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曾參與制作《北平無戰事》等劇的春天融和 因為5千萬欠款被告上法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7/1154619.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編輯 杜蔚

蔣雯麗、李小冉、郭曉東主演的電視劇《嘿,孩子》已經播完了快半年了,但如今又因為一出訴訟案而重回了大家視野。

▲《嘿,孩子》劇照(豆瓣/圖)

當代東方(000673)發布公告,公司作為原告起訴霍爾果斯春天融和、楊偉、西安曲江春天融和的合同糾紛案於10月10日開庭審理,涉及訴訟金額總額5423.73萬元。

而引起此次訴訟的正是因雙方共同投資拍攝的電視劇《嘿,孩子!》。

劇集播完了 還欠當代東方5千余萬

從當代東方的公告來看,公司於2015年12月1日與霍爾果斯春天融和簽署的《電視劇<嘿,孩子!>》投資合同,雙方共同投資拍攝電影劇《嘿,孩子!》。

之後,公司與霍爾果斯春天融和簽署了補充協議,約定了霍爾果斯春天融和需向公司支付投資款本金及投資收益的具體時間及金額。

此後,霍爾果斯春天融和僅向公司支付款項共計5000萬元,尚余4129.62萬元投資本金及投資收益未支付。因此,當代東方欲向霍爾果斯春天融和索要投資款本金及投資收益4129.62萬元,支付自去年9月1日起暫至10月10日違約金共計1159.23萬元,以及支付原告因本案承擔的律師費35萬元。楊偉、西安曲江春天融和就上述應付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訴訟費用則由三被告共同承擔。

▲當代東方關於涉及訴訟的公告 截圖

從《嘿,孩子!》的片尾我們看到,該劇由西安曲江春天融和與光線傳媒聯合攝制,聯合出品單位中則有當代東方以及當代東方子公司東陽盟將威的身影。

▲視頻截圖

有意思的是,在公布此訴訟後兩日,當代東方便公布了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了79%,約為1.36億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前三季度發行的影視劇減少,以及公司重點布局的影院板塊及新設的控股公司處於投入期,前期投入較大,

在業績不盡如人意的背景下,此次訴訟金額涉及超過5000萬元,若收回想必會對公司利潤有一定影響。不過,當代東方表示,目前該案尚未宣判,尚無法判斷本案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的影響。

春天融和回應:正在調解,可能也會撤訴和解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與當代東方有糾紛的春天融和並非“無名之輩”。2010年,西安曲江春天融和成立;2015年,霍爾果斯春天融和成立;2017年5月,北京春天融匯成立。

其中,西安曲江春天融和是作為主體存在的公司,楊偉擔任法人代表及董事長。而這家公司作為春天融和最閃亮的招牌,也吸引了內地著名男演員黃渤、《老炮兒》等電影的著名導演管虎(原名管滸)以及《北平無戰事》的編劇劉和平入股。

▲西安曲江春天融和股權結構(啟信寶/圖)

不過今年4月,本為西安曲江春天融和全資子公司的霍爾果斯春天融和,股權從西安曲江春天融和變為了想象影視與大象股權共同持股,想象影視背後是內地青年導演楊樹鵬,該公司法定代表人也從楊偉變為了張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當代東方的訴訟方西安曲江春天融和曾兩度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睞。

2014年8月,星輝娛樂便出資1.6億元增資參股西安曲江春天融和,獲得其20%股權。2015年3月,星輝娛樂又以5.67億元收購了西安曲江春天融和50.38%股權,收購後星輝娛樂持有其70.38%股權。

不過,很快,2015年10月、12月4日,星輝娛樂先後兩次出售了手中西安曲江春天融和的所有股權,從而徹底與西安曲江春天融和“分手”。

而就在正式與星輝娛樂分手的一天後,2015年12月5日,共達電聲就拋出重組預案,擬斥資41.2億元,收購西安曲江春天融和100%股權和樂華圓娛文化100%股權,其中西安曲江春天融和100%股權的預估值為18億元。就在一夜之間,西安曲江春天融和的估值便增長了5.2億元。

