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縮量震蕩,海南板塊繼續領漲

周四(5月24日)早盤滬深兩市雙雙低開橫盤震蕩。盤中,軍工股、工業互聯網概念股等紛紛走弱,但隨後醫藥股逐漸走強,創業板指跌破10日線後快速反彈,並翻紅;藍籌股沖高回落,滬指快速翻紅後再度下挫。至今日午間收盤,滬深兩市股指雙雙收跌,創業板指微幅收漲,兩市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縮量。

盤面上,海南、賽馬概念、無人零售等板塊漲幅居前;人臉識別、國防軍工、采掘服務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67.83點,下跌1.13點,跌幅0.04%,成交額873.1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624.27點,下跌6.85點,跌幅0.06%,成交額1,232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47.83點,上漲1.86點,漲幅0.1%,成交額461.7億元。

午間收盤數據(來源:Wind)

資金方面,央行開展了4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今日有4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熱點板塊:

海南板塊今日早盤繼續領漲,海南瑞澤、海汽集團漲停,海峽股份、海航創新漲逾8%,大東海A漲逾7%,海南高速漲逾6%,神農基因、海馬汽車漲逾5%。

無人零售概念股今日早盤表現活躍,遠望谷漲停,蘇寧易購漲逾5%,天虹股份漲逾2%,紅旗連鎖、科藍軟件、匯納科技、新開普漲逾1%。

跌幅榜上,人臉識別、國防軍工、采掘服務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

1、國務院日前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方案強調,廣東、天津、福建要把握基本定位、加強組織實施、強化使命擔當、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地方和部門積極性,系統推進改革試點任務落實。要及時總結評估試點任務實施效果,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力爭取得更多可複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更好服務全國改革開放大局。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風險防控為底線,繼續解放思想、先行先試,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率先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等。

2、海南省財政廳負責人近日表示,加快建立自貿區(港)財政體制。對海南省重點發展產業所需進口的企業自用設備、物品減免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收,制定正面清單,動態調整;爭取中央在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起步階段,給予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綜合財力補助,統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等;推動相關企業、機構與省政府引導基金共同出資,在海南省註冊設立自貿區(港)建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於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的企業。切實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管控,堅決遏制隱性債務。

機構觀點:

華創證券認為,伴隨著全球波動率走高、新舊動能進入轉換階段,中期配置思路將在變革的背景下去尋找相對更具確定性的產業,依循兩條主線展開:一是在波動率放大的情境下尋找確定性,可關註中觀景氣延續、業績有望得到支撐的石油石化、必需消費、家具、航空、新零售、旅遊等方向;二是重視以自主可控政策導向為延伸的核心軍品、芯片、計算機、創新藥等關乎中國實體經濟及工業化轉型方向的新藍籌龍頭。

方正證券指出,短線大盤仍處於區間震蕩整理,並構築“頭肩底”右肩過程,時空轉換的時間節點還未到。操作上,建議逢低關註生物醫藥、國改、大數據及底部形態較好股,回避短線漲幅過高股或退市風險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27

陰陽合同事件持續發酵,影視傳媒板塊遭重挫

6月4日,受“陰陽合同”事件牽連,影視板塊遭重挫。華誼兄弟、唐德影視應聲下跌,華誼兄弟開盤跌幅9.66%,唐德影視跌8.42%。此外,橫店影視、光線傳媒、金逸影視等均有較大跌幅。

此前,崔永元微博爆料明星簽“陰陽合同”,一時間使得明星天價收入和逃稅成了焦點話題。6月3日,該事件又迎來新一輪高峰。國家稅務總局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事實上,範冰冰涉稅案遭調查已不只是娛樂圈事件了,A股整個影視板塊都成了高危區。早在5月28日崔永元爆料之初,華誼兄弟股價由升轉跌,隨後股價也是連跌兩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02

兩市股指放量大漲,基建板塊掀漲停潮

周二(7月24日)滬深股指雙雙高開後震蕩上行。盤中,市場人氣明顯回升,周期、基建等板塊快速走強,滬指重回2900點上方;醫藥股走勢分化,題材股震蕩走高,創業板指高位震蕩。至今日收盤,兩市股指紛紛收漲,兩市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顯著放量。

截至滬深股市全天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905.56點,上漲46.02點,漲幅1.61%,成交額2,28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465.8點,上漲151.5點,漲幅1.63%,成交額2,64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629.61點,上漲8.64點,漲幅0.53%,成交額832.6億元。

上證綜指分時走勢圖

盤面上,水泥、建築裝飾、白酒等板塊漲幅居前;兩市無一板塊收跌。

資金方面,滬股通凈流入17.49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0.54億元。另外,央行今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因今日有7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實現凈回籠700億元。

兩市近5日成交量

今日股市漲跌統計

熱點板塊:

水泥股今日繼續表現活躍,冀東水泥、西藏天路漲停,祁連山、寧夏建材漲逾9%,天山股份、金隅集團、青松建化漲逾7%,海螺水泥、上峰水泥漲逾6%。

基建板塊今日表現強勢,四川路橋、浦東建設、蒙草生態、重慶建工、成都路橋、山東路橋、中國鐵建、龍元建設、中設集團、山鼎設計等逾20只個股漲停。

兩市無一板塊收跌。

板塊漲幅榜

個股監控:

主力搶籌前十

主力拋售前十

消息面:

1、24日從中國民用航空局獲悉,為把“堅持民航安全底線,對安全隱患零容忍”的要求落實到各項安全生產工作中,7月23日,民航局下發《關於立即開展行業安全大檢查的通知》,決定7月23日至10月底在全行業開展為期3個月的安全大檢查。

2、日前,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等發布通知,明確北京共有產權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通知》規定,適用首套房貸政策的共有產權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按照政策性住房執行,不低於30%;不適用首套房貸政策的共有產權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參照普通住房執行,不低於60%。另外,《通知》對共有產權住房購房人取得產權證5年內所享房屋份額的抵押權能作出限制,明確購房人取得不動產權證未滿5年的,抵押融資只能用於支付本套住房購房款。

機構觀點:

萬聯證券認為,8月下旬之前,A股納入MSCI配置資金流入、信心恢複後的融資回流、場內資金倉位的提升三重力量是市場反彈的主要驅動力。並且由於春節後個股跌幅巨大且投資者悲觀情緒濃厚,個股的修複會持續一段時間,市場的反彈還將延續。後期即使出現短暫的指數獲利回吐也並不會妨礙個股的活躍。繼續關註優質成長股的機會,尤其是中報潛在超預期個股的機會。

安信證券認為,短期A股市場運行的核心邏輯是市場情緒修複,階段性底部進一步夯實,反彈行情將繼續演繹,市場整體存在一定的機會。中期更看好成長風格,重點關註計算機、通信、軍工、新能源汽車、電子、教育、養老等板塊,尤其是其中半年報業績趨勢向上或超預期品種。

責編:張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56

教育板塊大跌弦外音:上市步伐加快,11家排隊紮堆港股

8月13日,港股教育板塊大跌,截至當日收盤,睿見教育大跌39.77%,天立教育下跌37.38%,宇華教育下跌36.57%,新高教集團下跌32.47%。

上周五,司法部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有分析人士認為,民辦高等教育的投資邏輯可能受到挑戰。

其實港股高等教育板塊今年來漲幅強勢,在海外風險因素的背景下,教育板塊的避險屬性得到了資金的青睞。

“最近市場環境不太好,我們在考慮投資時也比以往更為謹慎。”北京某PE機構副總對記者稱。

不僅二級市場,一級市場資金對教育板塊的關註度也與日俱增。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入深水區,傳統產業投資模式已逐漸面臨行業周期性風險,投融雙方在項目開展中都日趨謹慎。由於教育行業抗周期性等特點,在當下環境中逐漸成為了資本關註的焦點。

並且內地教育企業正在又一次掀起到香港上市的浪潮。今年以來8所教育企業申請港股IPO,目前正在排隊的有11家。IPO效率、政策、估值等三方面的相對優勢,是教育類資產登陸港股的主要原因。

避險屬性

8月10日,司法部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並征求社會意見。這是4月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經過征求社會意見基礎上而進行適當修改後的版本。

不得兼並收購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是目前送審稿最大的變動,也被認為是對資本市場影響最深遠的一條。

由於民辦高等教育集團的擴張主要依靠外延,此項條款意味著民辦高校首先要轉設成營利機構才能被並購整合。一旦實施或將拖緩並購的進程、提高並購的成本,或將對民辦高等教育集團的投資邏輯產生影響。

受此消息影響,8月13日,港股教育股大面積下跌,多只教育股跌幅超過30%,其中睿見教育大跌39.77%,天立教育下跌37.38%,宇華教育下跌36.57%,新高教集團下跌32.47%。

實際上,今年來教育板塊特別是高等教育板塊在二級市場漲幅非常明顯,比如中教控股今年上半年漲幅逾1倍,同時也帶動了A股相關板塊的上漲。特別是在海外風險因素的背景下,教育板塊的避險屬性得到了資金的青睞。

市場人士告訴記者,不僅二級市場,一級市場的資金也對教育行業青睞有加。

通江資本教育領域負責人侯凱認為,從教育行業的特點來看,由於受眾群體範圍廣,受眾人數眾多,因此教育行業具備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現金流穩定的特點,雖然不會出現爆發式的規模擴張和利潤增長,但具備持續穩定的經營能力和投資避險的特征。

