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朝鮮,他們能看好萊塢大片 動畫師講述朝鮮動畫加工業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626

朝鮮4·26兒童電影制片廠為意大利電視公司MondoTV加工制作的電視系列動畫《獅子王辛巴》。(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朝鮮動畫在世界動畫產業中非常有市場。他們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制作團隊,畫面精美,制圖精細,由於很早前開始參與外國動畫的加工制作,吸取了很多優良的制作方法,積累了很多國際經驗。” ——動漫產業國際聯盟秘書長李彬

在朝鮮平壤市中心,大同江西岸,有一座高16層,形狀規整的白色大樓。它是方圓一公里內最高的建築。建築上沒有明顯的標誌,但是門口警備森嚴。看似神秘,這里卻是朝鮮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也是朝鮮與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交流最頻密的企業之一。

金成喆(化名)在這里工作了近20年。這個單位簡稱“4·26”——朝鮮4·26兒童電影制片廠。

1957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在一次視察朝鮮國家電影制片廠時建議,為了朝鮮兒童更好地成長與發展,應該成立專門的動畫片制作單位。1958年,“朝鮮兒童電影制片廠”成立。1980年代,朝鮮領導人金正日也訪問了兒童電影制片廠,“金正日訪問的那天是4月26日,所以那里被稱為4·26動畫電影制片廠。”金成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1971年,它與朝鮮科學電影制片廠合並,成為朝鮮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Scientific Educational Korea,簡稱SEK)。在世界動畫產業里,SEK這個名字一點不陌生。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法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的動畫片加工訂單一批又一批地來到SEK,而歐洲、美國的孩子在電視里看到《獅子王辛巴》《風中奇緣》《匹諾曹》《變形金剛》等系列動畫片時,甚至不知道朝鮮這個國家的存在,更不可能知道這些動畫出自朝鮮動畫師之手。

1980年代,SEK改名為“4·26兒童電影制片廠”。2014年11月,新的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首次到訪,將這里改名為“朝鮮4·26動畫電影制片廠”。

要和有錢人鬥爭到底

1962年,4·26制作了朝鮮的第一部動畫片《生機盎然的田野》,講述田野上人們的幸福生活。之後的作品大多是簡單的兒童故事,包括《鹿和老虎》《掛在魚鉤上的小貓》《小貓和小狗》《定時炸彈》等。

1970年,朝鮮動畫開始註重啟蒙,內容大多是科學原理、道德教育、生活智慧和教訓、基本生活常識。這一時期的朝鮮動畫,技術和內容都在快速提高,很多部動畫後來在韓國播出,像《兄弟將軍的故事》《英男的作業大戰》《狐貍測高》等。1979年制作的動畫片《松鼠和碩鼠》強調階級鬥爭,突出了要和有錢人鬥爭到底的主題。之後又出現了多部政治色彩鮮明的動畫,如1981年制作的《黃金塊和玉米糕》。

1980年代中期,金正日訪問4·26時,認為朝鮮動畫制作水平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在國內深受歡迎的動畫片如能出口,應該會帶來可觀的外匯收入。於是第一部“走出去”的朝鮮動畫誕生,它以科學教育為主題,名為《伶俐的小狐貍》。“當時認為這樣的內容在國外一定會廣受歡迎,”金成喆說,“很多國家買了《伶俐的小狐貍》,包括韓國。當時我們並不是代工,我們出口自己的動畫。”

朝鮮動畫產業在世界上嶄露頭角。4·26也開始收到一批又一批來自海外的訂單,主要來自意大利和法國。“他們看重的是朝鮮動畫制作價格低廉,卻擁有精細的畫工、出色的動畫技術。越來越多的外國動畫企業通過朝鮮在當地的商社聯系到4·26。”韓國建國大學統一人文研究院的全永善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看到豐厚的經濟回報,朝鮮在1990年代決定重點發展文化產業,並大力投資4·26。為應對海外訂單需求,動畫制作團隊和人員的專業分工也逐漸變得更細。

“在初期,4·26共有11個小組,每組約有90-100人,80人負責畫圖,剩下的10-20人負責動畫制作。1980年代中期只有一兩個小組負責海外訂單,1989年之後,第1和第2小組主要負責國內動畫,3到11組負責海外訂單,被稱為‘共同制作團’。朝鮮決定開始全面進軍海外市場。”金成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伴隨海外訂單而來,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動畫制作人也走進這座大樓,與朝鮮動畫師一起工作。一時間4·26被稱作“朝鮮最開放的窗口”和“朝鮮的動畫制作王國”。

可觀的外匯收入促使朝鮮的動畫產業成為朝鮮最為發達的產業之一。金成喆說,1996年到2003年間,4·26完成海外訂單帶來的純收入大約2.08億美元,其中的5%發給4·26,除去各項單位建設費用,剩下的是1500名員工的報酬。

“4·26”接了一批海外訂單,也有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動畫制作人來與朝鮮動畫師一起工作,“4·26”因此被稱作“朝鮮最開放的窗口”和“朝鮮的動畫制作王國”。(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讀腳本100遍運動

“在這里工作,你可能不會獲得特別高的政治地位,但絕對是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至少你一人在這里工作,全家都不會挨餓。”金成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4·26工作的大部分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和考試,並且是一直從事繪畫工作的專業人才。

每年4·26面向全國的美術院校畢業生進行選拔考試,選出約300名學生,分配到4·26工作。另外也在全國各個高中選拔有繪畫天賦的,破格錄取,從小培養。

“我1996年入職,前輩們正在制作《獅子王辛巴》這部動畫片。只會畫畫的我直接參與到這部動畫的制作中,當時我被嚇傻了。”金成喆說,進入單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吃透劇本。朝鮮電影業有一個口號,也是一個強制性要求:劇本或腳本要念100遍。“這在朝鮮叫做‘讀腳本100遍運動’。每一個從事相關工作的人都會遵守這個規定,念100遍可能有些誇張,吃透劇本是最基本和必要的事。”

金成喆的第一個任務是完成一個0.5秒的動畫,大約10幅畫面,內容是一個人物眨眼。就這麽個動作,他畫了15天,還每天挨批。“不是因為我對動作的理解不到位,而是我畫不出很細的線條,所以花了很長時間。”像他這樣的新人,在4·26並沒有專門的師傅來帶。同組的前輩都是老師。

新入職的動畫師在3年時面臨一次篩選,不能勝任工作的人必須離開。那部25分鐘一集的《獅子王辛巴》,共52集,制作了3年時間。金成喆笑著說,3年後他也有了自己的“徒弟”。

4·26工作人員被特別批準可以看外國電影,包括《泰坦尼克號》《黑客帝國》等好萊塢大片。這是他們擁有的諸多“特權”之一。另一項重要“特權”是,這些動畫制作人屬於朝鮮極少數可以不服兵役的人。

金成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4·26是朝鮮唯一可以看外國電影的單位,因為領導認為只有看了外國的電影,才能制作出更好的作品,也才能更好地賺錢。

4·26有個電影資料室,專門的電影采購人員長期在海外采購新電影並及時送回國內,資料室的內容更新很快。資料室電影非常多,但黃色電影是沒有的。

“每天有很多人來這里借電影看,這是幫助我們跳出朝鮮式動畫模式,制作優秀動畫的重要方法。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表達形式、表現手法、表情、話語等。”

1999年的動畫片《皇後沈清》由朝韓共同制作,耗時五年多。那正是朝韓關系最好的時期。(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朝鮮的動畫水平超過韓國”

2000年前後,朝鮮的動畫產業進入巔峰時期,4·26收到了來自意大利、法國、日本、韓國,甚至美國迪士尼的訂單。

“朝鮮動畫在世界動畫產業中非常有市場。他們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制作團隊,畫面精美,制圖精細,由於很早前開始參與外國動畫的加工制作,他們吸取了很多優良的制作方法,積累了很多國際經驗。” 動漫產業國際聯盟秘書長、遼寧大學教授李彬說。

“朝鮮動畫制作幾乎都使用1秒12幀或更高的標準,也就是12幅以上的畫面構成1秒的動畫。比起常使用1秒7幀的韓國、日本,朝鮮的動畫畫面更為連貫、生動。”全永善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動畫是需要高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一秒24幀、一幀一幅畫面來計算,90分鐘的動畫片需要129600幅畫,費時、費力,需要大量人力和資金。朝鮮動畫最大的競爭力在於:技術優良,價格低廉。

兩三年前,李彬的一個朋友請來朝鮮動畫制作人員到丹東工作,管吃住,月工資2000元人民幣。同樣水平的中國員工或者其他外籍員工,月薪都會在一萬元以上。

金成喆認為朝鮮的動畫水平超過韓國。“朝鮮的動畫與美國的風格更像,而韓國更像日本。”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啵樂樂:最後的合作?

