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偉哥「剛」獲准生產?!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23.html白雲山偉哥剛獲准生產?!
今天多位朋友forward給我一篇來至蘋果日報有關白雲山的報道,看罷只能一笑。大家看看以下蘋果日報的文章及白雲山的公告。
------------------------------------------------------------------------
(A)蘋果日報:
白雲山「偉哥」獲准生產
白雲山(874)發公告表示,集團提交的「枸櫞酸西地那非」原料藥生產註冊批件及片劑生產註冊批件的申請,已由「辦理狀態」轉為「審批完畢-待製證」,現正待正式批出文件;在獲註冊批件後,將盡快實現以「金戈」(壯陽藥「偉哥」的藥)為商品名的「枸櫞酸西地那非」產品的生產、上市。
(B)白雲山的公告:
茲提述本公司日期為 2014 年 7 月 31 日的關於本公司仿製「偉哥」相關報導的澄清公告。關於相關情 況,現本公司更新說明如下:
經查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行政受理服務中心(「C F D A 行政受理中心」)網站,本公司提交 的「枸櫞酸西地那非」原料藥生產註冊批件的申請的「辦理狀態」已於 2014 年8 月 21 日 9 點10 分更 新為「審批完畢-待製證」;本公司提交的「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劑生產註冊批件的申請的「辦理狀 態」已於 2014 年7 月 30 日 9 點08 分更新為「審批完畢-待製證」。根據 CFDA 行政受理中心網站的 說明,「審批完畢-待製證」是指CFDA 行政受理服務中心正在製作批件(國家藥品標準頒布件由國 家 藥 典 委員 會 製 作 )。
本公司在獲得原料藥及片劑的生產註冊批件後,將儘快推進相關工作,早日實現以「金戈」為商品 名的「枸櫞酸西地那非」產品的生產、上市。
-----------------------------------------------------------------
看到兩者的分別嗎?
看罷蘋果日報的,以為仿偉哥剛剛獲批生產,重大利好消息耶!
看罷白雲山的公告,知道繼片劑於7月30日獲批生產後,原料藥亦於8月21日獲批生產,兩者現在都在「審批完畢-待製證」狀態,即只待行政手續。筆者認為這次公告的indication其實並不太大,只代表progressingwell,因為之前片劑生產獲批,其實已經代表相關原料藥、包裝等相關都會獲批,因此不要因為這單新聞而感到特別興奮。
無論如何,之前筆者的文章「偉哥的誘惑」已分析過仿偉哥的推出時間不遠,可能會在三個月之內,以投機論,是值得一博的。
上哲
www.facebook.com/shangzhe2
三大事件要留意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31.html投資界傳奇人物PeterLynch曾經說過,一年裡花多於3分鐘去預測宏觀經濟,就已經是浪費時間。本欄向來甚少討論宏觀經濟,雖然未到Peter Lynch的程度,但筆者向來認為,公司營運和行業的經營環境,比起宏觀經濟或環球事件往往對股票價格有更大影響。
近日杜瓊斯和標準普爾500指數都創歷史新高,但觀乎近日發展,今年9月和10月,本港甚至全球股市很有可能會因幾件宏觀事件而出現暗湧甚至衝擊。這幾件市場期待已久,而又不約而同在9,10月實現的事情就是:1. 美國買債正式結束; 2. 阿里巴巴上市; 3. iPhone 6 開售。
宏觀方面,美國買債將會結束。美國聯邦儲備局6月份議息會議紀錄顯示,聯儲局的官員普遍同意,若美國經濟進展符合預期,他們將在10月份會議,宣布最後縮減買債150億,結束整個買債計劃。美國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造就了過去5年的股債大升市。今年上半年,股,債及商品這幾種資產類別甚至全線報升,如此情況,廿年未見。各位讀者還記得未有量化寬鬆「干擾」下的投資環境嗎?
