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5月24日)早盤滬深兩市雙雙低開橫盤震蕩。盤中,軍工股、工業互聯網概念股等紛紛走弱,但隨後醫藥股逐漸走強,創業板指跌破10日線後快速反彈,並翻紅;藍籌股沖高回落,滬指快速翻紅後再度下挫。至今日午間收盤,滬深兩市股指雙雙收跌,創業板指微幅收漲,兩市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縮量。
盤面上,海南、賽馬概念、無人零售等板塊漲幅居前;人臉識別、國防軍工、采掘服務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67.83點,下跌1.13點,跌幅0.04%,成交額873.1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624.27點,下跌6.85點,跌幅0.06%,成交額1,232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47.83點,上漲1.86點,漲幅0.1%,成交額461.7億元。
資金方面,央行開展了4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今日有4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熱點板塊:
海南板塊今日早盤繼續領漲,海南瑞澤、海汽集團漲停,海峽股份、海航創新漲逾8%,大東海A漲逾7%,海南高速漲逾6%,神農基因、海馬汽車漲逾5%。
無人零售概念股今日早盤表現活躍,遠望谷漲停,蘇寧易購漲逾5%,天虹股份漲逾2%,紅旗連鎖、科藍軟件、匯納科技、新開普漲逾1%。
跌幅榜上,人臉識別、國防軍工、采掘服務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
1、國務院日前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方案強調,廣東、天津、福建要把握基本定位、加強組織實施、強化使命擔當、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地方和部門積極性,系統推進改革試點任務落實。要及時總結評估試點任務實施效果,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力爭取得更多可複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更好服務全國改革開放大局。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風險防控為底線,繼續解放思想、先行先試,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率先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等。
2、海南省財政廳負責人近日表示,加快建立自貿區(港)財政體制。對海南省重點發展產業所需進口的企業自用設備、物品減免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收,制定正面清單,動態調整;爭取中央在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的起步階段,給予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綜合財力補助,統籌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等;推動相關企業、機構與省政府引導基金共同出資,在海南省註冊設立自貿區(港)建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於建設海南自貿區(港)的企業。切實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管控,堅決遏制隱性債務。
機構觀點:
華創證券認為,伴隨著全球波動率走高、新舊動能進入轉換階段,中期配置思路將在變革的背景下去尋找相對更具確定性的產業,依循兩條主線展開:一是在波動率放大的情境下尋找確定性,可關註中觀景氣延續、業績有望得到支撐的石油石化、必需消費、家具、航空、新零售、旅遊等方向;二是重視以自主可控政策導向為延伸的核心軍品、芯片、計算機、創新藥等關乎中國實體經濟及工業化轉型方向的新藍籌龍頭。
方正證券指出,短線大盤仍處於區間震蕩整理,並構築“頭肩底”右肩過程,時空轉換的時間節點還未到。操作上,建議逢低關註生物醫藥、國改、大數據及底部形態較好股,回避短線漲幅過高股或退市風險股。
6月4日,受“陰陽合同”事件牽連,影視板塊遭重挫。華誼兄弟、唐德影視應聲下跌,華誼兄弟開盤跌幅9.66%,唐德影視跌8.42%。此外,橫店影視、光線傳媒、金逸影視等均有較大跌幅。