“從數據來看,素質教育在近兩年逐漸成為了資本追逐的新熱點。此前,K12始終在教育細分領域投資中占據榜首,是資本長期關註的焦點。而從2017年開始,隨著政策的倡導及STEAM教育等內容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素質教育異軍突起,在2017年整體融資總量僅次於K12領域。”侯凱告訴第一財經,截至2018年中,素質教育上半年融資總數已與2017年全年持平,尤其在天使輪階段,更是迎來了諸多資本的助力。

他認為,下一階段資本將大量集中在優質教育內容解決方案、智能自適應學習和城市教育綜合體領域。

紮堆港股

2018年以來,已經有8所教育企業申請港股IPO,教育類資產港股上市步伐顯著加快。目前港股中擬上市及已上市的教育企業已達23家,其中已上市有12家,排隊中11家。

受訪人士指出,相對於A股上市采用的審批制,港股采用註冊制,並且A股的法規和監管門檻較高,使教育公司在A股上市相對困難。

同時,2018年上半年A股IPO過會率僅為51.79%,2017年該數據為83.27%。若企業選擇在內地申請發股上市需先接受半年到一年的輔導,然後制作申請材料、遞交至證監會進行多道審核,到發審委通過並發股上市需要時間較長,相對於A股,港股上市的備案制(或稱註冊制)制度優勢凸顯。

“香港對於上市企業的審核為註冊制,而A股為審批制,港股市場對於行業、盈利規模等要求是比較寬松的。同時,港股相比於A股更加國際化、市場化,國際資本參與得會比較多,有助於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和國際化,這都是港股的吸引點。”侯凱也認為。

長江證券研究所教育行業分析師趙剛在研報中指出,今年香港市場推出IPO改革,推動H股全流通改革並推出《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對新經濟企業態度非常友好,港股上市制度的優越性更上一層樓。

2月,香港聯交所刊發《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市場咨詢》征詢公眾意見,該咨詢文件允許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上市和新設大中華及海外公司第二上市渠道。

“教育企業在香港上市以2014年楓葉教育和2016年成實外為代表,2017年迎來階段性小規模浪潮,通過搭建VIE(可變利益實體)結構的方式使更多的教育企業看到教育資產證券化這條路的希望,更多的教育企業在近兩年開始模仿。”侯凱稱。

並且,港股在投資渠道、投資者構成、教育板塊估值等方面均較美股有一定優勢。因此,相比美國,香港市場是當前教育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較優選擇。

一位教育行業的保薦代表人認為,VIE架構在香港本身就不鼓勵,如果不能通過香港聯交所就只能去美國上市。但最近的行情是,去美國上市也存在破發的風險。

3月28日,精銳教育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每股11美元,發行當日以10.8美元/股收盤。

截至8月3日,港股教育服務板塊股票21只,而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內地教育企業數量已達14家,占香港教育板塊三分之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47

城投債剛兌信仰遭打破,尚不會蔓延至整個城投板塊

盡管被市場公認為首個違約的城投債,但市場對於“17兵團六師SCP001”最終的兌付仍存樂觀預期。

8月14日,在“17兵團六師SCP001”發生違約後,發行人再度公告稱,“17兵團六師SCP002”將於8月19日兌付本息,由於資金籌集困難,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不少接受采訪的投資經理告訴第一財經,市場仍然預期該短融存在在一定時期內延期兌付的可能性。負責這兩期短融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1.3億資金劃撥至上海清算所,如果本息償付計劃確定後,將盡快正式對外發布公告明確兩期債券的資金兌付安排。

由於這只債券兌付的可能性仍存不確定性,城投性質本身也存在爭議,市場對未來城投債板塊的走勢仍然存在分歧。不少受訪機構認為,盡管目前市場公認這是首個違約城投債,但本次事件的沖擊也僅限於同類型的平臺、同區域的城投等等,尚不會蔓延至整個城投板塊。

又見“違約雙響炮”

8月13日,中城投集團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公告稱,“15城六局”應於8月13日兌付回售本金10.5億元和債券第三個付息年度利息7350萬元;由於公司目前的主要資產被查封凍結,且流動性較為緊張,無法按期償付本期債券到期應付的回售本息。

同日,上清所公告稱,8月13日是“17兵團六師SCP001”付息兌付日。截至13日終,上清所仍未足額收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兵團六師”)支付的付息兌付資金。 Wind資訊顯示,除了8月13日到期的債券以外,兵團六師在公開市場尚有存量債券4只,包括中票、短融、超短融和私募公司債,債券存量為20億。

8月14日, 兵團六師再度公告稱,“17兵團六師SCP002”將於8月19日兌付本息,由於資金籌集困難,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不少接受采訪的投資經理告訴第一財經,市場仍然預期該短融存在在一定時期內延期兌付的可能性。兵團六師負責這兩期短融的人士也表示,目前已經有1.3億資金劃撥至上海清算所,如果本息償付計劃確定後,將盡快正式對外發布公告明確兩期債券的資金兌付安排。

另有投資經理告訴記者,兵團六師將於星期四(8月16日)組織債券投資者會議,屆時將會進一步向債權人明確兩期短融的償付情況。

首個違約城投債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可能是首個發生實質性違約的城投債。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兵團六師嚴格意義上只能界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公司性質介於城投公司和普通國企之間,另外發行人並不在銀保監會的城投名單中,本期債券在中債和Wind的分類中,也都並非城投債。

中信證券固收分析師呂品對記者表示,發行人主要從事的並非傳統的城投平臺的基建、棚改、土地整理等公益性業務,而是農業等經營性業務,從業務分類上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城投。他也提到,但是由於其特殊的股東與自身定位,國資運營平臺是介於普通地方國企控股平臺與城投平臺之間,這種類平臺的類國資主體在全國範圍很多,甚至有一些類似國資平臺將一些城投和普通工業企業都納入旗下。“如果發生實質性違約的話市場更多的還是會將其作為城投來認定。”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兩期短融如果發生實質性違約,將會成為首個打破剛兌信仰的城投債,但目前大家仍關註後續的兌付進展,也就是本期債券存在“技術性違約”的可能,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人士看來,發行人最終能夠完成本息兌付的可能性仍然不小。

一位保險資管投資經理告訴記者,“技術性違約”多是在發行人本身具有較強的還款意願但由於非主觀因素造成的違約,如人行大額支付系統、跨境匯款系統等資金劃付過程中的技術操作原因導致。另一位券商資管投資經理則認為,如果到期的第二日仍然不能完成本息的償付,即使能在短期內順利完成債券的兌付,也不能歸為“技術性違約”的範疇。就城投債而言,此前2009年的“07宜城投債”和2017年的“14新密財源債”也先後發生過技術性違約。

一位城商行資管人士告訴記者,從二級市場成交來看,今日僅在暗盤發生了2000萬的“渣量”成交。他對記者分析,在當前時點的拋售可能是由於委托人強制要求在二級市場上賣出違約債券導致。

城投債還是產業債?

由於這只債券兌付的可能性仍存不確定性,城投性質存在爭議,市場對未來城投債板塊的走勢仍然存在分歧。不少受訪機構認為,未來城投或者“類城投”在基建方面仍將扮演重要角色,本次事件的沖擊尚不會蔓延至整個城投板塊。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則在報告中稱,此前中央曾下發43號文要求剝離融資平臺的政府性融資職能,劃清地方政府債務和城投債務的界限,但仍沒改變市場的信仰。很多投資者依然認為地方政府最終會為城投債務兜底。

“這導致的結果是,城投債和產業債依據企業屬性被分為兩個群體。”李奇霖稱,在地方政府兜底預期下,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加倉城投債,而有些金融機構對民企債一刀切。在結構性去杠桿過程中,地方政府和國企是主體,但民企顯然更為受傷。不少投資者告訴記者,流動性寬松大幅降低了資金成本,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後市場對於城投債的偏好進一步增強。

Wind資訊顯示,8月1日~8月14日,一級市場上有11只城投債發行利率都跌破了4%,其中兩只短融的主體評級為AA+級;而民企債方面,僅有4只債券發行利率低於4%,分別為平安租賃、萬科、金地和平安不動產。

李奇霖在報告中分析,城投債剛兌打破所引發的流動性風險,短期會傳導至一級市場,包括民企債在內的各類型債券,發行難度都將上升,因為流動性壓力下,金融機構偏好高流動性資產,影響配置意願。但在中長期,城投債定價的市場化,有助於緩解民企和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一些城投債分析人士則告訴記者,在資金面寬松以來,對於AAA級債券無論是國企債還是民企債一直不缺少買盤,而AA+和AA級產業債在城投債出現點狀風險後,仍然難以獲得明顯的利好。考慮到這次違約的城投債未來兌付方面的不確定性等,本次事件的沖擊也僅限於同類型的平臺、同區域的城投等等,尚不會蔓延至整個城投板塊。未來在城投債的個券方面,需要機構在投資過程中更細致地調研。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天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81

