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廢棄」攝影賽 反思過度消費

1 : GS(14)@2014-09-08 23:23:21

【本報訊】流浪貓的睡床、硬膠的長頸鹿、千萬豪宅旁的堆填區……香港製造的垃圾無處不在,私人慈善組織WYNG基金會主辦「WMA映香港攝影比賽」,今年以「廢棄」為主題,共收到過1,000份攝影作品。透過這些作品,公眾可發現香港面對着嚴重的垃圾問題。回收場的可再造廢物堆積如山,本來不應存在垃圾的地方也佈滿垃圾。參賽者師張的黑白照作品《孩子的未來》,是透過在垃圾堆中掩鼻的小女孩,告訴大家若不正視廢棄的問題,我們下一代居住的環境可能變成一堆堆廢墟,一些被丟棄的東西,可以閒置數年亦無人清理。參賽者Sarina Au Yeung的作品《鋼琴別戀》附載了一段說明:「三年後走過這地方,這幾座鋼琴依然屹立不倒。經過多年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時間並沒有給它們洗禮。唯一已變的是,昔日這些主人,家中已換了最新最優質的鋼琴。」



【「WMA映香港」部份參賽作品】《鋼琴別戀》

探討經濟與公義問題


WYNG基金會表示,這類以社會現象為題材的攝影比賽,是受到外國類似的活動啟發;透過比賽與展覽,希望公眾能夠反思各種社會問題。今年以「廢棄」為主題,是因為政府推出了一些減廢及處理廢物的政策,引發各界討論。在商品氾濫的物質社會,大眾對過度消費的文化習以為常。但隨之而來的,是過量的物質產出和不必要的浪費。廢物不僅僅是「垃圾」,還有許多無形的耗費。由有價值的物品變成廢物,廢物的問題從來都牽涉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甚至分配與公義的問題。基金會已經選出28件入圍作品,通過網上公投及評審評分,決定優勝作品。公眾可登上http://www.photocontest.hk,於網站登入facebook戶口,投選心愛作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908/188594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34

康禮賢(Mark Konyn): 示威事件的金融反思

1 : GS(14)@2014-10-05 15:23:29

http://www2.hkej.com//wm/article ... D%E5%8F%8D%E6%80%9D

周末在香港發生的政治事件,令金融業界震驚。示威衝突的發展速度,及至香港警方採用的武力,均令政治僵局意想不到地逐步升級。香港一直都以和平示威的傳統見稱,但周末所發生的事件,顯然會令聲譽受損,國際媒體已作出廣泛報道,並成為翌日主要新聞標題。

然而,在這些事件背後,應該要有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並作出洞察。

外界對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產生疑問

任何成功的金融中心和商業樞紐,都需要長期穩定。香港近年來面對著許多挑戰,但一直變得更加強大,而且保持著公民秩序,這有利於香港成功穩固其在區內及全球的金融貿易中心地位,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一個好例子是即將推出的「滬港通」試點,投資者可以在本港買賣A股,這項措施為香港提供良好機會,在中國和全球金融體系融合的過程中受惠。

這個例子亦反映了中國政府如何區分經濟及政治改革。中國領導人重新承諾經濟改革,投資者預期,在即將舉行的四中全會上,中央會再作出改革承諾,著重落實執行政策,而金融改革則為當中最前線和最重要的部分。

這場示威活動,無疑令外界對香港作為金融中心開始產生疑問,示威期間的震撼場面也足以影響到香港的形象。

股市跌不能全歸咎於政治事件

本地投資者即時反應清楚可見,股市拋售加劇。不過,把港股下挫完全歸咎於政治事件,則值得商榷,因為中國在周末期間公布的最新工業生產數據增長放緩,而且有多項環球因素影響著市場情緒,尤其是美國上調利率的預期。儘管市場普遍預期美國首次加息時間大約是在2015年中,但聯儲局主席耶倫最近的言論,暗示在首次加息之後,美國加息步伐有機會加快。

事件單獨來看,示威活動不會動搖香港的策略性位置;但是,如果政治僵局持續一段更長時間,將會破壞投資信心,並拖累本港經濟增長,對商業活動、旅客、消費和投資信心都會有影響。

