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資委“放權清單”出爐 26項監管事項被取消

國資監管“放權清單”10日晚間出爐,26項監管事項被取消  。

國務院辦公廳10日轉發《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下稱《方案》),要求調整優化國資監管職能,改進監管方式手段,著力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

《方案》對下一步國資監管改革提出具體要求,包括完善規劃投資監管,加強國有資產監督,堅持出資人管理和監督的有機統一,取消、下放、授權工作事項43項等內容。層層建立權力和責任清單,確保企業接住管好精簡的監管事項。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資監管體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國資委放權和從管人、管事、管資產轉變為管資本是改革的核心議題,這個文件明確了國資委作為出資人的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

李錦認為,改革意味著經營權將更多地下放到企業,讓企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增強企業活力。國資委如何真正“放得下”,企業如何“接得住”,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精簡43項國資監管事項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份方案以放權為核心內容,是國企監管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李錦表示,過去國資監管存在越位、缺位、錯位等問題。國資委長期把所有權、經營權、分配權一把抓,在本應屬於企業的經營權領域幹預太多,影響了企業發展,明確國資委的定位問題,是實現向管資本轉變的前提。

關於國資監管的定位,《方案》指出,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要求,科學界定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的邊界,國務院國資委作為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根據授權代表國務院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專司國有資產監管,不行使社會公共管理職能,不幹預企業依法行使自主經營權。

“不行使社會公共管理職能,不幹預企業依法行使自主經營權。兩個不,一不是政府,二不是企業,而是國有資產出資人的代表。”李錦說。

《方案》直接列出了43項精簡的國資監管事項,其中取消26項,下放9項,授權8項,是個放權清單。包括減少對企業內部改制重組的直接管理,不再直接規範上市公司國有股東行為,推動中央企業嚴格遵守證券監管規定。減少薪酬管理事項,取消中央企業年金方案、中央企業子企業分紅權激勵方案審批等。

此外,國資委不再指導中央企業內部資源整合與合作,不再指導地方國有企業重組改制上市管理,不再指導中央企業所屬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改制。

李錦分析,取消、下放的諸多事項大多涉及企業經營權,目的就是讓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如取消直接規範上市公司國有股東行為,把規範的權力讓渡給企業,可以讓企業更加獨立等。

“授權的事項中包括五年發展戰略規劃和年度投資計劃、經理層成員選聘、業績考核與薪酬管理,表明了國資委將經營權下放的決心和信心。”李錦說。

管企業向管資本的轉變

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主導方面已經不是“國有企業”的自身,而是在國家層面推進國有資產實現形式的資本化。

2015年9月《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要準確把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科學界定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的邊界,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陳清泰今年2月在“首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表示,管資本為主是指在競爭性領域國有資產應該盡數資本化、證券化,而在某些特殊領域不排除政府直接管企業,但應限定在市場失靈的較小範圍,基本不對市場配置資源產生影響。

陳清泰認為,頂層國有企業整體公司制改制需要一個過程,在這期間,監管部門仍需“管企業”。但是主要精力應逐漸轉向做好兩件事:一件是推進頂層國有企業的整體改制,另一個是深入研究管資本的體制框架、實施方案以及政策措施。

《方案》提出,牽頭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實施資本運作,采取市場化方式推動設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央企業創新發展投資引導基金等相關投資基金。

李錦認為,實現管資本相關的職能調整,需要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作用。改組組建的投資、運營公司,可以作為平臺之一,接住國資委管資本的職能要求。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胡遲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在2017年改組組建的步伐勢必加快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運營模式也會在國企國資改革發展中進一步得到明確。

李錦表示,優化國資監管職能,機構改革會動作不斷。國資委新設三大監督局,與監事會形成“一前一後”互相配合的關系,形成監督工作完整閉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732

全國社保基金突破2萬億,劃轉國資充實將提速

雖然受到2016年A股大跌的影響,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下稱“社保基金”)的年收益率降到了1.7%的低位,但這並不能抹殺它這些年來跑贏通脹的好業績。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下稱“社保基金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底,社保基金會管理的資產總額為20427.55億元,過去3年,社保基金累計投資收益達到4033.18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9.37%。

社保基金會理事長樓繼偉日前在該機構第六屆理事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報告時表示,2017年將進一步擴寬社保基金投資範圍,並推動完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按期出臺。

社保基金突破兩萬億

為了應對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支付缺口,國務院於2000年8月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並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

