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快遞業正在甩開膀子飛奔。數據顯示,中國快遞業已連續六年每年增長超過50%,現在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但目前,仍存在著質量不高、發展模式單一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29日上午,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在在發展過程中確實有很多問題,“我們都在正視並提出對策。”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攝影/章軻
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攝影/章軻
馬軍勝說,中國快遞業已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年快遞量約700億件,中國就占了300億件,確實比重不小。
馬軍勝分析,中國快遞發展快首先是郵政體制改革的效果,通過體制改革,大大解放了快遞業的生產力,大大釋放了市場需求,也大大提高了供給和需求側兩側的適配性。
馬軍勝說,快遞業的發展離不開電商和快遞的聯動發展。現在我國每天快遞量近1億件,其中有60%以上是服務電商的,中國電商和快遞雙向聯動、上下遊互動的發展確實給中國社會提供了非常好的新服務。
此外,行業創新創造一個非常好的服務模式。他舉例說,在快遞領域,這幾年降本增效的效果是明顯的,十年前,中國一件快遞件30塊錢,十年過去了,中國一件快遞件12.8元錢,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5。“300億件的量,降本增效那麽明顯,老百姓怎麽能不喜歡呢?我覺得效果是很明顯的。”
就下一步推進快遞業健康發展的措施,馬軍勝表示,將壯大市場主體,打造中國快遞的航母。目前全世界快遞和郵政每天超過1000萬件的市場主體大概14家,中國就有6家,從量的方面,已經具備了做大做強的基礎,下一步從質量上下功夫。
此外,國家郵政局也將推進快遞業實施創新和協同戰略,通過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業務模式、服務形式和管理方式,來改變服務單一和產品同質的現狀。同時,推動快遞融入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聯通線上線下,實現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跨境貿易業產業的協同發展。
馬軍勝說,我國將實施快遞向下、向西、向外工程,來健全服務網絡。目前中國鄉鎮快遞網點平均覆蓋率已達80%,到2020年力爭做到百分之百覆蓋,打造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渠道,下沈帶動農村的消費。銜接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上機、上車、上船工程,提高遞送效率。同時強化安全監管,設立綠盾等工程。
“通過五方面的努力,我堅信,到2020年,我們能給社會提供一個覆蓋城鄉、聯通國際、服務高效、安全可靠的快遞體系。”馬軍勝說。
1月4日,周四,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日內漲逾300點,連續升破6.96、6.95、6.94、6.93四大關口,現報6.9288。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刷新日高至6.9525。
離岸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不同期限利率仍維持在高位,由於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仍非常緊張,周三全天離岸CNH快速反彈,與在岸匯價出現超200點的倒掛,這料會減少內購外結的投機操作。
這幾年中國霧霾的突然爆發,讓3M被中國人熟知,從一個小作坊變為一個商業巨頭,歷經115年的3M又是如何保持企業活力的?
本文為創業派原創文章,首發於快刀三俠(ID:iyqkpd),作者:胡二夥,轉載請聯系獲取授權,並註明來源、作者和微信公號ID
你只要經歷過霧霾,就一定戴過口罩。你只要戴過口罩,就一定知道3M。
3M口罩不是來自義烏的小商品,3M公司也不是一家五金雜貨店。它是一家來自美國的百年老字號,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分支機構,全球員工接近9萬人,年營業額超過3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
在福布斯全球創新公司評比中,3M公司位列第3,排在蘋果和谷歌之後。在現代社會中,世界50%的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它們的產品。3M自己的說法是:每天起床,3米之內就一定能看到3M的產品。
這幾年中國霧霾的突然爆發,讓3M被中國人熟知,從一個小作坊變為一個商業巨頭,歷經115年的3M又是如何保持企業活力的?
