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菲總統首次就南海仲裁案公開表態:和平解決爭端

剛上任26天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5日在菲律賓國會發表任上首次國情咨文。在演講開始之前,外界的關註焦點是他將“如何就南海仲裁案首次公開表態”。但在國情咨文發表後,路透社稱,在約100分鐘的演講中,杜特爾特將大部分時間放在國內問題上,在日益惡化的南海問題上,他的表態“引人註目的簡單”。

菲律賓GMA新聞網25日引述杜特爾特在國情咨文中的話稱:“針對西菲律賓海,也即南中國海問題,我們堅決肯定並尊重常設仲裁法庭的判決,並將此作為和平解決、管理沖突的重要促進”。報道稱,講到這里時,杜特爾特出現口誤,將南中國海稱為“中國海”。他同時稱,菲律賓願意同域外有利益關聯國家進行多邊或雙邊對話,將繼續與夥伴國家構築反恐和災害響應的更大共識。美國彭博新聞社25日稱,杜特爾特在談及南海緊張局勢時將語氣“放至最低”,其發言人厄內斯托在國情咨文發表前對媒體表示,“南海裁決對我們有利,但我們要從外交上解決問題,並嘗試所有的路徑”。

相對南海表態的低調,杜特爾特將重點放在了國內事務上。他在國情咨文中宣布單方面與菲律賓共產黨遊擊隊停火,希望獲得對方積極回應,並承諾促成國會在憲法架構內通過基本法,與伊斯蘭分離勢力達成和談。他說,無止境的戰鬥沒有出路,“就算彼此不能相親相愛,也不要仇恨對方太深,這是我的夢想。”此外,杜特爾特還希望以法國制度為藍本,在任期內將菲律賓政府體制改為聯邦制,“但要保留總統職位,否則十分危險”。

反毒是杜特爾特的最顯著標簽。25日的國情咨文中,他繼續為此辯護:“直到最後一個毒梟被押進大牢或長眠地下,我們才會停止”“人權不是庇護犯罪分子的借口”。杜特爾特宣布,將成立跨部門反毒機構,設置更多戒毒中心,幫助吸毒者重獲新生。在經濟發展方面,杜特爾特承諾將延續現今宏觀經濟政策,同時降低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放寬銀行保密法,鼓勵投資及創業。

有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南海問題是杜特爾特最棘手、也是最考驗其外交智慧的議題,面對當天受邀在座的各國駐菲大使,他只提仲裁,而沒有單獨強調同任何國家的關系,透露出他對這個問題的謹慎態度。對杜特爾特的首次國情咨文,從主流媒體到社交網絡,菲律賓國內整體輿論持肯定態度。民眾普遍表示,這次的國情咨文更加接地氣,“從中聽到的是坦率而不是把戲”。評論認為,今天的國情咨文不再單純是一個各大部長工作匯報的總結,而是有了更多的“杜氏風格”,照顧到了漁民、海外菲勞、中產階級等中下層民眾支持者的利益,“說出了菲律賓民眾想聽的話”。

《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25日稱,總統的國情咨文非常具有感染力,不像其任何前任的同類講話,此次演講的目的是呼籲每個國民繼續建設國家。菲新聞部長安達納爾說,國情咨文的講稿是杜特爾特親自寫的,喚醒了每個菲律賓愛國者的心。美聯社稱,杜特爾特的演講充滿幽默與諷刺,將國情咨文變成了黃金時段的娛樂秀。他在提及交通部門發放汽車牌照動作遲緩時說,“從耶穌誕生到現在,交通部的第一塊汽車牌照還沒發出來”。

路透社25日稱,據獨立民調機構本月進行的調查,高達91%的菲律賓民眾支持杜特爾特。近年來,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已經成為菲律賓政治和演藝圈精英的重大社交日程,和美國對總統國情咨文的關註度不相上下,嘉賓們紛紛上演“時裝秀”,但杜特爾特今年要求參與者“低調著裝,不要張揚”,這也凸顯其務實風格,並獲得積極反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027

認定美國下屆總統只能是希拉里的華爾街現在不確定了

曾經認定下一屆美國總統不可能是別人、只可能是希拉里的華爾街,現在似乎動搖了。

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剛結束,希拉里郵件門的內容就被“維基解密”曝光,導致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黛比·舒爾茨辭職,引發全美轟動,希拉里的支持率急劇下滑。美國CNBC的最新調查顯示,僅有52%的人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將在11月的大選中獲勝。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前在4月和6月的調查中,這一數字高達80%。

誰當選才對美國經濟好?

