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說亮話:唱反調背後原因
1 :
GS(14)@2017-10-09 03:57:55有不少評論員曾經同我講,點解唔跟大隊,而要經常撰寫一些與其他評論員不同意見的文章。我絕對明白,不過,我認為市場上有不同聲音其實是健康,如果聲音是一面倒,結果是會令大家出現恐慌或者失去警覺性,所以,猶太人制定了一條理論,叫魔鬼或者第十個人理論,即是大家在分析一件事的時候,在絕對情況下,仍然需要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我只是盡本分,向巿場提出不同意見給大家參考。美國縮表及標普將香港降級,應該對香港樓市以至整體經濟環境是不利因素,甚至會令香港人恐懼。本來我已經準備寫幾篇文章分析香港樓市是處於一個非常健康階段,整體借貸比率很低,即使香港加息,亦不能動搖香港樓市。誰不知我錯了,原來絕大部份香港評論員都認為縮表對香港樓市沒有影響,老C甚至話縮表會令到投資者或者基金減少買債而改買股樓,令股市樓市進入大時代。我認為大家對美國縮表掉以輕心是非常危險,倘若利息因為縮表要追加急速上升,供樓人負擔失去預算,他們就會明白大時代原來是大春秋戰國時代。所以,我又要唱反調,希望大家稍為小心一些。香港樓市評論絕大多數指樓價仍然處於上升軌跡,事實上,在過去兩三個月,樓價指數只保持平穩,二手樓成交量則嚴重偏低,這是強弩之末訊號,但很少人提及,統一性評論令打算買樓的人或者業主失去警覺性,但如果縮表及降級發揮效力,熱資金溜走,令香港不得不追加利息,那時候,評論就會轉向,一面倒認為香港利息會急升而令樓價急跌,不但令到打算買樓的人不敢買樓,甚至令部份業主出現恐懼而賣樓。而統一性言論,亦是評級機構降低香港評級的原因之一。
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6/20164528
亮說亮話:首置上車靠一招
1 :
GS(14)@2017-10-15 16:33:59■首置上車盤其實無處不在,地產商的高成數按揭早已協助不少人首置上車。 資料圖片
上星期日被邀請上港台《城市論壇》,論壇主題當然是施政報告內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主要講及首置上車盤方案。香港政府為了照顧有需要港人,曾經推出夾屋、綠置居、白居易、港人港地,最後都不了了之,不少人認為首置上車盤只不過是另外一個不了了之方案。那些概念非常好的方案點解會不了了之?理由很簡單,那些方案是實說實行的方案,政府連基本土地都不足夠,公屋輪候時間連年上升,根本沒有多餘土地來完成那些方案,不了了之是最好的方法。不過,今次只要政府從首置上車盤這五個字減去一個,我覺得是絕對可以完成,減少的就是「盤」字,首置上車只是一個方案,政府毋須提供實質單位來滿足合資格的人,只需要為他們提供一個方案,協助他們置業上車便功德圓滿。市場上有不少人每月有能力供款,但沒有能力付三四成首期,政府的首置上車盤計劃就是協助那些人上車,辦法非常複雜,從與地產商合作、定價、合資格人士收入,以至出售時的限制都有很大困難,搞不好就會變成官商勾結。就算成功,所得到的單位數量始終有限,絕對不能夠滿足有需要的人。其實,首置上車盤無處不在,只要政府放寬合資格首置上車人士買樓的按揭貸款成數,使到他們不用付那麼多首期便可以上車,毋須為那些人提供實質的單位,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地產商的高成數按揭早已協助不少人首置上車,現在,政府只要放棄一個「盤」字便海闊天空。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0/20178201
亮說亮話:亂投訴不是壞事
1 :
