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6日晚,美國共和黨大選參選人齊聚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羅納德•里根圖書館,舉行第二場辯論。此次辯論由CNN主持。據辯論組織者表示,足足有800多名記者匯聚在里根圖書館,這成了里根圖書館有史以來最大的新聞事件,11位候選人的表現也沒有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失望,“川普”(Trump)大叔的“嘴炮”依然過癮。
在11為共和黨的候選人中,除了名震四方的房地產大亨、支持率領先的大叔唐納德•特朗普,還有來自布什家族的前佛羅里達州州長傑布·布什、唯一的女性候選人前惠普公司總裁卡莉·費奧里娜、退休的神經外科醫生本·卡森、肯塔基州參議員蘭德·保羅、得克薩斯參議員泰德·克魯茲、佛羅里達參議員馬可·盧比奧、前阿肯色州州長麥克·哈克比、威斯康辛州州長斯考特·沃克、新澤西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俄亥俄州州長約翰·卡西克。
大叔高調依舊
在民意調查中領先,以口無遮攔聞名的特朗普依然是眾多候選人的眾矢之的。這位曾揚言:“如果我當選,我們會有很多勝利,多到你們可能都會厭倦”的地產大亨剛開場就開起了其他候選人的涮。“以蘭德·保羅的支持率看來,他根本就不應該站在這個舞臺上。”保羅則針鋒相對地回應:“我們想要這種口無遮攔的人去與普京談判嗎?我們想要這樣的人去與伊朗談判?”“我非常擔心讓他來掌管核武器。他的回應,他對人長相、高矮胖瘦美醜的攻擊,我的天哪,這是高中才會發生的事情!”
整場辯論討論的話題非常廣泛,涉及了俄羅斯、敘利亞、伊斯蘭國、伊朗核協議、計劃生育、美墨邊境管制、中產階級、伊拉克戰爭、毒品、槍支管制、氣候變化等諸多方面。
國際政治成核心話題
對於國際政治問題的討論成了此次辯論中的一大核心話題。
在俄羅斯問題上,佛羅里達參議員馬可·盧比奧認為:普京想要“重構俄羅斯為一個地緣政治力量”。“他正在利用真空。”“他試圖取代我們成為中東最主要的力量打破者,而現任總統正在允許這一切的發生。”
而奧巴馬任內所簽署的伊朗核協議更成為了各方攻擊的焦點。得克薩斯參議員泰德·克魯茲直言不諱地表示:“相信我。假如我入主白宮的話,上任的第一天我就會撕毀這份災難性的協議。” 俄亥俄州州長約翰·卡西克認為:“要我說,我覺得這是一份糟糕的協議。是我的話永遠不會這麽做的。”政治經驗老練的傑布·布什則從更高的“戰略層面”探討了伊朗問題的應對之策。“關於伊朗,撕毀協議並不是一種戰略。真正的戰略是,我們如何面對伊朗?我們需要重構此前被撕碎的對以色列的責任,我們必須保證,我們有著最為精密的武器,向伊朗發出信號說:我們有以色列在身後。”
激辯中東:戰爭打錯了嗎?
對於深陷中東泥潭難以自拔的美國而言,戰爭仍是候選人繞不開的話題。
站在維護自己哥哥的立場,傑布·布什對當年小布什總統在“9·11”事件後的反應做出了堅決的維護。“你知道嗎?說到我的哥哥,有一件事情我很清楚,那就是他保障了我們的安全。”“他表達了清晰的信號:美國將會強硬地與伊斯蘭恐怖分子作戰,而他也確實保障了我們的安全。”新澤西州長克里斯·克里斯蒂也對“布什總統當時的舉措”表示了支持。“美國因此享受了7年的和平,而奧巴馬卻將和平奪走了。”
但反戰之聲在共和黨的候選人中也不乏市場。“我不會再把我們的兒子和女兒送回到伊拉克。這場戰爭沒有奏效。”“我一生都在反對伊拉克戰爭。我反對敘利亞戰爭,反對武裝我們的敵人。”“我們應該推翻阿薩德嗎?許多人想要推翻阿薩德。我不這麽認為,假如你這麽做的話,伊斯蘭國就會乘虛而入。” 蘭德·保羅分析。
有意思的是,神經外科醫生本·卡森和特朗普還有過一次尷尬的握手。在卡森表示自己在2003年曾告誡小布什不要卷入戰爭後,特朗普揚起了手試,圖來個“high five”的擊掌,但卡森卻代之以握手作為回應。
隔空嘲諷希拉里
在互相“開炮”之余,共和黨的候選人也不忘隔空嘲諷幾句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她完全沒有成績榜單。”前惠普公司CEO費奧里娜表示:“我也在這個地球上旅行過幾千英里,但是不像克林頓女士,我知道飛行只是一種活動,而不是成就。”“如果你想為難一個民主黨人,就讓他們列出一個希拉里女士的成就清單來吧。”由於“郵件門”醜聞,此前美國蓋洛普咨詢公司發布民調稱,美國民眾對希拉里的好感已經降至20年來的最低點。
在辯論的最後,各位候選人以自己的方式承諾了自己上任後將會留下“政治遺產”,經濟、政府效率、和平是候選人承諾較為集中的主題。
據辯論結束後的初步民調結果顯示:特朗普的支持度仍然保持在原先的水平。對於那些喜歡直率表達、對華盛頓的低效深感沮喪的人來說,特朗普的出現很對他們的胃口。分析人士斯圖爾特·羅滕伯格認為:“目前選民只是想表達對國家方向的沮喪、失望和憤怒,共和黨選民要表達對總統的不滿。因此,他們在尋找一個可以替他們發聲的人,特朗普正是這樣的人。”
事實上,初期的辯論尚不具有足夠的決定性意義。共和黨分析人士斯科特·福克納認為,辯論為候選人提供了與選民溝通的機會。“現在他們仍然處於表達立場的階段,只是在發表各自的競選口號。”但抓住這些表達機會的候選人也在悄然積聚自己的影響力,除了熱門候選人特朗普和傑布·布什,卡莉·費奧里娜和蘭德·保羅的表現也被認為可圈可點。
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第四場辯論當地時間周二晚間在威斯康星州舉行,人數也首次從之前的10位減少到8位。根據民調排名從高到低的順序,8名辯論的候選人包括地產大亨川普(Donald Trump)、退休非裔神經外科醫生卡森(Ben Carson)、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前佛州州長傑布(Jeb Bush)、惠普前女總裁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得克薩斯州參議員科魯茲(Ted Cruz)、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John Kasich)和肯塔基州參議員保羅(Rand Paul)。
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各位候選人就經濟與貿易政策,移民政策,外交與國家安全等議題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陳述和辯論。
讓大家都感到欣慰的是,以往搶占風頭毫無底線的特朗普這次非但沒有“出言不遜”或被其他幾位候選人“群起而攻之”,而且表現略微低調還兩次為其他人“打抱不平”:先是指責俄亥俄州州長占了傑布·布什的說話時間,後來又在惠普前女總裁多次打斷其他人的發言時出面指責“為什麽她總打斷別人?”
