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苦悶上班族 三十九歲轉軌 舒服T恤 立志要做台灣的優衣庫

2010-12-27  TCM




獲得經濟部文創獎勵金的王中輝,原本只是想平淡過一生的平凡上班族,卻因為需要改善家庭生計的危機感,讓他走上創業路,也因此開闢了一家替台灣設計師提供舞台的服飾品牌網站,讓他意外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土壤中,綻放出獨特的花朵。

撰文.謝富旭

達 賴喇嘛說過:「明天與意外哪個會先到,沒有人會知道!」從這句話來看,三十九歲的王中輝可說是一位悲慘的人。生命中的一場「意外」,讓他陷入從未有過的低 潮。但是也因為這個意外,讓他心中燃起一股想要改變命運的鬥志,毅然走向創業之路,並且在網拍市場開拓一片天空。從這點來說,你也可以說他是一位幸運的男 人。

二○一○年對王中輝而言,是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他所創辦的創意T恤﹁SOFU舒服﹂網(sofu.com),年營收將越過一千五百萬 元關卡,並出現連續兩年獲利。他不單贏得經濟部針對文創產業的二十萬元輔導獎勵金,更獲得青輔會一百萬元的低利創業貸款。舒服網不僅在競爭激烈的T恤網拍 市場殺出一條血路,還成為國內二十幾位設計師揮灑創意的平台。

鎖定上班族,成功打開市場早上十點,在堆滿衣服的倉庫一隅,王中輝與五位舒服網的正職員工剛開完早會,這五位員工包括他的太太甯瑜馨。辦公室是租來的,含倉庫不到三十坪大,但這個小小的空間,卻是王中輝人生背水一戰的戰場。

網 友暱稱王中輝賣的衣服叫舒服T。舒服T採用純棉的材質,強調在台灣設計、製造,並以平實的價格,近兩年迅速在網拍市場竄紅。王中輝特地從廣告業、建築界, 以及工業設計業界找來設計師好手為舒服的T恤設計圖案;有別於時下流行潮T的誇張、高調、搞怪風格,舒服T走低調但凸顯個人特色的設計風格,成功地打開中 產階級市場。

投入創意T恤網購之前,王中輝是一位平凡的上班族。從華夏工專建築科畢業後,他曾做過銀行住宅貸款的放款員,之後轉任廣告公司做行銷,他的太太則在銀行上班。夫妻兩人雖然收入不高,月薪合計在九萬元上下,但小兩口卻相當滿足於這種平淡的上班族生活。

然 而,隨著第一個孩子瀚瀚出生,王中輝夫妻倆的平淡生活掀起了波濤。瀚瀚一出生,體重僅一八八○公克,醫生並認為瀚瀚在情緒、學習與視力上有多重障礙。瀚瀚 特殊的情況,不僅開支比一般小孩龐大,夫妻倆每個星期還得請假陪瀚瀚到啟智學校以及愛明發展中心做矯正醫療。每一次療程動輒花費千元以上,長久下來成了王 家沉重的經濟負擔。「大部分的小孩花錢補習,是為了學才藝、學外語,而瀚瀚『補習』則是為了學基本的生存以及保護他僅剩的○.○一視力!」王中輝說。

由於想讓瀚瀚長大後有兄弟姊妹可以彼此扶持,王中輝夫妻決定生第二個孩子。然而,第二個孩子尚未出生,王中輝的經濟已捉襟見肘,即使再怎麼省吃儉用,仍是月光一族。

想要創業改善家計的念頭,也在這時候油然生起。「雖然生活勉強過得去,但是看到太太在工作與孩子兩者間疲於奔命,還得經常請假,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我們夫妻其中一個,必須擺脫上班族桎梏,更專心地照顧小孩才行!」王中輝回憶當時的情況說。

四處籌措資金為創業一賭

創業的想法在王中輝的腦袋醞釀了一年多,直到二○○八年的農曆春節,他看到了一個機會。王中輝在自己的電子郵件中看到了一則廣告:「你創業,青輔會借你一百萬元!」夫妻倆因為這則其實只是病毒郵件的廣告而雀躍不已。

因為這則廣告,王中輝把腦中醞釀一年多的創業大計寫成企畫書,也就是如今SOFU創意T恤營運的藍圖。他認為他的創業計畫無論在商品創新、供應鏈、行銷上都很具體,可行性極高,如果政府真的想鼓勵年輕人創業,沒有不貸款給他的道理。

不過,向青輔會送件後,沒多久卻得到被拒絕的消息。他去青輔會打聽才恍然大悟,原來政府肯借錢給年輕人創業的案例,是針對已在營運,而且已做出一定成果的個案才行。光拿著幾張創業企畫書,想申請貸款,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時雖然很失望,但事後想想也不是全然沒收穫。」「我至少為創業跨出了一小步,就是把腦袋所想的東西變成行動方案,這讓我的創業構想更加具體化了!」王中輝說。

雖 然政府對王中輝的創業企畫書不買單,但並未澆熄他創業的鬥志。夫妻倆於是拿著企畫書找父母親贊助,王中輝的父親以及岳父各自拿出自己的老本,兩老總計出資 一百八十萬元,加上王中輝夫妻向銀行借的一百萬元信用貸款,以及拿保單質借出來的三十萬元,總計籌到三百一十萬元,準備為自己的人生下一個賭注。

大 王中輝一歲的太太甯瑜馨說,老公要創業,根本不敢想如果失敗該怎麼辦。「所以我不敢辭去銀行的工作,如果老公失敗,家裡至少還有一份薪水可以過活!」「問 題是,我肚子裡的孩子也快要出生了,如果不想辦法改變現況,未來的日子會愈來愈苦,愈拖,就愈沒勇氣創業了。」她形容當時矛盾心情。

SOFU正式於○八年四月一日拿到營業登記證,為了趕上春夏裝旺季,王中輝從找設計師畫圖,發包成衣廠打版製作,到第一批四千件T恤正式上架網路開賣,僅花了不到二個月的時間,而且公司所有運作,都由王中輝一人包辦。

建 構網站與物流、金流系統「我預估我的資金最多僅能燒一年,不能有一刻遲疑或延誤,每個環節必須扣得緊緊的。」「那時候我根本不敢想失敗會怎樣,那很恐怖, 如果SOFU做不起來,我僅有的三百萬元將付諸東流,不僅失業又要負債,所以只有往前衝!」在訂價策略上,也讓王中輝煞費苦心。雖然潮T一件賣六、七百元 甚至上千元以上的大有人在,但那是針對花錢比較沒顧忌的青少年︵大多花的是父母的錢)。

