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獨家報道小米式公寓——You+國際青年公寓之後,又最新發現:雷軍已經悄悄盯上了家庭裝修領域,嘗試“用互聯網改造裝修”。作為房地產下遊產業,市場容量過萬億的家裝行業仍然行走在傳統、粗放的道路上。
2014年6月,41歲的陳煒從一家家居公司離職創業“愛空間”。他用一周時間做PPT,兩個月後和雷軍談話一個半小時,2014年8月拿到了順為資本領投、總共超過5000萬元的A輪投資。
699元的裝修單價、20天完工,在雷軍“七字訣”(專註極致口碑快)的點撥下,陳煒能給傳統的家裝市場帶來顛(you)覆(zheng)性(yi)的surprise嗎?在小米“智能家居生活”產業鏈上,“愛空間”會比You+國際青年公寓更能成為“爆款”產品嗎?
“小米家裝”
這份PPT花了陳煒一周時間來準備,他最終把標題定為“小米家裝”。
倒不是故意迎合即將見到的這位“觀眾”,陳煒打心眼里覺得自己做的事“很小米”。
一周後,在小米公司的辦公室,陳煒見到了他的“觀眾”——雷軍。
這場談話持續了一個半小時,超出了雷軍與其他被投資人見面的平均時長。陳煒第一次見識到了雷氏風格,他出了幾身汗。
臨走時,陳煒扔下一句話,“不管投不投,我就這麽做了。”
一段時間以後,陳煒創辦的這家裝修公司——愛空間,獲得了超過5000萬元的投資,雷軍的順為資本領投,其他幾家成熟基金跟投。
如果不是雷軍,在外界眼中,愛空間也許只是一家打著“互聯網思維”的普通裝修公司罷了。和You+從事的長租公寓一樣,裝修行業也處於野蠻生長階段,極不透明且充滿爭議。
陳煒看到11月底被邦地產“捅出去”的You+國際青年公寓備受輿論關註,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要找You+創始人劉洋“聊聊被曝光之後的感受”。
他和劉洋的交叉點,正是雷軍;確切說,應該是順為資本,雷軍用它投資了小米手機業務之外的領域。作為愛空間的創始人,陳煒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創立了這個品牌,並拿到了雷軍的投資。
據邦地產另外了解,愛空間已經在進行B輪更大規模的融資。
沒個0%的毛利率,
不好意思跟小米打招呼
見到雷軍之前,陳煒其實已經被周圍一圈從事互聯網行業的朋友“洗過腦”,但殘留的傳統思維還在他腦海里揮之不去。
陳煒,愛空間創始人
陳煒問過很多人:為什麽電子商務發展了十多年,卻改變不了一個裝修行業?他就想做一個改寫規則的人。
他把裝修公司搬到天貓上,打出了899元一平米的套餐價。市場部的人員都用上了“旺旺”,在線等候。客戶倒是來了,房子也裝完了,五星好評也拿到了,陳煒卻高興不起來。
“他們怎麽不surprise呢?”不管是價格還是工期,陳煒覺得都已經遠遠超出了行業水平,但客戶的反應讓他覺得夢想還沒有照進現實。
就在這時候,有人推門進來,突然間,陳煒覺得夢想向他砸了過來。
進門的是順為資本創始合夥人CEO許達來,“這將是一個價值100億美金的公司啊!”陳煒當時就傻眼了,“雖然我腦子里全是夢想,但我真沒想到會這麽多啊!”他必須清楚地記得這一天——2014年8月5日。
那時候,愛空間誕生不過兩個月。
2014年8月中旬,在許的安排下,陳煒見到了雷軍。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雷軍看到這個PPT的標題,笑了笑沒說話,聽了十分鐘,雷軍打斷了陳煒。
“什麽是小米的商業模式?”雷軍問。
“七字理論唄。”陳煒答。
雷軍反問,“現在裝修工期兩個月,那你最短可以多長?”
