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少陽談典型資金市 楓葉資料室

來源: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491083

跟股友聚會,席間有股友問我近日文章post少了,也沒有了林少陽的轉載文章;我對此感到抱歉,因為離場一段日子,資訊上有time lag,更重要的是,整個第二季近乎無進賬,第三季要全力追回報,所以要被迫減少寫blog

現在,投資部署基本上完成,希望自己可以盡早將寫blog也回復正常運作。今天,先來林少陽文章的回歸。一如以往,為免煩擾,轉載文章將盡量維持一個月的時間差。今天文章將讓讀者看看,林少陽對這個資金市的看法。

……港股似乎踏入典型升市周期下半場。指數成份股暫時回一回氣,輪到二三線當炒股份接力。……近月中資股表現領先恒指,很大程度上是全球投資者開始逐步對中國宏觀經濟前景的看法改觀。截至上周三(730日)為止,流入日本以外亞太市場的約41億美元,按周升12.5倍,而當中過半為流入中國股票基金或相關ETFs,而且流入資金較對上一個星期多出14.4倍。上述的「新聞」,其實已經成為舊聞,因為這只能事後解釋72430日重磅成份股的強勁升勢。』刊於 85

……資金的流入,其實早於港匯指數強勁的表現,以及金管局連番註資看得一清二楚。而上述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流向「新聞」,再次實證流入的資金很大程度上是進入了中港股市,而且大部份資金目的為買入大型中資股份而來,同時再次證實金管局官員口口聲聲說資金流入並不是為了炒作港股的說法,是自欺欺人。

推動港股強勢的,依然是目前充斥市場的熱錢。金管局昨早(85日)在紐約時段沽出23.6億港元後,昨日傍晚再於倫敦時段沽出11.6億港元,今日銀行體系結餘將增至2,392億港元,逐步逼近2012年對上一次銀行體系結餘高峰約2,600億港元的水平。按目前流入的資金進度看,今次銀行體系結餘或最終高於兩年前。近日盛傳流入的資金為俄國資金,本欄對此不加任何猜測,事關熱錢是不認人的,資金誰屬並不是重點所在,重點在於資金流入的速度及總量,是否對金融市場造成足夠大的推動力。』刊於 86 

……自恒指於730日創出三年新高(24,912)後,大部份時間在24,40024,700點之間窄幅上落,市場焦點只是暫時離開成份股,轉為參與二三線股份投機。

假如我們仍未能擺脫過去五年的上落市格局,則此乃升市末段行將見頂的先兆──大市無力再上,而資金進行炒作的對象質素越來越差。但是,如果今次港股真的轉勢,則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新加入的資金將不斷找尋新的投資熱點,由於原本留在市場的資金並沒有離場,當完成一輪獲利回吐之後,之前被熱捧的股份經過一輪調整之後,便會重新獲得市場的追捧。 

當然,上述兩個情景均有機會最終成為事實,但是本欄傾向相信最近持續流入的資金,很大機會成為推動港股持續向上的動力,而今次港股的調整,很可能會較往常的調整幅度小。截至昨日(86日)為止,恒指由最高位計至昨日低位,亦只是輕微調整了515點。截至昨日為止,港股每日成交仍然維持於接近700億港元的水平,反映市況確實較之前的上落市暢旺。 

假如這個升市真的異常強勢的話,昨日的調整很可能已經接近尾聲。今天港股的表現,將對目前市況是升市末段,還是另一個升浪的開端,或有重要的啟示。如果港股是真強勢的話,今天港股應該以不少於200點的升幅收市。假如收市上落仍然在100點之內,則可能會進一步下試更低位,例如由高位計湊夠1,000點的調整後才重展升浪。

最近國內的房市政策似有越來越鬆的跡象,從短線投機的角度,個別一線尾的內房商,例如華潤置地(1109)經過最近的調整後,或重新獲得投機者的青睞。近日市場多次傳出可能配股的碧桂園(2007),一旦落實配售新股,股價打好個底之後,亦可能有投機價值。惟現時炒家因為在預期公司有配售新股風險,未敢入市。碧桂園為近年在國內發展較快的二三線城市地產開發商,集團財政狀況相對其他民企開發商穩健。

