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出售股權近一年 25億元收益難改一汽夏利業績下滑頹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7/1125311.html

__.thumb_head

從業績下滑面臨退市危機,到大股東一汽股份解決同業競爭的時限一再拖延,再到靠轉讓一汽豐田股權“扭虧”,一汽夏利一度成為車企的反面教材。

按照一汽夏利之前的說法,出售天津一汽豐田15%股權的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繼續開發和生產駿派新車型。

記者註意到,在今年4月份上海車展發布“駿馳計劃”之後,一汽夏利將未來全部押寶在2014年面世且至今表現並不樂觀的駿派品牌上。在新駿派D60上市現場,一汽夏利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誌平確認了“雪藏”夏利品牌的決定,將駿派上升為一汽夏利的核心品牌。

事實上,截至目前,距離天津一汽豐田股權被出售近一年時間,當初的25億元收益究竟為一汽夏利帶來了哪些改變?

銷量連年負增長遭深交所問詢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從一汽夏利發布2017年一季度財報來看,更多的現金流並沒能讓一汽夏利走出虧損,營收和凈利潤均同比下滑。而天津一汽豐田的持股變化除了對其應收賬款和投資者收益有所影響之外,其它的影響並未在一季度報表中有所體現。

就在日前,針對一汽夏利銷量連年負增長,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問詢函著重詢問天津一汽豐田15%股權的轉讓對一汽夏利2016年度的財務報表造成了哪些影響?一汽夏利在2016年年報中顯示的與一汽股份之間的2332.52萬元應收賬款是否構成非經營性資金占用?

隨後,一汽夏利回複稱,股權轉讓完全符合手續,本次轉讓為一汽夏利帶來了17.76億元的實際收益,2332.52萬元的應收賬款實際是股權轉讓過渡期間的財產損益。按照合同,該筆費用應由一汽股份承擔,該筆收入已於今年2月10日收回,屬正常經營往來,不構成非經營性資金占用。

有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早在2015年,一汽夏利就曾通過向一汽股份出售資產,使得公司所售資產增值10.2億元,從而擺脫了當年摘牌的困境。夏利出售一汽豐田股份,實際上與2015年的舉動並無二致,只是讓一汽夏利賬面上的業績變得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深交所的問詢函中指出,一汽夏利為何只在京津地區實現營業收入上漲,而其他區域營業收入均呈現下降趨勢。

經過核實數據後,一汽夏利表示,由於京津區域和東北區域的統計出現串項,導致2015年和2016年年報中部分數據出錯。而經過修正後,《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一汽夏利2016年京津地區營業收入為6.67億元,較2015年下降-3.22%。這也與其他區域相同,都呈現下降趨勢。

賣車不如賣股權駿派盈利能力遭疑

事實上,一汽夏利也掙紮努力過。2014年推出新品牌駿派;2015年在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時,一汽夏利打響了“保殼戰”,從公司管理層“換血”,到押寶新款駿派;從采取六大措施解危,到與一汽吉林共享品牌,力圖借一汽資源擺脫困境,但所有的努力在一汽整體上市和自主板塊整合一再拖延的背景下都難有實質性效果。

數據顯示,一汽夏利2013年和2014年分別虧損4.79億元和16.59億元,2015年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則為-11.82億元,而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6.76億元,同比下降41.86%。

在此背景下,扭虧成為一汽夏利的當務之急。在今年4月份舉辦的上海國際車展期間,一汽夏利發布了名為“駿馳計劃”的全新品牌規劃。然而,在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看來,一汽夏利很難憑借駿派這一品牌實現自救。“即便市場規模再大,機會也不會等著企業。現在主流的國產自主品牌的研發能力、制造能力、銷售能力以及營銷手段均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對於規模較小、銷售網絡不暢、投資者興趣不大、消費者對品牌不了解的車企而言,市場也不會為其留有過多的發展空間。”

據了解,一般來說年銷量達到5萬輛,車企才能勉強達到盈虧平衡點。數據顯示,2016年,駿派品牌累計銷量僅1.7萬輛,其中駿派A70累計銷量4333輛,駿派D60累計銷量1.2萬輛,同比下滑78.1%。

