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麥克指數、McJob 麥當勞改變世界9件事

2015-06-29  TCW


1. 牛津、韋氏字典都有的單字:McJob

● 2001年被蒐錄在牛津字典,定義為「低薪、沒什麼指望的工作(A low-paid job with few prospects)」,兩年後韋氏字典也蒐錄此單字● 早年台灣高中生、大學生曾對到麥當勞打工趨之若鶩,並使高學歷人士開始願意到餐飲業工作● 1990年代中期後,因台灣勞工短缺、工資上揚,麥當勞打工也成為台灣低薪代名詞之一

2. 每年送15億個玩具,是地表最大玩具通路

● 根據《紐約時報》2001年估計,麥當勞透過「快樂兒童餐」每年送出15億個玩具,比生產芭比娃娃的美泰兒、製造彩虹小馬的孩之寶都還要高出許多,是全球最大的玩具通路

3. 7所漢堡大學 1年培育7,500人

● 有美國最大職業訓練中心美稱的麥當勞,有個漢堡大學(Hamburger University),於1961年成立,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近郊● 目前全球共設立7所漢堡大學,累計有超過33萬名麥當勞經理、中階主管、店長從漢堡大學畢業● 現在每年有超過7,500人接受訓練,許多課程的學分已獲美國教育機關認可,可列為大學或研究所的正式學分

4. 非正式經濟指標:大麥克指數

● 《經濟學人》雜誌在1986年推出的半幽默非正式的經濟指數● 麥當勞的大麥克漢堡,因在一百多國販售,使用相同材料,由當地加盟體系向供貨商議價,在各國售價不同,比起品牌手機、汽車等全球統一定價產品更適合當指 標。若以兩國大麥克的當地貨幣售價相比,跟匯率做比較,可用於評估匯率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例如台灣單點1份大麥克新台幣79元(約合2.55美元),美國為4.79美元,1美元兌新台幣的理論值就是79除以4.79得到16.49元,比起現在 的31元,新台幣被低估達47%

5. 產出全球化代表詞:麥當勞化

● McDonaldization,由美國社會學家George Ritzer提出,指的是:速食餐廳的經營模式與對生活形態的影響,改變了你填飽肚子的方式麥當勞化包括4大元素:

? 效率——讓快速滿足各種需求的服務業興起,改變雙薪家庭填飽肚子的方式

? 量化——將服務與商品以金錢、時間來量化,人們開始習慣計算煮食、外食交通所需時間,勞工也被期待更快速完成更多工作

? 可預測性——在不同地區(國家)、不同時間所提供的服務都被標準化

? 控制——證明消費者生活形態可被商品、服務控制,就連全球簡報方式都能被軟體控制

6. 它,改變農夫種馬鈴薯、農場養牛的方法

● 麥當勞是美國最大牛肉買主,每年光在美國市場,就要採購超過10億磅牛肉,換算等於550萬頭牛。麥當勞也是全球最大的馬鈴薯採購商之一,每天在全球供應 的薯條達900萬磅,相當於半座艾菲爾鐵塔● 為提升食物品質,他們改變農夫種馬鈴薯和工廠加工薯條的方法,如在固定溫濕度中儲放3週才能加工;為全國乳品工廠帶來新方法,要求改變農場養牛方式;發 明、改造廚房器具;率先使用新的食品包裝、運送方法……,對食品加工及運送的現代化,影響巨大

7. 1年賣250億個漢堡的速食霸主

● 全球119國有3萬6,258家分店,營收274億美元,高居第一● 員工數逾180萬,在美平均每8個工作人口就有1人在麥當勞打過工● 平均1天有6,900萬名顧客上門(約是台灣總人口3倍)● 若以每人買1個漢堡估算,1年可賣掉250億個漢堡

8. 它是全球有最多店面的包租公

● 1982年成為全球擁有最多店面的公司,加盟店中一半是由麥當勞負責找開店地點,或買下、向地主承租,再轉手租給加盟主● 剛上市時曾以房地產商自居。根據麥當勞年報,2014年底麥當勞擁有的不動產、機器設備價值高達152億美元,其中土地價值44億美元。當年度來自加盟店 的租金營收為61億美元

9. 敢砸錢,是全美廣告預算最高的餐廳

● 2014年總共花8.08億美元廣告費,是美國廣告費用最高的餐廳,也是消費品牌前10大廣告主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46

啤酒巨頭江蘇種大麥 本土啤麥是淪陷還是逆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685.html

5月20日,在這情侶秀恩愛的日子里,百威英博與江蘇農墾集團秀起了恩愛。百威英博宣布與江蘇農墾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合作內容一言以蔽之,就是一起種啤酒用大麥(啤麥)。

作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巨頭為何跑到中國農村去種大麥?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隨著中國啤酒產銷量增大,百威英博希望能夠原料本土化,進一步降低成本;而另一個原因則令人遺憾:中國啤麥產業落後,啤麥原料大量依賴進口,至於百威英博這樣的發力高端啤酒品牌在啤麥原料上則全部依賴進口。

不過,目前似乎看到了轉機。百威英博亞太區采購副總裁張牧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在國內,百威英博一直試圖用當地的資源種植出更適合啤酒釀造的大麥,生產出質量更好的啤酒,同時有效的降低成本。目前,在中國江蘇射陽的釀酒大麥育種試驗中發現了合適的品種,以及江蘇射陽的產業規模優勢等促成了雙方的合作。

品種千里挑一仍難言成功

百威英博的“種大麥”計劃早已有之,但進程並不是特別順利。百威英博全球采購總監肖高求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江蘇之前,百威英博在甘肅以及內蒙均作了大麥育種試驗,甘肅地區由於地理位置距離生產工廠太遠,以及物流等配套設施不夠好,百威英博基本放棄了在甘肅大規模發展啤麥種植計劃。而在內蒙,目前已經獲得了一些比較成功的品種,下一步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判斷是否適合大規模生產,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另一方面,中國的啤麥種植區域西北、東北幾近雕零,內蒙古啤麥種植大面積減少,目前國內只有江蘇可以保證相對穩定的種植面積。

