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順德工廠今年四季度投產, 庫卡要在2020年前成中國機器人制造第一

繼今年3月美的發布“人機新世代”戰略並與庫卡在中國成立三家合資公司之後,6月12日庫卡上海工廠首次向媒體開放。庫卡一般工業中國首席執行官文啟明向第一財經等媒體記者透露,美的庫卡順德新工廠將在今年四季度投產,預計到2024年庫卡在中國的機器人產能將達到10萬臺。

欲成中國機器人行業冠軍

總部在德國奧格斯堡的庫卡集團,已有120年歷史,是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去年3月起,庫卡正式被美的集團(000333.SZ)合並財務報表,目前美的控股庫卡約94.5%。今年3月,美的註資庫卡的中國業務,並與庫卡在中國成立三家合資公司,同時在廣東順德開建新的工廠。

文啟明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透露,以往庫卡的工業機器人以服務汽車行業為主,主要生產六軸機器人。而中國市場尤其珠三角,3C、消費電子等一般工業領域對機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所以,順德新工廠將延伸產品線,結合本地需求,研發、生產四軸機器人等中低端產品。庫卡順德新工廠將於今年四季度投產,其機器人的年產能將達到7.5萬臺。

庫卡位於上海松江的工廠,原來的設計年產能是5000臺,去年產能擴大到10000臺。2018年7月,庫卡上海工廠的二廠將投產,今後上海基地的年產能將進一步增加到2.5萬臺。文啟明透露,2024年庫卡在上海、順德兩地工廠的總產能將達到每年10萬臺機器人。

“我們的目標是,庫卡在2020年前成為中國機器人制造的第一名。”文啟明說,根據機器人相關行業協會的數據,到202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容量將達到21萬臺。從產能估算,預計2024年庫卡將占了中國機器人市場25%~30%的份額。

美的與庫卡在中國的三家合資公司,除了一家做工業機器人,另外兩家分別做物流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文啟明透露,庫卡的子公司瑞仕格主要從事物流、醫療機器人業務,在中國其物流機器人業務與美的旗下安得物流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發展中國的智能物流業務。而庫卡順德新工廠也會生產一些應用於物流行業的機械臂、移動機器人、AGV小車,給上述智能物流業務提供支持。美的與庫卡合資的醫療機器人公司,則將在中國共同研發醫療機器人。

硬軟結合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談及機器人市場和行業的發展趨勢,文啟明表示,全球化、數字化、自動化是方向。

中國已是制造大國,與制造強國之間的差距是自動化。文啟明舉例說,像美的在全球幾十個國家有生產、分銷業務,有時中國白天、歐洲中午、美國晚上,同時有100多條生產線,在生產50多種產品。所以,制造的全球化、數字化很重要,而數字化的基礎是自動化。

具體來說,智能制造有五個層面:首先是機器人本體,可以重複簡單的工作;其次是機器人加應用,形成工作站;第三是不同工作站的組合,形成生產線,這些生產線通過生產數據采集,不斷優化生產流程;第四層是ERP、MRP;第五層是雲端,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所以,工業4.0以自動化為基礎。中國要成為制造強國,自動化、數字化、全球化非常重要。

從全球機器人使用情況看,韓國是工業機器人使用率最高的國家。相比之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預計到2020年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成長速度都有兩位數。文啟明分析說,一是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二是工人工資在漲,三是機器人技術成熟、成本下降,所以未來自動化將成為工廠的主要形態。

庫卡的業務主要分四類,一是汽車用工業機器人業務,目前庫卡在這一領域全球領先;二是一般工業機器人業務,現在庫卡聯手美的正在積極拓展;三是物流機器人業務;四是醫療機器人業務。文啟明預計,“未來機器人將像電腦一樣,進入每一個工廠、每一個家庭。”

因此,機器人也在不斷演進。第一階段重複簡單工作;第二階段,人機協作,人與機器人互動;第三階段,除了人機協作,機器人還有移動能力;第四階段,除了移動能力,機器人還有感知、思考能力。文啟明說,“從單一機器人,到機器人通訊,再到機器人移動,以及機器人感知,是機器人成長的重要指標。”

工業化3.0時代,進行大規模生產,無法實現個性化定制。所以工業化4.0時代,柔性化生產很重要,滿足個性化的定制需求。文啟明說,庫卡不只是機器人生產公司,還提供從機器人、控制系統軟件開發到平臺的整套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庫卡預計2018年營收將超過35億歐元,將實現稅後盈利5.5億歐元;遠景是希望2020年營收達到45億歐元。“三年內要達成這一目標,全球機器人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快速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我們內部也有三個驅動力,首先是技術驅動,其次是中國市場驅動,第三是組織架構驅動,美的與庫成立合資公司,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拓中國市場。”文啟明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37

积木梦工厂

1 : GS(14)@2010-11-27 12:45:03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4743