2003年以後,朝鮮動畫的海外訂單明顯減少。

在訂單繁忙的時期,4·26每15天舉行一次“技能報告會”,每次會議挑選一到兩名員工向全部門同事展示自己這15天內完成的作品或工作,總結自己的能力有哪些進步。其余人的作品無一例外在大廳展示,由每天來回經過的同事品評。“後來訂單越來越少,有時候一年到頭都沒有一份訂單,很多職員們每天並沒有什麽事可以做,就是看資料室的電影,看相關書籍學習。我相信他們現在還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模仿美國的動畫,迪士尼動畫是朝鮮動畫反反複複要模仿的模型。”

“如果不發展電腦技術,就無法讓朝鮮動畫走向世界。”金成喆認為,衰退是因為朝鮮跟不上CG(計算機圖像)技術在世界動畫、影視產業中的高速發展。

從16歲開始做動畫到今天,金成喆最喜歡的一部動畫片是《皇後沈清》。這部影片由朝韓共同制作,耗時五年多。“它正好趕上了朝韓關系最好的時期。”金成喆說。

1998年韓國總統金大中上臺,積極推行“陽光政策”,將和解、合作與交流作為發展朝韓關系的重點。2000年金大中訪問朝鮮,在平壤與金日成會晤。隨後幾年朝韓關系不斷升溫。

1999年韓國導演尼爾森·申(Nelson Shin)前往朝鮮4·26兒童電影制片廠指導拍攝《皇後沈清》,朝韓各取所長——朝鮮提供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以及精細的畫工,韓國則提供資金、技術、創意。借著同一個民族對於同一歷史人物的理解,他們共同完成了這部描寫民族歷史經典人物的動畫。

“它將好萊塢式的動畫風格和朝鮮的動畫制作實力相結合,被稱為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全永善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03年,《皇後沈清》獲得享有“動畫界奧斯卡”美譽的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2010年朝韓共同制作的小企鵝啵樂樂(Pororo)系列動畫片,成為南北合作和共同發展動畫產業的一段佳話。啵樂樂也成為韓國國寶級卡通人物。“但是目前看來,啵樂樂很可能會成為最後一部朝韓共同制作的電影。”韓國啵樂樂制作公司理事辛昌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42

幫《冰與火之歌》奪艾美獎的動畫家林振宇 特效雙雄都要他 23K魯蛇飆500萬薪

2016-06-13  TCW

第一位待過《星際大戰》與《阿凡達》特效公司的台灣人,卻是半路出家的非本科生,他的劣勢竟成了致勝關鍵。

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中,骷髏從雪地中竄出,化身成異鬼大軍,持劍對主角發動猛攻。這幕驚心動魄又栩栩如生的畫面,讓該集拿下二○一四年艾美獎最佳視覺特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畫面竟然是出自一個三十二歲的台灣年輕人手筆!

林振宇,在《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所創辦、全球第一大特效公司工業光魔(ILM)擔任特效技術指導。《忍者龜:破影而出》、《魔獸:崛起》等電影中怪獸肌肉、毛髮等,都是由他一人做出。

九年前,他在台灣畫動畫,一個月只領23K的低薪;如今,他的能力被製作《魔戒》與《阿凡達》的全球第二大特效公司威塔數位(Weta Digital)看上,以年薪新台幣五百萬元的價碼挖角到紐西蘭。

換句話說,他是第一個同時待過《星際大戰》、《阿凡達》兩大好萊塢頂尖特效公司的台彎人!

迷動畫,父母認定賺不了錢「這行80%熬不過前兩年」

在採訪過程中,林振宇一直很擔心:「這是一個很『苦逼』的行業,八?%的人熬不過前兩年,熬過了(若無法出國)也不會有好待遇,我這樣(受訪)會不會害到人?」

出生在桃園觀音鄉,林振宇從小對動畫就很著迷,但父母認為這一行賺不了錢,要求他讀理工科。他沒有反抗,而是很爭氣的一路從明志工專插班考進台科大。畢業那年,他對父親說:「我已經達成你們期望,現在請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的同學畢業後一個個進電子業,不少人月薪加分紅第一年收入就破百萬,林振宇沒去賺錢,卻先投入了十一萬的積蓄,自費去進修動畫製作。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蘋果日報》做動新聞,每天半夜在空蕩的辦公室裡看著血淋淋的屍體與性侵照片讓他差點精神崩潰,不到一個月就趕緊離職,被媽媽笑是「草莓族」。

後來找到一家台灣本土頗具規模的專業動畫製作公司。原本談好近三萬月薪,對方竟以各種理由東砍西砍,一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最後實領卻僅23K,光生活費都常不夠。

在台就業,苦熬低薪日子

「覺得自己看不到未來」

林振宇沒勇氣跟父母開口要錢,想乾脆放棄動畫,回電子本行,沒想到碰上金融海嘯,各地都在裁員。他進退不得,絕望到極點,窩在饒河街夜市五坪大小陰暗的公寓裡,「我覺得自己是個徹底的魯蛇(loser),完全看不到未來。」

但,當時的補習班老師、現任世新大學數媒系兼任講師蘇懷旭鼓勵:「台灣這麼慘烈的環境都見識過了,下個目標,應該要往國外去!」

決定出國,狂看原文網學習發現「台口灣人不比曰人差」

去國外發展,談何容易?光語言,就是一大門檻。跟大部分理工背景者一樣,林振宇對英文並不擅長,插大時考卷全部猜「C」,勉強混到四十分。

他在台科大時意識到「如果連英文都講不好,以後入職場就只能當螺絲釘,永遠不可能當管理職,」於是自費去英語補習班上課,但只專注練口說。讀與寫的部分,他靠上網看動畫技術的原文網站來彌補。「這樣可以一兼二顧,又練到英文又學到技術,」林振宇憨憨的說。

一位業界人士觀察,林振宇的美感並不算是特別出色,但自學能力很驚人。蘇懷旭則指出,動畫技術日新月異,需要在實戰中不斷累積經驗。非本科系出身的林振宇,反而在艱辛的環境中磨練出自學新技術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在台灣苦蹲了三年,從動畫再轉往遊戲與廣告界,二?一?年,日本一家以製作《太空戰士》(Final Fanlasy)遊戲聞名的公司,透過中介公司來台招聘動畫團隊,對林振宇的技術與英文能力印象深刻,請他到東京上班。

本以為這就是人生的顛峰,去了以後才發現:「原來台灣人的能力並不比日本人差!」自信心與眼界逐步開啟,一年多後,他大著膽子,寄履歷到好萊塢特效公司Scanline VFX,不到一個禮拜就被錄取。

第一年,他經歷了文化上的震撼教育。明明作品不錯,卻天天被罵。原因是,他只會埋頭苦幹,不敢大聲表達意見。

與林振宇共事三年、ScanlineVFX前資深特效指導帕弗斯(Goran Pavles)說:「JC(林振宇英文名)對所有的技術都很純熟,但他太『禮貌』了,害怕引發衝突,寧可自己扛下重擔,也不願意讓團隊一起解決問題。」

然而好萊塢的文化是,沒有衝突,就不會有進步。第二年,林振宇下定決心改變,不僅在會議上盡力表達看法,甚至還主動爭取當專案領導,但主管總以他表達能力差與經驗不足拒絕。

通常,一個特效鏡頭的製作時間需要兩週至一個月。一次,公司接下《白鯨傳奇:怒海之心》的特效製作,由於上游發包者的進度嚴重落後,到他們手上時只剩下兩個月。該片有六十個鏡頭,等於一天必須做完一個,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站穩好萊塢,憑台灣精神一天多做六小時,奠定地位

主管為此非常苦惱,但林振宇卻意識到這是個證明自己的絕佳機會。「老外做不完是因為他們完全不加班,我反正台灣人,一天多做六小時,週末再來,拚一下一定可以完成!」

他跟公司要了六個人,組成團隊,如願當上領導。老闆看有人願接下這個燙手山芋,高興都來不及,自然什麼資源都肯給。

但問題來了,特效中除了有氣勢磅礡的酷鏡頭(coolShot),更多是當背景墊檔、一閃即逝的塞鏡頭(shitty shot),後者要花的時間與功夫並不比前者少。大家都想挑酷的做,沒人想做塞鏡頭,被分配到後者的甚至會裝病不來上班。

「對白人不能用逼的,用台灣權威那一套強壓到最後一定都跑掉!」林振宇說。

他召開會議,把六十個鏡頭重新分配,讓所有人每做三到四個鏡頭,就一定能獲得一個酷鏡頭,而他自己的比例則是十比一。

既公平透明又犧牲自己身先士卒,果然讓團隊士氣大振。最後不僅奇蹟般的如期完成,他自己更因此聲名大譟,被第一大特效公司工業光魔慕名挖角,隔年再被威塔看上,薪水兩年內翻一倍。當年在台灣月領23K,如今一個工作天就拿23K。這時候的他,年紀才三十二歲。

「沒有人不喜歡跟他工作,他既勤奮又充滿彈性,能聽取建議,也能激勵士氣,」帕弗斯說:「他是我在這個業界最尊敬的人之一,若有機會,我絕對希望能再與他共事!」

雖然已經站穩特效界,林振宇還是兢兢業業,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一定花三個小時練英文,三小時進修新技術。「這一行是沒法停的,沒有不斷學習,就等著被淘汰!」

他的心願,是把好萊塢的經驗與資源帶回台灣,開一家電影公司,拍一部台灣自製的科幻動作片。「很多人說台灣不可能(拍特效片),但我要證明,老外做得到,台灣人也做得到!」身高超過一八?的林振宇,充滿雄心壯志的說。

撰文者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19

90後孖仔畫動畫劇情最重要

2016-07-14  NM

即使生於不同年代,動畫都陪伴大家成長。今年26歲的孖仔Alex和Zenith從小便受廸士尼、數碼暴龍、機動戰士及Pixar出品等卡通動畫所薰陶,他們更一同修讀創意媒體(creative media),由「睇」動畫到「造」動畫。畢業後,2人成立RedPill studio,接動畫製作工作,他們表示有再靚的畫面,也要一個好故事來配合,他們希望可以將香港文化融入其中,目標讓香港動畫踏上國際舞台。

