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債發瘋了 全球30年期以上債券發行量創紀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105

各國政府和跨國公司正利用目前處於歷史低位的融資成本發債,超長期債務的發行量創下歷史新高。

據Dealogic公佈的數據,今年,期限超過30年的國債和公司債發行量已經高達6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2%,較10年前的發行量翻了一番。

週二,英國政府計劃發行53年期的債券,為英國歷史上期限最長的債券之一。投資者對國債強勁的需求意味著英國政府將以2.62%的低利率借款。

投資者之所以對長期國債需求旺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許多短期債券的收益率已經跌至負數。為了尋找正收益,許多投資者選擇了長期債券。

投行Jefferies首席歐洲經濟學家David Owen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應該有更多的類似融資,來為目前的項目提供資金。目前利率這麼低,沒有更多的類似融資很奇怪。」

除了各國政府,跨國公司也正利用目前的低利率進行融資。蘋果公司2月宣佈將重回債券市場,發行債券。

蘋果公司本次計劃發行2020年到期的浮息債券、2020年、2022年、2025年和2045年到期的固定利率債券,最長期限為30年。根據美國SEC的文件,高盛和德意志銀行將幫助蘋果公司出售債券。

由於稅務問題,蘋果公司將大量利潤囤積在美國之外,因此它選擇發行債券來為自己的股票回購計劃提供資金。目前,美國的公司融資利率正處於歷史低位。

在2013年4月,蘋果公司出售了170億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為20年來其首次發債。蘋果的發債規模在當時創下了公司債的歷史記錄。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在2013年5月的債券銷售之前,蘋果沒有任何債務。

當時,蘋果手握1450億美元的現金,但其中只有約450億美元在美國本土,另外約1000億美元現金被留在低稅率的海外,如果將現金轉移到國內用於股東回報,蘋果公司將需要承擔相當規模的稅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09

F-大地為何吸引鴻海、美國垃圾債券之父的眼光? 雲林子弟拚出中國幼教市場獲利第一

2015-04-13  TWM
 
 

 

「再窮也不能窮孩子」這句話,搶攻中國幼教市場超過二十年的大地幼教創辦人程大坤感受最強烈。五月初即將回台掛牌的F-大地,不僅搶占幼教業獲利王的高端品牌市場,還吸引國內外私募基金與投資銀行家的目光,啟動了收購大戰。

撰文‧林宏文

今年三月底,在暴漲的A股市場中,出現了一支新股王全通教育,這家經營從幼兒園到中小學的線上教育平台公司,股價最高漲至人民幣三四八元,早已超越貴州茅台成為滬深第一高價股。

無獨有偶,預計五月六日在台灣掛牌上櫃的F-大地,也是在中國經營幼兒園市場相當成功的品牌,這家由台灣人經營的企業,以高端品牌搶占獲利王的位置,甚至還吸引了美國垃圾債券之父米爾肯︵Michael Milken︶、鴻海郭台銘之子郭守正、投資銀行家宋學仁,表態尋求購併的機會。

F-大地創辦人、雲林農家子弟出身的程大坤說,他從小就知道農民賺不到錢,因為農業是自由競爭市場。而台灣的幼兒園行業供給量大、競爭激烈,粥少僧多,造成惡性循環。

撤出台灣 力拚中國市場程大坤早年在台灣經營幼兒園,就以大地幼教為品牌。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時任台北市幼教協會總幹事的程大坤,應邀至中國參觀幼教市場,他發現,台灣的幼兒園市場因惡性競爭,經營困難;但中國的幼兒園採計畫經濟,以小區配套模式設立,類似像每個小區配置一所小學,等於保障了壟斷市場的地位,發展條件更佳。

九二年中國積極招商,程大坤把經營重心移至中國。隨著中國市場快速成長,二○○○年程大坤收掉在台灣的十二家大地幼兒園事業,舉家搬至廣東珠海,全心衝刺中國市場。

所謂的小區配套幼兒園,是由各地方教育單位要求建商設置幼兒園,提供小區居民的需求,以一般小區戶數都在兩千戶至八千戶,總承銷案至少以新台幣一百億元起跳,搭配的幼兒園若品牌定位較高,建商還可以提高售價,若與大地幼教這種有經營實績的品牌合作,更易獲得青睞。

不過,中國市場雖然較台灣容易經營,但競爭者眾。程大坤不像很多人分心投資房地產,而把全部心思都投入經營,足跡幾乎踏遍整個中國,還曾在二十二天內跑了十八座城市,搭過飛機、睡過火車臥鋪,讓他嘗盡創業的酸甜苦辣。

歷經二十多年深耕,採用大地幼教品牌的幼兒園家數達二三○餘家,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品牌。雖然只有第一品牌北京紅纓近千家規模的四分之一,但大地幼教去年獲利卻是北京紅纓的三倍,也是目前A股股王全通教育的兩倍,凸顯了大地朝高端市場發展的品牌價值。

主導投資大地幼教的前智基創投董事長盧宏鎰說,中國教育市場商機大,但投入者也很多,程大坤還為此到華東師範大學修習教育博士學位。大地不僅限於經營幼兒園,而是以專業顧問形態打造高附加價值,提供從師資、教材、課程設計、網絡學習平台、各種證照申請及諮詢等服務,比其他公司都做得更徹底,讓大地幼教成為少數能異軍突起的品牌。

私募青睞 風光回台上櫃一位從事中國幼兒園多年的業者指出,中國幼兒園市場有兩大優勢,一是這個行業可以漲價,因為父母對教育花費都不手軟,例如去年珠海幼兒園收費每個月人民幣一千八百元,今年就漲到人民幣二千元;二是無倒帳風險,因為家長不會賴帳。但商機好,能勝出者卻不多,因為市場經營的「眉角」不少,各種法令調整、證照申請,連學校餐廳飲食等許可證都經常變化,各省又都有自己的一套,需要長久的專業知識與人脈累積,才能打造品牌價值。

隨著大地幼教的知名度逐步打開,也吸引眾多國內外私募與創投基金的青睞,甚至有意談合併收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國垃圾債券之父米爾肯。米爾肯在八○年代因為透過包銷垃圾債券而聞名市場,,因涉及內線判刑,終生不得從事證券業。後來他投資教育服務業,創辦知識宇宙公司︵Knowledge Universe︶,透過收購十三家教育事業,總營業額達十五億美元,其中也包括美國幼教事業龍頭KLC。

米爾肯不斷尋找購併標的,發現在中國經營有聲有色的大地幼教,很快就提出收購建議。程大坤說,米爾肯要求收購五成以上股權,但他不希望賣掉那麼多,還想繼續主導經營,因此沒有談成。

此外,大地幼教的發展潛力,也讓曾任高盛證券合夥人的宋學仁心動不已,並介紹從事文創產業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兒子郭守正與他見面,不過最後也因條件未談攏而作罷。

程大坤說,以美國幼教市場為例,最大的KLC有二千餘家,全美市占率約六%,前五大市占則合計達一一%。目前大地幼教有二三○餘家,在全中國二十萬家幼兒園的市占率僅○.一二%,實在還差很遠,未來五至十年中國幼兒園可成長到三十萬家,只要占到一%就有三千家,大地幼教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如今,程大坤以F-大地回台掛牌上櫃,預計五月六日上櫃交易,以F-大地前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五.九四元,去年EPS達七.一九元,不僅遠超過中國同業,也將成為台股不可小覷的新星。

程大坤

現職:F-大地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政大企研所經歷:台北市幼教協會總幹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90

葛洛斯跳槽後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 危機200天

2015-05-04  TCW
 
 

 

美國西岸時間上午四點鐘,新港海灘邊一棟建築物已經燈火通明。

這裡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全盛期掌管近兩兆美元資金(約合新台幣六十三兆元),是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被華爾街稱為「海灘」(The Beach)。「海灘」動見觀瞻,除了資金多,還有背後的總舵手是人稱「安靜的巨鯊」——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

「接下執行長很自然。」他面對巨頭出走,第一時間就準備好了

去年,「海灘」卻出現公司成立四十四年來最大的騷動。一月底,當時執行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無預警宣布離職;八個月後的九月二十六日上午五點(編按:葛洛斯通常跟著東岸時間、西岸凌晨四點上班),投資長葛洛斯在債券交易單背後寫下:「繼續做好工作,好好照顧公司」(Keep on doing a greater job of PIMCO, look after her)。將紙條安靜的留在桌上,他隨即宣布辭職,走出一手創辦的公司。

四十四年前,策略大師麥可.波特為PIMCO奠定執行長、投資長與營運長組成的三架馬車組織,現在少兩條,由原營運長何道格(Douglas Hodge)接下執行長。

為什麼是他?

