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值一哂:捨不得離
1 :
GS(14)@2016-12-21 23:40:32未知是否年近歲晚的原因,不少朋友都在社交平台上載一本書的封面,然後信誓旦旦要奉行書中主張,毅然割愛所好並轉贈知音,有的是書籍、CD、衣飾,甚至是珍藏的模型玩具及廚具!蠻有新年新生的氣象。而如此啟迪心靈,直教一眾坐言起行的神書,其實就是日本原版的《斷、捨、離》的中譯本。此書好幾年前已然風行日本,並掀起全國一片熱潮,作者山下英子的頭銜且是一位雜物管理諮詢師,著書立說外,工作就是在日本各地巡迴演說,宣揚其「減少物欲,放下執着」的雜物管理學,或該說一種簡約的生活態度。所謂「斷、捨、離」就是透過簡化或整理看似所需,其實不過就是沒必要的物欲所求,去重新體驗簡樸生活之美,再而領悟其中的心靈自由。而整理房間,整理物品,最終亦就是面對自己,整理自己。將多餘的捨棄,惟留下真正必要的,這過程中的取捨和自省,且讓我們體會到最難「捨」的不過是當刻剎那,正如購買太多每是霎時衝動以滿足己欲。事實上,人的欲求未得滿足或會不快樂,縱然滿足(甚或未曾滿足)卻又會衍生新的欲求,渴望擁有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無盡無止,「不滿足」幾是人生常態。時近聖誕,我更是有感而發,事關眼見很多人忙着準備「豐富」節目以度佳節,甚麼聖誕大餐、各式派對、又或為着聖誕禮物而奔波張羅。可能真的年紀大了,予我而言,聖誕就是難得的幾天假期,當然若另「攞假」,已是整整十天的長假,足以教人興奮跨年,可不需要再多的節目贈興。況且這本來的宗教節日,早已失陷在商業化社會、被消費騎劫得面目全非。幾天後的平安夜,也只有從商家的豐厚進賬,袋袋「平安」方能體現。現代人一方面喊着要環保,要綠色,另邊廂卻又甘被消費洗腦,大小節慶都成了借題發揮,以至憑空想像(「光棍節」尤甚)的商機,最終都淪為消費、浪費、增廢作結。容我再次藉機痛申:我司每年總收到大批的聖誕禮籃,除那支適用於「煮」冬日特飲的廉價紅酒有人(其實是我)樂取外,其他的洋式雜貨根本乏人問津,最後始終逃不過堆填命運。至於巧立名目,物非所值的聖誕大餐,又是廚餘堆填的必然之選,除非閣下享用的是麥兜那隻可以食足一年的火雞。然而我最抗拒的,由始至終都是派對中「交換『廢』物」這活動。說到底,絕大部份人、在絕大部份時間收到的都是食之無味,棄亦不妨的無用之物。難為送禮者有時候還得花點心思在「限價」內完成任務,又或者要花點時間將家裏看起來仍簇新的無用物,多是去年交換所得,略為包裝就送其出門,並祝下個宿主好運。而此「送」又不同彼「捨」,前者是逼不得已,隨機亂換的差事,後者卻是捨之有道的美事,因為獲贈者多有同好。行文至此暫且打住,因我要趕去接收友人的一批「捨」書,當中自有那本《斷、捨、離》。現實生活,我們未必能遠離物欲,甚至禁欲,然佳節當前,或許就是最好的時間去學習放下對「擁有」和「滿足」的執着。在此謹祝各位「剩」誕快樂,普天同「棄」。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1/19872111
筆值一哂:旅客自理
1 :
