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債王”格羅斯歸來:美聯儲加息最多至2% 不會出現明顯熊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99

9月末剛剛離開PIMCO的“債王”格羅斯周四(10月9日)發表了加入Janus基金公司後的首次公開講話。他將管理Janus全球無限制債券基金(Janus Global Unconstrained Bond Fund)。

在講話後,格羅斯還將發布加入Janus後的首份策略報告,題目是“仍然活著”(staying alive)。

screen shot 2014-10-09 at 11.03.57 am

(格羅斯與Janus CEO Dick Weil)

bill-gross-face-bandage

(格羅斯右眼下貼了個“創可貼”)

以下是格羅斯的講話要點:

對於離開PIMCO加入Janus

格羅斯對Janus和PIMCO的客戶感到“同情”,因為這些客戶的資產組合在過去數周內受到了一些幹擾。

選擇Janus是因為這種關系能讓他更有效、更簡單地管理資金。格羅斯說,他已經厭倦了在PIMCO時不得不承擔的一些行政責任。

談到初到Janus和剛建立PIMCO時的對比,格羅斯說:“我認為就像James Bond說得‘人只活兩次(You only live twice)。’”

格羅斯談全球經濟

IMF確認了世界上多數國家的經濟都在放緩。

“世界上除了美國,都或多或少進入了增長放緩的模式。”格羅斯說,全球經濟正遭遇“總需求缺乏”的問題。總體來說,人們現在能買的東西已經不如過去能買的多。

在總需求減少的背後,是一系列結構性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將會持續一段時間。格羅斯表示,世界上的債務太多了,而全球人口卻在變老。尤其是那些在“嬰兒潮”期間出生的人們。

增長放緩對金融市場意味著什麽?

格羅斯說:“增長放緩通常都不是好事。”但全球央行采取的行動幫助全球經濟避免了崩潰。

格羅斯說,降息幫助了股市和房地產。

“利率降到0%也有問題。”格羅斯說,這會扭曲資本主義,使其不可持續。

“我們看到央行想要糾正這些市場扭曲現象。我認為,最終,金融市場上,0.25%的政策利率如何變化對於所有資產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我看來,美聯儲將會慢慢來,因為耶倫談到的經濟阻力和結構性因素。”

“我認為,美聯儲未來上調利率不會到預測的3.65%,估計到2%就會停止加息了。如果這樣的話,股價和債券就得到了‘合理支撐’。”

格羅斯認為,這意味著,不會出現明顯的熊市。不過,投資回報將會徘徊在歷史低位。

關於債市

格羅斯認為債券市場收益率被人為壓得太低,價格人為擡得太高。

”事實上,這些回報率已經處於歷史低位,投資者應該意識到。”格羅斯說,如果你在計劃為退休、教育等投資,投資者應該想到,現在的收益率要比許多退休基金之前說的8%或9%低得多。

“時代變了。”他說。

現在可以投資墨西哥

格羅斯表示,墨西哥的實際利率現在比美國搞了1%-2%,而且這還是一個新興市場,正在向更“發達”市場發展的過程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21

美聯儲二號人物:前瞻指引中“相當長一段時間“指兩個月到一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13

對於何時加息這個問題,美聯儲正不斷釋放各種信號。

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說,“相當長一段時間”利率保持不變,可以代表兩個月到一年。

根據美聯儲FOMC聲明,目前就升息時間給出的唯一指引是,將在結束購債行動後等待“相當長一段時期”。聯儲主席耶倫在今年稍早曾表示,這一措辭代表的時間跨度約為六個月。

按照計劃10月份美聯儲將結束購債計劃(QE),在何時加息這個問題上,美聯儲官員正開始傾向於根據經濟具體狀況,而不是按照具體的時間表。

周四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認為在2015年中段加息是合適的。但他同時表示:“我認為加息應該是由數據決定,而不是由時期決定。”

據9月17日FOMC會議後公布的美聯儲“點陣圖”,目前大多數美聯儲官員預期明年利率將上升,彭博新聞社對經濟學家調研顯示,56%的分析師認為美聯儲會在2015年9月前加息。

本周初紐約聯儲主席William  Dudley本周稱,他預期在2015年年中加息是“合理的”,

聖路易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認為加息會發生在明年一季度。他說:“我認為現在投資者正在犯錯。”