經濟政策為主軸
同之前共和黨候選人辯論中以互相攻擊占大部分辯論時間相比,周二當晚的辯論顯然以闡述各項經濟政策和議題為主,特別是在稅法,國防開支以及移民議題方面。
當晚的亮點出現在有關國防開支方面,也就是在參議員盧比奧和參議員保羅之間。保羅指責盧比奧“你怎麽能夠是一個保守主義者而在軍事開支上是自由主義者?”保羅所指的是盧比奧的擴充軍事開支的國防支出計劃。
盧比奧毫不客氣地回擊道,“我知道蘭德(保羅)是一個堅定的孤立主義者。而我不是。”
就在兩人火藥味正濃的時候,科魯茲參議員打圓場道,也不是沒有中和的辦法,就是可以增加軍事開支但從削減其他開支上獲得。“你認為保衛這個國家是昂貴的?試試不去保衛。” 科魯茲強調軍事和國防開支的重要性時說。
外交議題分歧最大
“我們不能繼續做世界警察。”特朗普在陳述美國的海外軍事政策存在太多的“侵入性”時說。“你可以做強者而不需要卷入到每一場世界其他國家的內戰中。”保羅參議員進一步指出。但是,特朗普和保羅的觀點遭到其他幾位候選人的一致反對,包括卡森醫生等候選人都認為美國應該推進更強勢的軍事政策。
在有關“伊斯蘭國”極端分子以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上,特朗普也同其他幾位候選人有著嚴重的分歧:特朗普主張美國在該地區有進一步的對抗行動,而其他的候選人認為這樣會傳遞美國軟弱的訊息。
在有關非法移民的問題上,特朗普的“將非法移民全部遣返”的觀點遭到其他候選人的一致反對。俄亥俄州州長更是嘲笑特朗普的觀點“傻的可笑。”傑布·布什指出,共和黨方面如果這樣處理非法移民問題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民主黨占了便宜。
候選人比拼誰更能“忘詞”
多位候選人在辯論當中都有說錯詞和忘詞的情況出現。主張關閉多個“無所事事”的政府機構的科魯茲用手指數了他當選總統後要關閉的5個政府部門:美國商務部,能源部,國稅局,商務部和住房與城市發展部。問題是,科魯茲把商務部數了2遍,而忘了他之前一直批評的教育部。
美國8個重點科研機構聯合致信共和黨眾議員拉馬爾·史密斯(Lamar Smith),警告其領導的委員會已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調查構成騷擾,會對科學界造成“寒蟬效應”。
作為眾議院科學委員會主席的拉馬爾·史密斯,此前要求NOAA科學家交出所有內部通訊信件,試圖調查科學家是否在炮制陰謀或歪曲數據。
“科學家僅僅提供了一些政治上可能存在爭議的科學成果,不應因此受到欺詐調查和騷擾。”在上述信件中,科學家們聯名表示,“任意黨派的政策制定者在沒有公開證據的情況下,卻利用政策分歧為借口來攻擊科學結論,在這種情況下科學無法生存。”
全球升溫無暫停
共和黨質疑科學界在“不成熟地向前推進”氣候數據,用以來滿足美國總統奧巴馬擁護應對氣候變化的施政綱領,這種來自共和黨的質疑令科學家們越來越憂慮。
此次史密斯的調查集中在NOAA科學家托馬斯·卡爾和他的同事發表在6月《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上。文章稱,在過去的15年里,全球變暖沒有“暫停”,而此前曾有研究稱全球氣候變暖出現了放緩或暫停。
迄今為止,今年有多篇論文都贊同上述研究中結果,認為全球變暖並不存在暫停現象。本周三,世界氣象組織(WMO)則公布,2015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有可能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
同時,2011~2015年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期間發生了許多極端天氣現象。
WMO秘書長雅羅表示,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將是史無前例的,“全球許多地區都創下新的高溫紀錄。歐洲、南美和大洋洲創下了陸地最高溫度紀錄,非洲則達到了第二個高溫紀錄,全球幾乎所有地區都打破了紀錄。”
WMO並認為,2015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是強厄爾尼諾和人類活動引發的全球變暖共同造成的。
根據今年1月至10月的資料初步估計,2015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相比1961-1990年高出了0.73℃,比工業化前的1880-1899年時期約高出1℃。這意味著全球氣溫升高跨過了一個重要門檻。
而根據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達成的協議,應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以內。
共和黨質疑數據造假
WMO還列出包括暴雨、洪水、幹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根據數據顯示,2015年的整個春末和夏季,歐洲、北非和中東地區都遭到熱浪襲擊,刷新了許多溫度記錄;美洲和非洲多地都遭遇了強降雨;與此同時全球多地還出現幹燥和幹旱天氣,阿拉斯加共發生1100多起山火。
另外,從年初到11月,全球共形成了84個熱帶風暴,10月24日登陸墨西哥的帕特里夏颶風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強颶風。今年在中國登陸的臺風有6個。同時出現則是北極海冰面積總體下降,達到歷史最低紀錄;全球平均海平面則達到自1993年有衛星觀測以來的最高值。
不過史密斯和他領導的眾議院科學委員會顯然並不徹底相信科學界的警告。