另外,由於同業競爭沒有解決,一汽夏利多次面臨股價波動和投資人信任危機。2011年,一汽股份向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作出不可撤銷承諾,在成立後5年內通過資產重組或其他方式整合所屬的轎車整車生產業務,以解決與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的同業競爭問題。但5年後,一汽方面卻要求股東方再給予“3年額外時間”來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就在今年4月29日,一汽轎車發布一季度業績的同時,再次懇請一汽轎車股東大會同意將一汽股份整體上市的承諾延遲三年,遭到了投資者的集體反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46

甩掉虧損包袱 中興通訊7.27億元出售努比亞10.1%股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8/1133141.html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趙慶

7月27日晚間,中興通訊(00763)發布公告稱,中興通訊簽署了《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及《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股東協議》。根據《股權轉讓協議》,公司以7.27億元向南昌高新轉讓所持控股子公司努比亞10.1%股權。本次轉讓完成後,公司持有努比亞49.9%的股權,努比亞不再納入公司合並報表範圍。

值得註意的是,在該公告中,中興通訊披露了努比亞2016年及2017年1-4月的主要財務數據。數據顯示,2016年努比亞經過審計的營業收入為53.78億元;營業利潤為-2億元;凈利潤為-9142萬元。而進入2017年後,努比亞的盈利狀況也並沒有好轉。公司1-4月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17.69億元,營業利潤為-1.03億元;凈利潤為-7123萬元。

對於本次轉讓的目的,中興通訊稱,本次轉讓引進新的投資者,有助於努比亞未來發展。而本次轉讓完成後,本公司將不再控制努比亞,努比亞也不再納入本公司合並報表範圍。出售努比亞10.1%股權部分產生投資收益(稅前)約為 4 億元,剩余本公司所持努比亞49.9%股權按公允價值重估產生投資收益(稅前)約12.8 億元至20億元之間。

7月19日晚,中興通訊發布了2017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540.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0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人民幣22.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85%。財報還顯示,中興通訊今年二季度單季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82.7億元和1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和32%,單季度利潤實現快速增長。

對於業績增長的原因,中興通訊歸結於國內運營商在4G項目傳輸和接入系統的持續投入,無線通信及固網和承載系統營業收入及毛利均有增長。同時,隨著海外市場的開拓,手機產品營業收入及毛利均有增長,因此,公司整體實現營業收入及毛利的雙重提升。

對此,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興在國內手機市場上的表現一般,而無線通信、固網等業務則給中興帶來了盈利,因此,出售努比亞一部分股權也很正常。此外,中興在轉讓努比亞10.1%的股權後,努比亞的業績就不用再納入中興的合並報表範圍內了,這對中興來說是件好事。此前,努比亞的虧損會給中興通訊業績帶來負面影響,但轉讓股權後,中興不僅獲得4億元的投資收益,而且也不用合並報表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69

說再見的時候到了,樂天宣布將開始出售在華門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9086

(資料圖/圖)

韓國樂天集團說,將開始出售在中國的門店。

法新社15日援引樂天集團一名發言人的話說:“我們已經決定開始出售在中國的一些門店,我們在那里已經有一段時間無法正常經營。”

她說:“我們尚未決定出售全部還是部分門店。”

法新社報道,樂天集團的重要分支樂天瑪特今年3月不得不註資3600億韓元(約合21億元人民幣),以維持在中國的超市業務,不久前決定再次註資3400億韓元(20億元人民幣)。

樂天瑪特預估,如果這一勢頭得以持續,損失可達1萬億韓元(58億元人民幣)。樂天瑪特在華112家店面中,大約80%已經關閉。

自1994年以來,樂天對中國業務的投資累計超過10萬億韓元。

美國《紐約時報》14日報道,樂天集團已經選擇美國高盛集團管理在華超市業務出售事宜。

與此同時,樂天集團陷入家族內鬥。樂天集團創始人辛格浩的兩個兒子因繼承權公開反目。最終,次子辛東彬勝出,成為樂天會長。他的長兄辛東主決定賣掉集團子公司大部分股權。外界預測,辛東主可能套現6000億韓元(35億元人民幣)至7000億韓元(40億元人民幣)。

除樂天集團外,其他多家韓國企業在中國面臨業績下滑。韓國現代汽車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在華銷量同比銳減64%。