對於各位美聯儲高層的表態,德意誌銀行美國首席經濟學家Joseph LaVorgna說,美聯儲官員正在冒制造混亂的風險。

他對彭博新聞社說:“當所有人都覺得有義務告訴你美聯儲是怎麽想的時候,你很難得到一個統一的信息。”

“我希望美聯儲回答只是泛泛而談。當他們試圖量化時,問題就來了。”

自2008年12月美聯儲把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附近後,美聯儲嘗試過多種方式向市場保證借款利率將維持低點,以幫助經濟從大蕭條後最嚴重的衰退中複蘇。

新任聯儲主席耶倫在最近幾個月來一直避免給加息定一個時間表。她在三個月份表示,“相當長一段時間”可能意味著半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18

美聯儲縮減寬松就等於緊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95

自從美聯儲2013年12月18日宣布將開始縮減債券購買操作以來,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收益率曲線開始不斷變平(意味著長期國債與相對短期的債券收益率之差不斷縮窄)。

30y_5y 
特別是30年收益率曲線,自美聯儲宣布縮減QE以來,已下降近一個百分點。
 30yny
不少人認為資產購買會壓縮近期與遠期利率之間的“期限溢價”,而這一結果讓很多持這樣觀點的人吃驚。

那些擔憂通脹放緩的人應該留心了。無論如何,名義利率的變化受通脹預期改變的影響並不如受實際收益率改變的影響那麽大。

下面這張圖比較了5年期通脹保值債券與30年期通脹保值債券的收益率,正如從中看到的那樣,實際收益率曲線斜率的變化和名義收益率斜率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30_5_yc
(註:圖中所用數據來源於彭博終端。盡管彭博終端的5年期實際利率與美國財政部數據存在明顯不同,但用兩種方法計算的,自去年12月以來的實際收益率曲線斜率的總變化基本相同。彭博數據可能更能反映現實中交易員的所見所想。)

另一個觀察角度是,將自2013年12月18日以來的名義利率的變化分解為兩個部分:實際利率的變化和通脹預期的變化。盡管同期通脹預期下降15-25個基點相比,實際利率的變化相當顯著。
dec18

不久之前,人們都在建議美聯儲應該通過讓交易員相信加息步伐會延遲和放緩,來抵消削減資產購買帶來的影響。如果你相信這樣的觀點,那麽你應該會預期更高的30年收益率和更低的5年收益率。

然而事實恰好相反。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長久期(long-duration)信貸總供給的縮減效應遠遠超過了逐步削減債券購買政策的影響。

下面這張表來自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最近的一篇論文,讓人感到疑惑。
 summers
左圖(Panel A)描述了QE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影響。看到Fed Holdings部分,其中SOMA(System Open Market Account)是美聯儲持有資產總量(包括國債和MBS等),作者用SOMA持有量減去流通貨幣量的0.95倍來估計QE的實際效果。Dur是計算出來的美聯儲持有資產組合的久期。

為了便於比較,作者將不同資產的久期用10年期債券的久期標準化,得到資產的標準持有量(10-Year Equivalents一列)。QE (%GDP)一列是從2007年底累計的QE總量占GDP的百分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右圖(Panel B)描述了財政部發行公共債務的情況。同樣轉化成資產的標準發行量(10-Year Equivalents一列)。自2007年底總發行量(CumΔ%GDP一列)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兩部分的因素:債務發行量擴張(Debt expand % GDP)和久期的延長(Mat Extend % GDP)。

比較一下兩列:QE % GDP (美聯儲QE的增長,表明對債務需求的增加)和CumΔ%GDP(財政部發行量的增長,表明對債務供給的增加)。

2012年,美聯儲購買的債券量(10.6%-8.1%)明顯低於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量(21.5%-17.7%),前者占GDP的2.5%,後者為3.8%。然而國債實際收益率卻下跌了(債券價格上升)。

2013年,美聯儲購買量(14.6%-10.6%)相當於財政部發行量(23.8%-21.5%)的兩倍(GDP的4%比2.3%),但與此同時的國債收益率上升了。

隨後在2014年上半年,美聯儲的購買量與財政部的發行量大致相當,而收益率下降。

似乎美聯儲購買總量和財政部發行總量之間的供需關系並不能很好的解釋國債收益率的變化。

當然除了美國國債以外,還有其他很多債券市場,但我們知道公司債券的發行(及其久期)在這一期間一直持續上升,即使收益(以及利差)一直在下降。

哈佛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 王子軒 對本文有很大貢獻)

(實習編輯 戴博 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811

這次真的不同:美聯儲王牌出盡,投機者“小鬼當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80

fredgraph2

最近兩周全球股市出現了相當程度的下跌,大家還能保持過去4年里“一跌就買”的思路嗎?