但舒服T鎖定的客層是中產階級上班族,這群人收入雖較高,卻最懂得精打細算,訂價太低不僅不符成本,也與大賣場一件二、三百元的越南製或大陸製T恤難以區隔。為了打響名號,他決定把淨利率壓在一○%左右,主打一件三九九元或四九九元價位,走平實路線。

SOFU的第一批四千件春夏季T恤,有驚無險在秋冬季來臨前的九月底賣出了九成。但這五個月忙碌下來,王中輝這一批貨根本沒有賺到錢。不過,他從這一批四千件T恤銷售過程中,體認到三件可怕的事實,如果不趕緊解決,公司可能撐不到一年就會倒閉。

第 一,這一批四千件T恤,總計有二十四款,換言之,平均每款僅銷售一百六十件,這種銷售規模使得製造成本居高不下,根本無利可圖,所以必須趕緊想辦法提高單 款銷售量。其次,SOFU透過Yahoo!奇摩、PChome、PayEasy以及博客來四大網站銷售,由於佣金極高,也嚴重壓縮利潤,因此必須趕快建構 SOFU自己的網站與金流、物流系統。

第三,如果要建構自己的網站,每季僅推出二十幾款的T恤選擇性太少,根本難以吸引消費者上網,所以要趕快增加商品款式。不過,以當時SOFU剛起步的規模,加上原本就已少得可憐的單款銷量,還要向廠商開口增加款式,恐怕也非易事。

這些問題環環相扣,如果沒有辦法解決第一個問題,就無法解決接下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這三大難題,也代表需要更多的營運資金。

今 年業績上看一千五百萬元王中輝當下能做的事,就是苦苦要求廠商能延長貨款票期。就在向供應商說明他的處境時,有兩家廠商表示手頭上有質感不錯的布料庫存, 願意自行負擔布料與製作成本,為SOFU代工即將來臨的秋冬裝,但條件是,SOFU這批秋冬裝營收,必須與他們五五拆帳。

於是○八年秋冬 裝,SOFU採取與供應商策略聯盟的方式出貨,由於營運資金壓力暫時大為紓解,讓他更有餘力將資源放在設計、行銷與廣告上。此外,網站上販賣的商品也從女 裝T恤,延伸至男裝T恤、童裝T恤以及外套。同時,他也開始馬不停蹄地請軟體公司著手設計SOFU的獨立網站。

「我很感謝那一年冬天,那兩家廠商伸出溫暖的手,這是SOFU能站穩腳步的關鍵!」王中輝感謝地說。

雖 然SOFU開業第一年整年結算下來,總計虧損了九十萬元,但王中輝營運方針的調整隨即在○九年發揮了成效。前前後後砸了一百萬元建置的網站、金流系統、物 流系統是最重要的關鍵。靠著四大網站在第一年所打開的知名度,SOFU在營運第二年,自家網站的銷售比重已提高至三成以上。

隨著銷售量的提 高,王中輝也決定把物流作業外包出去。SOFU網站光與物流業者整合,又花了二十幾萬元。「物流不外包不行,當你一次上萬件T恤進倉庫,光盤點、分類、包 裝,就搞得全公司人仰馬翻,而且還得租更大的倉庫放貨、更多的人手理貨!」走自有品牌,強調台灣血統○九年雖然遭逢金融海嘯,但SOFU業績卻大幅成長至 一千二百萬元,並創下五十萬元的淨利。一○年,SOFU營業額預計將逼近一千五百萬元。由於公司已站穩腳步,王中輝的太太於今年九月正式辭掉銀行工作,協 助丈夫的網拍事業。

麥傑廣告公司創意總監陳進東指出,SOFU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為它掌握到消費能力較高的中產階級深層需求:除了質感與舒適外,還需要一種能凸顯自己品味與特殊性的風格,但又不要像西門町潮T般浮誇高調。

再 者,這群中產階級消費者頗為理性,要他們掏出千元以上買一件T恤是不太可能的,SOFU在品味與價格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也開拓出自己的市場。陳進 東也分析,SOFU之所以能獲得經濟部文創獎勵金,是因為王中輝為台灣設計師創造出一個舞台,每位設計師都能從自己為SOFU設計的潮T,依照銷售量獲得 版權收入,進而帶動台灣設計產業的成長,這成了SOFU獲得經濟部評審們青睞的主要原因。

雖然是迫於家庭經濟壓力而走向創業之路,但是,王中輝以其在廣告界就業十年的經驗,以及對品牌操作的理解,打從一創辦SOFU開始,就企圖走自有品牌。

創業之前,他熟讀日本知名服飾品牌UNIQLO的成功史,反覆推敲後,他認為資源有限的SOFU面對勁敵如林的服飾品牌,只能不斷強調三個要素:台灣設計師、台灣血統以及台灣製造。就像UNIQLO不斷強調它來自日本,擁有日本血統一樣。

創 業之初,王中輝一度掙扎於是否要採批貨販賣方式,短期獲利較快,但永遠得面臨貨源、通路、行銷被人宰制的處境,還是一步一腳印地做產品開發設計,短期內卻 難以見到成效的品牌經營。他選擇了看似「較笨」的第二條路,一路走來儘管坎坷,但看到SOFU品牌知名度一點一滴地累積,到如今各大拍賣入口網站都邀請 SOFU進駐品牌專區,他認為這是值得的。

○八年創業那年,王中輝的么兒恩恩出生了。恩恩今年兩歲,但成長速度卻異於常人地快速。他一歲半 就會講話,走路走得很好,而且聰明伶俐,是一個讓父母親帶起來很輕鬆的孩子。王中輝笑著說:「或許是老天要補償我吧,天公疼我這個憨人!」或許老天也會疼 惜王中輝創業的傻勁與執著,讓SOFU有朝一日能成為台灣的UNIQLO或GAP也說不定。

舒服T恤

創立時間:3年

創業資本:310萬元

年營收:1500萬元

王中輝

出生:1973年

現職:SOFU舒服負責人學歷:華夏工專建築設計科、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經歷:台新銀行建築經理工程師、廣告公司文稿設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95

新年格言:做又三十六, 唔做又三十六!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846237

年近歲晚,我貓王總結一年的業績,真的差強人意!今天香港的人們褒獎金融從業員,而我當年其實是 讀書不成才入此行,在此邊學邊做之際,大概今天對金融有點認識吧。現在,所謂金融從業員的範疇亦越擴越大,保險、及地產銷售員亦為金融一環,這代表什麼? 「金融超級市場」這個名詞這幾年已少人談了,自從雷慢事件後人們甚至不敢提了!