中報季 | 四大業務板塊均增長,中石化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逾五成

在油價回升的時機下,上遊勘探業務大幅減虧,四大板塊業務同步增長,使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下稱“中石化”)上半年凈利潤錄得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8月27日,中石化在香港公布中期業績,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上半年營業收入達人民幣1.30萬億元。營業利潤人民幣679億元,同比增長51.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416億元,同比增長53.6%。基本每股收益為人民幣0.344元,共計派息金額為197.3億元,同比增長60%。

在油氣勘探、煉油、營銷及分銷和化工四個業務板塊,上半年中石化分別實現息稅前利潤(EBIT)7億元、394億元、183億元、189億元人民幣,後三項同比增幅在1.6%~32.3%之間。

中石化方面表示,業績增長主要歸因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以及應對嚴峻的市場競爭形勢時,充分發揮營銷網絡優勢,持續推進精細化營銷,統籌優化內外部資源,全力拓展市場。

對於油氣勘探開發的大幅扭虧,中石化將此歸因於利用油價回升的時機,實現了儲量增加及效益開發的雙增長。

根據中報,上半年中石化實現油氣當量產量224.59百萬桶。其中原油產量為143.63百萬桶,境內、海外原油產量分別為123.68百萬桶及9.95百萬桶,占比分別為86%與14%;天然氣產量4762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5.3%。

上半年,中石化原油實現價格為63.3美元/桶,同比上浮33.3%,天然氣實現價格為6.1美元/千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15.1%,油氣現金操作成本同比持平,勘探及開發板塊利潤同比大幅減虧,179億元。

在煉油業務上,受煉油產品的價格、銷量的同步增長的影響,中石化上半年保持較高的加工負荷,煉油毛利同比增長14.9%,達到544.1元/噸,該業務板塊上半年經營收入為5933億元,同比增長21.5%。

營銷及分銷業務成為中國石化上半年增長最緩慢的板塊,上半年實現息稅前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1.6%。

化工業務方面,2018 年上半年實現息稅前利潤人民幣189億元,同比增長14.5%。中石化表示,將繼續優化原料結構,降低原料成本,推進高端化工的產研銷。

從資本支出情況來看,上半年,中國石化資本總支出為236.87億元,其中在勘探開發、銷售及分銷、煉油、化工業務板塊的資本支出占比分別為45%、23%、19%及10%,剩余的3.07億元主要用於科研裝置及信息化項目建設。

對於下半年行業發展的預判,中石化中石化董事長、總裁戴厚良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境內成品油、化工產品需求將保持增長 ; 隨著中國能源結構持續調整,天然氣需求將繼續快速增長 ;下半年經營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國際油價走勢不確定性增加。”

對應到生產進度安排,中石化預計下半年生產原油146百萬桶,其中,境內125百萬桶,境外21百萬桶。

其中,計劃生產天然氣4978億立方英尺,全年計劃生產量相比去年同期提高6.7%,計劃提升的比例居各項產品之首。

面對不斷增長的天然氣市場,戴厚良表示,未來中石化將聚焦天然氣產供儲銷產業鏈建設,推進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以及LNG接收站、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開拓高端直供用戶、車船用氣市場和城市燃氣市場,大力延伸天然氣價值鏈,推動天然氣有效快速發展。

為了應對緩解冬季用氣緊張的狀況,記者了解到,在國內天然氣生產方面,中石化計劃鄂爾多斯大牛地氣田在今年冬季將全面釋放產能,預計可增供氣量50萬立方米/日;勝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伴生氣井冬季也將進行常態化生產,預計可增供氣量100萬立方米/日;煤層氣生產預計可供氣量50萬立方米/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邊長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65

中國概念股TMT板塊泡沫研究報告

1 : GS(14)@2011-04-30 15:07:20

http://news.imeigu.com/a/1304086859360.html
報告結構
一、泡沫表現:TMT公司估值變化
1. 中國TMT公司與美國TMT公司估值對比
2. 最近IPO中國TMT公司估值狀況
3. 中國TMT公司私募融資估值狀況
二、泡沫成因:同時發生的四大革命
1. 電子商務:流量變現!
2. 社交網絡:爭奪互聯網主要入口
3. 移動互聯網:終端革命
4. 新媒體:視頻行業的想像空間
三、泡沫分析:如何理解TMT板塊泡沫
1.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股票表現
2.泡沫破滅後死掉的公司及活著的公司
3.泡沫後中國概念股同樣出現兩極分化
4.如何認識此次中概TMT板塊泡沫
以下為研究報告正文部分:

期多只中國TMT(科技、媒體、通訊)概念股股價連續飆漲,中概TMT板塊是否存在泡沫成為熱門話題。i美股就此問題進行三大方面研究:中國概念股TMT
板塊是否存在泡沫?TMT板塊泡沫是怎樣產生的?在泡沫形成及破裂過程中,投資者應如何應對?希望有助於投資者做出更好決策,以下為報告全文:
一、中國概念股TMT板塊泡沫表現
我們分了三個類別統計中國TMT公司的估值狀況,包括已經在美上市TMT公司、近期赴美IPO的中國TMT公司、未上市中國TMT公司。
1.中國在美上市科技股與美國科技明星股對比
i
美股統計發現,在近一年時間中內,從股價表現來看,中國在美上市科技股一年平均漲幅高達48.71%,遠高於美國本土科技明星股20.49%的平均漲幅,
同期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累計漲幅為15.22%;從市盈率狀況來看,美國本土科技明星股的市盈率為39.49倍,而中國在美上市科技股的市盈率為
66.80倍,後者是前者的1.69倍,入選樣本的20家美國公司均為盈利,而20家中國公司有3家為虧損,算上這個影響,市盈率反映出估值差異要更大;
從市銷率(總市值除以總營收)來看,可發現20家美國本土科技明星股的平均市銷率為4.39倍,而中國在美科技股的平均市銷率為17.87倍,後者為前者
的4.07倍。具體如下圖:

(註:統計週期為2010年4月27日-2011年4月26日;中國在美上市科技股的考察樣本為截至2011年4月26日市值在中概排前20的TMT公司;美國本土科技巨頭為在美國市值排名前20的TMT公司。樣本詳細情況請見本報告附圖1、附圖2)

國在美上市科技股中,新浪一年累計漲幅高達272.26%。華爾街給新浪一款產品微博的估值由10億美元上漲到20億、30億,有的甚至給出100億美元
預估值。截止目前,新浪市銷率已經超過20倍。再將其與微博鼻祖twitter進行一下對比,媒體報導稱twitter最新估值為77億美元,而其
2010年營收僅0.45億美元,經計算可見,twitter市銷率將高達171倍。
另一隻龍頭股百度近12個月漲幅高達145.71%,
同期谷歌漲幅僅0.71%。百度市值530億美元,最近一財年營收11.99億美元,盈利5.31億美元,目前市銷率為44.2倍,市盈率99.3倍;而
谷歌市值1769億美元,最近一財年營收293.20億美元,盈利85.05億美元,市銷率為5.84倍,市盈率20.14倍。具體如下圖:


噹網在IPO後受到美國資本市場的追捧,目前市值19.01億美元,最近一個財年營收為3.457億美元,盈利為0.047億美元,市銷率為3.45倍,
市盈率為404倍;而美國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目前市值822.2億美元,最近一財年營收342.04億美元,盈利11.52億美元,市銷率為2.4倍,
市盈率為71.4倍。具體如下圖:


酷,中國最大的視頻網站,市值已經高達68.23億美元,超過諸多老牌中國互聯網公司,如盛大、搜狐、網易。優酷最近一個財年營收僅0.59億美元,虧損
0.31億美元,市銷率為116.2倍。優酷CEO古永鏘在IPO期間曾以Netflix做類比對象,對比兩者來看,Netflix市值124億美元,最
近一個財年營收21.62億美元,盈利1.6億美元,市銷率僅5.73倍,市盈率77.5倍。

2.中國TMT公司赴美IPO再起高潮


上圖所示,自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中國赴美IPO的TMT公司數量為18家,總計融資21.639億美元,這18家公司IPO首日平均漲幅為
35.76%;IPO後至2011年4月26日,18家公司的累計平均漲幅為59.19%,據美國專門研究在美IPO公司的網站IPOSCOOP統計,最
近在美國上市的100家公司,截至2011年4月26日的累計平均漲幅為26.27%。
細緻觀察會發現,在赴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中,與互聯
網沾邊的,基本均受到投資者熱捧。在2010年全美IPO表現最好的5只個股中,中國公司佔據4席,分別是優酷(漲161.25%,第一,同時為2005
年以來最佳表現),藍汛(漲95.32%,第二),噹噹(漲86.94%,第四),搜房(漲72.94%,第五)。2011年3月底上市的奇虎360,上
市當日漲幅134.48%,為截至目前2011年全美IPO漲幅最大的股票,奇虎360市值也達到37.5億美元,市銷率65.04倍,市盈率
441.70倍。此外頂著「中國移動互聯第一股」光環的斯凱,雖然在IPO當日暴跌超過20%,但是此後股價一路高歌,截至2010年4月26日,斯凱報
價17.35美元,2011年漲幅已經超過300%,市值近6億美元。
除已經上市的上述公司,目前仍有一批中國互聯網公司正在積極籌備赴美IPO,其中人人、世紀佳緣、土豆、鳳凰新媒體、網秦等均遞交SEC上市申請,而盛大文學、開心網、去哪兒網、淘米網、PPlive、迅雷、Ucweb、和訊網等已傳出要赴美IPO。
3.中國互聯網私募融資急速增長