一、7萬種產品,爆品制造王,靠小發明成為百年企業
想要成為一家生存了115年的公司,秘訣在於保持創意。
1902年,美國淘金熱的尾聲。5個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年輕人,決定合夥投資開一家采礦公司,打算開采該地豐富的剛玉礦石,用來做砂輪。
▲3M五個創業的小夥伴
公司取名為明尼蘇達礦業和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由於首字母都是M,於是就被簡稱為3M公司。
兩年下來,他們沒有挖到適合做砂輪的剛玉,而是得到了一大堆不中用的鈣長石,3M公司因此經營岌岌可危,欠了很多外債。
1907年,助理薄記員威廉·麥克奈特加入3M 公司,他看到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後,向經理提出了降低成本的想法,因此受到賞識。
在威廉·麥克奈特的帶領下,3M於1914年創立了第一個實驗室,同年推出了第一個獨家產品——研磨砂布,幾年後又升級為幹濕兩用砂紙,成為3M公司歷史第一個拳頭產品,從此名聲大振。
1925年,3M公司一名叫理查德·德魯的員工,因為看見修車工人對遮擋噴漆的膠帶的苦惱,於是獨自專研,發明了一種隔離膠帶。之後,又以此為基礎,發明了家喻戶曉的世界性產品──“玻璃紙+粘膠”的透明膠帶。
▲影響了近一個世紀的透明膠帶
在此之後,3M公司又接連開發了更多新產品,比如40年代發明的用於高速公路標識的反光膜,50年代發明的錄音磁帶和錄像帶,60年代的幹銀式膠卷、無碳紙、投影系統等。
到了80年代初,3M又一款顛覆性的產品出世了,那就是報事貼。這個看著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東西,成了一個劃時代的品牌。
▲風行於大街小巷奶茶店的報事貼原型
在100多年的時間里,3M 平均每兩天研發出3個新產品,品種類超過6000種,包括無痕掛鉤、便利貼、信用卡、百潔布和拖把等。
“除了上帝,什麽都造。”有人說,3M一直在追求下一個爆品,“如果你沒有不斷地改變你的產品,沒有爆品出來,公司會死。”
▲3M的一堆小發明
二、“15%規則”,不務正業和犯錯成了文化標誌
3M有一個著名的“15%規則”,是1948年威廉·麥克奈特提出的。
他規定研發人員每個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用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在那個“人人都在工業流水線上擰螺絲釘”的時代簡直難以置信。
不論這些研究是否直接有利於公司。威廉·麥克奈特有一句著名言論:“切勿隨便扼殺任何新的構想,要鼓勵實驗性的塗鴉,如果你在人的四周豎起圍墻,那你得到的只是羊。”
作為一家傳統企業,3M 在管理上的創新讓很多互聯網公司直接效仿。比如谷歌,就把15%規則做了升級,允許谷歌的工程師把20%的工作時間用來做自己的項目。
3M對創新的定義是這樣的,創新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思想,而是一種能產生實際效果的思想。
▲位於聖保羅市的3M總部
如今3M涉足63個行業,在全球70多個國家擁有分公司或實驗室。因此,3M的每一個獨立技術員都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們是特定業務、實驗室和國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們也是3M全球技術社區的一部分。
在創新的道路上,3M鼓勵員工犯錯,3M的哲學是:如果你不犯錯,只能說明你什麽都沒有做。
比如3M一個化學家的故事——她偶爾把一種新化學混合物濺到網球鞋上,幾天之後,她註意到濺有化學混合物的鞋面部分不會變臟,該化學混合物後來成為斯可佳牌織物保護劑。
▲保持織物面的潔凈3M織物保護劑
早在2005年,3M花在研發上的費用就高達12.4億美元,這些研究費用大部分用在基礎研究或者非直接實用性研究上。
此外,3M對創新的獎勵也非常給力,每年都會選出年度最佳創意,給出的獎金高達是10萬美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創新的火種,它有多大的能量,取決於它有多大空間和多少給養。3M 公證明了一件事:創新不是刻意求來的,更不是被擠壓出來的。
《基業長青》中這樣寫到,“如果拿生命做賭註,賭我們研究的哪一家公司會在今後50到100年繼續成功和適應,我們會把賭註下在3M上。”
三、3M口罩,因霧霾在中國火了,一年賣一億個
數萬種產品中,3M口罩能在中國如此火爆,實在是有些尷尬。
3M生產口罩有50年的歷史。1967年,3M基於無紡布和靜電纖維濾棉的專有技術,開始設計和生產防塵口罩,是幫助采礦、冶煉和爐窯等工人應對惡劣的職業環境所用。
其實,街上人手一只的3M口罩,設計的原型是以前發明的一款一次性胸罩,後經過幾次改進,戴在胸上的玩意戴在了臉上。
1984年,3M進入中國,開始向國內工廠銷售工業用安全防護口罩,客戶都是礦產、鋼鐵和造船廠等重工業。
因為工業把安全放在第一,導致3M口罩有種粗獷的風格。比如通常由白色或灰色的無紡布制成,口罩上留有明顯的警示語和標識,兒童口罩型號缺失,以及用戶體驗和美感度被放在了其次。
因為工業防護的產品定位,3M口罩在民用口罩設計方面躑躅不前,只是把工業防塵用口罩進行民用化。
▲隔著口罩親吻的一對情侶
霧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3M。
惜命的中國人開始信奉洋品牌3M口罩,3M成了市場上最受信賴的品牌,同時也是最難買到正品的品牌。
2013年,在霧霾最嚴重的那段時間,3M中國公司很多員工都在上班時間找口罩,要麽幫朋友,要麽幫客戶,那時官方網店中3M的口罩早已賣斷貨。
以往3M口罩零售占20%,工業銷售占80%,而2013年有好幾次零售的需求達到工業銷量的幾倍。突如其來暴漲的口罩需求,讓3M難以招架。
▲晨練的北京老人
即使對3M這樣有經驗的企業來說,做出正確的決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大規模購置口罩的情形。市場來得太快,3M被龐大需求打暈。
於是,來自全世界3M工廠的口罩都被調到中國,2013年3M在中國銷售的口罩價值達到1億美元以上。
2013年中國防顆粒物口罩市場需求達到25.3億元,75%的份額被其他公司瓜分,其中包括3M的假貨。但產能不足讓3M交出了大部分市場。
供應不足、設計缺陷和假貨橫行讓3M意識到口罩的重要性。2014年3M中國組建消費品事業部,承擔零售包裝口罩的銷售工作,業務劃分調整後,3M口罩正式和超市里販賣的百潔布、報事貼和無痕掛鉤等擺放在了一起。
四、結語
3M的偉大不是建立在中國的霧霾之上。
如今霧霾從北方飄到了南方,從大都市肆虐到小縣城,以犧牲環境來拉動經濟,靠再多的3M口罩,也拯救不了中國的霧霾,中國霧霾需要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我們有選擇權,是被霧霾改變生活,還是讓生活去改變霧霾。
這幾年中國霧霾的突然爆發,讓3M被中國人熟知,從一個小作坊變為一個商業巨頭,歷經115年的3M又是如何保持企業活力的?
