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健林:企业家精神的三大核心

1 : GS(14)@2010-11-06 13:37:31

http://www.iceo.com.cn/ttiao/2010/1024/202366.shtml

成功要靠自己钻研、自己琢磨。最高尚的人不为自己活、不为自己死,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中国企业家网】编者按:10月22日晚,“中国企业家走进校园之创业故事汇”首期活动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拉开帷幕,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活动中发表演讲并与现场学子进行互动。

王健林鼓励年轻人创业,并就自己的创业经验阐述了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在他看来,企业家精神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是创造力、坚持和责任。

“如果说企业家精神做好这三个词,你努力做到这三个,尤其是你的创造力,也许你就会成功,成为在这条路上千万个奋斗着中成功一员。”王健林表示。

以下为王健林演讲内容精选。

王健林:

成功的道路是千万条,成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成功的过程和成功的方法绝对不一样。所以不管请哪一个企业家讲课,讲他的经验、他的过程只能参考,不能学习一样的方法,否则就成不了功。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迷信创富百招、成功绝招,这类东西是不好使的。成功要靠自己钻研、自己琢磨。

什么叫企业家精神?最高尚的人不为自己活、不为自己死,我觉得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我讲四点体会:

一、敢于创新

万达能发展到今天,我觉得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敢于创新。可以这么讲,万达的一部22年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始史。就是敢人先,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今天有一个学生记者采访我,你对创业者的忠告,我说最大忠告就是敢于创业,你不敢创业不可能成功。现在是创业氛围越来越差,这是最大难题。我前天听到一个数字,清华、北大学生60%几的学生选择做公务员。如果这些学生更多选择创业中国才有希望。如果中国在科学界不出大师,企业家不出世界级的企业家,中国不算大,中国不能在世界上屹立于民族之林。

万达关键是走了四步棋:搞旧改、跨区域、创模式、搞文化。

1、我这个公司88年成立的时候,那个时候做房地产行业国家是严格控制的。为了要活下去,我就找了当时主管承建的副市长,不管什么地方的活批给我们,能吃饭就好。说那好你去干吧,市政府北门有一个棚户区,你去改造吧。

我们就研究怎么样使房价多卖50%。搞了四点小小的创新。1)做了一个明厅。那时候房子是没有厅的,我们就设计一个明厅,进门之后有一个窗户、有一个客厅;2)有一个洗手间;现在洗手间叫事吗?那时候88年的时候是不允许有的。我们搞的洗手间纪委还要提供购房人名单;3)搞了铝合金窗;它的最大特点是大、宽敞;4)上了一道防盗门;八十年代没有防盗门,都是小木门,那时候正好辽宁出了一个企业叫盼盼,生产防盗门。我们又找电视台赞助一部电视剧。演之前、演中和演之后都给我们一个广告。这个事做成了。当时小小的创新就做出来了。一个月时间一千多套房子销售出去了。

2、跨区域。我那时候跟公司里人不能在大连发展,到外市搞。我们92年就去了广州,成立一个公司。尽管在广州第一次开发没有赚多少钱,但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的我们的勇气。我们从98年就开始在全国扩张了。

从这件事情后,万达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异地开发商,成为中国第一家走出地域,到外市发展房地产的企业。到今天为止万达也成为城市开发最多的企业,规模也是非常大的。我想如果没有当年跨区域这一步,也许万达今年可以做一百亿,但也是家门口英雄!

3、创模式。今天万达所有多元都叫相关多元化,不是无目的的跨的很大。我们就决定做收租物业。然后我们搞大的物业,要向世界500强的公司收租子。这个决定之后在2000年搞了第一个购物广场,就是第一代产品。后来到04年的时候摸到诀窍了,成立自己的规划院,前期进行很好的商业设计,设计好之后先去找商家谈判,就是现在叫的“订单商业地产”,这规避了浪费、无效,包括谈判的不对等。这个模式创出来到今天,一直到2005年时候我们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城市综合体,有商业中心、有五星级酒店、有写字楼、有公寓,甚至还有住宅,还有其他东西,这是一个综合体,这是万达在全球的首创。

4、做文化。我是搞收藏比较早的,一种爱好;现在非常有成就,大连正在建美术馆,北京也准备搞美术馆,在CBD那儿。而且在收藏方面我们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因为我们很多藏品都是独有的,也代表国家先后出席几次日本文化交流活动,在国内也举行过若干次画展。中央各方面领导都多次出席。2005年的时候我们又决定做了电影院线。我们在今年还做了一个更大的举动,成立了一个演艺公司。

万达二十多年走下来其实就是走了四步,但是这四步每一步都是巨大的进步。下一步万达都会走第五步,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国际万达、百年企业。下一步万达发展就是要国际化,成为真正大型跨国公司,为民族争光。

二、诚信为本

(万达)主要做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老实做事。万达的企业文化这些年来有三次变化,第一个(理念)是老实做人,精明做事;第二个(理念)是共创财富、共享社会;到2003年又提了新八个字,国际万达、百年企业。诚信这个东西,说实话是要付出时间成本和价值成本。但是诚信一旦建立了品牌,那它换来的就是无穷无尽的价值,做生意尤其是这样。