因此,目前看,江蘇是種植啤麥最合適的選擇。自2012年起,百威英博便從美國本土引進優良大麥品系和先進的田間智能管理平臺SmartBarley,智能大麥平臺,並指派專職農藝師,與江蘇農墾集團共同培育適應江蘇大麥區的品系。此外,百威英博還將技術支持延伸至麥芽制作領域,以期獲得更高質量麥芽。在源頭上,百威英博更是通過訂單農業的形式保障麥農收益,好讓農戶無後顧之憂。

為了能夠推動優質啤麥品種能夠落地中國,百威英博在國外進行了5000多個試驗,從中挑選出32個可能適合中國的品種,最終只有兩個品種在中國的育種試驗中獲得成功。

然而,要說目前百威英博的啤麥本土化生產計劃已經完全成功還尚早。

張牧表示,百威英博計劃在2018年進行大規模生產。但這只是一個計劃,期間還有很多變數。肖高求表示,目前雖然發現了成功的品種,但這只是在試驗階段獲得的成功,不代表規模化生產中也能獲得成功,期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仍然需要試驗檢驗。

啤麥八成依賴進口

百威英博這麽艱難推動啤麥本土化生產背後是中國啤麥產業太落後。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在大豆等產業發展遠不及北美,然而,在啤麥產業上落後程度也相當令人吃驚。

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副秘書長元月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我國進口大麥1073萬噸,其中,用於啤酒釀造的大麥有490萬噸左右,占全國釀造啤酒用麥的85%。

啤麥原料生產大量依賴進口的現狀與我國啤酒產銷量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符。

中國不僅是最大的啤酒生產國,也是最大的啤酒消費國。我國啤酒產量年人均消費量達34.2升,高於33升的世界平均水平。2014年中國啤酒總產量為4921.85萬千升,達到消費量階段性的峰值。但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啤酒市場受經濟增速放緩、消費環境整體低迷等因素影響,產量創近五年最低。龐大的消費人群成就了中國啤酒消費大國的地位,但近年來中國國產大麥產量急劇下滑,進口大麥依存度急劇增加。

從整體的分布上面看,我國啤酒原料產業分布不均衡,占據目前我國麥芽總產量50%的麥芽生產企業位於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另外,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大麥源源不斷地進入,極大地沖擊了本土的麥芽行業。

據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公布的數據,以澳大利亞啤酒大麥為主的洋麥大舉進攻,從2007~2014年,我國啤麥產量由279萬噸狂跌到140萬噸,而進口洋麥則由109萬噸飆升到了3000萬噸,啤酒企業對進口大麥的依存度則由28.7%攀升到了66.7%。為此,啤酒生產企業的成本大幅上升。

元月表示,我國啤麥落後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在政策扶持上,相比國外啤麥產業發達國家,我國政府沒有對大麥的種植提供足夠的政策扶持;其次,相比國外規模化農場,我國大麥種植主要是散戶為主,散戶經驗不足,對品質及產量上的把控遠不及澳大利亞等國家;最後,在雙邊貿易上,隨著農產品進口限制條件進一步放寬,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逐年豐產,大量海外大麥進入中國市場,直接沖擊了本土大麥產業。

淪陷還是逆襲?

面對重重困境,諸如百威英博這樣的啤酒巨頭發力本土化的舉措能否改變中國啤麥過度依賴進口的現狀?

據張牧介紹,目前來看,這個需要漫長的過程。“即便我們2018年規模化種植成功,能夠順利產出,我們也只是希望能夠提供1萬噸左右的使用量,而百威英博在中國一年需要70萬噸啤麥,真正實現啤麥原料大規模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甚至如果江蘇這里規模化種植不成功,我們還需要從頭開始,另尋適合的地方適合的品種。這一過程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張牧表示。

此外,即便此次百威英博在江蘇試驗成功的品種規模化生產成功後,在一段時期內,其成本依舊高於國外,還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才能在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

那麽中國啤麥產業到底在哪些方面還很落後?百威英博全球原材料采購副總裁Alessandro Sperotto向記者表示,中國大麥種植方面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三點:首先,在化肥管理上,中國過量使用化肥的現象很嚴重,導致大麥倒伏。大麥倒伏後質量會出現下降;其次、品種缺乏,中國大麥或者在啤麥品種方面,由於育種方面發展較晚,一直缺乏好的品種,由於土壤氣候等條線不一樣,國外的品種並不能直接種植到中國土地中,需要逐步育種、擴繁等步驟逐步發現優良品種然後規模化生產;最後,灌溉技術落後,中國需要新的灌溉技術,目前中國大麥用水量遠高於其他國家,這一方需要優化,控制過量灌溉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81

大麥網要做演出場館了!巨頭為何爭相布局線下場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274.html

演出票代理與銷售的本土最大演出票務公司大麥網要做演出場館了。

2016年6月17日,大麥集團首席運營官徐瑋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大麥將正式進軍線下場館業務領域,並將斥資數億元與國際最大的場館運營商AEG在國內重點城市打造智慧場館。長期以來,中國演出場館在技術與管理上落後於歐美,並存在一些不規範的問題,導致黃牛問題較嚴重。一些先進的場館技術與運營理念亟待引進。AEG亞太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葛伯強表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國的演出場館也應該融入互聯網化運作中。據悉,除了大麥,樂視、阿里也已經重金布局體育領域,註資線下場館,一場演出場館革命真正掀起。

