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賣東西 京東鄉村實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582
京東在仁壽縣的配送站。 (南方周末記者 張霞/圖)
京東在四川仁壽縣開始了第一個農村實驗,想讓商品雙向流動,金融服務向下滲透。互聯網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農業,仁壽實驗能否持續或者複制到更多地方,依然有待觀察。
阿里、京東、蘇寧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農村滲透。這些已經在城市圈得大批網購人群的電商,急需在農村這片未開墾的市場攫取一席之地。
更何況,這還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事。2014年10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專門召開會議部署發展農村電商。
今年4月,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提出京東進軍農村的“3F戰略”,即工業品進農村戰略、生鮮電商戰略、農村金融戰略。京東的農村戰略的第一站是四川省仁壽縣。
在這個160萬人口的農業大縣,京東的農村實驗是如何開展的?
與政府合作
仁壽,隸屬眉山市,位於四川盆地南部,距離成都一小時車程,160多萬人口讓其成為川內第一大縣、全國第三大縣,同時也是農業大縣、勞務輸出大縣,素有“枇杷之鄉”美稱,農副產品豐富。
其實在京東來之前,這個縣就已經引入了一個電商項目——西南·網貿港,試圖發展電子商務。
2014年3月3日,仁壽縣專門成立了電商領導小組辦公室,仁壽縣商務局局長黃尚友帶領著二十余位政府人員開始忙活起來。
當年8月底,當時在仁壽掛職的縣委副書記王蔚藎打通了京東農村戰略負責人李賀明的電話,詢問雙方是否有合作的可能。9月21日,京東四五位負責人來到了仁壽,雙方見了面。
“第一次去談,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在鄉村配送方面給予一些支持,比如郵政局、交通局等,在管理上開一些綠燈。此外,在房屋、場地、宣傳,以及後續物流補貼方面都希望政府給予支持。”李賀明說。
一天的時間,雙方達成了共同的目標,合作意向初步達成。
2014年10月19日,李賀明帶著京東二十多位業務部門負責人來到了仁壽。仁壽縣政府也拉來了福仁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福仁緣)、網貿港科技有限公司等當地企業。
第三次見面的時候,2014年12月21日,京東與仁壽縣政府簽署了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框架合作協議。
從免費的辦公場地到宣傳推廣,再到鄉村網點的改造裝修,“地方政府答應的全做了。”李賀明說。
仁壽縣農村地區的單日送貨量也迅速起來了,“去年只配送城區的快遞,現在農村也配送,而且每天大概600多件的單量中,農村單量占到3/5。”京東仁壽配送站站長黃永兵說。
截至今年9月底,京東已經在全國建立了600個縣級服務中心。“在工業品下鄉領域,就是複制的仁壽模式。大部分縣,都是采用和政府合作的模式。”李賀明說。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除了縣級服務中心,京東還成立了京東幫服務中心。1月份,京東拉來了當地一位經營十多年的電器經銷商代誌勇,由其負責仁壽縣所有在京東上訂購的大家電配送及售後服務。
京東服務中心隔壁就是趕場小站的門店。趕場小站今年3月15日才正式上線,由當地的網貿港建設運營,是縣域購物網站,也是京東在仁壽的重要合作夥伴。
“我們就想成立一個縣級的電商平臺,以後做大也可以複制到其他縣去,甚至全國。”網貿港總經理盧元國說。這樣的想法跟地方政府不謀而合,“如果是京東,地方政府也沒有稅收,用本地的電商平臺吸引當地的企業,還能為地方創造稅收。”
趕場小站首先在村、鎮建立自己的服務網點。在2014年12月19日,水利村的一處服務網點貼上了京東和趕場小站的牌子。兩天後,通過仁壽縣政府的牽頭,雙方也達成合作協議,“當時合作思路特別寬,根本沒有什麽細節。”李賀明說。
今年初,盧元國一方面搭建趕場小站的網絡平臺、物流體系、合作企業,另一方面在京東上開始籌建仁壽特產館。
而趕場小站在村鎮上開設的服務點,也都同時成為京東的配送點。除此之外,京東自己也在鄉鎮上招募諸如小超市、家電等合作點,店主就是京東的鄉村推廣員,為農村里老人等不會網購的人下單。
“京東就像是一棵大樹,我們就是小草,背靠大樹。”盧元國說。
給農民什麽
今年的收獲季節,地處枇杷產區文宮鎮的飛躍果業專合社社員,第一次看到京東的大貨車開到村里,而往年枇杷都是通過一二級經銷商到鄉間地頭收購。
同樣受益的還有枇杷加工商李誌高。今年2月14日,李誌高的枇杷汁第一次進入了京東自營店,開始在網上銷售。3月中旬的一次活動,48分鐘就讓李誌高賣完了在京東倉庫里的枇杷汁。
為了推動農產品進城,當地政府曾用一年的時間培訓了2萬多人,4200多人在淘寶上開了店。
但真正讓他們嘗到甜頭的是今年5月11日在京東上搞的“5·11枇杷節”。
“不僅帶動了銷量,價格也比往年提高了50%,更重要的是仁壽枇杷出名了。”黃尚友說。
而李誌高則設想收購更多枇杷,徐友坤也想帶領社員開墾荒山種更多枇杷,但他們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沒錢。
京東農村金融負責人洪潔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們7月份調研的時候,當場就有幾十戶人家跟我們簽訂了預借款協議。”