社保基金屬於“國家戰略儲備錢”,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資本劃轉、基金投資收益等資金構成,這與由用人單位、個人繳費構成的社會保險基金不同。雖然不是老百姓自己交的錢,但仍堪稱民生領域的“定心丸”。

從最初財政撥款的200億元起步,社保基金在16年的時間里規模擴大了約100倍。社保基金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社保基金會管理的資產總額20427.55億元,比2014年初增加8011.58億元,增長64.53%。

其中,基金權益19492.34億元,比2014年初增加7564.56億元,增長63.42%。在基金權益總額中,全國社保基金權益16,047.67億元,個人賬戶基金權益1,181.22億元,地方委托資金權益2,263.45億元。

在過去3年間,投資收益達到4033.18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9.37%。在2016年國內股市大幅下跌的情況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總額313.18億元,收益率1.70%,其中,已實現收益905.88億元,收益率5.38%。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已實現收益和實際收益率之間的差距,說明2016年社保基金在一些投資領域受到股市大跌的影響,但總體來看,社保基金仍保持了收益率為正。

樓繼偉表示,在低回報和多波動市場環境下,今年將研究開展長期價值、高股息等穩健型投資策略。繼續推動拓寬社保基金投資範圍、豐富投資工具。加大對股權母基金(即投資於股權基金的基金)的研究力度,尋求發起設立母基金投資養老、醫療、健康等行業。

在今年社保基金的投資版圖中,直接股權投資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樓繼偉表示,直接股權投資要註重尋找優質地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項目,在境外投資策略上,還將進一步豐富境外固定收益產品鏈條,適時提高投資規模和配置比例。

養老金“入市”安全有保障

具體來說,社保基金由三部分組成,最大的部分為全國社保基金權益,即為未來基本養老金缺口準備的戰略儲備基金,第二部分為個人賬戶權益,即社保基金理事會受托管理的9省市做實個人賬戶的資金,第三部分是地方委托資金權益為受托管理的地方養老保險基金。

上述會議披露的第三部分資金“地方委托資金權益2,263.45億元”,是指最近3年來,廣東、山東各自拿出1000億元養老金進行市場化投資的本金和收益。截至2016年底,2015年初與山東省簽署的1000億元養老基金的委托投資合同,其委托資金已全部到賬運營。

今年以來,基本養老金市場化運營進入了實質性操作的階段。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廣西、雲南、陜西等7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會簽署了委托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3600億元,其中1370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其他資金將按合同約定分年、分批到位。

樓繼偉表示,未來養老基金與儲備基金的預期收益率會存在較大差異,大概率下養老基金的預期收益率會低於儲備基金。

這是因為養老基金屬於階段性結余,流動性要求高,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各委托省份均要求有保底收益率,在投資運營上更為謹慎。

樓繼偉稱,與儲備基金相比,養老基金重點配置固定收益產品,不能投資境外資產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股票等資產的比例也較低。因此,養老基金的安全性更有保障,但預期收益率也會相應低一些。

劃轉國有資產需精算在先

在未來3年,社保基金會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做大做強戰略儲備基金和受托管理規模,其中關鍵的一項是,推動完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爭取方案盡快出臺。

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制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辦法”。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要 “穩步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作為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的重要政策之一,“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路線圖正在成型之中。

南京財政大學公共管理教授林治芬對第一財經表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前提,是要對歷史債務進行精算,責任要分清楚、缺口要算清楚,這樣才能保證劃轉具有科學性。

樓繼偉表示,今年將按照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向,立足精算平衡和國有資本存量實際,全力配合財政部完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推動劃轉實施方案按期出臺。同時,社保基金會抓緊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國有資本劃轉後的管理模式和運營機制,提高國有資本管理運營效益,促進我國社會保障的可持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210

重磅!國資委公布7家央企13位領導人員職務變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20/1155441.html

國資任字〔2017〕67號

經研究,任命丁榮祥、陸誌軍、張向東為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

國資黨任字〔2017〕97號

奚國華同誌任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免去戴和根同誌的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黨委常委職務,免去劉明忠同誌的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委職務。

國資任字〔2017〕97號

任命奚國華為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免去劉明忠的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免去戴和根的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董事職務。

國資黨任字〔2017〕102號

楊柳同誌(女)任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黨委副書記。

國資黨任字〔2017〕103號

陳向東同誌任中國保利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排名列張振高同誌之後;陳鄂生同誌任中國保利集團公司黨委常委,排名列陳向東同誌之後。