因為之前與開發商合作過樓盤精裝修的樣板間,陳煒估算過,如果加班加點,理論上20天可以實現,但成本會非常高,也很冒險。
“20天吧。”陳煒脫口而出,他並沒當真。
雷軍一拍大腿:“好,就20天!晚一天給客戶(賠)一萬塊錢。”
陳煒還沒緩過神,899元每平米的定價又被雷軍砍掉了22%,只剩下699元。
雷軍講故事,“你知道有一家公司堅持了30年毛利率只有10%,並做到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它就是沃爾瑪。”雷軍還搬出了自己的故事,“當年第一臺小米電視的成本要比售價高出500元,我咬著牙賣了。”
成本價銷售是雷軍眼中的硬性條件。陳煒原本以為他行業里可以賣到1299元的套餐他賣到899已經夠慷慨了,現在才明白,要是沒個0%的毛利率,你都不好意思跟小米打招呼。
走出雷軍辦公室,已經出了幾身汗的陳煒感覺一身輕松,心里又是沈甸甸的,相比最終敲定的投資額,他的更大收獲是這場談話顛覆了他原有的思維模式。“我原以為我做的事情跟小米的商業模式很接近,但其實我還是在用傳統模式思考問題,但雷軍一下子就好像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脈。”
顛覆的邊界
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去裝修。
陳煒用“微笑曲線”形容傳統的裝修過程,“買房子大家都很高興,但裝修又是痛苦的,心情就像拋物線沈入谷底,房子裝完看到這個家越來越像樣,又會笑起來,我們就是想讓中間這段低谷期也能笑起來。”
但凡有過裝修經歷的人,且不說各種裝修材料“霧里看花”摸不清真偽,與裝修公司鬥智鬥勇耗時耗力,時間成本是最大的消耗,大部分時間不是用在監工上,就是往返在住處、單位和新房的路上,到了最後房屋驗收階段,少不了各種妥協無奈。
“簡直就是滿身痛點的一個行業。”陳煒感慨,當初他懷著夢想離開博洛尼公司,就是想解放被裝修所禁錮的一代年輕人。
他的想法是,將家裝整合成一個標準化商品,用互聯網思維整合行業,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最優的家裝。
但這到底能否實現?在去愛空間的路上,我始終持保留意見。而今的家裝市場上,“裝修套餐”並不少見,之前邦地產記者自己就曾差點體驗某知名裝修公司的“幾萬塊精裝搬回家”的裝修套餐,結果交完定金之後落荒而逃。誇張點說,“扶個掃帚都要收錢”,各種隱性收費讓人苦不堪言。
邦地產記者現場探訪
抱著一顆受過傷的心,邦地產記者去了位於北京北四環的愛空間線下體驗店,從一層往下的樓梯間墻壁上,“解放一代年輕人”的slogan隨處可見。陳煒說,這句口號的靈感來自於雷軍。
第一個被解放的年輕人叫劉大山。
劉大山(著紅衣服者)
他位於北京豐臺區福海棠華苑小區的一套57.92平米的一居是愛空間微信公眾號首次實時播報“20天家裝奇跡”的主角。在劉大山家裝修過程中,愛空間派出產業工人85人次,20天一共發送微信溝通消息263條,處理了3次應急問題,配合劉大山調整了1次工期安排。
劉大山跑了兩次工地現場,一次是開工當天,另一次是收工當天。
劉大山是不是托兒?陳煒說,其實是朋友的朋友介紹來的,當時只是想內部做公測發發微信,結果市場部的同事在朋友圈一轉發,關註的人多得超出預期,自然倍感壓力山大,讓陳煒覺得必須要把這件事情做好。
試營業的第一天,依靠朋友圈里的互相轉發,來了60多人。正巧遇上來展廳選窗簾的劉大山。經過大山的賣力“忽悠”,當場就有人拍下了定金,愛空間接下的訂單排到了年後。“現在要是預定,只能到3月份再施工了。這倆月都排滿了。”陳煒沒想到,自己這麽快就收獲了一批粉絲。
邦地產記者在現場發現,不同於其他主打套餐裝修的公司將大量的原材料擺在展廳供顧客選擇,愛空間的展廳只有三種不同戶型的樣板間,裝修材料全部展現在這幾間房子里。主要的合作品牌多是行業知名品牌。陳煒說,要保證成本價,就要靠渠道優勢。他要做的就是把家裝的渾水變清,讓所有環節都透明。
在裝修鏈條上,愛空間既是產業鏈的整合者,也是品牌商的使用者。由於699元的剛性價格,想要在渠道上有利潤,愛空間必然要以規模作為談判條件。
如果說智能手機及其生態系統的主宰了過去十年,那麽科技產業未來的爆點很可能是物聯網和自動駕駛系統。
在本周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各大科技巨頭展示的產品也清晰地表明了這一點。
芯片巨頭英偉達(Nvidia)推出了很多支持汽車自動駕駛的零部件。在移動手機的大潮中落後的英偉達,如今將汽車生產商作為下一個突破口。
索尼也開始致力於開發用於汽車的圖像傳感器,精明的日本人這次不再將目光投向普通消費者,福特、通用、豐田等汽車巨頭才是他們的目標客戶。
三星的雄心也彰顯無遺,它希望成為像Google、微軟、蘋果那樣的行業霸主。三星將籌碼壓在了物聯網上。