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这些乐高塑料颗粒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玩具领域。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皮克斯创始人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他们都是全世界最富创造性的人,这一点没人会否认。除此以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乐高(Lego)积木。
  佩奇还在密歇根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用乐高搭出一台打印机。1996年,谷歌的第一台储存器外壳也是他和布林一起在斯坦福大学用乐高拼成,色彩鲜艳,顶部还站着两个小人。它为谷歌服务了3年,直到被捐给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博物馆才功成身退。至于拉塞特,传说这位动画电影教父级人物的办公室是由乐高搭成,他还有一个用乐高拼成的半身像。
  就像拉塞特在《玩具总动员3》讲述与玩具告别的故事一样,大多数玩具都难以进入成人的世界。而乐高是个例外。尽管乐高把自己的玩具主要定位于2岁到 12岁的孩子,但它也同样拥有无数成人玩家。这家丹麦玩具商今年6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总部,现在希望这样的玩家在中国能够变得更多。
  和其它玩具商的众多产品线不同,乐高只生产一种玩具—颜色、形状、大小不一的塑料颗粒(Bricks),总共有大约7000种。这些插座式的颗粒一头凸起另一头凹进,可以互相紧密咬合,从而搭建出无穷的造型。贝克汉姆在7月中旬在雅虎体育节目中说自己正在拼一款乐高“五位数系列”(指产品编号为五位数的套装,多为收藏型)的泰姬陵玩具,他甚至表示愿意做一名专职的乐高模型建筑师,“如果不踢足球,我可能会画漫画或者是和孩子一起拼乐高玩具。”节目播出当天,这套泰姬陵的销量就增长了近七倍。
  授权系列也是玩家们热衷收藏的对象之一。乐高在1999年从LucasArts公司获得星球大战的授权,推出第一套授权系列的产品,让很大一部分星战迷也成为了乐高粉丝。尝到授权甜头的乐高又陆续推出哈利·波特、玩具总动员、印第安纳·琼斯、海绵宝宝、蝙蝠侠、蜘蛛侠等授权系列,这帮助乐高赢得了更多市场。在乐高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授权和电影类产品甚至占到大概60%的销量。
  不过,对乐高玩家来说,最有意义的还是MOC,它代表着My Own Creation,我自己的创造。牛人们用一块块乐高颗粒拼成照相机、Wii游戏手柄、沙发、可运转的发动机、经典的名画、甚至真实的车辆房屋。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显示,只要你有6块8颗凸起的长方体颗粒,就可以拼出近1.03亿种不同的组合。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颗粒,就“没有什么是乐高不能做到的”。
  对这些MOC玩家,乐高还推出“DesignByMe”服务,玩家可以选择任何希望搭建的东西,用这个在线模拟系统设计出3D模型,乐高将会把你的设计生产出来再寄给你。
  这些正是让乐高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纪玩具的原因。从给2岁小孩玩的大颗粒“德宝系列”到成人收藏玩家需要由数千颗粒搭建的“五位数系列”,这些看似简单的积木玩具在被发明了50多年之后,仍然以它们鲜艳的色彩、良好的耐久性以及在拼搭过程中所激发的想象力而被孩子们以及他们的父母所深爱。在地球上,平均每个人有超过60块乐高积木,每一秒钟就有7盒乐高玩具售出,玩家们每年要花50亿小时玩拼搭乐高玩具。
  就像其他传统玩具,乐高也曾经面临被孩子们抛弃的命运。由于受到数字时代冲击,再加上过度分散投资等问题,乐高一度濒临破产,甚至在2005年卖出主题公园乐高乐园(Legoland)70%的股份。
  但乐高也在逐渐尝试适应新的时代。人们或许很难想象,乐高史上销量最好的产品是Mindstorms机器人研发套件,自从1998年推出以来已经销售超过100万份。这种机器人将数学、物理、电子工程、信息技术、机械结构等多学科知识以动手的方式结合起来,麻省理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哈佛大学、美国太空总署这些著名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将其应用在教育和科研项目的设计中,乐高还成为微软在机器人领域的第一个合作伙伴。
  事实上,乐高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玩具行业。普华永道和谷歌都曾经用拼搭乐高玩具来进行招聘面试,除了如何用最少的砖块拼出最牢固的建筑这样考验智力的题目,如何构筑建筑本身就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皮克斯小短片《Wall-E电焊工》的动画师Angus MacLane除了用乐高复制皮克斯动画的经典形象,更喜欢拿这些小颗粒来帮助制作动画场景。
  乐高还有一项名为“Serious Play”的商业咨询开放计划,通过拼搭乐高对公司战略等问题进行抽象模拟,在游戏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通常的练习都带有隐喻或戏仿的意思,例如某个首席执行官曾经被塑造成一个肥到堵住走廊的形象,暗示他正在阻碍公司的发展。这项计划已经在全球吸引了超过250家组织。
  尽管在成人粉丝里有着巨大影响,孩子仍然是乐高的重点。然而就像《玩具总动员3》里大反派抱抱熊道出的真理,“孩子们总是喜欢新玩具”,乐高只有颗粒,必须不断地把这些颗粒玩出新花样。
  乐高在今年9月推出新的“英雄工厂”系列,这个系列定价较低,它的颗粒和乐高的传统颗粒有所不同,造型也更接近于动作模型,成人粉丝可能不太感冒,却很容易让小孩子爱不释手。“英雄工厂”在全球被乐高寄予厚望。它需要保证这个玩具能够卖得好,才能平衡制作新颗粒所需要的成本。
  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乐高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让更多孩子获得他们的第一盒乐高玩具。
  乐高在1994年已经通过代理商智乐进入中国,但16年的经营后,这个市场的业务在乐高的总营收中占比还不到1%。虽然身为全球最大的玩具商之一,占据了5%的市场份额,乐高在中国却仍然面临着如何介绍自己的问题。
  动辄几百块钱一套的价格是很多家长对乐高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为了推广“英雄工厂”,乐高在上海等地的电视台展开了广告攻势,再加上88元的定价大大降低了接触门槛,在店面销售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很容易妥协。
  有了第一次购买之后,持续的购买看上去“不是问题”,乐高中国区总经理姚思鹏(Esben St?rk J?rgensen)对此很有信心,“中国的再次购买比例是全亚洲最高的。”他和他的团队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代理商智乐进行中国市场的推广。
  巧合的是,上海的哈哈少儿频道在今年夏天播放了一部用乐高制作的定格动画。但它与乐高中国并无直接联系,这部十几集的动画短片是一个粉丝周沁拍摄的,在电视频道的播出也完全是粉丝行为。
  周沁在1999年买了自己的第一套乐高,那时他刚刚进入上影厂从事影视特技和动画制作方面的工作,拿到自己的一笔工资。接下来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大肆收集。当周沁在2007年开始接触定格动画后,他用乐高搭建了一个微型小镇,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地拍摄小镇居民们的故事,每个季度拍4集,每集片长4分钟左右。他把这一系列定格动画短片取名“乐乐镇的故事”,还建立了一个同名网站。“乐乐镇的故事”在电视频道播出后,尽管短片里并没有出现任何乐高Logo,但也让更多孩子知道了这种拼搭玩具。
  周沁的网站现在已经是国内有名的乐高粉丝论坛,这些粉丝里有带着孩子一起玩乐高的爸爸妈妈,也有长大了一些的学生,他们在这里交流自己的MOC心得,关注乐高的新产品,讨论哪些产品的价格和颗粒数量适合“量产”(购买多盒)。“有的人喜欢搭华丽的城堡,有的人是科技控,有的人喜欢收藏人仔,而我自己更喜欢小镇,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周沁说。
  这些粉丝是乐高最独特的财富。
  这也是姚思鹏在2000年加入乐高时最大的感受。之前做过IT咨询的他在这家玩具公司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当我告诉别人我卖这个零部件的时候,别人大多敷衍地点点头。但当我向别人介绍我在乐高工作的时候,他们会激动地对我说,哦,乐高,我知道,我就是玩着它长大的。”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文|CBN记者 袁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84

世說新經:工廠關閉 CD玩完

1 : GS(14)@2011-01-15 15:07: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871674
繼 Walkman之後,又傳出 Sony即將關閉新澤西州的 CD工廠。據報,當工廠關閉時,將有 300名員工被 Sony炒掉。公司發言人指,當下的經濟環境,關閉工廠是一般節省成本的手段。事實上,自音樂行業被 iTunes攻陷後,唇亡齒寒,全球有關唱片的產品或生意,包括唱片零售店或唱片,都不難想像這天的到臨。
有市場研究機構指,去年美國音樂銷售整體下跌 2.4%,唱片收入更慘不忍睹,新推出的唱片銷售下跌 16%,而電子音樂收入卻上升 1%達 11.7億美元。
記得 08年,正值本地網絡商開始推出包月的上網聽歌服務,那時爭議甚大,在美國甚至有消費者認為那是美其名的「音樂稅」,群起而攻之。當時我認為那是音樂行業對 iTunes的絕地反擊,再講,一個好歌手的價值是其歌喉,而不是預錄的歌曲。換言之,歌手只要受歡迎,即使唱片收入跌,卻可在即場表演活動賺回來。因此,我看不到音樂人反對電子音樂的理由,因為既得收入(利益)只會逐步從唱片公司手裏轉移到音樂人身上。
音樂業已被攻陷

轉變其實並不止於音樂行業,因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範式轉移,所有跟「內容」和「資訊」有關的行業都要被牽扯進去,除音樂業之外,還有電影業、電視業、報業、出版業及遊戲業等等,互聯網的興起及 CD等載體的衰亡,只是市場對這些行業發出的警號。
而這場財富再均分的戲碼,最精采的,莫過於由較年輕的、充滿動力的互聯網公司,飾演挑戰者的身份,不斷侵蝕媒體巨頭和大企業的財富和影響力,在一些市場慣於被既得利益者壟斷、個人自由得不到保障的地方,通常都有一群網民拍掌叫好,吶喊助威。
音樂業已被攻陷。餘下的幾個行業,我個人認為電影和電視最危險,因為他們的產品,先天已非常適合數碼化傳播,換句話說,電影和電視跟 iPad、 iPhone、 Xbox、 Google TV這些由互聯網公司推出的產品,簡直是天生一對。遊戲業也是一樣。幸而,由電視業者組成的聯盟,至少有一個叫 Hulu的產品可以跟 YouTube抗衡。
至於出版業和報業,我認為越難數碼化的產品,就越有對抗的本錢,基於這個考慮,我會較為看好出版業,期待 Amazon作出絕地反擊的戲碼。
尹思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48