韓國零售業巨頭E—Mart在中國的業務已經多年虧損,將關閉在中國僅存的5家門店,計劃將之出售給泰國蔔蜂集團。

(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85

對手變夥伴 獵豹移動8660萬美元出售“海外頭條”給今日頭條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9/1160188.html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從競爭到合作的案例不斷發生在中國互聯網公司之間。11月8日晚間,獵豹移動發布公告稱,出售旗下新聞聚合平臺News Republic於今日頭條,同時獵豹移動海外直播平臺Live.me B輪融資中,獲得來自今日頭條的5000萬美元戰略投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就在去年8月份,獵豹移動才以5700萬美元收購了News Republic,意圖成就海外版“今日頭條”,向全球用戶提供個性化新聞內容推薦。短短一年時間,獵豹又轉手賣給了今日頭條,外界對此頗為不解。

或受到與今日頭條合作消息的影響,發布公告當天,獵豹移動開盤後股價漲幅接近27%。獵豹移動CEO傅盛表示,海外資訊是個巨大市場,同時也是巨頭林立。在做海外內容時面臨的阻力,要比做工具時大得多。而和今日頭條的合作能從內容方面分成,同時又可以更加聚焦人工智能業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News Republic貢獻遠低於預期

為發力內容推薦,從2015年開始,獵豹曾收購“法國版今日頭條”News Republic(此次合作中被今日頭條收購)、啟動直播產品Live.me並投資Musical.ly(音樂類短視頻社區應用),甚至還在矽谷開設了新總部和研發中心以強化其移動內容戰略。

對於為何收購海外版今日頭條,傅盛當時曾表示:“收購News Republic與獵豹移動內容產品戰略十分契合,可幫助獵豹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內容。”外界認為,這次收購對獵豹移動進軍資訊分發行業的意圖明顯。

不過,News Republic對獵豹移動的貢獻並沒有當初預計的理想。根據獵豹移動財報,獵豹移動內容驅動產品的收入包括Live.me和News Republic。2017年第一季度,內容型產品收入環比增長55.2%,至2.24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的主要原因是Live.me直播收入快速增長,二季度Live.me仍然占據了內容收入的主要來源。而財報對News Republic的貢獻沒有過多描述,這或許為該業務的售出埋下了伏筆。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獵豹移動收購News Republic的時間是2016年8月2日,收購金額為5700萬美元。也就是說,在收購後一年,獵豹移動放棄了該項業務。根據當前的交易價格,此次賣出價僅比購買時多出不到3000萬美元。

關於出售News Republic的原因,傅盛在接受經緯創投采訪時也給了相應解釋。傅盛表示,海外內容這塊雖然是一個巨大市場,但也是巨頭林立,有Facebook、Google、Snapchat這樣的對手,所以在做海外內容這方面的阻力,是比做工具要大得多的。最初今日頭條是希望能把獵豹移動整個內容體系接過去,但自己覺得還是要形成一定的合作。

在傅盛看來,直播平臺Live.me營收不錯,推出僅僅1年Live.me的營收就已經占到公司總收入的百分之十幾,所以結盟可能是更好的方式。獵豹移動方面也在回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與今日頭條結盟,是換一種模式做內容出海。

聯手今日頭條布局“內容出海”

事實上,在海外化戰略上,今日頭條和獵豹一度存在競爭關系。今年 8 月,今日頭條曾宣布以上億美金支持旗下孵化的音樂類短視頻APP抖音出海,加上此前被今日頭條收購的Flipagram,這一組合曾被看作是獵豹系Musical.ly 的直接競爭對手。

對於此次合作的緣由,獵豹移動方面稱,兩個多月前開始和今日頭條接觸。今日頭條在去年開始嘗試進軍海外,遇到了一些挑戰,後來他們找到我們,希望達成一些戰略合作。

今日頭條方面人士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獵豹移動用戶將通過獵豹產品直接調用今日頭條在全球的個性化內容推薦服務,以提升獵豹工具產品的變現能力。同時,今日頭條將獲得獵豹全球海量移動用戶的支持。

據稱,雙方的合作將不僅限於產品層面的打通,還深入到了資本層面:今日頭條以5000萬美元參與了獵豹移動子公司Live.me的B輪融資,一旦今日頭條在其海外產品中整合直播功能,Live.me將是優先合作夥伴。