GS(14)@2016-12-28 08:10:49「天氣不似預期,但要走總要飛……」歌詞如是,現實中卻是欲飛不能。聖誕期間,北海道遭遇50年來最大雪暴,札幌新千歲機場積雪逾米,航空交通全然癱瘓,起碼有過萬名旅客滯留機場,其中自不乏香港旅客。事實上,其時我亦身在日本其他地方,若計旅途中聽到的廣東話加普通話,幾及日語,可想大中華區子民如何哈日。而是次行程能倖免於難,大概也就是既為訪日常客,當知該國天氣狀況。隆冬之際,造訪北國,包括歐洲地區總該另有心理預備,事關嚴寒惡劣天氣原因導致交通大亂時有,當地居民生活且已大受影響,更何況是外來旅客又或放洋學子。猶記5年前聖誕前夕,英國亦遭大風雪吹襲,倫敦尤甚,希斯路機場首當其衝,所有航班延誤,機場同陷混亂。當時也有大批香港留英學生,名副其實滯「留」英機場,無法如期回港與家人(少不了的高官)團聚。學生不斷上載照片與錄影,呼天搶地哭訴慘況,而身在香港的父母,眼見寶貝子女「歷劫」,自然心如刀割,然後群起狠批航空公司麻木不仁,而政府更是反應遲緩,見死?不救。
群情之下,當時任保安局副局長的黎棟國在倫敦機場根本還未恢復正常升降之際,竟毅然宣佈港府不排除派出包機接載滯留學生。事情至此,輿論亦由對學生苦況的同情,轉而為對他們「自理」能力的質疑,還有就是家長們亦只管遷怒政府和航空公司,卻無視現實情況,而官員為求息事寧人,同樣不分輕重。天災在前,人家可是整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深陷水深火熱,我們惦着的若是自身安危還說得過去,很多時候不過就是因為個人方便或一些身外事而「發爛渣」。再者,旅客既是作客,應否多加體恤主人家的難處,這不過是人民文明質素的表現,且不說先鼓噪,後與警察動粗的強國風範。正如日本人身在外地若遇到問題,非但不會發難,還總會認為是自己徒添他人不便而感歉意。又想起,本港傳媒大台的攝製隊伍,前陣子遠赴海外災區採訪,自備物資竟然不足,反還要災民送贈飯糰接濟,那場簡直就是賺人熱淚的真人好秀。
或者歸根究柢香港實在是福地,雖偶有天災,甚或造成人命傷亡,然港人的防災、危機,以致自救意識皆異常薄弱,彷彿從沒想過自身安全會備受外在因素威脅。而一旦面對自然災害,措手不及之餘,更多的是忙不着將無力感轉嫁別人,畢竟天災難怨,人禍可尤,與其自己「硬食」悉數承受,倒不如分甘同味。然諉過及人始終是事發之後,事發前若能早有準備,關係的可是人命。未知又有否人記得20年前的一場慘劇,當年年末造成41人死,80傷的「世紀火災」嘉利大廈大火,事後由下屆特首參選人胡國興法官撰寫的調查報告就指出,大多住客,在火警初期對一切徵兆未有警覺,例如看到電梯槽冒煙卻仍沒想到要逃生。大廈亦從無進行火警演習,結果住客因不熟悉環境而要退回辦公室,最終被煙火吞噬。
時至今日,我司位處的商業大樓總會不定期有火警演習,物業管理公司自亦會預先通告,一旦火警鐘響,大樓各單位的所在人員理應按既定路線和安排疏散,當然是不會搭乘電梯而是走樓梯。根據這廿年的觀察所得,每次認真「走火警」的人少之又少,最終在地面「安全地方」聚集,好整以暇談笑風生的只有寥寥無幾,其中更多是老外。港人處變大驚,「闊佬懶理」同「睬你都儍」的能耐大概就是這樣煉成的。而危機感不足更可見諸以身犯險的膽識,風球高掛時惟只關心力場和假期的角力,甚或以近距觀浪為樂;明知天氣驟降,山路霜結,還一窩蜂湧往賞冰,險象任生,還要振振有詞「條命自己嘅」,人若既有這份干卿底事的底氣,今日縱遇風雪亦該處之泰然,又何需他人多此一舉施援,說到底,還不是「自私自利」的心作祟。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8/19878767
筆值一哂:禮多人怪
1 :