國TMT(尤其是互聯網)行業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進一步刺激了相關公司上市前融資的估值。以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為例,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
據,2010年電子商務領域已披露的投融資共有42起,其中風險投資35起,總額逾5.5億美元;IPO兩起,募資總額3.89億美元;網站併購5起。其
中B2B、B2C領域融資盤點如下:



購融資方面。由於中國團購網站模仿對象均為美國Groupon,當Groupon拒絕谷歌60億美元收購後,國內團購網站估值開始升高。拉手網在2011
年4月初宣佈完成1.11億美元的C輪融資,使得其估值達到11億美元,一年前這家公司剛上線時估值為100萬美元。2010年主要團購網站融資如下:


入2011年,風險投資進一步湧入風頭正勁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仍以電子商務為例。電子商務行業在2011年前四個月的9起私募融資中,就募集18.9億美
元的資金,其中包括京東在2011年4月的C輪融資中,獲得了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一次性15億美元的投資,使得京東商城在公開上市前估值就超過了
100億美元。

互聯網其他行業,比如視頻行業的PPlive也獲得了巨額融資,2011年3月,PPlive宣佈獲得軟銀2.5億美元的注資,這筆融資超過了優酷IPO時募集的資金,也是的PPlive的估值在IPO前超過了7億美元。
綜合上面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不管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中國TMT行業公司都受到了資金的追捧。
二、中國TMT板塊泡沫成因

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來看,泡沫多來自人們短期內的對新技術、新應用前景的過度樂觀。1840年代的鐵路,1920年代的汽車和收音機,1950年代的晶體
管,1980年代早期的家用電腦和生物技術都曾帶來這樣的樂觀。新技術讓人們看到未來世界新圖景,樂觀情緒蔓延,投資都都預期自己可以從中受益,於是投資
過度,泡沫產生。
此輪中國TMT板塊泡沫產生於同樣的樂觀,具體來自於互聯網在四個領域的應用前景: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新媒體(主要是視頻)。
1.電子商務:流量變現!
1.1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增速迅猛

中國整體經濟狀況來看,網絡經濟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實體經濟,網絡經濟中的電子商務增速遠高於品牌廣告等行業增速。據艾瑞諮詢公佈數據顯示,2007年到
2009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4%,高於移動互聯網的35.8%、品牌網絡廣告33.8%,以及網絡遊戲的40.8%。艾瑞預測
2010年到2013年,電子商務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74.3%,低於移動互聯網的91.8%,但高於品牌網絡廣告41.7%、網絡遊戲的
20.1%,電子商務將繼續擔當網絡經濟增長主力。
從網絡經濟各部分構成來看,2007年電子商務在網絡經濟市場中佔比為22%,到2009年已提升至25.7%,預期這一比例在2013年將上漲至40.8%。與此同時,網絡遊戲、品牌網絡廣告所佔份額逐漸下滑,佔比越來越小。具體如下圖所示:

電子商務行業快速增長背後是中國網購人群的增加。艾瑞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網購用戶約5500萬人,2009年這一數據已增長到1.09億人,預期2013年將達2.45億人。具體如下圖所示:


購用戶數量的持續增長,便捷支付通道的打通,物流倉儲快遞發展,客觀環境的改善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新動力。DCCI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網絡購物市
場交易規模達462.6億元,佔網絡消費比例為11.6%,2010年佔比上升至37.6%,預期2013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78.1%。具體如下圖所
示:

1.2 中國電子商務第三波熱潮

中國電商發展歷史上,總共經歷三波熱潮:第一波始於1999年,主要代表電商為易趣網、8848、卓越網、噹噹網等,隨互聯網泡沫破裂進入低谷;第二波始
於2007年,在阿里巴巴上市示範效應下,眾多風險資本進入電商領域,服裝、3C、母嬰等門類均出現垂直B2C,此波在2008經濟危機期間進入調整期;
第三波始於2010年,以京東等電商巨額融資為標誌,B2C、團購兩大領域新公司不斷湧現。
a.B2C模式。
在傳統品牌商對電子商務比較陌生年代,電商需要用戶自身去貢獻內容,無論是淘寶還是易趣,都採用C2C模式吸引買家,積累豐富商品種類,再借此吸引更廣泛
消費人群。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越來越多傳統品牌商開始嘗試線上零售模式,同時淘寶等C2C平台客觀培養出細分市場用戶群,B2C逐漸成為主流。與C2C相
比,B2C賣家更正規、產品質量更好、服務更有保障。
據艾瑞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中B2C佔比為6.8%,預期2013年佔比至少上漲至30%。具體如下圖:

B2C
包括綜合類B2C(或稱平台類B2C)與垂直類B2C。綜合類B2C包括淘寶商城、京東商城、卓越亞馬遜及噹噹網等,其共同特徵是大而全(部分正在努力向
大而全轉型),試圖在同一個平台上納入儘可能多的品類。據艾瑞最新公佈數據,此四家綜合類B2C佔據2010年中國B2C交易額排行榜前4位。具體如下
圖:

作為B2C領域裡的重量級選手,綜合類B2C增長極其迅速。2008年京東商城交易額僅13.2億元,2010年就超過100億;凡客2010年增長300%,2011年銷售目標再增長100%;淘寶商城銷售額在2010年增幅則超400%。

直B2C共同特點為: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例如3C、服裝、母嬰、奢侈品等,迅速擴充商品品類,並以做成細分領域第一名為目標,爭奪綜合類B2C的具體門
類生意。在過去的1-2年時間中,垂直B2C成為創業者首選,切入領域越來越細,比如鞋類B2C、襪子B2C、運動服飾B2C。舉例來看垂直B2C的增
幅:鞋類B2C樂淘2010年銷售額為1億元,2011年預期銷售額翻5倍,達到5億元;奢侈品B2C走秀網2009年銷售額4000萬元,2010年2
億元,2011年預期銷售額翻5倍,達10億元。
b.團購模式。
2010年是中國的「團購元年」,首家團購網站滿座網於2010年1月成立,此後美團網、拉手網、糯米網等紛紛上線,到下半年形成「千團大戰」格局。簡單
說,團購網站充當著網上消費信息集散中心功能,它將線下市場(購物中心、餐館等等)搬上網絡,再組織線上用戶集體砍價,取得消費優惠。團購網站收入模式主
要依靠收取提成。團購模式在中國的迅速興起,與其簡單可模仿的模式有關,也與團購盈利時間短特點有關。以下為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數據:

1.3 中概TMT板塊中受益電商發展的公司
中國概念股TMT板塊中受益電商發展的公司包括三大類:
1)
電商類公司,主要是噹噹網與麥考林兩隻個股。麥考林作為「中國B2C第一股」,上市首日飆漲57%,但在公佈首份上市財報後,股價出現直線下滑。分析普遍
認為,投資者在財報公佈後意識到這家B2C並不「正宗」,在線上零售業務外,還有龐大的線下店舖銷售渠道,而這部分業務表現讓人失望。暴跌行情持續很長時
間,直到2011年一季度財報發佈後,麥考林才重新進入投資者視野,此時它的戰略核心已發生轉型。轉型之一為「資本運作」,引入新浪、中國動向作為合作夥
伴;轉型之二為「發力線上」,戰略中心完全放在電子商務板塊;轉型之三為「放棄線下擴張」,直營店將逐漸轉為加盟店。如果將「麥考林轉型」放入第三波電商
熱潮中去思考,轉型很好理解,因為B2C業務增速要遠遠勝於線下。
與麥考林相比,噹噹擁有電商渠道具有更大價值,其在圖書品類上的影響力也
非常可觀,其掣肘處在於網站品類單一,總體毛利率過低。上市後噹噹網獲得相當不錯的估值,市盈率達到1215倍,要支撐這樣高的估值,就必須解決後續增長
乏力的問題。目前噹噹選擇的道路為百貨化,走綜合性B2C平台道路,繼續擴張品類,保持銷售額的增長速度。噹噹股價當前徘徊在24美元附近,相比34美元
的最高價已回落很多。
2)擁有巨大流量的傳統互聯網公司,主要是百度、新浪、搜狐、網易。這些公司往往並不直接經營電子商務,但他們擁有電
子商務所需的巨大流量和用戶,那麼很容易從電子商務的廣告熱潮中有所獲益。新上市的奇虎360重要收入也來自電子商務上游。360在2011年初推出
360團購開放平台,通過開放應用程序接口(API),符合資質團購網站均可接入該平台,共享360的用戶及流量,360則提取交易分成,並負責解決團購
平台的網絡安全等問題。
2.社交網絡:爭奪互聯網入口
2.1 中國社交網絡發展規模與勢頭
社交網絡即社交網絡服務,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由於社交網絡極大降低人們社交時間、物質成本,有效拓展社交範圍與區域,同時將網絡信息以人為核心進行重構,因此在全球互聯網快速興起。

易觀國際發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SNS用戶規模將達2.16億,環比增長22.7%。中國SNS市場規模將達13.28億,環比增長71%。到
2013年,中國SNS用戶規模將達4.25億,較2012年增長25.8%;市場規模將達52.98億,較2012年增長61%。具體如下圖所示:

(註:易觀智庫以上數據未包括微博產品的用戶在內)

前中國增長速度最為迅猛的社交網絡產品為微博。新浪在2009年底正式推出微博,到2010年10底已達5000萬,而截止2011年2月底,新浪微博用
戶已突破1億人,每天發佈微博的信息量5000萬條左右。作為新浪微博的主要競爭對手,騰訊微博2010年3月推出,借助QQ客戶端優勢迅速追趕,並在
2011年2月初也宣佈註冊用戶超過1億。此外網易微博用戶數在2011年2月底也達到了3800萬人。據DCCI預測,中國互聯網微博累計活躍註冊帳戶
數2011年中將突破1億,2012年、2013年底,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2.8億、4.6億。具體如下圖所示:

2.2 社交網絡成中國互聯網主要入口

傳播模式上,社交網絡顛覆web1.0靜態單向傳播方式,更具即時性、互動性與移動性。在網絡信息生產上,社交網絡中的信息更多來自用戶自產,隨著社交網
絡用戶爆髮式增長,中國互聯網內容生產方式也出現拐點。據DCCI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6月中國互聯網頁面瀏覽量PV中,用戶生產內容的流量佔比達
50.7%,超過網站產生內容的流量佔比(47.32%)。

DCCI的數據同時顯示,從2008年到2010年,中國主要互聯網應用頁面瀏覽量佔比中,社區佔比持續上升,2010年上半年社區貢獻流量佔比達50.1%,而搜索貢獻流量佔比為僅為16.5%,網絡視頻佔比13.9%,諮詢佔比8.8%,電子商務佔比4.6%。
從中國網絡用戶訪問時長佔比來看,網絡社區市場佔比同樣持續上漲,從2008年上半年的18.4%,上升至2010年上半年39.2%,成為中國互聯網主要用戶入口。具體如下:


交網絡在顛覆信息生產機制同時,滿足用戶對信息個性化定製、傳播及分享需求,因此對新聞資訊類網站存在嚴重「替代性」影響,如DCCI數據所示,新聞資訊
訪問時長佔比從2008年48.5%快速下降至2010年上半年15.8%。可以預期,在個性化資訊服務成為主流的web2.0時代,中國門戶「大而全」
的資訊超市作用失去基礎,而社交網絡(主要是微博)這種更高效方式將成為其替代品。
2.3 社交網絡蘊含的巨大商機
社交網絡目前覆蓋互聯網主力人群,成為互聯網主要入口,其作為網絡平台的商業價值也日漸顯現。目前來看,社交網絡的商業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社交廣告、社交遊戲、社交電子商務。
a.社交網絡廣告

交廣告特點是精準、互動、自助。社交網絡掌握著用戶自發提供個人基本信息(例如興趣、年齡、愛好),以及個人實時信息(例如去哪裡吃飯、是否單身、想買什
麼東西),因此能做到廣告精確投放。社交網絡廣告自助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在社交網絡購買廣告位,定製目標消費者所在的地理位置、年齡、相關喜好等,
這樣廣告投放就不再只是大公司的專利,小的店主及零售商同樣可利用。除上述特點外,社交網絡廣告投放還有一項殺手級特點,就是一切廣告投放效果都可實時監
測,任何廣告主都可以使用相關工具,隨時調整廣告投放方案併力求最佳。
據美國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comScore的數據顯示,2011年第一季度,Facebook的顯示廣告展示量首次超越雅虎,成為全美第一大顯示廣告發佈商,市場份額由去年第四季度的11%增長至16%。Facebook的廣告客戶數量自2009年年初以來增長了逾3倍。
b.社交遊戲

交遊戲是指運行在社交網絡內遊戲,社交遊戲更強調用戶之間的互動及分享。伴隨社交網絡用戶數量高速增長,社交遊戲用戶也快速積累。據易觀國際預測,到
2012年中國社交遊戲市場規模將達到16.3億,用戶規模達1.3億,活躍付費用戶規模增至1700萬,到2013年中國社交遊戲市場規模將達到
28.5億元,社交遊戲用戶規模將達到1.3億。具體如下圖所示:


場研究公司Parks
Associates預計,2015年全球社交遊戲市場規模將由2010年的10億美元增長4倍至50億美元。社交遊戲持續升溫也造就一批網遊開發新貴,
以社交遊戲商Zynga為例,借助Facebook展示平台,Zynga每月活躍用戶達1.84億,截至目前估值已超過老牌遊戲巨頭EA(EA當前市值達
67.9億美元)。
c.社交電子商務

交電子商務包括兩種類型:社交網站進入在線零售領域,零售電商在自有網站內建立用戶社交網絡。目前看第一種模式更見成效,Facebook官方數據顯
示,Facebook已成為網絡零售商的重要流量來源。2010年10月,Facebook為亞馬遜帶來的推介流量同比增長328%,谷歌則下滑了
2%,Facebook給eBay帶來的推介流量增長81%,谷歌下滑3%。
據福布斯4月13日刊載文章《Facebook電子商務前景廣
闊》,Facebook不僅為零售商、品牌商帶來流量,還提供各種社交網絡工具,幫助電商提升銷量。除此之外,C2C同樣借助Facebook獲益,與在
Craigslist上跟陌生人交易相比,通過Facebook與好友或好友的好友交易更值得信賴。
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盈利模式外,社交網絡還擁有更多可供發掘商業模式:實時搜索,提供實時話題信息及數據監控;高級賬戶收費,向企業用戶收費,為企業提供流量分析、品牌宣傳服務;無線增值服務,提供更多工具性應用及增值服務;平台開放,與社交網絡應用開發者分成。
2.4 中概TMT板塊中社交網絡公司
社交網絡的估值離不開對於Facebook估值討論,自2004年6月創立至今,Facebook估值從最初的7.5億上漲超500億元。具體如圖:


概TMT板塊已上市公司涉及社交網絡的,目前主要有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其中以新浪微博業務影響最為顯著。新浪CEO曹國偉認為,微博是基於社交關
係的平台,信息傳播的效率更高,而在中國互聯網上,基於強關係的SNS,包括人人網和開心網,與微博正殊途同歸,都在朝著社會化的網絡方向發展。而新浪微
博是否能成長為社交化網絡,直接關係到其估值高低。高盛最新報告稱,如果將新浪微博完全按照社交網絡屬性估值,新浪的估值將會達到每股165美元,較現價
仍有16%的上漲空間。如果完全按社會化媒體估值,則每股只有79美元,較目前的價格低45%。
此外中概股將新增一家以SNS為主要特徵的
上市公司—人人。人人旗下的人人網歷來被冠之以「中國版Facebook」,但從招股書中披露數據看,其自營業務(遊戲及團購)佔據營收很大比例,這與
Facebook的開放平台相比,在營收及理念等方面均差距明顯。另外有媒體消息稱,開心網已啟動赴美程序,上市日期將緊隨人人之後。與人人相比,開心網
完全屬於SNS網絡公司,其迅速興起與「偷菜」、「搶車位」等社交遊戲息息相關,截止2010年8月註冊用戶也已超過8600萬。開心的上市將為中國社交
網絡概念再添一把火。
在討論過中國概念股中與社交網絡相關的公司後,有必要再提及中國推行全社交(total
SNS)戰略的公司騰訊。騰訊目前提供IM、微博、SNS、博客、郵箱、BBS等一站式服務,滿足用戶幾乎所有社交方面需求。在社交網絡基礎上,騰訊又進
入網遊、門戶、搜索、瀏覽器等諸多領域,其盈利隨之不斷升高。騰訊目前被視為中國社交網絡的最大贏家,其在增值服務(尤其是虛擬物品消費)上所取得的巨大
成功,正被全球社交網絡公司所借鑑,其中包括美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
3.移動互聯網:終端革命

根士丹利在2009年底發佈的《移動互聯網》研究報告中稱:「財富的創造和消亡是新的計算產品發展週期的實質,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週期的早期階
段,這是過去的50年來的第5個發展週期。」摩根士丹利分析師MaryMeeker認為「3G + 社交+ 視頻+
網絡電話+移動裝置」五大趨勢融合,推動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和創新。移動互聯網將比以往4大周期(大型機、小型機、個人電腦、桌面互聯網)創造更多市
值,也將造就更多互聯網領域巨頭。
3.1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
首先來看中國互聯網接入方式的演變。據DCCI預測,2010年中國手機銷量預計2.5億部,智能手機佔比為16.6%,智能手機銷量2010年超越電視,2011年銷量超越PC。而這意味著互聯網的主要接入口已轉移到移動終端上來。

再來看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情況。根據易觀智庫最新數據,2010年第四季度中國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2.88億人,環比增長18.52%,相比去年呈現41.48%的增長速度。

