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不懂公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咬文嚼字版解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08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常態,穩增長,一帶一路

(本文作者系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徐高。本文原名“比積極更有力,比穩健更適度——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定下了更為寬松的宏觀政策基調。今年12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召開了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5年的經濟工作定下了基調。與近些年來的經濟工作會議類似,穩增長與促改革是會議的兩條主線。從新聞公報措辭來看,明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會更為寬松。而在“新常態”的基調之下,改革措施會在“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帶領下推進。

會議要求以更為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來穩定經濟增長。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列出了5項主要任務。其中第一條就是“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顯然,穩增長仍然是工作的首要目標。會議還講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部分經濟風險顯現”。與去年經濟工作相比,此次會議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顯得更為嚴峻。會議雖然繼續沿用了去年的“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的定調,但也明確說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這種措施在過去從未出現過,值得高度重視。聯系上下文,中央這明顯是在要求財政政策要比積極的基調更有力。而考慮到今年政府一直在談的實體經濟“融資難”問題,中央要求貨幣政策更加“適度”,言下之意就是要求貨幣政策更加寬松來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綜合看起來,中央準備用寬松財政和貨幣政策來穩定經濟增長的態度十分明顯。

會議給出了“新常態”的六點內涵,指明了我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新常態”是今年高層提出的概念。在這次的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對“新常態”的內涵做了詳細闡述。總結起來,新常態主要體現在以下6點:

(1)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

(3)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

(4)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

(5)市場競爭從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

(6)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

這6點也可看成決策者心目中我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

三大戰略將成為明年改革的重要“年度特點”。會議要求“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其中“年度特點”的提法相當新穎。可以說,弄清了什麽是“年度特點”,就找準了明年改革的方向。從會議公報來看,“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這三大戰略是明年改革“年度特點”的具體表現。除此而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也是明年改革的一個重頭。會議要求“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公開規範的土地流轉市場”。

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物價三方面內容並未出現在會議公報中。看起來,決策者對這三方面並不是十分擔心。當然,經濟工作會議不說,並不代表這方面的工作不做。我們相信,明年地產政策還將維持寬松。地方政府的融資體制還將進一步規範。而穩增長的政策也有助於減緩通縮的壓力。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沒有明顯超出預期的地方,我們維持之前的經濟增長預測不變。我們繼續預期今年及明年的GDP增長分別為7.4%與7.2%。我們相信明年的財政赤字規模會明顯增大,從今年的1.35萬億增加到接近2萬億的水平。明年貨幣政策應該還會有包括降準降息,擴大信貸額度等寬松措施出臺。

以下為光大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用黑色著重標示的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聞稿:

附錄1:2014年經濟工作會議新聞稿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總結2014年經濟工作,提出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李克強在講話中闡述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對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作出具體部署,並作總結講話。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貫徹落實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牢牢把握發展大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有針對性進行預調微調,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全年主要目標和任務可望較好完成,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深化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時,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

會議認為,科學認識當前形勢,準確研判未來走勢,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采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余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癥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這些趨勢性變化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會議要求,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觀念上要適應,認識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對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統一認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認識和判斷上來,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堅持發展、主動作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要更加註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註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註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註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註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註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註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註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

會議認為,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略有回升,但總體複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地緣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要趨利避害、順勢而為,防範各類風險。

會議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關鍵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松緊適度。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要切實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要高度關註風險發生發展趨勢,按照嚴控增量、區別對待、分類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則,有序加以化解。

二、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我國存在大量新的增長點,潛力巨大。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二是創新要實,推動全面創新,更多靠產業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創新必須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三是政策要寬,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創造更好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在保護產權、維護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強化激勵機制、集聚優秀人才等方面積極作為。

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解決好“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必須繼續夯實農業穩定發展的基礎、穩住農村持續向好的局勢,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要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盡快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註重提高競爭力、註重農業技術創新、註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要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農業補貼辦法,強化金融服務。要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公開規範的土地流轉市場。要完善職業培訓政策,提高培訓質量,造就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