國資任字〔2017〕101號

提名陳向東、陳鄂生為中國保利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人選。

國資任字〔2017〕103號

任命潘樹仁為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副局長。

國資任字〔2017〕105號

牛建華不再擔任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職務。

國資黨任字〔2017〕105號

免去宗堅同誌的華僑城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委職務。

國資任字〔2017〕110號

聘任馬平為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外部董事,聘任期三年(自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

來源:國資委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23

兩年來不讓看賬本 國資股東怒告樂視影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2/1153506.html

10月9日,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掛出了一份股東知情權糾紛的一審民事裁定書,一直被樂視風暴漩渦纏身的樂視影業牽涉其中。

原告北京思偉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北京思偉”)訴樂視影業,自2015年6月11日起至本案起訴之日止,樂視影業不提供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等供原告查閱,而北京思偉是樂視影業的股東,現擁有2.8674%股權。北京思偉認為此舉嚴重侵害了股東知情權。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北京思偉的訴訟於2017年6月27日立案,按照原告描述,意味著樂視影業的股東之一北京思偉兩年來都沒有看到樂視影業的賬本。北京思偉的三家股東都是大名鼎鼎的國資,這起糾紛到底是怎麽回事?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為此進行了一番調查。

兩方各執一詞

北京思偉:侵害股東知情權 樂視影業:2017年5月就提供了財報

樂視影業成立於2011年12月28日,註冊資金8.37億元。北京思偉是樂視影業於2015年10月第五次增資時成為其股東的。當時北京思偉以2億元認繳樂視影業新增註冊資本2399.4049萬元,增資完成後持有樂視影業2.8674%股權。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與北京思偉同時增資成為樂視影業股東的還有孫儷、鄧超、馮紹峰、黃曉明、劉濤等一波明星。這次增資後,樂視影業估值69.75億元。彼時,受益於中國電影市場的飛速發展,樂視影業作為一家強調互聯網基因的影視公司,帶給外界更多新意,且有明星股東助陣,受到不少資本青睞。

▲圖據啟信寶

但從去年底開始,樂視資金短缺引發危機,樂視影業也被波及,逐浪風口。而10月9日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披露的一份民事裁定書,又將一度逃離公眾視線的樂視影業牽扯出來。

北京思偉起訴樂視影業侵害了股東知情權,表示迫切希望了解樂視影業2015年6月11日以來的經營情況,要求樂視影業提供2015年6月11日以來的會計賬簿、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等,曾於2017年6月9日向樂視影業法定代表人張昭、CFO吉曉慶、融資經理陳慧源寄送函件,但被告拒不回應,因而訴至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法院於2017年6月27日立案。

▲北京思偉起訴樂視影業截圖

按照原告的陳述,以立案日計算,北京思偉已經兩年沒有看到投資的企業樂視影業的賬本。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北京思偉背景實力雄厚,三家股東均是國資,分別是中信國安(北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譽光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為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背後是招商銀行和招商證券。首譽光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大股東為中郵創業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其背後為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信國安(北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中信國安集團發起設立的一家專業基金管理公司,中信國安集團對其持股40%,為第一大股東。中信國安集團背後是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據樂視網收購樂視影業預案披露的信息,招商資管和首譽光控分別持股49.51%,中信國安基金持股0.08%。

值得一提的是,在樂視網(300104)2016年5月發布的收購樂視影業的預案中,披露了樂視影業2015年度的財務數據,由此可見這並非是不能公開的。但為何股東北京思偉向樂視影視要求查看2015年6月11日以來的財務數據,卻得不到回應。對此,樂視影業相關人士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在處理此事,在等財務方面的消息。根據財務的說法,應該是給過財務報表,但具體什麽時候給的,給到什麽程度現在還不清楚。”

就在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後的次日晚上,樂視影業相關人士再次給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發來樂視影業對此事的官方聲明,“因公司處於重大資產重組期間,基於對內幕信息披露的管理要求,我們已於2017年5月應思偉中心要求及時向其提供了財務報表、會計賬簿及公司治理文件等必要資料。”

▲圖據樂視影業

由此可見,此事目前雙方各執一詞。樂視影業方面說2017年5月就向北京思偉提供了財務報表等,但北京思偉在訴訟書里面提到,2017年6月9日向樂視影業法定代表人張昭等寄送函件,樂視影業拒不回應。

目前,這起案件還沒有最終進行判決,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法院裁定認為,本案中被告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在北京市朝陽區,因此懷柔區人民法院對本案無權管轄,將本案移送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管轄。