目前史密斯要求NOAA將其科學家之間的所有內部信件都上交,用以檢驗是否科學家內部出現了陰謀或數據歪曲。
史密斯表示,“如果20年以來的全球氣候數據不能顯示變暖,對於這屆政府來說,顯得太不便利了。”
“美國人民有權知道NOAA是否更改數據、刻意制造政治正確性結果,而他們又拒絕披露是如何做出上述決定的。”史密斯表示,NOAA需要解釋為什麽他們篡改結果,從而幫助這屆政府推進他們的氣候變化議程。
不過科學雜誌的出版方美國促進科學雜誌協會則回應道,上述文章經過了兩次同行審議,而且作為科學家來講,是對於文章能何時出版都沒有控制權的。
“政客們可能不喜歡這篇文章的結果,因為文章結果可能不適合他們的政治圖景,但使用政治來影響科學只會削弱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上述美國促進科學雜誌協會表示,“氣候科學已經被政治化了,這是非常不幸的,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更恰恰需要更好的科學考察。”
這不是第一次史密斯要求科學研究機構公布其內部原始數據和通訊信件。此前在2013年,史密斯就以大氣汙染研究數據不準為由,傳喚過環境保護署(EPA)。當時他認為,在空氣煙灰與更高死亡率具有關聯性方面的原始數據需要公開,因為這一結果將支持價格非常昂貴的環保法律。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在離本周二共和黨第5輪辯論不到24小時的時間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民調支持排行榜再次重新洗牌。根據彭博新聞社和艾奧瓦州《德梅因紀事報》周一公布的最新民調,此前支持度較高的卡森人氣下降之後,德州參議員克魯茲民調支持率飆升,並已經超越一直領跑的特朗普。
針對400名可能參加明年2月1日艾奧瓦州黨團初選投票的共和黨人所做的這項最新民調顯示,克魯茲獲得31%的支持,特朗普居次,支持率為21%。排在特朗普後面的分別為支持率17%的盧比奧和支持率為13%的卡森,傑布·布什的支持率為6%。
在兩個月前的艾奧瓦民調中,克魯茲的支持率還只有10%,但是,在艾奧瓦州極受歡迎的共和黨眾議員金(Steve King)最近公開表示支持克魯茲之後,以及卡森在國內外的反恐安全議題上連續失言而被批缺乏經驗後,很多之前卡森的支持者表示他們將轉向支持克魯茲。
但是,在CNN周一公布的一項最新的全國性民調中,特朗普則創下新高,以41%的支持率遙遙領先黨內其他對手,10月份時特朗普的支持率僅為28%。
在這份針對全國的民調中,克魯茲的支持率為14%,盧比奧的支持率為10%,卡森9%,其他參選人都只有一位數的支持率。
傑布·布什:特朗普和希拉里都是民主黨!
“或許唐納德(特朗普)和他的哥們希拉里·克林頓已經協商好了,繼續這樣做將會把她送進白宮。”傑布·布什上周在自己的推特賬號中說。
傑布·布什在特朗普做出“應該禁止所有穆斯林進入美國”後發表上述評論,傑布·布什認為,特朗普的言行無異於讓共和黨失去大批的支持者,等於是把白宮的寶座拱手讓給民主黨。
一直遭到黨內幾乎所有競選對手攻擊的特朗普非但沒有對自己的共和黨身份進行回應,反而表示,如果他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競選,仍有68%的選民會繼續支持他,而只有18%的候選人不會支持他。
上周日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電視采訪時,特朗普也透露如果他認為自己沒有被共和黨公平對待的話,他很有可能會離開共和黨陣營而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
在接受CNN采訪時,特朗普又強調“離開共和黨陣營的可能性很小,除非他們(共和黨)違犯承諾。”
“我在每個民調中都領先,大幅領先。”特朗普說,“看起來我是會贏的。我的一生都在贏。我和其他那些失敗者不一樣,我知道怎麽贏,我的目的就是贏。打敗民主黨的最好方式就是我獲得提名。”特朗普說。
特朗普和民主黨的 “不解之緣”
“我可能更像民主黨。”特朗普在幾年前接受CNN的一次采訪時說,“經濟似乎總是在民主黨的領導下會比共和黨好。”特朗普在幾個月前接受MSNBC的采訪時確認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確實在一些事情上更像一個民主黨。”他說。
事實是,特朗普在宣布做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之前,確實曾經和民主黨在很長的時間里有過不解之緣。
“根據選舉記錄,特朗普目前註冊為共和黨,但是過去曾經多次註冊為民主黨。”華盛頓的一家追蹤政治選舉記錄的網站披露說,“實際上,他似乎在過去的14年中至少在兩黨之間來回切換了3次:在2001年的時候,他從民主黨變成共和黨,在2008年的時候,他註冊為民主黨,在2010年的時候,他重新註冊為共和黨並保持至今。”
不過,政客轉換政黨也不是美國大選的新鮮事,里根總統在1962年之前一直為民主黨,但並沒有影響他後來成為最具有傳統和保守主義價值觀的共和黨總統。
雖然此前有很多民主黨都“投靠”過共和黨,但應該沒有人能像特朗普一樣,在共和黨的大選中引起當前這樣的多輪政治風暴。
共和黨身份受質疑還因為:他是克林頓夫婦的好朋友
特朗普的共和黨候選人身份受質疑不僅因為他不只一次做出“自己更像民主黨”的評論,還因為他是民主黨內最有影響力的克林頓夫婦公開的好朋友,或者說,是曾經的好朋友-在特朗普和希拉里都在今年宣傳參加總統競選後,兩人和兩家都分別撇清關系,表示他們其實沒有那麽熟。
事實是,特朗普曾不止一次在媒體中公開炫耀他和克林頓夫婦的關系,“我說,希拉里你來參加我的婚禮,她就沒得選擇必須來。”特朗普暗示說,就像如果我說“希拉里你跳”,她唯一會問的是,“跳多高?”
