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好文章推介 - 雲高爾的禮物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0.html
好文章推介 - 雲高爾的禮物
文章來自主場新聞的一位讀者投稿。
讀者雖剛大學畢業,但他的分析能力絕對比筆者強!
既然眼看需要互射十二碼分勝負,何解雲高爾還用掉最後一換人名額,不留給上場的十二碼功神告魯爾呢?很多人指是尼祖迪莊傷出打亂了報署,是嗎?大家請看看他的分析。(見下)
-------------------
雲高爾的禮物【文:汪逸傑】
阿根廷終於在十二碼的對決打倒了荷蘭,很多人心裡渴望再看到的換龍門情節沒有再發生,然後荷蘭奪冠的夢像賽事期間灑在球場的雨一樣最終都蒸發了,什麼也沒留低。
球賽後評述員的評論指尼祖迪莊的傷出打亂了雲高爾的部署,並指派出後衛華亞率先主射是錯誤的決定,但在我看來這不是事實的真相。尼祖迪莊的傷出的確可能用了一個預算以外的換人名額,但在還有最後一個換人名額時,雲高爾決定在加時以亨特拿入替雲佩斯。這好像就在告訴我們雲高爾已經知道如果又要以十二碼分勝負,這次倒霉的應該會是我們吧。即使用上告魯爾,幸運之神也再不會再到我們這邊來了。
因為,以球賽的形勢發展(以加時起),最終要以十二碼決勝負的機會是壓倒性地大。
如果雲高爾要為這籌謀的話,理應保留最後一個換人名額重施故技吧:在最後時刻換入告魯爾。因為這不但加強了龍門方面的把握,同時也可把一向慣於處理十二碼的雲佩斯留在陣中。但就像我們看到的,雲高爾最終沒有這樣做,而選擇了換入亨特拿。就好像之前說的一樣,也許雲高爾知道,今次兩個當中哪一個也無法力挽狂瀾了。
而我們也明白到上次牽動著我們思緒的換龍門事件終究只是一場心理戰。不得不很俗套的說,十二碼時球員的心理質素是最重要的關鍵,那些在事後指龍門身高手長有優勢等等實在不得不說真是令人失笑的廢話(如以擅救十二碼聞名的巴西名宿泰法路就不是身高手長,而因身高手長而落地慢的也不在少數),但似是而非的道理總是很多人相信。哥斯達黎加那一夜,在換龍門的一刻,氣氛被偷偷轉換了,球員的信心也同時被動搖了。
正如傳媒在賽後所披露,告魯爾在英超撲救十二碼成功率其實很低。但今次對阿根廷情況卻不同了,奇招已經曝光了,心理戰的效果不再。相反,阿根廷的球員無論面對哪一個門將在心理上都會有信心,如果面對告魯爾,球員已經知道他是虛張聲勢,甚至已經因為傳媒的報導而知道他的撲救成功率很低,這種對門將的了解在平常可說是罕有,這對阿根廷球員的信心有很大幫助。
至於另一位更不用說,上一仗的經歷就好像對所有人宣示他在十二碼上的不濟一樣,對球員的信心之打擊很大。十二碼是門將表演的舞台,但在最後一刻卻在毫無心理準備下給替換掉,再在這四強以跡近印證的情況下一球也沒救到,他是世界杯中最悲傷的一人吧。至於那關於派出後衛率先主射是錯誤之說更是廢話,「後衛腳」這種說法在今日仍有人相信說來都真有點不可思議。
雲高爾的決定難免令人聯想:也許換龍門的結果會不一樣吧。但如果人換了卻落敗,哥斯達黎加對荷蘭那一夜傳奇也變得不那麼深刻了。雲高爾換最後一個人的一刻,保全了一個世界杯的傳奇,送了我們一份難忘的禮物。
作者簡介:剛畢業的大學生,看世界盃有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39

結構變勢加價 利香港電訊業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4.html
正如上星期所言,利標(787)甫上市,股價即受壓,曾由最高位2.21元下跌三成至1.55元。畢竟現在大環境,不覺得基金經理對其品牌業務感興趣,獲分派利標股份的股東大多選擇棄之而後快。要「撈底」,絕非普通投資者短期能做到。

