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網信辦針對新浪微博對用戶發布違法違規信息未盡到審查義務,持續傳播炒作導向錯誤、低俗色情、民族歧視等違法違規有害信息的嚴重問題約談該企業負責人,責令其立即自查自糾,全面深入整改。(視覺中國/圖)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網信辦針對新浪微博對用戶發布違法違規信息未盡到審查義務,持續傳播炒作導向錯誤、低俗色情、民族歧視等違法違規有害信息的嚴重問題約談該企業負責人,責令其立即自查自糾,全面深入整改。
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指出,新浪微博違反國家有關互聯網法律法規和管理要求,傳播違法違規信息,存在嚴重導向問題,對網上輿論生態造成惡劣影響。
新浪微博負責人表示,將嚴格落實網信部門管理要求,對問題突出的熱搜榜、熱門話題榜、微博問答功能、熱門微博榜明星和情感版塊、廣場頭條欄目情感版塊暫時下線一周進行整改。下線時間從2018年1月27日21時至2月3日21時。同時將以認真嚴肅的態度,深刻吸取教訓,全面加強平臺業務和人員管理,切實對社會和廣大網民負責。
(來源:新華社)
5月11日,滴滴公布自查進展,順風車平臺業務全國停業整改一周,於5月12日淩晨零點下線整改。今日,滴滴順風車向公眾公布階段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包括:下線所有個性化標簽和評論功能;合乘雙方的個人信息和頭像改為僅自己可見,外顯頭像全部為系統默認的虛擬頭像;車主每次接單前必須進行人臉識別;暫停接受22點-6點期間出發的訂單等。
滴滴表示,整改措施將在順風車業務重新上線前全部完成。
以下為全文:
滴滴順風車已於5月12日淩晨零點下線整改,這幾天來我們開展了全面內部自查,並認真聽取社會各界的批評和建議,現向公眾公布階段整改措施,滴滴將嚴格落實整改,請各界監督。
順風車整改措施:
·順風車服務下線所有個性化標簽和評論功能;
·合乘雙方的個人信息和頭像改為僅自己可見,外顯頭像全部為系統默認的虛擬頭像;
·車主每次接單前必須進行人臉識別,最大限度杜絕私換賬號的可能性;
·在繼續評估夜間順風車合乘雙方安全保障可行性的同時,順風車暫停接受22點-6點期間出發的訂單。接單在22點之前但預估服務時間超過22點的訂單,在出發前對合乘雙方進行安全提示。
以上整改措施將在順風車業務重新上線前全部完成。
全平臺出行相關業務,在之前司機背景篩查、三證驗真的基礎上作如下整改:
·專項整治人車不符,堅決零容忍。快車、專車、豪華車每天出車前司機必須進行人臉識別驗證,同時在全平臺推出有獎舉報人車不符。
·修改產品設計,將緊急求助功能提升至顯著位置。在緊急求助原有功能(按下後上傳現場實時錄音,由客服監聽並回撥用戶電話,同時自動發送行程信息給緊急聯系人)的基礎上,用戶可自主選擇一鍵撥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時安全客服等號碼。
·滴滴承諾,在平臺上發生的相關交通事故、治安及刑事案件和用戶糾紛中,我們將主動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此外,在已有安全保障機制(包括保險、醫療費用先行墊付、意外傷害人道援助、車主猝死公益幫扶等總額最高120萬的保障)的基礎上,滴滴已著手建立關愛基金,在法律規定的範疇外,為當事人和家屬提供更多的救助和關懷。
以上整改措施將於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同時,全平臺將加速推動全面實名制。我們希望廣大司機和乘客與我們一起努力,讓出行更加安全。
在整改過程中,也有一些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在此也希望陸續和社會各界共同探討,真誠地尋求大家的幫助和建議:
·在現實場景中,大多數司乘糾紛的投訴,雙方都各執一詞,難以提供有力的證據,給平臺判責帶來非常大的困難,也讓很多司機和乘客認為平臺偏袒一方或者不作為。
對此我們也收到很多建議,是否可以考慮在車內對每個行程全程錄音(將明確告知用戶,並經過用戶授權方可使用軟件),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方便在發生車內糾紛或治安刑事案件(例如性騷擾)時取證判責,為保護司乘隱私,錄音資料不保存於個人手機,將直接加密上傳服務器,保留72小時後自動刪除。
我們非常清楚,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在行程中被錄音。且如果未來要增加車內視頻監控功能,可能還會需要向用戶要求更多的隱私授權。但這確實是提升安全、服務以及在發生事故糾紛後取證判責最有效的辦法。這樣的措施,大家覺得是否可以接受?
·目前我們已和公安機關合作對註冊司機進行背景篩查,防止涉及人身財產和公共安全犯罪記錄的人進入平臺。但我們也希望尊重每一個人的合法權益(例如就業權),對於不涉及人身財產和公共安全犯罪(例如侵犯著作權罪)的刑滿釋放人員,是否可以給他們成為網約車司機或者順風車車主的機會?
