重大權利,不是資產管理人的法定職責。資產管理人與劣後級委托人鉅盛華簽訂補充協議讓渡資管計劃持股全部表決權沒有法律依據。

鉅盛華作為九個資管計劃的劣後級委托人沒有法律依據代表資管計劃行使表決權,也無權替代資產管理人代表資管計劃進行信息披露。隨著萬科股價的下跌,部分資管計劃已經接近平倉線。如果繼續下跌,鉅盛華作為劣後級委托人的權益有可能全部消失。顯然,鉅盛華沒有法律依據代表資管計劃行使所持全部股票的表決權。

九個資管計劃的優先級委托人合同簽署人均為商業銀行。不論商業銀行使用的資金是銀行貸款還是銀行理財資金,商業銀行如果作為優先級委托人擁有萬科股票的表決權,都已經涉嫌違反《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的規定。如果商業銀行不能合法擁有資管計劃的萬科股票表決權,又如何約定向鉅盛華進行轉讓。

如果認為銀行理財資金不受《商業銀行法》管制,商業銀行也就更沒有法律依據以商業銀行的名義將銀行理財資金持有的萬科股票表決權進行讓渡。

(三)九個資管計劃不具備讓渡投票權的合法性前提

據萬科了解,九個資管計劃的補充協議約定,只有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表決權可以按照鉅盛華的要求進行投票。如前所述,九個資管計劃未能遵守相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規定,與鉅盛華的合同約定和買入萬科A股的過程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同時也不是適格的上市公司收購人,存在嚴重的違法違規問題。因此,根據合同約定,資產管理人也不得將所持萬科股票的表決權讓渡給鉅盛華。

萬科已與部分資產管理人聯系,資產管理人表示聽從監管部門的認定,服從監管部門的安排。萬科懇請監管部門要求九個資管計劃的管理人提交資管計劃合同及補充協議,進一步核查表決權讓渡條件等關情況,明確九個資管計劃是否符合《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明確九個資管計劃是否合法合規,按照補充協議的規定要求資產管理人拒絕繼續履行鉅盛華的指令。

四、鉅盛華及其控制的九個資管計劃涉嫌損害中小股東權益

萬科目前總股本為11,039,152,001股,其中A股9,724,196,533股。在A股中,除寶能系、華潤、證金匯金公司、安邦、金鵬計劃、德贏計劃以及QFII、基金外,其余股份不到A股的20%,中小股東流通盤面較小,易被人為操縱。

(一)鉅盛華涉嫌利用信息優勢、資金優勢,借助其掌握的多個賬戶影響股價。

2015年下半年以來,特別是萬科A股於2016年7月4日複牌以來,交易多次出現異常,存在被人為操縱的跡象。例如:

1.萬科A股股票自2015年11月27日收盤價14.26元漲至2015年12月3日收盤價19.15元,連續四個交易日累計漲幅34.29%,累計成交額293.28億元,其中12月1日和2日連續漲停,形成股價異常波動。而安盛1號、2號、3號、廣鉅1號、泰信1號五支資產管理計劃在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期間連續買入萬科A股股票。

2.萬科A股股票自2015年12月16日收盤價20.19元漲至2015年12月18日收盤價24.43元,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累計漲幅21%,累計成交額109.15億元,形成股價異常波動。而廣鉅2號、西部利得金裕1號、西部利得寶祿1號和泰信1號四支資產管理計劃在2015年12月17日至12月18日連續買入萬科A股股票。

3.2016年7月5日,萬科A複牌第二天,萬科股票一直停留在跌停價19.79元,該日14點45分起,出現大量9999手和10000手買單申報,14點51分共出現23組8787手的賣單申報,兩者之間存在相互暗示的可能,而該日鉅盛華通過資產管理計劃購入萬科A股7529萬股股票。

(二)鉅盛華涉嫌利用九個資產管理計劃拉高股價,為前海人壽輸送利益

九個資產管理計劃在前海人壽之後購入萬科股票,平均持倉股價19元左右,如加上融資成本,持倉成本接近20元。鉅盛華涉嫌用九個資產管理計劃拉高股價,涉嫌為前海人壽持有的萬科A股維持浮盈,輸送利益。

(三)鉅盛華和九個資產管理計劃未提示舉牌導致的股票鎖定風險,可能導致優先級委托人受損

結構化的資管計劃之預警、補倉、平倉機制的運作程序均建立在持倉股票具有流動性可以隨時賣出的基礎上。九個資管計劃存續期為24-36個月,杠桿比例1:2;除2個資管計劃(75億資金)將於2018年12月到期外,其余7個資管計劃均於2017年11-12月到期。目前六個資管計劃已經出現浮虧,一個資管計劃已接近平倉線。根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九個資管計劃到期後均需清盤,即使有新的資管計劃接盤,杠桿也必須從1:2降至1:1,鉅盛華及其所謂一致行動人面臨降巨額資金缺口。同時,鉅盛華及其所謂一致行動人每增持一筆萬科股票,九個資管劃持有的萬科A股均需相應延長鎖定12個月。九個資管計劃可能會面臨到期後,萬科股票仍處於鎖定期,無法出售變現的巨大風險。此外,鑒於股權之爭,多家投行已下調萬科A的目標價。如果萬科A股股價達到各個資管計劃的預警線和平倉線,在萬科A股處於鎖定無法出售的情況下,資產管理人難以實現強制減倉、平倉止損,優先級理財資金份額持有人將蒙受重大風險。

對此,本公司提請監管機構核查以下問題:

1.在萬科A股中小股東流通盤面較小的情況下,鉅盛華明顯具有資金優勢、持股優勢和信息優勢,極易利用其掌握的多個賬戶形成並實施市場操縱。需核查鉅盛華增持萬科股份過程中連續交易、約定交易、尾市交易等證券市場操縱行為。特別是核查2016年7月5日14點45分起,出現大量9999手和10000手買單申報的IP地址,以及14點51分23組8787手的賣單申報的IP地址。如果來自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該行為違反12個月不得出售的承諾;如果來自其他機構或個人,需要調查其意圖,是否與鉅盛華存在一致行動關系。