密切關注本港司法制度的獨立性

對國際投資者而言,本港獨立的司法制度從來都是意義重大的。這個最基礎的因素,是很多全球性商業機構到香港建立業務的原因,也是本港長久以來突出的地方。無論因為任何事情,這個獨立性一旦被損害,將令到國際企業重新思考,並要求一個更高的風險溢價。在示威活動以外,投資者將密切關注本港司法制度的獨立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93

肖鋼「萬言書」 深刻反思監管漏洞

1 : GS(14)@2016-01-17 21:46:4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17/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因內地接連爆發股災,加上實施熔斷機制而備受質疑的中證監主席肖鋼,在辭職傳聞中現身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承認股市異常波動充分反映中國股市不成熟,監管有漏洞等;又稱中證監要深刻總結反思,汲取經驗教訓。

明報記者 武君

在長達超過一萬字的講話中肖鋼稱:「這次股市異常波動充分反映了中國股市不成熟,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備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場體系、不適應的監管制度等,也充分暴露了證監會監管有漏洞、監管不適應、監管不得力等問題,必須深刻汲取教訓,健全制度,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被中央替換傳言不攻而破

肖鋼又稱,由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12日,上證綜指和深成指分別上漲152%和146%,過快上漲必有過急下跌,其後市場頻現千股跌停、千股停牌,流動性幾近枯竭,股市運行的危機狀况實屬罕見,「如果任由股市下跌崩盤,就會跨產品、跨機構及跨市場傳染,釀成系統性風險」。

A股上周五收報2900點,由去年6月最高點5166點至今,已經累跌44%。肖鋼倡導推行的熔斷機制是加速A股崩塌的原因之一。熔斷機制1月4日實施首日就觸發7%的跌幅而休市,1月7日開市僅29分鐘再跌7%休市,其後「熔斷機制」被中證監緊急叫停,引起內地股民對肖鋼口誅筆伐,要其辭職。

提出包括註冊制等多項改革

當時正值證監會委任肖鋼為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令其下台傳聞甚囂塵上。不過肖鋼昨日在中證監最為重要的會議上發表講話,被中央替換傳言不攻而破。

肖鋼同時在講話中提及多項改革,包括啟動註冊制、建立上交所戰略新興板,並首次提出要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建立符合股權眾籌「大眾、小額、公開」特點的發行方式;以及深入推進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支持上市公司,特別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通過資產注入、引入戰略投資、吸收合併、整體上市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

研究解決H股全流通問題

他又提出,將研究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深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啟動深港通、研究滬倫通;研究解決H股全流通問題;以及推動港資、澳資在境內設合資格證券和基金經營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307

今年增設校外公演 六四劇緊貼時事 冀觀眾反思社運

1 : GS(14)@2016-04-18 11:44:12

【《讓黃雀飛》】■重現27年前北京木樨地的血色夜晚,並描述其後港人參與協助學運領袖逃亡事迹。李家皓攝


【本報訊】學生領袖高舉旗幟反貪腐,隨之而來卻是機關槍掃射、坦克車輾壓,「六四舞台」將27年前北京血腥鎮壓,透過舞台劇重現中學生眼前。有導演認為,近年香港政治環境急劇轉變,劇目內容不得不改以緊貼時事;也有導演坦言為話劇能接觸更多同學,無奈減少劇中有關日後運動方向的想像,強調不會再妥協。記者:馬志剛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以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作引,描繪一名隱藏身份20多年的天安門母親心路歷程,當中高舉黃傘的一幕,曾有演出學校的老師認為太有象徵意味,表示關注。


劇團「六四舞台」自2011年起於學校巡迴演出,今年首度在校園外設公演,監製韋少力表示,希望讓更多人士有機會觀賞,5月底會在兆基創意書院公演4場,門票稍後公開發售。她說至今已有約18間學校可安排劇團到校演出《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一劇,另《讓黃雀飛》、《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則各有5、6間學校預約演出。劇團昨就各劇目綵排。《讓黃雀飛》描述當年有心港人營救學運領袖逃亡來港、暫居西貢營地的「黃雀行動」,延伸到2012年香港反對國民教育的公民抗命行動,將今昔抗爭做對照;《十七歲》則以2014年雨傘運動作引描繪出政治冷感,來自中國的表姨婆原來一直隱藏「天安門母親」身份,為了阻止熱衷參與抗爭的表姨甥孫阿偉,再次勾起當年愛女在木樨地中彈身亡的回憶,才願道出女兒離世真相。