此前,崔永元微博爆料明星簽“陰陽合同”,一時間使得明星天價收入和逃稅成了焦點話題。6月3日,該事件又迎來新一輪高峰。國家稅務總局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事實上,範冰冰涉稅案遭調查已不只是娛樂圈事件了,A股整個影視板塊都成了高危區。早在5月28日崔永元爆料之初,華誼兄弟股價由升轉跌,隨後股價也是連跌兩日。
周二(7月24日)滬深股指雙雙高開後震蕩上行。盤中,市場人氣明顯回升,周期、基建等板塊快速走強,滬指重回2900點上方;醫藥股走勢分化,題材股震蕩走高,創業板指高位震蕩。至今日收盤,兩市股指紛紛收漲,兩市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顯著放量。
截至滬深股市全天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905.56點,上漲46.02點,漲幅1.61%,成交額2,28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465.8點,上漲151.5點,漲幅1.63%,成交額2,64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629.61點,上漲8.64點,漲幅0.53%,成交額832.6億元。
盤面上,水泥、建築裝飾、白酒等板塊漲幅居前;兩市無一板塊收跌。
資金方面,滬股通凈流入17.49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0.54億元。另外,央行今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因今日有7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實現凈回籠700億元。
熱點板塊:
水泥股今日繼續表現活躍,冀東水泥、西藏天路漲停,祁連山、寧夏建材漲逾9%,天山股份、金隅集團、青松建化漲逾7%,海螺水泥、上峰水泥漲逾6%。
基建板塊今日表現強勢,四川路橋、浦東建設、蒙草生態、重慶建工、成都路橋、山東路橋、中國鐵建、龍元建設、中設集團、山鼎設計等逾20只個股漲停。
兩市無一板塊收跌。
個股監控:
消息面:
1、24日從中國民用航空局獲悉,為把“堅持民航安全底線,對安全隱患零容忍”的要求落實到各項安全生產工作中,7月23日,民航局下發《關於立即開展行業安全大檢查的通知》,決定7月23日至10月底在全行業開展為期3個月的安全大檢查。
2、日前,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等發布通知,明確北京共有產權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通知》規定,適用首套房貸政策的共有產權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按照政策性住房執行,不低於30%;不適用首套房貸政策的共有產權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參照普通住房執行,不低於60%。另外,《通知》對共有產權住房購房人取得產權證5年內所享房屋份額的抵押權能作出限制,明確購房人取得不動產權證未滿5年的,抵押融資只能用於支付本套住房購房款。
機構觀點:
萬聯證券認為,8月下旬之前,A股納入MSCI配置資金流入、信心恢複後的融資回流、場內資金倉位的提升三重力量是市場反彈的主要驅動力。並且由於春節後個股跌幅巨大且投資者悲觀情緒濃厚,個股的修複會持續一段時間,市場的反彈還將延續。後期即使出現短暫的指數獲利回吐也並不會妨礙個股的活躍。繼續關註優質成長股的機會,尤其是中報潛在超預期個股的機會。
安信證券認為,短期A股市場運行的核心邏輯是市場情緒修複,階段性底部進一步夯實,反彈行情將繼續演繹,市場整體存在一定的機會。中期更看好成長風格,重點關註計算機、通信、軍工、新能源汽車、電子、教育、養老等板塊,尤其是其中半年報業績趨勢向上或超預期品種。
8月13日,港股教育板塊大跌,截至當日收盤,睿見教育大跌39.77%,天立教育下跌37.38%,宇華教育下跌36.57%,新高教集團下跌32.47%。
上周五,司法部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有分析人士認為,民辦高等教育的投資邏輯可能受到挑戰。
其實港股高等教育板塊今年來漲幅強勢,在海外風險因素的背景下,教育板塊的避險屬性得到了資金的青睞。
“最近市場環境不太好,我們在考慮投資時也比以往更為謹慎。”北京某PE機構副總對記者稱。
不僅二級市場,一級市場資金對教育板塊的關註度也與日俱增。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入深水區,傳統產業投資模式已逐漸面臨行業周期性風險,投融雙方在項目開展中都日趨謹慎。由於教育行業抗周期性等特點,在當下環境中逐漸成為了資本關註的焦點。