常年與各個枇杷合作社打交道的李誌高和他的福仁緣公司成為京東與農戶中間的關鍵節點。京東與福仁緣合作,由後者審核推薦需要貸款的枇杷種植戶,然後以福仁緣和農戶之間簽訂的預收購枇杷合同為擔保,貸款給農戶。
種植戶獲得了貸款之後,按照協議,來年以枇杷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給福仁緣公司,由福仁緣再還款給京東。在京東和農戶之間,福仁緣公司充當了農戶擔保人和中間人的角色。洪潔介紹,京東通過福仁緣,了解農民的信用水平,並給予相應的授信額度,從而控制風險。
9月,徐友坤沒有用任何抵押拿到了京東的第一批貸款3萬塊錢,其他社員也獲得了5000-1萬元不等的貸款。京東在仁壽地區發放的第一批貸款約100萬元。
“不同的農戶利息也不同,但和銀行、農村信用社8%-12%的貸款利率相比,是有競爭力的,最低能達到7厘。”洪潔說。
不過,福仁緣的風險如何控制、與農戶之間出現糾紛該如何解決等農村金融常見的問題,以及京東的仁壽標本能否在其他地方複制等,依然有待觀察,因為這個實驗不過才剛剛開始。
3D打印,不僅僅能打印一架無人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792
當地時間2015年,美國田納西州,3D打印房屋建設地點。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利用3D打印技術,打造了一輛汽車和一間房屋,這輛汽車使用的電池能夠與這間房屋配對,而房屋是通過屋頂的太陽能板為自己提供能源的。 (CFP/圖)
2015年12月25日,美國海軍將一臺金屬3D打印機送到了杜魯門號航母上。美國媒體報道稱,杜魯門號航母目前在執行對伊斯蘭國的作戰任務,3D打印機能夠滿足海軍一些日常或緊急的維修需求。
2015年7月,在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成果展上,國產新戰機3D打印的大型構件首次曝光,表明我國已將3D打印技術運用於國產新型戰機的研發當中。
3D打印技術是什麽?它有什麽作用?維基百科是這樣解釋的:“這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一層又一層的多層打印方式,來構造零物件,將數字世界中的數據實體化。”
簡單來說,3D 打印,就是在普通的二維打印的基礎上再加一維。打印機先像普通打印一樣在一個平面上將塑料、金屬等粉末狀材料打印出一層,然後再將這些可黏合的打印層一層一層地粘起來,最終將計算機中的“藍圖”變成實物。3D打印技術最突出的優點在於,它無需機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從而大大節省了工業樣品的制作時間,縮短了產品的研制周期,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如今,3D打印技術已經被大量應用於武器裝備的研發制造之中。只要擁有一臺電腦和一臺3D打印機,只需幾個小時就可以制造出一支槍。
3D打印技術在海軍及造船工業方面也有所貢獻。2014年7月,美國海軍試驗了利用3D打印技術快速制造艦艇零件,希望借此提升執行任務速度並降低成本。美國海軍已經可以通過這項技術,把鈦合金、鋁合金和不銹鋼合金制造成金屬部件,如葉輪、發動機支架和變速箱殼體等。由於艦艇出海執行任務時經常遇到零部件損壞而需要更換的情況,美國海軍已經在三艘航母上裝備了3D打印機,以便艦員們在艦上制造日常需要的各種部件,如一次性醫療用品、飛行甲板模型、油箱蓋等等。他們甚至用埃塞克斯號航母上的3D打印機打印出了一臺無人機,這臺無人機可加載信息傳輸系統和微型攝像機,能夠將實時視頻傳送給艦員。
據報道,美國海軍的最終目的是將3D打印機安裝在軍艦以及海軍基地里,以削減海軍後勤巨大的零備件庫存,其中有些備件可能永遠都不會使用,但還必須儲備以防萬一。通過按需打印部件,可大幅縮減軍艦和其他艦船上的花費、庫存空間和備件數量,同時實現隨時隨地的“海上制造”。
“3D打印技術應用的唯一限制是我們的想象力。”在2015年的美國海軍聯盟會議上,美國海軍部長雷馬布斯這樣說道。不過,盡管3D打印技術在海軍的應用前景十分美好,目前卻仍然有不少難以逾越的現實障礙。
據《現代艦船》分析,3D打印技術廣泛應用於造船與配套業的可行性仍有待提高,其主要瓶頸集中在材料、規模及安全性等方面。首先,耗材對3D打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當前3D打印耗材多為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ABS樹脂、橡膠、塑料、可黏結粉末顆粒等,主要應用於模型、玩具等輕工業民用產品領域,距離船舶、航天等領域較遠。其次,安裝上船的所有零部件及設備都必須通過認可,在船舶航行過程中運用3D技術打印出來的產品難以滿足這一要求。就技術層面而言,在海上航行的不平穩條件下,如何制造出精密的船舶配件也是一個問題。此外,鋁或鈦的粉末是高度易燃的,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所以,海軍利用3D打印技術,還面臨著如何保存材料、以防火災事故發生的難題。
HTC大陸開發者生態圈負責人袁東:HTC不僅要建產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9/154463.shtml
導讀 : 本文整理自HTC大陸開發者生態圈負責人袁東的演講。