但最終,共達電聲與春天融和的聯姻也宣告失敗。

沒能如願擁抱A股市場,如今又被A股市場中的當代東方所狀告,春天融和的處境是否不太樂觀?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向當代東方相關人士詢問此次訴訟進展,但該人士表示進展還需要以公告為準。隨後,記者又致電春天融和相關負責人,其向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表示:“此次事件本身就還沒有最終結案,不希望大家過多報道和關註,公司與當代東方正在調解,可能也會撤訴和解,所以沒有什麽事情會發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52

影像戲劇:既是電影,又告訴你電影是怎麽制作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0718

戲劇《黑夜黑幫黑車》的主角方托馬斯是20世紀西方著名虛構人物,他在戲中自白:“我是罪犯,我是黑夜,我沒有面孔。”(烏鎮戲劇節供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既是電影,又告訴你電影是怎麽制作的 “影像戲劇”在烏鎮戲劇節》)

“戲劇是最中和的藝術,什麽新發明它都可以拿來用。”

“這還算是戲劇嗎?”

看完烏鎮戲劇節的《影子》,一位觀眾在10月29日的“小鎮對話”上提問。

《影子》的舞臺上懸著一塊電影銀幕,如果只看銀幕,這就是一部75分鐘的文藝片。真正的看點在於,這部文藝片是由舞臺上的演員實時拍攝出來的。

“我參加烏鎮戲劇節五年下來,覺得戲劇的定義早就被扔進垃圾筒了,”主持人周黎明說,“《影子》既是一個電影,同時又告訴你這個電影是怎麽制作的,這對傳統戲劇來講是顛覆性的。”

2017年烏鎮戲劇節首次設立“影像系列”單元,收入4部“影像戲劇”。

“影像的運用會是戲劇發展的趨勢嗎?”另一位觀眾在“小鎮對話”上追問。

“我不覺得這是趨勢性的東西,”《影子》的攝像師克里斯丁·維爾克回答,“它們已經融為一體了。戲劇是最中和的藝術,什麽新發明它都可以拿來用。”

戲劇舞臺上無非是講故事

德國人沃爾克·格林第一次來中國,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烏鎮西柵的沈家戲園,調試設備、表演他的影像戲劇《生動的肖像》。

在烏鎮的第一場演出是10月27日下午,格林在中國傳統的戲臺上講述他和手翻書的故事,臺下的中國觀眾一片沈靜。

格林心里打鼓,他在德國和英國演出時,所有的“包袱”甩出去都有回響,觀眾跟著哄堂大笑,或者感傷流淚。“我想,啊,也許這戲砸了,大家不愛看,不理解。”格林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演出結束時,一大群觀眾湧到臺前,要求參觀格林的手翻書,格林這才松一口氣,“也許他們看戲時忙著看字幕”。

大學時,格林對電影的原始形態之一翻頁動畫產生了興趣。1998年他嘗試用相機連拍照片,制作“手翻書”。

格林的第一次創作並不順利。在柏林的一片小樹林里,他跟女模特“說戲”,讓對方躲在一棵大樹後面,然後突然跳出來,他用相機連拍捕捉這個瞬間。由於缺乏默契,兩人嘗試了多次都沒能成功。天漸漸黑了,格林帶的膠卷也快用完,他急著讓女模特重新來過,對方郁悶地看了他一眼,轉身就走。

讓格林意外的是,照片洗出來,女模特蹙眉轉身的過程生動鮮活。

此後,格林繼續尋找人物,做肖像連拍。他不再事先提出任何要求,而是假稱拍一張照片。等拍攝對象坐定,格林按動快門,連拍持續12秒,拍攝36張照片。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拍攝對象都難以維持最初擺好的造型,一位少女手足無措,伸手想要遮擋鏡頭;一位老人笑逐顏開,摘下棒球帽,露出一頭蓬亂稀疏的白發;一對戀人不再註視鏡頭,旁若無人地熱情擁吻……

格林本人最喜歡的肖像手翻書,是他在河邊遇到的兩個釣魚的小男孩。在這組連拍照片中,兩個小男孩紋絲不動。“這真的是連拍,請註意男孩右側的草,”格林又翻了一遍手翻書,觀眾們驚訝地發現,在36張照片中,男孩身旁的草葉在風中輕輕搖擺,更加映襯出兩位小小垂釣者的處變不驚。