CNBC此次調查對象包括43名經濟學家、基金經理和分析師。雖不是正式意義上的科學公共民意調查,但其結果和其他民調互相呼應,表明眼下美國總統寶座的競爭正在變得更加膠著。

不過,即便希拉里的支持率有所下降,但受訪者仍然認為,特朗普的勝出率也不高,僅有26%的人認為特朗普會入主白宮。此外,對大選結果表示不確定的比例出現了大幅上升:7月時為5%,現在飆高到21%。

至於哪位候選人將利好股市和美國經濟,受訪者中出現了耐人尋味的分歧。

44%的人仍然認為特朗普的政策對美國經濟來說是最好的,這一數字和上月相比沒有變化。不過,有38%的人認為希拉里的政策利好股市,這已是連續第二次調查顯示出這樣的結果。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利好股市方面的支持率提升了6個百分點,主要是原先那些表示“不清楚”的人轉而支持了他。

至於哪個黨派當選會利好美國經濟這個問題,美國民眾似乎變得更加確定了:43%的人認為最好的結果是共和黨勝出,6月時這一數字為35%;認為民主黨勝出結果會更好的人略有增加,從23%上升到了26%;表示“不確定”或是“無所謂”的人則從43%下降到了31%。

她被視為華爾街的一分子

希拉里是華爾街的“最愛”,她和華爾街的淵源頗深,她丈夫、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執政時期就曾力主放松對華爾街管制。

華爾街大佬們是希拉里政治捐款的最大來源。2015年年底,相關機構對希拉里競選委員會所收到的3700萬美元捐款——約為總額的62%——進行分析後發現,有320萬美元來自於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和金融公司。

希拉里一家還從華爾街那里賺了個盆滿缽滿。克林頓基金會網站上列出了比爾、希拉里和切爾西三人在何處演講、收取的報酬如何等信息。信息顯示,希拉里在花旗銀行、高盛、摩根大通、卡萊爾投資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做過演講,每次收取的報酬從25萬美元到50萬美元不等。也就是說,只要做4場演講,希拉里就可以輕輕松松將100多萬美元收入囊中。

桑德斯曾公開諷刺希拉里稱,他從來沒有從華爾街、醫藥行業或其他強大的財閥團體接受數百萬美元的政治獻金,也從來不會為了幾十萬美元的酬勞在華爾街演講。

《金錢和權利:高盛如何統治世界》一書的作者威廉姆·可汗(William Cohan)表示,華爾街的大銀行將希拉里視為他們中的一分子:“大銀行家們都喜歡希拉里,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希望她當總統。金融行業中許多有錢有勢的人都認為希拉里是一個務實的、真正解決問題的人。如果華爾街和美國商界蓬勃興盛,那麽我們所有人都會受益。對他們來說,希拉里就是那個理解這一點的人。”

在美國,42%的雇員每小時報酬在15%以下,絕大多數選民都希望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在這些選民看來,民主黨和華爾街之間的密切關系顯得特別刺眼。美國政治分析人士稱,在討好主張金融改革的民主黨與部分選民以及維護同華爾街的關系間,希拉里要找到平衡、拿捏好分寸還是比較困難的。

目前美國大選的最新選情為:據CNN在本周一公布的最新民調,有44%的被調查者支持特朗普擔任下屆美國總統,39%的人支持希拉里。據CBS周一公布的民調,特朗普和希拉里在全國選民中的支持率持平,均為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22

歷史性時刻誕生!希拉里正式贏得總統候選人提名

當地時間26日晚間6點56分,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為總統候選人。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民主或共和這樣的主流黨派里獲得總統候選人資格的女性。