樂視影業2016年凈利潤僅1.45億元

樂視資金短缺引入戰略投資者融創中國後,樂視影業也發生了較大變化。雖然樂視影業的第一大股東仍是樂視控股,其持有21.81%股權,但融創中國旗下的嘉睿匯鑫已經增持股份至21%,成為第二大股東。樂視影業註入樂視網仍在推遲,樂視網10月10日稱,公司原計劃於2017年10月16日前公告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等相關信息,但由於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涉及重大無先例事項,預計無法於2017年10月16日前披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預案並申請複牌。

樂視影業的財務狀況在2016年5月樂視網的收購預案中有過披露,2015年樂視影業營業收入11.45億元,扣非後歸母凈利潤1.36億元,彼時估值98億元的樂視影業做出了較高的業績承諾,2016年、2017年、2018年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於5.2億元、7.3億元、10.4億元。

▲樂視網收購交易預案截圖

然而之後,樂視網一直未公布新的重組預案,樂視影業2016年以來的經營情況並不為外界所知,樂視影業的估值將下調也一度讓外界議論紛紛,直到融創中國(01918,HK)披露對樂視相關企業的投資情況時,樂視影業2016年至2017年1~3月的財務數據才曝光。

▲樂視影業2017年1~3月其他應收款情況(融創中國《關於樂視網、樂視影業、樂視致新目標股份的投資》公告截圖)

盡管樂視影業2016年投資或發行的影片總票房39.5億元,並以71.5%的增速成為增長最快的影視公司。樂視影業2016年度營業收入10.98億元,但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僅為1.45億元。這只有樂視影業估值98億元時承諾業績的27.9%。2017年第一季度,樂視影業營業收入9335萬元,凈利潤3278萬元。然而,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2017年第一季度期初,樂視影業的其他應收款高達18.52億元,這相比2016年初增長了24倍!在其他應收款的主要債務人中,首當其沖的就是樂視影業的第一大股東樂視控股,樂視影業對樂視控股的其他應收款達17億元,占比91.8%,這相當於樂視影業2016年總資產的50.9%和營業收入的154.8%。

與樂視控股的關聯交易帶來的其他應收款如何解決?是擺在樂視影業面前的問題。而2017年至今,樂視影業出品或發行的影片表現乏善可陳,據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統計,樂視影業正常上映的7部影片票房13億元,這只有2016年度樂視影業影片總票房的33%。(註:2017年票房統計剔除了點映後撤掉的兩部影片《皮繩上的魂》《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實習生 張玉路/每經編輯 杜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57

央企六成凈資產進入上市公司 國資委將加強國企市值管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1/1198136.html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陳旭

“(國有企業)要加強市值管理增加股東回報。堅持以提升內在價值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依托上市公司平臺整合優質資產,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日前所撰寫的這篇文章,讓“加強國企市值管理”成為關註企業界熱議的一個關鍵詞。

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記者會,肖亞慶和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就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此次發布會上,肖亞慶就加強國企市值管理的意義以及下一步推動這項工作的相關安排作出了明確表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央企六成凈資產進入上市公司

在闡述推動國企市值管理的必要性方面,肖亞慶在記者會上表示:“作為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市值管理更多還是創造價值和價值實現。中央企業控股境內上市公司290戶,市值達到了11.1萬億元,占境內A股市場總市值的20.66%,這個體量也是很大的。中央企業63.7%的資產和60.8%的凈資產都在上市公司里面,所以要加強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國有企業上市資產量已經很大,一部分央企上市資產已經達到80%以上,甚至有央企上市資產達到98%的高位。對於這些企業的存量資產,應通過市值管理來進行盤活。

周麗莎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們一些國企改革措施,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兼並重組和產業整合工作等,都要通過上市公司這個平臺進行。由此一來價格公開透明,價值也更明確。因此,有必要在這個過程中重視國企、央企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提升其收益率和效益指數。“目前中央對於國企改革的目標是做強做大做優國有資本,國有資本很重要的一個表現形式是上市公司的資產,因此加強市值管理與國企改革目標相契合。”

借市值管理打造陽光國企

既然國企改革的意義和作用如此重要,那下一步應該如何推進這項工作?同時,應如何避免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一部分企業通過“炒信息”、“炒噱頭”等行為推高股價的現象發生?