2、狠抓质量。中国的房地产到今天都一直是问题丛生。1992年全国质量万里行,到各地曝光假冒伪劣。行到大连了,后来质量万里行找我们,我当时吓的够呛,发现问题了?我还没敢去,派了一个副总去。回来说,人家都推荐大连有一个好小区,是全中国唯一一个质量工程全优小区。当时万里行就跑到现场检验了,调查我们怎么干的。结果1992年给我们一个奖牌,前面质量万里行给我们破例发了一个奖牌。所以我们获得全国第一个质量优质奖牌。所以这件事情也给我一个提醒,从此万达把质量自己第一要务。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质量工程现场会,哪个干的好给发奖状。

3、率先承诺。1995年我们当时提了一个口号,叫做万达集团消灭不合格工程,全部搞全优工程,或者说争创全国优良工程,还定了若干个奖励。紧接着 1996年服务行业带头承诺学习先进经验;我们在房地产率先提出三项承诺:1)保证不漏洞;2)保证我卖的房子面积不短缺; 3)自由退款;我们卖房给你,入住60天内觉得不合适,给你退,没有任何限制。

三项承诺在全国提出之后,在全国获得如潮的掌声和如潮的批评声。欢呼声大多数是老百姓,批评声大多是行业内人。一直到2000年6月29号建设部召开了一个推介万达集团销售放心房的推介会。这件事情成为迄今为止建设部唯一一次召开全国性会议表彰一个房地产企业。这种推广和自己的承诺,所以使得我们在市场上建立起来。

4、勇于负责。诚信不仅是敢于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敢于负责。我们也是有教训的。2003年我们在沈阳市投资建设了一个万达广场。那个时候不太了解商业地产的门路,我们做了300多个商铺销售,销售6.1个亿。卖出去之后,商业不好,老百姓商业回报率很低,埋怨声很多。我们了解到有一二十户都是借高利贷买的。这个事情极大刺激了我们管理者。我们前后召开了若干次论证会,我就拍板,全部退,拆除重来。买容易啊,退就难了,退了就要付出更高的赔偿。当时 我们给的条件是1.5倍,你买了三年多一点,每年15%也足够了,退1.5倍。后来到08年重新改造,09年重新开业,现在是非常漂亮的购物中心。

这件事情我觉得对万达集团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当年的海尔能把40多台冰箱砸掉,都不能跟万达集团相比。我们是付出了十几亿的代价。诚信经营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精神。

三、持之以恒

第一不能怕失败。做生意跟科研有点像,失败一般比成功要多的。如果都成功的话就没有什么企业家,甚至没有大企业家了。做生意要想获得成功,最最重要的问题是你看待失败的态度。怕失败、怕输,永远不能成功。那么我们商业地产做起来的时候,从2002年到2004年,由于对商业理解不对,前前后后我们经历了很多失败,要想成功就不能怕失败。

第二,要永远进取。万达确实是赚了不少钱的,就我个人而言应该是足够多的。因此十年以前我的家人、我的最好朋友都劝我,够了,别弄了,潇洒点算了,这种话很多。所以我现在遇到的最多问题就是别人问我,你为什么还没赚够呢?其实大家错了,我不是没赚够。我是有另外的追求。

(我要)做一个全球华人最大的慈善基金。多大呢?目标是一千亿。人生最大价值在哪里?体现在什么地方?如果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人,因为你个人存在,能够帮助一万人、十万人、一百万人,中国多几个这样的人,国家就非常好了。我觉得这样的人生价值非常好。所以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有这么一个梦想。

四、履行责任

1、关于责任。我们万达集团在全国企业不分所有制排序可以进前30名。我觉得把企业发展好,用更多的人,纳更多的税,是企业家最大的责任。

2、关于员工。万达在十年前就实现了带薪休假,而且我们集团高管大概接近两百人,我个人免费送给他们股票。我们还推出公平工资制度,能够鼓励基层员工更稳定,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今年还推出一个新制度,每年评选两百名优秀员工,在万达全国各地的五星酒店旅游,报销往返机票。

3、关于慈善。1990年我们就有了第一次捐助,那时候要交33%的所得税,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可以说我谈慈善最有资格,(捐赠)金额最多,我们已经有17亿元。我个人还有10个亿的预约捐赠,在下个月会有报道。而且我们每年捐赠都有制度、有报告的。我们已经形成慈善文化,汶川地震中,我们员工捐款平均6800块钱,在全国排第一。万达集团在五届中华慈善奖中荣获(过)四届。是全国九百多万企业,不分所有制,唯一一家获得四届的。

我的创业过程就是这四个方面,这四点对于我个人来讲,就是企业成功的四点小小的体会。当然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因为这么短时间关系,真正要总结成功是多种原因,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多讲了。

我感觉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我觉得企业家精神是多个方面的。最核心的是三个词:创造力、坚持和责任。如果你努力做到这三点,尤其是你的创造力,也许你就会成功,成为在这条路上千万个奋斗着的人中成功一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46

劉啟舜 退役企業家

1 : GS(14)@2010-11-13 11:04:28

2010-10-25 CW
Text:Jerry Hui Photo:Eddie Chan Design:陳洛



經營了十多年時裝生意的劉啟舜(Cassian),自小在加拿大長大,西方思想早已植根於腦海中,但他仍然情繫香港,以中國人的道德價值,揮寫個人的藝術視野。人生無常,要懂得進退,才是生命之道。近年他決心淡出商場,終日弄兒為樂,並全身投入藝術創作中,為自己打開一片新的天空。