不如待我貓王 開壇主講,我說今天的經濟是資本主義過度催促的產品,所謂消費模式的經濟,是塘水滾塘魚式的假象,把房地產賣來賣去,那叫國民生產總值,我只敢說這是香港 的情況,始終我對這裡比較熟悉。對於房地產的預測我早已不敢提了,因為一早看到港府忌諱打擊樓價,不過我十分擔心這個泡沫繼續下去。我們股票是大眾的投資 產品,而房地產是有錢人的投資產品,今天百物騰貴,房地產製造的財富效應會進一步推高物價!這樣搞經濟就等於對我們平民百姓打劫!

我 貓王感慨的是,有時作為證券經紀的工作,不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而看到回報的,競爭使生意越來越難,在這困難更容易體察人性的一面。幸好老闆待我不薄,這天公 司給我一張奬狀,真是一個大笑話!我是最懶的員工,開工時寫網聽音樂!事實上,我擁有三寸不爛辯才,這是從「小寶神功」中學回來的,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 十六!辯才應付一切,工作態度也!此終我覺得行情反而比人性容易處理,所以,我對市場的研究、自己及可以處理客戶的投資都仍然是嚴謹的。

此網誌之前曾經介紹過18.5年地產週期,那是36的一半,怪不得那樣多人提及36年週期,今年36歲者會犯太歲!36玄者又玄!36在技術走勢上的計算很好玩!無論如何,三三六六,我們不能多怨天尤人,祝願我們各位行家共同努力!為香港創明天!
Picture
PS. 今日我貓王好像是語無倫次的,最近睇市差勁了,今天好開心,希望那個經常疲勞轟炸的客戶移民了,那我真的新年新氣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7

投資篇》 開源節流、理性投資 三十歲前賺進兩桶金長抱「黃金十檔」開名車住千萬宅

2011-1-31  TWM




要想怎麼收穫,就先得怎麼栽!大學時代就開始半工半讀的鄭嘉蕙,很早就懂得開源節流的道理,二十六歲賺進人生第一桶金後,接著開始投資理財、買房,目前已坐擁名車與市價兩千萬元的房產,開啟她迎向富足的人生之路。

撰文‧林心怡

「我一直主張,人一定要在年輕的時候,替累積財富預作準備。」張著一雙靈活的大眼睛,今年四十二歲,任職遠東百貨公關處襄理的鄭嘉蕙,說話速度飛快,正如同鄭嘉蕙總是快速立定目標、全力以赴的作風,靠著薪水與兼差,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進而理性投資、買房。

如 今,鄭嘉蕙住市價近兩千萬元的北市好宅,出門以賓士代步,生活富足的程度,羨煞不少同儕友人。原來,早在就讀文化大學中文系時,從大一開始,當大多數同學 都還在享受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涯時,鄭嘉蕙就已在雜誌社工讀,寫文章賺外快,自給自足。畢業時,還能同時拿到中文、新聞系雙學位,並存到人生第一個五十萬 元,爽快地買了輛車犒賞自己。

「同學們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平均僅有二萬多元,但我當時月收入就已經有近十萬元了!」鄭嘉蕙笑著說,當年在《大成報》時,她不但接了早、晚各一班的編輯工作,還利用空閒時間,接下其他雜誌社的各種大小書稿案子。

三 年後,即使是在聯經報系工作,鄭嘉蕙仍不改作風,白天在《聯合晚報》、晚上在《民生二報》(後來的《星報》)做編輯的工作,「算算最高紀錄,我這段時間一 共兼了三.五份的工作,在報社工作時間,從早上九點一直到凌晨一點,幾乎眼睛一睜開後的時間,全花在工作上!」富足邏輯一:投資龍頭股「看好它」或許正是 因為忙到幾乎沒時間花錢,對於物質上的誘惑,鄭嘉蕙在踏入社會之初,就已「產生抗體」。一九九九年時,在《民生報》開始轉任精品線記者,即使每天須接觸各 種名牌精品,但鄭嘉蕙卻始終顯得興趣缺缺,她回憶當年,物質欲望偏低的她,月花費往往不會超過五千元。

如此極端到徹底的「開源」與「節流」,讓她畢業四年後,在二十六歲那年,就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二十八歲就有逾二百萬元的存款。

而 在台股狂奔的九○年代,當時任職聯經報系的鄭嘉蕙,在《聯合晚報》同事「牽線」下,買下人生第一檔股票||中鋼,她笑著說,自己是個超長線的投資人,她甚 至常自我調侃道:「我從來沒想過有天會跟中鋼分手!」原來光是中鋼這一檔股票,鄭嘉蕙就持有十八年,靠著逢高調節、逢低補回,加上每年穩定的配息,獲利已 達百萬元以上;至於投資時間較短的,例如玉山金、遠百,投資年限也已經有二、三年,獲利也分別高達三倍與二倍。

分析鄭嘉蕙的投資邏輯,「鎖定獲利佳、產業前景好的幾檔龍頭股就好。」觀念頗類似「股神」巴菲特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並且看好它」。

在此邏輯之下,「在將近二十年的投資生涯中,我挑了十檔股票作為『長期飯票』。」細數她口中長線持有的「黃金十檔」股票,除了上述三檔股票,還包括台塑、巨大、鴻海、台積電、佳世達、統一超、中華電。

鄭嘉蕙以「最高規格」對待這些「長期飯票」,「這些股票的任何消息,我都會加以記錄,仔細研究股價走勢與消息間的變化,長期下來,對這十檔股票的『股性』非常熟悉。」而這些股票也大多「很爭氣」,幫她賺到四○%至五○%的報酬率。長年下來,鄭嘉蕙股市獲利累積接近千萬元。

「選對股之後,買進價格漂亮最重要!」鄭嘉蕙說,摸清股性的好處,就是知道相對高低點的位置。「例如中鋼長線的鐵板價就在近二十元左右。」因此,只要中鋼股價見到二字頭,鄭嘉蕙就會分批布局、長線持有,果然讓她累積不少財富。

只是,鄭嘉蕙迎向富足的人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她曾歷經《民生報》結束、失業與房貸申請四處碰壁的窘境,所幸早期的打拚「存糧」,與人脈專業的累積,還足以應付當時失業、房貸因信用遭質疑的人生低潮,並且順利轉業成功。