GS(14)@2017-01-05 08:06:15新年伊始,謹祝各位事事順景、身體健康、平安快樂……下省一堆emoji和一些毫沒美感、品味幾同區議會虛耗公帑所造地標的粗糙配圖。自問上述祝福蠻有誠意,起碼每個字都是我親手按鍵輸入,總比那些猶如廉價賀卡,隨收即轉的祝福訊息強。WhatsApp的功能不斷提升,我只盼一天可有類似過濾垃圾郵件的選項,也就是將循環再用的賀訊自動摒除,換言之,往後都不會收到同一款訊息,不然雞年新春或仍會收到「猴年」的舊歲賀訊,而我收過,我真係喺上周末收到恭祝2016新年進步的心意。由聖誕節到除夕元旦再到農曆年,期間每日平均備受數以百計的節日賀訊轟炸,總計逾千已成常態。事實上,早有調查顯示,WhatsApp用家一般每日會發五十多條訊息(港人數字應有過之),更何況是大時大節。所以過節最忙的還不就是要花費精神去回覆,其實這幾年已轉為「刪除」海量賀訊。資訊發達同時也造就更多的資訊垃圾,當然我這樣說猶似不近人情,不過試想閣下發表的既非《聖誕文告》,亦不是《國情咨民》,卻一律採用「廣播」功能,濫發千篇一律的訊息,和漁翁撒網式的「大批郵寄(bulk mail)」何其有別?再說我收過,我又真係收過連下款亦沒在意要改,張三就將署名李四的訊息轉發,誠心怎不可嘉。
當然有人認為何必太認真,反正就是祝福,多多益善,惟我實在無福消受。早上碰面,縱是陌生人互道早晨是禮貌,畢竟還是人與人之間的親身接觸。但收到不知名人士,也就是其電話非在我的通訊錄(已載三千多個聯絡)之列,就算附有頭像照片,仍且苦無頭緒,卻又群發訊息賀節。吾非獨居長者,實在無需刻意送暖,閣下大愛,心領。因此這幾年,還有往後日子,亦只有指名道姓,雖或會尊稱我為「黃」先生,又或在群組之內,我方會互賀以謝,謹此聲明,莫怪失禮。現代通訊着重快捷方便,即時無遠,然溝通始終是雙向,又或多向,還得顧己及人。只貪圖個人方便按掣即成,又或但求自我感覺良好,博愛祝福傳萬家,予我都是可以理解,但接受唔到囉。說實話,在公在私,我現在每天大部份的溝通都是透過WhatsApp進行,正是用之深,責之切。對於未能「善用」,甚或「亂用」、「濫用」通訊工具者,自是按捺不住。而撇除節日祝賀,且還有數之不盡未經查證和核實,就轉發的聳人聽聞溫馨警告、無中生有的連鎖信息、貪小便宜的優惠資訊、慈母呵護式的天氣預告……浪費數據之餘,更是蹉跎歲月。
若非向來與人為善,只怕早已大肆「封鎖」。事實上,過往亦曾不得已的封鎖某某,其中包括未經個別「號主」(其中當然有我)同意,就拉雜成「谷(group)」,谷內相互未識(就算相識也不一定要悉知其個人通訊資料),私隱卻已一覽無遺,完全罔顧他人權益和感受,豈能不匆忙退谷,繼而封鎖。如此情況,亦見諸於擅將我的聯絡轉告其他第三者,就算該位是那號人物,亦恕我不識抬舉。新年流流,理應展望誓願,然我卻惦着這些碎碎念的掃興事,實在大煞風景,不過從來只求我行我素,貫徹始終,年年如此,於願足矣。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4/19885348
筆值一哂:故宮娘娘
1 :
GS(14)@2017-01-12 08:01:19前幾天,筆者參加一本地大型長跑賽事,雖只是第四屆舉辦,卻已有逾萬五名跑手參賽,規模僅次於那壟斷多年的「冠名」馬拉松。新賽事要辦得有聲有色,更要深入社區誠非易事,其中涉及不少與區議會打交道的地方工作,若有高官願意多加關注,自會事半功倍,更何況站台的是政務司司長。這位司長過去幾屆都有出席主持起步禮,以我親身經歷,之前都相安無事,及至這次當大會司儀恭請司長出場,場內已然響起倒采聲。說實話,其時我正與跑友吹水,若非噓聲震耳,我亦未為意司長已然大駕光臨,而我亦錯失共呼的一刻。想想不過短短一年,雖說政治世界一天也太長,民眾對於政治人物的觀感可以全然不同,惟這又可怪誰?說到底,還不就是其辱自取。