最受注目的科技股方面,彭博資訊指出,阿里巴巴將於9月3日開始全球IPO路演,集資約200億美元,並在9月16日上市。根據阿里巴巴7月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的文件,該集團的估值又再提高至1330億美元。極有可能成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阿里巴巴懸而未決的估值,支撐了市場對科技股的無限憧憬,令人不禁想起2012年FACEBOOK上市的情況。還記得臉書上市後的情況嗎? 臉書上市日竟就是「神話」的終結,股價一路向下,直至1年多後才重返上市價。
何以了解管理層質素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9/blog-post.html
上星期的一個聚會,有朋友問道:「點樣先至可以了解到一間公司的管理層質素?個個都話港華燃氣的管理層質素高,好似係人云亦云多啲喎!」
筆者與公司管理層會面時,除了集中了解公司業務和行業發展之外,頗愛隨口問問他們對於行內競爭對手的看法和為何大家對行業前景有不同的觀點(如有)。一般來說,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答案:
1. 不予置評,或輕描淡寫地告訴你不滿某對手的做法或否定他人對行業前景的看法
這是較常見的答案,因為他們怕自己的意見會被傳到對手那邊,惹來對方不滿或引起日後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一般不評論或只輕輕一說。但任何小小的意見都可以令你有重大的收獲,如數個月前,有乳業公司管理層評論原奶價格走勢,有人認為今年原奶供應仍然短缺,奶價會穩中上升; 有公司卻說供求平衡,今年奶價應該平穩或稍降。
要算是你不了解奶價,如果你留意蒙牛乳業(2319)的中期業績的,應該知道他們對上年購入的原奶作出不少的撥備,主要因為今年的奶價一直向下。由此,大家可以知道前者的管理層說話自欺欺人。他們對業務管理如何?我不知道,但愛短暫瞞騙投資者的做事態度的,不見得他們會對業務有一個良好的長期計劃。因此,以「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的態度揀股,筆者一般會把這類公司拼除於投資之列。
“我只是散戶,點樣知道佢地講過乜呀?”
其實,一般報章很多時都會引朮管理層的說話,簡單上網一查,很容易找到,問題只在於你的投資態度是否認真而已。以筆者這樣的做法,已經可以減少部份的投資陷阱。
2. 直接指出某幾間是好公司
這很少見,因為以公司的立場,沒有必要要在投資者面前稱讚對手。若然聽到這類意見,我大多認為他們是由充遵重該公司,對此我會採取100%的相信。我見過大大小小的燃氣公司,很多的都指出港華燃氣或中華煤氣管理好。如何的好?我不知道,亦沒有詳細了解,既然在資本市場上沒有做過「股惑」事,而且又得到業界尊重,這已足夠我去信任。
除了比較管理層的說話與事情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留意管理層的一些行為來判斷公司是否值得信賴。安東油田(3337)中期業績暴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生意上上落落尤其是頁岩氣方面,受政策左右,利潤暴升暴跌本來沒有什麼令人意外的地方。
但是,且看公司主席羅林於今年的權益披露(http://www.hkexnews.hk/di/di_c.htm),在5
月14
日至6
月18
日期間,羅先生每過幾天就於市場購入一至兩百萬股,何解?有券商更因此推斷第二季業績可能有重大好轉,叫投資者買貨!但是,最新的中期業績卻反映了完全相反的情況。當時的羅主席不知道生意正急速轉差而市場理應還沒察覺?說笑吧!頻頻增持只因看好長綫?那麼為何不等中期之後才增持呢?
既然不是不般人可以理解的,我大多會選擇「有殺錯,無放過」的手法去處理。以後有頁岩氣的投資機遇時,我可以少看一間公司了!