很多人對物聯網可能還比較陌生,但當你看到具體的物聯網產品時你大概就能明白:能夠自動上鎖的房門,能夠自動編程的溫度調節器,能夠自動監視家里入侵者的攝像頭……如果說可穿戴設備將電腦裝在了你的手腕、鞋子和眼鏡上,那麽物聯網意味著到處都是電腦。
三星正在致力於打造這樣的物聯網生態。去年八月,三星收購了智能家居品牌SmartThings,難得的是,還保持了該公司的開源性和操作互動性。
三星希望給你家里的所有用品,甚至是椅子都裝上電腦,並讓它們和你能夠輕松互動。而且,三星的野心好像不止於此,他們的目光已經投向了家庭以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分析師建議投資者購買大型美國公司的股票,而一些對沖基金則不那麽樂觀。
在道瓊斯工業指數連續六年上漲、標普指數連續三年上漲後,知名對沖基金CQS LLP和Passport Capital LLC減少了美股多頭頭寸。CQS LLP和Passport Capital LLC分別管理著140億美元和40億美元資產。
摩根士丹利向客戶表示,上周,對沖基金使用的杠桿跌至兩年多來的最低水平。杠桿的降低顯示出對沖基金看好美股的情緒有所減弱。
對沖基金對股市的謹慎與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測相反,分析師認為,美股將迎來又一年的強勁增長。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華爾街策略師普遍看好美股。華爾街策略師對於2015年年終標普500目標點位的平均預期為2225點,每股收益為125.35美元。相比之下,投資咨詢公司Aksia在對200名對沖基金經理進行調查後發現,約有1/4的對沖基金經理預計,標普500指數今年將收平或者收跌。
據基金數據追蹤公司HFR Inc,2014年,股市對沖基金在扣除費用後的收益僅為2%。許多對沖基金偏好的持股都落後於大盤。以標普500指數作為標桿,這是對沖基金業自2011年來最差的表現。彭博新聞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鮑爾森旗下的事件驅動基金(Event-driven Fund)在11月下跌3.1%,2014年以來下跌了27%。
對沖基金的掙紮讓其大型的贊助人開始撤回投資。周五,歐洲第三大養老基金、規模達到1850億美元的荷蘭養老基金PFZW宣布,將不會再投資對沖基金,因其收費相對於回報過高。
許多對沖基金在上周美股大幅波動前就看空了美股。美國股市上周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開年。油價的持續下跌加上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促使美股下跌。在上周下半周,美股回升。目前,美股在2015年下跌不到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石油領跌大宗商品崩盤的路線漸漸清晰,在華爾街機構相繼下調石油與銅預期價格後,花旗在新近報告中調低了鐵礦石和煤炭的預期價格。
花旗分析師今日發布報告預計,
今明兩年鐵礦石均價分別為每公噸58美元和62美元,此前花旗預期價均為每公噸65美元。
焦煤今明兩年均價分別為每噸113美元和127美元,跌幅分別為7.4%和9.3%,兩年跌幅合計16.7%;
電煤今明兩年均價分別為每噸55美元和64美元,跌幅分別為18%和15%,兩年跌幅合計33%。
去年國際油價暴跌將近50%,船運所需燃料油成本下滑,中國進口鐵礦石的運輸成本便不斷下降,國內生產商失去了地域優勢。加之出口商所在國家的貨幣貶值刺激了中國進口需求,花旗上述報告認為,鐵礦石船運商正在成為受益者。
花旗分析師指出,每噸鐵礦石的生產成本已降低7美元,因市場供過於求,供應商需要減產才能實現供需平衡,這是鐵礦石價格的利空因素。
法國興業銀行大宗商品研究負責人Mark Keenan也認為,油價持續下跌使船用燃料成本下降,已降低了船運成本。將巴西和澳大利亞出產的鐵礦石運到中國的成本也隨之降低。這種連鎖反應減輕了鐵礦石價格走低對生產商的負面影響。
因最大消費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需求減少,必和必拓等大型鐵礦石生產商繼續增加產量,從去年年初到12月初,鐵礦石價格大跌將近50%。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華爾街機構對油價的預測已開始偏向於會跌破每桶40美元。高盛預計,3個月後油價或跌至每桶40美元附近;法興預計,今年上半年油價跌破每桶40美元;美銀預計“近期”油價或跌至每桶35美元;Energy Aspects首席分析師稱,不排除油價跌至每桶30美元。