本文為創業派原創文章,首發於快刀三俠(ID:iyqkpd),作者:胡二夥,轉載請聯系獲取授權,並註明來源、作者和微信公號ID
你只要經歷過霧霾,就一定戴過口罩。你只要戴過口罩,就一定知道3M。
3M口罩不是來自義烏的小商品,3M公司也不是一家五金雜貨店。它是一家來自美國的百年老字號,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分支機構,全球員工接近9萬人,年營業額超過3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
在福布斯全球創新公司評比中,3M公司位列第3,排在蘋果和谷歌之後。在現代社會中,世界50%的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它們的產品。3M自己的說法是:每天起床,3米之內就一定能看到3M的產品。
這幾年中國霧霾的突然爆發,讓3M被中國人熟知,從一個小作坊變為一個商業巨頭,歷經115年的3M又是如何保持企業活力的?
一、7萬種產品,爆品制造王,靠小發明成為百年企業
想要成為一家生存了115年的公司,秘訣在於保持創意。
1902年,美國淘金熱的尾聲。5個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年輕人,決定合夥投資開一家采礦公司,打算開采該地豐富的剛玉礦石,用來做砂輪。
▲3M五個創業的小夥伴
公司取名為明尼蘇達礦業和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由於首字母都是M,於是就被簡稱為3M公司。
兩年下來,他們沒有挖到適合做砂輪的剛玉,而是得到了一大堆不中用的鈣長石,3M公司因此經營岌岌可危,欠了很多外債。
1907年,助理薄記員威廉·麥克奈特加入3M 公司,他看到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後,向經理提出了降低成本的想法,因此受到賞識。
在威廉·麥克奈特的帶領下,3M於1914年創立了第一個實驗室,同年推出了第一個獨家產品——研磨砂布,幾年後又升級為幹濕兩用砂紙,成為3M公司歷史第一個拳頭產品,從此名聲大振。
1925年,3M公司一名叫理查德·德魯的員工,因為看見修車工人對遮擋噴漆的膠帶的苦惱,於是獨自專研,發明了一種隔離膠帶。之後,又以此為基礎,發明了家喻戶曉的世界性產品──“玻璃紙+粘膠”的透明膠帶。
▲影響了近一個世紀的透明膠帶
在此之後,3M公司又接連開發了更多新產品,比如40年代發明的用於高速公路標識的反光膜,50年代發明的錄音磁帶和錄像帶,60年代的幹銀式膠卷、無碳紙、投影系統等。
到了80年代初,3M又一款顛覆性的產品出世了,那就是報事貼。這個看著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東西,成了一個劃時代的品牌。
▲風行於大街小巷奶茶店的報事貼原型
在100多年的時間里,3M 平均每兩天研發出3個新產品,品種類超過6000種,包括無痕掛鉤、便利貼、信用卡、百潔布和拖把等。
“除了上帝,什麽都造。”有人說,3M一直在追求下一個爆品,“如果你沒有不斷地改變你的產品,沒有爆品出來,公司會死。”
▲3M的一堆小發明
二、“15%規則”,不務正業和犯錯成了文化標誌
3M有一個著名的“15%規則”,是1948年威廉·麥克奈特提出的。
他規定研發人員每個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用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在那個“人人都在工業流水線上擰螺絲釘”的時代簡直難以置信。
不論這些研究是否直接有利於公司。威廉·麥克奈特有一句著名言論:“切勿隨便扼殺任何新的構想,要鼓勵實驗性的塗鴉,如果你在人的四周豎起圍墻,那你得到的只是羊。”
作為一家傳統企業,3M 在管理上的創新讓很多互聯網公司直接效仿。比如谷歌,就把15%規則做了升級,允許谷歌的工程師把20%的工作時間用來做自己的項目。
3M對創新的定義是這樣的,創新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思想,而是一種能產生實際效果的思想。
▲位於聖保羅市的3M總部
如今3M涉足63個行業,在全球70多個國家擁有分公司或實驗室。因此,3M的每一個獨立技術員都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們是特定業務、實驗室和國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們也是3M全球技術社區的一部分。
在創新的道路上,3M鼓勵員工犯錯,3M的哲學是:如果你不犯錯,只能說明你什麽都沒有做。
比如3M一個化學家的故事——她偶爾把一種新化學混合物濺到網球鞋上,幾天之後,她註意到濺有化學混合物的鞋面部分不會變臟,該化學混合物後來成為斯可佳牌織物保護劑。
▲保持織物面的潔凈3M織物保護劑
早在2005年,3M花在研發上的費用就高達12.4億美元,這些研究費用大部分用在基礎研究或者非直接實用性研究上。
此外,3M對創新的獎勵也非常給力,每年都會選出年度最佳創意,給出的獎金高達是10萬美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創新的火種,它有多大的能量,取決於它有多大空間和多少給養。3M 公證明了一件事:創新不是刻意求來的,更不是被擠壓出來的。