Madizac Limited執行董事劉啟舜的辦公室,位於昔日工廠林立的長沙灣。今時今日的香港,還剩下多少工廠?無數工廠,早已在九十年代開始北移,剩下的,則成為內地廠房的後援部隊,或者索性全幢活化,不留下一點昔日製造業的光輝痕跡。作為香港人,早已習慣日復日地接受生活環境的變化,所以當我踏進劉啟舜那個佔地一萬呎的辦公室,卻只看見零星的工作人員在埋頭苦幹時,並沒為此而感到驚奇。

但有趣的,是辦公室內那些五顏六色的玩具擺設、油畫收藏品,就算是他本人的房間內,亦充斥覑多年來收集的玩具及畫作,其數量之多,更蔓延至位於隔壁的太太房間內。實在難以想像自己正身處工廠,並且正與一名生意人談話。事實上,自兩年前開始,他已淡出公司的業務,專心從事藝術創作。上個月他便在奧海城舉辦了個人首次於商場內舉行的畫展,展出一系列以獅子山下精神為主題的全新作品,得到極大迥響。他的畫作,Pop Art風格濃烈,擅以卡通人物或動物入畫,色彩鮮艷之餘,亦處處流露出歡欣、積極的童真本色,而他本人又確是經常談笑風生,以一雙充滿好奇心的眼睛,看透世情,戲謔人生,因為性格豁達,才有如此的創作情懷。

溫哥華的日子

他說自小已很喜歡繪畫了,這點我豪不懷疑。「我想是三歲定八十吧,自小已很喜歡說話,經常煩著姊姊們。後來二姊教我畫公仔,畫完之後,我亦很驚訝自己原來是懂得畫畫的,後來她又給我很多紙張,讓我不停畫下去,而那便是我第一次接觸繪畫。我又喜歡觀察身邊的事物,因為我認為每件事物都有其美麗的地方,於是每一天都不停地觀察及吸收,並將它們牢記在腦海中,然後會在某一天變成創作中的素材。」

人的天賦,由上天註定,但年青時代的歲月,往往主宰在父母手上。五歲那年,劉氏一家七口移居加拿大;時為一九七四年,香港已熬過了艱苦的六十年代,經濟穩步發展,製造業成為城市發展步伐的中流砥柱,市民生活水平亦得到改善,劉父卻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香港。「爸爸天生愛冒險,那時他從事貿易生意。我亦很想問一問他,當年為何要移民?我始終猜不透其背後的動機。」他們居住在溫哥華,而當時的唐人街,亦未曾出現如今日般的繁華景象。「店舖只有十間,當中包括一間書店、兩間酒樓,而酒樓賣的蝦餃,比現時叉燒包的皮還要厚。冬天時,天氣凍到不得了,情況十分惡劣,那實在令我對自己的遭遇感到非常疑惑。」疑問歸疑問,生活仍要繼續,對年紀小小的劉啟舜來說,命運是不由自己的。不過他坦言,自己亦相當反叛,這種性格便在大學選科一事上顯露出來。「爸爸及哥哥都想我將來做生意,但我又同時熱愛藝術,最後便主修工商管理及藝術兩個學位。要同時攻讀兩個學位,其實不如想像中困難,因為部分科目是一樣的。」

建立時裝企業王國

到九十年代中,大學畢業後不久,已經羽翼漸豐的他,選擇在這個時候回港發展。「那時爸媽早已回港發展。在我年紀還小時,他倆已經常需要出外公幹,大家見面的機會根本不多,所以我一直都渴望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回到香港後,便可以經常與他們相聚了,所以我是從來沒有想過在美國發展的。近年隨覑年紀增長,便更加想有多些時間陪伴家人了。」

回到香港,一切得重新開始。為何不幫爸爸做生意?須知開創一盤生意並不是容易的事。他很爽朗地答道:「因為我仍是很反叛的。當時太太有個朋友是從事時裝生意的,他說剛巧有個股東退了股,問我們是否有興趣參股,由於參股的數目不大,於是便一口答允加入了。」他是於一九九五年回到香港的,當時香港經濟仍然穩步發展,零售市場興旺,結果很快在其後的一兩年間賺了不少錢。

「後來有股東想專門從事時裝批發生意,我們卻只想做零售,大家意見不合,惟有拆夥,我們更成立公司,專做時裝零售生意。」其後幾年間,公司代理了多個歐美及日本的時裝品牌,主攻高端消費市場,並創辦Sistyr Moon時裝店。「那時香港市場上沒有的時裝產品,我們都有入口,那些貨品都是在設計上比較前衛的時裝,因而成功在市場上佔有獨特位置。」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公司開始上了軌道,並成功將Hysteric Glamour、SILAS、DITA等人氣品牌引進香港,在短短十年間把Sistyr Moon打造成潮人時裝王國。

中西文化的價值交匯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做生意亦一樣,兩年多前的一場世紀金融海嘯,令一切推倒重來,同時令香港人逐漸從自以為經濟穩健的觀念上清醒過來。這場歷史性的金融危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我們開始計數,發覺不能再一成不變地經營下去,香港人工高,租金又貴,加上本地的零售市場已大不如前,於是決定轉攻內地市場,在內地設廠,並將香港的公司規模縮小,同時創立自家品牌。」令他醒覺的,不止生意,還有今後的人生。「我再想深一層,自己的年紀已日漸增長,究竟未來的人生目標是甚麼呢?難道仍是為了賺錢嗎?」