當年皇后碼頭,話唔拆又拆,經已被放過;及後新界僭建,「好打得」的磨拳擦掌喊打喊拆,最終只成了「唔拆得」,繼後的檢討丁屋政策則無影無踪,成件事卻又僥倖卸過。全民退保諮詢搞了一場大龍鳳,然後不了了之,亦未被深究;更不要說「政改」以大比數投票敗北。如此「徒勞無功」的往績,理應告老歸田,團聚家庭,當初有人信誓旦旦也是這樣對公眾剖白,此中「出爾反爾」的意決自與「N年都唔選」如出一轍。所以主子一聲令下,要樂享天倫的另有其人,其他人怎不喜出望外。而「基於時政變化巨大,我不得不慎重考慮身份的轉變」,對,為表效忠,化身官到有求膽更大的「故宮娘娘」也是恰如其份。過往大英博物館曾先後兩次外借珍貴收藏品予香港藝術館展出,並未另建專館供奉;法國羅浮宮亦曾將其展品透過同一展館開放予公眾欣賞,也毋需另設專館安置。
這次既知若就西九文化區內設施和用途作出如此重大改動,必然會引起極大爭議,司長竟不惜代價,一意孤行,既未按慣例諮詢公眾意見,且繞過法定諮詢和管理機構也要硬上弓,強上馬,奉行的就是內地政治體制的那套「長官意志」,或正是司長所謂的「有為」和「判斷」,十足內地口味,卻完全不符香港一直行之有序的管治方針。公眾蒙在鼓裏,不知「諮詢(也就是與個別西九管理局成員『摸底』)」,竟還要歸功「保密工作做得好」。請問過去十多年就有關西九土地「文化用途」所進行的公眾諮詢,到底何為?既然一錘已定音,閉門可造車,當初何必自擾?至於文化用地做「千秋萬世」的文化事業又似天經地義,不過當日數碼港何嘗不是有發展數碼產業的願景,而去年的尖沙咀海濱長廊藍圖還不是要收回重來。我們要的從來是公開、透明、公眾參與的程序,而非一味阿諛奉承,私相授受的黑箱。至於避免尷尬「驚擺持份者上枱」,香港的持份者其實早已不再是廣大市民,惟只「中央」和利益團體罷了,當然少不了還有藉以賣弄個人「有為」本事,先謝隆恩再跪安後清場的那位。雖說「有奶便是娘」,只怪自己不識抬舉,不認奶媽和娘娘,而新歲小願望,明年賽事主禮的是榮休政務司司長就好,我定會含笑起步。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1/19892616
筆值一哂:人神共憤
1 :
GS(14)@2017-01-18 08:11:27據說導演活地亞倫有一金句:「I have nothing against God. What I can't stand is his fan club.(我對上帝並沒抗拒,我不過係頂唔住佢嘅粉絲啫。)」我想這位鬼才應不知遙遠的東方有一小城,城中有位長官非但粉絲上身,還借上帝過橋,擺其上枱,更是惡頂。事實上,過往司長從未提及曾身受任何感召,早前尚且情深款款地發表臨別感言,堅定表明不會參選,因要退休並多留些時間給丈夫和兩子云云。惟其更重家庭的上司一宣佈不會(該是不「獲」)連任,旋即大轉口風,不得不積極考慮參選,箇中原因大概就是梁特首還會愛屋及烏,關顧埋佢家人,好讓她無後顧之憂,當可主動尋求召喚。
我不是信徒,既沒福份,復沒那份感應,只靠想像這位司長與神對話。夜闌人靜,她低頭頷首問:「全能嘅上帝,祢係咪好想我做特首呢?」等了好一會仍是萬籟無聲,然後司長終有所悟:「嗯,祢唔出聲……即係應承喇!」若全知的上帝會有開示,或是:「算了吧!」傳在慣聽普通話的司長耳中,順理成章自會成為「選了吧!」所謂「天命所歸」,「君權神授」的一套,若在民智未開的遠古年代,譬如說:太平天國,我可理解。今夕何年,竟仍有人玩這種把戲,怎不教人氣憤。而上帝則淪為權慾薰心候選人背書的政治站台者,又怎不叫信眾難堪。不過回想,小城幾大教會的主事人,莫不是身兼尊貴的政協身份,內地打壓地下教會,公然強拆十字架都不吭一聲,卻每多呼籲教民要順從政權,俯首甘作河蟹。重維穩、助紂虐;棄公義、忘憐憫,早已與神的道路背道而馳。今天再多一位假借上帝之名的權貴聖徒,只會如魚得水,往後越走越遠。
