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股份8月30日晚間披露2016半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1至6月實現營業收入779.93億元,同比下降3.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68億元,同比增長9.26%;基本每股收益0.21元。
公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合並利潤總額5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2億元,主要得益於公司內部持續的成本削減、品種結構優化及市場開拓工作。
此外,公司2016年營業總收入預算1603.7億元,上半年實際781.1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48.7%;營業成本預算1491.3億元,上半年實際670.7億元,達到年度預算的45.0%。
寶鋼股份表示,下半年公司將積極應對更為不利的困難和挑戰,持續固化“成本削減”工作,加快實現湛江鋼鐵從建設到經營的轉變,構建穩定高效、低成本、多基地的生產體系。同時,推進新產品研發,保持差異化競爭優勢,力爭繼續保持國內行業領先的經營業績,持續提升綜合競爭力。
繼2014年發布成人(18歲及以上)研究成果後,環境保護部9月30日向社會發布兒童(0~17歲)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成果。
成果顯示,我國兒童面臨傳統型和現代型環境健康風險的雙重壓力。12.7%飲用未經基礎衛生設施集中處理的地下水、地表水或窖水,13.6%主要活動場所周邊1公里範圍內有石油、石化、煉焦等環境健康高風險企業。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為了解我國人群環境暴露行為特點,提高環境健康風險評價的科學性,環保部於“十二五”期間首次組織全國性、大規模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介紹,環境汙染對健康影響不僅與環境汙染物的濃度和毒性有關,還與人的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密切相關。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人體生理特征,如:身高、體重、呼吸量等;二是人接觸空氣、水等環境介質中汙染物的時間、頻率、途徑和方式;三是人居環境中汙染源分布情況;四是人對暴露風險的防範行為。
鄒首民說,本次研究發現我國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有以下特點:
一是我國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存在明顯的年齡、性別、城鄉和地區差異。以身體特征參數為例,同一年齡段,我國男童身長/身高、體重和皮膚表面積高於女童,城市兒童高於農村,華北、華東和東北總體高於其他地區。
二是我國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與成人存在較大差異。從攝入量看,兒童單位體重呼吸量高於成人,是成人的1~2倍。
三是我國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與國外同年齡段兒童存在較大差異。以室外活動時間為例,我國兒童是美國同年齡段兒童的0.8~4.3倍。
四是我國兒童面臨傳統型和現代型環境健康風險的雙重壓力。本次調查的兒童中,26.8%暴露於固體燃料做飯或取暖帶來的室內空氣汙染,12.7%飲用未經基礎衛生設施集中處理的地下水、地表水或窖水,13.6%主要活動場所周邊1公里範圍內有石油、石化、煉焦等環境健康高風險企業,14.6%主要活動場所周邊50米範圍內有交通幹道。
五是我國兒童環境健康風險相關的暴露及防範行為與撫養人的文化程度密切相關。
鄒首民介紹,本次研究從我國30個省(區、市)的55個縣/區、165個鄉鎮/街道和316所學校選取0~17歲兒童共75519人作為調查對象,調查於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進行。樣本人口性別、年齡結構與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無統計學差異,具有較好的全國代表性。
據介紹,為保證質量,本次研究制定了統一的質量控制方案,建立了國家、省和縣/區三級質量控制網絡,對各關鍵環節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問卷應答率為97.2%,問卷有效率為99.96%,對14%的調查問卷進行抽查,漏項率、邏輯錯誤率和填寫不清率均低於10%;對5‰的身體測量結果進行抽查,複測合格率為96.69%。