他說自小便有一個很天真的夢想,希望可以在29歲前賺夠錢,然後退休,後來他明白,那只不過是一個荒謬的想法。「那場金融海嘯影響了很多人,包括我。從某程度上來說,它其實亦是一件好事來的。一直以來,我都熱衷藝術創作,過往很多時都是在工作以外的空餘時間進行創作,我由此想到,若果現在不去做,那何時才做呢?於是便下定決心,從工作上半退休,以後專心繪畫。太太最初聽到我這個決定時,的確嚇了一跳,但她很快便明白我的想法,並且支持我。由那時開始,公司主要由太太負責平日的營運,我可以很抽離,平日開會亦不同出席,遇到重大事情才知會我。」去年,他首度於Mad House畫廊舉辦首次個人畫展,為了趕及展期,在半年內不眠不休,令到身體日漸消瘦,就算太太有所微言,他亦在所不計。「我很希望,人們每次欣賞我的作品時,都可以獲得新的發現,這樣作品才會更耐看,並且令他們銘記於心。」

至於這次位於奧海城的畫展,則大玩中西文化,多幅畫作中都可見一些由中國古典書籍、流行歌曲抽取出來的文字,甚至廣東話方言,那對一個自小在西方國家長大,中文字都認識不多的他來說,的確是項重大挑戰。「我仍在學習中文,目前只懂得寫一些很簡單的中文字。但對於中國人的社會、香港文化,我並不感到陌生。在加拿大時,我一直都在尋找自己的身份,雖然在加拿大生活了一段很長的日子,亦經常都會問自己,究竟自己是否中國人?【詳文另閱零七八期《資本才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48

企业家的难与易

1 : GS(14)@2010-12-11 17:34:30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7/zMMDAwMDIxMDMzMQ.html


《21世纪》:从商业视角来看,2010年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一年,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可能会深刻影响中国商业发展的事件。在这个年份里,评选年度企业家,主要关注哪些指标?

周文耀:评选主要是看他们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管理公司的能力,他们公司的财务状况,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等方面。对评委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候选者都来自不同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总体来讲,企业家都是实干派,他们很辛苦,不只是做,还要做得成功。苏东坡说过,论事易,行事难,行事易,成事难。创业者也是这样。不是他们的每一个想法都能做成功,所以他们也要接受失败的经验,失败了就不重来。企业家一定要有克服畏惧失败的心态。

我觉得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大量的企业家。他们在自己的行业发展起来后,可能要面对的不仅是来自国内的还有来自海外的竞争者,所以他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增加自身经验。所以讲企业家的成长,不是五年十年的时间,我觉得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我看来,  企业家创业的精神是永远会先接受失败,失败后再来,直到成功,成功后再继续发展事业。创业容易,守业难。管理公司不容易,调整公司结构也不容易,同时还需要常常面对竞争者的挑战。另外,走出国门,面对国际化竞争也很艰难。

《21世纪》:当时您看这些候选人的书面资料时,您最关注的是每个候选人的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周文耀:我最关注的是在创业之初,他们是如何起步的;企业成功的时候,他是怎样接受挑战的。当然我也会看成功以后该公司的财务记录,除了这些,该企业家是如何对待他(她)的员工,他(她)是不是对员工、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这是很重要的。最后,我还会看他在慈善方面做了些什么。

《21世纪》:在这些候选人从创业到成功的过程中,有哪些特质让您印象特别深刻?

周文耀:我会关注他是不是依靠他的父亲,其他人或者依靠政府,还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慢慢(把事情)做起来。过去的二十年,我们经历了许多艰难时期,例如金融风暴,SARS等等,我关注他们是否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失败但仍能够站起来。

《21世纪》:获奖者中有9位来自大陆,4位来自香港。您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您觉得大陆的企业家和香港的企业家在气质上有什么区别?

周文耀:我觉得大陆的企业家比香港的企业家可能要更活跃一些。因为现在就香港来说,经济环境没有内地这么活跃,竞争也没有内地那么大。

《21世纪》:在与这些人交流的过程中,您有没有感觉到其中有一些人是在真正地思考国际化问题?

周文耀:有啊。比如其中有一家内地企业,其实它很大一部分的盈利是从海外来的。但是中国企业离开中国,去往海外不是那么容易的。

谈到国际化, 我认为中国企业家需要明白,在海外跟其他企业竞争的时候,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这是国内的企业需要注意的。在海外,企业与企业间讲的完全是条例、法规。这跟我们内地甚至香港都有些不同。香港是法制与人际关系两者俱存,但内地还是较重关系。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标准趋同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遵循国际规则做事。当然这需要时间。

《21世纪》:在未来的五年内,国内企业会正面同国外的企业进行国际化竞争,就您看来,它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

周文耀:我觉得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们讲得出就做得到。他们总是尽心尽力去做一件事,勤勤恳恳,不害怕困难和失败。1989年我来上海,第一次去杭州,车程是6个小时,现在是一个多小时。高铁通了之后全程是45分钟。香港过去二十年,改变并没有这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26