除了人物肖像,格林也拍攝建築。他曾在廣場上通宵拍攝柏林大教堂,每20分鐘按一次快門,原本12秒的拍攝周期被拉長為12個小時。

格林最瘋狂的一次拍攝持續一年,他透過自己家廚房的窗戶,拍柏林的街景。為了保證每張照片都精確地在同一位置拍攝,格林把一臺相機固定在廚房里,放了一整年。為了防止失手碰到相機,他把這個拍攝點固定在兩米高的一個架子上,每次都需要爬梯子上去按快門。這組照片中,窗外的樹葉如火苗般抖動,柏林塔時隱時現,進入冬天,大雪把景色簡化成幾根黑白線條。

2005年格林在柏林的一個戲劇節上表演了自己的手翻書,並在同年的愛丁堡戲劇節因此出名。格林的表演吸引了許多國家的“戲探”。接下來的兩年,他帶著自己的手翻書周遊世界,最近的一站是中國。“我知道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戲劇’,”格林說,“但是戲劇舞臺上無非是講故事,而我選擇了這一種。”

格林篤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格林認為手翻書呈現的過程很像相對論所描述的時間,“時間不是固定節奏的,而是隨機變化的,手翻書揭示了時間的真面目”。

我們的目的不是創造虛無體驗

觀看影像戲劇《黑夜 黑幫 黑車》的觀眾,會在演出12小時前收到這條提示短信——

尊敬的觀眾:此劇將在一個移動箱體內觀看,遲到將無法入場。故請您務必在劇目開演前1小時抵達劇場,謝謝配合!

演出當晚,觀眾們穿過一片空曠的停車場,來到烏鎮互聯網中心的劇場。觀眾檢票後來到一間休息室,穿著黑色立領制服的工作人員走上來,讓所有人交出手機,鎖進特制的儲物櫃格子里。

演出前十分鐘,50名觀眾排成兩列,走進一個黑絲絨布覆蓋的玄關。玄關內側的門打開,大家來到一個異常空洞的純黑空間,也就是劇中的“黑夜”。工作人員用小手電在地面上打出光點,觀眾們循著光點登上臺階,鉆進一個小型劇場。劇場只有兩排座位,觀眾無論坐在哪里,正對著的大銀幕都盡收眼底。

劇場內的燈光熄滅,銀幕上亮出一行漢字:“請您閉上眼睛。”銀幕消失了,劇場的一面“墻”被掏空,墻外是紐約街頭的建築影像,一個黑衣人在這些建築的幻影中漫步。

畫外音響起,說話的人是“方托馬斯”——劇中的“黑幫”。

方托馬斯誕生於1911年的法國,是一個犯罪系列小說的主人公。小說中的方托馬斯變身為銀行家、乞丐、馬戲團的經理、修女、工人,無惡不作,精力旺盛。

伴隨著低沈的隆隆聲,劇場緩緩移動,觀眾們所坐的就是劇中的“黑車”。這是一輛“非機動車”,靠人力移動。觀眾們看不到幾十名推車的工作人員,只看見墻外的影像不斷變換,紐約的街景漸漸遠去,面前出現了不斷蜿蜒的列車鐵軌。

整部戲沒有明顯的敘事,75分鐘的表演始終貫穿著散文詩式的旁白、舞蹈式的肢體動作和超現實風格的影像。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創造虛無的感官體驗,”參與創作的美國電影學者湯姆·甘寧說,“我們實際上在討論邪惡、暴力、恐懼與心理、政治的關聯。”

不過,這些主題需要觀眾在移步換景時自行領悟。“這不是一個線性故事,它是影像的積累,在反複的刺激下,讓你體會自己的身體,體驗可怕的情境。”導演特拉維斯·普雷斯頓說。