並且內地教育企業正在又一次掀起到香港上市的浪潮。今年以來8所教育企業申請港股IPO,目前正在排隊的有11家。IPO效率、政策、估值等三方面的相對優勢,是教育類資產登陸港股的主要原因。
避險屬性
8月10日,司法部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並征求社會意見。這是4月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經過征求社會意見基礎上而進行適當修改後的版本。
不得兼並收購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是目前送審稿最大的變動,也被認為是對資本市場影響最深遠的一條。
由於民辦高等教育集團的擴張主要依靠外延,此項條款意味著民辦高校首先要轉設成營利機構才能被並購整合。一旦實施或將拖緩並購的進程、提高並購的成本,或將對民辦高等教育集團的投資邏輯產生影響。
受此消息影響,8月13日,港股教育股大面積下跌,多只教育股跌幅超過30%,其中睿見教育大跌39.77%,天立教育下跌37.38%,宇華教育下跌36.57%,新高教集團下跌32.47%。
實際上,今年來教育板塊特別是高等教育板塊在二級市場漲幅非常明顯,比如中教控股今年上半年漲幅逾1倍,同時也帶動了A股相關板塊的上漲。特別是在海外風險因素的背景下,教育板塊的避險屬性得到了資金的青睞。
市場人士告訴記者,不僅二級市場,一級市場的資金也對教育行業青睞有加。
通江資本教育領域負責人侯凱認為,從教育行業的特點來看,由於受眾群體範圍廣,受眾人數眾多,因此教育行業具備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現金流穩定的特點,雖然不會出現爆發式的規模擴張和利潤增長,但具備持續穩定的經營能力和投資避險的特征。
“從數據來看,素質教育在近兩年逐漸成為了資本追逐的新熱點。此前,K12始終在教育細分領域投資中占據榜首,是資本長期關註的焦點。而從2017年開始,隨著政策的倡導及STEAM教育等內容逐漸受到消費者青睞,素質教育異軍突起,在2017年整體融資總量僅次於K12領域。”侯凱告訴第一財經,截至2018年中,素質教育上半年融資總數已與2017年全年持平,尤其在天使輪階段,更是迎來了諸多資本的助力。
他認為,下一階段資本將大量集中在優質教育內容解決方案、智能自適應學習和城市教育綜合體領域。
紮堆港股
2018年以來,已經有8所教育企業申請港股IPO,教育類資產港股上市步伐顯著加快。目前港股中擬上市及已上市的教育企業已達23家,其中已上市有12家,排隊中11家。
受訪人士指出,相對於A股上市采用的審批制,港股采用註冊制,並且A股的法規和監管門檻較高,使教育公司在A股上市相對困難。
同時,2018年上半年A股IPO過會率僅為51.79%,2017年該數據為83.27%。若企業選擇在內地申請發股上市需先接受半年到一年的輔導,然後制作申請材料、遞交至證監會進行多道審核,到發審委通過並發股上市需要時間較長,相對於A股,港股上市的備案制(或稱註冊制)制度優勢凸顯。
“香港對於上市企業的審核為註冊制,而A股為審批制,港股市場對於行業、盈利規模等要求是比較寬松的。同時,港股相比於A股更加國際化、市場化,國際資本參與得會比較多,有助於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和國際化,這都是港股的吸引點。”侯凱也認為。
長江證券研究所教育行業分析師趙剛在研報中指出,今年香港市場推出IPO改革,推動H股全流通改革並推出《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對新經濟企業態度非常友好,港股上市制度的優越性更上一層樓。
2月,香港聯交所刊發《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市場咨詢》征詢公眾意見,該咨詢文件允許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上市和新設大中華及海外公司第二上市渠道。
“教育企業在香港上市以2014年楓葉教育和2016年成實外為代表,2017年迎來階段性小規模浪潮,通過搭建VIE(可變利益實體)結構的方式使更多的教育企業看到教育資產證券化這條路的希望,更多的教育企業在近兩年開始模仿。”侯凱稱。
並且,港股在投資渠道、投資者構成、教育板塊估值等方面均較美股有一定優勢。因此,相比美國,香港市場是當前教育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較優選擇。
一位教育行業的保薦代表人認為,VIE架構在香港本身就不鼓勵,如果不能通過香港聯交所就只能去美國上市。但最近的行情是,去美國上市也存在破發的風險。
3月28日,精銳教育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每股11美元,發行當日以10.8美元/股收盤。