鄒首民對記者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的身體特征參數和行為模式也會發生變化,環保部將定期組織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並更新暴露參數數據庫,開發適用於我國人群的暴露評價模型,制定暴露評價技術方法及標準,並繼續加強相關基礎研究工作,以提高環境健康風險評價的準確性,為研究制定更加科學的環境對策措施提供依據。
再做一個直播平臺複制映客、花椒什麽的是沒戲了,更別說要做“直播版的微博”了。
文|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國慶長假期間,直播平臺鼻祖Meerkat正式宣告下線,這個平臺在2015年聲名鵲起,然而隨著Facebook Live和Twitter Periscope的推出,Meerkat開始走下坡路,最終下線,令人唏噓。創業者被後來居上的巨頭擠出市場在互聯網圈從來不是新鮮事,事實上,中國直播行業同樣在上演類似的故事。
創業型直播平臺倒閉潮已現
關註直播行業都會記得下面這張包含有數百家直播平臺的圖片,它生動地反映了直播創業的盛況,在春節前還是“百播大戰”,最近已有“千播大戰”的說法,直播市場之繁榮可見一斑。然而,這種“繁榮”還沒持續多久,泡沫就要破滅了。
盡管在AppStore能檢索到數百家直播App,但能在媒體或百度檢索到相關消息的只有100來家,其余200多家本身就沒什麽用戶和內容,就是說直播App雖然很多,實際上真正“存活”的只有100家,說“千播大戰”還是太誇張了,“百播大戰”更貼合實際。
且之前有一定知名度的100來家直播平臺中,至少已有8家無法登陸或宣布關閉:愛鬧直播、網聚直播、趣直播、微播、凸凸TV、ulook要看直播、美瓜直播、貓耳直播;有2家幾乎沒有活躍,即meelive和逗播;還有2家已經下架,即咖喱直播、熊抓直播。
100來家真正存在過的直播平臺,已經有10幾家事實上倒閉,這顯然不是個例,倒閉占比超過10%,說是倒閉潮也不為過。正如外賣App、打車App和團購大戰的過程,泡沫破裂不會轟然倒塌,直播市場已進入殘酷的淘汰賽階段。
直播創業遇到三只攔路虎
直播是2015年-2016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驚喜。在O2O和智能硬件大潮之中,內容創業接棒領跑互聯網創業,而內容創業中最璀璨的明珠非直播莫屬。
首先,直播誕生了映客、花椒和鬥魚等明星直播平臺,成為中國互聯網的現象級公司;其次,微博、陌陌等公司扮演收割者角色,借助於直播概念賺的缽滿盆滿,微博和陌陌市值2016年翻了好幾倍,分別進入百億美元和五十億美元俱樂部,前者直逼Twitter,後者直逼優酷。即將上市的美圖秀秀估值50億美元同樣仰仗美拍直播;最後,騰訊、網易、淘寶等平臺都在引入直播來升級其業務,比如資訊直播、電商直播。
我甚至認為直播是中國互聯網領先全球的標誌性業務,不論是秀場還是別的直播,中國都走得更快,產品創新更多,商業模式更成熟。獵豹、百度等公司已在海外開展直播業務就表明這一點。
然而,繁榮的直播創業在維持不到一年之後就已出現倒閉潮,體現出直播創業已進入寒冬的事實。為什麽入冬這麽快?在我看來主要有這些原因:
1、群狼環伺的巨頭入場。
跟Meerkat的遭遇一樣,微博、騰訊、百度、阿里、網易、陌陌和YY等巨頭入場是創業型直播平臺最大威脅。YY稱自己是中國直播鼻祖,在娛樂、教育、綜合、遊戲等直播領域均有不同產品;陌陌憑借著天然的寂寞派遣需求快速成為直播的收入之王,Q2直播在其收入中占比已高達58%;微博上線一直播之後基於明星優勢和海量用戶基礎直接卡死了創業者做“直播版微博”的可能性;BAT和網易則從資訊、電商等不同垂直內容角度來切直播這塊蛋糕。中國創業直播平臺的威脅比Meerkat在美國的遭遇更慘,中國直播市場堪稱群狼環伺,巨頭們已在圍追堵截。
2、懸而未決的監管政策。
與團購等行業不同,直播市場面臨的監管不確定性大得多,甚至比出行市場還要更大。直播是視頻形態的新媒體,實時性意味著更大的傳播風險,相關部門監管更嚴苛。
9月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通知要求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必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並對機構和個人主播設置了準入門檻,一方面是證書要求,另一方面是直播內容規範。眼下只有映客、YY等平臺有“視聽證”,大部分處於無證狀態,它們正在想辦法拿證,或者通過收購、被收購等方式來獲得牌照。沒有能力拿證的或將倒閉,一個可資參考的例子是,智能電視盒子在監管政策確定之後就倒下了一大批。現在直播政策還在吹風階段,然而其已是直播創業的懸頂之劍。
3、始料未及的資本遇冷。
這是中國直播創業者面臨的特殊待遇,資本市場進入寒冬是大環境,這個除了時間誰都改變不了。幾年前,巨頭不一定會自己做新業務,而是會收購投資,會花血本打補貼大戰。在直播行業,這些現象沒有出現,巨頭們都挽著袖子親自幹了,為什麽?在今天的大環境下,巨頭們在休養生息,補貼燒錢是不大可能繼續了,就算投資收購也會比過往謹慎得多。除了巨頭,其余資本對於直播同樣開始謹慎。當然,資本冷處理直播市場,與巨頭入場和監管政策也有聯系。