對此,肖亞慶在記者會上明確了相關舉措:“一是中央企業這些上市公司要提高價值的創造能力,要做一個優秀的上市公司。二是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加強與投資人的溝通,加強與市場的溝通。”

在推動國企上市公司價值創造能力方面。肖亞慶表示,國有企業、中央企業都要用好資本市場,盤活存量資產,使得更多的優質資產註入上市公司,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公司的內在價值。

“這體現了要貫徹以價值為核心推動市值管理的理念,我們做市值管理的目的是要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競爭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提高。把國有資本的價值增值作為目的。”周麗莎向記者這樣分析肖亞慶相關表態的意義。

而在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方面,肖亞慶指出,今年的相關改革就是要推動國企信息公開透明。2016年底國資委專門下發了《關於推進中央企業信息公開的指導意見》,2017年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了這項工作。

周麗莎就此向記者表示,國企市值管理推進除了在其價值上增加之外,還要加強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同感。要深化信息公開,打造陽光國企。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贏得投資者對國企價值上的支持和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370

國資委將給兩類公司松綁 更多自主授權“正研究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8/1200083.html

2018年,國資委將把一部分出資人的權利下放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兩類公司),這其中可能包括集團投資規劃、工資總額報備制度等。

對於已經率先開展兩類公司改革的中央企業來說,在探索授權經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腳步各不相同。“我們正打算啟動這方面的課題研究,詳細的思路還沒出來”,3月15日,一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具體能夠下放哪些權利,也是未知數。

與上述企業不同的是,入圍首批國有資本投資改革試點的中糧集團,早在2016年,便獲得了國資委下放的18項權利,其中包括資產配置、薪酬分配、市場化用人、體制改革等多方面授權。

下一步,為了放活國有資本,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國資委將持續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科學研究界定國有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邊界,調整國資監管機構的權責事項,真正落實企業的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

不搞一刀切

從中央到地方,兩類公司的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推進各不相同。

截至目前,已經有8家中央企業啟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2家中央企業啟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即誠通集團、中國國新2家運營公司試點,和國投、中糧集團、神華集團、寶武集團、中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保利集團等8家投資公司試點。各地國資委共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則超過80家。

按照國資委的要求,2018年將賦予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更多的自主權,根據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定位和運營模式,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這也是國資委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的重要內容之一。

近5年來,國資委一直在為兩類公司的試點探索鋪路。2017年,繼理順相關監管職責後,國資委開始對越位、錯位等問題展開進一步調整,在此之前,還下放了18項權利。中糧集團便是率先受益的試點企業之一。

當時下放的權利包括資產配置、薪酬分配、市場化用人、體制改革、主營業務範圍確定等。在中糧集團相關人士看來,資產監管機構向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授權是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國資委在推進自身職能轉變過程中,逐步把部分出資人的權利,授權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行使,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於企業。

在中糧集團率先獲得國資委充分授權的基礎上,相關子企業也獲得了集團的放權授權。

經濟觀察報記者從國資委獲悉,在試點過程中,包括中糧集團、國投在內的試點企業,均大膽嘗試過對子企業放權授權。例如中糧集團向下屬專業化公司下放了選人用人權、資產配置權等五大關鍵權利,完善差異化薪酬分配體系,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以期激活下屬公司經營活力。

國投則在二級公司分類開展放授權試點,選取國投電力(7.150, -0.05, -0.69%)、國投高新充分授權試點改革,將總部決策70多個事項授權兩家企業自主決策;探索職業經理人試點,總結形成整套的制度體系。

上述中糧集團相關人士認為,國資委給國資投資公司試點企業的放權授權,意味著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操作空間,讓企業能最大程度自己主導改革。

不過,除了中糧集團等試點企業,並不是所有的兩類公司試點企業都獲得了充分的授權試點,國資委並沒有一刀切。

經濟觀察報記者獲悉,兩會結束後,一些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便將啟動授權試點的課題研究,專門就需要下放哪些權利,如何下放等問題進行研究。對於已經獲得18項權利授權的中糧集團來說,2018年有望在試點基礎上展開進一步調整。

一名國資研究人士認為,經過逐步的放權授權,以及其他多項改革並進,兩類公司的功能定位逐漸清晰。換句話說,經過逐步摸索,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側重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側重提升商業類企業的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

以分類授權為例,包括中糧、國投在內的國有資本投資試點企業,探索了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在分類授權、組織調整、戰略管控、業務發展等重要方面取得了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試點也充分激發了企業的內在活力。

上述國資研究人士表示,通過上述改革的推進,未來國資委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與所出資企業的關系將不斷理順。從出資人監管的體制看,正在由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由管實物形態的國有資產向價值形態的國有資本轉變,有力推動了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推動了企業活力的增強。