高盛的報告還認為,銅價有嚴重傾向下行的風險,預期中國的需求將持續疲弱,庫存也將不斷上升,對近期銅價形成下行壓力,預計12個月銅價目標為每噸600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中國富豪榜上經常名列前茅的萬達商業地產董事長王健林,陸續將旗下的事業掛牌,用意除了盡速轉型、避開房市降溫衝擊,顯然也有提前布局、為接班做準備的用意。 撰文‧周岐原 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萬達商業地產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以集資港幣二三八億元(約新台幣九四五億元),成為近三年港股最大的IPO(首次公開發行)。這檔新股的聲勢浩大,不僅因為它目前在中國一一一座城市,經營近二百個綜合商辦,穩坐世界第二、中國第一大商辦開發商,更因為這家企業,正是萬達商業地產董事長、中國超級富豪王健林的旗艦事業。 「王健林」和「大連萬達」,堪稱近年全中國最紅火的兩個名字。王健林第一次成為輿論焦點,源自他看衰中國電子商務的前景,王健林大膽預言,十年之後,電商不可能占中國零售市場的五成比重,於是他和觀點相反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約定打賭人民幣一億元,不過後來王健林卻說,這只是「玩笑話」。除此之外,王家的資產,被估計高達人民幣一四五○億元(約新台幣七二五○億元),屢屢成為名列前茅的中國富豪,也一再成為話題。 房市轉空 分拆企業上市其實,除了身價和發言,王健林的大連萬達,集團版圖也大得驚人。長期研究中國富豪的胡潤,這樣形容王健林:「如今王健林想做的,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最大的電影院線,最大的海洋公園……,所有涉及的領域,他都要做到世界第一,這是典型的美國夢。」公司數據顯示,大連萬達集團的年營收至少有人民幣一八六六億元、稅後淨利達一二五億元,是總資產三千八百億元的巨型事業體;細數集團旗下,還有連鎖百貨、文化旅遊和高級飯店事業,與商業地產是支撐集團的四根支柱。 然而王健林就算繼續和馬雲對賭,中國房市已不復風光的嚴酷現實,他也了然於心。就像這次上市集資的萬達商業地產,一三年營收較一二年還成長逾四成,稅後淨利卻小幅衰退,股價也表現平平,沒有特別亮眼。因此王健林積極布局海外房地產,並擴大投資文化旅遊業,近日甚至出資人民幣二十億元,購併第三方支付企業,正式進軍網路金融市場。 這種種努力,是為了讓萬達盡速轉型,盡可能避開中國房市寒冬的衝擊。王健林也公開強調:「二○二○年時,萬達集團年營收將上看人民幣六千億元、淨利上看六百億元,半數以上來自非房地產業務,正式轉型為文化旅遊企業!」以位在湖北武漢、開幕不到一個月的萬達電影樂園為例,就是萬達集團耗資人民幣七十億元、籌備五年的重點項目。在開幕式上,王健林對於事業多角化的用意直言不諱,他指出:「在商言商,發展文化產業,沒有任何情結,就是為了賺錢。」 挑戰一:積極轉型 進軍文化旅遊、電影市場 從去年舉辦的國際電影節,更可以看出萬達集團對中國的文化旅遊業市場,有多大的企圖心。自從一二年中,萬達集團以二十六億美元購併美國第二大電影院線商AMC,萬達集團就正式進軍國際娛樂業,也讓對中國市場興趣濃厚的美國電影業者,終於找到夠分量的在地夥伴。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解釋自己的電影大業時,王健林一句話,讓在場所有業者摩拳擦掌,都想盡快進軍中國市場。當時王健林強調:「你們如果不來中國發展,還能去哪裡?」於是隔年十月,萬達集團在山東青島舉辦國際電影節時,「好萊塢片商老闆們幾乎都來了,每人身邊還有一位大明星作陪!」一位主辦單位員工回憶,當晚包括妮可基嫚、凱薩琳麗塔瓊斯、約翰屈伏塔和李奧納多迪卡皮歐等大牌演員,先後走過紅地毯,隆重的場景宛如國際影展。這些明星腳下的中國土地,既不在北京、上海,此行也並非宣傳新片,全都是應邀參加萬達集團的活動、共同造勢。 在盛大風光的儀式烘托下,王健林宣布,萬達集團將在全中國興建十三座電影樂園,在青島的這一座「東方影都」,將投資人民幣五百億元,面積足足等於七百個足球場! 少年入伍 熬過雪地行軍事業大、野心大,家產更大的王健林,原本只是一位來自四川、家有四位弟弟的退伍軍人,身高不到一七○公分的他,究竟靠什麼打江山?王健林只說:「北大、清大,都不如膽子大!」未曾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他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罕見提及自己過去的從軍經驗,王健林認為,「多吃一口飯,多堅持一下」,就是驅動他打造商業帝國的動力。 