除了上述三點外,直播平臺還存在著“帶寬、內容和營銷”三大成本高企不下,貨幣化手段以秀場為主太單一,以及刷數據惡性競爭等問題。不過,長期來看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直播創業最大的不利因素還是來自於政策風險、巨頭入場和資本環境。我倒是樂觀地認為,作為一種全新的內容形態,直播行業不會死,且會更加繁盛,但能活下來的一定會是少數,直播市場終會進入BAT勢力範圍。
直播創業依然還有不少機會
對於創業者來說,入局直播市場還有沒有機會?我認為是有的。
具體來說,我現在更看好這些方向的直播:
1、企業級直播。
不論是智能硬件還是O2O還是App,C端艱難之後去B端找出路已是條件反射了,直播行業同樣如此,直播在C端積累了用戶、養成了習慣、催熟了技術,這意味著更多行業、更多企業會借助於直播去開展業務,所謂直播+,譬如旅遊行業用直播宣傳景區,本地商家用直播營銷推廣,教育行業用直播去做教育。這些行業的企業要做直播,就需要直播解決方案,需要視頻直播技術服務,需要個性化定制如邊看邊買功能……
現在企業級直播領域比較有名的是微吼,2010年開始做商務直播,企業要召開發布會這類活動,就可使用其服務,聽說現金流不錯,已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估值超過10億元。除了微吼,還有易直播、趣直播、視秀等平臺。不過,這些玩家只是剛開了一個頭,就跟互聯網+一樣,能與直播結合的行業太多,不同行業、不同客戶需求不同,直播創業者可以通過給他們提供技術、營銷、服務、內容、平臺諸多直播服務盈利。
2、直播營銷服務。
App方興未艾時,誕生了一大波類似於多盟這樣的廣告平臺,幫助App更好地通過廣告變現。自媒體大潮中則興起了類似於微播易這樣的平臺。直播凝聚了大量註意力,是天生的營銷平臺,可以切到大量的廣告營銷預算,比電視廣告的蛋糕還要大,那麽,這個市場是否需要連接廣告主與直播平臺,連接廣告主與主播的平臺呢?當然需要。
除了廣告平臺之外,幫助廣告主更好地投放直播廣告的資訊服務,也是需要的。比如直播網紅大賽、網紅資源平臺、網紅排行榜,直播數據監測(類似於收視率監測之於電視)、直播行業報告,這些估計已經有人在做了。還有就是關於直播營銷的技術服務,比如自動化地進行直播廣告植入的技術,相信是許多直播平臺需要的。
3、直播內容創業。
這個很簡單,做不了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運營公眾賬號;做不了今日頭條可以做頭條號。直播平臺有了,用戶和註意力有了,缺的是優質內容。別看現在主播一抓一大把,但內容同質化實在太嚴重,UGC模式為主的內容不專業甚至很low,優質內容一定要專業團隊策劃和生產,圍繞直播內容端的經紀公司、制作包裝策劃服務、綜藝節目創作,都充滿著機會。
4、直播專業硬件。
直播不專業,不只是生產內容的人不專業,設備基於手機也不專業。如何解決一個主播多平臺直播的需求,如何解決在運動狀態下的畫面穩定性,如何實現空中視角的直播畫面?這些都需要專業硬件,大疆已與微博合作搞無人機直播了,但我想未來還會有更多面向直播的硬件,比如手持雲臺、直播手機、直播無人機、VR直播錄制設備等等。然而,做硬件是一個巨大的坑,沒有硬件基礎的沒戲,至少我了解到現在折騰直播硬件的玩家之前也是在做硬件的。
總的來說,再做一個直播平臺複制映客、花椒什麽的是沒戲了,更別說要做“直播版的微博”了,直播創業者在牌照、巨頭和資本寒冬的壓力下已經如履薄冰,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直播行業會衰退,直播行業前途光明,創業者依然還有許多機會。
近日,在位70年的泰國國王普密蓬駕崩,有關王權交接的討論使泰國的巨額王室資產浮出水面。
在《福布斯》2015年發布的全球十大最富有王室排行榜上,泰國國王普密蓬以300億美元財富力壓沙特、阿布紮比、卡塔爾等一眾中東土豪國王室,榮膺“最富有王室成員”桂冠。
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富有王室名下的財富進一步增長。據英國《金融時報》旗下專註於提供中國及亞洲深度數據分析服務的FT機密研究所估計,以股權計算,泰國王室資產管理局(Crown Property Bureau)是泰國最大的企業集團,所管理的財富至少達到400億美元,是泰國最大上市公司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市值的兩倍以上。
王室財富一覽
王室資產管理局的大部分資產均為土地:它在曼谷擁有大量大型房地產,包括暹羅酒店(The Siam)、奇隆(Chit Lom)和無線路(Wireless Road)中央商務及購物區的大片區域。截至2014年,該局所持土地價值估計有1萬億泰銖(約合290億美元)。