2.核查九個資管計劃之管理人和優先級委托人是否事前知悉此次投資的萬科A股股票將被鎖定12個月以上,存在無法減倉平倉導致優先級委托人受損的風險;是否就此取得了全體委托人的同意。

綜上,公司懇請監管部門核查以上問題並回複公司。公司作為萬科工會向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起訴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在舉牌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的利害相關第三人,有義務將以上資料在訴訟時提交給法院。公司將依照有關規定履行相應的信息披露義務。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七月十八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44

收盤分析丨A股數度跳水“有驚無險” 一類股有望率先反攻

28日早盤兩市微幅低開,滬指報2980.5點,深成指報11386.83點,創業板指點2150.32。兩市低開低走,受軍工類、信托概念板塊發力,指數震蕩回升,滬指一度重返3000點,但是持續力度不足,指數出現回落。午後維持窄幅震蕩後,在上海國資改、量子通信等板塊反彈下,指數隨之上行,創業板指數上漲力度相對較弱,滬指翻紅但未收複3000點,尾盤稍微回跌。

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994.32點,上漲2.32點,漲幅0.08%,成交額2,176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96.31點,下跌9.54點,跌幅0.09%,成交額3,396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39.74點,下跌15.65點,跌幅0.73%,成交額934億元。

熱點板塊:

在銀行理財新規影響下,信托板塊表現強勢,陜國投A率先封上漲停,安信信托(600816)跟隨大漲;汽車整車也由於整體估值偏低,市場資金較為認可,長安汽車(000625)領漲盤中沖擊漲停,長城汽車(601633)、宇通客車(600066)、上汽集團(600104)等紛紛跟隨上漲;上海國資改革板塊午後快速拉升,開創國際(600097)領漲盤中一度封上漲停,新華傳媒(600825)、耀皮玻璃(600819)、上海梅林(600073)、上汽集團等紛紛大漲。 另外,鎢品價格現2015年來單日最大漲幅,中鎢高新(000657)午後封上漲停帶動有色板塊走強,章源鎢業(002378)、金貴銀業(002716)漲等跟隨大漲。

技術面上,滬指今日探底回升,滬指今日連續收複5日、10日、20日線,未來還要看能否在30日線獲得支撐。後市或將繼續在3000點左右震蕩。 市場資金面上,滬股通今日凈流出逾1.6億元。終結此前連續13個交易日的凈流入的局面。兩融方面,兩市融資余額回落至8800億下方,截至7月27日,兩市融資余額合計8726億元,比前一交易日減少115.51億元,創7月18日以來新低。

今日消息面有:

1、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法制化市場化去產能力度,推動企業淘汰落後產能;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確保金融企業營改增後稅負只減不增;合理設定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期限,不得隨意抽貸、壓貸、斷貸。

2、監管層對投行業務的監管全方面展開。證監會啟動13家保薦機構現場檢查,也要求券商針對IPO在審企業進行新一輪的財務自查;同時強調進一步強化監管,加強IPO全過程監管。

3、上海市發改委:要加快制定實施上海市推進“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工作方案,加大“殼體企業”清理處置力度。

4、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報道稱,銀監會正抵制一些大型銀行要求降低撥備覆蓋率的遊說,或暫未考慮銀行調整撥備覆蓋率的訴求,中資銀行二季報中的撥備覆蓋率仍按現行指標要求編制。

機構觀點:

廣州萬隆:政治局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主要工作任務是供給側改革,市場有望聚焦重點是國有企業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以及抑制資產泡沫。對應機會以及風險是國央企改革、股市等金融市場去杠桿、樓市和債市資產泡沫。市場風格有望轉向藍籌股等周期股。供給側改革、國央企改革值得提前布局。特別是昨天部分殺跌嚴重的國企改革質優股可以考慮逢低吸納,而對於沒有業績支撐,只是炒作熱點和概念的板塊和題材個股則要考慮分批撤出。

方正證券:關於市場擔心的兩個問題,我們的認識是:1)監管加強影響市場風險偏好,導致反彈過程一波三折,實際上 2 月底以來的反彈市場風險偏好持續受到抑制,3 月份擔憂滯漲,4 月份擔憂信用風險,5 月份擔憂聯儲 6 月加息,6 月份擔憂 MSCI和脫歐,7 月份再次擔憂監管,風險偏好的變化導致配置上投資者選擇景氣支撐的確定性品種,流動性引發的估值反彈才是市場的主要矛盾;2)政策放松趨勢難以改變,一方面經濟企穩已被證偽,貨幣需求下降導致廣譜利率回落,央行只是最終的確認者;另一方面掣肘貨幣政策的因素正在邊際改善,通脹壓力不大,匯率持續貶值的壓力不大,房價環比增速已經有所回落。

北京股商:總體來看,股指開盤小幅下探後呈現震蕩走勢,市場恐慌性拋盤逐漸減弱,但並無明顯熱點出現。管理層遏制炒作題材股的高壓近日明顯加大,“深交所提醒對幾個熱點題材要保持高度敏感”,對於涉及到的相關題材股,因其前期漲幅較大成為調整重災區。而與此同時,短期政策信號明顯,國企改革成為下半年的重中之重。短期股指仍有進一步下行動能,操作上控倉位觀望為主等待市場企穩,市場後期結構性行情將明顯。

中證投資:繼周三出現斷頭鍘式下跌後,今日A股延續弱勢表現,昨日尾盤權重股護盤的面積有所擴大,使得大盤振幅顯著縮小,但監管趨嚴預期對於中小創的交投熱情依然存在較大壓制,造成創業板指表現疲軟。值得註意的是,今日市場跳水時量能並未出現放大,顯示資金恐慌拋售情緒明顯緩解,因此投資者無需過於悲觀。

源達投顧:周四早盤開盤兩市延續昨日的弱勢,慣性走弱,隨後在軍工、改革、汽車、民航等二線藍籌的反彈下,上證指數震蕩回升,但3000點未能收複,行情回到震蕩格局,創業板指振幅稍大,題材熱點繼續降溫,關註下方2130點附近的支撐,操作上不要著急抄底進場或者補倉,還需要耐心等待機會,重倉的可考慮逢高減減倉,短期以規避風險為主。