Alex和Zenith最近參加了「第三屆動畫支援計劃」,希望透過動畫帶出廚餘的問題,呼籲大家珍惜食物。他們的影片《媽媽你在哪?》講述雞媽媽及兩個孩子的故事,當中用了香港動畫少用的3D模擬2D風格,令人印象深刻。哥哥Alex表示:「我哋想試多啲唔同風格嘅表達手法,帶畀大家多啲視覺衝擊。」他們希望日後的動畫可以加入更多香港元素,善用這些本土獨特的素材創作。

節奏太慢重新設計

Zenith負責角色設計及導演,Alex則負責分鏡、打燈及氣氛,2人異口同聲說好故事才是製作動畫的重點。Alex表示:「製作《媽媽你在哪?》呢條片暫時係最難忘,除咗會有funding畀我哋拍片外,仲會有業界人士畀意見我哋,例如我哋想主角去好多唔同地方逐步搵媽媽,但過咗first cut後,大家覺得節奏太慢,要重新設計。於是我哋就諗加飛車同追逐位,令劇情緊湊啲。」製作《媽媽你在哪?》令他們明白到編劇的重要性,「今次令我哋明白到,大家喺編劇劇情方面比較弱,日後除咗練習多啲外,都會搵人幫手編劇,聽多啲意見。 」此外,此計劃還助他們建立知識產權、參加展覽,認識到很多合作伙伴,幫助很大。Alex和Zenith修讀城市大學創意媒體,他倆笑說當初並沒有刻意選擇這條路,Alex說:「雖然我哋鍾意動畫同音樂,但喺爸爸嘅影響下,喺Jupas揀科時,我揀咗應用科學、理科嘅科目,諗住易入啲,點知一齊派咗CM副學士。」

有千個掣要記

他們現時的創作以3D動畫為主,因從小已特別偏愛這類卡通,「細個睇《反斗奇兵》已經覺得啲動畫好靚,另外對Avita嘅視覺效果都好有興趣,好想了解多啲。入學時,發覺學動畫同睇動畫有好大距離,用一個製作程式,有幾千個掣要記住點用,又要搵code搵program,真係唔係咁易。」13年畢業後,Alex及Zenith分別從事動畫師及商場佈置設計的工作,Zenith覺得工作重複並沒有發揮空間,他們想趁年輕嘗試創業,15年便與兩位朋友一同成立了RedPill studio。Alex表示,廸士尼動畫對他們的影響頗大,「動畫最受青少年同小朋友歡迎,幫助小朋友建立價值觀,廸士尼動畫好多都黑白分明,所以我哋想用動畫,透過唔同嘅角色,用輕鬆手法教小朋友正義、分辨是非黑白嘅價值觀。」

看電影學編劇

他們強調製作動畫不只着重製作技術,動畫亦是一齣戲,故導演及編劇能力都很重要,他們會看很多電影、廣告、漫畫及動畫作參考,Zenith說:「最近睇咗韓國嘅電影《逆權大狀》,覺得好好睇!我哋咩戲都會睇,有時會迫自己睇。做動畫要識點樣去講故事,要睇好多戲,學編劇、剪接、畫面顏色、呈現方式等技巧。」因朋友圈內多屬於傳播媒介,人脈較廣,他們經朋友介紹下,接的工作包括《2016奧運宣傳片》、《Suzuki SW1 Turntable》、曹震豪 《Get Away》 MV、第三屆香港藝穗民化節《Crazy Toyy》預告片、產品介紹片及一些公司內部宣傳片等。「我哋第一次接job,係媒氣公司嘅宣傳片,唔係好識同人接洽,又唔識個工作程序係點,試過未finalize已經send咗個final version嘅file畀客;又試過接其他job,個客要求改咗20至30次圖,而家會就project規模同性質,一早同客講定只可以改幾多次同埋set個期限。 」現時他們每月約接1至2單工作,視乎規模大小而定,每單賺$25,000至$50,000不等。

鬧交好無謂

兄弟難免會吵架吧?Alex和Zenith均表示:「咁大個人都唔會點鬧交,學生時就有,但嗌完又咩都做唔到,好無謂。而家一有唔同意見,好似角色死唔死好、點樣死、有咩技能等設計問題,我哋都會理性討論。比起同朋友討論,我哋明白對方多啲、有默契啲,同埋講嘢較直接,慳番好多時間!」他們希望將來可以造原創動畫及找投資者,將香港動畫帶往國際。

開業成本:

資金:$100,000器材:$25,000

總投資:$125,000

每月開資:

租金:$0(Home office) 人工:$20,000(老闆2人)營業額:$300,000

盈利:$100,000

RedPill studiohttp://www.redpillstudio.hk

撰文:霍芷晴攝影:劉宇軒(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67

米粒影業創始人:本土動畫如何逆襲真人電影?

從去年《大聖歸來》票房破9億,今年《大魚海棠》票房破5億,曾經破億都困難的本土動漫已經初具與真人電影叫板的實力。米粒影業創始人兼董事長張青在數娛夢工廠主辦的2016泛娛樂產業(遊戲)高峰論壇上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本土動畫電影頻繁觸達高票房,已經初具與真人電影抗衡的能力,如果再有幾部能夠達到高票房的動畫電影出現,基本上可以說明本土動畫電影的市場已經形成。而動畫電影相比真人電影的多項優勢也可以發揮出來。”

這個夏天,在電影傳統旺季的暑期檔,電影出奇的冷。然而一部動畫片《大魚海棠》卻擊敗了《致青春2》、《陸垚知馬俐》等一眾被看好的真人電影,穩穩站上了5億元票房。2015年,中國動畫電影票房已經達到42億,占中國電影整體票房的9.7%。其中,國產動畫電影20.2億,海外動畫電影22.6億,這也是國產和海外比例最接近的一次。從2012~2015年,國產動畫電影從3.9億到20億,有了長足進步。不過,直到去年《大聖歸來》,中國幾乎沒有一部動畫電影突破3億元,直到《大魚海棠》上映之前,中國也沒有一部電影在3億~9億元票房區間,連續兩部動畫片擊破3億票房關口,讓動畫電影人看到了希望。

對於這一現象,張青認為本土動畫電影的機會快到了。

在辭職盛大集團董秘之後,張青張總創立米粒,目前米粒估值C輪達到40億,完成了動畫電影到VR、遊戲、二次元的全面布局。在張青看來:“去年出了一部大聖,基本上80%的人覺得是偶然現象。今年又出了一部過5億的動畫電影,意味著這個行業的崛起不再是個偶然現象。而是一個成為規律的現象。當然,今年暑期檔還沒有結束,動畫大電影還沒有放完,下個月還有一部《精靈王座》也可能觸達高票房。這樣的情況下,本土動漫已經開始崛起,並吸引了投資方的註意,最近有一些非常知名的投過獨角獸的基金找我們了,說我們現在對動漫感興趣了。”

為什麽幾部本土動漫火了能夠引發這麽大關註呢?張青認為:“很簡單,現在互聯網公司瘋狂地刷用戶,但是到底盈利在什麽地方,都說不清楚。對於動漫行業有個觀點很對,其實真人電影跟動漫電影最大的區別是什麽呢?真人電影出來IP(內容版權)不是電影公司的。因為捧出來的是導演和明星。對於動畫電影來說火一部是一部。因為這是屬於公司的。IP永遠留在公司賬上的公司是有價值的。所以他們說我們想投電影,不投真人片,而是投動畫片。動畫片是真正可以留出IP的。”

不過,並不代表生產動畫片的公司就有前景,還需要能夠持續生產頭部IP的能力。

動畫公司跟真人片公司相比競爭優勢在什麽地方?不需要片酬、能夠留住IP是最大的優勢。張青認為:“真人片,雖然大家一直說泡沫,我覺得市場是向好的,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成本持續不合理地增大,片酬占比、線上線下成本比不合理,制作成本一再被壓縮,線下成本一直在增長。比如動畫片《大魚海棠》,制作成本大約5000萬元左右,《大聖歸來》是4000萬元左右。5000萬是什麽概念呢?一部真人片找個一線明星的片酬。所以這種情況下動畫片有個很明顯的成本優勢。也就意味著只要動畫片票房規律能夠保持,每年有一兩部能夠在國內票房榜單上占前十名的動畫電影,這個行業就會是一個比真人片好得多的行業,因為它更掙錢,而且它後端更多。什麽叫後端更多?可以以動畫IP開發更多衍生產業,特別是遊戲。

事實上,光線影業創始人王長田就曾表示,光線的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動漫,一個是青春片。為什麽呢?因為動漫和青春片兩個最不受片酬高漲影響的市場的影響。因為青春片不要用大咖(一線明星),新人是不會亂開價錢的。王長田也拿了很多優質的動漫電影版權。不過張青提醒,青春片跟網文或者跟文學的關系非常密切,沒有IP的青春片是沒法做的。所以現在“屍橫遍野”的暑期檔有大量青春片,同時,隨著青春片泛濫,線下發行成本增加,甚至有些有IP的也票房慘淡。

在對2016年中國動畫電影的前瞻中,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朱玉卿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動畫電影票房已突破30億元,全年有望突破60億元。其中今年出品完成的國產動畫電影將突破70部,將有超過50部的動畫電影進入市場,票房有望突破30億元。”去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9.5億元的票房表現在刷新國產動畫電影市場紀錄的同時,打破了國產動畫電影“低幼”的堅冰,改變了觀眾對國產動畫電影的成見,也證明中國電影觀眾對於質量上乘的國產動畫電影的熱情,以及國產動畫電影超越進口動畫的可能性,給予更多動畫從業者信心和希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174

10個片子8個虧,國產動畫電影離原力覺醒還要幾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30/157762.shtml

10個片子8個虧,國產動畫電影離原力覺醒還要幾年?
常皓靖 常皓靖

10個片子8個虧,國產動畫電影離原力覺醒還要幾年?