其實司長甫請辭,已然馬上走遠,從來不曾在山野留痕,竟又突然熱愛自然,紆尊降貴到郊野公園行山!不是說沒有政府官員會行山,我見過,我真係見過,然絕非這位前司長,事先張揚的野生捕獲畢竟只是一場爛戲。又請問過去幾年,屢將「土地問題」歸究於沒有好好,或狠狠地開發我們最後的自然淨土,虎視眈眈誓要打郊野地段主意,如此「梁」好政策蠢蠢卻動之時,司長又何曾為這片土地說過一句話?若不幸由閣下繼任,我深信妳非但不會再踏足郊野,卻肯肯定會繼往開來,秉承「梁」好方針,以此為籌碼,把握與鄉紳冰釋前嫌的大好機會,全面「主動」、「膽大」、「有為」地去踐踏郊野,肆意開發,務求為己立下不朽功績,再為連任鋪路,林先生和兩位林公子怕又要支持這位只顧「打得」的賢妻良母多五年。最後我雖非上帝子民,還得懺悔告解一番,人生在世,總有些時候判斷錯誤,錯寫生命污點,吾生其中一件憾事就是:幾年前我曾在司長白加道(對,這亦是司長為港人「無私」服務所享高薪厚祿以外的卑微「福利」)的官邸作客!本來愧於啟齒,不知怎地,雖沒感召,卻有良知「自責」,與其鬱鬱抱憾,倒不如為社會福祉設想,公諸於世,並謹此劃清界線,免得有合照流出,水洗難清。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8/19900403
筆值一哂:眾籌vs眾嬲
1 :
GS(14)@2017-02-08 22:23:57時間越近,子彈再飛也只多一會,特首選戰劇情緊湊,一眾沒票在手的庶民(當中有我),只有坐看續剝花生,好薯片者當可邊食邊捐獻。薯片叔叔上周一招眾籌,在公關及民意上再下一城。反觀林鄭自宣佈參選後,公關災難不斷,面對眾籌更是措手不及,左支右絀惟有轉移陣地,不惜打倒昨日的我以開設臉書專頁迎戰。東施效顰的結果未出所料,強差人意弄巧反拙,且再引發網民熱烈踩場回應「扮咩呀,叫佢收皮啦!」開設首天收到的派嬲(吸嬲「原來唔係好難!」)數目,遠遠拋離對手眾籌「真金白銀」所得的讚。林鄭開首一直堅持不與網民交往,本可避重就輕,皆因網民會支持這位娘娘的可數,且符其由來高傲本性,奈何後知後覺開設專頁根本就是自暴其短。惟獨出爾反爾的行徑,倒是貫徹始終。
繼不諳用八達通入閘;不知碇買廁紙;不識好歹豪捨助乞後,又有獻世獻醜鉅作,其臉書封面猶似政府新政策宣傳照,林鄭與三位年輕人故作溫馨親和,卻只一股撲鼻的矯揉、突兀、造作氣息,毫無說服力。加上那條無出其右「三子教娘」的短片,予人感覺不過就是一班後生義工到老人院做服務,然後教耆英上臉書,巧窩心呢!只差背景的「林鄭競選辦公室」字樣有點礙眼,該可換上安老事務委員會的招牌,不然就是工聯會的再培訓電腦學習班。有人說,林鄭公關伎倆奇差其一原因是公關團隊都是上了年紀的一輩,不過,以筆者所見,薯片叔叔背後的公關團隊亦是一眾叔叔嬸嬸,即係同我咁上下。日前伴隨他公佈政綱的兩位女士及主持記者會的司儀,不也是退休高官嗎?因此年齡並非問題,只在於個人能否有廣闊胸襟去接受新事物,且與新一代連繫起來,而這絕不是單靠一張相或一場騷就可以。