同時,今日頭條以8660萬美元對價收購獵豹移動旗下新聞聚合平臺News Republic。獵豹有權選擇不超過價值5000萬美元今日頭條股份作為對價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在8660萬美元的投資里面,有5000萬美元是今日頭條股份,交易完成後,獵豹移動將對今日頭條持股。

一名海外輿情分析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國內相關傳媒資訊行業發展已經基本定型,而海外則有著廣闊的機會,對外傳播的訴求也一直在不斷增加。利用海外已有資訊平臺發展業務具有一定先天優勢,但在和中國人的工作理念方面還需要磨合,運營方面也面臨考驗,如微信等爆款應用在海外擴長就一直不是很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41

東芝擬出售西屋電氣 增發54億美元新股還債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21/1163483.html

陷入危機的日本東芝公司近日決定增發新股募集資金用以清償債務,同時繼續推進出售西屋電氣業務和芯片業務的方式融資。

據日本富士電視臺20日報道稱,日本東芝股價在20日上午一度下跌近5%,而19日東芝剛剛宣布將通過增發新股募集6000億日元(約合54億美元),並且希望從西屋電氣分離出部分資產,以避免東芝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若計劃成功,東芝有望在明年3月結束的財年內消除資產負債表中的7500億日元債務。

東芝表示,約有60家公司計劃參與此次增發。由於旗下西屋電氣此前出現數十億美元的虧損,導致東芝陷入了危機。目前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黑石和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已經在競購西屋電氣和其他資產。東芝表示,出售西屋電氣資產將幫助東芝大幅減少負債,以便讓東芝有資金著手開始新的業務。

(來源:環球網 記者:李 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88

上海電影出售4 家影城資產 影院公司施展“內部整合大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7/1162461.html

每經影視記者丁舟洋

每經編輯 杜蔚

11月15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布的產權轉讓項目顯示,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601595,以下簡稱“上海電影”)掛牌轉讓大連上影電影城有限公司100%股權及1540.47 萬元債權。而在今年9月和10月,上海電影陸續公告了擬轉讓全資子公司長沙上影影管公司、遼寧新瑪特永樂影城100%股權,以及重慶越界影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越界影業”)約17%股權。

“現在全國影院的單銀幕產出都在下降,我們手頭的項目也並非全都高枕無憂的。出於資產優化的考慮,我們賣掉虧損厲害的,既增加上市公司凈利潤又能用回款去投資更優的標的。”上海電影內部人士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不是不做這個行業了,我們新建影院比關掉的多得多。”

新老影城各有“難念的經”

位於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香二坊134號百年港奧特萊斯的大連上影影城,從售票軟件格瓦拉上的情況來看,是一家大而新的影城,8個影廳的規模、IMAX 廳的配置,這樣的硬件在全國範圍內都算不錯的。

而據上海聯交所公示的情況,這家影城2016年虧損398萬元、2015年虧損62萬元,2017年的情況仍不理想。經過評估機構的評估,該影城資產總計2124萬元,總負債2312萬元。

“影城的人氣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商業體的人氣。”一位資深院線從業者向每經影視記者分析道,“像大連百年港奧特萊斯,位於新港區,培育期比較長,現在奧特萊斯商城的總體人氣還沒起來,處在其中的影城自然也不會太好。”

大連上影影城的掛牌價是2190萬元,包括1540.47萬元債權和掛牌價為650萬元的100%股權。“如本項目采取競價轉讓方式完成的,則溢價部分為股權溢價。”查詢上海電影公告可以看出,1540 萬元債權的“債主”是上海電影,其實就是影城的建設款。這樣打包售出後,意味著上海電影不僅能止損還能將對這家影院此前的投資都收回來。

另一家擬出售的長沙上影影管公司和大連上影影城的情況相似。連續三年虧損,轉讓總價由1036.31萬元債權和掛牌價為680萬元的100%股權組成。這家影城的不景氣也與所在商城的人氣不旺有關。相比之下,沈陽的遼寧新瑪特永樂影城是一家開業十多年的“老店”了,該影城位於市中心商圈,有6個影廳,去年還進行了全面裝修升級,近三年來也不太賺錢。而且影院地租的租期也快到了,後續經營面臨不確定性。

“本次公司下屬兩家影院公司股權轉讓為公司進行影院資產‘動態優化調整’的計劃,將經營效益差、投資回報弱的項目出售,將減少虧損,並同時增加投資收益,對公司經營成果產生積極影響。出售所得資金,公司將用於投資回報更好的新建影院項目。”上海電影公告稱。