在全球娛樂產業化的背景下,演出產業是基礎性文化產業,在文化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民眾的文體娛樂支出比重不斷增加,文化消費時間逐漸增多,對文化產品的選擇性日益增強,逐漸向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轉移,而觀看娛樂性強、影響力大的演出節目成為民眾最為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之一。演藝場所作為演藝產業鏈中的一部分,凸顯出極其重要的作用。演出場館是專門用來表演體育、戲劇、歌劇、歌舞、曲藝、音樂等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是將集創作、生產、表演、銷售、消費及經紀代理等於一體的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的物質載體。

在國內,演出票價格偏高、購票難等問題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演出場館存在問題。一方面,演出場館技術與管理相對落後。參與建設與運營北京萬事達中心以及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的葛伯強表示,以前我們來中國,發現場館運營效率太低,一些場館準備一場活動要一周時間,設備不夠先進。諸如在設計上,屋頂荷載承重都達不到歐美技術水平;在管理上幾乎沒有,很多員工在抽煙、閑聊,大量時間成本被浪費,場館布置時間長了,演出的場館成本也就上去了。

另一方面,一些演出場館運營不夠規範,一些演出票並沒有完全通過公開的渠道銷售或者存在暗箱操作,給黃牛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間。這也讓很多人抱怨在大麥等售票平臺買不到票,只能找黃牛高價買。

徐瑋表示:“以上這一系列原因讓我們看到了國內演出場館存在改進的空間與發展潛力,這也推動了我們加速布局演出場館。大麥將基於場館提供更完善的科技服務,從系統、內容到信息化三方面幫助場館有效提升商業價值和合作空間。在系統服務方面,大麥將提供移動端身份證明購票、VR在線選座、電子票直接入場等全自助化購票服務。”

事實上,除了大麥,樂視、阿里等互聯網巨頭也在布局線下場館。就在不久前樂視和華熙國際宣布合作,將五棵松打造成為樂視體育生態中心後,中國場館運營界的代表人物之一韓立鋒選擇在今年春節前辭去了五棵松體育場館總經理一職,選擇加盟阿里體育,擔任副總裁並身兼場館事業總經理一職。很顯然,阿里體育也將發力場館的智能化改造。

“按照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的情況,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46平方米,增長率為41.75%。而根據《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2025年要實現人均體育場館面積2平方米,可以看出未來這個增量相當可觀。”在年初舉行的《體育場館建設與運營管理研討會》上,華南師大體科院博導、中國體育場館協會運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譚建湘教授指出,未來體育場館的新建和升級改造將成為拉動文體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極,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也與日俱增。國泰君安等券商研報也表明,目前已有數家上市公司涉足該領域,並看好其向體育、演出服務業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34

大麥網遭撞庫39名用戶被騙百余萬 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近日,有網友微博爆料稱遭自稱“大麥網工作人員”的電話詐騙,被騙走7.6萬元。記者采訪獲悉,據大麥網統計,目前已有39名用戶被騙,損失達147.42萬元。多數用戶已在轄區派出所報案,部分已被受理。大麥網表示,將會先行向用戶墊付被騙資金。

大麥網用戶楊女士反映,3日晚9點半,她接到大麥網客服4006103721打來的電話,“電話里對方準確地說出了我訂單的詳細信息,我就沒懷疑”,隨後對方稱大麥網後臺誤給楊女士升級了“VIP”服務,將會在當日扣除楊女士部分會員費,楊女士表明要取消該服務。對方表示,稍後將會有銀行職員致電楊女士,“指導”她進行相關操作。5分鐘後,一個顯示為“+95599”的電話打了進來,對方自稱某銀行職員,要求楊女士前往ATM機進行操作。通過一令一步的操作,對方分兩次轉走了楊女士三張銀行卡內的7.6萬元,“沒想到讓我輸入的驗證碼數字就是轉賬金額”。

楊女士稱,對方又以解凍賬戶為由,要求她再存入5萬元。楊女士給家人打電話拿錢,經家人提醒發現自己被騙,楊女士立即到當地派出所報警。楊女士說,目前她已在微博上與28名在近期被騙的大麥網用戶取得了聯系,獲悉詐騙者均能準確說出受害人訂單及身份證號等信息,由此懷疑大麥網泄露了用戶信息。

7月15日0點16分,大麥網發布聲明:“絕不會對外泄露任何用戶信息。有些用戶在不同網站使用相同的註冊信息(用戶名和密碼),因此被不法分子利用,使用撞庫的方法在大麥網嘗試登錄並獲取用戶購買商品的信息,進而冒充客服人員實施詐騙,導致部分用戶遭受了經濟損失。雖然近期這種作案手段在各網絡服務平臺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對此大麥網也絕不推責,並承諾妥善處理此事。”

大麥網公關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麥網沒有“VIP”升級服務,用戶付款通過第三方,不需要綁定銀行卡。大麥網否認泄露用戶信息,稱可能是不法分子利用用戶使用相同用戶名和密碼的習慣,嘗試登錄後盜取信息實施詐騙。

昨天8點22分,大麥網發布後續聲明:“經核實,在此次事件中,造成經濟損失的用戶數量為39人,總金額達147.42萬元。為了盡快緩解此次事件對用戶造成的經濟壓力,大麥網董事會決定對所有造成實際經濟損失的用戶實行‘先行承擔用戶損失’的措施,由大麥網向用戶墊付被騙資金。”

記者從昌平警方獲悉,已接到報警,目前正在調查。

 

一財網綜合京華時報、大麥網官方微博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77

阿里宣布收購大麥:三年姻緣,終歸佳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1/162000.shtml

阿里宣布收購大麥:三年姻緣,終歸佳期
i黑馬 i黑馬

阿里宣布收購大麥:三年姻緣,終歸佳期

大麥網今天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大家庭,未來將整合大文娛資源。

3月21日上午消息,阿里巴巴和大麥網今日在微博上宣布,大麥網今天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大家庭,未來將整合大文娛資源。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秘書長張宇,將出任大麥網CEO。大麥網創始人曹傑將擔任特別顧問。