校長怕上身拒合照


《讓黃雀飛》導演陳敏斌說,劇目每年的最後一段戲都有改變,起初以2010年反高鐵集會作場景,現已改成2012年反國教集會,而經過2014年佔領運動,甚至今年初旺角事件,希望同學看過話劇後,能反思自己願意為社會運動投入多少。《十七歲》、《小白花》導演李景昌就提到,劇中男角高舉黃傘一幕,曾有教師認為太有象徵意味,惟李堅持照常演出,他坦言已就內容作約5%妥協,讓個別學校首肯在校內演出;監製韋少力補充,曾有校長「怕上身」,讓劇團演出後拒絕同台頒贈致謝狀合照。但他們相信香港仍有創作自由,不取政府資助仍有空間絕處逢生,金像獎最佳電影《十年》正是好例子。支聯會昨則舉行長跑活動,約30人由城市大學跑往尖沙嘴,乘船往中環再跑到西環中聯辦。支聯會秘書李卓人表示,今次長跑全程27公里,象徵六四發生至今27年,表達對爭取平反六四和建設民主中國的決心,望終有一日跑到天安門廣場豎立民主女神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8/195758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414

反思浩劫 廣西親歷者談割肉挖肝文革人食人「因為恨,吃掉他」

1 : GS(14)@2016-05-19 02:16:39

■在當下一片反思文革的聲音中,諷刺的是在港生活的毛粉、「香港毛澤東思想學會」會長林敏捷,昨日竟高舉標語在九龍城舉行「慶祝文革50周年」活動。張志華攝



【文革50年】50年前的今天,毛澤東一聲令下,舉國瘋狂,以「造反有理」的亢奮和血腥塗寫青春……躁動過後,神州舉目瘡痍,白骨累累,無數靈魂被扭曲!半世紀過去,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竟也大搞個人崇拜,猶如老毛翻版;毛左思潮再度洶湧,甚至香港也有一群毛粉昨日高舉紅旗、標語,在九龍城大搞「慶祝」文革50周年的活動。中共掩耳盜鈴,禁絕內媒回顧文革50年,《蘋果》記者逆流而上,爬梳史料,穿州過省,求揭歷史真相於人前。第一站廣西,鄉民回憶文革的烹人煮酒,竟猶繪聲帶笑,聞者發怵。(文革系列八之一)記者楊倩、何家達、伍嘉亮廣西直擊


「文革拿人來鬥、打死然後煮來吃。我看到這邊打死兩個,然後人家割肉,用那個瓦煎來吃。」來賓市武宣縣祿新鄉65歲村民石老伯笑着告訴《蘋果》記者,至於為甚麼會有人吃人,他說:「因為恨就吃掉他啊!有甚麼好怕的。」1968年5月14日,在武鬥中被俘虜的學生覃守珍、韋國榮被押送行至糧所時被打死,割肉挖肝,骨骼掛在樹上。


■廣西武宣縣祿新鄉文革時的糧所,曾有兩名學生在此被打死並分屍吃掉。何家達攝

女民兵吃掉5男性生殖器

鄰鄉銅嶺中學經重建,舊教室只剩兩排,文革時校長黃家栠在這裏被學生吃掉,校園保安也知舊事。1968年7月1日,黃在教室被批鬥後遭亂棍打死,翌日屍體被眾學生剖腹取肝割肉,在校內用瓦片烘烤分吃。吃人非因飢餓,而是仇恨!那時廣西農村瘋傳「黑五類」(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及子女造反,要殺幹部群眾,「你不殺他,他就要殺你」;1968年春夏各縣陸續成立革命委員會,統一指揮殺人,不少黑五類被滿門抄斬,包括嬰兒。殺人花樣很多,集體活埋、砍頭、灌滾水、綁炸藥、剜乳割陰,逼子殺父有之、輪姦死者妻女有之。未夠解恨,各縣紛紛興起「人肉宴」。其中武宣縣逢墟日必殺,每殺必吃,19歲女民兵陳文留據說吃了5副男性生殖器,英勇晉級縣革委會副主任。直到該縣老幹部王祖鋻冒死上書中央,才喊停吃人狂潮,但王被以「誣衊文革」批鬥勞改。據中共處理廣西文革遺留問題內部材料,1968年僅武宣就有76人被分屍吃掉、該縣百多名幹部黨員因吃人被開除黨籍。整個廣西1968年吃了幾百人,臨近首府南寧的武鳴縣也有最少29人被分吃。「武鳴華僑農場都有食人啦!鬥死了,晚黑挖開條屍,刀割開,流血淋淋的肝拿出來就送酒嘎啦!」文革從廣西逃港的印尼華僑許生對《蘋果》說:「他們是變異的人類!唔係人來嘎。當時是一種時興,一種驕傲,一種英勇!」曾參與中央調查的退休幹部晏樂斌披露,廣西文革有名有姓死者8.97萬,無名無姓死者3萬多,失蹤2萬餘人,還僅是下級上報的數字;民間反映死人達20至50萬。





■廣西農村文革集體殺人的景象。互聯網

■武宣縣北門城樓上還有文革時兩派武鬥留下的子彈窿。何家達攝





■武宣縣城門前的梁生家裏貼滿毛像,是忠實毛粉。何家達攝

■廣西南寧邕江,文革時上萬屍體被拋進河。何家達攝


■石老伯曾親眼目睹文革人吃人。

南寧屠城萬屍丟邕江漂來港

從兩派紅衞兵鬥爭,到軍隊出動鎮壓造反派,人稱廣西文革為內戰。1968年7、8月間,南寧發生「屠城」。軍隊、民兵及保皇派紅衞兵三萬人用槍炮對造反派佔據的舊城區發起總攻,殃及平民。當年的高中生老羅仍歷歷在目:「解放軍喊『繳槍不殺』『舉手!』有人舉手慢,就開槍打死。叫旁邊人扛屍丟入邕江,然後連扛屍的也打死,推落河。當時殺紅眼!把我們趕到江邊,全部跪下搜身,哪有槍,都是毛語錄。」3,000間房屋被燒毀後,很多寄居地下防空洞的人被灌水淹死。同期,桂林、柳州及各縣都也有同類屠殺,短期內殺死近五萬人,當時農村流行殺人術語:「種花生」指槍決,「種芋頭」指石頭砸死,「種甘蔗」指木棒打死。如今南寧,邕江靜靜流淌,難以想像當年上萬屍體順流而下,多到堵塞水閘,部份更沿珠江漂到香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6/19614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66

反思十年浩劫《蘋果》記者走訪多地揭中共禁忌

1 : GS(14)@2016-05-19 02:16:40

文化大革命是一部殺人史?親歷者的一生噩夢?它的遺害是殘留的毒藥?時至今日,各地仍熱烈追捧禍首毛澤東,大搞個人崇拜?由文革開始至今,過了50年,但對中共來說仍是禁忌,下令內地媒體不可做文革50年的專題。《蘋果》記者走訪中國多地,親訪廣西食人村、毛澤東老家湖南韶山、文革見證者、攝影師李振盛等,反思這段瘋狂、悲慘的歷史。 請留意文革浩劫50年系列,帶你深入了解這場令逾300萬人死亡的中國浩劫。《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6/196140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78

兩個紅衞兵 兩種反思 「革命就有代價」

1 : GS(14)@2016-05-21 19:01:00

■造反派紅衞兵賈冀豫已經退休,至今仍相信文革是偉大的創舉。易仰民攝


【文革50年】記者黃兆康、易仰民、彭志行北京直擊「冀」是河北的簡稱,「豫」則是河南的簡稱,「冀豫」是文革中兩個紅衞兵的名字。一個名字,文革中相似的身份,五十年後不同的反思。老紅衞兵王冀豫文革中打死一個人,被捕入獄,徹底深思,認為自己犯下罪孽,遭受報應,眼睛瞎了;造反派紅衞兵賈冀豫指自己文革中不傷一人,至今仍覺得文革是偉大的嘗試,深深觸動到人民思想深處。文革系列八之六



「一場促進人民靈魂的大革命,能沒有代價嗎?」紅衞兵在文革時期,對抗的是資本主義;文革後迎來改革開放,賈冀豫到保加利亞經商賺了第一桶金,至今在北京過着退休生活的他有幾個物業,稱對改革開放是基本肯定。發動文革50周年前夕再回首,他稱當時「真正亂的只有三年」,並指就算有死人都是代價,「抗日戰爭死了好幾千萬人,不如當時都投降了,不要抗日了?哪個革命沒有代價啊?」



■紅衞兵擁護毛澤東,高呼「造反有理」,開啟文革一頁。

■文革時的賈冀豫(後排中)到過廣州串連,與當地紅衞兵交流。



指四人幫有功勞

「毛主席發動文革很簡單,共產黨不要脫離人民。」賈冀豫指當時共產黨奪權後,幹部儼如「新的資本家代替了舊的資本家」,背離革命的初衷,便抵制文革,才產生混亂,「(幹部)操縱群眾來保他自己,觸動他們的利益,所以拚命的反抗,引起了好多混亂。」「有人把毛主席發動文化革命,極其狹隘地理解為他和劉少奇的私人權利鬥爭和爭權奪利,這是非常庸俗的看法。」在賈冀豫眼中,文革是理念上的分歧,而劉少奇根本比不上毛澤東,「毛主席的權威是無可比擬的,毛主席自己說動一個小指頭就能把劉少奇打倒。」「四人幫對上海抓革命抓得非常緊,文革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最著名的是兩彈一星,所謂的十年浩劫,絕對是胡說。」賈冀豫認為四人幫在文革中有功勞,他亦嘗試解釋官方對文革的曖昧態度,「如果當年抓四人幫是正確的、否定文革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在人民大會堂開會慶祝抓四人幫40周年,開嗎?不開。」「習近平沒有忘記廣大的窮苦人,他三上井岡山(共產黨革命聖地)。」習近平被視為近年權力最集中的中共領導人、被諷「習皇帝」,賈冀豫也為他平反,「在一定的時候,個人權威是需要的,不然群龍無首,一點權威都沒有。」


■賈冀豫當年到天安門見毛澤東時,購買放毛像的相框仍然珍重保存。易仰民攝

「加強集權 免於分裂」

「如果不是文化革命,今天的中國已經四分五裂了,你看到蘇聯沒有?文革實際上加強了中國的中央集權制。」文革對後世的影響,賈並不認為是「浩劫」,他反覺得文革讓中國免於分裂。賈也指內地主流的媒體今年刻意避開提到文革,似能解釋中共對文革的看法,「廣大的人民群眾認為應該重新評價文革,透過這幾十年來的現實更說明當初發動文革的初衷是不可否定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1/196209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918

【吃與被吃】扮成包裝肉類 反思消費肉食

1 : GS(14)@2016-06-06 03:02:51

外國反思消費肉食的插圖。 圖片來源:hazteveg.com


最近看了一段台灣藝人蔡康永哽咽地談吃肉的短片,提到他到達一個農場,不敢向圍欄後的動物打招呼,因為他知道夜裏要將牠們吃掉。場主卻笑指那是他的寵物,都有名字,吃的是另一邊的動物。蔡康永說我們吃動物,是因為沒有愛過牠們,沒當過牠們是生命體。我們吃肉的時候,都不想承認我們在吃動物的屍體。後來我又讀了他一篇刊登於《南方都市報》的文章,指我們在雞肉罐頭上畫笑瞇瞇的雞和在豬肉罐頭上畫笑瞇瞇的豬,都是為了讓吃肉的我們寬心點。在這一方面,我們實在不及獅子老虎,獅子老虎可沒要求被吃的動物露出愉快的表情。我記得非牟利獸醫診所執行主席麥志豪提過,幫貓幫狗不因牠們可愛,只因為牠們應有的權益被剝削了。而同樣被剝削了權益的還有海豚、野豬、牛和禽畜……最近就有外國動物保護團體在西班牙巴塞隆拿市中心,扮成包裝肉類,呼籲大眾反思消費肉食。我近年為健康和人道已減少吃肉,你又有何想法?記者:許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602/196370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908

攝影師聚焦素人 反思傘運

1 : GS(14)@2016-09-29 07:56:20

【本報訊】城市影像記錄攝影師朱迅(Birdy,圖)於雨傘運動期間,沒有追隨傘運的關鍵人物,焦點反而放在「瞓身」和「踩場」的素人身上,今晚他將會應邀出席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的《傘步》首映及討論會。Birdy希望,《傘步》不單是一套讓香港人反思的紀錄片,同時能夠讓身在香港的內地學生、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多點了解這場雨傘運動的意義。
Birdy曾經做過攝影記者,於雨傘運動期間,他沒有把鏡頭聚焦在關鍵的佔中三子、學民思潮等人物身上。Birdy說,兩年前,由9.28催淚彈前線走到佔領區清場,在臨近香港政改決議的關鍵時刻,遊走佔領區拍攝留守街頭的香港人,聆聽學生、長者、義務救護員、生意人、上班族、家庭主婦等人的心聲,從他們的故事之中,反映對於佔領以及政改各有不同的觀點。
Birdy說,雨傘運動以清場告終,留下的看來只有迷惘、失落以及社會撕裂。他認為,香港人要經過長時間的沉澱和反思,從而找回自己的方向及目標。



■朱迅於傘運見證警方施放催淚彈驅散市民。

■市民戴上頭盔及眼罩,站在前線與警員對峙。



反世貿啟發港人抗爭

2005年的反世貿會議,由南韓農民主導的大遊行,最終演變成大規模的示威衝突。10年後,正當大家淡忘這場在香港發生的國際大事,Birdy製作10年回顧紀錄片。Birdy說,誰會想到反世貿一役啟發了香港人往後的抗爭文化。愛用影像記錄城市的人和事,Birdy一直透過攝影以及錄像去關注社會的發展,而雨傘運動是個大型公民抗命佔領運動,關乎着香港前途問題,是一個必要記錄的重要時刻,藉此為前途未明的香港人作見證。
Birdy在加拿大進修電影、錄像製作以及進階攝影,他的作品曾經在多個城市放映,亦曾入選2009年香港藝術雙年獎、2013年亞洲當代藝術獎、2015年香港人權藝術獎。其作品《傘步》可於Youtube觀看:https://youtu.be/LfBv0l7QgP8。■記者林社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9/197853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498

昔為僭建護航 今促反思施政

1 : GS(14)@2016-10-10 04:25:00

【情已逝】羅范椒芬在上屆特首選舉中,與梁振英競選辦主席張震遠,被視挺梁悍將,由梁不被看好,到梁成功當選入主特首辦,兩人均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但政圈有傳羅范對不獲梁重用有微言,近年已少有公開挺梁,年初更曾呼籲梁要在施政報告中,加入全面反思政府施政。


傳不獲重用有微言


羅范椒芬在梁當選之初,仍極力公開挺梁,如梁振英當選後被揭位於山頂貝璐道住所有僭建,被指有意隱瞞,觸發誠信危機。羅范就公開表示,相信梁振英並無說謊,又稱有人將僭建問題無限擴大,更辯稱所謂僭建物只是未經批准的建築物,在香港十分常見,認為用「僭建」一詞形容太過負面。不過近年羅范椒芬已甚少再公開挺梁,政圈一直流傳,雖然羅范已是行會成員,又獲梁委任為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但她對一直未能打入梁核心圈子,不獲梁重用有微言。今年初羅范椒芬出席公開活動,不但未表態支持梁施政,更表明無意再為人助選。她又以內地政府工作報告也會談施政不足之處,認為梁在明年施政報告,不能一味唱好,也要加入全面反思,檢討有甚麼地方要改善。■記者莫劍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09/197955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2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