其實,當前執行長伊爾艾朗仍在的時候,何道格已經是半個執行長。

「伊爾艾朗當時是執行長與共同投資長,實際上他花七成時間在投資,三成時間在營運,我等於是營運長兼執行長,」何道格在葛洛斯跳槽之後首度接受台灣媒體獨家訪問,「接下執行長是很自然的一步。」

其次跟他善溝通、適變動的性格有關。

一九八九年,何道格加入PIMCO。當時全球金融業開始跨足海外試水溫,日本人搶購美國資產,華爾街發行全球商品,但PIMCO對於是否跨出美國本土遲遲無法決定。一九九四年,何道格主動提出拓展海外業務,但在場主管興趣缺缺說:「做可以,但要兼顧原本的客戶,」何道格一肩扛起。

派駐日本時,何道格面臨了文化差異。當時,他想解職一名不適任的日本員工,但是該員工無法接受企業裁員,隔天回到位置上繼續工作,人資部門協助溝通仍然無效;最後,他親自與這名員工溝通四次(前三次員工又繼續回到崗位工作),耐心說明原因以及公司將如何提供應有補償後,才終於離職。

「跟人溝通一直是我的熱情所在,」何道格說,「我喜歡跟客戶在一起。」也是這份樂於溝通的熱情和拓荒者性格,在去年PIMCO經歷二巨頭的內部風波中,臨危受命。

少了債券天王他拔擢六位投資長,用績效留住客戶

最後從管理角度看,政大科管與智財所所長邱奕嘉指出,一家企業倘若遭遇領導者突然離開,如果當時企業體質很糟,適合外找接班人;若企業體質好,內升接班人熟悉組織文化和架構,可以先安內再攘外,成功機率高,「何道格顯然是後者。」

二十一年前PIMCO由美國公司成為跨國公司,是何道格為公司打開海外市場,因此被稱為「先鋒」(Pioneer of Pimco);二十一年後,何道格從「先鋒」成為執行長,他要面臨公司有史以來最大挑戰:企業重組和基金失血。

「當消息(葛洛斯離職)發布時,大家都很震驚。」何道格回憶:「創辦人離開,對組織是個很艱難的變革,而葛洛斯又是投資傳奇;我只能說我們在第一時間內已準備好了。」

去年九月二十六日星期五上午,葛洛斯在盤中離職,消息一出,他所操盤的總回報基金至去年底爆出六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的贖回潮;競爭對手開始挖牆角,拉攏華爾街客戶和大型退休基金把資金轉進自家基金;而華爾街的避險基金開始放空其持有的部位,打算趁著贖回潮、被迫變現的壓力,乘機大撈一筆。連美國證交所和財政部旗下的金融監管單位,都急電他們,憂心造成百兆美債市場震盪。

他們嚴陣以待。葛洛斯離職後的第一時間,既有的六位副投資長(平均年齡四十出頭),全部升為投資長(之後拔擢另一位新投資長,團隊共七人),立刻接手操盤嚴陣以待;其中三個投資長接手全球最大基金——總回報基金,將明星經理人操盤轉為團隊操盤。他們採取和葛洛斯不同的投資策略,減持五年內短債,同時積極短線操作累積獲利。

九月二十九日星期一、葛洛斯離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何道格帶著新投資團隊,急電華爾街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大券商的財務顧問,一場接一場的電話會議,以防財務顧問被競爭對手說動,怕葛洛斯出走造成債券市場重新洗牌,四十四年招牌會一夕蒙塵。

「我們精力旺盛、有實力,也準備好了;更重要的是,我們經理人比其他公司的更優秀!」何道格對客戶的呼籲;儘管如此,根據《華爾街日報》,週一當天(九月二十九日),總回報基金仍然被贖回一百億美元,而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以何道格為首的主管和經理人與客戶的溝通近四萬次,每天每小時監控著公司九十檔基金的資金狀況,是過去一天兩次的三倍到四倍。

光打電話還是不夠,何道格馬不停蹄飛歐洲、中東、亞洲,親自面對面跟客戶說明投資團隊接班狀況;「但最有說服力的還是績效,」何道格說。

多了團隊戰力他打造新團隊,績效跑贏八成五同業

葛洛斯離職後的兩百天,回頭檢視新任執行長的功過。據晨星統計,新投資團隊上任後的總回報基金,從去年九月至今年四月十五日的報酬率三.八六%,領先超過八成五的中期債券基金,也超過葛洛斯跳槽後所操盤的駿利全球無拘束基金報酬率(一.六九%)與類別排名。今年三月,已連續二十三個月淨流出的總回報基金,贖回金額從單月最高三百二十二億美元,縮小至七十三億美元,為半年來最低流出金額,新團隊的投資績效發揮止血作用。

「隨著時間拉長,明星光環帶來的資產容易造成公司負債。因此企業應該有明星團隊,而不是明星成員的存在。」政大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說。

新三傑止血,績效不輸葛洛斯操盤——PIMCO 總回報基金績效

【延伸閱讀】一分鐘看PIMCO成立:1971年資產規模:1.59兆美元 (約合新台幣49兆元)基金檔數:全球共計1,524檔,其中台灣核備發行共計15檔(14檔債券型、1檔股票型)成績:.全球第1總回報基金蟬聯18年全球規模最大債券基金.全球第1史上唯一5度獲晨星最佳年度固定收益經理公司獎.全球第8去年底公開操盤基金規模約4,874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兆元)

資料來源:德盛安聯、晨星、WSJ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389

葛洛斯跳槽後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 危機200天

2015-05-04  TCW
 
 

 

美國西岸時間上午四點鐘,新港海灘邊一棟建築物已經燈火通明。

這裡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全盛期掌管近兩兆美元資金(約合新台幣六十三兆元),是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被華爾街稱為「海灘」(The Beach)。「海灘」動見觀瞻,除了資金多,還有背後的總舵手是人稱「安靜的巨鯊」——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

「接下執行長很自然。」他面對巨頭出走,第一時間就準備好了

去年,「海灘」卻出現公司成立四十四年來最大的騷動。一月底,當時執行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無預警宣布離職;八個月後的九月二十六日上午五點(編按:葛洛斯通常跟著東岸時間、西岸凌晨四點上班),投資長葛洛斯在債券交易單背後寫下:「繼續做好工作,好好照顧公司」(Keep on doing a greater job of PIMCO, look after her)。將紙條安靜的留在桌上,他隨即宣布辭職,走出一手創辦的公司。

四十四年前,策略大師麥可.波特為PIMCO奠定執行長、投資長與營運長組成的三架馬車組織,現在少兩條,由原營運長何道格(Douglas Hodge)接下執行長。

為什麼是他?

其實,當前執行長伊爾艾朗仍在的時候,何道格已經是半個執行長。

「伊爾艾朗當時是執行長與共同投資長,實際上他花七成時間在投資,三成時間在營運,我等於是營運長兼執行長,」何道格在葛洛斯跳槽之後首度接受台灣媒體獨家訪問,「接下執行長是很自然的一步。」

其次跟他善溝通、適變動的性格有關。

一九八九年,何道格加入PIMCO。當時全球金融業開始跨足海外試水溫,日本人搶購美國資產,華爾街發行全球商品,但PIMCO對於是否跨出美國本土遲遲無法決定。一九九四年,何道格主動提出拓展海外業務,但在場主管興趣缺缺說:「做可以,但要兼顧原本的客戶,」何道格一肩扛起。

派駐日本時,何道格面臨了文化差異。當時,他想解職一名不適任的日本員工,但是該員工無法接受企業裁員,隔天回到位置上繼續工作,人資部門協助溝通仍然無效;最後,他親自與這名員工溝通四次(前三次員工又繼續回到崗位工作),耐心說明原因以及公司將如何提供應有補償後,才終於離職。

「跟人溝通一直是我的熱情所在,」何道格說,「我喜歡跟客戶在一起。」也是這份樂於溝通的熱情和拓荒者性格,在去年PIMCO經歷二巨頭的內部風波中,臨危受命。

少了債券天王他拔擢六位投資長,用績效留住客戶

最後從管理角度看,政大科管與智財所所長邱奕嘉指出,一家企業倘若遭遇領導者突然離開,如果當時企業體質很糟,適合外找接班人;若企業體質好,內升接班人熟悉組織文化和架構,可以先安內再攘外,成功機率高,「何道格顯然是後者。」

二十一年前PIMCO由美國公司成為跨國公司,是何道格為公司打開海外市場,因此被稱為「先鋒」(Pioneer of Pimco);二十一年後,何道格從「先鋒」成為執行長,他要面臨公司有史以來最大挑戰:企業重組和基金失血。

「當消息(葛洛斯離職)發布時,大家都很震驚。」何道格回憶:「創辦人離開,對組織是個很艱難的變革,而葛洛斯又是投資傳奇;我只能說我們在第一時間內已準備好了。」

去年九月二十六日星期五上午,葛洛斯在盤中離職,消息一出,他所操盤的總回報基金至去年底爆出六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的贖回潮;競爭對手開始挖牆角,拉攏華爾街客戶和大型退休基金把資金轉進自家基金;而華爾街的避險基金開始放空其持有的部位,打算趁著贖回潮、被迫變現的壓力,乘機大撈一筆。連美國證交所和財政部旗下的金融監管單位,都急電他們,憂心造成百兆美債市場震盪。