10個片子8個虧,國產動畫電影離原力覺醒還要幾年?

文丨常皓靖

編輯丨吳丹

不管你是認為《大魚海棠》畫面“美哭了”,還是認為劇情“蠢哭了”,截止到7月28日,它已經獲得了5.5億的票房,讓4000位眾籌者賺得盆滿缽滿。

爭議帶來的不僅是票房和單個片子的熱度,更引發了人們對國產動畫電影空前的關註和討論:有人分析其榨幹了情懷後該走向哪里,有人分析其在制作和敘事層面有哪些阻礙,還有人提出了中國動畫會在幾年後趕超日美的大膽設想。

資料顯示,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的數量和票房年年攀升。2012年共有33部國產動畫電影上映,接下來的三年分別有26部、28部和37部;2012年,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為4.05億元,而接下來的三年分別是5.81億元、11億、40余億,呈指數級的增長態勢。

那麽,國產動畫電影是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現狀又如何呢?

從低幼到成人

國產動畫電影雖然是在近幾年才逐漸熱起來的,但是早在1926年就有了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後來又有《鐵扇公主》、《大鬧天宮》、《哪咤鬧海》等出現,中國動畫曾無比地輝煌過。

期間取得成就的主要是電視動畫,動畫電影的發展則非常緩慢。

一直到2009年,中國的動畫電影才開始呈現井噴式的發展勢態。

這一時期的動畫電影,主要是《喜羊羊》、《熊出沒》等面向4-14歲兒童的低幼類題材。這兩部影片票房表現都不俗,《喜羊羊》系列自2009年面世,至今共制作了7部影片,其中有4部票房過億。《熊出沒》系列自2010年面世,至今共制作了4部影片,有3部突破了2億元的大關。

12

這類面向低齡兒童的電影,往往是由家長帶著孩子去看的,靠“一拖二”、“二拖三”的方式盈利。電影院里往往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但成年人有時會睡著。

後來也曾有人嘗試過成人電影,但是鎩羽而歸。於勝軍就是其中一個,他曾推出過迎合成人口味的動畫電影《我是狼》。但這部被操盤者認為技術和明星陣容都一流、投資千萬的影片卻以207萬的票房慘淡收官。其後來又拍攝了的面向低幼兒童的影片《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票房超過了7000萬。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或許在那個年代,中國的大人們還都認為,小孩子才要看動畫片。

的確,要打動已具備獨立審美的成人談何容易?他們大多並不認可“動畫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而已”的說法,而且覺得“動畫=幼稚化”。

而《大聖歸來》做到了,這也是中國第一部接近全家歡題材的作品。

22

在《大聖歸來》里,曾經無所不能的齊天大聖一蹶不振,在江流兒的鼓勵下重新振作,與山妖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戰。影片最終收獲了9.5億的票房,豆瓣和時光網的網友分別打出了8.1和8.3分的高分,可謂實現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但也有聲音說這部影片被過譽了,一來它的好“全靠同行襯托”,二來影片還是在消費《西遊記》,不過是個“舊瓶裝新酒的把戲”。

但無論如何,《大聖歸來》讓業界相信觀眾願意為國產動畫電影掏錢了,也讓觀眾對下一部國產動畫電影的質量產生了信心。《大聖歸來》的後續效應,使大家對國產動畫電影一度滿懷期待,以致另一部看起來打了情懷牌的《大魚海棠》上映時,大眾的期待值已經很高。

如很多人料想的那樣,《大魚海棠》首日排片占比22.5%,票房3天破2億元大關。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其最後在豆瓣和時光網都僅有6.6分,口碑也呈兩極分化的態勢:喜歡的人認為畫面“美到哭”,不喜歡的人則會覺得“電影最重要的應該是故事”,也會直言“看得我尷尬癥都犯了”。

“國產動畫電影大部分賠錢”

《大聖歸來》之前,融資究竟有多難?《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曾表示,籌拍這部電影的8年中,有一半時間是在找投資。《龍之谷》執行導演高嵩曾表示,首期融資的100萬元只夠做前期策劃,苦熬了4個月做出樣片後才拿到部分追加資金。《大魚海棠》導演梁旋曾表示,從樣片制作完畢到拿到投資用了五年,期間團隊只能靠接商業項目來養活。

而融資困難的原因,大抵是因為中國動畫產業制作周期長、工業化水平低、回報不確定等因素造成的。

《大聖歸來》是國產動畫電影的分水嶺,此前無人問津,此後熱錢紮堆。它無疑給國產動畫電影打了一針強心劑,增強的不僅是創作者、消費者、院線的信心,更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現在,有的動畫公司僅憑一張設計圖就能拿到數千萬元的投資。而除了資本層面,院線、視頻網站對動畫的扶持力度也在增加,今年備案的動畫電影、獲得投資的動畫公司也前所未有地多:僅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中旬,廣電總局就公布了184部動畫電影的立項備案。

有人認為,現在的國產動畫電影,就像2012年底的國產電影市場,正迎來一個 拐點。這個拐點里,有機遇,有挑戰,更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有一組數據驗證了這一言論: 2015年上映了43部國產動畫電影,總票房超過了20.54億元人民幣,已經與進口動畫電影的票房相差無幾。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動畫電影票房突破了30億元,預計今年出品完成的國產動畫電影將突破70部。

然而,數量和票房的增加,就意味著投資回報率高嗎?

“國產動畫電影大部分賠錢。”曾負責《小門神》、《大聖歸來》部分宣發的皮皮互娛創始人楊光對創業家&i黑馬說道。

在國產動畫電影領域,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前期大手筆投資,但卻賠得血本無歸的案例:《小門神》投資1.3億,票房僅為7867萬;《昆塔盒子總動員》投資1億元,票房僅為1483萬;《藏獒多吉》投資6000萬,票房148萬;《魔比斯環》投資1.3億,票房92萬;還有前段時間的《搖滾藏獒》,制作用時6年,投入了3.3億,最後僅有3947萬的票房。(據網絡公開數據)

據楊光所說,國產動畫電影的制作成本大概在1000萬至6000萬之間。由此推算,大概會有80%的國產動畫電影賺不到錢。“投入成本不建議太大,投資回報率比票房絕對值更重要。”

他認為不存在更賣座的電影,動畫應該多去滿足垂直人群、垂直文化的需求,還例舉了《熊出沒》和《十萬個冷笑話》的例子:低幼動畫電影市場一年總盤子是5個億,《熊出沒》可以獨攬3億;《十萬個冷笑話》以吐槽、惡搞、無厘頭的風格,和其他國產動畫電影區別開了,最終斬獲1.2億元的票房,投資回報率高達500%。

動畫爆發,還要多久?

美國和日本動畫產業發展較早,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已有夢工廠、迪士尼、皮克斯等超級企業,一般會用4到5年時間來制作一部動畫大電影。拿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為例,它的每個鏡頭都是前期讓100個分鏡師去畫,然後從中選最好的作為最終鏡頭,最終的制作時間花費了五年。在日本,宮崎駿導演的動畫傳播甚廣,吉蔔力工作室的素材通常選擇但不受限於日本文化。此外,日本也已成功打造了《名偵探柯南》、《櫻桃小丸子》,以及正在上映的《哆啦A夢》系列。

有評論稱,如果把美國、日本的動畫電影市場比作30歲青壯年,那麽中國市場還處在5歲,屬於童年期——但不排除會有幾個天才兒童的靈光乍現。他們會說,中國雖然已有《秦時明月》、《魁拔》、《大魚海棠》等制作精良的動畫片,但是離《瘋狂動物城》還有好幾個《大聖歸來》。

23

從這個角度來說,第一就是輸在了起跑線。

其實從選題素材角度來說,和大電影一樣,中國動畫片的取材寶庫也是用之不竭的中國古典文化,而從這幾年上映的熱門動畫片里我們就可以發現,它們中的許多都加入了中國傳統元素。比如《大魚海棠》里的福建土樓、蒼茫雲海、層巒梯田,《大聖歸來》里的猴子、昆曲、秦腔,《小門神》里的門神、土地爺、八仙等神仙。。

中國浩瀚的文化寶庫,給動畫片的選題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有水墨、工筆、寫意,民間皮影、剪紙、戲劇等傳統元素,以及《水滸傳》、《封神榜》等傳統素材。但重要的是,怎樣把古今結合,拍出符合現代價值觀,更有意思的成人動畫片?

