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筆值一哂:旅客自理

1 : GS(14)@2016-12-28 08:10:49

「天氣不似預期,但要走總要飛……」歌詞如是,現實中卻是欲飛不能。聖誕期間,北海道遭遇50年來最大雪暴,札幌新千歲機場積雪逾米,航空交通全然癱瘓,起碼有過萬名旅客滯留機場,其中自不乏香港旅客。事實上,其時我亦身在日本其他地方,若計旅途中聽到的廣東話加普通話,幾及日語,可想大中華區子民如何哈日。而是次行程能倖免於難,大概也就是既為訪日常客,當知該國天氣狀況。隆冬之際,造訪北國,包括歐洲地區總該另有心理預備,事關嚴寒惡劣天氣原因導致交通大亂時有,當地居民生活且已大受影響,更何況是外來旅客又或放洋學子。猶記5年前聖誕前夕,英國亦遭大風雪吹襲,倫敦尤甚,希斯路機場首當其衝,所有航班延誤,機場同陷混亂。當時也有大批香港留英學生,名副其實滯「留」英機場,無法如期回港與家人(少不了的高官)團聚。學生不斷上載照片與錄影,呼天搶地哭訴慘況,而身在香港的父母,眼見寶貝子女「歷劫」,自然心如刀割,然後群起狠批航空公司麻木不仁,而政府更是反應遲緩,見死?不救。



群情之下,當時任保安局副局長的黎棟國在倫敦機場根本還未恢復正常升降之際,竟毅然宣佈港府不排除派出包機接載滯留學生。事情至此,輿論亦由對學生苦況的同情,轉而為對他們「自理」能力的質疑,還有就是家長們亦只管遷怒政府和航空公司,卻無視現實情況,而官員為求息事寧人,同樣不分輕重。天災在前,人家可是整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深陷水深火熱,我們惦着的若是自身安危還說得過去,很多時候不過就是因為個人方便或一些身外事而「發爛渣」。再者,旅客既是作客,應否多加體恤主人家的難處,這不過是人民文明質素的表現,且不說先鼓噪,後與警察動粗的強國風範。正如日本人身在外地若遇到問題,非但不會發難,還總會認為是自己徒添他人不便而感歉意。又想起,本港傳媒大台的攝製隊伍,前陣子遠赴海外災區採訪,自備物資竟然不足,反還要災民送贈飯糰接濟,那場簡直就是賺人熱淚的真人好秀。



或者歸根究柢香港實在是福地,雖偶有天災,甚或造成人命傷亡,然港人的防災、危機,以致自救意識皆異常薄弱,彷彿從沒想過自身安全會備受外在因素威脅。而一旦面對自然災害,措手不及之餘,更多的是忙不着將無力感轉嫁別人,畢竟天災難怨,人禍可尤,與其自己「硬食」悉數承受,倒不如分甘同味。然諉過及人始終是事發之後,事發前若能早有準備,關係的可是人命。未知又有否人記得20年前的一場慘劇,當年年末造成41人死,80傷的「世紀火災」嘉利大廈大火,事後由下屆特首參選人胡國興法官撰寫的調查報告就指出,大多住客,在火警初期對一切徵兆未有警覺,例如看到電梯槽冒煙卻仍沒想到要逃生。大廈亦從無進行火警演習,結果住客因不熟悉環境而要退回辦公室,最終被煙火吞噬。



時至今日,我司位處的商業大樓總會不定期有火警演習,物業管理公司自亦會預先通告,一旦火警鐘響,大樓各單位的所在人員理應按既定路線和安排疏散,當然是不會搭乘電梯而是走樓梯。根據這廿年的觀察所得,每次認真「走火警」的人少之又少,最終在地面「安全地方」聚集,好整以暇談笑風生的只有寥寥無幾,其中更多是老外。港人處變大驚,「闊佬懶理」同「睬你都儍」的能耐大概就是這樣煉成的。而危機感不足更可見諸以身犯險的膽識,風球高掛時惟只關心力場和假期的角力,甚或以近距觀浪為樂;明知天氣驟降,山路霜結,還一窩蜂湧往賞冰,險象任生,還要振振有詞「條命自己嘅」,人若既有這份干卿底事的底氣,今日縱遇風雪亦該處之泰然,又何需他人多此一舉施援,說到底,還不是「自私自利」的心作祟。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8/198787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2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