富 足邏輯二:及早規畫與努力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鄭嘉蕙眼見房價夠低,又有結婚打算,便以近三百萬元的自備款,在台北市文山區 買下總價八百萬元,三十五坪附雙車位的房子,經過幾年的增值,轉手獲利近三百萬元後,同樣在文山區換屋,以一八○○萬元買下五十四坪的住屋,若以該區住 宅,目前每坪成交價約四十幾萬元計算,房屋市價至少逾二千萬元。不到兩年,潛在獲利又有二百萬元以上。

對照許多昔日同學,現在還在大嘆買不起房子,抱怨著經濟壓力沉重。現在生活相對寬裕的鄭嘉蕙,覺得自己在理財上及早努力與規畫有了回報,因為在金錢上的富足跑得比同儕快,使得她有更多一點的銀彈與時間,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鄭嘉蕙

出生:1969年

現職:遠東百貨公關處襄理經歷:《民生報》記者、《大成報》編輯學歷:文化大學中文、新聞系雙學位

鄭嘉蕙的富足之鑰

開源:努力兼職賺外快,累積投資資本。

節流:從生活與工作習慣中及早養成對於物質誘惑的「抗體」。

投資: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把握低檔買進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1

辜濂松倚重三十六年的台灣信用卡教父 鐵血將軍羅聯福 六十歲再戰中國

2011-1-31  TWM




二十年前,中信金副董事長羅聯福領軍中信銀打敗花旗登上台灣信用卡龍頭寶座;如今轉戰大陸金融市場,年過六十的他不但戰力未減,更準備靠著這股鐵血執行力,帶著子弟兵再起風雲。

撰文‧徐介凡

如果說,台灣銀行業未來發展的黃金十年在大陸市場,那麼,左右著台灣最大消金銀行龍頭中國信託商銀,登陸一役成敗的關鍵人物,就是被辜濂松倚重長達三十六年的老臣,人稱信用卡教父的羅聯福。

今年初,羅聯福便將卸下中信金董事身分,轉換跑道出任中國事業總執行長,並兼任經營決策委員會主席。由此可見羅聯福在辜濂松心中的分量,不但兒子辜仲諒出事時,要靠他坐鎮穩定軍心,在對岸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上,開疆闢土也得仰賴他。

「老闆交代的任務,老羅(羅聯福)總是能夠使命必達。」前中信銀個金總經理尚瑞強指出,羅聯福的表現能被辜濂松肯定,進而賦予重責大任,絕非偶然。

要 求員工,加倍要求自己尚瑞強回憶,一九九一年剛進中國信託當行員時,正好碰上羅聯福與花旗銀行爭奪台灣信用卡龍頭的年代。他說:「我做行員,一個月業績是 三十張,老羅業績卻超過一百張。」身為總指揮的羅聯福,傾盡所有員工之力衝刺發卡量,做不到的人就得被檢討,自己卻也毫不馬虎,將士用命下,不但業績每年 都打敗花旗,更在短短十年時間,帶領中國信託信用卡張數從不到四十萬衝破五百萬張,在金融界一戰成名,被辜濂松重用至今。

羅聯福貫徹拚績效的執行力,一點也不打折扣,而且早從二十幾年前當台中分行經理時,就已聲名遠播。

據 友人透露,有一次前去台中分行拜訪時任經理的羅聯福,友人在門口抽菸時,不小心把菸灰彈到了一名正在掃地的老伯腳上,連聲抱歉之際,只聽老伯淡淡地說: 「如果你真的覺得抱歉,那就找我辦張信用卡吧。」友人一聽感到不可思議,立刻追問:「怎麼連你也在推信用卡?」只見老伯轉過頭去,手指銀行門口說:「裡面 老大(羅聯福)規定的,一天拉不到兩張業績,第二天就要走路。」這段故事,每個羅聯福的子弟兵,都有切身經歷。

包括仲躋偉、陳昆德、詹文虎、袁耀璋等,曾經或正在大陸本國銀行任職信用卡部門最高主管的「一把手」,全部都是跟著羅聯福長大的子弟兵,經歷過最嚴格的績效壓力成長,卻也與羅聯福建立起最緊密的感情。

力 拚業績,吃飯不忘推銷「老羅帶人帶的是心,他做不到的,從來不要求我們做。」一位子弟兵回憶,一九九一年時,羅聯福與廣告公司開會討論一支電視形象廣告, 就算已經做到信用卡部門最高主管,面對企畫助理也毫無長官的架子,羅聯福面露微笑遞上一張名片,附帶一張信用卡申請書,十分禮貌地請對方考慮申辦一張中信 的信用卡。

不只如此,羅聯福連吃飯也不忘拚業績。有一次,他帶同事去老字號的銀翼餐廳聚餐,結帳時發現沒有提供刷卡服務,羅聯福便立刻去找 老闆,大力推銷使用信用卡結帳的好處,礙於羅聯福上門用餐,不好意思拒絕,老闆笑著答覆:「我會好好考慮看看。」沒想到隔天羅聯福立刻就派相關業務同仁上 門拜訪,老闆在羅聯福的誠意感動下,也爽快同意加入簽約店家。

透過羅聯福不斷以身作則,每個子弟兵不但對於高業績壓力從無任何埋怨,就算後來各奔前程,任何人回到台灣,第一件事情總是找羅聯福見上一面。

深厚的情誼,不但替羅聯福帶來了大陸金融市場的第一手情報,他們在對岸打下的人脈,也成了羅聯福未來帶領中信銀登陸發展時,最珍貴的資產。

「跟老羅做事的壓力雖大,但卻能成長最快、學到最多。」曾任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市場總監的詹文虎就指出,只要羅聯福在開會時提出來要做的事情,不論反彈聲浪再大,也一定要執行。這股鐵血的執行力,也讓許多中信銀的內部高階主管,以「民主式的獨裁者」形容羅聯福。

一 經決定,絕對徹底執行一九九三年時,羅聯福曾經提出將卡友權益手冊拍成錄影帶寄給客戶,提升服務創新的想法,但考量包括拍攝、購買錄影帶,郵寄等成本,開 銷少說數億元,而且還得想辦法克服信箱可能塞不進去的問題,萬一退件又得再添一筆成本,所有同仁都不斷提出反對意見,甚至連辜濂松也不認同。