四、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要完善區域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要繼續實施。各地區要找準主體功能區定位和自身優勢,確定工作著力點。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要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要內容,要有歷史耐心,不要急於求成。要加快規劃體制改革,健全空間規劃體系,積極推進市縣“多規合一”。要堅持不懈推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既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續的制度安排,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朝著藍天凈水的目標不斷前進。

五、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註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註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做好就業工作,要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就業目標。要更好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加強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扶貧工作事關全局,全黨必須高度重視。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和扶貧濟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會議要求,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過深水區,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繼續抓好各項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對外投資等領域改革,使改革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要尊重和發揮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從實踐中尋找最佳方案。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實,強化責任,加大協調力度。要強化督促評估,落實督辦責任制和評估機制,讓群眾來評價改革成效。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會議要求,面對對外開放出現的新特點,必須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完善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政策,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鞏固出口市場份額。要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服務業市場準入,進一步開放制造業,推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驗,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和速度,提高引進外資質量。要努力提高對外投資效率和質量,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開展先進技術合作,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會議強調,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我們自己的事辦好。要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要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保持區間調控彈性,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以政府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要協調拓展內外需,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切實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經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

會議要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也要與時俱進。要加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制度化建設,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專業化能力,強化輿論引導工作。

會議指出,明年中央將研究提出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深入調研,抓緊工作,為制定好“十三五”規劃做好準備。

會議號召,全黨要統一思想、奮發有為,認真貫徹落實這次會議各項部署,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同誌,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同誌以及中央軍委委員等出席會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政主要負責人,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業和金融機構負責人,軍隊及武警部隊有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11

咬文嚼字美聯儲12月聲明:改了哪里 暗示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61

美聯儲,加息,QE,貨幣寬松,美國國債

北京時間今日淩晨,美聯儲發布了今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的相關聲明。主流媒體對此次會議聲明與上次會議聲明的變化有不同解讀。《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聯儲保留了有關保持超低利率“相當長時間”的措辭,而彭博報道稱,美聯儲摒棄了“相當長時間”陳述。

“相當長時間”的措辭與市場對美聯儲明年加息時點的預期息息相關,為何媒體解讀會出現上述分歧?是因為“相當長時間”並未出現在所謂“前瞻指引”——美聯儲引導外界相信其未來何時加息的措辭里,而是被美聯儲用於讓金融市場相信,在聯儲開始加息前會保持一段時間的平靜。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雖然“相當長時間”還出現在聲明里,但它在全文中表達的意思、擔負的功能起了變化。美聯儲在暗示,還沒準備好,需要耐心。

穆迪旗下分析機構的經濟學家Ben Garber評論稱:

“大家預計美聯儲會摒棄‘相當長時間’。這個詞現在還在聲明里,可要是放在聲明全篇中理解它的意思,看來是說,美聯儲‘相當長時間’(維持低利率)的立場在退讓,他們把這話改成了一種表達耐心的立場。”

所以,字面上美聯儲還在說低利率會保持“相當長時間”,可字里行間美聯儲的立場已經變得溫和,暗示盡管可能沒有市場預期的那麽快開始加息,美聯儲仍在準備要加息。

華爾街見聞在此逐段對比本月會議聲明與上次聲明的區別,從中可以看到美聯儲對宏觀經濟和市場的評價以及貨幣政策的立場有何變化。

  · 第一段變化

本月聲明就業市場環境進一步改善……通脹繼續低於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下稱“委員會”)的長期目標……基於市場的通脹補償衡量指標有所下降