王室資產局還持有泰國最大的兩家公司——泰國匯商銀行(SCB)和泰國沙炎水泥(SCC)——的大筆股份,並通過附屬子公司CPB Equity持有其他重要資產,包括在以上兩家公司的額外股份。
據泰國學者育亞農(Porphant Ouyyanont)博士的報告,截至2014年年底,這些主要資產的合計價值約達1.4萬億泰銖。按照當時的匯率計算,約合440億美元,但由於泰銖走弱,按照當前的匯率行情,其價值可能為386億美元。
再將2015年的潛在價值變動納入考量,FT估計,雖然這一年土地價值增長5%,但由於它在泰國匯商銀行的持股價值下跌,因此兩相抵消,資產價值總體持平。
然而,這些數字並不包括王室資產管理局在其他公司的小規模持股,比如它在德國酒店集團凱賓斯基酒店 (Kempinski AG)的多數股權。2008年,王室資產管理局的一名顧問曾經作出估計,該機構在其余各家公司的持股價值約為6.65億美元。自2008年至今,所有市場幾乎都已走高,假設其間沒有進行重大資產拋售,它們的價值可能已增長到10億美元或以上。一旦將這些額外資產列入計算,泰國王室資產管理局的總資產就達到了400億美元。
這還沒有納入泰國王室私用金辦公室(Office of the Royal Privy Purse)控制之下的其他資產;這其中包括泰國沙炎水泥公司另外1.3%的股份,價值71億泰銖。另外,王室資產管理局也不管理王室成員的個人資產。舉個例子,據稱,普密蓬國王的次女詩琳通公主就持有暹羅典範購物中心(Siam Piwat)25%的股份。
左右經濟體的龐然大物
王室資產局對泰國經濟的影響表現在幾個方面。
最顯著的一點是它的規模之巨。如上所述,2014年時,該局管理資產相當於泰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任何實體只要達到此等規模,都可以左右經濟發展軌跡。
育亞農博士稱,泰國的經濟增長很大一部分源於重量級的壟斷企業,這些企業與王室資產管理局往來密切,給新興企業的進入和經濟發展造成了阻礙。
其次,王室資產管理局不屬於公司或非營利機構,沒有披露相關信息的義務。雖說該機構也將大筆款項投入慈善事業,以及商業化程度低、但以發展為目的的項目,然而,任何以這種不透明方式運作的大型組織都有可能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此外,王室資產管理局也無需納稅,而假如它能支付一定的所得稅,泰國政府的收入就會大幅增加。
另外,它的一舉一動也影響到政治、商業和泰國君主制的性質。該管理局的治理委員會有六名委員,由普密蓬國王生前親自任命,還有第七人是在任的泰國財政部長。在王儲繼位時,這些安排都可能出現變動。但FT估計,在中短期內,王室資產管理局的運作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一舉一動牽涉政經大局
眼下的泰國正進入前所未有的過渡時期,在評估該國的政治風險時,我們自然不能忽略一個不透明的、相當於國家控制的400億美元投資基金的作用。一些分析人士稱,王室資產管理局的資產可能是左右王權繼承問題的重要因素。假如未來的泰國政府反對君主制,並因此控制或沒收王室資產,那麽,它因此掌控的財政影響力將不可估量。
但即便沒有與泰國王室的這層聯系,一個400億美元的秘密投資基金也絕對是不可忽略的重大因素,在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對投資泰國的人士來說,未來幾年,關註王室資產管理局的一舉一動將是明智之舉。
深交所上市公司首份年報揭曉,匯金科技1月16日晚間發布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8億元,同比增長28.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86.15萬元,同比增長11.11%;基本每股收益1.83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27.99%。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3.60元(含稅),轉增5股。
年報稱,公司主要產品之一銀行自助設備現金管理系統2016年度銷售規模進一步擴大至16,441.9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21%。其中,公司對ATM廠商的標配銷售持續增加,全年實現4,369.04萬元,占該產品全年銷售收入的比例為26.57%。
公司通過對商業銀行具體的業務內容、流程以及風險特征進行研究,深度了解和挖掘銀行現金、票據、印章等實物流轉過程中的操作風險點,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力度,開發適用於不同銀行具體運營業務內控風險防範的解決方案及相關應用產品,滿足商業銀行持續提升的信息化、集約化管理需求。2016年度,公司研發投入2,524.5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6.40%。