王潮歌:我是一个另类企业家

1 : GS(14)@2011-01-30 15:35:31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4/4MMDAwMDIxNzg4Mw.html
       2010年12月17日,云锋基金宣布注资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印象”),金额达5000万美金。这已是印象第三轮融资。此前融资额为数千万美金,投资者包括IDG高盛、海纳亚洲等知名机构。
在国内文化创意行业,有如此吸金能力的案例还不多。但如果外界套用现有的商业模式去理解印象,其CEO王潮歌会“万分的不愿意”。
“因为我觉得,您给我搁旧了”,王潮歌直言不讳,她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个企业家自己独创出来的一种商业特点,一定要随着时间和人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作为一家文化创意企业,印象在走以及将走怎样的商业路径?
王潮歌“自己也很好奇”,她说,“我是第一个先吃螃蟹呢,也许以后长得特好看,也许早早地就死了,不一定。”
2003年至今,印象共打造了6部作品,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武夷山和印象·普陀。而伴随印象系列成长的,一直不乏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比如,有人公开炮轰印象系列“高投入未必有高回报”、“一窝蜂复制”等等。
面对质疑,王潮歌频繁的解释,“我很担心”,她说,“我知道掐死这个东西有多容易,而要诞生这样一个东西有多难”。
艺术能挣钱
《21世纪》:在印象公司,你兼任总导演和CEO两种角色,在选址以及打造印象作品的时候,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要考虑的因素是否会更多?
王潮歌:我是一个另类企业家,特另类,我的思维方法和我对企业的认识都跟大家不太一样。我敢天地良心地向大家保证,开始时,我没有想到以赚钱为第一目的;我融资的时候,一定也不是想做一个商业模式,使我变得更发达、更有钱。我确确实实认为,(赚钱)那件事为小。
《21世纪》:什么为大?
王潮歌:有一种力量,就是艺术能挣钱这个事(为大)。
过去我们一直把商业和艺术割裂,院团全是国家养,国家拨经费,院团去做节目,演得好与坏不大有关系;甚至很多院团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拿一个奖或者到北京去。这样长期形成的文化体制,实际上让更多的人不会去想市场,比如张口要票成了一个习惯。我觉得这是对市场的不尊重。同时更坏的影响是它剥夺了非常多的普通百姓享受文化、消费文化的权利,他们慢慢就拒绝掉了。
印象做的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的同行,艺术能挣到钱;告诉我们的百姓,你们有资格去享受和消费艺术;告诉给我们的政府,文化产业还可以有这个样子。如果能做到这些,我觉得人生圆满。同时,因为我这么去做,我一定能做得好,一定能挣到钱。
《21世纪》:公司已经三轮融资了,投资人会对盈利有期望和要求吧?
王潮歌:所有的钱都是趋利的,不是做慈善的,他们一定是看到利才投的,一定是我的模式不错他们才进来的。
目前,只有印象·海南岛还未盈利,2010年印象·西湖盈利6000万以上,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的年平均观看人数均超过130万,印象·大红袍于2010年3月首演至今上座率超过70%,当年实现盈利。
但如果虞锋每天跟我说,下个月把多少钱挣回来的话,我眼睛瞪得比现在要大多了,我都不认识他了。关键是他跟马云从未跟我说过这句话。我们是在一起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也许成,也许不成,但如果成了,那将是中国非常新鲜的文化产业运营模式。这比算计投资回报率多少有趣多了。
《21世纪》:你说过,因为“印象·刘三姐”,整个阳朔的生态都发生了改变。但对于印象系列而言,赚到的仍只是票房。公司目前有无拓展收入来源的计划?是你之前说的“中国版迪士尼”设想么?
王潮歌:我说的“迪士尼”是一个大概念,它把零售、旅游、房地产等都放进来,做很多延伸,然后慢慢复制。我想借这种方法告诉中国人,复制本身没有错,只有复制才能打造文化产业链。但怎么去扩大、去延伸,这个事真的是要一点儿一点儿攻下来。
《21世纪》:对于已经完成的印象系列,哪些仍是需要花精力去做的地方?
王潮歌:实景演出,它不是机器,不是流水线,可以做到很标准。我们这里的标准存在于两个地方,演员的内心和观众的内心。这两个人心就没标准,是一个感受,所以,演出的标准化能维系,非常困难,这跟电影不一样,人家拍好了,电影院一放,都一样的,我的不行。
所以,我们每年都必须去做维护它的品质。标准化是需要在以后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做的一个工作,现在做得还不是特别好。
       《21世纪》:如何能知道哪里不符合标准?
王潮歌:我们是按8拍计时,本身底下有一个舞台记录,每一天都要记的,同时,还有一个硬指标,就是掌(声)。比如,我们有几百场的例子,我知道哪个应该是观众感兴趣的,应该有40次掌声,现在只有37次,那3次哪去了?为什么没了?如果掌(声)少了,那我会是一场大火,非常可怕的一场火,我会把所有的职员都骂到了,然后大家一起找,把掌(声)找回来。
职业导演,兼职CEO
《21世纪》:从导演到CEO,你如何完成角色转换?
王潮歌:举个例子吧,我喜欢在机场买杂志、买书,原来都是买一些小说什么的,现在特自然地就走到经济类那块去了。我已经不是一个被动地学习,已经开始对这事感兴趣了。
投资人也给我很多帮助,我把虞锋都当字典翻,我有时候连一些基本的术语都不知道,经常向他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有时也会探讨,我们这个模型如何建立的更好。经过三轮融资,很多商业精英等于是给我上了商业课。
《21世纪》:作为导演,你强势、拼命,也可以这样要求演员,但作为CEO,这样的价值观是否被员工所接受?
王潮歌:我在企业运营的时候依然强势。我依然遵循一个观点,你在我这儿工作,一定能挣到你养家糊口的钱,但这不是第一位的,在这儿,你一定要感觉到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你是不是很兴奋,是不是对你自己可满意了,是不是很冲动,是不是跟我们在一起过这种日夜颠倒、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日子觉得挺来劲的。如果不是,另外找个地方待着去。因为艺术本身要求人全身心地投入,有这样精神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候顶上去。
《21世纪》:“王导”和“王总”,更喜欢哪种身份?
王潮歌:你还是叫我王导吧,王总太别扭了。我是一个职业导演,兼职CEO。
每年大学毕业生,搞金融的,搞企业管理的,有几万人吧,你知道每年毕业的导演有几个吗?20个都不超过。所以,我能成为一个导演,已经是社会的各种财富和我个人好的运气集合在一块了。我可以找一个非常好的CFO、CEO,但你给我找一个好导演试试,全中国都没几位。所以,我还得当导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18