《基業長青》中這樣寫到,“如果拿生命做賭註,賭我們研究的哪一家公司會在今後50到100年繼續成功和適應,我們會把賭註下在3M上。”
三、3M口罩,因霧霾在中國火了,一年賣一億個
數萬種產品中,3M口罩能在中國如此火爆,實在是有些尷尬。
3M生產口罩有50年的歷史。1967年,3M基於無紡布和靜電纖維濾棉的專有技術,開始設計和生產防塵口罩,是幫助采礦、冶煉和爐窯等工人應對惡劣的職業環境所用。
其實,街上人手一只的3M口罩,設計的原型是以前發明的一款一次性胸罩,後經過幾次改進,戴在胸上的玩意戴在了臉上。
1984年,3M進入中國,開始向國內工廠銷售工業用安全防護口罩,客戶都是礦產、鋼鐵和造船廠等重工業。
因為工業把安全放在第一,導致3M口罩有種粗獷的風格。比如通常由白色或灰色的無紡布制成,口罩上留有明顯的警示語和標識,兒童口罩型號缺失,以及用戶體驗和美感度被放在了其次。
因為工業防護的產品定位,3M口罩在民用口罩設計方面躑躅不前,只是把工業防塵用口罩進行民用化。
▲隔著口罩親吻的一對情侶
霧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3M。
惜命的中國人開始信奉洋品牌3M口罩,3M成了市場上最受信賴的品牌,同時也是最難買到正品的品牌。
2013年,在霧霾最嚴重的那段時間,3M中國公司很多員工都在上班時間找口罩,要麽幫朋友,要麽幫客戶,那時官方網店中3M的口罩早已賣斷貨。
以往3M口罩零售占20%,工業銷售占80%,而2013年有好幾次零售的需求達到工業銷量的幾倍。突如其來暴漲的口罩需求,讓3M難以招架。
▲晨練的北京老人
即使對3M這樣有經驗的企業來說,做出正確的決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大規模購置口罩的情形。市場來得太快,3M被龐大需求打暈。
於是,來自全世界3M工廠的口罩都被調到中國,2013年3M在中國銷售的口罩價值達到1億美元以上。
2013年中國防顆粒物口罩市場需求達到25.3億元,75%的份額被其他公司瓜分,其中包括3M的假貨。但產能不足讓3M交出了大部分市場。
供應不足、設計缺陷和假貨橫行讓3M意識到口罩的重要性。2014年3M中國組建消費品事業部,承擔零售包裝口罩的銷售工作,業務劃分調整後,3M口罩正式和超市里販賣的百潔布、報事貼和無痕掛鉤等擺放在了一起。
四、結語
3M的偉大不是建立在中國的霧霾之上。
如今霧霾從北方飄到了南方,從大都市肆虐到小縣城,以犧牲環境來拉動經濟,靠再多的3M口罩,也拯救不了中國的霧霾,中國霧霾需要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我們有選擇權,是被霧霾改變生活,還是讓生活去改變霧霾。
1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做客第一財經《財富中國》欄目。節目中,他透露了自己加入阿里的原因,回顧了雙11的由來,還指出了無線時代的商業機遇,以及新實體經濟的機會所在。
首談加入阿里原因:太太是淘寶粉絲
節目中,張勇透露,自己的家在上海,而工作卻在杭州,每個周末,張勇都會回家和家人相聚。“在人們的印象中,杭州是個休閑放松的城市,而上海卻是個節奏很快被工作催促的城市,在我這里剛好相反。我在杭州工作,上海對我而言更多的是休息和充電,從加入阿里巴巴那天起就開始了雙城記一般的生活”。
此外,張勇回顧了自己之所以加入阿里巴巴的理由。“當時和夫人說,我要去杭州阿里巴巴工作了。夫人覺得挺好的,因為她自己就是淘寶的粉絲”,張勇說道,“此外,當時馬總問我為什麽加入阿里巴巴?我幾乎沒有怎麽思考就回答他,我已經做過一個3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了,還想再做一個300億美金的上市公司”。
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了CEO。那麽張勇身上到底有著哪些區別於其他CFO的特質,讓馬雲改變了決定呢?張勇回憶稱,自己無論是做CFO,還是之前在安達信、普華永道做審計師,都不只是去幫人家查個賬,做個報告,更多的喜歡去了解商業背後的邏輯。“這個背後帶來了這種不安分,可能是我想最本原的東西。”
千人千面變成必然
在節目中,張勇指出,千人千面在無線時代已經變成一個必然。“無線時代信息瀏覽方式的轉變,商品只能夠展現在五六寸的手機屏幕上,這時候,如果讓幾億人同時看到一樣的東西,那一定會有大量的人是不滿意的。所以,無線時代幾乎逼著你去使用大數據猜測每一個人的喜好。”
在節目中,財富中國主持人問及張勇,該如何保證這麽多不同的人在一個平臺上享受到同樣的服務時,張勇的回答是“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要跟上年輕用戶的變化”。
張勇進一步解釋說,今年是天貓淘寶第一次在網上推出大量跟消費有關的直播,不僅有雙11晚會,還有很多品牌明星代言,新品發布會等等。粉絲的熱情可以帶來強大的能量,這種能量,遠遠超過只是把一個商品平鋪直敘地放在網上售賣。
未來30年是技術和商業充分融合的30年
近一段時間來,關於新實體經濟和傳統經濟的討論非常激烈。在以往,品牌的銷售方式是一年開兩次訂貨會,通過經銷商的力量把貨鋪到渠道上去買,品牌方就此萬事大吉;而百貨的生存姿勢是,百貨里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商品,但是百貨公司本質上卻是個店鋪租賃公司。這兩種方式共同缺失的環節是,不管是品牌還是渠道都無法有效感知到消費者的變化。