隨著這一具有歷史性時刻的誕生,希拉里的競選團隊將會在今晚的民主黨大會上大打親情牌,希望恢複希拉里在民眾中已受損的形象。

其實,今晚本來會有2807位黨代表宣布選希拉里,桑德斯有1894張。當地時間晚上6點30分左右,當南達科他州代表在計票時,希拉里已經獲得了2383張,達到了正式提名的要求。

接下來,事先商量好的戲劇性一幕出現了。為了體現黨內的團結統一,希拉里黨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在這時候出現在會場上,提出動議終止各州點名的程序,並歡呼宣布克林頓被提名,大廳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11月8日,希拉里將在最後的總統大選中與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對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30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指責美軍指揮官“偏袒”政變者

“某人應該感到羞愧,”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指責美國軍方指揮官“偏袒政變者”,外媒報道稱,埃爾多安沒有點名道姓,但很明顯,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官約瑟夫·沃特爾(Joseph Votel)就是埃爾多安指責的人。這位美國軍方將領周四表示美國與土耳其的聯系在鎮壓政變後被切斷,由此加深了北約兩大軍隊的裂痕。

埃爾多安是在警察特種部隊總部外發表電視講話時做上述回應的。在7月15至16日的軍方政變中,位於安卡拉市郊的軍方特種部隊總部遭直升機空襲,造成50人喪生。

周四,沃特爾在科羅拉多州參加阿斯彭安全論壇時表示,土耳其未遂政變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之後的鎮壓行動引發的動蕩將對美軍在該國的行動造成影響;反伊斯蘭國盟軍非常依賴在土耳其的軍事基地,擔心這會對美國與土耳其的合作與協同水平造成影響;美國與包括軍方將領在內的土耳其領導人都有聯系,擔心這些關系會受到影響;有些對話者在鎮壓中被拘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80

美國為何從未出過女總統?

當地時間28日晚間,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接受提名的演講。這樣演講的時刻,希拉里等了8年。

自2008年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擦肩而過之後,在8年後的今天,希拉里得到並接受了提名。“懷著謙卑,決心和對美國未來的無比自信,我接受你們對我作為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提名。”她如是說。

由此,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誕生了。而這樣的一個歷史瞬間,從1920年美國憲法第19修訂案賦予女性投票權至今,整整經過了96年。

那麽,為什麽一再強調民主和男女平等的美國卻從未出現過一位女性總統?

美選舉制度系統存女性障礙

雖然,每到選舉季總有美國民眾會說,有更多的女性從政是一件好事,但是,到投票的時候女性候選人卻總是被遺忘和忽略。這也造成了美國國會超過80%的議員都是男性,超過90%的美國州長都是男性,以及100%的美國總統都是男性的現狀。

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曼德爾(Ruth Mandel)指出,成為美國總統需要特定的行政和政治資歷,比如當過州長、參議員,或者副總統。

曼德爾的研究發現,自1925年起,美國出現過37位當選或者被提名的女州長,目前全美只有2名女州長,女性參議員20名,眾議員26名,有兩位女性曾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即1984年的費拉諾(Geraldine Ferraro)和2008年的佩林(Sarah Palin)。

而在很多女性過關斬將終於通過這些公共服務崗位的考驗後,能夠幸存下來願意繼續面對全國媒體轟炸,對手攻擊,還有無時無刻不存在的籌款壓力等諸多挑戰的候選人往往很少,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

“這是一個漫長,殘酷和極端的過程。”曼德爾說,“不是讓人歡呼雀躍去做的事情。”他稱,特別是在美國的政治系統是由“建國國父”建立的情況下,公眾很難接受一個幾個世紀來都是男權系統的體系發生“女性當權”的改變。

美國媒體不喜歡

《女性當總統:媒體在8屆大選中的偏頗》一書的作者法爾克(Erika Falk)指出,美國媒體的負面影響也讓公眾很難接受女性成為政治領袖。

法爾克的研究發現,自美國女性獲得投票權以來,媒體對女性從政的報道方式從未發生過變化,在一位女性和男性共同競爭一個政治職位的時候,男性總是能獲得比女性多兩倍的媒體曝光度。

另外,媒體在報道男性候選人的時候多會集中討論他的執政理念和觀點,在報道女性候選人的時候多會談到她的外表以及她做為妻子和母親的角色等。

“媒體報道多會描述女性候選人的傳統角色,強調她們的個人生活和家庭責任,而不是政治成績。”法爾克說,“女性候選人在看到這樣的報道時也總被提醒:她們的首要角色仍然是在家庭內部,而不是政治範圍。”

沒嫁男政客還想當女政客?