為什麽要“直播”一部電影

戲劇演員把攝像機扛上舞臺,一邊表演,一邊把實時影像投射在銀幕上。這種“實時攝影”的手法,成為2017年烏鎮戲劇節的一種潮流。

藝術總監田沁鑫時隔16年重排話劇《狂飆》,便升級為“影像戲劇”。劇中,演員們表演田漢拍電影時,所拍攝的“電影”也同步出現在舞臺上。

英國劇團“大嘴突擊隊”的戲劇《西方社會》則邀請七位觀眾上臺,與演員共同重現一部網絡視頻里的生活場景。劇組先是在大屏幕上畫出每個角色的站位和姿勢,描述每個角色的故事,然後向觀眾席扔出七個布娃娃,搶到娃娃的觀眾上臺參與表演。其余的觀眾隔著大屏幕,看舞臺上實時創作的視頻。

把“實時攝影”做到極致的,則是德國邵賓納劇院的《影子》。導演凱蒂·米歇爾2014年曾執導影像戲劇《朱麗小姐》,在中國的演出轟動一時。《影子》延續了《朱麗小姐》的手法——舞臺被改造成了一個電影片場,三位演員扮演片中的角色,其他十幾名演員則扮演劇組的工作人員,他們在舞臺上拍電影,沒有暫停、重來,所有場景的拍攝都是無縫銜接。

在舞臺上,觀眾可以看到電影拍攝的許多秘密。舞臺正中央放置了一臺小轎車,拍攝隧道追車戲時,小轎車其實原地不動,車窗外的LED燈滾動著白色的光帶,工作人員用鼓風機對著駕駛座吹風,在電影畫面里,觀眾看到的就仿佛是轎車快速駛過隧道里的路燈,帶起的側風吹亂了女主角的劉海。

“這劇組可真窮啊,”一位觀眾小聲調侃。這部文藝片中出現了直達地下108層的電梯、幽暗的走廊、萬人露天演唱會、隧道里摩托車與小轎車的追逐,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烏鎮大劇院的舞臺上通過道具和障眼法拍出來的。更令觀眾驚嘆的是,這部75分鐘的電影是用75分鐘實時創作出來的,剪輯、後期全都一步到位。

“其實我們不是演多長就能拍多長,”《影子》攝像師克里斯丁·維爾克說,“整個排練是六到八周,對於操作攝像機的人來講,就像跳舞一樣,每一步都要精心設計好。”

“美國每年12月份的時候會推出一部音樂劇或者話劇直播,拍攝手法百分之百是電影的,不下1000個鏡頭,鏡頭的複雜程度讓我這個研究電影的人瞠目結舌。”周黎明說,“他們為什麽要直播一部電影,舞臺劇有舞臺劇的魅力,但是能看到的最多幾千人,直播出來,幾百萬幾千萬人能看到,這的確是一個探索的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06

外掛江湖:制作團隊開百萬年薪招人 主播頻陷外掛風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0/166863.shtml

外掛江湖:制作團隊開百萬年薪招人 主播頻陷外掛風波
福建大金融 福建大金融

外掛江湖:制作團隊開百萬年薪招人 主播頻陷外掛風波

打擊外掛、維護健康的行業生態,將是一場持久的戰爭。

來源 | 福建大金融(ID:zfdb88888888)

作者 | 鄭超前

因外掛醜聞沈寂二十多天後,“五五開”複活了。

1月4日晚,網名“五五開”的鬥魚遊戲主播盧本偉上線,若無其事地玩起給他惹上麻煩的大逃生主題遊戲《絕地求生》,仿佛沒看見滿屏“作弊”“去死”的彈幕。被網友圍攻了一個多月,盧本偉仍然一口咬定:“我沒有開掛。”

去年12月,有網友上傳視頻質疑“鬥魚一哥”盧本偉在《絕地求生》中使用外掛,盧矢口否認並惡言相向,掀起軒然大波。熱門主播紛紛站隊,雙方粉絲罵戰不斷升級,引致共青團官方微博點名批評。盧最終公開道歉,但對於是否開掛這個關鍵問題始終含糊其辭。

“五五開”不是第一個陷入外掛風波的主播。

去年9月,同為鬥魚主播的“魔音糯米”同樣被質疑在《絕地求生》中開掛,糯米激烈否認並揚言線下約架,隨後卻被官方封號,坐實了作弊行為。

10月,另一位主播“油條”又被曝開掛,同樣以封號告終。五五開事件進一步掀開了《絕地求生》外掛亂象的蓋子,老牌主播“小智”甚至宣稱見過一份開掛主播的名單,“看得觸目驚心”。