上次聲明:就業市場環境某種程度上進一步改善……通脹繼續低於美聯儲決策委員會的長期目標,部分體現了能源價格下跌……基於市場的通脹補償衡量指標進一步有所下降

  · 第二段變化

本月聲明:美聯儲委員會預計,通脹將逐步接近2%,因為就業市場進一步好轉,能源價格下跌和其他因素暫時產生的影響在消減。委員會仍密切監控通脹變化。

上次聲明:近期通脹可能會因能源價格下跌和其他因素而下滑,美聯儲委員會判斷認為,今年年初以來,通脹持續低於2%的可能性某種程度上降低。

  · 第三段變化

本月聲明:為支持在就業最大化和價格穩定方面繼續取得進展,美聯儲委員會再次確認,聯邦基金利率當前0-0.25%的目標範圍依然適宜。在判定這一目標範圍要維持多久時,美聯儲委員會將評估,在就業最大化和2%的通脹目標方面已經和預計取得的進展。委員會將考慮廣泛的信息,包括就業市場環境、通脹壓力和通脹預期的指標、金融變化的數據。基於目前的評估,委員會判定,可以耐心對待貨幣政策立場正常化。委員會認為這種(前瞻)指引與此前聲明一致。此前聲明提到,在10月決定結束購買項目以後相當長時間,特別是在通脹預期持續低於委員會2%的長期目標、且長期通脹預期仍牢牢鎖定時,保持0-0.25%的聯邦基金利率可能都會適宜。然而,假如收到的信息預示,就業與通脹在更快地接近委員會的目標,比現在委員會預計的速度還快,那麽可能就比目前預計的更早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範圍。反之,假如事實證明進展比預計的慢,可能上調範圍就比預計的遲。

上次聲明:美聯儲委員會判定,當前購買資產項目實行以來,就業市場的前景大幅提升。委員會仍預計大範圍經濟領域均有足以支持就業最大化和價格穩定不斷取得進展的潛力。因此,委員會決定,本月結束購買資產項目。委員會仍維持的現有政策是,將所持機構債券和機構MBS的本金用於再投資,以及展期拍賣中即將到期的美國國債。該政策使委員會保持了相當規模的長期證券,應會有助於維持寬松的金融環境。

  · 第四段變化

本月聲明:委員會仍維持的現有政策是,將所持機構債券和機構MBS的本金用於再投資,以及展期拍賣中即將到期的美國國債。該政策使委員會保持了相當規模的長期證券,應會有助於維持寬松的金融環境。

上次聲明:為支持在就業最大化和價格穩定方面繼續取得進展,美聯儲委員會再次確認,聯邦基金利率當前0-0.25%的目標範圍依然適宜。在判定這一目標範圍要維持多久時,委員會將評估,在就業最大化和2%的通脹目標方面已經和預計取得的進展。委員會將考慮廣泛的信息,包括就業市場環境、通脹壓力和通脹預期的指標、金融變化的數據。然而,假如收到的信息預示,就業與通脹在更快地接近委員會的目標,比現在委員會預計的速度還快,那麽可能就比目前預計的更早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範圍。反之,假如事實證明進展比預計的慢,可能上調範圍就比預計的遲。

第五段不變

第六段不變

  · 第七段變化

本月聲明:投反對票的有:Richard W. Fisher,其認為,雖然委員會應對開始讓貨幣政策正常有耐心,但10月以來美國經濟表現的進一步改善形勢比大部分委員會的預期還好;Narayana Kocherlakota,其認為,在持續低通脹和基於市場的長期通脹預期指標滑落之時,委員會的決策制造了2%這一通脹目標並不適當、或許下調的風險;Charles I. Plosser,其認為,鑒於經濟形勢有改善,聲明不應強調時間作為前瞻指引的關鍵因素,不應強調當前的前瞻指引與上次聲明保持一致。

上次聲明:投反對票的有:Narayana Kocherlakota,其認為,鑒於通脹預期持續疲弱,以及基於市場的長期通脹預期近來滑落,委員會應承諾,至少在預期通脹回升至2%以前一到兩年內,保持當前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範圍,應以當前水平繼續實行資產購買項目。

點擊查看美聯儲12月貨幣政策會議聲明和上次(10月)貨幣貨幣政策會議聲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67

咬文嚼字|該如何理解“數字化轉型”這五個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08/161111.shtml

咬文嚼字|該如何理解“數字化轉型”這五個字?
大數網 大數網

咬文嚼字|該如何理解“數字化轉型”這五個字?