但是,希拉里的回應是,參加特朗普的婚禮是因為她當時恰巧在佛羅里達,還因為參加特朗普的婚禮一向都很“娛樂化”所以她就去了,“我和他並沒有那麽熟。”希拉里說。
雖說“不熟”,特朗普的捐款記錄顯示,在2002-2007年之間,特朗普先後4次向克林頓基金會捐款10萬到25萬美元不等,而在希拉里競選紐約州參議員時,他還向當時的希拉里紐約競選團隊委員會捐款了12.5萬美元。
如果說捐款還可以被解讀為政治意義偏多的話,那麽特朗普在宣布正式參選的幾周前同前總統克林頓通了一次電話則更讓“特朗普其實是去幫希拉里贏得大選”的陰謀論被炒作得更加激烈。
“克林頓其實從未鼓勵特朗普去參選,兩人的電話也是非正式的談話。”一位熟識克林頓和特朗普的政治評論人士指出,“克林頓當時確實對特朗普有參選的意願表示非常好奇。”他說。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隨著克魯茲的退選,美國共和黨人已經沒有了其他選項。但共和黨人願意支持特朗普嗎?
首先公開呼籲共和黨團結一致的是共和黨國家委員會主席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就在特朗普預計將勝選印第安納州後,普里巴斯就在推特拋出了一系列信號:“@特朗普將會獲得@共和黨提名,我們需要團結一心,專註於如何打敗@希拉里。”推文的標簽是:“永遠不要克林頓”。
團結共和黨,說來容易做來難
不過,要想團結共和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即便特朗普已經穩居黨內領跑者之位,共和黨的優秀代表們仍然公開反對這位億萬富翁,甚至聲稱永遠不會支持他的總統候選人資格。有共和黨元老表示,假如特朗普成為共和黨提名人,他們將缺席共和黨代表大會以示抗議,一些重要的共和黨贊助人可能也就此鎖上自己的錢包。
例如,“我們的原則”政治行動委員會周二表示,反對特朗普的努力不會止步,直到一位候選人得到克利夫蘭州多數代表的支持。該委員會於2016年1月成立,將反對唐納德•特朗普競選總統作為自己的使命;前傑布•布什的競選發言人Tim Miller也在為“永遠不要特朗普”行動貢獻力量。5月4日晚間,他的推文內容為:“永遠、永遠、永遠不要特朗普。就這麽簡單。”
除了特朗普的老反派,退選的克魯茲是否將轉而支持特朗普?要知道,在宣布退選之前,這位參議員還剛將特朗普批評為“病態的騙子”和“納粹主義者”。對此,特朗普卻對自己的對手發表了難得一見的贊美之辭。他在自己的勝利演說中表示:“Ted(克魯茲)做了一件勇敢的事情,也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因為我們需要把共和黨團結起來。我們必須帶來團結。”
5月6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也公開表示,他目前無法支持唐納德•特朗普獲得共和黨的總統提名。“此時此刻,我還沒有準備好這麽做。我現在還沒到這一步。”他呼籲特朗普做出更多努力,堅持保守原則,並團結整個政黨。
相比於其他共和黨人的單純反對,曾在2012年大選中擔任密特·羅姆尼搭檔的Paul Ryan頗有些用心良苦。BBC新聞華盛頓記者凱(Katty Kay)表示,萊恩用的是“胡蘿蔔加大棒”策略,他是在提醒特朗普:你必須團結共和黨,你必須緩和你的語氣,並希望他盡其所能挽救這一切。畢竟,萊恩代表了很大一批共和黨人,如果特朗普確實希望率領共和黨前進,那麽他必須壓低自己的嗓門,收斂自己在過去競選中的諸多煽動性表態。當然,特朗普的隱患不止於黨內。在別無選擇、只能團結一致支持特朗普之前,共和黨人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搞清楚。
特朗普永久性損害了共和黨與少數投票者的關系?
5月1日,特朗普又掀起了與西班牙後裔社區的爭端。
自去年夏天從發起問鼎白宮之旅後,這位首次出任政治候選人的億萬富翁就開始重視保護美國的邊境。為了證明這一點,試圖進入美國的墨西哥人成了“躺槍”的對象。“他們帶來了毒品,他們帶來了犯罪,他們是強奸犯。”特朗普說。
這些爆炸性的評論顯然並不是共和黨的領導者願意看到的。近年來,共和黨一直在努力地擴大自己的根基,向西班牙裔等少數選民頻獻殷勤。而現在,再2016年競選中表現出驚人耐力的特朗普不僅炮轟了墨西哥人,還把矛頭指向了其他民族。
不過,周二晚間,特朗普表示自己將努力贏得少數族裔的心。“我們將與西班牙裔擁有難以置信的良好關系。西班牙裔對我來說簡直難以置信的好。他們需要工作,非裔美國人也需要工作。”不過,特朗普必須說到做到,向共和黨證明自己可以贏回少數選民的芳心。
女性問題怎麽辦?