外掛, 是指通過欺騙或修改遊戲以提高成績的作弊程序 ,早在單機時代就曾風靡一時。隨著網絡遊戲的發展,這類程序的欺騙對象從個人電腦變成了服務器,涉及的利益也越來越大,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幾乎每一個熱門遊戲背後都隱藏著外掛的身影。

近年流行的遊戲中,黎明公司(前身為索尼在線娛樂)2015年推出的《H1Z1》、暴雪2016年發行的《守望先鋒》等遊戲均因外掛泛濫飽受詬病,官方多次批量封號,始終無法杜絕。

五五開事件涉及的《絕地求生》是韓國藍洞(Bluehole)公司去年推出的一款FPS(First Person Shooting,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也是2017年最大的黑馬。這款遊戲從上線之初就陷入外掛重圍,嚴重時美服排行榜前十名幾乎都是出售外掛的廣告。

微信圖片_20180110150823

北美服務器排行榜都是外掛

玩家使用外掛後,能獲得超出遊戲設定的“特異功能”,透視、自瞄、飛天、橡皮人、反傷……只有玩家想不到,沒有工作室做不出,種種怪異場景層出不窮,因此被戲稱為“諸神之戰”。

據一位玩家描述,他在遊戲中好不容易獲得一輛越野車,另一個玩家竟徒步追了上來,向他打招呼:“哥們兒,要外掛嗎?”

他遇上了一個銷售代理。許多經銷商通過類似的方式,在遊戲中向其他玩家兜售外掛,賺取利潤。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絕地求生》的外掛五花八門,售價不一,例如“血族”和“GM”兩款熱門外掛分別報價85元/天和50元/天,此外還有一次購買終身更新的小程序,能去除霧天、去後座力、人物高亮等等,售價70元。

截至發稿,《絕地求生》全球玩家總數已突破3000萬,日活躍用戶峰值接近300萬,利潤空間可想而知。據業內消息,已有外掛制作團隊開出百萬年薪招人。

微信圖片_20180110150828

“吃雞”外掛

但與遊戲主播、直播平臺和運營商獲取的利益相比,賣外掛只能算個辛苦錢。

在遊戲直播圈,外掛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據小智爆料,有人專門為遊戲主播定制外掛,通過QQ群限量銷售。一款《絕地求生》外掛,起初售價5000/月,後來漲到6000/月還供不應求。主播們不但要求能力加成,更追求隱蔽性,能夠在成千上萬觀眾的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打造“天賦異稟”“世界頂級”的形象。

直播也是個江湖,由於“低門檻、低風險、回報高、名氣高”的傳聞,網絡直播在短短幾年內成了中國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騰訊研究院2017年5月份的調研數據顯示,國內各大直播平臺的註冊主播累計超過350萬人,這其中95%的人每月直播收入在1萬元以下,超過70%的人月收入甚至不到100元。被稱為“頭部主播”的群體僅占5%,收入卻高的驚人,年薪百萬乃至千萬比比皆是。

人人都想進入頭部,處於頭部的人唯恐被替代。

“魔音糯米”沒有職業電競背景,長期徘徊在遊戲圈第一梯隊之外。而在《絕地求生》中,他卻創下了M16點射1秒9發、SKS點射2秒17發的世界級記錄,短短3個月內聚集大量人氣,粉絲打賞六十多萬元。

“五五開”盧本偉原先主攻《英雄聯盟》,《絕地求生》火爆後迅速轉變方向,而且進步神速。打出29殺”吃雞“的那一天,他的直播間人氣超過300萬,上千VIP捧場。盧本偉曾曬過高達33萬元的月收入賬單,更聲稱鬥魚、YY開出千萬年薪,爭相邀請他入駐。

盧本偉直播期間,粉絲瘋狂打賞

與主播們獲得的收益相比,幾千元的外掛顯然只是一項微不足道的投資。而他們創造的驚人成績,又成了直播平臺吸引流量的招牌。千千萬萬用戶為主播們的“神技”而震驚、羨慕、嫉妒、激動,瘋狂敲擊“666”,刷出高額禮物,為平臺貢獻了巨額流水。