回首始於2007年8月的全球股市崩盤,當時投資者們突然意識到次級貸款問題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範圍,盡管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早在6個月前就警告過這一點。其證據是次貸巨頭——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發出意外的聲明,稱要大量減記其2000億美元規模的資產負債表。

當時,市場認為國家金融服務公司正在采取緊縮的財務政策,大部分來自於房地美、房利美的資產仍然是安全的,該機構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和從政府支持企業那賺來的大量利潤足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結果現在大家都知道了,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是實實在在的“紙牌屋”,風暴剛來臨便轟然倒塌,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還要為銷售該公司有缺陷的債務付出超過500億美元的代價。

其實,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發生。金融市場的本質註定了牛市之中資產會出現泡沫,市場會出現“選擇性失明”無視潛在的風險。

就在2007年8月的崩盤之前,國家金融服務公司還有150億美元的市值,同時貝爾斯登、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AIG、通用集團這幾家在金融危機中已經倒閉或瀕臨倒閉的公司市值合計超2500億美元。

不過短暫的危機過後投資者們發現“金發女孩經濟(Goldilocks Economy)”已經來臨,此時相對不錯的經濟增長伴隨著極低的通脹,股市、房市波瀾不驚的持續上漲。這主要是因為市場相信美聯儲正用“先進的”管理方式牢牢控制著宏觀經濟,多虧了美聯儲的激進的“救市”,恐慌情緒便很快煙消雲散,投資者們甚至還未來得及好好反省上次危機中的錯誤。

伯南克自己管這一時期叫做“大緩和(Great Moderation)”。從2009到今年中期,股市幾乎從不大幅度回調,在此期間,“一跌就買”成為華爾街最佳策略,這也導致市場的回調越來越少,波動性越來越低。此前,在90年代末互聯網大泡沫時期也出現過相同的狀況。

上周以來市場再次大跌,還適用於“一跌就買”的策略嗎?

首先,美聯儲已經向金融市場里註入了大量的籌碼,遠超2003~2007年的水平。市場預期明年標普500每股盈利為125美元,對應15倍的市盈率,有人認為在經歷了這兩周的下跌後,股市有望更健康的向這個目標邁進......

真的嗎?

fredgraph

答案也許是否定的,因為這次真的不一樣。當上次金融危機中市場開啟第一輪大跌時,聯邦基金利率是5.25%,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只有8500億美元,兩者都還有調整的空間。

但是隨後,美聯儲通過零利率政策及QE,數次向市場註入天量“籌碼”,支撐著美股長達69個月的大牛市。但隨著而來的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火箭般躥升5倍,已經接近史無前例的4.5萬億美元,這些錢換成100美元的鈔票壘加起來有4500公里高,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地球直徑。

現在市場再次出現慌亂時,美聯儲恐怕已更多“彈藥”來托底。

美聯儲今年8月時已經承諾將縮減創紀錄的資產負債規模,MSCI預計美聯儲未來三年將縮減5470億美元的資產。但是美聯儲的拋售勢必會引起債券價格劇烈下跌,MSCI預計美聯儲的市場價損失將達2160億美元。

這樣的虧損在美聯儲百年歷史中無疑也是史無前例的,國會肯定不會放過這一點將猛烈攻擊美聯儲的政策;但是美聯儲如果繼續增持美債那麽未來面對通脹升高而慌忙拋售債券控制以調節利率或控制虧損的時候勢必更加痛苦 。

美聯儲手中的王牌已經悉數出盡,再也不能像伯南克當年那樣強力的打壓利率。所以當這次市場恐慌的大背景已經改變,最後托底人美聯儲已經走遠,投機者們這次恐怕是要像電影《小鬼當家》的主角一樣,獨自迎接“大壞蛋”們的光臨了。到時他們的表情可能是這樣的:

home-alon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70

美聯儲主席:美國貧富差距那麽大,何談美國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53

janet-yellen

周五,美聯儲主席耶倫公開譴責美國的貧富差距。而這一現象將招致外界指控美聯儲政治化。

在波士頓的公開演講中,耶倫表示,她“極其擔憂”持續擴大的收入和財富差距。她還質問這是否與美國價值觀相兼容。

耶倫此番講話標誌著她在美聯儲任期內的一大步。她試圖令美聯儲主席這一角色更受歡迎,她與失業群體見面,如今又發表非貨幣政策言論。的確如此,盡管近期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但今天,耶倫對此只字未提,也沒有任何對經濟狀況或美聯儲政策的只言片語。