i黑馬 訊 2月29日消息,由i黑馬主辦的2016年VR開年沙龍——VR機遇、困境及商業化之道於近日召開,會上HTC大陸開發者生態圈負責人袁東發表了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袁東對VR的未來充滿信心,“2016年我們認為VR時代真的到來了,不是因為它有多麽成熟,是因為它真的可以讓你去體驗夢想、改變你的生活。”同時他介紹了HTC在VR頭顯進行的功能開發和優化,並表示HTC將要在未來通過軟件、硬件甚至資本的支持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發者生態圈。
以下為HTC大陸開發者生態圈負責人袁東演講實錄:
大家好,VR實際是個古老的技術,可能在60、70年代就有了,並不那麽新鮮。但那個時候很多原因讓VR沒法進入公眾視野,甚至沒法進入工業領域的視野。
但2016年我們認為VR時代真的到來了,不是因為它有多麽成熟,是因為它真的可以讓你去體驗夢想、改變你的生活。如果你戴上VR無法體驗那種沈浸感的話,也就沒法親身沈浸到那種夢想中,比如你去月球、海底,去看腦外科醫生看病人的腦顱。這也使我們自認為HTC Vive最棒的一點,讓你可以完全分辨不出現實和虛擬。
未來還有很多技術,可以讓你在VR中更加難以分辨現實與虛擬的差距。比如渲染的技術、未來會很火的光場技術、還有追蹤技術、虛擬的音頻技術。現在都在提虛擬現實,但虛擬音頻大家都忽略了,比如在演唱會上站在前面和後面聽到的聲音是不一樣的,當前也有人在做這個東西。
我們認為,VR和AR最終會有交叉的一點,我們對VR和AR一個理想的概念就是可以隨時切換。有一天你只要戴著眼鏡,白天出去的時候就是AR,或者你在坐車休息的時候切換成VR,這樣我們認為未來都很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景。
產品
介紹下我們的產品。
HTC Vive是全球唯一一套有完整VR體驗的設備,因為我們有HMD,我們的HMD上有一個攝像機,其中一個新的功能叫“守護”,當你做VR體驗的時候,和外界的聯系會暫時切開,“守護”會保證體驗VR的時候不用擔心安全。比如你在家里養一只寵物,為了防止踩到它,“守護”會給你描述出半虛半實的景色,不至於脫離現實和虛擬現實。
另外,我們在VR的使用體驗上做了很多優化,添加了一些功能。我們在最早的版本——在MWC2015上發布DK1版時,我們就對顯示技術做了更新,顯示更加明亮,處理了色散的一些矯正,看起來更加的清晰。
前兩天MWC上我們又發出了一個功能叫做Phone Services,在體驗VR的時候保證通訊技術進行,比如打遊戲的過程中有人給你打電話,你說等我一會兒,等我幹掉遊戲中的這個人再回你電話。
我們在手柄上也做了優化,我們的手柄的扳機鍵,和第一代比有了兩個鍵程,這樣開發者就會設計更好的動作。在續航上,我們有內置的鋰電池,每個手柄可以續航大約4.5小時左右。另外多說一句,虛擬現實設備在硬件上還沒有完全統一,我覺得這件事情上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存在。
還有一個是我們的Vive定位系統,我們叫Base Station。它是個紅外激光定位技術,能夠達到正負0.1度的誤差,在一個5×5米的房間內。之前,它是由兩個電機橫掃和縱掃來定位你,之前它的工作聲音挺大的,新的版本基本上工作沒有聲音,而且更加的美觀、小巧,穩定度也提高了。
HTC Vive經歷過從2015年DK1正式發布到今年MWC推出消費者版,這一年多以來我們積累了全世界你可以想象到的最著名的公司,所有著名的公司只要他們想做虛擬現實,想找一個硬件、軟件平臺的合作夥伴。而且在CES上,媒體對HTC都是一面倒,所以我們拿了14個全部大獎。
生態
HTC做VR的話,推向市場的時間比其他兩家晚一點,開發者可以產生優質的內容,我們對開發者是非常溺愛的態度。別家我都了解過,但HTC對開發者是從軟件、硬件甚至到資金我們都可以給你。
對待開發者或者合作方,我們可以先讓你體驗Vive,如果你真的感覺Vive很酷,我們就會引導你、鼓勵你把內容放到Vive上,我們會有工程師跟你聊什麽樣的內容適合Vive,你的遊戲通過什麽方式可以降低眩暈的感覺,讓消費者或者玩家喜歡上這東西。
我們的技術支持,包括從你的音質、優化,都可以給這樣的支持。硬件上,我們在發布第二套設備的時候,全球免費給開發者發了7000套,你跟HTC雙方都會互贏。例如這次參加沙龍的李熠和方相原都拿到了第二套設備,例如Wevr這家公司,就是我們投資的一家內容廠商,他們想用CG的手段做出電影級別的效果。
HTC Vive也會幫助開發者解決一些渠道的問題,我們有個Vive Port,這是我們精心的為大陸消費者打造的類似app store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你可以分發你的內容。
我們今年對開發者有很多線下的活動,今年我們計劃在國內各大院校,聯合NV這樣的公司做開發者的巡展,把我們的Vive介紹給所有的開發者。另外,我們會不定期的做一些官方的開發者活動,開發者峰會,3月9-11號在深圳會有一個非常大規模的開發者峰會,到會的都是我們認為業界資深VR專家人物。這次開發者大會,我們想通過線上的方式征集一些內容,如果我們覺得這個內容很有意思,我們想邀請你帶你的作品一起到開發者大會上,給所有人展示。
HTC的VR如何落地?
講到Vive落地,大約還是2B和2C兩個方面。
2B今年我們會鋪開,前一兩個月我看到國內有很多重量級的IP都想跟Vive合作,想建主題公園並擁有VR體驗。
2C方面,我們認為HTC Vive是世界上唯一一套有完整VR體驗的設備。Vive實際上有兩種大的體驗:一種叫Room Scale,一種叫Seated Experience。實際上Vive是可以坐著玩兒的,並不需要大的房子。
最新Vive的發售,中國是在24個國家的首發名單中的,最終消費者版會在4月份發貨。
Q&A:
觀眾:我剛剛看到您的PPT里提到影院合作,但您沒具體說,我就是一家影院,未來HTC Vive要跟影院怎麽合作?HTC Vive進入影廳,讓傳統模式徹底改變嗎?