“在1970年之前,一個女性從政的最常見方式就是追隨她丈夫的足跡。”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數據顯示,在1916年到1980年之間,美國國會所出現的90位女性國會成員中,有34位都是在她們的國會議員丈夫去世後繼承了他們的職位,當時美國國內還為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名字叫“委任遺孀”。

雖然自1970年之後這個現象有所減少,但仍然有很多男性政客的妻子追隨他們的腳步從政。

“女性在陪伴丈夫多次出席政治場合之後也對系統有所了解,這是其他人沒有的珍貴的學習機會。” 曼德爾說,“這也解釋了很多‘政治配偶’出現的原因,大部分的時候是丈夫的從政帶出從政的妻子。克林頓夫婦就是最好的案例。”

然而,同女政客的數量有限類似的是,畢竟能夠當選男性政客的機會也很有限,而且也不是每一位男政客的妻子都有跟隨丈夫從政的決心和勇氣。

當美國女總統太難?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同其他國家出現過女性領袖相比,美國從未出現過女總統的一個原因是,對女性來說,有些特定的選舉在美國比其他國家更難取得勝利。比如,一位美國女性要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取勝要比一位德國女性在德國總理的競選或者英國女性在英國首相的競選中取勝更難。

有研究全球選舉政治的學者指出,美國的總統大選制度為“總統一人集權”, 而不是有些國家的議會制或者是由總理和總統“分權”的制度。研究指出,在那些當選為女性領導人的國家中,要麽是女性當選的是總理而不是總統,要麽是當選為要和總理分權的總統。

“我分析了1969~2009年之間全球所有參加總統競選的女性。”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賈拉則(Farida Jalalzai)表示,“一個非常驚人的事實就是女性在競選總統職位的時候幾乎沒有贏過。”

賈拉則表示,在議會制選舉中,總理通常是由議會直接投票選出,而不用面臨全國選民投票。所以,如果一位女性想成為總理的話,她所需要做的就是勸服該政黨推選她為該黨的候選人,再由該政黨成員慢慢幫她獲得議會其他成員的選票支持,而這種在議會成員之間的表決選舉形式要比像美國大選這種全國性的大選競選容易很多。

此外,有些民眾仍然存在“希望女性不要高於一切”的傳統觀念。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在德國、以色列,加拿大和英國等國都先後出現過女總理,而在美國和法國等國家卻沒有出現過女總統的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83

菲總統對美表態:將以仲裁結果為前提與中國談判

外媒稱,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7日與美國國務卿克里舉行會談,首次明確表示“今後無論在任何磋商場合,都將基於仲裁結果進行”。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28日報道,克里考慮支持中菲以仲裁結果為前提重啟對話,以期和平解決南中國海問題。但中國依然不改變無視仲裁結果的姿態,能否實現磋商尚未可知。

報道稱,杜特爾特已任命前總統拉莫斯擔任赴中國談判的特使,正在為實現對話創造環境。

克里較早前會見菲外長亞賽後表示:“仲裁庭的裁決具有約束力,但我們不希望因此形成對峙局面。我們正試圖達成一個顧及人們依法享有的權利的解決方案。”

他說,海牙仲裁庭的裁決為南中國海主權聲索方和平化解爭端提供“機會”。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28日報道,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7日在馬拉卡南宮(總統府)與美國國務卿克里舉行會談。杜特爾特表示,與中國進行雙邊磋商的前提是南海仲裁結果。雙方還確認履行美菲新防務合作協議並加強軍事合作。

報道稱,這是最近就任總統的杜特爾特首次與美國國務卿會談。兩人在馬拉卡南宮邊吃午飯邊舉行會談。據總統發言人透露,杜特爾特表示“在進行任何磋商之際,仲裁結果都是基礎”。菲律賓希望通過與中國進行雙邊磋商解決糾紛,考慮以取得全面勝利的裁決結果作為後盾。