此次收購雙方沒有透露具體金額。

微信圖片_20170321114524

大麥網創始人曹傑、馮宇鴻在內部公開信中稱:“大麥目前已經聚集了中國最多數量live和體育賽事的觀眾群體,擁有最全面可追溯全國的演出和賽事數據,具備全國最廣泛的現場地面操作能力,以及一批對全國以及區域演出市場最了解的團隊,——所有這些都為實現加入阿里巴巴生態以來的下一步戰略目標,打下了無可替代的良好基礎。”

而阿里巴巴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 俞永福也在公開信中透露了收購大麥網之後的業務規劃:

 1、完善線下基礎服務。

“隨著大麥網的加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線下基礎服務環節的搭建,擁有更豐富的用戶觸及渠道。”以便將內容、 “一站式”服務及娛樂體驗帶給更廣泛的消費者。

 2、聯動“線上+線下”資源。

 大麥網將與阿里的各大業務之間形成協同作用——”作為大文娛板塊重要組成的阿里音樂,將首先同大麥網實現業務打通。一方面,在線演出票務結合音樂應用,實現用戶數據打通;另一方面,形成以粉絲、藝人、平臺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音樂營銷模式,實現阿里音樂的業務升級”。 

緣何青睞大麥網?

據公開資料顯示,大麥集團(北京紅馬傳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以演唱會票務起家,是中國最大的覆蓋現場演出、體育賽事等領域的演出票務平臺,也是該領域最大的系統服務提供商。此後,大麥網在2005—2014年間先後完成了三輪融資。

微信圖片_20170321131215

大麥網作為大麥集團的核心業務部門,是全球華語排名領先的知名票務品牌,全方位提供演唱會、音樂會、話劇、體育比賽等上萬種門票訂購服務,市場份額占國內可市場化票務部分70%以上,是國內互聯網電子票務行業龍頭企業。

其實,大麥網的優勢並不止於在線票務領域。

公司資料顯示,大麥網還專註於大文體業務的多元化整合營銷,產品及服務橫跨文化、體育、娛樂、遊展及高科技研發等多個創意產業領域。旗下擁有自營大麥演出、大麥體育、大麥電影、大麥玩樂等多個獨立運作的業務子品牌。

由此看出,大麥網已不單純是一家賣票的平臺,而是具有內容出品制作、多樣化業務宣發、智慧型場館運營、數字化票務銷售,以及高新系統終端的全產業鏈體系布局。而這一核心定位,與阿里大文娛今後的規劃不謀而合。

實際上,大麥網早已在阿里大文娛版塊中有了自己的角色扮演。除了投資本身,阿里巴巴在業務上與大麥網也有過交集。去年5月中旬,阿里旗下的淘票票宣布與大麥網合作,通過打通雙方後臺售票服務,進一步穩固在在線電影票務市場的地位。

與大麥網牽手後,淘票票市場份額也一躍而上。去年7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16中國在線票務平臺大數據報告》顯示,貓眼電影以3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第二名淘票票占21%,緊隨其後的微票兒占18%,百度糯米電影占14%。

三年姻緣,終歸佳期

據了解,阿里在2014年7月以D輪投資人身份進入大麥,持有大麥網32.44%股份。作為大文娛版塊重要組成部分的阿里音樂,未來將同大麥網實現業務打通。今年3月3日,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宣布任命張宇為阿里音樂CEO,提出“繼續加速阿里音樂產品和內容生態建設”。

微信圖片_20170321111922

2017財年阿里季度財報顯示,由UCWeb、阿里音樂、優酷土豆等組成的阿里巴巴大娛樂版塊,正在成為繼電商業務、雲計算之後的新主營業務和核心收入來源。截止2016年12月31日,數娛業務收入達到40.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3%。

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公司大量湧入電影市場並聚焦在線售票領域,最讓人感嘆的結果還是互聯網對市民觀影習慣的改變。但逐利才是資本的本性,令市場為之瘋狂的是,2015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空前繁榮,在這場總規模為440.69億元的爭奪戰中(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同比增長48.7%),互聯網公司紛紛以大量的資本和資源投入其中,徹底改變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格局。

在俞永福看來,阿里進入文娛產業是“高起點創業”,這是一個可以長期發展的實業領域。通過生態版圖的不斷豐富完善,阿里文娛集團正在不斷為整個產業創造新的價值。

總之,從上一輪投資到而今的全資收購,阿里巴巴在大麥網上花了多少錢,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阿里早將大麥網看作是其文娛業務版塊中的重要一子。

在該條微博下,熱門網友點評:

@呂朋龍:瘋狂的收購啊!不過大麥網到馬雲爸爸手里用起來更放心!

@上海實習招聘:阿里全資收購大麥網,大麥員工變為阿里員工。之前沒去大麥的同學是不是後悔了?

@自在如風的中少年:每次搶票倒計時,然後就卡住不動了,既然有了阿里幫忙,他們雙11零點那幾分鐘的技術可以借用,希望以後不要太卡。另外,強烈希望支付寶上面直接放入接口對接大麥網買票。爽歪歪。

@超超超級無敵厲害-cyc:最近一看到阿里巴巴收購國內的什麽什麽企業 就會感到害怕 阿里現在涉足的行業那麽廣 要是有一天垮了 那中國經濟怎麽辦?!

@-ChenKaiLu-:希望阿里巴巴能為大麥提供更好的服務器 每次前排好票 每次都讓黃牛給搶了

@凱_KayLord:支付寶買票指日可待?