王健林回憶,一九七○年加入人民解放軍時,他還只是一名十六歲的青少年。入伍不久,長官就下令展開野戰訓練,部隊成員要負重十多公斤,行軍一千公里。王健林說,當時全軍忍耐寒冷、在雪深及膝的荒原不斷挺進,平均每天步行三十公里以上;晚上睡覺,直接挖洞鑽進雪裡,就這樣度過整晚。 這種艱難的環境下,王健林坦言,「走到後來,只剩下信念在支撐。」完成訓練時,全單位一千多人裡,達成目標者不到一百人,還未成年的王健林竟也名列其中。王健林笑說,當時有一位老班長私下指點,要他用餐時多拿半碗飯,才能吃飽;多吃半碗飯,似乎也是王健林拿下榮譽的關鍵。 另一個讓王健林畢生難忘的事件,則是在他創業初期,原本與某銀行商定的人民幣二千萬元貸款,忽然被拒絕撥付。王健林清楚記得,為了拜託銀行守信,他一再前往銀行,五十多次下來,王健林被連番擋駕,最終沒能取得融資。這一成一敗的經驗,讓王健林暗自立誓,一定要把大連萬達塑造成世界級企業。「我們要成為沃爾瑪、IBM,或者Google那種,世界上每個人都知道的品牌。」王健林對CNN說。 挑戰二:接班問題 兒子愛炫富,負面新聞多儘管商業帝國已達顛峰,但萬達商業地產掛牌後,下一個挑戰,就是接班問題。王健林曾經感嘆,當年自己只生了一個孩子,實在太少;因此今年剛滿二十七歲的獨生子王思聰,自然成為王健林全力栽培接班的對象。 這位地產之王如何教育下一代?王健林的作法是,一次撥給兒子人民幣五億元巨款,讓王思聰成立私募基金,從頭學習投資與商業決策。王健林指出,他要讓王思聰自己經營事業五年,「上當受騙個二十次」,看看孩子能不能鍛鍊出經營管理的手腕,因此決不干涉兒子的投資計畫。 雖然王思聰知名度也很高,但迄今為止,他登上娛樂新聞的頻率,遠高過財經版面。例如王思聰曾以,「我交朋友不論有錢沒錢,反正他不會比我有錢」一語,成為中國網民的調侃對象;近日,王思聰又在集團位於海南三亞的酒店、大辦生日派對,現場美女如雲,他身為壽星,反倒發送iPhone及iPad給與會來賓,算是再次讓人見識中國富二代的特立獨行作風。 比起父親當年雪地行軍、拜託銀行主管的苦幹實幹態度,王思聰應該還不具備管理眾多事業的能耐;但王健林也已經明言,不一定會將集團掌舵者之位,交給獨子接班。 這個中國最具政商實力的巨型集團,將如何過渡權力,是王健林寫下驚嘆號後,無可迴避的問號。 萬達商業地產 成立:1988年 董事長:王健林 市值:新台幣1207億元主要業務:經營多功能商辦及萬達廣場四大支柱 撐起兆元帝國 ——大連萬達集團事業版圖大連萬達集團年營收人民幣1866億元、稅後淨利125億元,總資產3800億元(約新台幣1.9兆元,2013年資料),旗下有四大事業體。 萬達商業地產 經營近200個綜合商辦,總面積世界第二、中國第一。 飯店事業 旗下三個品牌,經營71家五星級飯店。 文化旅遊事業 經營1315個電影銀幕、88家KTV。 百貨事業 經營99家百貨公司。 註:文化旅遊事業旗下的萬達影業,已通過中國證監會審批,即將掛牌上市。 資料來源:大連萬達集團 | ||||
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銀行們正幫助丹麥政府,試圖說服海外投資者相信丹麥不會像瑞士那樣放棄與歐元掛鉤。
隨著瑞士央行於1月15日意外取消了施行三年之久的歐元兌瑞士法郎匯率下限後,北歐地區最大的外匯交易商——瑞典SEB銀行(北歐斯安銀行)稱,對沖基金接連致電詢問丹麥是否會是下一個不再釘住歐元的國家。
此前為了平息市場疑慮,丹麥經濟部長Morten Oestergaard於16日表示,丹麥克朗與歐元掛鉤的機制很穩定。
據彭博,SEB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Carl Hammer稱,自己一直向來電者表示丹麥改變匯率機制的“可能性極低”。
由於外界猜測丹麥可能效仿瑞士央行,斯堪的那維亞地區的銀行不得不向海外投資者解釋丹麥貨幣政策,告訴他們丹麥的匯率制度已經實施30多年,並有歐洲央行支持,這與瑞士央行此前實施的掛鉤機制完全不同。
“顯然,我們認為(丹麥取消匯率掛鉤機制)完全不現實,”Nordea Markets分析師Jan Stoerup Nielsen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稱。”但這似乎還無法平息外界的猜測。”
分析師們認為,歐洲央行最近將推出大規模量化寬松,這導致大量歐元流入瑞士法郎,考慮到流入規模之大,維護匯率下限成本過高,瑞士央行最終棄守了匯率下限。
瑞士央行的“意外之舉”已引發歐洲其他國家央行的擔心。丹麥央行很可能是最易受到歐洲央行量化寬松沖擊的央行,因為丹麥克朗與歐元掛鉤。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垮臺後,丹麥貨幣當局於1972年決定,丹麥克朗掛靠歐洲貨幣蛇形浮動體系。從1979年歐洲貨幣體系建立起,克朗就加入這個體系。