鬥魚深知頭部主播的價值,過去兩年來不惜血本,簽下多位主播。頭條指數2017年3月數據顯示,鬥魚擁有行業TOP50主播中的21名,超過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總和。

五五開事件後,鬥魚官方表示,鬥魚直播作為平臺方沒有技術能力去發現主播是否在遊戲中開掛,所以也沒有權利來對主播是否開掛下結論,只能當權威方證實主播開掛後,采取相關的處罰措施,來保證平臺的良好秩序。而鬥魚給五五開的懲罰,僅為在微博、直播間向公眾致歉,以及暫時停播。

鬥魚官方表示,鬥魚直播的日活用戶近3000萬,月活近2億。根據2018年1月9日消息,鬥魚將於年內赴港上市,融資金額約3-4億美元。

微信圖片_20180110150851

鬥魚直播平臺

外掛讓主播和平臺賺到了錢,普通玩家過了癮,代價是對遊戲生態的巨大破壞。當少數玩家通過第三方程序在遊戲中獲得超出常規的優勢時,其他玩家的體驗嚴重受損,甚至憤而離場;而當戰場上只剩下開掛的“神仙”時,遊戲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經典網遊《傳奇》、前文提到的《H1Z1》均因外掛泛濫,導致用戶流失慘重,收入直線降低,最終走向死亡。

外掛如同寄生在遊戲體內的寄生蟲,快速吸幹宿主的血液,使遊戲的生命周期急劇縮短。

為了打擊外掛,遊戲廠商絞盡腦汁,封號已成為一種常規手段。

幾乎每款主流遊戲都有自己的監管系統和反作弊系統,例如CS:GO同時擁有VAC反作弊系統和OVERWATCH監管系統,其中檢測作弊程序的VAC封禁約85%,依托玩家審核的OW監管封禁約15%。目前,CS:GO國服封禁賬號總數約14000例;《守望先鋒》截至去年2月,封號數量超過7萬個,總價值超過1400萬人民幣。

《絕地求生》也已開始查封外掛,至今為止封禁玩家總數達到150萬。騰訊代理《絕地求生》國服後,立刻宣布成立專項反外掛小組,收集外掛制作及銷售線索。

我國近年已開始從法律層面打擊外掛產業。根據2003年國家五部委所發文件《關於開展對“私服”、“外掛”專項治理的通知》,“私服”、“外掛”行為屬於非法互聯網出版活動,應予以嚴厲打擊。至今,國內已有多個遊戲外掛團隊被捕,僅2017年就立案3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0余人。

在不斷加大的監管力度下,外掛仍然屢禁不止。《絕地求生》制作人Brendan Greene曾在采訪中表示,99%的“開掛”玩家來自中國。

無論這一數字是否準確,中國玩家大面積作弊的現象已經引起國外玩家的反感,許多用戶在steam社區里發帖抗議,甚至要求全面封禁中國區。

微信圖片_20180110151137

國外玩家評論

為什麽外掛在中國如此猖獗?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不止一個,外服遊戲在中國區運營不力、國產網遊“氪金”風氣盛行、遊戲行業監管落後等等因素都有關系,但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遊戲行業在中國涉及的利益太大。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在中國遊戲產業仿佛開了掛一般飛速發展的同時,黑色產業也在暗中生長。打擊外掛、維護健康的行業生態,將是一場持久的戰爭。

吃雞 外掛 五五開 直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67

騰訊收購《絕地求生》制作商藍洞部分股份,具體規模未披露

據韓國經濟日報,在線遊戲《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絕地求生:大逃殺)》的開發公司Bluehole(藍洞)10日表示,中國公司騰訊購入了其部分股份。藍洞未透露交易的具體金額和份額,但表示該公司的創始人仍是第一大股東。

據韓國媒體此前報道,業內人士透露,騰訊同意收購藍洞約8.5%的股份,每股價值65萬韓元,收購總額大約為5000億韓元(約30.5億元人民幣)。本次交易完成後,加上之前持有的1.5%的股份,騰訊將共計持有藍洞10%的股份,成為藍洞第二大股東。