「老 羅靜靜聽完所有人的想法,一下子兩個多小時就過去,然後他站起來跟大家講,開會不是來討論的,是要來完成的。」詹文虎苦笑說到,羅聯福一聲令下,要求一周 內提出製作方案,一個月內製作完成、寄送到客戶信箱裡,所有人也不敢再有雜音,立刻埋頭開始拚進度;於此同時,羅聯福也沒閒下,不斷說服辜濂松點頭,幾經 艱辛才獲得首肯。

最後順利執行完成,不但激勵當年信用卡發卡量成長超過三成,中國信託更因這個業界首見的創新服務,獲財政部頒發最佳關懷客戶獎,而當時為了這個案子拚到沒日沒夜的同事,沒有一個人有抱怨,從此羅聯福帶人帶心的風格,在中信銀有口皆碑。

「你 別看老羅做事情很衝,他其實很龜毛,對事情追根究柢到了極點,有夠難搞!」一位中信銀高層透露,羅聯福非常注重細節,不但開會動輒長達六、七個小時,很多 小主管就可以決定的事情,像是信用卡帳單、DM上印製的用字遣詞,關心客戶的英文該用touching還是considerable,也時常被羅聯福挑出 來在會議中辯論多時。

只要同意,一定力挺到底但是,這個難搞的羅聯福,卻也是下屬眼中「最有guts」(擔當)的好主管,只要他同意,一定 力挺到底,「任何事情只要過了老羅這一關,就不用擔心上面不准,因為只要批文沒過,老羅就會立刻衝上去跟老闆Fight!」據資深員工透露,早年曾有中國 信託贊助迪士尼的提案,羅聯福認為有助於提升年輕族群認同,並且建立活力形象,便立刻下令執行;沒想到,最後上級認為卡通與銀行專業形象不符,批文回覆不 准,羅聯福便馬上拿著批文去找辜濂松,經過多次溝通後順利過關,也讓員工欽佩羅聯福的敢作敢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一次,老羅即將征戰大陸市場,這是一個全新的戰場,羅聯福曾說:「強敵環伺的中國市場才好玩,打這種仗才過癮。」這位年過六十的台灣信用卡教父,是否能在對岸寫下新的一頁,令人期待。

羅聯福

出生:1950年

現職:中信金副董事長

經歷:中信銀董事長、中信金總經理、個金執行長

學歷:中興大學經濟系

桃李滿天下

——羅聯福的子弟兵

人名 曾任要職 現職

仲躋偉 中國招商銀行

信用卡中心總經理 支付寶高級經理

陳昆德 中國平安銀行

行長 中國招商銀行

財富管理總監

詹文虎 中國建設銀行

信用卡市場總監 大哿國際執行長

袁耀璋 中國信託商銀

信用卡處副總經理 北京銀行信用卡中心

總經理

張智銓 中國信託商銀

信用卡處處長 中國信託商銀

資深副總經理

薛承雄 中國民生銀行顧問 金融研訓院大陸金融顧問

李國同 中國信託商銀

副總經理 中國信託金控

副總經理

張儉生 中國信託商銀

消金處長 富登金控中國業務

董事總經理

楊各露 同現職 中國信託商銀

副總經理

許廷彰 同現職 中國信託商銀

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5

螺絲廠「學醫」 搶三十億植牙大餅

2011-2-14  TCW




台灣素有螺絲王國美名,但當五、六年前螺絲業者紛紛進軍「鎖進口腔的螺絲」──人工牙根,卻紛紛慘遭滑鐵盧,只有鴻君科技(由成立二十年的鴻君模具投資)轉型成功,在今年初推出第一支台灣自製的產品。

根據台灣植牙學會理事長溫世政估計,植牙手術中,與人體最密切相關的醫療材料──人工牙根,在台灣的市場產值,一年就超過三十億元。

挑戰一:標準化行不通 當成螺絲做,被醫師嫌棄

不過,這龐大產值過去乃被韓國、歐美產品分食,以前,台灣人工牙根生產是「零」。

一般工業用螺絲是秤重計價,就算航太領域所用的最頂級螺絲,也不過一支二十元,但這「鎖進口腔的螺絲」,每支要價卻高達千、萬元,超過百倍的價差,讓業者躍躍欲試。

不過,把人工牙根視為螺絲的想法,卻讓這些老廠在投資陸續到位之後,吃足苦頭。

一開始,鄭鴻君也把人工牙根定位成「醫療級的螺絲」,為達到醫療器材所要求的品質,砸下重金,打造無塵室、符合GMP等規範的工廠。

然而,把做出來的「螺絲」送到牙醫眼前,卻換回一句:「不能用。」「工程的人不了解骨頭,按照他們原本的邏輯去設計,(人工牙根植入口腔後)反而不能(讓骨頭生長)穩定,」協助鴻君科技開發人工牙根的牙醫師林志聲解釋。

因為人工牙根植入人體,會接觸到骨頭和牙齦,因此設計上必須配合口腔的神經位置、骨質、細胞生長……,等生物環境因素,舉例來說,若材料一味講求硬度,雖然能承受齒顎的咬合力,但反而會傷害齒槽骨或造成痠痛。

此外,人工牙根不像螺絲在工業中講究標準化、好讓產線製程自動化,而是全靠牙醫師人工操作,想讓市場埋單,必須更貼近牙醫師的使用習慣,連病人的嘴型、骨質等,都得考慮進去。

挑戰二:重學生醫技術 老闆當牙醫學徒帶頭研究

「鎖牆壁的和鎖嘴巴的,怎麼會一樣!不是讀醫的,外行人實在看不清這一塊。」鄭鴻君領悟。人工牙根不但需要螺絲製造技術當基礎,更須結合醫療和生技技術,而這是螺絲業必須從頭累積起的新領域。

一開始鄭鴻君在牙醫界沒有任何人脈和資源,為了學習跨領域的知識,在螺絲業當了二十年大老闆的他,彷彿小業務般,半年內拜訪超過上百位牙醫師,跑遍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等地。

「不只醫學會、公會,醫學院、診所,我也通通都去,」鄭鴻君說。身為醫界門外漢,起初經常吃閉門羹。當牙醫師開始對他的開發計畫感興趣,鄭鴻君才升等為學 徒,每當醫師動手術,他就站在一旁跟刀、學習,觀察植牙的程序,了解現行產品的優缺點,蒐集醫師對人工牙根設計的要求,交由研發團隊修正設計。

挑戰三:取得產品認證 砸千萬先測試,一次通過

突破技術的問題,離成功終點還是很遙遠。不像螺絲產業,技術克服後,就可以投入量產;人工牙根因植入人體,涉及人身安全,被歸為審核標準最嚴格的第三等級醫療器材,必須送審通過認證後,才能開始生產。

