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指責我去探視‘非科學’的東西。
本文由創業家(微信 ID:chuangyejia)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韋物主義。
2月10日上午6時17分,撫州法院網發布消息:被告王林因患ANCA相關性血管炎、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炎,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在醫院死亡。
而在2013年,馬雲拜訪王林曾引發網友的激勵討論。馬雲當初為什麽去見這位“氣功大師”?
2015年7月15日,“氣功大師”王林因涉嫌非法拘禁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同年8月20日被逮捕,羈押於撫州市看守所,後因病轉入醫院監管治療。
“氣功大師”王林被媒體被口誅筆伐,其本人確實也幹了壞事——為掩蓋自己的罪行殘忍的殺害了自己的徒弟,證據確鑿。王林在創投互聯網圈最知名的,還是因為馬雲。
大約是在2013年7月的時候,馬雲由於去拜會王林而遭到媒體的口誅筆伐,為此,很少回應質疑的馬雲也在微博上發聲:
“常有朋友指責我去探視‘非科學’的東西。對未知的探索,欣賞和好奇是我的愛好,即便是魔幻術,挑戰背後的奧秘也快樂無窮。好奇心讓人受益。人類很容易以自己有限的科學知識去自以為是的判斷世界。科學不是真理,科學是用來證明真理的。過度的沈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今天我們是後者。永保好奇:)”
而馬雲作為中國最頂級的創業者,為什麽會去拜會王林?韋物主義站在創業者視角去看這件事。
圈子
創業是一件需要調配資源的事,對於一個公司CEO來說,不但要懂得如何調配內部資源,更要如何整合外部資源,所以任何創業者都需要“圈子”,馬雲也不能除外。
有的人才和資源不是付錢就可以搞定的,例如本周被馬雲招到阿里音樂擔任董事長的高曉松,這樣的人才不是單純的薪資與股權可以拿下,需要認同感,而認同感來自於熟悉,來自於圈子。
馬雲唯一一張與王林的合影,旁邊還有趙薇。而自從2013年開始,趙薇與馬雲也越走越近,在今年二人的關系更是到達頂峰——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趙薇及其丈夫黃有龍於去年底斥資近31億港元,買入阿里巴巴影業9.18%已發行股本,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馬雲、王林、趙薇)
阿里集團曾經公開表示:“阿里未來兩大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是文化娛樂”。作為中國最一線的女影星,以及拍攝出《致青春》(票房7億人民幣)這種引發“青春電影潮流”的現象級圈內人士,與趙薇結盟對於阿里進軍娛樂圈的價值舉足輕重。
以王林這位有著豐富娛樂圈人脈的“大師”作為跳板,結交諸多娛樂圈資源人士,馬雲見王林是一步極好的“人脈棋”,也證明這馬雲對於娛樂圈布局早已啟動,而且一貫的馬雲風格——做一件事,一定先裹挾足夠多的相關資源。
至於馬雲信不信王林,用馬雲自己的話說“即便是魔幻術,挑戰背後的奧秘也快樂無窮”,“過度的沈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這分明是在闡述一個“不太在乎”的與“當成魔術”的心態。
好奇心,獨立思考
韋物主義接觸過諸多成功的創業者,他們身上一般都具備兩種強烈的特質——好奇心與獨立思考。
馬雲更是如此,他曾經在淘寶受到質疑時說過:“一生中總有那麽一些時刻,我們需要鼓起勇氣去作選擇。而這些選擇不僅不符常理,違背理性,甚至離經叛道得罪親友。即便如此,我們可能還會一意孤行!因為我們相信自己的決定,我們做了最該做的事。”
對於馬雲這樣的人,即使全世界都認為王林是個大忽悠,他在沒有自己見識之前,也不會全盤信任輿論所言,當然,他也不會在見識過後信任王林。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是一種無奈,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才是境界。把值錢的東西扔地上,把廢棄的東西鑲墻上,那叫品味!…..人生最大的自由不是想幹啥就幹啥,而是想不幹啥就不幹啥!奧巴馬約您下午去白宮喝茶談心,您說,‘喲!下午約了幾個朋友去釣魚,木有空’這才是自由!”