張勇說,類似填鴨式的樹狀結構渠道,這樣的商品分銷方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而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可以滿足快速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從而獲得新的機會。
“未來的30年,是技術和商業充分融合和應用的30年。哪一家公司用得更好,哪一家公司就有可能搶占先機。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我說的,每家公司都應該是互聯網公司,每家公司都應該是大數據公司。這樣一種大數據的結合,互聯網的結合,新技術的結合,最終落在零售行業,就會帶來嶄新的一種零售運作方式和嶄新的零售用戶體驗。”張勇在節目中表示。
A股
民生銀行董事會候選人敲定:史玉柱回歸,郭廣昌離席
本應在2015年完成換屆的民生銀行(600016)董事會在推遲近一年多後,近期終於有了實質性動作。2016年12月30日晚間,民生銀行發布了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名單。
就候選人名單來看,正如上所預期,證金公司、中國人壽均未爭取董事席位,新希望僅保留一個席位,史玉柱回歸民生銀行董事會,郭廣昌離席。
據民生銀行公告,該行第七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候選人依然為洪崎、梁玉堂、鄭萬春;股東董事候選人分別為張宏偉、盧誌強、劉永好、史玉柱、吳迪、姚大鋒、宋春風、田誌平、翁振傑;獨立董事候選人分別為劉紀鵬、李漢成、解植春、鄭海泉、彭雪峰、劉寧宇。
股東董事候選人新面孔包括宋春風、田誌平、甕振傑,目前分別任職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總經理、北京複樸道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此次董事會換屆後,離席的董事將有王航、王軍輝、郭廣昌、王玉貴,分別來自新希望、中國人壽、複星以及中國國際貿促會海事仲裁委員會。
複樸道和投資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2月的從事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的投資機構,董事長為趙軍,股東全部為自然人,包括趙誌堅、王軍峰、張馨、趙敏等。
重慶國際信托成立於1984年,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大型專業金融機構,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500億元;涉足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投資三大領域,控股重慶三峽銀行、益民基金管理公司、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參股西南證券、重慶銀行等金融機構。
值得註意的是,持股15.54%的股份的第一大股東的安邦保險,雖然持股比例遠超其他股東,但董事會候選人仍然只有一個。
蘇寧雲商斥資42.5億,分兩次收購天天快遞
1月2日,蘇寧雲商 (002024)公告,其旗下子公司江蘇蘇寧物流有限公司(簡稱“蘇寧物流”)將收購估值42.5億的天天快遞全部股份。此次收購分兩次完成,2016年12月30日,蘇寧以現金29.75億元收購天天快遞70%股份;剩余的30%的股份作價12.75億元,將在交割完成後12個月內完成。
天天快遞網絡遍布國內300多個地級市和2800多個縣(含縣級市、區),在全國擁有61個分撥中心(35個為直營分撥中心),超過10000個配送網點,開通超過1800條運營線路。天天快遞業務規模發展迅猛,2015年營業收入較2014年增長50.6%,顯著快於可比公司申通、圓通、韻達平均收入增幅28.8%;2016年全年預計完成票件量約12.6億件,過去兩年複合增長率57.30%,其中2016年四季度日均票件量達到550萬單以上。
對蘇寧而言,收購天天快遞,能夠很好的強化蘇寧物流最後一公里配送能力。對於天天快遞來說,作為國內民營快遞企業之一,在業界同行紛紛走向上市道路後,也急需一種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式。
港股
恒大地產引入8家戰投300億元,估值2280億
1月2日,中國恒大(0333.HK)發布公告稱,旗下凱隆置業及恒大地產2016年12月30日與8家戰投訂立協議,後者將合計出資300億元取得恒大地產13.16%股權。其中,中信聚恒、廣田投資、華建分別認購50億元,各占2.19%;中融鼎興、山東高速集團、睿燦投資、深圳美投、廣東唯美分別認購30億元,各占1.32%。據此計算,恒大估值約為2280億元,超過萬科A截至2016年12月30日收盤時的市值2269億元。
早在2016年10月3日,恒大披露與深深房A的重大資產重組公告,恒大與深深房A訂立協議,後者將以發行A股或現金方式購買恒大境內附屬公司凱隆置業持有的100%恒大地產股權,凱隆置業將成為深深房控股股東。深深房及深投控股同意,恒大地產可引入總金額約300億元的戰略投資。
如今恒大已成功完成300億元戰略投資引進工作,與深深房A的重組工作又向前推進一步。戰略投資引進後,恒大地產將由凱隆置業持有約86.84%權益,仍為中國恒大之附屬公司。