想得到認證,企業必須先自行完成多項動物實驗、人體實驗,再送交報告,由衛生機關查核。而這些實驗,都是動輒上百萬元的投資!「這十年賺的,通通丟進去了,」鄭鴻君苦笑。

「門檻不在於技術,而是產品認證,需要花錢、花極大耐心克服,」輔導許多螺絲業者轉型做人工牙根的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醫材組經理張嘉仁分析:「這個才是他們能不能撐下去的關鍵。」

產品技術,靠的是企業研發團隊的努力,但產品認證的過程,卻不是企業能全盤掌握的。除了耗費鉅額資金,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都必須交由醫師主導的實驗團隊 長期追蹤,每次歷時至少以半年為單位,等到實驗成果報告出爐,才能往下階段進行,一旦失敗,又得從頭開始,再丟入數百萬元的實驗費用。

「傳統產業都是速戰速決,等半年就餓死了,」鄭鴻君解釋,他習慣加工業講究速度的經營思維,等待實驗結果反而造成極大的心理煎熬:「我都是和時間賽跑的,沒有體會過這種長期抗戰。」

為了確保時間不被浪費,鄭鴻君還添購高達千萬元的檢驗設備,在產品進入實驗階段之前,先自行測試其強度、毒性等性質,若有瑕疵,就退回設計團隊反覆修正,讓費時的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得以一次就通過。

一方面搶速度,一方面努力整合跨領域技術,鴻君科技終於搶在三年內,在二○一○年拿到認證,成功轉型,並在今年推出台灣第一支自產的人工牙根,開始和歐美、韓國搶食市場大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1

三十歲年輕團隊 ﹁好奇﹂創商機 愛評網靠口碑行銷追求倍數成長

2011-2-28  TWm




社群力量大,口碑也能賣錢!這是 一個美食分享網站的成功經驗,平均年齡僅三十歲的四個人,靠著美食評論創業,從沒沒無聞到被Google、台灣大哥大指名合作,更讓愛評網成為台灣最大美 食社群網站。撰文?賴筱凡 走進隱身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上的愛評網,三十多坪的辦公室、三十一位員工,這是愛評網成立五年所交出的成績單。去年愛評網的營收達一千萬元,第一次讓他們從 創業賺到錢,更令他們確立,靠著社群的力量,也是能夠「評」出大商機!而一手創立愛評網的團隊,是四位年僅三十歲的年輕人。愛吃有理從找餐廳衍生出的創業 點子

在社群經濟的大框架下,許多不懂社群在玩些什麼的人認為,「為什麼我要在上面留言?為什麼我要知道別人在談論什麼?」答案很簡單,人是群體動物,渴望獲得 社群的認同感,更極欲擁有社群話題裡的參與感,只是這樣的概念很抽象。愛評網卻在這樣的基石上出發。「我們只是好奇,為什麼沒有一個網站能夠完整的整理出 各家餐廳的特色、優劣。」穿著白色T恤、愛評網執行長何吉弘不否認,創業的點子來自於他們本身的需求,為了約會找餐廳、聚會找去處,這是起源於多數人基本 的民生需求—─ 吃。「工商名錄黃頁的網站很多,但它只是幫餐廳做一個陽春的網頁,寫著電話、地址。」但何吉弘深信,一般人需要的比這更多,「你去一家餐廳前,一定想知道 它到底好不好吃,服務好不好,有哪些菜色。」這些,卻是工商名錄型的黃頁網站無法提供的,「就算有提供,很多是『商業操作』出來的內容。」消費者想看的不 是廣告,而是真實的評價。在網路的世界裡,你可以迅速又便宜地搜尋到各類訊息,就像你在Google鍵入「台北」、「餐廳」兩個關鍵字,會跑出一五二○萬 筆資料,使用者卻無從得知,哪些是他們需要的資訊,「所以,我們一直非常堅持,應該不是只有我們有這類需求。」儘管如此,他們又抓到了另一項要點,口碑。 縱使那個年代還不盛行所謂的「口碑行銷」,但「一傳十、十傳百」及「口耳相傳」這些傳播模式,卻真實地存在生活中。「所以,你到台南會吃蝦捲,到花蓮會買 麻糬,到淡水會吃阿給。」就算你從來沒到台南吃過蝦捲,你也知道台南的蝦捲很有名,這就是口碑。先試水溫讓店家知道口碑行銷力量大

何吉弘無法百分百確定,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對的,所以他們決定先試水溫。「我們花了一周的時間,拜訪了我家附近所有店家,一一告訴他們,我們想請人家來試 吃、寫評價,就算強調這是『免費』的,還是會有人不願意,一百家店只有五家願意填。」何吉弘笑得尷尬。事情比他們想像的還困難,店家不明白口碑力量有多 大,更擔心這評價在網路上寫出來,是好是壞難掌控,又不像廣告只呈現好的一面。但不是全然沒有機會,還是有店家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就在半推半就下, 愛評網開始有店家進駐了,但從免費到收費,又是另一個教育店家的難題,因為「你必須讓店家知道,分享這些口碑,是有代價的。」所以,當愛評網接到第一個收 費訂單時,創業團隊高興極了,「那是去年八月,我還記得那是一家日本料理。」愛評網副執行長葉卉婷回憶,當時的愛評網撐了三年都沒有收入,最後那家日本料 理店卻賴帳,讓他們好氣又好笑。有一次,愛評網替一家新的巧克力店做行銷,提供給網友試吃、寫評價,短短一年,新巧克力店的業績比同條街的舊店家還好, 「最後舊店家找上我們,劈頭就說,你們怎麼幫他們(新巧克力店)做的,我們也要一份。」何吉弘說,這個例子雖小,卻也證明他們的商業模式是對的,因為店家 開始正視口碑行銷的威力。店家之於愛評網,其實只是愛評網站上的內容,社群之於愛評網,卻是大到難以想像的服務對象。他們一直都明白,最重要的是,社群要 更喜歡這個網站,畢竟口碑是立基在千千萬萬名網友身上,社群才是愛評網的根本。但要組織一個有影響力的社群,並不容易。偏著頭想了一下,葉卉婷說,「你必 須給使用者源源不絕的新鮮感,還有歸屬感,甚至成就感。」她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在創立愛評網的過程中,這三大要素是吸引每月五百萬人瀏覽愛評網的最大主 因。社群是很現實的一個群體,他們不愛陳腔爛調、不愛「老梗」,追求日新又新。「所以,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想辦法異業結盟、推新活動。」關在四坪不到的會 議室裡,每次的活動前,何吉弘、葉卉婷、葉卉婷的雙胞胎姊姊、也是愛評網產品總監葉卉卿,與副執行長陳易成四個人,總會先坐下來,不斷地沙盤推演各種可 能。異業結盟抓住社群的歸屬感與成就感