能夠突破陳舊壁壘率先完成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即可在新時代下的市場中稱雄。

本文由大數網(微信ID:dashunet)授權i黑馬發布。

“數字化”的地位與“雲”相比不遑多讓。曾幾何時,這些詞都有著更為單純的含義,但如今它們卻承載著更為豐富的信息。但也正是這種思潮的湧動帶來了大量炒作、宣傳與誤解,導致人們難以準確把握這些模糊的時髦詞匯。

這兩種概念本身並無問題,而且確實有能力幫助企業在未來的市場上獲得前所未有的競爭優勢。

但要把握精髓,就得靠CIO們了,技術領導者需要應對並克服這些挑戰,最終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助力。

鑒於此,今天我們將共同探討數字化轉型領域的五大常見誤區,以及被掩藏在神秘面紗下的事實真相。

誤區一:“數字化”是個名詞

很多朋友在看到“數字化”這樣的表達時,第一反應肯定是將其作為名詞來理解。事實上,這不僅有違正常語法,同時也是在將自己帶入理解的歧途。

沒錯,確實存在數字化戰略、數字化商業模式、實現數字化技術、數字化轉型等等數字化表述,這一切真實存在且對企業而言非常重要。

但作為理解的重點,我們應該意識到真正存在的是戰略、商業模式、實現技術與企業轉型等表達,而數字化則是一種界定以及趨勢性修飾。

因此,當我們未來再次聽到“數字化”這一表達時,請務必首先明確以下問題:指的是什麽,或者說到底是讓什麽具備“數字化”特性?

具體答案將改變對話的方向,並將議題由模糊的陳詞濫調轉變為真正具備實際意義的數字化手段。

誤區二:數字化商業戰略由雲、大數據與分析、移動以及社交媒體所驅動

事實上,這些要素往往被稱為“第三平臺的四大支柱”。只要提到“數字化”,就總會伴隨著大量與這幾類要素相關的內容。

IDC之所以提出“第三平臺”這個概念,我猜是為了強調這幾種技術趨勢的重要性及其結合之後帶來的新型成果。然而,這樣的表述其實並不準確。

首先,“第三平臺”中的數字就存在錯誤,其認為第一與第二平臺分別為大型機與客戶端/服務器,但這明顯忽略了同樣擁有重要地位的分類賬頁與計算器以及萬維網。

因此,IDC所謂的“第三平臺”實際上應該是第五平臺,而且其影響力也絕沒有宣傳中那麽誇張。

更重要的是,新型技術總在不斷出現。將數字化商業戰略作為一種固定定義毫無價值,甚至完全扭曲了其真實含義。

數字化商業戰略到底是什麽?這是一種由新型功能驅動的商業戰略,而其中的具體技術總在不斷變化。事實上,不少企業的決策者都錯誤地認為IT規劃應該由業務需求來驅動,卻沒有意識到業務需求本身恰好是由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可能性、潛在價值與實現能力所驅動,而這樣的誤解也會令IT人員陷入迷茫。

如果您所在的企業能夠率先發揮這種能力,則必將迎來驚人的發展機遇。但如果不能並被競爭對手搶先一步,那麽對方顯然將成為極為可怕的威脅。

因此,請忽略所謂第三平臺這種不明所以的細節,轉而真正專註於重要問題,即您的企業能在未來做些什麽,而非過去本可以做些什麽。

誤區三: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在於利用技術提升效率

提高效率是一種陳舊且毫無營養的思維習慣,且很難被打破。如果大家認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在於提升效率,那肯定是因為您已經被那些所謂商業專家們對效率及生產力的沒完沒了的強調給洗腦了。是的,聽了太多這樣的說法,我們的想法也會不知不覺發生轉變。

但這里要著重聲明,這樣的認識並不正確。

首先,通過誤區二可以看到,數字化戰略的訴求在於實現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關註的是上限而非下限,其目標在於增加營收,而非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利潤率。

這並不是說削減成本不重要。正相反,這非常重要,但前提是提升效率的同時不會降低為客戶創造的價值。

然而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如此。大多數企業在努力提高效率時,卻往往導致“收益下滑”。也就是說,改善效率通常會導致企業服務質量水平下降,並因此影響到其市場表現。

事實上,大多數企業應當采取另一種思路,利用一切能夠提高效率的技術用於削減其產品及服務的價格。

也許大家之前從未嘗試過以這樣的方式思考問題。但現在我要強調,降低同等產品與服務的價格能夠幫助大家顯著提升銷量。雖然這種舉措本身並不屬於數字化戰略,但卻行之有效且能夠與數字化戰略很好地協作及對接。