他們嚴陣以待。葛洛斯離職後的第一時間,既有的六位副投資長(平均年齡四十出頭),全部升為投資長(之後拔擢另一位新投資長,團隊共七人),立刻接手操盤嚴陣以待;其中三個投資長接手全球最大基金——總回報基金,將明星經理人操盤轉為團隊操盤。他們採取和葛洛斯不同的投資策略,減持五年內短債,同時積極短線操作累積獲利。

九月二十九日星期一、葛洛斯離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何道格帶著新投資團隊,急電華爾街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大券商的財務顧問,一場接一場的電話會議,以防財務顧問被競爭對手說動,怕葛洛斯出走造成債券市場重新洗牌,四十四年招牌會一夕蒙塵。

「我們精力旺盛、有實力,也準備好了;更重要的是,我們經理人比其他公司的更優秀!」何道格對客戶的呼籲;儘管如此,根據《華爾街日報》,週一當天(九月二十九日),總回報基金仍然被贖回一百億美元,而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以何道格為首的主管和經理人與客戶的溝通近四萬次,每天每小時監控著公司九十檔基金的資金狀況,是過去一天兩次的三倍到四倍。

光打電話還是不夠,何道格馬不停蹄飛歐洲、中東、亞洲,親自面對面跟客戶說明投資團隊接班狀況;「但最有說服力的還是績效,」何道格說。

多了團隊戰力他打造新團隊,績效跑贏八成五同業

葛洛斯離職後的兩百天,回頭檢視新任執行長的功過。據晨星統計,新投資團隊上任後的總回報基金,從去年九月至今年四月十五日的報酬率三.八六%,領先超過八成五的中期債券基金,也超過葛洛斯跳槽後所操盤的駿利全球無拘束基金報酬率(一.六九%)與類別排名。今年三月,已連續二十三個月淨流出的總回報基金,贖回金額從單月最高三百二十二億美元,縮小至七十三億美元,為半年來最低流出金額,新團隊的投資績效發揮止血作用。

「隨著時間拉長,明星光環帶來的資產容易造成公司負債。因此企業應該有明星團隊,而不是明星成員的存在。」政大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說。

新三傑止血,績效不輸葛洛斯操盤——PIMCO 總回報基金績效

【延伸閱讀】一分鐘看PIMCO成立:1971年資產規模:1.59兆美元 (約合新台幣49兆元)基金檔數:全球共計1,524檔,其中台灣核備發行共計15檔(14檔債券型、1檔股票型)成績:.全球第1總回報基金蟬聯18年全球規模最大債券基金.全球第1史上唯一5度獲晨星最佳年度固定收益經理公司獎.全球第8去年底公開操盤基金規模約4,874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兆元)

資料來源:德盛安聯、晨星、WSJ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390

“債券之王”的下一步:做空深成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475.html

“債券之王”的下一步:做空深成指

一財網 羅琦 2015-06-08 15:50:00

“繼德國債券‘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後,下一個‘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是深證成指,還沒開始噢……”“債券之王”格羅斯拿著手中的黑莓,通過Janus Capital推特賬號點下了發送鍵,發出了這條簡短的推特,放大的字體暴露了他惆悵且得意的內心戲。

“繼德國債券‘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後,下一個‘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是深證成指,還沒開始噢……”“債券之王”格羅斯拿著手中的黑莓,通過Janus Capital推特賬號點下了發送鍵,發出了這條簡短的推特,放大的字體暴露了他惆悵且得意的內心戲。

同樣在2015年4月21日,自信滿滿的格羅斯也發布了一條類似的推特:“德國10年期國債=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比1993年英鎊還好的機會噢,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德國國債投資者的噩夢也正是從4月21日開始的,從這天開始,德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不斷飆升,在上周四還創下了今年的新高,最高達到0.992%,而就在4月17日,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還曾降至0.049%,創下歷史新低。

在這短短的33個交易日內,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翻了19倍,攪動了整個全球市場,究竟是誰真的抓住了此次一生難遇的獲利機會呢?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格羅斯自己並沒有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所管理的債券基金Janus Global Unconstrained Bond沒有做空德國國債,因此損失了2.6%,抵消了今年前幾個月的收益,使基金倒虧0.04%。格羅斯在6月的投資者簡報中解釋道,“做空德國國債的機會確實是"一生一次"的,然而時機選對了,卻沒能好好執行”。

格羅斯

“一生一次”的機會並不少見

2012年10月,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曾經稱:“美國房地產已經在大底了,美國房地產是我們這輩子能遇到的一次的投資機會。”

而美國房地產確實自從2012年以來有了不小的複蘇,美國道瓊斯房地產指數在3年內上升了22.9%,Wilshire美國房地產基金指數上升26.84%,標準普爾房地產開發商總收益指數在3年內飆升了100%。

究竟美國房地產是否“一生一次”的抄底機會,還需要看未來走勢。

然而,美國國債自1981年至2015年以來,走勢一直向下,對於部分投資者而言,這確實是一個很典型的“一生一次”案例。

1981年9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曾經高達15.82%(最後可以肯定這是一個抄底的絕佳機會)。但在其後的34年里,美國國債收益率整體走勢一直向下,推高了美國國債的價格,而更在2012年7月,達到了1.4%的低位。如果一位基金經理在1981年入行,那麽在他長達34年的職業生涯里面,刨除短線機會,他也未必能等到那個做空美國國債的機會,相反如果他入行便抄底美國國債,並堅持到底,現在已經財務自由,衣食無憂。

另一個典型的“一生一次”的例子,是愛爾蘭的房地產。從1970年到2007年,愛爾蘭房地產一路狂升,根據經濟學人的數據,以1970年房價指數為基數100,那麽愛爾蘭2007年的房價指數達到了6080.4點。

這個時間點似乎又成為了不少投資者“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愛爾蘭房價隨後大幅跳水,2009年,愛爾蘭42歲地產大亨羅卡因財務困境,在家中飲彈自盡。結果2009年還不是愛爾蘭房地產的低位,2013年,經濟學人的房價指數曾跌至3057點,短短6年內縮水50%。

錯過機會找便宜貨照樣獲利

實際上,不管是專業投資者還是普通投資者,即便出現了“一生一次”的機會,也未必能好好抓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格羅斯高調地預料到了德國國債的做空機會,沒來得及出手,德國國債的收益率就開始狂飆,令德國國債價格大跌。

如果說做空德國國債的機會真的是“一生一次”,那格羅斯即便在言論宣布當天開始做空德國國債,也可以從中獲利,因為“一生一次”意味著,德國國債的收益率可能再也回不到0.049%的水平了,德國國債也會進一步下跌,未來還有做空的空間,可是格羅斯自己都當局者迷,沒有做空。

如果連提出“一生一次”機會的人都沒能好好抓住機會,普通人大可不必焦慮,“一生一次”的機會何其之多,它們遍布房地產、債券、股票市場等。

美國橡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主席及共同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中曾提到,並不是總有偉大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有時我們可以通過敏銳的洞察和相對消極的行動將成果最大化。耐心等待機會(等待便宜貨)往往是最好的策略。

霍華德·馬克斯指出,便宜貨的價值在於其不合理的低價位,因而具有不尋常的收益風險比率,而它們就是投資者的聖杯。而便宜貨往往具有以下特性,第一,鮮為人知或人們一知半解,第二,表面上基本面有問題,第三,有爭議、不合時宜或令人恐懼,第四,被認為不適宜“正規”投資組合,第五,不被欣賞、不受歡迎和不受追捧的,第六,收益不佳的追蹤記錄,第七,最近有虧損問題,沒有資本增益的。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69

“債券之王”的下一步:做空深成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475.html

“債券之王”的下一步:做空深成指

一財網 羅琦 2015-06-08 15:50:00

“繼德國債券‘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後,下一個‘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是深證成指,還沒開始噢……”“債券之王”格羅斯拿著手中的黑莓,通過Janus Capital推特賬號點下了發送鍵,發出了這條簡短的推特,放大的字體暴露了他惆悵且得意的內心戲。

“繼德國債券‘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後,下一個‘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是深證成指,還沒開始噢……”“債券之王”格羅斯拿著手中的黑莓,通過Janus Capital推特賬號點下了發送鍵,發出了這條簡短的推特,放大的字體暴露了他惆悵且得意的內心戲。

同樣在2015年4月21日,自信滿滿的格羅斯也發布了一條類似的推特:“德國10年期國債=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比1993年英鎊還好的機會噢,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德國國債投資者的噩夢也正是從4月21日開始的,從這天開始,德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不斷飆升,在上周四還創下了今年的新高,最高達到0.992%,而就在4月17日,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還曾降至0.049%,創下歷史新低。