同時,凱隆置業和恒大地產將繼續履行承諾,恒大地產2017-2019年預期合約銷售額分別為4500億元、5000億元、5500億元,預期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800億元、3480億元、3800億元,預期扣非凈利潤分別約為243億元、308億元、337億元。
需要註意的是,根據協議,如果重組在2020年1月31日前未能完成,而且未能完成並非由投資者造成,相關投資者有權於有關期限屆滿前兩個月內向凱隆置業提出以下要求:以原有投資成本回購相關投資者所持股權,或無償向相關投資者轉讓恒大地產股份作為補償。
與此同時,投資者各自向凱隆置業和恒大地產承諾,於增資完成起計3年期間或至重組完成前,在未經凱隆置業同意下,將不會轉讓於恒大地產之權益或就有關權益增設任何產權負擔。
資本圈
美媒盤點2016最倒黴公司:三星和雅虎上榜
美國財經媒體CNNMoney報道,2016年雅虎、三星電子、富國銀行、德意誌銀行、推特與西雅那銀行都遭遇公司史上最黑暗的一年。
雅虎2016年開年就宣布裁員15%,並坦承出現2次重大信息安全問題,因黑客攻擊導致資料遭盜的用戶人數超過10億人。雅虎股價年內重挫14%。
韓國電子巨擘三星同樣流年不利,新旗艦智慧手機Note 7剛推出就因自燃而全面回收,由於更換後的手機存在同樣問題,三星不得不做出全面下架停產的難堪決定。相關利空一度造成股價大跌,但之後公司宣布將研議全面調整組織結構後止跌,並飆上歷史新高。
樂視法拉第電動汽車售價曝光:100萬是起步價
樂視和賈躍亭投資的美國新興電動汽車品牌法拉第未來會在即將開幕的CES 2017上發布旗下的首款量產車。此前官方給出的預告和數據顯示,法拉第未來的量產車將擁有超越特斯拉Model X的全球最快加速。而這樣一臺互聯網高性能電動汽車也有著不低的售價。路透社最新曝光,法拉第未來的首款量產車內部代號Project 91,將於2018年正式銷售,其售價在15-20萬美元之間(約合104萬-139萬元),比特斯拉更貴。
今日輿情
根據新財富輿情小夥伴們的監測,從12月30日21時到1月23日11時,共有35條負面新聞登上今天的“上市公司負面新聞榜”,涉及32家上市公司。登上今日負面新聞榜首的是得利斯。
得利斯1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深交所公開譴責,同時遭到公開譴責的還有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鄭和平,時任董事兼財務總監楊松國,山東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山東得利斯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
公告顯示,得利斯公司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兼董事鄭和平控制的得利斯集團的子公司得利斯農業於2014年非經營性占用得利斯資金累計發生2.86億元,資金占用日最高余額為1.1萬元,得利斯對此未履行相關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2015年2月至12月期間,得利斯集團子公司得利斯畜牧和得利斯農業非經營性占用得利斯資金累計1.6億元,其中得利斯畜牧和得利斯農業資金占用日最高余額分別為4000萬元和7,000萬元。公司對此未履行相關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2015年12月24日,得利斯曾受到證監會出具的《調查通知書》目,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2016年9月26日,證監會下發相關《行政處罰決定書》,得利斯表示,現已整改完畢。
公司負面新聞熱度TOP10
整合自證券時報、Wind、彭博環球財經、和訊股票、新浪財經、中國證券報、新財富輿情中心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運營博多拉面連鎖店“一風堂”的力之源控股預計最早將於2017年3月下旬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估值被認為將在300億日元左右。目前“一風堂”已經在海外開設約60家店鋪,公司預計通過上市豐富融資手段,將加速國內外事業的展開。
力之源控股2016年12月向東京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新股上市申請。上市板塊為東證MOTHERS市場,如果審查順利推進,預計最早將在2017年2月獲得上市批準。
“一風堂”始自1985年,是創始人力之源控股會長河原成美在福岡市開設的拉面店。2015財年(截至2016年3月)的合並營業額同比增長17%,達到208億日元。
2017年的第二天,恒大集團邁出了對公司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中國恒大在公告中透露,8家戰略投資者共斥資300億元與恒大地產簽訂了增資協議,取得恒大地產約13.16%的股權。在恒大回A的戰略布局中,這是極為關鍵的一個步驟。
據推算,恒大地產的投後估值約2280億元。問題來了,投資者為什麽能迅速接受?恒大地產憑什麽給出令投資者心動不已的業績承諾?恒大地產成功上市,誰才是最大贏家?