美菲2014年簽署了加強防務合作協議。該協議令美軍可以使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時隔多年後得以事實上再次駐留菲律賓。美國的目的之一在於通過在接近南海的基地部署兵力,對中國進行牽制。

杜特爾特政權的考慮是,在維持與美國的同盟的同時,不過度刺激中國,通過談判得到好處。

報道稱,但中國主張在進行雙邊磋商之際擱置裁決,談判能否順利進行尚不清楚。對此,菲律賓總統發言人表示“對話將積極推進”。

據日本《讀賣新聞》7月28日報道,中國在南沙群島的人工島上不僅推進軍事基地化,而且還建設了農場和養豬場等。

報道稱,永暑礁上的機場1月開始運行。這里的居住設施已基本建成,配備最新醫療設備的醫院即將開業,海洋觀測站和海水淡化設施等也在建設當中。

渚碧礁上栽種了30多種作物,還飼養了500多只家禽和約70頭豬。美濟礁上生活著很多漁民,還建設了養魚場。部分人工島上引入了太陽能發電設備,據說還計劃建浮動核電站。

報道稱,中國建造的好幾個人工島已經覆蓋手機通信服務,並建成了港口設施。海南省官員表示將把這里打造成馬爾代夫式的觀光勝地。

另據路透社7月27日報道,在本月海牙仲裁庭對南中國海問題作出裁決之前,美國官員曾表示如果中國藐視裁決,美國將召集一個聯盟,讓北京在國際聲譽上付出沈重代價。

但在海牙仲裁庭12日宣布裁決結果兩周後,美國的戰略似乎已經瓦解,裁決有淪為無足輕重之虞。

美國成立聯合陣線的號召似乎進展甚微,只有幾個國家支持華盛頓,堅稱應遵守裁決,其中包括菲律賓。

報道稱,如果北京遵守裁決,沒有多少其他宣稱擁有南中國海部分主權的國家會受益。

在本周早些時候,中國還取得了重大外交勝利。東盟外長會結束時發表的聯合聲明沒有提及南中國海仲裁案的結果。歐盟日前發表關於仲裁的聲明,也沒有直接提及北京或堅稱這一裁決是有約束性的。

27日,美國國務卿克里對東盟發表捍衛法治的公報表示滿意,並稱沒有提及仲裁案並不影響其重要性。他還說,這一裁決“不可能”淪為廢紙,因為它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分析人士稱,事實上可能就是這樣。

報道稱,華盛頓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南中國海問題專家格雷格·波林說:“我們應該擔心這個案子將逐漸被人遺忘,只不過淪為一個小插曲。國際社會已選擇不置可否,似乎是一致表示‘我們根本不在乎,我們並不要求中國遵守這些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92

土總統:將改革軍隊系統 繼續肅清葛蘭組織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30日宣布將對軍隊系統實行改革,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和國家情報局將劃歸總統府直接管轄。

埃爾多安還表示,土耳其將繼續甄別軍隊、警察和司法系統中的“葛蘭運動”支持者,並以堅定的決心繼續反恐行動。

埃爾多安當晚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說,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在經議會同意後,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和國家情報局局長將從以往向總理報告改由直接向總統 報告,陸海空三軍司令將直接向國防部長報告;現有軍事院校解散,成立包括陸海空軍事學院在內的國防大學,同時成立一所憲兵學院;軍隊醫院從以往隸屬於武裝 部隊改為由衛生部直接管轄。

埃爾多安說,土耳其對美國提出的引渡要求一向有求必應,但美國卻拒絕引渡在美的土耳其人費特胡拉·居倫。他還表示,土耳其將繼續甄別軍隊、警察和司法系統中的“葛蘭運動”支持者,並以堅定的決心繼續反恐行動。

此前,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25日宣布,以往隸屬於武裝部隊的憲兵和海岸警衛隊將改為由內政部領導。