公司還同時披露了2017年一季度業績預報,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將比上年同期增長-17.68%至7.37%,而上年同期公司盈利為2,793.97萬元。
健康素養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你具備健康素養嗎?山東省衛計委今天(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每百人中僅有12人左右具備健康素養。
山東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於富軍介紹,健康素養使一個人能夠獲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務,並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以維持和促進自己的健康。
目前,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健康素養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來考察:是否具有基本的健康知識和理念;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是否具有維護和促進健康的基本技能。
於富軍說,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2年的6.48%上升到目前的10.25%;山東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2年的8.16%上升到目前的12.0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兩個點,在全國處於較高水平。但要與部分先進地區,比如京、津、滬、蘇、粵等省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去年末,國家衛計委發布了《關於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要達到20%,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要降低10%。
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山東省衛計委以縣為監測點,在全省12個市、16個縣(區)開展了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工作,數據表明,山東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2.08%,也就是平均每100個15~69歲的人群中,有12.08個人具備了基本的健康素養,了解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內容、具備基本的健康技能。其中,城市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高於農村居民,男性高於女性,年輕的高於老年的,文化程度高的高於文化程度低的。
具體到數據上,城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9.78%,農村居民為7.98%;男性健康素養水平為13.07%,女性為11.07%;15~24歲、25~34歲年齡組高於其他年齡組,其中15~24歲年齡組健康素養水平最高,為18.72%,25~34歲年齡組次之,為16.41%,55~64歲年齡組最低,為3.9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素養水平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不識字/少識字者最低,為1.71%,大專/本科最高,為30.29%;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高於其他職業,其中,醫務人員健康素養水平最高,為61.62%,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次之,為30.72%,農民健康素養水平最低,僅為6.7%。
於富軍說,從健康素養的3個方面看,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為18.98%、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為11.45%、基本健康技能素養為1.11%。結果提示,健康知識目前尚不能有效轉化為健康行為。