科德投資:昨天市場下跌的主要原因:第一、近期監管層不斷加碼對股價異常波動的監管力度,落實貫徹全面監管、從嚴監管,通過約談、發函、停牌核查、出臺監管新規等措施,嚴控市場的炒作行為,導致以創業板為首大幅下挫。第二、政治局會議罕見提抑制資產泡沫,引發市場擔憂。第三、近期市場交易持續縮量震蕩,市場信心不足,略有風吹就過度敏感。在三大利空因素的匯集下導致市場出現非理性恐慌下跌。但是,急跌之後必有反彈,所以操作上不建議繼續殺跌,而是逢低吸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56

離岸人民幣絕地反攻 再度收複6.89關口

周三晚間,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上漲700點或1%,最高觸及6.8886元。

此前,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日內連破6.96、6.95、6.94、6.93、6.92、6.91、6.90七大關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現報6.9358。

另外,美元指數沖高回落跌0.34%,失守103關口。

路透援引交易員稱,此次CNH大漲是由於多因素累積,包括一直以來的人民幣流動性較為緊張,且去年底到今年初監管層多個政策出臺對空頭產生一定的打擊,預期管理力度加大收到了初步效果。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周浩提到,CNH今天的突然走強,體現了市場的一種選擇,而這樣的突然走強也導致了市場的交易盤紛紛逆轉,背後則是一個更有意思的原因——市場上人民幣的空頭較多,一旦市場逆轉,空頭回補反而造成了多頭踩踏。

周浩認為,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離岸人民幣的整體利率水平高於常態,這背後可能存在“有形之手”。對於離岸人民幣市場來說,利率畸高以及不穩定其實不利於正常的融資活動,但眼下,很顯然這並非政策的重點。

對於今天CNH大漲的情況,行業人士認為這是打破人民幣年初貶值預期的最好手段。“此時收緊境外流動性並做幹預,讓人民幣打破年初貶值共識,效果最好。” 路透援引一位駐港的資深外匯專家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29

號稱史上最流暢安卓8.0將助手機陣營反攻iphone?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5/162380.shtml

號稱史上最流暢安卓8.0將助手機陣營反攻iphone?
二說 二說

號稱史上最流暢安卓8.0將助手機陣營反攻iphone?

安卓手機雖然數量居於絕對優勢,但用戶體驗長期完敗於iphone。

本文由二說(微信ID:chonger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蟲二。

近年來,智能手機的系統之爭愈演愈烈,開放的安卓對飆封閉的IOS,截止2014年底時,Google play已經以143萬應用在數量上壓制App Store的127萬,到今年按APP Annie的統計,在計入中國的第三方商店之後,整個安卓系統的收入也將完成超越。

不過考慮到安卓設備5:1的數量優勢,這並不是特別耀眼的成績,IOS用戶的人均貢獻仍然更高,根據Sensor Tower的調查,去年美國iPhone用戶平均花費40美元購買App或內購,相比去年的35美元大幅上升,高於Google play約75%。

安卓手機雖然數量居於絕對優勢,但用戶體驗長期完敗於iphone,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安卓系統一些無法克服的先天病竈。

首先是系統資源的過度消耗。

安卓和蘋果的後臺工作機理論述很多,本質上各有利弊,雖然安卓系統的java內存管理和回收機制加快了應用的打開速度,但過於頻繁的訪問也導致卡頓,在用戶感知層面,iphone反而是完勝的。

為解決這個問題,安卓從4.4舍棄Davik,啟動新的應用環境ART,不僅支持即時編譯,也支持預先編譯,這就降低了能耗,改善了續航,但問題仍未徹底解決。

其次是碎片化嚴重。

Open Signal在2015年給出的結論是兩年之中安卓系統的碎片化增加了一倍之多,表現在設備繁雜,品牌泛濫,分辨率各異,眾廠商各自為戰,分頭進行深度定制,硬件、內核差異巨大,導致諸多兼容問題,增加了開發難度,形不成統一的生態環境。

微信圖片_20170405135302

徹底的開源和免費反而讓谷歌失去了對安卓系統的主導權。

但這個鍋還要由手機廠商來背。

2015年Open Signal抽查了68.2萬部安卓設備,發現背後對應著1294家廠商,導致安卓系統版本極其複雜,相當於一部分設備運行的是安卓4.4,甚至極少部分仍在運行安卓2.3版本,只有少量升級5.0,而後者早就發布了。

由於涉及的設備眾多,產生大量適配問題,因此支持已有用戶的系統更新並不是手機廠商的首選項,相比之下,谷歌親兒子Nexus就沒有這麽多吐槽。

安卓8.0究竟解決了什麽?

2017年5月的谷歌開發者大會將在加州山景城舉行,屆時安卓8.0會正式發布,此前這款全新系統已經露面,代號又稱為安卓O,真正的推送時間可能在今年3季度。對這款系統,人們關心並不是3.5mm接口是不是徹底走進歷史,而是這套系統如何實現史上最流暢。

微信圖片_20170405135306

現在看來,谷歌重點強化了後臺管理,對推送做了限制,安裝應用要打開“允許未知來源”開關,著力提升系統的安全性,特別是針對全家桶類型的應用。其他改進包括界面的重新歸類,Copy less跨程序文本複制和粘貼,手勢功能,畫中畫等等。

但宣傳炒作中出現了很多反科學提法,比如強調流暢度提升5倍等,量化依據是什麽?大家都知道安卓系統歷來的短板並不是短期體驗,而是長期使用後的流暢度。

所以有網友調侃,安卓5.0發布時就宣稱流暢度相當於IOS,後來又聲稱6.0比5.0快3倍,7.0比6.0快6倍,算起來安卓流暢度已經相當於IOS的18倍了。

別忘了,安卓8.0這次又提升了5倍,IOS想來被爆出翔了。

對抗iphone前景幾何?