目前土耳其政府在全國範圍內肅清 未遂政變參與者和“葛蘭運動”支持者的行動仍在進行。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部27日發表聲明說,有8651名士兵參與了15日晚發生的未遂軍事政變,占土 耳其全軍人數的1.5%。149名將軍已因支持“葛蘭運動”被從軍隊開除,另有1684名士兵被從軍隊開除。

當地時間7月15日晚,土耳其發生未遂政變,造成至少237人死亡、2191人受傷。土耳其政府指責居住在美國的土耳其人 法土拉·葛蘭 主導了此次未遂政變,並向美方提出引渡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68

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總統之爭將拖累美國經濟

經濟學家們認為,特朗普和希拉里之間總統爭奪戰帶來的不確定性,將為美國經濟帶來逆風。

不確定性

當地時間7月28日,希拉里•克林頓正式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也意味著美國總統大選的沖刺階段正式開啟。從現在到第58屆美國總統選舉正式開始的11月,美國必然經歷老牌政客希拉里和不走尋常路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間惡戰連連的3個月,這也將是該國經濟政策方向充滿不確定性的3個月。

不少觀察人士認為,這種不確定性將為今年美國的經濟活動帶來負面影響。目前來看,盡管美國借貸成本創紀錄新低,但諸多企業仍選擇擱置新項目,對未來新政府的經濟政策方向持觀望態度。

據英國《金融時報》對經濟學家的調查,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白宮之爭將是美國經濟增長的逆風,令大規模投資放緩,企業界紛紛在等待對監管、稅收以及政府開支等投資氣候看得更加明晰的那一刻。

一些受訪經濟學家稱,已將不足100天的美國大選活動納入了他們的研究模型中,因為這很可能令今年下半年的美國經濟增長承壓。

今年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大幅低於預期,根據美國商務部7月29日公布的初步數據,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增長1.2%,遠低於此前的預期2.5%。近來,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下降、非農數據走強、股市強勁等積極因素都加強了此前人們對二季度經濟增速的預期。

同時,美國商務部還將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從1.1%下調至0.8%。今年上半年的美國經濟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最差表現。

“現在圍繞美國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比此前更多。”野村證券經濟學家亞歷山大(Lewis Alexander)說,“看看唐納德•特朗普的提議,提出了各種問題,對貿易的威脅,對向海外轉移就業成本的威脅。這都提升了投資不確定性的程度。”

“對於很多行業來說,要尋找出將處在一個特朗普的世界,還是希拉里•克林頓的世界需要等待,而其選擇價值很高。”投行Evercore ISI副總裁古哈(Krishna Guha)說,“當候選人提出的政綱存在很大差異,上臺後也會截然不同時,尤其如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曾預測,鑒於生產力下降和強勢美元導致的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今年美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約2.2%。

沒有好的計劃

在前述調查中,約有70%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為,希拉里勝選將有利於美國經濟增長,僅有不足14%的受訪經濟學家持相反意見,認為特朗普當選對美國經濟是積極的。剩余受訪經濟學家則認為,無論是民主黨人候選人還是共和黨候選人都沒有提出加速美國經濟活動的令人嘆服的計劃。

希拉里一直在強調一個275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支出計劃,以及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並且她將通過向高收入人群增稅來獲得部分額外支出。

相比較而言,特朗普則承諾大幅削減稅率,增加軍事開支,並退出全球貿易協定,或者就全球貿易協定重新進行談判。

“特朗普所說的,被認為同好的經濟政策背道而馳。”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博斯蒂揚奇說,“對企業和投資者來說,希拉里•克林頓看似更安全。但這並不意味著提高最低工資水平是企業界完全支持的事情……因其將觸及利潤空間,但和通過高昂的關稅或制造全球貿易戰,從而遏制全球貿易流相比,這相形見絀。”

受訪的56位經濟學家稱,他們普遍認為,國內外疲軟的增長將令美聯儲打消收緊政策的念頭。73%的受訪經濟學家稱,他們預計美聯儲將在今年加息,其中有三分之二預測在12月。

古哈就此稱,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面臨一個能夠產生足夠沖擊的疲軟的外部環境,例如英國“脫歐”公投,而對內美聯儲也不得不處理令人不安的國內數據。