下一步,山東在普及健康生活方面將針對超重肥胖比例偏高,有吸煙酗酒、久坐不動、高鹽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完善政府牽頭、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健康教育工作機制,構建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
關於基本健康技能素養僅有1.11%,山東省衛生計生委宣傳處處長王恩建介紹說,這也就是說,1000個人當中僅有11人基本具備了健康技能。本次監測當中涉及到的健康技能包括煤氣中毒的處理、火災發生後逃生方法、燙傷後的處理、人工呼吸等。這個結果提示的是,在今後的工作當中,不僅要註意健康知識的普及,更要重視健康技能的培養,從而為健康行為的養成打下良好基礎。
5月30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一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通報。
2018年一季度銀保監會及各保監局共接收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22651件,較去年同期下降9.90%。其中,涉嫌違法違規投訴361件,占投訴總量的1.59%;保險合同糾紛投訴22290件,占投訴總量98.41%。
保險公司涉嫌違法違規投訴同比下降15.26%
在涉嫌違法違規投訴情況上,2018年一季度,共計接收由保險監管機構負責處理的保險公司涉嫌違法違規投訴361件,較去年同期下降15.26%。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60件,占比16.62%;涉及人身保險公司301件,占比83.38%。
從投訴數量來看,財產保險公司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居前8位的為:平安財險13件;人保財險12件;國壽財險5件;太平洋財險4件;華泰財險3件;天安財險3件;陽光財險3件;安邦財險2件;大地財險2件;永安財險2件;中華財險2件。值得註意的是,財產保險公司中,平安財險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同比增幅較大,同比增長44.44%,同比增加4件。
人身保險公司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居前10位分別為:中國人壽74件;平安人壽37件;泰康人壽35件;新華人壽29件;陽光人壽29件;人民人壽19件;太平洋人壽18件;富德生命9件;百年人壽7件;太平人壽6件。其中,人身保險公司涉嫌違法違規投訴量同比增幅較大為新華人壽,同比增長20.83%,同比增加5件。
在涉及保險合同糾紛投訴情況方面,2018年一季度,共計接收的轉保險公司處理的保險合同糾紛投訴22290件,較去年同期下降9.81%。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11802件,占比52.95%;涉及人身保險公司10488件,占比47.05%。
從投訴數量來看,財產保險公司合同糾紛投訴量居前10位的為:人保財險2735件;平安財險1602件;國壽財險1195件;太平洋財險742件;中華財險683件;太平財險504件;陽光財險400件;大地財險303件;華安財險285件;永安財險278件。
其中,財產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投訴同比增幅較大的有:國壽財險同比增長23.58%,同比增加228件;華泰財險同比增長75%,同比增加78件;華安財險同比增長22.32%,同比增加52件。
人身保險公司合同糾紛投訴量居前10位的為:中國人壽2323件;平安人壽1185件;新華人壽983件;泰康人壽920件;太平洋人壽913件;人民人壽629件;富德生命547件;人民健康504件;太平人壽297件;陽光人壽275件。
其中,人身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投訴同比增幅較大的有:人民健康同比增長404%,同比增加404件;華夏人壽同比增長76.67%,同比增加115件;天安人壽同比增長157.81%,同比增加101件。
財險理賠糾紛以車險為主
2018年一季度,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機關及各保監局接收的22651件投訴中,涉及財產保險10944件,占比48.51%;涉及人身保險11707件,占比51.89%。
在財產保險方面,理賠糾紛投訴8628件,占財產保險投訴總量的78.84%,理賠糾紛仍以車險理賠為主,主要反映定核損和核賠階段的責任認定爭議、理賠時效慢、理賠金額無法達成一致、拒賠理由不合理、承保未盡說明義務導致理賠爭議等問題。
此外,關於航班延誤險、旅行意外險、退貨運費險、酒店取消險等互聯網保險產品的投訴增速較快,主要反映理賠時效爭議、拒賠認定爭議、理賠手續繁瑣等問題。