……談到市況可能過熱,其中一個值得參考的探熱針,是基本金屬生產商的股價,近日亦有熱炒的跡象。該批股份已成為新一代的股市藍燈籠,如果升勢加速,投資者或可視之為其中一個反向測市的工具。由於現時看來只是炒風初起,投資者亦不必對此藍燈籠訊號太過敏感。』刊於 87

基於市旺,林少陽在近兩個月多了談論市況,大家大可視為一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181

亞洲貨幣全線下跌 資金回流美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33

亞洲國家貨幣三周連跌已成定局,將創下今年1月以來最長跌勢。因美國加息預期升高,新興市場資產吸引力下降。

自美聯儲(Federal Reserve)9月17日將2015年底聯邦基金利率預期提升了25個基點後,印尼盾及馬來西亞林吉特領跌亞洲貨幣,國際資金本周合計從印尼、韓國、臺灣、菲律賓、印度股市撤出9.06億美元。

新加坡大華銀行(UOB)經濟學家Ho Woei Chen表示,“市場最擔心資本從亞洲流向美國,美國的加息步伐可能快於預期。”

QQ圖片20140919134014

彭博-摩根大通亞洲美元指數追蹤了亞洲10個國家地區的貨幣(除日元)對美元匯率,該指數本月跌幅近1%,其中印尼盾最近一周以下跌1.5%,馬來西亞林吉特下跌1.4%。菲律賓比索昨日下跌1.2%,該國金融市場今日因洪水關閉。

馬拉西亞對於外資流出的抵抗能力在新興市場國家里可謂最弱,央行數據顯示截止7月其32%的國債掌握在外國投資者手中,相比之下泰國只有17%。

馬拉西亞央行昨日將利率維持在3.25不變,此前7月為3年多來首次加息。 馬來西亞豐隆銀行高級經理Choong Yin Pheng表示,“美聯儲暗示其升息路線,俄馬來西亞央行原地不動,這使得林吉特下跌。”

韓元本周下跌1%,也創下2013年5月以來最長跌勢。

韓國國民銀行外匯交易員Kim Dong Wook表示,“因蘇格蘭公投結果出爐,今天晚些時候的貨幣市場波動性將上升。”

上海方面,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今日人民幣/美元下滑0.03%至6.1387,本周合計下跌約0.07%。此前據傳中國央行本周向五大國有銀行提供5000億人民幣資金。(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29

一個真實的界面:註冊資金約1億,聚焦“泛財經”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2/145959.html

上海報業集團的界面今天正式上線,據了解,界面公司註冊資金近1億,投資方包括上海報業集團、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卓爾、小米、弘毅以及團隊。目前界面團隊人數已達100余人。

那麽真實的界面到底是什麽樣的?看一下來自魏武揮的這篇文章。


\635211482229171315

路透社報道,中國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清算所)表示,將探索在上海自貿區開展債券業務的可行性,通過與境內外平臺合作,在自貿區賬戶體系下,按照有限滲透原則,推動跨境人民幣資金投資國內銀行間債市,並推動境內人民幣參與國際債券市場與境外托管機構等相關平臺合作。

在上海清算所周五舉辦的媒體通氣會上提供的資料並顯示,上清所將研發跨境人民幣計價的場外航運及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面向自貿區內及境外投資者,上海清算所提供中央對手方(CCP)清算,初期大宗商品品種擬選擇以銅為試點。

此外,上清所還將探索為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提供凈額清算服務,實現交易、清算、結算環節的嚴格分離,有效把控交易風險,促進大宗商品產業鏈在自貿區內集聚。

在利率和匯率衍生品方面,上清所將研發中央對手方清算業務,為自貿區及境外的金融機構提供匯率、利率衍生品的中央對手方清算服務,與境外清算機構合作推動人民幣匯率、利率衍生品的國際聯合清算。

上海清算所於2009年11月成立,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中國場外市場唯一的專業化中央對手清算機構,也是直屬央行的股份制企業;目前,上海清算所托管結算的品種主要包括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金融類債券、信用風險管理工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17

中鋼否認數百億貸款全面逾期 但稱確有資金未按期到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60

昨日市場有傳聞稱,中國中鋼集團公司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國務院出面協調,此事涉及到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