甚麼「年青人 x Carrie x facebook」越是煞有介事,越是弄巧反拙,越顯離地,與年「輕」人更是離行離列。不但不能洗脫政府高官形象,反而強化了她一貫高高在上的感覺。子華神金句:「做人冇PR(公關或關公),食X啦!」之不過,若然個PR唔掂,X得仲慘!當然若不排除有位剛愎自用,自高自大的主子一意孤行,關公又怎敵上帝,一切皆由自取。所以執筆時亦不過短短一日,專頁派嬲數字已逾6萬人次,其中又怎少得我與眾同㷫,娘娘的「We-Connected」使命已然超額完成,大可功成身退。另邊廂薯片叔叔的眾籌,5日之內已有超過兩萬人捐款支持,籌款數字已達400萬之多,可謂「叫好叫座」。我明白既然沒票可投,惟有投之「代幣」,真心支持以外,亦總算精神參與,或該說逃避(小圈子荒謬選舉)的方式。事實上,「逃避可恥但有用」,同時又證薯片叔叔的政治公關手段有效。特首選戰本就是場戲,相對有人假戲膠做,有人假戲真做也是難得。
打從831,甚麼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全然幻滅;傘運之後縱遍地開花,然結果無期,而深耕細作,仍是深不可測,細不足道;至於乘勢而起的本土一派,孤軍作戰之餘且因部署屢誤而進退失據。這幾年港人飽歷摧殘,怒海浮沉,無力感更甚,就算眼見一丁塊薯片大的浮木也急不及緊抓托付,心存一絲希冀和盼望,很悲哀、很「廢柴」,卻能理解,亦是我城的共業。我知總有人有更高的政治覺醒,有人站在更高的道德高地,但在為數不少的港豬與為數極少的聖人之間,其實很大部份都是民「眾」。如果連基本民眾也爭取不來,反卻埋怨他們忘記初衷,完全抹殺他們亦曾為這小城的民主進程打拼,過去多年且總難免身中「民主回歸」的毒,何嘗不是另種脫離群眾。當然時至今日,我們全然寄望薯片叔叔身懷解藥,也是天真,不過若可暫且紓緩苦楚,穩守再戰,有何不可?最後利申:我沒參與眾籌,卻會選擇另捐幾位DQ議員作訴訟之用。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8/19920839
筆值一哂:同氣「蓮」枝
1 :
GS(14)@2017-03-03 00:51:41甚麼是高下立見?大概就是不同人做同一件事惟成效迥異。有特首候選人年初辭任後,即召集記者伴其郊遊。若然是4年前,我甚或會相信這是她對保育香港郊野土地的表態,事關當時她曾公開提出:「香港發展咗嘅土地只係24%,只要大家同心!我哋根本係有能力開拓更多土地,亦都未必要去侵佔受法定保護佔(全港面積)41.9%嘅郊野公園土地。」「政府無理由先難(指開發郊野公園土地)後易,梗係先易後難……」時移世易,出爾反爾,今日只知這位定然緊循現任路線,「迎難而上,與民為敵」,所以再多幾次郊遊亦不過是勞師動眾的一場秀。至於另一位叔叔前兩天同樣郊遊,然卻寫下:「郊野公園是愈來愈多香港人每逢假日的心靈寄托所在,而保衛郊野公園,為香港人留住這一片青山綠水,亦應該是以民為本的政府責任。」這或許也是設計對白,但最重要的是他竟同時親訪大帽山小食亭並拜會蓮姐!對!就是那位連天王巨星發哥亦同樣尊稱其為「蓮姐」的山界名人,而當年可還沒甚麼KOL呢!難怪此post一出,旋即已有過萬like,我也不自禁給了第一個讚!足見蓮姐地位,無可代替,而叔叔的關公又勝一仗。事實上,蓮姐自1995年開始接手經營大帽山茶水亭,這廿多年來,風雨無改地在大帽山長駐候駕,從來毋須捕獲。無論經營面對怎樣的困難和艱辛亦堅守下去,守護的其實不是一檔小生意,而是一眾山友,當然現還有單車友,龍友……我這十幾年亦經常往山跑,自多親身體驗且感受良深,每次記起蓮姐的招牌笑容和總在山下等候的殷勤,心裏既暖且踏實。又記某年新歲,我與王太專程到大帽山向蓮姐拜年,總是精神奕奕的她卻臉帶倦容,問候之後方知新春期間有不少山友「行大運」開年,為此小食亭亦如常營業提供服務,故假期那幾天她也是忙個不亦樂乎,沒有好好休息。