很多人期望安卓8.0與IOS11的終極對決,進而扭轉安卓手機的系統劣勢,且不論結果如何,這一幕的發生還取決於兩個先決條件。

首先是眾多手機廠商的態度。

因為一直以來手機廠商就對系統更新不熱心,大量安卓設備還停留在安卓4.4和5.X的水平,偶有采用安卓6.0都能作為噱頭大肆宣傳,甚至相當一部分用戶認為安卓系統的更新太快了,到今年3月,安卓7.X的安裝率也只有2.8%。

相比之下,IOS新版本的更新率雖有下滑趨勢,但2016年9月發布的IOS10.0到12月已有63%的占有率,遠高於安卓系統的更新率。

微信圖片_20170405135311

除了華為有意用安卓8.0給mate10助陣,其他廠商的積極性也很可疑。一般來說,廠商的旗艦機型的更新會快一些,中端機型一兩個月才會進行修複BUG之類的必要更新,低端設備由於型號龐雜、數量大,廠商根本就沒有適配的動力。

理論上說,那些對系統底層和UI修改越多、定制越多的廠商,願意騰出開發人員去解決的就越少。

但最致命還是應用層面。

安卓系統從機制上賦予第三方應用很大權限,而這些權限往往又被濫用,應用要求超級授權的現象非常嚴重,越界讀取位置、通訊錄、通話記錄、短信等信息,這是造成手機卡頓的罪魁禍首,這一現象始終沒有得到有效根治。

在谷歌不作為的情況下,某些手機廠商起而自律,比如華為就聯合了騰訊、阿里、百度、網易等互聯網公司成立了安卓綠色聯盟,試圖以軟硬結合的方式解決安卓系統的一些固有問題,聯盟起草制定了兼容性、穩定性、性能、功耗、安全五大標準,但初期認證的都是一些Hero app,讓人對聯盟的實際作用留下一些質疑。

微信圖片_20170405135316

在某些手機廠商看來,華為是想當安卓系統的規則制定者,用某種技術規範或方案去制約其他的友商,真實目的未必單純。

另一些做的比較好的獨立應用懷疑這個聯盟是變相給大公司旗下的應用進行安全背書,擔心自己的市場地位會被邊緣化。

安卓8.0雖然是近年來最重要的一次更新,但助力安卓手機陣營叫板iphone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競爭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安卓 智能手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315

收盤分析丨龍頭缺陣多方反攻無力 人氣不足A股縮量震蕩

早盤滬深兩市股指小幅低開後震蕩上行,但深強滬弱格局顯著,上證綜指全天表現弱於創業板指數。午後兩市逐級回落,但創業板指數依舊收上1900點,昨日失地基本收複。相比之下,滬市尾盤弱勢震蕩,最終得以勉強收紅。量能方面,兩市成交量均較前一交易日顯著縮量。

截至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275.96點,上漲2.13點,漲幅0.07%,成交額2,232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654.09點,上漲66.78點,漲幅0.63%,成交額2,698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10.48點,上漲12.97點,漲幅0.68%,成交額590億元。

盤面上,早盤粵港澳概念出現分化,龍頭珠海港和塔牌集團繼續封死一字板漲停,但其他跟風股相繼沖高回落,午後世榮兆業從1.7%的位置連續拉升,封板後再度被砸開,跟風上漲的粵港澳概念股隨即回落。雄安新區概念方面,昨日晚間多只強勢股集體特停,青龍管業、龐大集團以及華斯股份等二線梯隊早盤發力漲停,午後資金進一步挖掘了雄安新區的金融分支,棲霞建設,渤海金控等多股封死漲停,繼續引領雄安板塊反彈,但市場號召力顯著趨弱。環保板塊今日發力,中電環保,清新環境等多股漲停。其他板塊如高送轉填權,智能電網,海航系,北京地產,粵港澳地產等板塊也有輪動,但強度較弱。次新股板塊近期持續低迷,今日盤中一度小幅反彈,但隨著指數午後回落,板塊個股再度走低。

資金面上,在連續十三天暫停後,央行公開市場今日發放抵押補充貸款(PSL)839億元人民幣,並進行1100億元逆回購操作。當日有400億逆回購和2170億MLF到期。

熱點板塊:

低位補漲股龐大集體領漲雄安新區概念,首航節能,龐大集團,樂凱膠片,華斯股份,青龍管業,東方新星,清新環境,雛鷹農牧漲停,首創股份漲逾7%,建投能源漲逾6%。

環保板塊今日漲幅居前,中電環保,清新環境,雪迪龍,萬邦達,偉明環保漲停,巴安水務漲逾5%,永清環保,啟迪桑德,蒙草生態漲逾4%。

參股河北金融板塊午後大漲,棲霞建設,寶碩股份,常山股份,海航投資,渤海金控,華北制藥,泰達股份漲停,國電電力漲逾2%。

跌幅榜上國防軍工,深圳國企改革,銀行跌幅居前。

消息面:

1、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召開2017年度軍工專題工作會。會議要求把握集團十三五軍工發展規劃確立的總體思路,深入推進軍民深度融合,持續抓好裝備質量建設,確保完成2017年各項軍工任務。

2、國資委公布,中國今年第一季度央企凈利潤增加26.5%,共2264.2億元;102家央企中,有99家取得利潤。

機構觀點:

華林證券認為,短線熱點大漲大跌及藍籌股突然跳水都是本輪反彈行情比較少見的現象,說明臨近3300壓力位,場內多空分歧開始加大。但從諸多盤面亂象中還是可以看出,主力資金掌控大局的意願及能力還在,這也意味著大盤區間震蕩的格局還是能夠維持的。因此操作上還是要把重點放在對有確定性個股的把握上。

(各方觀點陸續更新中,敬請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62

三星手機反攻:中國市場推特別服務

三星在中國市場的動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謹慎,雖然拿下了一季度全球市場的銷量冠軍,但在競爭最為激烈的中國市場,三星依然需要取得突破。

在23日上海舉辦的 Galaxy S8/S8+ 發布會上,三星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表示,三星電子的技術一直處於領先定位,雖然產品能力不夠完美,但一直在不斷創新。

