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整合再有新進展。中核集團旗下的中核科技、中國核電,中核建旗下的中國核建等公司紛紛發布公告稱,中國核工業集團正在籌劃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
中國核建19日晚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東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發來的通知,獲悉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後尚需獲得有關部門批準。上述事項目前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亦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中國核電亦發布了類似的公告。
事實上,兩大核電集團合並傳聞由來已久。回顧歷史,中核集團和中核建集團同根同源,後者於1999年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去年12月12日,中核集團原董事長、黨組書記孫勤到齡退休,由中核建集團原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壽君接棒成為中核集團新的掌門人。王壽君歷經核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中核建集團、中核集團、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等,由其接任中核集團董事長,使得兩大核企的重組傳聞進一步升溫。
資料顯示,中核集團主要從事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中核建集團業務則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設領域,主業為“軍工工程,核電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術研究、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曾在3月8日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兩者合並就像“談戀愛”,可能閃婚,也可能談十年沒談成,這取決於主管部門的態度。“關於中核與中核建,我們一直在推動,中國的核企應該往一起走”,王壽君表示。
去年以來,央企整合提速。資料顯示,2016年國資委共計推動了港中旅集團與國旅集團、中糧集團與中紡集團、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寶鋼與武鋼、中儲糧總公司與中儲棉總公司5對10家央企重組整合,新一輪央企重組已進入高潮,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企業戶數也已減少至102家。
國務院去年發布的《關於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對於原有的“三個一批”調整為“四個一批”,即“鞏固加強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對於央企重組,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指出,國企混改是新一輪國企改革重頭戲,市場將反複聚焦,有望成為2017年確定性主題之一,建議予以重視。
長城證券表示,中國船舶制造行業正在完成行業洗牌,行業內去產能和轉型大勢所趨,對於行業龍頭企業而言,兼並收購的外界條件已經具備,軍工集團下屬企事業單位的資產註入預期進一步加強,看好南北船合並預期。
中銀國際表示,並購重組仍是行業內國企改革核心,促進同質化發展的中央企業重組整合,能夠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其中一汽集團和東風汽車兩個汽車央企在產品結構、目標客戶等方面較為一致,兩者合並或將變為現實。重點推薦:一汽轎車、東風汽車。
正在籌劃戰略重組的中國核工業集團( 下稱中核集團 )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下稱中國核建)已經通過旗下公司進行資源共享。
中核集團官網3月23日掛出的一則消息顯示,當天,中原公司與中國核建高溫堆公司簽署了《關於共同開發國際市場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依托自主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等核電技術,攜手開拓國際核電市場。
中原公司與中國核建高溫堆公司分別是中核集團、中國核建旗下子公司。中原公司以承建大型國際核工程項目為主,同時開拓國際民用建築市場;中國核建高溫堆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核能利用、核能技術研發、核技術應用、能源投資、資產管理等。
消息稱,此次戰略合作是中原公司與中國核建高溫堆公司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決定建立的合作關系,未來雙方將尋求多種合作方式不斷擴大合作領域,這對兩家企業國際市場開發和中國核工業“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原公司與中國核建高溫堆公司簽署上述戰略合作協議之前,根據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建旗下上市公司近日公告,這兩家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後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向媒體表示,中國的核企應該往一起走。他認為,這樣做這有利於中國核企開拓海外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3月16日,中國核建與沙特能源城簽署了《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聯合可行性研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前期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制定沙特高溫堆項目投資建設等系統解決方案。在此之前,中核集團已經與沙特就高溫堆簽署了有關備忘錄。
高溫堆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技術,也是中國正在向國外推廣的核電技術之一。
“高溫氣冷堆最大的優點就是固有安全的優點,沒有核泄露……非常安全。”王壽君此前向媒體表示,“與沙特的諒解備忘錄簽訂以後,很多國家關註這個堆型。”
官方資料顯示,中國核建正在落實國家“走出去”戰略,已經先後與阿聯酋迪拜、沙特、南非等國家簽署《合作建設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諒解備忘錄》或建立合作關系。