當一個行業出現結構性轉變,大家清楚這轉變是向好,那就應買入並持有到至少該因素部分反映在財務報表之後,我所說的是香港電訊行業。上周一香港電訊(6823)推出新品牌.csl,並把部分月費計劃間接大幅調高50%後,已在7月8日立即在自己的信博和facebook建議大家收集,數碼通(315)亦因Mobile Services所佔比重最大而可能成為最大得益者。

據巴克萊報告,電盈收購CSL後,佔42%市場分額;和電香港(215)和數碼通分別佔24%和27%。即是說,整個李氏家族(電訊盈科及和電香港)已合共佔去66%!香港的電訊行業會再出現割喉式減價嗎?

iPhone 6再掀換機潮
香港電訊推出.csl當天,已有報道和電香港考慮加價;數日後,它們宣布取消最便宜月費計劃。數碼通又如何?還記得之前哪三個台一起取消無限上網計劃嗎?正是3香港、香港電訊和數碼通,只是及後CSL宣布繼續該計劃,他們才陸續自打嘴巴恢復無限上網。由此推斷,數碼通很快直接或間接地跟隨加價。至於類似.csl這種攪局者或SUNDAY殺價超人等,除非政治環境有大改變,或及後裁定李氏家族壟斷,否則攪局者應成為歷史!

競爭環境(Competition Landscape)包括營運商的心態已完全改變,大家下次續約時,需有充足心理準備迎接加價。如想便宜一點,或只有中國移動吧;但要各家電訊商減價?難矣!
另外,如大家正使用iPhone 5或5s,會否因iPhone 6大屏幕而換機?我自己會,因渴望使用如android的大screen,但又不喜愛轉換另一個OS,筆竟自己有Mac及iPad。若很多人有同樣想法,Smartone必定最受惠此換機潮!且看Apple股價,相信不少人熱切期待iPhone 6的推出呢!

整個電訊行業發展向好,收入能見度高,就算今年10月或11月有機會因美國停止買債而引發市場恐慌,相信香港電訊業的調整仍將最小一個板塊,所以值得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35

[準確分析]維達的資產注入不遠矣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4252.html
[準確分析]維達的資產注入不遠矣
今年六月中的舊文,根據多件事包括(1) SCA的業績會, (2) 任命匯豐為顧問, 和(3)SCA給維達的股東貸款,去推算出他們資產注入的時間,不錯吧!

有朋友說推算這件事發生和它的時間不難呢! 但你有沒有想過,沒有當過企業高管、沒有當過融資顧問、沒有花時間去了解SCA,如何估算?還記得NOW財經的其中一位嘉賓還說維達要靠SCA股東貸款,又沒有披露實際利率,內控有問題!可笑呼?

有時間可以重看以下文章,謝謝。


--------------------------

維達的資產注入不遠矣

SCA 愛生雅作為世界第二大的衛生紙生產商,企下品牌有大家熟識的Tempo 和Tena,他們於2013年9月以11港元的價錢收購了維達。目的何在?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清楚不過,就是要把SCA的產品注入維達,以維達的銷售網絡去發展中國市場。

2013年,SCA在中國的銷售只有7億元人民幣,維達同期的收入已經是他們的7倍多,可以想像SCA作為世界龍頭,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是多細小,他們有多渴望通過維達去拓展中國市場。

那麼,何時會發生呢? 我認為不遠矣!且看以下幾件事:

事件1: SCA的業績會
今年一月二十九日,在SCA的業績會上,不斷有分析員追問管理層有關維達的問題,其中摩通分析員的問題和CEO的回答很值得參考,見下:
分析員: Do you think that you would be ready this year to launch your own products into Vinda distribution should agreement happen as fast as poss?
CEO: I would be disappointed if not.
以公司的立場,他們不能直接答YES,否則需要披露相關資料,但又不能答NO,因為他們確實在進行此計劃。CEO的回應清楚地表示了今年會發生產品注入維達的可能性。