在二季度GDP令人大跌眼鏡後,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們還將在本周密切關註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狀況。美國勞工部於當地時間7月2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上周申請失業金人數從之前創下的三個月低點反彈,截止7月23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增長了1.4萬人至26.6萬。此外,美勞工部一天後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二季度雇傭成本指數經季調後環比上漲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59

菲前總統將訪華 欲促成菲漁民重返黃巖島海域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此前表示願派前總統拉莫斯作為特使訪華,開啟外交對話。《菲律賓星報》4日稱,杜特爾特在回答該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拉莫斯此去中國是見“老朋友”,但並非兩國正式談判的一部分。該報稱,拉莫斯的任務是“打破僵局”。

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

杜特爾特在菲律賓總統府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他不會強加給拉莫斯任何“硬性目標”,就是去對話。杜特爾特說,拉莫斯告訴我,他“就是去打個漁”,“我告訴他,很好,去吧”。他還強調,拉莫斯此行並非針對南海問題開啟兩國官方正式談判,並認為現在還沒有到那個階段。

7月27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與美國國務卿克里舉行會談時,首次明確表示“今後無論在任何磋商場合,都將基於仲裁結果進行”。菲律賓希望通過與中國進行雙邊磋商解決糾紛,考慮以取得全面勝利的裁決結果作為後盾。

中國外交部此前強調,中方對仲裁案的立場是一貫的,不會承認和接受任何基於裁決的主張和行動。中方希望,中菲雙方能夠回歸到以往的共識,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有關問題,為兩國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共同作出努力。此前,中國還取得了重大外交勝利。東盟外長會結束時發表的聯合聲明沒有提及南中國海仲裁案的結果。歐盟日前發表關於仲裁的聲明,也沒有直接提及北京或堅稱這一裁決是有約束性的。

菲律賓警告漁民避開南海爭議水域

菲律賓媒體稱,拉莫斯此行訪華將會談及菲漁民爭議海域捕魚作業問題。菲律賓外交部3日建議本國漁民避開有主權爭議的南海黃巖島海域漁場,以免受到中方驅趕。菲外交部發言人查爾斯•何塞說,讓菲律賓漁民返回該海域捕魚作業是拉莫斯本次訪華之行優先考慮的問題之一。

何塞還表示,在與中方討論之前,為了漁民的自身安全著想,希望菲律賓漁民能夠避開有主權爭議的南海漁場。“有些問題有待解決,為安全起見,所以呼籲漁民們保持克制。”何塞補充道。

針對中方是否允許菲律賓漁民在黃巖島附近捕魚的問題,中國外交部曾表示,所謂仲裁庭發布的所謂裁決,對中國政府在南海相關問題上的政策不可能產生任何影響。

菲南海問題解決態度“暗昧不清”

菲律賓現任總統杜特爾特曾表現出多次與中國就南海問題進行雙邊和談的意圖。早在杜特爾特上任之前,他就表示如果中國能夠給與菲律賓經濟方面的援助,他願意將南海問題“扔到一邊”。《日本經濟新聞》此前分析,菲律賓可能打算以對其有利的裁決結果為引子,從中國獲得好處。

 

菲律賓現任總統杜特爾特

不過,菲律賓新政府決定如何解決中菲之間的南海爭端,目前來看仍不明朗。據菲律賓 網站InterAksyon4日報道,一則近日公布的菲律賓外長亞賽的演講稿中,他表示菲律賓正準備與南海爭端中的聲索國進行接洽,並表示“我們有信心仲 裁法庭的裁決將有助尋找到解決該爭端的方法”。

另據菲律賓《商報》報道,菲律賓眾議院已成立“西菲律賓海(即中國南海)特別委員 會”,用於處理南海爭議,前眾議院議長貝爾蒙特可能會是該委員會的主席。有議員透漏,與東南亞國家元首有著私交的貝爾蒙特曾支持菲律賓對中國提起針對南海 問題的訴訟。該議員還表示,特別委員會可能專註於如何促進菲律賓在南海的利益,以及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發展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03

【顛倒黃白】特朗普和希拉里,誰當總統更益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755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7月21日,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克利夫蘭的最後一天,唐納德·特朗普接受本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一星期後,7月28日,在費城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上,希拉里·克林頓也接受了本黨提名。至此,大選決戰正式開打。同時,國內互聯網上也是議論紛紛:特朗普和希拉里,誰當總統對中國比較有利?