在歐元大幅貶值的背景下,丹麥央行必須調整該行的政策以維持丹麥克朗匯率的穩定,並兌現該行確保該國出口穩定性和將通脹率維持在低位的承諾。但如果丹麥克朗出現大幅升值這些承諾將很難實現。
Hammer此前已預測瑞典央行將於2月份把主要利率從零下調至-0.1%,而瑞士央行的最新舉措增大了這一可能性。
此外,捷克央行也對歐元/捷克克朗設置下限,但目前並未實行負利率政策或量化寬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降準消息宣布後,兩分鐘內瞬間貶值100多個基點,從6.2491一度上行至接近6.2600的水平。那麽,降準是否會推動人民幣繼續貶值呢?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這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競相的寬松做出反應,意味著人民幣匯率也將進入貶值通道,否則,降準就僅僅只有脈沖效果而無助於中國經濟的企穩。
不過,不少經濟學家相信,人民幣並不會持續大幅貶值。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不會過大,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很難和美元直接掛鉤進行貶值操作,我們只能在一個合理的幅度內做一個調整。人民幣走的是總體升值,局部時期貶值的道路,未來人民幣還要國際化,總體會小幅升值,保持穩定,今年貶值空間最多2%。”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在強勢美元已經形成的格局下,在中國經濟重新獲得增長內在動力之前,人民幣相對美元可能已經轉入階段性的弱勢局面,降準短期內無疑強化這一趨勢。但出現人民幣匯率大幅度貶值和金融恐慌的可能性應該很小。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表示,人民幣根本沒有持續貶值的基本面。中國的無風險資產收益率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利差空間,在政府經濟底線思維之下,人民幣資產仍然是全球範圍內的“安全資產”,人民幣升值趨勢沒有改變。
“也許在某一天,當美國技術進步和創新經濟有了明顯進展,加息開始進行,而且中國存量債務和過剩產能還未有效去化的時候,人民幣匯率問題才會變成投資者首先需要關註和擔憂的問題。現在,還早!”管清友在報告中寫到。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這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競相的寬松做出反應,意味著人民幣匯率也將進入貶值通道,否則,降準就僅僅只有脈沖效果而無助於中國經濟的企穩。
去年四季度,中國資本賬戶錄得至少是1998年以來的最大規模赤字。外管局數據顯示,四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912億美元,經常項目順差縮小至611億美元。法國興業銀行中國經濟師姚煒點評稱,央行降準不可避免,可以抵消資金外流的影響。
上周以來,在央行匯率中間價的引導下,人民幣持續大幅下挫,數次逼近2%的跌停板。海通證券的宏觀分析師姜超團隊在專題報告中稱,本輪中國人民幣貶值屬於央行主導下的主動貶值,並預計央行今年將至少進行三次降準,未來總量寬松政策有望成為貨幣政策的主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歷史沒有如果。當鏡頭放到最大,將事件置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置於中央證券監管的行政化體系形成中時,所有人的所有決定又充滿著必然性
"327國債事件"四大贏家之一劉漢被執行死刑
20年過去了。當主角重回各自軌跡後,有關“327國債期貨事件”中的是非爭辯變得聲微。再回顧時人們也開始意識到,這場風波也不僅僅只存在於事發當天最後交易的那8分鐘。它有著多次預演;而即便是在事發後,仍有多次改變歷史軌跡的轉折點。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當鏡頭放到最大,將事件置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置於中央證券監管的行政化體系形成中時,所有人的所有決定又充滿著必然性。時任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總經理的尉文淵在1995年2月23日晚公布“取消8分鐘交易”決定前,在交易大廳內靜坐了一個小時。個人的渺小感,是他在描述當時感受所用到的詞。不管是尉文淵還是管金生,每個親歷者都妄圖以對抗時代的方式,博得一場酣暢的勝仗。然而個人之於歷史,永遠都是在被裹挾中前進。