制卡工厂赚钱难

1 : GS(14)@2011-01-22 18:15:46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5141
    
全中国每两张银行卡中就有一张是金邦达宝嘉生产的,但这个公司并没有因此大发横财。


  单纯做工厂有时候真不是一个好生意。至少珠海金邦达宝嘉创始人卢润亭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想法。他的公司已经累计为国内金融机构提供了16亿张卡片。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银行机构总体累计发卡量23.8亿张。
  但卢润亭看起来并没有因此大发横财。据他提供的数据,金邦达宝嘉去年银行卡业务收入是3亿元。“普通的银行借记卡的报价只有1块多一点。”卢润亭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金邦达在1993年成立之前,整个亚洲就只有新加坡保密卡科技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类似的业务。中国的若干小公司只是代理国外的银行卡品牌做一些业务。而目前金邦达宝嘉在国内的竞争对手超过15家,其中有几家(湖北黄石捷德万达、天津环球、江苏恒宝等)的特定业务规模已经接近或者超过金邦达。例如,金邦达宝嘉已经不是国内借记卡的最大制卡者。在过去的20年中,不仅仅中国的商业银行互相之间开展了日渐激烈的竞争,为其提供服务的“背后公司”的生存环境也已经不比从前。
  也如同这些“背后公司”一样,金邦达宝嘉的早期发展得益于一家庞大的金融机构:中国工商银行。在1991年之前,卢润亭都供职于这家银行,从事着与银行卡相关的工作。尽管中国的第一张信用卡(也是第一张银行卡)在1985年就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但当时国内的用卡环境和市场前景还不清晰。出于这个原因,新加坡那家亚洲唯一的制卡公司拒绝了卢润亭的邀请,决定不在中国开展业务。
  这给了卢润亭一个机会。1991年他离开工行,两年后与合资伙伴建立了金邦达,为工行提供发卡设备和卡片制作业务。
  在决定成立公司之前,卢润亭花了几万块,请咨询机构做了一份可行性报告,即使是这份报告给出的结论也仅仅是“谨慎乐观”,于是金邦达只建设了年产4000万张卡片规模的生产线,这些规模还要包括给公共交通、市民服务等提供卡片的需要。
  早期推销卡片不太容易,因为卢润亭发现很多时候这取决于银行高层的个人喜好,而非更加职业的判断。金邦达为一家银行设计专用卡,卡面修改了很多次都不能通过。后来卢润亭得知这位领导极喜爱篆书,就从书法字帖中抠出几个篆字做成银行名称字样,这个设计顺利通过,并且在其后发行了上千万张。
  卢润亭原来的计划是5年收回成本,但恰好赶上1997年中国银行卡业务爆发性增长,金邦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这个目标。
  随后发生了让卢润亭觉得很不爽的事情。在老东家工行的一次卡片业务投标中,卢润亭发觉自己在8家投标公司中排名垫底,这意味着其它7家卡片提供商的报价都比自己低。“其实差距都不过一两分钱。”卢润亭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但是银行采购部门最重视的因素就是价格。
  这次投标最终金邦达还是中选了,但这件事让卢润亭决定做更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因为同样是在珠海的代工工厂,卢润亭发现售价动辄几万元人民币的欧洲某高端手表,工厂里报价只有27美元,大约180元人民币。这样低利润的代工命运显然是他不想重复的。
  现在金邦达的研发中心有40名左右的材料技术研发人员和80人的软件研发团队。国内没有更加成熟的专门人才可以招聘,所以这些人几乎全部都是金邦达宝嘉自己培养出来的。金邦达宝嘉提供的很多卡片例如透明卡在日本这样的市场通常都有先例,但是相应的技术都是被严格保密的,金邦达宝嘉的研发人员只能按照一个大的思路,去不停试验各种材料。
  卢润亭希望将更多的精力和工厂机器投入到新异卡片的制作当中,来代替这家公司赖以起家的普通银行借记卡片制作。这不仅因为制作新异的卡片是一件更有趣的事,更是因为这个业务能有更少的竞争对手 >>和更多的收入。
  他首先想到了透明卡的概念,在透明的卡面上印刷女士肖像,可以从正反两面都能看到。不过印制透明卡不那么简单,在透明的PVC介质上,通常一张银行卡需要经过4层PVC材料压合,并且经过近20层印刷,还有安全技术的植入才能成为一张银行卡。
  卢润亭和他的40个工艺研发人员经过试验,找到了一种能够被可见光透过,同时又能阻挡读卡设备中的红外线的油墨材料,解决了这个问题。卢润亭称现在这种透明油墨的技术是金邦达的商业机密。
  最终,这张透明卡被广发银行采用,命名为“女士真情卡”系列。这些独立研发的新异卡片通常更受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欢迎。类似的例子还包括2004年的民生银行蝶卡、2005年招行的金属镜面卡、2006年华夏银行的钛金信用卡、2008年的交通银行太平洋环保世博信用卡。卢润亭称,类似这样的卡片数量占金邦达的总产量4%,但贡献了15%的利润。
  卢润亭另一个尝试是建立自己的外包服务中心,将商业银行的制卡发卡业务整个搬到自己公司来完成。
  金邦达宝嘉的几乎所有股东都反对这一提议—股东们的理由很简单,似乎没有哪家国内银行会冒着把自己的客户资料泄露给第三方的风险,外包出制卡业务,它们需要的只是一张卡片介质,然后自己往上面写信息。
  卢润亭称自己投资了两个亿,建立了一个比银行网点制度更加严格的银行卡外包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拥有500个安全控制点,配置了拥有16个作业模块的DC7000型制卡设备。每年要接受银联、VISA、万事达、安保公司和其它所有能够涉及到的公司与机构的检查。卢希望能够用外包服务中心从银行接收卡片申请者数据,然后直接制卡和邮寄给申请人。
  第一个客户是习惯将业务外包出去的花旗银行香港公司。卢找到花旗香港,提出免费为其做三个月的业务,甚至出差的旅费和酒店费用都自己掏。三个月之后,花旗香港成为外包服务中心第一个银行客户。金邦达宝嘉迄今为止的很多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都来自于这次为花旗的免费打工,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最早的金邦达宝嘉员工也完成了在花旗的“偷师”。
  至今,除了渣打、中银香港这样的外资银行之外,国内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10家成为金邦达外包中心的客户。外包中心楼下是珠海邮局的专门网点,卢称外包中心一年要贡献1亿人民币的邮费给这个网点。(邮费通常由银行承担)
  为了保证重大事故和灾难中的数据安全,2008年,卢润亭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备份中心。“外包中心能够提高金邦达的议价能力,不过更加重要的是它能够把公司和银行捆绑得更紧,更加不容易失去客户。”卢润亭说。
  不仅和银行绑得更紧,外包中心也带来了更多的利润。一张中信银行DIY信用卡,卢润亭给中信银行的报价是超过50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在DIY信用卡刚发行时是100元。
  不过这个中心依然没有接到国内四大商业银行的业务,同时如招商银行这样发卡量大的金融机构也仍然选择自己制作卡片,这部分说明了金邦达的股东们当初的预见。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此前基本使用金邦达的卡片,但最近其它卡商的产品、尤其是湖北的黄石万达捷德比重正在增加。
  芯片银行卡则代表着金邦达未来更大的市场。去年第三季度,央行初步确定2011年到2015年为IC卡(即芯片卡)推广期,要求自2015年起,所有新发行的人民币卡应为芯片卡。金邦达宝嘉的优势在于拥有完整的磁条卡向芯片卡整体迁移的经验。2006年,金邦达中标了花旗、星展和中银香港在香港的芯片卡迁移项目。卢润亭花了一年的时间,与项目可能涉及到的机构讨论方案。
  但是国内的更新换代需要产品和技术符合央行的PBOC2.0的技术标准。金邦达的软件工程师此前很大的工作是调整自己的软件技术。这项工作在两年之前已经完成。
  2010年,金邦达的重头工作是和七八家已经有合作伙伴关系的商业银行沟通协调,帮助他们理顺更新换代需要注意的各个环节。这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公司里从卢到各个经理不停的出差,给商业银行技术部门和卡部门的人演讲和开会,告诉他们注意事项,操作的流程。并且由于每家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特殊业务需要移植,金邦达的工程师们这一年里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分别根据银行的需要做特殊业务移植的软件准备工作。
  卢润亭认为正式开始卡片更新的时候,这样的伙伴关系有利于相应的业务承接。
  联系编辑:[url=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ur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84