當山友們興高采烈地在山路穿梭,蓮姐卻總不辭勞苦地默默守候。有時我在想,毅行者攀山越嶺疾走百里殊不容易,惟幾十小時起碼有四人同隊,相互照應。但廿多年來小食亭休假竟不足兩星期,長年累月緊守崗位,敢說蓮姐的意志實比任何一位毅行者更是堅毅!另有一次我誠邀蓮姐出席山賽活動的慶功晚宴,她本已答允,但臨時卻因有其他山友未趕及在原定時間補給,她寧獨守苦候而錯過赴會。而此等事情多不勝數,山友皆知之甚詳,亦記在心。而公眾對她的認識,除了媒體報道(本報年前就為她做了個跨版專訪),還有就是去年初「冰凶戰危」的那場國際山賽。縱然天氣極度惡劣,情況嚴峻,她非但悉心照顧參賽選手,且還全力協助救援隊伍的工作。她的無私精神,怎不教人肅然起敬!蓮姐的熱心、可親和笑容是山友身心的慰藉,其實港人何嘗不是期盼未來的在位者亦能如是,山路前路每有崎嶇艱難,我們總想仍能帶笑奮進。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1/19943218
筆值一哂:另一個香港
1 :
GS(14)@2017-03-23 06:23:53尚餘4天就是特首選舉日,三位候選人同台較勁的論壇且已全部落幕,滿地花生之外,剩下可做的其實不多。始終是最後衝刺階段,幾位表現未敢怠慢,有人繼續頻繁落區催谷人氣盡地一煲;有人既不見攰又唔嫌遠地向選委箍票;有人依然戰意高昂洋洋自high。然而,特首選舉徹頭徹尾是場假戲真做的選舉秀,皆因幾近全場觀眾都無票可投,只有極少數人及極大多數漁農代表方享投票權。無票在手的香港市民卻仍關注選情,因為這裏始終是我們的家!3月26日,投票一刻,到底大家能做甚麼?會做甚麼?有藝術團體發起投票日在facebook直播的藝術計劃,記錄大選當日「另一個香港」的景象,到底沒票的港人在投票當日在做些甚麼。我想沒有選票的市民,在特首選舉當天早上,飲茶的會繼續飲茶,行山的會繼續行山(正是我的計劃),買餸煮飯的繼續去街市(我的計劃下半部)……就如以前英治年代。過去我們或許是真的政治冷感,今天我們卻是被迫冷感,或該說因屢被走數,強被褫奪真正普選自己領導人的權利,卻仍要長期硬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糖衣毒藥的後遺症。所以這個星期天,應該最多的就是食住薯片期盼大奇蹟日降臨。結果有否代表性,這個問題已毋須回答。我和大部份港人一樣,此刻對這個成長的地方已然陌生,對於未來已作更壞打算。但無論如何,縱有一絲希望,還是要守候,因為這裏始終是我們的家!至於我們尊貴的小圈子選委,我衷心希望他們有足夠的良心和勇氣,以香港社會利益出發而作出「正確」而非「政治」選擇。同時我又配合選舉事務處的呼籲,提提諸君當日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及準時到場,千萬不要再等埋阿叔先,因為過了上午11點將不准進入投票站,白白浪費手上珍貴的1,194份之一票。對不起,以上內容實屬天真妄想,痴心錯付,所以全刪。若然小圈子過往能為港人福祉而謀,眼下我城又豈會淪落至此。甚至教我們只會卑微盼望可以休養生息hea吓,不必往後5年,每日都要活在一觸即發的「好打得」環境中。其實港人又怎不心知,縱是「不如相信每一個人」的那位當選,可做的自亦不多,但好多時真係唔做好過做。而身為港人,我們要做的,終究是堅守和相信。因為這裏始終是我們的家!重要的事要說三次。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2/19965849
筆值一哂:開跑吧,港女!