這一問題,於特朗普確實有討論余地;對希拉里來講卻無甚意思。個中緣由,要從美國的國民性講起。

美國早期移民有兩類。一類是來發財的,以當年聚居在矽谷附近的淘金者為代表。缺吃少穿,風餐露宿。好不容易有幸淘到金蛋子,沒有女人共享欣喜,反有盜賊執意搶奪。所以聽到各國官員感嘆自家怎麽就沒能出個矽谷,筆者很想反問:你們是完美詮釋了“人為財死”的美國西部淘金者的後代嗎?雖說“見財就上”的基因各國都有,但數量和密度不足以引發質變啊。

如今再發現金礦,政府肯定第一時間接管。只有互聯網——英語 World Wide Web,很多美國人稱作Wild Wide Web,這一說法又來自 Wild Wide West(廣闊狂野的西部)——有二十年時間,美國政府放手不管,網上交易甚至不收稅。於是淘金者的後代奮勇沖入廣闊狂野的網絡,百萬富翁成批湧現;當然也有更多的人創業失敗,甚至輸掉褲子。

另一類移民則是來發現新世界的,以當年住在波士頓周圍的清教徒為典型。他們認為北美新大陸是上帝賜予的應許之地,相信美國是山頂上的城市(City upon a Hill),這城市的光芒將照亮世界。

兩類移民,對應了有著種種說法的美國外交兩種傾向:實用主義和理想主義,地緣政治和價值觀,高層秘密談判和“人民力量”,等等。對於具體的政治人物來說,兩種傾向多少都會有一些,並不截然可分。但大致來講,特朗普的一個重心是發財,希拉里則在追求實惠的同時尚有所謂理想。

特朗普聲稱要禁止穆斯林移民入境;在黑人與警察對抗時他毫不猶豫地支持後者,似乎對少數族裔不利。但穆斯林和黑人都有支持他的,更不要說華人。媒體很樂意報道這種“反常”。報道透露了一條信息:“反常”支持者有個共同點,他們都很想build wealth(積累財富)。積累財富只能靠自我奮鬥,這些人就跟強調國家福利的族裔兄弟分道投票了。

對內如此,對外談到中國,2016年3月里特朗普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評論版編輯問他:對南海局勢,美國應該怎麽辦?特朗普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對中國有貿易杠桿嘛”。

而奧巴馬和希拉里,是有著所謂“照亮世界”理想的。奧巴馬最關心的是氣候變化,人類能否繼續在地球生存;而希拉里,從她1969年在衛斯理學院畢業典禮致辭並因此上了《生活》雜誌以來,就一直是女性平權的標誌。這分別是他倆關心的最大問題。希拉里能否當選總統目前未知,但我們可以奧巴馬為鏡鑒。

希拉里任國務卿後的首次出訪,是到東亞並來了北京。出訪之前,美國國務院就放出風聲:兩國要談的首要問題是氣候變化,臺灣問題沒排上日程。2009年11月,奧巴馬首次訪華,在上海公開表示,他這次的目的就是中美帶頭,合作搞定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這是美國總統首次明言中美關系在俄美關系之上,雖然奧巴馬出於平衡考慮,7月里先訪問了莫斯科。為了他最關心的氣候大事,其他問題再緊迫也是第二等。亞洲的盟國怎麽想,俄羅斯又會怎麽想,奧巴馬一時顧不上這些地緣政治的考量。

希拉里任國務卿期間,為了推動女性平權,她做了大量的傳統外交之外的事。比如推動各國合作,向非洲贈送1億新式爐子。非洲和印度的數億婦女在沒有煙囪和其他通風措施的火堆上燒飯,她們和身邊帶著的幼童因此長期吸入煙灰,帶來嚴重肺部疾病。這是一個大國的外交部長要關心的嗎?但這就是希拉里(同時也有助於奧巴馬的減排目標)。

(作者為旅美學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