一邊繼續布局,一邊內部淘汰

此外,上海電影還將轉讓越界影業(871069.OC)約17.3% 股權,轉讓之後上海電影仍持有越界影業約12.6%的股權。

成立於2011年的越界影業在去年4月登陸了新三板,2015年上海電影入股該公司。越界影業半年報顯示,該公司擁有已開業影院16家,銀幕148塊,在重慶地區票房產出居第四位。但由於在短時間新增了5 家影院,新增影院帶來成本大幅增加,導致2017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而影院投建的快速發展必然為公司整體經營業績帶來較大的壓力。”

上海電影轉讓越界影業17.3%也屬於動態優化調整計劃,轉讓後將給沙溝湖電影帶來4000~4500萬元凈利潤,出售所得資金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事實上,目前全國的影院公司日子都不好過。一方面受房租、人力、設備升級等因素的影響,影院經營成本普遍上升。而另一方面觀眾的上座率卻維持低迷。尤其在去年,全國電影的票房增速大幅縮水,全國單影院和單銀幕的票房產出雙雙大幅下滑。“電影院平均每一場放映電影獲得的票房,已下降到600元左右。”上述資深院線從業者說。

雖然去年全國票房的增速放緩已給市場帶來了冷靜的信號,但影院建設具有慣性沒辦法一腳剎車。近年來電影院仍保持了每年近1000家的增長,區域性競爭更加激烈,很多城市甚至出現了短短幾百米街道上多家影院近身肉搏的“巷戰”現象。

“所以那些已具規模效應的影院公司在繼續布局的同時,還得審視手上的資產,優勝劣汰。而且即便是新建影院,影院選址的科學性、專業性也更加重要,影院已經過了建起來就賺錢的階段了。”上述資深院線從業者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95

達華智能“甩包袱”擬出售卡友支付股權 投資收益預計超2016年凈利20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4/1179337.html

CFP圖

每經記者 宗旭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1月3日晚,中山達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華智能”)發布公告表示,根據公司戰略發展及資產結構優化的需要,為進一步有效整合資源,突出主業,結合目前公司的產業鏈布局,公司決定將持有的卡友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友支付”)的股權轉讓南京銘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初步商定,卡友支付100%股權作價不低於人民幣7億元,目前尚未簽署正式協議。

達華智能表示,此舉能夠創造更大價值的回報,有利於公司及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過此時距離達華智能正式受讓卡友支付30%股權的時間還不到兩年半,而且在2017年半年報中達華智能還曾提到互聯網金融是公司戰略重點領域。在出售擁有支付牌照的卡友支付之後,互聯網金融領域布局的重心是否會有所轉移,達華智能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暫不了解此事。

圖片來源:達華智能官網截圖

卡友支付由盈轉虧、接連受到處罰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9月15日,達華智能正式取得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對收購卡友支付30%的股權的批複,成為卡友支付的第一大股東。同時,卡友支付與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金融電子結算中心有限公司簽訂了《微信支付合作協議》。

達華智能表示,公司通過收購卡友支付,獲取稀缺的線下收單、第三方支付牌照資源,順利切入互聯網金融領域,可以促進公司線上支付業務,而且線下收單、第三方支付牌照稀缺性形成的壁壘可助力公司開拓市場。

卡友支付也不負眾望,2016年為公司貢獻凈利潤3,175.19萬元。不過這種趨勢沒能延續下去,《中山達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擬出售卡友支付股權的提示性公告》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卡友支付由盈轉虧,未經審計的凈利潤為-4,744.03萬元。而且從2016年卡友支付的表現來看,並不健康。營業收入為3,306.78萬元,凈利潤卻達到了12,064.29萬元。

不僅如此,卡友支付去年還因為違規屢次被罰。2017年5月,卡友支付山東分公司被“合計罰沒47萬元”;2017年8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掛出行政處罰公示,卡友支付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處以罰款人民幣6萬元;2017年8月28日,卡友支付湖南分公司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處以罰款人民幣13萬元。