象王洗衣:洗衣房背后的中央工厂

1 : GS(14)@2011-02-20 14:01:57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217/185357.html

    1998年,黄进能离开台湾来到大陆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0多年后,他创办的象王连锁洗衣店打破“前店后厂”作坊式经营模式,建立了全自动化洗衣工厂。
               
         
  中央工厂 产业链整合,象王洗衣走出一条别样的连锁之路。

   1998年,黄进能离开台湾来到大陆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0多年后,他创办的象王连锁洗衣店打破“前店后厂”作坊式经营模式,建立了全自动化洗衣工厂。与其他洗衣店不同,象王还自主研发洗涤剂和洗衣设备,开展洗衣培训,向产业链上游不断整合,走上一条别样的洗衣之路。
  从推销洗涤剂开始
  早在1994年,黄进能作为台湾洗染业代表受邀参见北京的两岸洗涤业交流会。“那时发现大陆洗衣业太落后,简陋的洗衣房根本不成规模,破破烂烂而且小得的可怜。”北京一行让黄进能看到巨大商机,他决心转战大陆。
  四年后,黄进能把台湾象王公司托付给亲戚照管,仅带了一些洗涤剂和洗衣设备开始了二次创业。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阁楼上,惟一的代步工具是脚踏车。家人难以理解更强烈反对,“放着台湾象王好好的生意不做,干嘛跑去大陆吃这些苦头?”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你自己,你愿意放下身段,愿意归零吗?我觉得这个对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情就够了,我从13岁进入洗涤行业以来一直没换过。当初来大陆就有5大目标:卖洗涤剂和洗衣设备、开洗衣店、开培训学校、开洗涤剂厂,实行一条龙服务”。
  “就从推销民用洗涤剂做起吧。”黄进能对大陆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自己的产品都充满期待。但来到上海后亲历的一番市场调查却让他有些气馁。“国营单位的洗涤剂太便宜了,当时上海白猫洗衣粉一公斤才7毛钱,而自己的产品要好几块。”黄进能意识到没有知名度的产品在这个市场上毫无竞争力而言。
  于是他便改变销售渠道,跑去酒店洗衣房做推销。采购经理对没有品牌知名度洗涤剂百般刁难,还拿出难以处理的血渍当场考验,最后给出的评价是:“你的产品真的很棒,竟然能洗得这么干净?!”但最后零成交量的结局显然出乎黄进能的意料。“既然认可我的产品,却又为何不买?”黄进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才渐渐明白很多洗衣房采购时都吃供应商“回扣”,并不是产品好就能拿到单子,而是要靠关系。走关系,托路子,向来不是耿直忠厚的黄进能的强项,这项探索只能放弃。
  转战洗衣连锁
  来大陆创业比想像中困难很多,屡次碰壁的黄进能开始再次尝试转变。“与其让洗衣设备废在仓库里,不如自己开家洗衣店,用自己的洗涤剂就好。”受挫的黄进能迸发出先开洗衣店的想法。想法出炉,他便开始了从零开始的洗衣探索。他的第一家洗衣店是在上海市法华镇路上租的一间门面,店内一半做洗衣店,一半做洗涤剂推销。
  黄进能说,选址很重要,“一步输则步步输”。由于象王定位在中高端洗衣,黄进能会选择在高档的小区开店。“如果是沿街马路就最好了,但如果沿街马路较贵还可以选择在小区过道,一般小区有差不多400、500户应该就可以开店。“后来象王开加盟店时会对门店及商圈做综合评估,做分析报告,这第一步很关键。”所以选择店面这份工作一般都由经验丰富的黄进能亲自“操刀”。
  在洗衣店刚起步不久时,黄进能开始按照台湾服务业的模式培训员工,从服务管理水平开始抓起。“我们的员工跟其他店不一样,我们要求对顾客说‘欢迎光临、谢谢、再见,之类的问候语。”
  “洗衣店干嘛要这样?别人都不喊口号,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员工发出一连串疑惑。开始时大家都很害羞,压根儿张不开嘴巴,甚至不敢喊出声。黄进能就特意买了台DV,把培训现场效果反复回放给员工,督促他们纠正僵硬的服务表情。“我希望每个员工能把发自内心的微笑奉献给客户。”
 做好内部整顿工作后,黄进能2000年时便着手提高象王知名度。每天早晨,他带领员工在洗衣店外喊口号、放广播、做早操,吸引周围居民。他们打出“洗不掉找象王”的口号,在店门口免费帮居民处理难洗掉的污渍。“每天中午都有很多人围观,这种宣传效果很奏效。”黄进能说。
  至此,象王开始大规模推销洗涤剂产品。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的一次展销会上,象王再次用免费洗衣方式做现场演示,3天下来竟然卖了四五十万块钱,不错的销售业绩让黄进能尝到了甜头。为了再次提高象王知名度,他还曾买下上海几乎所有街区的报栏为品牌做广告。随着象王洗衣连锁的扩张,原来处处受挫的象王洗涤剂也开始有了销量。与此同时,黄进能开始组建加盟部,在稳扎稳打的前提下开起加盟店,2001年时已经有21家。
  前店后厂
  随着连锁店的不断扩张,黄进能觉察到污染、扰民、成本不断上升等隐忧可能会比较严重,他越来越感觉“六大关卡”也并非万能。“‘前店后厂’的单店洗衣模式运作设备投资大、消耗人力成本多,环保、安全等环节难以保障。”
  “以前租4个门店才6800块,现在要3万多。租金涨了多少倍?每个连锁店摆放7台洗衣设备,单店成本多高?你说可以不改变吗?”目睹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黄进能感叹道。“建立中央工厂,就不需要那么大门面,投资成本也能降下来。”他拿着计算器粗估了一下,中央工厂建立之后起码可以节省2/3成本,“单纯节省1/2成本,这个数字也已经很可观了。”黄进能显得很激动。
  “全自动化洗衣能保证洗衣品质统一化,这才是关键,”黄进能告诉记者,“烫工今天情好就烫得整齐,心情糟糕就随便烫烫?这样怎么能行?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品质做保证,再便宜也没有用。”这些是黄进能多年来经营连锁洗衣店的心得。
  2009年投产的洗衣车间的确为黄进能洗衣解决了很多难题。象王门店收集衣服后统一送到中央工厂洗涤,而原来的条形码管理改为RFID自动感应芯片建立文件管理,通过电脑随时可上网追踪洗衣流程,降低衣物洗坏、洗丢几率,洗衣稳定性大大提高。
  “现在象王双管齐下,较偏远的地区仍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市中心衣服均运到中央工厂,目前有9辆货车负责去门店收发衣物。”象王创始人黄进能介绍说。“目前整个系统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还打算在上海浦东、北京、苏州、杭州再建立工厂”。