而在人身保險方面,消費者投訴涉及人身保險11707件。其中,銷售糾紛投訴4907件,占人身保險投訴總量的41.92%,主要反映誇大保險責任或收益,未如實說明保險期間、不按期交費後果、解約損失和滿期給付年限等重要合同內容,以及虛假不實宣傳等問題。
理賠糾紛投訴3246件,占比27.73%,主要反映核賠階段責任認定爭議、核賠時效慢、核賠金額爭議等問題。退保糾紛投訴1140件,占比9.74%,主要反映退保金額爭議、退保時效慢等問題。另外,在涉及險種方面,疾病保險、醫療保險等保障型產品投訴顯著增加,同比增長41.63%。
8月13日晚,工業富聯(601138)交出A股上市以來首份半年成績單,各大主要財務指標均有小幅增長。2018年1-6月,工業富聯營業收入1589.9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29%,凈利潤54.4億元,同比增長2.24%,扣非凈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4.11%。
從各項財務數據的變動來看,工業富聯營業成本和研發增長均超過17%。營業成本今年上半年為146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68%,半年報給出的原因是營業收入增長,成本隨之增加;上半年公司研發支出31.88億元,同比增長17.04%,報告期內繼續加大研發投入。
銷售和財務費用則有所減少,銷售費用為7.8億元,同比減少2.27%,主要原因是包裝物料費減少;財務費用1.3億元,同比減少61.77%,原因主要是匯兌損失減少。
從人力成本來看,由於用工人數減少,公司上半年人力成本有所下降,不過公司並未披露具體用工人數的變化情況。報告稱,公司在營收提升的情況下,人力成本同比下降11.91%(不含研發人力成本)。期末應付職工薪酬21.6億元,去年同期該數據為30.1億元,同比降低28.23%。
中報顯示,目前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數量不斷增加,將員工從繁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了員工的勞動價值。
上半年工業富聯業績增長勢頭趨緩,二級市場表現也是上市之初股價沖高見頂後一路走低。今年6月8日正式登陸上證所以來,上市第四個交易日打開漲停板,股價最高上沖26.36元,此後股價持續調整,於8月9日盤中觸及14.8元的低點,較13.77元的發行價僅一步之遙。截至8月13日,該股收盤報15.72元,較高位累計跌幅逾四成。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盡管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取得51.8%和24.9%的不錯增速,但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厲調控和緊縮的信貸環境,強如萬科,亦倍感壓力。
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萬科前六個月的合同銷售額僅有3046.6億元,同比增速不足一成。而即便在面對威脅企業存亡的股權大戰發生的2016、2017年同期,萬科的銷售金額尚能分別增長69.9%、45.8%。
此際,萬科在新業務的拓展上表現較為進取,在融資成本方面也頗有優勢。但受各種因素影響,萬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少有地由正轉負,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也影響公司的利潤水平。
對於未來,萬科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祝九勝表示:“我們也在不斷調試自己,去適應新的政策和要求。行業還有空間,城鎮化的進程依然沒有完成,容量依然很大。”他說,城市中人們在衣食住行、對空間需求還是非常大,因此對市場和業務前景有基本信心。
不過,目前萬科的營收和利潤主要來源仍是地產開發,多元化業務還在投入階段。
長租公寓房間數超16萬
8月21日,萬科召開2018年中期業績推介會,由祝九勝和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張旭、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孫嘉、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朱旭出席。
董事長郁亮缺席的花絮輕輕飄過推介會上空,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才應是關註焦點。
數天前開始,一場從北京開始的覆蓋南北的房租大討論持續發酵,包括開發商在內的長租公寓運營商被指為推高租金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年初萬科把住房租賃業務確立為核心業務,截止至6月末,公司長租公寓業務已覆蓋30個主要城市,累計獲取房間數超過16萬間,其中6萬間是今年上半年新增的,而累計開業只有4萬間。對於此話題萬科避無可避。