而在國內,中國核建已在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湖南省、廣東省等省份開展了高溫堆項目前期工作。其中,江西瑞金核電項目已經通過了項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
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官網3月29日掛出的一則消息顯示,該集團董事長王壽君在談及核產業時稱,安全發展核產業不僅社會效益顯著,還能帶來萬億元級產值,有力支持實體經濟。
在王壽君作出以上表態的前幾天,國務院批複原則同意《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批複指出,持續提升安全水平,保障中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安全高效發展。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核電大國。全國現有35臺運行核電機組、21臺在建核電機組,在建核電機組數量世界第一。而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十三五”末,中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機組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機組總數達到世界第二。
2月17日,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的《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下稱《通知》)顯示,中國年內計劃開工8臺核電機組,計劃建成三門1號機組等5個核電項目。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測算,目前,一臺百萬級核電機組的總投資為160億元至200億元。這意味著,8臺核電機組的總投資將達到1280億元至1600億元。
王壽君舉例稱,根據核電設備國產化比例的通行算法——按照整體費用計算,以福建福清5、6號兩臺核電機組為例,其設備費用合計約168億元,國產化比例達86.42%,將直接拉動經濟總量達380億元,將有5400多家制造企業參與其中而獲益。
他還稱,如果從核電站60年全壽期的燃料、備件、技術服務等測算,將帶動超過1200億元的產值。
上述消息顯示,核除了用於發電,還可以用於材料輻照改性、農業與環境、測量技術、公眾安全、核醫學領域,後者被業界泛稱為“核”的輕應用。
核的輕應用也稱為核技術應用。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從中國廣核集團獲悉,核技術應用在國內作為一種新興產業,目前在應用中只在材料改性這一領域實現了成熟的產業化發展。而僅這一領域就已產生千億市場空間。
在業界人士看來,當前中國核技術應用產業正步入快速發展期,其主要原因是,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國民消費需求提升刺激了核技術應用的產業空間。
王壽君還稱,核產業“一帶一路”沿線潛在產值萬億元計。據其介紹,中核集團已成功向7個國家出口過6臺核電機組、8臺反應堆或核動力裝置,並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經貿關系,正在商談核電及鈾資源、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等核工業全產業鏈合作。
記者註意到,幾天前,3月23日,中核集團旗下公司與中國核建旗下公司簽署了《關於共同開發國際市場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依托自主核電技術攜手開拓國際核電市場。目前,這兩家核電集團已經與“一帶一路”多個國家簽署了有關合作協議。
王壽君還稱,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多數國家在這些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如果這一區域核技術應用發展可以達到美、日的水平,將是一個萬億元計的巨大市場。
4月27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在京召開,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集團”)稱,在核電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研發的核電技術分別引起多個國家的合作興趣。其中,中核集團已經向巴基斯坦出口的兩臺新型核電技術目前進展順利。
上述兩臺新型核電技術被命名為“華龍一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品牌。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巍在上述展會期間稱,目前,中核集團海內外華龍一號共有4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均進展順利。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在國內,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自2015年5月開工以來,進展好於預期,預計今年5月,福清核電5號機組將實現穹頂吊裝,這意味著中國的三代核電首堆工程進展順利。
此外,中核集團稱,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2號機組於2015年8月20日開工建設;2016年卡拉奇核電3號機組也已開工,目前工程進展順利。
中國一直是巴基斯坦核電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工程是中國第一個對外援建核電項目,也是中國核電企業目前唯一出口的商用核電機組,被譽為“南南合作”的典範。自1991年以來,中國已向巴基斯坦出口多臺核電機組,其中恰希瑪1號、2號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已分別於2000年和2011年投入運行,恰希瑪3號、4號和卡拉奇2號和3號機組正在建設中。
卡拉奇核電2號、3號機組總造價近100億美元,是巴基斯坦國內目前最大的核電項目,廠址位於阿拉伯海沿岸、巴基斯坦卡拉奇市附近,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約900公里。
巴基斯坦發展核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隨著原油價格的猛漲,巴基斯坦經濟和電力需求的增長,斷電在巴基斯坦成為常態,而由此引發的社會動蕩更是迫使政府制訂了一項能源安全計劃。
中核集團還稱,除了巴基斯坦外,目前已與阿根廷、英國、埃及、巴西、沙特、阿爾及利亞、蘇丹、加納、馬來西亞等近20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又有了新進展。