在這短短的33個交易日內,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翻了19倍,攪動了整個全球市場,究竟是誰真的抓住了此次一生難遇的獲利機會呢?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格羅斯自己並沒有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所管理的債券基金Janus Global Unconstrained Bond沒有做空德國國債,因此損失了2.6%,抵消了今年前幾個月的收益,使基金倒虧0.04%。格羅斯在6月的投資者簡報中解釋道,“做空德國國債的機會確實是"一生一次"的,然而時機選對了,卻沒能好好執行”。

格羅斯

“一生一次”的機會並不少見

2012年10月,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曾經稱:“美國房地產已經在大底了,美國房地產是我們這輩子能遇到的一次的投資機會。”

而美國房地產確實自從2012年以來有了不小的複蘇,美國道瓊斯房地產指數在3年內上升了22.9%,Wilshire美國房地產基金指數上升26.84%,標準普爾房地產開發商總收益指數在3年內飆升了100%。

究竟美國房地產是否“一生一次”的抄底機會,還需要看未來走勢。

然而,美國國債自1981年至2015年以來,走勢一直向下,對於部分投資者而言,這確實是一個很典型的“一生一次”案例。

1981年9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曾經高達15.82%(最後可以肯定這是一個抄底的絕佳機會)。但在其後的34年里,美國國債收益率整體走勢一直向下,推高了美國國債的價格,而更在2012年7月,達到了1.4%的低位。如果一位基金經理在1981年入行,那麽在他長達34年的職業生涯里面,刨除短線機會,他也未必能等到那個做空美國國債的機會,相反如果他入行便抄底美國國債,並堅持到底,現在已經財務自由,衣食無憂。

另一個典型的“一生一次”的例子,是愛爾蘭的房地產。從1970年到2007年,愛爾蘭房地產一路狂升,根據經濟學人的數據,以1970年房價指數為基數100,那麽愛爾蘭2007年的房價指數達到了6080.4點。

這個時間點似乎又成為了不少投資者“一生一次”的做空機會,愛爾蘭房價隨後大幅跳水,2009年,愛爾蘭42歲地產大亨羅卡因財務困境,在家中飲彈自盡。結果2009年還不是愛爾蘭房地產的低位,2013年,經濟學人的房價指數曾跌至3057點,短短6年內縮水50%。

錯過機會找便宜貨照樣獲利

實際上,不管是專業投資者還是普通投資者,即便出現了“一生一次”的機會,也未必能好好抓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格羅斯高調地預料到了德國國債的做空機會,沒來得及出手,德國國債的收益率就開始狂飆,令德國國債價格大跌。

如果說做空德國國債的機會真的是“一生一次”,那格羅斯即便在言論宣布當天開始做空德國國債,也可以從中獲利,因為“一生一次”意味著,德國國債的收益率可能再也回不到0.049%的水平了,德國國債也會進一步下跌,未來還有做空的空間,可是格羅斯自己都當局者迷,沒有做空。

如果連提出“一生一次”機會的人都沒能好好抓住機會,普通人大可不必焦慮,“一生一次”的機會何其之多,它們遍布房地產、債券、股票市場等。

美國橡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主席及共同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中曾提到,並不是總有偉大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有時我們可以通過敏銳的洞察和相對消極的行動將成果最大化。耐心等待機會(等待便宜貨)往往是最好的策略。

霍華德·馬克斯指出,便宜貨的價值在於其不合理的低價位,因而具有不尋常的收益風險比率,而它們就是投資者的聖杯。而便宜貨往往具有以下特性,第一,鮮為人知或人們一知半解,第二,表面上基本面有問題,第三,有爭議、不合時宜或令人恐懼,第四,被認為不適宜“正規”投資組合,第五,不被欣賞、不受歡迎和不受追捧的,第六,收益不佳的追蹤記錄,第七,最近有虧損問題,沒有資本增益的。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84

不是债券胜似债券:玩转分级A“三板斧”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737


作者:姜超、周霞、朱征星


分级基金:牛市的最爱。1)组成与性质。分级基金分母基金、分级A和分级B三类,母基金可按比例拆分为分级A和分级B。分级A获取约定的收益,具备债券性质;分级B获得剩余收益和承担损失,具有杠杆性质。2)发展历程。首只成立于07年,经历封闭式运作、开放式被动运作以及分级运作期,14年股市走牛,因分级B的杠杆特性可放大收益,其关注度迅速上升。3)重要条款。包括配对转换、定期折算和不定期折算条款,规定了分级AB与母基金的相互转换。4)投资群体。分级基金主要投资者是个人投资者,平均个人投资者比例约85%。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企业年金等。


分级A:不是债券,胜似债券。1)较债券收益率高。分级A隐含收益率中枢在6%-7%,与10年期AA企业债走势相当,高于一般债券利率,只是其暂不能质押无杠杆收益。2)基本没有信用风险。下折条款确保了A的安全,且历史来看,下折也很少触发。3)较债券更为稳定。分级A隐含收益率的平均方差远小于企业债,整体收益更为稳定,且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配置价值。4)流动性好。分级A可二级市场交易,流动性优于普通中长久期债券。5)受益于降准降息。降准带来的流动性利好分级A,降息使作为浮息债的分级A短期承压,但长期来看也会推动其上涨,尤其是降息周期尾声时。6)以保险公司为主要投资群体。14年底分级A机构投资者占比约80%,其中又以险资为主,占机构投资者约40%7)规模持续上升。14年年初以来,分级A规模持续扩大,目前总额已超1500亿元,证监会储备分级基金较多,预计未来分级A规模仍将迅猛增长。


分级A价值:三足鼎立,粗细不同。1)纯债价值。分级A相当于永续浮息债,以净值形式表现,这部分价值与长久期债券走势基本一致;2)期权价值。分级A一般折价交易,下折时其折价部分以母基金形式返还从而获利,因而折价的分级A类似于看跌期权,离下折算阀值越近,折价率越高,其期权价值越高。3)配对权价值。折价套利、溢价套利、申购拆分母基金并抛A以实现投资B、买AB合并成母基金并赎回以实现抛出B均可能影响到分级A的价格。三者中纯债价值占据主体地位,纯债价值和期权价值决定分级A长期走势,配对权价值则对短期价格波动有重要影响。


分级A配置策略“三板斧1)投资者“三分天下配置户长期持有,以险资和银行理财等成本计价机构为主;套利交易户主要进行分级基金的整体折溢价套利;波段交易户利用分级B杠杆优势放大收益。2)配置策略三板斧:隐含收益率高、流动性好、整体折价。首先可剔除成交量过低品种(如日成交额小于1000万),流动性不够则价格容易被操纵,也更易受市场波动的冲击;进一步选择隐含收益率较高者,类似于高评级债优选收益率高者;同时可优选整体折价的品种,这样其期权价值较高,且其遭受溢价套利的可能性较小。


分级A当前投资机会:配置或迎黄金坑,波段交易有风险。4月以来分级A连续调整,一是由于股市大涨,母基整体溢价引致套利资金砸盘;二是近期上折频发,分拆后A份额供给大增;三是打新等吸引大量资金也推升了无风险收益率。历史来看,分级A大跌后往往迎来估值修复行情,即所谓黄金坑,目前分级A平均隐含收益率高达6.95%,接近去年12月高点,对长期持有者是较好的配置时机。但对于波段交易者,未来分级基金供给较多,而A同质性较强,供给压力不容忽视;且股指节奏较难把握,若疯牛延续,A将持续遭套利打压。


低利率时代高收益为王,分级A价值凸显。随着债券牛市行情不断演绎,债券利率和信用利差均降至历史低位,寻找相对低风险的高收益资产成为必然选择。分级A具备债券属性,且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稳定性等不输一般信用债,已经越来越受到银行理财、保险、券商资管等原有固收投资群体的关注。随着低利率时代延续,分级A的投资价值将逐步凸显,债市投资者应开拓视野,不应将投资思路局限在传统的债券范畴。低利率时代更需要一双发现美(高收益)的眼睛。


正文:


1. 分级基金:牛市的最爱


1.1 分级基金的组成与性质


分级基金可分为三类份额:母基金、分级A和分级B。母基金是普通的开放式基金,可申购和赎回,一般不可上市交易。它可以按比例拆分为两类子份额:分级A和分级B。目前分级基金大多采用融资型的运作模式,在运作期内,分级A份额获取约定的收益,约定收益率主要与定存利率相关,以一年定存+3%+3.5%居多,最高+5%;分级B份额获得母基金的剩余收益和承担损失。因此,分级A具备债券的性质,而分级B则有一定的杠杆性质。


1.2 分级基金的发展概况


国内第一支分级基金国投瑞银瑞福于2007年问世,其A类份额不参与上市交易。分级基金经历封闭式运作、开放式被动运作以及分级运作期这三个阶段,由于复杂的运作模式,分类基金并未获得多数投资者的认可。至2014年年中以来,中国股市呈现上涨行情,因分级B的杠杆特性为投资者在牛市中带来了更高的收益,分级基金的投资价值开始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