像是近期台灣大哥大主動找上門的合作案,希望把愛評網的服務放到手機上,讓消費者用手機就能找到身邊美食與精闢評論,甚至還能用手機參與美食團購,讓愛評 網的服務賣進手機用戶的市場。其次,社群歸屬感的營造更難。「如果你的網站沒有人來,空有這些活動也沒有用。」葉卉婷明白,愛評網的根在社群,如何留住這 些人,是愛評網的最大課題,「你得把key man(關鍵人物)『黏』在這裡。」為了增加社群對愛評網的黏著度,他們開始讓社群「交朋友」,「為什麼臉書(facebook)這麼紅?為什麼噗浪 (plurk)、推特(Twitter)能讓網友黏在上面,每分鐘都要更新?答案很簡單,你想知道別人在想什麼,更想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麼。」所以,臉書 上最熱門的功能是狀態更新,就像奎爾曼(Erik Qualman)在《社群新經濟時代》裡提到,「狀態更新讓使用者可以持續對生活圈裡的人炫耀、告知、宣洩。」更讓使用者輕鬆就能與生活圈保持聯繫,這也 是為什麼臉書的發文伺服器每天要處理超過一千億則更新的訊息。為了抓住社群的歸屬感,愛評網開啟交友功能,因為他們不只要黏住愛評網的重度使用者,更要把 這些人的親朋好友統統拉進來。愛評網更引進了線上遊戲才有的「威望制度」,「我們鼓勵『分享』,但要讓『分享』變得更有動力。」葉卉婷抓住線上遊戲玩家的 成就感心理,複製到愛評網上。社群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大到可以創造出全球最大網站,也大到可以推翻一個政權,社群能載舟,亦能覆舟。問他們是否擔心社群經 營不好變毒藥?「這就是網路的好處,隨時都可以喊卡。」葉卉婷笑著說,他們很清楚要經營一個有影響力的社群,必須步步為營。儘管他們去年已經成功創造出一 千萬元營收,但這只是愛評網的開始,今年他們要追求倍數的成長,營收目標訂到三五○○萬元,「影響力是會擴散的!」

繼地圖日記後,Yahoo!培育新秀好康挖挖哇 儼然台版Groupon不到四坪的辦公室,成立甫一年,這是繼地圖日記後,台灣雅虎最新看好的網路新星——好康挖挖哇。談起創業過程,好康挖挖哇創辦人謝 朋芳笑得靦腆,放棄原本的工作,堅持要走這條網站創業路。從自己時常收集大小優惠資訊的需求做起,卻鮮有一個完備的網站能將各式優惠整理出來,這樣的創業 點子被雅虎看見,進而成為雅虎培育的新秀,而上一個接受雅虎輔導的網站是地圖日記。「過去,網路創業很大的迷思是,想賺廣告費,可是台灣靠廣告費能活的網 站,大概只有Google和雅虎。」謝朋芳很早就認定,廣告費不會是支持好康挖挖哇存活的來源,所以他們積極耕耘社群,發起各式各樣的活動,「提供好康優 惠吸引貼文、讓社群更有參與感。」儘管好康挖挖哇距離獲利還有很多努力空間,但儼然台版Groupon的他們,看著Groupon風靡全球,已經成功爭取 到特力屋、COACH等品牌進駐的好康挖挖哇,或許也是在等一個成功的機會。

愛評網 www.ipeen.com.tw創業:2006年創業團隊:葉卉卿、葉卉婷、何吉弘、陳易成(由左至右)網站類型:美食分享網站員工人數:31人主要成 績:去年營收1000萬元,今年目標上看3500萬元愛評網成功三祕訣一、維持網站公信度,不用廣告充當美食評論。

二、謹慎經營社群,讓使用者愛不釋手。

三、積極尋找異業結盟,擴大影響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5

富士康大爆發? 大口仔筆記 - 三十而立

http://tabodiary.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7.html

XX連跳的內地代工皇者富士康一度成為過街老鼠,但風暴後又歸於平淡....

今日同一個於內地開廠做電線的客戶食飯,席間提到富士康,老行尊對富士康這隻2010年恆指之狗大膽預言,話富士康因為某些因素於3-5年一定股價大爆發。

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業內精英的高見則不可不聽,之後定必細心研究,現寫此文立此存照!

2014年3月7日重溫,看看2038的股價能否衝上$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1

中銀香港2010年全年業績 大口仔筆記 - 三十而立

http://tabodiary.blogspot.com/2011/03/2010_26.html

中銀出了全年業績,總的來說比預期中好,先總結幾項重要的營運數據:

1. 淨利息收入比去年同期升4.5%,其他營運收入升6.5%,全年股東應佔溢利錄得16.5%增長。
2. 貸款升22%,客戶存款(撇除同業存放於結算行的人民幣)升21%,存貸比率維持59.5%的低水平,值得留意的是客戶存款是在2010年下半年才錄得急升,即中央宣布進一步放寬人民幣貿易結算之後,半年間中銀的存款升了1,300億,約10%。
3. 提取減值準備前之淨經營收入在利差水平受壓的情況下仍然錄得5%升幅。
4. ROE是14.1%,成本對收入比率是34.8%的超低水平。
5. 人民幣存款佔市場總額的38%,但暫時人民幣業績對整體的業績貢獻有限。

中銀於10月27日作出了第三季度財務及業務回顧,當時是如是說的:

本 港經濟在2010年第三季度繼續增長,反映在商業投資、零售業銷售及物業投資的增長,以及失業率下跌等方面。然而,面對市場競爭激烈,利率低徊,銀行業的 經營環境仍具挑戰。截至2010年9月30日的9個月期間,集團(1)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為港幣196.48億元,經營支出為港幣68.84億 元,而上年同期則分別為港幣198.34億元及港幣92.50億元(2010年第三季分別為港幣71.07億元及港幣23.50億元)。提取減值準備前的 經營溢利為港幣127.64億元,而上年同期為港幣105.84億元(2010年第三季為港幣47.57億元)。