费舍尔:十年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回顾

1 : GS(14)@2011-02-20 13:08:48

http://www.iceo.com.cn/column/32/2011/0121/20803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65

【企业家点评】对人的尊敬是信任

1 : GS(14)@2011-02-20 13:44:31

http://www.iceo.com.cn/shangye/36/2011/0212/208890.shtml
如果社会与公司的制度安排让普通劳动者无法享受到其本应有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这样的制度将无法持续

万科集团有个物业事业部。物业服务与地产开发十分不同,它是一个人力密集型行业。基层员工离职率高,是这个行业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上周保安员还主动为你拎购物袋开门,下周新来的就要找你盘查证件了,这显然会降低提供给客户的品质感。在万科,客户购买住宅产品时物业服务的提及率高达80%,但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上,物业服务员工的离职率却高达50%,原因不外乎两方面:工作缺乏成就感,看不到职业发展方向;物质回报不如人意,看不到未来富足的道路。

社会的金字塔阶层结构,注定每个行业都有数量最多的“基层员工”,物业服务行业是个典型,餐饮业更是个典型。这些行业从业者大多数来自农村,多数只受过初中教育,上过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

由于社会的、个人的原因,这些年轻人输在了起跑线上,很难享受到作为社会稀缺资源的幸福感、成就感。这并不是中国社会的特例,真正的企业家考虑问题往往更全面。他们明白,如果社会与公司的制度安排让普通劳动者无法享受到其本应有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这样的制度将无法持续。

不过,单个企业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还是只能坐等整个国家经济环境和行业生态的进化?通常办法是多用亲情与温情打动基层员工,近似于一种软绵绵的洗脑方式。这种方法短期有效,但难以持久——因为人能被蛊惑一阵子,很难被蛊惑一辈子。

海底捞成功的奥秘在哪里?我以为黄铁鹰的总结重点在一段话:只给吃不给爱,是对待畜生;只给爱不给尊敬,是对待宠物;而人只给吃和爱是不够的,还需要尊敬。什么是对人的尊敬?见老板鞠躬给领导鼓掌?那是对地位和权力的尊敬。对人的尊敬是信任。

一般餐馆里,顾客结账时不会同服务员谈打折优惠。为什么?谈了半天,那个忙得跳脚的服务员连是否能给个98折优惠也闪烁其词,因为她要看大堂经理脸色。这种折扣,给与不给,顾客与餐馆都双输——顾客找经理要到折扣,也不会念餐馆的好。

在海底捞,所有服务员都是经理。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员工是否是管理者并不取决于他是否管理别人。所有必须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标准进行决策,并对组织做出贡献的员工,实际上都在行使管理者的职责。显然,在海底捞的管理体系中,每一个基层服务员都是一个“管理者”,这对提升服务品质起到关键的影响,对公司至关重要。

每个员工都是管理者的餐馆,显然就具备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一些餐馆使劲从海底捞挖人,试图抄海底捞的模式,却抄不出结果的真正原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难以复制的。这也从侧面印证了IBM前CEO沃森提出的原则:“就经营业绩来说,企业的经营思想、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远远比技术资源、企业结构、发明创造及随机决策重要得多。”

几天前,一位万科物业事业部的同事在微博上写到:“顾问公司提出,人均管理面积如果过高,对员工满意度和客户满意度都没好处。认同!效率固然重要,但劳动密集型行业解决人的就业与稳定不也是社会责任吗!”

万科文化提倡平等、契约、分享、包容,其核心是“尊重人”,我们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也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利。人才是万科最重要的资本,27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汇聚人才的道路。但从海底捞的管理案例中,我看到,这家后起之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中,仍有许多值得万科尤其万科物业借鉴学习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67

环球企业家:从PE行业管窥中国经济

1 : GS(14)@2011-07-16 16:03:48

http://news.imeigu.com/a/1310727000730.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17

企業家公海建烏托邦國

1 : GS(14)@2011-08-27 18:33: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560708
不想受種種法例限制?不想交稅?美國網上付款服務公司 PayPal創辦人蒂爾( Peter Thiel)為追尋這夢想,跟已故諾貝爾經濟學家佛利民(
Milton Friedman)的孫兒帕特里( Patri)合作,投資 125萬美元(
975萬港元)支持一個嶄新計劃,在國際海域建立浮動烏托邦島國,明年率先在三藩市對開海面興建多個浮動辦公室。
2 : 龍生(798)@2011-08-27 21:50:43