  “建造一个系统花了起码两三千万,洗衣卡要全国通用,你看这个系统要多么庞大?其实包括洗衣设备系统,都要自主研发,全部实行电脑控制。”尽管建设洗衣中央车间耗掉象王很多资金,但黄进能没有一点吝惜。
  “做企业不能近视,未来绿色洗衣是大趋势。”当初黄进能建立洗衣车间还有一个战略性考虑:环保问题和绿色生产问题。所以他早就筹划着建立现代化全自动洗衣设备车间。
  “现在洗衣已经完全实现了全自动化。”黄进能详细介绍。在洗衣中央车间洗衣过程被分解,每个环节都经过电脑监控。衣物信息导入电脑;进入车间后,电脑扫描,跟实物对比;按洗法分拣,自动选择干洗或浸泡;进入成品区,排查衣物是否处理干净;熨烫完毕,机器自动包装,最后按顺序分发到各门店。
  熨烫环节至关重要,他们还把这一环节细节化,专门划分出烫西服、烫衬衣、烫裤子等不同工种,每项工种设有专人负责。“洗衣设备的研发消耗大量资金,洗衣设备揉搓力度、洗涤方向、脱水转数等技术参数都需要严格把控。研发设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13岁进入洗染行业黄进能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达到最佳洗衣效果。
  “烫衬衫对人工要求特别高,原来烫一件衬衫需要5~8分钟,现在脱离人工作业,只需要30秒,节省时间,烫出的衣服跟新的一样。”黄进能感到很欣慰。“过去烫一件西服多在5~8分钟,现在只需3~4分钟。人工烫后西装难免发亮,现在改用蒸汽熨斗,烫出的衣物有质感、线条流畅,一般洗衣店难以做到。”
 上海青浦区投产的4000平方米的洗衣车间,日吞吐量2万件,可以同时带动200家加盟店洗衣。节约水电等资源,排污、消防、扰民等问题得到解决。现在黄进能还在寻找更实惠的芯片,以提高反复使用率,降低成本。
  全产业链?
  象王的名气开始慢慢传播开来,但也不尽是好事。曾经经常有人丢下一包衣服就走人。“当时傻乎乎的,拿到衣服就洗,也不知道事先检查衣物。但等顾客来取衣服却傻了眼,被人家挑剔说这里多一个洞,那里丢颗纽扣……总之被挑出一堆毛病”。
  刚做时黄进能感觉洗衣店应该就是收衣、洗衣等简单事情,最初收到的衣服也没有检查程序。“当时真是有口难辨,只能乖乖赔偿。一次、两次、三次……怎么经常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后来他才意识到原来是一些竞争对手故意捉弄象王,当然也不排除存在一些刁蛮难缠的客户。
  黄进能痛下决心:“再这样,洗衣店没法开了,一定要找个标准出来。”就这样黄进能花了一年时间制定出“六大关卡”作为洗衣标准。
  第一关,收发检查,检查衣服是否有破损、洞口等;第二关,分类检查,怎么洗?先泡、还是包起来再洗?都要先分好,判断衣服会不会洗坏就是此关键一步;第三关,机洗检查,洗好后再看一下哪里没洗干净,哪里还是湿湿的,然后再马上处理,保证衣物干净。“这三关都属于把控环节,有什么瑕疵、问题,在没洗前都要检查好。”
  后面三关分别是检测衣物有没有洗好、烫好、包装好,这些都是为保证洗衣品质而设。“‘六大关卡’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当初却是花了很大功夫,也交了很多学费。”黄进能感慨万千。“现在洗衣中央车间的标准化流程其实就是‘六大关卡’的延续。”黄进能点破其中的奥秘。
  “自己研发设备、研发洗涤剂,洗衣技术都是靠自主研发,所以称为一条龙,我们的优势就在这里。很多知名洗衣店也会上门采购洗涤剂,象王得到行业内的认可,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现在象王在全国开起500多家加盟店。除了接待散客洗衣外,象王洗衣还接受银行、证券公司、外贸服饰厂等企业大单。目前象王洗衣九成为加盟店,为加强日后管理,象王将改变经营型态为加盟直营管理。黄进能解释说:“所谓的加盟直营是指店面一部分衣服拿到厂里洗,属直营关系,虽然称为加盟店,但是还是用直营的方式。”这样由车间管控洗衣品质,加盟分店只须负责终端消费者服务,营业额也容易做大。届时单店的投资从10万~1000万元规模不等。现在车间还在不断调试、改进过程中,等各项系统全部落实到位,中央车间发力时,象王便可以大规模复制门店抢食市场。
  “洗衣最有资格说服务到家,未来象王还会附加其它产品和服务”,所以黄进能规划,未来洗衣只是象王洗涤剂、洗衣设备、卖卡等业务中的一项。他们还将围绕社区服务做文章,建造社区便民通路,包括交水电煤、家电维修、订购机票等在内的社区服务都能通过象王完成。在产品链方面,他们还不断在做高端、纯天然产品的研发。据他介绍,目前象王还推出一部分内衣专用洗衣液、沐浴露、洗发水、洗蔬果以及洗油烟机等的洗涤剂产品。
  “国内采用四氯乙烯作溶剂的干洗店占接近95%,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极其可怕。所以洗衣做到绿色还不够,更要做到纯天然,做到环保。今年很大一个亮点是全天然产品的研发,刚研发出的橘子油洗涤剂,不含有任何化学成分,易水解。”13岁就进入化工厂做洗涤剂研发学徒的黄进能为自己研发出的系列产品感到骄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79

中國合成革高科重要的財務記錄在工廠火患中燒毀/山東

1 : GS(14)@2011-06-26 10:55:26

呢單野幾好笑

2011-04-25 18:35
中國合成革高科重要的財務記錄在工廠火患中燒毀
中國合成革高科(Sino Techfibre)的中國工廠失火,把可能使公司賬目更模糊的財務記錄燒毀。這起火患發生在其位於山東省龍口市的主要生產設施內的行政大樓。雖然火患沒造成任何傷亡,但收藏於行政大樓內的財務記錄卻已被燒毀。公司已就此事件向當地警方報案,結果有待警方調查後才知曉。在工廠失火的一周前,公司因會計不合常規而遭外部審計師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警告,其中不合會計常規的是一些由公司和其供應商發出的發票不一致。自從公司無法聯繫上一名涉案的銷售經理後,它已向當地警方報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54

工廠妹 40億傳奇

1 : GS(14)@2012-02-01 22:49: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32046


【本報訊】被指擁有 33個豪宅物業,兼持有 700個的士牌的神秘富豪「的士招」招友全, 04年病逝後引發 6名子女跟二奶打官司爭產,子女認為的士招在 03年改遺囑將遺產全歸二奶時精神有異,要求推翻該遺囑,但高院昨裁定子女敗訴兼付堂費。裁決意味二奶成為的士招巨額遺產的唯一受益人,她亦由昔日的工廠妹,頓搖身變成身家逾 40億的億萬富婆。

...