袁東:說實話,我在商務這塊不是最終的接口,但我看到的一些方式,像在美國,我們會通過IP和類似HBO這樣的合作,我覺得這是HTC對影視業的一點兒貢獻。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汪晨 ,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富豪聯手佳士得 超完美操作曝光 密件風暴》不僅衝擊政界 更揭開藝拍市場黑幕
2016-04-18 TWM
最近曝光的巴拿馬文件,揭露十九年前的一宗神祕藝術品交易, 拍賣公司佳士得從中獲得巨額利潤,但真正的大贏家,是隱身幕後的英國富豪。
一九九七年,當時的英國首富路易士(Joseph Lewis)與拍賣公司佳士得的幕後交易,在十九年之後被「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曝光,讓我們驚覺,原來超級富豪賺錢如此容易。
藝術品拍賣會場上,拍賣官的公開喊價、收藏家競相舉牌、場上濃得化不開的鈔票氣味,富豪不計代價一定要將舉世無雙藝術品據為己有的強烈自我,堪稱資本主義運作極致的象徵。但是這個象徵,卻被巴拿馬文件戳破了虛假的「公開透明」面貌。
九七年十一月十日,兩千名收藏家擠滿紐約佳士得拍賣會場,搶拍的標的,是被稱為拍賣史上僅見的「岡茲收藏」(The Ganz Collection)。岡茲夫婦(Victor and Sally Ganz)被譽為現代畫作最頂級的收藏家,從畢卡索以下,件件都是頂級珍品。
搶先標下轉賣 利潤對半分八七年岡茲先生過世,太太為了繳納遺產稅,拿出十二幅畫作賣了近五千萬美元;九七年一月太太也過世了,四名子女決定將父母的所有收藏都拿出來拍賣。總共一一四幅最經典的作品,質量超越大多數美術館的收藏,成為徹底改變藝術品拍賣史的里程碑。
佳士得為了岡茲收藏辦了四次拍賣會,焦點中的焦點,就是九七年十一月十日的拍賣會。總數五十八件最精華的作品,佳士得在公園大道的會場舉行長達一個月的預展,吸引了兩萬五千名來自全世界的頂級藏家親臨;拍賣會場更破天荒擠進兩千名藏家舉牌,外加六十線電話的場外委託。
九七年的四場岡茲收藏拍賣會,一一四件作品初始的收購成本是四九○萬美元,佳士得拍賣的總金額卻高達二億零六百萬美元。
拍賣會的重頭戲是畢卡索的《阿爾吉爾的女人》(Women of Algiers),岡茲在四十年前以七千美元買入,拍賣會場被「一位來自中東的神祕買家」,以三一九○萬美元的天價搶走。
不幸的是,十九年後曝光的巴拿馬文件卻告訴大家,岡茲拍賣之前的六個月,整批岡茲收藏的最精華部分,已經被當時的英國首富路易士卡位、先賺走一手了;十一月十日拍賣的當時,大家搶買的畫作,早就不屬於岡茲家族所有。而且,佳士得不只賺取拍賣的手續費,拍賣的利潤,有一半都被佳士得自己賺走了。
在岡茲拍賣前的九七年四月,路易士在南太平洋小島國紐埃(Niue)設立了辛百利控股公司,就是在此次巴拿馬文件的主角、莫薩克.馮賽卡(Mossack Fonseca)律師事務所協助下完成的。
紐埃是個完全不會被注意的小島,它距離最近的大國紐西蘭有二千四百公里遠,島上人口只有一千二百人。辛百利控股公司在九九年撤銷登記,根據巴拿馬文件的資料顯示,這家公司成立的目的只有一個:買入岡茲收藏,隨後在佳士得拍賣會出售。
路易士四月設立辛百利公司,五月二日就用一億六千八百萬美元,整批買走了一一四幅拍賣會的畫作;而且就在買入畫作的同一天,與佳士得拍賣公司簽約,授權舉辦岡茲收藏拍賣會。
更令外界吃驚的是,五月二日當天還有另外一紙合同,簽約對象是史賓克父子公司(Spink & Son),這家公司是佳士得的子公司,後來在二○○二年也被清算掉了。雙方合約言明,岡茲收藏拍賣收入「超過一.六八億美元(即路易士購入成本)的部分,由史賓克與辛百利五五分帳。」也就是說,佳士得作為拍賣公司,除了枱面上的佣金,枱面下還拿走了一半的溢價利潤。
炒藝品也炒股 一年賺50億路易士為何如此慷慨,拿了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來買岡茲收藏,然後還願意與佳士得對分一半的利潤?