5月17日,中核集團官方發布消息稱:“5月16日,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在京會見了法國新阿海琺公司首席執行官顧菲一行。雙方就進一步深入推進核燃料循環產業合作達成重要共識,並對下一步工作做出安排。”
消息還稱,會見前,雙方分別於5月15日和16日在中核集團總部組織召開了中法合作核循環項目第二十次高層管理協調會和產業合作管理層會議。雙方共同回顧了3月1日董事長會議以來核燃料循環產業合作工作進展情況,並對下一步工作安排交換了意見,達成諸多共識。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核集團此前公布的資料了解到,中核集團已經在2015年與法國核電企業簽署了有關上述核燃料循環產業項目的合作協議。項目每年將可處理800噸的國內核電站乏燃料。
而根據國家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介紹,中法企業合作的該項目總投資高達千億元人民幣。
今年2月21日,中核集團就與進行改革後的新阿海琺簽署了有關的合作協議。隨著這份名叫《關於產業和商業合作框架協議》的協議的簽署,標誌著中核集團與新阿海琺進一步深化在核燃料循環產業項目的全面合作。
值得關註的是,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上述協議簽署之前,2月10日,國家能源局在發布的《國家能源局關於印發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要求,要統籌協調做好中國參與法國阿海琺重組工作。
與此同時,阿海琺集團在當天發布聲明稱,新阿海琺對中核集團投資保持開放不變,條件框架需與另外兩個投資者已簽署的協議保持一致。
2010年前,阿海琺集團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制造商。然而,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事故令全球核電市場受挫,許多國家因成本和安全問題暫緩核電項目。阿海琺集團業績由此出現大幅下滑,目前正在法國政府的主導下推進重組。
今年年初,歐盟批準了法國政府的增資計劃,法政府將最多出資45億歐元支持阿海琺重組,其中20億歐元將用於增資阿海琺集團,法國政府以4.5歐元每股的價格發行股票增資阿海琺,並對小股東以同樣的價格進行公開收購邀約;另外將提供最高25億歐元用於增資新阿海琺,並將成為新阿海琺的最大股東,而阿海琺集團將成為新阿海琺的小股東,失去控股權。
中核集團早就有意參與阿海琺的重組工作了。新華社在2015年8月的一次報道中引述阿海琺高層的話稱,阿海琺重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中國企業註資。
中核集團一直與阿海琺集團保持著緊密聯系。第一財經記者對中核集團官網進行梳理發現,2016年,雙方的會面次數至少有6次,內容主要涉及核燃料合作等內容。而自2017年以來,雙方高層的會面就至少達到了2次。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上述中法兩國企業一把手進行此次會面之前,國家能源局官網掛出的一則消息顯示:4月28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京會見了阿海琺核電集團首席執行官方特納,雙方就中國核電發展前景以及在民用核能、核電技術與裝備等領域的合作交換了意見。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5月24日下午,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中核集團舉行“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穹頂吊裝新聞發布會。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的福清核電5號機組進展很順利,現場已準備就緒,將在明天或後天進行穹頂吊裝。
“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創新,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項目實現穹頂吊裝後,即將實現主體工程從土建轉向全面安裝階段。俞培根表示,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國內外四臺示範工程進展有序,各關鍵工程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實現,是全球唯一按照計劃進度建設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工程,有信心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
俞培根介紹,“華龍一號”追求設備中國制造。中核集團一直以來大力支持核電設備的自主化、國產化,在滿足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持續為設備的國產化創造條件,提供研發技術支持,創造產研合作平臺,推進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能力水平。“華龍一號”的設備共計有6萬多個臺套,生產、設備、組裝涉及上海、四川等28個省市,53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了項目的研制和建設。“華龍一號”的裝備國產化率可以達到85%以上,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核心裝備,代表著我國制造業的先進水平,保證了“華龍一號”的安全性、先進性、成熟性與經濟性。
俞培根表示,“華龍一號”已成為中國“一帶一路”的新名片。目前中核集團已經與阿根廷、英國、埃及、巴西、沙特、阿爾及利亞、蘇丹、加拿大、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在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合作論壇期間,中核集團公司的董事長王壽君先生,與阿根廷核電公司總裁塞默洛尼簽署了關於阿根廷第4座和第5座的核電站的總合同,根據雙方的約定,中核集團將和阿根廷核電公司在2018年開工建設一臺70萬千瓦的重水堆核電機組,在2020年開工建設一臺百萬千瓦級的“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這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重要成果,也是中核集團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共同繁榮的具體舉措。至此,中核集團出口海外的核電機組增加到了8臺。
中核集團已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經貿關系,正在商談核電以及鈾資源、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等核工業全產業鏈的合作。據了解,全世界有超過70多個國家已經或者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到2030年計劃新建機組超過200臺。