盡管遭到多次行政處罰,但在去年6月份央行公布的第四批牌照續展中,卡友支付仍順利通過,不過顯然達華智能並不想繼續持有卡友支付的股權。而且在金融領域,從投資收益來說,顯然融資租賃是一門更好的生意。2016年,公司以現金方式收購潤興租賃40%股權,當年為公司貢獻了4,584.56萬元的凈利潤;2017年半年,其為公司帶來了0.51億元的投資收益。

預計收益超過2016年凈利潤的2倍

值得註意的是,達華智能目前持有卡友支付30%股權,另外70%股權已與卡友支付股東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並報人民銀行審批,待人民銀行審批方可辦理完畢工商轉讓登記。

達華智能表示,如卡友支付100%股權轉讓順利完成,公司轉讓卡友支付股權將實現的投資收益預計將超過公司2016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200%,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可以粗略計算下,2016年達華智能凈利潤為1.59億元,此次出售卡友支付股權,將會為其帶來超過3億元的凈利潤。達華智能方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交易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回籠資金,一方面是為了緩解負債壓力,另一方面向國際衛星通信運營商轉型。

據2017年四月份披露的公告顯示,達華智能香港全資子公司以7,300萬美元收購、取得塞浦路斯政府擁有的三個黃金衛星軌位Ka頻段資源40年使用權。三條衛星軌道可發射政府專用和民商用類衛星,滿足政府加密通訊、救援檢測等需求。

不過由於卡友支付的公司性質,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及《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規範支付機構變更事項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規,本次交易尚需人民銀行的審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59

完美世界調整資產結構 出售全部院線業務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9/1188019.html

2018年1月28日晚間,A股上市企業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完美世界”)發布公告,宣布以約16.6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院線業務相關資產轉讓給完美世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公告顯示,完美世界全資子公司完美世界影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擬向完美世界控股集團轉讓其持有的完美世界院線有限公司、北京時代今典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完美世界電影放映有限公司全部股權,轉讓價款共計人民幣148,832.10萬元。

同時,完美世界子公司石河子市君毅雲揚股權投資有限合夥企業,擬向完美世界控股集團轉讓其持有的溫嶺市新時代樂購影城有限責任公司的所有股權,轉讓價款為人民幣17,659.17萬元。

這意味著完美世界此前持有的全部院線資源,將按約16.65億元人民幣(166,491.27萬元)的價格,出售給完美世界控股集團。公告顯示,完美世界此次交易按照評估值與含商譽的凈資產賬面價值孰高的原則確定交易價格,充分保護了上市公司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利益。

據記者了解,2017年國內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影院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完美世界影院業務經營業績不及預期中理想,同時完美世界希望“集中資源發展核心業務,提升盈利能力”,可能是導致此次轉讓行為的主要原因。根據此次公告的信息,完美世界院線資產相關商譽減值約為1億元(10,253.93萬元)。

公告中也提及:影院後續發展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為降低公司經營風險,減少資金占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避免投資回款周期較長的風險,公司擬將院線相關股權進行轉讓。並將不再從事院線相關業務。

財報顯示,完美世界2017年Q1-Q3營收達到55億元,同比增長55.96%,利潤超過10億,因院線業務在公司整體業務中占比較小,且公司遊戲及影視業務發展強勁,相關商譽減值不會對全年業績預測產生重大影響,2017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變動區間仍為人民幣14億元至16億元。

研究機構分析認為,中國銀幕數量的增長已經超過了實際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網絡視頻平臺觀看影視的用戶持續增長,潛力巨大。而以內容產品為核心競爭力的完美世界,通過本次交易,回籠資金支持公司核心業務的發展,將註意力回歸優勢資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19

西門子中國CEO:美國若禁止向中國出售芯片,歐洲在華企業恐受波及

“美國宣稱要對中國部分停止出口芯片,對歐洲企業也可能產生影響。” 西門子中國CEO赫爾曼(Lothar Herrmann)在漢諾威工業展召開前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制造業升級依賴芯片

赫爾曼說道,中國制造業升級很大程度依賴於傳感器,如果美國對中國實施禁售,那麽這不僅會對中國的制造業產生影響,也可能會影響其它國家的在華企業。“原因在於中國的這些制造企業由於缺乏必要的半導體芯片,而無法投資高端制造,這也意味著我們會失去幫助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機遇。”

西門子正在押註中國的制造業升級,希望通過為中國制造業提供軟件解決方案,在數字化的轉型中獲得更多利潤。西門子的工業雲平臺MindSphere是其數字化工廠的重要成果,能夠幫助傳統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工業的升級。

