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 | 科技股習慣不分紅?芯片公司中穎電子如何成了“奇葩”

資本市場概念炒作往往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但是芯片行業的剛性需求卻往往被忽略——那就是時間。

在A股創業板市場上,中穎電子是一家“奇特”的芯片設計公司。作為熱門概念芯片領域的上市公司,股價不溫不火,從來沒並購,但年年高分紅。深入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奇特”的方面還有更多。公司董事長從未接受過任何采訪,網絡上甚至找不到他任何的只言片語;公司不主動釋放影響二級市場股價的信息,投資者公開討論極少,但是實地調研很多。

中穎電子2012年在創業板上市,從事集成電路芯片研發設計及銷售,高管主要來自中國臺灣,核心技術和人才主要來自內地自主培養。公司2013年開始從小家電市場拓展進入大家電市場,長期規劃在汽車芯片等領域布局。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6.86億創出新高,盈利1.34億,公司計劃拿出70%的利潤用於現金分紅。

科技企業往往頂著各種光環,但有的上市公司主動躲在了光環之外。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專訪了中穎電子董事長傅啟明、董秘潘一德,試圖向讀者解剖一個創業板上市芯片公司的案例。同時,藉由中穎電子,也可以一窺芯片行業的發展規律。

工程師治企

與資本運作型管理者相比,工程師有其典型特征。

“我很少關註公司的股價,有時候有投資者來問我關於股價的事情,我會覺得壓力很大。”中穎電子董事長傅啟明在辦公室見到第一財經記者時,委婉地表達了自己不想被過多關註的想法,身穿休閑服的他時不時會搓搓手,不好意思地笑一下。

他說,希望自己能夠專註的做好公司經營,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態,為股東提供穩定的回報,別的不會太多關註。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0歲的傅啟明生於臺灣。中穎電子控股股東為外資法人機構威朗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持股25.02% 。威朗國際的實際控制人是傅啟明,持股77.97%。

傅啟明畢業於臺灣交通大學電信工程學系,自1983年起從事集成電路設計業,歷任聯華電子集成電路設計部門設計工程師,飛利浦集成電路設計部門資深工程師等職務。值得註意的是,中穎電子總經理宋永皓、副總經理郭誌升也是“臺灣系”工程師出身,曾與傅啟明一起在聯華電子、聯詠科技等公司共事。

中穎電子創立於1994年,成立18年後於2012年在創業板上市。傅啟明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上市,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方便給員工提供股權激勵。但是上市頭三年,公司業績並不理想。2012年公司收入下滑三成,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下滑62%。

一上市業績就出現業績滑坡,讓這個工程師團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對中穎電子而言,當時三個方面的不利因素發生共振。一是MP3被迅速崛起的手機取代,整個市場迅速消失,而中穎電子當時的MP3業務線銷售占比超過百分之十,優勢一下變劣勢;二是家電下鄉政策在2011年底結束,2012年家電行業銷售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同時,當時歐債危機、美國市場不景氣。

據公司董秘潘一德介紹,2013年開始公司進入大家電市場,公司業績增長比較好。但是由於一邊要彌補新產品研發的虧損,一邊又要消化MP3業務線的庫存,直到2015年才完全清理完歷史遺留問題,產品線恢複健康。

目前公司總共有314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占到84.39%。去年研發投入9351.6萬元,占營業收入的13.64%。研發主要投入方向為家電與電機控制、鋰電池電源管理、OLED顯屏驅動、智能電表及IOT等領域。

中穎電子的研發人員主要是公司內部培養,也有部分是從全國各地吸引而來。芯片行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激發人才的創新能力,就成為這類企業最最核心的問題。

“從經營方面,像我們這種輕資產公司,一旦公司的骨幹、研發人員離開,公司的價值就會搖搖欲墜。”傅啟明對記者說,這正是公司選擇持續高分紅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年分紅7成

現金流對科技企業而言是非常珍貴的,但是中穎電子卻把利潤大把分了。

在上市初期業績表現不算理想的時期,公司以送股為主,但是自2015年開始公司加大現金分紅,並推出員工持股激勵方案,覆蓋接近三分之一的骨幹員工。

根據最新利潤分配預案,中穎電子2017年計劃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50元(含稅),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股,合計派發現金股利9449.37萬元(含稅)。其中,現金分紅占合並報表中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的70.71%。

高分紅並非只有去年。2016年10派3.5,現金分紅6656.18萬元,分紅比率61.84%;2015年10派2,現金分紅3466.06萬元,分紅率69.62%。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2014年~2016年,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率(分紅金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0%左右。

為何高比例分紅?傅啟明告訴記者,這是因為三個方面的考慮。

“對我來說,照顧好員工,讓他們有動力去努力,才能把士氣調動起來;同時對投資了公司股票的股東,也要兼顧到對他們的回報。所以在考慮公司未來發展需要之後,就會將盈利大幅度返還給股東。”傅啟明告訴記者,一般分紅都在利潤的70%左右,如果將轉送股票也計入,大概占比在80%左右。但在他看來,轉送股票不是公司經營賺出來的,本來就是股東的錢。