“2013年至2017年底,共立案查處違規違紀案件260余起,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近400人次,其中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近100人次。”這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黨組紀檢組近日公布的正風肅紀“成績單”。
執紀問責唯有敢於動真碰硬,才能真正形成震懾。幾年來,中核集團黨組紀檢組堅持對違規違紀問題尤其是涉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露頭就打、一寸不讓,持續加大力度從嚴查處。
在查辦違紀問題同時,中核集團黨組紀檢組以集中通報曝光的形式,對違紀人員逐一點名道姓、“自曝家醜”強化教育警示,重在形成震懾。2016年11月,中核集團黨組在警示教育大會上,集中通報了17起30余名黨組管理幹部的違紀涉法案件查處及問責情況。
中核集團黨組紀檢組在2016年底,對2013年以來超標準購置公務用車、使用辦公用房,違規發放薪酬補貼等問題開展“拉網式”排查,推動各業務板塊和成員單位開展專項清理整改。在4個月的集中整治中,中核集團100多家主要成員單位共清退違規違紀款項5000余萬元,對1000余人批評教育,對20余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或組織處理。
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整改。2017年以來,中核集團黨組紀檢組先後對7家單位下達直指問題要害的《紀律檢查建議書》,對相關單位涉及集資建房、物資采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方面20多個重點問題提出紀律檢查建議。同時建立問題臺賬,明確責任時限,對發出的問題整改建議跟蹤問效,掛號銷賬,定期檢查監督,確保問題整改落實到位。
近年來,中核集團黨組紀檢組對各單位監督執紀工作情況及近五年受處分的400余名黨員幹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狀況進行“雙回訪”,充分體現監督執紀的“力度”與組織關愛的“溫度”。此外,集團黨組紀檢組用好專題民主生活會這個有力抓手,組織黨員幹部,尤其是違紀黨員幹部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剖析根源、講透病因,引導黨員幹部通過組織幫助、身邊同誌批評、自我反思,真正補足精神之“鈣”。(何紀)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中國核電(SH:601985)新發布公告,首次披露其母公司中核集團上周與俄方簽署的“中俄迄今為止最大的核能合作項目”的具體細節。
公告顯示,根據上周雙方簽署的框架合同,雙方將合作建設田灣核電站 7、8 號機組及徐大堡核電站 3、4 號機組,采用俄羅斯設計的 VVER-1200/V491 型反應堆裝置,擬配備國產汽輪發電機組,參考電站(核島)為列寧格勒核電廠二期(二期 1 號機組已於 2018 年 3 月建成投運),電站設計運行壽命 60 年,壽期內年平均設計可用率不低於 90%。兩個框架合同總價 36.20 億美元。
公告稱,俄方對電站設計承擔總體技術責任,負責核島設計,參與儀控、電氣、消防、通訊等系統的聯合設計,負責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循環管道、主泵、堆芯熔融物捕集器等 14 項核島主設備以及部分核島輔助設備的供貨;為俄方設計範圍轉中方供貨的核島設備以及首爐核燃料提供技術規格書;在中方實施的設備采購、建安、調試過程中提供伴隨服務。
而中方則負責電站總平面規劃、常規島和 BOP 設計,按雙方合同分工,分階段牽頭或參與儀控、電氣、消防、通訊等系統的聯合設計,負責核島其余設備及全部常規島和 BOP 設備供貨,負責電站建安、調試等工作。
公告稱,本框架合同在中國及俄羅斯政府主管部門批準後生效,最後一個批準的日期即為協議生效日期。目前,企業雙方將繼續進行執行合同談判,計劃在 2018 年 10 月和 2019 年 3 月分別簽訂田灣 7、8 號機組與徐大堡 3、4 號機組技術設計合同,2019 年 1 月和 2019 年6 月分別簽訂田灣 7、8 號機組與徐大堡 3、4 號機組總合同。
但公告也特別指出,本框架合同對項目進度做出了初步安排,後續可能會因為國家政策變化及項目實施的具體情況而做出調整,項目的啟動實施和投入運營也可能受到項目總體經濟性和電力市場消納能力的影響。
有核電企業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幾年來,由於東北用電過剩,位於遼寧的徐大堡核電站的開工進程可能會受到相應影響。他說,“核電站建成之後,其發出來的電量能否消納還是一個問題,位於東北的核電企業已經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在上述公告發布之前,6月8日,上合青島峰會前夕,中核集團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在京簽署了《田灣核電站7/8號機組框架合同》、《徐大堡核電站框架合同》和《中國示範快堆設備供應及服務采購框架合同》等合同。中核集團把這些“總造價超千億人民幣”的項目稱為“中俄迄今為止最大的核能合作項目”。
目前在東北區域的徐大堡核電站,還有從美國引進的三代核電AP1000機組待建。目前,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在浙江三門已經獲得新的突破。
中核集團還有自己研發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而且國內非常看好這個技術。
中國集團的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已經在2015年在福建投入建設,目前進展順利。中核集團此前稱,華龍一號在國內落地也將增強國際市場的信息,推進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這樣來看中國正在建設的第三代核電機組主要有三種,除了國內的華龍一號之外,還有美國的和法國的。而如果一切順利,未來還有俄羅斯的技術加入,將再現多種技術互競局面。
narak_lol在31樓提及
290
發這類通告也要停牌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N201404041287_C.pdf
amura在36樓提及
湯財
這個290有沒有幾倍的潛在升幅?信達的公司,會否隨時全額收購給信達母公司來港上市?那樣會否100倍股啊??
是不是老千股?
多謝。
明日想買入些。
amura在37樓提及
DIRECTOR XIA YINGYAN & ASSO. 800,000,000 23.400
CHINA CINDA(01359) 500,000,000 14.630
CHINESE STRAT(08089) 272,738,000 7.970
SO CHI YUK 200,000,000 5.850
290 有8089 和1359, 真的會賣殼麽?8089 10月份才買入1.4億股,目前已經虧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