今日據騰訊財經報道,中鋼集團表示,公司確有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賬。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鋼鐵行業低迷,公司資金面緊張。但目前公司經營仍平穩正常。

上述報道提到,一位銀行高層和一位投資機構高層消息稱,傳聞屬實,但中鋼集團不會破產。目前已經出臺解決方案,逾期貸款債務可能予以免除,並由中央向中鋼集團註資200億元。

而財新稱,中鋼集團明確回應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傳聞“不屬實”,但承認存在應回籠資金未按時到賬的情況。

新浪則提到,中鋼已經離職高管內部信顯示,中鋼集團被海鑫、鑫達等民營企業套牢資金接近20億,被集團領導要求“保密”。另悉,目前中鋼集團總裁賈寶軍也“因病”去職,中鋼集團面臨再次換帥。

早前廣發鋼鐵對此評論,

中鋼集團曾經是全球500強,但是近兩年均未上榜。主要是其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長、混亂的管理埋下的惡果,也曾導致前董事長黃天文非正常離職。此次積重難返,二度逼近破產,並不是一件超預期的事情,部分國有鋼貿企業存在人為倒買倒賣、制造收入的可能性,而這些收入利潤率較低,必然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上述評論還提到,2013年中鋼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較2010年的1845.66億元大幅縮減;2012年其資產總額為1091.44億元,較2010年的1258.35億元明顯縮水。據悉,自2009年以來,中鋼的資產負債率超過90%。

中鋼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主要從事冶金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冶金原料、產品貿易與物流;相關工程技術服務與設備制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00

資金大規模逃離 大宗商品的壞日子還在前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2

51b1ba666f89769926

盡管追蹤22種原材料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已跌至五年低點,但部分投資者仍認為,大宗商品市場將有更糟糕的事情發生。

彭博社數據顯示,本月,美國原材料行業的交易所交易產品資金流出高達8730億美元,為4月以來的最大規模。

撤出大宗商品資金的投資者主要看淡此類資產的需求前景。作為全球最大谷物、能源和金屬買家的中國,其經濟增速可能為20年最慢。而正因中國和歐洲的能源消費需求增長前景暗淡,國際能源署調降了全球原油需求的預估。

Huntington Asset Advisors基金經理Peter Sorrentino:

大宗商品整體行業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表現良好,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也導致了供應過剩和產能過剩。(但目前)它肯定已經變成了資金開始撤離的資產種類。

多家銀行看空原材料行業。從法國興業銀行到花旗集團都預計,很多原材料行業將持續虧損。

法國興業銀行在9月12日調降了其追蹤的43種原材料的價格預期。9月24日,花旗集團也削減了包括原油、黃金、玉米和小麥在內的價格預期。高盛看空銅和黃金。大量供應助推覆蓋22種原材料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中的14種商品走低。

自6月30日以來,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下跌了11%,整個二季度跌幅為2011年以來最大。而MSCI 所有國家全球股指下跌2.7%。追蹤10種主要貨幣對的彭博美元指數跳漲6.5%,為2008年以來的最大幅度,並於昨日觸及2010年6月以來的最高點。

部分商品供應層面對價格構成極大壓力。比如農產品,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今年出現大豆和玉米大豐收,高產量和高庫存對價格構成重壓。

工業金屬同樣不樂觀,鎳的庫存為歷史新高。美國正在提供自1986年以來最多的石油,加重了全球供應過剩。

不過,正如華爾街見聞本周提及,並非所有大宗商品都面臨供應過剩的問題。活牛期貨昨日就觸及歷史新高,因德克薩斯州持續幹旱導致美國活牛養殖創下至少60年的最低規模。而由於巴西幹旱抑制了植株生長,阿拉比卡咖啡期貨今年大漲73%。花旗集團認為,農作物種植量減少可能導致2016年出現全球範圍內的供應短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96

談談小資金的高複利 DAVID自由之路

來源: http://xueqiu.com/5819606767/31989586

經常看到有一些投資高手(特別是短線高手),他們宣稱小資金的複利要遠超過大資金,他們通常會說,小資金每年50%的複利都不算高,大資金20%的複利都很難。
  我認為大資金確實20%的複利都很難,巴菲特最近10年的複利就沒有超過20%,但是小資金真的很容易做到50%的複利嗎?
  因為看到太多的年輕人,相信了這樣的理論,拿著幾十萬資金來到股市,心理就想著暴富,想著職業投資,所以我想多說幾句。