一個看似常規的引投舉動,背後其實連著一個縝密的大局,向外界展示了這個全球最大房企的正確打開方式。
此次恒大地產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共8家,其中中信聚恒、廣田投資、華建投資分別認購50億元,各占2.19%,中融鼎興、山東高速、睿燦投資、深圳美投、廣東唯美分別認購30億元,各占1.32%。
按公告測算,投前恒大地產估值為1980億元,投後估值為2280億元。這個估值在目前A股地產股中算是挺高的水平,在分析人士看來,投資者認可這種估值提升一方面是基於過去多年恒大業績增長的穩定性和高水平兌現,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恒大未來繼續保持高增長、為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的充足信心。
根據業績承諾,恒大地產未來三年(2017–2019年)預期合約銷售額分別約為4500億元、5000億元、5500億元,預期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800億元、3480億元、3800億元,預期扣非凈利潤分別約為243億元、308億元、337億元。
據了解,上市七年來,恒大的銷售金額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3.6%,以2016年3810億元(中指院統計數據)銷售額為基準,恒大2017-2019年預期銷售額年平均增幅約為13%,遠低於歷史增速。該公司營業額年複合增長率同樣高達69%,而完成未來的業績承諾僅需16.5%的平均增長率。凈利潤方面,過去恒大的平均核心凈利潤超過10%,未來三年只要能實現8.8%的核心利潤率,利潤額就可達到243億元、308億元和337億元。從以上數據可看出,恒大對未來三年的業績預期偏保守,依照過往的增長慣性,兌現業績承諾並無壓力。
簡而言之,投資者最關心的不外乎是兩個問題,公司是否具備持續增長能力及公司是否願意與投資者分享成長價值。顯然,恒大地產給出的答案令他們頗為滿意。
而且,雖然被認為是A股最值錢的地產上市公司,但恒大地產2017年的PE只在9.46倍,還略低於A股同類地產公司。而這一估值方法還沒有綜合考慮土地價值、高派息率和作為行業龍頭的市場空間,恒大地產的真實價值並未得到完全體現。
綜合來看,恒大地產堪稱性價比極高的投資標的。因此,市場反應熱烈,恒大也或將啟動第二輪引戰工作。
對恒大而言,引入戰略投資者有多種深層考慮,最終形成的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
此次引投成功最直接的影響是,恒大地產的凈負債率有望從92.97%下降至約65%的行業平均水平,融資成本也大幅下降。上市多年,恒大高負債一直被外界所詬病,2015年公司的凈負債率為92.97%,有息負債平均利率為9.7%左右,但這種計算方式並不科學,如果剔除應付賬款和預收賬款這些巨額無息負債,凈負債率將大幅下降,平均融資成本其實僅5%出頭。而且,在A股成功上市後,恒大地產的利息成本至少還能降低1個百分點。
而在此次交易中,戰略投資者和深深房的股東們也是不折不扣的大贏家。此前有分析測算,在恒大地產完全兌現業績承諾的前提下,戰略投資者和恒大三年累計收益率為137%,深深房老股東為139%;即便在業績只完成60%的情況下,戰略投資者、深深房老股東和恒大三年累計收益率分別為53%,54%和40%。在優質投資機會日益稀缺的資產荒背景下,此次恒大引入300億戰投,應算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
深交所網站1月17日公布數據顯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於2017年1月16日,增持公司股份130000股,占總股本的0.0216%,成交均價23.58元/股,成交總金額306.54萬元。增持後,董明珠持有格力電器股份44448492股。
而董明珠上一次增持格力股份,在2016年12月21日,董明珠以23.83元/股的均價增持兩萬股格力電器股票,耗資47.66萬元。
新股發行提速,受冷落的保薦代表一時間又成多家券商爭搶的“香餑餑”。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近期保薦代表招聘信息頻現,更有機構開出300萬的誘人年薪來挖保薦代表。有市場人士表示,IPO提速是保薦代表身價變高的主要原因,而且當前急需保薦代表的多是小型券商,多是因為它們手頭上承接了IPO的項目,但無人簽字,才高薪聘保薦代表。
但保薦代表出現“黃金”身價或僅是曇花一現,僅2016年全年保薦代表就增加了400余人。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保薦代表的春天其實已經不再了,即使當前有券商開出高薪來搶人,這和保薦代表擴容有很大關系。”
IPO提速是主因
在某招聘網站上,有包括九州證券、華金證券、中山證券等超過10家金融機構發布保薦代表的招聘信息,年薪少則40萬多則上百萬,更多大型券商開出的條件則是年薪90萬至150萬元,還有某券商開出150萬至210萬年的年薪,更有甚者開出300萬年薪來挖保薦代表。
保薦代表的春天似乎回來了。有資深保薦代表表示,自2003年12月28日保薦制推出伊始,保薦代表人資格的含金量就被市場及時發現了。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有券商開出50萬以上的年薪開始挖人;到了2006年股改後新股恢複發行時,保薦代表人的固定年薪普遍已經達到了70萬~100萬的水平;而經歷了2007年IPO業務的火爆和2009年創業板及詢價制放開帶來的投行行業性爆發兩次高峰,稅後100萬的年薪+100萬轉會費的報價在行業內已經不鮮見。