原來,路易士當時不只炒畫,還炒佳士得股票。他是佳士得最大的單一股東,持股最高曾達到二八.七%,佳士得當時還是英國倫敦的上市公司。就在熱鬧無比的拍賣會後,投資銀行華寶(SBC Warburg Dillon Read)組了一個銀行團,向佳士得股東提出私有化的收購案;華寶收購因為價位太低沒有成功,卻成功吸引了一位法國富豪,出價二億英鎊將路易士的股權買走。
路易士的操作神乎其技,用一億六千八百萬美元,在岡茲收藏拍賣賺了近兩千萬美元;再用私有化題材拉抬佳士得的股票,賺進更驚人的一億英鎊。前後不過一年,就賺進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的利潤,而且幾乎是穩賺的無本生意,絕對是金融教科書不能錯過的頂級操作教材。
路易士不是等閒之輩,實際上,他與金融大鱷索羅斯並肩在一九九二年打過著名的英鎊大戰。索羅斯是全世界媒體的焦點,大家都說索羅斯這一役「賺進十億美元」;其實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在這場匯率大戰中慘賠三十四億英鎊,倫敦金融圈的說法是:「路易士才是最大的贏家,他的獲利遠遠超過索羅斯,只是這老傢伙不願意曝光,把所有的鎂光燈都給了索羅斯。」路易士在九○年代,就靠著一筆又一筆的外匯交易,成為當時的英國首富,為數甚少的媒體曝光報導,說他在巴哈馬的豪宅「不論是臥室、浴室,還是客廳,每個房間都布滿了外匯交易的報價螢幕。」不過,路易士因為重押貝爾史登投資銀行,在○八年貝爾史登倒閉的前夕,還持股近一○%而慘賠,英國媒體說,貝爾史登讓他損失了三分之一的財富。根據《富比世》雜誌的調查,路易士至今仍是擁有八十二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千六百億元)的超級富豪,排名英國第六。
九七年路易士與佳士得的交易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天。拍賣公司在拍賣會前就找好「保證買回」的金主,言明如果拍賣無法落槌,金主就以特定價格買回;相反的,如果拍賣超過保證買回價格,就由拍賣公司與金主對分利潤。台灣幾位知名的藏家,都與拍賣公司簽過類似合約,幾年下來,雖然「一件都沒有買到」,卻已賺進好幾千萬美元。
成立空殼公司 專收購名畫同樣在巴拿馬文件曝光的藝術品交易,還有著名的《拄著柺杖的紳士》(Seated Man with a Cane)。這幅莫迪吉安尼(Modigliani) 一九一八年的畫作,曾是著名的猶太珠寶商史泰特納(Oscar Stettiner)的收藏,卻在二次大戰時被納粹強取;直至九六年六月佳士得倫敦拍賣會上,被納馬德家族(Nahmads)用兩百萬美元(約新台幣六千六百萬)標走。
一一年,史泰特納的孫子向美國聯邦法院提告,要求納馬德將畫歸還給猶太家族,納馬德則堅持這幅畫作已不屬於他們,所有者是一家稱為「國際藝術中心」(International Art Center)的公司。
隨著巴拿馬文件曝光,具體資料顯示,這家登記在巴拿馬的國際藝術中心公司只是一家空殼公司,而且納馬德家族實際控制這家公司長達二十年;現在納馬德家族的實質領導人大衛.納馬德,從一四年就是巴拿馬國際藝術中心的唯一股東。
納馬德可能因此被迫歸還這幅名畫,如今,價值在新台幣十億元以上。
有趣的是,十九年前被黑箱操作的岡茲收藏,價格仍然不斷攀升。當年《阿爾吉爾的女人》創下三一九○萬美元的紀錄,到了去年五月,又再度成為佳士得紐約春拍的焦點,飆出一億七千九百萬美元的天價(含一二%的拍賣公司佣金),神祕買家花了新台幣五十八億元才搶到,是人類史上最昂貴的一幅畫作。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華為三星專利大戰 不僅向侵權說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787.html
“華為要用四到五年的時間趕超三星。”除了這句話,事實上,身為華為消費者BG的負責人余承東還提了一句,華為還有很多能力沒有爆發。
如今看來,其中的一種能力也許叫作“專利能力”,如果沒有記錯,這一次華為向三星公司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向手機巨頭通過法律手段要求保護自身專利權益,並且是在中美兩地。
是什麽讓華為的知識產權策略從壁虎變成了鱷魚?要知道,在過往,對待專利的態度華為總是謹慎而小心的。
華為的回複耐人尋味。
華為稱,此次訴訟的目的是使三星尊重華為的研發和知識產權成果,停止未獲得許可情況下的專利侵權行為。華為有權從使用其技術但未獲得專利授權的公司獲得合理賠償,而訴訟中主要涉及的是4G標準專利和智能手機功能相關的專利。
把這句話放在全球智能手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也許就不難理解華為此時的舉動了。
Gartner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機的市場占有率達23.2%,擴大對蘋果(14.8%)的領先優勢,而華為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8.3%,穩居第三。華為的市場份額要進一步擴大,三星和蘋果是繞不過的門檻。
而在此前,華為剛剛釋放了收取蘋果專利費用的信號,此次公開向三星收取專利費用,可以理解為華為在專利領域吹響號角,以更強硬的姿態爭取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
不過,在過去,中國廠商向國際廠商“出手”是不可想象的。
長期以來,國產手機出海屢屢受到“專利大棒”的威脅,需要向高通、愛立信等支付巨額的專利費用。余承東不止一次地對記者闡述專利的重要性,“有些廠家還號稱要去美國去歐洲,但你看它們真的進去了嗎?它們去的話一定會遇到專利費問題,一旦量做起來了就會被起訴,專利費收死它。”
但在這幾年,情況開始改善,國產手機在相關專利上的申請量開始走高。
以華為為例,為新技術、新產品和無線通信標準的研發投入就達596億元人民幣(92億美元),占銷售收入15%。據華為數據,截至2015年底,華為在全世界範圍內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0377件,這些專利包括對智能手機具有很高價值的LTE通信、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用戶界面等專利。
如果說在2G時代中國的通信企業只能被帶著走的話,到了4G時代,中國廠商已經在靠自身技術實力奪得行業的話語權。
“專利技術也是華為、中興等手機品牌在海外市場迅速擴張的護身符。”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16年內部講話中對消費者業務提出建議,“在知識產權的保護傘下,消費者業務要加快在170個國家的終端業務的布陣點兵,要敢於提出5年內超越10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目標。”
事實上,從任正非的變化就能看到華為在專利問題上的轉變。雖然每次談話的主題不同,不過任總每次都堅持的一條是提倡原創、創新,建議政府保護知識產權。