  首先,為了排除嘴炮,還是拿有公信力凈值的私募基金來分析,格上理財將私募基金的規模區分為小規模(10億以下),中規模(10億-30億),大規模(30億以上)。我們來做區分比較,對象都是股票型基金。
  1、看今年的收益率冠軍。
  小規模冠軍101.21%,中規模冠軍63.28%,大規模的冠軍44.59%
  好像確實小規模私募勝出了。
  2、看連續三年的收益率,取TOP 20%的入圍線
  小規模TOP20% 34.83%, 中規模TOP20% 34.05%,大規模TOP20% 48.84%
 取三年周期,居然大規模的私募反而勝出了
 為什麽會這樣?因為小規模私募的數量非常多,所以個別靠運氣取勝的基金,凈值就非常矚目,例如去年裸奔的“否極泰”,今年的收益率居然是62%,是不是很牛呢?
  但當我們將時間拉長,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我發現一個現象,大規模的私募,存續時間都比較長,而小規模私募,猛一看有900多個,但是有3年成績的,幾乎只剩下50%了。
  所以,我大致得出一個結論,小資金高複利,更多是因為幸存者偏差造成的。
  下面我客觀比較一下小資金和大資金的優勢。
   一、大資金的優勢
   1)可以談判得到更低的傭金。
   2)可以開正回購
   3)做基金套利,500萬申購只需要1000元手續費,而小資金做申購套利,申購費至少0.5%。
  二、小資金的優勢
  1)超級差流動性品種,掛籃子守株待兔。
  2)短線操作較順暢(但是統計上看,短線是負和遊戲)
  3)量化和對沖操作,可選擇流動性差的投資品種(也有流動性好的)

目前就我的投資體系,我認為中等資金量(千萬級別)會比小資金做的更加順暢一些。當然對於“撿鴨蛋”模式的投資者而言,小資金還是挺大優勢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43

“歐洲病人”意大利盼來“中國大夫”:中國資金搶購意大利資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11

mas-italyflag

近年來,活躍在意大利的不僅僅是中國遊客,還有龐大的中國資金。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中國通訊設備巨頭華為負責市場策略的董事William Xu介紹,由於美國以技術和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資金購買美國資產進行嚴格審查,華為轉而投資歐洲,對歐投資已高達5億歐元,且投資額將繼續增加。意大利政府尤其“開放並善於合作”。

自從2010年以來,中國調整了購買海外資產的策略,不再僅專註於國外尤其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自然資源,而將購買範圍擴展到了歐洲。因為歐元區債務危機令他們意識到,百年一遇的入手機會出現了,中國人可以去買世界級品牌和發達國家關鍵性基建設施資產的股份。

近些年,中國投資者在整個歐洲大陸搶購資產。按照美國智囊Heritage Foundation提供的數據,意大利今年收獲的巨額交易合同是全歐洲最多的:將近35億歐元。

中國投資者對意大利資產的興趣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

10月8日消息稱,光明食品集團旗下子公司益民食品一廠近期與意大利豐塔納(Fontana)家族達成協議,收購意大利橄欖油制造商Salov集團多數股權;今年7月,中國國家電網買下意大利能源網絡控股公司CDP Reti的35%的股權。後者控制著意大利電力網絡運營商,且負責輸送天然氣;7月,國家外匯管理局也收購了意大利藍籌股上市公司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2%的股權。

不僅如此,華爾街見聞提及,外管局還持有意大利電信(Telecom Italia SpA)以及電纜制造商普睿司曼(Prysmian SpA)各自大約2%的股權。外管局已經從意大利油氣生產商Eni SpA和基礎設施公司Enel SpA買入了類似比例的股權。

為了降低高達2萬億歐元的公共債務,意大利正籌措基建項目建設資金,計劃以出售國有資產籌資。而國家電網收購CDP Reti股權一案成為中國在意大利的最大投資案例之一。

按照政府官員和外交官員的解釋,這種投資界的明顯轉變部分是出於歐洲的需要,而且也反映出歐洲對全球經濟力量的平衡過程的反應。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意大利二季度GDP下滑0.2%。至此,過去14年的累計GDP漲幅被全部抹去。意外陷入衰退的意大利經濟跌回到了2000年的水平。(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96