截至8月3日,港股教育服務板塊股票21只,而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內地教育企業數量已達14家,占香港教育板塊三分之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盡管被市場公認為首個違約的城投債,但市場對於“17兵團六師SCP001”最終的兌付仍存樂觀預期。
8月14日,在“17兵團六師SCP001”發生違約後,發行人再度公告稱,“17兵團六師SCP002”將於8月19日兌付本息,由於資金籌集困難,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不少接受采訪的投資經理告訴第一財經,市場仍然預期該短融存在在一定時期內延期兌付的可能性。負責這兩期短融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1.3億資金劃撥至上海清算所,如果本息償付計劃確定後,將盡快正式對外發布公告明確兩期債券的資金兌付安排。
由於這只債券兌付的可能性仍存不確定性,城投性質本身也存在爭議,市場對未來城投債板塊的走勢仍然存在分歧。不少受訪機構認為,盡管目前市場公認這是首個違約城投債,但本次事件的沖擊也僅限於同類型的平臺、同區域的城投等等,尚不會蔓延至整個城投板塊。
又見“違約雙響炮”
8月13日,中城投集團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公告稱,“15城六局”應於8月13日兌付回售本金10.5億元和債券第三個付息年度利息7350萬元;由於公司目前的主要資產被查封凍結,且流動性較為緊張,無法按期償付本期債券到期應付的回售本息。
同日,上清所公告稱,8月13日是“17兵團六師SCP001”付息兌付日。截至13日終,上清所仍未足額收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兵團六師”)支付的付息兌付資金。 Wind資訊顯示,除了8月13日到期的債券以外,兵團六師在公開市場尚有存量債券4只,包括中票、短融、超短融和私募公司債,債券存量為20億。
8月14日, 兵團六師再度公告稱,“17兵團六師SCP002”將於8月19日兌付本息,由於資金籌集困難,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不少接受采訪的投資經理告訴第一財經,市場仍然預期該短融存在在一定時期內延期兌付的可能性。兵團六師負責這兩期短融的人士也表示,目前已經有1.3億資金劃撥至上海清算所,如果本息償付計劃確定後,將盡快正式對外發布公告明確兩期債券的資金兌付安排。
另有投資經理告訴記者,兵團六師將於星期四(8月16日)組織債券投資者會議,屆時將會進一步向債權人明確兩期短融的償付情況。
首個違約城投債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可能是首個發生實質性違約的城投債。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兵團六師嚴格意義上只能界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公司性質介於城投公司和普通國企之間,另外發行人並不在銀保監會的城投名單中,本期債券在中債和Wind的分類中,也都並非城投債。
中信證券固收分析師呂品對記者表示,發行人主要從事的並非傳統的城投平臺的基建、棚改、土地整理等公益性業務,而是農業等經營性業務,從業務分類上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城投。他也提到,但是由於其特殊的股東與自身定位,國資運營平臺是介於普通地方國企控股平臺與城投平臺之間,這種類平臺的類國資主體在全國範圍很多,甚至有一些類似國資平臺將一些城投和普通工業企業都納入旗下。“如果發生實質性違約的話市場更多的還是會將其作為城投來認定。”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兩期短融如果發生實質性違約,將會成為首個打破剛兌信仰的城投債,但目前大家仍關註後續的兌付進展,也就是本期債券存在“技術性違約”的可能,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人士看來,發行人最終能夠完成本息兌付的可能性仍然不小。
一位保險資管投資經理告訴記者,“技術性違約”多是在發行人本身具有較強的還款意願但由於非主觀因素造成的違約,如人行大額支付系統、跨境匯款系統等資金劃付過程中的技術操作原因導致。另一位券商資管投資經理則認為,如果到期的第二日仍然不能完成本息的償付,即使能在短期內順利完成債券的兌付,也不能歸為“技術性違約”的範疇。就城投債而言,此前2009年的“07宜城投債”和2017年的“14新密財源債”也先後發生過技術性違約。
一位城商行資管人士告訴記者,從二級市場成交來看,今日僅在暗盤發生了2000萬的“渣量”成交。他對記者分析,在當前時點的拋售可能是由於委托人強制要求在二級市場上賣出違約債券導致。
城投債還是產業債?