上哲
政治市的考量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10/blog-post.html政治市的考量
有人著眼「眼前的」,認為佔中「一定」或「已經」影響生活,導致香港經濟受損。
有人著眼「較遠的」,認為沒有真普選、社會不公、到處貪腐,因此要佔中,「可能」可以改變現狀。
各人著眼的「時間」和「機率」都不同,很難判誰是誰非。情況有點像投資股票,對著相同的股票,因大家所持的原因和time horizon 不一樣,而出現有人買、有人賣的情況。
原本已經不斷有人問佔中如何收場,及後以為可以通過學生與政府的對話,情況或會有轉機之濟,執筆之時卻殺出現了第三路人馬- 黑幫 (應該說根本就存在的),究竟他們想買股票還是賣股票?天曉得!只知道情況變得更複雜,佔中更不知如何完結。
筆者今年多次強調,「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面對著重大不確定性,我和大部份人實在連一點基本的分析都做不到,因為我全無能力去估計此政治事件及後的演變。簡單來說連會出現的scenarios都想不到,如何做scenarioanalysis和估算各事件的機率? 又如分析造船業,有關行業趨勢、供求、船價,甚至乎哪些才是決定性因素我都不清楚,我寧放棄。
坊間多建議逢反彈減持股票,在此環境下,反彈我認為有限,除非佔中事件不在惡化及再次出現對話的機會,否則我建議「盡減」,無謂食驚風散,尤其是香港地產股。
有傳10月的滬港通可能會因佔中而推遲,無人能確認真偽,只知道取消的可能性不高。因此,有人建議現在吸納港交所(388),但我卻認為從高位只調整8%不夠吸引,因為不能排除滬港通推遲的可能性,若然出現,隨時下跌至150元的位置; 又假如滬港通如期在10月下旬推出,我不覺會衝破之前180多元的高位,畢竟事件已經priced-in多月,所以現價不吸引。
還記得筆者早前的文章「三大事件要留意」嗎?美國買債將會結束。美國聯邦儲備局6月份議息會議紀錄顯示,聯儲局的官員普遍同意,若美國經濟進展符合預期,他們將在10月份會議,宣布最後縮減買債150億,結束整個買債計劃。建議今年9月,不論你倉位如何,可能都要考慮一個較保守的策略,希望你早已把策略轉成保守。
有人認為港股單單因為佔中而下跌,但只要一看恒指圖表就清楚知道這下跌浪在9月初已開始,若果10月美股真的調整,港股會下跌多少?減持是唯一的做法,無論你今年輸了多少。如果大家與筆者一樣重倉在香港電訊股,笑容應該比一般人多吧。
有讀者朋友見我失蹤信報多星期,紛紛問候,只因最近有新的工作安排,未能抽空撰文而矣,多謝大家關心。
上哲
炒股的同時請記著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s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5/01/law-of-diminishing-margin-returns_2.html
這兩個月最多朋友問我的問題:應該追內銀、保險還是A-50?
以前碰到大市突然爆升,他們多會問”怎看現時市況?”或者”追得過嗎?”。現在他們心中早已有了追的答案,只是躊躇住應該追哪些和怎樣的追的問題。
現在國內經濟不佳,央行似改變了以往從緊的貨幣政策,第一次突然減息、第二次變相降低存款準備金,最近PMI數據差,市場都變得興奮莫名,因為預期會看到更多減息等消息。
筆者國內的朋友無不將自己的「正職」轉到股市裏。券商們為了迎合大家,紛紛抽水以提供更多融資給股民,大家亦樂在其中。我老爸更罕有地多次向我炫耀低買高賣民生銀行的威水史。
不可否認國內同胞只要認定一件事,他們一窩蜂爭著做的威力不可少,應該說非常巨大!遠的有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中國內地多處地方傳出鹽中的碘能防輻射,很快地各處出現搶購食鹽的人龍,售價更被炒賣高至十倍!
較近的2013年大媽搶金事件,黃金價格經過多年來的上升,突然於2013年轉向從高位1800美元下跌至1200-1400, 短短六個月下跌了30%。大媽相信「平」和「保值」,結果把當時國內和港澳金鋪的黃金全部掃走!
因為經濟差而減息所引發的資金流入,究竟何時會完結?在此,筆者希望大家從First Level Thinker 轉變為Second Level Thinker,不要只想著如何「炒」,要想想這個Rally會有何變化。套用經濟學的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 (中文應該叫邊際收益遞減),指在投入生產要素後,每單位生產要素所能提供的產量增加發生遞減的現象。現在的「生產要素」正正是「減息」和「降準」。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了兩次,究竟這威力會在何時減退?沒有方程式,沒有人能預測,只有事後孔明,但筆者的經驗是,第三次得小心,第四次應全身而退站在一旁,若你發現大家對這所謂的「好消息」不再有反應又或者「無乜反應」時,希望你不會還問我:是否要趁低買多些呢?!