馬雲的思維大概不會被任何東西綁架,同時又對所有東西有一種“即便是魔幻術,挑戰背後的奧秘也快樂無窮”的挑戰欲,所以見見王林,對於他也是一種有趣的人生體驗。
最後,我們思考一點創業者“公眾影響力”
對於創業者來說,最可依仗的並不是金錢和人脈,而是“思維穿透力”與“資源吸附力”,總之“中國最牛逼的創業者之一”馬雲捏合得極好。
但是“見過王林”對於公眾人物馬雲來說確實是一個名譽上的“資產負責”,被大眾質疑也是必然。當牛逼創業者在思考企業發展的時候,也需要想想自己的“公共性”。
20日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億萬富豪及慈善家大衛·洛克菲勒去世,享年101歲。
洛克菲勒的發言人Fraser P. Seitel表示,洛克菲勒是在位於紐約Pocantico Hills的家中於睡眠中安詳地去世的。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大衛的爺爺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是美孚石油公司聯合創始人,通過石油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大衛·洛克菲勒本人曾領導過摩根大通的前身。
2015年,為慶祝自己的百歲生日,大衛·洛克菲勒捐贈了1000英畝土地。
魯冠球是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被譽為“商界常青樹” 。
創業家訊 10月25日消息,據新浪財經等多家媒體報道,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今日上午逝世,享年72歲。
資料顯示,魯冠球1945年出生於浙江,浙江蕭山首富,現任萬向集團董事長。1969年創辦萬向集團前身——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他把當時的一個生產農業機械的小作坊,發展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
1969年7月,他帶領6名農民,集資4000元,創辦寧圍公社農機廠。1990年1月成為中國鄉鎮企業家協會副會長。1985年被《半月談》評為全國十大新聞人物。1994年,集團核心企業萬向錢潮股份公司上市。
1991年萬向產值已經過億,當年5月,魯冠球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轟動一時。2013年,魯冠球登上中國富豪榜,以235億身價排名第十四名。曾擔任中國鄉鎮企業協會會長,浙江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會長。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魯冠球及其家族以650億元時隔九年重回《2015胡潤百富榜》,位列第十。2016年胡潤百富榜發布,魯冠球以550億元財富位列第18名。2017年胡潤百富榜,魯冠球家族以491億元財富,位列第37位。
以下為魯冠球生前口述,原刊載於《中國企業家》2007年9月,采訪並整理:劉濤。
1961年,我在蕭山縣城做鍛工已經3年,學徒期滿,工資從最初的14塊錢加到了36塊5。這個錢拿了兩個多月,我就被精簡了,現在叫下崗。由於自然災害,農村里吃樹皮,吃草根。城市里精簡工人2000多萬。那些最先被精簡的對象,一是工作年份短的,二是從農村來的。於是我回到了家鄉――距蕭山縣不到2公里的金一村童家塘。
那時,我想得很清楚,不種地。別人說我是農民,其實我沒種過地。我覺得農民吃不飽,穿不暖,所以一心就想做工人。我籌了110塊錢開始為村里修自行車。那時農村自行車少,生意很淡。後來看到家家吃大麥、小麥都要剝外面的殼,我就聯合幾個人搞了一個糧食加工廠。雖然我們是農村加工服務社的社員,但個體經濟那時很不好搞,我們的工廠要用電,但沒人給接。這里剛接上,那里又被拔掉。六年里,我們廠換了七個地方。糧食加工做不好,我又去修自行車,修車做不下去,我去給農民做爆米花用的設備。