事件2: 任命匯豐為顧問
今年三月二十七日,維達公佈2013年全年業職,同時亦任命匯豐銀行為他們的顧問,探討與SCA業務的合作、收購及整合的機會。熟知M&A的讀者可以知道,如果不複雜,一般能於二至三個月完成這類advisory的工作,之後公司內部要花一至三個月去討論該報告。因此我推算於今年七至九月期間,維達會公佈有關顧問報告。

事件3: 給維達的低息股東貸款
今年四月二十九日,SCA同意給予維達不超過15億港元的股東貸款。貸款期是動用日起計不超過9個月,息率等於第三方提供的息率或更優惠。顯然,這貸款是一筆bridge loan,為了注入資產時的一個過渡性借貸。項目融資通常是一個項目的中後期工作,我推算這股東貸款協議(包含清楚的借款金額)代表了資產注入的框框大概完成,細節還在討論中。

市場對維達的看法又如何?可以分成兩派:
(1) 擔心行業產能的過渡擴充,維達的營利來源主要是廁紙,受到的打擊最大。另外,按以前的運行驅間,預測市盈率通常在16至20倍之間,以是2014年計,現在是22倍,所以認為只值每股約九至十元。
(2) 看好SCA的資產注入,擴大維達的高毛利產品組合如衛生巾和紙尿片等。因此,市盈率會被拉高至恒安的水平(24-26倍),甚至更高。

想了解較多投資者擔心還是看好維達,可從股權的變化得知答案。

現在的股權結構見下面:

SCA收購維達後,為了符合聯交所的流通量要求,把10%的股權以早前的收購價十一港元配售給Nodinvest AB。他們是誰?SCA的最大股東是也。即是說包括SCA、Nodinvest AB及管理層的股權,長綫投資者最少佔85%。

那麼「其他」當中又有多少是長綫或最少等待至資產注入後才會離開呢?可以參考中央結算系統(CCASS)的資料。在中央結算系統內的數字可分為兩大類,(1) Custodian – 代表基金的持貨; (2) Brokers - 散戶的持貨。其餘非存於中央結算系統內的代表持有實股,我會把他們看成長綫的投資者。

由於維達的成交一直萎縮,每天只有約一百至三百萬港元,短綫基金基本上不可能持有維達是為了短炒,即是說Custodian內的基金持貨應該全是長錢為主。

最值得注意的是由2013年11月1日起,brokers的持貨由10.61%,慢慢下跌至今年1月底的3.71%,直至5月底只餘下2.69%。短綫的散戶大部份已經被機構投資者吸收了,餘下的2.69%有多少是短炒?我相信不多。詳細的數字,可以參考我的 facebook。

簡而言之,無論行業產能如何擴充,維達的中期業績如何,我很難會看到該99%的長綫股東會因此而賣掉維達,把股價推至收購價十一元以下。除非,SCA的資產注入一直拖著不行吧!若計劃如想像般公佈,恒安的投資者真的要想想應該如何處置自己的股份呢!

注意: 筆者持有維達國際,以上內容可能有偏頗成份,讀者應用懷疑的角度去閱讀以上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86

有趣的跳船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5.html


傳聞諾奇(1353)董事長丁輝捲款潛逃、股價大瀉五六成等成為了這幾天的財經樂新聞。不過,我覺得更有趣的是CFO因「健康理由」而辭去執董一職,但仍然繼續CFO和公司秘書的職能。

如果因為董事長「走佬」而引致健康有問題,應該同時辭去CFO和執董一職。因為我的經驗告訴我,同時兼任CFO和執董,跟「齋做」CFO, 工作量上無兩樣!

如果因為害怕老闆捲款潛逃而可能引發的刑事檢控,辭掉執董一職無補於事。有問題時,一樣會被告,無論是實權CFO還是紙牌CFO,數簿上有問題一定入你數。

所以如果要走,又或者真的「唔舒服」,全身而退吧!

上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37

維達的整合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2.html


維達上星期五收市後公佈中期業績,淨利潤由2013年的2.84億港元減少22%至今年的2.22億元,差嗎? 