第二個方面,則是考慮到股價波動帶給外部股東的影響。

“股價,我們是沒有辦法去影響的,或者說我們也不該去影響。但是股價會影響投資者的資金流向。外部股東買進來的時候,可能會買在相對高點。買入之後股價如果掉下來,他壓力一定會很大。對此我們也沒辦法做什麽事,這也讓我壓力很大。”他說,作為經營者,能做的只能是專註本業,取得穩定增長,來給予投資者穩定回報。這樣,對於這些買在高點的股東,可能經過兩年或三年時間,至少可以攤平。

面對記者的提問,他反複略帶矜持地說,作為經營者實在做不了什麽事情,如果可以做到公司穩定發展、員工喜歡在這里奮鬥、股東投資有一定回報,自己覺得也算是承擔起了基本的責任。

“如果能做到這樣的話,我心理壓力會小一點。”他說,無論通過什麽方式投資了公司,成為了公司的股東,都希望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實際上做起來並不容易。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發。對於輕資產型芯片設計公司,保持足夠的研發投入十分關鍵。“每年在配息的時候,我們會展望明年的行業情況。芯片設計行業研發更新速度快,今年需要8寸明年可能就要12寸,研發成本節節攀升。”傅啟明表示,在展望明年的研發需求和明年業績增長情況後,大概預留30%的利潤,預計是基本安全的。

“但是我們也無法對未來做出100%保證,不知道還會不會再出現類似曾經的MP3這樣的情況。”他說,但是MP3事件讓公司在開發一個新產品、建立一條新的事業線時,會更加謹慎,技術骨幹、管理幹部會進行討論,包括客觀環境如何、競爭情況如何、未來演變是否可控。即便如此,依然不能保證100%安全。

芯片行業的“剛需”——時間

中穎電子一直強調專註經營,但是對很多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專註經營”並不一定是褒義詞,這往往意味著公司缺少被爆炒的機會,股價短期暴漲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有時候投資者會到公司來問我,你們為什麽不多說一點公司的計劃,這樣股價可以漲得更好一點,”傅啟明說,但是一個產品需要這麽長的周期,還充滿這麽多的不確定性,就算說了也未必會實現。

在2017年A股市場最熱門的炒作概念中,芯片絕對榜上有名。但是市值60億左右的中穎電子,卻似乎與此絕緣。自2012年上市以來,公司有充裕的現金,但一起並購都沒有進行。

“我們一直在談,只是從來沒談成。”傅啟明告訴記者,並購是上市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式,但是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並購對象,以合適的方式長久合作,卻非常不容易。

之所以沒有並購成功,他總結主要是因為兩方面原因。第一,公司一定要找產業相契合的公司,而不會為收購而收購,這就將範圍縮小了很多;第二,希望收購標的公司在對賭期滿後,技術團隊還能夠留下繼續合作,因為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滿足這兩條要求的並購標的。

資本市場概念炒作往往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但是芯片行業的剛性需求卻往往被忽略,那就是時間。

在采訪過程中,傅啟明、潘一德都反複提到這一點,很多產品從想法到建立產品線、積累技術完善產品,再到做進大客戶成為其主要供應商,需要“熬”很長時間。

“芯片有很多種,市場特性千差萬別。而生產每一種芯片,都很難,這是一個非常細分的市場。”潘一德告訴記者,比如消費型類似MP3使用的芯片,更新換代非常快,如果下一個產品輸了,整個市場可能就沒有了;再比如顯示驅動芯片,屬於單一品種、使用量大的產品,但是毛利率低、市場競爭激烈;再比如家電、工控類產品的芯片,不僅要求實現功能,還要保證品質,這種就要細水長流,慢慢做進大客戶。

即使5塊錢一顆的芯片,也需要耗費非常長的時間去積累。中穎電子曾在2007年投入研發鋰電池管理芯片產品,研發三年後於2010年推出成品,開始在筆記本電腦的小品牌及維修市場積累技術,到2014年底產品日臻完善後才開始跟一線品牌客戶接觸,正式開始產品驗證。產品驗證2年多時間,2017年7月才正式驗證結束,中穎電子開始為其制作新產品。2018年開始,才少量生產。預計今年生產數量只會到百萬級別。

而且,即使百萬級別也不是一次性訂購。一季度訂購幾萬顆,到4月份沒有出現問題,才會繼續訂購。逐步增加,等訂購到百萬顆時,大客戶基本可以確認產品供應沒有問題,就會提高到五百萬或者更高的數量,之後就會穩步增長。

“對大客戶來說,如果能夠成為他的第二大供應商,可能就能夠占到30%的份額,如果成為第一大供應商可能就會占到50%的份額。但是如果成為第三大,就只能是5%~10%。”潘一德告訴記者,要成為大客戶的供應商,沒有捷徑,就只能是一直做、不犯錯。

他補充說,家電芯片一顆幾塊錢,很便宜,但是要做好就很難。比如中穎電子會花兩三年時間來解決一個防靜電的技術。而且,芯片行業是上下遊依存度非常高的行業,目前中國已經在AMOLED面板生產等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預計這個市場成長起來之後,會對芯片有更大的需求。但是同樣,AMOLED面板領域的工藝提升、生產良率提升,也不是朝夕可以解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