以前這里躲,那里躲,還可以偷偷做。1967年“文革”一來,全都封掉了。我們廠戴上了“紅帽子”,掛上了公社大隊農機修配廠的牌子,資產全部上交。當時我所有的家底一共是1150塊錢。盤點好,連同賬本、印章全部交給大隊。不能申辯,否則批評你搞資本主義。但歸公後,我們做的東西比以前更多了,開始為錢塘江工程管理局服務,生產鐵路上小軌道的零部件。這樣一幹又是三年。1969年的一天,鄰居夏老伯告訴我中央發了一份文件,說每個大隊可以搞一個人民公社農機修配廠。夏老伯在蕭山縣城工作,對我說,你不如到縣里來做這個。我馬上打了報告,加入人民公社。工廠從金一村搬到了蕭山縣,名字改成寧圍公社農機修理廠。這時我已經有了4000多塊錢。
在那樣的年代搞企業,最難的有兩件事。一是什麽東西都缺,資源極度匱乏。搬到蕭山縣城後,我們開始為城里的汽車廠生產零部件,為農民生產鐮刀、鋤頭。但工具奇缺,電焊條、鋸條、鉆頭都很難買到,原材料也非常難找。鋼材有的是到走街串巷收廢品的貨郎擔家里去買;有的是經縣里批準,到廢品收購站批發幾百斤廢鋼,我們叫“廢鐵堆里選寶貝”。煤到杭州貨車站附近去撿從車上灑下來的煤塊、煤渣,叫“挑二煤”。但正因為是短缺經濟,只要你生產出來,什麽東西都有人要,不是質量好與差的問題,是有和沒有的問題。
第二件難事是我們這種企業要到處求人,而且受人歧視。那時候,鄉鎮企業叫五毒俱全。被說成搞資本主義,是不正之風的風源。有的人瞧不起你,有的人是怕你,不敢和你接觸。這樣你怎麽辦事?你想進政府的門,進不去。你想到北京辦事,買機票要開省級證明。坐火車想買臥鋪票,根本不可能。還有一次,我帶20多個人到蘭州參加汽車零件交易會。路上因為座位和另一幫人爭執起來。乘警來了,把我叫了去。上來就問我是不是黨員。我說不是。他說,不是黨員,就是壞人。我一直被扣到蘭州。
那時,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把產品賣出去,有收入。我們廠年年有效益,我一個月工資拿53塊,工人男的一個月30多塊,女的28塊。吃得飽,穿得暖。但造反派說我們不是政治掛帥,是獎金掛帥,利潤掛帥;是埋頭生產,不擡頭看路,搞資本主義。他們摘了工廠的牌子,我隨時要被拉去批鬥。政府里分兩派,一派支持我們,一派不支持。但不管有沒有人支持,受不受批判,我都好好幹。生產一天都沒有停過,工人的工資一個月也沒有欠發過。因為效益好,漸漸地,進我們廠來工作成了難事,必須是困難戶,或者是軍屬,政治成分好,有關系才行。
1983年,中央下發了3個文件。1號文件說農村土地可以承包,但企業不能承包。到3號文件的時候,企業也可以承包了。當時我們縣里開大會,縣委書記剛念完文件,我馬上站起來說我要承包,要承包權。在蕭山縣,我是第一個。我記得,縣里召開承包大會那天,我把家中地窖里存放多年的老酒拿了出來,請所有人喝。我是真的高興啊!我寫報告,提出“還權於民,還利於民”,省里的領導、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的主任都批了。1984年我入了黨,縣委組織部長還專門來主持了宣誓儀式。以前我寫過三四次入黨申請書,不被批準。現在,我們因為有利潤、有效益,成了正面典型。
改革開放,好的東西湧了進來,國內競爭國際化了。在計劃經濟時代,國營企業是經濟主體,我們僅僅是在計劃經濟的夾縫中求生存。就像道德是彌補法律的不足一樣,我們個體企業就是補充計劃經濟做不到的地方。所以,我們的生存壓力更大。我曾經把一批不合格產品送進廢品站,工人工資因此欠發6個月。但要想提高質量,關鍵是要轉變人的觀念。後來發現,觀念轉變了,手里還是拿不出來好產品,因為技術、設備跟不上。怎麽辦?我們的辦法是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是最好的學習。工廠里天天講課、開會沒有用。1978年,我們的產品就開始出口了,後來進一步做到賣一批產品出去,引一批標準進來,派一批人員出去,學一批技術回來。我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創品牌,從省優、部優到國優。今年,我們被評為中國世界名牌。
後來,我們摘了“紅帽子”,開始搞股份制。當時,南方鄉鎮企業多,市場一放開,很多企業跟不上,陷入困境。銀行不再承認政府打的批條,一些企業借不到錢,虧損越來越大。政府財政收入下滑,這就逼著思想解放,或者對企業進行改制,或者賣掉。有的企業是虧著賣的,我們是溢價賣的,給了政府很大的回報。改革開放以後,企業里就是靠資本說話,有多少資本就有多少話語權。有控股權就有決定權,我們拿到了自主權。但思想、政策也是一步一步解放的。我參加過黨的十三大、十四大,政策文件從最初的搞計劃經濟體制到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後來是雙軌並存,現在是市場經濟為主了。我記得,當時的田紀雲副總理說過一句話,鄉鎮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先導者,因為它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探索者、摸索者。