根據西門子方面提供的數據,目前已經有約100萬臺設備和系統通過MindSphere實現了互聯,預計到2018財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125萬。

今年年初,西門子與中國華潤電力簽署協議,將為旗下機群部署集成化聯網遠程運營中心,這也是西門子在中國的首個數字化電力遠程運營中心項目。通過聯網機群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華潤電力的19臺燃煤機組將實現數字化聯網,總裝機量達9.6吉瓦。該項目預計將於2018年底前完成。

鑒於美國可能對中國采取的技術封鎖策略,中國正在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日前,阿里巴巴宣布收購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在赫爾曼看來,中國發展自主研發技術是趨勢。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不認為中國會轉而依賴歐洲的技術,作為替代,中國更傾向於發展自主研發技術,中國有很好的創業環境以及生態圈,有很多初創企業,有很多高校和研究機構,也有頂尖的技術人才和軟件工程師,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走在世界的領先水平。”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中國政府已經做出承諾,鼓勵中國和海外企業正常的技術交換以及合作,並承諾保護海外企業在中國擁有的知識產權。對此,赫爾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西門子從來不擔心在中國進行技術轉移,也會積極在中國開發適合中國以及全球用戶的技術。”他還說道,西門子過去30多年在中國的成功正是基於與本土企業合作開發技術。

赫爾曼認為,解決中美之間因知識產權引發的貿易爭端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更好地進行知識產權的保護。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對解決問題是沒有幫助的,只會對全球經濟有負面的影響,同時也將會影響其它國家企業的發展。”

目前,西門子在中國擁有超過1.2萬項有效專利和專利申請,是西門子在全球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而且,公司有一套嚴密的專利保護制度體系。赫爾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西門子不怕技術轉移,是因為我們有非常強大的知識產權保護部門。我們在中國申請了1萬多個專利;另一方面,西門子也不遺余力地分享自己在先進制造方面的技術,即便是核心技術。只要我們認為有必要,我們就會向中國輸出技術。”

赫爾曼向第一財經記者舉例稱,比如西門子和寶武集團共同開發智能制造相關領域的技術解決方案,共享專利。“我認為這對中國制造業以及在西門子在中國的運營是雙贏的舉措。”赫爾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企業願意將技術轉移給中國,那麽你就轉移;如果不願意的話,你就保護好技術不被侵犯。”

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西門子也面臨了來自新領域的競爭者。西門子知識產權部門主管Beat Weibel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塔塔咨詢、IBM、埃森哲這些原本與西門子根本不在同一領域的企業,也都在提供工業軟件解決方案,我們確實面臨新的競爭對手。”

此外,在涉及軟件服務的專利申請方面,企業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Weibel提出了三點挑戰:“首先,保護好專利本來就已經是很大的挑戰;第二大挑戰在於,軟件的很多專利是無形的,必須找到描述它的途徑;第三,軟件專利往往是交叉在產品中的,所以要有非常清晰的對產品專利的定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788

樂天瑪特擬再出售50多家店鋪 即將全面撤出中國!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樂天集團11日表示,當天樂天購物將召開理事會,公布出售中國上海、江蘇等華東地區50多家店鋪的決定,上述賣場,預計將以2800億到29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7億到17.2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利群集團。

報道說,就在上個月,樂天瑪特曾以248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8億元)的價格,向物美集團出售了其在北京的21家店鋪。

隨著華東地區店鋪的售出,樂天瑪特將僅剩華中、東北地區的14家店鋪。報道說,這家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在華經營11年的韓國企業,即將全面撤出中國。

由樂天高爾夫球場改建成的“薩德”基地

據了解,樂天從2008年起在中國大規模擴張。不過,去年2月,樂天集團與韓國政府簽署換地協議,同意讓出集團所屬的高爾夫球場土地,以便美國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其命運開始出現逆轉。

韓聯社說,樂天換地引發中國強烈不滿,其在華業務遭受重創。99家店鋪中有87家關門歇業,剩余賣場銷售額也減少八成以上。

去年9月,樂天方面決定出售樂天瑪特在華業務,但進展緩慢。報道說,據推測,樂天瑪特因“薩德”風波損失的銷售額約為71億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