S8從某種意義來說,是三星中國的重新出發。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預估,S8上市後一年的出貨量預計在6000萬部,第一年的銷量預計會比S7高出10%以上。元大證券分析師認為,三星S8+的銷量有望超過三星S8,而三星S8和S8+今年內的銷量有希望突破5040萬部。

但在中國市場上,三星如果想重奪冠軍寶座,除了來自蘋果的競爭外,還要面對來自於華為、OPPO等廠商的挑戰。Digitimes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前三大智能機廠商在內地智能機市場的總份額為51%。其中,OPPO以18.7%的份額居首,vivo以17.1%的份額位居第二,華為以15.2%的份額位居第三。

中國市場的重新出發

作為三星甩開去年的陰霾、重振市場的智能手機,GalaxyS8|S8+和中國市場對三星無疑至關重要。

為此,三星在發布會上特別宣布針對在中國市場推出針對S8/S8+的專屬管家服務,這項服務將在5月25日正式啟用,參與了這項業務籌備的一位三星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項服務是大中華區新總裁權桂賢直接推動,如果S8/S8+的專屬管家服務獲得成功,未來有可能推廣至三星的其他手機。

權桂賢稱,三星有世界一流的技術,但是在與消費者一對一溝通、提供本地化服務等方面需要大力轉型改革。

事實上,作為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裁權桂賢來到中國只有50多天,中文沒有英文流利,不過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瞄準了中國消費者使用手機的痛點,直指競爭對手蘋果以及國產品牌競爭的短板。

比如,蘋果手機大獲成功後,智能手機電池不可拆卸、不可更換成為行業慣例,電池如果出問題,消費者只能買新手機,這成為手機消費的一大痛點。而三星推出的專屬管家服務,承諾12個月內如果出現電池問題,可以免費更換;如果18個月內出現問題,可以半價更換。

此外,三星新推的服務還包括售後服務預約免排隊、24小時熱線、上門回收舊機等。

有分析認為,近年來智能手機硬件方面有趨同化的特征。三星S8/S8+的全視曲面屏,外界預計蘋果下半年即將推出的新手機也將使用,手機處理器、攝影攝像技術等各家都在優化,很難有品牌一枝獨秀。歸入軟件的服務成為國內外手機廠商差異化競爭的重要領域,也有不小的附加值空間值得開發。

S8能為三星扳回一局嗎?

“可以說,我們在各個層面去思考怎麽提高產品質量方面的安全,在研發制造更安全的電池上,我們做了最大的努力。所以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說,新產品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和品質安全保障。”不久前,三星電子移動通信事業部總裁高東真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如是說。

事實上,比起產品力,三星明白,在中國市場上消費者需要重拾對三星的信心。

手機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去年三星手機燃損事件發生也給三星一定的打擊,在產品力上更加註重安全性。

“在 Note7 的電池問題上栽了跟頭之後,三星看來是謹慎多了。可以看到,這次S8重點推了屏幕和電池的服務,這也是在給消費者信心的舉措。”王艷輝對記者說。

而對於來自於華為以及OPPO等廠商的競爭,三星則需要的是差異化競爭。

三星負責人認為,在高端產品方面,中國的消費市場與全球的趨勢相同,甚至比全球還要超前,因此,三星的旗艦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策略,保持與全球戰略一致;但到了中端機區間,也就是本地競爭非常激烈的產品價格區間,三星會具體分析本地消費者的需求,秉承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分析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三星S8系列設備激活量已經突破500萬臺,加上供應給零售商和運營商的銷量,S8系列手機的實際銷量已經超過1000萬部。但對於目前中國市場的銷量預期,三星方面並沒有做更多解讀。

“中國市場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也是非常公平的,我們需要在激烈又公平的市場上努力爭取成功,中國市場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三星方面稱。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58

收盤分析丨雄安概念攜次新股帶動市場反攻 滬指尾盤小幅翻紅

周三(5月24日)早盤滬深兩市低開,盤初受上證50跳水影響,三大股指集體跌超1%,隨後多個題材板塊陸續上攻,指數探底回升,創業板指率先翻紅。午後市場震蕩蓄勢後尾盤上攻,滬指翻紅,創業板指漲超1%。

截至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64.08點,上漲2.13點,漲幅0.07%,成交額1,526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812.46點,上漲48.68點,漲幅0.5%,成交額1,896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776.28點,上漲18.05點,漲幅1.03%,成交額549億元。

盤面上,杭州亞運會、水利、OLED、雄安新區等板塊漲幅居前;酒店餐飲、銀行、白酒等板塊跌幅居前。

資金方面,滬股通凈流入3.51億元,深股通凈流入8.45億元。另外,央行公開市場進行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因央行公開市場今日有1400億逆回購到期,故今日凈回籠資金達500億元。

熱點板塊:

石化機械逆勢漲停,帶動雄安股大幅反彈,石化機械,中材節能,森特股份,建新股份,天保基建,博天環境,萬邦達,盾安環境,大禹節水漲停,湘郵科技,建投能源,棕櫚股份,漢鐘精機漲逾6%。

杭州園林迅速回封,帶動次新股走強,杭州園林,壽仙谷,秦安股份,金石資源,雷迪克,萬通智控,金溢科技,森特股份,博天環境漲停,鈞達股份漲逾6%,科林電氣,飛榮達,拓斯達,海量數據漲逾5%。

濮陽惠成漲停帶動OLED板塊早盤漲幅居前,濮陽惠成,凱盛科技,彩虹股份漲停,佛塑科技漲逾8%,強力新材漲逾7%。

跌幅榜上,酒店餐飲、銀行、白酒等板塊跌幅居前。

個股監控:

消息面:

1、5月24日,國新辦舉行例行吹風會,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推進《中國制造2025》,辛國斌表示,將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點在七個方面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

2、據河北新聞網消息,京津冀共同制定的《建築類塗料與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將於9月1日起在三地統一實施。據介紹,這是京津冀首個統一制定並實施的強制性環保標準。

機構觀點:

申萬宏源認為,目前,市場面臨一個重新探底並且再度尋找支撐的問題。這種探底與尋找支撐,並不僅僅著眼於指數停留在某個位置,而是市場的交易重心能否穩定,個股是否能擺脫非理性的暴跌,以及投資者的信心能否恢複。我們認為,當投資者全面了解了各項金融監管政策的本意,同時對於實體經濟狀況有了全面的認識,加上對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有了更深的了解,市場還是會趨於穩定的。當然,這需要時間,但鑒於目前市場的實際情況,預計這個時間不會太長。以足夠的耐心度過時下這段頗為艱難的時期,就是現在投資者需要做的事情。

國泰君安認為,以上證綜指、滬深300為代表,從絕對值、歷史分位數角度看,當前估值均較為合理,強者恒強的龍頭白馬股成為支撐核心,隨著優質龍頭白馬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加速提升、毛利率穩健、財務支出波動下降、風險溢價改善,龍頭白馬公司將迎來估值溢價行情。行業內部存量格局優化,具有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將在行業內部與其他企業拉開距離。另外,在前期嚴監管沖擊下,大金融板塊跌幅也比較多,比如像銀行、保險、券商,PB估值已經處在歷史的低位,這些龍頭白馬也是值得關註的。

國信證券認為,目前市場較為微妙,適宜配置一些漲幅小、估值低、負債低的行業績優龍頭,持有為宜,操作上需減少頻繁換股,防止反複試錯,打亂節奏。績優雖強,也不急於超配,控制倉位較為重要。對於估值仍然偏高的個股,調整趨勢難改,不宜補倉或者博反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64

本土保健品企業醞釀反攻,湯臣倍健36億轉向細分市場

在整個大盤暴跌的背景下,一則36億元跨境並購澳洲益生菌企業Life-Space Group Pty Ltd(下稱“LSG”)預案,讓停牌逾半年的湯臣倍健(300146.SZ)本周二股票恢複交易後,股價連續逆勢暴漲19%,並創出兩年多以來新高。

作為本土保健品代表企業之一,湯臣倍健與其他同行一樣,近年來,直面外來者的沖擊,這其中有海外保健品企業通過跨境電商“長驅直入”,也有本土的藥企、食品企業通過“海淘”保健品攪局而入。因此,要如何防守並不容易。

“2014年起中國整個保健品市場格局發生很大變化,在此之前,市場格局主要以保健品直銷為主、非直銷為輔;2014年開放跨境電商後,帶來的是海外保健品快速湧入,當時我們在跨境這塊完全是空白的,而我們必須抓入這塊業務,所以選擇與海外品牌合作,這是基於戰略上的需要。但如果說我們到底需要並購什麽樣的企業,從全球保健品行業來看,往個性化、細分化發展是趨勢。我們現在是在細分領域尋找標的。” 近日,湯臣倍健CEO林誌成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回應了公司並購YSG的邏輯。

按照公司近日剛剛披露重組預案顯示,公司擬由持股 53.33%的子公司湯臣佰盛通過境外平臺公司以現金對價向賣方購買 LSG 100%股權。本次交易後,湯臣倍健將通過控股子公司湯臣佰盛及其下屬境外平臺公司持有 LSG 100%股權。

LSG 總部位於墨爾本,創立於1993年,主營業務為以益生菌健康食品為主的綜合保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品牌是Life-Space。根據 Aztec 統計,在澳洲線下藥店市場, Life-Space 益生菌產品的市場份額從2015 年(澳洲財年)的 3%增長為2017年(澳洲財年)的20%,市場份額僅次於Inner Health Plus,排名第二;根據情報通數據,阿里系平臺(天貓、淘寶)截至2018年6月止18個月期間的益生菌產品累計零售額,Life-Space益生菌產品累計銷量1.50億元,排名第一。

本次收購LSG,其實價格並不便宜。本次標的采用市場法評估,收購價高達35.62億元,溢價34.11倍。

林誌成表示,收購的重要考量就是收購標的是否符合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及協同放大效應。首先,益生菌是符合全球細分化和個性化趨勢,行業數據來看過去幾年增速是 22%,全球 VMS(膳食補充劑)增速是 5%~6%,所以益生菌子行業的增速遠快於 VMS 整體;第二,在看好這個行業的基礎上去選擇龍頭,澳洲有兩大龍頭life-space 和 inner-health,後者是冷鏈運輸的,產品銷售半徑限制較多; 第三,協同效應, 公司有強大的線下網絡和整合能力,背靠廣大的中國市場,所以發展空間很大,協同的話就是未來中國市場線上和線下的發展。

林誌成坦言,跨境並購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整合;收購到底成不成功,主要取決於後期整合能力。

實質上,在前期,面對海外保健品“長驅直入”中國市場時,2016年,湯臣倍健選擇“結盟”全球膳食補充劑巨頭NBTY,組建合資公司健之寶,但合資公司的開展並未如想象中的樂觀。今年上半年,健之寶仍虧損5565.44萬元。

林誌成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原來合資公司進展不順利,主要問題出現在供應鏈上;之後合資股東易主後,新的股東與公司在運營商存在較大差別,且無法談攏,與其這樣,公司已在考慮剝離一事。如今的跨境並購也吸取了前期的教訓,由合資改為全資控股。在湯臣倍健看來,目前LSG的並購風險還是在可控制範圍內。

從湯臣倍健的跨境並購來看,呈現提速趨勢。近半年內同時啟動的另一單,是以約1億元收購拜耳旗下兒童營養補充劑品牌Penta-vite,該收購已交割完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並購上轉向細分市場外,這兩單收購不約而同押寶的皆是澳洲的保健企業。

“相比而言,歐美保健品企業在產品開發、供應鏈反應上,不及澳洲的企業迅速;而澳洲生活著大批華人,事實上,澳洲代購也是由當地華人推動,這些人非常了解中國消費者需求,某種程度也推動了當地企業開發產品速度。這種迅速反應目前也是中國企業暫無法追趕的。而澳洲保健企業,除了紮根澳洲本土市場外,中國市場也是他們主銷的市場。” 林誌成說。

林誌成也表示,收購LSG,有多種戰略考慮,一是視為公司國際化的起點;二是公司也在考慮是否將澳大利亞打造成公司全球供應鏈中心;三是打造公司海外並購平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樂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27

电商物流混战:网站竞相自营物流 快递企业反攻

1 : GS(14)@2011-06-21 22:39:34

http://news.imeigu.com/a/1308618423764.html
作者:本报记者陈昌成/文

是专业化,各行其道,还是一体化,混业经营?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物流与电商的混战局势已不可避免。

你急,或者不着急,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它”就是那个叫人望穿秋水的快递包裹。

“同城‘次日达’都变成‘隔日达’了,”徐林(化名)6月13日叫的圆通快递,本来14日一早便可到达,但直到15日才送到,“哪里是快递,分明是慢递!”