新要求

內部薪酬、工資總額報備制度、集團投資規劃、集團發展規劃等,均有望列入2018年國資委最新下放給兩類公司的權利細項中。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曾在3月10日國務院國資委就“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答記者問時透露,2018年,國資委將對一些重大事項的管理權,在原有試點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調整。“與此同時,我們也想在試點過程當中對兩類公司集團本身對內部子企業的管理權利,有些在國資委的我們放給兩類公司”,肖亞慶表示,希望通過未來的試點,使得兩類公司集團把權利逐步放給下面的子企業。在放權的過程中,國資委為了讓這些監管權利落地,必須做好銜接工作,使得兩類公司的試點能夠實現最初目的。

基於此,包括中糧集團在內的試點企業,未來的改革實踐也將隨之作出調整。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糧集團黨組副書記、總裁於旭波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2018年國資委要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改革試點,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中糧集團作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最重要的頂層思路之一,便是深推改革2.0版本,向更深層次的問題發起挑戰。

2018年,中糧集團總部將強化資本證券化能力,把國資委授權經營的資本進一步市場化、證券化,建立“投、融、整”資本運作體系,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有效流動,讓投資公司資本管理、配置和投資運營功能真正落地。

而且,除糧、油、糖、棉等核心主業外,其他業務不強求絕對控股,重在釋放活力、提升效率。堅持“2+3>1”模式,即中糧以外的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股份之和超過第一大股東中糧集團,防止“一股獨大”和“假混改”,通過員工持股實現利益捆綁。

於旭波表示,2018年,集團旗下十八個專業化公司今年將全部完成股權多元化,並將最大限度地推進職工持股和職業經理人社會聘用改革。

在彭華崗看來,為了更好地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還需科學界定國有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邊界,調整國資監管機構的權責事項,管好國有資本。

他認為,放權不是不管,而是要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改變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改進考核體系和辦法,促進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同時也要牢牢守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條紅線,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彭華崗表示,同時,2018年應放大國有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國有資本的運作效率和水平,促進各種所有制資本的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持續優化國有資本,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以及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戰略性、前瞻性產業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

按照國資委的規劃,2018年還將進一步擴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發揮其平臺作用,推動國有資本的有序流轉,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32

國資委:央企在產權領域將更加開放 工資總額實行分類管理

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16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中央企業在改革過程中特別是產權領域改革過程中,會更加開放。

擴大央企開放合作力度

彭華崗說,擴大開放應該是必然的措施,前不久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演講,他明確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也提出了擴大開放一系列的重要措施。

他表示,中央企業將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開放合作的力度,特別是進口。今年11月,中國要在上海召開進口博覽會,央企會組一個采購團,在博覽會上就合作,包括進口積極地做這方面的工作。

二是在改革的過程中,怎麽加大和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合作,包括外資企業。其實改革開放40年來,這方面一直在做工作,中央企業這麽多合資企業,實際上也是混合所有制企業。下一步改革過程中,我們會進一步開放。

“總書記在博鰲講話中提到,我們國家很多宏觀政策對一些產業外資進入的股比也提出了進一步開放的措施,這些措施在中央企業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落實。我想,這方面中央企業在改革過程中特別是產權領域改革過程中,會更加開放。”彭華崗說。

另外,開放中“走出去”的過程也存在國有企業、中央企業和各類所有制企業包括外資企業合作的問題。“我想,隨著開放程度進一步的加大,合作將更加的緊密。”他說。

商業一類央企工資總額實行備案管理

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

彭華崗說,下一步,我們會對工資總額進行分類管理,對於充分競爭領域的商業一類企業,工資總額完全實行備案制,由企業董事會自主決定。對於商業二類企業或者公益類企業,工資總額會實現核準制的管理。

彭華崗說,企業的情況不一樣,管理方法也不一樣,即便是商業二類企業集團下面的商業一類企業,工資總額的管理方式也會不一樣,就是要把工資總額的企業內部分配權真正交給企業。我們在《指導意見》里面有一句話非常明確,企業內部工資總額是企業的法定權利,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定。應該說,這幾年雖然有一些文件還在制定當中,但是有一些改革的措施已經在企業很好的發揮了效果。

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企薪酬制度改革本質上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的基本分配制度,強調把勞動力市場、勞動生產率作為重要考評指標,突出了職工的主體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34

國資委:央企一季度新動能支撐作用逐步顯現

4月16日,國資委舉行中央企業2018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一季度,中央企業在實現經營業績較高速增長的同時,在提升發展質量上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一季度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8.1億元,同比增長26.7%。

彭華崗介紹,新動能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一季度,軍工企業加大軍民融合力度,加快推動產研轉化,積極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安防、衛星遙感監測等領域,新產業收入占的比重超過了30%。電信企業的數據、內容、信息技術服務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一季度新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3.4%,新業務的比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0%。

一季度,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石油石化一季度投資增長13.2%,交通運輸增長26.5%,設備制造企業增長了14%。煤炭企業加大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集約化利用方面的投入,固定資產投資一季度同比增長了10%。在新興產業方面,通信行業圍繞5G加大投資力度,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7.6%;汽車行業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加大投資力度,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46.9%。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央電視臺記者:從剛才發言人的介紹來看,一季度中央企業的營業收入和效益都實現了較高的增長,我們在關註數據增長的同時,也關心中央企業是否實現了高質量的發展?