@大臉貓Vw:阿里巴巴什麽都想插一腳

附:大麥網創始人曹傑、馮宇鴻發內部信:

一起放飛夢想,用音樂·美·愛照亮世界 

各位大麥同事: 

經過與阿里巴巴集團近三個月的磋商,大麥今日正式加入阿里大文娛平臺。 

作出這個決定並不艱難。如果說大麥過去的目標是聚焦票務,成為中國的ticketmaster,那麽接下來是要成為中國的livenation。

 自2004年至今,依靠誠信、科技和人文創新,大麥成為中國第一娛樂營銷平臺。大麥對整個現場演出和體育行業的加速驅動、互聯網化和行業標準的建立,從政府到市場有口皆碑,發揮著引領者和里程碑的作用。大麥在中國商業化live的市場占有率始終高居榜首,從票務技術應用和市場規模角度,也已達到世界級水平。可以說,過去那個階段的目標已經完全實現,我們還要在今後繼續優化票務技術和服務,持續擴大市場占有。

大麥目前已經聚集了中國最多數量live和體育賽事的觀眾群體,擁有最全面可追溯全國的演出和賽事數據,具備全國最廣泛的現場地面操作能力,以及一批對全國以及區域演出市場最了解的團隊,——所有這些都為實現加入阿里巴巴生態以來的下一步戰略目標,打下了無可替代的良好基礎。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大文娛的風口已起,資金和人才以更快的速度在文娛領域開始聚集,這對大麥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麥十幾年布局和積累的優勢需要有一個更快更好的釋放。如果說,繼續單打獨鬥是一個選項,那麽和更大平臺結合、以更高的起點發揮出優勢應該是一個更好的選項。眾所周知,阿里巴巴集團在電子商務、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的能力、對大文娛版塊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內容布局以及雙方形成的巨大協同效應,都堅定了大麥和阿里融合的決心。 

大麥和阿里的結合始於2014年7月,經過了三年的戀愛階段,雙方有了長期的了解和磨合。這一次大麥完全融入阿里大文娛,既是一個雙方戰略上經過慎重考慮的結果,也是雙方充分了解且水到渠成的完美婚姻。

我們完全相信,阿里十幾年來神奇增長所積累的管理經驗、企業文化、技術能力,特別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都會給大麥的再上臺階帶來極大的助益。

未來,大家既是大麥人,又是阿里人,新的更大的平臺已經鋪就;既是機遇,也有挑戰,希望大家以空杯心態,在更廣闊的平臺上繼續奮發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將來會擔任大麥的特別顧問。我們希望這個大家庭里的每一份子,一起放飛夢想。作為創始人,在我們眼里,大麥永遠是我們的孩子。

今日始,大麥作為行業的翹楚,站在中國互聯網巨人的肩膀上,將會飛得更高、更快,用音樂·美·愛來照亮世界。

永遠祝福大家! 

大麥網創始人:曹傑 馮宇鴻

2017年3月21日

附: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CEO俞永福內部信:

微信圖片_20170321170318

阿里巴巴 大麥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096

阿里全資收購大麥網 大文娛音樂戰略全面啟航

”早在2014年7月,在我們大文娛戰略還在雛形期,我們就成為大麥網的重要股東。這是一場持續三年的認認真真的戀愛,也是一場實實在在的水到渠成的婚禮。”

2017年3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對中國最大演出票務平臺大麥網完成全資收購。這意味著大麥網正式加入阿里大文娛戰略版塊,通過線下內容落地與渠道觸達服務,助力大文娛各大版塊“一起跑起來”。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表示,隨著大麥網的加入,將進一步完善線下基礎服務環節的搭建,擁有更豐富的用戶觸及渠道,使我們得以將優質的內容、“一站式”的服務和獨一無二的創新文化娛樂體驗帶給更廣泛的消費者。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秘書長張宇將出任大麥網CEO。同時大麥網創始人曹傑擔任特別顧問。

大麥網以演唱會票務起家,是中國最大的覆蓋現場演出、體育賽事等領域的演出票務平臺,也是該領域最大的系統服務提供商。阿里在2014年7月以D輪投資人身份進入大麥,持有大麥網32.44%股份。

據悉,作為大文娛版塊重要組成部分的阿里音樂,未來將同大麥網實現業務打通。一方面,在線演出票務結合音樂應用,實現用戶數據打通;另一方面,以粉絲為核心,聯動藝人、票務資源,形成以粉絲、藝人、平臺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的音樂營銷模式。借力於同大麥的整合,阿里音樂將實現業務持續升級,引領阿里大文娛音樂戰略全面啟航。

今年3月3日,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宣布任命張宇為阿里音樂CEO,提出“繼續加速阿里音樂產品和內容生態建設”。

阿里巴巴集團同時表示,VR(虛擬現實)技術將成為未來顛覆線下演出行業的關鍵。作為“第二現場”的VR演唱會,其市場前景不可估量,無限想象。“我們認為,VR技術將為消費者帶來一種更加自如,同時更為經濟的全新娛樂體驗。”

2017財年阿里季度財報顯示,由UCWeb、阿里音樂、優酷土豆等組成的阿里巴巴大娛樂版塊,正在成為繼電商業務、雲計算之後的新主營業務和核心收入來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數娛業務收入達到40.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3%。

通過生態版圖的不斷豐富完善,阿里文娛集團正在不斷為整個產業創造全新的價值。在俞永福看來,阿里進入文娛產業是“高起點創業”,這是一個可以長期發展的實業領域。要做好文娛產業,不僅需要堅實的生態實力支撐,更需要有長期投入的耐力,以及事無巨細的努力。

“形勢比人強,形勢逼人強!讓我們用實力、耐力和努力,一起去守望新的麥田!開始奔跑吧!”俞永福在員工信中寫道。

附俞永福致阿里大文娛、大麥網的員工信全文

一起跑起來!