➢ 從淨利潤的角度去考慮,銷售增長11%的同時淨利潤卻減少,表現確是不好。
➢ 從分析員的預測去考慮,他們之前預期淨利潤減少18%至40%不等,出來的業績只減少22%,所以一點都不意意外。
➢ 從業務的角度看,上半年的業績主要受到三個因素拖累: (1) 政府補貼減少、(2) 人民幣減值導致匯兌損失和(3) 因加大推廣力度而多發生了銷售費用。如果我們把業績normalized, 扣除non-recurring的因素包括補貼和匯兌等,營運收益其實只減少1%。在一個產能大於需求的衛生紙市場,個個講求減價去貨品,但維達的Average Selling Price(平均售價)不但沒有如競淨對手般減少,還能錄得2.3%的正增長,兼且毛利率有60點子的改善,這確定了維達品牌的質素,所以業務上一點都不差!

無論你喜歡用哪一角度去分析上半年業績,重點還得放在維達與SCA中國的整合。維達將會收購SCA國內、香港和澳門的業務。交易完成後,維達會由一個單純的衛生紙player, 變成了一個多元化的個人衛生護理領導者。以前只得維達一個紙巾品牌,現在多了Tempo和Tork; 新增的業務和品牌還包括衛生巾的Libresse、老人護理產品的Tena及包大人,和嬰孩子尿片Libero及Sealer。

究竟這些業務可帶來多大的增長空間?上星期五SCA公佈中期業績且舉行業績會,很多分析員都集中追問CEO有關SCA與維達的協同效應和整合。雖然Tempo, Libresse和Tena等品牌廣為香港和國際市場認識,但卻缺少國內的銷售點,因此2013年SCA中國的銷售只得6億瑞典克朗,約6.7億港元,只等於維達的十分一 。SCA希望通過維達現時的三十萬個銷售點去加快銷售這些產品。根㯫SCA的CEO, Tempo中國於今年第二季的銷售增長有44%! 可以推斷如果加入維達的渠道,他們未來的增長理應不錯!

有分析員擔心維達未來要花很多費用去推廣那些品牌,影響淨利潤。我建議大家應考慮兩個問題: (1) 你相信那些國際知名的品牌會成功嗎?(2) 投資維達,你只看未來半年的業績?Tempo在香港的市場佔有率約七成,很多人選擇Tempo紙巾,因為多付丁點的價錢,產品質素卻有巨大的分別。你認為國內同胞不認識Tempo? 只是他們沒有渠道買進產品而已。 因此,不談其他品牌,我認為至少Tempo紙巾未來幾年會給維達帶來不錯的增長!

維達剛剛全購維安潔餘下的股份,又買入SCA中國的業務,SCA與維達的整合就止於此?按SCA的CEO所說,他們會待完成SCA中國與維達的整合後,會考慮把台灣的業務注入維達。似乎不久的將來維達要變更公司名字為「SCA維達」或 「SCA大中華」了!

若想看看有關以上所說的normalization計算,可到我的facebook。

上哲
www.facebook.com/shangzhe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38

萬洲的美國豬肉好吃嗎?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30.html

想吃價廉物美的美國豬肉嗎? 之前曾談論過的萬洲國際(00288),一波三折終於成功上市。集團之前多番併購,究竟「協同效應」何在,贏家誰屬?重看去年10月其前身雙匯國際與Smithfield(史密斯菲爾德)合併的新聞稿:

「雙滙國際首席執行官萬隆說道:『與史密斯菲爾德強強聯手,加強我們為全球市場提供優質、營養豐富及安全的一流產品的能力。』
史密斯菲爾德首席執行官 C. Larry Pope 說道:『我們通過從美國出口高品質的豬肉產品,滿足中國旺盛的需求。』」
美豬肉價貼近中國
由此可見,收購交易的「協同效應」有二:
一、萬洲國際得到史密斯菲爾德的生產和冷凍鮮肉技術,以提高質量和安全性;
二、透過史密斯菲爾德把更便宜的美國豬肉進口到中國。
筆者並非農業專家,無法驗證第一點。第二點方面,過去幾年中國豬肉平均價比美國高1.2至2倍,把美國豬肉進口中國有利可圖。但去年年中美國「豬流行性腹瀉」(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大爆發,疫情蔓延全美30多個州份,美國豬價大幅上漲。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的「現貨豬指數」(Lean Hog Cash Settled Commodity Index Prices),由2014年年初的80,上漲62%至7月的歷史高位130。
7月開始期貨價格雖然已因疫情受控而回落,但美國豬價仍貼近中國水平。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中國豬肉價格超過美國豬肉價格的1.6倍時,萬洲國際才可從美國進口新鮮豬肉圖利。
功臣受獎 高層薪優
與此同時,萬洲國際的招股書顯示,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後, 「為獎勵及吸引人才促進本集團的進一步發展」,萬洲決定以股份獎勵負責此次交易的「功臣」:其中73歲的雙匯國際首席執行官兼董事局主席萬隆,獲得5.731億股的新股。如果成功上市,就算按本次「劈價」招股價6.2元計算,萬隆的股份仍值約35.53億元。
另一方面,史密斯菲爾德股價在交易前5年累跌18%,大大落後於同業如Hormel Foods Corp.或Tyson Foods Inc.。其策略投資者、擁有史密斯菲爾德6.8%股權的Continental Grain Co.更在其入股的7年間,不斷要求史密斯菲爾德管理層改善公司營運;但由於雙匯以高於市價31%收購,史密斯菲爾首席執行官C. Larry Pope持有的股份,在交易後仍大幅增值至2500萬美元,更另外持有價值1100萬美元的股權證。有趣的是,原來Larry的兒子也在史密斯菲爾工作,位居Vice President of Strategic Sourcing, 據推算年薪約為44萬美元。
還想吃價廉物美的美國豬肉嗎? 恐怕要多等一陣子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11

香港電訊股怎能看歷史數字!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8/blog-post.html

各位讀者買股票時的投資期(Time Horizon)多長呢? 如果你是短線投資者的話,這個星期香港電訊業一定令你叫苦連天。
「數碼通(315)在上星期五開市前發出盈警,預期截至6月底止年度,溢利將較去年度減少35%至40%。」
「和記電訊(0215)宣布,今年上半年賺3.23元,按年下跌43.5%。受累客戶數目減少,兼減價戰未完,集團連續三個半年業績出現倒退。」

兩股的股價由81累跌8%4%。香港電訊業前景真的這麼差嗎?

閱讀數碼通的通告,其盈警的原因有二:
1. 手機業務盈利下跌以及;
2. 因推出4G 絡及為切合客戶用量增長而投資所引致之經營開支及折舊上升。
以上第一點已成過去。電訊公司五變四,競爭減少,月費只會有增無減。電訊公司盈利有望提昇。第二點投資開支方面,數碼通總裁黎大鈞於2月中期報告時已指出,公司的4G絡建設已完成,資本開支亦已於上財年見頂。

和電方面,拖累整體業績是佔業務7的流動通訊,收入較2013年上半年減少11%。其原因有二:
1. 由於更多客戶選用較低端的服務計劃;
2. 以及流動話音服務的需求下降。
雖然如此,原來和電亦已在7整合流動服務月費計劃,全面推行按量收費計劃,當中取消限速無限上網計劃。和電解釋「主要想用戶體驗其網絡速度」,又強調不求速度的用戶可選擇旗下3G計劃一言以蔽之,就是加價!戶就算選用最低端的服務計劃,月費仍較以往約100元以下的限速無限計劃更高。

各位讀者買股票時候的投資期(Time Horizon)多長呢? 你買的其實是公司現況還是未來發展呢? 之前所言,一個行業出現明顯而正面的結構性轉變,那就應買入並持有直至該因素部分反映在財務報表上。4G的資本開支,$68任用,遙遙無期的新iPhone香港電訊業在2014上半年可謂風聲鶴唳。2014下半年,新的競爭環境,新的價格以至新的iPhone 6 都會有機會在財務報表上反映。筆者對香港電訊業的投資前景仍然充滿信心。

上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195

香港電訊股的另一個catalyst: 蘋果發佈會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8/catalyst.html

如果大家還記得筆者第一篇有關香港電訊股的文章 - 「香港電訊業的加價潮」,應該知道有兩點非常重要:

(1)  電訊服務計劃的加價: 因為整個行業的competition landscape已改變,加價是在必行。現在已經看到各電訊商取消所有最平日的計劃和調高部分現有計劃。加價潮何時完結?還遠矣!第一個高潮應該在出現新的明星級手機時!
(2)  星級手機引發的換機潮: 何謂星級手機?蘋果iPhone6會是其中之一,因為大部份蘋果粉絲都渴望擁有像Android機 一樣的大屏幕,相信手持iphone 4, iphone 4s和iphone5的會急急衝去電訊商換機。還記得早前數碼通的盈警嗎?盈利下跌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被手機業務拖累,在缺少「正手機」之下,消費者當然選擇推延自己的換機計劃。

各方報道蘋果將會於9月9日舉行發佈會,若然真的出現如大家期待的大屏幕iPhone6,大有可能會看到以下兩個情況:

(1)  電訊商的iPhone6大賣, 手機業務受謂不少。
(2)  市面上的iPhone6 零機價完全消失了,或者在零機價計劃下,你要付五百至六百完的月費,間直大幅加價。

打算止賺了?如果你信9月9日這個發佈會,筆者建議大家還是多坐一至兩個月吧!

上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196

偉哥的誘惑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13.html

偉哥的誘惑

有誰希望自己需要偉哥,但抬頭有困難時,又有誰不想要偉哥呢!

偉哥是ED藥的其中一種,ED全稱Erectile Dysfunction勃起功能障礙,市面上口服的ED藥包括偉哥在其實有三種,分別是:

(1) 輝瑞(Pfizer) 的威而鋼(Viagra)(即偉哥)
(2) 拜耳(Bayer)樂威壯Levitra)
(3) 禮來 (Lilly)犀利士(Cialis)

偉哥於1998年已經在美國推出,由於是最早推出的ED口服藥,當時成為了不少自卑男仕重拾抬頭力量的救星,所以得到廣泛認知。其餘兩隻要到2003年之後才陸續推出。

由於偉哥最早得到認可,所以它的專利亦較其餘兩款早到期。韓國和泰國專利已於最近一年到期,而中國則於今年71日到期。雖然中國的偉哥才剛剛過了專利的保護期,但早在到期前幾年已經有十多間國藥廠開始申請偉哥仿制藥,而進展最快的是白雲山(874)

跟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白雲山的偉哥仿制藥名叫金戈,它的生產批文已經獲得批准,現時的狀態是「審批完畢待製證」。根據筆者的國內藥業朋友,當得到生產批文後,一般會在1至3個月內推出市面。筆者估計,由於仿制偉哥的市場巨大,加上搶佔首仿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推廣效果,所以白雲山可能在獲得批文後一個月內就會推出市場!

究竟國內ED藥的市場有多大呢?以上提過的三種ED藥,在國內售價均約為人民幣一百二十元一粒,比美國的3美元,貴五至六倍。因此,國內出現很多假偉哥,售價只是十多元一粒,但效果和安全性真的無人知曉,因為根本沒有人會告訴你我正在吃偉哥,更何況吃假偉哥呢!由於仿制藥推出之後,價錢會大幅減低加上銷售點數量的增加,推出仿制藥偉哥之後的一兩年的需求應該比現時高得多。

引朮國信證券的推算,國內總人口13.54億,男性佔51.25%,其中20以上佔76.89%,20歲以上ED患病率約26.1%,即需要吃ED藥的人有1.4億!假設仿制藥最平賣20元人民幣,30%患者接受ED藥,每年吃十二粒(即平均每月性行為一次),ED藥的市場可能會是人民幣100億元或以上。究竟100億算多大?按筆者的研究,以單一藥品計,年銷1億至10億人民幣的算是大市場,所以仿制藥偉哥的100億元市場是非常大!

白雲山更於2012年請來了領導研發偉哥,有「偉哥之父」稱號的弗裏德·穆拉德出任研究院院長。我不知道偉哥之父在白雲山的真正角式和作用,但可以好肯定的是,當做推廣時,尤其是OTC推廣方面,對叫座力和消費者信心應該比其他偉哥仿制藥增強了不少!