GS(14)@2017-10-22 16:36:18最近有很多報道,都是關於國內人在香港作出各類型投訴,很多都是無謂的事,例如最近的藥房貓事件。報道說,那些投訴的人如果知道,他們的投訴反而令自己受損、對手受惠,他們未必會投訴。我說未必,因為在國內是不敢胡亂投訴,此舉可能會激怒被投訴的人,少則皮肉受傷,重則惹官非,除非是那些以此為職業,專門敲詐的投訴黨。由於在國內他們不敢投訴,到了香港之後,不少人便胡亂投訴一番,最難得是香港政府有關部門,大多數都會作出積極處理,不少香港人對此等行為覺得非常反感。但我覺得不是,雖然大多數的投訴都是很無聊,但總有一些值得令我們改進地方,例如以往藥房呃秤,以両變斤,由於投訴太多,海關積極處理,現在已經很少會發生。我並不反對別人投訴的原因,因為我經常被人投訴,即使現在寫文章都會被人投訴。我記得在最初工作的時候,是負責與客戶商談合約,但經常給客戶投訴,我不但沒有被炒,反而負責的工作越來越多。有人問我老闆點解不開除我?老闆話如果我迎合客戶的要求,一定沒有投訴,但我以公司為主,他們當然投訴,他不但不會開除我,反而要重用我。時至今日,我仍然多謝當日投訴我的人。我們經常說言論自由,但其實投訴才是言論自由表達方式,無論投訴的人是如何無理,他們都有權投訴,我們亦應該嚴肅處理。如果一個地方不准市民投訴,這反而不會是一個受人們歡迎的地方。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7/20185690
亮說亮話:逼人買樓辣招之最
1 :
GS(14)@2017-11-05 15:43:52■林鄭在施政報告中所提的首置上車盤、綠置居、白居二等,全部都是吸引或者強迫市民買樓。資料圖片
林太在施政報告公佈之後,不少專家話冇料到,報告沒有新辣招,樓價會繼續上升。其實,冇料到的原來是那些專家,他們不知道,林太在不知不覺間出了最辣的招,這招在開始時沒有甚麼,而且不容易察覺,但後勁凌厲。不過,現在的香港人可能受過教訓,知道新辣招犀利,已經有人提出反對,究竟新辣招是甚麼?就是逼人買樓,政府亦藉此機會證明供應充足,否則就絕對不會迫市民買樓。過去幾年,一般市民都知道樓價飆升是因為供應不足,亦有不少專家認為,政府永遠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供應主動權到最後仍然是掌握在地產商手中,政府唯有出招壓抑市民置業的要求。雖然令買樓的人減少,但仍然壓不住樓價上升,而且出現反效果,市民擔心政府不斷出招壓抑樓市,越遲買樓就越難買樓,市民的擔心亦是事實,而且有聲音叫政府撤招。官員們並不是儍的,如果撤招,樓價有很大機會突然飆升,誰人做特首都不會冒這個風險。壓抑並不能夠降低市民置業意慾,反其道而行或者是一個好方法,就是逼市民買樓。林太在施政報告中表示,推出首置上車盤、綠置居、白居二等,全部都是吸引或者強迫市民買樓,施政報告被深入了解之後,有不少專家鬧政府不應該在樓價這樣高的時候才強迫市民買樓,那些人很容易變成負資產者,甚至會釀成更多不幸事件。但現在指責政府的專家當中,有不少在施政報告發表之後表示冇料到,樓價會繼續上升,現在發覺政府如果不是有把握供應充足,絕對不會推出那些上車計劃,現在唯有希望政府變初衷,將樓宇供應責任交回給地產商,亦只有這樣,才會令樓價繼續上升,原來逼市民買樓才是最辣的招。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31/20200011
亮說亮話:供書教學定供樓
1 :
GS(14)@2017-11-13 03:34:11有老友要求我幫他的兒子入名校小學,話我人面廣,這個小忙一定唔會托手踭,我話笠幾大頂高帽都沒有用,我真的沒有辦法。對於老友的要求,我覺得很奇怪,因在兩三個月前,老友引述某位評論員說話,供書教學不如供樓。那位評論員表示,如果自小就讀那些要付高昂學費雜費的名校,跟着又要到外國讀中學或大學,所使費用,隨時足夠買一個細單位,而那些人就算讀完書再工作十年,都未必有能力做到。可見讀書真的沒用,仲叫我認清形勢,及早轉軚。老實說,我就算轉軚都唔敢話供書教學不如供樓。我問老友他是否記得曾說過上述的話,他當然記得,但他是叫人做,自己不會做。他還說,就算使幾多錢都沒問題,只要子女願意讀書就可以。老友並不知道,大部份港人的心態都一樣,最近有小學名校招生,派籌都派5,000個,有的士司機填職業一欄時寫公司董事,而那間名小學每年的學費雜費,要揸兩個月的士才搵到。可見香港父母都着重供書教學,如有閒錢,就幫個仔供樓,所以那位評論員的論據根本不成立。但帶出另一個問題,點解評論員叫人買樓顯得那麼心急,就算有佣分,都唔好教人供樓都唔供書教學。做評論員很簡單,只要將自己理解的事情,所做的分析原原本本說出來就可以,如那位評論員有做分析,就不會教人供樓都唔供書教學。今次,那位的士司機雖被人取笑,但我心裏是非常敬重。我亦相信,在香港,大部份父母都有這種心態,他們當然不會取笑那位的士司機,反而會取笑那些情願供樓都唔供書教學的父母。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7/20206972