以史為鑒。20年後,彼時的沈浮跌宕都已歸於平靜,或許正適合回顧這場改變了多處命運的“327事件”。
驚魂8分鐘
1995年2月23日,上證所國債期貨交易日。當天16時22分13秒開始,國債期貨327合約(對應現貨為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兌付的3年期國庫券)的價格從151.3元直線跳水,到收盤不到8分鐘的時間里瞬間跌至147.9元。
這場暴跌出乎所有人的預期,更挑戰著投資者的承受能力。當天,327合約在10時15分的開盤價就已有149.5元,較前一交易日高出1.29元,做多情緒空前高漲。尾盤的急挫,在期貨保證金杠桿的放大下讓當天此前的交易損益瞬間逆轉。至16時30分,上證所國債期貨成交了1824萬口(一口即一張合約),成交額為8500億元。其中,327合約的成交就有1205萬口。
然而,這場暴跌,卻始自一場蓄意的人為操縱。據事後交易所統計,327合約當天86.6%的交易來自於萬國證券拋空。
萬國證券成立於1988年7月,是央行在上海地區批準成立的第一家以證券業為主的股份制金融機構。自成立至1995年4月,管金生先後擔任萬國證券總經理、總裁。1995年2月23日尾盤8分鐘的拋空決定,最後一關就是由管金生拍板定奪。
在證券研究史學者陸一的著作《中國賭金者——327事件始末》中,有著對萬國在最後8分鐘里操作記錄的詳細描寫:
“在交易總部自營操作室,決策小組組長看著交易總部的成員下手操作。自16時22分13秒開始,通過萬國證券在上海證交所內代號為C55、P89的兩個自營席位連續打入23筆(每筆90萬口)空單,共2070萬口。同時,用萬國旗下黃埔營業部C73自營席位做多接盤,向下鎖定價位。由於是閉市前幾分鐘的突然襲擊,電腦自動配對成交速度高達每秒1800筆,交易所根本來不及采取任何制止措施。”
而在瘋狂一搏中,萬國證券除存在明顯對倒行為外,還存在保證金不足和持倉超額的現象。23日23時,上證所對外發布了決定取消當日最後7分47秒的所有交易的公告。當日收盤價調至違規交易前最後一筆成交價151.3元,結算價為150.58元。對於當時占據該合約絕大多數空倉的萬國證券來說,這一調整意味著放手豪賭的失敗,更帶來了深淵般的虧損。上證所當年4月的數據顯示,萬國在327品種上的損失達到8億元;而萬國二屆四次董事會上總裁報告則顯示,公司在327合約中總虧損為14.24億元。
而市場此時還沒有預計到,遭受重創的並非只有萬國證券而已。
歷史沒有如果
20年後再去回顧,更長的時間軸會讓真相更完整。跳出最後的8分鐘,整個“327國債事件”真正起點或許更適合撥回至1993年的7月。
在那之前的兩年內,承購包銷的發行方式確立了國債一級市場的成立;而1992年12月28日,國債期貨試點又首在上證所開市,從改善市場流動性、實現價格發現等方面推動著國債市場發展。
在1993年的7月10日,央行宣布對3年期以上人民幣定期儲蓄存款實行保值。同期,財政部也宣布變更國庫券發行利率,針對尚未完成發行任務的1993年國庫券實行“貼息”和“保值貼補”。這意味著相關國債最終兌付時的收益率,要取決於到期日的保值貼補率和貼息率,而保值貼補率則逐月調整,市場對於國債期貨的炒作被放大了。
然而上述財政部通知對於當時跌幅已較深的1992年3年期、5年期國庫券,則只提及實行保值。對於327合約而言,對保值貼補率的博弈、是否貼息的預期分化是日後激化市場多空情緒的核心所在。
1995年2月22日晚,財政部宣布當年新發的3年期國債年利率將高達14%,市場對於當年兌付的1992年3年期國債貼息的預期大起。23日上證所開市前,北京、武漢等地市場與327相同的合約都大幅飆升2元左右,上海市場327合約大漲幾乎板上釘釘。
更完整地回顧327國債事件,不得不加入充分的時代背景和人的因素。“當時大家不管基本面、不管政策趨勢、不做基本的理性分析,大家只是以實力說話,錢多把你打死就贏了。”陸一回憶與管金生等當事人事後交流時感慨道。
兩個細節多會在人們回憶327國債事件中被忽略,但卻可以完整地勾畫出歷史事件發生的某種必然性。
在327事件發生前的1994年9月,還曾發生314合約(指1994年9月交收的1992年5年期國債期貨)交易風險事件。在那一場多空激烈交手中,萬國證券與日後的老對手中國經濟開發信托投資公司(下稱“中經開”)還同屬於多方陣營,而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遼國發”)則是空頭主力。當月,多空雙方多次正面交手,最後由上證所出面強制平倉。而對於當時的平倉價,有市場觀點指出略利好空方,並為此後327埋下隱患。