上哲
www.facebook.com/shangzhe2
回顧一年所寫文章 - 感覺股市刺激你就輸了!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我的文章如何,還得留待讀者自行判斷,以下是馬年文章回顧。最後提提你 "不要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你認為股市是刺激的地方,那你就已經輸了。如果你能悶悶地投資,不受旁人所影響,相信你會有能力成為另一個股市Guru。下篇文章我會分享2015年股市之選。
日期 | 股票 | 文章重點 | 結果 | 準確性 |
2014年4月 | 萬洲國際 (288): 你會認購萬洲國際嗎? | 看似業務獨特,但其實很多構機投資者(特別是外資),都不喜愛國內的食品行業,萬一又出現食品問題,隨時”渣都無”,回報和風險根本不成正比。IPO短炒?要減價兼且連Long Fund 都不願坐貨,你還未找到答案嗎? | 最後IPO因機構投資方面反應差而消取了。雖然後來同年8月再減價上市,股價並一度高於上市價一成,但燦爛畢竟短暫,現價比當時上市價下跌三成。 | ***** |
2014年4月 | 中信泰富(267): 中信泰富大變身,抵不抵買? | 除賭博及政治因素外,我不覺吸引之處。 什麼原因支持這單Deal? (1) 有券商說可以買入作為A Good China Proxy。那我為何不買A-50? 至少可以減低個別公司的風險。 (2) 有財演說作為金融改革的Landmark Deal,必定對香港和股民有利中央才會批准,因為以後會有類似的資產注入以這單Deal作參考。我肯定這單deal的參考價值,但參考它如何「益小股東」還是「搵你笨」,我沒有答案。 (3) 又有財演說,母公司以「溢價」13.48元(在注資供佈前中信泰富約在12.6元)交易,肯定對中信泰富有信心啦!我相信說這番話的有兩類人,一是學術水平有限或二是背後另有目的。沒有考慮注入資產的Value、沒有考慮作價的Valuation、又沒有考慮Dilution Effect,簡簡單單就以一個交易價錢就能得出一個「買」字的建議,勁! | 一度被炒上$16元以上,但一年內大部分時間在13.48交易價附近,現價稍稍低於此價。你能把握那一刻機會併在此賣出嗎? | **** |
2014年4月 | 通達(698): 通達=小米? | 看公司首重管理層的質素,他們對公司和小股東的”Attitude”是了解其質素的其中一方法,且看他們之前的corporate events和參考David Webb的文章,你便明白我為何不會投資通達。 | 還記掛著小米?相信要等至小米將上市前的炒作吧,基本因素還得放在一旁呢! | **** |
2014年4月 | 翠華(1314): 翠華真的吸引? | 市場的超高預期及高市盈率,真的吸引嗎?由上市至今,大家一致預期翠華可以靠開新店、成本控制等就能做到每年三至六成的增長,我實在感到高得有點害怕! | 股價由$5.5元以上以「無不間段」的資態下跌現水平$2.5。你可以用名家財演常用的rationale,由高位至今下跌超過5成,反彈2-3成不難呀!還用這方法思考的,我相信你在股市裏還未付足夠學費。 | ***** |
2014年5月 | 賭股:股息看濠賭股 | 認為行業趨勢還是向上、公司利潤會繼續增長、派息有保證兼高息,我相信大部份濠賭股可以符合這幾個要求。 | 我看錯了,雖然以最保守的方法 - 歷史股息看賭股,但還因錯看了行業方向是敗走。 | 看錯 |
2014年5月 | 佳景集團(703): 佳景有佳景嗎? | 在不少券商推介佳景的報告或坊間的報道中,以上各「走出去」的新項目會被視為「增長引擎」。樂觀的(或已持貨的)讀者會覺得「走出去」面對大眾市場,才可以「做大做強」。但必須要注意的是,佳景2014年正在參與一個完全不同的遊戲, 最終成績卻是未知之數!
| 與翠華和賭股相似,由$4元多下跌至$2元以下。 | ***** |
2014年5月 | 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去閱讀財經報告和文章? -以佳景(703)作例子
| 文章多存在著大量的information biased,這是閱讀的盲點,尤其是財經評論文章和broker報告。很多時一般人會被套入作者/分析員的框框,按著他們的意思去思考。
你能以自己的經驗及common sense去考量各點的錯與對嗎?不能?輸家耶!從來沒有質疑過任何文章內的點子,那你更可能是一個低層次的大輸家! | 看文章時能夠記著information biased,你的層次將變得更高 | n/a |
2014年5月 | 賭徒和先知對「科技股」的共識 | Baupost Group在Micron的投資佔全個基金的三分之一(約11億美金)。Greenlight Capital 也有近15%(約10億美金)押注Micron.