股票型分级基金场内规模从2014年三季度末的426亿元提升至四季度的1139亿元,2015年第一季度末规模持续上升至1700亿元,分级基金总体规模超过2000亿元。


证监会披露了目前已申请还未发行的分级基金,自2015年以来,各基金公司向证监会申请发行的分级基金数目快速增长,2013年和2014年的数目分别为40272015年不到半年的申请数目已达105个,增长速度明显。


1.3 分级基金基本条款


分级基金有三项重要条款,分别为配对转换条款、定期折算条款和不定期折算条款。其中,不定期折算条款包括向上折算和向下折算。


1.3.1 配对转换条款


配对转换条款指母基金与分级A、分级B之间的配对转换。第一种方式是分拆,基金份额持有人将持有的母基金场内份额拆分为约定比例的分级A份额和分级B份额,当场内交易的AB合并价格大于2倍母基金净值时,申购母基金在场内分拆为AB卖出,即所谓溢价套利;第二种方式是合并,基金份额持有人将持有的分级A份额和分级B份额以约定比例转换成母基金份额,当场内交易的AB合并价格小于2倍母基金净值时,在场内买入AB合并成母基金在场外赎回,即所谓折价套利。若分级AB份额配比为5:5,则10份母基金拆分为5份分级A5份分级B5份分级AB可合并为10份母基金;同理,若分级AB的份额配比为3:7,则10份母基金拆分为3份分级A7份分级B


1.3.2 定期折算条款


定期折算条款约定,在每年约定的日期(通常11日)对分级A份额进行折算,将A类份额净值超过1元的部分按照母基金当时净值折算为母基金份额发放,保证了分级A的收益兑付。由于分级A参与折算而分级B不参与,折算后分级A份额净值归为1,份额不变,分级B的净值及份额均不变。


设原来有100份分级A,净值1.06;有100份分级B,净值0.550份母基金,净值0.78;经过定期折算后,分级A的净值为1.0,份额仍为100份,超过1元的部分折算为8份母基金份额;分级B的份额和净值均不变,份额为100份,净值0.5;母基金由于净值的变化导致份额的改变,份额为52份,净值为0.75


1.3.3 不定期折算条款


不定期折算包括向上折算和向下折算。向上折算发生在母基金净值大于某阀值(多取1.5)的情况,将母基金、分级A和分级B进行折算,净值调整为1,分级A和分级B超过1的部分均转化为母基金份额,份额不变。当母基金净值不断上升时,分级B的杠杆作用将会下降,逐渐成为普通基金,向上折算可以恢复分级B的杠杆活力。


设原来有100份分级A,净值1.0;有100份分级B,净值250份母基金,净值1.5,触发了向上折算;经过向上折算后,分级A的净值仍为1.0,份额为100份;分级B份额为100份,净值为1.0,净值超过1的部分折算为100份母基金份额;母基金由于净值的变化导致份额的改变,份额变为75份,净值为1.0


向下折算约定在分级B份额净值小于某阀值(多取0.25)时触发,同样对母基金、分级A和分级B进行折算,净值调整为1,分级A份额折为原来的1/4,其余3/4转化为母基金份额,分级B在维持市值不变的情况下将份额折为原来的1/4。下折主要为了维持分级A和分级B的固定比例,保证分级A的本息兑现。


设原来有100份分级A,净值2.0;有100份分级B,净值0.25,触发向下折算;50份母基金,净值1.125;经过向下折算后,分级A的净值仍为1.0,份额为25份,其份额的3/4转化为75份母基金;分级B份额为25份,净值为1.0;母基金由于净值的变化导致份额的改变,份额变为56.25份,净值为1.0


1.4 分级基金的投资群体


分级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基金,其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企业年金,对每一类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分级基金适用于不同的规定。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机构投资者均能投资分级基金。


但是,分级基金的主要投资者更多的是个人投资者,以目前在市场交易的母基金作为样本,计算得到母基金的平均机构投资者比例为15.33%,平均个人投资者比例为84.67%,个人投资者在分级基金投资中占据主体地位。


2. 分级A:不是债券,胜似债券


2.1 分级A较债券收益率高


分级A的收益率以隐含收益率来衡量。隐含收益率是将未来收益率进行贴现,使用简便计算公式为:隐含收益率=约定收益率/(分级A价格-(分级A净值-1))。目前分级A修正久期较长,在13-15年左右,因此选择10年期AA+AAAA-评级企业债收益率进行对比。


20141-3季度,分级基金并未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相应分级A的收益率水平较低。随着2014年四季度股票市场“牛市”的开启,分级B的杠杆效应带给投资者更多的收益,由此分级基金走入投资者的视野,分级A的收益率逐渐攀升,目前其隐含收益率中枢在6%-7%,与10年期AA等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趋于一致,高于一般债券利率,但暂不能质押,无杠杆收益。


截至20155月末,有成交记录的分级A中隐含收益率在6.5%-6.99%区间的品种占比最大约为48%6.0%-6.49%收益率区间的分级A次之,占比为28%;收益率在6.0%以下的分级A占比下降至约20%;分级A收益率在7.0%以上的品种占少数,仅为4%左右。而截至6月中旬,分级A平均隐含收益率已接近7%


分级基金以股票被动型为主,股票被动型分级A的收益率相对也更高。分级基金可分为股票主动型、股票被动型、债券混合型和债券纯债型,若分别计算每类分级基金中分级A的平均隐含收益率,可发现股票被动型基金的分级A收益率最高,为6.51%;其次是股票主动型基金分级A的收益率6.09%;债券纯债型和债券混合型基金中分级A的平均收益率明显下降,分别为4.92%4.76%。相应地,市场有交易记录的分级A中,股票被动型基金占比86%,是分级A的主要类型。


2.2 分级A基本无信用风险


下折条款保证分级A的收益,确保了分级A的安全。历史来看,下折很少触发。从2007年国内分级基金诞生以来,仅发生过三次向下折算,分别为银华90分级基金、银华内地资源分级基金和鹏华A股资源分级基金,因此分级A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很小。


2.3 分级A较债券较为稳定


201511日至20155月末,有成交记录的分级A隐含收益率的平均方差为0.0021,而AA+AAAA-等级10年期企业债到期收益率的方差均约为0.10,分级A隐含收益率的平均方差远小于企业债,整体收益更为稳定,且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配置价值。


2.4 分级A流动性好


分级A可在二级市场交易,流动性优于普通中长久期债券。同时,我们以换手率来衡量流动性,换手率,即周转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分级A转手买卖的频率,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流动性的强弱。20141-3季度分级A的换手率持续处于低位,而2014年底出现反转,分级A的换手率大幅提高,这与2014年底股票市场的“牛市”不无关系。今年以来,虽换手率有小幅下降,但总体仍呈上行趋势,相比于2014年,分级A的交易更为频繁,投资者在分级A市场上也愈加活跃。


2.5 分级A受益于降准降息


分级A与降准降息的关系大。受债性影响,降准为市场带来了大量流动性,推动分级A价格上涨;升准则使流动性紧缩,分级A价格受到打压。


降息则有双向影响,一方面分级A的约定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市场资本成本也会下降,短期来看降息对分级A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期也会带动分级A价格的上涨,尤其是降息周期尾声时。


近两年来降息时间为20141122日、201531日和2015511日,降准时间为201525日。我们挑选出截至20155月末成交额大于1000万元的分级A作为样本,以各品种分级A的规模占比作为权数,计算出201411日以来每天平均价格,平均价格在2014121日、2015312日和2015515日均达到一个时间段平均价格的最高点,考虑到资本市场交易日的滞后性以及降息在长期对分级A价格的推动,分级A的价格受益于降准降息政策。


2.6 分级A以保险公司为主要投资群体


投资群体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有成交记录的分级A中,2014年年报披露其机构投资者的持有规模达369亿元。进一步,我们选取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在80%以上的17家分级A的前十大投资群体具体分析。机构投资者分为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公司年金以及其他,其他由外资公司以及实业公司的投资构成,持有份额是2014年底统计的数据。


保险公司平均所持份额最多,占机构投资者的41%,外资公司及实业公司持有分级A平均占比约15%,证券公司、年金持有分级A所占比重较小,仅约3%-4%。相比于证券公司、年金、外资及实业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而言,保险公司更追求稳定收益,分级A获取约定收益这一特征正好满足其需求,而且分级A不会被频繁交易,保证分级A价值的稳定性。


2.7 分级A规模持续扩大


14年年初以来,分级A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15年以来其规模曲线陡峭化上行,目前总额已超过1500亿元。当前各基金公司发行分级基金的动力仍然很强,且证监会储备了很多待发的分级基金,预计分级A规模还将延续迅速上升态势。


投资者投资于分级A定期可获得固定的约定收益,这是投资者持有分级A的重要因素。自2014年以来,分级A的成交额在震荡中总体呈上行趋势,特别在2014年底上升幅度最为明显。


3. 分级A配置策略“三板斧”