具體到手機用戶數量上,據DCCI預測,手機網民數量將在2013年超越PC網民。

3.2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兩大需求
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需求大體可分成兩類:核心應用需求和休閒娛樂需求。核心應用需求包括移動搜索、瀏覽器、輸入法、地圖導航、應用商店;休閒娛樂需求包括移動遊戲、移動IM、移動媒體、移動SNS、LBS。
傳統互聯網公司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通常會進入核心應用領域,將原有業務擴大到移動領域,代表公司包括百度、騰訊。這類公司的典型做法為:大量推出移動客戶端產品及構建開放平台。新興創業公司聚焦的領域多為移動IM,SNS及 LBS,如小米科技的米聊,街旁、冒泡。
據中金《移動互聯網深度報告》,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使用的應用中,手機遊戲最多,佔到78.4%,接下來是移動IM、手機音樂、手機閱讀和移動搜索。具體如下圖所示:

Nielsen
公司2009年底針對4000名智能手機用戶為期30天的調查顯示,前五名的移動應用需求是遊戲、天氣、地圖、社交網絡和及音樂。據艾瑞數據顯示,在用戶
使用手機IM頻率方面,平均每週使用6-7 天的用戶比例達51.3%;約80%的用戶擁2個以上的SNS
賬戶,並有超過40%的用戶希望在手機上使用SNS。預期隨著用戶關係在社交網站平台上逐漸積累和擴大,越來越多的交互和信息傳遞都會在移動社區平台上進
行。例如,新浪CEO曹國偉最新披露數據稱,新浪微博50%的用戶通過移動終端上微博。
3.3 移動互聯網受益公司及盈利模式
將有三類公司受益移動互聯網興起。第一類為基礎設施公司,包括運營商,通訊設備、手機提供商,半導體公司和數據分包商類公司;第二類為平台公司,例如facebook式開放平台、蘋果式應用商店,國內傳統互聯網巨頭目前也在構建自己的開放平台;第三類為應用軟件公司。
3.4 受益移動互聯網發展的TMT板塊公司
首先要提到的是新浪與騰訊,新浪微博目前已成為智能終端上的殺手級應用。據新浪官方披露數據,新浪目前1億多註冊用戶中,有一半是通過移動終端上微博的。

未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與新浪爭奪最激烈必然為騰訊。騰訊在移動互聯網的佈局包括:移動IM、WAP門戶、無線搜索、移動SNS、手機瀏覽器、手機閱讀、
手機音樂及遊戲、移動應用商店。騰訊不僅將PC優勢平移到互聯網,同時通過完成其他領域的佈局,包括應用商店、手機遊戲等。
第二個要提到的
是百度、優酷。這兩家公司通過將原有桌面業務(搜索、視頻)轉移至移動互聯網,再次捕獲移動互聯網用戶。谷歌全球副總裁劉允在最新演講中稱,據谷歌統計數
據,移動搜索仍是智能終端的最大應用。至於移動視頻,隨著3G的普及,將繼續成為移動互聯網終端的主要娛樂方式。
第三個要提到的一個獨特公
司是斯凱。斯凱在美上市時主打「中國APP
store」的概念,上市首日大幅走低。截至4月28日收報20.31美元,與上市首日收盤價相比,目前該股股價已上漲238%。日前斯凱正式對外公佈
「OPENSKY戰略」:手機遊戲及應用開發者可調用名為OPENSKY插件,實現與擁有5000萬用戶的斯凱冒泡平台互聯互通,斯凱通過增值服務及廣告
獲得收入,並分成給開發者。OPENSKY戰略為斯凱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開闢一種新的盈利模式。
4.視頻:想像空間

DCCI統計數據,從2008年上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在中國主要互聯網應用中,網絡視頻的頁面瀏覽量PV佔比,從7.9%上升至13.9%,但網絡
視頻的訪問時長佔比,卻從8.3%上升至20.4%,僅次於網絡社區39.2%訪問時長。由於用戶在網上停留時間為定數,視頻網站訪問時長大幅增長意味
著,視頻行業的網絡價值將獲得顯著提升。以下詳細來看:
4.1 網絡視頻用戶增長空間巨大
1)網絡視頻搶佔傳統電視觀看人群

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群,普遍培養出在線觀看視頻習慣,而非收看電視。據CNNIC
2011年1月發佈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収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國內網絡規頻用戶規模2.84億人,網民滲透率為
62.1%。從網絡視頻用戶增長情況來看,2009年用戶規模為3億多,到2010年底有望增長到3.94億,預期到2012年,網絡視頻用戶將達
5.27億人。具體如下圖所示:

從有效瀏覽時間方面看,艾瑞IUT數據顯示,2011年2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總有效瀏覽時間突破15億小時,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200%。


線視頻觀看人群和瀏覽時長飛速增長,離不開帶寬環境的改善。為了獲得更多流量,視頻網站在帶寬上的投入不斷加大,加上CDN、P2P等網絡加速技術的應用
革新,用戶在線觀看視頻的流暢度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在線視頻點播服務帶給用戶更多選擇空間、更豐富的節目,讓人遠離電視密集廣告轟炸的困擾,網絡視頻對
於用戶吸引力越來越大。
2)視頻網站搶佔更多硬件終端

前網絡用戶主要通過瀏覽器與客戶端在桌面觀看視頻,但視頻網站早已開始佈局其他硬件終端,不管是手機還是平板電腦,甚至謀求再次回到視頻播放的最大終端:
電視機。據DCCI預測,中國手機網民用戶數量將在2013年超越PC網民,而視頻應用2010年底在手機應用中佔比已達30.2%。換句話說,手機視頻
仍具有龐大用戶市場。
再看電視終端。視頻網站入侵電視終端,這一舉動可通過互聯網電視來完成。互聯網電視為「電視+互聯網+App+PC」
的合體,用戶可以直接在電視上登錄視頻網站賬戶,並搜索相關節目。在美國電子消費品市場上,現在已擁有Google TV、Apple
TV等多種互聯網電視,用戶可自由登錄Yutube、Netflic等網站,自由點播節目。在中國網絡市場上,隨著三網合一的逐步實現,用戶不久也將能通
過手中的遙控器,在電視機這塊更大的屏上自由點播網絡視頻。
因此,不論是從桌面用戶、移動終端用戶上,還是從未來互聯網電視用戶上考慮,中國視頻網絡用戶均存在更大增長空間。
4.2 視頻網站營收增長潛力巨大
4.2.1 國內:視頻網站營收以廣告為主
隨著網絡視頻用戶數量和瀏覽時長的不斷增長,網絡視頻市場價值迅速提高。據易觀國際預測,到2013年中國網絡規頻市場規模將達到69.9億。


內視頻行業營收仍主要來自廣告收入,廣告形式為貼片廣告。據艾瑞諮詢統計數據,2010年中國在線視頻行業市場規模構成中,廣告收入佔比為68.5%,版
權分銷和其他收入佔比分別為6.4%和25.1%。艾瑞預測,在未來幾年中,規頻行業將繼續保持年增長60%以上的速度,至2013年,廣告收入將突破
100億大關。

4.2.2國外:更加多元化視頻網站營收模式

內網絡視頻市場規模增速迅猛,但一直面對一個殘酷事實:中國視頻行業尚未實現盈利。由於視頻網站主營收來源是廣告,在版權價格和帶寬成本高昂的情況下,造
成盈利壓力。反觀國外視頻網站,例如Youtube、Hulu、Netflix等,不僅營收規模大於國內視頻網站,而且早摸索出各自盈利模式。
a.YouTube UGC+廣告

內最早一批進入視頻領域的諸如土豆網、優酷網等,最早都是先嘗試Youtube模式。YouTube是以視頻分享為紐帶的SNS網站,憑藉著SNS關係營
銷模式,YouTube迅速累積人氣,吸引大量粘性用戶。美國金融諮詢公司Trefis調查顯示,2010年YouTube的用戶數量為4.08億人,而
到2016年將增長到7.05億人。
谷歌於2006年以1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YouTube後,
YouTube強大的用戶資源加上Google搜索技術和特有的廣告模式,使其強大的廣告投放平台價值得以迅速實現。特別是在廣告收入分享模式
上,YouTube採用與內容作者分享廣告收入的模式,使每個註冊用戶都能夠成為Google的ADSense廣告賬戶擁有者,在自己上傳的視頻上自動匹
配廣告,與YouTube一起成為廣告收入分成者。谷歌CEO埃裡克·施密特去年9月稱,YouTube已接近盈利階段,扭虧為盈的步伐逐漸加速。
b.Hulu 正版資源+廣告
隨著中國打擊盜版舉措力度加大,中國特殊國情下UGC模式帶來的盜版隱患愈發嚴重,於是視頻網站將目光轉向Hulu模式,後來崛起的搜狐高清、奇藝都主打正版高清長視頻路線。
Hulu
是NBC環球和新聞集團共同成立的正版影視在線觀看網站,在推出付費服務HuluPlus之前,該公司主要營收來源為廣告,Hulu的內容提供方大約有
200家,每家向Hulu收取五成至七成不等的廣告收入。由於背靠大型傳媒娛樂集團,公司能夠拿到不少獨家及首播權,再向其他網絡媒體進行版權分銷。
Hulu網站推出第一年就取得了9000萬美元的營收, 2010年全年營收總額高達2.63億美元。HuluCEO詹森•基拉爾在其個人博客上透露,該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0%,全年有望實現營收5億美元。Hulu已於2009年第四季度開始實現盈利。
c.Netflix 正版資源+付費收看
Netflix
是美國流媒體內容提供商,向訂閱用戶提供付費在線正版影視內容點播服務,同時其服務延伸至互聯網電視及各種移動終端。Netflix於2002年5月在納
斯達克上市,發行價15美元,2010年起股價由50美元一路飆升,截至4月27日收報235.96美元,市值124.8億美元。
Netflix
是較早實現盈利的一家視頻網站,伴隨著業務由影片線下租賃到線上租賃,再將服務輻射到電視及其他移動終端,Netflix盈利不斷加速。2005年
Netflix營收為6.8億美元,盈利為4100萬美元;2009年Netflix營收已達16.7億美元,淨利潤1.15億美元。2011年第一季度
營收7.19億美元,淨利潤為6000萬美元,美國用戶數達2360萬人。
國內視頻網站陸續推出付費點播頻道,但目前營收規模佔總營收的比重微不足道。同時,尚未成功的像Netflix那樣,將訂閱點播服務延伸至電視終端,要走Netflix道路難度不小。
4.3 中國視頻行業想像空間
Yutube
背靠google搜索大樹,其模式並不能被簡單模仿;Hulu模式則早已進入中國,其模仿典範為奇藝及搜狐;Netflix的模式最難模仿,卻佔有最誘人
的電視機市場。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新媒體的興起,不斷擠壓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份額,而電視台等傳統媒體承載的廣告價值卻並沒有下降。視頻網站如能搶佔
電視終端,將能以少於傳統電視台的投入獲取較高的廣告收益。
樂視網近期推出了樂視TV 云視頻超清機,奇藝的電視機產品項目平台正在研發當中。國內視頻網站未來很有可能像Netflix那樣,通過電視機這塊屏,為用戶提供互聯網電視收費點播服務,取得更大的收益。
因此,雖然視頻行業仍處於摸索階段,但基於更多模式下的探索,均留給人們足夠大的想像空間。在此情況下,優酷受到追捧就很容易理解。
三、如何應對TMT泡沫
面對越吹越大的泡沫,投資者應該作何選擇,或許可從歷史中尋找到經驗。如果將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命名為網絡泡沫1.0,那麼此次可稱為網絡泡沫2.0。