1 :
GS(14)@2017-04-05 23:45:25子華神曰:「做人無關公,食X啦!」現實卻是縱沒稱職的公關相輔,或根本就是剛愎自用,全不放公關在眼內,惟仍可在一場完全逆民意而行的選舉中輕易勝出,得票越多,荒謬越大,而公關亦要自慚形穢,退避三舍。不過我沒神通,也沒上帝或大人的恩寵,所以平日拋頭露面,還得拜託我司公關同事多多關顧,有時候總也要投桃報李示好一番。話說這篇文章本應在早兩星期前,公司其中一位公關要員完成她的處女馬或初馬、亦即首次完成馬拉松42.195公里賽事後刊載,然因選舉大事一再順延,現總算補上一筆為女同事祝捷,且為其他女生開動起跑打氣!事實上多跑步,生活圈子真會變得不一樣,還可認識更多朋友。此觀點剛在一份日本調查報告切實引證。該報告指出,在600個20至30歲(即適婚年齡)有跑步習慣的女性,每3個就有1個因運動而認識更多的異性;如一星期做運動1次或以上,結交的機率更高達48%。調查另發現運動型女生與另一半通常會維持更長久的彼此關係。觀乎上述部份調查結果,還未開跑的女生是否有些蠢蠢欲動?我既為跑友,自亦對跑步的女生另眼相看。其實跑界、山界近年已然冒起不少女神,而我所知所見,她們身邊不乏愛運動的另一半……除了有位肯亞女跑手。早前亦有位文青男跑友(很矛盾卻很真實的組合)在其網誌客觀地羅列出5個運動女生絕對「娶得過」的理由:率真不造作、自然美、做事堅持有目標、凡事不拘小節、個性開朗唔會悶。至於運動型女生是否皆具以上標準,我暫且不表,但我肯肯定自從王太開始鍾情跑步練山後,以上的性格特點更是明顯。話說回來,跑步是眾多項運動裏最易入門的一項,只要穿上跑鞋、換好跑衫,便可在街上飛馳,既可邊跑邊細味周邊風景,又可約朋友一起邊跑邊聊天(當然可不能跑得太快),實在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交友時間。此外,慢跑有助提升心肺功能和降低脂肪,配合適當的肌力訓練,更有機會鍛煉腹肌、馬甲線、蜜大腿、蜜桃臀……這些都是我從女跑手、也就是我那些愛美貪靚的女同事口中得知。對女性而言,辛苦跑來志在靚,自是無可厚非。最後不得不提,我的公關女同事其實是與1萬9千名女生,參加名古屋的大型女子專屬馬拉松。初馬破處的經歷,少不免是痛、是「甘」、是難忘,過後且還信誓旦旦以後不會再參賽……言猶在耳,回港後已是萬般回味,準備籌劃下一場轟烈賽事之地。眼看她們由中籤、練跑、繼而到海外完成賽事,再而分享與不同國籍跑友的艷遇……我知又有人踏上了不歸路。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5/19980066
筆值一哂:下廚吧!暖男!
1 :
GS(14)@2017-04-13 00:23:01上周提及跑步的女生對異性吸引力增加,其實運動向來都是雄性動物展現魅力的好機會。今時今日,不少男生的運動大概只有足球,不過係睇咗當踢咗,方讓女生領了風騷。或這亦是造就男生要向其他方向發展的原因,譬如說:暖男。「暖男」一詞源起韓國的「hoon-nam」及「hun-nam」,原指外表陽光的男孩,近年再演化成形容悉心體貼、溫柔細膩的男子,其表表者自是大熱韓劇中的那位都教授。當然現實生活中可沒這麼多的外星極品,所以只要外型不大「麻甩」、乾淨企理、舉止溫文,再加上善解人意,都大有機會晉身暖男行列。差點忘了,還有一項特質很重要,就是暖男要識得煮飯會下廚!我也曾因懂點三腳貓廚功被冠以「暖男」稱號,惟卻受之有愧。事實上,過往去街市買餸、在家燒飯做菜本是尋常事,但由「無飯夫妻」再演變成工人姐姐當道的世代,眼見不少朋友(不分男女)開個火又?嘩鬼叫,揸起把刀如同手持凶器,亦難怪見人快砍亂切蔥段已然膜拜,而煮飯這不過基本的求生技能亦見彌足珍貴。所以男的若肯下廚已要加分,那麼稍為鑽研廚藝,適時再賣弄小技,譬如說方才提及的唬人刀功,又或者霍霍有聲,鐵粉四濺的磨刀功,甚至單手去皮技,又怎不教眾女盡現心心眼。不過說實話,以我認識好幾位的真正暖男,廚藝了得之餘,全皆是善解人意,愛錫家人的好男人,而且不會、不善亦不屑耍帥裝酷,即係扮chok。正如他們在烹飪時只會全神貫注,緊張食材多於護目眼罩,皆因烹飪絕非準備動物飼料,而是為己悅者煮,這也是我幾年前決定自煮的初心。而我確信,透過下廚係會成就更好的男人……就算你唔信我,都應該信鼎爺。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
[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12/1998766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