各位同學:

我很高興的向大家宣布,我們剛剛完成了對大麥網的全資收購。早在2014年7月,在我們大文娛戰略還在雛形期,我們就成為大麥網的重要股東。這是一場持續三年的認認真真的戀愛,也是一場實實在在的水到渠成的婚禮。

我要感謝曹傑、馮宇鴻夫婦對大麥網的卓越貢獻,在他們的領導下,大麥網在十幾年內成長為中國第一娛樂營銷平臺。未來曹傑先生將擔任特別顧問,為大麥網的持續發展和突破繼續貢獻其行業經驗和洞見。

經過了過去幾年的努力,我們陸續完成了對電影、音樂、視頻等內容產業的布局,並形成了結合內容生產、可多屏分發的大文娛平臺。隨著大麥網的加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線下基礎服務環節的搭建,擁有更豐富的用戶觸及渠道,使我們得以將優質的內容、“一站式”的服務和獨一無二的創新文化娛樂體驗帶給更廣泛的消費者。

今天,大麥網在優化其核心產品的同時,將進一步催化阿里生態各大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作為大文娛版塊重要組成的阿里音樂,將首先同大麥網實現業務打通。一方面,在線演出票務結合音樂應用,實現用戶數據打通;另一方面,以粉絲為核心,聯動藝人、票務資源,形成以粉絲、藝人、平臺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的音樂營銷模式,實現阿里音樂的業務升級。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秘書長張宇,將出任大麥網CEO。我相信,隨著大麥網和阿里音樂版塊的深入融合,阿里大文娛音樂戰略也將邁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形勢比人強,形勢逼人強!讓我們用實力、耐力和努力,一起去守望新的麥田!

開始奔跑吧!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47

投入阿里懷抱的大麥網 要從票務平臺延伸現場娛樂

去年王菲演唱會最終花落騰訊一直讓阿里巴巴耿耿於懷,也更讓阿里巴巴意識到加強現場演出產業布局的重要性,於是,阿里巴巴買下了大麥網。

2017年3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對中國最大演出票務平臺大麥網完成全資收購。這意味著大麥網正式加入阿里大文娛戰略版塊,通過線下內容落地與渠道觸達服務,助力大文娛各大版塊協同發展。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表示,隨著大麥網的加入,將進一步完善線下基礎服務環節的搭建,擁有更豐富的用戶觸及渠道。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收購對阿里大文娛板塊的一個有效補充,特別是在打造文化休閑娛樂平臺方面對內容的一個有效豐富;借力大麥網,阿里能夠搶占演唱會、體育賽事等更為廣泛的線下演出活動市場。”

阿里強化演出市場布局

去年阿里巴巴與騰訊兩大集團爭搶“天後”王菲演唱會直播權歷歷在目,最終,騰訊視頻拿下了王菲演唱會線上直播權,騰訊系的娛票兒還承擔王菲演唱會的門票在線售賣業務。這也讓阿里巴巴意識到了需要進一步加強在演出產業的布局。

大麥網以演唱會票務起家,是中國最大的覆蓋現場演出、體育賽事等領域的演出票務平臺,也是該領域最大的系統服務提供商。阿里在2014年7月以D輪投資人身份進入大麥,持有大麥網32.44%股份。

據悉,作為大文娛版塊重要組成部分的阿里音樂,未來將同大麥網實現業務打通。一方面,在線演出票務結合音樂應用,實現用戶數據打通;另一方面,以粉絲為核心,聯動藝人、票務資源,形成以粉絲、藝人、平臺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的音樂營銷模式。借力於同大麥的整合,阿里音樂將實現業務持續升級,引領阿里大文娛音樂戰略全面啟航。

今年3月3日,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宣布任命張宇為阿里音樂CEO,提出“繼續加速阿里音樂產品和內容生態建設”。此次,張宇將出任大麥網CEO。同時大麥網創始人曹傑擔任特別顧問。

線下演出市場目前日益火爆,不僅能夠帶動線下收入,還能帶動線上流量及收入,特別是近年來火爆的在線直播演唱會,就是演出市場線下線上結合的案例。以騰訊為例,2016 年,騰訊Live Music直播項目舉辦了40多場在線演唱會,後街男孩、李易峰等陸續在線開唱,並以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收官。在獲得收益的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用戶,在流量極其珍貴的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自然不會放棄這塊蛋糕。

此外,一些新技術也應用在演唱會等演出的線上渠道,去年王菲演唱會讓VR直播火了一把,圈了無數粉絲,吸引了很多公司躍躍欲試。阿里巴巴集團表示,VR(虛擬現實)技術將成為未來顛覆線下演出行業的關鍵。作為“第二現場”的VR演唱會,其市場前景不可估量,無限想象。“我們認為,VR技術將為消費者帶來一種更加自如,同時更為經濟的全新娛樂體驗。”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據悉,在VR領域,大麥網推出了DamaiVR業務,而阿里巴巴也在去年三月對外透露其VR戰略。二者的結合將在VR業務上的協同將助力大麥網在未來推出VR選座、演出現場切身體驗VR等產品。

不過,這些只是收購大麥網帶來的直接效益,還有一些間接因素不得不考慮。朱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阿里巴巴對電子商務、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高度重視,且在這些領域皆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因此大麥網在納入阿里巴巴後將通過其進一步優化並更好的處理和管理自身的客戶數據、運營數據、業務數據等內容。阿里巴巴強大的資金和客源優勢為大麥網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希望借助阿里的電商渠道發展衍生品業務。”

2017財年阿里季度財報顯示,由UCWeb、阿里音樂、優酷土豆等組成的阿里巴巴大娛樂版塊,正在成為繼電商業務、雲計算之後的新主營業務和核心收入來源。截止2016年12月31日,數娛業務收入達到40.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3%。可見,收購大麥網之後,將進一步豐富阿里巴巴的數據,推動數據業務繼續增長。