近日,有媒體采訪任正非時提到華為與愛立信的專利簽約問題,任正非答道:“是的,簽訂後我們公司高層歡呼雀躍,因為我們買了一張世界門票。一個普通員工還寫了個帖子,說‘我們與世界握手,我們把世界握到了手中’。如果我們保護原創發明,就有很多人去做原創,最後這個原創就會發展成產業。”
不得不說,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企業重視創新的原動力,與幾年前相比,中國企業重視專利、重視創新的戰略已經明朗化。
中核集團牽手中船工業:這事不僅關乎南海,還牽動北極
當一家核能巨頭和一家船舶巨頭進行聯手時,它們會做些什麽?根據第一財經記者觀察,其中一個選項應該少不了核動力船舶。種種跡象表明,這樣的項目正在提速。
中核集團官網最新公布一則的《中核集團與中船工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消息稱,7月22日,在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與中船工業集團董事長董強共同見證下,兩家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雙方將在更高的起點上深化未來合作。
孫勤稱,中核集團是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中船工業集團是國家船舶工業的脊梁,雙方合作前景廣闊。希望雙方以協議的簽署為契機,發揮各自優勢,強強聯合,實現軍民融合發展,為推進國家海洋強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董強則稱,中船工業與中核集團的合作有著很好的合作基礎,合作空間巨大,希望雙方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在此之前, 7月14日,中核集團官方微信摘登的一條消息稱,中國科技人正在撐起中國作為全球大國脊梁。隨著中國海上民用核動力技術成熟,中國正在全力建造海上(海洋)核動力平臺及破冰船。
上述協議的具體內容並沒有對外公布,雙方簽署的還只是合作框架協議,最後能否達成商業合同依舊存在變數。不過,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兩年前,2014年3月14日,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曾在上海出席破冰船研發戰略研討會,聯合各方加快推進中國極地開發破冰船項目。
出席該研討會的有國防科工局核應急安全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船級社、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708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711研究所等單位。
錢智民當時說,研發破冰船有利於提升極地考察能力,有利提升核行業水平,有利於提高造船工業水平,有利於加強軍民結合,是實現海洋強國夢的重要舉措。中核集團將全力以赴推動破冰船研發項目。
在研討會上,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動力設計研究院院長羅琦重點介紹了破冰船具有的動力、機動性、後勤補給、空間布置及環保等優勢,並根據國內的現實情況提出了初步技術方案。
事實是,隨著海洋戰略的實施,極地考察工作越來越重要,而破冰船作為極地考察不可缺少的工具,急需發展。目前,中國只有一艘極地科考船,破冰能力有限,科考能力有限,研發破冰能力強、科考綜合性能優良的破冰科考船非常迫切。
核動力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而得到動力。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帶上10千克核燃料,就相當於帶上25000噸標準煤。
俄羅斯擁有多艘核動力破冰船
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俄羅斯建造的22220型“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已經在今年6月份在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下水。它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由俄聯合造船公司建造。該破冰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40噸,載重量可達10萬噸,計劃於2018年開始服役。
央視此前報道,按照設計,無論是北冰洋的淺水區還是深水區,“北極”號將都能暢通無阻,能延長俄羅斯“北方航道”的運輸期限,甚至實現全年通航的目標。
顯然,與俄羅斯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核動力船舶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
“從長遠來看,核動力可能是極地科考船的一個選擇。”中船工業集團官網顯示,《中國船舶報》在2014年引述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的話說,2014年年初“借西風”成功突圍南極浮冰區海域的“雪龍”號,在贊譽聲中也說明了常規動力科考船在極地高寒地區的局限性。
但胡可一同時表示,發展核動力是一個矛盾。雖然核動力極地科考船的破冰能力、支持力是其他動力型船舶無法比擬的,且就環保性而言,核動力船舶可以實現零汙染。但考慮到政治、社會、環境、核燃料生產後處理不完整等因素,中國要設計、建造第一艘核動力極地科考船仍有很多制約因素。
“雪龍”號是中國最大和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極地考察船。 “雪龍”號被困事件發生後,關於提升極地科考船破冰能力的呼聲不絕於耳。
海洋核動力平臺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中船重工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忠不久前向媒體表示,僅就海上石油鉆采方面的需求而言,未來市場規模就超過1000億元。根據測算,渤海灣每年將形成500億元的核動力裝備制造產值,而南海的規模則會更多。
中船重工集團已經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一則消息顯示,該公司申報的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海洋核動力平臺示範工程項目已經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同意,這將為實現中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的突破奠定基礎。