| Micron股價由當時至今升了4成了。 | ***** |
2014年6月 | 維達(3331): 維達的資產注入不遠矣 | 資產注入何時會發生呢?我認為不遠矣!且看以下幾件事: - SCA的業績會 - 任命匯豐為顧問 - 給維達的低息股東貸款 另外看看股權結構和CCASS資料你會知一二。 | 結果7月就公佈注入Tempo, Tena等優質資產了。 | ***** |
2014年6月 | DYNAM JAPAN(06889):日本真的會在今年開賭嗎?
| DYNAM JAPAN(06889)董事長在5月30日在股東周年大會透露,日本發出賭牌正處於最後階段,相信會在6月底或8月期間發出10個賭牌。此消息一出,立即托高DYNAM JAPAN股價近2成,5月30日收報24.3元。要討論法案,首先要了解日本現時的政治生態。你有了解嗎? | 賭牌?還未有確實時間表,而Dynam的股價已跌了超過4成了。 | ***** |
2014年6月 | 中國動向(3818): 中國動向之「底價」 | 阿里上市是會擺向過份興奮還是過份恐㤺?中資機構投資者可以冒險不持有阿里嗎?因此,推算中國動向在阿里上市之時的底價會是$1.54。 | 阿里上市之時曾高見$1.8元,比文章見報時升3成。可惜,熱情過後只輾轉回落至$1.3。 | *** |
2014年6月 | 主席何價?!
| 看管理層的質素,除之前提及的”Attitude”外,我們可以比較他們與其他公司的工資水平。 |
| n/a |
2014年7月 | 利標(494): 利標短期股價難免受壓 | 筆者相信利標(787)上市初期,股價定會受壓。為什麼呢?本次利標上市,用的是實物分派方法。其實實物分派,可謂最低效率的資本分配方式。試想一下,分派宣布前持有利豐的機構投資者,會是因為利豐的什麼業務而持有呢?九成都是因為其來核心採購及物流業務吧?有哪個基金經理會因為一項只佔全公司小部分(16%)、表現既飄忽、之前又要大幅減值的品牌業務而買利豐呢? | 一如預期,股價由首天的$2以上,一直下跌至現價$1.4 | ***** |
2014年7月 | 香港電訊業的加價潮and 結構變勢加價利香港電訊業 and 香港電訊股怎能看歷史數字! | 整個香港電訊業的competition landscape 已改變,大家下次續約時可能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各電訊商會大幅提價。 另外,因為蘋果用家很渴望使用如android的大screen, Smartone必定最受惠此換機潮! | 相信不用我多說,香港電訊、PCCW、數碼通及和電都相繼創新高了! | ***** |
2014年8月 | 白雲山 (874): 偉哥的誘惑 | 我可以肯定的是白云山中期業績後,當金戈推出市場的消息一出,再加上之後的AH股股價收窄的概念(現時H股有25%折讓),白雲山好快就被炒成「火雲山」,以投機的角度考慮,白雲山還是頗值一博的。 | 曾被炒高至$29元,輾轉回落至$25-26元 | ** |
2014年8月 | 燃氣加價還是機多於危 | 轉嫁所需要的時間,我認為如上年的加價一樣,最多延遲一至兩個月,以傾談供氣的細節安排。一至兩個月的延遲會對margin構成多大的影響?我很難想像影響會很大。 | 不幸地油價由8月的港位$100元開始大幅下鋤,燃氣股亦因此而失去了應有的競爭力。 | 錯看了油價之影響 |
2014年9月 | 何以了解管理層質素 | 比較管理層的說話與事情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留意管理層的一些行為來判斷公司是否值得信賴。 | n/a | n/a |
2014年10月 | 政治市的考量 |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面對著重大不確定性,我和大部份人實在連一點基本的分析都做不到,因為我全無能力去估計此政治事件及後的演變。簡單來說連會出現的scenarios都想不到,如何做scenario analysis和估算各事件的機率? 又如分析造船業,有關行業趨勢、供求、船價,甚至乎哪些才是決定性因素我都不清楚,我寧放棄。 | 有人說我看錯,問題是你對風險如何取捨。我寧選風險度低可見度高的香港電訊股,其他?在危牆之下當然放棄,因為我們投資是長途賽而不是短跑! | *** |
2015年1月 | 炒股的同時請記著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s | 因為經濟差而減息所引發的資金流入,究竟何時會完結?在此,筆者希望大家從First Level Thinker 轉變為Second Level Thinker,不要只想著如何「炒」,要想想這個Rally會有何變化。套用經濟學的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 (中文應該叫邊際收益遞減),指在投入生產要素後,每單位生產要素所能提供的產量增加發生遞減的現象。現在的「生產要素」正正是「減息」和「降準」。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了兩次,究竟這威力會在何時減退?沒有方程式,沒有人能預測,只有事後孔明,但筆者的經驗是,第三次得小心,第四次應全身而退站在一旁,若你發現大家對這所謂的「好消息」不再有反應又或者「無乜反應」時,希望你不會還問我:是否要趁低買多些呢?! | 第三次已出現了,你還記掛著證券、保險等高位嗎? | **** |
我最愛且影響最深的一本書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我最愛且影響最深的一本書
“Daddy, 你最鐘意睇邊本書?”