外管局易綱:要堅持防範跨境資金流動沖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27

在國際資本大量回流至美國的背景下,中國外管局局長易綱撰文稱,堅持把防範跨境資金流動沖擊作為外匯管理的關鍵。

易綱在《中國金融》上發表署名文章《外匯管理方式的歷史性轉變》指出,要嚴厲打擊地下錢莊等非法買賣、轉移外匯資金活動,防止國際投機資金大規模流出入,保障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時值美聯儲QE結束,美國經濟回暖,美元持續走強之際,易綱的此番表態顯得意味深長。

今年8月,中國三大外匯指標出現大幅下滑,表明資金有流出的跡象。8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減少了311.46億元,也是年內第二次出現負增長。銀行結售匯逆差51億元,為今年來首次;外商直接投資(FDI)同比下降14%,連續兩個月大幅下滑。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過,雖然中國政府原則上不允許中國居民購買海外房地產和股票,且外管局規定個人結匯年度總額及售匯年度總額上限每人每年只有等值5萬美元。但富人依然能將他們的資金轉移到海外。

中國人不僅成為美國等房地產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國際買家,助長了澳門賭場的繁榮,更是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經濟增長背後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國,整個新興市場都面臨著資本外流的嚴峻挑戰。

隨著美聯儲QE的結束和美元的持續走強,大量資本開始從新興市場回流至美國。甚至有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或將成為新一輪美元牛市的犧牲品。

南非,外國投資者在九月成為南非債券連續三個月的凈賣出方,給蘭特(南非貨幣單位)施加了巨大壓力。

俄羅斯更是預計,本國2014年資本外流規模或將達到1200億美元,差不多占其GDP的10%。(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05

叮咚小區否認“資金鏈斷裂”:已留夠過冬的錢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2/146649.html

10月11日晚,有媒體傳出5月份獲得1億元天使投資的“叮咚小區”資金鏈斷裂的傳聞,瞬間引起一片嘩然。從融資後,叮咚小區的廣告就不斷在地鐵等處出現,可見的確花了大量的資金用在市場推廣上面。



i黑馬隨即向叮咚小區員工打聽消息是否屬實。遭到對方的否認。

叮咚小區總部在上海,對方證實北京分公司撤銷及辭退北京員工情況屬實,但這是因為公司的戰略調整,並未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叮咚小區工作人員稱,因為社區O2O他們也是第一次做,所以一直在不斷的嘗試和摸索中進行。當叮咚小區決定由上海進入北京市場時,並未完全複制上海已有做法,只是搭建了信息流平臺,沒有在線下物流等方向做創新,也沒有建立線下服務站。

在北京做了大幅度市場推廣後,叮咚小區工作人員說,雖然知名度上去了,但由於產品未能跟上速度完善,所以導致出現美譽度也沒有跟上的情況。經過公司的戰略思考,一方面覺得北京未能構建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O2O是一個需要深耕的領域,所以決定撤出北京市場,轉而先深紮上海市場。

在叮咚小區的試錯過程中,他們認為因為各個社區的經濟狀況、具體情況都不盡相同,所以無法實現快速複制。

但據《創業家》&i黑馬的了解,其前員工稱叮咚小區在完成投資後,的確花費大量費用在市場推廣上,每月燒掉將近1000萬元。而且叮咚小區並非其母公司,其背後有YY網母公司為其撐腰。這名員工還稱,叮咚小區的App產品和技術並不盡人意,地推團隊的管理也並不完善,並未完全發揮地推團隊的作用。同時,也有一名投資人稱叮咚小區的確在地推上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資金消耗很快。

在暫時無法證實其真假的情況下,並不好進行評判。加之前幾天傳出社區001獲得融資、估值已達20億的消息,雖然高榕資本合夥人張震已向《創業家》&i黑馬表示消息並不屬實,但這也確實證明社區O2O是門大生意。

只是對於後來者或者其他創業者來說,盤子雖大,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清楚社區O2O的本質,再對癥下藥。叮咚小區工作人員也稱,他們上海也辭退了部分運營人員,轉而增加數據等方面的員工,重新進行模式探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