令共和黨人擔憂的另一個大隱患就是女性。
在整個2016年的競選活動中,特朗普因為女性問題沒少挨批。這位億萬富豪曾多次發表針對女性的爭議性評論,話鋒直指福克斯新聞美女主播梅根•凱利、前總統競選者卡莉•費奧莉娜等公眾人物。
在未來特朗普與希拉里的對決中,性別問題顯然是避不開的一環,因為希拉里誓言要成為美國的首位女性總統。特朗普針攻擊希拉里的調門也在逐漸升高,直指希拉里為政治目的連打“女性牌”。“說實話,如果希拉里•克林頓是個男人,我不認為她會獲得5%的選票。不過還好,女人不喜歡她。”特朗普表示。
不過,特朗普還可以借助自己的家庭成員贏得女性選民的信任。在競選中,特朗普的妻子和女兒為特朗普與女性交往的紀錄做了背書。
克利夫蘭難免騷亂?
平時,特朗普尤其樂於吹噓自己在競選集會中擁有眾多的支持者們。但他的競選集會往往也會招來許多不速之客:特朗普的反對者們。
由於多發煽動性的評論和針對移民的苛刻言辭,特朗普成了近年來民意最為極端的總統候選人。近月來,在特朗普的競選集會上反對者的呼聲已經快速升級為反對者與支持者間的暴力沖突,甚至演變為抗議者對抗警方的暴亂。上周,數以百計的反對者聚攏在特朗普在加州的演講大廳之外,特朗普及其隨從只好中途下車走到後門進入會場。
共和黨的領導者們擔心,近期的暴力事件和抗議活動會在7月克利夫蘭的共和黨國內黨代會上發生。根據當地媒體報道,為了籌備此次黨代會,克利夫蘭政府正在采購防爆裝備。
特朗普會選誰當副總統?
在克利夫蘭黨代會之前,特朗普還有一個懸而未決的關鍵性決策:選擇誰做自己的競選夥伴?
受到共和黨內的壓力,特朗普的搭檔應有能力拓寬其本人的支持者覆蓋面——也許會是一個女人,或者是一個有色人種——畢竟,他最終將與希拉里對決。
特朗普本人顯然也很清楚這一點。盡管特朗普手下高官5月4日表示競選夥伴的挑選尚未開始,但特朗普已先期表示自己將選擇一位政治內部人士——尤其是能在國會遊刃有余的人選。“我確實想要一名精通政治的搭檔,因為我想讓許許多多我們希望看到的法案通過。”特朗普本周二表示。
2016年美國大選中的最熱詞組無疑要數“The Trump Phenomenon”(特朗普現象)。構成這一“現象”的核心是,一位口無遮攔、政綱激進、毫無從政經驗的房地產大亨,竟然成了美國大選中一路過關斬將的黑馬。
唐納德·特朗普
當地時間5月3日的印第安納州初選中,唐納德·特朗普再下一城,黨內對手克魯茲、卡西奇先後宣布退選,這使得特朗普成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幾乎已板上釘釘。
特朗普的“勢如破竹”引發了不少智庫和國際問題研究機構的關註,其中不乏中國的研究機構。國內很多高校還開設了“特朗普現象與美國大選、中美關系走向”的講座。
“‘特朗普現象’並不是‘瘋子現象’,他的精明之處在於,看出了民意的關切,將其直白地講了出來。”上海社科院副院長黃仁偉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有關特朗普的提問甚至出現在了5月4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特朗普在經貿等問題上對華立場強硬,中方對他可能出任下屆美國總統是否感到擔憂?”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對此表示:“美國總統選舉是美國內政,我們對當前選舉情況不作評論。需要指出的是,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我們希望美國各界人士理性、客觀看待這一關系。”
共和黨“被迫”團結
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內部提名戰的結果似乎都已沒有懸念。
民主黨方面,盡管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以52.7%的得票率擊敗希拉里(支持率47.3%),贏得印第安納州初選,但是手中的黨代表票只有1399張,遠不及希拉里擁有的2201張黨代表票。
共和黨中,特朗普的黨代表票數已達1047張,距離獲得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及格線(1237張)只差190張票。隨著擁有562張黨代表票的克魯茲和俄亥俄州州長約翰·卡西奇“自動消失”,特朗普在黨內已無對手。
美國共和黨參選人克魯茲
目前,《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等一眾美國主流媒體均看好特朗普獲得黨內提名,特朗普的當務之急則是,說服共和黨的大佬們。
共和黨內部當前正彌漫著失望、焦慮,甚至忐忑不安的情緒。極度討厭特朗普的高層們此前還想方設法地修改7月份本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選舉規則,目的就是阻止特朗普拿到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此次印第安納州初選過後,甚至有共和黨籍議員直接祝賀民主黨的希拉里“贏得大選”。有不少議員感嘆,這種“窩里鬥”的現象在近些年來的美國大選中確實少有。
當然,共和黨內部也出現了不少願意支持特朗普的聲音。在那些人看來,隨著克魯茲、魯比奧、傑布·布什接連出局,“矮子里已再無長子可拔”,如果不選特朗普,共和黨就會分裂。
按照美國大選的規則,特朗普若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順利拿到1237張黨代表票,就能名正言順地成為共和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如果特朗普只獲得“相對多數”(plurality)而非“絕對多數”(majority),共和黨就很可能會有一場“競爭式黨代表大會”(contested convention),並有機會選出另一位候選人。後一種情況也正是那些不願特朗普當選的共和黨高層努力的方向。現在看來,這一可能微乎其微。