她是這樣說的:

美利堅共和國的貧富差距如此之大,且還在持續增加,這讓我非常擔心。美國貧富差距在大蕭條時代之後的40多年間持續縮減。然而,過去幾十年貧富差距卻在擴大,而且是自那時起持續擴增最長的一段時期。

美國人一直都在追求機會平等。但這(貧富差距擴大)與植根於我們國家歷史中的價格觀是否兼容?我認為提出這個問題是合適的。

耶倫使用美聯儲近期的研究描述了貧富差距,之後列出了貧富差距比較顯著的四大領域:兒童可以獲得的教育資源、高等教育開支、企業所有權和繼承權。

2

3

4

5

前兩樣很常見,這都在社會中被廣泛討論。而後兩項卻是個意外。耶倫總結稱:

這是個人和他們的家人可以改善自身經濟狀況的途徑。

對於耶倫的這句總結,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將之翻譯成了特別通俗易懂的一句話:開始創業吧,爭取做富二代的老爸。

但Zerohedge顯然對耶倫此番充滿了同情心的講話並不為之所動,這家美國金融博客評論道:諷刺的是,這一切基本是由美聯儲一手造成的。

拜美聯儲推出的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刺激政策所賜,過去幾年,美國股市和債券市場大漲。標普500指數屢創新高,甚至已經突破了2000點整數關口。去年年初至8月末,標普500指數累計漲幅達38%。美銀美林數據顯示,而市值達42.8萬億美元的全球債券市場去年漲了0.3%。

實際上,華爾街見聞此前也提及,美聯儲大規模釋放流動性,官員自己就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受益於金融資產價格上揚,美聯儲官員們的財富也隨之水漲船高,美聯儲主席耶倫就是百萬甚至千萬富翁之一。

公開文件顯示,2013年,美聯儲主席耶倫及其丈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George Akerlof擁有的財產在530萬—1410萬美元之間。而2012年則為480萬—1320萬美元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08

美聯儲的"威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62

美聯儲成了道瓊斯指數導向型的央行?前後相隔一周,美聯儲鷹派成員、聖路易斯聯儲主席Bullard里對美國經濟和美聯儲政策看法卻大相徑庭,而期間最大的差別似乎就是道瓊斯指數跌了1100點:

20141017_rufriggingkiddingme

(左:“我們應該樂於接受減少部分寬松政策” 右:“在這個節骨眼上,符合邏輯的做法就是推遲結束QE”)

10月9日:

Bullard在參加了聖路易斯聯儲的一次研討會後表示:

當央行和市場的想法出現錯配失,結局常常不是很好,因為隨後可能會有讓人大吃一驚的事情發生。

他表示,現在“市場正在犯一個錯誤”和預期美聯儲將會把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維持到比美聯儲官員自己當前預期的更長時間。對於那些市場預期,“我們希望能比現在更好地與美聯儲保持一致。

“我們應該對好消息作出反應,經濟取得了很好的表現。我們也應該樂於接受美聯儲取消一些寬松政策”,而且這麽做宜早不宜遲,他如是說。

10月16日

Bullard本周四表示, “美國宏觀經濟基本面仍然強勁”,對下半年經濟同比增長3%的預期“仍然完整無損”。

但是他表示:

 “美國通脹預期在下滑,這是央行無法袖手旁觀的。”

“我們可以等到12月再結束QE。 但是如果市場是對的,這預示著美國經濟面臨著某些更加嚴重的問題,那麽屆時美聯儲將有權擴大QE。

道指收複近半失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41017_rufriggingkiddingme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14

周末巨獻:一張圖告訴你美聯儲誰是先知,誰拯救了股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69

本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使得美聯儲官員也是頻繁亮相。這其中有些委員的基調火爆,有些委員的名頭響亮,但是市場的反饋卻是一般。反而一位被市場所低估的“先知”卻是真正拯救股市於水火之人。他是誰?不妨先來看看每個人的講話大致內容。

SPX

柯薛拉柯塔

知名鴿派代表,本周16號亮相一次,主基調沒有什麽新意。依然還是需要促進就業和反對2015年加息。(鴿王,你不服?)