彭華崗:從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運行情況看,中央企業在實現經營業績較高速增長的同時,在提升發展質量上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聚焦發展主業,實體企業增長勢頭強勁。實業是中央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央企業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主業,發展實業,一季度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8.1億元,同比增長26.7%,高於中央企業平均增幅5.8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增利額占中央企業利潤增量的近70%,成為中央企業利潤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我們講,中央企業的發展,首先要立足與突出主業、發展實體經濟,這個在一季度得到了重要的體現。

二是堅持創新發展,新動能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一季度,企業的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我舉幾個例子,比如軍工企業加大軍民融合力度,加快推動產研轉化,積極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安防、衛星遙感監測等領域,新產業收入占的比重超過了30%。電信企業的數據、內容、信息技術服務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一季度新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3.4%,新業務的比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0%。

三是部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季度,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特別在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向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轉變。石油石化一季度投資增長13.2%,交通運輸增長26.5%,設備制造企業增長了14%。煤炭企業加大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集約化利用方面的投入,固定資產投資一季度同比增長了10%。在新興產業方面,緊緊圍繞國家戰略方向、行業發展方向、市場需求方向,加大資源投入和提前布局,比如通信行業圍繞5G加大投資力度,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7.6%;汽車行業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加大投資力度,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46.9%。

四是運行效率不斷提升,國有資本回報水平持續提高。我剛才在通報的時候也講到,中央企業一季度的經營效率指標都有比較大的提升。一季度中央企業成本費用總額增速低於收入增速0.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占收入的比重同比降低了0.5個百分點;百元資產創收同比提高了1.6%;毛利率同比提高了0.5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總值同比提高了8.3%;人均利稅同比增長了12.2%。

應該說,中央企業在發展提升質量上,還有很多的空間,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們將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動企業突出主業,一心一意做強做優實業,努力做好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36

國資委回應央企負債率過半質疑:去杠桿還要加大力度

4月16日,國資委舉行中央企業2018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去杠桿是中央企業這幾年經濟運行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負債率下降了0.4個百分點,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這幾年是連續下降,但是每年也只是下降了0.3、0.4個百分點,今年這方面的工作還會進一步加大。

以下為文字實錄:

香港有線電視記者:請問,最近國資委也提出引進更多的外資參加混改,未來會不會有一些新的措施,有計劃引入外資?會不會股權的比例有改變?第二個問題,央企的負債率現在的水平還是超過一半,請問在控制負債的時候遇到什麽困難?未來會不會有一些新的措施?除了融資方式,有沒有一些新的措施增加央企的回報率?

彭華崗:你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擴大開放,中央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對於外資參與的問題。擴大開放應該是必然的措施,前不久大家也關註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演講,他的演講明確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也提出了擴大開放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其實這個過程當中,國資委肖亞慶主任還有中央企業20多位董事長也都參加了這個會,聆聽了習主席的講話。我們在會場上也進行了討論,也討論到怎麽更好地落實習主席的講話要求,中央企業在擴大開放方面有一些什麽樣的重要的舉措。

其實你剛才說的是一個方面,這一段時間中央企業可能從這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大開放合作的力度,特別是進口。今年11月,我們國家在上海要召開進口博覽會,在博覽會上,中央企業也會積極的參與,我們會組一個采購團,在博覽會上就合作,包括進口,積極地做這方面的工作。二是在改革的過程中,怎麽加大和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合作,包括外資企業。這個問題記得上次在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有一個記者提出來,外資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問題。其實改革開放40年來,這方面一直在做工作,中央企業這麽多合資企業,實際上也是混合所有制企業。下一步改革過程中,我們會進一步開放。總書記在博鰲講話中提到,我們國家很多宏觀政策對一些產業外資進入的股比也提出了進一步開放的措施,這些措施在中央企業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落實。我想,這方面中央企業在改革過程中特別是產權領域改革過程中,會更加的開放。另外,開放中“走出去”的過程也存在一個國有企業、中央企業和各類所有制企業包括外資企業合作的問題。我想,隨著開放程度進一步的加大,合作將更加的緊密。