係唔係真係得架...新逃稅天堂?
3 : GS(14)@2011-08-27 21:52:29

好有理想的人
4 : Sunny^_^(11601)@2011-08-27 22:34:23

唔係掛.一千萬可以做到?!?!起個島喎
5 : Sunny^_^(11601)@2011-08-27 22:34:52

可能用船做office掛
6 : 雪貓(1200)@2011-08-27 23:25:20

其實不難,記得曾有導有人用已廢棄的鑽油台成功立國。
7 : GS(14)@2011-08-28 16:24:53

我都記得,呢個人好似在英國的某一個地方
8 : Sunny^_^(11601)@2011-08-28 16:57:30

7樓提及
我都記得,呢個人好似在英國的某一個地方


國家來的???有幾多人呀...得幾十人既話就冇意議啦.
9 : 亞力士(1473)@2011-08-28 23:44:28

呢d"國家"要維生 一係做賭場洗黑錢 一係做雞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38

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女人 盤點12面企業家妻子形象

1 : GS(14)@2011-12-13 23:31:53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2/1270015.html
    女排隊員出身的鄧文迪和她的丈夫傳媒大亨默多克

傳媒大亨默多克在英國聽證會上遭到襲擊,就在身邊的妻子鄧文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出一記耳光重擊,15分鐘後,默多克又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出現在了聽證會的現場,身後,鄧文迪雙手交叉,警惕得看著四周,將老公保護在自己的打擊範圍裡。
鳳凰衛視的同期聲精彩的描述了當時的情形:「看慢鏡,曾是排球手的鄧文迪很火大,起身一記重扣,這個彪悍的回擊宣告她在排球界的完美復出。突襲導致15分鐘休會後,默多克只穿襯衫,鄧文迪仍坐在他身後,老婆這下搖身一變成為保鏢,默多克超有安全感的有沒有。」
鄧文迪的護駕之舉可歌可泣,在中國企業圈內,是否有更多有關企業家老婆的事情,供我們八卦?本文尋找了12位主角,以短述的方式寫下他們與老婆的12種關係。
一、潘石屹——創業夫妻店

在微博上有568萬粉絲的潘石屹是中國的創業明星,從貧困的甘肅天水,到海南遇到馮侖,到成為萬通六君子。1994年迎娶張欣,1995年創立SOHO公司,1997年運作成功SOHO現代城,此後創造了一系列神奇的建築,在北京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設計模範公司。
這一切,有潘石屹中國化的人情世故的處理,也有張欣國際化的理念支撐。很難說潘石屹離開張欣,張欣離開潘石屹會怎麼樣。
最新消息是,張欣掌握了SOHO公司的管理任務,潘石屹成為精神領袖。與此同時,從SOHO成立之初就很瘋狂的銷售業績,來到了銀河SOHO的146億和2010年全年的238億元。
二、陳天橋——急流勇退

陳天橋和雒芊芊的愛情故事,源於辦公室戀情。後面就發生了一場傳奇,在浦東3室1廳房子裡出生的盛大,因為傳奇這款網絡遊戲,迅速發展壯大,04年登陸納斯達克,同年陳天橋成為中國首富。
在這過程中,陳天橋的老婆雒芊芊慢慢走下公司的管理崗位,從公司高管兼執行董事到執行董事,再從執行董事到非執行董事。在她卸任職務的同時,很多IT業精英紛至沓來,為陳天橋展開心中的全娛樂集團的盛大場景。
三、馬云——低調英雄

馬云不常提起他那位做老師的老婆,在自己有一個輝煌的堪比「令狐沖」的人生後,他和她老婆正致力於教好這位馬二代。
不管怎麼說,張瑛女士的口碑是很不錯的,各種文章都指出一點,張瑛是世界上最贊成馬云創業的人,她不計較短期利益,她不要丈夫給她更多時間,沒有有些女人有的撒嬌、短視和私心,最終證明了馬云有一個好老婆,兒子有個好媽媽,創業公司有個好夫人
四、雷軍——無名英雄

雷軍即將掌握金山董事長的職位,並且,雷軍的事業版圖也因為他成功的天使投資無限擴大,包括凡客誠品、多玩和YY、UC科技和小米等公司。其中像凡
客,因為找到了適合電商的模式,而成為服裝B2C的領頭羊,YY以獨特的方式挑戰QQ,雖然不能動搖其根基,也抱到了即時通訊的一條大腿,UC和小米更致
力於影響上億用戶,前者已經實現。
在雷軍強大、光亮的背後,我們很難看到雷軍老婆的任何消息,或許這就是一句話——英雄不問出處,老公自是全部。
五、王德輝——發揚光大

華懋集團主席王德輝自從失蹤後,由有小甜甜之稱的龔如心繼承了華懋集團的所有職務,非常幸運的是,這位創業以來一直活躍在公司事務的女性,只是穿著上比較年輕,內心世界中卻有經營企業的巨大藍圖。
華懋在香港擁有的大廈逾200幢,業務遍及英國、美國、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經營方向由地產發展至財務金融、物業管理、娛樂飲食等各種領域。有的人把她稱為香港的「樓宇皇后」和「香港女首富」。
儘管遺產的風波從身前一直燒到身後,但是龔如心對企業的經營已經成了全港的一段佳話。
六、江南春——雞蛋誰先