3.1 分级A价值:三足鼎立,粗细不同


决定分级A的价值主要有纯债价值、期权价值和配对权价值,三者中纯债价值占据主体地位,纯债价值和期权价值决定分级A长期走势,配对权价值则对短期价格波动有重要影响。


3.1.1 纯债价值


分级A相当于永续浮息债,以净值形式表现,这部分价值与长久期债券走势基本一致。目前分级A隐含收益率中枢在6%-7%,与10年期AA企业债走势相当。


3.1.2 期权价值


A一般折价交易,下折时其折价部分以母基金形式返还从而获利,因而折价的分级A类似于看跌期权,离下折算阀值越近、折价率越高,其期权价值越高。


向上折算使分级B净值归1,可获得更高杠杆收益,带来投资者对分级B的追捧,导致母基金整体溢价。同时若分级B的净值继续下跌,则有利于下折算的触发,提高了A的期权价值。


3.1.3 配对权价值


配对权主要从折溢价套利影响分级A的价格。溢价套利是分拆套利,当场内交易的AB合并价格大于2倍母基金净值时,申购母基金在场内分拆为AB卖出,A的价格有下行压力;折价套利是合并套利,当场内交易的AB合并价格小于2倍母基金净值时,在场内买入AB赎回,A的价格很有可能呈上行趋势。


此外,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分拆或合并母基金对分级B进行投资,间接也会影响分级A的价格。当投资者倾向于更多地投资B时,可以申购母基金,将母基金按一定比例分拆为AB,分级A的市场供给增加,A的价格可能下降;当投资者欲抛售分级B时,则将一定比例的分级A和分级B合并为母基金赎回,可能会带来分级A价格的上涨


3.2 分级基金投资者“三分天下”


分级基金投资者主要分为三种:配置户、套利交易户和波段交易户,配置户即收入型投资者,以险资和银行理财等成本计价机构为主,长期持有,重视定期回报,主要关注分级A的纯债价值;套利交易户利用市场价格的短期偏离,套取小额但确定性较高的收益,主要进行分级基金的整体折溢价套利,通过配对转换条款进行套利操作,分级A的价值主要体现为配对权价值;波段交易户希望通过对指数的预判,利用分级B的杠杆优势放大波段交易收益,B的杠杆主要可通过不定期折算改变作用大小,分级A的期权价值在波段交易中显现。


3.3 配置策略三板斧:隐含收益率高、流动性好、整体折价


分级A是一种稳健的投资品种,风险相对较低,具有债券的性质,投资价值最高的分级A则可以获得更多收益。首先可剔除成交量过低、份额较小的分级A,对于日成交额小于1000万元的分级A,流动性不够,其价格容易被操纵,也更易受市场波动的冲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分级A的收益率,隐含收益率代表分级A的收益水平,投资者应选择隐含收益率较高的品种,类似于高评级债优选收益率高者;同时在多只产品隐含收益率相近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处于整体折价交易且距离下折较近的品种,这样市场进一步下跌时,分级A或将体现看跌期权价值,其遭受溢价套利的可能性较小。


4. 分级A投资机会:配置或迎黄金坑,波动交易有风险


4.1 分级A当前投资机会


4月以来分级A连续调整,价格大跌。一是由于股市大涨,分级B由于其杠杆效应短期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交易价格暴涨,在前两周甚至出现单日20只分级B均涨停的情况,从而母基整体溢价率猛升,并一直维持高位,引致套利资金砸盘,同时卖出分级AB,因此分级A的价格跌幅较大。


二是近期上折频发,分拆后A份额供给大增。近期多达11只分级基金触发上折,例如国企改革分级基金、申万军工分级等均释放出了大量分级A的供给。上折后分级B恢复到2倍的初始杠杆水平,而目前股指的上涨带来分级B溢价率的显著提升,市场对分级B的追逐投资会更多地申购母基金进行拆分,A份额供给大涨,价格显著下跌。


三是打新等吸引大量资金也推升了无风险收益率。其他低风险高预期收益品种如打新吸引了大量投资资金,市场的短期无风险收益率呈上行趋势,对分级A的投资形成一定的冲击和分流,分级A的价格也会下降。


历史来看,分级A大跌后往往迎来估值修复行情,即所谓黄金坑,目前分级A平均隐含收益率高达6.95%,接近去年12月高点,可以预期分级A的隐含收益率在到达高位后会出现下降行情,对长期持有者是较好的配置时机。


但对于波段交易者,未来分级基金供给较多,而A同质性较强,供给压力不容忽视,且股指节奏较难把握,若疯牛延续,母基金会继续处于高溢价状态,A将持续遭套利打压。


4.2 分级A的投资风险


1)不能直接获得现金。由于分级A不可申购赎回,类似于封闭式基金,投资者不能直接获得现金。而在以母基金的形式赎回时,需要交纳赎回费,一般是赎回金额的0.5%,相当于损失了一部分的收益。


2)再投资风险。分级A可以通过配对转换、定期折算和不定期折算转化为母基金申购赎回获得收益,但是获得的收益若进行再投资则面临再投资风险,尤其是在收益率长期下行的背景下。


3)降息影响。目前我国处于降息周期,由于分级A本质上是浮息债,约定收益率一般为一年定存+3%+3.5%,降息则会使分级A的约定收益率下降,短期内投资者投资于分级A的收益可能会下降。


5. 低利率时代高收益为王,分级A价值凸显


随着债券牛市行情不断演绎,债券利率和信用利差均降至历史低位,寻找相对低风险的高收益资产成为必然选择。分级A具备债券属性,且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稳定性等不输一般信用债,已经越来越受到银行理财、保险、券商资管等原有固收投资群体的关注。随着低利率时代延续,分级A的投资价值将逐步凸显,债市投资者应开拓视野,不应将投资思路局限在传统的债券范畴。低利率时代更需要一双发现美(高收益)的眼睛。


(来源:海通宏观)


格隆汇声明: 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507

債券新天王 深度解讀全球經濟走勢 升息關鍵時刻》 岡拉克績效勝葛洛斯 還能預測危機


2015-09-28  TWM

因為績效打敗「債券天王」葛洛斯,他在二○一一年被《霸榮周刊》封為「新債券天王」;這位曾是樂團鼓手的傳奇操盤人,說話有點傲慢,但每次的預言卻又精準;在此關鍵時刻,他要大家遠離新興市場與歐債。

九月九日,美國雙線資本〈DoubleLine Capital〉創辦人傑佛瑞.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舉行全球線上記者會,發表他對全球經濟與債市的最新看法。這場記者會吸引全球多家重量級財經媒體參加,原因之一,是此時正值美國聯準會 決定是否升息的關鍵時刻,更重要的則是岡拉克的名聲與績效,讓華爾街與全球投資市場不能忽視他的看法。

早在二○一一年,他就被《霸榮周刊》稱為「新債券天王」。那年,還在PIMCO擔任投資長、現任駿利資產管理經理人的「債券天王」葛洛斯,繳出了全年四.二%的操盤報酬率,而岡拉克的成績則是九.五%,足足高出葛洛斯一倍。

而根據彭博資料,截至今年九月四日,岡拉克操盤的雙線總回報基金報酬率為二.四%,打敗九成同行;過去五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為六.三%,比九成九的競爭對手還高。

績效亮眼

非典型操盤經歷添加傳奇

除了操盤績效亮眼得令人不敢直視,岡拉克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與非典型的操盤經歷,也為他的明星經理人光環有效添加傳奇色彩。

他出身中產階級,家境並不富裕但從小成績優異,一路順遂攻讀至耶魯大學數學碩士後,竟然因為與指導教授意見不合而決定輟學。接下來,他並未選擇創業或直接投身華爾街,而是白天在保險公司精算部門工作;晚上,他搖身一變,擔任搖滾樂團的鼓手,工作場域是在夜店裡的舞台。

就這樣「混」到二十六歲,岡拉克終於決定「好好思考未來人生」,一九八五年,他在向二十三家投資銀行投遞履歷之後,獲得了西部信託(Trust Company of the West,TCW)債券投資部門研究助理的工作,逐漸有了操盤機會。

從八五年到○九年期間,其中有十年,他的操盤績效在所有同業中排名前二%。

「我就是有看穿市場變化的天賦。」他曾這麼形容自己,而你也很難反駁他的自信;初入行時,岡拉克並沒有任何債券投資的相關背景,他是被通知錄取後,才開始翻閱債券分析書籍。

○七年,他準確預測次貸危機即將爆發,預先布局的成果是,在○七年至○九年的金融海嘯期間,他操盤的基金報酬率卻衝高至九.一%,尤其○九年的報酬率比同類型基金的平均報酬率高出一倍不止。

績效搶眼,讓他所管理的資產占西部信託總額的六成以上,年薪超過四千萬美元。但他認為公司授與的信任與報酬遠遠比不上自己的才華,屢屢和老闆衝突。○九年十二月某個周五,西部信託決定開除岡拉克。