但即使是改革開放以後,對個體經濟的歧視依然存在。1989年,我們搞股份制,申請上市。這是全國的第一批,我們是全國10家模範化股份制的試點,還在中南海里開了大會。後來因為發生政治風波,停掉了。1991年上市再次啟動,省里把我們推了上去。當時上市歸人民銀行管,一位副行長在他的辦公室里對我說,你是個體企業,我們搞股份制是支持國營企業。他的權力大,這樣一句話,我們上市的事又擱下了。當時,中央對我們企業非常了解。1984年,《人民日報》刊登了《萬向:鄉土奇葩》,但我們還是被否決了。後來,上市歸證監會管了,政策變成以國有企業為主,民營經濟為輔,我們成為鄉鎮企業上市的第一家。
我想,對民營企業,對商人的歧視幾百年前就有,現在依然有,一萬年以後還是如此,只是多與少的問題。我自己看過,經歷過。所以,什麽時候你都不要妄想,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什麽身份。路不要多跨一步,話不要多講一句,老老實實做自己的事。我們爭不過別人,鬥不過別人,但是幹,誰也幹不過我們。
上市的時候,我的兒子魯偉鼎被任命為總裁。當時我就在考慮事業繼承的問題。我考慮的首先不是家族不家族,但是在能夠勝任的同等條件下,我肯定要選兒子,選我最信得過的人,把道德風險降到最低。但如果他接不了擔子,我選他,我就會倒黴。讓繼任者把企業搞好,首先是對自己負責,對企業負責,其次是對社會負責。只對社會負責,不對自己負責,那是空話、假話,但你只對自己負責,不對別人負責,你遲早會下來。
1994年,我們上市的同時成立了萬向美國公司,為我們2000年以後在海外的一些收購奠定了基礎。我覺得收購一定是強弱聯合,過去國有企業搞強強聯合是聯不起來的。但最初,我們在海外和在國內一樣,也是受歧視。外國人不願和中國人做生意,不願到中國公司來工作。倪頻(萬向美國公司總經理,魯冠球的女婿)到人家廠里,對方不允許你進,不接待。但我們就是一點一點幹。先把產品賣給低檔次的維修市場,後來賣給同行,現在開始賣給通用、福特一些主流汽車廠。我們在資金非常困難的時候,收購美國一家高爾夫球場。買了以後,球場搬不走,錢短期內收不回來,但別人覺得,哦,你是來這里搞事業的,不是賺了錢就走。來打球的人都是老板、白領,時間長了,萬向有了自己的名頭。倪頻再去人家工廠的時候,對方升起了中國的國旗,有高層出來接待我們。海外收購,是倪頻在操作。我考慮最多的是,他需要一兩個億,我拿不拿得出來。如果失敗了,我有沒有承受能力。
我們自己也有很多失敗的例子,自己都消化了。農村有句話說,你只看到和尚吃饅頭,沒看到他受戒。苦都只能往肚子里咽,訴苦有用嗎?得不到幫助,可能還會被人歧視。所以,吃虧自己知道,好了大家分享。還是那句話,事情不是講的,真的也講不清楚,一定要做出來給人家看。我把它總結為:思路決定出路,作為決定地位;時間檢驗行為,一切都是人為。
2000年以後,萬向開始多元化。搞企業的,總是哪個方面好賺錢,大家就都想去搞。如果專門搞一樣,怎麽能做大呢?但關鍵是看什麽是大趨勢和你有多少能力。以前,暴利行業我們不做,千家萬戶能做的我們不做,國家壟斷的我們不做。現在我們的投資向三個方向轉變:從有限的產業進入無限的產業;從重視對物的投入到重視對人的投入;從重視有形的投入到重視無形的投入。
從有限到無限是指,我們要進入無限循環的市場。過去我做輪胎、汽車零部件,市場容易飽和,但老百姓每天要吃、要喝的東西是無限循環的。再比如資本市場,今天股票熱,明天債券熱,也不會有盡頭。對人的投入方面,員工的任何小事都是大事。你不關心工人,工人為什麽為你工作?我們最近剛決定,今年員工的工資要比去年增長25.89%,明年再漲25.89%,到2009年要比2006年總額翻一番。要做到“兩袋投入”,鈔票往員工的口袋里投,知識往員工的腦袋里投。無形投入,最主要的是指品牌的建設。質量好的產品能賣20塊,有品牌的產品能賣40塊。無形的東西是可以無限地發展的,做到無形就做到無限。