第二個問題,關於去杠桿的問題。去杠桿是中央企業這幾年經濟運行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剛才,我在通報今年一季度情況的時候也講到,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負債率下降了0.4個百分點,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這幾年是連續下降,但是每年也只是下降了0.3、0.4個百分點,今年這方面的工作還會進一步加大。你剛才說,除了進一步的融資,還有什麽措施?其實降杠桿、減負債,如果簡單說或者形象化的說,如果把企業經營當中資金和資本形象的比喻成經營當中血液的話,這個過程可以說是一個要想辦法止血、想辦法補血、想辦法造血的問題。

第一是要止血,就是要進一步的加大清理不良資產,特別是虧損的資產企業項目,這方面工作我們一直在做。這項工作的意義在於把不良資產處置了以後,把虧損降低了以後,血液出血的洞就堵住了,這是一個止血的很好的辦法。另外,嚴控兩金,嚴控高風險的業務,嚴控債務投資,包括國際化經營等各類風險,努力把出血點止住。

第二是要補血,通過資本市場,還要通過債轉股來擴大股權融資,引入各類資本,開展混合制改革、股權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各類資本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還會帶來資本金,對去杠桿還是有好處的。所以,這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補血也好,輸血也好,大家想到是不是政府輸血?這和政府沒有關系,完全是市場化的,用市場化的方式和手段來給企業增加資本。

第三是要造血,我們進一步的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提升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增加經營積累。同時,國資委也將進一步實施分類管控,加強工作督導,加大降杠桿、減負債工作的考核力度,確保今年降杠桿任務的落實。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37

國資委:央企首季“開門紅”,3月利潤創歷史新高

4月16日,國資委舉行中央企業2018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一季度中央企業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實現首季“開門紅”。3月份當月實現利潤1698.7億元,同比增長17.8%,月度利潤創歷史新高。

彭華崗介紹,央企一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4萬億元,同比增長8.7%;3月份當月實現營業收入2.4萬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有18家企業收入增幅超過20%,41家企業收入增幅超過10%。電力、煤炭、機械、商貿等企業收入增速較快,石油石化、建築、交通運輸等企業收入增長平穩。

在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央企效益保持了較高速增長。一季度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770.6億元,同比增加650.7億元,增長20.9%;3月份當月實現利潤1698.7億元,同比增長17.8%,月度利潤創歷史新高。其中,有3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20%,56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10%。一季度中央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9.4%,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4.2%。

以下為文字實錄:

彭華崗:今年以來,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兩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做好煤、電、油、氣保供穩價,一季度中央企業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經濟運行開局良好,實現首季“開門紅”。

一是營業收入穩步增長。中央企業加強市場形勢研判,優化經營策略,努力提高中高端產品服務供給能力,一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4萬億元,同比增長8.7%;3月份當月實現營業收入2.4萬億元,同比增長2.8%。電力、煤炭、機械、商貿等企業收入增速較快,石油石化、建築、交通運輸等企業收入增長平穩。

二是效益保持高速增長。中央企業搶抓市場機遇,科學安排生產計劃,持續提升盈利能力,一季度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770.6億元,同比增加650.7億元,增長20.9%;3月份當月實現利潤1698.7億元,同比增長17.8%,月度利潤創了新高。一季度中央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9.4%,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4.2%,國有資本回報水平明顯提升。

三是運行質量持續提升。中央企業持續開展成本費用壓降工作,加強行業對標,深挖降成本潛能,一季度成本費用總額增速低於收入增速0.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占收比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中央企業嚴格落實降杠桿減負債工作要求,從嚴控制帶息負債規模,多渠道補充權益資本,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3月末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5.9%,較年初下降0.4個百分點。

四是稅費貢獻持續增長。一季度中央企業累計上交稅費5870.3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56家企業上交稅費增速超過10%,煤炭、交通運輸等行業上交稅費增幅超過20%;石油石化、礦業、電力、商貿等行業上交稅費增幅超過15%。

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央企業實現首季“開門紅”,充分證明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我國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完全正確,全國兩會提出的重要部署和重大舉措完全正確,也體現了中央企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態度堅決、行動迅速、工作紮實。下一步,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繼續銳意進取,真抓實幹,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著力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抓好布局結構優化調整,抓好改革舉措落實落地,抓好風險防控等各項工作,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