其次,23日當天開盤不久,上證所出現一場內席位在低位超持倉限額新開200萬口空頭合約,而在一分鐘內就全部成交。尉文淵隨即核查,發現這筆交易正是此前空頭主力遼國發的“移倉”行為,欲將風險集中於一家公司甚至以破產方式躲避債務。遼國發此舉已在透露,昔日空方主力在面對巨額虧損時有意將損失推給市場和交易所。但在核查確認後,面對多空雙方已偏離理性的對弈行為,交易所並未采取任何措施。
交易所在未及時發現遼國發險招背後的猙獰之外,還斷了另一空方主力的出路。23日當天上午,管金生曾趕至上證所與尉文淵碰面,針對當日盤中空方大虧提出過停止國債期貨交易、澄清至今仍未收到央行貼息消息兩個請求。但尉文淵拒絕了這兩個請求。此時的萬國證券,已是聯手遼國發強勢做空的絕對主力。而下午開盤後遼國發突然轉向做多,最終成為了壓垮萬國證券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18年後接受采訪時,管金生當被問及是否想過看淡與中經開的較勁,轉為逐步減倉止損時,他仍強調,自己不會如此思考問題。求勝欲,是牢牢擋在所有人眼前的一道煙瘴。
“327”四大贏家悲劇謝幕:魏東跳樓身亡、袁寶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緩、周正毅鋃鐺入獄16年、劉漢兄弟被判極刑
修複與自我修複
8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但327並未就此結束。
事發後3月24日,上證所停止國債期貨交易半日,15時30分後恢複,但要求停止開新倉、壓縮持倉數量並對價格波動設置漲停板。但25日淩晨,央行對於1993年3年期國債進行貼息和保值補貼的消息由新華社發出。為穩定市場,上證所決定從27日起對327合約開板協議平倉。但由於多空雙方意向相差太大,協議平倉進展頗為艱難。
然而事件過後,受巨額資金慣性推動的期貨市場絲毫未有降溫之意。一面是證監會與上證所等有關部門密集發布多項通知和決定,一面是商品期貨熱炒和319合約爆倉陸續上演。
1995年5月17日17時,證監會毫無征兆地臨時召開緊急會議,通報國務院已同意下發《關於暫停全國範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並從5月18日起實行。而在歷經多版本平倉制度的修改和推進後,6月初時全國國債期貨市場清倉結束。至此,我國首個金融衍生品工具在開市兩年半後宣告夭折。
就“327國債期貨事件”本身而言,由此就可告一段落。而對於中國金融市場改革,和親歷其中的每一個參與者而言,這只是重要轉折的開始。
在配合遼寧省證券委調查遼國發從事國債期貨交易情況時,上證所隨後便查出遼國發重大交收違約,總債務高達64.28億元。這也成為交易所日後較長時間內沈重的債務負擔。一手創建上證所的尉文淵,在當年9月被免去交易所總經理職務;而其被市場關註到的最新進展,是2013年在華銳風電董事長一職的短暫“露臉”。
萬國證券在當年事發後嚴重虧損和資金不足、業務受罰的情況下,謀劃通過合並而自救。1996年1月1日,萬國證券和申銀證券合並辦公;7月,申銀萬國正式掛牌。萬國證券管金生在事發後不久被免去職務並開除公職,當年5月19日在海南被捕,罪名則是瀆職、挪用公款、貪汙腐敗等,指控並未涉及327事件。
327事件中重要一角中經開,則在2001年因牽涉“銀廣夏事件”而受到處分,2002年央行正式公告關閉中經開。而身披詐騙、非法融資等多起罪名的遼國發及高氏兄弟則至今下落不明。
事發18年後,國債期貨在2013年9月6日重啟,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五年期國債期貨合約最先上市。而今年1月8日,中金所正式發布了《1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征求意見稿》,1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再進一程。
當多數主角早已在新軌道上運轉,當國債期貨已擺脫此前陰影市場化運行,當資本市場的體系架構日漸穩定,市場對於327事件時態度也更公正客觀。即便仍未出落得完美無瑕,但327事件是在用自己鋒利的棱角與那個時代互相磨合。
“國債期貨試點和中國證監會的成立只相差了2個月。從證監會成立到中央證券監管的行政化體系完全確立的2001年,正好完整地涵蓋了國債期貨開始試點到國債期貨引發的巨額金融債務最後沖抵完結這一歷史過程,而這正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為掌握證券市場的主導權激烈博弈的過渡時期。在此之後,才標誌著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第一個階段終結了。”陸一表示。
相關閱讀: