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這個月29號,特斯拉公司在美國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工廠將投入生產,比預計時間提前很多,大概兩年多一點的時間,但是當工廠完成的時候,大約會有1000萬平方英尺,約262年NFL足球領域的大小。這將使世界上最大的建築之一。在建造過程中,為了加快工期,特斯拉雇傭的工人數量是原先計劃的兩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艾倫•馬斯克表示,工廠可以很容易地雇傭了10000人在未來三到四年。
特斯拉如此“匆忙”的完成工廠建設首先是為了緩解Model 3的訂單壓力;另一方面是公司CEO馬斯克在上周發布的“偉大計劃第二部分”中提及包括卡車、巴士在內的多種車型正在研發中,超級工廠的完工將為新車型研發制造提供更多的貢獻。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超級電池工廠將於8-9個月後開始生產,工廠完工後每年可以為150萬輛車供電。
目前完工的超級電池工廠面積僅占計劃面積的六分之一。大部分外墻為臨時修建,為了方便後面擴建。
特斯拉模型3在3月底公布。一周之內,已經有325000多人放下1000美元存款儲備汽車。在看到這一水平的需求,特斯拉將計劃到2018年,將生產規模提高到每年500000輛,而這比原定計劃提早兩年。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超級電池工廠建設日新月異。在工廠內部,特斯拉的夥伴,松下電器產業公司向工廠投資16億美元,預計到2017年第二季度,31%的工廠完成。最終,屋頂覆蓋著太陽能電池板。
特斯拉高管稱,內華達之所以贏得了工廠,一部分要歸功於州給出的13億美元的稅收優惠,這將有利於在20年期間的特斯拉。
特斯拉稱,工廠在2018年之前生產的35兆瓦小時的電池,相當於整個世界在2014年的產量。特斯拉總裁稱工廠有能力生產150兆瓦小時電池,如果有需要的話。
分析人士說,將電池生產的產業鏈放入內部,而不是通過購買電池的形式,(比如通用汽車公司和其他主要汽車制造商),可以幫助降低成本,但也使得特斯拉的弱點暴露。例如,如果模型3生產延遲或客戶的存款不變成實際銷量,特斯拉手中就會囤積額外的電池和無法收回成本。
同時還有競爭對手可能會破壞特斯拉的夢想。支持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的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也在著手建立電池和儲能系統來保障未來幾年內的低成本電動汽車的制造。
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的野心絕非賣車,一周前發布的公司計劃把擴大產品線列入藍圖,當地時間7月29日也將在其造價50億美元的超級電池工廠舉行揭幕儀式。這些都表明了馬斯克正在往產業的橫向和縱向重新定義特斯拉。
一周前,馬斯克在一篇關於特斯拉未來規劃的文章中開篇就寫道:“我在10年前寫下的規劃,現在已經到了接近完成的最後階段。”
在新的規劃中,馬斯克認為,自動駕駛技術是特斯拉未來戰略的關鍵,特斯拉將造出比人為駕駛安全10倍的自動駕駛技術,並且融入共享經濟理念,在城市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車輛閑置時,車主可以把車分享出去自動上路載客。
但對一家電動汽車公司來說,最核心的還是電池技術。馬斯克因此提到太陽和電池存儲,還重新規劃了電動汽車產品線,把電動巴士、皮卡、半掛車和小型SUV也列入了特斯拉的未來版圖。產品線的擴大,對電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規劃效果圖,占地約100個足球場
超級工廠鳥瞰
可見,在基礎制造方面,這家全球炙手可熱的汽車科技公司正在擴大它的電動車版圖,而技術革新的關鍵,同樣是電池技術。不出意外的話,這一切都將在特斯拉位於內華達州斯帕克斯市的超級電池工廠發生。
“要滿足我們的產量目標需要生產35吉瓦/時的電力,但挑戰最大的是,目前全球的鋰電池產量,無論是用在手機上、筆記本電腦上還是電動車上,總量也不過30吉瓦/時。這麽算起來的話遠遠不夠,但顯然我們不可能讓全球的鋰電池工廠都來為我們生產電池,即便它們肯,產量也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所以,除了自己建工廠以外,似乎別無他法。”馬斯克在最近的一次公開講話中闡述了建設超級工廠的初衷。
特斯拉2014年開始動工建設超級電池工廠。按照規劃,工廠部分功能將在2017年投產,2020年達到最大產能,規劃總使用面積將達到120公頃,目前在建的一期工廠占地面積7公頃,光地基就花了1600萬美元。約100個足球場大的占地面積令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成為僅次於波音公司的Everett工廠。
2014年的地基施工現場
馬斯克眼里,外形設計類似鉆石超級工廠是“浪漫的”,他對工廠使用能源的規劃也非常超前:將全部采用太陽能、地熱能和風能;內部設備則大量采用機器人;並且配備了一個廢金屬和廢電池回收中心。
按照年產50萬輛的計劃,特斯拉要消耗目前全球全部的鋰電池產能,包括用在手機和電腦上的鋰電池。因此,特斯拉自己需要建電池工廠,為了生產更多電動汽車,也為了降低電池成本。2020年達到產能上限之後,超級工廠能夠生產超過2014年全球鋰電池產量總和,預計能把鋰電池成本降低30%~50%。
也有消息稱,全部由特斯拉自己搭建的團隊進行建造的超級工廠,建設進度可能遠超預期,很可能在2018年就能產出滿足每年50萬輛電動車需求的鋰電池,而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50萬。不過,對於2015年5萬輛的銷量,外界往往認為特斯拉野心太大。
超級工廠前臺大廳
但是,超級工廠目前只完成了14%的工程進度,尚不具備生產鋰電池的能力,僅是組裝從日本采購的電池組。目前超級工廠有大約350名特斯拉員工,組裝好的電池,將被送往5小時車程以外的加州弗里蒙特市特斯拉工廠,在那里電池將被安裝到車身上。超級工廠的電池組裝線,就是從弗里蒙特廠搬來的。
有報道稱,到今年年底,特斯拉的電池合作方日本松下公司也將入駐工廠,負責生產電池單元,而特斯拉的團隊負責把電池單元組裝電池組,因此超級工廠將真正意義上下線第一塊電池組。盡管核心生產能力來自於松下公司,但特斯拉到時候也能“理直氣壯”地宣布超級工廠開始生產鋰電池組了。
從航拍圖來看,目前超級工廠一期從正北到正南建成了4座廠房,分別建在4塊獨立地基之上,以抗擊地震。命名為“E區”的第5塊廠房很明顯已經向南規劃出用地了。E區預算達到了6300萬美元,成為超級工廠目前花費最高的項目。
目前,特斯拉售價3.5萬美元的平價車型Model 3已經收到了40萬張預訂單,而超級工廠的一大重要目標就是滿足該車型對鋰電池的需求。
北京時間今晚7時左右,特斯拉宣布將以26億美元價格收購SolarCity全部股份,這也成為新能源領域至今最大的一起收購案。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整合後的公司將向消費者提供太陽能光伏版,家用存儲電池系統以及電動車。這些設備和產品都將以同一個品牌來銷售。
SolarCity股東可以以每股SolarCity股份換取0.11股特斯拉股份,交易對SolarCity普通股的估值為每股25.37美元。SolarCity上周五收盤價為26.7美元。
作為這兩家公司創始人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稱,這是一樁根本“不需要思考”的交易,並購將產生協同效應,降低成本,有利於兩家公司的經營發展。
馬斯克的戰略是將特斯拉電動車和太陽能產業進行整合。他本月早些時候提出的“超級計劃”的第二部分就是為消費者提供同一品牌的終端設備,以驅動低碳生活方式。
雖然馬斯克已經是特斯拉和SolarCity的股東,這項收購協議此前仍然存在不確定性。SolarCity為此成立了專項委員會,審核特斯拉的收購要約的獨立性。
而在資本市場的眼中,這樁“順理成章”的並購,卻是一家虧損的公司在試圖拯救另一家負債累累的虧損公司。今年6月21日,特斯拉宣布收購要約,不過此後的一個交易日中,特斯拉股價大幅下挫超過10%,後來又一度跌至190美元,反映了投資者對這樁交易並不看好。不過上周五,特斯拉股價已經反彈至235美元。
Solarcity成立於2006年,最初起源於馬斯克的將太陽能能源服務帶入普通家庭的這一想法,在他的幫助下,其堂兄弟Peter Rive和Lyndon Rive共同成立了這家公司,馬斯克則擔任該公司的董事會主席。
SolarCity通過創新的長期租賃模式,讓普通居民享受到以低廉的價格獲取太陽能供電的方式,只要與Solarcity簽訂租賃合約,該公司便負責前往居民家中,負責屋頂太陽能板以及全套系統的安裝、調試以及後續的維護服務等,用戶還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上的APP,實時監測太陽能供電情況,掌握用電量和用電成本。
這一模式很快受到了廣泛歡迎,在陽光充沛的加州,Solarcity短時間內便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在成立一年後,Solarcity便成為了加州領先的太陽能服務提供商,到2013年,Solarcity已經成為全美安裝居民太陽能設備最多的提供商。
但這樣的模式一個最明顯的弊病在於:過度依賴於財政補貼,目前Solarcity能夠享受到高達30%的稅務減免。但該額度將在2020年下調至22%,從2022年起,該稅收減免額度將進一步下調至10%,顯然對於Solarcity來說,財政補貼的下調是極為不利的。
在2015年全年財報中,Solarcity向投資者明確列示了這樣的風險,稱一旦補貼額度降低、暫停或者終止,將“導致成本上升,使得公司不得不提高太陽能系統價格,從而可能減少市場份額。”
投資者認為,這兩家公司目前都處於財務虧損的經營狀況,“負負得正”這樣的事看來似乎並不太可能發生,兩家都背負巨額債務的公司合在一起,或許非但難以產生協同效應,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財務危機。簡單加總,這兩家公司在2015年共虧損16.6億美元,自由現金流為負47.9億美元。
特斯拉目前面臨新一代電動車Model 3的產能壓力,而Solarcity則嚴重依賴於美國新能源補貼,一旦新能源補貼額度降低或停止,將給其經營帶來根本性影響。無論是特斯拉還是Solarcity,他們所描繪的未來願景都很美好:人類社會最終不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地上跑著電動車,所有家庭產生的電能都來自於太陽能這樣的可再生能源,只是這樣的美好願景仍需要經過現實的重重考驗。
不過,馬斯克依然堅信這項收購能夠讓合並後公司的產品更加有效地抵達消費者。特斯拉耗資50億美金投資的“超級電池工廠”就是為了合並後的公司做準備的。
本周特斯拉將於當地時間本周三公布財報。本月初特斯拉承認本季度電動車交付量不及預期,分析師將對財報透露的信息予以密切關註。特斯拉近兩個月麻煩不斷,自Model S發生首起致命車禍曝光以來,特斯拉就一直在接受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調查。不過馬斯克仍然積極為特斯拉的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辯護,並且努力轉移公眾對此事件關註的焦點。
彭博消息, 特斯拉和SolarCity將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合並,估值為26億美元。
在本次交易中,SolarCity股東每持有1股該公司股份將可獲得0.110股特斯拉普通股,對SolarCity普通股的估值為每股25.37美元。
特斯拉目前的市值為346億美元。今年6月, 特斯拉曾宣布將以28億美元的價格對SolarCity進行全股份收購。
萬達院線中止收購萬達影視和傳奇影業
1.剛被滴滴收購,Uber中國要給員工發6個月獎金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當日晚間,Uber全球發布郵件,稱為了認可優步中國團隊的貢獻,我們將給大家頒發一個合並完成現金獎勵。
@到火焰山去賣羽絨服:優步今天不給司機的獎勵通知了
@永恒之王:裁員的開始而已
@世強:資本市場就這樣,誰也沒強迫誰。
2.滴滴說“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補貼還會繼續發
此次並購之後,雙方原有的補貼、紅包等問題引發消費者關註。對此,滴滴出行表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戶出行體驗為業務方向之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針對乘客的紅包補貼和司機的獎勵將繼續發放。
@Please call me Mr Qin:說的話能信嗎?上午說不合並,下午就合並了!有可信度嗎?
@忘我山人:這是分享經濟時代的順勢而為,這是資本的意誌,這是盈利的意誌,這是夢想的意誌,老柳家又吃團圓飯了,只希望補貼不要與日俱減
@濤聲依舊5277:滴滴終於開始動手了……開始額度大……慢慢的……慢慢的……永遠記住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3.滴滴早期投資人透露收購內幕:Uber原本想要滴滴40%股份
滴滴宣布收購優步中國後,滴滴A輪投資人朱嘯虎在微信朋友圈表示,談和的籌碼越來越高,去年是7億美元,今年是70億美元,沒有這些籌碼連談和的資格都沒有,所以團隊的融資能力極其重要。朱嘯虎透露,雙方斷斷續續談過很多次,但Uber一直想要滴滴40%的股份,雙方的期望值差距很大,一直未談攏。而近期,Uber全球CEO卡蘭尼克面臨來自董事會的巨大壓力,要求他把優步中國處理掉。
@張彬:希望不會像健力寶一樣
@老男孩:這明明違背了中國反壟斷法,為什麽不管呢?沒有競爭,一家獨大,不是什麽好事!
@白鵬飛:收了人家一支軍隊,代價是把整個城的20%權利給人家大本營!還自我感覺打了個大勝仗~~~
4.喜大普奔 Pokemon go中國服務器已架設
據了解Pokemon GO的中國服務器在昨晚已經架好上線了,不過目前還沒有正式啟用,另外這款遊戲在國內以何種形式上線還不清楚,極大的可能是由一家國內公司進行代理,但目前似乎沒有哪家公司跟任天堂傳出緋聞。除了中國以外,馬來西亞、以色列、墨西哥、秘魯、韓國、委內瑞拉則六個地區的服務器也一同架設完畢。
@山丘一旦:你的好友馬化騰已上線
@大褲襠騷年:再不進來,就過時了……
@orz:一進來必須融資,不然不給進,YEAH
5.今日頭條宣布戰略投資圖片庫東方IC 或為控股級投資
今日頭條8月1日宣布戰略投資國內知名圖片庫東方IC,投資案完成後,東方IC仍將繼續保持獨立運作。今日頭條方面並未對外公布具體交易細節,不過有消息稱該投資為控股級投資。
@天朝小kar車:做過內容的同學特別能理解此舉的用意,特麽找沒有版權的配圖太耗時了,隨便配圖又分分鐘被圖庫起訴,天價賠錢,so 做內容絕對離不開圖庫。
@豬霸:網易在新聞里面插播廣告,今日頭條在廣告里面插播新聞!
6.新能源領域最大交易誕生:特斯拉26億美元吞並SolarCity
國外媒體報道,特斯拉昨日正式宣布,將以每股25.37美元的價格收購太陽能面板制造商SolarCity。該交易以換股方式進行,為SolarCity估值26億美元。與SolarCity上周五收盤價相比,該報價溢價3.4%,SolarCity董事會已批準該交易。
@緣起性空什麽意思:自己收購自己???會玩
@Poldi_SHX:馬斯克是太陽城的股東,太陽城的CEO是馬斯克的弟弟
@羅玉鳳她哥:張鐵林
7.萬達院線中止收購萬達影視和傳奇影業
昨日晚間萬達院線發布公告稱,由於重組集團影視資產交易預案公告後,證券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交易各方認為繼續推進本次重組的條件尚不夠成熟,決定中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萬達院線表示,萬達影視、青島影投(含傳奇影業)以及互愛互動出於經營需要,於2016年5月開始啟動業務、管理、財務、人員等方面的內部整合。由於傳奇影業收購完成時間較短、體量較大,且涉及中美兩地電影制作業務,交易各方經審慎研究後認為,交易標的宜在內部整合基本完成後,公司再探討與交易標的間的整合機會,可以更好發揮整合效應。
@小木葉:還是不並的好,反正都是萬達的,一個是搞行政管理的,一個是文化創作的
@deep:都是內幕交易 股價異常
8.武漢萬達電影樂園停業 斥資38億開業僅19個月
斥資38億,開業僅19個月,萬達集團旗艦項目武漢萬達電影樂園宣布自7月31日起停業整改。據透露,運營團隊已暫時解散。萬達方面表示:“關園是為了升級,提升遊客體驗”。此前,王健林曾向媒體表示,有萬達在,上海迪士尼20年之內贏不了利。而樂園剛開業時,客流量平均每天僅約200人,與當初設計8000-10000人相差甚遠。
@小編的基友:喜聞樂見
@大王是我:每天才一百多人入園,居然能排隊1小時!
@勃勃末央:每次門口轉轉就走了,總覺得消費不起
9.交通部網約車服務規範征求意見:機場等禁止攬客
8月1日,交通部官網公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營服務規範(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提出,駕駛員應在允許停車地點等候訂單,不應巡遊攬客,不應在機場、火車站等設立統一巡遊車調度服務站 或實行排隊候客的場所攬客。到達目的地後,駕駛員應主動向乘客提供相應本地出租汽車發票。
@王正新:真要不能作機場訂單,就所有軟件均不能接受機場的進出訂單,從源頭上解決不就行了嗎,還搞這麽複雜…
@火星網友:可以啊 我打出租離開機場區域 再打網約車
10.亞馬遜日本推出漢語版 跟阿里搶奪中國消費者
據外媒報道,中國消費者爆買日本產品已經成為一種現象,目前這種現象甚至蔓延到了互聯網。面對這一誘人的機會,亞馬遜日本很快作出了回應。
在6月30號,亞馬遜日本網站悄悄推出了漢語版,此外,還向中國大陸地區的消費者和企業用戶推出了新的低運費選擇。亞馬遜希望進一步開拓亞洲市場,從而增加營收渠道並彌補在中國市場的不足,漢語版的推出正是這一努力的一部分。
@飄發哥今兒肛誰:直郵搞好~生意不會差的
@曉夢迷蝴蝶:這還真夠快的,黃花菜都涼了
@溢:別比代購貴太多我們都會買,必竟過日子。
今日思想
從滴滴的發展,我總結自己的投資心得。我覺得做天使投資就像放風箏,你曾經緊緊攥著手中的線,漸漸風箏越飛越高,讓你越來越看不懂。這是好事,如果它一直在你眼前,甚至就在腳底下,反而是失敗,說明公司沒做大,CEO成長得太慢。
要我形容和滴滴一路走來的這個過程就是互相依托,相互成全。三年前局外人會評價,程維遇到我是他的運氣;但在今天我必須得承認,能遇到他,是我的福氣。
——王剛(滴滴天使投資人)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汽車公布第二季度財報,本季度該公司營收為12.70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9.55億美元,凈虧損為2.9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擴大。本季調整後凈虧損為1.50億美元,每股虧損為1.06美元,分析師平均預期為調整後每股虧損59美分。
特斯拉汽車第二季度來自於汽車業務的營收為11.82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8.78億美元;來自於服務及其他業務的營收為8820萬美元,高於去 年同期的7690萬美元。新車出貨量為14402輛,其中9764輛為Model S車型,4638輛為Model X車型。Model S車型的平均價格與上一季度相比增長3%,Model X車型的平均價格較Model S車型高出15%以上。
第二季度運營支出為5.13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84億美元。其中,研發支出為1.92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82億美元;銷售、總務和行政支出為3.21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2.02億美元。
特斯拉汽車稱,產需狀況將可對該公司在2016年下半年中交付約5萬輛Model S和Model X新車的計劃提供支持。車輛生產效率正在迅速上升,並表示目前該公司正在進一步提升周度生產率;除非發生任何進一步的供應限制情況,否則該公司計劃在第三 季度結束時實現每周生產2200輛汽車的穩定生產率,並計劃在第四季度中將生產率提高至每周2400輛。
特斯拉美股周三盤後公布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最近二季度特斯拉每股虧損1.06美元,高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52美分美元。二季度凈虧損擴大至2.93億美元,這也是特斯拉連續13個季度虧損。但是二季度企業營收增長33%至12.7億美元。這符合馬斯克希望在短期內迅速擴大企業規模的策略。
財報還顯示,特斯拉二季度交付車輛14402輛,未達到預期的17000輛,也低於一季度的14810輛。從目前的交付數據來看,上半年的交付甚至不到3萬輛。即使下半年實現了特斯拉預計交付將達到5萬輛的目標,全年8萬輛的銷量底線恐怕也是難以有保障。
但是這又有什麽關系呢?財報似乎與這家“胸懷遠見”的公司越來越沒有關系。因為特斯拉從2010年6月上市以來,整整六年,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盈利。馬斯克現階段的模式就是燒錢,燒錢,燒錢!盈利與他無關。
也許特斯拉作為一家汽車企業,馬斯克的邏輯是難以為人所理解的,但是作為一家新能源交通運輸和制造大亨,馬斯克不用多說什麽,投資者心甘情願會為他掏錢。他們都是這樣想的:“萬一這小子成功了呢?”
更何況本季度特斯拉又進入到一個“超現實”階段——收購SolarCity後,馬斯克的計劃將變得更加宏大!但這也產生了一個更加現實的問題,買下SolarCity,他到底要為此融多少錢?2015年兩家公司的現金流分別為負25億美元和負的47億美元。這也意味著兩家虧損企業合並後,將需要更加龐大的資金支持。
本周特斯拉投資50億美元的位於內華達州的“超級工廠”就要正式投產了。這家荒漠中拔地而起的龐然大物承載著馬斯克全部的希望。如果沒有這家工廠,特斯拉將很難把電池的成本做低,也無法推出價格僅3.5萬美金的Model 3。特斯拉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就能在這座工廠里為Model 3生產電池。Model 3今年3月預售成績斐然,共獲得了37.5萬消費者每人1000美元的訂金。特斯拉稱將於2017年晚些時候開始交付。
更讓人吃驚的是,馬斯克的目標是要在2018年前實現年產量50萬的目標。這對於特斯拉是巨大的挑戰。有分析師嘲諷稱:“特斯拉是要把豐田和其它汽車企業用50年才學會的事情兩年之內就給辦了,這簡直太荒謬了!馬斯克不應該低估了現在的困難和未來現實的挑戰。”
上周,特斯拉公布了“超級計劃”的第二部分,希望整合太陽能電池、全自動汽車共享系統,以及重型汽車業務。不過一些投資人指責馬斯克過於天馬行空,他的“遠見”很難在“近期”實現,只會導致公司不斷地燒錢。
在這項還有待披露細節的“超級計劃”中,特斯拉宣布了制造小型SUV和皮卡車的計劃,並希望進入重型卡車領域,從而改變整個運輸行業的現狀。
過去一個季度,特斯拉頻頻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該公司研發的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在發生致命事故後,可靠性遭到質疑。此外,特斯拉對於SolarCity的收購案也引發投資者的不滿。
另據根據彭博社報道,特斯拉今年以來已經失去了5位包括生產、制造等關鍵領域的主管,這給特斯拉的戰略按計劃實現且生產出高質量的電動車帶來風險。
不過,特斯拉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實現夢想。科爾尼合夥人、汽車行業分析師孫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動車按照傳統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來說,仍然處於市場導入期。在這個期間,對電動車業務投入的專註程度,以及產品的技術含量、市場定位和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斯拉這類企業是有明顯優勢的。”
盡管新能源車市場正在快速增長,但是由於基數小,市場滲透率仍然較低。根據科爾尼提供的數據,以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主要是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為例,2015年新能源車在整個新車銷售中的滲透率僅為1%,預計未來在各項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車銷售會以約50%的年平均增長率繼續快速增長,到2019-2020年前後突破5%的滲透率並進入真正的快速增長期。
在遭遇中國“首撞”之後,特斯拉目前已經從其中文網站上刪除了“Autopilot”和“自動駕駛”這兩個詞。
通過網頁快照的對比可以發現,特斯拉上周日晚些時候從其中文網站上刪除了有關“Autopilot”和“自動駕駛”的描述。之前,這兩個詞匯在特斯拉中文網站上多次出現。更改後,特斯拉采用了“自動輔助駕駛”的說法。
一位特斯拉發言人在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特斯拉一直在不斷改進,包括各種資料的文字翻譯。在過去的數周,該公司一直在解決各種語言之間的差異。此次調整網站用詞與該事件或相關文章沒有關系。
就在上周北京朝陽大悅城店的店外展示上,特斯拉依舊將“自動駕駛”作為了重要宣傳點。而兩周前,北京地區剛發生特斯拉自動駕駛中國“首撞”事故。當時車主特斯拉Model S車主羅先生在北五環使用自動駕駛時發生撞車剮蹭,原因是系統未能準確識別前方停靠的黑色桑塔納。
事件發生後該車主還在微博上呼籲,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目前尚不成熟,官方不應該作為營銷中的宣傳點。不過特斯拉官方顯然未就此事件聽從該車主建議。
另據特斯拉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在8月2日的北京撞車事故發生後,特斯拉中國員工開始接受額外的培訓,要求他們在展示“Autopilot”功能時,必須始終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
據國外媒體網站Electrek的報道,周一,一輛特斯拉Model S電動汽車在法國試駕期間突然著火。事後車輛完全被摧毀,事故原因目前不得而知。
據稱,當時這輛汽車發出巨大的噪音,而且儀表盤還顯示出預警信息警告乘客該汽車的充電功能存在問題。於是,車主立即令駕駛員靠邊停車,並讓車上所有乘客下車。之後,這輛汽車就出現了突然起火問題。消防隊員迅速趕到現場控制火勢,但車輛被完全摧毀。
周一上午,社交網站Reddit的一位用戶就將這輛Model S著火的照片發布出來。這位Reddit用戶還表示,此次Model S汽車起火事故發生在法國巴斯克地區的比亞里茨(Biarritz)小鎮。這位用戶還透露,當時共有三人乘坐這兩Model S汽車,三人最後都安全下車,毫發未損。
這些事件停止後特斯拉增加了在電池組底部的鈦盾,但到目前為止一直沒有在特斯拉發生火災的詳細報告。
火災的原因目前還不得而知。特斯拉發言人Electrek發表聲明:“我們正在配合相關機構,調查此次事故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密切合作。在此次事故中,乘客均未受傷,在事故發生之前,他們都能夠安全下車。”
Uber對於無人駕駛技術的投入根本停不下來。昨天,Uber宣布正在匹茲堡測試無人駕駛汽車,並宣稱今年年底前用戶有望Uber打到無人駕駛專車。與此同時,Uber還與沃爾沃共同宣布了一項造車計劃,雙方將共同投資3億美元投入自動駕駛研發技術。沃爾沃今年年底前將向Uber出售100輛包括XC90 SUV在內的汽車。成為百度和寶馬之後的又一項傳統汽車制造商和互聯網公司聯手打造無人駕駛汽車的案例。
沃爾沃全球總裁兼CEO漢肯-塞謬爾森表示:“沃爾沃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技術全球領先,與Uber的合作標誌著沃爾沃已經登上自動駕駛技術變革的中心舞臺。”
沃爾沃公關部對第一財經表示:“兩家公司將會共同開發新的基礎車型,這一車型將不僅涵蓋最新的自動駕駛技術,並且支持升級,包括開發無人駕駛汽車。該基礎車型將由沃爾沃公司生產,而後由Uber采購。”
另據沃爾沃方面,這款基礎車型講用於兩家公司下一階段的研發:Uber將會把自主開發的無人駕駛技術加載到這款進去;沃爾沃則會在該車型上搭載全自動駕駛技術。全新基礎車型將在沃爾沃汽車SPA架構上進行開發,這是全球最先進的模塊化架構之一,目前用於沃爾沃90系產品的生產研發。新基礎車型將有兩家公司的工程師通力完成,將進一步強化SPA架構的可擴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前,Uber已經開始使用沃爾沃XC90和福特Fusion作為其自動駕駛汽車開發的試驗車輛,並且已經在匹茲堡上路。這也引起了公眾對於技術尚未成熟的無人駕駛車汽車上路所引發的安全問題的擔憂。特斯拉的半自動汽車今年5月第一起致命車禍被曝光之後,引起了業內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激烈辯論。
選擇與沃爾沃合作,Uber或許也是希望在安全方面打消公眾的疑慮,走出“特斯拉的陰影”。高風咨詢董事總經理、資深汽車分析師羅威(Bill Russo)表示:“沃爾沃95%以上的車禍都是由人為造成的,安全性比它的競爭對手要高很多。這符合Uber對無人駕駛車的期望:降低成本並提高道路安全性。”
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發表聲明稱:“每年有超過百萬人在交通事故中喪生,這是我們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的初衷,但是我們沒有辦法自己完成這一宏大的任務,所以選擇一家偉大的公司合作尤其重要。”
沃爾沃去年推出的DriveMe自動駕駛技術將於明年起在瑞典、美國、英國和中國進行路測。但這一技術將不會被Uber使用。在最新的這項合作中,沃爾沃將負責保證基礎設施和道路的保障,Uber則將進行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以確保其安全性和功能性。
這項合作也意味著未來打車平臺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無人駕駛”專車車隊也將在未來變得更加普遍。福特前兩天宣布到2021年將建立起一支無人駕駛車隊;通用汽車也在和打車平臺Lyft合作開發無人駕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