不过,徐林碰到的还不是最坏的时刻,估计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快递速度都记忆深刻。

李佳也曾经抱怨过快递的“慢”。作为餐急送公司创始人,李佳由此发现了一个重要商机,“快也是生意”,便筹资1000万元打造了一个“网络点”+“餐厅产”+“物流送”的立体化电子商务平台。

速度成了餐急送的生命线。“在送餐环节,餐急送承诺,如果出现送餐超时的情况,餐急送将为订餐者免单。”李佳表示。

不过,徐林碰到的还不是最坏的时刻,估计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快递速度都记忆深刻。

此前,科尔尼公司发布了“深度解析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增长机遇与物流挑战并存”白皮书。白皮书认为,如果电子商务公司能迅速正确地应对物流挑战,则其发展并不会因物流市场的滞后而受阻碍。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配送“爆仓”压力,电子商务公司已经很难从容化解物流瓶颈,疯狂的物流“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网站竞相自营物流

15亿美元是京东商城C轮融资的额度,其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通过微博再次披露,融资几乎全部投入到物流和技术研发方面。

此前,京东商城因为春节货单“爆仓”差点引发严重后果。由此,刘强东痛下决心,不惜血本地大建物流。去年底,刘强东已经把融到的2100万美元的70%投放到物流建设,预计未来三年还将投入20亿至30亿元到物流建设中。

刘强东坦言,倘若今年完成100亿元的销售,明年的增长目标仍是100%,这对整个公司的系统和流程造成了极大的难题。

巨大的订单量,成为京东“甜蜜的负担”。“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物流都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公司能不能继续平稳地发展,就在于物流体系建设的成功与否。”刘强东表示。

刘强东甚至认为,B2C公司发展下去实际就是个物流公司,正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公司是沃尔玛,而非DHL”。

还有比刘强东更疯狂的,那就是马云。“2010年我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做物流。”马云高调宣布,将与合作伙伴斥资千亿元建设物流平台。

阿里巴巴公布的物流战略,不仅会继续淘宝大物流计划、整合物流合作伙伴,同时还会将这一平台社会化,向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开放。

不过,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建议,如果物流行业的竞争不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这种物流资源的整合也是无效的。其指出,其实目前淘宝已经搭建了物流平台,但是很多卖家仍追求低价,使得网购产生的快件成为快递企业不敢接的“垃圾”业务。

目前,已经有许多大型网商都选择建立自己的内部物流网络,以确保质量。比如,当当网披露将斥资10亿元在华北、华东、华南新增3个物流基地;卓越亚马逊在昆山花桥建立的物流仓储一体化基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成为亚马逊在中国最大的运营中心。

然而科尔尼的报告显示,建立自己的物流网络并不适用于所有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大量的订单和高效运作,特别是末端派送(通常占物流总成本的50%左右)。例如,如果某一城市的日送货量少于500单,那么部署一支自建送货团队,每件递送成本为人民币15元或以上,这根本无法盈利。不过,如果这个城市的日送货量可以上升到1万单,那么就可以使每件递送成本降低到人民币2元以下。

有专家认为,电子商务企业作为“轻公司”,如自建物流,将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固定投资,而成功打造全国范围内的物流网络也并非易事。“物流作为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业的电子商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行业壁垒。电商企业要想成功跨界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快递企业,相信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快递企业“反攻”

电子商务公司的疯狂跨界也引发了快递公司的骚动。2010年中国邮政携TOM亲耕B2C电子商务,“邮乐网”上线;2011年4月中铁快运打造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快运商城”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国内“三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韵达)以及顺丰快递等多家民营快递都透露了涉足电子商务的筹谋,开始积极进军电子商务领域。

其中,圆通“全联网”最快将于9月上线,申通电子商城最快在10月亮相。同样,韵达货运董事长聂腾云表示,正在构建的立体仓库高密度机房建成后,将在此基础上搭建电商平台。韵达相关负责人还透露,公司准备开发类似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合作单位是邮储银行。

不过快递公司的这一举动却遭遇了一片质疑。或许自知“底气不足”,上述快递公司鲜有就相关疑问公开答复的,更多“跨界”细节不得而知。

“电子商务行业都在大力推动自建物流体系,可以看出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误认为自己掌握了所谓‘核心竞争力’,盲目地向上下游衍生。”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高端联盟理事黄刚表示。

“物流企业涉入电子商务,仅仅是一种探索。在荆棘满地的发展之路上真正要做成功,需要具备专业的团队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当前物流服务都不能够做好的前提下就盲目涉入,呛水那是迟早的事情。”黄刚表示。

上海富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师尊俐表示,在快递行业经历一番折腾后,最终通过重组并购还是会回归正统,该玩电商的玩电商,该玩物流的玩物流,“专注”、“专业”永远是正道。物流企业涉入电子商务也许仅仅是尝尝鲜,未来还是要本分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山东青联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徐三石更是认为,像快递业这种处于电商底层的服务,如果发力电商,其实就是向上侵占上游客户利益,势必会遭到客户的警惕和抵触,继而导致客户流失,更糟糕的可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新业务尚未做起来,赖以生存的老业务却遭遇危机。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陈震表示,目前国内电商的发展速度是200%—300%,而物流增速只有40%,远远跟不上电商的速度。电商的超速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物流,电商和物流的融合渗透在今年将成为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但无论电商自建物流,还是物流自建电商平台,目前各自程度还不至于对对方市场格局产生太大影响。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报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945