針對共和黨目前的選舉情況,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研究所所長邵育群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特朗普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共和黨高層會非常擔心,(共和黨)會在同步舉行的部分國會議席改選中全面失守,“因為,很多共和黨籍議員目前受到特朗普種種言行的拖累,在本選區無法順利開展工作。”
但邵育群同時表示,如果特朗普最終因共和黨內部的“暗箱操作”沒能成為候選人,那些支持特朗普的選民則會離共和黨越來越遠,共和黨會迷失方向,對美國內政的穩定相當不利。
難怪,此前一直不認可特朗普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主席雷恩斯·普利巴斯在克魯茲發表退選聲明後立即通過社交媒體表示,特朗普是“共和黨的可推定候選人”,“我們都需要團結一致、專註於擊敗希拉里”。
謎一般的特朗普
如果特朗普順利提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那麽他將成為繼1952年的艾森豪威爾之後,又一張毫無從政履歷的“白紙”,代表共和黨與民主黨的“老狐貍”希拉里爭奪總統寶座。
這也恰恰是共和黨大佬最不放心的“軟肋”,因為誰也不知道,特朗普看似不靠譜的言論是他的真實想法,還是僅僅為了選舉的需要。
事實上,本屆美國大選至今,正是這個沒有任何從政經驗、滿嘴跑火車的紐約地產大亨,不僅沒有讓選民一致厭棄,反而成為全美輿論中心的焦點。風靡全美的“特朗普現象”不僅讓保守的共和黨大佬們大跌眼鏡,也使得不少智庫開始調轉方向,把目光從希拉里與特朗普的對決投向這個可能的“特朗普總統”。畢竟,希拉里自31歲成為阿肯色州州長夫人以來,她的林林總總已被媒體、政治對手等研究透徹。而特朗普,還是個謎。
對於特朗普,除了他的地產發家史、真人秀生涯外,目前已知的是,他生於1946年。如果當選總統,將是70歲高齡。當然,希拉里也有可能以70歲高齡當選美國總統。此外,特朗普曾結過三次婚,有5個子女。一旦成為共和黨候選人,相信特朗普的方方面面不僅將被民主黨挖個遍,好事的媒體也不會放過任何機會。畢竟,美國選民必須了解有可能成為下一位總統的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
3月中旬,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就曾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風險列為“2016年全球十大風險”之六,甚至比英國公投脫歐更危險,因為特朗普的敵視自由貿易、要在美墨邊境修建高墻阻擋移民和毒販、大談種族和婦女歧視等不靠譜言論,著實讓英國人為這個可能的美國總統捏把汗。
無獨有偶,英國《衛報》近期還就“特朗普現象”采訪了多位全球外交官、政治家及政論分析家。大部分受訪者都表示,始終不敢相信8年前選出第一位非洲裔總統的這個國家,現在能一路小跑、“擁立”一個輕易就冒犯其他種族的人物。
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EIP)網站還專門刊文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捏把汗。對於特朗普聲稱的“中美貿易將讓美國虧損5000億美元”,該智庫認為,且不說數據正確與否,貿易買賣雙方你情我願,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是雙贏的,根本沒有虧損一說。這與洪磊“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表述一致。
除了對特朗普政綱的研究,還有不少人對特朗普的語言風格頗感興趣,甚至通過對特朗普公開演講的分析,總結出了“特朗普推銷體”語言風格:用詞淺白;句式簡單;慣用祈使語氣;浮誇的情緒表達;有意將具有沖擊力的詞匯置於句末等。
剛剛結束在美國交流訪學的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研究所所長助理張哲馨以其親身經歷告訴本報記者,美國的很多智庫、學者都試圖全方位地剖析特朗普這個人,畢竟希拉里從政那麽多年,對各方來說,是個“熟人”。
張哲馨表示,“特朗普現象”反映了美國社會中精英與民眾兩個階層在對美國實力和未來認知方面的分裂,而非民主黨和共和黨黨派間的分裂,“其實,美國的普通民眾都知道特朗普在胡說,但就是欣賞他不拘一格的態度。”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克魯茲在當地時間3日的印地安納州初選中敗給特朗普後,宣布退出總統競選。前者的退出意味著特朗普最強勁的對手“自動消失”,正如特朗普在多個場合公開宣稱的一樣,他“獲得共和黨黨內提名是板上釘釘了”。
特朗普通關
2015年3月23號宣布參加總統大選的克魯茲是共和黨內第一位投入今年大選的重量級人物,在共和黨多位參選人先後退出後,他被視為共和黨內能阻止特朗普的最後希望。
克魯茲本來將全部希望寄予在印地安納州,更是在當地進行了長達一周的密集競選攻勢。但是最終,如克魯茲在退選聲明中所說:“盡管我們在印地安納盡了一切努力,但選民所選擇的是另外一條道路,因此,懷著沈重的心情,同時對我們的國家的長遠未來依舊懷有無限樂觀,我們決定暫停競選活動。”
克魯茲近來也似乎對自己的命運“有所察覺”,在各個競選場合幾乎用盡所有的負面詞匯描述特朗普的人品和道德。克魯茲此舉被特朗普解讀為“心胸狹隘不配做總統的人的最後掙紮”。
到印地安納州關鍵性的結果出爐後,特朗普贏得該州全部45張代表票,總代表票數達到1053張,距離最後提名所需的1237張只剩184張,克魯茲目前所獲的總代表票數為572張,共和黨另一位參選人卡西奇為156張。在民主黨方面,桑德斯在印地安納州戰勝希拉里,但所獲得的黨代表票總數為1443張,仍大幅落後於對手,希拉里目前所獲得的代表票總數為2215張。
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和《華爾街日報》等在內的主流美國媒體均預測,至此,特朗普已經掃除了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障礙。
共和黨人:祝賀希拉里成為美國總統
特朗普無疑是3日晚間的最大贏家。當印地安納州的選票結果公布後,特朗普在紐約的特朗普大廈宣布,他將帶領共和黨披荊斬棘,獲得11月大選的勝利。