招友全 04年在 55歲死時身家雄厚, 05年申報遺產 2.6億元,包括 24個薄扶林碧瑤灣單位, 9個中半山愛都大廈單位及大批銀行存款。物業以現時市值計算,估計值 7億元。另盛傳他擁有 700個的士牌,以現時市區的士牌值 496萬元計算,總值 34.6億元。
但招友全 70年代由內地來香港時也曾捱窮,住板間房,初時在工廠打工。但後來越做越掂,開製衣廠,之後投資有道炒的士牌和炒樓。至於他的女人和子女跟他的財富一樣,越來越多。他最少有 6名女人,子女有 19名。
異性緣極佳的招,先於 73年娶元配王美英,二人育有 9名子女,其中 6人便是今次興訟的原告。 83年,招搭上二奶,而他跟元配則在 89年分居。二奶翌年跟招同居,她不但照顧招,還介紹了兩名識於微時的朋友及街坊一同服侍招,兩女分別名叫陳冠卿及林寶珍,陳、林隨後更成為招的三奶及四奶。
對於三奶由私人助理上位成為招的情婦,二奶並無反對。三奶為招家誕下兩女一子。至於四奶,由於招喜愛粵劇,二奶安排四奶負責幫招安裝卡拉 OK設備,後來四奶與招同居,二人育有一子。

二奶後來幫招友全誕下兒子,獲招以妻子身份看待,但二人一直沒有正式結婚,後來再多育兩名女兒。每當招離港外遊,常帶同二奶作伴。 03年 4月二人前往泰國,由於招服用的藥物吃光,二奶遂返回香港取藥再折返泰國。二奶並應招要求採用招為她的姓氏,又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群英,即與招經營的「群英的士公司」同名。
至於元配,最終於 93年結束夫妻關係。元配同意不收取贍養費,招則承諾會負責對子女養育及供書教學。此後,元配跟子女入住由招提供的住所, 01年底移居廣東省常平,但 03年 4月於常平的住所內自殺死亡。
在法官眼中,二奶鍾群英不但是招的妻子或伙伴,因二奶同時協助招管理財務。二奶可以分享招的投資戶口、替所有交易簽發支票,及陪同招與醫生、律師及會計師等專業人士會面。
此外,二奶在招家的地位舉足輕重,當元配的其中一名女兒結婚時,二奶更以奶奶身份獲一對新人奉茶,而當日元配並不在場。
二奶的確持家有道,除了元配外,跟三奶和四奶和睦共處。原來三奶只靠二奶每月一萬元零用錢過活,另支生活費照顧子女,不如二奶般獲贈聯名戶口及勞斯萊斯房車。
案件編號: HCAP9/05
2 : GS(14)@2012-02-01 22:49:32


招友全被傳擁有數百個的士牌,加上投資有道,身家豐厚,旁為二奶鍾群英。
3 : GS(14)@2012-02-01 22:50:04


《三奶》
三奶陳冠卿昨到庭領取判詞,得悉二奶勝訴後曾面露微笑。 黃賢創攝


《四奶》
四奶林寶珍與二奶鍾群英識於微時,並且份屬鄰居。 資料圖片
4 : GS(14)@2012-02-01 22:50:23


《元配自殺亡》
元配王美英於 03年自殺身亡,生前與招友全育有九名子女。
5 : GS(14)@2012-02-01 22:51: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32047

觸發招友全改遺囑,全因當年元配掌摑三奶,後來元配更自殺身亡。原本視一眾仔女為公主王子的招友全,後來跟子女的關係嚴重受損。
99年 10月,元配於置富花園一單位內掌摑三奶,法官形容事件原是茶杯裏的風波,卻因驚動警方而搞大,招更派出律師到場,招後來表明想修改遺囑。元配事後帶走三名年幼子女及令三人曠課,三奶為此報警。

元配自殺 子女與父決裂

元配透過律師通知招,指控三人遭三奶虐待,又怪責招疏忽照顧子女。招遂委託私家偵探監察元配及子女的起居,另着四奶裝置器材,錄下元配與子女的電話內容。
法官認為元配的行為,重擊招的自尊心,掌摑事件亦損害子女跟招的關係。此外,元配由內地回港探望患有精神病的兒子後, 03年於常平家中自盡。招趕赴內地與元配子女見面時,卻遭子女鄙視,招因而決心不留下遺產予元配的子女。兩日後,招致電律師安排改遺囑。
法官指招性格複雜兼強硬、愛作主導、易怒及無法容忍他人挑戰其權威,若感覺不受尊重,會強勢還擊。曾經有保安員因辱罵招,最終被炒;有地產經紀因沒有回電招,因而失去這位大客,由此可見招為人自我中心、專制及復仇心重。法官又形容招友全思想傳統,重男輕女,初立遺囑時列明男丁可獲雙份,女丁則獲一份。
《蘋果》記者
6 : GS(14)@2012-02-01 22:52:05

警一直追緝
別號「青龍教師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32048
外號「的士招」的招友全,原來有另一個綽號叫「師尊」,警方相信他是一直追緝的青龍教揸 fit人「師尊」。他的仔女亦曾在庭上爆,見過他畫符及念咒幫兒子止血。只是,當警方有眉目的時候,的士招已病逝。

誘騙少女獻身賣淫

青龍教屬茅山派別,但被茅山派視為異端,於九十年代初在香港冒起,鼓吹藉男女交歡修煉法身及贖罪。青龍教曾誘騙無知少女獻身洗淨罪孽,實質是操控她們賣淫賺錢。招友全的子女之前接受訪問時透露,母親指父親喜歡玩茅山和神打。他們去過父親教茅山的「學校」,徒弟叫父親做「師尊」,該處滿天神佛,又說母親指父親曾教她神打,用刀劈她腹部。
04年 11月 8日,警方接獲線報在旺角拘捕一直被通緝的青龍教教主毛雲龍,同時在青龍教宿舍拘捕兩男一女,女的便是二奶鍾群英。招的子女曾憶述當晚深夜,父親突然叫他們搬往酒店住幾天,他們見慣不怪,因每逢「學校」有事發生便要搬屋。
警方後來查出師尊可能是招友全,跟鍾關係密切,但準備向招埋手時,招已於 12月去世。鍾最後沒被起訴。

《蘋果》記者
7 : GS(14)@2012-02-01 22:52:25

官評估供詞
「招沒受藥物影響」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32049
法官潘兆初形容本案令人傷感,再次展示爭產官司,會令家族的恩怨情仇顯露人前,不論誰勝誰負,整個家族將變得四分五裂。
判詞未段特別寄語六名原告即招文虎、招文珊、招文豹、招文麟、招文龍及招文瑩,香港法律讓立遺囑者享有分配財產的完全自由,只要立遺囑者的決定屬真確,法庭必須將遺囑視為有效。
法官續稱,儘管招友全遺下巨額財產,但原告分毫不獲,這是他們需要面對的殘酷事實。
對於其中最年輕的三名原告(現年 21至 26歲),招留待二奶決定是否酌情處理,條件是他們要行為良好及不會惹起麻煩。

《蘋果》記者
8 : 亞力士(1473)@2012-02-01 23:25:06

青龍教個段先精彩 直頭食又拎
9 : 龍生(798)@2012-02-02 00:54:15

嘿....唔係邊有咁多錢??
10 : GS(14)@2012-02-02 21:30:02

9樓提及
嘿....唔係邊有咁多錢??