大麥從ticketmaster向livenation轉變

對於整個演出行業來說,大麥網納入阿里巴巴版圖後,將觸達更廣泛的用戶,與阿里巴巴其他平臺產生協同效應,也對競爭對手造成擠壓,一家票務平臺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通過阿里巴巴對大麥網的導流,將進一步影響到我們的用戶基礎,給我們造成擠壓,市場空間恐怕將被壓縮。”

更主要的是,大麥網將成為阿里巴巴現場娛樂版塊的重要布局。事實上,大麥網已經開始在布局現場娛樂,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票務平臺。去年六月,大麥集團首席運營官徐瑋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大麥將正式進軍線下場館業務領域,並將斥資數億元與國際最大的場館運營商AEG在國內重點城市打造智慧場館。近年來,演出行業飛速發展,市場前景被業內看好。從北京市文化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北京市共舉辦文藝演出325場,演出市場票房達1642.25萬元,吸引觀眾18.1萬人。與2016年、2015年同期相比,觀眾數量創3年來新高。

大麥網創始人曹傑與馮宇鴻在發給大麥員工的內部信中透露,如果說大麥過去的目標是聚焦票務,成為中國的ticketmaster,那麽接下來是要成為中國的livenation。言下之意,大麥網不僅要做票務平臺,還要布局現場娛樂,而大麥這一願景的實現必須要有強有力的靠山,阿里巴巴在大文娛板塊擁有在線視頻網站優酷、社交平臺微薄、影視制作公司阿里影業、在線音樂公司阿里音樂等,這些均可以為大麥布局現場娛樂起到協同作用。

大麥創始人內部信透露,大麥目前已經聚集了中國最多數量live和體育賽事的觀眾群體,擁有最全面可追溯全國的演出和賽事數據,具備全國最廣泛的現場地面操作能力,以及一批對全國以及區域演出市場最了解的團隊,所有這些都為實現加入阿里巴巴生態以來的下一步戰略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而借力大麥網,阿里能夠搶占演唱會、體育賽事等更為廣泛的線下演出活動市場,彌補阿里巴巴過去在這一環節上的缺失。朱悅表示,大麥網的加入將打通與阿里音樂業務的合作,形成以粉絲為核心,結合藝人和票務資源的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的音樂營銷模式。大麥網所擁有的數據采集系統將有助於阿里巴巴對於演出項目和會員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挖掘,並完善其大文娛版塊的會員管理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49

阿里吞下大麥,看似圓滿聯姻背後,隱藏著另一種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2/162032.shtml

阿里吞下大麥,看似圓滿聯姻背後,隱藏著另一種焦慮
三聲 三聲

阿里吞下大麥,看似圓滿聯姻背後,隱藏著另一種焦慮

在人人都在強調內容價值的時候,對於布局文化產業的互聯網巨頭來說,渠道扮演的角色一點也沒有減弱。

本文由三聲(微信ID:tosanshe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戴天文 馬程

在全資收購優酷土豆一年半後,阿里巴巴大文娛這條“貪吃蛇”又吞下了一個大家夥。

3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已經完成了對於國內最大票務網站大麥網的收購。後者將做為阿里的全資子公司,整合進阿里巴巴大文娛版塊。

1111

大麥網發布的阿里大文娛“快樂版圖”

從2014年7月以D輪投資人身份進入大麥,持有大麥網32.44%股份,到三年之後完成全資收購,阿里巴巴對這家公青睞已久。阿里大文娛董事長俞永福甚至在公開信中把雙方的合作形容為“持續三年的認認真真的戀愛”。

在三年的“戀愛”期間,大麥網和淘票票等阿里的票房平臺達成了戰略合作,把淘票票的業務從電影擴展至演出、體育等泛娛樂行業,想要打造具備線上線下雙向宣發能力的營銷平臺。

過去三年,也是阿里巴巴從無到有建立大文娛版塊的三年。從成立阿里影業、阿里體育,到收購優酷土豆、蝦米音樂,再到整合UC、微博,逐步完善自己的文娛產業的布局。

收購大麥是這個布局中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它在線上票務領域的領先地位,還是對於線下整個演出和賽事的輻射能力,都能夠與阿里大文娛現有的業務產生合作的可能性。

俞永福表示,阿里音樂將是大文娛板塊中首個同大麥網實現業務打通的部分,不僅“在線演出票務結合音樂應用,實現用戶數據打通”,還要“以粉絲為核心,聯動藝人、票務資源,形成以粉絲、藝人、平臺三方聯動的’線上+線下’音樂營銷模式,實現阿里音樂的業務升級”。

2222

交易完成後,創始人曹傑、馮宇鴻將離開大麥網管理者的位置,由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秘書長張宇出任大麥網CEO。在未來,曹傑將作為大麥網的特別顧問。

阿里巴巴和大麥網均以“暫不方便”謝絕了我們的采訪,不過這樁看似圓滿的聯姻背後,其實也隱藏著焦慮和無奈。

賣了14年的演出票,依然賺不到什麽錢

3333

大麥網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演出票務平臺

大麥網成立於2003年,前身是中國票務在線。算到今天,已經做了14年的賣票生意。

當時,創始人曹傑最早的工作重心都在快遞平臺“小紅馬”,票務只是旗下的一項附屬業務,然而僅在兩年之後的2005年,大麥網的規模已經跟小紅馬並駕齊驅。

大麥網的迅速成長得益於音樂行業在受到互聯網沖擊後,收入重心由專輯售賣轉向了現場演出。演出市場的發展催生和滋養了在線票務。到了2009年,小紅馬和大麥網的地位發生了翻轉,小紅馬在競爭激烈的快遞市場退出,成為了大麥網的一個部門,只負責票務的物流。

根據大麥官網上的數據,到了2013年,也就是大麥網成立後的第10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3.5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占國內可市場化票務部分的60%以上。