事實上,早在今年5月就有消息稱,騰訊正在考慮斥資逾5000億韓元入股藍洞。當時,藍洞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正在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投資過程中,但無法披露相關各方的數量和身份。而在去年8月,騰訊就曾意圖收購該公司,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公開資料顯示,藍洞是由NCsoft公司出身的前員工於2007年3月創辦的遊戲開發公司,總部位於韓國首爾。2017年,其開發的大逃殺遊戲《絕地求生》上線,成為當年最火爆的現象級遊戲。今年4月,《絕地求生》制作人Brendan Greene對第一財經表示,《絕地求生》現在在全球各平臺的銷量已經突破4000萬份。

去年11月,騰訊正式宣布與藍洞旗下的PUBG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獲得《絕地求生:大逃殺》在中國的獨家代理運營權,並相繼推出兩款正版手遊。根據騰訊發布的未經審核第一季度綜合業績,2018年第一季度,騰訊智能手機遊戲收入約達人民幣217億元,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28%。騰訊還特別提到了“吃雞”,而這已經是騰訊第三次在定期報告中提及“吃雞”遊戲,顯然這款遊戲的商業前景依然值得可期。

責編: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51

明星外援與制作水準功不可沒,中超“出海”打下全球市場

作為北京國安的資深球迷,在洛杉磯出差的阿唐也能看到中國足球超級聯賽(下稱“中超聯賽”)的頂級對決了。因為就在8月中旬,ESPN官方確認將在美國和巴西直播中超聯賽,至2020賽季結束。

ESPN這一知名有線體育頻道加入中超聯賽海外陣營,意味著中超聯賽的品牌熱度將進一步在全球範圍內升溫。就在上個賽季,中超聯賽的海外版圖增加了德國、意大利、波蘭等歐洲國家,海外播出平臺增至20多個,覆蓋範圍擴大至96個國家和地區。

“(中超聯賽的)海外版權銷售還會繼續鋪開,但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一些不確定性。”中超聯賽版權方——體奧動力(北京)體育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體奧動力”)CEO趙軍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海外版權擴張之路

“在海外還能看到中超聯賽,我還是比較意外的。”阿唐表示。

讓阿唐覺得意外的原因很簡單,中國國足一直表現不佳,在最近的亞運會男足小組賽1/8淘汰賽中,中國隊以3:4的成績輸給了沙特隊,未能走得更遠。在國際足聯近期公布的最新國家隊排名中,中國國家隊的最新成績為1320分,總排名在75名。

不過,中超聯賽的排名沒國足那麽慘。根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最新一期的聯賽排行榜,中超聯賽排名第22位,總價值為2.1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元)。

“這與中超的眾位大牌外援不無關系,他們個個都身價不菲,包括帕托、佩萊、胡爾克和保利尼奧等。”動吧體育CEO白強對第一財經表示。

而這些外援球星也是中超聯賽海外版權銷售的重要“法寶”之一。

“各大足球聯賽都一樣,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英超)、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西甲)也需要球星效應。2016年,中超聯賽在海外之所以備受關註,與國內俱樂部引進大量明星外援有著一定關系。”趙軍表示。

2011年,當中國足球走出“黃賭毒”陰霾後,為了獲得更多進球,國內各大足球俱樂部都不惜砸重金引進外援。

國際足聯曾發布報告稱,2013年,中國足球購買國際外援的費用為2780萬美元,到了2015年已升至1.68億美元。2016年,中國俱樂部共在國際市場上簽下159位球員,涉及金額4.513億美元,是其他亞洲各國聯賽之和的3.44倍。中國足球聯賽的國際購買力已經上升到了第五位,排在英國、德國、西班牙與意大利之後,超過了法國、葡萄牙、俄羅斯等傳統的足球市場。

恰在這個時期,2015年,體奧動力以5年總價80億元(後合同調整為10年110億元)的天價購得中超聯賽版權,讓中國足球火箭般升至“版權時代”,當時諸多媒體還十分疑惑,體奧動力靠什麽來支撐未來這一天價版權費?