普羅索

鷹派代表人物之一,16號同臺亮相。講話主要內容是認為美國經濟感覺良好,通脹預期穩定,堅持美聯儲應該盡早加息。(認準這只鷹)

洛克哈特

依然是10月16日,洛克哈特的看法可以概括為:勞動力市場離正常還很遠,相對於全職工作者,兼職工作者依然將受到親睞。(醬油)

威廉姆斯

本周14號中間派威廉姆斯的態度依然曖昧:雖然他“大放厥詞”表示可能執行QE4,但是他同時又認為2015年年中的加息預期不變。(我想紅一把,但是不能搶風頭)

埃文斯

14號埃文斯的內容則是:美聯儲必須等到經濟強勁複蘇才能加息,但是可能不需要在2016年之前開始加息。(路人)

費舍爾

本周費舍爾還是維持鷹派看法:美國經濟正在好轉中。現在是美聯儲重新考慮“相當長時間承諾”的時機了。(QE4?你在逗我麽?)

喬治

這位女委員的看法:同意大多數人明年首次加息的觀點,明年是美聯儲加息好時機,希望更早加息,但需要逐步行動,經濟並不是反彈式複蘇,今天的經濟形勢遠好於以往。(加息?要敢為天下先)

羅森格倫

17號出場的波士頓聯儲主席基調整體偏鷹派,未改其加息預期——明年年中。(該說的人家都給說了)

費希爾

副主席大人其實是在上周五發言的,同樣是模棱兩可的中間人:加息可能會在明年年中某個時間,但這取決於數據;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我們何時關註數據。(副主席,又是外國人,低調,低調)

耶倫

有過一次所謂的內部消息傳聞,幫助美股企穩。不過加息?這好像不是我們今天(周五出息)的議題,我們還是來討論討論美國夢這個話題吧?(護法們都出馬了,領導必須有領導的不同)

(先知)布拉德

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鷹派聖路易斯聯儲主席本周稱,美國通脹預期下滑,應考慮推遲結束QE,QE應與經濟數據聯系,若經濟持續走好,QE可於12月結束。不過他仍預計明年一季度加息。

推遲QE顯然是一個火爆話題,但是為什麽祭出QE4大旗的威廉姆斯沒有影響力呢?道理很簡單,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布拉德可能才是美聯儲內部最有先知能力的一位,但是那些每年花費上億美元研究費的美股大佬們可是心知肚明。(盡管耶倫在判斷經濟方面也很有見解,但是她當時並未在美聯儲供職)

我們來看看布拉德過往的偉大前瞻性:

2010年夏季,他公開表示對於美國通脹前景擔憂,並認為美聯可能需要啟動新的債券購買計劃來避免通縮。四個月之後,美聯儲開始啟動了其第二輪債券購買,也就是QE2。

當美聯儲正式宣布QE2的時候,大多數委員包括當時的主席伯南克都選擇了固定額度的6000億規模,只有布拉德想要一個開放式的且可變的計劃。事實證明,QE2之後又來了QE3。

在今年初有關退出政策的討論中,布拉德又建議先結束QE3再討論加息,最終美聯儲的大方向也是如此。

如果布拉德的“魔力”依然能發揮作用的話,或許一兩個月我們又會看到美聯儲啪啪啪的自我打臉了。到時候可能問題又來了:拯救股市哪家強?你懂得。(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20

“美聯儲通訊社”:美聯儲退出QE計劃不會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23

被稱為“美聯儲通訊社”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撰文稱,近期的市場動蕩和全球經濟放緩不會影響美聯儲的決策,本月的FOMC會議將會如期結束QE。

Hilsenrath稱,根據最近美聯儲官員的講話,美聯儲很有可能在本月28日和29日的FOMC政策會議上結束QE。官員們還將評估美國就業市場是否已經好轉,以便為之後的加息打下基礎。

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上周五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對於美國經濟前景的預期沒有改變。”

他認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經濟增長將是3%,失業率將會繼續下降,通脹將會逐步升值美聯儲2%的目標。他說:“我的基本預測是,聯儲會如期結束QE。”

上周,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稱,聯儲應該考慮延長購債計劃,因為美國的通脹預期開始下行。但其他官員並沒有回應他的表態。

Williams稱,只有當實際通脹水平跌至遠低於2%的通脹目標,或者就業市場極度惡化時,他才會考慮新一輪QE。他指出,如果保持超低利率的時間過了預期,這將是經濟前景惡化的第一個跡象。