的士招隻眼...
11 : greatsoup38(830)@2012-02-18 18:46:35

2012-02-08 EW
...
「以往從沒聽過『的士招』這個人,傳聞指他曾持有七百個的士牌更是難以置信,迄今行內擁有最多牌的伍熀,行家都尊稱『的士大王』,也只得五百個牌。」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主席黃一峰在行內有數十年資歷,他表示行家對的士牌價等市場消息非常敏感,若有人大量購入,一定傳通天,故對「的士招」的傳聞感到莫名其妙;記者再向其他的士車主與司機團體查詢,答案都是一樣。

...
四九年在內地出生的招友全,七十年代隻身來港打拼,初時在油麻地租住板間房,於區內一藤器傢俬店當工人,由於舖頭附近有茅山神壇,他因利成便,趁工餘時間學習茅山法術。

專幫夜之女作法

...他透露,當時有不少夜總會小姐到來求助,希望透過法術吸引更多貴客,也有出現感情問題的女性想搶回老公或覓得如意郎君,「招友全把口好叻、好識哄女性,每次法事後都會主動和女信徒傾偈,安慰她們,因此他收到的利是(信徒給予的貼士)往往是最大份。」八三年,招友全脫離打工行列開設藤器山寨廠,阿信回憶稱:「當時他趾高氣揚地說,因有女貴人相助,故能開廠做老闆。不過,師傅未幾揭發他私下接法事賺錢,一怒之下將之逐出師門,他索性自設神壇,但因沒有師傅授權,不能借用我們教派的名義。」

炒賣「的士期牌」

盛傳招友全與聲名狼藉的青龍教過從甚密,阿信表示:「從沒聽聞他打正青龍教的旗號接法事或招攬信徒,但據說青龍教主毛雲龍曾跟他學法。」八十年代中,招友全的神壇信徒愈來愈多,並因而認識一位的士車行大老闆,開始參與「的士期牌」炒賣活動,踏上金錢之路。

...

「招友全經常帶同年輕女信徒與的士期牌莊家吃喝玩樂,從而獲得內幕貼士,逢炒必贏,短短三年間便賺得數百萬元。」阿信表示,招被逐出師門後,仍與部分師兄弟保持聯絡,每次賺到大錢都會請吃飯,耀武揚威一番。

由於炒期牌是的士業圍內的投機活動,塘水滾塘魚,的士招不能大額押注,否則影響莊家部署;看好後市的他便趁業界出現「大頭會」,大舉掃入實貨來炒賣。

九十年代初香港經濟轉型,工廠北移,大量失業工人轉行揸的士,部分更希望買牌做車主,但那時「紅的」牌價已升至逾二百萬元,供車會必須付兩成首期即四十多萬元,初入行司機根本無法負擔,有的士車行遂與銀行合作推出供車會新方法,吸引這類司機入市。

方法是買家只需付一成半首期,餘額約十萬元由車行墊支,但買家在首兩年不但要償還銀行貸款,還要每月支付約五千元,盡快還清車行墊支的本金和利息;由於供款先多後少,故被稱為「大頭會」。

招友全一名前信徒阿芳稱:「他說祖師爺(神壇供俸的祖師)顯靈,指示炒的士牌會發達,慫恿我們入市。」投資非常進取的招,分別與不同的信徒合股,但均以對方名義入貨,自己從不上身,相信是為了逃避炒燶牌的風險;不過當時的士牌價持續向上,轉手時人人有錢賺,部分信眾為了報答他,還給予其更高的股份回報。

阿芳說,跟招友全炒的士牌有賺無蝕的消息一再傳開,吸引更多師奶參與合股計劃,以致高峰期他間接擁有七百個牌,「的士招」之名由此而來。

的士業老行尊郭志標回憶當時的情況,印證了阿芳的說話,他表示:「一向以來買的士的人不是行家便是投資者,但九十年代突然出現很多屋邨師奶夾份供『大頭會』,令業界摸不着頭腦。」郭續說,如果招友全分散地以大批師奶的名義掃入的士牌,業內人士也難以知曉。

臨近九七年,招友全因對前景不樂觀,指示一眾信徒出售的士牌套現,他個人獲利近三億元,且成功避過九七金融風暴,再次贏得信徒的信任。

二千年科網股爆破,樓價低沉,招友全轉而進軍樓市,狂購港島豪宅,直至○四年他身故時,共持有九個三千多呎的中半山愛都大廈單位,二十四個二千多呎的薄扶林碧瑤灣單位。翌年招家向法庭申報遺產總值為二億六千萬元,當中除多個物業,還有大筆外幣和港幣存款,至今招的遺產總值,估計已升至十億元。
12 : 亞力士(1473)@2012-02-19 01:18:52

香港真係唔炒唔得
13 : 龍生(798)@2012-02-19 02:04:14

佢係咪青龍教都好...佢投資眼光真係好堅lor...

97前識走, 幾多大老闆都做唔到....

科網股爆破, 識掃豪宅....又有幾人....

佢唔死, 隨時係另一個傳奇
14 : greatsoup38(830)@2012-02-19 12:01:50

又有人問佢啦
15 : skfv(15984)@2012-02-19 14:31:38

700個牌.......不得了...........
16 : GS(14)@2012-02-19 14:58:39

15樓提及
700個牌.......不得了...........


當然啦...但是他多數是夾份的
17 : GS(14)@2012-07-17 22:45:43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9993532785630346d7f
由 一個老散 » 週二 7月 17日, 2012年 6:42 pm
“這是一個令人傷心的案件。”香港高等法院的判案書這樣開始。

然而,年初的這份判決書並未能為香港“的士大王”招友全的六名元配子女與二房鐘群英的爭產訴訟畫下句號,在高院宣判鐘群英可以按新遺囑得到全部近10億港元巨額遺產後,招友全的6個子女又為訴訟費和法律援助將這場官司繼續拉長至今。

7月16日,高等法院宣佈了有關法律援助問題的判決理由,這場曠日持久的爭產案終於落下帷幕。招友全的6個子女作為敗訴方須承擔訴訟費用,第六原告可申請政府提供的法律援助,判決理由指出,這意味著其他5個原告可能也會自動獲得法律援助。



兩份遺囑之爭

對於招友全來說,生前的幾十年裡,累積的不光是財富。

案情顯示,招友全與元配妻子王美英自1989年8月就開始分居,而早于此6年前,招與二房鐘群英就已經相識相戀,彼時,鐘群英還只是招友全制衣廠里一個縫紉女工。招與元配分居大概半年後,鐘群英為招生下一個兒子,雖然兩人並未正式結婚,但鐘群英已經接受招的要求,跟隨“夫姓”並改名為“群英”。

1990年,鐘群英開始將自己幼年時的鄰居及好友陳冠卿和林寶珍相繼介紹給招友全,最終分別成為招的三房與四房。到1997年訂立第一份遺囑時,招友全已經與元配王美英離婚,當時,招與元配、二房及三房共育有五子九女。根據遺囑內容,大兒子招文虎(元配所生)和二房鐘群英為遺囑的共同執行人,遺產在14個子女間均分,每名兒子可分兩份,每名女兒可分一份。而二房、三房和四房本人沒有分到任何財產。

按鐘群英的說法,此後的兩件大事改變了招友全此前的立場。

1999年夏,招友全與元配王美英、二房和四房同游東南亞,其間,王美英于獨自回港,後在港與三房發生爭吵,三房報警,招友全的律師也一度到場協助。招事後向律師表示要改遺囑,並且“一分錢都不會留給元配的九名子女”。2003年4月,王美英在常平自殺身亡。鐘群英指,招友全在內地替王美英辦理後事,元配子女對招很不尊敬,這次不愉快的經歷讓招友全下定決心,將元配的9個子女踢出繼承人之列。