中國豐富的文化寶庫也吸引了美國人的註意,在中國動畫產業還不發達的昨天,一部結合了兩個中國元素“功夫”和“熊貓”的動畫片《功夫熊貓》竟是由美國人拍出來的,還好,第三部終於是中美合拍。

而在拍攝技巧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動畫團隊從美國日本取經,吸收先進經驗。不過話說回來,中國觀眾想看的,難道真的是模仿得越來越逼真的“中式吉蔔力”、“中國味兒迪士尼”?恐怕更期待的,是中國動畫電影本身的創新和進化。這才是中國動畫能走向世界的核心:最民族,最世界。所謂的“文化輸出”,不就是這個意思麽。

又或許,最終的問題不是國產動畫電影缺什麽的問題,而是產業鏈尚不健全,且還沒把講故事的能力解決好。拿《大魚海棠》來說,雖然梁旋和張春的本意是想表現出“責任與守護的故事”,但是很多網友看完之後吐槽“等了12年,等來了一個三角戀的故事”……相比之下,宮崎駿手下的少女形象,千尋、騎掃把的小魔女,則個個靈活生動。

或許,我們要多給國產動畫電影一點耐心。畢竟,這個產業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投了國內近一半優秀動畫制作公司的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認為,動畫影片目前只占到了中國電影票房不到10%,未來幾年將占到15%。他還做出了大膽的預測,“2017年動畫市場會比較悲觀,但到2019年有可能達到一個歷史上新高峰。”

無論高峰是否會在2019年出現,我們都希望,這一天不會到來得太晚——而那個時代,將會是中國動畫從業者們奉獻給家長和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國產動畫 大魚海棠 大聖歸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08

今年的中日合作動畫,到底讓國漫進化成了什麽樣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2/159574.shtml

今年的中日合作動畫,到底讓國漫進化成了什麽樣子?
ACGx ACGx

今年的中日合作動畫,到底讓國漫進化成了什麽樣子?

雖然槽點也很多,但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

本文系ACGx給i黑馬的投稿,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盡管今年秋季日番的整體質量優於春夏番,但是同期播出的國漫在日漫的夾擊中仍舊有話題性。《凸變英雄》、《星夢手記》、《侍靈演武》、《時空使徒》和《一課一練》這5部中日同期播出的動畫作品,代表了這一年來中日合作動畫的最終成績。

資本大舉進入二次元市場後,和日本動畫公司合作動畫,似乎已經變成了中國動畫行業崛起的藍海。

中方高調和日方進行動畫合作

動畫是打造動漫IP產業鏈的重要一環,然而動畫本身國是這個產業鏈中無法變現的內容載體,並且還需要付出較高的制作成本和較多的人力。另一方面,國內K12+動畫是一種比較尷尬的存在,不僅只能在網絡上播出,一定程度上還要和非常成熟的日式動畫爭取用戶。在這種狀態下,國內的動畫行業始終無法形成一個良好的體系。

當大眾談到國漫存在的問題時,一般會提到國內動畫行業從資金、技術、資源上都不足以和日本動漫相比。但是,實際上國漫最缺乏的是沒有固定的套路,包括敘事節奏和從作品中需要傳達出來的價值觀。

此外,國內動畫公司水平參差不齊。水平相對較高的公司數量太少,且早已經被資本布局,原創動畫IP的競爭逐漸加大。再加上國內動漫IP的配套產業鏈不完善,以上種種幾點,找日方合作動畫,目前看來是比較快速彌補除了價值觀外其他問題的最佳辦法。

和日方合作,對中國公司來說,有幾個優勢。

中國二次元用戶仍舊以日漫作品為主,雖然日方動畫團隊的價格高於國內動畫制作團隊,但是從行業以及用戶層面來說,和日方合作制作動畫會更有噱頭,雖然付出較高成本,但是能帶來更高的關註度。

此外,日本動漫行業發達,和日方合作,能夠學習先進的動畫工業制作經驗。

最後,借助日本完善的動漫產業鏈,可以積累一定的動漫IP運作經驗。

就以上種種而言,找日本合作動畫,在國漫發展的道路上可以算是繞了一段近路。

動畫質量已有提高,但講不好故事仍是主要問題

這一年總共有8部中日合作動畫作品播出。

和日方合作制作動畫,勢必會讓習慣了日本動漫的觀眾們期待值滿滿。那麽這一年來中日合作的動畫到底有沒有進步?

十月之前,畫面崩壞是常態

《從前有座靈劍山》作為中日合作動畫的開山之作,從第一集開始就被噴,噴的重點在於作畫崩壞。

導致這一嚴重問題的最大原因其實在於時間太緊,又是中日首次合作,中方團隊在對日方動畫團隊的把控上明顯沒有經驗。再加上《從前有座靈劍山》是近兩年來中日首部合作動畫,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觀眾都對其滿懷希望。然而希望越多,失望越大。

到了《一人之下》,動畫水平略有提升,然而作畫崩壞依然存在。甚至於《一人之下》漫畫的粉絲表示看動畫還不如看漫畫,中日合作動畫仿佛走入了一條跳不出來的黑路。

中方和日本合作動畫,要付出比在國內制作多得多的成本,最終做出的作品卻無法讓中國的粉絲們滿意,甚至比某些完全“中國造”的國漫動畫的畫面還要差,中日合作也是把雙刃劍。
這種狀況,直到10月幾部國漫番的出現才有了改善。

10月番5部中日合作國漫動畫目前基本已經播放到了第5話,在網絡上關於動畫的討論仍有關於畫面質量的,然而更多的還是在討論劇情。經過大半年的中日合作磨合,這些新作的畫面已經不再如之前那般讓二次元們“大吃一驚”。

雖有信仰加成,但劇情仍不過關

先簡單介紹一下10月番這5部國漫。

其中,《侍靈演武》和《時空使徒》是由少年漫畫改編而來,人物、劇情比較完整,屬於動畫里的“正劇”。

《一課一練》和《凸變英雄》部則屬於搞笑泡面番,以出現大量的誇張情節來討好迎合看慣了日漫的二次元觀眾。比如《凸變英雄》中出現了大量中國動漫觀眾一看就懂的梗,《一課一練》里出現了不少切合當下熱門手遊《陰陽師》的笑點,加入了不少本地化的搞笑內容。

《星夢手記》屬於偶像類動畫,制作方破天荒地在正片後加入同等時長的“聲優教你學中文”節目,讓二次元們大呼“有毒”。

關於這5部劇,二次元們的態度如何呢?

由於《侍靈演武》之外的其他四部都在B站播出,所以ACGx選取這4部動畫中文版的B站點擊量,制作了下面這份單集播放量對比表。

考慮到4部動畫每周的放送時間不同,本周有的動畫已經放送到第5話,該表格只選擇了前4集的播放量進行對比,數據的統計截止時間11月1日。

可以看到,《一課一練》、《時空使徒》和《星夢手記》這三部在B站的棄番率從第二話開始就已經很高了,《一課一練》達到41%,《時空使徒》為58%,《星夢手記》為75%,哪怕刨除獵奇和嘗鮮的觀眾,這幾個數據都是偏高的。

到了第三話,《一課一練》和《星夢手記》的點擊量繼續猛滑,《時空使徒》第三話相比第二話則處於一個相對較穩定的狀態。

觀看人數一直比較穩定的《凸變英雄》,起始的點擊量是4部中最低的,原因則在於這部劇前期宣傳並不多,而劇情在動畫番劇中屬於非常小眾的類型。

《侍靈演武》在優酷土豆上第2話的棄番率也高達43%,第3話的棄番率降低到18%,也進入到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盡管如此,觀眾們對於畫面中“奇怪的黑線”的吐槽延續到了第4話。

在被日本動漫“餵飽”的中國二次元用戶面前,即使國漫有國內二次元們的信仰加成,但是故事是基礎,講不好故事,觀眾很難有支持下去的理由。在這5部動畫中,除了《星夢手記》外,講故事並不是日本團隊的主要工作。

不過,這幾部動畫在B站的國產動畫點擊量中一直處在前10名內,在國產動畫中仍然處於較好的水平。(《星夢手記》的企劃全部為日方,因而並未被B站歸在國產動畫中)

這些動畫表現各異,和它們的實際作用有關

2016年全年8部中日合作動畫的國內出品方包括騰訊動漫、愛奇藝、優酷土豆、樂元素和繪夢動畫,其中既有動漫平臺,也有遊戲公司,還有動畫制作公司,囊括了中國國內和動漫娛樂相關的各類型公司。

從商業角度來看,這8部動畫於各自公司而言有著各自的作用。

出品了《從前有座靈劍山》、《一人之下》、《時空使徒》的騰訊動漫是最早做出來中日合作動畫的動漫平臺,明年還將推出中日合作的騰訊動漫自有IP《從前有座靈劍山》第二季、《銀之守墓人》和《理想禁區》。

一直處在風口浪尖的騰訊動漫,為了打造動漫產業鏈平臺,對於中日合作動畫,一直抱著學習制作日本動畫制作經驗,快速提升自有團隊人員動畫制作能力的目的。就今年出品的這3部動畫來看,確實是逐步在提高。不過,通過和日方動畫團隊合作並且吸取制作經驗,並非是一年3部動畫就能完成的。

繪夢動畫今年同日方合作了《一課一練》和《凸變英雄》。其中《一課一練》全部由日本團隊制作完成,《凸變英雄》是由國內動畫團隊制作,腳本和日文版本地化的修正工作由日方完成再出口到日本電視臺播放。其實在騰訊今年3部中日合作動畫中,我們也能發現繪夢動畫的身影。從最早作為騰訊動漫和日本動畫團隊合作的接口,到現在獨立和日方合作制作動畫,甚至將中國團隊制作的動畫推向日本,繪夢動畫正在慢慢積累和日本動畫團隊合作的經驗。

優酷土豆背靠阿里巴巴,通過和日本動畫方合作《侍靈演武》,能夠拉攏更多的日本動漫資源,將日漫IP接入到阿里生態中。和東京電視臺、小醜社的動漫商品化合作,就是優酷土豆在動漫產業鏈上的新動作。