直到第三季, 中銀的提取減值準備前之淨經營收入還錄得輕微跌幅,但第四季一季便把這個情況完全改變,點解第四季有這樣大幅度的改進呢?一來因為有關外匯掉期及部分利率 工具合約錄得收益,二來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的利息收入大幅上升所至。其餘服務收入年年穩定上升,保費收入於2010年錄得倒退,原因係2009年的保 單特別好賣 (因利率及投資者風險胃納特低)。

大口仔相信整份業績應是優於市場預期的,特別是中銀第四季的業務增長勢頭強勁,以及人民幣 業務的發展。事實係中銀已手握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半壁江山,這點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在港元及美元的市場中,匯控、渣打及恆生是主要的市場持份者,但人 民幣市場方面,中資背景的銀行往往做了主導角色。

舉一例,香港大部分的人民幣點心債券都由中資銀行主導,國內公司到本港發美元債或做銀團貸款呢?上市呢?在保薦人名單上中資銀行多數榜上有名。在眾多中資銀行的本地分行或子公司中,唯中銀有這樣的規模去確立這種主導地位,我相信這點亦是中央所樂見其成的。

無 錯現在人民幣業務對本地銀行的收入影響仍然有限,但一旦中央放寬回流機制,或本地的人民幣資金有更多出路,人民幣業務對本地銀行的收入增長絕對有舉足輕重 的作用。假設現在100元人民幣只能為銀行帶來0.1元的收入,因為銀行的人民幣存款無處可投,但將來中央放寬回流渠道,銀行可以用存款的20-30%投 資於國內債市,又或人民幣的升值預期降溫,本地或國內公司有意到香港借人民幣投資項目,銀行的人民幣存款便多了大量出路,100元的存款可能有機會帶來 1-2元盈利,那是現在的10-20倍分別。這點難達到嗎?我的看法一致,中央樂見其成,是時間問題。

說回中銀2010年的全年業績,事 實係這份業績已經創出中銀上市以來的新高,如果以中銀下半年的業務表現去推算2011年的全年業績,中銀於2011年是有機會達到全年賺200億的水平。 雖說人民幣業務對銀行的貢獻暫時有限,但一些業績如內保外貸、內地企業到港發債等等仍然大有可為,中銀2011年的全年表現的能見度仍然相當高。

估 值方面,現價($24.4)計歷史PE15.93x、PB2.24x,息率3.98%。以現在的勢頭推算中銀2011年全年業績增長15%,設派息率 65%,現價計預期PE13.85x、PB2.12x,息率4.69%。個人認為中銀的合理估值應可與恆生接近 (PB3.3倍),保守估計為PB2.5-2.8x,即歷史價$27.2-$30.5,預期價為$28.8-$32.5。

中銀仍然是大口仔投資組合金融版塊中的不二之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9

九興2010年全年業績 大口仔筆記 - 三十而立

http://tabodiary.blogspot.com/2011/03/2010.html

為大家跟進一下九興2010年全年業績:

1. 全年銷售12.9億美元 (下同),下半年收入7.49億,比上半年增長37%。全年毛利率21.88%,下半年22.17%,比上半年21.47%有所改善。
2. 全年股東應佔利潤1.21億,下半年0.753億,比上半年增長63%。全年純利率9.39%,下半年10.06%,比上半年8.46%顯著改善。
3. 零售業務全年收入0.66億,下半年收入0.382億,比上半年增長35%。全年零售業務綠得盈利約1百萬。下半年來自零售業務的盈利約2萬百,比下半年虧損1百萬大幅改善。

九興2010年的業績一如預期,下半年的業績比上半年顯著改善,除了收入及盈利都錄得增長外,毛利率及純利率都從上半年的低位回升。

事實上2010年下半年的營運數字從絕對值來說已經破了上市以來的紀錄,毛利率及純利率在2011年應該還有小量改善空間,因為集團提過2010上半年的毛利還受金融海嘯影響,加價是在下半年開始發生的事情。

零售業務的發展勢頭持續,雖然零售業務的收入佔整體收入佔整體收入的比例還少(約5.1%),但不要忘記這比例是在整體營業額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做出來的。即是說,不是零售業務增長得不夠快,而是ODM業績的反彈做成零售業務的比重相對降低了的情況。

事實係下半年的零售業務為集團帶來了2百萬美元的盈利,這在過去三年都未有發生過,我認為2010年是九興零售業務的轉捩點,之後零售業務隨著規模達至一定的水平後會開始續得穩定盈利。零售業務的含金量比ODM的高得多,要密切留意事後發展。

佔值方面,現價計歷史PE為14.46x、息率4.66%、派息比率為66.7%。

大口仔預計九興2011年的營業額增長5%、毛利率為23%、純利率為10%、派息比率進一步下降至65%以反映集團保留盈利發展零售業務。現價計預期PE為12.92x,息率5.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0

高派息增長股 大口仔筆記 - 三十而立

http://tabodiary.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13.html

說來好像太過理想,因高派息的股票多數不是增長股,增長股亦多數不會高派息,因為要保留資金繼續增長,不過,當百中無一地發現這種股票,投資人則千萬不可放過機會。

對 於派發股息,大口仔的看法跟很多投資者並不相同,有好一部分投資者完全不看股票息率,認為股息收入微不足道,派發的股息亦會從股價中反映扣減。不過,大口 仔則認為能否穩定地派股息,代表了所投資的公司現金流情況是否良好,以資本開支支撐盈利的力度究研要多大,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中申報的現金是否可靠。

我特別討厭經常問股東申手的公司,除非有特定優質項目要投資,否則在正常的情況下公司靠自然增長增加盈利是不需要經常向股東集資的,投資者可從眾多有派息紀錄的公司中發掘何者為股東搵錢,何者派息後轉頭又要供股集資,這種妖股實在不難找。

大口仔心目中的高派息增長股,首要在公司現有的運作模式中已經可以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去擴張業務,而保留資金投入擴展業務後又可為公司帶來持續性的現金流收入。我不會刻意去找那些10%股息的股票,因為這些股票的出現多數在股災過後,機會並不常見。

最理想的情況是,買入時股息率可能只有4-5%,待公司慢慢成長後以自然增長的方式增加派息,如果投資者對公司的運作熟識,管理層亦是可信賴的話,就算投資這支股票遇上股災(或個別事件令股價大跌),那只會是增持的機會。

高派息增長股是否難找?我認為難,因為可以信賴的管理層已經難找,市場定位加上營運模式能使公司在穩定派息的前提下自然增長,則這種股票在市場上應是百中無一,領匯是其中一例。

讀者們又有否心水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