雖然在幾個小時前還把克魯茲稱為是“騙子”,但特朗普在當晚的獲勝講話中卻對克魯茲極盡贊美之辭。“他是一位很厲害的競爭者。”特朗普說,“他是一個強勢,聰明的人。他會有很光明的前途。”
一些共和黨人士本寄望於克魯茲阻擋特朗普獲得共和黨提名,並由共和黨在黨代會上“內定”一位候選人,然而3日晚間該願望落空,共和黨內多位重量級保守派人士紛紛表達了對特朗普成為共和黨候選人的擔憂。
“如果我們提名特朗普,我們會被毀了的。”此前也曾參加總統競選的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格林厄姆(Lindsey Graham)表示,“如果這樣的話,我們也活該。”
共和黨知名策略人士艾瑞森(Erick Erickson)則表示:“我不想祝賀希拉里·克林頓今天贏得了美國大選的勝利,但她確實已經贏了。”
然而,在克魯茲宣布退選之後,也有多位共和黨內重量級人物的態度發生大轉彎,要求共和黨承認特朗普將會成為候選人的事實。
此前一直不認可特朗普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主席裴里伯斯(Reince Priebus)在克魯茲發表退選聲明後立即發表“推特”指出,特朗普已經是“可能的共和黨候選人”,因此“共和黨需要團結起來集中精力擊敗希拉里”。
“人緣最差”的克魯茲咋辦
“泰德,歡迎回歸參議院,這一年來你一直痛批的地方。”美國國會參議院的一位共和黨工作人員在“推特”上開玩笑說,“雖然你不是第一位大選敗選後回歸國會的成員,之前有過克里、麥凱恩,還有剛剛回來的盧比奧。但你和他們最大的不同是,他們至少人緣還行。”
克魯茲在參議院的“人緣”欠佳一直讓他非常難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克魯茲明顯處於競選領先地位的時候,卻沒有一位參議院成員站出來表示支持他。
美國眾議院前議長博納最近更是在斯坦福大學一次公開露面時將克魯茲描述成“人面獸心”的惡魔,還爆粗口說自己一生中從未見過那樣“悲催的孫子”。而另外一位共和黨眾議員彼得·金(Peter King)則表示,他“寧可喝農藥也不願生活在克魯茲總統的領導下”。
在整個參議院中,到克魯茲退選為止,只有6位參議員表示支持克魯茲,其中還有一位是被媒體逼問是否已經支持了克魯茲的競選,而這位參議員當時驚訝的回答道:“我這麽說的?”
而回歸參議院的克魯茲也會立即看到在他離開參議院的這段時間里所發生的變化,因為包括在國土安全,憲法以及經濟等議題上,共和黨內都已經湧現出一批新面孔和強勢的聲音,因此,克魯茲以往作為共和黨內茶黨明星的地位也將在多個場合面臨新鮮血液的挑戰。
在當地時間15日發布的一份民調中,共和黨的支持率跌到谷底。
民調專家塞爾澤(Ann Selzer)認為共和黨糟糕的支持率和特朗普有關。“很明顯這和對特朗普的看法有關。”塞爾澤說,這也泄露了共和黨內其他政客的看法。
2009年來最低
在這份彭博民調中,僅有32%的受訪者對共和黨表達好感,這是自2009年該調查啟動以來最低的支持率。民主黨的支持率則要高得多,超出共和黨17個百分點,達49%。
民調中,有33%的共和黨人稱他們認為特朗普不適合成為該黨候選人,而民主黨這邊,僅有17%的受訪者不喜希拉里。
共和黨內部對該黨的負面情緒也日益增加。2014年12月,僅9%的共和黨人對該黨存負面情緒,而現在,該數字已經大幅上漲到了28%。
奧蘭多槍擊案後,特朗普本欲借此機會為自己增加一點人氣。他迅速在社交網站上指責奧巴馬政府軟弱無能,並呼籲政府強硬,實施禁令。然而,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槍擊案後,希拉里的支持率僅略有回調,但根據路透社和益普索的聯合民調,表示既不支持希拉里也不支持特朗普的美國人反而比上次民調時增加了近2個百分點。
令特朗普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強硬言論在共和黨內部遭遇了激烈反彈。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奧蘭多槍擊案後,共和黨高層竟然和奧巴馬站在了同一陣線,強烈反對特朗普針對奧蘭多槍擊案發表的言論,指責其言論制造社會對立,脫離了美國主流價值觀。
此前曾對特朗普表示過贊許的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柯克說:“按照常理來說,此刻全國人民應該團結起來,但顯然眼下並非如此。這很令人失望。”
不過,和剛參選時相比,如今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境況還是要好得多。民調顯示,潛在的共和黨選民中有69%認為特朗普對該黨有利。該調查的誤差率在3.1%上下。
多項民調落後
有評論稱,特朗普本欲“借力”奧蘭多槍擊案,卻過於簡單粗暴,缺乏政治靈感,被希拉里反制。
彭博14日的另一個調查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被希拉里甩下了12個百分點。且有55%的受訪者稱永遠不會支持特朗普,相比較而言,43%稱堅決不會支持希拉里的數字就好看許多。
彭博的民調是本周第三個顯示希拉里支持率遙遙領先的民調。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4日發布的周民調顯示,希拉里的支持率比特朗普領先7個百分點,比兩周前的增加了4個百分點。
另一份《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ABC)14日發布的聯合民調則顯示,特朗普的“不支持率”比他參加美國大選以來的任何時候都高,約有70%的受訪者對特朗普持負面態度,希拉里的“不支持率”則為55%。
本周上半周民調結果出爐後,特朗普開始“糾偏”。他在當地時間15日的“推特”上寫道,將和全美步槍協會(NRA)討論,禁止那些在涉恐觀察名單或禁飛名單上的人購買槍支。特朗普此前一直反對控槍,NRA上月剛剛宣布支持特朗普。
美國媒體對此表示頗為“淩亂”,評論稱,如果特朗普真這麽做了,在控槍問題上,他就和希拉里站到了同一陣線。
距離美國共和黨2016年全國代表大會僅剩1周,特朗普看似已經穩獲總統候選人提名,還有什麽能夠阻止他?