而作為二次元市場中大量中小型公司代表的樂元素,《星夢手記》動畫是其“跨次元偶像企劃”的一環,圍繞這個IP還有漫畫、廣播、音樂、真人演出等多種形式。不過樂元素曾在發布會上坦言,國內環境和日本不同,在本地化工作的推動中速度比日本稍慢。

這些中日合作的動畫,對中國的動漫行業來說,不管是連接上下遊,還是打通各個環節,都有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

中國動漫行業的未來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一部動畫從制作到播出,再到它可能產生的後續影響,至少需要大半年到1年時間甚至更長,比如優酷土豆和日方合作《侍靈演武》從雙方接觸到最終成片播出就花了接近2年時間。大量資本湧入二次元市場,然而動畫本身是不賺錢的,對資本來說投入二三千萬制作一部動畫,什麽時候能獲得良性的回報,體現動畫的商業價值,是未知之數。要知道,愛奇藝的《龍心戰紀》已經播完了半年,預備做影遊聯動的同名手遊目前仍未開測。

其次,今年是中日合作動畫的第一年,不管是行業還是二次元們,都還是抱著希望看待這一行為。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家公司,明年還會有更多的公司在中日合作動畫上發力。然而,這樣持續下去,“中日合作動畫”是否還能成為一種噱頭?一部動畫帶來一點進步,固然能讓二次元們感受到動畫人的熱忱,然而有著“世界級”動畫審美觀的中國二次元用戶和較為落後的中國動畫行業之間的矛盾並非是幾部中日合作動畫就可以調和的。

最後,從動畫本身來說,中國現如今的K12+動畫都有著非常濃厚的日本動漫風格,不管是行業還是用戶,都希望能夠“去日漫化”,找到徹底符合中國二次元們能接受的屬於中國的動畫風格,並且盡可能地講好動畫故事,不過這可能是相當難的一點。

實際上,當我們談到國漫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要談到中國動漫行業的發展。然而現在不管是制作動畫還是圍繞動畫IP所做的其他事情都是在嘗試,或許現在做得仍舊不夠好,但是至少比剛開始要好,這就是進步。

動畫 國漫 二次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51

動畫電影紮堆寒假檔期:IP背後的衍生品開發才是重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8/160914.shtml

動畫電影紮堆寒假檔期:IP背後的衍生品開發才是重點
數娛夢工廠 數娛夢工廠

動畫電影紮堆寒假檔期:IP背後的衍生品開發才是重點

1月上半月主要是延遲到今年的引進片,而這也為動畫電影騰出了不少排片空間

本文由數娛夢工廠(微信ID:D-entertainmen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夏清逸 

經歷了2016年的混戰,動畫電影在2017年早早迎來了寒假檔的洗禮。目前來看,1月份中正在上映的動畫電影就有8部之多,數量遠高於去年同期,其中1月28日還有國產動畫電影中的大IP《熊出沒》的最新電影上映。

寒假檔本就是動畫電影的熱門檔期,由於去年下半年動畫電影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一些國產動畫電影,例如《超能龍騎俠》主動選擇了延期至今年寒假檔。正在上映的動畫電影中,創下多個記錄的日本動畫《你的名字》和迪士尼最新的公主系列電影《海洋奇緣》也還未下映。再加之國產真人電影紛紛搶占月底開始的春節檔,1月上半月主要是延遲到今年的引進片,而這也為動畫電影騰出了不少排片空間。

3f76b7582f2e677ff712903477fd1780_副本

一名院線機構負責人在接受數娛夢工廠采訪時就表示:“《魔弦傳說》在國內幾乎沒有什麽宣傳,推廣沒有起到作用,同期的《豬豬俠之英雄豬少年》雖然也是有名的IP,但太低幼向受眾有限,而倒黴熊本身有IP加成,加上放寒假的初中生高中生同期沒有其他選擇,我們在排片上就會有所傾斜。”

相比去年1月的《功夫熊貓3》最終收獲10.02億票房今年,1月新上映的動畫電影票房依然沒有太多亮點。由美國萊卡工作室出品的定格動畫電影《魔弦傳說》雖然去年8月在北美上映後口碑高企,還有2017年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的光環,但如同去年的口碑獲獎之作《海洋之歌》,由於缺乏IP加成,受眾定位模糊,從1月13日上映至今僅收獲了2655.5萬元票房,排片率從周末超過10%一路走低至5%。

而同天上映的,由奧飛為新收購的IP倒黴熊推出的第一部動畫大電影《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成為了目前排片最高的動畫電影,僅次於《太空旅客》、《情聖》和《星球大戰:俠盜一號》,首周末票房達2047.6萬元。

f1d0308548f3dcde5ddb55cb61bde637

目前《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上映五天的票房超過5000萬,雖然並不高,也超過了奧飛自己的預期。“奧飛自己對票房的期待就不高,最終能接近1個億就很滿意。而機會也只有這個星期了,下周《熊出沒》新電影上映,肯定會搶走排片空間。”上述人士表示。

事實證明,目前的中國動畫電影市場,除了《大聖歸來》、《你的名字》等口碑爆棚,並配合大量宣發的動畫電影,相對賺錢的就是合家歡類型的動畫電影。當然利潤來源並不僅僅寄予電影票房,依靠嚴控成本的動畫電影,後續從而獲得IP授權與衍生品開發收益才是更主要的途徑。

動畫電影紮堆上映寒假檔

寒假是動畫電影,尤其是合家歡類型紮堆上映的傳統檔期,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即使質量不盡如人意,這類影片也能爭取到一定的市場。

3D動畫電影《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是由韓國知名動漫IP“倒黴熊”改編而來。早在2014年6月,奧飛出資900萬成立控股子公司深圳奧飛貝肯文化有限公司,專門運營同年5月以700萬美元從韓國收購的“Backkom貝肯熊”。由於倒黴熊的商標已被搶註,因此不得不改名為貝肯熊。

倒黴熊誕生於2002年,被制作成系列動畫,曾在動畫已在50多個國家累計播放超過100億次。對於以近5.4億元收購包括“喜羊羊與灰太狼”在內的系列動漫品牌及卡通形象的知識產權的奧飛來說,收購“倒黴熊”的價格並不高。而在“喜羊羊”系列逐漸走下坡路的情況下,奧飛也急需開發新的針對K12青少年的動漫形象。

20b10c957238bb636eb03189d01c381d

在發行上,這部動畫由鑫嶽影視參與發行,這是一家擅長發行小眾類型片的發行公司,曾以發行驚悚片知名。去年開始拓展到動畫電影的發行,參與發行的第一部動畫就是去年上映的麥兜最新動畫《麥兜·飯寶奇兵》,而這部動畫因為定位模糊,發行資源欠缺等原因票房慘淡。

一家影城負責人告訴數娛夢工廠:“這次《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在推廣上也相對舍得投入,比如鑫嶽做了很多玩具熊發給觀影兒童,而同期《豬豬俠》就是一些文具產品,現在的小朋友對禮品的心理預期其實越來越高,普通的產品已經很難吸引他們。”

而從影片質量來看,韓國出品的“倒黴熊”系列動畫在豆瓣上獲得了8分的高分,而《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只有4.4分,已經很能說明問題。客觀上來說,倒黴熊的動畫幾乎沒有主線故事劇情,僅從形象出發創作出一部完全原創的新劇本有難度。然而,即使在名字與內容上有模仿好萊塢的痕跡,但總體仍然沒能擺脫國產動畫電影的通病。

奧飛把影片定位為合家歡式電影,與原動畫純逗樂的內容相比,加入了很多教育、親情、環保元素。然而,其劇情的簡單與疏漏很難吸引成年人,又如同絕大多數國產合家歡動畫電影一般,愛用說教與粗俗的笑點填充劇情。

IP背後的衍生品開發才是重點

《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能在同期上映的動畫電影中脫穎而出,獲得相對好的票房,很大原因還是IP加成與缺乏競爭對手的緣故。詠聲動漫出品的《豬豬俠之英雄少年豬》是該系列第四部動電影,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觀影人群,IP不足以對抗“倒黴熊”。

從1月7日上映至今,共獲得了3687.5萬元票房,而其上一部電影在去年7月10日上映,最終票房為4548.5萬元。即使請來易烊千璽配音,既對低幼觀眾無效,也沒有吸引更多青少年。

《魔弦傳說》再現了進口非知名IP動畫電影叫好不叫座的情況,而《逗逗迪迪之美夢年年》與《超能龍騎俠》等國產動畫在缺乏IP加成的情況下更加無人問津。

35bd8b2e8f30525cbe4ca62910a5ca76

一些院線人士預計《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的最終票房會以接近1億收尾。奧飛沒有透露影片的具體成本。然而,無論是《喜洋洋和灰太狼》系列,還是奧飛旗下的《鎧甲勇士》與《巴啦啦小魔仙》系列,電影票房還是其次,背後的IP授權與衍生品開發才是重點。

與奧飛共同成立奧飛貝肯的深圳市漢唐韻文化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2015年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奧飛貝肯在運營一年多後,僅靠遊戲授權、地面活動授權、播出授權就已經獲得了超過 1000 萬元的協議金額。奧飛貝肯還為該IP配置了動畫電影、新動畫系列和多款遊戲的開發計劃,以及打造“貝肯熊”主體樂園,預計業務收入還將大幅提升。

無獨有偶,詠聲動漫在2016年上半年的年報中也表示,“2014 年以來,公司建立了控股子公司負責衍生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在品牌的帶動下,詠聲動漫自主研發的豬豬俠系列兒童玩具產品在各渠道單品銷售成績超越了同行業競爭對手。