幾個月後,招友全重新訂立遺囑,9個元配子女被完全剝奪繼承權,鐘群英被指定為唯一繼承人。如果鐘群英在招之前早逝,或在招死後30天內去世,所有財產將轉由鐘群英之子招文豪繼承。

鐘群英表示,招友全生前曾要求她負責照顧三房和四房及其子女,如果元配子女的行為舉止有所改進不再製造麻煩,鐘群英有權決定是否以及怎樣照顧這9個子女。



無訂立遺囑能力爭議

案情爭論的焦點是,招友全在2003年訂立遺囑時是否精神健全,遺囑是否有效。

原告6名子女認為,2003年訂立新遺囑時,招友全已經受糖尿病和腦血管病的影響,而指示律師準備遺囑的又是三房,說明招友全當時的精神狀況不宜立遺囑,新遺囑也非其意願,應宣判遺囑無效。

而在2003年更改遺囑時,為招友全提供醫療服務多年的醫生為其做了基本檢查並提供專業意見,法官表示,據多年來與招友全接觸的家人和專業人士的證供,招友全1998年至2004年間精神健全。被告是招友全的伴侶,幫他理財和照顧家人,更是唯一與他有聯名投資戶口的人。她原是1997年遺囑其中一名執行人,顯示出招友全對她的信任,2003年遺囑將她列作唯一受益人完全可以理解。

法官進一步指出,香港法例允許立遺囑的個人按自己意願自由處理自己財產,即使他們受到偏見影響或被動機不良人士煽動,法庭也不能干預。招友全因覺得原告不尊重他而不讓他們繼承遺產,並要其他沒有得罪他的子女受到牽連失去繼承權,盡管是有違公平和道德,但法庭不能因此推翻新的遺囑。

招友全的生意從群英的士公司開始做大,通過投資房地產和股票市場,招的財富不斷累積。原告律師曾透露,根據2005年呈交稅務局的資料,招的遺產有近2.6億港元,包括碧瑤灣和愛都大廈共33個物業及少量銀行存款,律師還披露,有傳招友全還擁有多達七百個的士牌和大量外幣,總計資產可能高達10億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23

蔡東豪:「過去10年,美國工廠生產量上升3成,但工廠就業下跌3成。」

1 : GS(14)@2012-04-02 23:07:27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402/74546
「過去10年,美國工廠生產量上升3成,但工廠就業下跌3成。」
《大西洋》雜誌

100年前,科技進步徹底改變了工業和農業,大量生產需要大量人手,沒技能的人也容易投入工作大軍,這時期有技能和沒技能的人收入差距不大。
過去10年資訊科技改變了工作環境,重點是生產力大躍進,需要的人手減少,技能變得重要,有技能的人和沒技能的人收入差距愈來愈大。
美國工業有沒有問題?唔知點答,生產力上升永遠是好事,代表生活水平提高,水漲船高,所有人或多或少會受惠。另一方面就業下降,而失去份工的人多數是欠缺技能的一群,這些人最難搵工。
或者這是進步的代價,100年前工業和農業未踏上高速生產力快車的時候,人與人之間比較平等,不幸的一群、犯過錯的一群,會有第二次機會,讓他們從頭再來,不難再走入主流。
今日被拋出生產力快車的代價,是可能永遠趕搭不上。提升生產力是工業的永恒目標,但同時製造出解決不了的社會問題。

蔡東豪
2 : 八旗子弟(15368)@2012-04-03 00:48:49

馬克思預言,希望不會發生
3 : GS(14)@2012-04-03 21:17:08

2樓提及
馬克思預言,希望不會發生


肯定會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582

投資保守、生產佈局緊湊、節儉低調的工廠是如何判斷? 歲寒知松柏

1 : GS(14)@2012-05-31 00:48:53

歲寒知松柏: 如果只看財報,那我認為會計政策越保守、資本支出比較保守、現金流量表好、資產負債率低的企業,長期表現會好些,因為每次碰到宏觀或是行業的低潮期,它就能躍過同行一個台階。 如果能去現場看,我覺得機器擺放緊湊,設備利用率高,員工工作強度較大節假日很少的工廠會好些,如果車間看起來寬敞明亮,辦公室豪華氣派,這種工廠會比較危險,畢竟是製造工廠,不是創意產業。 我認為一個企業的實業經營和股票虛擬投資有相似之處,保守踏實的烏龜最後常常跑過兔子,宏觀和行業也像股市的牛熊一樣,一般都是熊市才能見高低。 之所以我說生產緊湊、節儉低調,主要是考慮到產能利用問題,或者說是量本利和經營槓桿的問題,企業把攤子搞大固定開支就大。
2 : GS(14)@2012-05-31 00:59:40

歲寒知松柏: 一般來說,老闆如果實業經營保守踏實,資本運作就會是短板;反過來,玩資本運作的老闆,一般企業經營都比較虛,起伏會很大。實業和資本兩條線都掌控得好的老闆太少太少,如果有,一定會是超級牛的。 企業和家庭及個人類似,手頭寬鬆奢侈慣了,攤子會越鋪越大,費用開支只會跟著越來越多,由儉入奢易,由奢至儉難。最後自己收不了手,宏觀和行業一轉壞,或者碰到大意外,很容易就崩潰掉。
3 : GS(14)@2012-05-31 01:09:17

這個是我自己的理解,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去一家工廠調研,如何才能判斷出這個公司能不能比競爭對手持續多賺錢。 我想,只要是生產質量允許,肯定是你對廠房、設備和人員利用程度越高,單位成本才會越低,你不能降低成本,你的競爭對手就會蠶食你,對於普通的製造業來說,成本控制是最核心的護城河,因為規模效應最終也是降低成本,而品牌對於非最終消費品來說,並不重要,當然,我們也可以把低成本和穩定的質量當成是對客戶的一個品牌。 價值最終不是由機器廠房創造,而是由人來創造,所以,同樣的規模企業,盈利的好壞是管理決定的。但這個東西是無形的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上看不到,這裡邊的學問太深,我也說不清楚。
4 : hh0610(1603)@2012-05-31 17:29:17

我經驗係, 如果間公司門面好靚, 但係入面會議室冇人, 咁就係危險的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38

前恒商「A工廠」校長捲土重來  盼籌兩億 辦基督大學

1 : GS(14)@2013-07-22 23:49: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22/18343681

高中明年9月招生

                                      恒管前身為恒生商學書院,有高考「A工廠」美譽,最擅長高中商學、語文「奪A」,他指首年開辦的學科必須讓家長、學生等有信心,書院先以優質的高中教育打出名堂,最快2014年9月收生。
新校下月入伙城大專業進修學院(SCOPE)在石硤尾的校址,預計高中學費約每年4萬元,而副學士約5萬元,學士課程為6萬元。
崔康常指,暫時已有善長捐出約2千萬元,供首兩年營運,他指「學校一日未賺錢,我一日唔收正常薪金」。他計劃借用現有一些神學院的圖書館、課室等資源,減少開支,但未來若申請自資專上院校註冊,需要1至2億元的儲備,期望有心人捐款,3年後申辦學位課程,包括社工、傳理、神學等。

修讀基礎神學思想

                                      崔康常指,基督教大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基礎的基督教信念,包括關愛、誠實等,在不同的專業上展示應有的人格質素,也修讀基礎神學思想,培育品格。
崔康常現時為戒毒學校正生書院校監,也任該校校董多年,他認為不少邊緣學生因為教育制度死板而無法在公開試考取好成績,被拒諸大學門外,他希望在宏恩重現恒管的成功經驗,讓學生成績及品德「增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