國家發改委當時還“請中船重工集團與相關單位加強合作,在原有船舶核動力技術基礎上,結合當前工業化水平和民用核電技術要求……盡早實現我國海洋核動力平臺‘零’突破”。
目前,中船重工集團已經就海洋核動力平臺與國內核企進行了合作。目前,中船重工集團旗下七一九所已完成了海洋核動力平臺的兩種技術方案。一種為浮動式核電站,即將核電站布置於浮動式平臺上;另一種為可潛式核電站,除滿足浮動式核電站性能要求外,還可滿足在惡劣海況下,平臺下潛至水下工作的需求。
華為也盯上了印度 不僅要建廠還要奪取10%市場份額
據印度媒體報道稱,華為印度消費者事務部門總裁Peter Zhai在華為P9印度發布活動中表示:“現在我們已經獲得了制造許可。短期內,我們就將宣布我們的當地制造計劃……一個月之內。”
Peter Zhai還表示,華為想要成為印度市場的領先者。印度消費者業務部直接對中國總部負責,正是由於這個市場的重要性。華為第一步的目標是,以自己的兩個品牌首先在明年年底達成10%的市場份額。
華為將在一個月內宣布自己的印度組裝廠計劃,據估計,以後他們在印度銷售的手持產品將全部實現本土化組裝,而且還可能推出專門針對印度市場的機型,與印度本國的研究和開發中心合作生產。
在印度,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智能手機價位是100美元到200美元,中國和印度的手機廠商都推出了高性價比的安卓手機。
而此前有報道稱,蘋果代工廠商富士康將與印度政府達成協議,建設一家工廠獨家為蘋果生產產品。但現在距離富士康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簽署投資計劃已經過去了11個月,富士康的工廠還沒有變成現實。等待仍然在繼續。
伴隨著蘋果市場的銷售大舉下滑,蘋果希望印度能夠彌補中國的“虧空”。然而,蘋果手機加上進口稅費、代理商利潤的銷售價格將近上千美元,遠遠超出了印度消費者的購買力,迄今為止蘋果在印度還沒有一家零售店,蘋果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也微乎其微。
馬斯克2025年就要“登陸火星” 但不僅票價不低還會死人
據中新網報道,當地時間27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墨西哥舉辦的國際宇航大會(IAC)上公布了他的火星登陸計劃。他將通過飛船把人類送上火星,最早可能在2025年就能實現這一目標。
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正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舉行。據美國航天新聞網站Universe Today報道,馬斯克在主題演講中介紹稱,他將開發一套由超大型火箭以及可重複利用的飛船組成的“火星運輸系統”,用於人類移民火星。
英國廣播公司消息稱,馬斯克透露,“火星運輸系統”能夠在80天內將100人送至火星,而在更遠的未來這一時間有望縮短至30天。馬斯克稱,有了這一計劃,人們可以用大約100年的時間實現移民火星,建設一個有自我維持能力的社會。在他的設想計劃里,最終可能會有100萬“火星人”,他們會建立城市,甚至火星上也會有比薩餅店。
馬斯克還宣稱,將把移民火星的票價降低至20萬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7元)一張票。“目前的關鍵問題是降低飛行成本,從而吸引潛在的誌願者。我們的目標是將成本降低至美國普通住房的房價,即約20萬美元。”
在被問到自己是否會去火星時,馬斯克坦率表示,第一批嘗試登陸火星的人將冒著生命危險,要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
“創二代”劉暢:新希望不僅是養豬大王 還要做食品王國
在80後“創二代”劉暢手中,新希望的“食品王國”初現輪廓。
在10月12日晚上舉行的新希望集團2017年校園招聘北大宣講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之女劉暢發表了她掌舵後的首次公開演講並接受媒體采訪,坦露回歸家族接班的原因。獨立掌舵之後,劉暢正在按照她的想法改造新希望,將向產業鏈兩端延伸,不只是飼料大王和養豬大王,而是打造一個新的食品王國。
從不安分到決心回歸
劉暢並不是個安分的乖乖女,家庭環境讓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希望證明自己。初中時為了不要跟父母要錢,劉暢嘗試做過直銷品牌雅芳的直銷小姐,在宿舍熄燈後挨個宿舍向同學推銷口紅和眉筆,此後還開過飾品店,折騰過很多不同的創業項目。
但在十年前,當面臨要不要回家接班的問題時,盡管當時還有其他選擇,但最終流程還是沒有拒絕這個安排。
劉暢告訴記者,在她看來,新希望已經是這個家庭很大一部分的鏈接。
1982年劉永好創業之初,全家人擠住在一間房子里,而新希望的第一個廣告“養豬希望富、希望來幫助”就是在家人泡腳時討論出來的,而這樣的場景,貫穿了劉暢的生活。她認為,家庭的存在跟公司的成長已息息相關,不可分割,將和父親一起工作的時間當做父女相處的時光,也是一種陪伴方式。
另一方面,曾經單打獨鬥的經歷,讓劉暢重新審視新希望已有的平臺便利和家庭帶來的資源優勢,也這讓她無法拒絕。
但劉暢的真正登臺還是在2013年,2013年5月23日,劉永好宣布退休,劉暢接棒成為新希望集團下屬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000876.SZ)的董事長,而在當年6月30日新希望集團30周年慶典上,當著眾多老友的面,劉永好將劉暢正式推出。
為了讓劉暢可以順利接班,劉永好也煞費苦心,搭建了一個新老結合的雙核班底,由熟悉新希望、並曾出任六和集團總裁的管理學教授陳春花和劉暢一起擔任聯席董事長,李兵擔任總裁,同時輔以黃代雲、王航等“老人”,陳春花負責戰略,劉暢負責企業治理,李兵負責落地執行。
陳春花上任之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遭遇了舊勢力的碰撞和阻撓,但在劉永好的堅定支持下,陳春花分拆了對新希望六和貢獻七成以上收入的青島中心,將其分為5個特區,完成了資源和權利下放;同時在禽肉板塊推行產銷分離,上下遊改為合同供給關系,強化了公司的橫向管理;關停28家落後產能公司,分流了2萬多員工,同時將四大中心分拆為45個經營單元。在一定程度上,這場改革掃平了新希望原有的頑疾,為劉暢的獨自掌舵鋪平了道路。
在談及陳春花時,劉暢表示,陳老師是她的恩師,這三年來,陳春花的出現是一個非常好的安排,從更戰略、更學者的角度,幫助公司把思路梳理得更清晰。
今年五月,成功完成任務的陳春花卸任新希望六和聯席董事長回歸學校,將指揮棒交給了劉暢。
改造新希望
劉暢認為在接班之前,她更多的是家族企業的成員,而接班之後的身份已經轉變成一個職業經理人。但顯然接班三年之後她的心態又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在昨天的活動中,劉暢很自然的以新希望集團少主的身份侃侃而談。劉暢告訴記者,對於新希望,現在而更多站在一個守護者的角度來看待。