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對企業家是先有事業還是先有女人,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的回答是,先做工作狂,然後再安家。
陳玉佳是鳳凰衛視的主持人,在與江南春結婚後,她老公的觀念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江南春原本是一切奉獻給事業的人,結婚後,居然越來越相信成功的人應該給家庭更多時間。現在,江南春已經不是當年的工作狂,在他緊密的日程中,還多了一項——家庭。
七、史玉柱——離婚創業

坊間流傳,史玉柱和老婆是在創業初期,因為兩地分居導致離婚。巨人集團此刻的飛速發展,並沒有帶來感情上的越走越近,反而最終導致了並不好的結果。多年以來,史玉柱對家庭談得很少,這或許也是史玉柱迷上盛大的傳奇遊戲,並慢慢打造了以征途為核心的網遊世界的原因。
雖然這不影響史玉柱的事業越來越大、財富越來越多,但是他總有一份對女兒的歉疚。巨人集團(網遊)上市後,人們看到史玉柱的女兒因為持有一些股份,一躍成為億萬富姐。
八、杜雙華——夫妻無存

杜雙華可謂是幸運到極致,也悲劇到極致的企業家。有人拿米塔爾來問日照鋼鐵高管,對方的回答是:他有成為米塔爾的能力,但是外面的天空比較灰暗。國
家國進民退的步伐一直不怎麼緩慢,山東鋼鐵集團以山東省國資委的背景,一直推動著收購日照鋼鐵的進程。造化弄人,山東鋼鐵集團不是一個爭氣的小子,各項指
標大幅落後,就因為自己是個有背景的爺們,強行提親那位千金大小姐。
另一方面,他已經離婚的老婆步步緊逼,索要大半股權,還請來婚姻方面的金牌律師,嚴重破局不可避免。誠然,這位女士在創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發展到眼裡只有金錢和自己的境地,其中也一定有男方、女方自己的巨大責任。
九、謝霆鋒——離婚跨越多界

謝霆鋒和他的朝霆後期製作公司由於業務壯大,謝霆鋒個人身價保守估計已有5億元,更要登陸大陸的創業板。不過,謝霆鋒是一名企業家,但讓他家喻戶曉的是他的藝人身份,以及他著名的妻子——張柏芝。
因為和妻子的各種問題,謝霆鋒的PO公司和他的家產不得不從商業領域跨到娛樂界,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作為企業家的謝霆鋒,也不得不承受藝人身份帶來的考驗、煎熬和壓力。
十、王功權——鬧太大

王功權以一條私奔微博宣佈和王琴相好,隨後的那些浪漫的微博中,有反映家庭矛盾的,有想改邪歸正的,有聲明道歉的。其實,他在發出第一條微博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一場全民圍觀、全民狂歡。
王功權是鼎暉創投合夥人,曾經是潘石屹的同事、萬通六兄弟之一,在進入創投界屢有佳績,包括在IDG裡把金融界雕刻成精品等。
王先生生性浪漫,好作詩好寫文,不知道他面對40萬粉絲,大方宣佈私奔的時候,是不是想到會成為那時候中國最大的娛樂事件呢?
十一、王微——上市破局

土豆網王微應該算一個幸運的、順風順水的人,即便迎娶女主播楊蕾時,大家也這麼覺得。這裡不再像筆者的「土豆王微離婚:噩夢還是忠告?」一文探討這個問題,其中對企業家對待婚姻的態度也有很深的闡釋。
導致上市破局也不是楊蕾一個人的專利,真功夫的蔡達標已經因為家族惡鬥入獄,趕集網也或多或少有這個問題,土豆網只是一個縮影。
隨著中國商業環境競爭激烈,物質、精神誘惑增加,肉體和精神出軌肯定會越來越多,這時候,人們也需要越來越多的智慧和理智來應對憤怒的妻子、面對家庭是否還能延續這個重大問題。
十二、張朝陽的不婚和因為老婆而沒能成為企業家

搜狐張朝陽每次面對媒體,都會被很多人詢問老婆的問題,搜狐上市11年了,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的跡象。
另一方面,這世界也有很多因為老婆的原因而沒有能夠成為企業家的人,這些人的名字無法念出,這些人的情節何其相似,這些人在世界的最後一句話,一定充滿悔恨。
這世界男人女人五花八門,但是正如狄更斯所說,成功的人大致相似,不幸的人各個不同。鄧文迪用自己英雄般的舉動,贏得了讚賞和尊敬,也讓我們知道,企業家真正需要的女人,不是「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那麼簡單。
2 : 游浪潮(3792)@2011-12-14 20:59:12

湯兄o岩咩 type
3 : GS(14)@2011-12-14 21:26:23

無呀,只是畀大家研究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896

企業家懸賞 邀環保局長下河

1 : GS(14)@2013-02-19 00:35: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218/18168870
【點滴】
浙江杭州金姓老闆回溫州瑞安探親,發現童年時玩耍的河流變為臭氣遠播的污染河,決定懸賞重金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他在微博中表示,這條臨近橡膠鞋廠基地的河流工業污染非常嚴重,居民患癌症人數高得離譜,如環保局長敢在這河裏游泳20分鐘,本人將拿出20萬元人民幣。
中新網
2 : 自動波人(1313)@2013-02-19 17:43:04

20萬??攝牙"la"都未夠。。。。

老友做工程,一單job派俾質檢都派過球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3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