萬向沒有什麽“五年規劃”。形勢好一點,大環境好一點,我的步子就快一點。大環境差一點,我的步子就小一點。我長期的要求就是萬向不倒,持久地生存就是強者。對於未來,我最關心的是,中國能像胡錦濤總書記說的,如何做到思想更解放,改革更深化,對外更開放,做到以人為本。越開放、越解放,中國人民的生活就會越好,國家會越富強,世界地位會越高。
LG集團會長具本茂去世曾提出“正道經營”
據韓聯社消息,LG集團會長具本茂於20日去世,享年73歲,他曾提出“正道經營”和“超一流LG”的經營理念,制定企業倫理規範。具本茂從去年到今年年初多次接受腦手術,最近病情惡化住院治療,但仍醫治無效去世。根據具本茂的遺願,葬禮將以非公開方式從簡舉行。上周有報道稱,LG召開了一次緊急董事會議,討論任命具本茂兒子具光謨為公司董事事宜。(韓聯社)
知乎宣布回答數破一億
在第五屆鹽Club新知青年大會上,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表示,知乎回答數突破一億。截至目前,知乎註冊用戶數達1.6億,年增長達到95.12%,要從服務一部分人的知識社區邁向普惠內容平臺。與此同時,知乎機構用戶目前也已達到14000家。周源還首次公開了AI在知乎的三大應用:信息與人的連接,信息的獲取與推薦,平臺的制度和氛圍。
江蘇實現4G網絡全覆蓋
截至2017年底,江蘇省4G基站數超過22.9萬個,居全國第二,4G網絡實現了全省所有市、縣、鄉和行政村的全覆蓋。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王鵬介紹,截至2017年底,江蘇光纜線路長度達324.8萬公里,寬帶接入端口數達6531.7萬個,均居全國第一。(新華網)
朱嘯虎稱中美互聯網創業有三大不同
在2018全球獨角獸企業高峰論壇上,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表示,中美兩國在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和創新路徑差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中國互聯網的巨頭如BAT作用比美國強大很多;第二,在消費互聯網與企業互聯網方面,中國過去十年大部分獨角獸企業都是來自於消費互聯網,而企業互聯網市場給美國投資人賺的錢,要超過消費互聯網公司;第三方面是創新的變化,過去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創業模式大都參考於美國,現在,共享單車、移動直播、短視頻等創新模式是中國市場獨創起來的,更加考驗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創新能力。
北京地鐵二維碼乘車業務正式運行
乘客乘坐北京市軌道交通全網(不含西郊線),只需要掃一下二維碼即可進站、乘車。根據北京市交通委消息,自今年4月29日北京市軌道交通全網開通試運行二維碼乘車,在近20天的“試用期”內,有超過500萬人次的乘客使用刷二維碼進出站方式乘坐地鐵,易通行App系統總體運行平穩,二維碼乘車業務順利通過“上崗考試”,將按計劃轉入正式運行。(中新網)
小鳴單車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根據廣東消委會消息,小鳴單車經營方——廣州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經進入破產程序,根據《企業破產法》的相關規定,押金未能退還的消費者是對悅騎公司享有債權的債權人,可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進行債權申報。
八部門嚴厲打擊電商違法:各地可將”黑名單"納入聯合懲戒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對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嚴厲打擊整治電子商務領域違法失信行為,鼓勵在已有的限制新設立賬戶等13項聯合懲戒措施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創新制定聯合懲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