2016 年上半年玩具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123.27%。”在2016年上半年,詠聲動漫的動漫形象授權業務和動漫舞臺劇演出業務的收入同比增加了1009.54 萬元;而衍生品業務(玩具日化)板塊的收入則同比增加了1646.06 萬元。

國內一家衍生品開發公司負責人對數娛夢工廠表示:“相比《你的名字》這種二次元向的作品,倒黴熊和豬豬俠在周邊開發上要容易很多,比如《你的名字》通常就是把圖片貼在實物上,要把人物立體化對設計水準和生產工藝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制作一個倒黴熊毛絨玩具就方便很多。並且除了針對兒童的玩具,也更容易植入童裝、文具乃至餐飲這種面向全年齡人群的產品。”

動畫 IP 衍生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07

寒冬下二次元產業融資兩年漲15倍 動畫業盈利難題依舊無解

盡管去年遇到了資本寒冬,但二次元產業風景獨好,投融資達到歷史新高。

近日,《中國二次元產業投資地圖》(下稱“《投資地圖》”)由數娛夢工廠發布,報告顯示,在文娛產業巨頭的投資推動下,2016年二次元產業融資規模大爆發,全年約有77起融資事件共融資24.5億元人民幣,而這個數字在2014年僅為1.62億元,兩年時間漲了約15倍。

正如2015年騰訊首次提出“二次元經濟”概念,這似乎也註定了中國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產業的命運將與身後巨頭們的推動休戚相關。2016全年二次元行業77筆融資案中,至少有20筆融資與業內的大公司構成直接關系,數量占比近26%,其中共包括了8家A股上市公司。

盡管二次元產業投融資大爆發,各個領域也在積極尋找變現模式,但二次元產業很重要的一個分支動畫領域卻一直苦於難以實現盈利,並且目前看,盈利難題依舊難解。

二次元產業融資大爆發

經歷多年的緩慢生長,隨著年青一代的成長,二次元已逐步擺脫非主流的尷尬身份,溢出和滲透至主流領域。資本傾註之下,B站冠名上海男籃,A站引入傳統的傳媒集團中文在線,二次元開始頻頻在傳統產業的融合案例中嶄露頭角,文化的滲透力已打破次元壁。

資本傾註背後的投資邏輯,由多個因素促成。數娛夢工廠財務顧問項目總監劉玉林向記者表示:“目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人口和技術紅利已過,場景已差不多極致細分,機構亦在思考下一波技術革新的風口在哪兒。在其他領域機會寥寥的情況下,二次元領域所代表的年輕文化已經成為下一個必然的熱點。”

除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投的熱點退潮之外,另一個無法忽視的原因是80後一批優秀投資人的崛起,帶動了包括二次元在內的整個年輕文化領域的創投熱度。劉玉林告訴記者,2015年,文娛行業最熱投資人當屬李豐,這位前IDG資本最年輕的80後合夥人一手將“90 後”創業打造成年度熱詞,並且發掘出徐逸創立的B站;2016年,又一位80後投資人陳悅天與SNH48一起成為二次元領域創投的符號,這位85後投資人發掘出了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支突破次元壁進入主流文化圈、估值超過50億元的二次元偶像組合。

目前,二次元領域正聚集著越來越多的資本。除了紅杉資本、經緯中國、IDG、SIG海納亞洲等老牌知名美元基金之外,創新工場、君聯資本、華映資本、國金投資等國內根基較深的VC亦加入了二次元領域創投大軍,在2016年行業投融資中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投資額度。

之所以如此看好二次元產業,IDG資本的合夥人熊曉鴿認為,作為真正意義上第一代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90後更加習慣於生活在虛擬世界之中,願意為精神和虛擬的滿足付費。因此,隨著90後逐漸步入社會,成為社會主流消費人群之一,二次元產業也會隨之不斷發展壯大。

變現渠道窄 動畫盈利難題無解

目前整個ACGN領域里面,遊戲影遊互動還是主要變線渠道,不過,整個行業商業化進程加快,變現模式也開始多元化。以B站為例,2016年,已躍居國內二次元第一平臺的bilibili 彈幕網站(B 站)在探索商業化、實現變現模式多元化的道路上動作頻繁。

長期以來,由於擔心引起用戶反感而避談商業化的b站,向用戶塑造出一個以興趣和愛好為出發點,還未盈利的形象。不過,這一情況在2016年有了微妙的變化。

《投資地圖》顯示,去年B站拆分北京分公司旅遊子品牌bilibiliyoo 進行獨立融資,線下活動頻次增多,並首次盈虧平衡,開設廣告專區,實施付費“大會員”制度等舉措均表明,B站正在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與之相對應的,動畫行業卻深陷難盈利的困境。

2016年,得益於上遊IP向下遊變現路徑的逐漸通暢,視頻平臺對動畫的需求量增加,國內二次元產業的從業者開始摸索打造成熟產業鏈的方法論。在這其中,網文、漫畫等 IP“動畫化”的數量與節奏明顯提升。然而,相比上遊漫畫行業的初露崢嶸,在資本市場起步更早的動畫行業卻沒能迎來欣欣向榮的局面。

首先,從融資數量看,據數娛夢工廠統計,二次元產業的大頭動畫行業僅占到去年二次元行業總融資案數量的20%,遠低於漫畫行業的數量。

其次,在盈利方面,2016年,上遊IP方對改編動畫的需求不斷增加,供求關系影響了價格,但並沒有改善動畫公司的利潤情況。無論是原創還是代工企業,依然面臨行業性的盈利困境。 對原創動畫公司來說,以動畫孵化一個IP的成本與風險遠高於漫畫行業。劉玉林告訴記者,三維動畫由於技術的進步與素材的可重複利用,在未來的發展中尚且還會呈現邊際成本遞減的特點,而二維動畫的質量更依賴投入的資金與制作時間周期,對成本要求更高。 目前國產二維動畫番劇的成本平均每分鐘3~4萬元,最高可達7萬元每分鐘,在犧牲部分質量的情況下每分鐘的投入也至少需要1~2萬元。

目前來看,動畫的版權價值較低,也就是說,很多動畫公司難以僅靠將播放權出售給電視臺與網絡視頻平臺回收成本,這意味著最核心最應該變現的方式沒有得到市場認可。

因此,動畫公司主要通過下遊遊戲、衍生品開發回本。愛奇藝副總裁楊曉軒向記者表示,二次元的IP要避免日本那樣過早的區隔化,在國內二次元產業要走泛二次元化的道路,可以影視化、遊戲化等多元發酵,不要過分區隔,通過市場化的篩選、工業化制作,互聯網平臺的推動才能加速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17

為什麽真人翻拍的電影無法替代動畫電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8/162182.shtml

為什麽真人翻拍的電影無法替代動畫電影?
南七道 南七道

為什麽真人翻拍的電影無法替代動畫電影?

好的視覺效果是電影的加分項,但真正能贏得觀眾的還是故事本身。

本文由南七道(微信ID:nanqidao)授權i黑馬發布。

總有些東西不應該被真人化

每每迪士尼將童話故事翻拍成動畫電影,總是能引發熱議,最近上映的美女與野獸也是如此,而其中最大的爭議恐怕就是,動畫形象擬人化的邊界到底在哪里?在最新上映的這版美女與野獸中,實景真人的拍攝手法讓讓這部童話電影看起來有些怪異且不合時宜。

“這當然不是belle的主演Emma Watson的鍋,當然也不是為野獸配音的Dan Stevens的鍋,雖然相比起之前版本的野獸,這部電影里的野獸看起來,的確沒有以往這麽有魅力”。

那麽問題出在哪里呢?

動畫電影應該真人化嗎?

和超級英雄電影一樣,動畫電影為了擴大受眾市場,一直在努力將故事講得更成人化,以吸引更多成人觀眾,真人版的動畫電影正是其中一種嘗試。真人,尤其是影星出演動畫電影,不僅可以吸引更多成年粉絲走入影院消費,真實立體的人物形象相比起平面化的卡通形象,也更容易使他們產生代入感,有利於提高成年觀眾的對影片的興趣。

數據專家在《美女與野獸》上映前就曾給出樂觀預測,全球首映票房會在2.15億到2.45億美元之間,高於《饑餓遊戲》的2.11億和《愛麗絲夢遊仙境》的2.1億。

單從票房數據上看,這樣的嘗試顯然是正確的,電影公司的投入顯然也說明了這一點。迪士尼就正在翻拍更多的真人版動畫電影。從浪漫的《白雪公主》到經典的《獅子王》,從西方傳統的《魔法奇緣》到東方傳統的《花木蘭》,除了少數在原故事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加入不少現代情境以適應真實場景的拍攝。大部分真人版的電影,都是完全基於動畫版電影的再創作。

但票房數據顯然不是評判電影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電影評論家Chris Nashawaty就在自己的專欄中寫道,“總的來說,《美女與野獸》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它的主演不錯,配樂也不錯,故事也不錯,但也就只是不錯而已。我看不出來它和1991年的動畫版有什麽差別,除了有真人演員加入,它講的故事和二三十年前的沒什麽不同”。

這是所有真人翻拍電影必須直面的問題,動畫電影的賣點就在於它的魔幻性,它將人們從日常的繁瑣生活中抽離出來,通過童話,通過魔法,給人們以安慰。而動畫電影的真人化似乎正在削弱魔幻的魅力。 