由於這只債券兌付的可能性仍存不確定性,城投性質存在爭議,市場對未來城投債板塊的走勢仍然存在分歧。不少受訪機構認為,未來城投或者“類城投”在基建方面仍將扮演重要角色,本次事件的沖擊尚不會蔓延至整個城投板塊。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則在報告中稱,此前中央曾下發43號文要求剝離融資平臺的政府性融資職能,劃清地方政府債務和城投債務的界限,但仍沒改變市場的信仰。很多投資者依然認為地方政府最終會為城投債務兜底。
“這導致的結果是,城投債和產業債依據企業屬性被分為兩個群體。”李奇霖稱,在地方政府兜底預期下,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加倉城投債,而有些金融機構對民企債一刀切。在結構性去杠桿過程中,地方政府和國企是主體,但民企顯然更為受傷。不少投資者告訴記者,流動性寬松大幅降低了資金成本,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後市場對於城投債的偏好進一步增強。
Wind資訊顯示,8月1日~8月14日,一級市場上有11只城投債發行利率都跌破了4%,其中兩只短融的主體評級為AA+級;而民企債方面,僅有4只債券發行利率低於4%,分別為平安租賃、萬科、金地和平安不動產。
李奇霖在報告中分析,城投債剛兌打破所引發的流動性風險,短期會傳導至一級市場,包括民企債在內的各類型債券,發行難度都將上升,因為流動性壓力下,金融機構偏好高流動性資產,影響配置意願。但在中長期,城投債定價的市場化,有助於緩解民企和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一些城投債分析人士則告訴記者,在資金面寬松以來,對於AAA級債券無論是國企債還是民企債一直不缺少買盤,而AA+和AA級產業債在城投債出現點狀風險後,仍然難以獲得明顯的利好。考慮到這次違約的城投債未來兌付方面的不確定性等,本次事件的沖擊也僅限於同類型的平臺、同區域的城投等等,尚不會蔓延至整個城投板塊。未來在城投債的個券方面,需要機構在投資過程中更細致地調研。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在油價回升的時機下,上遊勘探業務大幅減虧,四大板塊業務同步增長,使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下稱“中石化”)上半年凈利潤錄得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8月27日,中石化在香港公布中期業績,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上半年營業收入達人民幣1.30萬億元。營業利潤人民幣679億元,同比增長51.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416億元,同比增長53.6%。基本每股收益為人民幣0.344元,共計派息金額為197.3億元,同比增長60%。
在油氣勘探、煉油、營銷及分銷和化工四個業務板塊,上半年中石化分別實現息稅前利潤(EBIT)7億元、394億元、183億元、189億元人民幣,後三項同比增幅在1.6%~32.3%之間。
中石化方面表示,業績增長主要歸因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以及應對嚴峻的市場競爭形勢時,充分發揮營銷網絡優勢,持續推進精細化營銷,統籌優化內外部資源,全力拓展市場。
對於油氣勘探開發的大幅扭虧,中石化將此歸因於利用油價回升的時機,實現了儲量增加及效益開發的雙增長。
根據中報,上半年中石化實現油氣當量產量224.59百萬桶。其中原油產量為143.63百萬桶,境內、海外原油產量分別為123.68百萬桶及9.95百萬桶,占比分別為86%與14%;天然氣產量4762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5.3%。
上半年,中石化原油實現價格為63.3美元/桶,同比上浮33.3%,天然氣實現價格為6.1美元/千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15.1%,油氣現金操作成本同比持平,勘探及開發板塊利潤同比大幅減虧,179億元。
在煉油業務上,受煉油產品的價格、銷量的同步增長的影響,中石化上半年保持較高的加工負荷,煉油毛利同比增長14.9%,達到544.1元/噸,該業務板塊上半年經營收入為5933億元,同比增長21.5%。
營銷及分銷業務成為中國石化上半年增長最緩慢的板塊,上半年實現息稅前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1.6%。
化工業務方面,2018 年上半年實現息稅前利潤人民幣189億元,同比增長14.5%。中石化表示,將繼續優化原料結構,降低原料成本,推進高端化工的產研銷。
從資本支出情況來看,上半年,中國石化資本總支出為236.87億元,其中在勘探開發、銷售及分銷、煉油、化工業務板塊的資本支出占比分別為45%、23%、19%及10%,剩余的3.07億元主要用於科研裝置及信息化項目建設。
對於下半年行業發展的預判,中石化中石化董事長、總裁戴厚良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境內成品油、化工產品需求將保持增長 ; 隨著中國能源結構持續調整,天然氣需求將繼續快速增長 ;下半年經營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國際油價走勢不確定性增加。”
對應到生產進度安排,中石化預計下半年生產原油146百萬桶,其中,境內125百萬桶,境外21百萬桶。
其中,計劃生產天然氣4978億立方英尺,全年計劃生產量相比去年同期提高6.7%,計劃提升的比例居各項產品之首。
面對不斷增長的天然氣市場,戴厚良表示,未來中石化將聚焦天然氣產供儲銷產業鏈建設,推進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以及LNG接收站、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開拓高端直供用戶、車船用氣市場和城市燃氣市場,大力延伸天然氣價值鏈,推動天然氣有效快速發展。
為了應對緩解冬季用氣緊張的狀況,記者了解到,在國內天然氣生產方面,中石化計劃鄂爾多斯大牛地氣田在今年冬季將全面釋放產能,預計可增供氣量50萬立方米/日;勝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伴生氣井冬季也將進行常態化生產,預計可增供氣量100萬立方米/日;煤層氣生產預計可供氣量50萬立方米/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