亮說亮話:去年的輸家與贏家
1 :
GS(14)@2018-01-07 16:00:56有不少專家都會說,去年有需要而買樓的人是贏家,因為只是做對了一個應該做的決定,沒有需要而買樓的人是大贏家,因為是做對了一個沒有必要做的決定,無論如何,是大是小,有買樓的人就是贏家,不用求證,賣樓的人是輸家,沒有必要賣樓的人是大輸家。如果不了解樓市,不細心想一想,他們的說話是相當正確,但想深一層,是廢話一堆,買樓的人亦要講求本身需要及實力,即使有需要,如果沒有實力,勉強採用那些高成數上車,到供唔掂的時候,贏家都變了輸家。去年,有超過七成買新樓的人都是採用高成數按揭上車,大家是否相信他們是大贏家,即使樓巿繼續上升,他們都有機會是輸家。有很多業主過去樓價未癲時已買了不少物業,現在是收成期,將物業賣走固然可以賺很多錢,如果唔賣用作收租,回報亦不錯,但他們的確沒必要在2017年買樓,怎樣可以將他們歸納是輸家,應該是穩坐釣魚船的贏家,不少人見我在去年很少買樓,就咬定我錯失良機,是去年樓市大輸家,是否真的如他們所說,我自己心裏有數。如果賣樓的人是大輸家,借錢畀人買自己的物業該是大大輸家,即是今年提供高成數按揭賣樓的地產商是大大輸家,地產商是超級生意人,當然不是大大輸家,反而是大贏家,根據過往結果,他們是接近永恒的大贏家,而沒必要買樓而又用高成數按揭買地產商新樓的人又是大贏家,唔通真的是雙贏局面,如果是就最好,如果不是,誰是2017年的大贏家?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02/20262517
亮說亮話:睇啱睇錯都冇得輸
1 :
GS(14)@2018-01-08 00:28:47我兩個家姐突然買樓,傳媒知道之後當然大肆報道,有人話我口是心非,睇淡樓市但家人又買樓。我認為他們詞不達意,就算我講一套做一套,都只能話我口非心是,並不是口是心非。其實,我兩個家姐買樓又有甚麼出奇,二家姐廖太要買隨時都可以,買十億八億都冇問題,又唔使問銀行借錢。至於大家姐,年尾分到錢都唔知點用,買樓最實際,每個月收十幾萬元租金,回報亦不俗,況且樓價長遠必升,所以,根本不存在口非心是。其實,我講了很多次,只是細價樓爆煲,而非樓市爆煲,我講的與高官講的不同,他們話樓市有下行風險,如果要將軍,就請將他們,唔好將我。有消息傳出,不少睇好樓市的專家,包括測量師、學者、分析家,他們原來是租樓住。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曾經是業主,但在幾年前將自住單位賣走,不過,他們將單位賣走之後,反而不敢睇淡樓市,否則記者就會話他們將單位賣走之後唱淡樓市,迫不得已唯有口是心非,不斷發表有利樓市言論,而且有幸言中,內心其實很痛苦。他們的處境與我正好相反,雖然大家誤會我睇淡樓市,但無論睇好睇淡,我都不會出售手上物業,倘若樓價下跌,我可以話已經提醒了大家;但若果樓價上升,我雖然被人笑到面黃,其實,我內心不知幾開心,嚴格來說,我是立於不敗之地。而那些租樓住而又唱好的專家,樓價上升,他們可以取笑我,但內心是痛苦;倘若樓價下跌就有失專家這個名銜,不敗之地變成不勝之師。湯文亮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9/20249442
亮說亮話:政府有條件減辣
1 :