真人翻拍電影的困境

這令人想起了1991年的那部動畫電影《拉家常》,同樣是動畫改編的電影,這部電影里的主人公是一個個擬人化的家具,他們可以唱歌、跳舞,甚至是聊天。電影上映時,為了使電影更有魅力更吸引人,在很多細節上都采取了擬人化的手法,使得主人公基本上變成了徒有家具外形的人。上映當年,家具的真人化就引起了巨大的討論,很多電影專家都認為,真人化的動畫電影看起來十分怪異,一切都過於真實,過於赤裸裸地擺在眼前,反而失掉了動畫電影原有的魅力。

這似乎是真人動畫電影的一個通病,去年上映的《奇幻森林》也面臨著同樣的聲討。隨著技術的發展,動畫制作公司越來越擅長將動畫場景還原成現實生活場景。《奇幻森林》里的獅子和猩猩都更真實了,特別是當他們動起來,所有場景都像是拍出來的而不像是畫出來的。迪士尼動畫制作公司也因此被指責,在還原真實的過程中失掉了想象力和表達力。

但承受著最多指責的還是像《美女與野獸》這樣,將真人和CG動畫結合的電影。比如一度大熱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約翰尼·德普和安妮·海瑟薇的強大陣容,也許能為它贏來一個漂亮的票房成績,卻無法讓它獲得業界認可。銜接真人和動畫的代價就是,大量的奇幻場景變得不再奇幻,童話的魅力和故事的內涵都大打折扣。

這就是動畫電影面臨的困境,動畫人物是更真實了,但然後呢?真實並不能增加動畫的魅力,或者不如說,不真實的場景才是動畫的魅力所在。

《美女與野獸》正是最近一部徘徊在這種困境中的電影。但相比起2010年上映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美女與野獸》已經取得了極大進步。3月17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不到一周的時間,已有2萬5千人在專業影評網站IMDb上進行評論,評分為7.9,而《愛麗絲》在IMDb上的評分僅為6.5。最近幾年,從《花木蘭》到《獅子王》,真人與動畫結合的電影開始獲得好評,這種形式越來越被大眾接受,是否預示著真人改編電影正在迎來它的春天呢? 

動畫電影經久不衰的魅力在哪?

相比起動畫電影,真人翻拍電影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動畫電影在創作時,主創們要考慮的只是怎麽把故事講好,而不是如何在現實中呈現,這和真人電影的創作幾乎是兩個方向。

真人電影要考慮的第一點就是如何拍攝,如何將動畫還原成現實場景,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協調。而動畫電影往往是,腦洞越大越好,魔法越神奇越好,反正依靠著畫筆和特效,沒什麽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1991年版的《美女與野獸》中,美女和野獸的相愛看起來更自然,就是因為在動畫中,美女與野獸看起來都不是真實的。他們的不真實反而是一種優勢,使得兩者之間的差別更小,觀眾們會傾向於將他們歸為一類,而不是像最近上映的真人版那樣,“艾瑪是我們這邊的人,但她卻愛上了長相可怕的野獸”。

而現在,動畫制作公司都在考慮著如何將動畫變得更加“現實”,哪怕是虛構的動物,它們也得看起來、動起來更像真實的動物,這往往導致了故事的敘事結構被破壞,分裂成一個個類真實的碎片化場景。

將新舊兩個版本的《美女與野獸》進行對比,就不難發現,動畫電影的內涵絕不取決於,也不應該取決於,CG特效有多先進有多複雜,以及它的真人化做得有多好。電影從業者真正該考慮的是如何講好一個故事,不靠炒冷飯,不靠電影特技。

畢竟,好的視覺效果是電影的加分項,但真正能贏得觀眾的還是故事本身。在這一點上,動畫電影有著遠遠高於真人翻拍的自由度,而這,才是一個好故事的基石。

動畫電影 真人化 翻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04

“奶爸”領銜“護法”接棒 動畫電影票房再爆發?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2/1127221.html

雖然去年中國電影整體票房低迷,但動畫電影表現亮眼,《大魚海棠》、《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3》、《你的名字。》等中外動畫電影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令人稱羨的成績。今年時間已經過半,上半年還沒有出現票房大賣的動畫電影。而7月7日上映的《神偷奶爸3》僅用了4天票房就突破了5億關口,加上隨後將上映的《大護法》、《鋼鐵飛龍之再見奧特曼》、《豆福傳》、《阿唐奇遇》,讓人期待下半年的動畫電影能否迎來一次爆發?

背景

上半年動畫電影表現低迷

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總票房達到271.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超過5億元的電影有18部,其中有5部國產電影,動畫電影整體表現低迷。好萊塢動畫電影票房成績不理想,國產動畫電影上半年就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去年上半年,好萊塢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票房收入超過15億元,《功夫熊貓》票房超過10億元,《憤怒的小鳥》票房也超過了5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好萊塢動畫電影中成績最好的《歡樂好聲音》票房只有2.16億元;《樂高蝙蝠俠大電影》的票房僅為4200萬元,慘淡收場。去年的一部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大出風頭,狂攬近6億元票房,今年上半年成績最好的日本動畫電影是《哆啦A夢:大雄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票房約1.5億元,但比《你的名字》依然差了一個檔次。

《神偷奶爸3》點燃暑期檔


進入下半年,7月7日上映的好萊塢動畫電影《神偷奶爸3》4天狂攬5億元票房,擊敗《變形金剛5》登頂票房冠軍,也點燃了暑期檔。《神偷奶爸3》的票房強勢還帶動了上周大盤回升,10.26億元的單周票房較上上周8.69億元的成績增長18%。值得一提的是,《神偷奶爸3》口碑方面也同樣出色,在挑剔的豆瓣網上獲得了7.0的高分。《神偷奶爸3》依然延續前兩集“溫馨親情”的主題,格魯一家再度擴容,與孿生弟弟德魯意外重逢。“小黃人”的戲份雖然不算多,但每次出現都能制造笑點,一會兒變成歌手參加歌唱大賽,一會兒又群策群力用洗衣機、馬桶和浴缸做飛機,成為全片搞笑擔當!

《神偷奶爸3》首周即大賣,和該系列此前在內地累積的人氣分不開。《神偷奶爸》系列電影此前出品了三部作品,其中,《神偷奶爸2》和《小黃人大眼萌》都在內地上映過,二者內地票房分別為3.24億元和4.36億元。《神偷奶爸3》首周成績就已經刷新該系列的最高票房紀錄。

下半年迎來集中上映高潮

隨著《神偷奶爸3》的強勢上映,動畫電影將在今年下半年迎來集中上映的高潮,尤其是國產動畫電影。首當其沖的,就是7月13日上映的不思凡執導的《大護法》。而後是7月21日上映的《阿唐奇遇》,由制作過《小門神》的追光動畫出品;7月28日上映的由上海美影廠出品的《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以及另一部取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動畫電影《豆福傳》;國慶檔上映的3D動畫電影《鋼鐵飛龍之再見奧特曼》……這些動畫電影都各有特色,幕後的制作公司都曾經有過出色的作品,在宣傳上也各出奇招吸引眼球,但其中能否出現下一部《大聖歸來》,或者是《大魚海棠》,還有待觀眾的檢驗。

《大護法》劇照

《大護法》是一部偏成人口味的動畫,講述了奕衛國大護法為尋太子誤闖花生鎮,並卷入一場被欲望支配的陰謀的故事。該片不思凡執導,小連殺、圖特哈蒙、金士傑等參與配音。在宣傳上,《大護法》找來了眾多業內知名導演護航,這其中就包括了《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大魚海棠》的導演梁旋和張春等。梁旋表示,中國電影需要各種各樣口味的菜品,對於《大護法》這類“全新口味的菜”,希望能有更多觀眾看到並喜歡;《繡春刀》的導演路陽認為電影的口味很重,但口味重不是指暴力,而是導演對人心的刻畫;對於導演不思凡,導演俞白眉更稱贊他 “滿屏才華,看電影看得心服口服。”對於《大護法》創作的出發點,導演不思凡解釋說,影片講述的是個人束縛和群體束縛的問題,並探討如何能夠突破束縛尋找自己。在劇情設置中,導演沒有直接給出明確答案,更多的是將其呈現出來,引發觀眾的思考和自省。

《鋼鐵飛龍之再見奧特曼》聽上去是一部日本動畫電影,實際上是一部徹頭徹尾的“中國制造”。導演王巍直言這部電影不是大家猜測的盜版或山寨,而是官方的經典重新演繹。“這部國產動畫電影用心設計,希望能賦予世界性的英雄奧特曼一個全新的形象,希望它能帶給大人和孩子們更多驚喜。”該片還邀請了歌手大張偉為奧特曼配音,並創作演唱電影主題曲;《阿唐奇遇》是追光動畫制作的第二部3D立體動畫電影,由王微執導並編劇。

該片講述了中華小茶寵阿唐為了變美,攜手機器人小來踏上了去往未來的歷險之旅。追光動畫是土豆網創始人王微新成立的公司,制作的上一部電影《小門神》票房表現不佳,但其正宗的中國風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這部依舊走中國風路線的《阿唐奇遇》能否讓追光動畫打個翻身仗呢?《豆福傳》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漢代淮南王劉安的故事,脫胎於“劉安做豆腐,因錯而成”這一典故,講述了主人公“豆福”歡樂而勵誌的修仙故事。《豆福傳》的制作方之前曾創作過網絡動畫短片《吃飯睡覺打豆豆》,此番試水動畫電影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