但沒有多久,公司有超過六成的債券部門團隊交易員選擇進入岡拉克創立的雙線資本,西部信託因此流失超過兩百億美元的資產。至於岡拉克的雙線資本,則是快速闖出名號,旗下管理資產總額在三年內攀升到五百億美元,吸金速度堪稱史上最快。

這位傲慢的天才,在去年市場多數分析師看準美國國庫券殖利率將上升時,卻以「根本沒有通膨壓力」為由,斷言國庫券殖利率「只會下降」,現在看來,岡拉克一直是對的,國庫券殖利率始終於三%以下徘徊,他也大撈了一票。

在九月九日的記者會中,岡拉克盡可能回答包括《今周刊》在內各家受邀媒體的當場提問,即使美國聯準會是否在九月十八日宣布升息仍是未知數,但他仍能對未來投資方向提出具體建議。

談經濟

中國成長弱,美國成績也不佳首先,岡拉克對全球經濟展望有著明確的定調,悲觀。

「我將一路追隨你,如果你受監押,我也免不了牢獄之災。」這是美國文學大師海明威的經典名句,也是岡拉克記者會對中國經濟的開場白。他認為,中國已是世界 經濟的成長引擎,「人民幣長期盯著美元,一一年後人民幣相較亞洲其他貨幣大幅升值,相對削弱中國出口競爭力,過去一年我一直在想中國人民幣究竟何時要貶 值?以這麼強勢的貨幣要在全球成長趨緩時爭取出口成長,是很困難的事??。」他強調,中國經濟成長率極可能比目前各家的預估值還弱。

在此同時,岡拉克也引用資料表示,截至今年六月,中國仍是原物料的需求大國,煤、鐵礦石用量占全球七成,鋁、鋼等其他原物料也還有近五成用量。「也就是, 中國衰退將使原物料乏人問津,連帶使新興市場陷入一片淒風苦雨。」美國經濟在他看來,復甦成績也是不及格。他戲謔改編《洛基恐怖秀》〈著名音樂劇〉台詞, 「XX葉倫,不要升息」(Damn it Janet, Don't raise rates),岡拉克堅信,美國的經濟尚未穩健到足以支撐升息力道。

他的論述主要是將當前美國經濟與一二年九月實施QE3〈第三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時相較,點出六月美國扣除通膨後的「實質」經濟成長率為二.七%,實施 QE3則是二.四%,這數據看來值得高興,「但當你有大量債務要償還時,應看『名目』經濟成長率」,而現在的名目成長率不過三.七%,還低於當時的四. 一%。

令人失望的全球經濟,使黑天鵝蠢蠢欲動,以岡拉克獵犬般靈敏的市場嗅覺,哪些資產是他絕對不碰的?

談新興市場

「別碰當地貨幣債券」是王道「不要買新興市場股票」,這是他給投資者的首要建議。

如前述,新興市場受中國衰退重挫,貨幣匯率也飽受美國升息期待牽連而跌跌不休,MSCI新興市場指數已降至十年以來最低。

至於新興市場債,重點在於「別碰『當地貨幣』債券」。由於新興市場貨幣對強勢美元幾乎毫無招架之力,匯率的激烈波動下,以當地貨幣發行的新興市場債券,過去一年價格已下跌超過兩成。

有趣的是,反觀以美元發行的新興市場債,搭上美元順風車,市場的承接力道仍在,根據美林指標其價格下跌不到二%,兩者跌幅差距可觀。

談成熟市場

德國公債價值被過度高估

「不要買德國公債,雙線資本旗下所有基金都未持有歐債!」這是他的第二個建議。岡拉克在今年四月時,曾放話「槓桿一百倍狙殺德國公債」,至今,他對德國公債被過度高估的態度還是沒變。

目前十年期的德國公債殖利率大約為一%,美國十年期公債約為二%,今年一月,德國公債與美國公債皆跌至十五年來的最低點,但是彼此差距卻是十五年來最大, 「德國公債投資價值不如美債,何況考量美元匯率將持續走強;兩者的殖利率遲早交會,到時肯定是德國往上(按:殖利率往上,意味價格下跌),美國往下,投資 德國公債,遲早會損失一大筆錢」,他不假思索地斷言。

談高收益債

應以投資等級公司債取代

他的第三個建議是針對台灣投資者最愛的高收益債,相對之下,他的趨避態度相對和緩。目前美國高收益債對十五年期以上公債的利差為四.五六%,略低於平均水準,他認為高收益債「表現平平」。

不過,他也預測利差有可能持續擴大至七%左右,重現一○年、一一年的水準,這代表高收益債未來終究難逃下修命運,因此在投資建議上,岡拉克認為「應以投資 等級公司債取代高收益債。」「今年初,我認為投資等級公司債被高估的程度是三十年來最嚴重的,我手上的公司債比重從來沒有這麼低過;可是六月之後,高收益 債價格上漲三至四個百分點,公司債下跌一至二個百分點,使兩者差距拉近,所以我們開始賣出高收益債,買進公司債。」他指出,高收益債的違約率從去年的一% 逐步突破二%,絕大多數違約集中在能源產業,「還不到令人擔憂的程度」,但是,岡拉克認為油價即使短期間能衝高至五十五美元,但仍不可能回復六十美元水 準,低油價的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投資人最好對能源產業敬而遠之。

小檔案 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

出生:1959年

現職:雙線資本創辦人

經歷:西部信託首席投資長學歷:耶魯大學數學碩士(肄業)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06

美國升息 「債市巴菲特」如何布局? 近60年操盤經驗 丹法斯大幅減持債券部位


2015-12-14  TWM

被封為「債券天王」的丹法斯,經歷過一甲子景氣循環與利率週期。 美國升息氣氛之下,他認為債市基本格局不變,流動性疑慮仍是當前問題。未來投資方向,他看好美國高收益債,但強調要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當今投資市場,被封上「債券天王」名號的人物約有四位:駿利資產管理公司的比爾.葛洛斯(Bill Gross)是台灣投資者最熟悉的天王;富蘭克林坦伯頓的哈森泰伯(Michael Hasenstab),被稱為「債券小天王」;美國雙線資本創辦人傑佛瑞.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則是「債券新天王」。

上述眾王之外,操盤經驗更加資深的債市耆老——盧米斯賽勒斯資產管理公司副主席丹法斯(Dan Fuss),同樣是全球投資市場認定的債券天王之一。他所掌管的盧米斯賽勒斯債券基金,規模接近二百億美元,近五年,績效打敗九六%同類基金;二十四年 來,基金的年複合報酬率高達九.七%,與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績效相當。

論資歷,他在債市打滾已經有五十七年,幾乎經歷了一甲子的景氣循環與利率週期;論績效,他的「債券基金」表現不輸股票。也因此,除了天王稱號,他還享有幾個更具有分量的形容詞:對其人,他被稱為「債市巴菲特」;他的基金,則被稱為「打了類固醇的債券基金」。

他建議別壓向極端標的:

最安全、 最會賺都可能翻船各界預料,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將在十二月十七日宣布十年來的首度升息。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勃.席勒(Robert Shiller)所說,在長達七年的零利率環境後,這次升息不止「前所未見」,對於市場的衝擊效應也難以預測。也因此,雖然眾家天王各有觀點,但累積了一 甲子功力、看盡債市百態的丹法斯,其後市看法在當下環境中或許更具考價值。

「這將是一趟非常漫長的升息循環。」丹法斯先為這次升息循環的基本模樣定調,「可能必須耗時四到五年,聯準會的基準利率與十年期債券殖利率,才能緩緩漲到四%水準。」這個說法,與多數投資機構的判斷相去不遠。

基於「緩慢升息」的步調判斷,不少業者因此樂觀預估升息衝擊不致過大,而丹法斯也認為,債市現階段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眼中的「目前格局」,並非偏向樂觀的「牛市」。

「債券的牛市,早在三年前就已經結束啦!」丹法斯篤定的說。他對牛市宣判死刑的依據,是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出現重大疑慮,簡單的說,就是債券的買盤逐漸減少。

十一月中旬,高盛證券首席信貸策略師希默伯格(Charles Himmelberg)發出警告,表示美國債市流動性已經「亮紅燈」,此話一出,立即引發市場對於債市流動性的高度討論,至於丹法斯,話說得更重:「在長 期債券的部分,流動性早就已經乾涸啦!」當缺乏買盤的債市,遇到聯準會十年以來的第一次升息,即使這一趟升息循環的步調是微幅而緩慢,丹法斯也不敢小看對 整體市場的負面衝擊;他認為,債市出現劇烈震盪恐難避免,據此,他也對一般投資人做了「基本原則」的建議:「市場狀況越糟,就有更多資金會集中在某些避風 港,隨著市場風向快進快出,造成震盪加劇,因此,你必須更加謹慎。」進一步的,他詮釋了「謹慎」兩個字的意義;首先,是保持「中庸」,「你的資金最好別往 任何極端靠攏,避免單獨重壓某種『最安全』或者『最高報酬』的資產,否則,很有可能一夕翻船。」至於債券部位,丹法斯以自己的調整原則說明,「先降低手中 債券的存續期。」為了因應市場流動性危機,他將手中長期公債存續期,從原本平均十二年多,下調到六年半;短期債券,則僅持有一年半至兩年左右。