祝九勝表示,關心機構進來後會不會推高租金,可能有誤會。“考察機構在一個城市住宅租賃的介入程度,一般會用滲透率指標。目前機構在中國最高的城市機構滲透率5%,而在深圳連2%的滲透率都不到。萬科在深圳公寓入住率92%以上,但我們每房單價才1800元左右。”
“長租公寓是一個新型業務,大家在觀察他的同時,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祝九勝說。
在多元化的發展上,萬科在物業管理服務、商業開發與運營方面、物流倉儲數個業務上的業務較為進取。
報告期內,萬科物業服務累計簽約面積超過4.7億平方米,實現營業收入41.6億元,同比增長29.8%;商業開發與運營方面,萬科的商業地產平臺印力共管理126個項目,總建築面積915萬平方米,已開業自持項目79個,包括53個購物中心。
物流倉儲服務方面,萬科已成為普洛斯的第一大股東。截止6月底,萬科物流倉儲業務累計已獲得項目84個,近期萬科通過並購方式獲得太古實業在上海、廣州、南京、成都、廈門、廊坊、寧波在內的7座冷庫,實現了對國內一線城市及內陸核心港口城市的冷鏈業務覆蓋。
目前,萬科的多元化業務仍在投入階段,今年上半年對萬科的收入貢獻僅有11.8億元,房地產開發主業的發展才是萬科業績的決定性因素。
經營現金流凈額轉負
2018年上半年,萬科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銷售面積2035.4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046.6億元,同比分別上升8.9%和9.9%。
萬科業績推介會上,高管們並未對業績增速放緩作出詳細解釋。會後對此,孫嘉對第一財經表示,房地產行業是長周期產業,下半年會有更多項目入市。
即便如此,過去兩年的中期業績中,即便是在股權大戰期間,萬科的銷售金額尚能分別增長69.9%、45.8%。
但若把萬科上半年銷售增速放緩歸結在調控導致中的行業周期上,也不夠全面。因三巨頭中,上半年碧桂園的合同銷售金額為4124.9億元,增長42.8%,而恒大合同銷售金額為3041.8億元,增長24.62%。而同期,行業的銷售金額平均增速是14.8%。
一個與此相關的重要指標是,今年上半年,萬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現近年來頭一次凈流出,為負的42.55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凈流入218.5億元下滑119.47%。萬科向來強調回款和現金流管理,現金流量凈額轉負較為少見。
萬科的合並現金流量表明細顯示,上半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以及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合共1976.2億元,但現金流出合共2018.7億元。
孫嘉告訴第一財經,現金流量凈額之所以由正轉負,“是因為上半年銷售金額只有10個點左右的增長,而上半年的開工面積比較多,所以支出也會比較多,另外此前收購普洛斯股權等費用也是在上半年支出。”
中報顯示,萬科上半年銷售滾動回款率保持在93%以上。按照孫嘉說法,六年前萬科這個數字也只有80%,這些年一直處於改善的狀態。
不過,滾動回款率是按照過去12個月的實收銷售款和銷售收入來計算;如果采用即時回款率,萬科上半年只有64.8%,跑輸了好幾個TOP10的同行。
收入和利潤方面,上半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1059.7億元,同比增長5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2億元,同比增長24.9%。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上半年特別是第二季度人民幣兌換美元、港幣大幅貶值所致,萬科中期錄得匯兌虧損8.78億元,但去年同期萬科通過匯兌獲益1.29億元。
匯兌虧損影響公司利潤水平,萬科表示會適時采用套期保值工具覆蓋匯率風險敞口,朱旭稱,風險敞口小於12億美元,對公司造成的償債壓力較小。不過對於套保造成的財務成本,萬科並未明示。
值得肯定的是,憑借良好的資本市場形象,萬科在融資方面仍有較大優勢。萬科完成五期超短融發行利率區間為3.25%-4.6%;而8月發行的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票面利率僅為4.05%,創2017年以來房企公司債發行利率新低。
截至6月底,萬科持有貨幣資金1595.5億元,遠高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的總和609.8億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