答案是,共和黨黨內的“造反派”,即那些不惜違背黨的傳統乃至黨章,也要把特朗普拉下馬的老黨員。
以共和黨科羅拉多州黨代表昂魯(Kendal Unruh)為“領袖”的黨內“造反派”正在蠢蠢欲動,準備利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下設的章程委員會(Rules Committee)的權力,剝奪特朗普幾乎到手的本黨候選人身份。
這一“造反”大戲,即將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辦地克利夫蘭上演。7月12日,掌握黨章大權的部分共和黨大佬會在克利夫蘭市中心希爾頓酒店開會,拉開黨內“狙擊”特朗普的序幕。
魔鬼藏在規則中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1日深夜在克利夫蘭看到,被多輛衛星車包圍的市中心希爾頓酒店已“如臨大敵”,一邊是展示著歡迎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到來的各類標語,另一邊則是經理召集大批員工訓話的場面。
12日~14日,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夏季會議將在這里召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被很多人視作共和黨的“黨中央”,但其權力並非垂直向下領導黨員,而主要集中在制定、推行本黨政綱以及競選、籌款策略,再加上較受關註的組織召開本黨全國代表大會。
就在12日這一天,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章程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Rules)也將開會,討論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內部架構等問題。而備受所有媒體關註的則是它的另一大功能:建議修改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一些規則。它的建議一旦被開篇所述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章程委員會(將在14日開會)采納,即可付諸下周召開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表決。
通俗點說,即章程常務委員會有權對章程委員會作出建議,後者則決定了某種規則變更可否提交全國代表大會表決。
盡管往年這種複雜的程序問題很少引起輿論關註,但今年由於共和黨的假定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得罪了不少黨內精英,所以黨員們會否利用黨的規則“打倒”特朗普成了輿論關註的焦點。
這一潛在的規則變動是:讓黨代表們根據“良知”投票,而非根據其所代表州的初選結果投票。
解放黨代表運動
要實現這種驚天大逆轉,關鍵在於共和黨黨內的“造反派”能否說服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章程委員會通過一項動議:讓各州黨代表們根據自己的“良知”選擇他們心目中合適的本黨總統候選人。
有一個詞組簡明扼要地概括了這一動議的實質:解放黨代表。
根據美國大部分州共和黨的規定,州黨代表在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本黨總統候選人時必須根據本州初選結果投票,如果他們根據個人喜好自由投票,將會受到相應制裁。正是因為這樣的機制保證,特朗普才能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前就被媒體認為鎖定了本黨提名,各類估算顯示他將獲得將近1600張黨代表票,遠遠超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所需的1237票。
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章程委員會共有112名成員,如果“造反派”搞到其中的57票,就能讓動議獲得通過,並提交下周召開的黨代會全體表決。
但現實點來說,搞到57票難度非常大。但根據程序,還有一個叫做“少數派報告”的機會,即“造反派”雖然弄不到57票,但只要拿到28票(25%的章程委員會成員支持),就可強行把動議送交全國代表大會表決,盡管在大會上的討論會受到一些限制。
共和黨競選律師金斯伯格(Ben Ginsberg)分析稱,如果“造反派”想辦法搞到章程委員會中的28票制造“少數派報告”,在下周的全會討論階段將會非常有意思,因為雖然章程委員會中有很多特朗普支持者,但全國各地的代表們就對他沒那麽忠誠了。
更有意思的是,雖然根據現有規定,各州代表需要根據本州初選結果投票,但並沒有規定要求他們在其他投票中必須作出與本州初選邏輯一致的投票。因此一旦“少數派報告”付諸全會表決,變數就會大增。
當然,這一動議現在面對的一大阻礙是,它是如此“反民主”,將令此前的共和黨初選失效,這令許多即便不喜歡特朗普的共和黨人都不願意附和這項動議。
只是今年實在特殊,因為共和黨內的“造反派”實在太憤怒了,他們打算不惜一切代價“搞掉”特朗普,他們甚至不關心“誰來接替特朗普”這個現實的問題。
比如,“解放黨代表”運動領袖、科羅拉多州共和黨代表昂魯就堅持“少數派報告”必須出現,而她本人就是章程委員會的成員。“我們走著瞧。”她說。
美國共和黨內的“造反派”決心利用規則“黑掉”特朗普,但遭到了黨內“建制派”的強力阻擊。
當地時間7月12日下午,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章程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Rules)召開會議,對各項黨內章程問題進行辯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委員會的辯論基本圍繞是否“建議”修改下周召開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一些規則,從而影響該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結果。但眾多委員認為,修改規則對共和黨不利。
在這場大討論中,“建制派”代表人物、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委員俞懷松(Solomon Yue)提議,維持2012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相關規則,並在2020年以前不作出任何變化。
俞懷松對包括本報在內的記者表示,共和黨需要做“對人民、對國家、對本黨最有利的事情”。
許多分析人士此前表示,如果共和黨黨內“造反派”成功修改2016年全國代表大會的規則,特朗普即將進行的“加冕禮”將被“攪黃”。目前最受關註的修改方式是:讓黨代表們根據“良知”投票,而非根據其所代表州的初選結果投票。但此舉的風險是,讓今年上半年以來的民主初選失去效力。
章程常務委員會主席亞什(Bruce Ash)在現場呼籲,黨代表們需要做的是反映“你所代表的民意,而非自己的喜好”。亞什也是共和黨內“建制派”的代表人物,在會議上提議阻止任何旨在“罷黜”特朗普的規則變化。
還有章程常務委員會委員指責“造反派”稱,有些人覺得自己“比選民更懂”。
由於違背選民意願將冒巨大的政治風險,一項非正式的調查顯示,現場委員中的絕大部分反對根據“良知”投票這樣的規則變化。
當然,“造反派”仍不甘示弱,有委員當即表示,章程常務委員會應該堅持作出修改規則的建議,並把決定權交給4年才一聚的黨代表們。
章程常務委員會這兩天將會繼續討論規則問題,並在14日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下設的章程委員會開會前形成正式建議。後者聽取建議後,可將任何規則變化直接提交全國代表大會表決。如果真如“造反派”所願,讓黨代表們根據“良知”投票的規則變化最終獲得通過,特朗普通往白宮之路將生出巨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