他最看好美國高收益債:

風險雖高 但價格相對便宜事實上,丹法斯今年的操作績效並不算好。截至今年十二月四日,基金報酬率約為負五%;但績效暫時失色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他對債市的基本判斷;由於看空後市,他大幅減持債券部位,而盡量保留美元以外的貨幣債券;也就是,丹法斯正在大量準備現金。

今年年中,升息氣氛最濃厚的時候,丹法斯就開始儲存大量流動性,現金或短期票券等流動性資產占近五分之一,這部分幾乎沒帶來任何報酬;而手頭上超過三分之 一的五年內到期債券,報酬率也少得可憐;但是他看似保守的投資策略,並非真的保守,丹法斯在等待的,就是葉倫宣布升息、債市出現劇烈震盪之後的「危機入 市」機會。

畢竟,他的基金是「打了類固醇的債券基金」,丹法斯總在追求創造更積極報酬率的機會,他說,「一旦市場因升息動盪,將引發一波修正,我就會趁機蒐購超值的債券。」在這樣的前提下,今年難看的報酬率,只是為了日後更大獲利機會,而做的暫時性沉潛。

那麼,他最看好的「危機入市」標的是什麼呢?熱愛美國職棒波士頓紅襪隊的丹法斯,以一個調皮的玩笑起頭:「如果我只能選擇一個投資標的,我不會挑波士頓紅 襪隊的門票,我會選的是,美國高收益債。」這是一個相當違反市場直覺的答案,因為隨著美國升息腳步日趨逼近,高收益債基金始終面臨投資人大量贖回基金的困 擾,而這個現象截至今年九月底都仍然十分明顯;光是九月底那一周,美國高收益債基金資金淨流出就高達二十二億美元。

「但是,從歷史均價的角度來看,相對於高品質公司債或國庫券,高收益債相對是比較便宜的。」丹法斯也強調,高收益債的確存在較高風險,「但重點在於你是否 做足功課,並且,手中的資產配置已經做好面對極端波動的準備。」簡單的說,手中現金滿滿的丹法斯,已為自己「逢低買進高收債、並且承受劇烈震盪」而做好準 備了。

他不看好美元:

基本面沒變 終將回歸常態另一個與市場看法相左的預期,則是美元。

「如果某項投資標的不停的往上攀升,除非是出現全新的經濟模式,否則它終究會停止。」而目前的強勢美元是由於全球資金不停湧入的結果,是投資人尋找投資避 風港的後果,經濟基本面並沒有相應的增長變化,「美元不會始終保持強勢,在不久的將來——我無法確切的給出一個時間點,但美元終將回歸常態。」這個說法, 與商品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的看法一致;他曾表示,美國宣布升息,可能也是美元加速泡沫化的開始。畢竟,美國至今仍是債務大國,撐不起超強格局的美元。

他數十年的致勝心法:

長線投資 市場震盪時進場當然,無論是高收債的「震盪後轉強」,或者是美元「強升之後泡沫破滅」,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發酵,也因此,丹法斯仍然不忘提醒投資者,在這個 變動難測的年代,「長期投資,這是投資致勝的不二法門。在市場震盪時進去買,短期績效一定不好看,但是對長期績效一定有所助益。」丹法斯也知道,長期投資 是一趟「知易行難」的過程,「最好是能買進資產後,就到山洞裡躲一段時間。

假設投資者像巴菲特一樣,住在一個小城市,不去管短期的批評,才能真正讓長期績效成長。」不愧是「債市巴菲特」,操作手法固然積極,但老先覺的沉穩心態仍然完美把持。

債券3大天王,這樣看升息

葛洛斯

聯準會百分之百會在十二月升息。

我會增持低風險的資產,也就是說,不會投資太多股票,也不投資高收益債。

哈森泰伯

聯準會如果真的升息,將幫助新興市場復甦。

現在市場已經過度反應,當聯準會真的升息,市場將意識新興市場仍具成長潛力,到時價格將反彈。

岡拉克

我相信聯準會如果升息,市場波動會加劇,經濟也會更加脆弱。

長期債券承受的壓力將加大。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46

希臘銀行拒絕「自願」參與關鍵的債券回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264
希臘財長週三說,回購債券行動將於下周開始,並在幾天之內完成。他說,這次回購行動將和今年3月份的債務置換行動一樣,在自願的基礎上進行。他沒有透露回購計劃的細節,但稱回購需要130-140億歐元資金。
但現在的問題是,原本預計將參與回購的希臘國內銀行拒絕「自願」參與。

據希臘媒體Kathimerini:
銀行經理週四將與希臘財政部長斯圖納拉斯會面,他們計劃在會面中表達他們拒絕債券回購方案。
所有商業銀行的行政部門都強調,他們不能自願參與該項目。
資深銀行官員告訴Kathimerini,自願參與除了可能會有法律後果外,還可能會改變銀行的投資組合,這無法獲得管委會的批准。他們說,參與回購需要討論,並得到股東大會的批准。這會對回購方案造成破壞,因為它需要時間。
週四在與財長的會面中,這些銀行經理們將要求豁免,可以不參與回購,並將提議解決該問題的替代方案。
他們還將要求修改重組過程的條款。要點是如何削減資本金要求,可通過債券交換或者讓EFSF擔保銀行債的方式來實現。這樣銀行資本金的要求將馬上降低110億歐元。
銀行官員們還強調說,回購程序的機制缺乏邏輯,因為這意味著雙倍借貸,並給納稅人額外的負擔。他們說,擔保債券將會有更好的結果,而且不會有額外成本。但希臘的債權人早先已拒絕了這一提議。
據巴克萊報告:
現在,私營部門減記(PSI)後的希臘國債未償付規模為630億歐元。
至今,仍沒有關於回購計劃的官方消息。可能是通過固定價格報價回購,或是競爭性反向拍賣的方式進行。固定價格報價回購應該是,在自願參與的原則上,向所有投資者提出統一的回購價格報價。為了實現合理的債務減負目標,我們認為回購的報價不應該高於每歐元賬麵價格35歐分。
據估算,630億歐元的PSI後希臘國債中,有200億歐元被希臘銀行業和其它國內機構持有。這些國內投資者,特別是銀行,很可能將與希臘政府達成 協議,全部參與回購計劃。其它的希臘國債持有者可能大部分是國際投資者,包括銀行、對沖基金、財富管理公司、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
上週五,希臘國債的平均價格是28歐分。可能有些對沖基金仍然覺得35歐分的價格不夠吸引,但只要國內投資者全部參與回購,最終回購的債券賬面總值接近300億歐元還是很可能的。
據希臘媒體Kathimerini:
希臘債券回購操作可能會擴展到今年初拒絕參與希臘債務重組的債權人。這些債權人持有約40億歐元希臘債。
據三駕馬車更新版的希臘債務可持續性評估草案,債券回購將涉及這些非希臘法的債權人,他們在今年3月拒絕參與2000億歐元的債務互換。
新華網雅典11月28日電(記者陳佔傑 劉詠秋)希臘財政部長斯圖納拉斯28日表示,希臘近期將從私人手中回購債券,以降低負債水平,確保希臘留在歐元區之內。
    斯圖納拉斯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這一措施是落實歐元集團27日關於減免希臘債務新決定的一部分,也是希臘在未來一段時間獲得440億歐元救助貸款的前提條件。
    斯圖納拉斯說,回購債券行動將於下周開始,並在幾天之內完成。他說,這次回購行動將和今年3月份的債務置換行動一樣,在自願的基礎上進行。他強調說:「回購計劃必須執行。這一計劃的成功關係到希臘的信用。」
    斯圖納拉斯沒有透露回購計劃的細節,但稱這一行動需要130億至140億歐元資金。此間一些分析家估計,目前私人持有的約300億歐元國債是此次回購行動的目標,估計這些債券將以低價賣給希臘政府。債務危機爆發以來,這些債券已經貶值。
    斯圖納拉斯說,根據歐元集團的最新決定,救助希臘貸款中的340億歐元將在12月13日之前到位,這些資金的一部分將用於為銀行業注資,另一部分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其餘約100億歐元的貸款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分三次發放。
    27日凌晨,歐元集團主席容克在布魯塞爾宣佈,歐元區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就減免希臘債務達成一致,國際債權人同意再削減希臘400億歐元債務,使希臘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到2020年降至124%。
    2010年以來,希臘依靠國際救助貸款避免了債務違約,同時根據救助協議實施了一系列緊縮和改革計劃。由於經濟衰退幅度超過預期以及國際經濟環境惡化等原因,救助協議的實施大大落後於原先的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