誤區四:數字化企業一定需要首席數字官(CDO)

其實到底是CDO還是其它C什麽O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企業到底是否真的需要一位新的“首席”管理者專門負責這方面工作。

當初萬維網剛剛出現時,我們迎來了CTO,即首席技術官。當然也有人將其稱為CIO,即首席信息官。不管怎樣,這位新晉高管專門負責幫助企業建立電子商務戰略與實施舉措,且獨立於IT部門——因為當時的IT部門並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互聯網技術浪潮。

而其它未設立相關職位的企業則抱怨IT部門的無能,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擁有非常出色的想法,但IT部門無法將其轉化為出色的實際方案。

CDO這類角色的誕生與CIO非常相似,他們專門負責處理企業中的“數字性”事務,而其他人則繼續進行空想與抱怨。

沒錯,這就是歷史的又一次重演,而同樣的錯誤也依然存在。

公平地講,在網絡發展早期,成熟的企業通常會將網絡業務作為獨立實體進行培養及推動。這種單獨培養的風險不在於失敗,而在於功能。因為一旦新型業務取得成功,則其必須想辦法將其與現有業務加以結合:IT部門必須整合Web應用開發事務、營銷部門必須整合網絡內容管理事務,而企業高管層則必須將電子商務納入整體商業戰略與運營模式當中。

數字化轉型也遵循著類似的發展路徑。對於那些網絡初創企業而言,由於在起步階段就已經完成了技術與業務的整合,因此其並不需要這種培養過渡期、也不需要面對隨之而來的調整階段。但對於既有企業,網絡的出現與數字化思維則帶來了新的挑戰。不過請註意,二者的區別在於,面對如今的數字化轉型時我們已經擁有了相當的應對經驗——從互聯網轉型中積累的經驗。

這意味著如果您的企業不得不設立CDO以支持這部分業務,則很可能代表您並沒能從原有經驗中汲取教訓。

誤區五:數字化轉型要求“實現新型商業模式”

事實上,我認為這更像是個問題,而非誤區。具體來講,問題的內容在於“數字化”形勢下的“商業模式”究竟是什麽。從基本定義出發,商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屬於企業能夠將行為轉化為收益的“杠桿”。

而且就目前的情況看,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歷程幾乎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麽真正的“新型商業模式”。

幾乎每一家保險公司都以精算科學作為業務基礎,但“精算”與“數字化”類似,同樣是恰巧被當成名詞的形容詞。所以我們不妨以同樣的方式理解其表意。

以前進保險公司為例,其Snapshot項目就很好地利用數字化技術重構了自身業務。在Snapshot的幫助下,該公司允許車主將監控設備接入車輛診斷端口。在此之後,前進保險公司能夠直接觀察客戶的駕駛方式以計算風險水平——而非根據粗略的人口統計模式進行低精度核算。

事實上,大多數媒體企業或者中間商都在使用著這樣的數字化業務手段。他們發布免費服務並利用廣告收益補貼內容生成成本,或者對接買家與專家並從中抽取傭金。谷歌、Facebook、Airbnb乃至優步等企業都在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著與以往並無二致的商業模式。

總結

數字化轉型領域充斥著的種種誤區並不代表其不夠重要或者與技術乃至戰略缺少關聯。恰好相反,業務數字化是一波真正的變革浪潮。

而這波浪潮的實際效果,則取決於您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破解這些誤區。與工業時代的內部傾向性技術思路不同,如今企業在追逐數字化戰略或者應用數字化技術時需要切實滿足以下兩種理想特征。

第一,他們更關註增加營收,而非單純降低成本。這意味著他們更關註增長而非利潤,這將使其產品與服務質量不致面臨縮水。

第二,他們更關註與客戶交互,並以積極的心態看待這種交互,最終將反饋結論體現在產品及服務當中。

因此,數字化不僅是一波真正的變革浪潮,同時亦是一波美好的變革浪潮。

數字化轉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6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