1.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股票表現

近一次比較大的泡沫發生在2000年前後。從1998年10月起,作為新經濟晴雨表的納斯達克指數從1500點一路上揚、持續攀升。到2000年3月10
日,納指突破5000點大關,並創下5132點的歷史最高紀錄。這一天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3月13日(星期一),納斯達克指數一開盤就從5038跌到
4879,之後不斷下滑,網絡經濟危機全面爆發。
事後的分析認為,下跌受美聯儲調高利率及微軟遭地方法院拆分這兩大事件的影響,而更直接的可能誘因之一,是大量對高科技股的領頭羊如思科、微軟、戴爾等數十億美元的賣單碰巧同時在3月13日早晨出現。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尚不清晰的盈利模式無法長期支持投資者的樂觀預期。
2000年11月底,納斯達克跌破2600點大關,與3月10日相比下跌了近50%。
2.泡沫破滅後死掉的公司及活著的公司

沫破滅,讓很多股票慘淡收局。據《華爾街日報》刊發於2010年3月的報導,「收錄在2000年3月道瓊斯互聯網指數中的40家公司裡只有10家挺到了現
在。ExodusCommunications、Excite@Home、 Lycos、MP3.com和 eToys等公司都成永遠的過去時」。
Exodus

Communications曾經是IBM的競爭對手,是一家專門通過網絡替企業管理網站的公司,曾經是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網站運營商之一,世界最優
秀的網站中有40%是由它來提供技術支持。2000年3月,股價曾達到89.81美元,但2001年9月被納斯達克停牌前,僅以17美分收盤。
Excite@home曾是著名的寬帶服務和內容提供商,市值曾高達67億美元,而在2001年11月被網絡軟件和搜索技術公司Infospace購併時
卻只剩下1000萬美元。
活下來的公司也大都經歷了暴跌。例如購併Excite@ home的這個InfoSpace公司,2000年3月股價達到1305美元,然而到2000年底已經低於100美元,2001年跌倒20美元左右,目前,該公司股價長期在10美元以下。

時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雅虎市值從937億美元跌至97億美元,2000年3月股價最高97美元,一年後的2001年3月,股價低於10美元。十一年來幾
經波折,如今市值226億美元。另一家大公司EBay過去十一年中一直如過山車般大漲大跌,經拆股調整,EBay在2004年年底時漲至接近60美元,創
下紀錄高點,目前股價34美元,略高於十一年前的30美元。而在2000年3月23日以5792億美元取代微軟成為當時市值最大的公司思科,當年市值便跌
了一半,十一年過去,如今市值950億美元。
當然,從長時段去看,也有增長非常大的公司。例如亞馬遜,雖然股價從2000年3月的60多美
元下跌至當年年底的15美元左右,然而,十一年過去,該公司股價已經上漲到接近200美元,市值886.8億美元。例如蘋果,從2000年3月的30美元
左右下降到一年後的10美元左右(以上兩個數字均為考慮拆股後,比對現在每股的價格),10美元左右的價格一直持續到2004年上半年,在那之後開始上
漲,隨著iphone等產品的推出,上漲更快,到了現在,已經上漲到了350美元左右。
3.泡沫後中國概念股同樣出現兩極分化
這些都是美國的明星股,那中國概念股的情況怎麼樣呢?當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有5家,中華網、亞信、新浪、網易、搜狐。

華網在國內不是最熱門的網站,但憑著域名china.com就於1999年7月14日在納斯達克上市,每股定價不斷上升,從14-16美元升至17-19
美元,最後以20美元發行,當天漲至67美元,2000年3月最高時達到139.625美元(經過拆股合股,相當於現在每股220美元),當年12月底,
股價跌至13.5美元(拆股合股之後相當於現在每股的價值)。亞信於2000年3月3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接近100美元,當年年底跌至10美元以
下,如今在20美元左右徘徊。
另一個在泡沫破滅前上市的TOM選擇了香港,2000年3月1日,TOM在香港創業板高調上市,超額認購近625倍,股價很快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過300億港元。當年年底,股價跌到2港元以下,如今低於1港元,公司市值36.2億港元。

浪、網易和搜狐則沒有趕上好日子,分別於2000年4月13日、6月30日、7月12日上市,當時納斯達克指數已經在下跌,最低時新浪的股價跌到了
1.06美元,搜狐跌至60美分,網易在上市的當天就跌破了發行價,一度只有53美分,並曾連續9個月跌破1美元,2001年9月12日被停牌。然而,當
時沒趕上好日子的三大門戶,卻通過移動短信業務活了過來,並在幾年後分別找到了更賺錢的方式,股價一路走高。
新浪在2003年後股價長期在20-50美元之間變動,不過最近一年來,因為微博的概念其股價暴漲,最高時接近150美元。網易於2002年1月2日復牌,如今股價接近50美元(復權後相當於200美元)。搜狐股價也已超過100美元。
4.如何認識此次中概TMT板塊泡沫

上次網聯網泡沫歷史可以看出,如果有泡沫,而且泡沫破滅,大多數的股票都會下跌甚至暴跌,然而有的公司仍能夠在泡沫破滅後堅挺,並且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
段裡創造比泡沫破滅前最高點時還要高的價值,股票也能上漲得更高。因此在本次泡沫到來時,至少有兩個問題需要有清晰判斷:第一,此次中概泡沫與11年前有
何不同,後果是否會更加嚴重;第二,如何尋找能夠能在泡沫破裂後保持增長的公司。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今日的互聯網與11年前相比,已經發生
非常大的變化。2000年初,全球網民數量為2.5億,手機用戶數量為5億,而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網民數量已達20.8億,手機用戶數量已達
52.8億(國際電信聯盟最新數據)。中國的網絡環境變化更大,2000年一季度,網民1000萬,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達到4.59億,普及
率34.4%(CCNIC公佈的數據)。截止到2011年3月底,手機用戶達到了8.89億。
從網絡環境及網絡應用發展來看,11年前網民
使用撥號上網,54K的帶寬,今天1M以上的寬帶早已普及,並在不斷升級。11年前,大多數人對於互聯網的瞭解限於即時通信、發電子郵件、聊天室,如今,
互聯網已經深入到個人生活、人際交往、教育培訓、遊戲娛樂、企業管理、投資理財、商務貿易、國際交流乃至愛情婚姻、生老病死等各個層面,數字化生存已融入
到人們真實的生活之中。
從網絡經濟增長來看,11年前中國互聯網收入幾乎為零,在資本市場上只有概念而沒有真正的贏利模式。而如今,2010年中國網絡遊戲和網絡廣告的銷售收入均已超過300億,而電子商務被認為將很快超過它們,成為最大的互聯網收入。