自2008年12月以來,美聯儲就開始將利率控制在零,並計劃將其保持到明年年中。他說:“我對當前經濟前景的看法不會讓我改變對加息時點的預期。”

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周六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啟動債券購買計劃,是因為我們需要促進就業市場。而9月的失業率降至5.9%,正是我們想要的進步。”

上周五,美聯儲主席耶倫就美國的不平等做了演講,但沒有提到對就業市場和經濟前景的看法。

Hilsenrath指出,美聯儲官員現在關註的重點,是是否需要改變“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零利率的措辭。一些人認為應該去掉這種時間上的保證,換之以更加中立的表述:首次加息的時間取決於2%的通脹目標和更低的失業率是否能實現。

但另一些人認為應該保持該表述不變,以避免新措辭讓投資者更加迷惑。(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07

說好的QE4呢?美聯儲Williams表態急轉彎稱經濟前景持續改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45

上周美股暴跌,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還暗示對QE4持開放態度,這周美股開始兇猛回漲,他卻話鋒一轉,稱美國經濟前景在持續改善。市場因此哭笑不得:

20141021williamsbullard

先回顧一下上周轟動一時的“QE4”表態:

Williams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如果有必要,美聯儲的第一防線將是宣布2015年中期以後再開始加息,而當前預期是,加息應自明年年中開始。如果經濟前景顯著惡化,通脹遠不及美聯儲2%的目標,他甚至對開展新一輪的資產購買項目持開放立場。”

然而,在昨天的演講中,Williams所表達的觀點與之前極度矛盾,他表示:

實話說,現在做這類演講越來越享受了,因為經濟前景在持續改善,越來越好。經濟形勢開始越來越樂觀。

今年第一季度,受惡劣天氣影響,美國GDP一度出現萎縮,但步入二季度之後,經濟隨天氣開始回暖,GDP數據反彈。下半年,所有經濟數據的增長動力都在加強,尤其是消費和商業支出數據。我預期下半年以及明年美國年化GDP增長能夠達到3%左右。

談及為何工資增長沒有跟上經濟增長的步伐,Williams表示:

近期舊金山聯儲的一份研究顯示,在經濟衰退的過程中,雇主一般也不太願意直接下調薪資水平(這樣會影響雇員積極性),所以衰退之後的經濟複蘇階段,薪資水平的增長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停滯。但是隨著失業率的持續下降,這種效應會越來越弱,薪資水平也會逐步上漲。

談及加息時間點,他重申了美聯儲加息將取決於經濟數據的觀點。預計美聯儲將於2015年中期開始加息。並強調,如果經濟增長比預期強勁,通脹水平上漲,加息可能更早到來,反之亦然。

美聯儲官員講話對於市場的影響不言自明,在近期全球市場波動劇烈的環境下,這種影響尤為明顯,這也可以從下圖中看得很清楚:

20141021fedspeak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16

美聯儲:銀行必須控制風險,否則將面臨解體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62

美聯儲理事Daniel Tarullo和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周一在關門會議上警告稱,銀行需要控制好自身風險和員工的行為準則,否則銀行業將面臨分崩離析的風險。

美聯儲對於金融危機之後的銀行業形象並不滿意,有關利率操控、控制外匯市場和逃稅等負面消息不時爆出。Tarullo和杜德利要求銀行業必須致力於規範自身的行為,並努力改善銀行業形象。

大型銀行管理層、監管機構已經執法部門的官員參加了本次會議。摩根士丹利首席執行官James Gorman、摩根大通總顧問Stephen Cutler、瑞信和高盛的高層均到席。此外,美國國際集團和GE Capital的CEO;曼哈頓地區檢察官Cyrus Vance、司法部犯罪科首席助力檢察官Leslie Caldwell也一同參與了討論。

杜德利在會中表示,“很明顯,市場對於大銀行的擔憂正在與日俱增。如果銀行無法控制好風險的話,那麽出於金融市場穩定性的考慮,大型銀行最終面臨的結局就是“化整為零”。銀行業所爆出的那些醜聞並不能視為員工的個人行為,整個銀行業需要做出一些好的改變。”

而Tarullo則警告稱,“如果銀行業無法讓他們的員工行為檢點的話,作為監管機構,我們可能會推出更多更為嚴厲的限制措施和懲罰措施。”

一位參加會議的銀行高層則認為,“今天的會議過於教條。監管機構已經頒布了一些新的法律法規,現在應該做的是讓銀行業切實執行這些新規則。”(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