以上兩個問題,我們會在近期積極地向有關部門、專家學者請教和咨詢。也會通過官方微博微信等渠道征求公眾的意見,並把這樣的征詢機制長期保持下去。謝謝大家。
滴滴出行
2018年5月16日
被稱作“年輕人第一臺智能手機”的小米,卻讓年輕人“第一次”踩了P2P的雷。
近日有多名小米用戶表示,此前在小米的 VIP 任務系統和小米運動 App 中,購買了所推薦的管家金服、秋田財富等 P2P 理財平臺產品,如今不少平臺出現“爆雷”。
小米公司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截至目前,經初步統計,向小米投訴相關P2P平臺風險的用戶數量累計429人,涉及金額約4000萬元。需要註意的是這4000萬只是用戶涉及的款項,並不是已經確定損失的款項,部分用戶反饋已在追索投資款項。
“小米要吸取的教訓是,以後做營銷背書還是要謹慎,否則用戶基於對小米的信任而買了爆雷的理財,起碼心里一本賬是記在小米身上。”法學博士林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涉及金額4000萬元
根據小米用戶描述,這些P2P廣告主要出現在小米手機的“小米運動”App和小米VIP的每日任務等渠道。
其中,不少P2P理財平臺直接嵌入小米自身服務中,並在廣告中標註了專門針對小米“米粉”,如“米粉專享”、“每日福利”等字眼,當小米用戶完成下載、註冊等任務後,就能獲得金幣獎勵、經驗值,甚至獲得返還小米手機、小米電視等小米產品。
但沒想到的是,爆雷接連而來。不完全統計,在小米中進行投放的秋田財富已經宣布清盤、百榮金服清盤延期兌付,小灰熊金服發布了暫停運營清償公告,金柚金服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受案調查,“吆雞理財” 發布公告暫停運營……有小米用戶自稱,此前投資的15個平臺中,已有11個爆雷。
值得一提的司,微博名為JAX蔡的網友在元旦前後,在小米6手機的“我的小米”的“未領獎勵”模塊中看到理財廣告,其中包括投資5萬三個月可獲得小米mix2一部,這讓他十分動心。但他認真複盤結果發現上述P2P平臺並不靠譜,並以資深米粉的身份,在微博上給小米寫了封公開信,並私信小米高管,警示P2P理財廣告的風險,但這封信並未得到任何官方或者私下的回饋。
目前小米已將這些理財平臺下架。小米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6月底開始,陸續收到用戶投訴反饋,在業內P2P平臺陸續“爆雷”波及小米平臺。在MIUI中接受這些P2P平臺推廣的用戶可能面臨損失。接受投訴反饋後,小米第一時間下線了所有P2P推廣廣告,並與用戶溝通統計,經初步統計,向小米投訴相關P2P平臺風險的用戶數量累計429人,涉及金額約4000萬元。這4000萬是這些用戶涉及的款項,並不是已經確定損失掉的,在小米的幫助下,有部分用戶反饋已經開始追索投資款了。
小米稱,統計了解小米用戶受損情況的同時,也在幫助用戶向涉事P2P平臺追索維權。此外,小米還在跟手機同業友商積極聯系,攜手制定P2P平臺“爆雷”的行業風險對策,互相傳遞告知相關“爆雷”平臺風險信息,形成行業合力共同幫助用戶維護權益、挽回損失。
信用背書成風險
小米在此前發布的IPO 招股書中,曾提到其在金融業務的布局:2015 年小米開始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涵蓋供應鏈融資業務、互聯網小額貸款業務、支付業務、理財產品分銷業務、互聯網保險服務等。小米還在“理財產品代銷”業務中提到,公司通過應用程序推廣知名金融機構的優質理財產品,加強產品篩選程序,確保僅向消費者推廣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產品。
現在,通過小米推薦購買的P2P產品爆了雷,小米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在法學博士林華對看來,小米作為廣告渠道,從法律上應該承擔的是廣告發布者的責任,即履行對廣告主的資質、能力以及廣告內容的真實性進行形式審查的義務。小米需要舉證證明審查過基本資料,包括符合註冊資本要求以及其它互金基本規則的條件,如果形式審核都沒有,那就有承擔連帶責任的風險,意味著小米需要向受害者賠償。
從目前小米的回應來看,MIUI采取的廣告推廣審核標準是,所有廣告主均要求提供資金存管證明+ICP證或ICP截圖+運營時間+註冊資金的多項證明,並強制要求進行風險提示。“因此,我們得以向用戶提供我們所掌握的P2P平臺地址、負責人聯系方式,同時幫助用戶報案並提供所需材料的清單。”小米在官方聲明中稱。
林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按照小米所回應的審核標準來看,小米不需承擔連帶責任,至於相關理財產品出現了“米粉專享”等說法,這些屬於營銷手段,小米和理財產品之間是合作而非合夥。
截至記者發稿,小米稱其應用商店全面清查並下架金融類應用,不再收錄新增的P2P理財類應用,並保留所有P2P產品App的開發者聯系信息和營業執照副本信息,當用戶需要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及配合公安機關工商執法所需。
小米還稱,今後針對所有第三方廣告推廣,MIUI商業產品部和MIUI運營團隊將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核和限制,強制進行更高頻、更醒目的風險提示等,避免對用戶產生誤導。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