子商務是最早被認為適合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然而在11年前,這同樣是一個概念。那時中國有各類消費類電子商務網站1100多家,但1999年中國網上購物
的交易額為5500萬元人民幣,僅佔社會零售總額的0.018‰。到了2010年,中國全年網購規模達到4980億元,佔到了全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
3.2%,網購人數達到1.85億,網上購物在網民中的滲透率為40.6%。
11年前泡沫破滅時,互聯網特別是中國互聯網,無論從用戶數
量、用戶需求、硬件配套、還是盈利模式上看,都還只是一個概念,一個空中樓閣。因此當泡沫破滅後,整體互聯網公司經歷暴跌甚至倒閉的遭遇。但經過11年的
發展,中國整體互聯網經濟已打下比較深厚的基礎,互聯網產品及應用已對人們生活方式帶來顛覆性改變。換句話說,今日TMT板塊雖然可能已存在泡沫,但這樣
的泡沫並非從天而降,而且當互聯網已擁有這麼多年的積累後,泡沫即使真正破滅時,也將不會像11年前那樣一瀉千里。
再來看後一個問題。11
年前的泡沫中可以淘出像亞馬遜這樣的「真金」,預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泡沫將淘出更多擁有實力公司。但如何挑選卻需要投資者認真研究並做出甄別,在眾多網
絡概念背後,更需要投資者對於公司的基本面的細緻考察。正如巴菲特所說,只有在突然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沒在裸泳的一定是能夠把握住市場需求的
公司,例如泡沫1.0時代亞馬遜把握住電子商務,蘋果把握住智能手機,網易和搜狐把握住了網絡遊戲。
如果認定某個股票有價值,而且價格合理,就可以長期持有,不必在意市場是不是有泡沫及擔憂泡沫何時破裂。如果投資者認為已經有泡沫,又一時甄別不出誰在"裸泳",那麼最保守的辦法就是:暫時遠離。
(報告主要撰稿人:江濤、ricky、王吉陸、陶然、李妍、胡龍飛)
附圖1:中國在美上市TMT公司股價表現與估值

附圖2:美國TMT公司股價表現與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78

德國12月安裝量3GW 中概光伏板塊飆升26.25%

1 : GS(14)@2012-01-12 22:55:09

http://news.imeigu.com/a/1326322298277.html
(i美股訊)北京時間1月12日消息 i美股中概太陽能指數週三飆漲26.25%報收於374.587點。中概光伏個股全線上漲,其中韓華新能源領漲,漲36.8%報收於1.71美元;晶澳太陽能漲34.72%,報收於,1.94美元,位居中概光伏漲幅榜第二名,盤後交易中繼續上漲2.06%;漲幅最小的阿特斯太陽能上漲15.48%,報收於3.58美元。

1月11日有外媒報導基於四季度德國提高組件需求,太陽能供應商未來幾週企業發佈的業績或將有爆炸性增長。此前有報導德國在12月份安裝了超3GW的太陽能組件,而該數字在2011年全年將創紀錄刷新至7.5GW。需求創出高峰有益於穩定組件價格,幫助企業消化過剩庫存。對於多晶硅、硅片和電池供應商,其產品有可能在四季度銷售異常強勁。過去一年由於多晶硅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供應商受到衝擊,多家企業在垂直整合自己業務。

報告同時指出,德國可能在2012年削減約15%的進口關稅,這可能會降低對下游企業的需求。另外太陽能公司面臨的風險還來自他們沒有核心技術優勢且沒有具備品牌優勢的模塊製造商。

總體來看,太陽能板塊2011年一路走軟,近期走勢稍顯平緩,以今日i美股中概太陽能指數收盤的374.578點計算,較52周高點1251.87相去甚遠。
2 : GS(14)@2012-01-12 22:55:32

http://www.fool.com/investing/ge ... you-need-to-kn.aspx
So what: Germany installed more than 3 GW of solar in December, according to reports, and reached another annual record of 7.5 GW in 2011. That spike in demand helped module prices stabilize and is eating off the excess inventory in the supply chain. For polysilicon, wafer, and cell suppliers, the higher demand means that sales of their products were likely much strong in the fourth quarter.

Suppliers have been hit especially hard in the past year as manufacturers worked to vertically integrate their own operations and as an oversupply of polysilicon in the market led to falling material prices. We'll know more about the fourth quarter and future demand in the next few weeks as companies begin to announce fourth-quarter earnings.

Now what: This news is positive in the short term,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unknowns going forward. The incredible level of installation in Germany was because of a feed-in tariff cut that took effect in 2012, and the high level of installations means another 15% cut is likely to come in mid-2012. Those cuts may lead to lower demand in 2012.

These are still four of the riskiest companies in solar because they don't have a major technology advantage and aren't brand-name module manufacturers. I wouldn't buy the bounce today because it's likely that demand will take a dive once German feed-in tariffs are cut. Long term, I think the solar industry has a lot of potential, but for now it looks like a rocky road ahea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45

板塊尋寶:Ken Sir給股民的一課 王昇

1 : GS(14)@2013-07-17 21:59: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16/18336165

                現代教育附屬學校現代書院,被揭發23名學生集體出貓作弊,事件令已改名的香港教育(1082)股價急挫4.6%,跌幅未算誇張,但由2011年7月上市至今,兩年內股價由1.30元跌至0.315元,累跌76%。仍持貨的股東毋須氣憤,事關補習天王Ken Sir親身示範,教曉大家炒股速成「四大課」,變相塞錢落你袋。
第一堂:備課堂。讀書又好,買新股都好,第一件事要備課溫書。現代教育上市前已在招股書披露,學制改變及出生率低企,導致報讀補習課程人數逐年減少。結果,買新股的散戶猶如返學唔溫書的學生,見到本厚厚的招股書就當枕頭瞓,Ken Sir好心曲線同你講風險,你就當佢發噏風,結果公開招股超購26倍,輸錢咪賴佢。

主席跳船預示插水

                第二堂:通識堂。通識問題沒有標準答題,有時更可能完全相反,套用在股市上一樣有效。現代教育上市三個月,股價已跌近一半,2011年9月底公布全年業績,少賺一半,以為會再衰,點知股價卻見底反彈,壞消息盡出開始回升。及至2012年2月中旬發盈喜,以為有運行,殊不知股價同日見頂,這就是好消息出貨。

                第三堂:走堂。學生上堂目的是聽書,如果終日雲遊、打機無所事事,最後通常PK。現代教育作為補習股,主業是補習,目標以中學生為主。但上市後兩次批股,籌集資金卻非發展主業,即不務正業,包括斥資800萬元與內地幼稚園品牌成立合資,斥3,700萬元買入商用物業擬作收租,更認購聯夢活力(8100)可換股票據。新股搞搞震,買咗真係冇得瞓。
第四堂:體育堂。男學生一般都鍾意上體育堂,有得玩有得走。大插水的股份都有同一樣特徵,就是董事鍾意跳船閃人。今年初,現代教育兩名董事分別以「其他公務」及「不久將有其他公務」為由請辭;及至3月,校長Ken Sir辭任董事及主席等職位。Ken Sir走,你都唔走,咁唔聽話,自然要畀多啲學費啦。

                  王昇
本欄逢周二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13

板塊尋寶:3億變160億的故事 王昇

1 : GS(14)@2014-08-26 22:10:2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826/18844690\r\n\r\n                尋找十倍股是基金夢寐以求的理想,有些股份,上市兩三十年,都未必有能耐升十倍,但近期一隻在股票,竟於在兩個月內爆升17倍,最新市值160億元。這隻股票叫英發國際(439),沒有實質業務,卻有無限的憧憬。\r\n英發6月13日發出一則通告,以0.08元發行16.7億股新股,以及26.8億股新優先股予目標公司,集資3.48億元,以換來目標公司會注入業務予英發。兩個月後,新發行股本已流通市面,優先股未兌現先興奮,事關英發股價上周最高逼近6元,目前市值達到160億元。\r\n\r\n英發獲注資無限憧憬\r\n\r\n                很明顯,目標公司以及其生意,就是今次英發神話之旅的關鍵。根據通告,目標公司(New Horizon)全數兌換後,會持有51%股權,成為大股東。New Horizon背後以內地科學家劉若鵬為首,聲稱正研究隱形衣和臨近空間飛行器,是否正如叮噹卡通片及Iron Man電影內的工具,暫時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國家主席上任後,只參觀過兩間公司,一間是騰訊(700),另一間就是New Horizon母公司光啟。\r\n股市好玩的地方,就是只要有一個概念,就可以將不可能變成無限可能。隱形衣是否識隱形不重要,飛行器是否識得自動推進亦無關痛癢,關鍵是一日產品未見光,市場就不斷存有憧憬、幻想。\r\n\r\n超級金蛋劇情仍未完\r\n\r\n                英發注入新業務,有一個禁售承諾,主要股東兩年入不可以轉讓、出售新股及優先股。其中一個認購人士是高振順旗下Stabliss,將會持有4.06億股,連同旗下瑞東集團(376)可兌換1.74億股,持有股數合共達到5.8億股,佔將來股本約一成,成為第三大股東。用4,640萬元(每股0.08元認購)煉成30億元賬面價值,這就是高振順背後的驚人財技。\r\n\r\n能在英發賺一倍、兩倍的人,大有人在,但能賺五倍、十倍始離場,相信除了局內人,兩隻手數得出。無論新科技概念又好、習總關注又好,概念一日未完,英發的神奇故事亦不會落幕,更可能成為高振順等人未來的超級金蛋,世界上有甚麼比不斷印股票、不斷有人搶還過癮的事呢?\r\n在此,不會有任何買賣的建議,因為我不是局內人,而且在短時間內變身十倍股、廿倍股的,命運多悲慘,版面有限,下期將繼續。\r\n\r\n王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