腦內初時浮現了不同的財經書藉,但經過幾秒的思索後,我肯定的回答愛兒:「汪洋中的一條船」,然後慢慢地把作者鄭豐喜兒時發生的事與他如何面對等一一與孩子分享。
「汪洋中的一條船」除了是筆者最愛看的,還是影響筆者最深的課外書之一。作者鄭豐喜,除了家貧外,他一出生就處於一個劣勢,雙腳畸型,不能走路只能跪地爬走。如何面對四方嘲笑、如何逆境自強,相信少一點意志都走不過他的童年。
哪與投資何關?投資講求有否稍高於average的分析力和對自己分析力的信心、和最重要是面對市場逆境時超乎常人的心理質素。你對投資的Attitude如何顯然會反映在result之上。
筆者建議你去花點時間閱讀這書,對你的人生和投資絕對有裨益。
威高值一博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5/06/blog-post.html
有朋友問我為何今年沒寫文章。除工作忙碌外,主因還是懶!
筆者身邊的朋友應該很清楚今年我最看好的板塊是Consumer Staples,即必需品股。何解?主因油價和很多商品都於去年下半年大幅下滑,而在這些佔公司總成本20-40%不等。若油價和商品在下半年只有小幅反彈,毛利率最少有1-2%的改善。不要小看這1-2%,它可以把淨利潤增加半成至二成!如果你不愛追金融和A股ETF,絕對可以考慮consumer
staples! 可惜港股中,筆者認為算得上優質的只有三隻:維達、蒙牛和恒安。
現時股市較值博的,筆者認為是威高股份 (1066),原因有三:
1. 估值吸引
威高的業務有點像consumer staples,產品有一定的剛性需求,但卻不如藥廠要面對政策強制性減價的壓力,只須面對市場同行的競爭。你會發現consumer staples的市盈率很多時介乎20-30多倍之間,但利潤增長率卻多在低雙位數,以PEG看總是不合理,主因就是那剛性的需求。$6元以下的威高等於今年市盈率18-20倍,長線投資者大多願以此價買入,所以你會看到六元以下多有支持。
2. 剔出國企指數所來的短暫oversold
除非市場早已priced-in, 一般股票被納入恒指、國指或大型指數的,在生效前一星期都會被指數基金推高,相反被剔出的則被推低。市場上有不少小型對沖基金利用此效應作投機操作。
威高被剔出國指,生效日期為明天,剛剛一星期被推低了13%至$5.92,
接近其52週低位$5.66,是否低得over了,還得自行判斷。若想多作分析,你可看看上星期五的intraday圖,尤其留意最後幾分鐘的成交和股價走勢。
3. Spin-off 不遠
威高於今年二月時公佈將分拆骨科業務上市。由於該業務早年與Medtronic成立Joint
Venture, 會計記錄應該很整齊,不如一般民企大費周章花很多時間「執數」,所以筆者認為分拆上市很可能在公佈後半年內成事,除非出現一些不能遇見的deal breaker
另外,且看4月30日的公告,公司於5月15日至6月15日暫停股票過戶,並且給予於5月15日持有威高股票的股東優先認購骨科。一般而言,如果分拆未到最後階段,很少會出現此類公告,讀者可參考其他分拆例子。因此,筆者推斷離成功分拆不遠。
究竟這三個原因是否足以放下一注?還得讀者自行分析。
筆者持有威高股份。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