盡管交易額連年上漲,但演出票房並不是一個足夠賺錢的生意。為了不斷的擴張占領更多的市場分額,大賣網先後完成了三輪融資,通過售賣公司股份來換取公司的發展空間。

以永樂票務為代表的競爭對手,以及大量二手黃牛市場的存在,使得大麥並不能夠“一家獨大”,獲得足夠強的話語權。為了爭奪一些重要演出的銷售權,票房平臺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甚至“什麽錢都不賺”。

大麥並沒有公布自己的經營數據,不過我們可以它最大的競爭對手身上看到這個市場的“殘酷性”。

永樂文化2013年和2014年的票務代理營業收入不足3000萬元,2015年1-10月則不足5000萬元。直到2015年才實現盈利。而跟據《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當年中國演出市場票房收入高達162億。

“賣票”賺不到太多錢後,大麥一直試圖通過“往上遊走”,通過其它業務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從2015開始,大麥涉足了電影IP跨界孵化、電影投融資、電影營銷和電影票務等多個領域。大麥電影參投了由熱門網絡小說改編的國產電影《酥油》、主導引進了2016戛納電影節熱門展映作品《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這些電影並沒有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績。

大麥還把目光投向了VR技術。此前,大麥網曾宣布將在國內重點城市打造“智慧場館”以及VR選座等相關業務,觀眾可以通過VR技術在演出的“第二現場”切身感受奇妙的服務,也可以解決由於距離遙遠、票價昂貴導致一些粉絲“無緣”偶像演唱會的遺憾。

2016年,大麥VR曾為電視劇《青雲誌》打造過國內首支VR交互體驗宣傳片,大麥VR還將為將在今年暑期商業的電影《京城81號2》打造專屬VR宣傳片與H5版VR互動遊戲,這些配合宣發的VR宣傳片以新思維和強互動為立足點,嵌入專屬劇情,主打年輕受眾。

但這些新業務沒有一個能夠成為大麥在廣告和票房之外新的穩定的收入來源,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勵,巨頭們紛紛入局,這門生意更難做了。

從線上到線下,阿里巴巴的焦慮和解藥

4444

高曉松的離開與楊偉東的任職,代表了阿里音樂的變化方向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賺錢”的大麥網趕上了一個好時候。

過去兩年,隨著體育產業的爆發,話劇、音樂劇的走紅,以及音樂選秀節目帶動的演唱會市場,整個現場演出呈現出此前少有的繁榮。

尤其是當電影市場在去年降溫之後,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把線下演出作為新的增長領域。“市場份額第一”的大麥,也受到了多家投資者的追捧。

據一位接近大麥的投資者表示,大麥網過去兩年一直在尋求獨立上市。希望可以通過上市融資,從票房網站進一步擴展為一個文化娛樂公司。但都於資本市場政策等一系列原因,計劃最終沒有實現。

但大麥仍然趕上了另一個“風口”: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布局文化領域。以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大公司們,開始在其中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鞏固自己的文化版圖。

如果我們把成立阿里影業做為阿里大文娛戰略的起點,那麽翻看過去幾年的收購和布局調整,可以清晰的看到阿里的布局邏輯:從電影業務出發向體育、演出、音樂等多領域進軍,從互聯網文化公司變成一個同時擁有強大線上和線下影響力的文娛集團。

大麥網正好滿足了阿里的這兩個需求:它最重要的演出票務正是淘票票所欠缺,也是競爭對手微影和貓眼正在發力的,阿里可以通過“大麥”把票賣到更多文化消費領域;而它與線下演出公司、演出場館的長期合作關系,又能夠把阿里音樂、體育、電影業務推到線下。

俞永福在公開信中表示,阿里音樂將會是第一個與大麥業務打通的版塊,將會帶給阿里音樂帶來“業務升級”。

高曉松的出走,阿里星球停止服務,阿里的音樂業務並不是一帆風順。在線業務受到QQ音樂、網易雲音樂的“擠壓”,線下的演出市場成為了它反擊最好的機會。同樣的整合與合作也會發生在阿里體育身上。

5555

阿里星球線上商業模式並不完美

從入股大地院線,到收下大麥網,成立三年後,阿里大文娛在俞永福的帶領下終於想明白了同時掌握線上與線下渠道,對於整個文化產業布局的重要性。

掌握第一大院線的萬達在電影行業呼風喚雨,分眾傳媒霸氣打出“四億人兩億看分眾”的廣告,阿里巴巴大文娛也開始認清自己的樣子。

阿里巴巴 大麥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88

【得個恨字】加拿大麥記紙杯托變擴音機 一日限定音量提升101%

1 : GS(14)@2017-08-02 06:15:55

去快餐店買外賣時,如買上幾個餐有幾杯汽水時,店舖通常都會送上紙杯托擺放飲品,等大家無咁容易倒瀉。不過這些紙杯托用完就要掉,有無物盡其用的方法?早幾日位於加拿大多倫多Woodbine Beach的麥當勞餐廳就曾推出過一款一日限定的特別版紙杯托,相信大家拎上手後一定唔會掉。



這款特別版紙杯托其實是一個紙製Boombox,只需將手機、平板放入特製的凹位內,就能做到擴音功效,原理近似將手機放入紙杯或玻璃杯內擴音一樣,但擴音效果更加理想,有網站測量過音量能提升101%;當然未計擴音效果,單講紙製Boombox賣相已經好有型,而且紙製Boombox更是100%可循環再造。唔好以為這款一日限定產品設計好馬虎,背後其實是由麥當勞餐廳、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研發小組以及工業設計機構Stacklab合力開發而成,不過成個計畫只在一間麥當勞以一日限定方式推出確實有點浪費,如果可以將這項設計推展到更多店舖就好,相信如果收返少少費用都有好多顧客願意畀錢購買!



資料來源:Mobilesyrup記者:布偉倫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01/201076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4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