現時外資大行有cover白云山的有兩間,大摩看好,重點在於仿制藥偉哥,認為可以為公司帶來每股5-15港元的增值; 高盛則看淡,重點在於王老吉涼茶,認為王老吉的盈利將會因對手加強宣傳而受壓。坦白說,我不知道仿偉哥還是王老吉哪個因素較重要,對於大摩認為仿偉哥可以帶來15港元的增值我更覺疑惑;不過,我可以肯定的是白云山中期業績後,當金戈推出市場的消息一出,再加上之後的AH股股價收窄的概念(現時H股有25%折讓),白雲山好快就被炒成「火雲山」,以投機的角度考慮,白雲山還是頗值一博的。

上哲
www.facebook.com/shangzhe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13

燃氣加價還是機多於危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2.html



發改委上星期公佈由九月一日起上調非居民管道燃氣價格,每立方米加人民幣0.4, 即加價19%。雖然加價是大部份投資者預期之,但加幅卻是市場預期之上限。

究竟燃氣加價是危還是機?先看看各大行的分析:

瑞信認為20137月那次加價,大部份燃氣股股價因該消息而平均下跌10%,其後股價恢復上升主要因為最後能將加價成本轉嫁給超過95%的客戶;可是,由於今年的工業需求相對疲弱,擔心今年轉嫁成本給客不會如上年一樣順利。

德銀認為加價肯定短期對燃氣股造成負面的影響,因為擔心未能100%轉嫁給所有客,及就算能轉嫁成本,時間上的延遲都會影響燃氣分銷商的margin。再加上整個行業的估已充份反映未來增長,只有股價在非常疲弱的情況下才得買入作長線持有。

瑞銀與德銀看法相近,對下游燃氣股較審慎,認為margin的風險越來越大,除非有證句顯示能順利轉嫁成本,否則股價會偏弱。

摩通則認為雖則燃氣加價幅度是市場預期上限,但對於今次成本轉嫁給客不是問題,因為天燃氣比其他能源仍然平宜20-30%,成本優勢仍然很名顯。而且,今次轉嫁的速度可能比上年更快更容易,因為大家都熟識了新的燃氣價格機制,對加價早有準備。另外,由於今年整個板塊都落後大市,股價的恢復可能更快。

總括來,大家觀點的不同主要源於對以下兩方面的不同看法:
(1)轉嫁成本給客的能力
(2)轉嫁所需要的時間

要看這兩方面,我認為得想想燃氣分銷商及客戶之間,誰的BargainingPower較強。以工商業用,當然希望多用燃氣,因為成本比其他能源低,但為何不能要幾多就能用幾多氣?還是多年來的同一個問題,上游供氣不足! 因此,要算是加了價,用戶還得無奈接受,畢竟天燃氣的成本優勢還不少。要是不能承受此次加價的,我認為他們本身業務的盈利基礎大多早已出現問題。以Bargaining Power計,工商業用戶是絕對的弱勢!

至於轉嫁所需要的時間,我認為如上年的加價一樣,最多延遲一至兩個月,以傾談供氣的細節安排。一至兩個月的延遲會對margin構成多大的影響?我很難想像影響會很大。

那麼,夠竟哪間燃氣股值得趁這機會買入?

有愛中國燃氣 (384)的,認為它的長線增長故事吸引,股價長升長有; 但有人認為他的估值已經高得不合理。而我則看重企業管治,以前發生過的未來會否再發生呢?我不知道,但以「不要想著赢,要想不能輸」的態度選股,無論平與貴,中國燃氣很難會是我的選擇。

有愛北京控股(392)的,認為它的成本轉嫁紀錄最好,而且北京著重空氣改善,未來供氣量將會大升而帶動盈利;但有人擔心它可能是下一輪的貪污調查對象。而我則擔心它的中期業績,根據過往紀錄,它們的業績大多低於市場預期,有一種「講就天下無敵,做就麻麻地」的感覺。加上,它的股價根本就沒有任何調整。

有愛新奧燃氣(2688)的,認為它的項目優質,再加上CNG和LNG的故事夠吸引; 但有人卻不愛它的高估值。而我對新奧則較Neutral。

環顧眾多燃氣股,我還是較偏愛華潤燃氣(1193)的高增長和較低估值,及港華燃氣(1083)的高質素管理層。那你的選擇呢?

上哲

www.facebook.com/shangzhe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