蘇寧港網購平台 反攻內地

1 : GS(14)@2015-06-17 10:38: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7/news/ec_eca1.htm

蘇寧港網購平台 反攻內地
Gucci手袋正價七折標價 2015年6月17日

【明報專訊】近期Gucci、Chanel等一眾歐洲奢侈品大牌在香港減價促銷,引來不少內地遊客來港「掃貨」,不少跨境電商企業乘機藉稅務優惠搶攻內地市場,其中國美(0493)主要對手、內地大型連鎖電器商蘇寧,就透過旗下香港網購平台「反攻」中國大陸,更加入銷售奢侈品及化妝品等,主打廉價概念,其中名牌品牌如Gucci標價更相當於正價的七折。

蘇寧以香港為大本營,伙拍Gucci、Burberry及Armani 等八個大牌,用「官方半價」的招牌強攻內地奢侈品市場。旗下網購平台「香港蘇寧海外購旗艦店」自上周起已開賣奢侈大牌,全部商品直接從香港貨倉發貨,一個星期的時間可到達。

本報對比蘇寧海外購所售商品與香港及內地官方售價,發現蘇寧平台不僅大幅低於內地,甚至低於香港專櫃(見表)。例如,一個內地售價9000元(人民幣.下同)的Gucci帆布圓筒包,香港售價為7488元,香港蘇寧海外購售價僅需6300元,相當於內地正價的七折。

蘇寧香港地區總經理龔震宇稱,該旗艦店全部由香港團隊運營,與當地奢侈品牌代理直接合作,免去過去冗長的供應鏈。受惠官方大力發展的跨境電商政策,每件商品僅需一次性負擔低至10%的行郵稅,傳統進口則須支付關稅、消費稅及增值稅多項稅費,因此低價的同時亦可確保絕對正品。

受惠跨境電商政策 免多項稅費

不過,龔震宇稱,目前在平台上開售的奢侈品多為經典款式,而非新貨,收貨地址也僅限於內地,並不對香港地區開放。另外,他亦透露,公司也和莎莎(0178)、卓悅(0653)等本港品牌洽談,希望再拓展化妝品範疇。

除奢侈品及化妝品,以及目前平台最受歡迎的產品還是嬰兒奶粉、紙尿片等母嬰產品,蘇寧亦有意在「談性色變」的內地拓展成人用品市場,龔震宇卻稱,「產業商既然有這個市場,就應該把它陽光化。」 目前有日本、奧地利等國的四個品牌開售。

關稅下調現階段影響不大

儘管本月初內地開始下調進出口商品關稅,市場估計將對跨境電商構成衝擊,惟龔震宇稱,通過對內地消費者行為分析,發現他們熱中海外購價格低僅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直接採購的原裝進口商品有品質保證,因此下調關稅對於本身喜歡海外購的人,現階段還看不到太大影響。

明報記者 孫娜
2 : GS(14)@2015-06-17 10:38: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7/news/ec_eca2.htm
稱港上市 等同「資產賤賣」
2015年6月17日

【明報專訊】蘇寧早年常被拿來與在港上市的國美(0493)相提並論,雖然早期曾傳蘇寧將分拆香港業務上市,但遲遲沒有成事。龔震宇解釋,雖然香港蘇寧一直都滿足港交所的上市條件,但因為香港傳統零售企業的市盈率較A股低很多,若分拆在港上市等同「資產賤賣」,內地股東不會同意。事實上,在深圳上市的蘇寧雲商市盈率已經超過150倍,同行國美在港股的市盈率僅為20倍。

上市融資對集團貢獻不大

另外,他表示管理層也認為香港蘇寧「盤太小」,僅佔上市公司業務的6%左右,市值約100億(人民幣,下同),每年盈利1億多元,即便上市,融資額對集團貢獻不大。他稱,若公司需要融資,有更多其他方式,例如最近剛進行了實體店資產打包抵押。

與國美競爭趨緩和

提及與國美多年在中國電器市場的競爭,龔震宇稱過去商戰模式是「貼身搏鬥」,火力集中在價格和門店擴張,「你開一間店、我也開一間」。隨O2O(線上線下一體化)成為大趨勢,兩家策略的側重點不同,競爭不再有固定的模式。

其實,從兩者對線下實體店的改造方案,策略的不同就可見一斑。蘇寧升級版「雲店」走宜家路線,縮減原先店舖中售賣電器的空間,將省下的地方開設咖啡廳、兒童遊樂場所,冀靠協同效應吸引人流。國美則打科技牌,發展可通過店內無線網絡實時追蹤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智能店舖,用大數據精準定位客戶群。
3 : GS(14)@2015-06-17 10:39:0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7/news/ec_eca3.htm
限自由行影響小 逆市搶舖
2015年6月17日

【明報專訊】自由行效應減弱,本港零售商生意下滑,就連曾經風光的珠寶金行也須關舖止血。銷售電器起家的蘇寧卻反其道而行之,計劃趁市道蕭條「執平貨」加速在港開舖,計劃今年再增7間新舖。蘇寧香港地區總經理龔震宇稱,銅鑼灣駱克道新店將本月中將開業,該舖舖租較兩年前與業主協商時還要再低至少兩成。

他表示,自由行對電子行業的衝擊遠不如對奢侈品、美妝等行業大,而在其他行業受衝擊、舖租下降的情下,蘇寧反而可以利用機會出手。他透露,年初本來計劃在港澳新增9家門店,但如今出現更多店舖的機會,稱「拿店不難,空舖很多,關鍵是什麼時候下手。」

「政治穩定下來 香港繁榮很快回來」

那麼,究竟何時該下手?龔震宇認為,現在出現的時間關鍵是政改,其是否能通過會對後來的租賃市場產生很大影響。他認為,政改若能通過,零售商生意及整個市場會有好轉,但舖租不會那麼快漲上去,因此會考慮在政改前後的時間點出手拿舖。

他表示,香港零售的問題只是階段性問題,稱「當年和日本有國恨家仇,現在多少中國人去日本?這個都可拋棄掉,香港之前的反水客也好、佔中也好都只是一點點問題,只要政治穩定下來,香港的繁榮很快回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0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