近兩年中超引進的外援

而毫無疑問的是,體奧動力的支撐點,除了賣好國內版權外,海外版權也是一大支點。

2016年,體奧動力開始了中超聯賽海外版權的銷售。“海外版權銷售沒什麽技巧,就是要把所有元素都做到最高標準。除了明星外援外,還包括制作水準。無論是在足球體制比較成熟的歐洲,還是在足球傳統不深的美國,任何的傳統平臺,對於聯賽體制與轉播水平要求都會很高。如果你的制作水平不行,那他們是不會接受的。”趙軍表示。

在成為中超聯賽版權方後,體奧動力就確定將主要精力與投入放在了如何提高制作水平和轉播上。在2016賽季,中超240場比賽都執行了全新的制作標準,每一輪聯賽的焦點比賽都配備了超高速攝像機、數據系統、飛貓等特種設備,中超聯賽的整體水平明顯提升。與此同時,體奧動力的制作中心基於中超聯賽生產了大量的各類節目,全面向國際先進聯賽靠近。

而憑借著“明星外援”與“制作水準”,中超聯賽最終在海外大放異彩。到2017年賽季,中超聯賽在海外的轉播平臺已增至20多個,海外轉播信號覆蓋了96個國家和地區,登陸了Sky Sports和FOX Sports等多個海外知名轉播平臺。

今年3月,體奧動力與IMG(國際管理集團)簽訂了三年的合作協議,後者將繼續負責中超聯賽在海外的版權分銷。“其實,投入也比較高,因為要給海外單獨安排英文字幕和傳輸,加大了成本。但從財務回報上,目前還沒有太高要求,首要是先把海外版權銷售鋪開來。”趙軍告訴第一財經。

中超“出海”的不確定性

“直言不諱地說,中超聯賽品牌在海外比較熱門,是營銷的勝利,這與合作夥伴不無關系。”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以IMG為例,IMG 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營娛樂、體育、時尚及傳媒業務,幾乎擁有了全球體育和時尚行業最頂級的明星代理權。這樣一個全球體育經紀的引導者成為了中超聯賽的合作夥伴,而中超聯賽2016、2017賽季海外版權的銷售正是依托該平臺進行的拓展。

趙軍曾表示:“IMG 利用其國際影響力和專業度,成功地支持中超在全球約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覆蓋,對聯賽形象帶來了積極影響。”

“開句玩笑,在這個平臺上,只要不是最差勁的,基本上都可以找到買家賣出錢來。不過,如果中國足球按現在這路數再胡鬧下去,那離賣不出去的日子也就不遠了。”上述知情人士認為。

該人士還認為,目前的一些政策對中超聯賽的商業價值是有所影響的,主要在兩方面。

從最近的賽季看,中超聯賽的制作水準值得肯定

一方面,2017年6月,中國足協下發的關於征求《2017年夏季註冊轉會期收取引援調節費用相關規定》通知要求,對虧損狀態的俱樂部征收引援調節費,如果引入的外援不超過4500萬人民幣/人次,內援不超過2000萬人民幣/人次,則將調節費全額返還,但只能用於俱樂部青訓;一旦超過這個引援標準,調節費則不會返還。這一“新政”,從2017年夏季轉會期就開始實行。

另一個是同期下發的《U23球員參加2018年中超、中甲聯賽相關規定》通知,按規定,2018賽季中超、中甲俱樂部每場U23(23歲以下)球員首發人數不得少於首發外援人數,在一場比賽里,每隊U23球員實際累計上場人次不得少於外援實際累計上場人次,而外援累計上場每場不得超過3人次。

“這些政策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提高發展中國自己的足球,特別是國家隊的水平,為的是提高自身球隊與隊員的水平。”白強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新政是將目前中國足球的一些泡沫擠出,這是不可否認的,但還是打亂了俱樂部整體的戰略規劃,比如在引進外援方面。

也有評論認為,從職業聯賽本身的角度而言,競技性、觀賞性、商業性等元素,都是職業聯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

而外援對中超聯賽的價值影響有多大,目前並沒有研究數據支撐,這也是第三方行業研究者難以辨析的部分。不過,無論是從提升俱樂部影響力還是增強球隊實力方面,外援都有著一定的作用。

且更為重要的是,明星外援更是海外版權平臺比較看重的價值所在。“各大職業聯賽的版權銷售都一樣,明星球員效應很重要。如果說未來中超聯賽海外銷售會有什麽不確定性,可能就是球員的水平與影響力了。”趙軍表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