GS(14)@2018-01-22 05:57:45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話香港雖然有巨額盈餘,供應又超標,但仍然沒有條件減辣。老實說,我亦不贊成減辣或者放寬逆周期措施,不過,總有一日是要減辣。既然知道有這一天,何不考慮採取主動,如果是因應市況被迫減辣,可能會有反效果。減辣本來是救市,反而會令到市民誤會樓價會繼續下跌,不敢入市,甚至將物業減價出售。如果放寬辣招中的SSD,令市場供應驟增,樓價急跌,最後變成隊冧樓市。行軍之道,應該是在勝利中撤退,辣招對於穩定樓市始終起了作用,現在,只是等供應充足,樓市便可以回復正常。如果官員們有信心未來供應量可以滿足市場需求,政府其實可以釋放現存在市場上的供應量,就是那些被SSD鎖死的供應量。在過去三年,樓市即使在辣招之下仍然持續上升,不少父母美其名是為子女置業,其實是借子女人頭炒樓。老實說,要他們持有兩個住宅單位是很辛苦,但礙於SSD,他們又不可以在三年內賣走,不過,政府始終是為人民服務,即使他們的目的是炒樓,亦不能見死不救。在供應充足之下,樓價有可能急跌,他們有機會成為受害者。所以,政府應考慮取消SSD,將被SSD鎖死的供應量全部釋放,不但救人,還可以對樓市作出測試。如果在二手樓供應大增之下,樓價仍然上升,這表示市場上仍然有龐大購買力,政府應考慮加大供應。如果樓價下跌,恭喜政府,代表過去八年的辣招是有成效,現在可以考慮逐步撤招。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6/20276050
亮說亮話:控制樓價有偏方
1 :
GS(14)@2018-01-28 18:48:56樓價繼續上升,我相信一般官員已經無能為力,又不敢再出招,因為會被人一個感覺,就是已經沒有辦法控制樓價,出招反而會加快上升速度。事實上,政府除了加快土地供應之外,還有一條偏方,就是取消SSD,將三年內的供應量一次過推出市場,即使未能將樓價壓下去,但起碼可以令樓價不再上升。但有人質疑,樓市仍然上升,市民大多數採取惜售態度,取消SSD未必可以得到預期效果,這點我絕對同意,但起碼給予市民一個感覺,政府是敢設敢撤,更加證明政府是有能力提供足夠供應量。近日有經營財務公司的人對我說,如果政府取消SSD,他不敢擔保其他業主願意出售他們的物業,但財務公司絕對會配合政府,儘快出售那些已經變成銀主盤的物業。原來有不少業主在買物業時未能支付首期或者未能通過壓力測試,在危急之下採用財務公司一按上會,但某些人的還款能力有問題,不少物業不到一年便變成銀主盤,但礙於SSD緣故,財務公司暫時未敢出售那些銀主盤,否則就要付20%印花稅,財務公司將會有所損失。如果政府取消SSD,相信不少銀主盤會立刻湧現,這會令樓價有下調壓力,所以,現在最期望政府取消SSD的並不是一般炒家,而是擁有大量待售銀主盤財務公司。不過,話雖如此,我仍然不相信政府夠膽取消SSD或任何一項辣招,因為撤招不同出招,一定要相當大膽,不符合公務員不做不錯精神。樓價下跌,順其自然好了。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3/20283190
亮說亮話:股市大跌 謎網蹤現
1 :
GS(14)@2018-02-13 03:04:06David Wedd所發表的謎網50,一戰成名,相信他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那些有機會成為謎網50股票。老實說,我覺得他花得冤枉,如果他懂得運用物業投資者口訣──等、忍、狠,只要等到大跌市,那些謎網股票就自動會出現,細數之下又何只50隻。所以,有時股市大跌又未必是壞事,正所謂淘沙見金,或者應該是淘金見沙。上星期五道指大跌,差少少就去到魔鬼數字666,大家都會預料到,昨日恒指亦會大跌,最低限度開市後會大跌。如果我是David Webb,就會留意股票表現,跟隨股市大跌的股票是正常,跌入網中機會較細,不跌反升的股票亦不用留意,首先是不會太多,其次是一定有特別利好消息才可以不跌反升,否則,主持人都不敢這樣明目張膽,要做市都等股市升大家一齊做。最值得留意的就是那些不升不跌,或者升跌幅度很窄的股票,那些股票持有人並不是不想賣,而是沒有買家,所以,就左手交右手,在升跌一兩個價位做些少買賣,當向李小加交功課。但是他們不知道,李小加是何許人也,早已留意那些成交量不多,股價又沒有變動股票。在大跌市之後,李小加或者會秋後算賬,那些股票的持有人不得不小心,可能要向港交所解釋他們的股票是不是高度集中,如果不是,點解股市大跌,他們的股票仍然可以紋風不動,要很小心回答。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6/2029697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