某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保薦代表薪資一般包括基本工資+保代津貼+簽字費。按照級別不同,基本工資不同,一般級別基本工資為1萬到2萬元,而保底津貼一般為每月5萬到6萬元,簽字費大約在40萬至60萬元之間不等。保薦代表的薪資待遇和所承接項目的多少關系密切,在保薦代表稀缺的前幾年,很多券商會以津貼養保薦代表,一年保證他們稅前能有幾十萬元的收入。此次開出的百萬年薪應包括了簽字費和保代津貼。
IPO提速,一時之間,保薦代表的“黃金”身價再一次顯現。根據本報統計,IPO提速從2016年8月份開始就非常明顯。2016年全年共審核275家IPO申請,通過247家,其中11、12月份就審核了97家,通過84家,月審核數量從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30~60家。2016年全年證監會共核發IPO批文280家,11月份以來核發速度從每月兩批提速到每周一批,月核發批文家數從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50家。
保薦代表即企業上市的推薦人,他們是整個繁複上市過程的統籌者和領導者,更為重要的是,按照當前的投行保薦規則,一個IPO項目簽字保代必須滿足兩人數量,且一個保薦代表簽字的還未過會的項目不能超過兩個,這使得保薦代表重要性陡增。
“其實,當前急需保薦代表的多是小型券商。2016年註冊制即將推行的認知在市場上風行一時,很多大型券商經濟實力雄厚養得起保薦代表,已提前挖走了一大批保薦代表。當前新股提速,對它們的影響並不大。”前述投行人士說。
現在券商急需保薦代表,多是因為它們手頭上承接了IPO的項目,但無人簽字所引發的。某一小型券商投行負責人對本報表示,他們此前即是此類情況,前段時間開出了80萬元簽字費的薪資來挖保薦代表。
本報記者統計,截止到目前,國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金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的保薦代表數量分別為166人、163人、163人、158人、122人、114人、109人;有25家券商保薦代表數量低於10人,其中西藏證券、網信證券、萬和證券、大同證券的保薦代表均為4人;中郵證券、中山證券、聯訊證券、國開證券、大通證券、川財證券和財達證券的保薦代表均為5名。
與此同時,保薦代表的流動性十分常見。“當前保薦代表分為公司制和團隊制。中金、中信和華泰等大型券商是以公司制運作,項目由公司最高的領導層來調配,大多數券商是團隊制,其人員構成更加不穩定。公司制下的IPO業務即使較差,還有其他業務可以補充,大家的薪資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在團隊制下,保薦代表需要自力更生,如果1到2年均沒有項目,大家只能好聚好散了。”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保薦代表高薪僅是曇花一現?
高薪挖人,保薦代表重溫過去舊夢,但這場夢是否能夠長久?
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保薦代表人隊伍在2016年繼續大幅擴容,隊伍數量已從2016年年初的2781人增至3210人,92家保薦機構中,保薦代表人凈增加的有64家,人數下滑的僅有15家。“一年保薦代表數量增加約430人,這樣的增幅很大。”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保薦代表的春天其實已經不再了,即使當前有券商開出高薪來搶人。這和保薦代表擴容有很大關系。”
在過去13年中,保薦代表地位的沈浮和監管政策密切相關。根據本報記者統計,2004年當年考試報名2760人,483人成績合格,通過率僅為22%。當年兩次考試通過了過千人。此後由於IPO和再融資業務雙重火爆,各投行開始大肆招人,大量其他行業的人員也帶著暴富的心理進入投行,投行隊伍實現了第一次大擴容,2008年的考試報名人數增加到3688人,當年通過人數為642人,這在當年創了歷史紀錄。在此之前,總的考過人數也只有1588人。需要註意的是,這次考試出現了大放水,這為保代資格的貶值埋下了伏筆。
2009年啟動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投行從業人員迎來最黃金的時期。由於一個保薦代表人可以同時簽發行部和創業板部兩個項目,保代的可利用率大幅提高,再次帶動了保薦代表人薪酬的上漲,而2009年的漲薪,是保薦代表人最後一輪集體大幅漲薪,很快即將進入下降通道。
需要註意的是,在過去13年中,保代執業質量問題引發市場和監管層的註意,而這些問題事實上從保薦制開始推行時就已存在。
2012年前後,新大地、天能科技、萬福生科案發,保薦代表人被推上風口浪尖,一系列監管新政開始給保代降溫,加之IPO暫停,保薦代表的含金量加速貶值,保代動輒百萬的年薪令許多投行入不敷出,於是開始紛紛裁員減薪。2013年開始,保代考試又由一年一次變更為一年兩次。2014年6月,IPO重啟,形勢並未發生明顯好轉,當年證券業協會網站掛出了《關於進一步完善保薦代表人管理的通知》和《2014年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公告(第2號)》,從報考條件、考試科目等方面進行了大幅調整,報考門檻大幅降低。當時媒體紛紛發文稱,保薦代表的春天將逝。
“此次高薪聘請保薦代表,也只是權益之計,保薦代表擴容已是近年來的一大趨勢,好日子已經到頭了。”前述投行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