而這一心態的變化,也促使劉暢加快了對新希望的改造,而最明顯的是在管理團隊的年輕化上,新希望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劉軍表示,通過三年的努力,新希望高管團隊的平均年齡下降至40歲,而公司多位副總裁只有40出頭,而投資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甚至比互聯網公司還要年輕。
對此,在劉暢看來,公司在做商業就必須自我更新,互聯網時代下年輕人更適合當前社會,不管是創造平臺也好,還是破格提拔也好,年輕化也是想要做長久的企業需要具備的戰略本領。
而這一變化或也與劉暢下一步的戰略有關。未來新希望將在三個領域發力,一個是產業本身的升級,第二個是食品端,第三個就是國際化。
從主業而言,目前新希望飼料產量1700萬噸;家禽加工方面一年為10億只;在今年2月宣布收購西北養豬大戶本香農業後,劉暢希望公司的生豬養殖加工能力在三年後達到八百萬到一千萬頭。
事實上劉暢更看重在產業鏈在向上下遊兩端擴展之後,在下遊食品領域發展的巨大空間。她告訴記者,目前社會是消費升級和互聯網+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年輕人沒有太多激情的事業中,有機會打造一個完全屬於我們的事業。”
在劉暢看來,此前新希望更多以飼料和禽肉供應商的身份出現,但實際上新希望已經參與到包括海底撈、吉野家、7-11等餐飲之中,具備了將中餐、西餐標準化,再工業化的能力。而下一步,劉暢打算將這部分能力變成一種服務,包括成立了美食發現中心,對下遊的社會化餐飲和消費群體提供解決方案。從報表上來說,食品端的利潤會越來越多,這也將改變原有的業務格局,把產業鏈轉變為一體化的供應鏈。
事實上在這一方面新希望近年來動作頻頻,包括2013年收購澳洲知名牛肉加工和出口商Kilcoy,獲得了高端牛肉產品資源;2014年,公司再度收購了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公司Ruprecht,而這也是一家中高端食品深加工企業。2015年新希望乳業與Moxey家族、Perich集團及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合資成立了“澳大利亞鮮奶控股有限公司”,其也是A2的牛奶的主要生產商。
在國內,2016年1月8日,新希望六和宣布以1.73億元投資久久丫,成為其最大股東;同年3月,新希望六和以近3億元全資收購嘉和一品中央廚房資產布局中餐連鎖。此外,新希望六和還擁有“美好”肉食品品牌,而記者從新希望六和禽肉食品事業部了解到,目前禽肉類已有超過800多品類的半成品、生食和熟食產品。
而這一系列的變化,讓新希望飼料和養殖企業的身份慢慢淡化,而食品王國的輪廓漸漸清晰。劉暢告訴記者,這也是社會在倒逼新希望改變,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人群和消費需求的變化,需要更好的食品,但同時擁有更好的產業鏈,並且可以全球資源采集,這樣的配置公司才有競爭力。
徐小平:資本帶來的不僅是資金,與科技的關系就像歡喜冤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4/159403.shtml
徐小平:資本帶來的不僅是資金,與科技的關系就像歡喜冤家
張曉軍
2016-10-24 20:55
投資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創業的經驗和資源,而這恰恰是創業者所需要的。
i黑馬 訊 10月24日消息,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World Robot Conference,簡稱WRC)青年創新創業專題論壇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此次世界機器人大會青年創新創業專題論壇由中國電子學會嵌入式系統與機器人分會主辦,雅瑞資本和真格基金協辦。
論壇主席由科技部高技術中心劉進長研究員、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田苗教授共同擔任。
同時作為論壇主題演講嘉賓,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表示:“資本與科技的關系好像一對歡喜冤家,科技的發展需要資本的支持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科技創業者可能從各個領域里面深刻的改變我們的生活。”徐小平認為,創業者們創新的靈感、一輩子的勤學苦練,鉆研刻苦地探索未知世界是中國發展的動力和希望所在。而投資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創業的經驗和資源,而這恰恰是創業者所需要的。
據悉,雅瑞資本目前已與真格基金達成戰略合作,並特聘IEEE R&A中國北京大區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為雅瑞資本和真格基金的“首席科技顧問”。王田苗教授在此次論壇上表示,同時具備“顛覆性、適應各個行業、從to B到 to C”三個特點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行業必將顛覆各個行業。
雅瑞資本和真格資金目前已聯合投資了Remebot、友衷科技等多個硬科技項目。此外,在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八位來自資本與產業界的嘉賓就資本與創新創業的話題展開碰撞。紅杉資本合夥人魏洪波表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偉大的智能產業發展良好的時機,市場機會是巨大的,對大家來看,創業者需要找準自己合適的位置。”
真格基金合夥人兼CIO李劍威認為,現在已經處於人工智能技術指數式發展的時間點,未來技術的研究可能比預期的更快,而作為投資人,他會保持既樂觀又相對比較謹慎的態度。
雅瑞資本聯合創始人兼CEO張瑞君則認為,科技改變世界,現在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資本與技術的結合、年輕人的激情勇氣和創新都是激發投資人和資本的利器。
世界機器人大會被譽為機器人領域的“達沃斯論壇”,WRC2016由論壇、博覽會和機器人大賽三大部分組成。論壇環節由為期3天的主論壇、22場專題論壇組成,有來自11個國家的300多位機器人領域專家參會;有近150家國內外的機器人相關企業參與WRC2016的博覽會展覽;大會還有6大機器人主題賽事,共有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支代表隊參賽。
[本文作者張曉軍,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徐小平
真格基金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